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0:36: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章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教材在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安排了极地内容的学习。本章教材主要落实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本条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以某一地区为案例学会分析描述地区的位置、范围。完成的方法是“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对第一个要求的总结和深化。要在前一要求基础上,利用读图归纳综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归纳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本条标准是“极地地区”的专项内容。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三方面,而这种特殊的自然特征又形成了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探究原因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让学生认识两极地区这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及能力要求的落实,也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是对第一个要求的阐释。因为两极地区特殊的位置形成了特殊环境,而特殊环境又造就富有特色的资源,加之人迹罕至,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而人类的考察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互相联系成为一体。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初步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目前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引导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差异,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自然环境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我国在极地建立科考站进行科学考察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对极地有关知识的了解,认识保护极地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目组成,通过“寒冷”这条主线贯穿整体:两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气候严寒,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均为冰雪覆盖的地区,因而形成冰川、极地动物等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同时两极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第一目“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五段正文、五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与生物资源,重点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而在图10.1和图10.2两幅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辅以图10.1和图10.2介绍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状况,通过“活动1”的读图活动加深对两极地区海陆位置与相对位置的掌握;利用第二、三段正文辅以阅读材料“南极地区的大风”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教材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这些形象化的比喻高度概括了南极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第四段正文介绍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活动2”比较两极地区气温的差异;利用第五段正文辅以图10.3和图10.4两幅图片介绍两极地区寒冷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寒冷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最后利用“活动3”引导学生总结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第二目“科学考察的宝地”:由三段正文、四幅图片、两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活动”组成,主要介绍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进行科考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看,本目内容既是上一目的结果,也是下一目的原因。教材首先通过第一段正文概括说明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利用阅读材料“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在两极建设的四个科考站,同时点明南极的三个科考站建设时间都在2月,利用“活动1”引发学生思考南极地区“极昼”现象带来的具体影响。教材利用第二段正文点明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解释人类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利用图10.6帮助学生简明地了解极地科考的基本过程,进而结合“活动2”秦大河的一段话加深对极地科考意义的理解。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则具体阐述了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最后,通过第三段正文结合图10.8和图10.9介绍对北极地区科考的意义及科考状况。利用“活动3”识记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理解北极科考的意义。
第三目“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是上一目内容的延伸和深化,由三段正文、两个阅读材料和“活动”组成,介绍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阅读材料“日本猎捕鲸”说明南极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10.10点明北极地区的环境危机,从而引出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第三段正文介绍极地地区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通过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介绍个人行为对极地环境保护的意义。“活动”从两幅公益海报入手,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演讲,在行动中形成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图1]
四、图表利用
本章教材配备了11幅各类地理图像,给学生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极地科考与保护搭建了合适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图表,恰当设问并引导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的地图类型、序号、名称及应用详见表1。
五、活动建议
本章教材共安排三组活动计7道题目,内容既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第1题属于知识巩固类,重在训练学生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也是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的复习和巩固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读图探究展示,根据情况可适当拓展到在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第2题属于知识拓展类,不仅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出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更要引导学生从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入手,比较分析其气候差异的原因所在,认识地理事物间的联系。第3题属于知识巩固类,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环境管理 政府 经济手段
环境问题已经延续了多年,如果不及时治理,后世很可能连一个生存的环境都没有。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国的环境管理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然而要做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1 我国环境的现状
欧美地区的工业化要比我国早很多年完成,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也会进行环境治理,且还会把一些危害极大污染极重的行业转移到不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必须加强环境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以下问题:
1.1环境法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没有规定关于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机构,再加上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不是每一个地区都设有环保局,环境管理机构缺位的现象常有发生。环境管理机构有时在某些地区只是挂两块牌子,根本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也有的时候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重叠,而且工作内容也重叠,浪费了资源。就如我国的环境保护区就常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利益分割等方面的问题,经常会导致一些立法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此外,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明确。
1.2部门的分割问题。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的管理体制是地区和部门的分割,由于地方立法和部门立法之间的权限和关系没有明确界定,所以管理目标的实现会经常产生问题和冲突。法律的地位在一些环境管理机构中还不明确,职权也分不清,所以给法律规定的管理目标造成阻碍。
1.3从环境和经济的关系来看,两者既相互影响又不可分割,但是这样的利害关系在我国的经济政策上还没有得到体现。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在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对环境的考量还是相对较小的。
1.4政策上的遗漏。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针对性还不够全面,很多时候会忽略环境和资源协调的问题,这样会使得许多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很艰难。
1.5对环境管理的重视不够,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群众的作用,对公众的监督不够,公民还没有积极地参与进来。
2 解决我国环境管理问题的措施
2.1建立环境管理与市场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机制
一种环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它的影响范围是很大的,常常会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和经济可续发展的综合部门亟待建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应环境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地参与进来,以确保制定出来的机制是全面合理的,符合各部门利益,而且在机制制定之后,各个部门也必须一起合作,来确保法律法规和准则的顺利推行,这对所有部门的综合执行管理决策机构的要求是很高的。实现环境监督管理的一体化,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了确保政府的综合决策机制良性运行,政府外部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设立一些非政府性的监督机构,像审议会等咨询机构,这种机构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备受重视,它们是一些学者或者专家联合到一起的公益性组织,可以对政府的立法、重大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2.2用经济手段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角色应该转变,尽可能地少直接起作用,应该加强经济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政府是环境管理的主导者,不能够直接用强制的措施让企业去进行环境保护,政府可以用宏观调控的立法机制来对市场进行约束,通过市场经济来调节会比政府强制有效很多。环境资源是生产要素之一,企业为了生产经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定会考虑到环境资源的问题,也应重视市场调控的运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从环境理论出发,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最好的结果是企业可以在开发后获得经济效益,且还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但是这样理想化的形势也必将引起价格的浮动。传统企业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了,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清洁、低污染、少环境破坏的第三产业。还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对环境进行综合的管理和治理,提高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
2.3完善环境法体制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符合国情又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应把《环境保护法》置于基本法的法律地位上,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政策理念以及制度等,我们要把权利和义务明确区分开来,加强环境法的客观性,减少法律的缺陷和漏洞。把相关的法律进行整理,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必须加强公众的参与力度,让公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结语
抓好环境管理,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环境管理直接涉及到经济的发展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局部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道路。把“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严格并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这样才能对企业进行约束。作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在立法和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做好协调工作。就公众而言,要加强环保意识,自觉地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
参考文献:
[1]许卫娟,张健美,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10,(6).
[2]李哲民,于庆凯,对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思考及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1).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据我所知人类每年向大地排放的垃圾仅我国二千三百个城市就有六千五百吨垃圾,仅欧洲十五个国家,每年被酸雨破坏的森林就有十万公顷。世界上大约每天有二万五千人因为喝了污水而得了病。世界上每五十年间大型海洋肉食动物减少了百分之九十,这些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使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就从现在做起,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我们应该积极地搞好社区卫生,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控制好生活垃圾。
2.要多植树造林,不乱砍树木。避免沙尘暴来袭。
3.我们要珍惜水资源,洗菜、淘米的水可以二次使用,用来冲厕所、浇花。
4.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闯到垃圾回收站。
5.我们要爱护动物,不能把珍稀动物摆在餐桌上。
6.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出门关灯,家用等最好用节能灯。
21实际的公民,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共同创建一个美丽、和谐的美丽家园,共同保护地球。
竹料一小六三班:吴亚妮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和美国绿色
建筑委员会多年来为避免建筑及建筑装饰装修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影响及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损害做了很多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们发现能够改变的事情依旧很少。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国家的客户及消费者的健康环保意识不够强,改变现状的积极性不高,以及价格的问题使得许多很好的绿色建筑装饰设计和新型环保材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认为必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找到问题的焦点,将建筑及建筑装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指出,一些国家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和施工时仅仅重视绿色设计的表层问题,经常大声宣称他们选用的全是环保建筑装饰材料,并以此作为他们的招牌。材料的选用确实是整体绿色建筑策略中的一项,并且比较容易将此问题提出来,但是往往是仅谈到一点未及其余。“绿色建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最重要的是确定什么样的检测监测标准和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汇集了业内权威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从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和建筑行业的基础层面来确定最首要的先决条件要素。
第一个先决条件要素是必须深刻了解建筑及建筑装饰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是什么?这是一个全球自然环境的问题,有趣的是科学家们的观点往往与一般大众的看法是不一样的。首先要确定建筑及建筑装饰设计项目所在的区域和项目的规模,其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有毒气体的释放、稀有物种的灭绝是不是有严重影响。要预先确定环境的污染因素由于没有可比较的参照物及其他多种原因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一定要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及先进的科学手段才行。
第二个先决条件要素是在明确了建筑及建筑装饰所产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以后,采用什么样有效的监测监控标准和手段。
第三个先决条件要素是要重视每一个单项的建筑及建筑装饰设计项目。有些专家们指出开发商的投资方向决定着一些建筑及建筑装饰项目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大小。尽管有的建筑装饰设计项目初期投资不大,但是当其在当地的环境中造成某种危害时就要在今后耗费很大的投资来进行改善。能源问题也是如此,在建筑及建筑装饰设计时要考虑采用的能源设施尽量节省能源,这样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就会进行有控制的合理利用。
第四个先决条件要素是要考虑到开发商及客户的短期利益要求与长远利益的平衡与保持良好环境之间的重要性,有时开发商和客户的建筑装饰设计要求仅仅考虑减少投资,但是却忽略了对环境产生了危害的影响,千万不要采用这样“没头脑”的设计标准。可选择的设计准则是虽然在前期投资上大一些,但在往后会为开发商和客户节省开支并带来长远的利益。要推广这样的设计准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要让客户知道长期回报与初期投资规模的关系,环境资源与开发商短期利益的关系。在一些项目中好的设计准则所带来的长期综合效益便开发商及客户与很多人一起分享。确实也有一些设计项目对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给客户带来直接的金钱回报,这便是当代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应该做出的贡献。推行这种设计标准策略要依据人们共同改善生存环境的良好意愿,暂时放弃一些眼前切实的利益而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利益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将这些先决条件要素统筹考虑便可科学决策将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工作放在首位,在具体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列出要点,选用附和上述先决条件要素的设计准则以确保建筑装饰项目保护环境的目的能够实现。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在“国际绿色建筑大会”讨论这些准则时注意到,由于建筑及装饰项目的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的不同,因此在选用的监测检验标准也就应有所不同。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建议各个国家的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可以依据各自国家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标准和规则,以便促进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装饰项目的实施。为能够有效地将“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装饰”的活动充分展开,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GBC)还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urban revitalization of Liwan District of Guangzhou. In order to meet different demands, we give a comprehensive renewal approach in six aspects: industry upgrade, traffic improvement, building renovation,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e also study some problems in urban revitalization such as removal and settlement, source of funding,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关键词:旧城更新;可实施性;多目标;策略
Keywords: urban revitalization; operability; multi-objectiv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旧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涵盖经济、社会、建筑、设施、文化遗产等一系列物质及非物质要素。因此,以其为对象的更新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和许多国内城市一样,广州旧城经历了80、90年代以拆除重建模式为主导的旧城更新运动,这类以单一地块经济平衡为项目理念的更新方式,导致大量优秀建筑及传统街区消失。同时,高容积率的新建设不但没有带来良好的社区环境,反而使得旧城交通、市政等设施不堪重负,人居环境恶化。今天,广州重提旧城更新,就必须换一种眼光和思路,以系统且细致的谋划,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保护等多目标的平衡发展。
1. 荔湾区旧城更新规划背景
1.1 困境
荔湾区地处广州中心城区西端,因位于古代城西门外而被俗称为“西关”,这一带是广州商贸文化崛起之源,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荟萃之地,历史遗存丰富。然而历经30年飞速发展,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城市面貌巨变,荔湾旧城以及众多历史文化载体面临保护与再发展的压力。
其一,内在老化衰退。荔湾旧城设施更新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由此产生的交通拥堵、市政管网陈旧、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使荔湾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建筑危破情况严重,该区在册危破房数量约占全市的64%,位全市之首。由此引发的人居环境恶化导致就业机会和活力人口逐步外流,衍生出人口老化、产业低端化问题。“物质空间-社会人口-经济产业”三位一体地结构性下沉,是荔湾区内在老化衰退的体现,也是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的根本原因。
其二,更新思路局限。现代旧城更新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延续,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性更新。然而,过去以发展为单一目标的分区规划以及以保护为单一目标的历史街区规划,则多是因规划视角的局限而产生片面结论,导致前者因丢弃了城市历史内涵造成了不可逆的建设性破坏;而后者则因忽略人居改善发展的诉求,可行性低。以往的这些规划皆因规划思路局限造成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困境。
1.2 契机
随着新世纪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广泛加强,对城市问题的认识及城市发展理念也逐步得到丰富。在此背景下,广州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将旧城更新工作提上日程。
一、从增量到存量发展的“中调”战略。在各种宏观条件的约束下,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开始由过去的“增量”拓展模式逐步转为“存量”优化模式,通过旧城更新谋求城市长远集约的发展。
二、“首善之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当前国家发展基调更关注社会民生,荔湾旧城更新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
三、从地方化到国际化的文化引领目标。全球化已是必然,每个城市都急迫地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在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核心要素的今天,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方面。广州希望通过旧城更新,塑造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地融入到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与竞争中。
基于对城市发展背景、目标的认识,规划以为期半年的详实调研为基础,采用了综合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策划与规划相结合的规划思路,提出了面向实施的系统性策略框架,以此为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提供长远的旧城更新工作建议。
2 规划技术思路
本次规划的技术思路可归结为以下三个特点:
2.1 综合与专项研究结合
摒弃以往以单一专项(如:交通、保护专项)论更新的规划方法,规划采用多面视角分析问题。一、针对规划方案,进行了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专项评估,系统提出改造各类设施方案。二、另设针对规划实施的专项研究,为加强方案可行性提供技术、经济、政策、规划管理方面的建议。
2.2 中观与微观结合
摒弃以往就单个地块论改造的规划方式,以“全市”作为产业升级转移、社会人口重构、拆迁安置、成本平衡的统筹尺度。将中观层面的规划作为未来分区控规导则修改的依据,并指导日后旧城各具体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从而确保旧城更新有序系统地进行。
2.3 规划与策划结合
根据更新方案,统计涉及拆迁、安置、保留、新建的建筑规模以及设施管网建设量,通过经济测算与分析,估得更新所需资金总额,并辅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确定年度改造规模及近期改造地块。
3 旧城更新改造方案(中观层次)
根据荔湾区“物质空间-社会人口-经济产业”三位一体结构性下沉的旧城问题根源,规划相应地从产业、交通、建筑、环境、社会及历史保护六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案。
3.1 产业发展策略
借助广州市产业“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创意文化产业兴起的契机,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采取“迁、提、转、引”措施,对不同类型产业进行发展引导。
3.2 道路交通改善策略
针对现状不同区域在交通需求量、道路结构、交通组织上存在的差异,将旧城划分为慢行交通区和交通完善区,并按分区的交通特点提出分类改善措施。
(1)交通慢行区:该区交通以保护和整治为策略,提倡绿色交通方式,重点改善公交设施,形成以公交枢纽站为核心,地铁和常规公交为骨架,休闲公交、步行系统为辅助的公交发展模式。对机动车交通施行“秩序”优先于“速度”和“效率”的原则。停车设施方面,采取从紧停车供给策略,适度控制非居住配建的停车供给。
(2)交通完善区:该区交通以调整和改造为策略,对于机动车交通,须注重构筑合理的次、支路系统,调整和优化道路交通网络结构,以便加强机动车交通通达性。停车设施方面,采取适度供给策略,新建建筑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旧式建筑群则适度增加社会公共停车位供给。
3.3 建筑更新改造策略
(1)多元模式更新
针对旧城分区特色明显、建筑类型多样的特点,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私人主导等多主体,拆除、整建、修缮、保留等多方式结合的多元更新模式,以达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脉和复兴旧城的多重目标。具体有一下几种更新模式:
一、历史保护街区。已列入或建议列入的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展现城市历史发展脉络且具有较高文化保护价值的街区。该类街区以保护历史风貌、延续传统文脉为改造目标,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整体保护修缮的模式进行更新。
二、拆除重建区。该类街区是指:建造时间较早、建筑质量差、配套设施不足、存在卫生或安全隐患等问题,现状建筑物客观上已不能满足市民实际生活,因此建议拆除重建的街区。对拆除重建区,建议采取市场主导、大连片拆除重建的改造模式。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负责核算经济成本,制定建设约束条件,通过市场选择合适的开发商对街区进行开发。
三、更新发展区。该类街区是指:整体街区风貌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特色建筑,但大部分建筑质量一般的街区。该类片区的更新目标是延续街区肌理,改善或置换片区功能,建议主要采取私人业主主导、小连片整建的改造模式进行更新。对区内公房,则由政府负责改造。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施工、规划程序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鼓励私人业主按要求联合对小地块进行改造。
四、整治完善区。该类街区是指:以80年代后新建建筑为主,建筑质量较好,但社区配套、建筑风貌仍待完善的街区。其更新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标,主要采取由社区业主委员会主导,对小区配套设施及环境进行整体完善的方式。
(2)产权处理入手
建筑房屋产权混杂是旧城更新的难点所在。据调查,荔湾区旧城目前存在私有、私人共有、公有(代管、经租、公有房)、公私共有、公企共有等情况,因此建筑更新需优先处理好产权关系,建议采取保留、置换、回购、拍卖、代管等策略调整产权结构,为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创造有利条件。
(3)成本综合平衡
过去,以单个地块考量具有保护要求的旧城街区改造,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成本平衡压力下,容积率大幅提升,造成历史街区风貌难以为续。又或风貌保护要求下,容积率受限,改造成本难以平衡。二,拆迁安置难以解决。
因此规划采取区域综合平衡策略,将旧城风貌控制区域内地块,与一般旧城区内地块联动起来,进行统一规划,把风貌控制范围内的部分容积率转移到一般旧城区进行建设,实现改造成本综合平衡。同时,重建区地块将提供一定的空间,解决保护区、更新区的居民安置问题。
(4)多种渠道安置
一、与廉租房建设结合。旧城住户相当部分是低收入者,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可将旧城更新安置房源与廉租房源进行统筹考虑。
二、与“烂尾地”回收建设结合。进一步挖掘荔湾区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回收区内“烂尾地”,建设旧改住户安置用房。
三、与新区建设结合。建议由市政府在新区划拨旧改拆迁安置用地建设廉租房。
3.4 环境更新策略
环境更新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其中内容包括:绿地开敞空间营造、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的改善。规划运用GIS技术,以人口密度及服务半径为参数,对设施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结合地块更新改造,合理布点补充公共设施,提高设施服务质量。对于市政设施,规划提出系统改造,形成地区开发与设施双向匹配的原则。
3.5 人口与社区发展策略
关注人口与社区发展,是为旧城复兴,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创造条件
(1)稳定人口总量,复兴旧城活力
考虑到旧城更新成本、旧城保护要求、基础设施承载力,旧城发展须对人口进行控制。同时也要考虑保持旧城活力根据拆除重建区和更新发展区的分布,在设施配置最大化及确保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建议旧城建筑开发量维持现有水平,即1600万平方米的规模,而人口则比现状57万人有所下降,控制在50万人左右。其中,对中山路以北地区(即历史核心区外),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对中山路以南(即历史核心区内),维持现有的开发强度及规模。通过用地的功能调整,适当降低人口密度。
(2)调整人口结构,升级产业结构
一方面,人口结构调整应和产业升级相配合,通过产业“迁”与“引”,引导人力资源流动,实现区域人口结构融合、调整。另一方面,人口调整应与旧城更新、新城开发相配合,通过异地安置实现部分人口外迁,并带动支撑新区、新产业发展。
(3)延续社区网络,传承传统文脉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地区,荔湾旧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口头传说、粤语、粤剧、讲故、除夕花市、婚俗、传统手工艺技能、地方美食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而这一切有赖相应的物质空间环境,更需要深谙其味的本土人来承载。因此,旧城更新应适当维系原有的社会网络,避免其遭到急速破坏,以确保历史文化的继承与繁衍。
对于更新街区,尽可能以社区为单元进行改造,确保原有社会网络的整体性。对于未开发地块,应适当建设住宅,吸引新一代荔湾年轻人回流,降低本土居民老龄化趋势。
3.6 历史文化保护策略
荔湾旧城更新应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参照本次规划提出的两项原则进行:一是,旧城保护与更新必须以新区的开发为依托,通过新区发展提供旧城调整的空间、改造的资金。通过联动发展来达到保护的目的。二是,旧城保护与更新须同时注重物质文化载体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荔湾旧城的风貌特色及历史资源分布,规划构筑了由步行及旅游公交组成的荔湾游憩系统,以求将广州西关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民俗活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最终,规划辅以图纸的形式,统筹落实前述六方面的更新策略与方案,以此作为荔湾旧城更新发展的中观层面纲领,一方面衔接规划管理,作为指导荔湾分区控规导则修编的依据;另一方面,衔接日后的规划实施,作为统筹旧城更新分地块修规编制的依据。
4. 旧城分地块规划设计(微观层次)
荔湾旧城更新规划完成后,即作为纲领文件指导各项更新实施工作顺利展开,例如,最具广州历史文化代表性的“五区一街”[ “五区一街”即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沙面欧陆风情休闲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水秀花香生态文化区。]作为迎亚运重点工程也已完成,与其联动更新、作为旧改安置地块的西湾路街区也进入建设阶段。此外,宝盛沙、源溪等8个旧城地块也以联动更新的方式进入了修详方案编制阶段。
5. 结语
今天,旧城更新的背景正随着经济市场化、社会主体多元化而变得日益复杂,城市规划所面对的问题已从过去单一物质空间改造扩展到了一个庞大而纷繁的体系,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保障城市更新规划本身的合理性以及规划的实施性、可操作性,成为了规划不断寻求突破的方向,同时也是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校于XX年年7月就向学生宣传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我校有1134人,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但直接的节约环保效益巨大,而且帮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积极开展节能活动
暑假之前,我校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设计一份“我为节能能源献一策”的方案,并在家中进行节能,空调调到26度,水循环使用,请家长对孩子节约能源的行为进行评价。开学后,我们将学生设计的方案收回来,进行评比。开展“节能小标兵”和“节能标兵班”的评比,每周对各班用电用水和分类垃圾情况进行评比。
我校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学校,开始了垃圾分类活动。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5月初进行垃圾分类有关知识的宣传,各班自备回收垃圾的纸箱,进行垃圾分类,学校定期进行垃圾回收。6月份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召开垃圾分类班会,出垃圾分类板报。7月份进行垃圾分类征文和绘画的比赛。11月份参加“减少垃圾,从我做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征文比赛,有1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20人获得优秀奖。摄影比赛有:有1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20人获得优秀奖。
2.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
为积极响应、配合、支持和参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学校以“创模”为主线开展了各种绿色环境教育,以创模宣传板报、创模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营造“创模”氛围。
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我为创建环保模范城献策”征文比赛,“我的美丽校园”明星片创作设计比赛和环保局举办的环保小作品制作大赛;参观“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展览,让学生写观后感,为“创建环保模范城”献一策;我校还积极参加首个“无胶袋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环保中心的‘节能减排明星”活动,带学生到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访问,听公司领导介绍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撰写“节能减排明星”的新闻报道稿等。
这些活动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校内,走出校门,积极开展和参与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和宣传了我市创模活动。
四、以新课改为契机,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成效显著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做文章,把开展绿色学校工作融入教学。
我校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的积累;教授探究型课程的教师要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教授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承担有关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各类课程的教师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
1.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环境教育,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特色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课题组,组长由教科研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学老师和语文老师担任,其他担任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也参加课题活动。我校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上研究课,学生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收获体会。课题组根据学校是 “国家绿色学校”这一特色开发系列环境教育专题,设立探究性学习、专题性学习,学校各年级每学期都有一个研究专题。
本学年,三年级开展“保护地球”、“我认识的花草树木”主题研究,四年级开展“肉菜市场”主题研究,五年级开展“关注汾江河”、“校园用水调查”主题研究,六年级开展“保护环境,爱我校园”主题研究。
综合实践课题组开发了“绿色消费从我做起”的校本课程,各年级分别开设了专项研究。三年级研究“植物与消费”、“动物与消费”,四年级研究“水与用水”、“消费中的白色污染”,五年级研究“垃圾与消费”、“一次性筷子与森林保护”,六年级研究“生活中的污染”、“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等专题。
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绿色消费从我做起”系列活动,三、四年级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五、六年级开展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活动,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手抄报,制作课件,写建议书,写作文等加深对保护环境意义的认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XX学年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老师围绕“环境教育”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各年级都选择了环保主题开展活动。有的开展“校园绿化设计”;有的开展“校园里的浪费现象”调查;有的开展“白色污染”调查。老师们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调查、访问,围绕“校园绿化设计”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对有草木和没草木的地方做了对比实验,发现有草木的地方温度至少比没有草木的地方温度低4—5度,有草木的地方,灰尘很快就被草木吸收,从而认识绿化的意义。学生们根据观察积极地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制作手抄报,向学校提出加强环境管理的建议。围绕“校园里的浪费现象”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发现学校的浪费现象,结果发现校园里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主要是有的同学一回学校就将课室的灯打开;有的学生洗饭盒将水龙头开得很大,不停地让水冲洗饭盒;倒剩饭菜,有的学生看到不喜欢的饭菜,马上就倒了或吃了一点就倒了。于是,实践课题组的同学写出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能源的倡议,还制作了手抄报,撰写了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们还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查阅了大量资料,下载有关资料;与学生一道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课件,撰写了调查报告。六(1)班和六(5)班撰写的“校园绿化设计”和五(1)班撰写“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参加区首届科技大赛,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通过环境专题的研究,同学们懂得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使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而且还将给人类造成一系列的灾难。白色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疾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了解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垃圾分类的意义,水资源的珍贵,只要人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污染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专题学习、调查研究,学生们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如《材料的再利用》《选择健康食品》《健康需要新鲜空气》《利用太阳能》《动物和植物》《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气温的变化》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桂林山水》《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老人和海鸥》这些课文,教师都能将环保教育,节能减排教育渗入其中,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建议书、广告词,谈谈读文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保护环境,怎样节能减排。教师们在教学中经常将教学内容与有关环保知识、节能减排知识有机整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意识,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保护环境。在指导学生写《校园一角》这类作文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绿化带,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丽离不开这些红花绿草,更离不开同学们对绿色的呵护,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起制作以环保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
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资源,发挥我校体艺教育特色,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力求恰到好处地渗透环境和节能减排教育。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环保和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将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教育渗透到剪纸艺术中。
五、创设环境教育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1.开展文明校风建设活动,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的渗入学生心中
(1)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校开展文明班、文明办公室、五星学生、卫生红旗班、节能标兵班等评比活动,在评比条件中体现节能减排、环境教育的要求,使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我校注重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的教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细微事做起,使学生养成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捡起地面的纸片,摘下花木的枯枝、黄叶,不践踏草坪,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人离关灯的习惯等。
我校各班坚持的“每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环境卫生制度,使学生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我校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班和节能小标兵、节能标兵班的评比,激发了学生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净化了学生美好心灵。热爱绿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支持着生命系统,并且与环境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森林在这就起到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保护森里资源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并且也关系到人类的发展和生存。目前,生态资源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森林量以及生态发展、建设情况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林业的发展对国家的建设等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必然会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这也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突出。另外,我国的经济增长形式还是以粗放式的模式为主,在森里资源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等方面还是相对落后,加上生态资源的恶化,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森里资源的恶化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森林资源保护现状
目前,各地为了加快绿化的步伐,大力发展森林等资源已经开始加大绿化的范围,并形成了森林培育的发展思路并结合当地的土地和环境,这样植树造林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另外,为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也已经从制度上和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为林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加强对森林采伐的管理,切实实行森里采伐公示制度,建立森林保障制度,这些制度都有效的从源头上杜绝了乱砍滥伐的现象。
虽然在对森林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目前的森林保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相对突出。特别是在某些林区,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森林资源,这样导致森林保护与农民的生活、生产用材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时常还是会出现毁林种茶、滥砍滥伐的现象。与此同时,防治森林的病虫害、森林防火等方面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林区存在的一些纠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二是目前虽然加大了对植树造林的力度,但是仍然赶不上发展对森里资源的质量要求,森林的防护不强、森林资源的结构不合理。仍然存在较大面积的地产低效林区,异地造林难以得到落实,科学造林的技术水平较低等。三是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生态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建设是一项长远、微效的工程,目前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缺乏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偿,这样就导致生态建设中的各种项目一时难以产生效,生态环境面临这较严重的形式。四是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林木的采伐管理、监督不到位,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切实的落实检查和验收。木材的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乱收乱购以及违法运输等现象,且难以进行处罚。在一些地方,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伐乱砍问题突出,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
三、加强森林保护的对策
为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
从各级政府、领导到普通的群众都必须把保护森林资源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充分认识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关系到地区的生态安全。相关单位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的为群众释疑解惑,使得保护和长期维护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建设深入到群众的思想中去。同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面向全社会加强森林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地向群众宣传保护生态资源、进行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进群众自觉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切实的行动起来。
2.加强制度建设
在对森林资源的采伐方面,要严格的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健全限额采伐的管理制度。一年度的采伐计划要按照消耗的结构、采伐的类型等来进行制定。对于一些受重点保护的森林,例如天然阔叶林等要严格的控制采伐。同时,也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对林区的滥伐等现象落实到人,坚决杜绝以罚代刑的变通做法。
3.加强领导和协调
要建立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保护的综合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完善生态资源保护责任制。要把各部门对本生态系统的保护、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到实处。明确法人的生态资源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奖罚、考核制度。在各级政府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切实落实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各级之间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协调,建立有效的生态资源保护监管机制,各个部门之间在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的基础上要齐心协力、加强配合来保护生态资源。在该过程中要形成一种以科技进步和改革为推动力,以发展、保护生态资源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从而有效的推动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
四、总结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自然,与此同时,人类在经济发展和生存的过程中从事的活动又影响着大自然,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有效的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苏世春. 武夷山市森林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J]. 林业勘察设计. 2008(1).
[2]陈素芳. 松溪县森林资源保护现状与建议[J]. 管理学家. 2010(6).
【一】保护环境的广播稿范文
齐:同学们好!伴随着轻快的旋律,我们的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甲: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xxx
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环保小世界。
甲:在浩渺的宇宙空间,在广阔的太阳系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行星,她像一颗白纱缠绕着的蓝宝石镶嵌在茫茫苍穹之中,这,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乙:我们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我们只有一个太阳,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热爱地球,保护地球,让地球充满绿色的生机,使地球成为当代和后代人安全而宜人的家园。
甲: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重视不够,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生态的退化迭出,现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影响生存的诸多危机。
乙:是啊,人类在开发、利用、建设地球的同时,也在无情的破坏、污染 和摧残她,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甲: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
乙:你说得很对!环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大人要环保,我们高中生,也要注意环保!
甲:下面,就让我俩为大家介绍一些环保小知识。
乙:让我们一起走进环保小世界!
甲:我们所说的环保,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乙: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
1、预防为主;
2、谁污染,谁治理;
3、强化环境管理。
甲:污染是环境污染的简称,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人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乙: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指: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气污染
8、水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甲:环境的十大威胁指:
1、土壤遭到破坏
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3、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4、森林面积减少
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6、化学污染
7、混乱的城市化
8、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9、空气污染
10、极地臭氧层空洞
乙:污染大气的主要元凶有颗粒物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甲:温室效应的形成,与我们可是息息相关。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就像玻璃罩一样,阻断地面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散发,将热气滞留在大气中,就形成温室效应。
乙:同学们可别以为现在大冬天的,天气越暖和越好,其实,温室效应的危害可大呢!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象变异,产生灾难性干旱和洪涝,并使南北极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甲:环保,其实它并不空洞。我们也可以为环保尽力。想当好一名环保小卫士吗?请听以下建议:
乙:在上厕所时节水。一般的马桶水箱中约存有10公升清水,完厕后当然不可以一按了事。这里提供两个省水方案,第一、在马桶中放置几个盛水的瓶子,只要不浮起就可以,以不妨碍浮球运作为原则,这样每次耗水就少一两公升。第二、改用二段式马桶水箱,大便后全放,小便后则放一半的水。
乙:卫生纸是所有纸类中最不可能回收的,而且对纸力的要求也最低,一般再生纸的最后一次循环就是制成卫生纸。不要购买原木浆制造的卫生纸和有压花纹路、淡彩图案及香味的纸,这些纸对使用者亳无助益,却徒然浪费能源。印在卫生纸上的香味是粗劣色素及香料,印染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污水,所以最好买白净无味的卫生纸。
甲:不要到处乱丢垃圾,要把它们丢进果皮箱里,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也不要乱扔,你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的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
乙:拒收垃圾广告信函,浪费纸张、能源、人力的广告信函看也不要看。
甲: 使用可再充电的电池。
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对环境造成潜移默化的破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一点一滴的破坏,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我们从我们后代手中借来的!因比,我们有义务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甲:拯救地球,一起动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让我们一起把环保进行到底!
齐: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愿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永驻心间!
【二】保护环境的广播稿范文
齐:同学们好!伴随着轻快的旋律,我们的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甲: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xxx
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环保小世界。
甲:在浩渺的宇宙空间,在广阔的太阳系中,有一颗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行星,她像一颗白纱缠绕着的蓝宝石镶嵌在茫茫苍穹之中,这,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乙:我们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地,我们只有一个太阳,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热爱地球,保护地球,让地球充满绿色的生机,使地球成为当代和后代人安全而宜人的家园。
甲: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问题重视不够,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生态的退化迭出,现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影响生存的诸多危机。
乙:是啊,人类在开发、利用、建设地球的同时,也在无情的破坏、污染 和摧残她,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甲: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
乙:你说得很对!环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大人要环保,我们高中生,也要注意环保!
甲:下面,就让我俩为大家介绍一些环保小知识。
乙:让我们一起走进环保小世界!
甲:我们所说的环保,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乙: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
1、预防为主;
2、谁污染,谁治理;
3、强化环境管理。
甲:污染是环境污染的简称,指由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人使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乙: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指: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气污染
8、水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甲:环境的十大威胁指:
1、土壤遭到破坏
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3、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4、森林面积减少
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6、化学污染
7、混乱的城市化
8、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9、空气污染
10、极地臭氧层空洞
乙:污染大气的主要元凶有颗粒物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甲:温室效应的形成,与我们可是息息相关。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就像玻璃罩一样,阻断地面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散发,将热气滞留在大气中,就形成温室效应。
乙:同学们可别以为现在大冬天的,天气越暖和越好,其实,温室效应的危害可大呢!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象变异,产生灾难性干旱和洪涝,并使南北极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甲:环保,其实它并不空洞。我们也可以为环保尽力。想当好一名环保小卫士吗?请听以下建议:
乙:在上厕所时节水。一般的马桶水箱中约存有10公升清水,完厕后当然不可以一按了事。这里提供两个省水方案,第一、在马桶中放置几个盛水的瓶子,只要不浮起就可以,以不妨碍浮球运作为原则,这样每次耗水就少一两公升。第二、改用二段式马桶水箱,大便后全放,小便后则放一半的水。
乙:卫生纸是所有纸类中最不可能回收的,而且对纸力的要求也最低,一般再生纸的最后一次循环就是制成卫生纸。不要购买原木浆制造的卫生纸和有压花纹路、淡彩图案及香味的纸,这些纸对使用者亳无助益,却徒然浪费能源。印在卫生纸上的香味是粗劣色素及香料,印染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污水,所以最好买白净无味的卫生纸。
甲:不要到处乱丢垃圾,要把它们丢进果皮箱里,如果附近没有果皮箱也不要乱扔,你可以在身边带一个小的垃圾袋,用它来盛放垃圾,再一起丢进果皮箱。
乙:拒收垃圾广告信函,浪费纸张、能源、人力的广告信函看也不要看。
甲: 使用可再充电的电池。
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对环境造成潜移默化的破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一点一滴的破坏,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我们从我们后代手中借来的!因比,我们有义务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