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6 14:4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木材加工业;现状;发展前景

1 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木材及其衍生产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又使国内企业走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生产国和消费国, 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且其发展势头甚至已经开始牵动和影响整个国际原木市场行情。近几年来,我国木材总需求量逐年增加,每年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立方米,进口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然而最近两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减少,竞争压力加大,各木材出口国纷纷调整本国木材出口政策,全球木材价格持续攀升,各项成本加大,我国进口木材量递增势头趋于平缓。

2 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2.1我国未来木材工业的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木材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靠消耗大量木材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木材利用率仅为65%。未来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我国木材工业应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2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发展木材节约代用

2.2.1大力发展木材节约代用 坚决贯彻党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木材节约代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突出抓好电力、铁道、工矿、包装、住宅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

2.2.2全面提高利用效率 木材高效利用有三层含义:一是合理利用;二是综合利用;三是节约利用。目前我国木材的利用率较低,平均在65%左右。世界上木材资源消耗量大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木材高效利用的途径,林业发达国家的木材利用率一般都在80%以上,有的国家如瑞典木材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0%。因此,我国木材高效利用研究和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试想,如果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能提高到80%,木材工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

2.3产品结构将不断更新

2.3.1产品品牌化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只有当企业独占的这种竞争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别人不可完全模仿的和不能被竞争对手替代的时,企业才有真正的实力去持续提升品牌的忠诚度。我国木材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还相当薄弱。企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除了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严格的管理制度,优良的售后服务外,还应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大量低档产品充塞市场,无序竞争,使一些有能力、也有愿望生产高档产品、创品牌产品的企业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必须大力克服的问题。

2.3.2产品多样化 人造板在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能以及饰面装饰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实木板材,是实木板材的主要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强化木地板基材、家具制造、室内装修、车船内部装修、音箱制作及包装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终端产品的品种、式样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其原料木材和人造板产品的品种及性能的多样化。以强化木地板的发展趋势为例,为提高产品的耐磨、阻燃、耐水、抗静电性能,生产工艺亦在不断改进,产品的多样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是提高原料利用率的需要,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

2.4生产技术将不断更新

2.4.1发展木基复合材料 材料的复合是材料科学的重大发展,复合材料赋予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特别性能。发展木基复合材料是木材高效利用的重要内涵。当前应继续对不向形态木质组元复合材料的深化,如以纤维、刨花、颠粒、晶须等尺寸较大的增强体与基体的复合。

第2篇

 

一、商城县工业概况及集聚区发展情况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83.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9%,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5家,实现利润4.2亿元,五年增长了6倍多。以山信粮业、牵手合作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业,以禹王机械、开源环保、中科钢构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正大工贸、嘉娜莎等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业,以长园茶油、黄柏山茶业、詹氏蜂蜜等为代表的特色加工业渐成体系 。 但产业集聚不够集中,发展不够稳定,配套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该产业在商城县迅速发展壮大。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3家,初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三大主导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8.3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6.5%。粮食加工、制鬃、茶叶、茶油、环保机械、水泥建材、甜菊制品、规模养殖、蜂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产业占民营经济总量的70%以上。

 

二、商城县工业快速发展的不足之处

 

商城县工业近年来发展稳定性增强,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发展显著,工业经济主导性也在凸显。但国内外经济发展多变且没有规律性,工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的现象也日益突出。终上所述,商城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存在困难和瓶颈,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反思。

 

1.经济总量偏小,可用财力不足,内生性增长动力不强

 

“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但总体看,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不足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企业质量和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基础还很薄弱。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不长、配套能力不强,内生性增长动力还需有效提升。

 

2.集聚区发展不足以推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

 

从集聚区近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的规模效应依旧不高,产品质量和产能也很小。在集聚区的各个项目中,除山信、开源环保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外,近年的规模企业的落户基本没有。集聚区的发展并没有对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产生重要作用,集聚区的的作用没有能够彰显出来。

 

3.粗放型作坊式经营模式阻碍企业的扩大,大型企业较少

 

商城县大中型企业不到10家,且产值不到上亿元,与其他地方相比,并没有领军突出的企业带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商城县近年来的工业发展主要是靠新建的工业项目的投产,企业的增加带动了工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但都是小型企业的建设,并没有大型企业的落户,大型企业严重匮乏,不能支持工业经济的有利发展。家庭式的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没有现代的经验,企业很难做大做强,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引进人才,这些都是商城县企业发展的局限性。

 

4.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招商引资发展缓慢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亟需大力改善。主要表现在立体化交通网络不完善,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仍需大量投入,农村库、塘、堰、坝等水利设施除险加固、清淤任务较重;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量投入,水、电、路、气等还不够完善。

 

三、对解决商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2014年,商城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依旧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缓慢问题,有以下措施:

 

1.支持主导产业,并使这些工业产生集聚,具有竞争效应

 

发展工业经济就必须把所有的财力物力都向工业经济倾斜,使工业经济的发展拥有更大的空间。工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抓住重点,大力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发展。根据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的阐述,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间的竞争。企业是经济发展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的集聚使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这些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定要提高生产率,改进技术,这样就使同行业的生产效率都能得到提升,从而使企业能不断壮大,同时,在竞争中不能适应发展的企业得到优胜劣汰。企业间的竞争就迫使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企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样也能使主导产业做得更强,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活力。商城县应该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支持力度,有力的支撑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提高商城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

 

2.促进集聚区发展,使集聚区体现规模经济效应,加快集聚水平

 

集聚区的发展就应该使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产生规模效应,规模经济有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情况。我们不仅要企业内部扩大规模来实现自己的经济效益,我们还需要企业之间的加强合作,在行业内的分工来共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为单个的企业的发展能力有限,不能把企业看成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它们看成有机的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的。

 

商城县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的进步,并能够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集聚区的发展和建设,要规范集聚区的发展运作。对集聚区内的土地,人才和功能区的建设都应该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使其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对集聚区内的企业要注重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合作,使之能强强联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具规模效应。集聚区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使集聚区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严厉打击圈地围而不建的行为,使土地的规划和整理向着集约化的发展方向迈进。把商城县集聚区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平台,成为商城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3.注重企业存量的积累,实现产业升级

 

在存量中扶植大型企业,积极发展有潜力的山信集团、禹王机械等企业,在今后的数年产值能大力提升,力争达到亿元的行列。还要在存量中培育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注重企业品牌的树立。积极推动“詹氏蜂蜜”、“长园茶油”、“开源环保”、“山信”等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力争1-3年内促使山信集团、开源环保、长园茶油等有潜力的企业成为上市后备企业。最后存量中培育大产业,积极推进粮食的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传统的农业向机械化的发展、茶产业山低级向高级加工发展,促进现有产业的更新升级,使企业的实力增强,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还要发展和引进畜牧加工业,纺织业,装备制造业等,使这些产业也能成为支柱产业,并推动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后几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活力。

 

4.坚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生产要素,完成工业总量的持续增长

 

商城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性不明显,全县丘陵面积较大,处于大别山的山麓地区,交通也处在起步阶段。商城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有限,经济发展的产业也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还比较低端,靠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比较大。商城县的县域经济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分散了一些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但是目前全国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对生产要素等各种资源的抢夺也越来越明显,商城县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能力也不强,所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商城县的工业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时期,经济总量小,技术水平低,资金困难,靠自身的发展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就需要借助产业转移之机,引进生产要素,大力招商引资。要积极的引进大项目的落户,推动工业总量的增加,使经济基础更雄厚,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比较优势,改造升级现有的企业,实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发挥企业产品特有的竞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推介力度,实现多元化的招商引资模式。

第3篇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28 — 02

自十顺利召开以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之一,而作为法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狱警工作以及监狱警察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无疑给狱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也更加高标准的要求,这使整个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发生着悄然改变。狱警的职业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狱警队伍发展以及狱警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而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起“越狱”事件也为社会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人们将更多关注的目光转向狱警职业发展上来。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为了使我国法治建设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对狱警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就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狱警工作人员的成长与发展,也同时制约了狱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这些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目前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中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地理环境、工作压力、权益保障以及心理压力等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监狱环境闭塞,不利于狱警成长

从我国监狱建设的位置与环境来说,出于各种考虑监狱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都比较偏僻,距离城镇也比较远,存在着信息不顺畅,交通不便利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将近75%的监狱设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方,这些地方容易与现实社会形成“脱节”,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使其发展空间较小,对于狱警的成长极为不利。与其他组织相比而言,监狱系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较差的就业环境成为制约监狱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

(二)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对狱警提出了挑战

应该说,监狱的工作性质带有着强烈的自身特点,由于狱警的主要工作就是与罪犯打交道,这使狱警的工作充满了突然性与不确定性。虽然罪犯有固定作息时间,但是,对于罪犯的管理却是24小时不间断管理。一般来说,狱警都是轮流值班对罪犯进行严格管理,很多狱警无法正常休息,尤其节假日尤为明显。长时期的高强度工作使得狱警身心受到较大挑战,又无法得以及时调整与修复,对狱警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较大的职业风险对狱警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监狱,尤其是基层监狱存在着很大的职业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狱警职业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于监狱内的实际工作让狱警时刻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如监狱巡逻、现场管理等工作,虽然对于常人来说是比较轻松简单的工作,但狱警所面对的是一些社会“特殊人群”,因此我们也经常将狱警工作所在地称之为“弹药库”,这看似夸张的比喻实际就是狱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狱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防死守,不能出现任何失误,而每一次失误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一次事故、一次处分,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使很多狱警对自身职业产生了抵触、抗拒和倦怠心理。

(四)对于狱警缺少充足的权益保障

工作强度与权益保证应呈现正比例关系,然而监狱工作却无法实现这样正比例关系的保障,狱警所面临的是监狱工作虽然强度大、压力大,但是在权益保障方面却显得不足的现状。面临重大的工作压力与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狱警则会受到严重惩罚。除此之外,面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罪犯袭击以及人身威胁等问题,监狱工作让很多狱警没有归属感,这种情形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终将会使狱警工作陷入大量狱警人才流失,监狱工作出现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窘境。

(五)狱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狱警的心理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狱警在任职期间,接触到的丑恶现象超出常人的几十倍,这对狱警的心理带来重大考验,也使得狱警成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特别是一线狱警,其工作直接面对罪犯,工作具有很大危险性,遭受着众多突发事件的影响,这增加了狱警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狱警的心理健康直接决定着狱警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关注狱警心理问题,适时、及时给予狱警心理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确保监狱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狱警职业发展现状与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监狱警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狱警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全方位的了解狱警这个职业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构设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只有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才有利于狱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从内因方面来说,狱警要提高自身素养与潜能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对于狱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出现了重大变革,狱警所面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时展需求,保持强劲的工作热情与生命力,狱警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能力。监狱部门要结合各自监狱狱警的发展情况以及狱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与工作创新,从而强化狱警队伍建设。狱警对于监狱部门组织的学习与培训,要积极配合,并应该意识到这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良好机会。有不少监狱都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培训,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狱警的执法理念、岗位技能以及专业化素质,整体强化了狱警队伍建设,有利于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西外,由于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社会,作为监狱机构,也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狱警的信息化素养,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监狱管理工作。

(二)从外因方面看,国家应该为狱警提供充足的权益保障

至于监狱对狱警招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待遇保障方面,与其他执法部门相比,狱警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面临风险大,可是,待遇方面却没有得以体现,反而比其他执法人员差很多。为此,国家首先要提高狱警的待遇,充分保障狱警的权益,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降低外部对狱警的压力。其次,由于狱警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面对的是充满危险性的罪犯,自身的权益难免受到侵害,国家可以为此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保障狱警的合法权益。再次,监狱通常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与外界隔离,这使得狱警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狱警渐渐沦为被忽略的群体,国家和群众对狱警的重视力度不够,也削弱了狱警的权利保障,国家可以加大对狱警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的正确认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对待狱警这份工作,狱警也能够受到更多的尊重。

(三)从心理方面来看,狱警需要正确的心理疏导

狱警的工作环境特殊,面临的工作对象特殊,尤其是一线狱警直接与罪犯打交道,遭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众多,不少狱警都有过被袭击和人身伤害的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狱警的心理问题。监狱作为罪犯的服刑与改造场所,在对罪犯的改造中能够意识到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有专门心理专家为罪犯服务,帮助他们摆脱众多心理问题,可是,对于狱警,却没有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不少狱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治疗,这也不利于狱警这个职业的长远发展。为此,监狱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狱警的重要作用,定期对狱警进行压力释放与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期。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狱警疗养休假制度,让狱警分期、分批外出享受疗养,以便放松身心、开拓视野,获得更多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与社会、与工作、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监狱为狱警进行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来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从体制来说,应强化动力机制,使狱警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内容进行完善与规范,将绩效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使狱警通过客观评定来获得应有的个人利益。考核中要避免轻质量重数量、轻定理重定性、轻表现重能力、轻里重表、轻面重点的主观的考核理念,要根据狱警的工作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狱警的政治待遇,对于一些评优评先机会、职务晋升机会应尽量向基层狱警发生倾斜,并可根据狱警的个人表现随时进行奖励机制的调整,对于那些日常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基层狱警可以适当给予优先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于组织的关怀,并随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三是建立培训机制,推进狱警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可以根据狱警不同的岗位职能对他们展开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通过岗位练兵的活动开展来对狱警的实用技能、专项业务等进行现场考评,提高狱警实战能力;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参观的方式,为狱警提供“走出去”的交流机会,通过座谈、观摩来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增强大众对狱警工作的认知,为狱警工作创设良好环境

社会是狱警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狱警有重要影响。人民群众对于狱警工作的认知可以促进狱警调整心态,找到工作动力,明确工作方向,从而做好更长远的职业规划。虽然近些年,对于狱警的关注度提升,但是与公安系统的执法人员相比,对狱警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不少公众错误的认为狱警是“二等警察”,这给狱警也造成心理负担。监狱也要做好外部宣传工作,宣传在改造罪犯工作中狱警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由于狱警的存在才保证了社会的安全稳定,是社会治安维护中重要的因素。党和政府要增强民众的认知,对狱警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不断加强狱警队伍建设。总之,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宣传,树立优秀的典型事迹,使人们群众能够正确的看待狱警工作,当狱警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狱警就会减轻精神压力与负担,狱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权益保障问题也有了基本保障,这有利于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监狱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延续司法公正性,狱警要恪尽职守,守护法律这块神圣净土。国家要为狱警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狱警提供权益保证,解决狱警后顾之忧,切实维护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法制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陈育生. 防范和化解监狱警察职业风险初探〔J〕. 中国司法, 2007, (12): 31-34.

〔2〕 陶新胜. 监狱警察职业风险防范的思考——基于保障基层监狱警察职业发展的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 2012, (18): 158-159.

第4篇

>> 关于徽州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工业经济提高运行效率的战略对策 工业经济提高运行效率的对策探讨 关于安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医药工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宜兴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对衡南工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比较研究 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 潍坊市工业经济现状及对策分析 延安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工业经济在危机下的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状况 智造业扛起中国 工业经济大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国家统计局. 2006. 中国工业统计年报2005(地区册)[K].

国家统计局. 2012.中国工业统计年报2011(地区册)[K].

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 2012.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2)[K].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576.

黄国华.2010.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7(4):2630.

金碚.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2)[R].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367420.

李平,等. 2010.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15.

第5篇

【关键字】:贵州省工业经济 国有经济 中小企业 非公有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把工业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有了长足的进步。国有经济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中小企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省工业经济还存在不少问题,散、乱、小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整体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同行业水平。所以,贵州省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企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竞争力,为贵州省今后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来,贵州省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为贵州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业经济成为贵州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近年来,贵州省正在加快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行计划,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朝着集群、集聚、集约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以来,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了千亿元,2008和2009年分别达到了1051.26亿元和1170.29亿元,同比增长10.1%和10.6%,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969.7亿元,同比增长了21.1%。2009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9%,2011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医药等这五个行业对贵州省工业增长的拉动最大。

在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发展极大推动了贵州省经济结构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历经了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从“一、二、三”格局,演进为“二、一、三”格局,再演进到现在的“二、三、一”格局。2008年的时候,贵州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3:41.9:41.8。

目前,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企业结构由单一化逐步向多样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此外,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成为新兴产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由粗放经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专业且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二、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贵州省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欠发达、欠开发”还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贵州省工业基础差、规模小、起点低等原因严重限制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贵州省工业水平与全国差距大,根据统计部门统计得出,贵州省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落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省内各州市工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也不均衡。由此我们得出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长期影响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力不高,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矛盾突出。贵州省能源原材料丰富,但技术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业上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工业,这就导致了,在支柱产业上表现单一,同时也缺少配套产业和相关联的辅助产业。贵州省工业经济要想取得进步,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依靠外延式的简单再生产来扩大生产规模。在产品上,多表现为原材料产品,低端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缺少终端产品、高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高能耗和低附加值为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短,没有拉长产业链,所以也没有延伸产品链。

(二)布局不合理且缺乏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至今,贵州省三次产业进行了三次演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但工业布局仍存在不少问题。贵州省工业布局分散、混乱、规模小,没有形成有效的区域结构,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国家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去等,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但散、乱、小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贵州省尚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不足,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没有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前多数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了产品的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浪费、低资源利用率的问题。

(三)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比重不均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比重过低。国有经济在贵州省占绝对优势,政府把提高贵州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国有企业身上,忽略了中小企业成为当前贵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政策,资金贷款等方面都优先考虑国有经济。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过低、活力不足、缺乏竞争力、政策环境不完善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工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并且存在小企业过多和产品结构雷同等问题。比重不均同样也严重制约了贵州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针对贵州省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结合贵州省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在“十二五”中发展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和政府推动,建立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体系。扩大企业规模,扩大总量,加速企业的发展,在扩大总量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贵州省丰富的能源原材料,引进先进的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现实产品升级,发展贵州省资源型工业经济,在加强自己内部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进外资,并加强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加强合作,延长产业链,创造延伸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完善布局并提高创新能力

完善工业布局,现实区域协调发展,在建立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时候,力图完善工业布局,实现工业集聚,有效解决当前存在散、乱、小等问题。在完善工业布局之外,我们还得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建立新型工业化创新体系,加大对工业经济创新的投入力度,坚持依靠科技,大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提高产业和产业竞争力,形成知识产权、品牌、质量的新优势,带动贵州省工业化站上新起点。

(三)调整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的比重

适当减少国有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的投入。根据贵州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国有经济应该从战略上进行调整,对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国有经济可以吸收非国有的加入,现实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竞争力强劲的国有企业,应加大投入,让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对部分业绩不好的国有企业,进行改组,兼并,收购,这样提高产业集中和产品竞争力,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也要加快放开搞活贵州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强自身管理模式,逐渐拉长产业链,增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在贵州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让你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2009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吴宏军:论贵州工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2009

第6篇

1云龙工业现状及面临形势

2008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不利影响,再加上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带来的“转型之痛”,使众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1.1从总量来看

2008年云龙镇工业总产值99.8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80.26亿元。2009年上半年云龙镇工业总产值40.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33.9亿元。云龙镇工业总量在全区排位中也不见优势,且在全区所占比重也有所下滑(见表1)。

1.2从增量来看

云龙镇生产总值年增长近12%左右,但主要依靠年均35%以上增长的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大大高于发达地区水平;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能源消费量为176682t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18t标准煤,远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在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粗放发展矛盾日益激化的现状下,我镇经济增长仍在走依靠资源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老路。

1.3从质量来看

粗放型工业模式在云龙镇工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过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87%左右,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镇劳动力总量的88%左右,工业税收占全镇财政收入的90%左右。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全镇科技三项经费支出仅占地方财政支出的3.8%。这些都表明,云龙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技术装备还较为落后,产业发展层次亟待提升(见表2)。

2云龙工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尽管云龙镇工业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发展后劲有待开发等问题客观存在。具体归纳起来,云龙工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制约因素”。

2.1历史遗留影响依然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铸造行业和山宕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云龙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云龙工业的支撑。无论从工业生产还是从税收上看,铸造行业和山宕开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一直是全镇工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倚重点,但铸造行业和山宕无序开发给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产业结构始终得不到有效调整,经济发展也一直未能跨越。

2.2经济增长方式较为落后

从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看,云龙镇经济发展仍未真正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主要倚重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增长。具体体现在:(1)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与效益实现的较低水平并存;(2)土地、电力、水等要素资源的短缺性与要素资源投入的高消耗性并存。

2.3主导产业层次不高

从产业发展水平上看,云龙镇80%左右产品处于初加工水平,位于价值链的末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偏低,总量仍偏小,中低端竞争的路子没有根本改变。

2.4金融危机影响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缩水近半成,价格因素导致企业增产不增值,虽然云龙镇主导行业铜、钢等产量有所增加,由于价格下跌,导致工业产销总量缩水。市场潜在因素把握难度加大,原材料价格难以判断,工业品出厂价格波动不定,促使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2.5产业结构协调性不强

受东钱湖规划控制,云龙镇城镇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导致服务业的总量和增幅始终处于全区下游水平。服务业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就业等方面的贡献与云龙镇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3云龙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云龙镇工业发展现状及历史轨迹,在感受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感受到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云龙工业要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可从“一个布局”、“两大提升”、“三个加强”、“四项着力”等方面加以突破。

3.1以“空间布局”为先行,不断加强工业产业统筹发展规划

按照《云龙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全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一编制镇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统一构建云龙镇工业产业结构,提升镇域工业发展的协同度、融合度,构建产业集聚区,最终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优势叠加、劣势互补、产业协调的工业产业体系和布局。要改变长期以来受东钱湖规划控制的习惯定位,积极探索云龙工业发展要素资源整合的新路子,推动云龙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2以“保增促调”为主线,不断提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3.2.1坚持保增促调,确保工业经济稳健推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后备梯队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化;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尤其是着力把扶持一个大企业与做强做大一个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如以博威集团为龙头,以锡青、浙东为骨干,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碧彩、汇港、艾里根斯等一批企业为骨干,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以浙东、精铸五金、万冠等一大批骨干典型铸造企业为示范,做深做精铸造产业。

3.2.2践行集约理念,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传统产业高新化与高新产业规模化并重,加快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改造提升精密铸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巩固行业比较优势。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层次。推进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促进企业闲置土地利用、厂房流转和现有空间挖潜改造,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3以“三个加强”为动力,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内涵

3.3.1加强科技创新,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抓好高新企业群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升级。通过扶持一批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以博威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其他22家区级以上技术中心为载体,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努力达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标。

3.3.2加强品牌建设,确保企业生存之本。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更反映了一种市场秩序,代表着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地位。近年来,云龙镇品牌建设工作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品牌建设还处于规模小、数量少、水平低的层面,现有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相当薄弱。根据镇内各企业实际情况,通过深入细致调研和排摸,列出一批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品牌企业发展的重点,对现有品牌企业要积极保护,加大政策倾斜。

3.3.3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企业发展之源。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聚集,做好“引才、养才、用才”的基础工作,在全镇范围内着力构建人才基地。充分发挥博威、浙东国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的项目依托优势,实行“引进高校博士后+科研中心”的模式,用优秀的科研团队留住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另外,重点关注家族企业的“交接班”,交接过程是企业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的重点,也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应以青年企业家协会为载体,对全镇有交接任务的40余家企业做好引导和培育,让接班人深刻认识到,他们接的不再是财富,而是一种责任,交接不仅是高层领导职位的更替,还触及企业的治理结构、战略转型、组织与文化再造、企业家个人转型等问题。

3.4以“四个着力”为抓手,不断积蓄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3.4.1着力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翻开老账,解决遗留问题,变不利为有利,寻找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工业园区各个项目,做到能审批的尽快审批,能置换的尽量置换。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思路,大力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多方措施,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推进集群发展的载体和扩大对外合作的平台,切实改变规划起点不高、功能配套不强、产业定位不清、投资强度不足的现状。

3.4.2着力项目引进,确保工业经济发展产业支撑。从一定程度上讲,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决定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落实优质工业项目是镇域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抓好现有骨干企业技改投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使工业经济在调高、调优、调质中真正发展壮大。

第7篇

一、厦门市海沧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结合海沧工业经济的现状和特点,总结海沧的基本情况,目前发展海沧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海沧工业经济发展优势。厦门市海沧工业经济发展存在基础条件较好、投资环境优越、特色产业较为鲜明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点,主要表现在:(1)基础条件较好,投资环境优越。海沧具备了发展大工业的基础,特别是交通、港口有显著优势,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水、电、污水配套完善,能满足企业的运营需求。政府服务体系完备,整个投资环境较优越。(2)特色产业较为鲜明,具备较强竞争力。海沧的工业规模与发达地区比虽然不是很大,但具备了较鲜明的产业特色,钨制品、卫浴产品、节能产品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一些产品还处于主导地位,对价格、市场有引导作用,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工业基础雄厚。海沧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总产值已跻身全市各区第二,规模总量上具备了和其它地区竞争的基础,有利于人才引进、用工保障、市场形成,企业具备了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海沧工业经济发展劣势。近年来海沧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方向不明确。一直以来海沧的工业都是以化工、机械和电子作为三大支柱产业来定位,随着PX项目的迁建,化工产业已不适合作为支柱产业来定位。目前,区政府已经不再引进化工项目,但对未来工业发展规划还不明确。(2)新兴产业未形成规模,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海沧近年来一直在培育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比重还偏低,如生物医药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5%,第三产业占全区总产值的27.9%,要培育其作为海沧支柱产业还需较长一段时间。(3)工业用地有限,发展空间受限。海沧行政区仅有173平方公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有限,而且已大部分出让完毕。目前,除零星工业项目地块外,能用于引进大项目的、较完整的用地已很少。

二、调整海沧工业经济结构的思考

面对工业用地有限的情况,海沧已不能延续粗犷的大量引进项目、大规模出让用地的方式发展工业,要立足于逐步调整海沧工业结构,做细做深工业产业链、产业聚群;要立足于提高海沧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制定产业规划,引导产业布局,重新定位海沧的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与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密不可分。海沧区应结合目前工业结构现状、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高起点制定本地区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的布局和调整。近年来,海沧的经济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化工、机械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的定位导向已不合时宜,应根据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作规划和调整。从目前情况看,光电、生物制药、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可作为未来海沧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2.集中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就是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国际、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避免产业重复建设,优化企业生存环境,形成特色文化。海沧应对特色产业给予节能减排、市场拓展、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第8篇

[关键词]工业化 工业立县

中图分类号:TP36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04-01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地区生产总值结构来看,莘县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不仅与发达地市存在较大的差距,也落后于周边地区。探索莘县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莘县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莘县县委、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工业立县,大力发展工业。坚持以“黑白新”(黑:石油化工、白:盐化工、新:新兴产业)为产业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实施了“2352”工程,即突破盐油两个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三个新兴产业,培育畜禽肉类加工、轴承及配件加工、木材加工、特钢铸造和大豆蛋白五个特色产业集群,扶持发展20家骨干企业。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77亿元、利税76.5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3.1%,分别是2011年的2倍和2.1倍。实缴税金过500万元的企业8家,其中莘县供电公司、嘉华保健品、航发特钢3家企业实缴税金超过1000万元。大力培植畜禽肉类加工、轴承及配件加工、木材加工、特钢铸造和大豆蛋白五大产业集群,去年五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3亿元、利税16.9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5.9%。去年,全县私营企业户数达到4468户,比上年增长78%;民营经济税收完成11.35亿元,增长24.6%。突出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盐油化工产业园和鲁西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上,盐油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盐化工和石油化工,同时发展特钢铸造和新材料等产业;鲁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重工机械、生物科技、物流等产业。近年来,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完善了两个园区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目前,盐油千亿化工产业园入园项目达到130个,鲁西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达到210个。

二、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纵向看,全县工业经济扩张的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番的目标。但横向看,总量明显偏小,与兄弟县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很少。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另一方面,高耗能、资源型工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少,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企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发展的环境压力增大,且各行业企业分布点多面广不集中,没有规模优势,无法形成优势互补,行业难以做大做强,带动和辐射能力不强。

(三)工业资金投入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不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银行对企业进行诚信评级,信贷员放款终身追究制推行,地市一级银行没有贷款审批权等,企业所用生产资金成本加大。许多企业技术改造、新上工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付诸实施。招商引资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加快发展。

(四)产业集群效应不高。产业园区之间关联性小,技术、资金、人才要素难以得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导致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且企业销售产品多以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中间产品为主,把大量利润空间让给了域外最终产品生产商。

(五)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外向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莘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影响,一些高耗能型、资源型企业的技改投入将会更多,利润空间将会变得更小。因此,莘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 加快推进莘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培植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实施“骨干企业壮大、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培植”计划,紧紧抓住重化工、纺织印染、大豆蛋白、玻璃制品、特钢铸造、塑料编制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引进新上一批,力争每个产业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打造莘县工业经济的中坚。继续抓好棉纺织、轴承加工、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引导和组织中小企业实行分工协作,参与产业配套,走产业延伸、合作互赢、集群发展的路子,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继续坚持招商引资、银企合作、聚集民资、向上争取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管理,确保有效投资。着力抓好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突出抓好盐化工项目,力求尽快实施。高度重视项目的筛选论证,建立项目库。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按规定办理新上项目的立项、环评等手续。搞好节能、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骨干企业逐步建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科技孵化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高、精、新产品,争创“山东名牌”、“中国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