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9 14:4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畜牧业;乡村;农村经济;兽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社会发展中各种经济体制的兴起与完善,各种散养畜禽模式和经济体制不断出现,成为整个经济发展中深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畜牧业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其更是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与作用。乡村兽医作为畜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其进行加强建设十分关键,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农民经济利益,甚至是决定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调节和调整。
一、我国乡村畜牧业的出现与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各种新型的经济体制不断的涌现了出来,不仅为国民经济增花添彩,同时更是为社会经济的提高与完善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理论平台。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基础上,我国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逐步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这种工程模式的存在与出现一方面促使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乡村畜牧业的发展与出现。自上个世纪末期,菜篮子工程所带来了的发展优势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和核心环节,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最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工作模式。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造成了以菜篮子工程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模式仍然难以满足我国高涨的社会物质需求,甚至是还存在着严重的食品供应短缺现象。因此,在目前的工作中要想对这一现象进行扭转和转变,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去分析和总结,针对整个社会发展中常见的工序问题加以完善和处理,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此项工程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逐步的形成了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可以说,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菜篮子工程是一项功不可没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与青睐的一部分。
二、兽医与畜牧业的作用
兽医的存在与畜牧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整个畜牧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逐渐将畜牧业与兽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名称,也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畜牧兽医,更是有人将其称之为牧医。可以这么说,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兽医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对具备一定经济价值的兽类、禽类和水生动物进行研究的过程,根据其研究工作要点和研究重点来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从而使得整个生物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生长优势,取得养殖产品。但是,由于多年以来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这种认识现象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就造成了整个畜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合理的加强兽医建设,提高兽医队伍建设作用与效益。
三、乡村兽医队伍建设重要性
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的畜牧业主要是以散养畜禽为主的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体制之下,传统兽医队伍的建设一直都未曾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这也造成了畜牧队伍认识偏低的现象。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66万乡村兽医,他们肩负着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吃上放心畜产品的卫士职责。
1、乡村兽医存在的必然性
农村需要乡村兽医。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是以散养为主,农村千家万户散养动物的方式依然占70%以上,散养的状态决定了为其服务的兽医也是“散”状分布的,所以在散养比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上是村村都有乡村兽医。换句话说,畜禽的养殖是千家万户的散养,每户养十几、几十羽家禽(鸡、鸭、鹅)、几头猪、几头牛,养禽主要是过年过节自宰用的,分散的养殖只有同样分散的乡村兽医才能满足其服务要求,集中的兽医服务在服务成本、服务及时性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散养户的要求。因此,乡村兽医由于自身的优势自然就成了当前农村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力量。
2、乡村兽医的三大特性
2.1乡村兽医具有社会性
从工作的目标看,乡村兽医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结果都是社会客观需要。乡村兽医工作在农村畜牧生产在第一线,与畜主面对面、与病畜面对面,零距离直接解决病畜问题。肩负着养殖、防疫、治病的维持生产的重任,是肩负人们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道卫士,可以说,没有乡村兽医我国农村的畜牧生产是无法进行的,可见乡村兽医具备社会性特点。
2.2乡村兽医具有民间性
从工作对象看,乡村兽医直接面对的是动物及其畜主,从事以预防临床检查治疗为基础的活动。他们在农村与广大畜主频繁接触,提供咨询诊疗服务,是现代农村畜牧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兽医这种前哨和基础功能及其独立性,决定了一行业的民间性性质。
2.3乡村兽医具有服务性
从工作内容看,乡村兽医在职业活动中是以专业技术预防和解决动物疫病诊疗和疫病控制方面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力图解除家畜病患,减少养殖损失,维持畜牧生产顺利进行,始终是处于与生产主体伴随的辅助地位,与主体有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3、乡村兽医队伍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乡村兽医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均在50%以上,有的达到70%以上,而我国约为35%。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关键词: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显著上升
畜牧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经验总结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批养殖专业户,不仅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发展速度更是相当可观,为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畜牧业也就成为改善农民经济环境又一重要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畜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于明显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经济发展不断带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天然奶牛及肉牛等的产出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肉牛及肉羊等的以草为食的畜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奶牛的需求前景尤其广阔。在目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将养殖重点放在了奶牛饲养上,这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发展较好的奶牛饲养区更成为了城市,甚至省内的奶牛生产基地,肩负着优质奶源的供应源。而部分肉牛及肉羊的生产也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形式靠拢,形成了产业化的畜牧生产模式,为肉食品的大量需求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变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这不仅解决了肉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实力。
3.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突破
在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以往的养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而小型养殖户在拓展规模的大潮中发展速度较快,这其中小型养殖户多以个体形式存在,有奶站、牛奶冷配点、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的多中形式为一体的中介组织已经初步形成,是服务于畜牧业从始至终流程的产业格局。
4.畜产品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安全是保证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与畜牧业的发展形象息息相关,更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以法律、条例的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畜牧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并对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安全检查、时时监督,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对不良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及处罚,不仅从根本上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更净化了畜产品市场的不良风气,使市场经济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
5.畜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水平,开展大量的科技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从能使养殖户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力量,提高养殖效率及质量。首先我国将畜牧兽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推广及延伸,实现了畜品种的优质改良,并且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覆盖水平达到标准一半以上等等。通过将科学技术融入畜牧产业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农牧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按照“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将肉羊产业、草业经济、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区),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协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三、畜牧业调整的对策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新疆畜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60多人,1990年12月27至28日齐集乌鲁木齐,对新疆畜牧业的改革与建设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这是1986年以来的4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仃勺第一次畜牧经济理论讨论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疆第三次畜牧经济理论讨论会。到会同志认为,畜牧业是新疆的主要经济优势之一。41年来,新疆畜收业的生产与建设已有很大发展,牲畜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高。特别是党的以来,经过对枚区生产关系的调整,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实行集体牲畜作价归户经营,全面推行草畜统一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及调高畜产品价格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农牧民的积极性,畜收业出现了持续13年增长的好势头。但是,新疆畜牧业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生产条件改变不快,发展不够稳定;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场载畜量下降;生产水平较低;对畜收业的投入不足。
鉴于新疆畜收业分为牧区、半农半收区、农区、城市郊区、林区五个方面,到会同志认为,今后要发展新疆的畜收业必须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收区应在大力提高牲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牲畜数量;要以收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要在“草”字上大做文章,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与管理,以草定畜,坚决制止过度放牧,建立科学的放牧体系,实行划区轮牧;大力抓好草原建设,加强牧区水利建设,逐步建立人工灌溉饲料基地,积极围建草库伦,搞好棚圈建设;进一步调整畜群结构,提高母畜和良种畜比重,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要贯彻农牧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畜收业;要科学利用农作物秸杆和农副产品,在种植业中发展一定比例的饲草饲料作物,实行粮草轮作制。城市郊区也要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更好地就地解决城市人民的肉、蛋、奶供应问题。林区要利用林间草地发展畜牧业。到会同志认为,新疆畜收业的深化改革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稳定行之有效的各类家庭联产承包制,稳定现有的折价归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农牧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二要落实“五统一”,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认真做好统一管理种公畜,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治牲畜疾病,统一组织转场,统一进行草原基本建设的组织工作,为千家万户农收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三要采用多种形式,发展社会化服务,可以以畜产品为龙头,组织农牧民参加的各种专业化的合作组织,也可以以村委会、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居民点为依托,组建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可以组织农牧民参加的以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组织,也可以组织跨区、跨行业的农牧结合的联合实体。有的同志还建议在新疆组建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高级型畜牧产业集团,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组织供销、商业、外贸、畜牧科技部门以至农收民参加的,集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出口为一身的产供销一条龙、贸技工农一体化,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共担市场风险的高级型产业集团,以提高新疆畜牧业的综合生产效益,把新疆的畜牧业优势变成商品优势,打入国内、国际市场。有的同志向会议提供了世界畜收业发展趋势的最新信息。目前世界畜收业的发展有四种主要趋势,一是大农业明显地向畜牧业倾斜,种植业中饲草饲料的比重增加,以便更好地为发展畜收业服务,二是实行规模经营,养畜、养禽户总数减少,但单位词养畜禽数量比原先扩大了十倍以上;三是重视发展草食家畜和家禽,走节粮型畜牧业生产的途径;四是畜收业科学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不少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其中包括培育草原、改良牧草品种、牲畜繁殖技术等。同志们认为,发展新疆的畜牧业也跟农业一样,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畜牧业就发展;什么时候方针、政策出偏差,畜牧业就徘徊或下降。当前,在方针、政策方面,一要在各级干部和群众中,普遍深入地树立起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思想;二要继续稳定和完善畜草统一经营的承包制,把它落到实处;三要对畜产品销售真正按价值规律办事;四要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应在保持家庭经营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统一的功能。在科学方面,要牢固地树立靠科学技术发展畜收业的思想,围绕提高生产力水平,抓好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以加快畜牧业技术改造的进程,尤其应当重视畜种改良、冷冻配种、主要疫病防治、饲料生产和加工、牲畜饲养管理等技术。在投入方面,国家应根据国力,逐步增加对畜牧业的物力、财力投入,主要用于商品基地、饲料基地、饲料加工、种畜场、兽药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智力投入;还要积极引进外资、台资,争取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有关国家的无偿’援助;要大力鼓励集体和农牧户集资增加投入,特别是建立饲料加工工业体系。到会同志在探讨发展新疆畜枚业的决策思想时认为,畜牧业在新疆的产业结构中的关联度较大,许多产业对它的依赖度强,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供给”的地位,具有“双向联动”的功能。从科学的观点看,种植业是第一性生产,畜牧业是第二性生产;从能量转化角度而言,两者是同等重要的。加以畜牧业是接纳并合理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直接领域,畜收业是劳动密集型最现实、最有效的户趣业。畜收业是新疆生产力新的生长点,只要科技领先,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就可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发展畜牧业具有需求的推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农牧结合、农收并举的战略决策思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应使生产要素适当倾斜于畜牧业生产,在一定条件下,集中自治区的人财物和技术优势,使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为新疆的真正的经济优势。畜收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用系统论来指导畜收业的发展。根据系统论的目的指向性,应真正认识发展畜牧业的目的是利用新疆的草原资源和光热资源,过腹增值,给社会增加有效供给,丰富人民食品,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为加工业提供原料,驱动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解决“两个剩余”,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安定团结。根据系统论提出的任何一个系统都要有系统的目标的要求,新疆发展畜牧业的目标在“八五”期末畜牧业存栏总头数达到3700万头,比“七五”期末,增加200万头。
根据系统论十分重视系统内相关性的要求,我们应处理好发展畜牧业的目标要求与实际可能,全民畜牧业与个体畜收业,畜群数量与质量,生产与流通,个体经济与商品生产,牛羊等主要畜种和其他畜禽,草原畜牧业和农区、半农半牧区、城市郊区、林区畜收业等十大关系。根据系统都具有阶层性的特点,我们应搞好畜牧业的合理布局,努力争取及早在全疆范围内建立一个种类齐全、重点突出、整体功能完备的畜牧业生产体系。此外,还应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逐步推广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牧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新体制。到会同志对畜牧业的规模经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新疆,畜牧业的小生产是不利于运用先进技术,而规模经营可以为实现畜牧业技术改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使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畜产品,生产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养畜致富。畜牧业规模经营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投资巨大的现代化大型畜牧场,一种是家庭畜牧业规模经营。新疆现阶段应以后者为主。虽然,大生产排斥小生产是商品经济规律,但在新疆的畜牧业中,“大”并不排斥“小”,“小”反而限制“大”,这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现象。发展畜枚业规模经营通过联户合作经营等形式,实现规模效益。我们应从低息贷款方面予以扶植与照顾,并且通过合同形式,从价格、销售、经济信息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以种种优惠,以调动从事家庭畜牧业规模经营者的积极性,并显示规模经营的优点,吸引更多的农牧民走家庭畜牧业规模经营的途径。同志们指出,新疆牧区经济体制和流通领域的改革令人振奋的成果之一是以前的一极市场逐渐变为多极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逐渐成为影响新疆畜产品市场的主要手段。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疆畜产品市场的发育,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目前市场疲软的机会,培育市场机制,使某些畜产品彻底市场化。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强市场的管理,建立并健全有关的法制、条例,实行价格同轨运行,在这一基础上,全面放开畜产品市场,特别是羊毛市场。
关键词 新疆畜牧业 养殖机械化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S8-1 文献标识码:A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增效的基础,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牧民经济增收、为工业提供原料以及确保食品供应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牧区,其畜牧也发展在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保证新疆地区畜牧养殖上层次、上规模,机械化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5年,我国新疆地区畜牧机械总动力实现16 ?04kW,挤奶机数量达到2321台、剪毛机数量达到1090台、饲料收获机数量达到654台、饲料粉碎机达到65490台、牧草打捆机数量达到2390台、搂草机数量达到9840台、牧草翻晒机数量达到8209台。
1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重要性
1.1可以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新疆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穆斯林民众,因此,民众对羊、牛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羊、牛畜产品的发展。而为了充分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一定要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1.2保护草场生态环境
近些年,随着我国新疆地区天然草场的严重退化,导致饲草质量随之降低,而重利用以及轻保护的思想观念依然没有转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加快养殖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可以促使养殖实现规模化,进而缓解草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草场的生态环境。
1.3促进牧民增收
随着时代的发展,牧业养殖呈现规模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提高养殖成本和效率,就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牧民增收。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可以缓解养殖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效益低的问题,促进牧民增收。
2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措施
当前,虽然新疆地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应用和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对养殖机械化造成制约。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养殖机械化,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程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进而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
2.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畜牧业养殖机械化,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机械化对促进畜牧养殖发展的重要性,其是实现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渠道。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已经在农牧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只有全面实现机械化,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益,实现养殖增效。因此,机械化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广大养殖户要提高思想认识,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开展养殖机械化推广。
2.2加大机械化的技术以及资金投入
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需要技术以及资金作为保障。有关部门要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用户建立标准化的机械舍饲,实现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畜牧养殖。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机械化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调动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以及农机公司的积极性,引进以及推广适用性较强的畜牧机械,进而实现排泄物处理、畜禽饲养以及饲草生产的机械化操作。要加强与国外机械公司的交流以及合作,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联合发展,提高新疆地区畜牧装备以及机械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2.3健全以及完善服务平台
在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以及完善相关服务平台,根据机械推广的程度,建立形式不同的服务平台,并且鼓励和引导农户和企业、企业与企业、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关服务组织,进而带动企业与农户的销售和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3 提高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建议
(1)为了有效提高新疆地区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满足畜牧业对现代技术的需求,主管部门要将补贴资金向畜牧业机械方面倾斜,重点推广打捆机、搂草机、收获机以及种植机等现代机械化设备,提高畜牧生产效率,解决机器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实现牧区加工、养殖以及种植的机械一体化。
(2)促进畜牧养殖实现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发展做铺垫。实现机械化的基础是集约化和规模化,尽量减少散养,同时在一定数量的养殖大户基础上,开展合作经营,改造传统圈舍,实现养殖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养殖提供条件。扩大机械使用规模、增加养殖机械数量,通过行业示范,带动养殖业实现机械化养殖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加强养殖基地的机械化程度。结合先进的农业装备,引进以及推广清洗消毒、助产期、饮水器、疫病防治、除臭消毒、空气净化、环境控制以及粪便处理等机械,有效解决预防病害、调控生长、除臭、自动防疫以及空气净化等问题。实现养殖基地的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畜牧养殖向现代化以及规模化发展。
(4)实现机械化转场,进而提高牧民的经济效益。机械化转场是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养殖户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我国以及新疆地区的扶持政策,全力推行、加大投入,实现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新声,丁志新,郭庆贺.新疆畜牧业机械化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06):1898-1899.
[2] 侯世忠,吴杰,宋磊,曲绪仙.山东省畜牧机械设备应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89-95.
关键词: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很多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认知上有所差异、观点不一样。笔者认为它是以一种畜群种类为主导产业,以畜牧养殖小区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新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它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征,产权明晰、自主经营、整体性生产,有利于畜牧养殖业产品去向商品化、生产格局规模化、组织管理企业化、发展趋势科学化。
1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标准不一。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中地区之间、小区之间各不相同;各专家各有的观点、各地各有做法;在有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选址区域不当、环境气候估计不到、畜群特性了解不够等原因遇到问题,浪费资源、损耗人力、物力、资金,污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上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带来负面作用。[1]畜牧小区养殖设施不齐。由于资金、技术的不同;标准、要求的不同;虽然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的核心设施比较完备,但是,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式、简落不堪的设施设备依然存在,适用效力不高难以达到相应的养殖规模的效应。造成了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的整体设施很难与规模化养殖形成配套,也有很大一部分采取的是老式、传统的养殖方法。畜牧养殖小区防疫体制不完备。养殖小区普遍存在着防疫体制不健全,防疫人员配备不强、专业水平不高、配备设施不全、药物种类不齐、整体防疫能力差等现象。对养殖小区的日常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够重视。有病防疫、无病不防的麻痹状态,一旦发生疫情难以控制,泛滥成灾,损失严重。[2]
2促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小区的合理选址是建设畜牧养殖小区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畜牧养殖小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利、季节变化、气象规律、水资源量等都会影响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规模格局,影响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和后续发展。要想选址科学合理,在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的同时要考虑投资规模。整体小区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科学规划必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一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二要创造性的开拓思路;应邀请畜牧及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做规划。配齐畜牧养殖小区内的配套设施。畜牧养殖小区内部的基础配套设施大部分是比较完整的。但是,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够;小区面积的局限;资金投入的不足;制定方案的不实际;规划设计的不合理等原因配套设施不全,养殖小区内排放物的处理不及时;畜群拥挤;消毒预防等防疫工作跟不上;环境治理不乐观。为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无污染绿色环保目标,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可用资源的转化利用良性循环,发挥小区功能的最大化,提升环境效能,提高社会效应,提促经济效益,必须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配齐畜牧养殖小区的配套设施,变地为宝,变废为金,实现效能最大化。完善畜牧养殖小区的防疫体系。在每一个畜牧养殖小区来说防疫工作是最薄弱环节。普遍存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机构设置不完备;规章制度不全面;缺少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的现象,二是养殖小区内畜群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疫情传染快;三是一般是舍饲圈养,畜群免疫力低下,这对畜牧养殖小区防疫工作带来任务重、难度大的局面。所以,畜牧养殖小区必须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建立健全机构人员,完善制度设施,层层落实责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保障畜牧养殖小区内组织生产活动有序正常进行。3结语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为我国畜牧养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亮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理顺发展思路,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投入力度,才能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忠.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分析[N].吉林农业报,2011-01-02(75).
一、当前玉米秸秆利用的途径
1.农民自身的使用,一是主要用于取暖、秸秆作饭烧柴;二是家庭畜牧业作粗饲料。这一部分消耗大约占秸秆利用总量的20%左右。
2.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玉米机收水平提高,秸秆还田比例不断提高,目前根据玉米机收率和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目前消耗秸秆总量不超过2%。
3.生物质能电厂用于发电。发电厂一般装机2.5-3万千瓦,可消耗秸秆20-30万吨,到2010年底我省在建电厂大约是12个,年最多可燃烧消耗250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10%左右。
4.秸秆气化或制作沼气,由于东北冬季温度低,技术推广有难度,使用面不大,消耗秸秆利用总量不超过1%。
5.秸秆致密成型压块替代煤或饲料。这项技术在我省没有大面积推广,仅处在刚刚开始使阶段,目前这项技术利用秸秆消耗量还不到1%。
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1.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高留茬玉米进行机械化收获或开展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量达到10%左右……
2.发展畜牧业。根据畜牧业发展需求进行黄贮或微贮处理加工成高质量的畜牧饲料。满足未来畜牧业发展需要,秸秆利用时可达到10%……
3.作为生物质燃料发电。全省建20个生物质电厂,需需秸秆500万吨,占秸秆利用量20%。
4.利用秸秆制成饲料或燃料。将玉米秸秆致密压块代煤或代饲料。此项利用前景较好,可利用秸秆250万吨,占秸秆利用量10%
5.农民自身作为燃料或饲料。占秸秆量20%
三、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瓶径
1.从机械设备上看,目前玉米秸秆加工设备较多,但在加工效率、耐用程度、操作的方便性上不同程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从贮存运输上看,由于玉米秸秆体轻堆大,贮存运输较为困难,运输成本较高,夏季保管更为困难。
3.从政策扶持上看,国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但门槛较高,可享受到人群较少,政策拉力不强。
四、加速推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研制生产出优质的机械加工设备,从而满足各种方式加工对机械的需求。
2.加大示范力度。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多种应用形式的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利用典型引路,带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及工作的开展。
3.加大扶持力度。在用电、燃煤锅炉改造、土地利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照顾,促使能源再利用健康发展。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一、引言
中国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是在药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为第一阶段,饲用抗生素为人畜共用的药用抗生素;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人们逐步认识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及其转移的机制和饲用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提出了饲用抗生素应与人用抗生素分开,并开始研制专用饲用抗生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第三阶段,重点是筛选研制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的专用饲用抗生素,并与兽药分开;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由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带来的种种问题引发人们寻求一种代替抗生素产品的方案,一批绿色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酸化剂、微生物制剂等初现端倪,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饲料添加剂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品种增加,产量增长,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为饲料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1年,我国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除外)总产量629万吨,总产值431.9亿元,营业收入417.8亿元。
二、饲料添加剂行业发展特点
1、逐渐向“绿色、高效、安全”饲料添加剂转型。随着居民对食品安全和动物产品药物残留关注度日益提高,国家对兽药使用管理和残留监控力度不断加强,并且很有可能出台限制抗生素类药物在养殖中使用的政策。潜在政策变化加上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正切实改变着业内企业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养殖企业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逐渐转为“绿色、高效、安全、低残留、低毒性”。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投入“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配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体内药物残留。饲料添加剂市场将逐渐由药物饲料添加剂占主流转变为多品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与绿色添加剂并存的局面。绿色饲料添加剂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从源头上确保饲料安全,实现绿色养殖,生产绿色的动物源食品。
2、市场需求逐渐由产品需求转向方案需求。我国畜牧业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动物疫病传染率增高,传统的饲料添加剂经营模式已无法适应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市场需求逐渐由产品需求转向对“解决方案+优质产品”的需求。市场需要饲料添加剂供应商提供针对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等问题下可能出现的疾病相关问题的有效的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未来产品结构的合理性、优质专业的技术服务、强大的研发实力将成为饲料添加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3、饲料行业整合将推动饲料添加剂行业整合加速。在行业监管趋严及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利润较薄的压力下,饲料行业整合重组的趋势逐渐显现。2011年我国年产1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达360家,较2003年67家增长4.4倍。在猪饲料行业,以双胞胎集团、正大集团、正邦科技为领头的前十大企业2012年猪料总销量为7,900万吨,占整个市场的33%,饲料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饲料行业整合步伐加快,促使大型饲料生产企业对饲料添加剂的需求越来越集中,从而加速饲料添加剂行业整合,为饲料添加剂行业内拥有一定优势的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三、饲料添加剂行业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饲料添加剂向绿色、高效、安全、多功能方向发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对动物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和功能的新型安全添加剂已成为当前饲料添加剂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技术主流发展趋势由一系列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新产品所组成,其中,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等品种的发展迅速。
1、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主要通过改变消化道微生态结构,抑制有害微生物,促进有益优势菌种的繁殖。微生物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加强饲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②关注益生菌存活机理研究,细菌附、定植机制的研究以及益生作用的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研究等;③建立高密度发酵方法,提高发酵工艺。
2、酸化剂。酸化剂的主要作用为降低胃肠道pH值,促进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增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增加动物采食量。现酸化剂的抑菌性能尚不能与药物饲料添加剂相提并论,为了更高效地使用酸化剂,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将酸化剂与一些具有强抑菌效果的物质配合使用将成未来研究趋势;②利用医药缓释原理,通过包衣或微囊技术使酸化剂在消化道分段释放。
3、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许多功能,如增强食欲、抑菌杀菌、增强免疫机能、改善繁殖性能、改善肉品质等。未来植物饲料添加的发展趋势主要围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植物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加强成品质量控制及建立毒理安全评估机制等
4、酶制剂。酶制剂在饲料中的添加能补充内源酶分泌不足、促进植酸、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分解,消除某些抗营养因子。未来酶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围绕菌株培育、饲用酶制剂性能改良、建立效果评价方法及酶制剂产品应用几方面。
四、结语
当今,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的多样化,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国家对饲料添加剂管理的规范化,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积极动力。随着饲料添加剂向绿色、高效、安全、多功能方向发展,以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植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品发展迅速。饲料添加剂企业应注意产品结构的合理性、着力打造专业的技术服务形象,在规模化养殖及行业整合的大环境下抓住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梁诚,我国饲料添加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7年第12卷第3期.
兽药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动物疾病防控的有力武器,是养殖业增产增效、持续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保障。自推行GMP以来,湖北省兽药产业实现了生产条件由简单、产能消耗大向GMP标准化生产的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实现了由生产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的跨越。湖北省兽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保证全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湖北省兽药产业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兽药GMP的实施,提升了行业水平,使行业“硬件”设施大幅提高,兽药生产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目前,湖北省共有GMP兽药生产企业39家。其中,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2家,兽用原料生产企业8家,制剂生产企业29家。上市企业1家,拟上市企业3家。全省共有兽药从业人员5 425人。2011年,全省兽药销售总额约18.5亿元,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兽药企业有4家,年销售额在5 000万元至1亿元的兽药企业有9家。上述13家企业销售额占全省销售额的75%,主要集中在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原料生产企业。其中,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销售额占全省销售额的9.7%,兽用原料企业销售额占全省销售额的31.2%。由此可见,兽用原料生产在湖北省兽药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水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就兽药产业实力而言,远不适应建设畜牧强省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销售在本省市场占有份额很少。据中国兽药行业年报统计,2010年全国兽药销售额为325.3亿元,我省仅占5.68%。据分析,我国兽药市场份额为300亿~400亿元,仅湖北省市场份额约有近60亿元左右,而湖北省兽药产业对本省的贡献力还不到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市场被外省企业占有。说明湖北省兽药产业市场占有力水平低下,不适应建设畜牧强省的需要。
(2)湖北省兽药行业发展不够好,企业强者不够强。与全国畜牧业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省兽药行业发展不够好,主要表现在企业数量不够多,规模不够大,品牌产品少,竞争力不够强,市场份额占有量不高,与畜牧业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如山东省兽药生产企业有247家,企业数量占了全国的15.1%;河南省有192家,企业数量占了全国的11.8%。2010年,两省分别以年销售额28.7亿和22.3亿,占全国销售额总比重的13.3%和11.2%,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均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除此之外,在湖北省具备了一定规模、被公认为实力还算强的企业,与全国同行业相比,实力还不够雄厚。在中国兽药协会举办的中国兽药50强的评选中,在兽药制剂30强中,湖北省仅有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家企业榜上有名,而广东有5家,山东有4家,河南也有3家;在兽用原料10强中,湖北省也只有湖北龙翔药业有限公司名列其中;在生物制品10强中,湖北省无一席地位。
(3)湖北省兽药企业发展不平衡,制剂企业相对较弱。湖北省兽药产业目前的总体发展趋势表现为兽用原料企业相对于制剂企业水平较高。有的制剂企业一年只能销售几百万或者几十万,亏损严重;有的企业长期处于停产的状况,兽药大市场与兽药企业小规模生产的矛盾日趋明显。
2 湖北省兽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湖北省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湖北省兽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现将其分析如下。
(1)产品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竞争。湖北省兽药制剂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产品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低利润等现象,单体规模小,大部分产品由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大多数兽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雷同、品种单一、重复报批、重复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形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恶性竞争现象普遍。
(2)品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品牌不仅是无形资产更是生产力,它具有一定的张力,能对所有目标客户形成吸引和导向,进而形成对销售的拉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缺少了在市场中竞争的基础。湖北省兽药产业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很少,真正在全国市场上都叫得响的品牌,只有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形成“一枝独秀”。
(3)人才匮乏,研发新产品能力弱。兽药专业人才缺乏,是湖北省大多数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兽药企业数量的再次扩张,兽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显得愈加明显。由于人才的匮乏,加上研发成本高,一般企业不敢也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全省只有部分原料生产企业和少数制剂生产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但大部分以仿制或简单研发为主,真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弱,研发高效、长效、无残留、给药方便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多,由于缺少了科技研发的支撑,企业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快速发展。
(4)企业管理不规范,不按GMP要求生产。尽管国家对兽药生产和管理实行了严格的监督机制,但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管理不规范,为降低生产管理成本,部分企业不按照GMP要求组织生产和检验,自觉执行规定不到位,诚信自律意识差;个别企业不守法生产、经营。
3 全面提升湖北省兽药产业水平的策略与思考
目前,湖北省畜牧业已向建设畜牧强省迈进。发展兽药产业,全面提升兽药产业质量水平,是建设畜牧强省重要支撑和必然要求。
(1)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转变经营机制。一是通过联合或兼并等方式实现资产重组,通过整合人才、设施的优势,实行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使企业形成相当的规模,有更多的资金、人力投入到科研开发、改进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上来,实现规模效益。二是转变营销模式,由以为主的经营方式转变为以规模养殖场、专业户为主要对象的直销模式,以防病、治病技术服务为载体,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使兽药企业、养殖业实现互利双赢。
(2)加强兽药的研究开发,以科技创新占领市场。产品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兽药企业联合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形成人才集聚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或新剂型,把普通的产品做得不普通,从而占据行业的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如武汉回盛公司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湖北省兽药工程研究中心,大做“猪”文章。通过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不到五年时间,发展成为湖北省兽药制剂生产企业的领头羊,其“猪”产品的品牌在全国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3)强化人才机制,提升企业实力。人才,已经成为各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企业要建立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对外引进、内部培养,广纳贤才,同时更要留住人才,从而提升企业实力。一是提升企业战略谋化与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硬实力;二是提升企业品牌、企业文化、技术服务等软实力。如随州神威药业近几年来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人才,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实现了销售额的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