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地管理体系

建筑工地管理体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1 15:46: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工地管理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工地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低碳建材;建筑施工;展望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20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绿色建材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他们规定了一些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对一些建材制品开始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并积极开发了一些绿色建材新产品。从广义上讲,低碳建材不是一种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属性的一种要求,对原材料生产、加工、施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贯彻环保意识并实施环保技术,达到环保要求。低碳建材定义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低碳建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

1建筑施工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特点

与其他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相比,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体系变化较大,因建筑工地的工作运行模式往往跟其他企业大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如业务没有改变的话,其他企业的生产及营运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大致相同,所涉及的机械或工作程序基本上在各个阶段不会有太大改变,仅仅是相同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周而复始地重复,例如发电厂或染布厂,所涉及的机械包括发电及燃烧设施或染布机等等,工序日日如是,所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围绕废气及污水等基本上不会有明显改变。故此,相关的环境污染种类及数量的变比较小,其环境管理体系内的控制措施亦较为标准化。与之相反,建筑工地制造的是建筑产品,而建筑是所有产品中最不定型的一种产品,具有较强的个性,其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工序均有不同,营运方式随不同时间而改变,涉及的机械变化也较大,例如打桩、浇筑混凝土、内外墙装修等工序是按次序进行,在整个施工期中一个接一个,有关工序所涉及的机械、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数量均不相同且不断改变,其相关的污染问题往往难以完全预防及避免。因此,建筑工地环境管理系统的控制措施在不同阶段必须作出不同的调整和改变,以应付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故此,为了保持工地有良好的环保表现,确保工人履行环保责任依循程序工作,工地环境管理体系较其他体系更为注重培训及监管[2]。

2低碳建材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低碳建材是符合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要求的建筑材料,必然在未来的建材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将成为21世纪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今后建材工业的发展将依靠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能源,降低环境负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建材工业。低碳建材领域的研究工作有两个分支:一是研究低碳建材的生产、制造、加工、再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在于减轻建材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研究建材在某一过程或其生命全周期对环境影响的特征及其程度,有助于客观评价建筑材料的绿色程度。前者属“硬件研究”,而后者属于“软件研究”,这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开发符合环境和人体健康要求的新型功能材料属国际关注的又一热点。为满足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国内外正应用诸如纳米、光催化、功能薄膜、梯度复合、溶胶和凝胶与负离子技术等,研制生产具有杀菌、防霉、除臭、自洁、调温、调光等特性并促进人体健康的系列功能低碳建材,如纳米涂覆材料,森林功能材料,高效空气净化材料,抗菌功能材料,自洁功能材料,节能调温功能,调湿功能材料,负离子功能建材,电致调光材料,防噪声,防辐射建筑材料,电磁屏蔽材料,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轻质高强承重材料等,向多功能、智能型、功能结构一体化的新型建筑材料方向发展。

3低碳建材在建筑施工中的发展与改进

3.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思路。以建材和建筑业中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的关键材料为重点,发展低碳建材。把握建材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占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技术的制高点;发展低碳建材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力,提升传统建材业生产总体水平,实现建材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增强建材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确保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建筑材料的有效供应,支撑社会、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发展低碳建材,要抓好三个环节

(1)以大型企业为核心,整合中、小型企业,合理分工协作,建设区域低碳建材产业体系。努力占领低碳建材技术制高点,从原料采取、生产、使用到报废再生利用全过程建立绿色生产、经营、管理链,确立绿色发展理念。(2)企业建立低碳建材研发中心。以绿色生产技术和产品为纽带,有效组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3)制定企业标准。产品质量,资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和消纳废弃物等绿色指标要优于国内同行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公民自觉行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人文环境,改善居住、工作环境质量,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3.3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我国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以及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建材市场旺盛,产业活力增强的有利发展机遇期,应加快转变建材发展方式,将投资与市场拉动的建材数量增长转向技术推动的质量与效益发展方式,开发低碳建材生产技术和产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建材生产总量,限制、淘汰高能耗、高资源消耗和高排放的落后生产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建设低碳建材工业体系。发展高性能水泥、耐久混凝土以及采用现代石灰岩开采技术,将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每年至少节约矿产3亿t。不断提高重点建材产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和纳废生产技术以及产品的比重,推动低碳建材工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钢. 发展低碳建材,推进节能减排[J]. 四川建筑,2010,10(2):05-106.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 is safety accident of multiple poi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 management, presents a system fo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 It may improve the level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decrease the acciden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lifting machinerySafetySystem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起重机械是建筑工程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设备,但由于其拆装技术要求含量高、使用频繁、易疲劳等特点,它又是建筑工程事故的多发点。2009年5月,上海闵行区汇园路附近施工工地发生塔吊起重臂相撞坠落事故,致一死七伤;2010年3月31日,无锡盛世新城二期工地上正在安装的塔吊发生倒塌,致一死二伤。据统计,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率占机械伤害总类的80%。因此,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是建筑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1 现阶段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状况

1.1检测市场开放政策遗留的问题

由于检测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具有经济属性,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规范和调整;另一方面是更为重要的社会属性,它的检测参数是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和工程质量判定的依据。检测单位既是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也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因此参照其他经济活动方式,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来规范检测市场并不可取。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诚信意识、安全意识相对缺乏的现实情况下,检测行业的完全市场化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同时会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1]。

1.2拆装市场现状

建筑起重机械拆装市场大多以私人挂靠或小单位作业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安全意识较薄弱,拆装技术较差,重数量、轻质量,所安装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多。

1.3安装质量检测状况

目前,大多省辖市都有2~3家建筑起重机械检测机构,在当前建筑安全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其检测行为就完全变成了市场化。

而检测工作既然有经济属性,检测单位之间就必然会有市场上的竞争,竞争的重要一环就是检测过程的竞争,这也就导致了某些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出现粗心大意、一带而过的行为,致使建筑工地出现大量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检测过程的松动和监管的不到位,很多技术实力不强、没有拆装经验的个人或单位受利益的驱使,也加入到建筑机械拆装、租赁市场中来,以价格竞争冲击并占据着部分市场份额,更进一步危及建筑市场的安全生产。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监管,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业内共同关注的难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的方法,统筹兼顾,实现信息化监督管理,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依托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可由安监站和检测机构共同研发),由安监站和独立的检测机构两部分组成,安监站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检测机构负责现场安装质量检测,施行“三个一”模式,即一个系统,一个监督,一个检测。三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信息互通,共同监管。具体表现为:

图1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

2.1安监站工作

就建筑起重机械方面,安监站负责设备产权登记、拆装告知、使用登记、拆装单位资质管理以及对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工作。但由于人员不足,其他方面安全管理工作较多,只能起到宏观管理的效果,在实际监督管理中,安全抽查是主要的监管手段。但监督抽查并不能涉及所有的在用设备和相应资料,因此,在实际监督管理体系执行中,检测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

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安监人员可以从中获知工地现场机械设备的状况是否经过检测、检测的结果、整改情况等,检测机构必须将所检测的设备情况如实并及时输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尤其是对存在的整改项以及整改完成情况均有记录,做到可追溯。另外,安监站应要求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省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对检测机构严格按照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做好体系管理工作,确保检测机构能够公平、公正、严格地开展检测工作。

2.2检测机构工作

2.2.1检测机构的要求

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检测工作的检测机构必须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省建设主管部门的资质认可,并应设置机械、电气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保障检测的技术力量,应有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检测工作的开展,应有质量控制程序监控检测的有效性。

2.2.2检测机构的工作

检测机构负责安装报检资料的审核、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工作。通过这一检测流程,检测机构能够准确了解市所有建筑工地上起重机械的安全状况,并保留所有设备检测记录,可供随时查询。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都应开具整改单,要求整改,并再次到现场确认或提供整改反馈单、影像照片等确凿的整改资料;如发现较大安全隐患,应立即报知安监站,由安监站重点监督管理。

另外,检测机构每周都要将其所检测设备情况输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既方便了安监站的监督查询,又能保证所有设备检测信息登记在案,形成建筑起重机械信息化管理。

2.3市场作用

通过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依托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推行“三个一”模式,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可实现以下作用:

①能够通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掌握所有在用建筑起重机械的状况,了解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方便其重点监督。

②通过查看设备的整改项,能够侧面反映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以便监督管理其检测过程。

③对拆装单位的技术能力可通过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有初步了解。

④可对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进行跟踪监督。

3 结束语

当前,建筑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安全责任主体信用缺失,政府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检测机构就是政府对工程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检测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当前每个省辖市有多家检测机构的情况下,主管部门应加强体系建设和信用管理,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对检测机构强化监管,方能保证建筑市场正常安全有序生产。

目前,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体系已经在无锡当地有效运行,这在减轻监管机构工作量的同时,也大大约束了相关检测机构不严谨的检测行为,规范了整个市场的运行,降低了不必要的事故发生,从而保证建筑市场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

1.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区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区住建局、安监局、环保水务局、建筑工务局、经济促进局、民政局、财政局、__交警大队、__消防大队、各街道办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办公室,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局今年以文件印发实施《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防洪防风应急工作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明确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每个建筑工地的应急工作组织发动等具体事项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全区建筑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整体水平。2015年,区住房和建设局共组织“防洪防汛”联合演练、消防应急救援演练、暴雨天气防台风救援演练、触电急救演练等大小应急演练近92次,通过演练,有效地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建筑工地应急救援、应急处置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队伍在我区从事工程队伍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择,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用,常设1个专业抢险中队,为深圳市__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理。通过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月、建筑工地汛前防汛防洪专项检查、消防专项检查、九打九治专项检查、防台风瀑雨灾害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并做好相应的隐患排查整改记录、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及人员,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监管工作,较好地掌握了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状况,并对其开展有效监管,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形成检查、监控、救援三位一体的监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模式,有效遏制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为及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技术方案修订和专家评估组建设。由我局施工科牵头,负责组建由科研、勘探、设计、施工、质监、检测中心、安监等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库,制定及修订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开展工程结构安全性鉴定。四是设立物资储备管理单位。根据区政府职责分工,由区国资委按“先征调、后补偿”的原则,负责协调我区建筑施工企业有关工程抢险物资、设备、人员的调用工作。

4.应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抓值守。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信息渠道畅通,确保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接听、有人处理、有人反馈、有人办结。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应急信息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提高了应急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抓预防。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施工项目特点,市、区住房和建设局及区应急办分别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紧急通知》、《关于认真作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做到早预防,将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抓管理,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首先是抓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其次是坚持定期召开应急管理会议及时

总结讲评和安排全区建筑工地应急管理工作.5.施工企业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全面提高。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工地的“两进”活动为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使应急知识宣传有声有色。一是设置现场宣传场点、悬挂横幅标语、宣传气球、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方式,向建筑工人宣传应急知识。二是媒体宣传。利用电视、互联网、短信等媒体,充分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进行宣传。又利用短信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公众应急小知识,还组织全区建筑工地主要负责人观看了应急知识教育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知识。三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日,如“安全生产月”、“千万农民工共上一堂课”、“国际减灾日”、“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进施工工地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发放宣传资料、普及专项应急知识。

6.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我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二)存在问题。

1.建筑工地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参差不齐。由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大小不一及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是个别旧改项目,虽有应急管理管理机构体系,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未能到岗履职,造成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建筑工地的应急管理的优势,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2.应急培训力度不大,培训面不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个人应急管理水平的不足成为制约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应急管理培训是这一问题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区建筑系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员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区、市里组织的培训,无论从培训的面和效果上都是不足的。

3.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应急专业应急队伍种类不全,装备不足,技能掌握不全,需要形成长效的培训演练机制。二是应急物资分散且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准备不充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低标准阶段。三是储备物资数量少、运输时间长、储备品类单一,影响到实际救助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网络。通过健全指挥部、救援队及专家队伍,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2.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依托专业队伍,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坚持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3.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工程突发事件隐患进行分析和检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风险隐患加强实时监控,实现风险隐患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加大督促力度、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具体明确专人负责隐患排查的具体工作,认真做好隐患的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和信息报送。

4.精心组织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坚持以应急预案演练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一是配合市、区应急办做好应急演练。二是区建设工程的有关单位要加强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预案,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真正将专业应急队伍打造成一支叫得响、打得胜的应急队伍。

5.加强应急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省市组织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演练活动,不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力度,做好辖区建设系统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建筑工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

目前,__辖区有6家瓶装燃气企业,共计7个瓶装燃气供应站、52个瓶装燃气服务点。在我局编制的《__区燃气行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框架下,各燃气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方案》,各瓶装燃气供应站和瓶装燃气服务点相应制定有《应急事故处置方案》。在我局的督促要求下,各燃气企业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在每季度的安全生产日常检查中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点检查内容。同时,由我局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应急实兵演练。

现__辖区范围内已铺设次高压燃气管网11.9公里,中压燃气管网339.2公里,低压燃气管网700多公里。主要以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编制《燃气管网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建专业的城市应急救援队伍。结合__区燃气管网实际情况,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突发事故应变处置框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实物资设备储备,加强对次高压、中压、低压管线的日常巡查。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达到“完善机制、磨炼队伍”的目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__区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结合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标准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一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完善瓶装燃气经营站防爆设备、瓶库间管理措施、车辆安全运输等关键环节的防恐应急工作。

2.推进突发事故应急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针对燃气安全供应的行业特点,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逐步统一规范各燃气企业和站点的应急基本措施,包括前期预警小组、物资保障小组、救援应变小组、疏散分导小组等,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统一建设,确保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第4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之相伴的却是生态的环境不断恶化,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使国民生活在天蓝、地绿、山青、水碧的生态环境中,并在十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

在建筑行业推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应当体现在整个工程建设阶段,不仅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和规划设计环节的可持续技术的应用,更要在工程施工环节上加以重视,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一岗多职、管理力度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工地施工现场资源浪费情况随处可见,与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背离的,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型建筑企业必须规范管理,注入“绿色施工”的新思路,树立绿色施工意识,探索研究绿色施工管理模式,从而达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要求。

一、我国中小型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现状

在中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的形势下,建筑业的兴起必将又会推向另一个,随之涌现出一批中小型建筑企业,这些企业只限于建设中小型建筑工程,但由于施工经验不足、人员配备不齐、管理体系不健全,且没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安全、质量保障度不高,更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一些中小型施工现场的生活用水,水龙头阀门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造成日夜长流,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问题,更是一种节约意识的缺乏。其次,施工用电浪费情况随处可见,施工人员下班后,一些照明设备并没有人随手关闭,昼夜长明,特别是冬季工人宿舍,往往私接乱扯电线比较严重,有使用电暖器、电风扇等等取暖电器,夜晚使用过后,白天上班后这些取暖电器依然工作着,不仅造成了电资源的浪费,更是安全的缺失;除此之外,施工现场,凌乱不堪,材料未按分类堆放,遗撒的建筑材料也不及时清理,不仅是材料的浪费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更是一个企业良好形象的颜损;环境保护意识更是不高,一些建筑和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和废弃水随意堆放和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特别是一些居民区的建筑工地,由于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夜晚进行混凝土浇筑,噪声污染严重,扰民不能进行正常休息,不仅是环境污染,更会造成不和谐的气氛;此类问题枚不胜举,对于中小型建筑工地应该正确的认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实现伟大名族的复兴之路,还需要我们倡议节约用水、节约用材、节约用地、节约用能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注入“绿色施工”的新思路,来筑就“中国梦”的实现。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系统

“绿色施工”简而言之,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达到在质量和安全的保证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一)制定科学的用水指标

节水,就是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对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对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并保护好地下水资源不被污染等等。

(二)制定施工降耗考核指标

节材,就是施工中审核材料资源的使用情况,降低材料损耗率,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应就地取材,防止损害和遗撒,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推广使用高性能的原材,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损耗,并且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材料和机具,充分利用已有建筑物和围墙,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情况下,力争循环利用率达到最高点。

(三)建立严格的施工用地标准

节地,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并优化深基坑开挖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四)完善施工节能考核标准

节能,优先使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由预防和纠偏措施,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五)建立系统的环境保护评价体系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此外具国家环保部门认为建筑施工产生的尘埃占城市尘埃总量的30%以上,并在噪声、水污染、土污染等方面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环境保护在绿色施工中也是一个重中之重。发展“绿色施工”,更是要求优化施工方案,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走出一条惠及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 防火

一、建筑、装修施工火灾原因探析

建筑、装修施工工地火灾都是由人为的疏忽大意以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放置或使用引发的。当前一个很普遍也很严峻的情况是从建设监管部门、建设施工单位一直到监理单位的建设管理者和施工操作人员都普遍对建筑工地火灾的潜在危险性和防范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意识松懈;另外一个特征是管理手段单一: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企业先后对建筑、装修施工工地的消防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定,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建筑、装修施工工地是一个多工种密集型立体交叉混合作业的施工场地,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安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大,控制面广,尤其在工程施工的高峰期间,明火作业多,流动作业工种多,施工方法各有不同,同一工种作业位置多变,容易出现不同的火灾隐患,如果疏于管理,极容易引发工地火灾。

二、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修工地上的具体应用

由于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工作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按照GB/T19000定义,质量管理是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控制工作是在明确的目标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即PDCA循环。

(1)计划P(plan)

具体就是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工作的计划阶段,即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在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工作的实践中,“计划”是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防火安全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检查记录方式,危险源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计划”还需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计划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在建筑焊工的作业防火管理及控制方面,要预防由于焊工作业引发火灾,建筑焊工应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

①作业前要明确作业任务,认真了解作业环境,划出动火的危险区域,并设立明显标志,移走作业范围内的一切可燃与易燃、易爆物品.对不能移走的上述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在风速较大的时候作业时,要注意风力、风向的影响,派专人监护作业,防止大风把火星吹到附近的可燃、易燃物品上.作业结束时,一定要将全部火星扑灭后方可离开现场。

②维修、装修旧建筑过程中使用电、气焊时,作业前要特别注意检查焊接部位的墙体、楼板构造和隐蔽工程部位的情况.对于墙体和楼板上存在的孔洞裂缝,导热金属构件、管道等设备要采取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防止火星落入这些部位留下火种,或是通过金属导热造成火灾。

(2)实施D(Do)

实施包括两个环节,即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工作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主要包括制定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防火安全保证体系、总结出防火安全管理要点、实行公司、工地、班组的三级安全防火教育、防火安全技术措施、防火安全技术要求、防火安全检查、验证等各管理及控制方面。

(3)检查C(Check)

检查具体指对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工作计划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检查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当前计划的执行是否达到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的标准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4)处置A(Action)

是对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检查所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的受控状态.处置分为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火灾隐患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三、结论

实践论的观点认为,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利用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来实现预期目标。在建筑、装修施工作业中,PDCA循环原理,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及处置(action)这一操作方案完全符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更贯穿于整个制度的制定、计划的编制、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实施效果的检查、持续改进等各阶段,不仅对工作进行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三阶段控制,而且实行了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三全控制管理,加强了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降低了建筑、装修施工工地火灾事故的发生机率,是建筑、装修施工工地防火安全管理及控制工作中应着力推荐的方案。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00 GB/T19001-2000 GB1900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S].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对策

前言:建筑行业也可以算是高危险行业,危险不仅仅是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于施工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却不敢恭维,全国各地的建筑物建设和桥梁建设工程中都有“豆腐渣”工程出现,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力度是刻不容缓的。

一、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今天,安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单独地提出来,还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组织管理不善或政策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出现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由于各种自然的和技术方面的因素( 如火、光、电、尘、毒以及机械作业、高空作业和其他作业过程中的影响安全的因素) 也会导致出现危害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后果。安全技术原意为“技术的安全可靠”,演变为确保安全所需要的技术。即研究生产技术各个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与警示、限控、保险、防护、救助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由于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企业和施管人员的重视。安全技术的任务就是通过分析各种事故的原因,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去消除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消除对职工安全健康构成威胁的事故隐患,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进一步为安全管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是针对建筑施工内容特点,对建筑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的控制预防工作,它体现了人性化的标准,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人在施工中的安全,为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空间。采用合理安全防护措施就是为了避免和预防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隐患。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的必要性与意义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的重要原因就是要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不受损失。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汶川地震中汶川中小学校舍出现大面积地垮塌,德阳死亡学生3,000人,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绵竹市富新二小等学校被震成瓦砾一片,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简直是不忍直视;但是同在都江堰市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却没有被震垮,现代高科技先进建筑设备和施工手段的进步却造就了这样一番景象,这从侧面说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综合来看,在建筑工程中加强安全技术与防护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对人民、对国家负责。

意义: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建筑施工安全故事中不仅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还让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因此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深刻的教训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施工企业应多给人员一些人性化的关怀焙养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才能成为企业制胜的秘籍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先进安全施工防护技术。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加强对危险源的分析和排查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进行培训都是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必要措施。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中采取针对性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与对策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的一系列建筑事故令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扼腕叹息,更令现代建筑行业难堪的是,我国的很多古建筑,例如赵州桥、都江堰、大雁塔、岳阳楼等历经风风雨雨、时代变迁却仍然屹立不倒,现代科技的进步应该更容易造就质量过关的建筑,可是“豆腐渣”工程却屡屡现身,就说明了现代建筑中施工安全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1、管理问题

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就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管理不到位,对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没有针对施工内容进行合理、有效地制定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安全问题预防排查不到位,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不能正确地进行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工作及实际操作演练,造成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解决。

2、安全意识不够

施工人员自我安全意识不够,缺乏安全教育培训。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地上的施工人员都是来自农村,这些施工人员存在着安全意识不足的普遍现象,加之施工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忽视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企业不愿意加大宣传力度,就会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在施工中缺乏安全实践技能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缺乏文明管理措施

缺乏文明管理措施,现场监管混乱。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管理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早在2005年就发表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但是为了节约成本,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很多企业都不能按照管理规定对现场的施工安全进行合理地布局,企业无法设立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就使得建筑安全化为空谈。

4、安全体制的不完善

安全体制不完善,不能及时处理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安全任务不明确,乱打乱撞,相互推卸责任,造成安全管理混乱,导致安全生产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造成安全生产中出现各种隐患事故发生。

四、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建筑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防护体系的完善就不能停下。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走向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新时期发展阶段,面对新的问题就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能够正确执行的根本,只有明确管理体系,才能做好安全工作。明确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与任务,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协作,这样才能在施工中保证安全生产井然有序地进行,不会出现安全管理混乱、紧张的局面。局面控制了,安全隐患问题就能进行解决。

2、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强化安全教育工作,是为了让从业人员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把握安全生产要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丰富安全施工经验。

2.1 安全教育措施。岗位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让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岗位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在施工中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地处理解决,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自身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2.2 安全事故模拟演习措施。安全事故模拟演习,是让施工人员在真的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避免慌乱,冷静有效地处理问题,保证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不受到损失。通过演习措施,还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正确掌握安全应急救援方法,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3、实施施工现场文明管理措施。

建筑工地是一个较为危险的场地,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新时期我们应构建完善的现场施工安全制度并强化现有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度。要做到“施工有保证,安全有保证,质量有保证”的基本原则,完善现有的相关安全制度不仅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现场管理措施

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实施,是靠现场管理来落实的。强化现场管理力度,就是排除安全隐患因素,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4.1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加强现场人员管理,就是针对现场施工内容,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巡查工作。安全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执行人,是安全生产最前线的技术人员,他的责任对整个建筑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巡查工作,就是严格管理,使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有效、正确及时地实施安全计划和防护措施,提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严管现场安全施工,落实安全施工方案,恪尽职守,正确领导指挥现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并时刻提醒从业人员注意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4.2 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落实。其一,防护措施对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在施工现场,要设置齐全的安全防护、安全警示标志。其二,对建筑工地进行密封围挡,外来人员禁止随意进入施工现场,以免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并做好警示标语,用来时刻提醒。

5、对特殊天气以及特殊季节施工安全性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要遇上一些极端的天气,例如:在南方地区常常会有台风出现,而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则会面对寒冷多雪的天气状况,气候因素往往会影响施工的质量,这就对安检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当遇到极端天气情况时,安检员还是要通过巡查对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并安排好合理的值班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地检查,在极端天气时若不能到场,还可以通过电话对施工现场进行询问,看看现场是否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以及安全工作具体操作步骤,以此检验施工安全工作的真实性。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生产中,安全技术的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式各样。因此,一个可以全面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安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程度,而且可以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的落实,能够保障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降低施工企业管理成本,控制安全隐患发生,间接地为企业获得效益和信誉。通过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并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建筑施工管理

一、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施工企业应该针对各部门以及人员,制定出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样的话,目标考核管理才能得以实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的各部门以及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话,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就必须要制定出来,工作的目标需要有所明确,并且还要配合其他机构和部门,只有这样,各部门之间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的局面才是最和谐的,在安全管理中也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标。

2、可以有效地调动有关部门及人员的积极性。在施工单位中的每个部门,安全职责的规定都是存在其中的,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履行这种责任,制度和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很好地提升,这样的话,在安全中,各级人员都能够参与,并且对其引起重视。

3、考核与经济挂钩。考核各部门以及人员责任的履行状况,还要检验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要结合工资和奖金,只有这样,各级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才能被激发出来,将企业的安全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若是大家都能够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就会逐渐减少。

4、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使企业所有人员都有自我安全荣誉感和参与感。若是能够很好地实现安全目标,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会随之增长起来,全体人员的安全工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这样的话,违章、隐患、事故的出现就会减少很多。

二、建立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建立以专门安全管理机构为核心的全员参与的模式,建设部于2008年5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建质[2008]91号),明确了安全机构的专门化、权威化。同时要求施工项目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了施工项目的安全组织保障。

建筑施工点多面广, 安全生产管理时效性强,施工生产存在临时性。要抓好安全工作,安全管理机构必须要切实履行职责,把企业安全的管理制度落实到项目及工人, 真正地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落到实处。通过努力,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在保障能力建设的同时,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法人代表的安全意识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当重要。领导重视也是施工企业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因为,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机构、人员、资金、技术、层级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领导的协调及决策。因此,领导的重视程度, 对施工企业是否能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保障。

三、建立双层管理双层约束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制约机制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是很强,这样看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效能也就不会很强,通过分析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建筑工地的从业人员对于安全意识并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更严重的是根本没有这项工作的能力,反而还要继续做这份工作,在上岗之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岗前培训。因此,在现场中施工的人员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就成为出现最严重的现象。通过调查施工生产安全施工,我们发现出现事故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违规现象造成的,这就说明,当前在施工现场出现事故的最主要也是最多的原因就是人员没有对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应该将安全意识灌输到自己脑中,使安全生产文化意识、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双层约束管理方式在建设安全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即:主抓项目对班组及工人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机构的组织管理。做到双管双落实。把安全工作沉到项目、沉到班组、沉到工人。这样的话,全体人员才能都被调动起来,上面的违章现象也才不会再发生,杜绝麻痹侥幸思想,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现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真正地完善了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制度,体现了安全施工的核心理念。

四、建立激励安全措施管理体系,强化经济制约手段

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经济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手段不失为有效的安全激励手段。但仔细分析还可看出,安全激励方式还存在重罚轻奖,以罚代管的问题。奖励和处罚的目的一致, 都是通过对后果的强化来改变人的行为。前者通过对人的鼓励强化安全行为,后者通过对人的负刺激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但若二者使用不均衡,则效果不会等价。目前尽管很多施工企业也进行安全奖励, 但奖励的力度和频度都无法和处罚相比,这样不能激励工人的积极性。所以经常的奖励和对违规的处罚对保持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已形成的安全行为也有可能逐步退化。

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激励手段方面,提出奖惩均衡的激励模式,即使奖励的效果和惩罚的效果等效,也可简称为“等效”安全激励模式。

参考资料:

[1] 韩联峰,李海鹏.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 2010(27).

[2] 李占云,赵国安,范秀蓉.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 2009(08).

第8篇

【关键词】德国 建筑业 安全管理启示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事故高发的行业。造成建筑安全事故,一方面是因为建筑行业本身具有的不安全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目前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着问题和弊端。本文将着重介绍德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以此吸取一些有用的经验,改善我国目前的建筑安全管理手段。

一、德国建筑安全管理制度

(一)主要法令法规

联邦《劳动保护法》和联邦劳动部《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

(二)主要管理措施

1.业主负责制。1998年10月,联邦劳动局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措施以符合《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若建设项目出现安全事故的,属于业主责任范围内的,由业主方承担应支付的赞用,属于偷工减料或工人违章施工的,则由承包商来负担。

2.安全保证体系。按照《劳动保护法》,企业有保证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设立劳动保护委员会。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要提供给劳动者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并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保险制约。《劳动保护法》规定,所有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四种保险均为强制性保险,前三种保险投保金额约合工人工资的40%,由企业与员工各付一半,工伤保险则由企业全额负担。工伤保险金主要用于事故预防和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补偿、医疗补助和抚恤金。

4.建筑行业协会管理。在德国,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建筑行业协会有8个大区协会,这些行业协会在管理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行政作用。

5.岗前职业培训。在德国,员工的教育培训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员工的权利,如果年轻人想从事建筑行业,需要事先和建筑公司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合同,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后,进入建筑职业学校培训三年。员工在校期间的费用有建筑公司全额支付。

6.聘请安全咨询公司。在德国,安全咨询公司除了承担对建筑工地小型施工工具的检验检测外,还要向企业提供安全技术和人员培训服务,而企业为了减少事故发生,也很乐意聘请咨询公司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7.重罚机制。德国的事故成本非常高,一旦事故发生,承包商要向行业协会缴纳罚款。一起死亡1人的事故,若经鉴定为责任事故,企业可能要承担数百万欧元的罚款。

二、德国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启示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吸取德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加强管理。

(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德国先进管理经验启示我们,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独有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精神的核心也正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只有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到位,法定代表人、实际投资人责任到位,才能确保企业安全投入、管理到位,才能有效减少和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因此,必须明确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作用,通过明确其责任意识,强化其责任教育和加大责任事故中负责人处罚力度,提高其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作用。

(二)发挥建筑行业协会作用

与德国相比,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的发展严重滞后,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协会,他们实际上代表的是政府和各大国有企业(施工企业、勘察设计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利益,无法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行业自律、协调、服务职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行业协会势必要担负起行业管理的重任。用建筑业协会平台开展行业自律:举办经济论坛,组织企业间的交流;组织开展对企业经理、项目经理、专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培训开展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的争创活动,进行企业信用评价;成立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等,发挥建筑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的岗前安全培训

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应进行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保障自身的安全。岗前安全培训是减少工伤事故,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四)开拓工程保险市场

首先,政府要以积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改善建设市场的环境,为保险公司的成功介入并实现良性循环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次,政府应大力培育和规范建筑保险市场。由于我国建筑体制不健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比较严重,使得保险公司不敢承担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保险。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发挥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来维护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让那些实力弱、信誉差,担保人的保险公司不愿意替其担保的建筑企业揽不到工程,进而将其逐出工程市场。

再者,政府应积极培育担保主体,促进国内新的保险主体和中介机构,例如各种检测、评价机构的成立,逐步加速开放保险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商业保险公司应了解和介入工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专家服务,同时要借助中介力量,更经济地拓展市场。

(五)建立建筑劳务培训基地

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要求,以创办农民工学校为载体,大力开展对参与结构性施工农民工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质量、安全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制定建筑业农民工培训规划,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搞好全员农民工学习法律、维权、安全知识的活动。

(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文化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少数企业主却为获得高额利润,奉行利润高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安全文化意识淡薄,任意消减基础性资源分配,例如降低安全培训费用、消减劳保和福利的投入等,把劳动者承担的伤亡风险提高到临界点,这种杀鸡取卵的安全管理方式严重违背了安全文化的内涵。企业管理者应该把保障员工的生命放在工作的首位,将“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渗透到日常管理中,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进而通过细致的工作和努力的实践不断进行培育,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