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8 16:20: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空气环境监测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 影响 分析 建议 措施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18-02
蒙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因位于蒙山之阴而得名。蒙阴县是纯山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2015年4月14日至5月2日,蒙阴县环境监测站分别在与新泰市、沂源县交界的常路镇西岭村、高都镇上五庄村、野店镇苏家沟村、岱崮镇井旺庄村4个点位,进行了连续19天环境空气采样监测。通过对交界处获得的19日监测数据与县城区2处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在线数据进行同步对比,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摸清了周边市县对蒙阴县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又通过对空气自动站日平均小时浓度变化的分析,摸清了影响我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蒙阴县地理、气象条件
(一)蒙阴县地理条件
蒙阴县城区以新城路向东西两侧布局,处于两山(北山、会泉峪山)之间谷地,东侧到巨山呈隆起地带,西侧以205国道横穿城区西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路网呈“232”分布,东西两向主要干线以205国道、335省道(兖石路)为主,城区中心以云蒙路、新城路、南环路为主,其中东西向205国道车流量最多,城东兖石路较密集,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集中路线。
蒙阴县西北方向主要有新泰市、莱芜市、淄博市3市县,在西北风为主导风向的情况下,从莱芜市、钢城区、新泰市按西北呈一条线对蒙阴县形成“喇叭口”由大变小的气流通道,极易造成空气污染物异地飘移,对蒙阴城区空气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蒙阴县东北方向有沂源县、北侧有淄博市博山区,淄博市南侧有泰山-鲁山山脉,起到一定的空气气流阻断作用。
蒙阴西南方向有平邑县、正南向有费县,有蒙山山脉阻断;东侧有沂南县、沂水县2县,东南侧有临沂市6区。在东南风作为主导风向时,易受到临沂市6区空气污染物异地飘移,对蒙阴城区空气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二)蒙阴县气象条件
我县主导风向以东南风(3月-10月)、西北风(11月-次年2月)为主。同时,也受到大环境的气候、风速、气压、温度等因素影响。
二、蒙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外源影响
(一)监测点位周边环境
岱崮镇井旺庄村点位、常路镇西岭村点位、高都镇上五庄村点位、野店镇苏家沟村点位等4点位主要位于蒙阴县与泰安市、淄博市2市交界处,布点选址较为理想,可在不受周边突发性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对我县边界处对各项大气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保障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分析的质量。
(二)监测数据分析
1、对监测数据比对分析得知,SO2、NO2、PM10、AQI四项指标在这段时间内浓度变化趋势相似,说明城区北方本底值与大环境空气质量较贴合,受外界污染影响较小。城区西北方向在自身污染企业较多、本底值较大的基础上,因靠近新泰市重污染区,受外来污染因素影响较大。城区两自动监测站处于兖石路、云蒙路两侧,周边燃煤锅炉、餐饮油烟等较多,SO2、NO2两项指标有较独立的趋势。
PM10方面,常路、高都2点位大多高于城区PM10的具体数值,SO2方面,常路点位SO2浓度与城区非常接近,相差很小,除因内源污染外,受靠近的汶南工业企业污染影响较大。NO2方面,常路点位NO2浓度略高于城区,因处于交通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所致。
从各项监测数据上分析,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蒙阴城区SO2、NO2两项指标趋势较为独立。主要原因为该两种污染物空气输送扩散速度相对较低,应以内源污染为主。其中,SO2主要成因以工业采暖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及大灶燃煤为主;NO2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主。
2、蒙阴城区PM10、PM2.5因风向频率变化因素及污染物输送扩散距离远、速度快等特性,在不排除城区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垃圾焚烧、光化学二次转变等综合性内源原因基础上,从常路点位、高都点位PM10浓度高于城区 46.6%、17.8%来看,应受常路、高都、新泰方向污染外来影响较大。
三、蒙阴县城区空气质量内源影响
(一)城区2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污染物日均值同比评价
蒙阴县环境监测站对4月份城区监测站、开发区2处空气自动监测站SO2、NO2、PM10、PM2.5日均值进行同比评价,分析数据如下:
1、二氧化硫(SO2):开发区日均值浓度0.044(mg/m3),监测站日均值浓度0.027(mg/m3),开发区日均值浓度高出监测站63%。主要原因是:目前,开发区企业正常生产燃煤锅炉较多,而城区除部分馒头房正常营业外,采暖锅炉及洗浴、茶浴炉等小锅炉基本全部停产。
2、 二氧化氮(NO2):开发区日均值浓度0.041(mg/m3),监测站日均值浓度0.033(mg/m3),开发区日均值浓度高出监测站24.2%。主要原因是开发区兖石路,各类机动车行驶相比监测站云蒙路,存在量多、尾气排放量大等现状;而云蒙路前期通过县交警大队实行限行,起到一定改善作用。
3、可吸入颗粒物(PM10):开发区日均值浓度0.112(mg/m3),监测站日均值浓度0.102(mg/m3),开发区日均值浓度高出监测站9.8%。主要原因是通过前期城区洒水降尘,监测站点位PM10比较开发区点位起到一定抑尘作用。
4、细微颗粒物(PM2.5):2处点位浓度相等,符合PM2.5污染物传送距离远、传送速度快的特性。
(二)城区2自动监测站4月份各项污染物日均小时浓度变化趋势情况
根据对两监测站在线数据分析,两点位四种污染物SO2、NO2、PM10、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SO2方面:从凌晨0点-5点,SO2出现较高位的稳定区域,说明有部分企业晚上生产,出现偷排现象;从凌晨5点-上午11点,属于开发区企业、城区馒头房及餐饮行业繁忙阶段,燃煤导致SO2出现高峰值;从19点-23点,SO2出现较高波动,应主要为餐饮业燃煤造成。NO2方面:从凌晨0点-9点,NO2出现每天的最高位区域,说明晚上2处点位机动车处于高峰行驶,导致出现全天最高峰;从中午12点-16点,NO2出现每天的第二高峰,但无明显规律,说明机动车运输较无规律。从17点-23点,NO2出现每天的第三高峰,说明机动车晚上开始出现规律性拥挤高峰。
从图表可以看出,NO2日变化规律基本与SO2基本相同,但NO2污染物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污染峰值持续时间较长;NO2污染最重出现在上午 0~10点左右;上午8时前后及21点前后污染最重;污染最轻的时段为14~16点。
PM10方面:2监测点位PM10趋势大部分重合,部分时间阶段有变化,监测站较开发区平均浓度较低;从凌晨0点-10点,PM10出现每天的高位区域,主要是晚间机动车行驶带动道路扬尘,中午道路扬尘及建筑扬尘造成;从中午11点-19点PM10较稳定,应为城区洒水降尘起到一定作用。
PM2.5方面:按照正常比例,PM2.5≈PM10×60-70%; 2监测点位PM2.5趋势基本重合,符合该污染物传送距离远、速度快的特性;从凌晨0点-10点,PM2.5处于每天的高位区域,主要是晚间机动车行驶带动道路扬尘,中午道路扬尘及建筑扬尘造成。
从图表可以看出,PM10、PM2.5日内变化规律为早晨6~10时污染物浓度最高、污染最重; 11点后逐渐减轻;16时左右浓度最低、污染最轻;18时后又逐渐加重。
综上所述,蒙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虽然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内源造成的,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
四、对策建议
(一)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按照市大气办关于工业污染治理的相关要求,实施“三个一批”,即限期治理一批、停产治理一批、关停拆除搬迁一批。严格行业环境准入,城区内一律停止审批新上燃煤项目;未批先建项目一律停止建设,严控新增污染物排放的新上项目、新增产能;其他新上项目环保设施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二)城区扬尘治理
所有施工工地必须严格落实“六个100%”(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达到100%),视频监控设施联网贯通且正常运行。
(三)机动车尾气治理
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严格实行环保标志管理,全面落实机动车先环检、再安检措施,尾气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年检手续。
(四)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
禁燃区内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限期拆除,或限期改用电、气锅炉;开展城区供暖小锅炉集中整治,不能集中供热的,限期改用电、气锅炉;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措施,在禁燃区内,严禁新建燃用高污染燃料项目;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一律拆除或限期改用电、气锅炉。
(五)餐饮油烟治理
严格油烟排放管控。外环线内宾馆、饭店、食堂等餐饮业油烟排放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和专用烟气排放管道;规范露天烧烤,对烧烤摊点进行总量控制,城区范围内严禁新增烧烤摊点。
(六)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社会宣传,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环境监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环境监测 学科发展 现状及展望
一、概述
福建省环境监测机构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下半年,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厦门、福州2设区城市环境监测站相继成立,形成了我省第一批专门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力量,并很快开始了最初的环境监测工作。此后,全省各地相继按行政区划,成立了环境监测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对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此后我省还相继成立了从事专项环境监测业务的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省湄州湾海洋监测站、武夷山大气环境质量背景监测站。截止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88个,监测人员1130人,监测仪器固定资产原值约1.94亿元,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的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具备了对全省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状况的监测能力、应对突发性环境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和进行环境监测科研的工作能力,环境监测学科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 全省监测系统技术能力发展状况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能力发展取得瞩目的成绩,尤其在“十五”期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人员技术素质、管理水平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一)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十五”期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我省先后实施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二期工程,由省财政出资5000万元,各级政府配套5000万元,直接用于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购置。目前,一期工程仪器采购工作已全部完成,二期工程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一、二期工程共有79个环境监测站获得资助,迅速改变了我省基层监测站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短缺、仪器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装备的仪器设备迅速形成监测能力,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作用。据统计,截至2005年末,全省环保系统环境监测站监测仪器设备资产原值达1.94亿元,“十五”期间增加值为1.35亿元,详见表-1。
环境自动监测是“十五”期间我省重点推进的能力建设项目,其目的在于用科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为环境管理的提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证。“十五”期间,我省全面启动了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目前全省共有10个设区城市、4个设市城市共建成了25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对SO2、NO2、PM10等大气环境指标实施连续自动监测,9个设区城市全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工作,福州、厦门等环保重点城市还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工作。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在5个流域的重点监测断面和行政区交界断面建设了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10余个指标,并实施了重点断面的水质周报制度。200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网络建设,作为“数字福建”的应用项目之一,以省直宽带网、移动通讯网和电信骨干网为依托,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目前,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和各设区市监控分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并连接了全省已建成投入运行的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在线监测监控。
(二)人员技术素质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队伍人员技术素质不断提高,队伍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截止至2005年末,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人员中,技术人员比例占人员数的71.7%,其中高级职称人数为98人、中级职称人数329人、初级职称人数382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24.14.7。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人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也不断优化,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改变了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人员以理化检验专业为主的现象,生态、地理等学科专业人员加入到环境监测队伍;人员年龄结构也趋向年轻化,70年代出生的技术人员已成为监测队伍的主力。
(三) 管理水平
“十五”期间,我省的环境监测站以计量认证为抓手,推进监测站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省有70个环境监测站依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或ISO/IEC 17025建立了质量体系,通过了计量认证的评审。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还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评审。
三、全省环境监测工作概况
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根据环境管理的需求,按照统一监测技术规范,全面开展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以及污染源的监测工作。每年获得约100万个监测数据。
(一)水环境监测
“十五”期间,为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要求,全面了解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统一规范全省水环境监测技术,对《福建省水环境监测技术规定》进行修订,并调整了部分断面,增设了省界、市县之间的交界断面,使全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布局、站位的布设更加合理、科学。在各水系共布设地表水监测断面121个,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40个,城市内河监测断面29个,湖泊、水库监测断面11个,地下水监测断面8个。近岸港湾海域水质监测站位65个,入海河口水质监测站位11个。
(二)大气环境监测
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和福州、厦门、三明、泉州4个城市列入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莆田、漳州、南平、龙岩、宁德、福清、长乐、永安、晋江、石狮、南安、福安、福鼎、漳平、龙海、邵武、建阳、建瓯、武夷山等19个城市列入福建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全省共布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位75个,降尘点位70个,硫酸盐化速率点位74个。
(三) 声环境监测
福州、厦门2个城市列入国家噪声监测网,其余21个城市列入省级噪声监测网,全面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监测。全省共布设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894个,在318条主次干道布设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870个,布设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85个。
(四)辐射环境
根据我省实际条件,开展了在主要城市城区环境电磁辐射水平、陆地环境贯穿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浓度、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监测,在主要水系的重点断面和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水体中总α、总β放射性监测。
四、全省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现状
“十五”期间,我省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围绕环境管理重点工作,针对福建省主要环境问题,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环境监测基础研究
由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持的“闽江水环境况有机污染状况与控制研究”,通过闽江流域数十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对水体中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水平进行评价,该项目获200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州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福州市区交通主干道呼吸带水平空气质量调查”、“福州市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对影响福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因子进行分析;与福建省、福州市环科所合作,开展“山仔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和防治对策研究”,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湖泊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行为及受控机制研究”,对水库出现的富营养化污染进行系统的研究。厦门市环境监测站针对结合市政府开展的海域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了“厦门市西海域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变化跟踪研究”,对厦门西海域整治前后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响应过程、环境整治环境效益综合分析,为政府今后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为正确评估西海域的整治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九龙江河口区地区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开展了“九龙江河口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管理”研究课题,通过收集九龙江河口环境综合管理的各种基础信息,分析河口环境污染状况,了解造成污染和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和相互关系,提出九龙江河口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管理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运行机构、机制与监测网络框架。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了“厦门市空气质量成因、发展趋势研究”和“厦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环境影响、控制技术及动态管理系统研究” 对影响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三明市环境监测站结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了“东牙溪水库水质保护”课题的研究。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展“沙溪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洛阳江流域污染调查与综合整治方案”和“泉州市两江流域数字化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龙岩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九龙江雁石桥断面污染原因调查与分析研究”。东山县环境监测站和厦门大学环科中心合作,完成了“亚热带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该项目获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
(二) 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监测仪器研究
福州市环境监测站针对敖江流域石板材污染的现状,制定了“敖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目前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中为确定的浊度制定了地方标准。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编制完成了“热污染监测技术规范”、“热辐射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近岸海域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持的“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建设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承担“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ICP-MS法”、“土壤・沉积物 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酸溶/ICP-MS法”、“固体废物 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酸溶/ICP-MS法”、“水质 有机锡的测定 GC-AAS或GC-AFS法”、“水质 NO2-N的测定CFA和FIA法”、“水质 NO3-的测定CFA和FIA法”等标准监测方法的制定。厦门环境监测站还完成了“全天候户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工作,该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 信息传输与综合分析
三明市环境监测站与三明市环境信息中心合作,完成了“三明市环境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实现了三明市环保局系统办公自动化,该项目获得了福建省2005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龙岩市环保局针对龙岩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龙岩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日报自动接收、系统软件,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工作的自动化,同时还在全市推广应用了数据综合分析软件系统,提高了数据报送时效和数据综合分析的质量。
五、 监测科技工作发展展望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在社会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下,应在仪器设备能力建设和监测科研工作等方面有较大进展,以适应社会和环保工作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一)监测能力建设
新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2个方面着手,形成机构健全、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结构科学、功能齐全、运转灵活、反应迅速的监测组织体系,并有效发挥作用。依照这一基本思路,我省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要在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要加强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在我省主要河流的重点断面和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县级市及部分重点县城关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同时要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能力的建设,对主要污染源应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完善各设区城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使其具备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的能力。在保证各监测站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有毒有机污染污染物的监测能力,有条件的监测站应增加对环境生物毒素、环境激素等有机污染毒物的监测能力,省环境监测站应具备对宏观环境的遥感监测能力。
(二) 监测科研工作
要针对福建省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城市环境空气污染、酸雨污染、河流库泊化引起的流域性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提出控制污染的措施。要把保护饮用水安全作为监测科研工作的重点,对水源地水体中优先污染物、生物性毒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制定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技术指标体系。要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以专用网和社会公众网为基础,建设全省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平台。
关键词 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163-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但经济增长背后却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危害到动植物的生存,更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诸多环境问题中,尤其严峻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受到了污染,这无疑是人类健康的直接威胁,因此在环境监测中运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来监测空气质量,以更好的真实的反映空气污染程度,从而在掌握空气质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护理和改善,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一项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在监测环境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是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中有效运用的重点,对改善环境污染来说,也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核心是自动监测仪器的自动监控的实现,是用以采集空气样本并对空气的质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套系统,在空气质量报告和空气质量预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由中心计算机室、监测系统实验室、各监测小站等部分组成,基本上能实现自动化采样空气样本、分析和对数据样本进行处理等功能,从而给各类提供各种空气指数和指标,以反映空气的真实状况。
2 在环境监测中运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需注意问题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和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上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认识和接受。为了能顺利运用这套系统以充分发挥这项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需注意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方式对其质量加以控制,此外还需注意其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运用必须先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具体包括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操作指导书,以及适时的质量记录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下,要求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素的内涵,结合具体工作岗位编制出规范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2.2 在组织上和技术上保障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运用
1)建立具体的分工小组以提供组织上的保障。首先,建立中心控制组。这个小组主要负责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中心控制工作,并且对各监测小站监测仪器的运作情况进行控制和诊断。还负责地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日报和预报等工作。其次,建立运行保障组,负责对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以及各监测小站的例行监测报告工作。再次,建立仪器维修组。负责对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各设备进行维护和及时修理。最后,建立质量控制组。该组负责对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标定和校准等工作。
2)为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运用所需提供的技术保障。这需要吸收和采用熟悉相关环境保护知识和法规的监测人员,并且要求他们具备上岗证和良好的素质。另外,需购买稳定性好,能持续运行,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需测试和调试。此外,需采用国家的标准方法作为监测方法。
3)注意标准物质和易耗材料的选取。需以标准气为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仪器的标准物质,对于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需用的β射线测尘仪,应采用标准膜和电子流量为校准物质。在易耗材料的选取方面,一般以过滤膜、气体管路等材料为首选。所选材料在应用前应通过国家相关的测试,以确保对空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没有影响后才能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4)注意监测仪器的校准。对强制检定仪器进行强制检定,一般以一年为强制检定周期。对于目前还未能通过计量部门检定的仪器需采用自行校准的办法,一般其有效期为一年。另外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仪器使用期间也应做不定期的自校准和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还需对设备仪器进行编号和归档管理。
5)注意对数据和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对于监测的数据标准,应以国家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并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对有效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严格遵守原始数据二级审核制度,对于上报的数据需进行三级审核。需对监测数据进行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3 小结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中往往因为一些日常工作的疏忽和小失误而影响监测效果和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空气质量和误导环境改善工作。通过建立质量监测系统仪器,提供组织上的保障,提供技术保障,注意标准物质和易耗材料的选取,注意对数据和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等方面措施以顺利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的有效运用,对切实提高我国空气质量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仁杰,张荣锁,沈钢,倪士英.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辐射防护,2009,05.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保护的宗旨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地测取环境污染因子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科学研究等所有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决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可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千里眼”,很多时候要依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为了用好这个“千里眼”,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1)目前环保局下设的各个环境监测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2)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3)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都运用到环境监测,促进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开展;4)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
2、当前应用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2.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足
2.1.1、技术方面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监测中的信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待加强。但是作为环境保护局的支柱部门的环境监测站,往往配置低水平的技术人员,他们只会一般性的文件操作或理论知识。因此,提高环境监测信息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扩展培训渠道和增加学习机会,给予技术方面的人才保证,使环境监测工作得到更高效率的开展;
2.1.2、数据方面
环境监测往往要用数据来说话,但数据繁杂细琐范围宽广并且要对过去和现在的监测数据深人、全面了解。而最终监测数据却不能全和真,影响环境监测其他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有的监测站仍采用传统的纸张数据传送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数据资料常受制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态度,不能如实反映;数据资料存储格式不能统一,造成数据冗杂,难以统计等;
2.1.3、安全方面
安全问题主要是数据的安全,主要出现的问题有:(l)工作人员有时因操作不慎,不能有效的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由于硬件故障、断电、死机、人为的误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2)数据保密工作欠妥。某些监测数据可能被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或操作员阅读,或由工作人员本人因私利而泄露,而造成数据泄密等后果。
2.2、改进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措施
(1)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这是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措施。大部分监测站缺少专职的环境监测综合管理系统,相关的监测使用及管理信息不全面,在与其他环保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数据的信息共享链,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onitor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IMS系统,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项目设计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它通过与现场监测设备连接实现实时智能全天候监测。它的建立,将为环境监测和其他部门提供更快捷、更新颖、更精准的污染信息,全面的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预测信息;(2)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未来环境监测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要求技术人员在工作方法和能力都要不断精益求精,要求建立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队伍。
3、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3.1、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是当今时代的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环境质量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能够将处于不同的地域的计算机系统借助于通讯设备和线路进行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强大的环境监测数据库,达到及时有效地传输和处理各种各样的环境质量信息的目的,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地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提供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更加准确、可靠的环境质量信息。
3.2、在空气污染监控领域中的应用
现在,我国各级环保部门正积极致力于建设较为完善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监测政务、业务的信息化,建立满足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需要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城乡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可各地空气质量日报,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并对重点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空气质量实施监控。
目前,空气污染的来源有:
悬浮粒子:主要由燃烧燃料产生,包括汽车汽油、柴油;垃圾焚化业、建业、混凝土制造业、金属冶炼业等;
二氧化硫(SO2):以煤炭及石油作燃料的熔炉、金属冶炼业;
一氧化碳(CO):大气中 86%的一氧化碳由汽车排出。开启暖气系统时亦排放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工业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各类碳氢化合物:很多工业的工序也会产生此污染物;
氟氯碳化物:氟氯碳化物的产品,如作为冷却剂用於冷气系统及冰箱;作为发泡剂用以制造发泡胶;作为喷雾剂的喷射物质;作为溶剂、清洁电路板及电脑配件。
针对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可以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利用遥感手段,采集监测数据,并以此编绘各类大气污染源的分布图,从而显示建成区工厂的烟囱和高能耗分布;在商业区、人口密集区和交通拥堵分布采用航空多光谱摄影手段,根据同一地物的不同光谱特性,进行计算机处理,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大小及空间区域的分布,从而达到实现以下目的:
(一)确定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3.3、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中,遥感图像与数据是核心来源。遥感图像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源,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地理要素,并且也能够提供空间信息,能够保证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具备更加真实可靠的定位、定量数据。遥感数据可以使得地理综合体的形象以及概念变得形象化,并且,又能够向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展示出全球性质的交织在一起的可见景观实体影像。
结束语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环境监控方面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它能有效地提高监控手段和效率,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科技则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事实上,在环境保护中,信息化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东芳.浅谈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3,24:5.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26-02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创新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相应的分析手段也在不断成熟,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充分发挥该技术优势,为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更加坚实的保障。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环境信息,有助于提升环境信息采集质量和效率,辅助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由此看来,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物联网技术和环境监测
1.1 环保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本质特点在于实现物物相连,可以将物体本身的信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收集,传输到信息平台上进行统一分析和管理。环境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范围涉及较广,遍布全国各地,是一种先进的对污染源监控和管理的信息系统。环保物联网逐渐成为当前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通过大量先进技术应用,促使环境管理工作模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总的说来,环保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对于科学发展观贯彻以及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
1.2 物联网和环境监测两者间的联系
当前,我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化,为我国环保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对于人类社会未来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更要提高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更多先进技术应用其中,促使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意义
2.1 环保物联网的应用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环境监测工作最为主要的手段,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变得十分突出。环保物联网主要是强调在传统环保行业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先进技术,促使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基于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尚未取得明显的成效,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及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及存储,有助于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质量,推动环境管理工作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环境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促进作用。
2.2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意义
由于环境监测是一项涉及内容较广且十分复杂的工作,很容易受到设备和监测技术等因素影响,实际工作开展中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并未深入到工作实质中,环境监测相关信息并未列入到环境监测记录中,诸如,以往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的技术更多是针对山川、湖泊、江河的重要点进行分析,对于突然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且持续恶化。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更多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将这些数据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监测效率。
3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3.1 大气监测
大气监测工作是环境监测工作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相关监测人员对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定期观察和分析,以此来判断大气中污染物含量是否超标,满足我国规定的大气质量标准要求。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监测有毒物质区域安装传感器,或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安装传感器,这样传感器监测的范围就更广,在传感器监测范围内,如果出现大气污染问题,或是监测内容突然剧烈变化,都会根据传感器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做好预防工作[2]。
3.2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工作中,关于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为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真实、全面、有效的数据,促使水质监测工作更加合理有序地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包含对工业排水和天然水污染的监测,同时也包括对没有污染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在水质监测工作中,不仅仅需要对水质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还要对水资源中有毒物质更加全面地进行了解。就当前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现状来看,主要是对日常饮用水监测和水质污染监测两方面,对饮用水监测主要是讲传感器和相关设备安装在水源地,根据每日对水源地水质情况的监测,实时分析和掌握水质情况;对水污染监测工作则是对工业废水的监测,能够有效避免重大污染问题出现,从而有效地对污染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
3.3 污水处理监测
随着工业化建设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相应的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但同时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问题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对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成为抑制水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水质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存在较大局限,污水处理效果也变得不够理想。但是在污水处理监测中应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可以对污水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促使污水处理技术真实性、全面性获得有效保障[3]。
4 环保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4.1 提高环保物联网空气监测能力
根据我国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本质要求,应该进一步提升空气监测能力,根据相关政策和规范,不断拓宽空气监测范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来源也在不断增加,在制定相关空气监控政策同时,还应该对不同污染物协调监控,以此来提高物联网监控有效性,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诸如,通过对空气PM2.5指标检测,可以确定污染来源,从而制定有效的监控策略,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监测机制,从而实现对空气污染问题的系统性监测,提升空气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率[4]。
4.2 健全环保物联网统一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环保物联网监测效果,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促使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得到共享,从而有效加强民众环保意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统一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自动审核、分析和存储,深入分析数据信息,确保物联网可靠性和准确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监测效率,确保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昊.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5,22(23):9-10.
[2] 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4,12(13):84.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发展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现代全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重点。在我国传统发展活动中,生态环境也同样发生了发达国家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并实施了一些列环保政策,以此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技术是指导环保工作方向、为环保工作提供准确监测数据的基础。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环保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历史概述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工作一样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为主、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以及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三个阶段。在“六五”和“七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至“八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日趋成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检测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快速发展。由传统实验室检测、自动化检测以及现场快速检测三方面组成主要技术。同时,针对现代环境监测需求将GPS遥感技术等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促进了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2.1实验室分析检测技术现状分析
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中,室外采样、实验室分析是较为常用监测方法。针对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应用需求。实验室分析技术也从传统的手工检测方式向着全自动检测方向发展。利用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自动化仪器对环境监测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出检测结果后有专业监测人员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目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今天,实验室检测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农药残留、高精度水源、空气质量分析等领域。利用实验室检测技术以及专业人员的操作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高精度需求。
2.2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针对现代环境监测需求,自动监测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达国家已经将成熟技术和产品运用到大气、地面水、企业“三废”检测以及城市综合污水监测等方面。我国目前也针对环境监测自动化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主要针对城市废气监测、工业园区污水监测等作为重点进行自动化在线监测。但是在检测项目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而且自动化程度与降低故障率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我国有限的几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建立了城市污水与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设备来源主要依靠于进口。从使用效果来看,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运转,但是水质监测系统运行故障率居高不下。其一方面与管理工作及资金投入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污水治理程度以及地面水实态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我国污水与空气自动检测系统引进与运行管理中,应科学的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以此避免盲目引进造成的资金浪费。对于现代自来水监测需求,城市环境检测部门可以采用国产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水质监测。针对自来水水质较好、监测难度相对较低、公民关注度高的现状优先考虑自来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运用。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系统对城市自来水水质监测进行公示,为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公信度奠定基础。
为了促进我国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应加快对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产品的关注。借鉴国外先进讲演促进我国自动化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推广这一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降低故障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监测项目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
2.3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应用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检测与研究。通过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现场快速检测,为应急预案的提出与实施提供一手资料。同时,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还应用于乡镇等没有监测能力的环保机构。以现场检测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数据信息。针对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快速检测一起设备多为便携式设备,没有繁杂的手续与过程,通过人员的快速掌握、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目的。目前,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上文所述的突发性环境抗污染调查以及偏远地区的环保工作中。在我国多年的环保工作以及环境监测开展中,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近年来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应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方向以及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快速检测技术正向着高精度、应急突发事件检测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一需求,我国相关设备生产企业也加快了自身的研发进度。借鉴国外先进仪器设计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新型快速自动化检测仪器的研发。这为我国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通过上文的论述以及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根据不同的需求也向着三个方向发展。高精度实验室检测、高精度自动化在线监测、快速现场检测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范围环境监测系统、气象观测系统、局域环境监测需求,遥感技术也正在与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整合优化。通过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是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以更大范围监测形成预警体系,为预防环境污染以及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基础,需要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行支持。本文以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分析资料,以对环境监测技术的需求分析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监测分析方法 检测参数 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框架已经建立,然而,环境监测工作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其不断拓展和变化的监测领域、形式,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环境监测分析体系中的监测标准应该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有效地达到监测的目的。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部门已经拥有各自的监测技术方法和能力,并根据区域特色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监测手段,基本能覆盖所有的环境监测领域,如对环境质量、污染源、化学品毒性、有机物、生物群落、空气连续自动监测、噪声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监控、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信息处理技术及其能力都比较完善,为有关部门准确获取污染源并执行监督管理以及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方便。
2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2.1检测参数初步齐全,然而还存在一些缺口
在一些标准中还不能将检测参数涵盖,也有些参数检出限尚未达到标准要求,这就需要开发新的监测分析方法或新项目。当前以常规因子为主的污染源监测根本不能对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在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已有的常规因子污染源监技术不能将废水排放中的污染源情况进行实际反映。即使对新兴行业领域进行了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然而还是存在对这类标准指标的检测盲点。我国的国家标准所涵盖范围不全,并且没有对标准进行及时更新,由此使得日常工农业中的部分生产带来的污染还不能受到监控,导致了诸如有机氯农药的应急事故。当前环境中的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然而我国对此类污染物的监测技术还比较缺乏,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准和监测经验都极为缺乏。
2.2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系统性不健全
由于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导致了很多检测参数都不能将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准确、全面的反映。这主要是标准分析方法缺乏相应的配套,不能对每一个项目都采取各自的标准分析方法所致的。在传统的监测分析方法中,只采取化学、仪器、生物分析法来监测水环境的浓度,并就一些参数进行水质描述,这对水质问题不能进行全面的反映。然而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指标已经不能对水环境的污染物做详细、全面的反映,并且对于污染物的采样、分析都不够完善,由此必须要开展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全面监测分析。近年来水污染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 “水华”问题,我国在这方面是缺乏相应的监测技术配套的。
2.3出现检测项目空白领域
当前对于环境空气中的霾与空气污染、O3污染、光化学污染的跟踪测评与控制是环境监测的空白区域,其 VOCS分析方法也非常缺乏。
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的噪声、振动也更加明显,但是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还不够完善,使得城市居民面对噪声和振动的投诉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我国的生态监测方面,其监测领域狭窄,面对生态遥感监测新技术还在尝试阶段,所以也不能对生态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覆盖。对于监测分析技术方面,在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后,应该将监测分析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监测分析工作的要求。
3对策建议
3.1对标准分析方法进行配套完善,并制定健全的环境监测规范
当前我国应该制定出完善的标准分析方法,以贯彻实施好环境质量、污水与废气排放等相关标准,使得各相关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系列化完善,从而使得我国的各种饮用水源、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各种噪音与光污染等都得到有效的监测。
3.2研究并完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针对我国的饮用水源、空气环境及其污染源、固体污染源、生物污染、噪音光化学污染等都要研究开发新的监测方法,并且要开发研究出连续自动监测方法及其技术,对突发性污染事故要采取有效的应急监测方法及其技术。
3.3保证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要对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保障其质量,达到对实验的全程质量和控制。还需要建立健全环境网络监测体系,使得所选择的监测参数具有代表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这能有效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真实、全面、准确。
3.4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
要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进行全面的研究,其分析应该包括环境质量的现状、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等内容,尽量做到综合、全面,并有预见性,除了准确的监测数据,还需要有相关的分析评价与对策建议。
3.5健全生态监测机制,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
针对我国的生态监测机制不健全、有空白领域的情况,应该对我国的生态监测机制进行改革完善,使得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能够得到全面真实的反映。其次,已有的监测因子其覆盖面还不够广,所以,需要加强相关科研工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监测技术,研究开发出新的监测因子,以拓展其覆盖面,让源污染物排放得到如实全面的反映。
4结语
综述,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开发研究新技术,借鉴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国外已成熟的环境监测技术及其体系,规范与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达到对环境及其污染源的动态跟踪与监视监测,为有关部门管理治理提供有力的依据、保障。
参考文献
北京,II级,空气质量良,污染指数97;天津,II级,空气质量良,污染指数68;石家庄,II级,空气质量良,污染指数56;唐山,II级,空气质量良,污染指数70……2012年5月2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首页上的“空气质量日报”栏目中,滚动显示着这些数据。
而这些公众能够看到的数字,还只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在第40个“世界环境日”前夕,《小康》记者探秘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揭开一个个数字诞生背后的故事。
多管齐下让PM2.5“无处可逃”
今年2月底,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新标准”将PM2.5纳入了国标。在“新标准”之前,环保部就已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不同型号的PM2.5监测设备进行比对测试,以确定适用于我国的PM2.5监测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实验室位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楼顶,房间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排监测仪器。推开房门,工作中的仪器发出的声响立即传入耳中,这些仪器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着,对各类污染物进行自动监测,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等污染物都“逃”不过这些仪器的“眼睛”,而这些仪器“捕捉”到的污染物,也会通过数据采集仪传导到电脑中,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电脑上提取、下载。
解淑艳已经在这里工作4年了,她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恰逢实验室刚开始建设。“2008年,我国选取了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作为PM2.5监测的试点城市,我们这个实验室建成之后,也立即投入了监测工作。目前,实验室拥有基于三种方法的不同型号PM2.5监测设备,分别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微量振荡天平法、β射线法和光散射法进行监测,这几种方法都可以测出颗粒物的浓度。”
解淑艳指着其中一排监测仪器为《小康》记者介绍道,“这些仪器都是用微振荡天平法来测的,这里面有张硬币大小的膜,当颗粒物连续聚集滤膜上,滤膜质量增加,其振荡频率相应减少,根据质量与频率的关系,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这边的仪器用的是β射线法,这些颗粒物附到这个纸带上之后,利用β射线法的衰减来连续测量颗粒物的浓度……其中的设备,就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用来监测PM2.5数据的设备一样。”
去年12月4日晚7时,美国驻华使馆监测到北京的PM2.5浓度为522,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与此同时,北京市环保局的官方微博公布的PM10空气污染指数为193,质量级别为“轻度污染2级”。两个等级之间的差别引发争议。
现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的工作人员也在做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监测方法得出的数据总会有差别。关键就是看它的值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解淑艳说,现在,很多厂家的仪器都在这个实验室参加测试,而他们就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充分的研究。
“耳目”“哨兵”和“尺子”
1972年6月5日,由联合国主导的第一次以环境问题作为议题的全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召开,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转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被纳入国家议事日程,作为环保工作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工作也随之起步。上世纪80年代初,从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抽调来的工作人员汇集在北京安外大羊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式成立了——时间定格在1980年11月4日。
当时,很多人还是环境监测的“门外汉”,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环境监测呢?它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意义?在转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上,答案终于得到了明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
到了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又进一步提出,环境监测不仅是“耳目”和“哨兵”,还是“尺子”,是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衡量排污达标的手段。
正因为环境监测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应急监测便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环境突发事件进入高发阶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们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在重大环境事件面前也必须“冲”在最前线。
应急监测从东北到粤西
《小康》记者跟随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室副主任吕怡兵和党支部委员梁宵一起来到了应急实验室,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应急设备、应急药箱以及应急防护用品,等等,甚至还有行李箱。盛有试剂的盒子外,都醒目地标注有使用截止日期,吕怡兵告诉记者,几乎每次遇到突发环境事件,分析技术室的同事们都要带上这些必要的设备和试剂赶往事发地,除此之外,还要带着生产这些设备、试剂的各个厂家的联系方式和通信地址,如果东西不够了,还得及时联系厂家,“应急的要求就是要首先掌握污染物是什么,以及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肯定需要通过做测试得出结论。”吕怡兵说,测试工作就是分析技术室的主要业务之一。
在中国,环境监测站共分为四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一般情况下,各个地方的环境监测站也会储备一些应急所需的设备、试剂等,但是一旦遇到突发环境事件,这些储备很快就会被消耗掉。2010年7月,吉林省永吉县山洪暴发,7000多只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其中约有3000只装有三甲基氯硅烷等物质。而当地的环境监测站恰恰缺少事故污染物质化学试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分析技术室的工作人员只得紧急联系供应商。
“今年春节刚过,王业耀副站长带领分析室4名技术人员,带着3台便携仪器和应急监测所需的标准样品、试剂和耗材,赶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应急监测现场了。”吕怡兵说,“1月份正是广西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广西区站和赶来支援的兄弟监测站在龙江至柳江200多公里的河段布设了20个定点监测断面,对重点断面实行严密的监测监控,在拉浪、叶茂、洛东和三岔4个库区以及龙江、柳江上下游河段布设了约70个巡测点,总的监控河段超过350公里。很多同事都感冒了,却仍然坚持着繁重的工作。”
在这次应急监测中,按照要求,还要对39家涉重金属企业进行排查监测,并在4座水厂取水口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全分析。所以,不仅分析技术室的好几位同事在滕恩江主任的安排下分批“冲”到广西龙江河镉污染应急监测现场,而且总站罗毅站长、陈斌书记也亲自奔赴第一线,指导应急监测工作。
测环境仪器等待“中国造”
早在32年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之时,全国已经成立了20多个地方站,一些地方站的仪器、设备、监测能力已经超过了总站。而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总站的监测仪器装备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技术和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已经针对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工业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放射性九大环境要素建立或基本建立了监测技术体系,并开始对环境振动、光辐射、热辐射、恶臭等环境要素的检测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开发。
其实,这些在大部分人眼中显得非常神秘的监测仪器,看上去与医院的常见医疗设备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外形上方方正正,显示屏上不断跳跃着实时更新的数据,最显著的特征是很多仪器上都有一个类似于管道的采样装置,它穿过天花板一直延伸到室外。
解淑艳和同事们要不定期地对这些仪器进行维护,最平常的工作就是要把那些采样装置拆下来进行清洗,尤其是大风扬沙天气较多的时候,及时对手工和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洁,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