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

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6: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

第1篇

一、建成完工的项目

一是世外桃源项目。由世外桃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7公顷,累计完成投资3200万元,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营。建设完成了旅游服务中心、独立木屋多功能会议室。真人CS场地和设备等设施建设,10000平方米的滑雪场、7条雪圈滑道、雪地CS、嬉雪娱乐项目等。世外桃源是集体验式教育,拓展培训、餐饮、住宿、休闲、有氧运动、采摘、乡村旅游开发、有机食品开发为一体的综合企业。

二是马鞍山果蔬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区项目。该项目由省宝捷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地点马鞍镇东风村,已累计投资1.9亿元。园区占地800亩。建设完成了生态采摘园、儿童游乐园、温泉宾馆、满族风情园,果蔬养殖栽培技术研发中心。建成标准温室大棚200栋,栽植欧美大樱桃、葡萄、苹果、白桃各、草莓、蔬菜、火龙果等,还有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冬钓馆、儿童乐园、水上大世界。项目已竣工并投入运营。

二、正在建设的项目

一是火山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

火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由深圳尚易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位于县大孤山镇。项目区以打造集产业、旅游、社区、人文于一体,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温泉度假小镇、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医养社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项目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亿元。2014年开工建设,计划2029年10月竣工。主要建设六大板块项目:大孤山风景区主题公园、悦如火山温泉文化旅游博览园、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院士创新基地)、欢欣岭山水博览园、满族文化博览园、医养社区。

项目总体完成情况: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主要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绿化美化、征地,打造温泉井、栽植各类景观苗木等。悦如火山温泉文化旅游博览园土建主体已完成约60%。下半年继续完成土建、精装修、设备安装,以及室外综合管网工程、室内外景观工程,预计2021年7月份营业。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院士创新基地)项目,概念性规划方案已经完成第三稿评定,培育储备各类景观绿化苗木约20万株。医养社区项目,已经完成概念规划设计,正在报批报建阶段。欢欣岭山水博览园项目,已完成水库使用权租赁,概念规划已经完成。

二是“满乡风情·七彩”文旅特色小镇项目。“满乡风情·七彩”文旅特色小镇位于镇东新村,系省铠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34.54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建设完成了四季果蔬园,栽植各种果树、风景树40余万株;中草药基地栽、种金莲花等名贵观赏中药材800亩,完成132栋大棚建设;修筑路基30公里,打抗旱井30眼,修建塘坝5座。建成采摘住宿接待中心用房1处,2000平停车场。温泉酒店现已经完成6层主体建设。满族四合院已开工,正在建设中。

三是生态游乐园项目。

由生态旅游乐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马鞍镇铁炉村,总占地面积176公顷。总投资3.36亿元。2017年开工建设,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进行规划设计,修建景区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了260张床位的公寓,12栋大棚;种植5公顷花海,对景区绿化美化。全力打造花海景观、生态采摘,绿色种养殖,集满族民俗乡情文化、运动休闲文化等深度融合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建设。

四是发展有限公司旅游项目

发展有限公司旅游项目由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投资建设。项目位于头道村高家屯,项目计划总占地面积800亩,计划总投资2.8亿人民币。本项目以的特色满族文化为核心,以复兴满族文化为目的,建设满族特色度假村,发展乡村民宿、满族科普教育基地、特色民族服装、民族特色玉石艺术品、新型康养中心、新农业种植、无人机智能田间管理、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相关项目立体化展开,预计三年内完成建设目标,阶梯式展开运营。

目前,该项目有序进行,立体化展开,投资逐步稳健落实,投资概况如下:项目已累计投资1040万元,今年投资620万元。已建成特色民宿示范院落、康养漂浮中心,正在建设(玉)加工中心、河道修护(基础建设),新农业红菇娘种植项目在实验中。

三、正在招商的项目

牧情谷提升改造项目正在对外招商。

第2篇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域城市化进程。2011年旅游业主要预期目标是接待入境游客128.3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4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16.4%。

大连市旅游局将制定出台《2011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改造方案》,新创建10个特色乡镇、20个专业村、20个旅游休闲农庄、50户星级农家乐。积极推进金州新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普湾新区石河街道东沟村、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大连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有着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做实“浪漫之都”这一概念性品牌,不断丰富其内涵,加大力度向海内外推广“风情海岸、浪漫之都”的大连旅游新形象。继续整合全市的海洋、温泉、滑雪、生态、环境等优势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实体性产品系列,要重点打造夏季“3S”和冬季“3S”系列旅游产品,牢固树立大连旅游的品牌形象,不断增强大连旅游的集客能力。突出滨海特色,大力开发海滨休闲度假、海岛游、海上观光、海鲜美食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提升大连滨海旅游的品牌吸引力。以提升节事旅游品牌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重点提升服装节、赏槐会、啤酒节、樱桃节等节庆活动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知名的节庆品牌;引进一批大型国际展会,确立“东北亚会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等。此外,大连市将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的“四个一工程”,即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网”信息平台,建立一套村务管理系统,为每个旅游专业村培养一名“信息化”领头人,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在服务、管理、信息、人员素质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为了全力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将重点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以旅游大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出新一批十大系列旅游项目,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大连“北方不夜港”的建设,丰富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以旅顺、金石滩、长山群岛、金渤海岸等重点区域为依托的黄渤海旅游经济带和北部温泉走廊,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按照这一要求,大连市政府确定2011年的旅游项目建设十大系列工程,项目总数量达到104个,计划总投资2303亿元,年内要完成330亿元。高水准地建设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龙门旅游度假区和安波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和大项目建设;启动金州新区七顶山旅游制造业园区建设;培育大型旅游集团,除大连海昌集团之外,还要再扶持金石滩旅游集团、旅顺旅游集团、獐子岛渔业集团等旅游集团,切实提升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水平。

第3篇

一、关于文化、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李思屈先生的分法,文化有五种理解:文化就是知识;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文化是风俗、习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文化是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综合五种文化的定义,从笔者认为,文化可以从生活方式和精神内容两方面来把握: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文化旅游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文化加旅游,其界定也有多种理解。根据徐菊凤先生的研究,国内对于文化旅游的理解至少有五种,论述基本都停留在文化类资源的开发,很少有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且这些文化旅游的概念经常和旅游文化混淆。笔者认为,应该引用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概念性定义:人们离开其日常居住地,为获得新的信息与体验,满足他们文化需求而趋向于文化景观的移动;技术性定义:人们离开其常住地,到文化吸引物所在地,如遗产遗迹、艺术与文化表演、艺术与歌剧等的一切活动。综合起来,文化旅游就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领略独特文化的所有活动。

本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理解基于旅游资源。但是,对旅游资源的理解也存在众多分歧。陈传康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合。孙文昌认为,旅游资源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保继刚则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笔者认为,吸引力是旅游资源最大的特点。所以,综合上述关于旅游资源的表述,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创造物。基于此定义,这里将文化旅游资源定义为存在于一定空间中,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文化创造物。

文化旅游资源是开展文化旅游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的文化需求逐渐增加。在旅游的经济功能之外,旅游的文化功能、更深层次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步显现。因此,保护并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成为现阶段旅游的一大主题。

二、章丘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

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城市,章丘市涌现出了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战国哲学家邹衍、汉代皇帝王莽、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代丞相房玄龄、东方商人孟洛川、戏曲学家李开先等。这些历史名人赋予章丘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章丘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西河遗址、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洛庄汉墓、齐长城、朱家峪古村落等文化遗产众多,以龙山文化、济南之根、清照故里、明水泉城而著名,“南部大山水、中部大奇观、北部大文化”构成了大旅游格局。

然而,旅游资源并不代表旅游产品。就当前来看,章丘市的旅游资源多分散、规模较小。如何将章丘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是章丘市必须急需解决的问题。济南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章丘旅游在济南整体框架中的地位。作为济南的东部旅游区,章丘主要是指济南市区东部、章丘市济青高速公路以南的地区,包括了章丘市绝大多数景区(点)。根据章丘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积淀和区位交通条件,章丘市应积极发展以泉水为核心品牌的生态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会展商务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但是,目前章丘市在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未能充分发挥章丘旅游资源的优势。

(二)缺乏自身特色

章丘市受济南市阴影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缺乏自身特色。所谓阴影效应,即有两个旅游景点,地理位置接近,旅游资源相近,但其中一个名气比较大,那么大多数旅游者第一选择肯定是名气大的那个,另一个几乎被无视,如活在阴影之中。章丘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相对于济南市而言则相对贫乏。章丘以外的地区,特别是省外游客基本都是以济南市为依托城市,在章丘进行一日观光旅游后返回济南。章丘以泉水闻名,而这也正是济南的招牌强项。此外,济南市内拥有风景湖泊大明湖、历史文化名山千佛山等,更使章丘市身处济南市的阴影之中。

从产业角度看,“替代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但是此种替代效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产品升级换代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种产品面临更经济、更高级的产品挑战,从而产生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最具有想象力。章丘号虽为小泉城,其百脉泉等名泉也在近几年名声大噪。但济南市的趵突泉,早在清乾隆年间即被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游客来到济南游览趵突泉后,往往就没有游览章丘百脉泉的必要了,导致章丘虽一直大力进行省外旅游市场开拓,但成绩一直不甚理想的原因。

(三)作为旅游资源非优区,对地区旅游存在不利因素

旅游资源非优区指特定地域内,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风景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风度不够,难于形成致命旅游产品的现象。章丘市虽然有百脉泉的泉水旅游和朱家峪的古村落旅游,但是由于紧邻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使百脉泉一直处于阴影效应之下;而朱家峪古村落旅游一直以来也是没有太大起色。基于此,笔者认为,章丘市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

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受市场约束和能力约束的影响。市场约束方面,区域旅游发展以市场为基础,没有发达的客源市场,即便再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也不能发展旅游。章丘毗邻济南和淄博,区位条件优越,但是在两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阴影遮蔽下,其文化资源优势难以显现,客观上形成了济南、淄博两地旅游的附属,区外客源只能靠分流济南、淄博市场,难以形成规模。能力约束方面,区域旅游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实力密切相关。城市实力不仅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也形成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旅游客源市场。章丘市虽然是一个较强的县域经济体,但其整体实力无法与青岛等大城市相比,即便是济南也是如此。这就极大地束缚了章丘市的旅游业发展。

三、章丘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及建议

章丘市有相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其旅游发展的弊端也无法忽略。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小而且分散、非优区的不利地位等都为章丘市旅游发展设置了诸多障碍。面对困难,停步不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章丘市的文化旅游非优区的不利地位也只能在不断的发展中改善。根据唐文跃、欧阳军的观点,非优区旅游开发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发休闲娱乐场所,培育旅游吸引因素阶段;二是适度开发,启动中短途旅游市场阶段;三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内旅游合作阶段;四是参与区域外部竞争与合作阶段。笔者认为,严格按照这个发展过程发展章丘文化旅游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打破阶段观念,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促进该区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立足于非优区的名泉、名人旅游

泉水旺,全盘活。泉水游一直是章丘的旅游重头戏。为了不让泉水白白流掉,章丘市有关部门应采取堵、蓄、引等措施,充分利用泉水优势。其中,堵是指封堵泉水补给区内的水井,蓄是指在泉水补给区建蓄水池保存降水,引是指引黄河等水量大的河流水灌溉补给区。上述是为了保持泉水的地下水高度采取的措施,实行起来简单高效。

在强化泉水保护的同时,更要开发利用好泉水,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打响泉水旅游特色品牌。整合、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把泉水景观、自然景观与龙山文化、汉文化、清照文化等融为一体,打造章丘旅游特色品牌。同时,要加快眼明泉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百脉泉公园建设,扩大水面,凸显“小泉城”特色。第二,扩大泉水旅游项目的内容,增加与其他旅游景点(区)的联合,吸引游客增加停留在章丘游玩的时间长度。第三,实施泉水综合利用。加大百脉泉品牌酒水开发力度和百脉泉矿泉水公司建设进度,实现泉水先观后用。围绕泉水的特色和品牌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泉水开发利用方法,依托更多媒价,全力提高百脉泉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泉水品牌。

当前,历史资料上对于李清照的章丘籍贯尚没有完全认同。这就需要章丘旅游主管部门利用附近丰富的高校资源,聘请专家为李清照的章丘籍贯正名,进而扩大现有的李清照纪念馆,使之成为一处独立的、有一定规模的纪念馆。同时,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李清照诗词重新整理编排,聘请知名书法家书写李清照作品,并雕刻于李清照纪念馆及章丘的广场等公共场所,进一步增大清照文化的影响力。此外,要大力发展章丘清照品牌产品,使之突破香烟、酒水的限制,成为真正代表章丘的品牌。在章丘市区的清照路口,修建李清照塑像;建议章丘市举办类似于临沂书圣文化节的李清照文化节,使李清照的章丘形象通过专门的文化节得到更充分地展现。笔者认为,考虑到章丘属于非优区,还要对章丘市的泉水和李清照旅游有正确的定位,不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两项开发上。

(二)在社区参与基础上,开发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古村落旅游

旅游者长期居住的环境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之间的异质性构成了旅游的基本动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显著差异,导致了现代人对访古探幽的偏好。古村落旅游对地理环境相近、文化背景趋同的乡村和准乡村旅游者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旅游者来说,古村落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景观、古韵乡风对他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出于寻觅故旧的心理和好奇心,古村落旅游成为城市人选择的旅游目地之一。

对整个济南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来看,朱家峪古村具有唯一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章丘市独有的古村落旅游成为明智的选择。朱家峪明清古村落既保留了明清时期古村落建筑的原貌,又能使游客真正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民俗,使游客亲身参与到当地的农村生活。朱家峪离章丘市区5km,大约半小时车程;离济南市区40km,大约一小时车程。这一距离对于章丘和济南本地游客来说,极具吸引力。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也完全可以在济南与章丘之间任选一地作为自己的依托城市,完成这一个简单、便捷却极富吸引力的旅游活动。

同时,利用古村落发展旅游,可以为保护文化遗存筹集资金,改变为保护而保护的传统保护观念。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很有可能竭泽而渔。古村落,一是古,二是村落。如果古韵、古朴、古貌不存,商贾遍地,古村落就变成了新集镇。因此,要坚决取缔杂乱无章的摊贩,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风韵。要树立“保护第一”“保护就是资源”的观念,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结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手段,加大保护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和保护性、抢救性维修方案。要整合当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注意维护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注意合作的重要性。而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利益相关者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若能一致,就会增加合作的可能性;相反,就会带来冲突。因此,旅游企业和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任务就是找出利益相关者共同的目标,在共同受益的原则下进行协调与合作,组成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和谐联合体。

(三)以政府为主导,借济南市经济发展的东风,确保客源稳定

第4篇

关键词:旅游体验;鞍山;旅游新产品

中图分类号:F52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045-02

1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的旅游需要满足程度,是旅游者动机和行为与旅游地呈现的景观、产品及旅游设施与服务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旅游产品要从传统的简单划一形式向让旅游者获得个性化体验形式转变,应遵循如下开发原则:

(1)以旅游者的体验为中心。体验旅游,与传统旅游最大区别在于关注焦点是旅游者需求,努力为旅游者创造一种体验,即:以量身定制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取代传统标准化产品和一般,以旅游者体验作为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中心,为旅游者创造满意的感受来赢得市场。

(2)以构建独特的体验主题为基础。主题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鲜明的主题能充分调动游客感官,触动心灵,留下深刻感受和强烈印象;因此必须整合旅游产品综合性要素,使旅游者从多层次、多角度获得整体统一的美好感受,形成难以忘怀的记忆。

(3)以获得深度旅游体验为目标。旅游是一种体验经济,应从表象深入到潜在需求出发,充分发掘旅游者需求,触发其能够自觉为体验付费。因此,旅游新产品开发应抓住旅游体验层次和深度,吸引旅游者愿意为获得更深层次体验而参与旅游活动。

(4)以丰富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为内核。硬件设施配置应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方面需求,深化旅游体验;旅游产品需要引入和开发更多科技新产品;在不改变历史文化名胜内涵基础上对旅游产品原有形式加以创新,营造体验氛围,加深游客内心整体感观 [2]。

2旅游体验视角下鞍山旅游新产品开发问题分析

在旅游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大背景下,开发旅游产品往往忽视旅游者深层次的需求体验,不能给旅游者带来新奇感受,从而失去了吸引力。鞍山旅游产品开发中,主要问题是对旅游的体验性把握不够。

(1)旅游产品体验类型单一。鞍山绝大多数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审美体验占据主导地位。例如,游千山以观赏为主,对千山资源的地质、生态价值认知不足,与当地居民接触不多,只调动视觉感官,体验类型单一。其他旅游产品也只能提供很少体验项目。

(2)旅游产品参与性弱。鞍山旅游产品开发一直现成的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提供“半成品”让旅游者自己“组装”的少,尚未形成以旅游者体验为中心的开发模式,不能满足旅游者获取不寻常旅游体验的需求。例如千山、玉佛苑具有很高知名度,旅游者只能是走马观花式游览,不能参与其中而获得难以忘怀的旅游经历。

(3)旅游产品品牌模糊。鞍山有五大品牌旅游产品,但未形成概念性品牌,还没有整合成一个主题突出、旗帜鲜明的旅游地概念;各品牌所指旅游景区(点)也没有细化品牌内涵,影响旅游产品总体品质。比如“世界最大玉佛”是五大品牌中首位品牌,只突出了形体规模特征,没有突出其佛教蕴含上的丰富色彩,而“最大”显然还没有完全把握核心吸引要素。

(4)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鞍山观光型旅游产品仍占主导地位,缺乏体验项目,旅游产品开发没有突出旅游者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它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也同样存在差距;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

3鞍山新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3.1 推出新型主题体验旅游产品

3.1.1 积极开发森林旅游产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希望放松一下,森林旅游更符合都市人猎奇、放松、休闲的愿望。鞍山森林资源丰富,以千山、药山闻名。但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并未进行合理规划及开发,只能观赏森林中的人文景观,却不能让旅游者亲身体验大自然纯净和美好。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森林旅游产品,推出一些特色的、可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给旅游者带来新奇感受。比如,专门推出一块植被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区作为森林旅游产品,能够实现一些主题踏青活动或是天然有氧活动;还可增加一些互动型项目,如在森林中寻宝、打猎(非野生)等,提高旅游者参与性[3]。

3.1.2 大力发展工业会展旅游产品

鞍山是我国钢铁工业摇篮,浓缩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宛如钢铁工业博物馆,参观鞍钢可以让游客身心融入这座钢铁之城,切身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在发展会展旅游基础上可以形成会展型旅游产品,参加大连、沈阳等周边城市“工业会展经济圈”,着力培育名牌会展项目,树立会展旅游产品形象。

3.1.3 努力开发节事旅游产品

节事活动是迎合体验旅游的新形式,旅游者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其乐趣。例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中国鞍山岫玉文化节、千山温泉冰雪节、鞍山市玉佛山景区旅游文化节、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中国北方梅园文化艺术节等。此外,还可以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展销,如“南国梨果品节”等。这不仅能大大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可提升鞍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开发新型特色体验旅游产品

特色旅游产品是指低频率发生却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就是要增强旅游吸引物的魅力,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3.2.1 主打乡村农家旅游产品

“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新潮流。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环境和人造景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清新的乡野情趣。2009年“五・一”小长假,鞍山各旅行社推出“辽宁人游鞍山、鞍山人游鞍山”活动周边游线路十分热卖,占旅行社总业务量60%以上,“踏青爬山,吃一顿农家饭”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三县(市)一区农事旅游共接待45.9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3.7%。海城、台安、岫岩和千山区共接待游客45.99万人次[4]。可以继续深度开发鞍山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表1所列。

3.2.2 推出民间艺术旅游产品

民间艺术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特色的文化载体,把民间艺术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势在必行。所以应结合鞍山实际情况,把中国满族风情、绿色二人转、评书和其他民间特艺表演引进旅游市场。同时,推出以夜景观赏和音乐歌舞展演及游客参与性活动形式形成的晚间旅游娱乐项目。并可在风景区开辟专用场地,定时为游客演出高跷、秧歌、满族太平鼓舞及其他少数民族歌舞,展示鞍山富有魅力的民间文化艺术,加深游客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对鞍山的美好印象。

3.2.3 开拓刺激性旅游产品

求新、求奇、求异、求知、求参与,是很多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的愿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喜欢探险和富有刺激性、具有艰巨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的刺激性旅游前景较为广阔。鞍山应进一步完善滑雪等冬季室外体育项目,根据鞍山自然和人文条件,兴建滑草场,形成新兴旅游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娱乐和参与性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33-146.

[2]杨怡:《城市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设计》[J];《调查与思考》2008(4):97。

第5篇

一、收获与体会

南宁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干部的作风工程”来抓,所到之处,洁净整齐,秩序井然。城市里,街道干净整洁,市容清新亮丽,乡村里,田野绿色弥望,河流清澈透明。

广东中山市小览镇以其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发展和高度协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的乡镇,小览镇环境优美,规划合理,管理到位,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细致扎实,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新加坡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花园城市,我们所到的每个地方,都有置身花园的感觉。早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编制全国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总体规划和绿色系统、山水系统以及保护名胜古迹等子规划,做到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历史和现代整体结合,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山水性、人文性、历史性、生态性。新加坡之所以旅游火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和建设的结果。新加坡共建大小300多个公园,组团之间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区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公顷的公园,既有景观的享受,又有小区环境的构造。透过洁净优美的环境,我们更多看到的还是新加坡建立的那一整套严格、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和软中有硬、不讲情面的执法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必须学习和借鉴的瑰宝。

二、思考和建议

考察的目的是取人之长,力行实践。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宜居城市作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体现了决策层的战略眼光。结合实际,我就宜居城镇建设汇报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科学修订城市规划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城市建设的纲领,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必须在规划上做到前瞻、严肃和透明。

注重前瞻性。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新加坡有不少街道是用很宽的绿化带格开的,这个实际上是为以后建设高架桥预留的用地。有了这些超前的规划,就少了以后征地、拆迁的麻烦和浪费。我们在城镇建设中,有时出现规划缺乏前瞻导致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推进宜居城镇建设,我觉得对既定的城镇规划很有必要请高层次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一定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力求大气,追求品位,留有空间,特别是要注意处理好城市发展的未来空间需求与近阶段工业企业布局之间的关系,避免二次搬迁。

坚持严肃性。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科学发展的思路和计划。由于个人审美和执政理念差异,一些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在新加坡,规划设计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城市发展成败的决定因素,他们坚持高起点规划,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他们的概念性规划期限是45年,每10年调整一次;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每5年调整一次。借鉴这些做法,我市各镇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严肃性,坚持做到科学规划、长远规划,确保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增强透明性。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应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在制定开发指导计划时,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吸收。这一做法不仅是对公众的尊重,更是对科学性的尊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最近我们平潮镇宝盛苑广场的规划设计,我们在反复征求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要求设计部门数易其稿,并将附有文字说明的设计效果图放大后在小区醒目处展示,征求公众对这一设计的反馈意见。这一小小的举动,也算是对新加坡经验的一次实践。

二、大力推进基础建设

立足平潮看通州,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主干道路已经基本建设到位,但是各村通往各组、各户的道路却依然较多存在着狭窄、泥泞、凹凸不平等现象,“行路难”依然是影响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二是绿化面积逐年上升,但是绿化品位和档次有待提高,缺少成片的绿化地带,难以发现能够代表地区形象的高品位、高档次、大气美观的绿化景观地带。三是以宜居城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但是农民集居点的配套硬件、“三清工程”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到位。在我们平潮,还有一项老百姓极为关注的自来水工程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潜伏着很大的危机。鉴于以上情况,下一步我镇在宜居工程建设上要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拉框架,打基础。新镇区框架进一步拓展,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镇整体发展,以服务项目建设和大众需求为龙头,大力开展道路、桥梁、码头建设,高效发挥路网建设对重点片区的带动作用;第二,一手抓新镇区建设的推进,一手抓老镇区管理水平的提升。着重抓好城镇绿地系统的建设,认真抓好标志性工程的建设;第三,放大已在全市形成样板的“庭院式”和“公寓式”农民集居点规模效应,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第四,搞好赵坊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全镇各村足量配置垃圾清运所需设施;第五,继续寻求和完善自来水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三、切实搞好城市管理

第6篇

摘要:山地城市旅游是现代都市人重要的休闲旅游方式,而生态旅游也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旅游类型。论文以重庆北碚山地花园城的旅游开发为例,对山地城市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北碚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分析,并引入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提出了对北碚山地旅游的开发构想。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生态类型和生态资源为主要旅游对象,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接受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或探索、研究生态科学为主要内容及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旅游类型。它与文化旅游一起是当今旅游的两大热点。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形式,是指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为基础,满足城市和外来游客旅游的需要,同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和促进环保观念的一种大众化旅游活动体系。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根据估算,近年来全世界生态旅游的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每年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资金更是多达500亿美元。而且生态旅游正以20%-25%的年增长率在增长,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在旅游业中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而山地城市特殊的旅游资源与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区域,旅游开发对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到山地度假休闲,一方面可以避开喧嚣城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在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中保健、放松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山地城市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以山地城市体系这一地域范围为载体,以山地资源和生态资源为旅游吸引力,突出山地特色与保持旅游开发过程的生态性为目的的旅游模式。

北碚处于重庆山城大的地域范围内,有山地城市所拥有的地理环境,同时兼具优良的生态条件,为当地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适当梳理的前提下,从生态角度提出了北碚区山地花园城旅游的开发构想。

一、北碚区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北碚的旅游旅游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而其中以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以及温泉资源这三大类为核心。根据系统研究和分析,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北碚区作为全国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前景非常诱人。“山地观光、山地度假、山地运动、山地体验”是山地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而北碚区的资源优势正适合发展这些旅游活动。山地休闲旅游作为世界新兴的旅游发展形式,其市场前景令人看好。北碚区可以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旅游发展时机,充分利用自己的山地旅游优势,将自己作为中国(重庆)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名号打出去,以期带动北碚区旅游业的创新性发展。

2.北碚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冠绝巴渝地区,可谓是生态旅游圣地。北碚区的生态资源宝库保护良好,在巴渝地区其“生态基因库”的地位无可动摇。北碚区的旅游发展最赖以生存的土壤就是生态。“青山、绿水、白云、珍惜动植物”是最能够体现北碚区生态资源体系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生态”二字是北碚区旅游发展最为深刻的印记。

3.北碚区的温泉资源独步于西南,其富含的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北碚区的温泉资源早已是名声在外了。北温泉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南宋时期,如此历史悠久的温泉资源造就了北碚区“生态温泉城”的美名。而如今,北碚区又开始整合区内的温泉资源,在北温泉公园的基础上开发了十里温泉城、博雅居温泉旅游生态园等等以温泉为主题的项目。北碚区的温泉之水随着旅游开发脚步的加快,愈发涌得顺畅了。

二、引入国内外先进规划设计理念

北碚旅游中远期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在“高瞻远瞩”的同时兼顾“与时俱进”。吸收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成功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论证,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地应用到实践中,北碚旅游的发展才会永葆青春、焕发无穷的活力。

1.设计试验室。设立“设计试验室”。在北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情况瞬息万变,为适应市场变化的不可预知性、旅游规划理论的更新性和开发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必须适时地调整规划设计理念。要根据市场反馈情况和国内外类似经验,在“设计试验室”内对适宜于北碚旅游发展的新型规划理念进行反复实验和论证,这样北碚区的旅游事业才会在先进设计思想的引领下走在发展潮流的最前沿。

2.艺术试验室。北碚旅游的创新性发展和各种旅游项目的独创性设计都离不开大胆的艺术创造。建议设立“艺术试验室”,邀请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到北碚原生态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挖掘艺术灵感的源泉,采集艺术创造的素材。利用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各种艺术化的形式来装饰区内的旅游景观,使北碚的旅游景观网络永葆艺术生命力的旺盛春天。

3.建筑试验室。以保护北碚生态环境为前提,融建筑景观于自然环境之中的建筑类型还有很多种。在“建筑试验室”中,建筑设计师根据世界范围内建筑业发展的最新情况,从中选择能适应北碚生态环境的建筑类型进行模拟性实验,而后选取合适者运用到北碚的景观网络中以丰富区内的建筑景观体系。

三、关于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构想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绿色景观体系。北碚的生态旅游的发展总体态势自然也离不开完备的景观网络为之支撑。要使北碚的绿色景观体系初显端倪,就必须利用各式各样现有的和规划中待建的功能性旅游景观来编织景观网络。

1.仿生建筑。仿生建筑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建筑界目前基本上采用两种定义。一种是模仿生物某些形态和功能的建筑,称为仿生建筑。另外一种比较狭隘,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建筑称为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的修筑有利于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未来的城市将是仿生与生态的城市。

北碚旅游立足于生态、还原于自然,非常符合仿生建筑的设计理念,具备仿生建筑发展最适合的土壤。建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师在规划区内设计建造与北碚整体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仿生建筑。

2.山地建筑。传统山地建筑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下发展起来的一类建筑形式。这类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地地形,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得到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在视觉造型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从旅游景观学上来讲,将建筑的力与美有机地融合到自然山体中去无疑为旅游景观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是加深游客视觉感受的一个高招。

3.乡间别墅/庄园。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房子=郊区化生活,由此导致的是城市人在城里上班,在小镇或乡间居住的“逆城市化”潮流。

重庆的高速发展势必会引起“逆城市化”的到来,从许多房产开发商在重庆近郊各区争相修建楼盘的情况来看,这种趋势已渐显明朗化。北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具备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将成为城市人选择周末举家度假的上佳之地。

在北碚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过程中应重视对乡间别墅/庄园的开发和利用。别墅/庄园的具体建筑风格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甚至可以是概念性的未来的;可以仿造世界的著名庄园,如托尔斯泰庄园、普希金庄园、丘吉尔庄园、普罗旺斯庄园等等。

4.景观道路。景观廊道的修建是基于区内现有道路线网上的。这些廊道的设计创意点在于考虑到游客深入到区内各个景区(点)的旅途中虽可观赏到北碚迷人的乡村田园风光,在以上两条景观廊道的基础上,提出“诗径、词道、食路”的景观道路设计构想。该构想的思路在于打造以‘诗碑词林’点缀其间的旅游道路与小径和以风味美食餐馆矗立两旁的公路,从而丰富游客在旅途中的游览活动,增添旅游路途的趣味性和文化性,无形中将过去游客在前往景区(点)中由于旅途较长而产生的旅游厌倦情绪降低到最低点。

5.景观房产。北碚三溪口地区现有的房产楼盘主要是三个:水天花园、中安翡翠湖和香溪美林,另有“博雅居”温泉度假中心和红鼎高尔夫这两个景观房产。

在现有房产基础上,加强附属旅游景观建设和设置,大力追加它的旅游功能,做大、做强本区的旅游景观房地产。构想以“田园仙居”或“三溪山涧”的旅游形象打造来本区的景观房产。在各房产区域中和间隔地区通过设置湖泊、山涧溪流、荷花池、林荫小道、大片花卉和树木,放养白鹭、鸳鸯等方式来营造自然天成的人居环境。相信这样的居住环境不仅能刺激人们的购置欲望,也能促使人们产生游览观光的强烈想法。房产与旅游在一体式发展的总体格局下相得益彰,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柏智勇:生态旅游区规划中的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06

[2]刘锋刘惠: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3]李健郑国全:山地休闲旅游时尚产品开发与旅游活动创新,旅游学刊.2006,12

[4]北碚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1

第7篇

我国是山岳型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品牌的旅游景区大多是山岳型旅游景区。山岳型旅游资源往往拥有极高的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怡人,空气质量高,距离主要城市远。同时,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历史遗迹、民族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大多集中于山岳型旅游景区,因此,该类景区适合开发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笔者在分析目前我国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以丽水市为例,研究了山岳型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

1休闲养生旅游的内涵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休闲养生旅游概念,但学术界在很多休闲养生旅游的核心内涵方面也有一定共识。“养生”一词源于道家典籍,最早出现在《庄子·内篇》上。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是保养、培养、养护的意思。养生,是根据人体生命过程规律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养生的方法很多,而休闲旅游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旅游从根本上是一种以获得身心补偿、心理愉悦为目的的异地身心自由活动,是一种精神生活和高层次的休闲生活方式,因而产生了休闲养生旅游[4-5]。关于养生旅游的概念,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是伯尔尼大学休闲旅游研究中心提出的:“养生旅游是以维护健康或促进健康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国内众多学者也提出了多种养生旅游的概念,如胥兴安提出的“养生旅游是以养生为主要需求动机的空间移动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养生观和现代休闲观的旅游活动”。笔者认为,可将休闲养生旅游的概念界定为:休闲养生旅游作为一种以养生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活动,将养生之道寓于休闲中,在休闲中遵从养生的宗旨,使旅游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政府观念有待转变休闲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许多地方尚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也未认识到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尚未将休闲养生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项目来培养,缺乏发展休闲养生旅游的意识和积极性。很多有条件发展休闲养生旅游的地方政府也未将休闲养生旅游纳入当地的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

2.2产品存在严重缺陷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大部分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仍然是从观光旅游产品演变而来,生态旅游、养生旅游仅仅为概念性炒作,缺乏实际的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养生主题与旅游项目脱离,以“养生”为幌子招徕游客,养生旅游产品名不副实,甚至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同时,缺乏文化吸引力的盲目模仿、简单重复、产品雷同现象也比较严重,更不用说形成一些标志性的知名品牌产品。

2.3市场开发欠缺尽管我国很多地方已着手开发休闲养生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仅仅是在某些旅游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有所发展,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市场规模不大,规范性不强。对于国外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刚刚起步,但成效并不明显。在营销上也未充分地突出休闲养生主题,缺乏优秀的休闲旅游品牌。

3山岳型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要求

3.1自然资源浙江省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位于118°41''''~120°26''''E,27°25''''~28°57''''N。可将市域土地概括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岳型旅游资源众多,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丽水的森林覆盖率为79.1%,山地森林覆盖率达到97.3%,被誉为“浙南林海”、“天然氧吧”。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其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为1000~1500个/cm3,现代科学证明,人类对负氧离子的需求为130亿个/d,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可以满足人类疾病预防及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丽水众多山岳资源的负氧离子浓度均远远超该标准,具有极大的养生价值。同时,丽水市城市工业欠发达,因此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性小,广大的乡村具有丰富的休闲养生旅游资源(表1)。

3.2人文资源①由于山岳型景区自身环境的优势,在历史上往往是宗教道场的首选之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儒家思想,都注重养生理念,因此,各名胜大岳都有著名的宗教道场,遗留和现存的宗教文化资源丰富。②山岳型景区往往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在欣赏美景时留下了众多的文学作品,名人文化资源是其亮点。③以山岳地形为主的地域往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习惯也是其重要的休闲养生旅游资源。④很多山岳型地域都是革命老区,革命先烈故居、重要历史事件遗址、革命活动线路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丽水市资源情况见表2。

3.3区位条件开发休闲养生旅游,须具备一定的区位条件,既要与主要的城市集聚地保持一定距离,又不能远离主要的市场客源地。丽水市处于浙江西南,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距温州126km,距杭州292km,距上海512km;位于世界第六大都市群———长三角都市群和闽台城市群之间;具有开拓两大都市群休闲养生市场的区位条件。同时,也可以利用上海、温州、台湾等地巨大的市场,开发具有强大市场需求和具有都市边缘区比较优势的生态休闲养生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青田县30万海外华侨就是一个巨大的休闲养生市场,亟待开发。具体市场范围见表3。

4山岳型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独特是吸引游客视线的第一要素,旅游产品的特色性是旅游吸引的基础。由于休闲养生旅游诉求的多样性,其产品的类型也呈多元化。养生旅游应该以其独特的资源为基础,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具有高品位、高质量、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6]。根据丽水市的实际旅游资源,丽水市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森林养生类。原生态的绿色环境是人们养生休闲的理想场所。丽水市的养生旅游应该以生态为主进行开发,森林养生类的旅游产品将是主打产品。这类旅游产品要以森林溪谷为生态本底,以绿色环境、负氧离子、湿润空气和适居温度为基础,开发森林浴、雾浴等养生旅游产品。

(2)生态水疗类。以瓯江、飞云江、闽江丰富的水资源和遂昌的温泉资源为基础,结合中医按摩和当前流行SPA技术,开发特色生态水疗项目。营造出天然、静谧、优雅、纯净的温泉环境,以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养生SPA是生态养生中的明星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温泉养生产品要进一步完善与此相关的配套服务,表达生态养生的理念,使得生态水疗类的养生旅游产品在各类养生旅游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

(3)特色民俗类。丽水景宁县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中华民族艺术之乡。要以畲族特色为吸引,打造“神奇畲乡,休闲胜地”。畲族人在民俗、饮食等方面拥有独特的民族养生方式。根据其传统理论,以及当地的环境下生长出具有当地特性的物质,以这些独特的少数民族养生的方法具有的去疾健体的神奇效果为宣传,构建浙江省独一无二的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养生基地。

(4)日光养生类。我国古代养生家已发现日光具有保健作用,历代道教养生家更是推崇日光的养生作用,《黄庭经》就有“日月之华救老残”的说法。丽水市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日照时间较长,依靠这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丰富的森林、水系等资源,可以开发独具特色的森林日光浴养生旅游产品,如重点打造遂昌南尖岩和庆元百山祖日光浴基地,突出日光运动养生特点。

(5)美食、茶饮养生类。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是我国养生休闲旅游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丽水山珍资源丰富,食用菌种类多。食用菌是生态保健良品,香菇作为菇中之王更是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茶文化也是我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茶、茗茶、茶道表演也是深受市场欢迎的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丽水有惠明茶、有机茶、菊米茶等著名的茶产品,利用深厚的茶文化基础,提升茶饮的保健养生功能,加强品牌培育,将有“金奖惠明茶”之称的惠明茶打造成为能与龙井茶、碧螺春等一流茶产品同级别的拳头产品。

(6)文化陶冶类。缙云县的仙都风景名胜区是皇帝文化的繁衍基地,莲都灵山寺是重要的佛教道场,龙泉市是龙泉宝剑和青瓷文化中心,遂昌县的汤显祖和青田县的刘基等名人文化,以及遍及丽水的红色文化,都是很好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应发掘这些文化的养生内涵,营造养生主题,提升养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7)居住体验类。以养老公寓的模式作为范例,以旅游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以经营土地、经营城市的手法围绕养生休闲进行开发。这种养生居住社区向人们提供新鲜空气、有机食物和舒适的住宅条件。这类养生旅游产品应面向对生活环境有高要求的中青年市场,并努力使其成为养生旅游产品中的高端产品。

第8篇

二、主要成效

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覆盖。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发展定位进行了策划。大龙镇策划打造工矿园区和交通枢纽型示范镇;木黄镇、寨英镇、太平镇、万山镇策划打造旅游景观型示范镇;煎茶镇、塘头镇、官舟镇、本庄镇、合兴镇、孟溪镇、盘石镇策划打造商贸集散型示范镇;坝黄镇、田坪镇、中坝镇策划打造绿色产业型示范镇;洪渡镇策划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游景观型示范镇。普遍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坝黄镇、田坪镇、太平镇、木黄镇、塘头镇、煎茶镇、合兴镇、寨英镇编制了近期修建性详细规划。此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一些示范镇已经启动。如《木黄镇旅游景观概念性规划》、《木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寨英古镇保护性规划》、《寨英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等。

在近两年示范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级加深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三是市级层面作出了促进城镇建设长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有土地熟地出让,不仅延长土地增值链条、为城镇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更有利于掌握城镇发展的主动权,改变由开发商牵制城镇规划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土地审批一支笔,不仅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形成城镇风貌,更有利于控制开发商的圈地行为;开发城镇地下空间,不仅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也有利于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三、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简单地认为小城镇建设就是搞"8个1"、"8+3"和"8+X"工程,存在被动应付考核的现象。

(二)规划布局不优。有的地方城镇功能定位模糊,选项较多,重点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相衔接;有的地方缺少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配套规划;有的地方修建性详规编制力度不够,建筑风格不统一;有的地方规划实施不好,规划仅仅用来应付检查,而不是引领小城镇建设。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网不发达,只有主干道,没有次干道和支路,"一条路、两排房","路即是街、街即为市"的现象还较突出;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等设施建设滞后;"两违"建筑突出,农贸市场闲置,占道经营普遍,卫生保洁不够,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较难。土地指标不能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了完成建设任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资金筹措难度大,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人才少,不适应小城镇加快发展的需要。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培训,增强思想自觉。各级党委政府都必须认识到,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其建设内容不局限于"8个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进城农民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系列问题,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规划布局。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先环境后建设"的思路,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规划布局。一要系统策划。以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市"两区一走廊"战略布局为总要求,结合自身的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二要完善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进示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之与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着手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镇路网、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详细规划编制深度,把规划落实到每一个地块,以详细规划引领城镇风貌建设,打造个性特色小镇。三要科学布局。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建设空间规模适当、建筑密度合理、功能组合科学、物理形态紧凑、边界自然增长的紧凑型小城镇,避免散乱和无序。四要狠抓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建立规划实施抽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化建设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网建设起点。既要建设主干道,又要建设次干道和支路,改变"一条路,两排房,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状况。二要优化建设开发时序。地面路网体系和地下管线通道要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实施,交易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设施等优先建设,其它公用事业设施要注意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镇建设中要防止破坏山体、污染水体行为,建成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着力建设绿色小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依法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集中整治,积极引导入市经营,建立卫生保洁常态化机制。

(四)方法灵活多样,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强用地保障。每年从上级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支持示范镇发展,并拿出一定份额用于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支持示范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点整体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活"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和"5个100工程"政策,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指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向示范镇倾斜;推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减少,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数量挂钩,促进节约用地;尽快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二要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土地增值机制。支持示范镇设立土地收储中心,牢牢掌控城镇用地一级市场,适量适度投放土地二级市场,实行熟地出让和额度控制,确保国有土地增值。开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一些地方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问题突出,既反映了融资难的问题,又反映了社会闲置资本缺少投资渠道的问题。如何将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与闲置的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变"非法集资"为"合法融资",XX省XX等县组建城镇化建设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鉴。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发挥政府资金的种子作用,吸引本地民营企业家和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与政府国资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投资运营;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协助下,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资"项目包"与基金和金融机构对接。改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补助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直接注入有实力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从而放大融资规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减轻政府融资压力,也能增加失地农民收益。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项目编报力度,如编报小城镇对外交通联结和过境公路改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河道治理项目,等等,有项目,就有资金。三要抓好队伍建设。通过内部调剂的方式,适当增加市和区(县)规划、住建部门编制和人员,按要求配齐小城镇规划和建工专业人员。在定向培养建工人才的基础上,返聘一批身体尚好、现已离岗退休的专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