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普查存在问题

经济普查存在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5 14:38: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普查存在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经济普查存在问题

第1篇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这是我们建国以来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市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序地开展了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工作。为推动整个工作的顺利进展,前一阶段,市普查办、市统计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经济普查暨统计工作督查,深入各县区了解普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特别是在督查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城镇在经济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我市前一段经济普查工作开展的情况以及清查摸底的结果来看,各县区城关镇、城区办事处的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占该县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一般在45%左右,占整个经济普查工作量的60%左右,属于普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对普查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经济普查已进入最关键的工作阶段,经市政府同意,这次在城固县召开全市城镇经济普查工作现场会,就是要针对城镇在经济普查中的特殊地位,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区域,打好攻坚战。上午,大家聆听了县镇等的经验介绍,听取了其他县区城关镇、街道办事处前一段经济普查工作情况交流,了解到大家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一段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简要回顾

为了搞好这次普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已作了周密安排,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总理签发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这是我国普查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务院颁布条例。这部《条例》为经济普查工作从法律上、制度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市的经济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从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普查方案、工作人员培训、进行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进行宣传动员和实施清查摸底等方面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市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一)抓“四落实”,奠定了顺利推进经济普查的工作基础。一是抓机构落实。按照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统一要求,在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级层层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经济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强有力的经济普查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为全市经济普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抓人员配备。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人员选调和培训工作细则》的要求,精心选调了3万余人的普查队伍,为全市组织实施各项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基础。三是抓经费落实。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全省统计巡查和全市经济普查督查的双重推动下,截止目前,全市共拨付到位普查经费118万元,其中11县区和开发区拨付到位资金45万元,为我们顺利完成今年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工作提供了保证。四是抓了办公条件落实。目前,各级普查机构的办公用房、交通车辆、计算机设备等办公条件已经落实,基本满足了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需要。

(二)营造氛围,开展了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认真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不仅是确保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而且是事关经济普查成败的关键。为此,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经济普查社会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对全市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对各级普查机构、各部门、各新闻媒体的宣传任务和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提出了标准和要求,并按照《通知》要求有序开展了普查宣传动员工作。通过会议报道、文件简报、制作展板、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公告》和市普查办《致被调查单位的公开信》等形式,积极进行普查宣传动员。12月3日,经过精心策划,市普查办与区普查办在市中心广场联合举办了隆重的市经济普查宣传日活动,市、区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市委宣传部领导出席了活动仪式,由摩托车队、自行车队、老年秧歌队、宣传车队进行的巨大游行宣传和现场表演,以及盛况空前的场面布置,形成了“经济普查闹”的热烈气氛。在此后的一周里,经济普查宣传咨询活动在中心广场和市政广场持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市普查办还分别于日报社、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研究落实了12月份经济普查宣传活动的各项工作。目前,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已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型的经济普查宣传,普查倒计时、公益广告、市长讲话、知识专栏、广播电视采访、新闻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正在进行之中,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网页上图文并茂,各县区经济普查宣传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从而形成了市县区联动的全市经济普查宣传。

(三)周密安排,完成了经济普查登记的业务准备工作。一是集思广益,拟定了全市经济普查实施方案,使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有了统一的行动纲领。二是精心组织,在城关镇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了全市经济普查综合试点,顺利地完成了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的实战演习,为全市各级普查机构提供了完整的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方法和实战经验。三是周密安排,组织开展了行政区划清理及地址码确认、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工作,保证了普查员和普查登记区域的有效结合,为卷地毯式的清查登记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开展了不同的业务培训,保证了不同层次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五是开展了单位清查摸底和个体经营户调查登记工作,以及清查摸底数据处理培训和资料汇审、清查摸底查遗补漏等各项业务工作,奠定了12月31日开始的经济普查调查登记的工作基础。

(四)开展督查,推动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面广、时间性强、环节繁多,为保证各地工作的平衡进展,也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各地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根据全国、全省的统一要求和全市普查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组织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督查。7月初,配合省政府经济普查督导组在的督查,我们由市普查办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对8个县区进行了经济普查“四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11月22至28日,市经济普查办及市统计局又联合开展了全市经济普查暨统计工作督查,由四名局级领导带队,兵分四路,对11县区及经济开发区的“四落实”情况、人员培训、宣传动员、清查摸底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通过适时组织督查,发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解决了一批棘手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普查工作质量的方法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突出重点,狠抓了城镇的经济普查工作。经济普查是一项十分重要、工程浩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之所以十分重要、之所以工程浩大,就在于它是对占国民经济总量80%以上的二、三产业进行的普查,其工作的重点是众多的城市和城镇。各县的城关镇、开发区、区城区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占县区的45%左右,该区域的普查工作能否搞好,对整个县区的经济普查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在前期工作中,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都突出重点,狠抓了城镇的经济普查工作,将城镇列为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工作部署,宣传动员,还是质量控制,都力求突出城镇这个重点。各县区城关镇、城区办事处更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特殊位置,努力把握经济普查的工作特点,科学估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下,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经济普查工作按进度、按标准、安要求有序进行,为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必须认真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经济普查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现在距普查的标准时点12月31日只有十多天时间,正式普查登记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全市马上就要进入实战冲刺阶段了。根据前一阶段到各县区进行经济普查工作督查了解的情况,当前经济普查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是调查对象有思想顾虑。从各地情况看,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是能积极配合的。但确有少数单位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对经济普查的意义认识不足,而且心存疑虑,不肯有效地配合,甚至有的将普查员拒之门外;有的门难进、脸难看、不讲真话;有的敷衍了事、随便说一个数哄人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在正式登记时填报的数字就会大打折扣,汇总数就会严重失真,普查数据质量将无法保证,普查工作将失去意义。其次是统计部门本身产生了思想顾虑。有的统计部门通过前一阶段的初步摸底特别是单位清查之后,发现经济普查的结果可能与年报数、定期报表数有较大差距,有的可能高、有的可能低,甚至低很多。这如何处理?有些地方已经提出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甚至要求统计局搞好经济普查数与年报数、定报数的衔接,要差不多、过得去,提出要人为地修改、矫正普查数据。这是很危险的。如果强调与年报数一致,我们何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地搞普查呢?这不多此一举吗?

以上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决不可掉以轻心。为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调查对象的宣传解释工作。要在12月掀起一个经济普查宣传的新,12月份是经济普查宣传月,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把经济普查的气氛造得更浓一些,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调查对象的工作,重点是要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如果调查对象心有疑虑,正式填报数字时打折扣,普查的数据质量就失去了保证。因此,各级普查机构都要深入宣传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没有国家的富强,企业和个人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如果你向国家提供假的数字,就会影响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最后还是害了你自己,这些道理要讲清楚。各级统计部门、普查机构要发动群众,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还可以让调查对象现身说法,用典型来教育引导大家。

第二,必须对广大普查对象做出承诺,彻底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普查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这也是国务院对调查对象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条。一方面是普查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调查对象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调查。另一方面是普查机构必须保护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如果没有这一条承诺,统计工作包括普查是很难做好的,这是国际上多少年的经验总结,也是统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这个承诺,还要有一些措施作保证。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各级普查办不得将经济普查中获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提交或透露给其他有关执法单位。谁透露出去谁就是违法。这是一条铁的纪律,是政府统计信誉的根基。我们一定要让调查对象放心,消除思想顾虑。

第三,正确认识普查资料与年报数据衔接的问题。经济普查的根本原则和第一位的任务是摸清家底、搞准数字。决不能现在去考虑与年报、定报的衔接而篡改编造普查数据。如果一个县区数字错了,就会影响整体,全市的数据质量就会打折扣。如果许多地方都这样干,我们的普查结果就会毫无意义。有些地方担心普查数字与年报数字差得太大。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去统计数据水分较少,由于经济发展太快、统计工作跟不上,而漏统较多的县区,这下要冒出一大块。另一种情况是过去的统计数据水分较多的,普查后可能水落石出、原形毕露,无法交代。对待这个问题,总的原则是应该面对和正视这个现实。普查结果与年报数据、历史数据出现差距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没有差距我们还搞什么普查。普查就是为了找出差距、追求真实,反映它的实际面貌。对普查结果可能低于年报数的地区,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企业如实填报,让个体经营户如实填报。只要调查对象如实填报就可以反映真实,这是一次机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地方统计数字的水分是多年积累的,是几届政府走过来的。通过普查搞清楚了,对现任领导是一个解脱历史包袱的机会,可以有一个新的起点。在普查的过程中,要把普查结果和年报、定报数以及历史数的差距放到一边,先搁置起来,以后按国家统一的办法来处理。现在这个时候不能提出普查数据与年报、定报以及历史数据如何衔接的问题,更不能因此而干扰普查工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普查登记结束后的汇总资料可以不与年定报数据比较,不比较就不知道高低。通过比较与评估,找出高与低的原因,才能找到真实。我们要反复强调的是实事求是,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如实填报,普查员按照自己负责的普查区域不重、不漏,并保证登记质量,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出现工作失误和技术差错,使各项工作达到质量控制标准,才是我们的目的。

三、全面做好经济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

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做好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既是当前和今后普查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经过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普查的清查摸底阶段工作已告一段落,上周市普查办组织各县区进行了资料汇审。从汇审的情况看,清查摸底的单位数、个体经营户数与职能部门的行政登记资料,以及我们平时掌握的资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普查机构都要高度重视,全面做好经济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要确保实现“单位不漏、数字真实”的普查目标。

第一,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普查。接受、配合、支持政府调查,特别是这样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法人神圣的义务和责任。这一条无论如何要讲清楚。如果抵制、拒绝调查或填报假数字,那就是违法的行为。有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认为这是统计部门在找麻烦,把经济普查当作额外的负担。殊不知这是《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明确规定的,是每个公民和法人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经济普查也是为大家好。没有国家的发展,哪有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法制观念,大力宣传法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一定要以法律为武器,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旗帜,来做好普查工作。广大普查工作者必须自觉模范地遵守《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必须明白这两件法律、法规不只是用来约束调查对象的,更要用来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

第二,抓住工作重点,认真查遗补漏。清查摸底工作从9月份开始安排,到12月8至10日的全市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工作汇审评估,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各级普查机构都采取了许多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单位清查的不重不漏,保证个体经营户登记的准确真实。但是,通过汇审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就是立即进行研究,拿出得力措施,采用有效方法,认真组织开展清查摸底的查遗补漏工作。各县区对此要高度重视,要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查找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区域,条块结合,进行排查,要通过扎扎实实的查遗补漏工作搞准搞实清查摸底资料,保证正式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查遗补漏工作中,各县区要把城关镇、城区办事处作为重点抓紧抓好,抓住城关镇就是抓住了普查工作的牛鼻子。只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按时拿出高质量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清查摸底结果,才能为我们进一步搞好后期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

这里召开全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动员暨单位清查培训工作会议,今天。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布置经济普查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有效地开展普查工作。会上,买廷梅副局长讲解了普查方案、单位清查摸底方法,豫海镇、工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刚才,陈局长介绍了全县经济普查工作的准备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安排,请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

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04年,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普查,首次对二、三产业的家底”进行了普查,初步掌握了全县基本经济单位的情况。5年来,全县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全面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对于准确摸清县情县力,掌握“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编制“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科学制定决策、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摸清县情县力的有效手段,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科学制定决策的重要基础。这次经济普查范围广泛,涵盖了全县范围从事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具体涉及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特别增加了能源普查和服务业普查两项重要内容,增加了许多反映企业信息化状况的指标,工作量之大、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底,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6.3%但长期以来,对二、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解和掌握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因此,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也影响了决策。搞好这次经济普查,特别是搞好服务业和能源消耗普查,全面查清全县二、三产业各类单位的能源消耗,有助于分析节能降耗的状况和存在问题;能够实实在地、全面客观地掌握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摸清我县的经济家底,为全面反映和科学分析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跟踪产业发展动态,解近年来全县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为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完善统计制度的现实需要。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时增加和日趋多元化,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包括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对统计信息、统计数据的需求迅速增长。认真搞好这次经济普查,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有利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种统计基础数据,特别是弥补能源资源消耗、服务业等方面的统计资料缺口,提高国民经济的核算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周期性普查和抽样性调查打下基础;有利于减轻普查过频带来的负担,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全面性、可用性和可比性,促进统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广泛宣传。

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参与,第二次经济普查涉及全县近1万个调查对象。需要广大普查对象的理解和配合。因此,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尤为重要。统计和宣传部门要围绕普查各个阶段的要求,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确保宣传工作贯穿到普查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刷写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了解普查的意义、普查的要求和相关法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使经济普查工作深入人心,使社会各界积极主动配合普查工作,真正做到全社会关注普查、人人支持普查,为全县经济普查工作发明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尤其是要动员各类普查对象积极参与普查,认真配合普查,自觉防止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努力做到从源头上把好数据质量关。

三、扎实有效开展普查工作,强化领导。

把经济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㈠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原则。认真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普查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统计部门和普查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精心筹划,对普查的重点工作、重要环节、重大问题要主动考虑,及时解决,全力做好普查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确保普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单靠某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必需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㈡加强协调配合。经济普查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强化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统计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全面掌握工作动态;财政部门要及时下拨普查经费;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普查宣传动员工作;工商、税务、编制、民政等部门要认真填报经济普查摸底登记表,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做到普查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普查工作进行全程督促检查,㈢加大督查力度。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工作中推诿扯皮、工作措施不力、进度缓慢的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落实奖惩责任,确保经济普查有序进行。

四、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精心组织。

组织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认真学习普查业务知识,㈠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选调一批文化素质较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社会调查经验的人员承担普查任务。以这次普查培训为契机。熟练掌握普查技巧和逻辑关系,组织好外地区普查工作,确保经济普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第3篇

[关键词]县级普查工作 问题 途径探索

我国的政府统计部门具体承担着国家的各种大型普查任务,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每项普查都是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成千上万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县级普查部门既是本区域普查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在普查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当前县级普查工作面临着众多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县级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不足。由于县级统计部门自身的影响和地位,特别是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当数量的县级财政相当困难,普查经费经常是不能按上级普查方案的要求及时足额拨付。以中部地区某县为例,根据上级普查方案要求,为搞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县财政应拨付普查经费127万元,实际仅拨付40万元。经费不足导致的不良后果主要有三:一是应付了事,该做的工作做不到位甚至不做。二是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补助得不到落实,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普查进度与数据质量。三是县乡普查机构及普查员的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影响。

(二)上级帮助解决问题和检查督导不够。县乡普查工作中存在人员少且素质不高、经费紧张、领导重视不够等问题,不少问题统计部门仅靠自身努力是难以解决的。但是如果上级普查机构能常派人到县里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县里协调解决诸如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县里的普查工作就会好做多了。但在实际普查工作中,不要说国家级普查机构的检查指导,既便是省、市下来指导工作的次数也很少。即使是上级普查机构领导来了也是来去匆,很难发现问题,也很少能帮助县里解决问题。

(三)普查汇总数据受干扰严重。一是往年统计数据对普查数据的影响。在普查工作中,往年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普查汇总数据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各级普查机构常用往年的统计数据对普查汇总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中,河北省玉田县各乡镇普遍存在不入户登记、随意编造畜牧业数据的现象,有的虚假程度触目惊心。该县鸦鸿桥镇石家铺村普查登记表显示,调查组抽查的四户分别养牛500头、羊200只、鸡50200只、猪1200头。但调查组实地核查的实际结果是:前三户根本没有牛、羊、鸡,第四户只有猪20多头。调查组抽查的其他各村情况也都存在在严重编造和虚报现象。造成以上问题,虽然有普查操作不规范以及普查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等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在县里组织的农业普查会议上公开要求普查数据向年报数据靠拢,全县农业普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的偏差。

二是上级对普查数据的评估和修改要求。以2000年进行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例,河南某县汇总上来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竟高达160:100。上级普查机构认为不符合实际,要求抓紧核实上报。县乡普查机构核实后性别比依然太高,最后由于上级催得紧、再次核实太费工费时,索性把普查表中部分人员的性别由男性改为了女性,才终使性别比符合上级要求。

(四)普查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方案进行。从县级普查工作来来说,存在宣传工作不到位、普查员补助不能落实、下乡村督导检查不够,甚至肆意篡改普查数据等问题。从乡镇普查机构来说,不少乡镇存在普查办工作人员不稳定、普查经费无法保证的现象。从基层乡村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来说,存在普查员不能按要求配足、接受培训不够等现象。

(五)统计违法现象大量存在。在基层各种普查工作中,各种统计违法现象大量存在于普查对象和县、乡、村三级普查工作人员中。根据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关于湖北省汉川市脉旺镇在经济普查中弄虚作假问题的通报》,2004年10月脉旺镇对全镇个体经营户进行清查摸底后,初步汇总营业收入约为8000多万元。该镇有关人员及领导认为这个数据偏小,与脉旺镇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经商议后,明确要求各村按分摊后的指标重新填报《个体经营户经营情况调查表》。一些村(居委会)为了完成镇里分摊的指标任务,不得不虚增个体经营户户数,伪造经济普查表。之后,镇普查办人员两次篡改大量普查表,将营业收入调高。经篡改后,脉旺镇个体经营户的营业收入总额达10.09亿元,是初步汇总数据的十余倍。

二、县级普查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权小责大”,县级统计机构疲于应付。不管是农业普查,还是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都需要动员辖区内各个部门、各个乡镇、各个行业积极参与,普查对象涉及千家万户,都称得上是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普查机构虽均冠本级政府的名义,但很多地方实际是统计局一家独撑。其他职能部门有管钱的、有管人的、有管物的,统计部门只管数字,对其他部门、单位、个人等几乎没有约束力和影响力。 “小小”的统计局肩负着各类普查的重任,又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只能是疲于应付。

2、“只出不进”,各方积极性不高。按照各种普查的方案规定,各级普查经费由本级政府财政负担。对县、乡(镇)政府来说,投入大笔的资金搞普查,产出的只是大量的普查数据,绝对是“一宗只赔不赚的买卖”。 特别是在当前中西部地区多数县级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各种普查工作“投入巨大”但“收益颇微”,领导做好普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是可想而知的。其对于普查工作实际态度通常是只求能应付交差就行,从而增加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顺利完成普查工作的难度。因此经常出现大量普查工作落在县、乡两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身上,他们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赶进度,但是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助,不免产生怨言,这对普查工作的进度和数据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3、“囊中羞涩”,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撑。在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入不敷出是常事。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347076万元,财政支出却高达762970万元。其所辖各县2008年财政收支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濮阳县收入46359万元,支出147137万元;南乐县收入8912万元,支出67546万元;清丰县收入13744万元,支出78438万元;范县收入11912万元,支出65484万元;台前收入5961万元,支出56025万元。(以上数据引自《濮阳统计年鉴2008》)。各县财政收支全部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有的支出竟是收入的9.4倍。其实各县财政的这种状况早已持续多年。而该市各个乡镇中除了个别经济相对好些的以外,不少已是“负债累累”,早就“资不抵债”了,只是在勉强维持。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县乡两级政府确保足额拨付上级规定的普查经费是很困难的,县里多少还能拨付一些普查经费,在各乡镇根本没有专项普查经费,都是有任务时临时申请。

4、“法令难行”,依法普查意识淡薄。在当前的普查工作中,只强调普查员、普查对象的自觉性是难以确保普查任务按要求完成的。面对在普查对象及县、乡、村各级普查机构及人员中存在的统计违法现象,虽有统计法和普查条例做保障,但要县级普查机构硬起手腕在普查中大搞执法,是很难实行的。究其原因,一是调查对象对统计法制了解少,依法统计观念淡薄;二是统计执法的效果不佳,常因熟人说情或领导打招呼而不了了之;三是个别领导认为统计执法与县里经济发展有矛盾,怕引起好不容易招来的投资商的不满;四是普查数据有时需要下面做调整,不便执法。因此普查工作中,县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主动大搞统计执法工作是很少见的。

三、解决县级普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途径探讨

1、保证经费,确保专款专用。要干好任何一项工作,没有足够的经费是不可想象的,而县乡财政困难又是许多基层普查机构面对的现实。在那些财政“入不敷出”的县里只靠上级的一纸公文和统计局长在县领导面前诉苦抱怨,是难以保证普查经费足额拨付的。对此上级领导和普查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否则基层普查工作出现工作打折扣、搞应付、编造和篡改数据等现象就不可避免。一种方法是使用行政手段,强令县级政府向指定的普查账户上拨出经费,并严格监控其动向。另一种方法是改变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普查经费的做法,由中央或省财政统一下拨,严格监控其动向,严防被挪用。

2、加强督导和监督检查。当前的县级普查及统计工作环境和现状,要求必须对其实施有力而有频繁的督导和监督检查。上级领导或检查组“蜻蜓点水”般地来县里走一趟,根本了解不到下面的实际情况,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为此,在普查工作中有必要由市里向每个县里派出一个由2至3人组成的督导组,由始至终地驻在县里。其任务:一是帮助县普查办解决问题;二是严格要求县普查办按方案进行普查工作;三是及时向上级反映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督导组来说,一要做到认真负责,常驻县里;二要熟悉业务,工作经验丰富;三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

3、强化普查工作的宣传和执法,形成依法普查、依法统计的社会氛围。在基层,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层,人民群众的依法普查、依法统计的意识还很薄弱。主要是因为在乡村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不重视宣传,造成在农村远未形成依法配合统计(普查)工作是公民应尽义务的观念。相反,认为统计工作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观念普遍存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普查”这个看似很虚其实很重要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横幅、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广为宣传,特别重视在农村的宣传。真正做到普查宣传工作无死角,达到普查工作人人皆知、人人支持的目的。

另外为使统计执法在普查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统计法、普查条例等能够在县乡普查工作中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上级普查机构一要切实支持县级普查机构硬起手腕搞执法;二要强化目标责任制,督促县级普查机构进行执法;三要帮助和指导县级普查机构执法,并创造其执法的条件。

第4篇

台账建设对象的确立是台账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关系到社会经济用水的各个行业的定额的确立、利用,关系到后期社会经济用水的水量平衡等一系列工作。为满足国普办台账建设的要求,平顶山市普查人员直接到市统计、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搜集审批或登记的单位资料,并搜集整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等相关普查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类筛选,在这些部门中获得整个平顶山市台账建设总目录后,又把各个县区的目录筛选出来,在此基础上按照台账建设的规定,按比例确立各个县区各类台账建设的对象,并下发到各个县区。

台账建设工作的督导

台账数据质量是水利普查各个普查专项的基础,是普查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台账数据是否准确、真实可用,关系到水利普查的成败。台账建设对象下发到各个县区后,市普查办立即成立了台账建设督导组。建立督导组的目的一方面是检查基层台账建设情况,另一方面是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督导发现:由于市普查办在确立台账建设对象时使用的是2009年的统计资料,所以台账建设确立的部分对象2010年度就不存在了,致使整个台账建设的总目录发生变化,需重新按比例进行筛选、分配各个行业的建设对象,用同类型建设对象替换掉不存在的原对象,重新建立台账。在督导中也发现,由于基层普查办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水利普查宣传不到位,基层人员缺乏必要的普查认识,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配合普查员建立台账。因此市级督导组深入基层,向他们耐心介绍水利普查建立台账的目的和水利普查的意义,打消他们的顾虑,从而赢得了基层单位的配合,建立起真实的台账记录。此外,由于建设台账的一线人员对普查专业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所以在记录台账时,不理解各个台账表和台账辅助表之间的关系,记录的台账辅助表数据不能很好地支持台账表的数据,关联性很差。通过督导组的讲解和培训,使其理解了表和表之间的数据关系,规范了台账记录。通过各方努力,2011年3月底平顶山各个县区的台账建设对象已完全确立,数据记录完整,完全满足国普办对台账建设的各项要求。

台账数据的筛选与修正

2012年2月份,按照国普办的要求,进入到台账的录入阶段。普查办在市级录入系统上发现一些数据存在问题。例如,同一型号的提水设施,在井水位埋深基本相同、抽水时间一样的情况下,在同一县区不同的乡级普查区,抽水量差别很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立即组织普查人员进行深入分析,市级普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重新核实填写了相关数据。按照国普办的要求,对于一些奇异性数据进一步进行筛选和修订,通过努力,搜集的平顶山市各类台账数据完全满足社会经济专项水量平衡的要求。

第5篇

关键词:服务业个体经营统计对策

一、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主要由统计部门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来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负责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统计,实行由服务业周期性普查与部分服务业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周期性普查包括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和经济普查,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有关部门参与。服务业抽样调查主要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对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和资产、营业成本、收入等进行统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对从事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的户数、注册资本(金)、总产值、销售总额或营业员收入等进行统计。

通过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近两年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实践,笔者认为目前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主要存在“力量薄弱、制度不全、漏报错报、总量不清”等问题。

1.基础统计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和专门的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但统计力量有所削减,特别是2000年全国机构改革后,基层统计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减少,而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工作的任务和难度逐年增大,调查的点更多、面更广,遍布城乡,而且变动频繁。因此,工作任务加重和投入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长期以来,各级均没有设置专门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导致日常工作出现严重缺位现象。

2.统计制度方法不健全,统计结果的随意性很大。多数个体经营户没有账簿,他们口头申报的数据,特别是收入等敏感指标的随意性很大。而目前有关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尚不健全,缺乏一套科学、统一的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和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数据质量控制制度。

3.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经济结构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的驱动,为了达到规避税费、不愿提供真实收入,瞒报、漏报的现象十分严重,这进一步加大了统计数据准确的难度。

二、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的改革建议

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困扰着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的顺利开展,进而影响到GDP核算的数据质量。对此,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统计的改革力度,以适应当前形势对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1.落实人员经费。各级政府要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要针对统计部门存在的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配备人员。首先,要加强统计力量。配备专业的统计调查人员,加强统计调查网络的建设,是做好调查统计的关键。各级统计部门应设立服务业统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力量。市级统计部门应设立单独的统计机构,县(区)应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乡、街道应明确专人负责,并配备一名兼职统计员,并由其按调查小区,聘用调查员。(2)解决经费。要增加对服务业统计调查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所聘调查员由县(区)统计部门统一管理,调查补贴按照财政分级负担与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保证按调查工作量给于调查员一定的调查补助。(3)提供条件。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配合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统计调查工作。加强对个体户的财务、税收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原始记录等,以保证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调查制度。要加大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使调查统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1)抓住普查。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估算。(2)搞实调查。由于大多数个体经营户记账不全或根本不记账,因此如何获取真实的调查数据,成为当前调查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建立常规的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统计调查制度是一个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3)加强评估。在调查测算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主要经营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建立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3.加强基础工作

(1)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和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开展服务业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名录库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服务业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的成败。因此,应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和维护,搞好抽样调查的样本框。(2)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把好数据入口关。服务业个体经营户的调查开展时间不长,统计基础薄弱,调查渠道不畅,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十分必要。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被抽中的样本单位,可采取记账补贴的方法,调动其积极性,配合统计人员完成调查任务。

第6篇

为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负担,推进统计部门随机抽查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部门推广随机抽查实施方案》(国统字〔20XX〕15号)和《鸡西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鸡西市全面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鸡政办发〔20XX〕22号)要求,我局制定相关事项,科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进统计部门“双随机”工作。

一、建立“双随机”工作机制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部门推广随机抽查实施方案》(国统字〔20XX〕15号)和《鸡西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鸡西市全面推行“两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鸡政办发〔20XX〕22号)要求,我局于20XX年4月7日建立了《鸡西市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部门推广“双随机”抽查实施方案〉的通知》(鸡统〔20XX〕6号)。

二、建立并完善被检市场主体名录和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建立并完善检查对象随机抽取制度。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从有利于维护统计数据质量,有利于营造依法治统氛围的角度,确定检查领域和范围,明确抽取方式,选取检查对象。全国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R&D资源清查、投入产出调查等重点统计调查的统计执法检查随机抽取办法,根据上级统计部门规定另行制定。检查对象名录库以被检查的市本级或县(市)、区统计局相应专业名录库为准。

建立并完善统计执法人员随机选定制度。建立了统计执法人才库,将综合执法、专业执法人员队伍统一形成较全面的执法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检查任务的需要从执法人才库中随机抽取检查人员(被检查县(市)、区的执法人员不参与本县(市)、区的抽查),参加市局组织的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

三、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依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赋予的统计执法检查职责,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抽取一定数量的统计调查对象,对下列内容进行执法检查:依法提供统计资料情况;依法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情况;依法为履行法定填报职责提供保障情况;依法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监督情况。

四、合理确定抽查比例、频次和方式

从20XX年开始,在制定统计执法工作计划时,确定年度检查统计调查对象的任务数量以及其中随机抽查所占比重,其中20XX年随机抽查占整体统计执法检查任务数量的比重不低于30%,今后要逐年提高随机抽查的比例。县(市)、区统计局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随机抽查频次,既保证必要的工作力度,又防止检查过多。除有重大统计违法嫌疑外,对同一统计调查对象,一年最多只进行一次统计执法检查。

五、注重结果运用

鸡西市及各县(市)、区统计局,对在检查或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并严格执行统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工作,将抽查结果纳入企业信息公示平台;符合《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规定的失信企业,在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平台上予以公示。

推广双随机一公开自查报告范文(二)

为切实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及市局的安排部署,今年6-12月,分两批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双随机”抽查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

为完成好此项试点工作,北京市朝阳区质监局根据市局方案部署,要求有关科室认真安排好随机抽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市局的摇号抽签,检查对象抽中了朝阳区庄户乡一家气瓶充装企业,执法人员抽中了两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并由市局从专家库中选出两名行业专家,一起参与执法检查工作。

6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质监局正式开展了此项试点工作,执法人员及行业专家对北京绿氧天罡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气瓶执法检查活动,检查人员对现场气瓶充装情况、气瓶检验记录、执业人员资格证书等进行了检查。经查,存在气瓶分区标识不清晰,有个别丢失;充装记录不完善,不准确;应急演练记录不完善等问题。检查人员要求被查单位针对存在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推广双随机一公开自查报告范文(三)

“双随机”是指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抽查机制。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项重大改革。北京市质监局制定了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今年分两批开展“双随机”抽查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明年在系统内全面推广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制度。

“双随机”意味着每个市场主体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必须增强守法自觉性;同时也意味着执法人员只能阳光行政,不能再“看谁不顺眼”就去检查,即用制度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北京市质监局表示,每月都会进行综合执法检查。目前北京市共有3.3万家生产企业,基本都已列入检查企业名单,每月抽查比例不低于全市企业的1%。

北京市质监局法规处处长朱玉兵说,目前各区共有670多名执法人员参与“双随机”检查。这种“随机”不仅选派执法人员是随机的,执法人员所属部门也是随机的,例如某区质监局的法规处工作人员可能也会被派去检查特种设备。同时,为了避免执法检查的不专业性,质监部门会统一对各区的执法人员统一进行综合培训。

第7篇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响应市局总队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及____区委区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要求,区统计局从四方面着手,提高统计能力、加强统计监测、服务人口调控、助推美丽____建设,为区域“瘦身健体”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区统计局从自身建设着眼,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构建基层统计网络,创新统计调查方式,以扎实的统计“基本功”服务区域发展。一是调整党支部委员会设置。由局队长担任支部书记,积极开展支部活动和业务学习,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探索开展巡查工作,对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情况进行检查,努力造就一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统计干部队伍。二是完善基层统计网络。在全面完成全区303个村级统计站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村级统计人员的考核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业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从而适应农村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要求;借鉴村级统计站建设经验,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广泛开展调研,逐步推进社区统计建设。三是创新统计调查方式。开展年定报网络布置和委托社会机构开展调查的可行性研究,为提高数据质量和减轻基层统计人员负担探索新途径。

区统计局加强统计指标监测,积极跟进统计改革,做好经普数据开发,推动____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是及时对接市局总队建立的综合发展监测体系、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监测体系,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预警监测。二是做好主要经济指标及重点领域监测。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跟进统计改革,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改革,着力加强gdp、工业、投资等重要指标的统计监测;针对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加强“央企”板块、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生产业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努力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的监测;三是是围绕____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要求,重点关注中关村____园、三城一区一基地和“六大高端产业集群”的发展建设情况,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活情况,努力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四是认真做好经济普查数据的解读和深度开发应用工作,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编辑印发普查年鉴,准确反映____二、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评估“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关注区域重点任务,做好人口统计工作,促进区委区政府破解人口资源环境难题。一是继续做好人口动态监测。发挥人口动态监测专项小组作用,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相关工作;规范部门数据报送,及时跟踪分析____区通过产业疏解、群租房清理、有形市场改造、地下空间隐患排查、拆违控违等方面的人口调控工作成效;准确掌握区域人口变动数据,为人口形势分析及人口调控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积极服务区域人口规模调控。认真落实“管人”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情况通报、联合督导和数据会商机制,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促进人口调控工作。三是精心组织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总结往年人口抽样调查经验,适当扩大调查样本,及时做好数据解读、公布工作,撰写相关人口分析调研,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统计依据。

区统计局积极开展生态化建设监测,助力工业企业“低退高进”工作,服务清洁空气计划实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全面开展市局工业开发区生态化建设监测工作,对中关村科技园____园、小汤山工业园和生命科学院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能源和水资源集约利用情况等,服务区域清洁空气计划的实施。二是配合经信委,紧紧依靠镇街的经济发展科和统计所,做好低端企业的工业生产、财务、能源、劳资等数据情况汇总确认工作,进一步加大“三高”企业退出的服务力度。

第8篇

【关键词】劳动工资改革策略

一、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范围定义不清,制度规定难以掌握。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综合范围为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但不包括乡镇企业、规模以下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制度中有的规定却难以掌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投资和劳动用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企业都为九十年代以后建立,且大多集中在城镇,而企业主多数原有身份为农民。如按投资主体划分,企业主户籍为乡村;如按企业所在地域则在城镇。

2.指标设置陈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设置陈旧滞后,几十年一贯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多种经济模式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模式,工资分配形式呈现多元化格局,现行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劳动工资的总体规模和主流特征,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3.调查方式单一,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劳动工资统计至今仍采取计划经济时期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填报单位包括辖区内所有行业的全部单位,收集资料费时费力。由于填报单位增减变化快,单位各种情况变动大,再加上有些单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不愿把工资总额报足的心态,工资总额漏统漏报现象较为严重,数据质量难以符合统计真实性原则。

4.统计力量薄弱,填报人员素质不高。大多基层单位没有专人负责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一般是财会人员或从事人事工作人员兼职,很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劳动工资统计中,业务水平难以保证。

5.部门衔接不够,口径不一数出多门。部分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的设置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够,部门之间指标口径、含义不一,导致数出多门,不利于工作开展、资源共享和数据使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革思路

现行劳动统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来自主观的,也有来自客观的。从产生错统的主观原因看,一是统计人员对统计制度理解有误,又没有认真学习有关制度,甚至把统计上的概念与劳动部门的概念混淆了。二是统计相对人的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本部门的利益或小集体的利益而违反统计法。统计部门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上,似乎有了台帐就具备了统计基础工作。因此,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在扩大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的思路上,要打破“不包括乡镇企业、规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范围限制,从而形成涵盖全社会所有劳动现象的统计,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全社会劳动就业的分布与构成以及劳动报酬的收入与分配,较好地满足各级政府和部门及社会对劳动工资统计数的需求和利用。

其次,建立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破城乡地域、所有制形式和职工身份的限制,完善和制定全面反映我国各类企业和单位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情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还应注意统计指标的口径与其他部门劳动指标的口径衔接。

建立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的劳动工资统计调查方法。以建立完善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前提,以经济普查为基础,反映不同行业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等方面情况的抽样调查制度,通过抽样调查来获取不同行业职工就业、流动和工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信息。

最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执法与监督。统计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的数据来源于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基层单位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健全与劳动工资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统计普法执法与监督力度,对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法》知识的培训学习,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处罚力度。

三、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具体策略

1.改革现行劳动工资统计的调查方式

针对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量大,代表性差的弊端,建议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对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规模以上单位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规模以下的单位与基本单位普查相结合,基本单位普查范围是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在普查统计报表中扩大范围,增加劳动情况指标,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工作量,又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对于定期报表,建议取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劳动现象在一年内变化不大,工资较为规范,每年的变化不大。或是协调交由核对人员、工资的劳动人事部门统计,统一上报统计部门;对于定期报表中企业单位的统计,可以结合城镇劳动力调查,实行抽样调查,分行业、按企业进行抽样,反映区域劳动工资情况。

2.建立新的统计指标体系

劳资统计要面向全社会,服务于全社会,因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设置一套与新时期相适应的全新的统计指标体系。首先指标体系种类要根据机关、事业、规模上、规模下企业和单位及个体户,区分种类分别设置。因上述各种的人员性质、组织机构、工资发放办法等存在差别,如机关无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分在编、合同工、临时招聘工,又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职工等;而事业、企业和单位也有相同的,又有区别的各种人员性质等情况,所以必须分设数套指标体系。其次劳资统计指标解释尽可能做到直观、易懂,便于填写,把错填数据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再次要删除过去报表中不易填列或不适应目前需要的指标而增设新的指标。

3.确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下的细项分组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应该是一个涵盖比较广泛的指标,包括的内容较多,除了工资科目里边有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项目外,还有一些工资科目中不包括的旅游费、过节费、实报实销的手机费、固定电话费、伙食补助等。所以在报表指标的设置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下应设置其中项,特别是工资科目中不包括的手机费、旅游费、过节费、伙食补助等,可能很多填报单位漏报了这些额度。

4.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

为了保证从源头上提高劳资统计数据质量,一定要加强劳资统计基础工作,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的劳资统计台账,健全与劳资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统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一年保证不少于一次以上,要努力增强同基层统计人员的沟通。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人人了解《统计法》,自觉遵守和维护《统计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对统计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从而教育一片,才能有力地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初浅思考.浙江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