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消毒的方法

化学消毒的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6: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消毒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消毒的方法

第1篇

方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阅读教学;师生平等对话;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师生平等对话,是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次改革。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只能在自己不断的摸索下,整合出一套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平等对话方法。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走访与调查活动,我们可以知道,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开展师生平等对话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凸显出了一定的优势。

一、转变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师生间平等对话,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自身入手,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革新需要。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影响严重,在教学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后,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改善自身的思想,使得自己的思想观念、教育方式可以满足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以此来保障师生间平等对话的顺利展开。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课堂上师生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定位。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认知中,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权威的存在,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取得同等的话语权,只有教师才可以讲解知识、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为了有效地搞好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处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将学生的位置提升到与教师同等高度,并将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权利和机会。

二、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

就目前来看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表面融洽,实质生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学生又缺乏与教师沟通的热情与勇气。因此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造成了阻碍。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有效的讨论,并在教师的鼓励下由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让学生逐渐找出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通过平等的课堂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六年下册语文课文第一章乐趣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养花》一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本篇文章的乐趣在何处,这种乐趣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你在生活中又有怎样的乐趣。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与教师展开互动,使得学生更容易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则是要让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下增加与学生沟通的频率,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习惯与教师平等交流的感觉。这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容易地与教师就阅读材料展开对话。

三、活跃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意见

传统教育教学在过程中,课堂气氛往往相对比较沉闷,这样的教学气氛虽然可以使课堂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但是却很难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频繁出现溜号现象。而将师生平等对话教学方法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后,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课堂的教学氛围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死板的纪律所压抑,在师生间频繁的互动中,积极地融入了课堂的学习中去,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保障了课堂的授课质量。除此之外,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展开,也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意见更加的尊重。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章,对《可爱的中国》进行阅读时,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希望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一些视频及图片,教师经过思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要求,在课堂中播放了一些相关的影片,这让学生感受了其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得学生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越发充满主动性,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师生间平等对话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 尿毒症; 皮肤瘙痒症; 血液净化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026-02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而血液净化是治疗尿毒症最基本的方法。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者较为常见,占总透析患者的60%~90%。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瘙痒不但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与血透患者的治疗疗效有关[1]。本文通过探讨三种不同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血液净化方法,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取得较好的成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伴有皮肤瘙痒的90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三组,各30例。其中男41例,女49例,年龄41~69岁,平均(39.4±12.3)岁;血液透析史6个月以上,出现瘙痒症状时间1~12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经门诊确诊,均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并排除皮肤科疾病或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D+HP),每周第1次治疗为HD+HP,然后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其中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H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与普通透析器串联,血流量为21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联合治疗2.5 h后,取下灌流器,然后继续进行单纯透析治疗4 h。B组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透析滤过(HD+HDF);每周第1次进行HDF治疗1次,然再进行HD治疗两次。应用Frese-nius F60血滤器和Frese-nius 4008 S血液透析滤过机行HDF治疗。血流量为230~250 ml/min,为后稀释法,置换液量为60 ml/min,每次4 h。C组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透析滤过联合间隔性血液灌流(HD+HP/HDF)进行治疗;每周进行两次HD,另外单周先做1次HD+HP,而双周先做1次HDF。所有治疗疗程均为16周。观察分析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缓解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日夜间皮肤均有瘙痒,影响睡眠,并存有抓痕;部分缓解:患者日夜间皮肤存有轻微瘙痒,不影响睡眠,没有明显抓痕;缓解:患者白天无瘙痒,夜间偶尔有瘙痒,睡眠正常,没有抓痕。总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缓解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情况

A组皮肤瘙痒总缓解率为86.7%,B组皮肤瘙痒总缓解率63.3%,C组皮肤瘙痒总缓解率为83.3%。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皮肤瘙痒总缓解率与A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例(%)

组别 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总缓解

A组(n=30) 19(63.3) 7(23.3) 4(13.3) 26(86.7)

B组(n=30) 13(43.3) 6(20.0) 11(36.7) 19(63.3)

C组(n=30) 17(56.7) 8(26.7) 5(16.7) 25(83.3)

2.2 甲状旁腺激素

3种治疗方式均可使甲状旁腺激素降低,其中A组和C组首次透析后,A组激素值达到C-端1720 ng/L,N-端550 ng/L,C组激素值达到C-端1680 ng/L,N-端560 ng/L,A组和C组相比,首次透析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的血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首次透析后,激素值达到C-端2660 ng/L,N-端720 ng/L,A组、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2],部分研究发现有以下因素参与作用:(1)尿素、尿酸、脂肪族胺以及胍类化合物等,肾脏不能有效的将其排出体内;因而导致有部分毒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少量排出,从而引起皮肤出现瘙痒[3];(2)患者在透析中短时间内大量超滤,而引起的皮肤干燥,使皮肤出现瘙痒的症状;(3)由于中分子毒性物质潴留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而出现皮肤瘙痒;(4)透析相关性瘙痒也是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原因之一,因为尿毒症时血清PTH水平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体亢进,钙、磷的代谢紊乱,引发的高磷血症也和瘙痒有关[4-5]。

本次研究表明,HD+HP、HD+HP/HDF及HD+HDF均能清除尿毒症患者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及缓解皮肤瘙痒症状,但HD+HDF治疗临床效果相对较差。而HD+HP、HD+HP/HDF治疗临床效果近似,比较值得采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2]刘志蓉,傅龙梅,谢晓琴.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96

[3]张成果,沈俊智,王翠合,等.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J].中国血液净化,2007,3(6):17l-173

[4]曹娅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研究现状[J].中国血液净化,2007,6(11):618-620.

第3篇

消毒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因此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因此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含芽孢)的作用,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2、处理方法的区别。

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

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

3、应用上的区别。

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

第4篇

卫生习惯没有形成,同时预防性消毒工作也做的不够。

一旦有传染病传入极易造成扩散蔓延。因此在现行卫生法规和防疫卫生工作规范中都强调了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

幼托机构传染病的防治与消毒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保护儿童健康成长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l消毒

l幼托机构消毒涉及哪些内容

l幼托机构消毒有哪些方法

l消毒方法的选择应用

1。消毒知识的掌握

2。了解相关规范、要求等

l哪些内容

l消毒原则:

①托幼机构日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②当所在地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加强预防性消毒;

③当内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遵循疫源地消毒的原则。

l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实施;人员经过卫生消毒知识培训。

l消毒对象:

ü幼托机构室内空气的消毒

ü物体和环境表面的消毒

ü餐饮具消毒

ü手消毒

ü卫生间消毒

ü其它(玩具、果蔬、图书、被褥等)

l托幼机构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热力消毒(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消毒碗柜消毒法 )

l消毒设备(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

l各种化学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等方法 )

消毒分类

1、预防性消毒

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例如,公用物品的消毒、公共场所、玩具、饮水消毒、餐饮具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l随时消毒

l终末消毒

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

l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冬季、夏季的空调房间,至少每半日开窗通风30min。无法开窗通风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方法。

l对那些病原体抗力弱的如麻疹、百日咳、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无需特殊消毒处理,只要自然通风即可。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15~30min即可。如发生肺结核、白喉等除自然通风,尚须用化学药物消毒。

l幼儿活动室每周消毒1次。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用量再加等量水混匀后熏蒸,作用60min后通风。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消毒多用于终末消毒。

l空调过滤网要定期处理,避免细菌滋生。

l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l活动室的物体表面每天用干净湿抹布擦拭1次。每周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l卧室的地面、床围栏,每天用清水擦拭1次。门把手、水龙头、便器扶手在每天清水擦拭1次的基础上,每周用消毒液擦拭1次。

l要保持玩具清洁,每周至少进行1次擦洗消毒。

l地面消毒

墙面消毒

l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1。5m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流为度,一般100 mL/㎡~300mL/㎡。

室内物体表面

l用5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消毒剂量。也可用紫外线灯消毒。

餐、饮具的消毒

餐、饮具易受多种致病微生物污染,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这方面要出问题往往是集体性的。

(1)盛器、刀具、垫板、揩布等用具均要做到生熟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食物用具要有防蝇设施。

(2)餐、饮具要一餐一消毒,并应先洗涤后再消毒。

(3)餐、饮具要 一洗 二刷 三冲 四消毒 五保洁

食具的消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加热消毒法,一种是化学消毒法。首选加热消毒法。

加热消毒

优点:消毒效果可靠,消毒后的餐具无残留药物的毒性。

a。煮沸消毒:煮沸时间的计算应从水沸开后开始,持续15分钟,餐具应完全浸于沸水中。

b。流通蒸汽消毒:由蒸汽来对密闭其中的餐饮具进行消毒,如用笼屉蒸,以水烧开后保持5~10分钟即可,或按其使用说明书操作。该方法与煮沸法比较可避免食具的破损。

臭氧或红外线消毒碗柜

前者一般多用于食具保洁或怕热食具的消毒,后者属于干热消毒,温度可高达120℃以上。

l化学消毒

l消毒后的餐饮具不可再用抹布重新擦抹,应用自来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后,存放在清洁密封的容器内,以免再次污染。

l患儿餐具应单独消毒处理。

l切菜板的消毒方法

l洗烫法:每天用硬刷和清水刷洗1遍,再用沸水烫1遍;

l阳光曝晒法:把砧板放在阳光下曝晒30min以上。

l奶具的消毒方法

l奶瓶、盛奶器等奶具清洗干净后,经流通蒸汽消毒20min~30min后备用。

l用毛刷刷干净的奶具放入煮锅中,加水没过奶具,将锅置于加热器上烧开,再放进奶嘴,煮沸10min~15min。

l玩具的消毒

第5篇

图书在流通过程中,不断在读者手中传递。而人体自身通过呼吸道、皮肤、腺体等向外界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硫化物、二氧化碳、苯、氯仿、苯乙烯等化学污染物,一些生病的读者同时也会排放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附着在图书的纸张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解决方法

2.1书刊消毒

目前主要的消毒方法有:熏蒸消毒法、微波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

2.1.1熏蒸消毒法主要利用类烷基化学药剂,对书刊空隙进行消毒,效果较好,但由于此类化学品存在易燃易爆的特点,虽然可以同时和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同时混合使用,但是存在一定危险,使用时应当尤为注意。

2.1.2微波消毒法微波杀菌是利用波长为0.001mm电磁波的磁场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共同作用,使物质分子高速运动引起互相磨擦,使温度迅速升高、蛋白质发生变化,使细菌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死亡起到消毒作用。微波消毒法有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的特点。

2.1.3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高效的气体消毒剂,对常见的致病菌、病毒有良好的杀灭效果。①臭氧对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杀灭性。②孢囊在臭氧浓度为0.3mg/L下作用2.4分钟就被完全杀灭。但孢子由于有孢衣的保护,比生长态菌的抗臭氧能力高10-15倍。④一些常见的真菌可以被杀灭,如白色念珠菌和青霉属菌等。⑤寄生生物曼森氏血吸虫在3分钟后被杀灭。上海图书馆建有书刊高浓度臭氧灭菌消毒房,一次可消毒2000册图书,效果较为明显。

2.2馆内空气消毒

2.2.1开窗通风,加速空气流动,对图书馆内空气中的甲醛有很好的稀释作用,减少空气中甲醛含量,同时对因阴暗、潮湿而造成的发霉情况有很好的效果。(2)紫外线消毒法主要是由紫外线灯管产生高能电磁波,每10~15m2用30W的紫外线灯照射60min以上,可消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自然菌92%以上,但是用于图书消毒效果不明显。(3)化学药剂消毒,利用化学药剂(主要是乳酸)加热进行熏蒸消毒。虽然乳酸熏蒸会始空气内有害菌类减少,但是会使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增加,空气清洁度降低,同时对人体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消毒后必须开窗通风。

3结语

第6篇

设施栽培基质的消毒

对于设施栽培中基质消毒,目前国内外处理方法主要为物理方法消毒和化学方法消毒。物理消毒原理主要是利用热源使基质达到一定温度,从而消除病虫害,而化学消毒原理则是利用一些对病原菌和虫卵有杀灭作用的化学药剂对基质进行消毒。

目前,物理消毒法主要有利用太阳能、蒸汽、热水等方法进行消毒。化学药剂消毒法通常利用甲醛、溴甲烷、氯化苦等对基质进行消毒,这种方式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由于化学药剂消毒方法较为简便,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上使用较方便,因此使用很广泛。

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装备技术研究现状

基质消毒装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蒸汽消毒法,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有较详细的研究数据,主要分为牵引式、自走式、车上搭载式。此外,按照每小时蒸汽蒸发量不同和大小型机重,研发了各类型号蒸汽消毒装置。日本还生产专用的移动式全自动蒸汽消毒机。日本蒸汽基质消毒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消毒箱。消毒箱下部为蒸汽室,上部为基质室,用于育苗、盆栽。另一类不带蒸汽室,把带孔的管子埋在基质中,向管道通入蒸汽。

国内曾使用过蒸汽消毒防治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有很好的防效。浙江大学与企业合作一直对基质蒸汽消毒机进行研究和开发,主要利用蒸汽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汽管将蒸汽通入消毒小车,对基质进行高温蒸汽消毒。但是,由于国内对蒸汽消毒技术掌握得较少,在实际生产中,国内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基本上还是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易对操作者产生不良影响,且对环境影响大。采用进口的基质消毒设备,存在设备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等弊端。

基质消毒装备技术研究方向

基质消毒设备作为设施栽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省力省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我国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装备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基质消毒设备结构简单,人力劳动强度大且作业环境安全性不高,设备整体性能有待提高,机械化基质消毒设备在国内设施栽培中应用很少。

基质蒸汽消毒的基本原理是:基质消毒箱内设置蒸汽管道,管道上分布有通气孔。将待消毒栽培基质投入基质消毒箱中,当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后,通过送汽管将产生的高温蒸汽通入蒸汽管道,然后经通气孔对栽培基质进行加热消毒。这种热力的方法可消灭基质中对作物有害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线虫、害虫和杂草,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设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和自动化控制的不断融合。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设备,正逐步向作业自动化、生产效率化、环境友好化、资源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通过多年的研究,已建立了较好的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积极研究开发消毒优势相对较好的蒸汽消毒装备。在研究消毒机理的同时,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解决蒸汽进入基质时,对喷嘴的雾化均匀性和适应性的改进,包括喷嘴的雾化效果和位置。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结合生产中使用的不同材质和规格的基质,以及不同作物等进行试验,验证设施栽培基质消毒设备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第7篇

空气消毒可以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类方法。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灯照射、静电吸附和空气过滤等方法。化学消毒主要包括用消毒剂熏蒸,如过氧乙酸熏蒸或喷雾,如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也包括用一些消毒器械即时产生的化学因子进行消毒,如可以用臭氧进行空气消毒。

有人认为乳酸熏蒸、食醋熏蒸和熏香能有效杀灭冠状病毒,这是没有科学证明的。说到消毒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窗门大开,通风,既简单又实惠。但人不要直接对着通风处,以免着凉感冒。当家庭客人较多时,待客人离去后可以在无人的条件下用过氧乙酸熏蒸或用臭氧机产生的臭氧进行消毒。

二、消毒水浓度高不如正好

有的人觉得消毒水浓度越高就越好。实际上消毒水浓度过高,容易在病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反而杀灭不了病菌。而且,浓度高的消毒水长期刺激人的口腔、鼻腔黏膜,脆弱的呼吸道受损,反而容易感染病原体,根本达不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目的。同时,氯的挥发速度很快,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其浓度过高会对机体产生刺激,造成中毒。因此,在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时,一定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去做,按照科学的配比浓度制作消毒水,消毒后一定要通风。掌握了正确的消毒方法,长期消毒也不会损害健康。

三、聚餐不如分餐

以前,亲友聚会时,好多人喜欢三三两两到外面餐馆去聚餐,又热闹,也便于交流感情。但为了保证健康、卫生,最好实行分餐。这样可以避免大家在吃饭时感染非典,这是对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尊重的一种表现。如果不愿意烧菜,可以从餐厅订饭,用微波炉热一下吃。饮食还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大鱼大肉,而要有规律,清淡为主。

四、丢掉宠物不如保持宠物卫生

现在科学家们怀疑“SARS病毒来自动物”。这只是一种怀疑,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可有些人听说非典病毒可能来源于动物,就赶快丢掉了家里的宠物,这种做法完全是没必要的,也是错误的。宠物丢到大街上,没有人管,更不卫生,更容易传播疾病,不过,保持你的宠物的清洁卫生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少病毒,如艾滋病、禽流感,确实是从动物蔓延到人身上的。如果你家的猫狗喜欢在小区里游荡,到各家“串门”,主人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妨控制一下宠物的自由,并采用专门的“洗浴液”定期给家里的宠物洗澡,既可杀菌又可消毒。

第8篇

1.教材分析

“氯气”是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是“运用化学方法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这个宏大主题的第一节课,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开局之篇。因此,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具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在此之前,在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就化学研究的“分类方法”“计量方法”“实验方法”和“模型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系统化的学习,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学科方法的基础。本节内容从“自然资源的化学利用”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宣示了化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树立了化学学科承担社会责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形象。此外,由于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这涉及到如何避开氯气的毒性而开发更加安全、有效和稳定的消毒剂产品等问题,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风险意识以及根据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决策的方法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教学设计围绕探究氯气的性质、利用氯气的性质、规避氯气的毒性风险而开发出安全有效的消毒剂产品这样一条线索来展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认识氯气制备、物理性质、毒性和强氧化性;认识氯气和水及碱溶液反应的本质;了解次氯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探究次氯酸盐的漂白、杀菌作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氯气作为自来水消毒剂以及环境消毒剂的风险;通过探究体验化工专家规避氯气毒性以及次氯酸不稳定性的风险而开发出安全、稳定和高效的氯系消毒剂产品的过程,增强对物质应用的科学风险的意识和进行科学决策的经验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树立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体会化学学科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科学济世的意识和情怀。通过开发有效、安全的氯系消毒剂产品的探索过程,树立物质应用的科学风险意识,认识到科学方法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规避风险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经验。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强氧化性概念的形成;安全有效的氯系消毒剂开发的决策过程。

难点:氯气的强氧化性概念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氯气的制备

环节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非洲埃博拉病毒疫区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疫区的环境消毒采用了何种消毒剂?该消毒剂如何制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利用发现法引入含氯消毒剂。

环节2:聚焦氯气,制备氯气。该含氯消毒剂由氯气作为原料制备,因此,必须先制备出氯气。教师播放氯碱工业视频,展示实验室所制备的氯气样品,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教师讲解氯气的毒性。

模块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1:由表及里,形成概念。教师演示氯气分别与铁丝、铜丝、氢气反应。提问:这些反应表现了氯气怎样的化学性质?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氯元素化合价和电子得失的分析,建立“氧化性”概念。

环节2:聚焦氯水,探究成分。教师将20mL水注入装满氯气的矿泉水瓶子中,盖紧,震荡。提问:氯气水溶性如何?氯气的水溶液具有怎样的颜色?如何解释?引导学生得出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的结论。

环节3:深度探究,促成发现。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一般能够杀菌消毒且同时具有漂白性。教师演示对比实验:干燥的氯气和氯水的漂白性比较。提问:氯水中的漂白性成分是什么?在观察氯水光照产生氧气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发现氯水中漂白性物质为次氯酸。

模块三:开发安全、稳定和高效的氯系消毒剂

环节1:关注应用,聚焦风险。教师提问:既然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由漂白性推理得到),能够杀菌,那么能否用氯水作为疫区环境的消毒剂?是否存在什么风险?播放视频:某市自来水厂氯气泄漏事故,消防队处理泄漏氯气的现场。提问:消防员用碱液或石灰乳处理氯气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氯水挥发出有毒的氯气,而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因此,氯水不能作为环境消毒剂)。

环节2:积极尝试,探究创新。教师提问并引导探究:次氯酸钠能否杀菌消毒?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漂白性代替杀菌性进行实验)

环节3:深度探究,促成发现。讨论:对次氯酸盐和氯水两种消毒剂进行对比,分别从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便于储运)进行风险比较,做出决策:次氯酸钠能否作为环境消毒剂使用?

环节4:展示应用,体现价值。观看视频:非洲埃博拉疫区中国医疗志愿队的卓越工作电视片。中国志愿者在诸多国家撤退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非洲埃博拉疫区,帮助非洲人民战胜埃博拉疫情,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展示在非洲疫区所使用的消毒措施(环境消毒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液),体现化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

环节5:风险评估,学会决策。教师提问:次氯酸盐是否具有绝对的安全性?播放视频:某家庭主妇将洁厕剂和“84消毒液”混用而引起中毒的新闻报道。总结讲述:物质的运用,不可能有绝对的零风险。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采取正确的行动方式,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此外,人们对物质运用风险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比如,氯气曾经被认为是很好的自来水消毒剂,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氯气消毒会产生一些有机氯化物,对人体健康不利。目前国际上逐步使用更加安全的二氧化氯取代氯气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因此,揭示潜在的风险,需要持续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因此,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模块四:知识线索整理

通过对本节课堂叙事的回顾,将叙事的情节整合为知识线索(如何用氯气作为原料制备安全高效的氯系消毒剂),建构完整的意义链。

三、教学反思

1.构建课堂知识叙事结构

知识叙事结构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全局性因素。良好的知识叙事结构在推动知识意义的建构和促进认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本教学设计从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疫情消毒需要出发,引出氯系消毒剂的制备探索,最终以中国医疗志愿人员采用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帮助非洲疫区战胜疫情的情节作为收尾。该知识叙事的设计试图将氯气制备、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目标融汇到“科学造福人类”和“中国的全球意识”等时代主题中,赋予知识学习以现实意义。

2.科技风险和决策能力教育

当今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潮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决策面临着多重风险的挑战;科学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给人类社会在环境、健康和生命财产等多方面的风险。因此,在中学进行科技风险教育和科学决策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教学设计以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制备为线索,通过信息收集、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进行学习,按照风险认知、风险研究、风险决策和风险反思的线索,体会化学物质应用的风险,培养科技风险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从科技风险教育的角度践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