发布时间:2023-12-25 14:38: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能训练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警察体能是指人民警察有机体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在警察日常工作中表现为警察的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和对复杂公安工作的适应能力。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的生命线,研究教学训练模式首先应从规范课堂教学,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入手。我们本着“后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以下三项研究:
1.1完善教学大纲,修订整合教学内容。根据警察学院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警察体能课程进行了准确的定位,针对警察体能课程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大纲更具有指导性,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更具有重点性和针对性。
1.2规范课堂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体能课程逐步形成了“统一大纲、统一计划、统一进度、案格式、统一考核”的“五统一”标准,且常年坚持如一。
1.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警察体育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意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另一方面注意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教研室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业务学习,共同研究探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有效化,真正做到提高教师“教”的质量。
2.课外基础训练
课外基础训练,是指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开展有组织的课外训练活动,以基础练习为主,巩固和提高体能课程课堂教授的各项技术,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养成科学进行训练的习惯,培养良好品质、作风的教育过程。它是实战技能教学、训练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警察体能课堂教学的补充、延续和发展。
课外基础训练,以体能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线,体现“厚基础”的理念,重点发展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各年级根据本学期所学课程安排相关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为使课外基础训练制度化、规范化,学院将课外基础训练当作实战技能的一门正式课程,集体组织训练,统一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业评比;训练安排教师统一辅导,并按正式教学记入教师教学工作量,从而改变了过去课外活动无人管理,利用率低,随意性大的现象,大大调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这种训练模式在全国公安院校中是首创,具有本院的特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3.小教员培训
所谓小教员培训,是在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过程中,在授课的年级各中队中,选拔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警察体能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的训练,提高和拓展其身体综合能力的水平,使其具有组织教学训练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形式。
培养出的小教员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展小教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为课程健身培养骨干力量,在遇有竞技比赛时,作为代表队成员进行集中训练,代表学院参赛,为学院争光,同时使这部分学生具有体能和技能的专长,成为公安机关未来的业务骨干。二是在警察体能教学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辅助教师做好各种教学示范动作,在练习时带动与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掌握技能。警察体能中如攀越障碍等技能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小教员可以做好保护与帮助,减少因训练造成的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4.考核竞赛
[关键词] 一对一带教;情景模拟训练;肿瘤专科护士;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c)-0140-04
Clinical capability improvement of newly-recruit nurses in oncology department by one-to-one guided teaching and situation simulated training mode
ZHANG Na BI Xiaoling KONG Fei
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309th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making newly-recruit nurses become oncology specialized nurses in relatively a short time by adapting the request of military nursing staff development. Methods Those meas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newly-recruit nurses, such as one-to-one guided teaching, situation dialogue, centralized teaching, self-taught appointed books, weekly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and some other intensive teaching methods. Results Among 19 newly-recruit nurses, 17 of them had accomplished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in three months and went through examination smoothly. Conclusion Specialized training plan in consideration of oncology speciality and patients′ psychology is feasible, and worthy to be done in clinic.
[Key words] One-to-one guided teaching; Situation simulated training; Oncology specialized nurses; Ability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质量已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并对专科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国家“十一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临床专业性较强的专科护理领域,要有计划的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2]。专科护士角色的形成和确定是护理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标志[3]。肿瘤科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心理压力大,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有较高的期望值,作为一名肿瘤专科护士,不但应具备高超精准的护理操作技术,熟知各类放疗、化疗的作用及副反应,肿瘤专科发展的方向,还应掌握一定的沟通交流技巧,具有缓解工作压力、保持心身健康的能力。近两年我科对19名新入科护士制订了一对一带教加情景模拟对话的专科培训计划,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成绩,独立值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8月新聘护士19名,全部为女性,年龄22~27岁,平均(20.30±3.45)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9名,大学专科学历10名。全部具有护士执业证书或成绩单,具有护理工作经验15名,其中工作3个月~1年12名,1~2年3名。
1.2 方法
1.2.1 一对一式带教教学 由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职称、沟通教学能力较强的护士进行一对一式带教。班次全部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规定的APN排班模式进行,重点带教输液技术、基础护理、专科健康宣教内容,时间为3个月。带教过程中教员强调沟通技巧,以提高新聘护士病情观察及护理操作技能。
1.2.2 制订情景对话 新护士不擅于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应急能力低,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4]。笔者根据科室常见疾病特点、患者及家属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康教育的普及等制订了科室常见的18种情景对话,如化疗、放疗注意事项,止痛药品的应用,深静脉置管的自我维护,临终生活护理,跌倒等各种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模拟对话集中讲解后分组训练,由教员扮演患者或家属针对不同的情景提出相关问题,新护士按制订的对话流程进行讲解,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对其演示分段进行讨论,指出特别要关注的问题,如以指导及加强新聘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
1.2.3 集中授课 重点是急救配合(一对一、一对二急救配合,双人心肺复苏,无创呼吸机应用,监护仪、输液泵的应用等)、护士条例及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质量标准等。组织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化疗、放疗相关护理,姑息治疗新进展,压疮护理,临终护理等。专科操作学习:化疗药品配制、PICC置管患者更换帖膜、接头,封管及化疗泵的配置等,使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本专科一般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包括肿瘤科的物品、仪器设备、药品等物资管理,职业安全防护,护理质量管理及风险管理。制订、学习意外事件处置流程及预案。提高新护士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及对家属的指导。
1.2.4 学习书籍 选择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护患沟通技巧》。按计划自学部分章节。
1.2.5 心理护理 阅读心理护理书籍,每月进行新护士学习经验交流会,针对个人心理问题,请院内相关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
1.2.6 考核制订每周评价、考核内容 按计划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理论考核80分以上合格,操作考核90分以上分合格。
1.2.7自行设计问卷对19名护士培训前后进行对比 问卷内容包括对肿瘤疾病的认知,化疗药物的配置、使用、自我防护知识,癌症患者姑息治疗的方法,主动静脉输液的理念,患者临终护理等五部分,共48题。共发放问卷19份,收回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护士对肿瘤疾病的认知对比
通过专科理论知识培训,新聘护士在恶性肿瘤的分类、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化疗前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等肿瘤疾病的认知方面提高了专业知识。见表1。
2.2 新护士对主动静脉输液理念及化疗药物的认知对比
通过对专科操作技术及职业预防的培训,新聘护士了解了主动静脉输液的护理理念及方法,能熟练应用化疗配置柜配制各种化疗药品,掌握化疗药品的作用及副作用,能够进行各种深静脉置管的维护,主动进行标准预防,在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下能够按流程妥善处理。见表2、3。
2.3 护士对癌症患者姑息治疗方法掌握情况对比
在专科知识进展方面,通过强化培训,新聘护士能够了解肿瘤患者疼痛的评估方法,用药原则,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疼痛。见表4。
2.4 护士对临终关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新聘护士在培训后对临终护理也有了进一步认识,能够体谅患者及家属心情,主动做好临终护理。见表5。
2.5 新护士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知识掌握情况
理论及操作考核,因提前有培训计划及考核重点,19名护士全部合格。见表6。
3 讨论
3.1 严格落实专科教学计划是确保专科护士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
新护士在校期间没有进行过肿瘤专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制订好专科带教计划并严格落实,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为此,笔者加大教学管理力度,除带教教员外,科室本科学历或3年以上护士均参与集中授课,每人讲授1~2项课程。教学组长负责全面协调,按时间节点进行考核,为科室按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笔者还设计了调查问卷,征求新护士的意见,及时对培训计划作出调整,保证培训质量。
3.2 掌握血管评估方法是做好肿瘤专科护士的前提
化疗是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化疗药品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也需要护士掌握一定的血管通道知识并加强自身职业防护。通过对新聘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及操作培训,使她们了解了主动静脉输液的理念及方法,能够对患者血管进行有效评估,并做好化疗期间的宣教,出现化疗药品外渗等意外情况能够按流程及时有效处置。
3.3 做好疼痛护理是提高专科护理能力的基础
据报道,30%~60%的肿瘤患者均受疼痛问题困扰[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舒适水平。新聘护士通过对疼痛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疼痛评估的技巧,更加重视患者疼痛的主诉,能够利用各种药物及非药物疗法为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程度。
3.4 做好临终关怀是体现护士优质护理的关键
在肿瘤患者疾病过程中,临终护理尤为重要。肿瘤专科护士在患者临终时给予的专业、规范的临终护理,能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悲哀、恐惧情绪,让患者有尊严的离世。
3.5 护士长的参与、关注能有效促进新聘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及操作水平
护士长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承担肿瘤专科进展的理论课程及PICC置管的操作示教。每天早交班认真听取交班内容,提问新护士患者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必要时结合特殊病例进行护理查房。每周重点提问相关基础知识及规章制度,抽考一项专科操作。组织教学小组对新聘护士的考试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分析,不断强化,对新护士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她们消除紧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3.6 高标准、严要求是新聘护士快速掌握专科理论、操作的有效保证
按计划要求新聘护士在1个月内掌握科室总体情况、物品放置、人员构成、各班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意外事件处置流程及预案等。2个月内掌握一对一、一对二急救配合,双人心肺复苏术,监护仪、输液泵的应用,五项核心规章制度等。3个月内掌握化疗、放疗相关护理,专科操作,健康教育,疼痛评估,压疮护理等。通过严格的考核,我院89.47%的新聘护士能够适应科室工作,独立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7 制订情景模拟可以快速提高新聘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科室制订的18种情景对话,基本上为肿瘤科常见疾病、患者及家属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康宣教等,新聘护士掌握后能很快运用于工作中,获得患者认可,提高工作成就感。
3.8 强化培训能够使新护士尽快适应专科护士角色,认真工作,融入集体,提高职业技能
通过3个月的强化训练,使新聘护士了解了肿瘤专科的护理特色,专科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问题。科室组织每周的工作讲评,新护士及其带教教员会针对她们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总结,其他护士也会集中交流、座谈,及时了解和解决她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新护士能够尽快融入集体。在高强度的培训中,护士长还能发现有潜力的护士,适时安排专科护士的其他相关培训。
3.9 存在问题
①带教教员多为3~5年资护士(师),基本为大专学历,缺乏相应的带教经验。带教有工作经验或本科学历的新聘护士时,由于年龄相仿,自身具有心理压力,有时带教不够严格。带教过程中重结果,认为考核通过即可,不能深层次解答导致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原因。因此,除应加强对新护士责任的早期培养,要带能力、带作风外,教员自身还应加强能力素质的深化。②专科操作培训在病房进行,但一对一、一对二急救配合、双人心肺复苏术、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等须在护理示教室进行,有时与临床结合不紧密。③新聘护士面对肿瘤科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家属要求高等缺乏心理准备,临终教育(死亡教育)、放松及解压训练还有待加强,以尽快解决其心理障碍。本组2名护士因对环境的不适和缺乏相应的技能,产生困惑和疑虑心理[6],不能承受高压力、满负荷的工作,在3个月培训期满提出辞职。
专科护士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6]。由于国内对专科护士的教育和培训尚无统一标准和计划,从而影响着专科护士的认证和界定[7]。在肿瘤专科对新聘护士实施专科培训,能使她们尽快适应角色改变,适应军队护理队伍形势的发展,提高专业理论和护理操作水平,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沟通交流能力,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津芳.ICU高级护理人才培养和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 11(4):25.
[2] 刘苏君.“专业护士”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4.
[3] 罗金凤,杨雪琴.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培养思路探讨[J].护理教育,2009,2(27):80-81.
[4] 赵秀香.浅谈新护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78-79.
[5] 先升萍,贺葵,胡芳.癌症病人疼痛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5, 19(8):1604-1605.
[6] 尤黎明.专科护士在专科护理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2):85-88.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体质体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84-02
一、引言
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一种适应时展的新兴的体能训练理念。随着运动训练领域的不断发展,功能性体能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同时也使得功能性体能健身在提高和改善大众日常生活中,逐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性体能训练在大学生身体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概述
功能性体能训练源于美国,是理疗师通过一些动作让患者进行练习,用于医疗和健身,以促进身体康复。在专家和相关学者的不断研究下,其含义逐渐渗透到体育健身中,用来提高其体质。
Vern Gambetta,著名的功能性体能训练专家,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涉及到身体的控制、重心的稳定等力量关系,还需要多关节的本体活动。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功能性体能训练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有部分人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训练者的专项运动能力,主要是用来增强肌肉群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理论训练方式和方法;部分人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只是体能训练的一种,它是以人体结构为主,在多种学科的共同指导下,形成的具有一套动作模式,身体一体化下进行的连贯的、完整的和稳定的运动训练;还有一些人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一个泛泛的概念,还有待相关学者和专家更细化、更具体的对其进行解释。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一体化形式,可以多方面的锻炼肌肉而不是独立的某一块肌肉。一块肌肉的机能主要是依赖于激活环境,但是在功能性体能训练下,肌肉是以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来运动的。它主要针对的是动作而不是独立的肌肉。整体性、平衡性、稳定性才是功能性体能训练所要追求的目标。整体性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为了身体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协同工作,在训练中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力量等,充分体现了系统完整性观点。
三、大学生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目的
为了促进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康体质水平,学校都会开展大学生体能测试和训练,让大学生逐渐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而健康的体魄需要持续的锻炼和不懈的训练。体能训练主要是以身体训练为主,以测试为考核内容,进行体能体质的评估,帮助改善亚健康体质。同时体能训练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肌肉的耐力和力量,最终达到影响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传统的体能训练需要通过大量的运动量、相关的健身器材等抗阻训练才能达到想要的体能训练结果。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传统的方式多以单方向为主,着重的是四肢的锻炼,会使得核心部位肌肉缺少锻炼,欠缺活动所需要的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等。而在功能性体能训练中主要强调的是身体一体化的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不同的是,它还要求多方位、高效的锻炼,涉及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多个系统,调动起整个身体的一体性,同时对运动可能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样大学生在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时,可以在减少运动损伤的情况下,对体质和体能进行良好的改善,达到最终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功能性体能训练也具有缺点,想要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功能性体能训练而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的表现,我们就要以辩证地眼光看待功能性体能训练。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的区别的情况下,也是相互联系的,在特殊的训练方式下,两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功能性体能训练是将身体的训练看成一个整体,将身体进行一体化训练,强调的是多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随着功能性体能训练逐步被大家所熟知,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主要训练手段和方法就变成了专家和学者的主要研究重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训练方式和方法随着时间的变迁,可以主要归纳为4种方法,如振动功能性体能训练、平衡功能性体能训练、核心力量功能性体能训练、悬吊功能性体能训练。其采用的主要的手段也有四类:第一类是深层肌群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进行不稳定训练来克服自重,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借用一些训练器械的,如平衡板、弹力绳等;第二类是平衡性训练,借用一些特定的健身器材可以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第三类是简单训练,如我们平常可练习的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功能性体能训练方式;第四类是一体化的训练,主要是增强身体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灵活性,训练运动员的控制力。因此,在利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体育训练和不同的训练目标下,要采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在大学生活中加入功能性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水平,同时可以在某项专项运动中获得技能。这种新兴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更好的满足高校大学生追求新异的训练心理,并且在提高身体体质的基础上,也可以有效的缓解各方面带来的压力。
大学生在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时,我们要让大学生树立健康体魄的理念,要结合大学生在锻炼身体时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同时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理论知识,促进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功能性体能训练作为新兴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激起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激情,抓住大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理,可以使大学生在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了解下,进行相应的身体锻炼。
四、我国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相关研究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国外的健身康复等领域已经相当普及,在竞技类体育运动中的运用也很多,在大量学者和专家的研究下,完善和形成了一套可以用在竞技类体育运动和健身中的系统。并且在国外的相关实践研究下,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减少运动带来的损伤状况,逐渐减少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某些领域的限制,可以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提供一系列的指导。
与国外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研究和运用相比,我国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专家和学者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研究还仅仅限于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国内一些优秀运动员如姚明、孙甜甜等都进行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在他们的实践情况下效果还是比较被认可的,并且在其他相关的竞技类体育运动中效果也不错。在大学生中运用功能性体能训练就是将功能性体能训练理论进行可本土化,同时在大学生运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以后形成一套适应我国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提供实践基础。
大学生在运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时,要先建立起高水平的动作模式的训练基础。动作模式是由多方面的关节动作组成,来共同完成一系列的专门动作的功能,是人体功能性动作的基础。例如弓步、深蹲等动作模式。而建立正确的、高水平的动作模式是竞技类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关键,任何完美的竞技类体育运动的动作都是由最简单的动作模式构成的。如果连基础的动作模式都没有完美的建立,那么完成竞技类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是不可行的。
功能性体能训练需要长期和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正确的、高水平的动作模式是保证系统性、完整性的动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没有建立完整,那么大学生在功能性体能训练中就极易受到损伤。
五、结语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一体化模式综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和理论,整合了众多的理念,其旨在提高训练者的专项技能,使身体的训练的针对性更强,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即使我国没有完善的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践体系,但在我国运动员身上的实践可以作为大学生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指导。功能性体能训练存在的独特价值是其可以多方位的锻炼出训练者的灵活性、平衡性和稳定性。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在多方面进行训练,促进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是他们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在以后职业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摘 要 现阶段,我国针对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几点优化措施,旨在为推动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体能训练 优化措施
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持续提升,体能就成为决定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各项体育运动训练都极为重视体能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直接决定其竞技能力。竞技健美操自然也不例外,其是一项极为耗费体力的运动[1]。然而,我国因为竞技健美操的普及程度不够理想,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体能训练还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
一、我国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专项体能训练不足
从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构成因素与内涵来看,体能训练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其不仅涉及到运动素质,同时还能够有效反映竞技健美操身体素质、动作力度以及表现力等各个方面。然而,我国竞技健美操的体能训练仅仅是针对身体素质所进行的训练,并且与专项技术的结合极少。又由于项群理论中,竞技健美操属于“难美”技能类的项群,教练通常过于偏重技能层面的训练,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专项体能训练力度严重不足。
(二)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缺乏调节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市场以及市场运作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针对体育市场方面。对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来说,投资主要是以个人、社会以及集体等模式,市场存在严重的不规范与不系统现象。对于竞技健美操赛事方面来说,临时性组队与应急性组队的情况非常常见,大多数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都是在临近比赛时临时组建集训,因为训练任务重、训练周期短等特征,再加上各个运动员对应的体能基础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使得体能训练完全流于表面形式,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也缺乏有效的调节。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加大专项体能训练的力度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有效掌握专项技术以后,利用针对专项动作技术的多种层面、多种模式的训练,以此来实现提升专项素质目的的一种训练模式,主要是通过技术的发展来提升运动员的体能。针对我国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不足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大专项体能训练的力度。其一,针对肌肉控制力的训练,通过利用健美操的基本技术训练,以此来达成对体能的专项需求,比如利用操化动作难度弹动技术、俯卧撑类动作以及支撑类动作来针对运动员的肌肉控制力进行训练。其二,针对灵敏素质的训练,在竞技健美操中,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主要体现为身体协调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音乐来辅助进行手臂基本动作、组合动作以及基本步伐方面的训练。其三,针对动作速度的训练,运动员在实施动作速度训练的时候,应当建立在有效掌握技术动作的先决条件下,可以通过持续4*8拍快速大踢腿反复完成某一操化的具体动作来进行训练,比如通过加快音乐节奏来进行专项动作速度的训练[2]。其四,针对动作力度进行训练,爆发力属于力量最为显著的表现方式,竞技健美操力度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力量,可以采用负重操化的方式进行训练,需要运动员熟练掌握操化的动作,同时要尽可能采用高速度来完成操化动作,持续时间控制在30s以内。
(二)科学调节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
运动员身体在承载各类负荷以后,其身体机能的胜利进程无法持续在某个水平或者整体无法维持在预期的运动强度,其证明运动员机体发生运动疲劳的症状。实质上,运动员身体在受到大负荷刺激以后,利用科学的调节能够获取超量恢复,其是产生体能层面最佳竞技水平的基础条件,利用超量恢复规律来进行竞技状态调节能够从多个层面入手。依照不同负荷、不同内容手段以及超量恢复的异时性特征,科学安排最佳竞技水平产生的时间以及能够保持的时间,依照强度与负荷量所生成的不同超量恢复成果与各个项目在强度与量方面的差异性,针对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进行科学的调节。对竞技健美操而言,通过超量恢复的具体规律来进行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的调整至关重要,日常训练的负荷应当最大程度的刺激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运动员的品质与意志,通过激励训练法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斗志,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以比赛的模式来锻炼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体能,针对比赛前期的训练则需要调整相应的强度,可以尝试通过负重方式来完成几套动作,接着徒手来完成几套动作,通过对比的模式来提升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完成能力,协调好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竞技健美操在我国的发展较晚,社会各界对竞技健美操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相应的训练水平与科研水平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导致我国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正视当前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积极借鉴国外的体能训练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不断优化竞技健美操的体能训练,从而有效推动竞技健美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浩.基于难度动作技术链发展的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5:79-83.
关键词:高中生;体能训练;方法
近年来,各地中学功利化风气日趋严重,导致盲目的课程增加或删减,作为主课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则被大量增加,而作为副科的美术、歌唱和体育则被大量删减,甚至停止这些副科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一年比一年差,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因此,加强高中生的体育体能训练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以下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合理规划好训练的时间和项目
提升一个人的体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计划训练。因此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制订好一个适合我们的体能训练表,我们在这里先主要分析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项目。
1.训练的时间
虽然人们经常说运动在生命的每时每刻,但科学来说,运动是有时间之分的,如,早上6点到7点和下午5点到6点则是最好的和最科学的训练时间,其他时间的运动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例如早上6点前的晨跑,对于南方来说,6点时,太阳刚刚升起不久,树木刚刚开始呼出氧气,所以氧气含量较低,当你在这段时间进行有氧运动时,你吸进的不是氧气,而是一些大气中的废气,这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这些废气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能被降解的辐射污染物,长期的吸收,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而对于北方来说,6点时,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这时树木仍处于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阶段,因此氧气含量更低,废气含量更高,更加不利于晨跑,更加对身体有害。
2.训练的项目
我们的体能训练计划中也应当确立一个体能目标,对于高中生来说,体能训练的目标主要是加强他们的心肺,力量和柔韧度,所以,我们也应选择一些有利于心肺、力量和柔韧度的项目来练习,例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等。俯卧撑有利于手臂力量的加强和腰部力量的加强,仰卧起坐主要是加强腰部的力量和韧带的柔韧性,引体向上主要是锻炼手臂的力量,此外,在每次训练前和后都要做好充分的舒展运动。
二、群体化的体能训练
这里涉及的“群体化”这个名词,所谓群体化除了本意“群众的体能训练”外,还深究到男生和女生这两个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体能训练计划,虽然说当今社会男女平等,当从生理结构上就决定了男女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体能训练也不同。
1.男生的体能训练
对于男生,我们很喜欢用腹肌来判断一个男生的体能,但事实上,男生不是有了腹肌就可以判断为体能好的,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高中生的体能主要是由心肺、力量和柔韧度组成,而腹肌的发达只是证明“力量”的锻炼很好。根据男生的生理特点、未来生活和将来工作的特点分析,针对这个群体,我们在训练中应加强“力量”和“心肺”的锻炼,如通过引体向上、平板邪卧推和史密斯蹲等加强“力量”的训练,通过长短跑的不停替换来加强“心肺”的训练。
2.女生的体能训练
俗话说得好,女生都是爱美的,要是体能训练后,每个女生都变成了肌肉美女,那就不是“柔美”而是“刚美”的表现,所以,女生的体能训练,往往要弱化“力量”的训练,加强“心肺”和“柔韧度”的训练。在“心肺”的训练中,主要也是长短跑的交替,而“柔韧度”训练,则有所不同,除了一般的舒展运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坐式拉伸韧带、卧式拉伸韧带、竖叉和横叉等来拉韧带,提升柔韧度,这些拉韧带的训练中,强度比较大,所以在拉伸时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和舒展运动,同时训练的进程要放慢,以免拉伤。
三、借鉴学习其他学校和国外的体能训练经验
体能训练的项目千差万别,其效果又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永远都没有最好的体能训练计划,只有更好的,为了规划出一个更好的体能训练方法,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
1.借鉴和学习其他学校的体能训练计划
人常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所以无论你的体能训练计划有多完美,都要学会借鉴和学习,而其他学校则是一个好的学习对象,因为彼此间的学生体能状况、学校当前环境和学生的心理和爱好等都差不多,以他们为镜,更能看出自己的弱点,如有些学校在体能训练中还会参考当天学生的课程量和学生的心情,来决定当天的体能训练量。
2.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体能训练计划
借鉴完其他校的体能训练计划,发现自身的弱点并改正后,我们就要借鉴外国高中的体能训练计划了,这里主要是为了创新训练的模式,不得不说,国外的体能训练计划的确比我们做得好,他们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技巧,如他们在长短跑训练中的要点,是先长跑然后短跑、先短跑后长跑或者长跑和短跑交替进行。
高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练好体能不仅能让他们保持健康,更能让他们释放学习的压力,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参考文献:
[1]王全刚,朱海滨.浅谈个别化教学理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博览,2011(16).
[2]徐冬梅.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关键词】体型体态高校女生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1 高校女生面临的体型体态问题现状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拟定体重指数的标准: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在18.5-24.9时属于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以此标准衡量,有不少要求减肥者实际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并不需要减肥。事实上,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体重严重超标,而是认为自己的胸部不够丰满或者臀部腿部过粗等等,换句话说,她们之所以疯狂减肥,是对自己的体型与体态不满意,而非对单一的体重不满意。
2 女性体型分类及指标分析
体型是指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尺寸构成的指数或比例关系反映出的身体形状。在女性体型划分上我们主要应用的三个综合指标为:围度比值(身高与肩围、肩围与腰围、1/2肩围与颈围、臀围与两大腿围、1/2臀围与两小臂围、小腿围与大腿围、胸围与大臂围)、体脂率、腰臀比。
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雕塑家们所提出的“黄金分割法”至今仍被体育界和美术界所公认。他们认为,数学上黄金分割比例关系同样适用于身体。目前国内常用女子体型的3组对比部位,其中大腿围/小腿围2项基本达到黄金分割比值,与健美女性理想体型的7个部位指数比较,其中有小臂围、大臂围、腰围、臀围等6个部位的体围指数偏小, 胸围部位体围指数偏大,体围比率参考黄金分割原理,基本符合大众审美观点,也是女性体态体型改善的方向。
3 针对改善体型体态的体能训练分类
体能训练可以客观的改善并保持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健康这些指标条件。高校女生改善体型体态的运动方案与单纯运动竞技体能训练有所差异,我们将体能训练有针对性的划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核心训练两个部分。
3.1 一般体能训练
在体型体态干预中,重点发展的一般体能训练分为:1.一般耐力训练。一般耐力训练是指,合理运用CO2的能力,其目的是全面提高改善人体的心血管适能和呼吸适能。调动全身a-肌肉神经元,为抗阻力训练的安全打下基础,还能有效调节心态情绪。在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代谢中,局部脂肪代谢的速度将逐渐达到最高,从血液中摄取脂肪酸,然后生成脂肪酰CoA,再通过氧化生成乙酰CoA,并生成大量ATP并供能全身。2.全面力量训练。力量是保证机体肌肉、韧带、关节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抗阻力练习。提高相对力量,可以增加全身的瘦体重质量和基础代谢率。合理局部力量的增加并改善肢体形态,减小围度,控制脂肪含量,预防疲劳而导致的损伤。3.协调能力与柔韧性训练。帮助拉伸肌肉的静息长度,提高动作的舒展协调程度。运动后放松肌肉负荷调整,防止肌肉粘连与延迟性酸痛。是保证体能训练的基础素质。
3.2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训练是对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肌肉进行强化的练习。双肩与双髋之间的躯干与骨盆的区域都被称为核心区。从生物力学功能分析,人体重心一般处于该区域,它是人体动作环节运动链的最基本环节,功能在于进行全身力量的传导、组合和控制功能。从生理功能分析,核心训练强调稳定与平衡、深层小肌肉的固定,充分调动全身的肌肉神经元。从高校女性体型体态角度分析,受亚洲女性体质和在校生活方式特点的影响,局部脂肪大多堆积在腰、小腹、髋部、大腿前后,从而导致局部性肥胖、胸型发育不良、下腰痛、上交叉以及下交叉综合症等等。核心训练可以很好的和一般体能训练进行对接,从而降低体脂率、将超标的围度比调整至合理范围,如发展胸部抗阻力训练时穿插瑞士球核心稳定练习(瑞士球哑铃飞鸟):在躯干不稳定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完成胸部练习,同时要在瑞士球上,腹横肌和多裂肌等核心肌群保持稳定持续等张耗能,这样预期效果既能完善胸型也能使腹部和背部脂肪燃烧,修善局部形体。
4 改善体型体态的体能训练设计方案
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需要在评估自身身体状况,疾病史,运动史,局部体型体态缺陷后,制定因人而异的训练计划,加入以体能训练为主的适当营养干预和作息调控,做到健康体能训练,有效完善局部体型体态。
4.1训练课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单一的训练课程针对无运动史的高校女生前期效果明显,但长期保持单一的训练模式会让机体相对强度饱和,从而不发生生理改变和额外代谢,肌肉会产生适应疲劳和平台期,导致训练效果欠佳,枯燥无味,直接影响塑形效果、训练情绪等等。所以不同阶段随时更换训练设计,让受训练者体验不同“花样”的训练,从而使机体和肌肉持续保持耗能,更快更好的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4.2体能训练的事宜负荷的原则
体能训练要本着徐徐渐进的原则,开始阶段要选择容易掌握,效果明显,重量轻的动作,训练的时候要数量要少,技术尽可能标准。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动作技术与强度安排可以逐渐上升。机体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再提高。切记训练初期为了追求效果,盲目追求大强度训练,不仅动作不标准,强度提高不到位。很难达到预期训练效果,肌肉容易受伤。耽误塑形进程。
4.3 改善体型体态的体能训练方案
在为在高校女生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经常会用到FITT公式,在这个公式中,F (Frequency) 表示运动频度;I(Intensity)运动强度;T (Time) 运动时间;另一个T (Type) 运动方式。FITT公式表明在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四因素,只有将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训练才会是有效的。换句话说,需将此四个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且能够在体能训练中,根据受训练者的水平改变及时的对此四个因素进行调整。
成果和现状。指出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地掌握、提高和发挥运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对于运员
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运动素质;比赛;运动项目
一、我国对体能概念的探讨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强调“体能”训练,当前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在奥运百年的发展中已日趋完善和稳定,训练与比赛中体能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运动比赛的实践也证实,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究竟这里的体能是什么内涵?体能与身体素质有什么关系?我国有部分专家学者对“体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孙学川认为,在现代高科技战争背景条件下,军事体能并非一个狭义的体力问题,而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即心理素质)为一体综合生物学能力。
茅鹏认为,运动能力是人整体的功能。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的《体育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对体能进行了阐述: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
2002年杨世勇主编《体能训练学》中认为体能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专家们对体能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的不同的意见,但大多数专家认为体能的概念很难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适应能力、心理要素等因素脱离关系。
二、我国对体能训练意义的理解
目前体能训练在我国各运动项目中都得到了充分重视,各级教练员都把体能训练放在了首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基层教练对于体能一词的获得,大致都来源于电视报刊的宣传。他们对体能训练的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篮球教练员一提到体能训练就认为要压杠铃以便在对抗中不吃亏,足球教练员练体能就是12分钟跑,目的是下半场还跑的动,这些认识都还比较片面。那么体能训练究竟有何作用呢?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国内部分运动学专家及部分教练员,提出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三、体能训练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理论的探索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指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组织并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全过程,进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阶段中,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14]。在此笔者拟从训练原则角度探析体能的科学训练。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开始从事训练到创造优异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过程中,都应按照体能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出相应的合理规划,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系统性原则要求对整个训练过程的体能训练不仅要系统规划,对多年训练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能训练,从内容、比重、手段、负荷等方面也应做出系统安排,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以及达到高水平成绩之后,更应周密考虑。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行原则是指在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前提下,应全面安排和充分发展运动员的各项运动素质,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更应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提高一般身体机能水平,以促进专项成绩的全面提高。全面性原则主要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训练时期,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并不意味着运动员的全部训练时间都用于这种训练。相反,随着运动员的日臻成熟,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训练也应朝着更为专项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进行全面体能训练还能减少训练的枯燥感,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对专项训练起调节作用。
(三)结合专项原则
结合专项原则是指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体能训练必须根据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和专项能力特点充分发展专项所需的运动素质,以促进运动员直接创造的专项运动成绩。技术、战术练习是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能训练为技术、战术练习提供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是发挥训练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体能训练要和专项技术、战术相结合。
四、结论
(1)我国在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主要原因有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交流机会少,理论落后于实践;对项目的特征、规律及体能在不同项目中或个体中(运动员或运动队)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当前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体能训练的重点是运动素质与专项能力的训练。
(2)体能与技战术具有不可分割性,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地掌握、提高和发挥运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对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体能训练方法因人、因项而异,在以体能为主导的大多数项目中和技能类的对抗性项目中,体能的因素可以被看成取胜的关键,广大教练员应在深刻理解项目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
(4)合理建立体能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检验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程度。
五、建议
(1)选派优秀的教练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出国学习,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优秀运动队的体能训练经验和模式。
【关键词】:4+1学员 入伍阶段体能训练
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四年地方院校教育之后参军入伍,并到军校进行一年岗位任职教育,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和严格训练,顺利完成由地方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而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与学员的体能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搞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新学员的体能训练。胡主席反复强调要认真研究和把握青年官兵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能训练时,从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着手,从他们身体素质条件的实际出发,一方面搞好爱军习武教育,使他们树立“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内容和规程。
一、准确把握地方4+1入伍新学员的身体素质特点
地方高校毕业后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已成为部队院校任职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之一。参军入伍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身体素质普遍较弱,身体尚不具备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条件。优越的家庭条件、舒适的求学环境和传统的育才理念,促使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相对增加,并较早的走进课堂。虽然他们经过了地方大学四年的培养,但是参加的体能系统训练较少,身体素质尚不能达到部队训练大纲的要求,入读军校时,大都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耐力素质以及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较弱。
二是思维灵敏,综合能力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思想异常活跃,接受新事物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但大多数学员从事体力劳动较少,外加学习竞争压力迫使学生很难做到劳逸结合,导致新学员的体能素质、大脑神经反应能力、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协调能力和掌握专业技术动作的能力较弱。
三是心理素质薄弱,适应能力不强。近几年,入伍参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据预测,今后地方入伍的新学员中独生子女会更多,有的院校可能达到50~80%。独生子女学员的个人意志和表现欲望强烈,给军营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他们往往低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尤其是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吃苦精神、实干精神等方面较为欠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出现厌训、拒训甚至私自离队等现象。
二、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基础性作用
“体能就是战斗力,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基石。”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看,体能素质的高低对高技术局部战争胜负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体能训练能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灵敏性
作为军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在体能训练中,通过竞赛运动,提高学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调节肌肉舒缩活动的能力,保持其高度的协调性和适宜的节律,能使之建立起准确和严密的时间条件反射;通过体操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大脑皮质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感觉机能的能力;通过各种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学员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性机能的能力和大脑皮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他们感觉精细、判断准确、行动敏捷,同时也扩大了学员的视野。
(二)体能训练能增强运动系统功能,提高协调性
动作是骨骼、关节、肌肉协调运动的结果,而运动系统正是由骨骼、肌肉、关节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这种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为动力来实现的。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如长跑、短跑、投掷、游泳等项目的练习,一是可以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从而提高骨骼抗折、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二是能大大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增粗肌腱和韧带,增厚关节面软骨,加大关节的稳定性,加强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增厚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使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加;三是可以增粗肌纤维,加大肌肉的收缩力,加快肌肉的收缩速度,增多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肌肉长时间而又紧张的活动。肌肉、关节、骨骼功能的提高,增强了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也大大促进了人体协调性的发展。
(三)体能训练能完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提高抗疲劳能力
众所周知,人体的各种能量都来自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在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训练期间,能量消耗大,时间持续长,如果没有良好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学员就会因摄氧不充分,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四肢肿大、头昏眼花等现象,合理进行体能训练,可以促使学员胸肌发达,肺活量大,呼吸加深,通气和换气的功能得到改善,心血系统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抗疲劳能力。
(四)体能训练能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提高供能能力
新学员训练期多集中在炎热季节,学员能量消耗增多,要获取高能量,人体必须摄入大量的食物,并通过消化和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以保证在高强度训练条件下各个器官所需的充足的能量供应。大量食物的摄入,要求消化系统有更高的活性,这种更高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通过体能训练才能获得。《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能训练的人,其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多,因而,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同时,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使能量供应节省化。
(五)体能训练有助于心理品质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员内脏器官的功能,更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障碍训练中,学员必须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量,这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经常从事体操运动,有助于培养学员果敢的意志品质;径赛运动有助于培养学员奋力拼搏、不甘落后的进取品质。无数事实证明,体能训练能使学员的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大脑的工作能力,而且,使学员在训练时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
三、针对新学员特点,遵循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科学组织训练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们逐步掌握了一套针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遵循坚持标准、全面发展的原则
我们以总参02年颁布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积极拓宽体能训练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体能训练的内容。在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尤其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全面性,既要搞好体能训练,又要使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五大身体素质要素得到全面发展。
(二)针对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体能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认识活动规律,训练的内容、方法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在训练之初我们没有直接安排新学员参加大纲规定的各项专项训练,而是根据大纲规定的各个内容将体能训练分解成了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耐力与爆发力、柔韧性与灵活性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同时,在运动量的安排方面也应适应新学员的承受能力,争取为每位学员建立健身档案,统筹安排体能训练的准备期、适应期、提高期,科学规划训练内容和运动量,形成“适应-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梯次训练方法。
地方高校毕业生入伍新学员身体素质的强弱、接受能力的快慢、吃苦精神的好坏各不相同,如果不区别对待,以“一锅煮”的方式进行训练,势必造成体能训练的畸形发展。所以训练中一是必须使训练内容的深度、强度和进度面向大多数,使训练的主体得以正常发展;二是要针对个别,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我们在训练中根据学员的不同状况将他们分成了不同的组别,然后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计划,针对学员不同的身体条件科学合理的进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这种做法的实质就是打破“齐步行军,定量供应”的传统训练模式,建立“群体合格,尖子突出”的“金字塔”训练模式。
(三)培养学员自觉训练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