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15:3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动画电影研究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应用
分散控制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另外一种系统,它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控制,而且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为很多企业在发展中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模式,而分散控制系统由于它自身的特点让很多企业开始注意到它的优点并开始应用它。它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一、电气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设计
从整体来看,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是具体的计算机技术、显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四C”技术的充分结合,它能和数据高速公路结合让不同地区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以此为基础与总体配置相结合,让各部分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控制比较分散,但是大家所了解到的信息是相同的,合理利用这些原则,就能使该系统更好的工作,人们也能更信任该系统。该系统还是一个闭环式的系统,它使用起来比较安全,而且出现故障时还能很容易的进行维修,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一)可靠性高
该系统主要是利用分散结构的原理,让各部分都能各司其职,从而让每部分的效用都能发挥到最大,也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总体来看,该系统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地理位置分散和系统功能分散,利用此机构还可以有效分散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根据这些原理还可以判断出部分的设备出现故障并不会影响另外的正常的部分。除此之外,关键设备的备用配置在该系统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可以充分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在电源、通信设备的配置方面都有冗余配置,这样在原有的配置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利用备用配置,这不仅不会耽误工作的进行还能让系统更大限度的利用起来。而且在软件中还采用了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置,这充分保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二)监视与扩展性能较好
从这个系统的整体来看,它综合使用了高智能操作员,这样可以对所有的事物进行监视和操作,而且也可以对现场进行实时监视,它还有比较人性化的交流界面,该系统利用这些特点对软件进行监测,也让控制更为完善。它还采用递阶数据通信网络,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能分层进行,而且硬件的结构也比较灵活,该系统还使用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备接口,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扩展它的性能。
(三)编程容易及系统维护方便
该系统利用的编程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该编程可以使系统自动生成人员需要的文件,工作人员并不需要有很高的编程能力,他们只要会简单的填表、作图即可,而且由于程序比较简单,所以它的正确率会比较高,所以就显得更可靠。
三、分散控制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分析
(一)NCS功能的应用
该功能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第一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功能,该功能主要是利用仪器对系统中的物体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将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再将得到的信息传输给需要的人员,让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连贯的进行下去,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并找出解决办法。第二是画面显示功能,因为该系统采用了监视的做法,而监视的内容又通过画面进行传输,所以该系统可以让工作人员清晰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证据,而且所有的监控都是相连的,所以就不用担心作假的问题。第三是数据记录功能,该系统可以记录显现时的记录,同样也可以保存历史记录,这样工作人员就能根据需要去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也能让所有的数据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单元机组ECS功能应用
电气控制系统只是单元机组DCS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端子柜、专用OPU、现场控制站和扩展继电器柜。端子柜涉及11页端子板组态,OPU 涉及56页DPU组态页面和14页报警光字牌组态,现场控制站由30页控制回路组态组成,另外还有监视得到的画面,这又可以分成几个组成部分,而且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NCS都是一样的,包括画面显示功能,数据的采集、处理功能,数据记录功能,回路控制操作及保护闭锁功能,数据通信功能,这些都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们在系统的运作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三)DCS与电气专用装置的连接与应用
电气自动化分散控制系统一直在不断更新着,现在的这个系统是与电气专用装置连接在一起,他们两个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是两者与继电保护系统的连接,该装置是由很多个独立的装置连接在一起的,他们相辅相成,利用硬接线将需要输出的信号通过输出点输送出去,然后再利用开关量进行输入,最终会将数据信息输送到DCS全局数据库,这样就能在最终端显示出各个站点的保护系统,从而有效的保护各个装置。第二是与励磁调节器的连接,这主要是有一套发挥主要作用的手动调节器和两套备用调节器组成,而且该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对励磁调节调节系统进行操作和切换,最后再与单元机组相连接,这样就可以形成整个系统的连接,最后再经过操作员的确认,对其进行监视,就能完全的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四、总结
该系统能将不同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而且在时代的发展中,它的地位越来越让人不能忽视,它已经应用在了很多个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它的特点,还有它的一些应用,也能清楚地发现它应用广泛的原因,当然可能叙述的不是很准确,这其中更准确的看法还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
参考文献:
[1]林立群.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实施[J].科技传播,2013(8):146.
【关键词】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指标;应用特点;扩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12-0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电网调度方法,为县级电网调度提供了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电网调度手段,是县级电网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本地区县级电网运行的具体特点,就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应用进行介绍和分析。
1.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概述
1.1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以下4个子系统构成:(1)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微机保护、原始数据采集、事故记录及故障录波、控制与操作闭锁、数据处理与记录、与远方调度中心通信和人机联系等功能;(2)信息传输子系统(电力通信子系统),在变电站与调度中心间建立通信质量可靠的通道,并按照规范的远动传输协议进行调度中心与变电站之间的双向信息传输;(3)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主站系统),将由各个变电站通过前置机子系统传输上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完成实时信息处理、历史信息统计、事故处理、人机界面和上级调度网之间的数据通信;(4)人机联系子系统,主要是指运行人员和系统问的交互,包括显示器、报表打印机、调度模拟屏和记录型仪表等。
1.2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SCADA功能、PAS功能和DTS功能。根据县供电局的实际情况,需要完全实现SCADA功能,PAS功能可以适当选择实现其部分功能,如果有经济能力也可以实现DTS功能。具体说来:
(1)SCADA功能。SCADA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数据库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遥控遥调操作、人机会话、事故处理和追忆、报表处理和模拟屏、大屏幕投影接口、支持异地值班打印和动态着色等。
(2)PAS功能。PAS功能根据县供电局的情况可是当选用其部分功能,其主要功能主要有调度员潮流计算、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静态安全分析、负荷预测、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电压优化等。
(3)DTS功能。DTS功能一般包括调度员培训、运行方式研究和反事故演习。
1.3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原则
在建设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应该结合当地电力系统的特点、运行需求和基础条件出发,充分依据当地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调度管理体制和县级调度职责分工,提出与调度关系相适应,符合可靠、安全、实用、经济和易于扩展的总体方案和分步实施的具体方案。对于计划同时建设配电自动化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考虑调、配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对于计划在近几年内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
2.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
某县级供电局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所辖的6个35kV变电站均采用了西安伟德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所研制的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本文将就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某县级供电局的具体应用情况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2.1 实用化指标的分析
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某县级供电局时,最终达到的实用化指标如下:(1)128个系统RTU及微机保护装置容量的实时数据如下:遥测量为256,遥信量为512,遥控量为128,脉冲量为256,智能电度表抄表数为64;(2)可保存3-5年的历史数据;(3)SOE分别率:站内为2ms,站间为10ms;(4)CPU全功能节点平均负载20%;(4)遥测精度为0.5级,遥测合格率为99.99%,遥信量正确率为99.99%,遥控正确率为100%,遥调正确率为100%;(5)系统响应时间如下:遥测量变化传送时间在3s内,遥测量全系统扫描时间在5s内,遥信量变位传递时间在12s内,遥控命令执行时间在3S内,画面调用响应时间在2s内,画面刷新时间在3s内,模拟屏数据更新周期在3s内,双机切换时间在20s内。
2.2 应用特点的分析
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于Windows NT 4.0,Windows2000平台,采用多层客户/服务器结构(C/S)与浏览器/Web服务器结构(B/S)相结合的方式,自投运以来一直都运行稳定。
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如下应用特点:
(1)系统的组态软件比较丰富,可以快速创建系统扫描,绘制各种工作图表,对图形任意无级缩放和漫游,并且能够进行网络拓扑动态着色。
(2)系统可以存储、统计和查询各种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和决策依据。
(3)系统具有高级语音合成技术,支持全程语音提示及多媒体语音报警功能,并且支持语音操作功能。
(4)系统支持不同种类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实时获取电度数据,实时监视并生成电度计量数据库,不仅可以为营业收费系统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5)系统具有图文并茂的报表支持子系统,能够制作任意格式的报表。与此同时,系统可以接收和处理分站端上送的遥信数据及SOE信息,将各种遥信数据和SOE信息转换成统一格式向调度网发送。
(6)系统具有严密的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控制功能,智能IC卡授权操作和多级软件权限设置,能够确保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7)系统具有完整的远程访问和诊断功能,能够非常方便的完成异地系统维护、软件模块升级和系统故障排除功能,提供即时响应式服务。
(8)系统能够对调度网上各工作站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对分站端和通道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对各种异常状态和事件进行记录,并及时提醒系统维护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
(9)系统能够对各分站端上送的电量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并将各种电量数据转换为实际值并以统一格式向调度网发送。系统可以对脉冲电量、积分电量及全电子式电度表的电量数据进行正确处理。
(10)当县级电网发生事故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将报警信息通过网络和电话等通讯设备即时通知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便于事故得到及时的检查和处理。
2.3 扩展应用的分析
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按照可伸缩性要求设计,采用模块化、多层次和多任务程序设计模式,因此系统的功能具有很大的扩展性,比如对系统的参数稍加设置就可以实现集控站管理系统。在内蒙古包头市某县级供电局集控站的具体设计中,从系统造价和运行维护等方面考虑,充分利用了PDS200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扩充性优点,在投资较少的前提下,可靠稳定地实现了集控站的管理功能,并且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缝结合。
3.小结
目前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着开放性不足、电力通信信道差和变电站RTU设备新旧并存等问题,影响了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电力市场的发展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化应用进行更多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候美美,崔剑利.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J].科技资讯,2011(30)
[关键词]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动画角色;启示
由于动画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不算太长,因而我国动画电影人是在不断吸收国外优秀动画电影制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与探索,尤其是在动画电影美术造型方面颇受益于日美动画电影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对于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者而言,日美动画造型设计的样式及风格给予他们非常多的启示,在学习与模仿基础上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者坚持创新的设计意识,因而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便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以及原创性,同时还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语言。由此可见,立足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上保持有利竞争优势的保障,而世界优秀的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则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中充足的养分。我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各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启示下,将民族特色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进而设计出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造型,又满足了不同国家观众的审美情趣,因而我国动画电影能够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一、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及其特征
(一)动画电影美术造型
顾名思义,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即指所有动画元素的美术设计,包括动画角色、动画场景、动画色彩等,完成这些动画元素的美术设计时,一部动画电影作品的基本构造才初步告成,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后面动画制作的工作。如此可见,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在整部动画电影制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中融入了导演的创作构思、故事的核心思想以及美术设计者的创新,因此每一部动画电影作品才会那样的与众不同。而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能否赢得观众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造型设计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的体现又受制于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形态特征的影响,特别是动画角色这个重要元素的形态特征发挥着关键功效。于是乎,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者应深入分析与研究国外优秀动画电影作品中美术造型的形态特征,进而启迪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进步与成熟。
(二)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形态特征
1.以个体角色为本
在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中,动画角色是主要的构成元素,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设计都需要以个体角色为本,进而来设计出与动画角色相匹配的美术造型,如动画角色的外形、性格、服饰、场景、道具等设计。在早期,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者在设计动画角色形态时运用二维平面技术,遵循着一定的线条勾勒原则与色彩运用原则,因而个体角色的造型塑造往往过于粗略及模式化。因此,“单线平涂”是当时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通用法则,具体表现在线条与色彩的使用上,角色外形的设计是通过不同线条的组合来实现胖瘦、高矮的造型塑造,由于当时主张使用柔和线条来勾勒角色外形的原则,所以早期的中国动画角色造型棱角凹凸并不十分明显。此外,在动画个体角色造型的色彩上,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者严格遵循着传统美术中五色元素的组合形式,以不同颜色的组合来实现对动画个体角色的色彩搭配,从而展现出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民族艺术风格。以《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电影作品为例,在孙悟空这个动画角色美术造型设计中设计者利用柔和线条模拟了真实猴子的外形,在色彩上也采用五色搭配的色彩处理。
2.其他外在因素为辅
成功的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还需要其他外在因素的辅助与烘托,其中故事题材、故事内容是否极具吸引力也会影响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设计效果。因为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动画场景的造型设计等都是依托故事题材与内容来决定整体的设计风格,故事题材与故事内容影响着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形态特征。一般来说,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中的故事题材与故事内容都是创作者根植本土文化与生活的产物,许多神话故事、民间传奇故事、寓言故事、文学作品等都可以成为动画电影的故事题材,此外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创作者提取故事题材的资源。这些本土化的故事题材为我国动画电影披上了明显的民族特色外衣,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动画电影美术的造型设计语言。现今,为了增强我国动画电影作品的竞争力,我国动画创作者正努力扩宽动画电影的故事题材,以丰富我国动画电影的类型,尝试不同的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风格。其次,为了加强我国动画电影作品的看点,我国动画创作者注重在故事内容上下工夫,跳脱模式化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设置,以设疑、交叉的创作思路来设置动画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从而辅助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设计实现全新的突破。
二、我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发展启示
关键词: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历史地位
1949年以前,中国的动画电影音乐创作量相当至少,但是在该时期内,中国的动画电影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从传统的有声电影跨越到音画结合的高度,它将复杂的社会形势与影像叙事结合在一起,完美再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1]。这段时期内的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是动画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从电影《都市风光》到电影《瓮中捉鳖》,这都可以捕捉到中国电影的发展脚步[2]。
1 中国动画电影上的无声时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上海电影市场出现了许多外国电影,《勃北小姐》、《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大力水手》等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动画无声片。除此之外,在上海的娱乐场所中随处可见一种被称作“活动西洋镜”的原始动画片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示给大众。万氏兄弟中国动画电影的开拓者,他们在西方动画电影的启发下对动画电影进行了诸多探索,1922年,《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作为中国第一支动画电影,给中国动画电影史打开了先河,此后,中国的无声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在接下来的十三年里,我国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创造了多部动画电影。从动画电影技术的角度来看,由梅雪俦、万籁鸣编导,由万氏兄弟拍摄的《大闹画室》,运用赛璐珞复印片解决了活动与不动背景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与真人合成的动画电影[3]。
2 有声时期的动画电影
20世纪30年代,国外的有声动画电影已能足够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这使中国无声电影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万籁鸣曾表示,要实现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电影中画、光、声合成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没能解决此问题,那么中国的动画电影将很快被淘汰。在电影的各个片种之间,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为了使动画电影获得发展,必须突破有声这一关卡。为了挣脱无声电影的禁锢,在当时极度缺乏先进技术与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万氏兄弟做出了许多努力,经过探索,最终将录音方法研究出来了,这才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中国电影的无声问题。1995年,中国诞生了第一步有声动画片,名为《骆驼献舞》,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动画电影的有声时代。根据资料得知,在1935-1945年这十年间,中国创作了大约为二十部左右的有声电影,主要包括商业性有声动画电影、宣传性有声动画电影、记录片性有声动画电影。虽然当时无声电影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在有声电影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艺术家也逐渐认同在电影中大量应用,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其呈现给观众。
3 早期动画电影作品《铁扇公主》以及音乐艺术特色分析
《铁扇公主》是中国电影史上乃至牙周动画电影史上最长的一部动画电影,在1941年11月19日完成,它的取材灵感主要来自于《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一故事情节,创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最终向观众呈现出了《铁扇公主》这样一部电影。《铁扇公主》的音乐主要是由作曲家陆仲任创作,总体而言,整个电影的音乐具有鲜明的特色,节奏简单明了。其次,整首音乐的配器思路清晰,目的十分明确,整部影片中,片头1和片尾为乐队全奏,表现出了一定的交响性,其他部分的配器都显示出了室内性配器的特点。影片中的音乐还运用了三步性的结构曲式,影片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段,即片尾、罗刹女设宴时的唱段、片头2―故事说明以及片头1―字幕。这四个音乐片段中的音乐都达到了有机结合的效果。
4 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历史地位
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主要在1935-1949年这段时期得到发展,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在该时期复杂的文化与社会环境下依旧取得了初步发展,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文化发生与发展角度看,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在这段时期内,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不管是商业性的动画电影还是宣传性的动画电影,都从无声时代转变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时代。虽然当时的音乐发展十分不成熟,只是简单的音画相加,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但是它促使中国的动画电影从无声进入了有声的时代,是一种质的飞跃,它是一种新的审美感性样式。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说,音乐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其生存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艺术形态学角度来看,动画电影音乐是动画电影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影像、音响以及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理清了叙事逻辑与音乐感性逻辑之间的关系,并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其中《骆驼起舞》开启了我国动画电影的有声时代,使动画电影从单纯的看变成了视听结合的综合性审美。由此看来不管是商业性的动画电影、宣传性的动画电影还是记录性的动画电影,都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殷福军.中国动画艺术史溯源――中国首位动画专家杨左生平及其创作考略[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06):45-50.
[关键词] 动画电影;道德教育;真善美
动画电影是儿童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因为动画电影具有的特殊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动画电影始终蕴涵着浓厚的人文情感,始终追求着真善美,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所讨论的动画电影主要是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电影动画的英文为‘animation’,是当今世界上对于与真人饰演的电影相对应的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统称,是英文中一种比较正式的称谓。电影动画的形象和背景是用绘画、雕塑等美术手段创造出来的,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摄制的。”①动画电影是把动画艺术通过电影这个载体展示给观众的,与动画电视相比较,动画电影具有主题单一而明确、时效短而紧凑以及影院特有的视听效果等特点。动画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儿童,这里所讨论的儿童泛指整个身心尚未成熟阶段的个体,包括幼儿期、童年期和少年期三个年龄段的人群,动画电影的道德教育主要作用于他们。儿童道德教育内容的选取必须是基于儿童的视野和活动所能及的范围,必须是儿童世界里的东西,并非指用成人具体而复杂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儿童的思想和行为。
动画电影以形象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情节的趣味以及简单表象下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吸引着儿童观众。其中动画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契合了儿童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以儿童的视角和认识习惯进行表述,是儿童喜爱动画电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首先通过丰富的图式和美妙的声音来感受世界的神奇,动画电影作为视听艺术诉诸人的视觉与听觉,能产生比单纯的文字或故事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动画电影中人物或动物造型生动,语言幽默、动作诙谐、个性突出,背景音乐欢快活泼,充分彰显电影艺术的魅力,便可以为儿童带来独特的视听审美效果和无穷的乐趣,极大地激发儿童对动画电影的兴趣。利用儿童喜爱的这种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因为“道德内容的传递不宜用强制灌输的方法,而要借助生动的教育活动,在传递社会规范时发展道德水平,在发展道德水平时又传递给儿童新鲜的道德内容。”②除了动画电影中的美术、音乐元素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也是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形式之一。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最突出的特点是“泛灵论”倾向,“儿童时期的泛灵论乃是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③。儿童在欣赏动画电影时他们不会认为动物说人类的语言是不能接受的,不会认为神仙的法力是荒诞的,相反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情感和想象的能力。动画电影的这种道德教育功能比起成人威严刻板的说教方式更受儿童的欢迎。
除了动画电影活泼可爱的表现形式外,优秀的动画电影的核心永远是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诚实、勇敢、自信、拼搏、坚强等都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是儿童喜爱动画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儿童的心灵是纯真善良的,他们向往善良、和平、正义、胜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提出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他的回答是:“感动他们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④。动画电影作为一种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对于儿童道德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追求真善美的品质的人(动)物形象,动画电影就会缺乏生命的张力,更不能打动儿童幼小的心灵,人性中这些最美好的品质,也是最能激发儿童积极进取、勇于拼搏、敢于挑战、不畏艰难、乐观面对生活的动机。因此,动画电影要紧紧扣住真善美的人文关怀和幽默风趣的动画特点,这是优秀动画电影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为儿童是用爱的心灵和好奇的眼睛来观照他周围的世界,“只有那些由主体的整个心灵选择出来的与自己类似的和相通的事物才能使主体获得审美愉悦”⑤,儿童在接受真善美的事物时是一种审美情感的经历,亦是道德教育。优秀的动画电影,正是以其反映的人文关怀精神如春雨般滋润着儿童的心灵。如果动画电影不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不论其外在表现形式有多么的丰富精致,都不能算是好的动画电影。可见,动画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饱含的人文精神是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必要条件。
既然动画电影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那么动画电影又是如何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我们从动画电影的创作角度和儿童作为道德受众者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动画电影的创作角度来研究。首先,全社会都应关心儿童的道德教育,重视动画电影对儿童道德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从事动画电影创作的专业人士更需要有热爱儿童、善于洞察儿童心灵世界的情感,应该以自己童真般的生命动力为儿童创作真善美的美好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感悟真情,从教育理性的高度实践对儿童的深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将自己的理性和情感融入动画艺术创作中去,努力创作出儿童喜欢的好作品。而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在我们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具有动画综合素养的人才更是稀缺,很多创作人员是学绘画或动画专业出身,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从未接触过,缺乏一定的儿童观指导,在创作时难免成人化,不能很好把握儿童心理特征,这样即使动画视觉效果做得再好,也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道德认知的需要。因此,只有具备了综合素养的专业的优秀创作队伍,动画电影的创作才可能形成规模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其次,动画电影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确定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选取素材和立意,如果选取内容不考虑儿童的年龄段、不考虑儿童的认识水平,主题的确立不考虑人文性和时代性,儿童是很难从中获益的。选取内容时还应注意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素材,只要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都可以尝试去创作,从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发现素材,使其内容和思想可作为宝贵的资源与动画艺术融合,创作出儿童喜爱的作品。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神话、民间传说等许多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大量挖掘适合儿童动画电影创作的素材。再则,角色的创作上应体现优秀的人格形象,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思想的仁义与道家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即是对理想人格的描述。在创作动画电影文本时,要对传统文化中陈腐的清规戒律给予舍弃,结合时代精神,与儿童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展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开放的文化理念,道德教育自然渗透到儿童的潜意识里。我们过去创作了许多深受儿童喜爱的动画电影,如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这些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都具有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表现形式。最后,要善于向动画电影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创作理念,不墨守成规,大胆吸收,但不是完全模仿与照搬,创作出适合儿童审美需求的动画电影。
当下有人提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选取题材时,主要是按照“文以载道”和“寓教于乐”的要求来考虑,他们认为这样中国动画一开始就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娱乐形式,“乐”是手段,“教”才是目的。笔者认为,一味强调动画电影的趣味性、娱乐性而忽视思想性、教育性或者反过来仅仅强调教育性而忽视影视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可取的。那种认为只有像国外动画那样重娱乐轻教育才是正确的发展模式,一谈动画电影教育功能就是有意识形态问题,显然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动画电影是否需要发挥教育功能,而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教育目的只要是引导儿童道德认知的正确发展,完善个体的人格,有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选内容适合儿童身心发展,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又为何不可“寓教于乐”呢?只有将动画电影的娱乐性与教育性有机地结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有利于动画电影的发展与繁荣。
从儿童接受动画电影道德教育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对儿童道德教育来说动画电影属于社会性外在刺激,社会的外在刺激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具体实现。“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作为一个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就表现为道德品质,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⑥儿童在动画电影的作用下,同样会发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⑦。从心理学分析,人的认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儿童在观看动画电影时就是对动画电影所展示的内容和思想的一种认识。“ 一部动画片与少年儿童的关系可以归纳为这样一条线索:动画片的形式美――刺激――儿童的审美器官――儿童的审美器官通路――儿童产生审美体验――儿童感受动画片的内在美。”⑧通过外在的感官刺激,促使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把电影传输给自己的信息进行感知,通过表象、概况,分析不同的动画形象的性格特征,然后判断出哪些人和事是需要认同的,哪些是需要反对的。儿童的心灵都是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我们和儿童交流时常常会听到他们说电影中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看到电影中出现“好人”时就兴奋激动,看到“坏人”时就紧张气愤,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待不同形象持不同的态度。这样他们就逐渐认识到倚强凌弱、损人利己等行为是错误的,是不道德的表现,而乐于助人、不畏艰险等是正确的,是道德的表现。不难发现,儿童会从动画电影中概括抽象出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逐渐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规范。
如今,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儿童在有意无意间接受了太多的成人化信息,童真似乎过早地消逝。当孩子的世界常常被并不适合自己的影视内容占据时,作为儿童喜爱的动画电影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目前学界不乏关于动画理论的研究,但缺少实实在在的动画电影创作。只要留意一下我们近几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就不难发现,当下国内动画电影出品数量很少,优秀的动画电影更是很难一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努力做好做强动画电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动画电影创作不要被“中国风格”已过时或我们的技术落后等议论所干扰,要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地吸收他国动画的成功经验,大胆地从我们传统文化中和经典动画中汲取营养,丝毫不用担心用了外国的技术就没中国特色,也不用担心有了中国文化和表现形式(水墨、木偶、剪纸、皮影、汉像砖等)就是落后和保守。谁能说用传统水墨制作的动画电影就一定没有三维的动画电影好呢?就过时呢?
我们勇敢地承认当下动画电影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我们的动画电影正在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创作,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动画电影产生,以期让优秀得动画电影不断发挥儿童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动画电影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
注释:
① 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页。
②⑦ 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第230页。
③ 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46页。
④ 曹文轩:《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页。
⑤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16页。
⑥ 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美学;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从1922年诞生至今已走过94个年头,从走向国际的黄金时期到一蹶不振的低潮时期,再到如今中国动画电影的重振崛起,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方向、创作方式与美学特征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中国动画电影与真人版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相似性和独立性。相似性是指二者的创作发展都与时展显示出极度的贴合性,尤其是每个阶段的中国电影所表现的美学价值都有着时展的印记;而独立性是指,中国动画电影有着独立的发展路线,并没有如真人版中国电影那般经历着常规的逐渐加速的发展路线,而是在诞生之初就逐步进入了黄金时期,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成就推向了巅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审视和分析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特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研究。本文通过审视与梳理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美学的发展过程,总结分析不同阶段的中国动画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与创作倾向,在当下中国动画电影生发出的新的美学特征面前,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民族文化的单一性提取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一条“逆生长”之路。在万氏兄弟和特伟等第一批中国动画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动画从1922年诞生到1949年的蓄势待发,从1950年正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直到1976年,中国动画不仅俘获了国内观众,同时也将传播和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国外,这段时期的中国动画呈现出旺盛的创作激情、生命力和影响力。
碍于当时文化传播障碍重重,传播速度和信息获取速度也远不及现在,在1922年那样一个年代,万氏兄弟能够创作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甚至可以视作一个奇迹。也以此为标志,中国动画电影正式诞生,相较于美国迪士尼动画的诞生更是早了整整六年。可以说,中国动画的后期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诞生基础,这一切都源自中国动画人的艺术觉悟与创作意识的觉醒。
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的发端,从故事基础到创作素材和美学思想,无一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发展初期的中国动画电影真正体现了动画艺术的本质――综合艺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精华创作,艺术创作扎根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20世纪20年代,鉴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传播环境,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电影技术与艺术文化的获取途径并不顺畅,因而当时的中国动画唯有从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中借鉴经验、提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方可将动画这门综合性的艺术发展开来。
因此,无论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还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影片故事基础都是源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成为万氏兄弟动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素材基础;1939年,中国首部木偶片《上前线》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拓宽了创作类型,木偶片成为其重要的类型分支,这种将民问艺术与动画艺术融合的创作方式,也成为日后中国动画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皇帝梦》以及1953年上映的中国首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等,开启了中国木偶片发展的新时代。1958年诞生的中国首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诞生的中国首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中国动画电影的重要类型片分支,都是根植于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的整合式创作,闪烁着创新且独特的艺术光晕。
同时,在中国动画电影对于民族文化进行单一性提取的这个阶段,其呈现出的美学特征也极具中国特色,表现出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二次创作。从画面色彩到画面构图,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都鲜少出现色彩明亮的画面,多数色调都是调和过的暖色调,且明度偏低,整体呈现出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特质。无论是1950年至1976年的黄金时代,还是1977年至1985年的白银时代,中国动画人都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动画电影创作的融合,早期的中国动画表现出内蕴深厚的民族美学特征。
二、多元文化的伸展与整合
大多数观众和学者都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山水情》,看作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拐点作品,这部作品为中国动画带来了最后的荣誉,精工细作的“中国学派”精品动画电影彻底成为历史,中国动画不可逆转地走向下坡路。
跨入发展低潮时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从题材内容到美学风格都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对于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的结果。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下,众多国外动画影视作品低价流入我国,彻底改变了我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世界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国外的文化思想的大范围传播,加上题材新颖的国外动画作品的流入,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取向,求新、求异、求变成为观众的新需求。
因而,当我们反观20世纪末的中国动画,毫无疑问,粗制滥造和照搬模仿成为其重要的风格标签。中国动画人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茫然无措,曾经相对封闭的动画电影市场环境,在被国外动画迅速击破的同时,中国动画人并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因此,照抄和模仿,粗制和滥造,都是中国动画电影迅速商品化的标志,中国动画的精品艺术属性被彻底抹去。在此期间,199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动画电影《宝莲灯》,被视作民族创作和精品艺术的回归之作,但是该片在故事结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上的缺陷无法回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宝莲灯》仍旧是对好莱坞动画的一次模仿,美学特征的模糊造成了美学价值的缺失,使该片迅速被观众遗忘。
直到21世纪初,中国动画虽不可避免地依旧受到国外优秀动画的影响,从故事结构到角色造型、场景塑造等美术设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模仿的痕迹。但是,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动画人所做出的多元化创作上的努力。从21世纪至今,题材内容、美术设计、审美倾向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究竟何种美学风格的中国动画电影能够符合观众的期待和市场的需求,中国动画人在反复的比对和实验中探索前进。因此,新世纪开始至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可谓异彩纷呈,在“回归民族化创作”的口号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动画已经不可避免地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前进,并不能对这一处于加速发展期的中国动画有一个泛指性概括,对多元文化的铺展、吸收和整合,让中国动画产生一种多元文化融合式的美学特征。
如今,中国动画也在尝试以故事内容和美学风格,将受众群体做出细致的划分,无论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针对低龄幼儿群体的可爱和幼稚;还是《秦时明月》针对青少年的受众群体所做出的融入日本动漫美学特征;抑或是《龙之谷:破晓奇兵》和《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好莱坞动画做出的整体模仿,企图复制一个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票房神话,涵盖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在泛娱乐化的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千差万别,多元化的创作发展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必经之路,上述提到的中国动画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攫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虽然美学价值的缺失造成大多数的中国动画无法谈及艺术性,但是中国动画在分析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完成了多元化创作发展的蜕变。
三、展望:关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
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该片从题材内容上再一次回归文学经典《西游记》,主题内容上并没有融入西方文化思想,而是深入思辨并展现了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是,该片在美学风格上终于符合了观众所期待的民族化。可以说,电影《大圣归来》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社会的产物,中国动画沉寂多年,回归民族化创作的呼声愈演愈烈,如何能够既做到回归“中国学派”的民族化创作,同时又融入与当前文化相吻合的美学思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符合了观众期盼多年的审美预期,该片甚至在上映之初就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肩负着破解中国动画发展多年不得志的困局、重振新世纪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历史使命。从《大圣归来》我们看到,剧本故事是对于经典文学《西游记》的二次改写,甚至存在后现代主义的意味,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环境的设计都脱离了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动画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原创。但是,该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艺术价值的提升和审美价值的回归。《大圣归来》创造了一种属于新时代的美学风格,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如色彩、文化图腾、服装、建筑等,同时也兼容并包地有着现代美学元素融入其中,从人物造型和色彩上都能管窥一二。而这也正是众人所期待的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扎根民族文化,以兼容并包的融合法,生成符合观众审美视角和审美方式变化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
当代社会已发展成为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对于当下的大众来说,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根据统计资料,2004年全球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的产值高达5 000亿美元,是仅次于IT产业之后又―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提出,经过5~10年时间,动漫产业至少要占到GDP的1%,这意味着中国动漫产业未来至少具有1 500亿元人民币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我国的动画电影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挑战与机遇共存。
一、国内外动画电影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和荷兰是动画片的制作强国。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其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就达50多亿美元。国外的动画影片投资业已形成了良性循环,对于动画电影来说,一般票房收入占30%,衍生产品收入占70%。迪斯尼、梦工厂、时代华纳是美国前三大动画片公司,美国票房收入排行榜上的前10名中经常出现动画片的身影,如《玩具总动员》(1995)、《海底总动员》(2003)都居当年票房榜首。日本电影票房的2/5是动画影片,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就一举夺得西柏林电影节金熊桂冠。
中国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转发了财政部等十部委 《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使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之列。
4年来,相关政策的支持确实带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动画电影要想和国际接轨,赶上美日等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二、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瓶颈
(一)缺乏想象力,制作水平不高
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情节上都缺乏想象力,诸如《西游记》《宝莲灯》之类,大部分动画电影都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人物形象基本按剧本中描写的形象来设计,故事情节的设计也比较教条,没有创新性。包括语言的设计都缺乏想象力,不善于大胆创新、夸张、变形,墨守成规、中规中矩。这样就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没有新鲜感,难以产生愉悦的心情。
对比美国的动画电影,来看我们的不足。先不说《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这些纯美国式的动画电影,就来看看以中国故事或中国元素为题材拍摄的动画电影。首先以美国拍摄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例,结合中国元素的故事和绘画,加上美式的风趣幽默,使这部动画片去掉了那种沉重的替父从军、忠君报国的烙印。换之轻松、可爱的形象,使得很多角色都是那么的有趣,典型的以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的故事,迎合了东西方不同的口味。该片除了精良的制作和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外,还真正做到了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拍摄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从娱乐的角度来说,《功夫熊猫》几近完美。而它对于中国功夫的展示,从精神到动作又都是如此地传神,让每一个中国观众都无法不被其打动。片中的唐装旗袍,卷帘飞檐,青瓷红印,这些中国元素的运用都仿佛告诉我们,这是一部中国动画电影,整个片子从外到内虽然难掩西方气息,但整部作品的中国味实在太醇厚了,太浓郁了。遗憾的是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国动画电影。我们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我们钦佩大洋彼岸的电影人打造出这部上乘之作,但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外国人会把中国的东西拍得比我们的好看。难道是我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还不如外国人吗?归根结底是我们对动画电影的定位是错误的,我们忘记了动画电影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娱乐性,应该注重怎样去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是还原历史,简单说教。对比《狮子王》《冰河世纪》《玩具总动员》等影片,无数臆造出来的角色在我们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国产动画片完全出自臆造出来的成功角色形象少之又少,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动画影片创作上是非常缺乏想象力的。
动画电影的创作离不开制作手段,很多动画项目都尝试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三维动画电影。3D动画影片制作软件几乎都是美国开发研制的,我们的动画师对软件的熟悉程度不够。为了完成一个动作,美国的制作公司甚至会专门为其设计软件,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再加上我国三维动画由于投资的限制,人物表情呆板,动作不够灵活,画面不够流畅、缺少美感。
(二)缺乏情感性,受众定位狭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动画影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表现形式,都应该使观众乐于接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电影《阿凡达》,3D动画制造出的“杰克”在动员纳威人时说:“这是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把那些想搞破坏的入侵者赶出去。”人物的表情活灵活现,感觉那就是一个真人在表演,动画人物表情的细致刻画让观众热血沸腾,并想和阿凡达一起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战斗中。
国产动画电影在情感上下的工夫还很不到位,不重视前期策划和剧本创作,一些动画片说教类题材过多,进行不问效果的灌输,缺乏感情,让人看后心里是空的。还有一部分动画电影受众定位狭窄,属于只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的题材,制作者还停留在动画电影只是给少儿看的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之中,不去考虑更加广泛的收视群体,更谈不上具有情感性了。个人认为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比知识、理念教育更重要,这也是我国的动画电影中最为缺乏的。
(三)资金投入少,市场回报率低
对国产动画片的制作、配乐和宣传缺乏应有的重视,资金投入少,回报率低。2005年全国的国产动画片42 700分钟的产量需要总投资4.27亿元,不及好莱坞一部动画大片投资的1/4。《超人总动员》是皮克斯动画公司与迪斯尼公司的第六次合作,2004年11月上演后,周末首映以7 070万美元勇夺北美票房冠军。比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2006年,投资8 000万元的《龙刀奇缘》票房为26.8万元,投资1.3亿元的“国产巨制”《魔比斯环》票房为340万元;2007年,投资1 000万元的《闪闪的红星》票房为41万元;2008年创下当时国产动画电影3 300万元票房纪录的《风云决》,其投资近8 000万元……惟一令人振奋的,是今年春节档期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投资600万元,票房超过了8 500万元。然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更多应归功于同名电视动画片在三四年来所聚集的人气,绝大多数动画电影不可能“复制”这样的成功。
(四)动画创意人才及制作人才短缺
国家广电总局最近颁布的调查材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5 000人以上在从事动画的相关职业,但是能够达到专业影视动画及互动艺术人才水平者只有8 000人,而市场需求目前最少有15万人的缺口。
动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繁荣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重要前提。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动画专业历史还太短,在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上都不够完备,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人才还有一段距离。创意人才以及数字设计人才的匮乏成为中国发展国产动画电影最大的瓶颈。尤其是技术和创意相融合的人才短缺更是中国影视动画产业无法顺利发展的一大弱点。
三、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动画电影要走出低谷,实现高质量、多精品和持久稳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改革创意观念,培育国产动画明星
国产动画片必须形成规模和系列,否则片子很快放完后,动画明星也会很快被遗忘,产业链就会失去龙头,衍生产品就很难被开发出来,即使开发出来也卖不出去。所以在开发动画电影时首先要重视策划阶段,要仔细地研究市场、研究受众、研究经典动画电影的成功之道。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制作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观众收看的动画电影,研发塑造适合衍生产品制作生产的动画形象和动画品牌。制造出中国的“米老鼠”,精心打造中国的动画明星。最后动画电影创作要力求创意独特、故事精彩、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力戒简单说教、故事雷同、内容平淡、呆板无趣。如《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用三维动画把理想中的世界制造出来了,很多观众都说看潘多拉星球,好像看到了小时候梦想的世界。类似这样想象力丰富的创意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二)培养高水平人才,建立中国动画“硅谷”
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业务过硬的动画人才队伍,是繁荣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挥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作用,加强动画创作队伍特别是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既要注意在动画专业院校选拔人才,又要注意从其他领域和国际上吸纳人才,特别要注意培养和使用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充分利用大城市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创意等优势,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包括相关产品资源),实现国产动画片产业的商品化、配套化和产业化,使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变成我国动画片产业的“硅谷”。同时应建立国产动画片产业的创新体系,大幅提高创意能力,为形成国产动画片产品原创源头奠定基础。
(三)健全动画产业链,改变市场营销模式
动画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空间广阔、配套完善的市场环境及完整的产业链条。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动画产业存在着两个阶段,两种不同的传播形式的市场。一是动画片在影视系统的播出市场;另一个是动画衍生产品售卖的营销市场(包括图书、音像、玩具、鞋帽等市场)。我国动画电影在开发衍生产品上也还有很大的空间。在衍生产品开发上,我们也出现了“喜羊羊”这样成功的案例,应当总结成功经验,寻找解决之道。还可以通过上市、并购、合资、联合等资本运作手段,形成以资本为主线的国产动画片产业链,提升国产动画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与国外动画片大蜡的抗衡能力,打造出中国国产动画片产业的航空母舰,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在运营机制上可实行薪酬入股,实现风险共担;推行国产动画片制片人制度,加大前期的策划力度。
[参考文献]
[1] 秦喜杰.中国动画片的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 许婧,汪炀.中原动画黄金80年[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
[3] 王传东,艾琳.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 马欣.对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反思[J].美术,2003(07).
关键词:国产动画现象级审美定位新式表达
一、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现状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文化部提出“美术片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指导方针。①直到上世纪末,国产动画电影仍然延续为儿童群体服务的创作方向。这一阶段时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多情节简单,整体单一,对白浅显,主题以学习知识和教育儿童为主要目的,直接导致国产动画片逐渐走向“低幼化”的发展路线,降低了成年人的观影欲望。
(一)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创作上,处于“摸索期”
回望最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艺术创作,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非常棘手,动画类型电影题材的同质化仍是现实环境中突出现象。一方面,处于摸索期的国产动画电影,出现现象级的爆款作品本身就具有偶发性,这种特殊电影现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比如,在近年广受关注的国产动画《大护法》,从创作到营销都具有话题性,但是,这种话题性,并没有形成群体,相对单一和封闭。再如,《十万个冷笑话2》基于上部作品带来的固定受众群体,拥有更好的制作与更大的平台支持,但这些影片,并没有从作品内容本身深入到大众传播视野中去,而是早早潦草收场。
(二)现象级动画电影缺席,处于市场“寒冬期”
现如今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异常火爆,票房也屡传佳绩,然而,国产动画电影在质量和数量上,却尤其显得形单影只,充满无奈。放眼今天,整个国产电影市场票房屡创佳绩,处于“热”的一种状态。中国电影票房从2011-2015年一直保持在30%-40%告诉增长幅度,2017年的电影票房为559.11亿元,电影市场总量稳居世界第二。②但是国产动画电影却显得异常平淡无奇,甚至有种回流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未能延续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同时缺少甚至缺少具有话题性的爆款电影作品。国产动画电影面临一个“寒冬期”,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上,仍然处于调整期,从题材到剧本,再到内容主题表达,都不得不面对严酷的市场考验和内容上的准确把握。而且从作品质量和票房体现的数据来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在具体的作品创作之上,摸索发展。比如,被大众所寄予厚望的《大世界》《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系列电影》等影片,结果并没有重现《大鱼海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所取得的成就,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上面临一个充满阵痛的调整期。在调整期间,摸索调整,不难发现,这种摸索缺少规范性和相关产业性探究,且并没有形成动漫互联产业。
二、国产动画电影,存在表达问题
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和成长,绝不能仅凭票房和数据外象来评判,要善于透过表达内容去探讨国产动画现阶段存在的表达性难题。受众定位把握不准确,表达具有模糊性,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往往忽略观众群体性,定位不够清晰,在认知上模糊单一,创作思维存在严重误区。以下从两个方面分析当今国产动画电影所存在的表达问题。从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产动画的观众中,“14岁以下观众所占比例为11%,14-17岁青少年占59%,18岁以上成年观众占30%”。③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已经过去以低幼儿童为主体对象,观众群的单一局面。且为满足各年龄层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国产动画进行多元创作,实现完美嬗变,并已取得实质性成果。
(一)从目标观众群体性来看,主流的动画电影模式依然还是全家欢
目前的受众群体,在主流性上,创作者将重点放在全家欢电影之中。显而易见,全家欢电影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影片受众群,具有较为广泛的受众基础。但是由于观众定位模糊界定,并没有形成明确受众群体,所以在创作环节中,做到全家欢非常难,只有少数的国产动画电影能够真正做到大人爱看小孩喜欢各取所需。
(二)从叙事方式上,叙事单一,观影体验较差
国产动画电影叙事单一直白,出现低龄化、成人化两种现象。一种现象,在近年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中,合家欢动画电影确实有最广的受众群体,但这一概念在国内有泛化的趋势,这种泛化表现的尤为突出。为来迎合低幼儿童受众群体,在创作上毫无剧作要求和剧作内容设定,依然停留在国产电视动画同级水平,让成年人很难进入电影世界,观影体验较差。叙事线低龄化且真正能做到合家欢的影片其实并不多,并且很难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更难增加市场助力所带来的票房价值。另一种现象,为了迎合成年受众观看电影,创作者经常将动画电影思维进行成人化的表达,这种表达很明显存在问题。而事实上,可以看到大部分同时被儿童和成人而接受,从IP电影《西游记之大至归来》的成功,获得创作启示,比如,光线传媒开始尝试新型宣传新模式———通过全国路演、口碑营销、众筹衍生品以及二次元明星参与等方式实现话题性营销,形成话题,创造市场热度。其次,在创作叙事上,呈现丰富性,不再低龄化,不再过于成人化。
三、国产动画电影新表达策略
当我们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渴望国产动画电影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越来越需要重新去审视自己的文化视野和创作格局,一两部动画电影在电影节或者国外上映根本无法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
(一)国产动画电影,需要建构自信
国产动画电影可喜的是看到了自身的努力,也尝试通过参加一些官方活动,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看到中国电影,看到中国动画电影。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动画电影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媒介和桥梁。动画导演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敢于走向世界。创作者要想树立文化自信,民族的文化之光所依附的努力,必将像信号塔一般,传递信号辐射出去。文化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自发的力量,这种自发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趣。于2017年5月份,在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中,国产动画电影在推广活动上引起巨大反响,多部作品广受关注;在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中,动画长片《大世界》入围主竞赛单元,作为首部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国产动画长片,这是继宫崎骏之后的又一亚洲力作。
(二)国产动画电影,需要学习经验
国产动画电影要想从根本上走出去,必须要明确自己走的道路,而且要走一条很长的道路,但是,这条路到底怎么走,或许在国内外优秀动画电影中可寻觅一二。早期国产动画在主题思想内容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方面,弘扬正义公平,传递正能量思想定位,尊重大众观影心理,体现亲情成长主题的《宝莲灯》;弘扬民族气节、展现英雄主题的《中华小岳云》;突出青春主题的,憧憬美好未来《武庚纪》等大批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动画作品开始涌现。传统动画中政策性的图解和说教模式逐渐被更具时代气息和包容性的新观念所取代。自美国皮克斯公司的《寻梦环游记》火爆之后,沉心一定,需要思考、探讨这部电影的价值,为国产动画电影如何走出去提供了特别的意义,意义集中体现在对于创作的用心和态度。
(三)国产动画电影,需要肩负起责任使命
科学技术促使全球化发展,使得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融合,异域优良文化逐渐被彼此学习和借鉴。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动画也在汲取与吸纳异域文化精华,谋取多元化的发展。1.以国族文化为创作主体将国族文化定性为创作主体内容来源,是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良好契机。近年在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的经典作品的出现,促使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开始思考,中国国产动画发展的新可能,新思路。放眼国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将迪士尼动画创作的成功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整部作品既符合美国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取得了口碑与票房双赢。2.借鉴多元语言,吸收多样文化学习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建构英雄人物形象,强化影片的戏剧冲突。在影片的主题设定方面,也充分汲取了国外影片惯用的“蜕变成长”模式,让主角处在逆流与失意的环境中,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突破重重磨难,最终实现找回真我的自我救赎。近年在国内外广受好评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的经典作品的出现,促使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开始思考,中国国产动画发展的新可能,新思路。3.自觉转变审美文化定位,实现文化传递的亲切感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说“艺术观照、宗教观照乃至科学研究,一般都起源于惊奇感”。④审美奇观化就是使主体的潜在期待与出现的意外惊奇之间产生碰撞,进而表达出全新的审美感受。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者要传递传统文化的熟悉感、亲切感,自觉转变审美文化定位,不能把传统文化摆在庄重不可描述的文化截体之位,这样的东西没有亲和力与亲切感。前文提到的《寻梦环游记》中,墨西哥亡灵文化蕴含了温度和情感,恰恰我们的动画片很少挖掘传统文化中这种有温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