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6: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韧带术后康复训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第1篇

摘 要 本研究对一名北京体育大学篮球爱好者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采取保守治疗到重返赛场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康复训练跟踪研究,总结并分析本次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旨在分析出如何使运动员尽快实现功能康复。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保守治疗 康复体能训练 篮球爱好者

一、前言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称ACL缺损膝,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在运动损伤中较为常见,篮球运动爱好者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多发人群,男子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前十字韧带保守治疗后立即进入康复治疗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本实验预通过从术后到恢复竞技能力全程的康复治疗来评价康复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为以后的ACL重建术后运动员的损伤康复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研究普通篮球爱好者ACL断裂临床表现和保守康复治疗措施,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伤病发生规律和特点,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医务监督水平,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尝试对运动员受伤的情况及伤后恢复手段进行探讨,使运动员了解更多正确、科学、有效的伤后恢复手段,让运动员尽快摆脱伤病的困扰,快速恢复到以前的竞技状态,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伤后恢复训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并且寻找训练和比赛中导致损伤发生的风险。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项本科生李×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出发点,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阅读一些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寻找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为更好地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验法,对受试者进行专项康复训练,探讨专项性康复训练对篮球运动员ACL保守治疗后膝关节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测试结果各指标以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同一指标,康复锻炼前后使用配对样本,健侧患侧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相关分析观察康复锻炼前后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下肢围度测试结果:实验对象在康复初期下肢大小腿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但通过12周的康复训练两侧小腿围度逐渐增长,较康复前患侧增长1.7cm健侧增长1.4cm。两侧大腿围度也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髌上5cm处患侧增长1.8cm健侧增长0.7cm,髌上10cm处患侧增长1.6cm健侧增长1.2cm,髌上15cm处患侧增长2.0cm健侧增长了1.5cm。

(二)膝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实验对象在康复初期两侧膝关节主动屈被动屈均存在轻微程度受限;康复训练后,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提高14度,患侧膝关节被动屈提高17度。

(三)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康复训练后,患侧腿股四头肌向心和离心肌肉量不仅和健侧腿没有差距还略高于健侧腿。患侧腿股后肌群向心力量恢复到健侧腿的81%,离心力量恢复到90%,基本完成康复目标。健侧腿和患侧腿的股四头肌的离心力量/向心力量(E/C)都达到了140%以上。

(四)疼痛测试结果:实验对象疼痛值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小。静息痛在康复训练第8周彻底消失,膝关节区域按压痛在康复训练第8周消失,术后第10周起走路时无疼痛出现,术后第12周起进行跑跳训练时,无疼痛感。康复训练第12周实验对象进行专项踢击时,会感觉到轻微的震痛,14周痛感消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经过为期24周的康复治疗及训练,实验对象膝关节肿胀消失,疼痛基本消失,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膝关节肌肉力量加。

2.实验对象可进行跑步、跳跃、变向等运动员所需要的基本功能性活动,且可以进行篮球专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患者已经开始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并且无不良反应。说明在本次后交叉韧带保守治疗康复训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二)建议

1.康复训练要尽早进行,实验对象由于在受伤后4周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导致健患侧肌力都有明显下降,关节活动度也比正常值偏低。

2.在康复训练初期训练方法单一,枯燥,应该充分考虑到运动员兴趣,制定一些有趣味性的康复训练项目,希望在今后的训练方案设计上要做到系统化、多样化,严格规范运动员每个康复动作,使康复训练练好。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膝关节镜LARS人工韧带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00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1~63岁,平均44.3岁。其中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盘状半月板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以及内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

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或后交叉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和护理,术后与医生共同制订康复训练计划。住院2周期间有步骤、分阶段地指导患者做术肢膝关节康复训练,同时予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出院前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1],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术后2周时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最低84分,最高92.4分,平均87.12分。出院后患者按照康复训练计划,每日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术后6~12个月回访,均获得满意的手术和关节康复效果。

护理对策

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充分术前评估,如患有其他疾病,了解概况后请示医生并行相应的心理疏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禁食10小时,禁水4小时;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的方法,提高股四头肌的力量,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训练计划打好基础。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2次/小时,共6小时,再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医嘱。测体温1次/4小时,连续3天,体温正常后改为1次/日。注意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迹象。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足背动脉搏动及感觉运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量、色的变化(本组病例伤口无明显渗血)。积极预防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视病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丰富的食物,每日饮水2500~3000ml。发现术肢有肿胀明显、甚至加重,膝关节或足背皮肤张力增高等迹象,应及时汇报医生,予相应处理。患者术后48小时内予以持续镇痛,48小时后镇痛泵撤除后膝关节疼痛产生,心理上对活动产生抗拒感,长久不动,易致局部皮肤发红、压疮等,应定时翻身,视局部皮肤情况给予按摩。保持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充分做好护理工作。

术肢护理:术后采用棉垫加压弹力绷带包扎膝关节,外加支具固定,可有效预防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积血、积液,但是松紧需适宜,过紧会影响患肢血运,引起肢体肿胀。膝下垫软枕抬高患肢30°为宜,避免屈膝过度。这种可使前交叉韧带处于张力最小状态,有利于韧带与骨结合口的愈合。要求患者在解除加压包扎前,除功能锻炼,不负重活动外,应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因感染是关节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应加强护理,定期切口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同时观察膝关节的肿胀程度。

康复指导:术后1周内,根据医嘱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平卧,患肢锁定于完全伸直位,在支具保护下运动。足尖朝上,尽量伸膝、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10秒后再放松为1下,每日练习200下,分4~5次完成。髌骨被动左右推动训练,每日3~4次,每次15分。术后第3天即可行CPM机被动伸屈膝关节,锻炼范围为0°~110°,一般从30°开始,逐日增加5°~10°,每次30分钟,每日2次。第4天可下床拄拐练习短距离行走,行走时患肢支具固定不负重。术后第2周,除继续进行床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及髌骨主动训练外,鼓励患者行直腿抬高运动(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需保持膝关节屈曲30°)。协助患者抬高患肢10°,然后缓慢放下,从被动到主动,逐渐抬高至35°左右,停留3~5秒,再缓慢放下,每日3~4组,每组5~10次。术后第3周,在以上锻炼的基础上增加终末伸屈膝锻炼和坐位股四头肌锻炼。在患膝下垫1个软枕,保持屈膝30°,然后足跟抬离床面,直至屈膝伸直,如此循环进行,每日3组,每组5次。从屈膝60°过渡到屈膝90°,每日3组,每组5次。坐位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坐位,双小腿自然下垂离地,作伸膝抬腿运动,每日3~4组,每组5~10次。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不伴有半月板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患者对完全负重并无要求,术后第3周起,只要患者能够耐受疼痛进行负重行走,就可鼓励其早期下床行走,以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其他韧带损伤患者一般从3~4周开始用双拐行走,依据耐受情况,患肢从负重20%~70%,逐渐至完全负重。

出院指导:一般住院2~3周出院,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嘱患者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锻炼,循序渐进的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直腿抬高及膝关节伸屈锻炼。一般8周可扶拐部分负重活动,增加主动伸屈膝关节的活动,从屈膝60°~90°,如下蹲运动。方法为协助患者将患肢足尖抵住床尾的床腿,控制此足不向前滑动,保持稳定,然后将双足分开与双肩同宽,上身挺直,两手抓住床栏往下蹲。12周可弃拐完全负重活动,并行上下楼梯及下蹲训练。依据患者肌力情况,下蹲角度可达到120°。6个月进行完全下蹲运动、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体育锻炼[2],避免“急转”“急停”动作。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逐渐增加,1年后恢复正常运动。注意安全,避免外伤,防止关节再损伤。并告知患者将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然后与医师沟通,重新调整锻炼计划,促进早日康复。

小结

目前我科实行围手术期“三位一体”的整体护理观念,即从患者入院开始进行整体护理和康复训练,尤其在LARS韧带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期望值较普通关节手术高,希望较早时间内恢复患肢的功能,且能够承受较高的肢体活动量,关节功能恢复与韧带损伤前同一水平,同时LARS人工韧带经济费用相对普通关节手术高、患者的种种期望对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于“三位一体”的整体护理观念,准确把握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状况,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及时作出个体化的调整,可以获得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6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46-01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骨科微创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随着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不断普及,由此带来一个全新的课题: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的问题。

1 ACL重建术后康复的观点 康复方法繁多,报道不一,尚无大家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康复训练方法。目前有保守与激进两种观点。保守的观点大部分来自骨科医生;激进的观点大部分来自康复医生。而争论的焦点是:康复训练的时机与训练方法。

两种观点的碰撞[1] [2]

1.1 保守方: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8周,患者可以即刻开始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3-4天后可以非负重情况下下床,但关节的主被动运动严格限制,直到重建组织和骨隧道建立有效连接后方可酌情进行主被动活动,这个时间最短也要到6-8周,完全负重要到4-6个月后。

1.2 激进方:术后只用支架保护,即刻开始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第一天下床,开始负重,术后第四天关节主被动活动达到0-60°,1-2周被动活动达到90°,4周达到120°,5周-3个月为强化训练期,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运动,7月-1年恢复剧烈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如何解决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的韧带和肌体良好的长入与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这个矛盾。

2 ACL重建术后的康复评估 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来说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是:交叉韧带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力学性能;了解ACL重建手术术式的选择;ACL重建后移植物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2.1 结构决定功能。ACL超微结构较复杂,其基本构成单位是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成束状排列,走行方向一致,但相邻纤维走行不同,呈相互交错排列。相比其它自体替代材料,尽管都为胶原纤维,但其单股纤维抗张力强度要大得多。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前后交叉韧带对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重要保护作用。

2.2 ACL生物力学分析[3]

图1胫股关节运动轨迹

屈曲时,股骨在胫骨上移动的关系,显示通过滚动与滑动的结合所形成的接触点,代表胫股关系真正的生理性活动。

图2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在旋转时的对抗和协调功能

外旋时,内侧副韧带紧张;中立位时,韧带放松;内旋时,交叉韧带卷紧。

图3、4膝关节屈伸时,前交叉韧带(ACL)张力变化

屈膝时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最紧张,伸直时后束拉紧,屈曲时前束拉紧。后侧束松弛,伸膝时均紧张。

图5过度应力情况下ACL的变化

强力过伸前交叉韧带挤压断裂,膝关节反屈

2.3 ACL手术术式和移植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自体骨-髌韧带-骨(BTB)移植物重建ACL(往往作为ACL重建的金标准);自体绳肌腱(HT)移植术;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髂胫束移植术;异体组织移植术以及基因组织工程技术。这些手术选择的材料不管自体组织、异体组织以及人工韧带,就强度和刚度来讲都已达到或超过ACL水平[4] [5]。

3 两种观点对ACL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

3.1长期制动对关节韧带的影响是明显的[6],可以引起关节韧带粘连,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韧带骨止点出现骨吸收现象,纤维骨附着处破坏小直径胶原原纤维的比例减少,大原纤维的比例增加,成纤维细胞形状改变。

3.2 过度的应力对ACL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显示[7]:ACL重建后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隧道内口存在张力的变化,而整个伸屈范围内过度的变化, 反过来将会导致移植物功能不全或者断裂。另外,在骨隧道内的肌腱转归与在关节腔内的肌腱不同,骨栓与骨隧道的愈合至少需要6-8周左右的时间,末端形成时,细胞由骨髓腔向肌腱内长入,肌腱逐渐由软骨化转为骨化,最后在肌腱刚入骨的部位形成末端,此过程需要 12 周以上才能完善,认为过早的激进的方法影响终端形成[8]。同时术后过早、过量进行活动度训练会刺激关节滑膜,引起滑液渗出,加重关节肿胀,引起大量的关节积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吸收,导致术后感染率升高,积液中高浓度的胶原酶会造成韧带松弛,进而导致一定程度的关节松弛,此外关节积液增加导致关节液向骨遂道过量渗入,影响腱骨终端愈合,而且过量积液甚至最终影响关节活动度的正常恢复[9]。

3.3 关于负重练习,激进方法主张术后即刻负重练习,虽早期功能恢复快,但尚无大量的远期随访支持,远期是否会引起松动的增加尚有待观察。而有研究表明,肌腱移植后需要经过局部缺血坏死、血管再生及愈合的过程,在重建替代过程中其强度显著降低,抗旋转力很弱,过早地恢复运动对重建韧带的塑形改建不利[10]。

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待ACL重建术后康复的问题上保守和激进两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个是移植物与组织结构的良好的相容性;一个是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重建。

综合上述分析的结果,由于重建时使用的材料及方法不同,故术后康复训练的措施也不相同,而无论何种方法,其功能练习的核心是试图找到康复锻炼中尽快恢复关节功能与保证腱骨良好愈合的结合点。主张在保证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前提下,适当晚进行负重及恢复关节活动的练习,以确保腱骨愈合。在当前医疗环境下理想的方法,保守还是激进?我们的观点是选择谨慎。

参考文献

[1] 赵晓鸥,郑光新.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6(4):143-145.

[2] 姜大朋,李昭铸.膝部韧带损伤愈合机制及其组织工程学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0):941-943.

[3]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942-947.

[4] 宋光虎,练克俭,翟文亮.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6(28):147-149.

[5] 李云霞,陈世益等.自体绳肌重建术后两种康复程序效果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5(1):16-18.

[6] 伍刚,张长杰,汤长发.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与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9(12):155.

[7] 于长隆,敖英芳前交叉韧带损伤与膝关节骨密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3):270-272.

[8] 敖英芳,于长隆.运动员与非运动元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继发膝关系节软骨损伤的对比临床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1):30-32.

第4篇

[关健词] 关节镜;重建术;绳肌;后交叉韧带;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39-02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在保证膝关节后直向稳定与旋转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1]。在屈膝30°和90°时,PCL承受85%~100%的后向应力。PCL损伤后使膝关节稳定性改变,行走时关节面受到冲击,进而导致关节蜕变和功能丧失[2-3]。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利用自体绳肌肌腱单束四股在关节镜下重建PCL已经成为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院2007年11月~2012年2月共收治PCL 断裂患者80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8~55岁,平均36 岁。病程15 d~2年,平均3.5个月;左膝23例,右膝57 例;受伤类型:运动损伤67例,交通伤13例。23例伴有半月板损伤,5例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患膝MRI检查,均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和部分膝后内或膝后外复合体的损伤。

1.3 手术方法

常规膝前外侧及膝前内侧入路行关节镜检查,切除破碎的半月板和其他残片,明确诊断,再行关节镜下取自体绳肌PCL重建术。

1.4 护理方法

1.4.1 手术前 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在身心两方面为术后康复做好准备,教会患者一些术后的训练动作。定做术后支具,教会患者如何穿卸。陈旧性损伤的患者术前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使关节活动度尽量达到正常;肌力训练达到最大肌力;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步态。术前关节功能及肌力的恢复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手术前还应避免以热疗为主的物理治疗以免增加术中出血[4]。

1.4.2 手术后 第一阶段(0~2周),康复目标:减轻疼痛,控制术后肿胀与渗出,重获膝关节的伸直能力以及肌肉的力量,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0°~90°,渐进性负重。方法:术后患者弹力绷带包扎,卡盘式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抬高患肢,给予膝部冷敷,以控制术后肿胀与出血,减轻疼痛。术后第1天起立即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收缩5 s,放松10 s,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每日练于500次;踝泵练习,嘱患者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伸屈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30°,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次/d;推髌骨训练,内外推髌骨,防止膝关节粘连;侧抬腿练习;平衡训练:后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受器受损,平衡功能下降,应早期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患者可以50%负重时,就可以用不同质地的平衡训练垫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术后1周支具保护部分负重,同时开始被动活动器(CPM)功能锻炼,一般从30°开始,每日增加5°~10°,每日2次,每次40 min[5]。

第二阶段(术后3~6周),康复目标:术后第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求术后4周内屈膝活动度达到90°,术后6周内达到或者超过120°,髌骨活动良好,恢复正常步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上阶梯练习。方法:随着股四头肌控制能力的提高,将支具活动范围调到0°~50°,可满足平地步行的需要,在可耐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负重,间断扶拐步行以恢复正常步态,当行走无痛时,可以去掉拐杖。随着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增加,可进行0°~45°半蹲练习;向前后,侧方跨步训练;继续加强平衡训练,多种不同平面的平衡及平衡干扰训练;当ROM达到110°~150°时,进行标准功率自行车训练[6]。

第三阶段(术后7~14周),康复目标:术后3个月内在支具伸膝位保护下可以行部分直至完全负重。提高下肢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ADL)能力,无痛且很好的控制下阶梯训练[7]。方法:继续加强ROM训练,直至恢复正常;增加下肢的肌力和灵活性,在倾斜的跑台上反向行走并逐渐增加倾斜角度,可以增加股四头肌的肌力;渐进性增加静蹲时间;下阶梯训练应由低向高,在无痛下进行[5]。

第四阶段(术后15~22周):康复目标:能无痛跑步,能满足日常活动的最大力量和灵活性的需要;跳跃功能患膝达到健膝的75%以上;为患者重返运动做准备。方法:进行向前跑训练,短距离加速跑和长距离慢速跑;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渐进性进行抗阻训练和灵活性训练;如果患者能在5 s之内用体重的60%静蹲5次就可进行功能性往返训练,由简单到复杂(如双腿跳)[2]。

第五阶段(术后22周后):康复目标:术后第4个月开始各种灵活性训练。全面恢复日常活动,运动员满足专项运动要求;跳跃功能患膝达到健膝的85%以上;患膝肌力达到健膝的85%以上。方法:继续强化下肢力量,灵活性,抗阻训练,至肌肉疲劳为至。游泳(开始时禁止蛙泳),慢跑,跳绳等。在次期间重建的韧带处于塑形期,不够坚固,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专项运动应戴护膝保护,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及“急停急转”运作[8]。

2 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甲愈合,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膝关节不稳定感均消失,无伸膝活动受限,屈膝活动度115°~140°,平均125°。术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后3例Ⅱ度松弛,1例Ⅲ度松弛,其余均为Ⅰ度松弛。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优66例,良14例,平均积分(89.3±1.9)分。根据IKDC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级65例,接近正常B级15例。

3 讨论

术后经过系统正规康复训练,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及体育活动。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的髌韧带动力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功能的早日恢复十分重要。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目的是恢复一个稳定、无痛、保护良好运动的膝关节,术后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计划,还要从主观上鼓励患者,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随着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技术的不断改进,康复治疗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玉杰,敖英芳. 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与重建[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67.

[2] Chan KM,Freddie FU. 骨科运动医学的最新观点与争论[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4-131.

[3] 郭万首主译. Turek骨科学原理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2-421.

[4] Pasler HH. Neue techniken knieechirugie[M]. Heidelberg:Steinkopff Verlag Darmstradt,2002:72-78.

[5] 田伟.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06-1031.

[6]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81.

[7] 张洪主译. 简明骨科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6-358.

第5篇

【关键词】 膝关节

关键词: 膝关节;骨肿瘤

0 引言

膝关节周围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病变组织广泛侵袭,切除肿瘤造成骨与软组织缺损,各种重建方法都需最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功能.如何采取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是临床骨肿瘤保肢手术的重要内容.

1 对象和方法

1992-05/1999-03,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64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男38例,女26例;骨肉瘤5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5例,尤文瘤3例,母细胞瘤2例,原发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手术方式:异体半关节移植术37例;异体骨段移植术16例;复合异体骨段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3例,动力旋转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例,国产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例.早期均以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6wk,期间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屈伸活动.手术6wk后尽可能使膝关节的运动范围达到0°~90°.术后3wk即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异体骨段移植术,手术后1wk内患肢仍相对制动,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屈伸运动.1wk后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屈伸锻炼,锻炼循序渐进,3wk后患者可完全负重.复合异体骨段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及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wk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屈伸运动.1wk后在CPM机上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和负重练习,3wk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手法牵拉和松动挛缩的软组织、屈伸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超过90°,患肢完全负重.

2 结果

术后3mo内,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影响肢体康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本组术后早期感染3例,皮肤坏死4例,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异体半关节移植3例.伤口内血肿形成2例.术后3~6mo之后的异体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断裂及关节退变和不稳是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不良的晚期术后并发症.骨不连3例,内固定断裂2例.依据Enne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不同手术方式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异体半关节移植术48.6%,保留自体髁部关节面的异体骨段移植术81.3%(13/16),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0.9%(10/11).19例发生上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优良率为36.8%.

第6篇

【关键词】 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3-0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断裂所占比例较高。其损伤可导致严重膝关节不稳、继发膝关节内软骨退变、骨性关节炎[1]等并发症。近年来,关节镜下运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已广泛开展。该类手术的优点是不切开关节囊,组织损伤少,术后可以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术后康复效果好[2,3]。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8例,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前及术后实施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9~ 52岁,平均27.5岁;左膝22例,右膝26例。致伤原因:运动伤28例,车辆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天~ 1年,术前平均病程3.5个月。术前体查膝关节肿胀40例,浮髌试验阳性38例,前抽屉试验阳性44例,Lachman试验阳性46例,轴移试验阳性40例。术前均行X 线摄片及MR I检查,MRI报告损伤或断裂诊断42例,显示不清6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2例,内、外侧半月板均损伤6例。术中行半月板缝合18例,其余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全切术。

1.2手术方法

硬腰联合麻醉,仰卧截石位,患肢大腿根部上电动止血带置于专门的腿架上,常规首先关节镜下探查膝关节,对于合并的半月板根据相应情况行半月板成形或缝合术。明确有ACL损伤需重建的患者,先退出关节镜,于健侧胫骨结节内侧1 cm作约4 cm长小切口,显露半腱肌、股薄肌腱性部分,取腱器取腱,折成四股约11 cm长,中间用2 - 0抗菌薇乔线缝合,两端以5号Ethibond缝线缝合,两端保留缝线,测量缝合后绳肌腱的周径,预张备用。再次置入关节镜,用电动刨削器清除髌下皱襞和ACL残余组织,常规行髁间窝成形以防其对植入物的撞击。定位重建ACL股骨的附着点在髁间窝弧顶10点半(右膝)或1点半(左膝),髁间窝外壁距后缘骨皮质约5mm。胫骨端隧道的制备:将胫骨导向器固定在55位置上,瞄准点定在原韧带胫骨端止点的后缘。钻入导针,根据重建肌腱的直径选用适当大小环钻制作隧道,刨削器清理隧道口后缘。股骨隧道的建立:屈膝90°,从胫骨隧道钻入导针至ACL股骨的附着点,选用相同大小空心环钻沿定位针在股骨端钻深约3. 5 cm 隧道,用针尾带槽导针从胫骨隧道进入贯穿股骨隧道,经股骨髁外上穿出皮肤。移植物置入并固定:在关节镜监视下,导针牵引移植肌腱通过胫骨和股骨隧道,使移植肌腱中点位于关节腔中点,股骨端拧入1枚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肌腱。拉紧尾端牵拉线,屈伸膝关节数次调整植入物张力并关节镜下检查是否等长重建,有无撞击现象。屈膝30 °,胫骨端拧入挤压螺钉。检建ACL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常规关闭切口,放置引流,加压包扎。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膝关节不稳、无膝关节僵硬及无重建韧带断裂发生,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0个月。术后应用改良Lysholm Scale疗效评定标准,获优39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达91.6%。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在接受重建手术前,责任护士需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指导,鼓励支持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以及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疤痕小及术后功能恢复快优势,并给其观看同类患者术后康复资料,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尤其是帮助患者克服怕痛的心理,主动进行康复锻炼。

3.1.2 术前康复指导 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中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有着重要的稳定和平衡作用[4]。从患者入院第1 天开始,先以健侧作示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踝关节的屈伸和直腿抬高锻炼,并告知其锻炼的目的,以便术后指导患肢的功能训练。

3.1.3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常规抽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测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洗澡、更衣,手术野及健侧取腱处皮肤准备,术前严格采用骨科备皮法,检查备皮范围内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或溃烂,如有应通知医生暂停手术,术前2~3 d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疼痛恐惧而导致尿潴留及便秘。术前6 h 禁食、禁饮,瞩患者术前排空大小便,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术后6 h 内取平卧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患者麻醉反应所致呕吐及窒息。注意伤口渗血、关节有无肿胀及包扎物松紧程度。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当日,常规予以伸直位石膏长腿后托固定,保持伸直位,第2天更换为角度锁定支具。观察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的颜色、温度、局部感觉、活动及肿胀情况等。将膝关节用支具固定于完全伸直位, 并予软枕抬高患肢约15 cm,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膝关节支具使用12 周。为了防止重建韧带的松动或断裂,睡觉时必须带上支具以保持膝关节伸直[ 4] 。影响住院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本身引起的不适、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5]。故护理上要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和严重肿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3.2.2 疼痛护理 麻醉清醒后,如患者诉疼痛,可视情况给予口服去痛片止痛或安定片镇静,以利肌肉松弛,减轻疼痛。在功能锻炼的过程中应帮助患者克服怕痛心理,树立坚持锻炼的信心。

3.3 康复锻炼

3.3.1 功能训练 术后24h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并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屈运动, 足趾的屈伸运动, 鼓励患者主动练习, 每日锻炼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术后使用功能支具12周。术后第1~ 2 周,支具制动,在休息时必须锁定于完全伸直位,进行轻度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根据医嘱使用CPM 机被动活动膝关节,锻炼屈曲度从15°~30°开始,逐渐增加,增加到120°即停止CPM 机的辅助活动。伤口愈合拆线后,加强髌骨的活动, 主要是上下及左右滑动练习。术后第3~ 5周,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并逐渐负重。6周固定自行车练习,12周行20°~130的等张肌力锻炼,6个月后可进行游泳、慢跑、爬楼梯等力量恢复锻炼,9个月后根据情况可恢复剧烈运动,练习过程中避免再次受伤。

3.3.2 出院指导 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书面出院指导,为患者制定具体的康复划并使之遵循。要严格按照医师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训练,本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须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负重,循序渐进增加膝关节活动量及活动范围,防止膝关节的肿胀和疼痛。术后1个月必须到医院复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康复训练,半年内避免剧烈体育运动。

4 结论

术前和术后精细的护理、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起十分重要作用。重建前交叉韧带后康复训练有助于损伤膝关节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及本体感觉的恢复[6]。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术前对膝关节损伤进行综合评估后,做好心理护理,制定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计划,并督促鼓励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可以大大减少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使患者能够早期进行下肢肌力强度和活动度的训练,最终使患者恢复良好的关节稳定程度及活动范围、正常生活和工作。笔者在该组病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给予了个性化的和不同阶段的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百成, 张庆民, 冯建刚, 等. 自体中1/3 髌韧带重建前十字韧带术后膝关节内并发症的探讨[J] . 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4): 216-218.

[2] 郑民庆,周立平.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功能恢复1年随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6, 8(5): 83-85.

[3] 周立平,郑民庆. 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by using allogeneic patellar tendon under arthroscopy.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2005, 8(6): 375-378.

[4] 伍敏琦, 刘洁珍. 关节镜下异体骨一腱一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护理[ J ] .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4): 360.

[5] 刘春格, 陈长香. 城乡老年人睡眠现状及不良习惯的调查[ J] . 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5):15- 16.

第7篇

小李平时很喜爱体育运动。有一次打网球的时候,他不慎扭伤了右膝关节,还有明显肿痛的感觉。他随即在肿痛处用冷水冲了几分钟,并赶到医务室,X线片检查后没有发现骨折。当晚,小李又用热毛巾敷了伤处,以为只要没有骨折、能走路,休息几天自然会好转。

一般时间后,小李右膝关节肿胀的确消退了。可是,他一旦参加剧烈活动,就觉得关节隐隐作痛,并感到关节有响声,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持续半年之久,他才到康复医学科就诊,经磁共振检查,发现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同时内侧半月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撕裂,导致右膝周围的肌力明显下降,膝关节不稳定。

几天后,小李在关节镜下接受了韧带重建和软骨修复手术,之后继续加强右下肢的理疗和肌肉训练。半年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没有骨折,就能高枕无忧吗

膝关节是人体最精致、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在日常生活及体育运动中,膝关节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很多人这样认为:只要“骨头没坏”,就可以照常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小李的例子比较典型,虽然他没有骨折,但损伤累及膝关节韧带、软骨,并导致关节松动不稳。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加剧膝关节骨性结构的磨损,最终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因此,运动时也要避免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如何“早处理”

在体育运动中,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等结构,都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部位。很多损伤在早期表现为肿痛,无论采取什么应急的、简易的处理措施后,都应该在有条件时及早去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1.伤后数小时内

由于关节内渗出、肿痛明显,应该即刻采用制动、冷敷,以及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一系列措施,严禁按摩和热疗。

2.损伤24小时后

急性炎症消退,组织进入修复过程,可持续1~2周。这时可以采用热疗、按摩、药物等多种方法进行交替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与此同时,可以安排小运动量的功能康复练习。

3.损伤中后期

肿胀、压痛等局部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此阶段以功能锻炼为主,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

手术后,多久开始康复训练

膝关节损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后长时间石膏固定,被动等待病情恢复,表面上看似乎很稳妥,却给日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随着时间推移,损伤虽然愈合了,但损伤部位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顽固性粘连,严重的会阻碍关节活动。由此,患者不得不面对虽然手术成功但关节功能无法恢复的尴尬局面。

如果膝关节要回复到正常的、有功能的活动,就必须及时开展康复训练。一般地说,只要手术固定足够结实,在术后当天就可以进行有计划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膝关节活动,对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的恢复也不无禅益。

第8篇

【关键词】关节镜;四股半腱肌肌腱;缝线钢板;前十字韧带

0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59-02

在膝关节运动中,前十字韧带(ACL)起着稳定作用,若出现断裂,易诱发膝关节不稳,改变导致膝关节退行性,致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临床上主要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与植入物两端固定对前十字韧带进行重建,手术切口小,膝前疼痛发生率低。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排除内侧副韧带起止点撕脱患者,其中男性占有27例,女性有23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在(25.82±3.78)岁之间,病程2-26个月;46例膝关节疼痛,43例打软腿,17例经常性关节绞锁;45例Lachman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者,5例Lachman试验阳性伴硬性终止点者;5例合并有Ⅰ度膝关节外翻不稳,2例合并有Ⅱ度膝关节外翻不稳。3例轴移试验Ⅲ度阳性者,43例Ⅱ度阳性者,4例Ⅰ度阳性者。

1.2一般方法采用前十字韧带重建器械(德国贝朗公司产品)、聚乙烯带、G4E2H6A0不吸收缝线、缝线钢板、钛质钮扣。经确诊为前十字韧带断裂后,取半腱肌肌腱予以关节内处理,治疗半月板以及软骨损伤,构建骨隧道。与此同时,处理植入物,将植入物置入骨隧道中进行固定。针对术前前十字韧带损伤诊断不明确患者而言,先予以关节镜检查,进而选取切取并施以关节内处理,构建骨隧道,骨隧道中拉入植入物。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半月板修补、半月板修整性切除、撕裂部位单纯清创打磨。术后随访2年,检查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

1.3观察指标执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析术前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2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患膝屈膝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患肢股四头肌与N绳肌峰力矩比值约为正常侧的81%;术后2年,患侧股四头肌与N绳肌峰力矩比增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较好,跑步能力恢复良好,仅1例患者存在跛行,所有患者患肢与对侧大腿周径差距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前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临床前十字韧带重建主要运用自体骨-髌腱-骨进行,结合界面螺钉,将韧带两端固定,手术切口相对较大,且患者膝前疼痛发生概率较高。此外,韧带固定具有不可靠因素,翻修术难度大。在现阶段,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应用较广,早期通常采用股薄肌肌腱联合双股半腱肌肌腱进行重建,韧带两端不够牢靠,无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利于患者膝关节总体功能的恢复。而四股半腱肌肌腱弹性模量优于前十字韧带,有助于保证膝关节稳定性,减少远期松动发生率。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联合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切口小、伤口愈合快,患者易接受,有助于血供的重建,但韧带准备时间较长,计算复杂,易影响小腿内旋与协同肌功能。本文研究表明,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患膝屈膝活动度均恢复正常,膝关节前向稳定性较好,跑步能力恢复良好,可进行康复锻炼,这主要是由于该手术创伤小,且韧带强度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膝关节的稳定性,这与相关研究报告具有一致性。尤其是针对合并膝关节后内侧韧带复合结构损伤而言,采用此方法会进一步增大伤膝关节后内侧的稳定性。一般来讲,膝关节前向稳定性与四股半腱肌肌腱强度以及蠕变性有关,予以患者前十字韧带重建后,患肢股四头肌与N绳肌峰力矩比值约为正常侧的81%,这与术后康复训练有关。术后患者肌肉易萎缩,基于患者早期康复指导下,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利用四股半腱肌肌腱与缝线钢板进行前十字韧带的重建,可靠性高、安全指数高,术后肌肉功能与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宏,赵龙桃,叶玲,慎柳.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和挤压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09):821-822.

[2]西立峰,王正林.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联合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2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