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8 17:04: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文如下:
摘 要: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农机工业水平、农业经营规模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情况等因素对其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所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详细的研究并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便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策略和趋势.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现阶段,我国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的服务对象也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整个农业领域,如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的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起步的时间较早,质量优异并且成本较低,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产品种类日益齐全,并且生产能力逐步扩大,性价比也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农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现阶段,我国能生产出 15 个大类、近 100 个小类、超过 3000 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这些产品在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1)不同区域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差异大。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这也是导致各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也有的地区土地十分匮乏,再加上农村的人均收入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导致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通过所统计的数据我们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约为 30%,而农机拥有量却超过了总体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比为24%,农机拥有量的占比却不足15%。
(2)农业机械门类品种上有一定的缺陷。
在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不同作物上,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着明显的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水平明显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抛荒的现象,棉花目前还没有机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数地区也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节种节肥节水性能较好的机具普遍都存在着水平低、数量少的问题,所以始终都无法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另外,由于我国农机产品还存在着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问题。
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农业机械产品,就是要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购买农业机械,或是他们用不好这些产品,这也就制约了农机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买不起,我国农田机械产品的价格基本都在 1-10 万元之间,最小型的产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台了购买农机产品的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力度较小,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价格还是无法承受的;二是不会用,在农民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各地的农机管理部门对于农机具的引进、推广以及使用技术的培训等工作都还无法有效、顺畅的开展,所以很多农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农机产品;三是效益差,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在他们使用农机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农机作业市场,很多农机具都处于闲置的状态,无法发挥出农机产品应有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积极性。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应更加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和应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应与信息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以及现代微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的融合,同时应该向着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了;其次,当前我国应继续研发和生产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特点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农业资源、经济实力以及农艺制度等现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从而发展出与之更加相适应的农业技术设备;最后,应逐步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农业装备产品的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的体系,提高农机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适性,进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员的作业条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是我国社会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我国发展高效节约农业的最重要措施。
(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
要想真正的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实时的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够准确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的活动和性状,所以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现阶段,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的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说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这样农民就可以实时的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使的进行调整,提高作业的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够更好的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环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农用机器人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也将越来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确的农业体系。
这一内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时的获取农作物的产品并掌握影响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有关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而制定出经济上有效并且技术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控,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新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也应体现出多学科综合和交叉这一特色,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也必将向着更高的水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浅谈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2]耿端阳.浅谈农机发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2003.
[3]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5.
1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无法短时间内突破[3]。因此,很多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排斥心理,这一状况给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现阶段大力普及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受诸多因素所限制。
2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欠缺
现在农业机械设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于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够正确理解其操作要点,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盲目操作,很容易使农业机械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而要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
2.2农业机械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认识模糊,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所适应的地形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4]。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使用,导致农业机械设备部分零件损坏;在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闲暇之余没有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及时保养,造成农业机械设备零件损耗严重,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3解决措施
3.1组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学习操作知识
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这一问题,地方农业机械管理局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使操作人员明白正确操作的重要性,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同时,培训员可以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对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使农业机械设备正常发挥其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部门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都是操作员根据其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维修,缺乏专业的维修设备及技能,在维修过程中很难顺利完成维修任务。因此,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必须建立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部门[5],在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维修,从而使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使农业经济稳态发展。
4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促使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军平.国内外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12(2):31-32.
[2]邱新伟,王俊发,李亚芹,等.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5(3):4-6.
[3]李聿萍,王盛春.浅谈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作用和意义[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22.
[4]张建军,严森.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机械,2010(20):2-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现代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是节约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现代农业机械的价值特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几点常态问题,并结合实际与专业经验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为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和全面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农机技术;农机制造
1现代农业机械的价值特性
马克思有关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农业机械作为一种技术、一种知识产出,不仅是科技人员有目的性研发而生成的劳动结果,也是在不断为他人所用、不断进行技术传播与交换的过程中产生出的一种新的价值。因此,作为一种技术商品、知识产品,现代农业机械具有其同类商品的共性。同时,现代农业机械还拥有应用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仅其在生产和创造的过程中,就已涉及工程学、基础力学、金属工艺、热力以及计算机电子领域;此外,受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局势的转变,以及其他领域新科技、新技术的崛起,使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常态问题
(1)机械化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对农业机械方面的投资力度在最近几年有所增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无法满足国内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同时,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整体较落后,而针对农业机械的制造和研发又需要倾注大量资本,由此造成农业机械售价过高,大多数农民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机械化的农机设备,从而形成连锁反应,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应用。
(2)农业技术的水准欠佳。
我国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使用率较低,导致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其中,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尤其是农业电子检测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自动化设备应用较少,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和使用。
(3)农机制造的水平较低。
当前国内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生产的农业机械大多数只是对原有农业机械做了一部分改进,仅提高了机械的操纵性,并没有真正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如此不但增加了机械的复杂度,推高了农业机械的价格,还增加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动化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的解决策略
(1)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应继续完善政府的资金投入体制,加大农业机械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农民、社会、政府、企业相结合的农业扶持体系,同时加大对农业机械制造商和农民的补贴力度,降低农业机械的销售价格,加快机械化农业生产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切实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从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来看,其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发展趋势已经逐渐迈向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化,广大农业种植大户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促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存在,而独立服务于农村现代机械、展开维修和技术推广的专项人才也将成为未来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先驱。
(2)加速农业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将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即农业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增强,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增强又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则能够增加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进而促进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通过这个循环系统,便能够为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因此,扩大农业生产活动规模,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农业技术的创新速度,也是当前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
(3)提高农业机械制造质量水平。
提高机械设备的产业化程度和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积极联合科研机构进行产品研发,在考虑农民购买能力、农业生产需求、产品使用性能、产品维修及保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生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以生产出真正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自动化农业机械设备;同时,还应拓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以“大农业”为指导思想,积极向林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向拓展,以进一步挖掘农业机械化技术增收潜力。
4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具体到农业生产领域,只有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才能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的今天,必须切实推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作者:谢赛 单位:长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作玉.论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06).
[2]李建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机技术推广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
(1)能源、资源的消耗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各个方面都是低消耗、低危害、低风险小。这是绿色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2)机械化配套设备十分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例如旱作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及灌溉机械的大力推广,能够大大减少病虫害、农作物霉变、水土流失、冰雪雹灾等自然灾害。
(3)重视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绿色农机大多采用高新技术设计及精良的工艺设备制造而成,因此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高。
(4)生态性、和谐性好。绿色农业机械化在发展推广的过程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承载能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绿色农机化发展现状及机遇
(1)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可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作业水平。随着发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0%,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的机械化快速推进,畜牧业、林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二是装备水平。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快速增长,绿色农机的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制造水平。我国绿色农机从无到有,规模以上绿色农机生产企业发展到2000多家,科技创新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服务水平。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的发展壮大,农机服务领域不断的拓宽,绿色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绿色农机的销售、作业、维修三大服务市场蓬勃发展。
(2)发展机遇。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绿色农业机械化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农业、农机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绿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也越来越优化。其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要求体面地工作,高效、安全、舒适地进行农业劳动,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等,加速绿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更显紧迫。再次,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为国产农业机械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国际平台,并且我国也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农机研发、制造等体系,这些条件为绿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1)农机售后重管理轻服务。国家农机管理部门不仅仅是负责农机证件的发放、换证以及对人员的培训,还担负着绿色农机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监测、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作业指导、维修服务等责任。
(2)研发推广配套系统建设落后。①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慢,农机推广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年龄逐渐老龄化、接替人员供应不足;②绿色农机的科研设计手段、技术人才培养与使用、信息化建设等落后;③农民对于新的农机接受程度低,并且只有在有效益的情况下使用;④国家投入的财力、人力等不足,导致科技含量低、科研成果不理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⑤对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掌握不够准确,农机的设计不够完善,进而在节能、绿色环保等方面无法达到先进水准。
(3)新型农机装备种类不全。我国当前农机数量和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无法适应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农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中有着巨大的差别。
(4)绿色农机作业效益不高。主要是由于我国绿色农机的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不同地形的需要。另外,我国绿色农机的市场不够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盛行,严重影响了农机市场健康发展,同时也损害了农民对绿色农机的信任和购买热情。
4绿色农机化发展对策
(1)积极自主创新农机装备技术。现代中国农机的发展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创新是农机发展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农机操作技术要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加快农机开发,力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领域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坚持自主研制开发的同时不闭门造车,放眼世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装备,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革传统的设计,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2)建立有力的产业扶持规划。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大政府对绿色农机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应通过低息贷款、投资、补贴、扶贫开发等方式,对经济发展相对迟后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机化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一、进一步增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11,认清形势。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需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村乡村化和农业工业化。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干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保守的劳作方式,才干提高劳动生产率,才干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干推动规模经营,才干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跨入新阶段的必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定,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定。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全过程。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
县农机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当前。主要表示在一是国家重视水平越来越高。中央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演讲》都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农机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国家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进行财政补贴,而且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国家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20亿元,辽宁争取到2亿元,通过相关部门争取,省下拨给我县财政补贴资金500万元,比2007年增加近一倍,可以说大环境越来越好。二是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县的农业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不时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28万千瓦,大中小型机械5000台,各种农机具15000台,作业面已经由翻耙压向播保收方向发展,农机作业领域不时拓宽,正朝着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转变,农机新技术推广不时取得新成果,具备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条件。三是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可水平越来越高。机械化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农民购买农机具热情高涨。今年春季我县农民已经购买农机具近500台,省下拨我县的500万元补贴资金已基本用完。目前,农机局等相关部门正在向上争取补贴资金,以满足农民购置农机的需求。从以上三点分析,应充分认识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做好农机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信心。要立足于农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进一步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抓住重点。
就是要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水稻全程机械化工程的推进。提高劳动效率,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县的水稻机械生产还存在着“有尾无头”现象,有尾”就是水稻收割已向机械化方向发展,水稻机收可以抢时间,使水稻早上市,机收损失减少10%左右,不只减低了劳动强度,还可以比人工收割每亩增加效益100元。全县水稻收割环节技术难题无论从机械自身还是群众认可度都已解决,存在突出问题是作业机器少、作业量大,因此,收割环节需要突破的增加收割机数量和进一步有机地组织起来,更好地发挥收割效益,今年全县机收面积要突破10万亩。无头”就是水稻插秧仍然大多数为手工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难点也是育秧和插秧环节,劳动强度大,需要人、苗、机、地、水五大因素全面协调配合。人要会用机器,会管理,懂得要领,育苗要符合机器要求,机械需要操作熟练,土地平整要适合机器作业,供水要及时等等,这些要素很难控制,因此育秧和插秧是难点,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干为全程机械化打好基础。也是解决水稻机械化种植有尾无头现象的有效手段。
省里正在推广农机合作社作业,为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难题。这也是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发展方向。农机合作社作业,就是把机器统一起来,育苗采取机械育苗,采取工厂化育苗,采取统一水田机耕整地、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机械收获,农民自己进行田间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周到服务,更大范围推进水稻机械化,让农民离开土地,发明更大效益。可以说农机合作社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路子和新途径,各镇场区要结合这次会议精神,先行搞好试点,认真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进程,强化措施。
找准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要立足自身优势。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步伐。
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氛围,一要加强宣传。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内在动力,着力提高广大干群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方向 农业现代化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日渐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更高品质的产品。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经济的全球化,我国面临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的压力,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加速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到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4.89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 293.5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7万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65%、25.6%、16.3%,其中小麦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分别达到68.7%和61.8%。全农机行业能生产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农业运输机械、渔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小农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16大类103类4 000个品种(规格)的农机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小型碾米和制粉加工机组等农机产品出口北美、南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跨入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已在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应用,从总体上看,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常被称为农业基本机械化阶段。[2]目前,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3.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3.2加强生物性技术进步模式的利用
我国很多地区尽管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可是并没有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但是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生产水平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要适当地采取生物技术进步。因而应采取先机械技术措施、后生物化学措施,并以前者为主的技术发展路线。
3.3生产技术高科技化
采用高新技术跟踪世界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动向,采用高新技术、逐步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精确化、高效化与自动化;重点研究机电液一体化、微电脑技术、航空航天技术(GPS、GIS、RS)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发展精细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监控水平以及舒适性与安全性。加强农业机械共性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如降低动力排放、噪音与振动;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配套件可靠性研究;人机工程及安全性、舒适性;农业机械工作部件与物料相互作用机理如地面机械脱附减粘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技术、仪器、设备研究等。适度规模经营所需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如水稻工厂化育秧、栽植、收获机械;玉米育苗移栽,收获机械,大田作物间作套种成套机械,棉花、油料、甘蔗、甜菜、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收获与运输机械。[3]
3.4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将更好
2004 年6 月25 日颁布新的机械化促进法。该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3.5关键机械化技术要求提高
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
3.6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和尢为重要。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收小麦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仅有6万多台,而2003年达到36万台。小麦机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82。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启高,毛罕平.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0(2):245-24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作用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丁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急剧降低。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需要。
2.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的作用
2.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2.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2.5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3.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和农民收入提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更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关键词]农机维修农机发展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4-0211-01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民经济利润增长的重要措施,因而农机维修作为农业机械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其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地位,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一、农机维修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机械维修质量较差
在过去农村的农业生产中,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多是由集体进行经营或管理,而在进入新时期后,传统的计划制度被打破,农业机械维修也由原来的集体经营改为了个体经营,而个体维修的质量和效率较低,导致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农机维修改为个体经营为主,因而在修理专业程度上也不能满足当前的农机发展,甚至存在很多农户自己进行农机维修工作的现象,而自行进行维修的技术水平较低,使得农机维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再者,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部门,其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的结构和技术含量方面会越来越趋于复杂化,而高级维修技术人员的缺乏,则使得很多包含有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无法及时得到专业维护,从而对农业机械发展造成了影响。
2.农机维修行业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农机维修工作一般有各县推广部门或管理部门负责,在机构和人员上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农机维修方面缺少完善的服务机制,影响了农机维修的进一步发展。再者,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服务范围过于单一、维修服务时间固定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农机维修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发展农机维修服务的对策
农机维修在农业机械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因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机维修的研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农机维修服务水平的提高。
1.加强对农机维修服务的扶持力度
各级有关管理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到农机维修在农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农机维修的扶持力度,可以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农机维修进行技术改进以及设备更新等工作,使农机维修从硬件上得到质的提升,以便促进农机维修网点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农机维修的扶持方面,有关部门还可加强对重点维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和发展一批具备高服务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农机维修企业,促进当地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建设,并重点对大型农机设备维修进行资金补贴支持。
2.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水平,而且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完善维修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让农机生产企业能够在当地设立相应的维修服务点,以方便当地农机维修,同时,还可加强对当地个体农机维修服务点的扶持工作,推动个体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以求在当地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维修网点,并逐步扩大农机维修的经营规模,及时给予网点经营指导,提高网点维修水平,促进当地完善维修服务体系的建立。
3.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因而为了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将其与农机驾驶或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一同放入农机发展的建设计划当中,让农机维修人员能够与操作人员一样及时得到来自专业的维修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稳定维修队伍的建设。同时,在培训内容上,农机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及时将农机行业中的技术发展现状传达给受训人员,让维修人员能够跟上农机发展的脚步,促进农机维修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