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8 16:20: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企业的投融资实践关注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测评功能,是因为面对蓬勃兴起的信息经济特别是网络企业,原有的企业价值测评方法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新的企业估值方法。商业模式的特点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一)企业价值测评的传统方法如何从当前情况出发,测算未来某一时间点的企业经济价值,是企业价值测评的核心问题。常用的方法大致有四种:收益评估法、实物期权法、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比较法。(1)收益评估法。这是最基本的企业估值方法,认为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企业未来收益和折现率的函数加以计量,其理论基础是关于资产性质的界定。费希尔(IrvingFisher)1906年提出资本价值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4](P199、364-367),并建立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即DCF法。威廉斯(FrenchDanWilliams)把这一思想应用于资本市场,于1938年提出了股利折现模型(DDM),把企业价值看成未来全部股利的现值。[5]费尔萨姆(GeraldA.Feltham)和奥尔森(JamesA.Ohlson)以股利折现模型为基础,于1995年提出了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剩余收益的企业估价模型[6],将企业价值表述为当前权益账面价值以及预期剩余收益的贴现值总和。这一估价模型得到普遍承认。(2)实物期权法。这种企业估值方法与金融期权理论相关,强调资本市场影响下的实物资产价值变化。该方法认为,投资项目现金流所创造的利润来自目前资产的使用和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1973年,布莱克(FischerBlack)和斯科尔斯(MyronScholes)提出了B-S期权定价模型。[7]1974年默顿(RobertC.Merton)将公司权益看做一个看涨期权,据此分析公司贷款的风险。[8]1977年,迈尔斯(StewartC.Myers)将投资选择权定义为“实物期权”,即决策者拥有相机决策的权利。[9]之后,很多学者对投资决策中的各种期权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实物期权类型,用来描述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投资所蕴含的战略机会,以及未来项目投资可调整的选择权。[10](P85-97)[11](3)资产基础法。也称重置成本法,主要关注企业现有资产的成本价值。德沃斯特里克于1983年提出,价值是买者对标的物效用的感觉,效用以人们现在及将来占用物品所获得的利益来度量[12],因此,企业价值受贡献原则和变现原则的综合影响。在产权交易的具体操作中,采用单项资产评估加总法,以现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为依据。这一方法的评估对象实际上是企业单项资产价值而不是企业价值,通常作为“调整账面价值法”的方法加以介绍。[13](P15-30)(4)市场比较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资本市场上的公司股票价格来计算企业的价值。由于不同公司的股票价格难以直接比较,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差异调整。当可比公司数量较大,且乘数和基本变量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时,该方法有明显效用。[14](P152-210)市场比较法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以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为前提[15](P23-28),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上述企业价值测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运营状况为基础,对实物资产的运营效率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进行测量与评价。(二)初创网络企业的估值困难对于网络企业特别是初创网络企业来说,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遇到了困难。原因不仅在于企业没有上市,不能通过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评价,而且在于企业没有运营效益甚至实物资产,能够展示给投资者的,既不是产品和服务、收入与利润,也不是客户与资源、设备和专利,往往只是一个商业计划书,以及为实现商业创意而努力的创业人员。然而,正是这种既无实物载体又未实际运行的企业蓝图和工作团队,可能蕴涵着极大的赢利发展空间,因而受到了风险投资者的青睐,需要进行价值评估。显然,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难以提供这种帮助。具体地看,收益评估法的使用有两个前提:企业持续经营和主营业务不变。只有处于相对成熟期的企业,才适合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初创的网络企业没有这个条件。实物期权法以实物资产的目前使用和未来机会为依据,通过现有资产价值和未来机会现值计算企业的价值[16]。而网络企业的实物资产非常少,而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可能空间非常大,不能使用这种方法。资产基础法认为企业价值是各项资产价值的加总,对于缺乏实物资产的网络企业显然不适用。市场比较法通过参照企业的市场价值来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而网络企业的盈利思路特殊,初创时没有收入,因此难以使用此种方法进行企业估值。既然原有的企业估值方法都不适用,初创网络企业的价值评估就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方法。(三)初创网络企业的价值所在初创网络企业没有或者只有少量实物资产和收入,测评这种企业的价值时可以忽略不计,关键在于考察企业的商业创意及其实现可能性,即企业找到了什么样的市场发展新空间,有什么样的人在以什么方式为占领市场而努力。因此,对于初创网络企业来说,商业创意、创业团队和协作方式是企业价值测评的重点。(1)商业创意价值。熊彼特早就指出,产品、技术、市场、原料、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有可能导致生产函数重组,使经济形态发生本质变化。[17]商业创意的价值在于,通过提出资源配置的新思想、新办法、新途径,能够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别人难以获得的生产经营收益。也就是说,经济效益提升并非一定需要加大资源投入,还可以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加以实现,这是知识所特有的商业价值。因此,商业创意是初创网络企业价值的第一要素。(2)创业团队价值。商业创意要付诸实践,就必须进行资源整合。但创意者自己的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其他资源所有者的支持与合作。在缺乏融资抵押物又难以保证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只有重视创意价值并愿意与创意者共担风险的人,才会为此进行资源投入,创业团队由此产生。对于商业创意的认同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协作,是创业团队的特征,也是商业创意赖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创业团队状况是初创网络企业价值的第二要素。(3)协作方式价值。商业创意与创业团队相结合,使创业活动成为现实。在此过程中,创业目标追求、资源投入程度和分工协作方式是评价创业活动状况的主要依据。在初创网络企业中,具有什么样的特殊经营思路,吸引了什么样的人为此而努力,努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特别是创业团队成员为此投入了什么样的资源,是否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秩序和权益配置规则,直接影响着商业创意的实践效果。因此,创业活动的协作方式和运行结构是初创网络企业价值的第三要素。(四)初创网络企业的定价实践初创网络企业的特殊价值需要相应的展示方式,才能把价值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获得投资者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经营者展示企业价值的方式和投资者测评企业价值的方式,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共同推动着企业定价实践与定价方法的发展。从实际情况看,网络初创企业展示价值的典型方式是“讲故事”,即创业者向投资者生动地描述企业的经营前景和发展空间。由于是讲故事,因此不乏想象成分和渲染技巧,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表述方式来影响投资者。但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关于企业的故事不能随便讲,要建立在理性预测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和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在网络企业投融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互动与磨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故事”讲法,包括故事的内容和形式、资料的来源与检验、人物的考察与沟通等。这是“描述企业创造价值过程的语言”,能够帮助创业者向投资者解释企业创造利润的方式和前景,帮助投资者理解和评估新创企业未来赢利的能力和价值。正是这套特殊的语言体系,构成了商业模式的内容结构和作用基础。2002年,美国学者马格里塔(JoanMagretta)发表文章,专门探讨了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测评功能。他指出:对于网络初创企业来说,传统企业价值评估的依据如产品、服务、设备、技术、制度等都不重要;创业者在没有实物资产和实际用户的情况下,仅凭一个有吸引力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获得上千万元的风险投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商业计划书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可以预期某个不确定未来的企业盈利状况。[18]也就是说,在初创网络企业的投融资活动中,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以其内容结构提供了企业价值的测评框架,为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合作搭建了沟通平台。
商业模式的内容结构
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价值的测评框架,通过一系列价值要素的提取和刻画体现出来,由此形成商业模式的内容结构。(一)关于商业模式内容结构的探讨在1996年之前,商业模式只是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被使用,直到霍罗威茨(A.S.Horowitz)把这一概念定义为商业活动的运行结构,认为这一结构由价格、产品、分销、组织和技术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19]威斯乔(AlbertJ.Viscio)和帕斯特纳克(BruceA.Pasternack)同样把商业模式理解为商业活动的体系结构,但强调另外五种要素,即企业的核心观点、经营单元、产品服务、企业治理及系统关联。上述两种概念界定都试图通过分析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素和运行结构,寻找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优势的来源。[20]1998年到2002年,商业模式探讨的内容围绕互联网企业展开。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蒂墨斯(PaulTimmers)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三方面含义:(1)产品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的组合体;(2)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3)企业的收入来源。与此相似,哈梅尔(GaryHamel)认为,商业模式包含四方面内容: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和价值网络。[21](P59-118)这些界定的特点在于,把商业模式内容由企业内部因素拓展为企业内外部因素的衔接,关注利益相关者互动对于企业效益的影响。[22]显然,这正是网络企业运行方式的特点。2003年之后,网络泡沫的破灭引发了人们对于其商业模式的反思。学者们试图通过对网络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比较,进一步寻找企业价值实现的深层机理。2005年,奥斯特沃尔德(Alex-anderOsterwalder)提出,产品服务、客户关系、基础设施和财务状况是商业模式的四大模块,分别由价值主张、目标顾客、分销渠道、顾客关系、关键业务、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式九个要素构成,不同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协同状况决定企业价值。[23]2008年,中国学者原磊提出“3-4-8”模型,即把商业模式分为三个层次、四个部分、八个要素。一是价值层,二是单元层,三是要素层。单元层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及价值实现。八个要素分别是:目标客户、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24]这些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以企业价值主张为原点,把价值实现的不同环节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作用结合起来,说明企业价值的来源和实现机理。由此可见,关于商业模式内容结构的探讨,在分析生产经营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到关注企业价值主张的实现机理,强调利益相关者之间互动方式对于企业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二)商业模式的企业估值功能结构在关于商业模式的探讨中,奥斯特沃尔德的意见具有广泛影响。他从2002年开始到2007年,连续发表六篇论文,对商业模式的功能结构、形成发展、设计实施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对商业模式的估值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建立如下功能结构示意图(见图1)。图1由五个基本模块构成:价值主张、产品服务、目标客户、合作伙伴和企业价值。其中价值主张是初始动力,以商业创意与核心团队为基础,通过产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以实现,最终以成本收入结构决定企业价值。在此过程中,合作伙伴以其资源投入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目标客户以其市场地位影响企业的收入来源。从价值主张到价值状况的影响路径,体现了企业价值的实现机理。五大模块中包含十大要素,即商业创意、核心团队、主要资源、关键业务、基础设施、业务流程、分销渠道、客户关系、成本结构、收入模式。十大要素以商业创意对于核心团队的推动为原点,根据产品服务的生产经营要求,依托合作伙伴和目标客户的支持,建立企业基础设施和业务活动流程。在此过程中,合作伙伴和目标客户的支持作用,并非以产品服务的生产设施和业务流程为基础,而是以商业创意所推动的核心团队为基础。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如何依托创业团队建立商业创意的实现体系,考察这一体系的实际运行状况,能够对初创企业的发展潜力和价值前景做出评价。由于商业创意作为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以商业创意为企业价值的最终来源,体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而互联网经济以及网络企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和知识型企业的典型体现,因此,商业模式所具有的企业估值功能,在网络企业的价值分析和测评中得到集中体现。
商业模式估值功能的发挥
商业模式的企业估值功能不仅是理论推断,而且是商业现实。1998年到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由2000点迅速攀升至5000点,与网络企业的集中上市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模式的企业估值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关于商业模式内容结构的企业估值功能,以及这一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加以说明。(一)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为了考察商业模式的企业估值功能和内容结构,本文依照四个标准选择案例企业:(1)企业曾经获得过外部投资;(2)企业融资过程的资料披露较为详细;(3)聚焦但不局限于互联网行业;(4)以初创企业为考察重点。(二)案例企业的财务与资产状况上述企业的成功融资很难用传统企业价值测评方法加以解释。因为按照传统方法,财务状况和实物资产是企业估值的主要依据。但案例企业获取风险投资时,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财务状况和实物资产结构大都不好,也就是说,如果仅从财务和实物资产角度进行考察,上述案例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好,很难看到投资价值。(三)案例企业的价值测评依据但是利用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进行考察,案例企业的投资价值是明显的。从上述五个方面入手,可以对案例企业的潜在价值进行分析和测算。例如,在考察商业创意特点和工作团队状况的基础上,以互联网用户的增长率为依据,结合广告商的诉求,能够大致测算雅虎、搜狐、新浪在未来某一时段的成本收入;以旅游人群的分类与增长为基础,结合旅游服务企业的诉求,能够大致测算携程与如家的未来赢利能力。因此,商业模式的企业估值功能,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测评企业价值提供了共同依据,促成了双方在投融资方面的合作共赢。案例企业所具有的赢利能力,对于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结论与探讨
关键词:文化创意项目;商业模式;重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48-02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强调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实践活动。产业区域的确定以及多功能园区的不断拓展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因此文化创意项目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未呈现出有序化的发展态势,存在着盲目追随,急功近利;缺少文化特色;发展中盲目投资等问题。所以,探寻适宜的文化创意项目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庆洋人街”文化创意开发的案例考察
(一)项目概述
重庆洋人街风景区位于南岸区,属于南滨路四期工程大佛寺大桥下游段,由美心集团出资六亿人民币打造而成。因其独特的西洋风格建筑群逐渐与滨江路分隔开来,形成重庆首个无主题旅游商业公园。近年来,洋人街的旅游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每年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总接待人数已超过8 000万次。
(二)案例解构
商业模式是企业完成客户价值创造,获取自身利益的方式。下面就根据商业模式中的四个要素对重庆洋人街进行具体的分析。
1.顾客价值主张(定位)。如果把企业逐利的行为比作采矿,那么顾客价值主张的确立就是确定“矿井”位置的过程。洋人街精确成功的定位无疑是其成功的重要砝码。(1)“矿产”的品位。“矿产”的品位越高,所产生的溢价空间也就越大。洋人街项目这种无主题的定位,在重庆地区创造出具有独特西洋特色的风景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洋人街的开发营销恰好迎合了“还原定位”的营销模式。(2)“矿产”的广度和深度。洋人街的微利经营,符合了当下M型的消费结构,为其市场的扩大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另一方面,洋人街位于弹子石附近,该地区作为南岸的CBD,受到政府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潜力巨大。
2.顾客问题解决方案(“采矿”)。满足顾客需求,有效隔离竞争对手,还需要一种“场景效应”。即让旅游服务体现一种独特性、立体化。而一个精彩的“剧本”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顾客价值要创新。其二,好的“剧情”还需要拉动各方一起参与。
3.盈利模式。洋人街看似“免票”和低价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以下几种获利方式;(1)大额订单低成本以量获利。(2)旅游带动地产的“曲线救国”。(3)开发新项目创造获利支点。
4.资源方案。洋人街突出的成本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购地的低成本。洋人街处于南岸区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偏远,导致其购地成本较低。(2)洋人街的微利经营,增添了老百姓的好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节省了巨额的广告费用,起到了免费宣传的效果。(3)为了使游客没有拘束感,有尊严的消费,洋人街内的建筑做工相对粗糙,客观上也节约了成本。
(三)重庆洋人街商业开发的评价
1.经济方面。洋人街的建造以及越来越多国内外资本的投入,促进了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和重庆旅游业的发展,为重庆经济的腾飞插上了新的翅膀。但客观上讲,重庆洋人街的接待量与营业额与国内外知名主题公园均有一定差距。且面对重庆其他新型主题公园的异军突起,如何进一步优化商业模式,构建新型盈利支点,也成为洋人街急需突破的瓶颈。
2.社会方面。洋人街的微利经营,满足了不同收入水平游客的旅游需求。同时,洋人街三年免租,广纳商户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平台,增加了社会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但随着洋人街的不断扩建与发展,需要辅助多元化的宣传方式,为品牌建设增色添彩。
3.文化方面。洋人街景区外国建筑众多,且吸引了许多外国商户入驻经营,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景区内诸多标新立异含义颇丰的标语,幽默诙谐。但与此同时,一些粗俗不得体的标语和一些夸张不文雅的新型建筑,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不利于旅游文明建设。
(四)重庆洋人街案例的借鉴意义
1.创新是商业模式立足的根本源泉。洋人街的成功归根结底体现在创新上,无论是无主题公园的项目定位还是微利的和“曲线救国”溢价模式的构建,都不是其他旅游项目的单一模仿,而是自己的独辟蹊径。
2.欲取之于民,必先予之。洋人街运用穷人经济学的理论思想,极大地让利于民。启示我们惠民利民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武器,企业的战略部署应将消费者与企业共同获利作为基本点。
3.扎根群众,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洋人街所传输的文化内容,内涵丰富,扎根群众。但是,部分标语内容文化品位较低,错误频出,不利于景区旅游文化的文明建设。故景区在扎根群众的基础上更要做到规范化,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
三、结论与启示
如何实现商业模式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进一步优化,在此拟提出如下建议。
1.商业模式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首先要确定适宜的商业开发模式,这是成功的关键。还要善于嗅出商机,也就是发现新的需求,而且把握这种机会,找出一条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融合了商业的各个元素,甚至是导致原有的商业模式普遍改变,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其实现更加科学合理与有效,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率和价值。
2.创新是文化创意项目成长的根本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发展的动力。洋人街虽在创新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力,但需要一个持久性。有的也只是急于打包推出,没有循序渐进。再一个就是去“同质化”,不照搬外地的模式。
3.注重对文化的保护。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对文化的保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误导民众,不污染文化,保护文化的“纯正性”,要力争把洋人街建设成为群众喜欢、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文明旅游景区。
4.政府监管应松紧适度。政府应在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情况下适度干预调节经济。政府部门应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避免程序复杂、滋生腐败。积极出台相关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来促进商业模式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 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3] 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01-17.
[4]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传统的社交媒体营销依赖于粉丝挖掘以及品牌信息的传播,SocialToaster完全不同。它可以帮助企业推送相关广告信息,这些信息通过那些企业支持者的杠杆效应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
那么,这种营销方式如何运作?例如,一家企业的Facebook粉丝以及公司数据库内的客户的电子邮箱会收到邮件邀请其加入到该公司的SocialToaster平台。这些人注册成为SocialToaster会员后,就会获得一些电影票、饰品之类的礼物。在企业进行推广活动时,SocialToaster会给会员发送相关邮件,邮件中附有链接,一旦用户点击了链接,相关内容便会转发到用户的其他社交网络上。SocialToaster会跟踪用户每次参与活动的效果,并分析确认转发达到最大影响度的用户。
SocialToaster的用户包括NBA的底特律活塞队、NFL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队,还有抵押贷款公司Quicken Loans,这些公司已经通过SocialToaster获得了固定回报。SocialToaster称其会员的社交媒体内容有40%~60%得到分享。SocialToaster面向企业的服务费用为379美元,但如果企业品牌的相关信息内容被分享的数量增加,收费会随之增高。
Razzaque意识到,要为他的主要客户开发一款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就需要资金支持。但2011年,一位匿名投资人却从公司撤走了50万美元的投资,Razzaque不得不从纽约、波士顿以及硅谷寻求更多的潜在投资人支持他的事业。在资金方面,Razzaque几近破产,但最终他的商业模式(简单化定价)和销售融资路演(重点描述了SocialToaster的活跃用户数量,而非内容转发数量)得到了有价值的反馈。2012年夏天,Blu Venture 风司为Razzaque投入近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巧的是这家风司就坐落在弗吉尼亚州维也纳市的I-95区,距离SocialToaster公司非常近。
Blu Venture创始人之一Paul Silber说:“SocialToaster已经拥有了许多企业客户,这些客户都认为这个平台使用起来十分便捷,而且基于平台的信息得到了有效的杠杆效果,我们认为SocialToaster有能力快速发展,并成为一个被国际品牌接受的公司。”
对Razzaque而言,找到一个距离公司较近的支持者是对其产品的敏感商业模式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考验。他表示当地区域的投资人更关注传统商业基本要素,如收入、客户数量、收益率等等,而硅谷投资人则会将赌注押在潜在的科技商业模式、新增客户数量、增长率等要素上。实际上,SocialToaster现有的收益源足够吸引硅谷的投资人,但中大西洋区的投资环境却比硅谷更加合适。
而5月12日,新浪微博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微博净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4%,至1.193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91%,至1640万美元,2016年3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较上年同期增长32%,至2.61亿,其中85%为移动端用户。
微博之所以能在一片唱衰声中取得今日成绩,网红经济在其中功不可没。最近,微博CEO王高飞在多个场合表示微博进军网红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并采用多种举措来构筑新浪微博在网红经济的竞争壁垒。那么问题就来了,网红能给新浪微博带来持续的增长力吗?铁哥建议诸位从以下三方面去考量。
网红和微博是否可实现双赢
大V离场之后,微博确实面临较为严重的注意力问题。须知此前微博一直在享受大V带来的舆论场红利,彼时的新浪微博已成为热点新闻事件的主要发源地。这也是微博反对派认为微博新闻属性强于社交属性的主要证据。
但事实上,自时政大V离场之后,微博开始加强各垂直领域大V的培养力度,推微博头条等产品使内容创作者可获得持续收益,刺激内容创作者的微博原创力。
这在铁哥看来,可视为前网红经济时代的基础做法,也是微博为网红经济打下的基本功。网红之所以成网红,乃是其在网络中已经具备明星的基本要素:有忠实粉丝、有内容原创能力甚至有很强的内容变现力。
很显然,网红自带舆论场正是新浪微博所需要的,而微博手握上亿的日活跃用户,也给网红带来其发展所必须的人气支持。如papi酱虽与多个内容平台都有合作关系,但其视频在新浪微博总点击量超过2.46亿次,基本超过其他平台点击的总和。
换言之,新浪微博需要网红带来的注意力,而网红也需要新浪微博的人气支持,互为配合各取所需。
能否持续孵化网红
由于自带流量,网红成为各大平台尤其许多工具类平台纷纷争夺的对象,以多种福利政策来吸引网红参与,以提高其产品用户粘性。平台的竞争升级为网红的争夺战,那么微博能否从这场战争中胜出是尤为重要的。
在运营思路上看,微博与大多平台的“只推红人”的做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其更倾向于Youtube的MCN模式,扶植红人自媒体公司做大,共享模式红利。而业内对网红最大的质疑在集中在“内容的持续产出”,凭借个体可以打造爆点却难以获得持续的内容产出,这也是“推红人”模式面临最大的问题。而MCN其逻辑在为网红发展提供生态支持,以实现红人的持续产出。而事实上,95%的网红不赚钱,剩下5%的网红都有MCN傍身的。
而铁哥必须再次强调:虽然网红成为稀缺资源成为平台的争抢对象,但网红也是要考量平台的影响力,以实现其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网红的较量背后则是平台影响力的竞争。因此,从产品逻辑看,网红时代常见的直播、打赏等形式本身不具备太高门槛,铁哥也不认为有了这些功能平台便是向网红迈进了。以微博为例,其采取的MCN模式为网红提供生态服务平台,而在具体运营操作上又具备直播、打赏甚至是一般平台不具备的电商模式,如此,铁哥更强倾向于将微博视为网红孵化平台。
我们不妨将以上结论改为:网红时代平台的竞争将会是孵化力的竞争。
能否实现用户、平台、广告主三方共赢
随着商业模式成为热点词汇,坊间关于商业模式的文章层出不穷,但铁哥认为相当部分讨论仍提留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肤浅阶段,忽视了任何一种商业模式背后各方利益者关系的复杂,换言之,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共赢,其模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评判微博的网红模式能付持续时,我们必须要考量用户、平台、广告主三方能否实现共赢。
从用户层面看,网红时代与此前时政大V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具有更强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新浪微博3月份实现月活2.61亿的重要原因,网红正在将微博影响力全面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打造各垂直领域大V模式与网红互为配合,可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内容的获取需求,用户自然是模式的受益者。
而在广告主层面,铁哥尤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数据:一季度微博来自中小企业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7%,中小企业和自助广告客户数也达到83万,比上季度提升25%,与此同时一季度来自品牌客户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达到67%。
中小企业广告主的提升证实网红经济带动下的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增长已经初现成效,而品牌客户的增长则意味着垂直大V培养了更为精准的高粘性用户,广告主可获得目标用户的关注度。
接触了众多的企业领导与高管,对“战略价值”认识不够是普遍现象,缺乏战略管理专业人才,战略决策随意性大,导致企业“决策品质”不高,总结来看,中国多数企业战略缺失,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
第三部分:企业战略抉择与战略逻辑
中国市场是营销的天堂 ――
目前,中国市场的庞大性,在多个行业,在多个领域都还没有建立起消费者认知的第一品牌,这就是我们众多企业的机会。
中国市场是营销的天堂,众多行业面临着绝佳的崛起机会,混乱与不规则下的高速发展也正是中国市场最大的魅力所在。很多行业和领域我们都可以获得突破并成就某行业或某领域的翘楚。
中国市场,全面竞争才刚刚开始,品牌营销才进入浅表式的初级阶段,品牌竞争与争夺在诸多领域才刚刚开始,谁略高一筹,谁就是第一!目前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
新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抉择
这是一个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竞争激烈并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时代!
中国经济正在跨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国企业还将经受更大规模市场商战的洗礼。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经营环境和竞争方式的变化,已经远远超过通常的产品,技术,价格,营销等所能操作的范畴,更不是传统思维所能解决的。曾经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已经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曾经的竞争优势正在渐渐消失……
全球竞争的激化,工业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跃,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迁,营销传播方式的进化演变,高成本,过度竞争,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些已经大大改变了各行业的商业游戏规则。面对现时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处的困境,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亟需战略转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企业可以不需要战略,比如:如果想做好一个“赚钱型”的企业,你可以不需要考虑未来的行业地位,没有什么大的胸怀和梦想,也就不怎么需要战略的力量,只要把握企业生存的一些基本要素即可,如产品质量,成本价格,强化营销推广,勤奋拼搏,就可能会盈利。
当然: 创业期企业走“复制和嫁接”的战略路线,的确也是稳妥的,不失为阶段性发展的权宜之计,但是,如果一家企业只懂得复制,只会跟风模仿,事实上是对企业追求创新,追求自我提升的放弃。这样的企业又能做多久?能做多大?能做多快?
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近三十年的市场化进程中,一大批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在许多行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些优秀的企业成就了行业的标杆和领导者,成为某个领域的领秀,但是更多的企业还在默默拼搏的路上,还有大部分企业在随波逐流,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有进入一个良性的成长轨道,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依然巨大,成长缓慢,步履蹒跚,误解并缺失着企业战略。
在未来,除非一些新兴行业或新技术行业,在若干年内具备技术垄断优势,这样的企业或许会生存的很好,否则没有科学系统的企业战略的企业,将很快被行业整合或全球价值链调整的进程所淹没。而未来,中国企业需要从产业链,行业价值链,行业集中化趋势等角度认识行业与市场的发展,准确找到自己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不能再做埋头拉车,不看前路的马车夫,要必须看到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预先制定企业定位与发展战略;不仅要关注行业集中度趋势,速度与驱动力,还要关注企业在产业价值链包括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这是中国的企业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比如:格兰仕的成功,看似依靠简单价格战取得成功,好象是比较简单的营销手段,但事实证明,格兰仕的成功是在战略思维高度下制定的“杀手级”战术手段。
战略能预见并选择未来,因为格兰仕看到了OEM与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下的商机,所以以OEM的方式,大规模吸收国外产能,主动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完成国际微波炉产能的转移。 同时,格兰仕积极自创品牌,建立渠道,猛攻国内消费市场,并以低价催生了中国家庭的“电磁化”消费习惯,引领微波产品市场的主导权,从而击退了来自日本,韩国等国际品牌的高,中,低多路进攻。最终掌握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主导权。
格兰仕的胜利,首先取决于企业战略的胜利。当然企业战略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有人会说:成功的企业毕竟是少数,那中小企业该怎么办?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答案很简单:中小企业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威胁更大,所以更加需要企业战略来更好的生存,更好的崛起,中国市场给我们企业提供了那么多成长和突破的机遇,有那么多可以占领的阵地,如果我们的中小企业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依然缺失着科学系统的战略,也没有开始建立品牌,那么现在就需要认真去做了。
企业战略,就是破局――
战略是种抉择,是创新,是远见,是聚焦,是差异性取舍,
面对竞争,需要突破,战略就是为企业竞争优势来定位,来确定核心能量,来储蓄并积累资源,有效创造,放大,整合,并维护执行企业的竞争优势。
“集中才能放大,聚焦才能突破”,分散便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产品,资源,市场,渠道,人员,传播等方面都要实现聚合。
差异化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战略的差异,决定商业模式的差异,品牌与价值输出同样有差异,其核心在于能为行业,能为市场和客户,能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价值。
企业战略,就是破局,破局便是向着成功去挑战,其中的过程充满智慧,思想,科学,高效运作,成功规划的实施过程。
确实上帝给每个企业的机会是一样的,像一扇圆形的旋转门,只是看我们进入的角度,看我们何时进入,怎样进入!
战略:预见未来,决胜未来,整合升级,战略逻辑要素简述如下:
一:关注企业所在的行业集中度,趋势,速度及驱动力。
二:关注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是否安全。
三:明确企业的核心优势,以及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
四:精细规划增长的驱动力体系。
五:在新的竞争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实现战略转型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
六: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整合创新。
七:突破竞争的瓶颈和环境的困局。
李:我记得自己从懂事的时候起就喜欢时尚。对服装、艺术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后来工作的时候,却做了一个跟时尚非常不一样的行业――财会,当时也是父母的意思。做了三四年,后来还是跨域到自己比较喜欢的服装行业,经过初期摸索,后来做了一个品牌的,当时的店就开在上海的恒隆广场。
FC:当时进入恒隆广场应该算是个很大的成功了,那么后来的创业历程发展得如何?
李:那时候年轻,觉得自己能够进到当时中国最高端的shopping mall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当时的品牌是做男装,但一年多以后就亏了一百多万,但是这一年让我学会了什么是品牌,也学会了怎么经营品牌。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一年的亏损是很宝贵的经验。通过这个经验我就觉得其他的品牌,不如自己创立一个品牌。03年我创立了自己的牛仔品牌,经过三年左右的发展,又觉得它和同行品牌相比没有什么差异化,做起来很累,也很难有大的突破。所以06年开始,我就开始创建快时尚UR品牌,这在当时也是行业领先的商业模式。
FC:那么为什么会最终选择快时尚作为自己的发展领域?
李:其实大概在 2001年的时候,我就有看到相关Fast Fashion的报道,那个时候国内对这种商业模式还少有研究和涉猎。当时我看到ZARA在欧洲,消费者更换产品的速度很快,这让我很感到震撼。因为在当年的中国,人们的思想还是相对传统,觉得一件衣服就希望可以穿五六年,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03年我在东京看到ZARA在亚洲的第一个店,它开在一些大牌旁边,但价格却比较亲民,款式又非常时尚。看到这个,我就联想起国内一些品牌的状态和定位,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新机会,在中国可能更加是里程碑式的,所以我觉得,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其他人没有做的东西。所以开始构思UR这个品牌,直到06年创立。
FC:那么你认为UR目前在中国最大的优势在哪儿?
李: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快时尚,但定义可能未必准确。店大未必就代表快时尚,快时尚的基本要素是更新速度,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新最潮的流行元素带进来。所以以我主观的方向和标准来看,目前国内的快时尚本来就不多,UR目前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快时尚品牌,在现阶段的这几年,我们没有太多竞争对手,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优势。
FC:对于中国时尚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你怎么看?
李:我觉得说到服装行业,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比较难做的行业。比如近几年出现的高库存,或者销售同比下降等问题,都是行业报道里经常提到的几个关键词。针对这些,我个人的观点是,第一,消费者或者说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都在转变,从以往那种单向、盲目的追求变为今天这种成熟理性的享受,也就是精明消费时代的来临;第二,国际竞争品牌,特别是快时尚品牌对国内的冲击会非常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首先国内的服装品牌已经习惯一个思维,即通过品牌来赚取倍数较高的利润。但国际品牌进来之后,它既有国际的风范,又有较高的性价比,所以对传统的中国品牌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第三,经济周期也会对服装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第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其中因素之一,所以这四个因素影响了整个服装行业的波动,我个人认为这两三年会是整个服装行业的一个转型升级阶段。
FC:作为品牌管理者自己是否尝试过服装设计之类?
李:我自己创作设计比较少,但是喜欢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我很喜欢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很多方面我会亲自参与,但独立制作比较少。我觉得艺术设计是一个包罗很广的范畴,好的设计师就是要把各种艺术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
FC:UR在营销上相当低调,几乎没有活动或者广告,对于这一点,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李:这次国际品牌服饰展览会算是UR相对高调的一个参与了。以前我们都在默默地耕耘和积累,原因有两点。第一我们在探索整个商业模式的规律。在中国,快时尚领域基本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更多地还是一些零碎的关于国外品牌的报道。但在实际运作的时候,国内和国外还是有很多差异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调整自己。所以不论是市场扩张还是品牌推广,我们都处在探索和完善中。另外,我们的这种商业模式也是相对较新的。我们的使命是让消费者能轻松拥有高品质的时尚。所以我们得把所有的资源和成本放在产品的开发和供应链上,把推广成本减下来,我觉得这个才是最持久的。毕竟我之前也说了,中国的服装行业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仅仅只是明星和广告很难再轻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希望抓住和迎合这样的趋势,我觉得口碑传播才是持久和永远的。
FC:UR的店面装修走的是奢华路线,但产品价位又是非常亲切的,这点也是你营销理念的一个方面吗?
李:对。我们觉得UR最大的广告投入就是在店面的选址上。选定地址之后,我们会在店面上使用高标准,甚至近乎奢侈品的空间设计概念。消费者可以从同类型店铺的比较中更容易地记住我们。我觉得当今的消费者已经是从目标消费过渡到了随意性消费,或者称体面式消费,他们去shopping mall逛街的时候,不仅仅是要买东西,更多地是在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好形象好氛围的店,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这种体面心理,在这种氛围下,消费者也会觉得我们的产品更加富有水准。
FC: 未来会不会考虑在UR的某些产品线推一些高端,或者说近乎奢侈品的服装?
李:暂时应该不会。因为我觉得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在服装方面推奢侈品相对较难。中国要推奢侈服装品牌,地域基因还不够强大。中国的白酒和茶叶,想要做到全球顶级的奢侈品完全没问题,但是服装就相对有难度,所以我们暂时不会有这样的打算。
FC:你个人对奢侈品的态度是?
李:以前非常喜欢,现在非常不喜欢。可能是因为身在行业中的缘故,我更倾向一些个性化,去LOGO的产品。我觉得奢侈品一定是少数人拥有的,才能叫奢侈。今天可能某些奢侈品已经快走上快时尚的道路了,最近这些品牌自己也在调整;不过还是有些奢侈品比较坚守自己原本的定位,扩张和普及程度没哪么高,这会好些。所以我不太会喜欢那些过于大众的奢侈品,个人更倾向一些小众设计师的,设计感较强的东西或现代简约风格的品牌。
传统商业模式的困惑
中国传统的实体商业正面临巨变,百货业出现关店潮流,国内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自2012年始,中国百货业关店潮渐起。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共计关闭201家门店,创历年之最。关店数量最多的百货品牌为百盛百货和玛莎百货,各关五家;其次为伊藤洋华堂,关店数量为四家;而王府井百货、中都百货、NOVO百货、宝莱百货、尚泰百货等品牌在二、三线城市也均有关店现象。2015年开年,天津、北京等地都有百货商场宣布歇业。今年2月,媒体调研发现,上海淮海路短短几公里的“黄金地带”就出现了十多家店铺关闭或调整,就连此前第一百货关闭后转型经营的宝马展示店也悄然关闭,大量空铺难以招商。
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较2013年下降了1%。与之相对应的是,2014年,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上涨9%,达到3,800亿元,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30%的份额。去海外购买和代购成为中国内地消费者的新选择。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势不可挡。淘宝网首次在中国实现了一个可能: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应用工具,它最终将成为生活的基本要素。2011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当日的支付宝交易额达到33.6亿元。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世界。2011年,微信创立。2013年,微信的用户数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2014年,微信开放支付功能。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传统的实体商业措手不及。
众多品牌也纷纷在线上市场“发力”,快时尚开始拓展自营网店。Apple微软、Beats、 Bose、 NBA、Nike、Gap、Levi's、Disney、 New Balance、雅诗兰黛、CK等国际品牌均已进驻天猫;另外一些国际品牌,如Burberry、无印良品、ASOS等,则选择天猫作为中国唯一授权的第三方电商平台。
过去几年,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行业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消费者走出国门越来越简单,现在如果还徘徊在以前传统的购物中心的管理思维上,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业内人士对未来一片茫然。
商业中心背负着巨大的土地成本,背负着一个社会、一个区域的发展,承载着很多功能,如休闲、社交等。但是,很多百货、卖场、商店的营业额在急剧下滑,已经影响到了实体商业的发展,未来之路要如何走?
对此,盈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司徒文聪先生在“2015年沪港房地产论坛”上提出了现代商业资产管理的新思维方式,解读了实体商业的未来和发展。对于实体商业的未来,作了四个非常明确判断:科技化运营管理、创新金融能力、品牌深度嫁接和文化资源商用化。司徒文聪表示,“虽然目前这些只是方向和观点,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实体商业的发展模式。”
科技化运营管理
数据时代,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国人进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截至2014年12月,中国使用手机的网民规模已达5.57亿,占上网人群的85.8%。
智能移动设备的购物支付正飞速发展。2014年,中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增长63.5%,是网络购物整体用户规模增速的3.2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提升了13.5个百分点达42.4%。
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73.2%,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O%。
司徒文聪认为:“将来所有的商业都离不开科技发展。如果商场跟科技不挂钩,如果还有人觉得现在可以通过更好的管理、更周到的服务、更精锐的团队,来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肯定会误入歧途。”
科技技术创新正在并联实体商业与移动互联网,管理者可以运用大数据实现资产管理及优化。
尽管2002年以前,“提成”和“分成”还是商业中心运营的惯例,但最近盈石的研究发现,实体商业现在已不能完全依赖这个概念。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其它移动支付的出现,使得很多实体商店不需要现在的收银系统,就能完成交易。如果实体商店或其它同行不去思考未来的支付问题,商业中心可能会变成纯粹的展厅,完全丧失获利的可能性。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展厅”里面选购商品,但通过手机进行购买。商业中心与入驻品牌之间“零租金,纯提成”的模式,将无法运行。
“未来的实体商业必须高度关注科技的发展,应该尽可能地运用一切科技手段来管理商场,从客户进入停车场的那一分钟开始,就严格记录、管理每一项数据,在客户离开后要将他们从‘线上’拉到‘线下’。这些都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模式,在日本和美国,有很多实体商业已经将此类技术利用得淋漓尽致。”司徒文聪说。
“市场有了变化,将科技化的管理深入到商业运营中,是经营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未来,不管是步行街、商业街、购物中心还是百货,科技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和值得关注的部分。”
创新金融能力
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中国正迎来“大资管时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余额宝等新型理财产品的出现,小额投资让“资产管理”这个以前被认为是有钱人的专属领域开始大众化、平民化,老百姓的散钱、小钱也可通过资产管理实现财富增值。
符合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将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同。截止到2014年底,余额宝用户已增至1.85亿人,规模达5,789.36亿元,是2013年底的3.12倍,累计为用户创收257.94亿元。
2014年年底,中国的广义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0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约16万亿元、信托约14万亿元、保险业逾10万亿元。
与此同时,险资、养老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更加重视商业地产领域的投资机会。目前的利率处于下行通道,商业地产也需要与有效、便宜、合理的基金进行嫁接。
商业地产基金更加专业化、细分化,如商业品牌股权基金和主题型商业房地产定向基金的兴起。市场对商业项目基本服务有更深入的研究,具体体现在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Business Trust商业信托模式的发展。
如何利用创新金融能力,进行商业和商业房地产的对接?司徒文聪认为:“投资者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资产增值需依赖中长期发展,必须用更新的思维看待投资回报率,如果还用普通的回报率来衡量购物中心的投资,100亿、200亿投进去可能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他还说:“过去,我们可以通过住宅、办公楼的销售来平衡实体商业运营,但是现在需要探索一种新的金融能力,实现购物中心、商业空间的平衡,购物中心要拥有自己产生资金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回报。”
品牌深度嫁接
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和理解正在升级,品牌须在更深层面上表达和实践自身内涵。
新一代商业资产管理将更有效地利用商业地产场所,进行品牌展示,让消费者能有更好的体验,实现更顺畅的沟通。品牌也需要专业的商业资产管理团队,通过资金或资源上的互补,来达到深度嫁接的目的。
司徒文聪指出,传统招商是通过对接市场品牌来完成,但在未来,很多开发商、资产管理者,可能要考虑自己的品牌开发能力,做到个性化、差异化。
“过去那种商业中心简单搬运品牌的做法,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要对所有品牌进行深度分析;或者直接投资一些品牌;公司甚至可以设特定资金,来专门培养一些特色品牌,让其成为购物中心差异化经营的主角,去影响整个商业平台,转变沉闷的商业氛围。”司徒文聪说。
品牌深度嫁接的过程,也是未来所有商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深入沟通的过程,他们要找到不雷同的品牌和商业模式,增加每个商业平台发展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未来所有业内人士的“必须追求”。
“未来,我们应当结合中国强劲的消费动力和消费需求,更多地关注体验式消费及文化领域,寻找市场上有潜质的品牌,加强品牌互动,助力品牌价值提升。”
文化资源商用化
社会需求已经升级至人文层面,商业领域开始“贩卖”文化。零售商品和服务已经融入文化元素。在过去,“文化”很难赚到钱,而现在的商业,让文化在适当的场所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展示,与人发生交流,从而产生消费。
文化与商业存在空间上的可塑性。实体商业可以依托原始文化脉络,改造和表现出具有商业体验感的空间,或者直接构建具有人文体验感的品质商业空间。
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形式具有多样性。演出、展览等文艺活动,容易形成社交人气集聚平台。文化所独具的气质调性,可以融入空间与场所,与商业空间建立连接。
司徒文聪认为,“十二五”规划之后讲到中国文化的发展、文化商用化,将文化作为发展创新商业模式的强力引擎,很多专家重视的是前面两个字――“文化”,业内人士应关注的是后面三个字――“商用化”。
通过文化的商用化来获取价值,是购物中心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通常说的将特色文化做到极致,通过文化提升商业自身的附加值,以产生足够的利润。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驱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23-02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监控处于庞大网络中的物品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精确化管理与操作。物联网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各国政府和商业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但由于标准化问题、成本问题、商业模式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关键技术问题、行业壁垒问题,使得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大多是特定企业或科研机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局部尝试。本文研究从具备相关条件的特定行业应用出发,积累技术、标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广泛推广的需求驱动发展模式。
1 需求驱动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进化过程既包括产业中企业数量、产品或者服务产量等量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的变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指产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特定国家或地区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方略,包括产业组织形式、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策略、产业政策措施等。
行业应用形成的市场需求,是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动力。按照波特的钻石理论,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关键在于要素条件、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本土的预期型需求可能催生产业的国家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则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
行业应用有利于促进适用技术标准的快速形成。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作为支撑,技术标准的统一要靠强有力的主导力量,形成主导力量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极力推广使用TCP/IP协议连接因特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电脑通过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以及越来越多的商业信息通过因特网传递,TCP/IP协议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断增强,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接入因特网,并逐步成为全球用户普遍遵循的网络协议。结果尽管TCP/IP协议与国际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却比国际标准更有影响力、更有市场价值。
需求驱动发展模式是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刺激需求为主,以需求拉动引导资源配置。新兴产业的最终发展,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应用,以较大的市场需求为支撑。
2 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转变
当前,国家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更多地是从供给角度出发,通过提供公共研发支出和促进产学研合作,以期加快由研究到产品商业化的周期。政府通常制定向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公共资金资助的政策工具,包括资助高校的基础性研究以增加对企业基础性知识的供给,资助国家实验室的定向研究以增强面向民用目标的技术溢出,通过资金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在供给驱动模式下,虽然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入,实施结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尽管也有一些基于需求角度的政策,如政府采购、补贴厂商等,但由于政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所带来的市场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具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具备通过本土市场培育,进而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
3 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实践
从行业应用角度看,可以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业,利用现有的技术,构建行业内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实践就展示了物联网行业应用发展的良好前景。烟草行业物联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烟草物联网。
从烟叶种植到卷烟仓储运输的整个烟草供应链,都应用了相应的物联网技术。在烟叶种植环节,湖南郴州烟草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通过识别装置、传感器、自动剪叶机等设备,使烟叶生产实现了监控集成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还被运用在烟叶工厂远程监控管理领域,实现了实时传感采集、历史数据存储、智能分析与远程联动控制等功能,对烟叶生长实施精确干预、人工调节,及时精准地满足烤烟生长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要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采集基地内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烤烟生长环境的数据;通过电脑或3G手机操作,可以远程指挥基地内的灌溉、通风等设施。
在仓储管理环节,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行 “一库式仓储分拣、接力配送、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行”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卷烟自动分拣系统,使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现了作业的现代化、管理的数字化及全市范围内集中统一管理下的仓储、分拣和配送的自动化。
在物流配送环节,江苏烟草应用高清摄像头、温控器等感知、识别设备,对卷烟生产打码、传输、仓储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对卷烟仓库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识别;建立生产仓储监控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卷烟运输托盘系统和工商仓储信息共享系统等四个互相关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可靠传递。
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了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对烟草商业企业卷烟仓储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采用电子标识、电子标签等技术进行准确数字化货位定位管理,同时,应用RFID托盘有效地实现了同城卷烟物流的信息共享和系统无缝对接。在烟草商业物流配送中普遍应用了GPS技术实现线路优化和车辆实时调度等功能;在仓储监控等方面也应用传感技术。
烟草行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和试点,再利用行业的体制优势将各试点的经验向全行业推广开来,通过行业的统筹安排和有力组织,形成封闭运行、标准统一、实用先进、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根据《烟草行业物联网总体框架与卷烟物流物联网规划》,到2013年,中国烟草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到2014年,基本完成烟草行业资产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的全面贯穿,实现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基本建设成 “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4 基于需求驱动的发展建议
4.1 物联网优先应用产业的选择条件
物联网优先应用的产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选择。烟草行业之所以可以率先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联网,其优势在于:一是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烟草行业整个产业链都集中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管理下,便于统一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技术应用于整个行业,研发和使用的单位成本将大大降低。二是有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全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公司之间有600多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100%;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96%。三是有闭环运作的特点。烟草行业采取行业内封闭式的运作模式,网络模块结构比较清晰,便于统一规划。同时,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4.2 积极鼓励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先行试点
政府应采取“试点先行、各个击破”的方式,对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实行试点,实行优先发展战略。试点的对象主要针对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或以国有控股为主的行业,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对它们的物联网进行优先开发应用。
4.3 加大对试点行业或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机构应当将技术、项目和资金向试点行业进行适度的倾斜,使各试点行业的物联网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的特点。同时,要协调主要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组织好应用型技术的攻关。对试点行业的技术需求建立帮扶机制,为试点行业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4.4 整合各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资源
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各行业或企业物联网发展的动态。发挥好国家“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的作用,在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运用过程中确保技术标准全面统一,切实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郝凤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市场驱动效应[J].重庆社会科学,2011(2)
[2]柳捷烟草行业物联网建设初探[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