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光伏行业的现状

光伏行业的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6 14:44: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光伏行业的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光伏行业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光伏;金融服务;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光伏行业现状

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目前主流太阳能电池是晶体硅电池,其产业链包括从硅料提纯、铸锭切片、电池片制造到组件制造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下游发电系统集成安装、发电运营等发电业。根据欧洲光伏协会(EPIA)统计,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0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0GW。目前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前5位国家为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西班牙。

我国光伏发电2009年以前一直增长缓慢,主要用于偏远地区或特殊供电领域。随着政府陆续出台金太阳工程和特许招标等鼓励政策,尤其是2011年10月正式公布光伏标杆电价,我国光伏发电迅速发展,2011年新增装机陡增到2GW,累计装机达到3GW,成为世界第6大光伏装机国。与之相反,我国光伏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迅猛。2007年至今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10年后电池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已经超过35GW,当年产量达16GW;预计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能将超过40GW。SolarBuzz公布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10强企业依次为:First Solar(美国)、尚德(中国)、晶澳(中国)、英利(中国)、天合(中国)、茂迪(台湾)、晶显(台湾)、新日光(台湾)、阿特斯(中国)、Sun Power(美国);其中中国大陆有5名,中国台湾有3名。

自2010年10月起,全球光伏装备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产业链从硅料、硅片、电池片到组件四个环节的价格至今下跌均在60%以上。2012年以来价格下跌趋缓。近期,由于美国双反制裁导致美国市场对非中国制造电池片的需求增加,引起电池片价格小幅反弹,但不具可持续性。本轮周期带来了行业震荡。2011年底至今,Evergreen Solar、Solon、Solar Millenium、Odersun等海外光伏巨头相继宣告破产,曾经世界最大电池片生产商Q-Cells于2012年4月递交破产申请。国内也接近全行业亏损,尚德、英利等亏损严重,LDK甚至出现运营困难;大量中小光伏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但总体来说由于国内生产成本较低,行业情况相对好。

二、产业现状分析

1.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本轮价格下跌是由产能严重过剩引起的。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9GW,而组件产能近50G,过剩严重。与常规能源及风能、核能等平价上网的清洁能源相比,光伏发电成本高,尚不能实现平价上网,市场发展严重依赖各国的补贴政策。随着德、意、葡等欧洲传统光伏大国的补贴减少,新增需求减速,进一步加剧了产能与需求的矛盾,导致了价格持续下跌。

2.国内光伏产业凸显制约因素。(1)光伏产业投资过热,供需失衡,产能过剩。(2)主要硅料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电池和组件90%以上销往国外,两头在外极易受国外政策干扰。(3)很多企业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4)多数中小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劳动密集和盈利能力薄弱的环节,抗风险能力差。

三、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1.产能过剩将持续。2011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已超过30万吨,可转化为近50GW电池产能。Solarbuzz预测,2012年全球组件产量将达53GW、新增库存约10GW;与欧洲光伏协会(EPIA)预测的2012年全球最乐观40GW新增装机相比,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

2.国内光伏市场启动,欧洲市场增速降低。2012年2月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也明确了光伏的上网政策目标,2015年累计装机达到15GW。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2011年国内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业界普遍预期2015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可能达到近20GW。受欧债危机及光伏装机价格下降影响,欧洲各国补贴政策大幅减少,市场增速将放缓。EPAI预测2012年在乐观情形下欧洲光伏新增装机约为21GW,略低于2012年的装机量。

3.成本下降与平价上网。过去5年欧洲光伏装机成本已下降50%,2011年最低装机成本达1.85欧元/瓦。预计到2020年装机成本有望再下降35%-51%。过去3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超70%,2011年平均水平为1美元/瓦,预计2012年将再下降13%。2011年,意大利、塞浦路斯等光照条件好的国家已实现居民用户平价上网。预计2012年德国、西班牙等大部分主流光伏国家都将进入居民用户侧平价上网。2013年到2015年,中国、意大利等主流光伏国家将大规模进入工商业用户平价上网的时代。

四、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1.坚定不移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之一。预计随着光伏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可很快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市场前景广阔。而在全球高科技电子领域,中国光伏产业是为数不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新型产业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历程:(1)科技创新;(2)产业导入;(3)快速发展;(4)产能过剩、技术提升、成本下降;(5)行业整合集中;(6)持续健康运营。目前价格下跌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技术进步。金融系统应继续坚定不移的支持产业发展,帮助企业转危为机。

2.选择性支持重点企业,促进产业整合集中。金融机构内部应建立完善的风控机制,可参考“名单制”管理的方法,选择性支持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与品牌效应的重点企业,支持其利用先进产能在市场中扩大优势地位,促进产业的整合集中。

3.严控新增产能,重点推动技术升级改造提升。金融机构应完善光伏信贷政策,除极少数先进技术改造项目外,严控新增光伏产能贷款,防止行业继续盲目扩张。同时在具体操作中,利用信贷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4.重点支持光伏企业下游电站建设,拓展全产业链。为应对行业过剩危机,金融系统当前应重点支持有实力的光伏厂商向下游拓展,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一方面可通过终端系统建设拉动其组件、电池产能的消化,为其产品提供市场保障;另一方面电站作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伏企业的收入结构,提升光伏企业的盈利水平。

5.近期加大流动性支持,提升企业“造血能力”。目前在光伏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可加大对重点企业流动性支持,帮助其提升“造血能力”,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第2篇

孤岛效应就是当正常供电因故障或停电维修而中断时,各个用户端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未能及时检测出停电状态而将自身切离城市供电网络,而形成由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和周围的负载组成的一个电力公司无法掌握的自给供电孤岛。一般来说,孤岛效应可能对整个配电系统设备及用户端的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现状

近几年太阳能直流负载系统如交通信号灯、景观照明、装饰照明等,以草坪灯、庭院灯、小功率路灯为主,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并逐渐向室内地下停车场、楼道灯等24小时照明的交流负载系统应用方面发展,在节约能源方面可取得较好效益。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仅在国内部分地区,尤其是市政能源建设薄弱或者公共电力供应不能到达的地区得到应用,如在内蒙古、新疆等风能资源丰富、光照强烈、日照辐射均衡的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北京市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将郊县约2万盏的路灯更换为太阳能灯具。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存在问题

(1)在技术方面核心技术受控于其他国家,产品成本高。2007年9月的《中国光伏发展报告》称,中国光伏产能列世界第三。虽然国内光伏发电产业产品组装能力居世界第三,但是将硅原料提纯成晶体硅、晶体硅铸锭切片,以及发电的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实质上是在为国外企业“代工”,这也是国内光伏产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太阳能产业链已经形成这样一个“怪圈”:中国廉价出口硅金属,国外企业提纯后高价卖给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国外企业再购买电池,然后制成各种终端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2)在市场方面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两头在外,即上游的多晶硅材料和最下游的应用都在国外。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都能生产比较好的多晶硅,我们国家也能生产,但产业程度不一样、技术含量也不一样,我国现在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距离国外先进水平还差的很远,现在依然没有特别成熟的企业。

(3)在环境方面污染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但太阳能上游的组件和硅原料加工却是高污染行业。太阳能薄膜电池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排出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等尾气。特别是四氯化硅,如果不做处理,就会溶解变为盐酸等物质,污染土壤。与很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样,欧洲国家无法承受在本国生产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国才得以成为太阳能世界制造中心。

(4)在产业方面由于产品长期出口,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内的企业往往各自为战、组织松散,在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难以统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以前并没有注重行业内的合作,在遭遇反倾销危机时产业协调一致非常必要。但实际上,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里却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行业组织和协调机制来协调大厂之间、大厂与小厂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仅有的几个省级光伏产业协会能够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结论及建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需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通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现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突破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瓶颈。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1)积极研发创新技术。如着力开发“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这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之关键。“第三代”光伏发电成本,即“4倍聚光+跟踪+太阳能炼硅+晶体硅(P型或N型)+薄膜”技术的光伏发电成本,成本的降低必将有力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

(2)通过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促进薄膜电池等太阳能光伏电池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优势企业进行高纯度硅料等核心技术和薄膜电池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使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发展逐步摆脱核心技术在国外的格局。

(3)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技术经济和环保门槛。为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太阳能光伏电池相关产业投资必要的技术经济和环保门槛,避免“遍地开花”的乱象,鼓励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环境友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金融支持;第三方融资

一、新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及困境

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能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同时,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估测,从投资的需求规模和资金的投入规模来看,新能源行业将会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首先,新能源产业缺少扶植政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于政府的激励政策,如补助、税收、低息贷款等。我国各级政府虽然已经转变认识,但对新能源行业的投入十分有限。有必要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健康发展,解决新能源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其次,新能源企业缺乏融资能力。能源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模式所占比例较低。新能源行业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融资渠道狭窄,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资本市场不完善。新能源行业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远远落后于新能源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在投资主体方面,政府专项资金必不可少,同时应该引进外来资本作为重要补充,与国际大型能源企业的合作不仅能缓解资金短缺,还能提升技术水平。大型国企和民企也应介入其中,在填补资金缺口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再次,贷款发放方向需要转移。目前贷款主要发放于矿化能源,这加速了矿化能源的消耗与枯竭。循环经济最大限度的应用了有限的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能源产业金融支持的重心应该由传统能源行业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转移,最终应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为主导的永续发展模式。并且我国新能源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在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方面没有大型企业顺利,相对处于弱势地位。

最后,新能源行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由于国家政策尚不明确,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不确定,新技术容易对刚投资的技术产生冲击,从而产生较高的风险。前期投入高,投资周期长和没有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过程产生重重阻碍。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在进行新型城镇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会消耗土地及各种资源,西方国家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总体而言节能环保和工业协调发展,我国也应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高新科技企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而且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小镇将光伏技术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可以给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以及小城镇的建设带来一些启发。

二、太阳能小镇金融支持现状及困境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的是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所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有望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新能源行业。近年来,许多太阳能企业希望通过太阳能发电占领农村市场,但都由于成本过高没有成功,太阳能小镇缓解了一部分难题。

太阳能小镇模式以光伏产业为纽带,融合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将农民的自用土地及耕地流转给企业,由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依托光伏科技大棚项目,推广“棚顶光伏发电、棚下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特色现代设施农业。光伏技术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一、二、三产联动,形成光伏产业链条,拓宽盈利渠道,并且与大型能源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发电的上网问题,而且获取了大量的前期投资,同时还有了资金、技术等全方位的保障。

几乎在所有新兴科技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融资困境。金融配套服务设施为西方国家光伏产业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融资能力是开发商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种种现象表明光伏产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大棚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补助和企业投资。国家重点扶持的是风电方面,对于光伏发电等其他方面缺乏重视。具体政策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补贴、农业清洁能源补贴、度电补贴、当地财政补贴等等。但国家有限制地发放补助的指标,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有补助。企业投资方面,新能源行业的前期投入过高,比如光伏发电,光设备每亩成本大约为60万元,以此算来,万亩棚的前期投资需60亿,且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一般企业难以维继。民企在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项目上存在着承受能力的限制等问题,因此项目只能选择中央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存在着融资渠道狭窄的瓶颈。

三、光伏产业第三方融资模式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光伏产业的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必须有完备的金融支持来保证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目前单纯依赖于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远远不够,需要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虽然一些金融机构、国企和一小部分民企参与了新能源企业的投资,但资金数量较少,对于外来资本的引资力度不够。个别企业发行过短期债券但在融资中所占比例很小,期货和保险等金融工具基本没有被利用,甚至一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基本为零,新能源产业急需拓宽融资渠道。

从国外对光伏产业金融支持的案例来看,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政府补贴,在国家层面推出系统性政策;美国根据地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发展模式,传统的融资模式包括大规模电网系统购电协议模型和中小型业主所有制模型。典型的第三方融资模型包括租赁模型和购电协议模型。租赁模式中,用户不需要支付前期费用,只需按月或季度支付租金。购电协议模式是指用户在屋顶安装光伏系统,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屋顶装置所产生的电能。另外,金融市场竞标式融资模型是企业在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并与用户进行后续结算。分散投资社区化融资模型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化融资平台来综合和吸纳分散的个体投资者。

目前中国光伏产业融资依然以银行为主,并且投资项目局限于国家扶持的大型项目,而对于中小型项目或未被国家列入示范工程的项目,则由于回收成本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原因很难融资。另外,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不够成熟,法律体系和行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尝试做第三方融资服务的公司信用评级很低,投资商没有信心对其进行投资。依照国外经验,第三方融资模式的创新金融支持在未来应该是主要的配套金融产品。借助第三方融资方可以让使用者免于交纳初始系统的安装费用,仅支付后期使用费用,这种第三方融资模型对我国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为了解决融资难题,国家应该首先加强补贴政策,除了大中型示范工程项目,尤其加强中小型光伏发电项目。这样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第三方融资模式才有可能逐渐发展起来,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使中小型光伏企业融资越来越顺利,有利于光伏装机的规模化和跳跃性增长。同时还要尽快实现“平价上网”,降低发电成本是在居民用户中发展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保证。

以政府激励政策为基础,光伏企业可以尝试发展成为第三方融资商,为用户提供租赁模式或购电协议模式,在融资平台上进行融资,以社区为单位为分散的投资者提供社区化融资模式,加快光伏产业发展进程。通过融资,企业可以盘活现有资产,获取更多资金来进行电站的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第三方融资公司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光伏企业负责屋顶电站的研发及安装,发展新客户,双方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光伏企业可以长期运营电站,突破融资瓶颈。

欧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比中国早很多,可以借鉴其政策法规和融资模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我国市场的新型融资模式。我国和西方国家各方面背景不同,不能简单套用和复制其融资模式,中国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高小琼.加快推进金融与新能源产业互动发展[J].中国金融,2010

[2]蒋先玲,王琰,吕东锴.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路径分析[J].经济纵横,2010

[3]梁猛.节能减排的金融支持之道[J].中国金融,2009

[4]中国人民银行新余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以金融创新促光伏产业集群式发展[J]. 中国金融,2009

[5]马晓微.能源部门融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能源,2010

[6]顾海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理性建构研究[J].上海金融,2010[7]郑婧渊.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8]严长德,孙杨.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际经验及启示[J].金融纵横,2007

[9]张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金融经济,2007

[10]李正雄,杜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

第4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光伏产业 产业发展

一、引言

光伏产业链是依据光伏效应利用太阳能直接发电,以硅料、铸锭、硅片生产制造为上游,以电池片、组件封装生产环节为中游,以应用系统开发为下游的金字塔结构产业。光伏企业数量依各环节大幅增加,进入门槛越低,利润也逐级递减。

在国际市场和产业政策倾斜的双重鼓励下,我国光伏产业在近年来成为了多地政府与企业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企业为抢占先机,进行了式的盲目投资与扩张,但低利润回报、低竞争成本的规模效应之战使整个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经历了产品价格波动与欧盟的“双反”,光伏企业普遍盈利不佳、负债高企。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安装与售后服务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是隐藏在产能过剩背后的深层次诱因,过度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技术空心化。

光伏产业在高峰与低谷之间的跌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地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频频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表明了政府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秩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加大无形资产的专项投资是实现光伏产业快速调整,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二、相关文献总结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按无形资产的形成方式,可将无形资产分为技术型无形资产、权利型无形资产、资源型无形资产三类(于玉林,2005)。

无形资产因其较强的异质性和垄断性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高额回报,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集中表现。王建德(2008)认为,企业是不同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前期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成了企业异质性的来源。李青原、王永海(2006)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资产专用性联系起来,指出资产专用性会提高其他企业的进入壁垒,当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与市场对专用性资产的需求会有所增加。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刘海生,2008)。

无形资产的专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将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策略(叶建木、黄莺,2007)。企业在无形资产的投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险,还承受着研发压力,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承担着相对更高的研发风险,一旦研发失败,资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重新配置必然要发生转换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企业提高对专用性资产的利用率,能有效减少企业盲目的投机主义行为。

三、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益于欧洲市场的经济拉动和我国政策的扶持。大部分传统制造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主业受创。在光伏产业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光伏企业自2008年起数量激增,企业数量在3年内实现5倍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至2010年间超过80%的新增公司为传统制造业公司。

受全球产品价格波动与欧盟“双反”的影响,光伏企业的平均利润在2012年跌至历史低谷,仅我国十大光伏巨头负债就达到了1110亿元,整个行业陷入了低迷状态。行业的震荡和巨大的研发压力使得80%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至今,包括光电股份、万家乐在内的近12%的上市公司或以出售光伏项目或以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了光伏产业。

近年来,政府频频出台政策,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光伏制造业的亏损状况并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光伏产业应如何快速调整,实现良性、持续的发展仍是一大难题。

四、光伏产业发展及投资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表明,至2020年我国将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我国的光伏市场潜能巨大,我国现阶段的光伏产业并非是达到饱和,而应当是适时转型升级,实现技术和产能有效积累,转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光伏产业有着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而在产业中上游的多晶硅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由日本、美国、德国垄断,这些国家掌握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创新资本。就上游环节而言,制造工艺与技术专利也日新月异,随着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崛起,多晶硅的生产技术已非主流,我国光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缺少核心竞争能力。

为实现技术优势,光伏企业的研发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13年无形资产平均增长速度为32.8%。研发项目一旦研发成功,研发支出便能成为公司与对手竞争时的一项前瞻性指标。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光伏企业肩负着更沉重的研发压力。无形资产支撑着企业的后续发展,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增加无形资产的投资,对打破光伏企业困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投机心理与过度投资

按照委托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投资决策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是其表现之一。当薪酬契约失效时,容易诱发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产生(辛清泉、林斌和王彦超,2007)。

传统制造企业向光伏产业的转型,推动了国内的光伏热潮,可大量投机性的新增产能,为市场带来的却是较低劣的产品与不完善的售后服务,长期的过度投资引发了产能过剩。尚未建立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大量投机性资本涌入光伏产业提供了可能。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从传统制造行业向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必然要承担着沉重的研发压力,事实也证明这些公司并没能如愿实现转型,光伏生产线维持着较低产能,加上光伏产品持续受累于国内外行业环境的影响,光伏产品的售价和成本持续倒挂,导致日常经营亏损,多数企业最终被迫退出光伏行业。

五、政策分析与总结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与低谷的切换,产能过剩在短时间内仍将阻挠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的跌宕起伏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警示与提醒――要重视无形资产在产业良性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加无形资产的投资既能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以其资产专用性减少投机性产能的盲目增加。

(一)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光伏行业若要走出低迷期,政策必定要不断加码,首先就要从企业整顿着手,建立起市场准入机制,在产业规模增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存量的深度整合。《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文件中所新规定的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光电转换率,大幅提高了原先的行业标准,并对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作出了明确要求,对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项目严格把控。

设定研发支出的费用标准,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入能有效控制企业盲目式的投机主义行为,企业为了最大化利用包括专利技术在内的无形资产,会倾向于降低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减少纯粹的机会主义行为,缓解投机性产能的无效增加。另一方面,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有助于激励企业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兼并重组进程

当前,那些在光伏热潮中盲目激进的光伏企业陷入了经营不善、负债高企的窘境,80%的多晶硅制造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资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重新配置必然要发生成本,行业的资产专用性越高,资产的转换成本越高,清算价值越低,在行业内推进兼并重组能减少无形资产等专用性资产的损失。

《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对光伏企业的生产标准和研发支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能加速行业内不良企业的自然淘汰。在大部分中小光伏企业退出市场的同时,推进光伏行业的兼并重整,促进业内整顿,优化配置行业资源,使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受益。

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将使光伏行业的产能规模受到严控,而兼并重组能推进中小企业无效产能的加速退出。无形资产作为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的新支柱,对把控光伏企业的制造标准、推进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光伏产业的去产能化将产生实质性影响。

参考文献:

[1]于玉林. 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德.资产专用性、沉没投资与治理结构分析――基于交易成本与企业能力的观点[J].山东大学学报,2008(2):75―80

[3]李青原,王永海.资产专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来自中国制造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7):66―71

[4]刘海生.嵌入无形资产的会计恒等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9):61―68

[5]叶建木,黄莺.沉淀成本与投资决策分析[J].财会月刊,2007(7):34―35

第5篇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 能源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G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38-01

前言

有相关研究表明,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扩大化不仅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分布式光伏发电固然有非常多的优势与长处,但其同时也存在各式各样的缺陷与不足。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和谐性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强大化,社会各部门都应为此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本文就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含义及现状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就其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的相互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经供参考。

一、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含义与特点

(一)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含义

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是指将太阳能通过光伏组件的作用转化为电能并建在用户需求侧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1]。与集中式光伏发电不同,这种新型的发电方式是在当地发电并网、当地转换使用,不仅改善了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远距离输电的消耗和浪费问题。实际上,为了使供电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有所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也是需要公共电网来支撑的。

(二)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

1.输出功率较小。

模块化是光伏发电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其能够帮助提升各光伏电站调整规模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但对其各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却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较之上万甚至上百万瓦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既能将输出功率控制在小范围内(数千千瓦),同时还能保证了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和收益性。

2.发电用电并存化。

集中式光伏发电是在升压后将其接入输电网,因此耗资以及规模等方面过大,目前只能够在各发电站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够直接接入配电网,实现发电和用电的和谐化与并存化,减少能源消耗。

3.缓解供电需求。

一般来说,人们对电的需求量在白天时段最高,若供电不足就易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间歇性断电或停电的现象,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用电需求量最高的时段发电量亦最高,虽然其装机的规模不如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但在缓解当地紧急的供电状况还是绰绰有余的。

4.环境污染较小。

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在发电运行过程中噪音小,并且对周遭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亦不会带来不良影响(除有时需要与周边环境或景观相协调之外[2])。

二、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现状与问题

光电建筑示范项目与“金太阳[3]”工程是我国发电业的标志性进步与发展,且在此之中明确指出以各发电企业的项目投资规模为依据对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予以适当性的补贴。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关怀与帮助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以“飞跃”的姿态和速度在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报装项目119件,其发电总容量约为33万千瓦左右。尽管我国光伏式发电已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其同样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有待解决和完善。

(一)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并网与配电均这两方面的专业技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且因集中式供能与分布式供能两者之间的调节分配难度较大,是以其运行过程中发电不稳定的缺陷尚未找到较为具体且同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二)就该发电方式的运营情况而言,各光伏发电站在利用该发电方式进行供电时的整体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体系等)尚未健全和完善,极有可能在后续中爆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就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各方面(以其能源供应系统的运作为主)现状来看,倘若供能企业过分依赖于单一性的能源为社会服务,不仅会受到其投资成本的约束,同时还会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

(四)在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中存在着各种与我国相关规章制度不符且相悖的不良现象。自发自用、发电项目容量小是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主要特征,但其并不具备成为合法从事发电业务法人主体的相应资格。倘若从集中式发电的角度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家庭个体用户可能会出于对实用性、便捷性等多方面的考虑,而放弃分布式光伏发电。

三、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七大发展对策

(一)加强分布式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

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依据,为我国各地区制定较为完善化和全面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计划并予以实施。进一步将我国各地区发电与电力输送工程的发展协调化。根同时还应顺应各地区能源结构调整和电力市场规划的实际需求,以进一步将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合理化。

(二)强化分布式光伏发电业的各方面管理

首先应制定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规章制度,并要求发电行业遵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发电工作,以将分布式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市场规范化、秩序化。通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业监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不断强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三) 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与电网建设的相应性

政府督促并指导各电网企业强化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相应性,是有效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接纳力[4]的第一步。各电网企业应就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接网和公共电网模式进行相应改造。

(四) 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服务完善化

政府应在要求并督促各电网企业不断将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程序简单化的同时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运行监管力度完善化,力求构建出及简便化与高效率于一身的简捷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系统,以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的及时有效性。

(五) 建立利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金融类机制

国家应不断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就分布式光伏发电制定并相应的信贷政策,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提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对各机构、企业或家庭等各方面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财力上的支持与帮助,尤其应在分布式光伏发电业的发电创新技术等各方面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六) 推出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土地政策

各发电企业在需要利用建筑物等的建设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时,可在满足或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将项目申报和建设管理的各项相关程序不断简化。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可在对土地进行规划安排时对尚未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地区予以适当性的倾斜预留。

(七)不断吸收并培育分布式光伏产业的技术人才

各大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不断引进和培育实用性的技术型人才,是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光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完全不够的,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才是真正有效的途径。

结论

总之,分布式光伏发电对整个发电行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会在促进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影响配网系统,这就要求各电力企业能够就其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康杰,王经.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能源可持续利用[J].电力与能源,2014,35(02):208-210.

[2] 吴琦.分布式光伏发电:中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97-198.

第6篇

值得欣慰的是,理性的创投机构在光伏投资过程中,能够耐得住寂寞,并有自身坚持的原则:从技术、团队、市场、产业等维度反复衡量,没有在光伏泡沫破灭时成为裸泳者。更多机构在实际投资过程中,也在帮助光伏企业业务调整和转型,这更是光伏企业的财富。

媒体报道,东方富海投资了4家光伏企业,分别是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阴浩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得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时间都是在2011年5月到7月。“因为2011年5月到7月的‘冲动’,陈玮和他的东方富海,除了要应对PE行业的冬天,还要过光伏的冬天。”媒体已经对东方富海的投资成败下定结论。

用户名“四行仓库世家”的业内人士也发表微博暗含批判,“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我对四川永祥的投资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行业倾扎利润下滑。东方富海从单个项目3000万一下子跳到亿元级缺少队伍素养和准备。陈玮不听我的建议逻辑上成立,但是当时情况下在一个行业栽这么多筹码是逻辑上不成立。”

上述业内人士所述的“陈玮”便是东方富海董事长。他对媒体的评判很淡然,“现在给光伏下一个失败的定义还太早。长期看,就目前的技术来说,中国的新能源也就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大规模发展。尽管他并不讳言所投的光伏企业目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虽然达晨创投也把新能源作为四大战略投资方向之一,但达晨创业副总裁兼合伙人傅忠宏在公开场合也指出:“新能源产业企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光伏产业。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机会,但这种靠大资金去投入的公司,基本上都不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方向。”

事实上,资本界对光伏产业的态度并非一边倒,更多资本对中国新能源(包括光伏产业)行业依然看好。泰丰资本就是其一。据了解,目前,泰丰资本旗下的光伏企业RTR是意大利最大的光伏公司。该公司的业务集中在欧洲,在全球其他地区没有业务。在中国,RTR做了一些采购。泰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市场情况对RTR没有影响。

泰丰资本董事长葛涵思在投资者大会上演讲指出,新能源领域一直是泰丰的投资焦点,而且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蕴藏着无限商机。“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新能源领域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前昂贵的投资代价已降低,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良,这将使新能源比化石燃料更具竞争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市场对新能源需求的增长。要求代替化学染料的呼声、对能源安全的忧虑以及达到新能源利用的目标使得西方国家对新能源的需求急速增长;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很明显,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他继续说,“然而目前活跃在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却由于沉重的资产负债表而感到苦恼,因此该领域正处于一个有意思的结点。与五年前相比,新能源领域提供给投资者的是更多的可预见性和更低的风险。优质资产和投资机遇就在眼前,加上有限的竞争和有吸引力的估价,对投资者而言欠缺的东风就是正确的管理合作者。”

而这正是泰丰最擅长的地方。葛涵思指出,“泰丰看到了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巨大发展机会以及增长潜力,相应的政府政策和法规以及众多的刺激项目已使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目的和制造地。相信中国政府将会带领新能源度过下一个发展阶段。”

其实,致力于清洁技术投资的青云创投在光伏领域早有布局。江西赛维、中电光伏、中盛光电等案例早已耳熟能详。其创始人叶东曾这样解释:“我们的投资策略非常清晰。南京中电光伏主要布局光伏核心部件——太阳能电池。江西赛维则是从上游着手投资硅料产业。而中盛光电是从下游的国内上千家企业中选中的,它定位于追日系统,大大增加光伏产出率。”

对于行业的现状,青云创投合伙人张立辉指出,“欧盟明年对中国光伏行业如何裁定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美国的双反仅仅局限于电池等零部件,而欧盟将会是全产业链的。现阶段,由于销售的下降,导致了库存的大幅增加,很多企业已经停产了,但从长远来看,不管大家对光伏行业的看法如何,这个行业都是要继续发展下去的。”他补充说,“未来50年,太阳能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7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和研究

前言: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我国是光伏产业主要发展国家,是光伏产品制造和出口最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较大影响,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中占据较大发展比例。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调查和分析后,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阻碍光伏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需要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单一性,倡导整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提高创新型能力,来满足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

1、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特点,其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预计到2015年末期,我国光伏电网容量将高达8.26MW,在2016年初期光伏网络容量将高达30WM。其二,据统计在2015年末期,光伏热积面积将要增加到55万平方米,在2016年将会增加为25万。随着十三五政策出台,我国加以关注光伏产业发展进程,建立全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光伏产业60MW规划发展目标,实现乡村和城镇规划25万和城市规划目标55万。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不断颁发众多政策,完善当下光伏产业市场。例如:江苏省为了发展自身,就增加对本省光伏产业关注度,增加对企业投资。在发电环节投资了123.7万元,对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50万元,极大的促进江苏省的发展。江苏省这一行为,主要是受到我国发展战略影响,各个不同省市也要 学习国家发展理念,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优势[1]。

2、发展局限性分析

2.1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代表性企业,其也是我国朝阳产业之一,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据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在将会在近几年不断再加,但是站在短期发展形势来说,发展具有难度,压力较大。详细来说,光伏产业市场发展弊端,主要就是市场供求和需求弊端。在我国共有一百多家光伏企业,在2011年初期,太阳能能源产量高达37GW,在2012年达到45GW之多。结合世界的光伏产业能源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太阳能能源的高于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一半之多。但是结合本国国内市场和世界性市场来说,都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2]。

2.2实质性操作弊端

实质性操作弊端,主要体现在上网电量结算环节。就一个外资企业来说,其在发展中,结算工作环节,无法利用发票,去电网单位开展结算工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和原有就是,企业具有外资性,在开具发票时,无法对经营范围进行更改,无法的搭配发电财务补助。其次,一些家庭居住期间,在上网电量结算时,也具有这一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完善。其次,光伏产业在发展环节,也会受到不同机构和系统影响。例如:光伏产业和农业和林业联系密切,和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密切。但是光伏企业在和不同系统整合发展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联系时,没有系统文件,不愿意审批等问题。

2.3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

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3、解决方法阐述

3.1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增强和市场联系性

为了实现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完善当下存在问题,解决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确保企业产业投资的合理性。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形式,优化国内市场,倡导分布形式发电理念,政府做好引领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给予分布形式发电工作全面支持,把自身企业结合发展,为光伏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解决分布形式发电问题[3]。

3.2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

上网电量结算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系统不同企业和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网和下网系统,计量的形式和方法,利用科学性设备和装置,进行计量。建立计量标准,构建合理化量方案,完善和优化光伏项目管理方法和营销策略,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电费计算合理性[4]。其次,企业要增加和不同产业联系,包括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搞好关系,保证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光伏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需要政府和不同机构加以关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问题,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利用科学方法和举措发展光伏产业[5]。

3.3政府减少补贴,应给光伏企业慢慢断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此前联合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展目标在1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电站为45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6000万千瓦。“分布式是全球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首先,业务形态、市场机遇、融资渠道等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其次,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中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政策主导者和资源分配者,转变为市场监督者和配套服务者。此外,分布式的电力交易结构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电力交易市场的改革,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竞价上网、直供电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能源电站的价值回报。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自身发展弊端,包括市场发展弊端,投资力度较大,实质性操作弊端,上网电量结算难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财务支出力度,光伏产业融资难度高,阻碍产业的长远发展。面对这一发展现象,需要完善当下光伏市场存在弊端,发挥政府机构积极作用,政府也要整合不同资源,合理安排融资方法,构建合理化商业运作模式。其次,也要增强和市场联系性,保证计量工作有序开展,增加和农业和林业,国土规划和水利单位联系性,建立满足市场方案。

参考文献:

[1]辛魁武. 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4,12:169-170.

[2]陈晓梅,朱玉卿,贺筱筠. 国内二三线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上)[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9:17-21.

[3]张保民.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9-10.

第8篇

一、光伏发电行业现状

(一)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情况

1.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从2001年的1.79GW增长到2013年的46.9GW。2013年,全球累计装机达123.2GW。其中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分别新增装机11.3GW、6.9GW、4.75GW和3.3GW。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制定光伏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欧洲国家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4亿千瓦,美国达3亿千瓦。光伏发电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也将占据更加重要地位。

2.未来发展预测。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2013年的预测,2013~2017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年均增长率12%, 2017达70GW。2020年,欧洲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将达12%,2050年约占30%;美国计划2020年提高到10%左右,2050年达25%。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2100年太阳能发电将提供全球能源需求的64%,未来市场空间巨头。

(二)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基本情况

1.太阳能分布。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四、五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2.光伏电站建设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 ~2020)》([2014]31号)明确提出:要大幅增加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装机,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

与欧洲相比,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处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942万千瓦,2014年9月当年新增379万千瓦。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太阳能发电大发展阶段,年均新增将在1500万千瓦。

3.国内扶持政策密集出台。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在财政补贴、项目审批、并网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这些政策激发了国内应用市场活力,为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上网电价政策明确。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一直是被重点关注和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电价政策的明确对光伏发电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三类资源区的电价分别为0.9元/度、0.95元/度和1元/度;分布式补贴价格则为0.42元/度。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分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适用于2013年9月1日后备案(核准),以及2013年9月1日前备案(核准)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运的光伏电站项目。

二、项目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项目的集中建设投资以及上游光伏组件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光伏发电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分析并引起足够重视。

(一)政策风险

1.光伏电站项目对政府补贴的严重依赖。根据统计,火力发电的成本约为0.4元/度,水电的发电成本为0.2~0.3元/度,核电的发电成本为0.3-0.4元/度,风电的发电成本为0.6元/度,然而,光伏发电的成本却高达0.8-1.0元/度。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国家的鼓励扶持政策对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等项目政策仍不够明晰。虽然国家明确表示要大力推动其发展,并已制定较为全面的扶持政策,但具体办法仍不够细化。如光伏企业在税收减免、备案流程、电网代付这些细节政策上均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导致现在分布式光伏备案、入网等手续依然烦琐。

(二)技术风险

1.光伏电站组件质量对项目运行产生大的影响。目前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电站系统角度,第二是电站设备角度,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较高,串并联损失严重,质保不能得到保障,差异化质量问题等。根据杜邦公司调查结果,光伏组件衰减做得好的产品,每一年发电量的衰减可以做到0.5%,而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产品,衰减竟超过5%。经测算,电站使用年限按照25年计算,所使用的组建功率衰减0.5%和衰减5%相比,投资回报率相差9.4%。

2.未来技术进步对项目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光伏电站投资具有一次投资,长期回报,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稳定等特点。但由于光伏产业技术更新快,也使电站投资作为一项投资周期长达20年以上的项目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发电效率、并购技术、设备维护更新等不确定性风险。

(三)运营风险

项目的运营依赖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配套的电网建设,一旦光伏发电系统出现故障或是不能正常接入电网,企业收入将会受到影响。光伏发电量易受机组运行效率、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影响,如果发电小时数达不到预期水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销售收入和贷款偿债能力。另外,随着各地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增多,“弃光”现象时有发生,都对项目运营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项目融资思考及建议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为支持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未来政府应继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机制,加大对太阳能资源测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农村和牧区光伏发电应用以及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政府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严禁资金流向盲目扩张产能项目和落后产能项目建设。

(二)明确重点合作项目,差异化支持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央企发电集团、省属国有发电企业及控股、参股公司,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其他新型投资者。同时对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审慎支持。项目方面,大力发展技术成熟、设备稳定的并网光伏电站,结合水电、风电大型基地而建设的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区)的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项目,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条件已落实、运营有保障的项目给予重点关注。

(三)加大项目技术风险分析,严把电站质量关

项目融资评审中重点分析采取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需对技术成熟性和稳定性、核心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设备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等技术风险进行分析。原则上要求,项目主要光伏组件设备厂商属于工信部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之列。必要时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风险。

(四)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完善信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