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9 10:42: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食品 安全 影响因素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2-0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上频繁曝光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牛奶添加三聚氰胺以及苏丹红、毒饭盒等事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最近发生的反式脂肪酸事件严重质疑了食品安全部门的工作能力。一直以来,国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不愿看到,而这本应概率极低的偶发事件却一再发生,一年前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也依然没能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究竟是制度缺失还是监管不利,值得我们深思。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食品安全需要包括产品检测、体系认证以及对供应商审核这一系列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的监控。
1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法律环境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多如牛毛,并且每个机构的下面都有几个职能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缺乏管理,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及《农业法》等法规对其制约不大,即使有相关的硬性规定,也没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在山东荣城,也就是多宝鱼的产地之一,当地人据事发已经至少有3年没有吃过这种鱼,在生产“红心蛋”的河北当地,人们也都不吃这种蛋。可见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些阳光下的罪恶,必须通过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及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才可以避免发生。
1.2 农畜产品的源头污染
为了显著提高产量,农民在种植的时候喜欢使用剧毒农药,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普遍都有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缺点。并且由于工业企业的乱排乱放,畜饮用水和农作物的水源受到了污染,也造成了广泛的重金属超标。有害物质积累在农作物体内,最后毒害的只有是消费者,受害的也只能是消费者。
1.3 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和制作方法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由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大多是小作坊式企业的现状所致,有10%以上的企业都未获得正规的营业执照,而超过一半的企业没有检疫检验食品的能力,对于这类企业,需要有效且有力的引导规范机制,这样这些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巨大隐患才可以排除。另外食品加工企业还存在一些乱象,例如为了保证产品的销售而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加入了违规的食品添加剂或是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在不经检验的情况下就使用新原料新工艺来迎合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使得产品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如转基因食品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2 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与对策
2.1 构建全方位食品安全监控机制
有关部门要想确保市场环境的稳定,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食品安全检测机制等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监管单位的监督力度。监管单位自身也要配合监察部门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类讲座与座谈来提升员工素质,对相关问题企业,采取勒令停业整顿等措施来避免其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另外我国现有的安全标准等级与国际稍有脱轨的现象,应当尽快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安检体系,当制定统一的与国际同步的食品安全等级后,早对安检体系进行优化分成多个层级,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检验,严格登记和审批生产食品的企业的注册及认证等过程,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监管单位的监督,防止职权的滥用。
2.2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维权意识
政府及民间机构都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并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让权力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同时政府也应关注当前出现的维权机制不平衡的问题,帮助消费者维权组织发展,让消费者维权变得简单,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2.3 全面构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不是一个或两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他需要许多机构和部门的通力合作,我国现在面临食品管理机构分散的问题,要做到统一的管理还需努力,但将这些分散的食品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协调合作统一行动是实现“企业自律、工商监管、社会监督”的必经之路,也唯有如此才可让消费者拥有一个公平且健康的消费环境,食品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要负起各自的责任,从农场到提供饲料或肥料的供应商,乃至最后的经营商都要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
2.4 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科研技术力量
当遇见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需要有快速而完善的应急工作处理措施,这需要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在必要是及时做出预警,保证各个质检部门质检可以长久有效的进行合作,也是妥善处理食品安全措施的保障。
3 结语
食品安全管理有着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并加大社会的关注度,才可让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困扰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刘军弟,王凯,韩纪琴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海学刊,2009,(3):83-89.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保障体系 监管 完善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51-01
1 我国食品安全体保障系现状分析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人生的每一天都离不开食品,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让食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且这一市场伴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扩大。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我国各地新型食品层出不穷,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能面临众多的食品广告,不管是街头、商场还是地摊,食品都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生产制度的日趋成熟及各种新型媒体的兴起,食品安全事故时有曝光,这不仅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从内心深处给人们恐慌。
1.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也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内容,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目前,食品安全已被我国政府列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就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分析,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其中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首先,食品包装、卫生工作不到位,造成食品中各种真菌、细菌以及寄生虫滋生严重;其次,在食品生产中对食材选择不合理,食材中存在农药残留、有无污染、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因素等。这些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食品安全问题的常见现象,它并非一个朝夕之间就能得到改善和处理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懈努力、长期钻研,从而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2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举世瞩目,是世界各国政府大力整改的公共安全问题,也让各国政府工作人员纷纷加大了相关的管理监控力度。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当今食品安全监控的主要途径,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着一定的作用,有效的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就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分析,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谓的食品安全主要是与人民日常生活挂钩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就我国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分析,我国的食品法律体系主要是由《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条例》、《程序食品卫生监督》等法律共同构成的,它是我国立法意识形态,是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基础,是全面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平台。但在具体的执法当中,许多有害物质都以蒙蔽过关的方式存在,同时各种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出现让食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给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造成新的影响。就先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而言,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执法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惩罚力度过小等。
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相关建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也引发了许多的食品新问题。就这些问题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奠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框架,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本身存在缺陷,让整个食品安全制度并没有得到深入的落实和开展。面对这种情况,在目前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面进行。
2.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方法和体系
2.2 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2.3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 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2.5 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3 结语
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政府,应建立符合国情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认证体系、宣传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等;作为企业,应守法经营,主动采用先进的标准和体系认证,生产出安全的食品;作为消费者,则必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把好“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关,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做到能够识别、拒绝消费、积极举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只有全社会总动员,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 食品安全 保障
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5-01
食品供应链具有资产专用度高、食品供应链上没有发现的食品危害会随之继续向下走的特性,不能有效保障食品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会对消费者形成很大的的危害。
1 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及特点
食品供应链属于供应链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供应链的概念是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送达消费者,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食品供应链满足一般供应链的特征,我国的食品供应链长且复杂,食品供应链的环节众多并且都对食品安全有影响。学者王强提出,食品供应链应包括原产地环境、养殖(种植)情况、加工过程、储存环境、运输环节、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环节,每一个环节还可以细分为更多环节。 [1]
2 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良商家使用转基因种子、有害的化学保质方法等进行食品生产、保存,供应链主体的唯利是图使食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污染。另外,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食品具有腐坏快的特性,需要特殊方式储存。但是进入消费环节后,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采取合理的储存措施,数据显示,生鲜产品80%以上采用常温保存和粗加工的方式,极易使食品受到污染。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供应链上的微生物、病毒、虫卵等也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危害,如2008年美国爆发的沙门氏菌疫情,就是由于番茄受到污染。[2]
3 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
造成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观因素,即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动机;另一个是客观因素,如供应链中的生物性污染。
3.1 建立供应链上的合作
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主体都与食品产生利益关系,但是食品的价值要通过它的使用价值来体现,只有被消费者认可的、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在食品制造销售过程中,供应链上的各环节都是连在一起的,利益息息相关。合格的食品能最终使所有环节获得利益,但是一个环节的破坏,也会损害食品的最终安全。[3]如2009年雨润午餐肉被抽检出“瘦肉精”,当日雨润的股价就下跌严重。经查,原来是屠宰加工时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添加了该有害物质。为了实现食品的最终合格,供应链各环节应加强合作,做到垂直管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3.2 优化加工环节的危害控制点
加强供应链的各环节合作能有效控制不良商家为牟取利益做出违法行为,对于生物性污染就需要优化检测机制、提高检测能力了。原材料养殖(种植)和产品加工阶段是重要的生物性污染阶段,但是我国原材料源地大多分散,且数量多、品种少,对生产阶段的监测耗资大、执行难,在人力物力的耗用上都不是最佳危害控制点。将加工环节作为危害控制点较之更加现实,因为这个阶段产品比较集中,在供应链上的利益比重也比较大,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比较适合作为危害控制点。
3.3 统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食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统一监控,能够解决现在的监管部门数量多、种类杂的情况,使食品监管工作更系统化。并且建立统一食品监管部门后应调整职权,给监管部门一定的自,并完善举报系统,接受群众的举报和监督,将检查情况、行政处罚结果公布给民众。
3.4 确定HACCP认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地位
HACCP管理体系对食品供应链中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控制措施,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对加工环节中的各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危害食品安全的环节,进而提出预防措施,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监控程序。政府应完善HACCP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地位,鼓励供应链上的冷链环节中HACCP系统的应用。使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可控度更高。
3.5 EAN・UCC系统在食品安全可追溯中的应用
EAN・UCC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发、管理和维护的一种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系统主要包括编码结构、条码、RFID、EDI、XML,使相关应用范围内的代码能够在全球保持统一且唯一。并且,EAN・UCC系统还为商品提供有效期、序列号等附加信息。由于EAN・UCC系统能为商品提供有效的标识,所以有利于对食品供应链全程的追溯和跟踪。
3.6 以沃尔玛超市为例分析
沃尔玛超市是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非常注重所售的食品安全。沃尔玛内部的食品安全控制以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PDCA为重心,是内部沟通更加顺畅,并不断创新。为了对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做到有效控制,实施HACCP系统的PDCA循环项目,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在内部卫生发面,沃尔玛超市对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管控,设计针对通风问题的特殊设备及保持室温的空调设施。对生鲜食品进行分类储存,冷链处理,有效避免了食品腐坏和交叉污染。在物流过程中,对产品分类选择配送方式,并根据所需温度不同,进行温度划分。[4]
4 结语
本文基于供应链分析了食品安全的保障,并提出改进措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大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更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为人们营造更安全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 洪华南.冷链物流中的共同配送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2(09):25-26.
[2] 张琳,盛凤杰,成文林.浅析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法制与社会,2011,27(25):74-78.
一、指导思想
高、中考是当前学生家长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职能部门当前的工作重点。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认识高、中期间卫生监督工作对于保障考生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及时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切实完成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内容
(一)卫生监督所在高、中期间,对高、中考考点(学校)及其周边饮食摊点及公共场所单位依法进行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并将高、中考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方案及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卫生局。
要结合全县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和学校卫生专项检查等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规定,依法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细化食品卫生监督措施,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一旦在高、中考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及食源性疾患按规定及时处理、上报。
(二)卫生监督所严格加强对接待单位卫生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1、餐饮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效期,卫生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设立情况;
2、食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证明及健康状况;
3、直接入口食品及食品工具、用具、容器卫生监测情况;
4、餐饮单位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5、提供给考生的饮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接待单位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卫生监督意见;
卫生监督所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对在监督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应及时立案查处。
三、职责分工
卫生监督所负责高、中期间考点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高、中考开始前对校园周边的摊点、食堂进行检查督导,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参加高、中期间食品卫生保障工作的卫生监督员必须保证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应对突发事件,方便部门之间协作沟通。
四、监督保障要求
(一)保障时间要求
在高考(6月7日~8日)和中考(6月15日~17日)前期及期间组织督查。高考开始前,6月2日开始对学校周边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到高考结束;中考前6月13日开始对学校周边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到中考结束;
(二)重点保障地点
1、高考考点:一中;
2、中考考点:一中、二中、实验中学;
五、保障措施
(一)卫生监督所由所长亲自抓,切实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到岗。
(二)卫生监督所根据高、中考相关信息及资料,做好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车辆、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格按照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认真落实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报告制度。高、中考期间,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除按规定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外,还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上一级的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确保信息畅通、口径统一。
*年暑期旅游高峰即将来临。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逐渐进入休假期,出游人数即将大幅增长。按照以往的规律,旅游安全事故也进入高发时段。5月以来,全国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主要涉及水上旅游、道路交通等方面,旅游安全工作不容忽视。为将暑期旅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部署暑期旅游安全工作
暑期是道路交通事故、涉水旅游事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暑期旅游安全保障,认真按照《关于开展*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安监总政法[*]75号)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本地区安全生产月相关活动。要结合以往暑期旅游应急工作经验和本地区特点,做好旅游突发公共事件的趋势预测、防范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和经验总结。要按照道路交通事故、涉水旅游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要求,加强预案演练和人员培训,保证应急处理程序可行、渠道通畅、运转正常。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面向公众、旅游接待单位的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和引导。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要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位,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暑期旅游环境。
二、做好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工作
各级旅游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在认真排查本地区暑期旅游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
(一)涉水旅游
涉水事故是暑期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溺水和水上交通事故是造成游客死伤的最主要因素。各地要高度重视水上旅游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涉水旅游项目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漂流、游艇、潜水、水上滑翔等高风险项目的景区要做好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教育;要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配备充足的抢险、救生设备;要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景区的应急救援水平和协调保障能力,保证景区安全运营;要针对今年气候变化异常,部分地区灾害性气候多发的特点,密切关注气象、海洋预报以及滑坡、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并针对汛期的到来,实时做好预警预报和防汛度汛工作。
(二)旅游交通
入夏以后,旅游交通事故将进入高发期。各地旅游部门要按照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的要求,加强旅游交通安全的组织和引导。一是要与公安、交通、保险等部门紧密联合,切实加强对旅游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范旅游车租赁行业,严查旅游车辆公司违规运营等危及游客安全的行为,并在车况维护、安全驾驶、应急处置、保险救援等方面加强联合监管和引导;二是要督促旅行社选择有资质、车况好、管理严、信誉佳、服务优的旅游汽车公司接待旅游团队。特别是团队人数较多、跨省际的旅游团队用车,一定要保证交通安全;三是要联合路政、消防、高速公路管理、医疗等部门,针对暑期交通运输的特点,加强旅游线路沿线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自驾游的交通、安全及服务导示系统建设,加强车辆遇险的抢险救援工作,强化重点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四是要加强宣传和信息,引导游客规避恶劣天气等不良影响,营造平安、和谐、畅通的旅游道路交通环境。
(三)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
暑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要汲取2006年暑期发生的37名团队客人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训,安排团队一定要到卫生、清洁、管理好的饭店餐馆用餐,食物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要教育提示游客避免到街边摊点用餐,特别要提醒到海边旅游游客,注意海鲜类食品的卫生安全。各地旅游部门要充分重视旅游餐饮,联合卫生、检疫等部门,加强对旅游团队和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增强游客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禽流感等疫病动态。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要关注境外流行病情况,按需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卫生突发事件。
三、加强旅游安全监督和检查
1、各地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提升游客旅游安全意识为目标,采取主动措施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将政府公共服务与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紧密结合。
2、要组织安监、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酌情开展暑期旅游安全的监督检查,注重日常监管,落实值班和事故上报制度。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以来,全国、全省部分地区发生了多起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在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月份,在省政府督查组对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时,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整改的问题。为确保我市营养改善计划安全、有效实施,现就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
(一)加快学校食堂建设步伐。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学生食堂建设资金和“校安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资金,把学生食堂作为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科学规划,落实资金投入,逐步使食堂供餐成为营养餐实施的主渠道。同时,要为学校营养餐的实施配备留样柜等必要设施,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二)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各县区要尽快制定和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相关配套政策,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工资、水电煤及运输费等成本全部纳入县区财政预算,由县区财政承担,确保每生每天3元营养餐补助足额用于改善学生营养。
(三)合理配备营养餐工作人员。各县区要成立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公室,配备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专干。各学区、初级中学、九年制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要配备一名营养餐专干,村学、教学点由学区安排专人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
二、严格落实政策,依法规范管理
(一)执行国家制度办法。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和出台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应急事件处理暂行办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办法,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规范、安全、有效实施。
(二)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制定、完善、落实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对营养餐资金安全、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
(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各县区教育局要会同卫生、食药监、工商等部门,利用暑假对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培训合格后发放合格证书。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合格证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相关的工作。
三、严格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一)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县区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作用。牛奶、鸡蛋等学生营养餐主要原辅料必须由县级政府统一招标,集中采购,严禁学区或学校独立招标采购。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加强对营养餐采购、食品流通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负责营养餐食品安全监管,认真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教育部门具体负责学校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认真监管。
(二)规范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学校食堂必须有必要的防鼠、防蝇和防潮设施。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要实行定点集中采购,并由学校与供货方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必须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建立和实行查验制度。学校食堂不得向学生提供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不得制售冷荤凉菜、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
(三)严格落实食品留样等制度。食品贮存应该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散装食品应该在存贮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食品加工必须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营养餐实施学校必须建立营养餐留样制度,留样食品不得少于100克,盛放在消毒后的密封专用容器内,并记录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放置在留样柜中必须满48小时。
(四)科学合理制定学生营养食谱。各县区要从实际出发,参照学生营养标准和配餐指南,结合学生体质状况,当地饮食习惯,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保证质量。学校食堂要不断丰富供餐内容,增加花色品种。学校要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每周或每月更新轮换食谱,调节营养餐供应品种,提高供餐质量。
四、完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一)落实实名制信息管理制度。各县区、各学校要建立以学生学籍号和身份证号为依据的详细的营养改善实名登记制度,由学生监护人和学生本人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后报县区营养办备案。县区营养办和学校要对学生人数、受益人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严禁套取、冒领资金。
(二)建立营养餐公示制度。学校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栏,及时公布受益学生名单、经费账目、供餐标准、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并必须每天对营养餐食谱和价格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建立营养餐发放登记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学生营养餐发放登记制度,登记表每天都要由学生签字确认。学校要每周组织学生对营养餐供应情况作出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完善营养餐食谱,确保孩子们吃的营养,吃得满意。
(四)建立营养餐成本核算制度。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从学生营养餐中赚取不正当利润,确保营养餐真正达到“等价优质”的标准。学校所提供营养餐要便于量化核算成本,尤其要明确粥类、汤类、炒菜和水果的量化标准和成本核算标准。
(五)建立营养餐资金管理制度。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要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严禁将营养餐补助资金与“一补”资金放在一起管理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
五、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责任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食品药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的意见》(郑政办〔〕46号)精神,完善惠济区食品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经区政府同意,现就开展食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推进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确保食品安全为目标,以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标准为核心,坚持企业为主、从源头抓食品质量安全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标准体系,使食品生产经营、物流及销售环节有标准可依,建立以标准化为基础、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我区食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主要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工作目标
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的食品原材料、生产、物流和销售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适应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长效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具体目标是:
—建立主要农产品和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消费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标准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从采购、生产经营到包装、运输、贮存的全过程标准体系。
—食品物流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物流标准体系,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保证合格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符合经营管理规范。
—食品加工小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杜绝食品无标准生产现象和食品出厂无检验现象。
—全区主要食品安全性能采用国际标准,出口食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并符合进口国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要求。
(三)推进原则
—企业为主。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要坚持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政府推动。各镇办、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明确工作重点,大力推进食品标准化工作。
—与国际接轨。立足于提高企业现有产品执行标准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跟踪产品出口国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法规,吸收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有效应对标准国际化的挑战,全面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优势食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推动我区食品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区主要食品采标率,出口食品和农产品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并符合进口国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鼓励和支持我区优势食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各镇办)
(二)建立完善农产品和畜产品标准化体系,保障食品生产原料质量安全。以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建立完善主导农产品和主要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和监督,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实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消费等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保障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农经委、各镇办)
(三)建立完善食品生产企业标准体系,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中国名牌、河南省名牌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其他主要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严格实施。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各镇办)
(四)建立完善食品物流标准体系,保障食品物流环节质量安全。食品物流企业要建立食品物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配送、销售和信息化等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商务局、各镇办)
(五)建立农家乐、渔家乐服务标准化体系,提高我区服务行业的标准化水平,提升近郊游的质量档次。(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旅游局、卫生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各镇办)
(六)严格标准的实施监督,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食品企业不按强制性标准生产的行为大力开展治理整顿,对食品企业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不符合相关标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行为进行查处,对区域性食品生产加工标准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安全。(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各镇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镇办、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把食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根据《惠济区食品标准化专项推进工作方案》(详见附件),认真制订推进计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食品企业是标准化专项推进的主体,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实施本企业相关标准,努力提高食品生产水平,把食品标准化推进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将结合年度目标考核结果表彰先进典型。
关键词:食品产业;食品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03-01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已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词已引发公众对食品产业的信任危机。而近日的“毒姜”事件,再一次刺痛了公众原本已脆弱的神经。目前,欧美及日本是世界上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最完善,手段最先进的国家。然而在上个世纪,这些国家也经历过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信心动摇的时期。因此,国外食品产业的保障措施与经验对我国食品产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主要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
1.HACCP体系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是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按照科学分析设定若干重要的临界点 ,对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监控 ,以便及时处理。1995年日本修订《食品卫生法》,正式引入HACCP体系,但并没有作出强制性的规定,企业首先根基HACCP体系的要求进行自检,再向厚生劳动省申请获得HACCP体系的认证效力。由于HACCP体系的前期投资较大,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实施HACCP体系,日本出台了针对认证企业的贷款、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该体系已经推广到生鲜牛奶、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水产品、速食食品、软饮料等6种食品产业。
2.可追溯体系。 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分为检验并处理不合格产品和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信息两部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可以迅速的通过信息记录追踪到问题产品,并调整流通渠道。2001年日本出现疯牛病,国内的牛肉生产和消费陷入低迷,为重建消费者信心,日本开始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2002年,日本规定国内饲养的肉牛,必须佩戴带有个体标识的耳标,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询这些牛肉的信息。2003年,日本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证制度,要求大米生产者在包装袋上注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认证号码等,加工者则要标注批量、是否为精米等信息,销售者还要提供大米产地备查号码。2006年,日本开始全面推行食品流通的身份证制度,所有进入市场的食品必须标注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名称、数量和日期等,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储存运输过程等信息,必须进行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
3.良好农业规范 。良好农业规范(GAP)是一套针对农业产品生产的操作标准,通过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避免农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2005年,日本《制定和普及食品安全GAP的手册》,开始在蔬菜、谷类作物(大米、小麦)、果树(苹果)、菌菇(香菇)等农产品上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制度。日本的良好农业规范大致分为4个步骤:1、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确定检查项目;2、按照计划开展农业生产,记录检查项目;3、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为推动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农林水产省于2005年《确保食品安全安心的补贴金实施纲要》,规定执行良好农业规范的地区可获得不超过该制度实施费用50%的补贴。
4.“肯定列表制度”。2006年,日本正式颁布《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包括一律标准、豁免物质、最大残留标准量3个部分,通过增加进出口检测项目和提高检测标准,加强对食品中化学物质残留的管理。与2004年之前的检测标准相比,“肯定列表制度”中涉及734种农业化学和51392个限量标准,分别为原标准的288%和551%。“肯定列表制度”中平均每种食品、农产品的残留限量标准多大200项,有的甚至超过400项。每过5年,政府会根据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对豁免物质、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重新审议和修订。“肯定列表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检测标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参考了欧美国家的标准,即与国际标准接轨,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日本国内食品的安全性。
5.食品召回机制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简称CFIA)负责全联邦风险加工食品的监管工作。CFIA设有食品安全和召回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召回的。加拿大食品召回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当企业不配合或无法找到生产企业时,由农业部长签字,可实施责令召回。
二、对我国食品产业安全监管的启示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关于食品的法律主要有《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动植物检疫法》等,涵盖范围较广,但自颁布以来很少修订,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状;食品安全标准落后,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应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提高处罚力度;参照国际通行的法律规范及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
2.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手段
HACCP,GAP,可追溯体系等都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但中国的实施情况却不很理想。由于设备和技术投入力度较大,政府也没有强制执行,企业缺乏实施的动力。针对中国食品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政府一方面要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广现代食品监管技术和手段,提升食品产业的技术含量,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卢凌霄.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10):4-7.
[2] 施用海.日趋严格的日本食品安全管理[J].对外经贸实务. 201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