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浅谈团队精神

浅谈团队精神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2 14:48: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浅谈团队精神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浅谈团队精神

第1篇

树立品牌意识社团文化是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和手段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社团文化载体在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行为规范,坚持创新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打造精品社团,开展精品活动,树立品牌意识,促进社团团队精神的形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辩论协会由该院文秘专业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特点所创建,作为该院的品牌社团,要求社团成员必须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时时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前沿动态,通过对演讲与辩论的理论讲授与实践培训,培养学生乐于、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步入社会后,能够以语言为武器,更自信地与人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该社团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要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制作演讲稿,并策划、开展辩论比赛,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解读能力,强化信息储备意识。

定期举行社团观摩活动组织大学生社团进行团内观摩、团际观摩,给社团提供展示日常训练、学习与活动成果的平台,加强社团之间互相交流与学习,吸取其他社团好的经验与做法,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社团不断创新与进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辩论协会每个月举行一次团内观摩,社团管理中心可以为之提供支持,烘托现场氛围,激发选手比赛热情与表现欲望;辩论协会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辩题,搜集资料、研究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延伸;另外,可以加深对社团成员个性、风格、长处的了解,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借机组建最完美的辩论小组,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

在社团管理中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是社团团队精神形成的有力保障。必须充实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各项制度。

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社团创新发展及团队精神建立的保障,对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指导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工作热情。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要遵循教师自愿的原则,注册大学生社团必须配备1~2名指导教师。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在受聘期间根据工作量享受一定数额的补贴,每年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评比表彰。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及时了解社团成员的思想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辅导工作,指导开展社团活动,保持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将社团成员团结在一起。

善用奖惩机制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基本上有两种手段——惩罚与激励。惩罚是严厉的、被动的、消极的,适度惩罚可以纠正过错,过度惩罚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导致行为对抗。激励是感化人的、主动的、积极的,容易让人接受,产生内心愧疚,能提高工作效率。一个经常被肯定的大学生社团,会激起团队成员内心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工作热情。恰当的惩罚,会唤醒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信念,促使其拧成一股绳勇往直前。

搭建成员沟通平台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利于社团成员之间加深了解和相互信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开朗的心境,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大学生社团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成员的意见,及时总结、讨论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针对社团负责人和部分优秀成员举办素质拓展活动,锻炼其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建立真诚互信的团队友谊,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定期开展团队之间各种友谊比赛,鼓励成员彼此进行角色互换、相互学习,增强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建立社团qq群,可以在线进行交流,拉近团队成员之间及成员与教师间的距离。

建立信息交流体系畅通、丰富、透明的信息交流是良好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社团管理中心定期出版大学生社团简报,对各社团开展的活动和训练情况进行书面宣传,稿源来自各社团的信息员,让社团成员了解其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广播站开辟“社团之窗”等节目,讲述社团事迹,报道社团近况,欢迎外界监督,这是学生了解社团的窗口。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反馈制度,利用互联网,各种信息和通知,并适时对各种活动方案及社团成员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办理,通过网络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李强,史显华,周湘瑜.浅谈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张富洪.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12).

第2篇

摘 要 体育游戏中体现出来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遵守规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文章从分析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提出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运用。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职 团队精神

一、前言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健身的需要,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体育游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在团队协作方面的有着突出条件,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游戏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很多体育游戏都是以集体参与的方式出现的,游戏的完成需要参与者的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一个团队游戏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中每位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统一行动。在游戏中教师要不断的灌输团队协作的精神,磨练学生,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选取那些具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三、体育游戏培养团队精神的设计要求

(一)设计的游戏要有团队性

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具有团队性。通过团队性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在团队性体育游戏中的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能力。

(二)设计的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团队训练的素材,所设计选取的体育游戏要与主要教学内容相关联。如游戏安排在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部分中,要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好热身的准备;安排在体育课堂的主要部分中,则要围绕主要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游戏。这样即能达到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有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的游戏要有量化标准

无论开展何种游戏,都要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可计时、计量等。这样即使是优胜团队,也有团队提升的衡量标准,才能激励团队如何超越自我,实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标。

(四)游戏中教师引导的设计

团队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为引导角色。根据每个体育游戏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教师引导至关重要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1:游戏的导入,教师介绍体育游戏的规格,引导学生进入游戏角色。

步骤2:游戏中方法手段的引导。根据游戏的重难点,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甚至做适当的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反馈。

步骤3:一个游戏完成后的反思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协作,解决问题,创新突破,提高成绩。

(五)游戏后的总结反思设计

在每个游戏完成后,都要留有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通过团队交流或全班交流,使学生反思总结后有所提升。交流过程要求学生表达要简明扼要,一般为一两句。同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与鼓励和肯定。反思的问题有:

反思1:每个人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你与集体是什么关系?

反思2: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反思3:游戏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四、体育游戏在培养团队精神中的运用

(一)游戏:计时传递呼啦圈

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团队,每个团队中开始第一人肩挂一个呼啦圈,全队手拉手成一个圆圈。计时开始后,人从呼啦圈中过,手不能松开,将呼啦圈在团队中传递一周,先到达者胜出。决出胜负后,给每个团队一分钟的时间讨论,再进行第二次传递比赛。第二次比赛结束后对比第一次的成绩。导入——用集体荣誉感召大家,激发个人力量,发挥团队集体智慧。

培养目标1:通过与同伴有效合作,最终争取团队的集体胜利。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

培养目标2:挖掘团队潜能,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采用新的高效的传递方式,将游戏做到更好。

(二)游戏:找人凑数

随机将红、黄、蓝的丝带发给学生系于手腕。红、黄、蓝各代表数字1、2、3。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培养目标1:学生记住自己的丝带所代表的数字及观察别人丝带所代表的数字,背转身凭记忆找出自己的同伴。——关注团队中的每位成员,了解自己团队。提高学生在团队建设中必备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培养目标2:学生围成一圈按逆(顺)时针方向单脚跳前进,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组合起来的数目立刻集合成一组——观察团队中每位学生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三)游戏:学生自主创编游戏

按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团队,在限定的场地、器材和时间,设计出一个的全新游戏,各团队分别简述设计的游戏思路并展示,完毕后共同选出最佳游戏,全班一起尝试这个游戏。——团队在接到游戏设计以后,要进行计划、分工、沟通、合作,以最高效的方法完成游戏设计,反映出团队的协作和创新,以及对于游戏改善的巨大创造力,

培养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激发潜能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理解团队里有效沟通和通力合作的重大作用,并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通过精心设计,运用团队性的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培养。深受学生认可和喜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是学生较为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在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加强团结协作,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第3篇

关键词:航海专业 海员团队精神 实践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199-02

引言

航海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海船船员远离家乡,担负着艰苦且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他们有时会面临着诸如:船舶火灾、爆炸、进水、碰撞、搁浅、触礁、机械故障、海盗等各种生死考验。他们必须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才能顺利到达彼岸。

团队协作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大局意识,一个组织的各成员互相合作、密切配合,从而高效率地共同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对航海专业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这种优秀品质是他们战胜自然环境并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

一、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航海教育是职业教育,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既是航海事业的需求,也是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求,有一定的必要性。

1.海员团队协作精神是航海事业的需求。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海员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是航海事业的需求。船员在同一艘船舶上形成了一个整体,船员要根据自己的职务履行职责,同时全船船员又需要通力合作,尤其是当危险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这种模式易于实现船上统一指挥和分级管理的原则{1}。一艘船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具有较强的团队性,航行中全体船员构成一个生死相依的集体{2}。

当代社会,船舶的管理日益规范化、标准化,船员集体更需要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减少海事事故中的不利个人因素{1}。

2.团队协作精神是当代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求。学校教育为社会需求服务,中职、高职、大专、本科航海院校吸收了广大有志于航海事业的青少年,培养的道路上还要充分考虑当代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和时代特征等因素。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杨雄所长曾在“中职德育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年会”上指出:当代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存在个性化突出、依赖性强等特点。

航海专业学生有必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为集体着想、通力合作的习惯。及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建立自信、彼此信任,勇于承担责任,学会沟通、服从指挥,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做事认真、讲效率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受益匪浅,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整艘船舶乃至整个航运企业的管理。

二、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标

培养航海专业的学生具有海员团队协作精神的目标是: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配合默契,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大局意识和服从意识,始终把全船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保持正面和积极的心态,避免利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三、对航海专业的学生进行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方式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海员队伍?”一直是航海院校探讨的问题。从航海特色思想素质教育、航海专业实践学习、准军事化管理等方面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以航海特色素质教育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教育之责,首在育人,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必须融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路。

把“海员职业道德”作为特色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注重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热爱航海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班主任在思想教育中提倡“团队至上”概念,使学生养成从大局出发,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通过学生活动使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

2.在航海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海员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航海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船上应用能力,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实训教师在授课时应对学生特别强调安全和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以如下四个实践项目为例,强化学生的海员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1)航海专业学生值班驾驶员交接班训练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驾驶台值班是一个团队工作,是严密组织、有序进行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到驾驶台内部团队,还要与机舱、岸站等随时取得密切的联系,以保证船舶运行的安全。值班驾驶员对船舶和船上一切负有完全的责任,在正式交班给另一名驾驶员或船长之前,他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因为下班时间到了就离开岗位。无论在锚地或在航期间,驾驶台不能无人值班。

航行值班交接班职责:交班驾驶员必须向接班驾驶员汇报所有重要信息,包括船舶的航向航速、驾驶台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状况、气象观测、船舶位置等。{3}接班驾驶员在接班之前必须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这些信息,并确保自己的整个接班团队能够执行职责。交班驾驶员必须以统一的口令向接班舵工报告船舶航向、航速及其他情况,确认接班者理解并顺利接班后,才能离开岗位下班。如果有任何不妥就不能交班,须立即通知船长。

(2)航海专业学生水手高空、舷外作业训练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在水手船体保养训练项目中经常有高空、舷外作业,是水手工艺实际操作和训练的重要项目,也是值班水手适任证书考证项目之一。高空作业是团队协作性很高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疏忽,就会有生命危险。

高空作业是指在桅杆上、起重柱上、烟囱上、驾驶室外部等处进行的除锈、刷油漆工作。学生应掌握安全操作技术,2~3名学生模拟作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互相协作、默契配合。首先必须由大副或水手长作为团队指挥,在现场检查指导,以防发生事故。团队成员做好安全准备后,彼此检查安全带、保险绳和安全帽的佩戴,工作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请示。协助人员要随时待命,为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传送工具、物料、调整安全绳的长度。工作人员在工作同时也要关注下面船员的安全。工具放入桶内,桶系在座板(下转第201页)(上接第199页)上,不能直接插在腰间或装在口袋里,以防不慎失落击伤下面船员或损坏甲板设备。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工作时,如果座板需要往下移动,就要注意互相配合,同时放松,始终保持座板的水平。这就要让学生学会工作中为他人着想,来保证彼此的安全。同样,在清洁、除锈、涂漆等舷外作业时也应强调团队协作以保证人员安全{4}。

(3)航海专业学生“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海上风险的确存在,要时时警觉,并做好最坏的打算。训练有素的航海专业学生会习惯考虑集体的安全而不是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践中巩固,并成为应急时的条件反射,在实际遇到海难时熟练地集体逃生。

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时,教育学生沉着冷静地面对已发生的海难事故,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为船上全体人员(包括乘客)操作救生艇筏及其降落装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密切的团队协作,能有效地保证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争取时间以确保安全。按登艇顺序上救生艇筏,做到安全、快捷、有效,避免争先恐后发生混乱和事故。面对生命的考验分秒必争时,有序和协作是争取生命的前提条件。

在营救落水人员时,按规定发出正确的警报,按步骤有序和协作地采取行动,往往能及时挽救落水者的生命。

(4)航海专业学生“消防演习”培训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许多大的火灾事故并不是火灾本身,而是由于发现火警时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和措施造成的。培训时要强化学生对“全体船员定期进行消防演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听从指挥、密切配合。团队除了在行动上协作外,还要在思想上协作。就是每次演习后,团队要聚在一起认真总结、讲评,以便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杜绝行动错误的发生。

3.以准军事化管理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准军事化管理是效仿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所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管理,倡导学生有军队的纪律、军人的精神、军营的作风,比一般的管理更严格、规范、标准更高。准军事化管理坚持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能和服从意识,训练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以适应走上航海工作岗位的需要。

四、结语

为保障海上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运业发展,航海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海员队伍”的责任。航海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是多方协作的过程,从学院行政管理、到任课教师、班主任、各教辅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实效。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改革,适应航海职业要求,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塑造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培养出新一代合格船员,从而提高我国船员整体素质,提高我国海运的整体实力和形象,实现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航运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有权.航海心理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6:311,115

2.孙峰,康捷.海员职业道德[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1:98

3.王维平.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编.航海英语[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3:75

4.王泉.水手工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9:54-57

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团队精神;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D9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231-02

引言:人才竞争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现代企业中,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即使由最优秀的个体组成的团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会是散沙一盘,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并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毫无竞争力可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三个建设”和“四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供电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情况,迫切需要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集体,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沟通、互相激励,让公司、部门和员工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供电企业和谐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打造和提升供电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形成一个上下目标一致、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整体,已经成为供电企业政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打造供电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作用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不管―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打造团队精神对于供电企业非常必要。

(一)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打造,能够促使供电企业员工上下齐心,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对于供电企业中的每个员工来说,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

(二)凝聚功能

供电企业员工通过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统一的信仰、习惯、兴趣和动机,这些能够引导供电企业员工产生共同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三)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求供电企业员工自我学习、自我进步,力争在供电企业各项工作中做到最好最优,而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地依靠物质刺激,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供电企业其它员工的认可和尊重。

(四)约束功能

供电企业员工的个人行为需要约束,团队精神通过产生的影响和氛围,能够有效地约束个体行为和个体意识,促进供电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

二、打造供电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的形成要依靠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成员的落伍掉队都有可能导致团队整体的分裂,因此,“集众力,办大事”是团队精神的优势所在。首先,团队精神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供电企业员工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团队声誉和约束个人行为,并以此对待各项具体工作,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运作和发展。其次,团队精神有利于营造亲和力。一支具有团队精神的队伍,能够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供、甘于奉献,促使供电企业员工之间亲和力的形成。第三,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培养团队精神,可以防止供电企业的内耗,促进供电企业员工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在供电企业成功打造团队精神

(一)树立一个目标

要在供电企业成功打造团队精神,首先应在内部明确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要做到这点,供电企业应努力创建“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供电企业,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这一共同的目标是企业团队精神打造的钥匙,有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才可以让供电企业员工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才可以让所有员工同心协力,为达到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健全两种机制

建立健全两种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对于甘于奉献、努力工作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并把握好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的原则,以此强化所有员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约束机制是对于那些不能遵章守纪或以个人为中心的员工而言的,这时应及时介入给予相应教育或处理,防止其破坏团队精神的营造氛围。供电企业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的员工共同组成,每个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被满足了,员工自然而然会努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从而保证团队精神的最大发挥。这就要求供电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关心人,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而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以此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忠诚团队的信心与决心。

(三)通过三个渠道

打造供电企业团队精神可通过以下三个渠道:首先在队伍建设中打造。队伍建设是打造团队精神的基础工作,因此,供电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工作和个人时间,把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灌输到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思想中,通过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奋斗,形成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其次在工作实践中打造。团队精神的打造需要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渗透到每一个岗位、细化到每一项实际工作内容中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让员工树立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因此,政务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员工真实想法,帮助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此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注重团队精神。第三在团体活动中打造。团体活动对于强化员工团队意识,增强员工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供电企业应以各类团体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赛、知识竞赛、联欢晚会等作为胎体,通过在这些活动中使员工体验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和快乐,强化供电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四)培养四种品格

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团队精神的打造离不开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因此打造供电企业的团队精神。首先,应培养敬业奉献的品格,具有敬业和奉献品格的员工,才能时刻把团队需要完成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工作,把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紧紧地联系到一起,在努力完成自身需要完成的工作同时,不忘协助团队其它成员完成相应工作,共同为团队荣誉而努力。其次,应培养积极主动的品格,任何成功都需要个人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成功是等不来的,它需要个人和团队通过努力而实现的,因此,政工工作者应引导员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在团队中自己需要做什么,并且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第三,应培养顾全大局的品格,每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集体都有相应为之奋斗的目标,供电企业想要实现创建“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供电企业,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每个员工都需要考虑团队的需要,在个人利益上有所取舍。第四,应培养宽容待人的品格,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短处,供电企业员工也是如此,因此每个员工都应学会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和错误,理解和尊重团队中的其它成员,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结语:总而言之,打造团队精神对于现阶段供电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过程需要供电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以“人心齐、泰山移”毅力,让团队精神发挥出无限的能量,共同为供电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象山县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梁晓东.浅谈供电企业的团队精神[J].经济师.2010(1).

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 足球教学 团队意识

足球教学中之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就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将来的社会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弱者、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在与他人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思想。

一、团队与团队意识的界定

近些年来许多领域对团队的定义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有的学者是这样定义的:“团队”是泛指一切集体活动的形式,比如会议、委员会、理事会、班级、小队、小组,以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群体活动等活动形式。也有的著作中将其定义为“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怍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为本文选择的是从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的视角进行论述。那么,什么是团队意识呢?团队意识也可称团队精神或团队心理,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所以,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团队意识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教学内涵,带动师生、学生情感互动。团队合作学习对学生互动观的乐观态度与传统的教学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且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纳入了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教学交流的外延,丰富了教学的内涵。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取向。学校体育教学应继续挖掘和发挥自身的优势,紧随社会发展的进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各个方面保证学生受到科学的、现代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对团队而言同等重要,个人能力是推动团队发展的纵向动力,而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

3 . 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中小学足球教学目标存在严重不足,往往是把足球运动所能达到的目标生搬硬套成为学校足球教学目标,这是不正确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接受能力都是有特殊性的,在足球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性,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团队意识在足球课教学中能够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更积极、更投入地进行学习与复习。

三、在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1 .强化团队和成员的角色意识。团队是由每个个体即角色构成的,角色是与其在团队内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团队不仅期待着每一角色都能履行与角色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都能遵守其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期待着履行权利、义务和遵守行为规范的质量。团队就是通过这种对每个个体的期待来实施一定监督的。在足球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进行团队划分,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使同学们在团队活动中不断强化团队意识。为此,在以团队为单位展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2 .足球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一个好的团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人意见并且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价值观念才能趋于一致,从而形成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创建足球氛围,提高足球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要与《课标》中的相关表述和要求相吻合,各项足球教学内容需是逐级递进、相互衔接的。教学顺序要按照足球技术的教学和训练,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身心发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训练中去。

3 .足球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团队”的意识。在足球教学中贯彻实效性原则,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和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简单易行,实际效果明显的足球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既能使学生掌握足球知识技能,又能增强学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就是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团队的行为规范,并且要奖惩分明。这样才能有利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形成。

4 . 足球教学中多设立足球趣味性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重点放在足球趣味性上面。趣味性才是真正贯彻培养青少年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的宗旨。也只有如此校园足球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在足球教学中,多设立一些足球趣味性比赛,这样学生在游戏和教学比赛中,就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克服困难。这就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成长。

四、结束语

足球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品质、协作能力以及情感交流等。通过在学校体育课上规定要有球队的团队意识外,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参加足球活动,在班级和校际间组织联赛来营造这种足球文化氛围,从而使得青少年学生每天都有体育活动,让足球深入他们的生活。

第6篇

关键词:德育;艺术院校;创业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34-02

现在,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世界金融风暴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应对世界金融风暴,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向新的经济形态即创新型经济转变,这就是经济的第三次转型。实现创新型经济转型,要靠创新型人才来支撑,而创新型人才则要靠创新型教育来培养,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建设创新型社会,大学就要加强创新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品格的大学生。因此,全国高等院校都将创业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正因为专业与实践结合紧密,加之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有差别,更追求创新教育,更注重学生自身性格的发展,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是最适合创业的群体。面对这个群体,做好创业教育尤其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价值观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变化。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却正面临着德育教育的缺位,如何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真正使德育发挥作用,值得认真研究。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德育现状

1.思想活跃,但理想淡薄,信念缺失

以前一直强调的“四有新人”,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首先强调的就是有理想,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尽管思想活跃,却总还是显得肤浅;他们热爱专业学习,却并不时常关心时事;他们看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却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与信念淡薄现象,热衷于自我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有所偏离。

2.行事自由,但自我意识强,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类的大学生强烈追求经济的发展,艺术类专业与社会结合更紧密,更容易介入经济领域,从而有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社会形象,导致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我意识突出,片面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价值观也日趋实用化、功利化。另外,由于艺术院校授课方式、学习生活方式的不同,加之学生理想、信念淡薄,因而就普遍存在轻视法纪、生活作风懒散,纪律松弛,对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现象。

二、艺术院校的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作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该接受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品质。

2.艺术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条件

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创业教育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从对个体和社会的功利与实用性的角度来实现的,有着共同的目标价值取向。艺术院校一般都有相当数量的“双师型”教师,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为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条件。艺术院校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般较强,加之艺术专业的特点,这一类学生走上社会后,潜在的创业意向一般容易被激发。

三、德育在创业教育中的缺位

1.社会环境与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失衡,出现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同时,家庭教育正在不断地缺失,从而不断冲击德育教育。同时,传统的价值观一直强调教育学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注重共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难以适应新一代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2.德育教学方法陈旧,创业课程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采用“说教式”、“灌输式”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得德育教育适得其反,更加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品质。另外,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多数在学生实习前或是毕业前才开设,课时量很难满足,从而创业教育就出现偷工减料状况,使其有形而无其实,达不到实际效果。

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创业教育在国内仍处于初始阶段,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也就可想而知,多是原来从事就业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从理论水平、素质修养、教育经验等方面来说,都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四、在创业创新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

1.团队协作精神是创业创新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的首要内容

成功企业的发展,重要的两点优势就是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企业拥有了团队精神就等于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创新意识是针对人来讲的,是否拥有创新思维、创新人格是一个人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德育教师就需要更新理念,从而逐渐发展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学生情感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在德育教育中不断融入创新创业团队的文化教育,着力培养思维灵活、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独创性的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业教育到达预期的目标。

2.根据创业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更新德育教育内涵

创新和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创新的不断深入才能促进团队精神的自我完善,而团队精神也会激发更强劲的创新动力,从而成为企业或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大学生更容易创业成功。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创业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德育教育,德育是所有教育的灵魂。创业创新型的德育要重视以下内涵:一是敬业合作。敬业的品格是团队精神的首要体现,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来源于每个人的敬业与忠诚,敬业是社会中重要的品质,是创新的基础和成功的桥梁,所以德育首先就要注重这一品质的教育;二是诚实正直。诚信是团队精神的前提,也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关键,德育教育就更要重视诚信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才能够赢得公平的环境,成就一番事业;三是宽厚大气,创业创新需要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合作,不管是投入还是分配,都需要合作者宽厚大气的品行。因此,大学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培养宽容宽厚的校园氛围,并将宽厚大气的文化底蕴贯穿于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四是坚忍不拔。创业创新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实践出真知的教育。要加强对学生创业的指导,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创业创新实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健全的人格。

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通过良好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真正做好艺术院校的创业教育,就必须发挥德育的优势,适应时代的需求,从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入手,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配合,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2]郭耿玉.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

第7篇

关键词:团队意识;中职教育;应用

一个没有团队意识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一个没有团队意识的班级也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的,打造一个好的团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个学生哪怕只有百分之六十的能力,只要他充满自信,充满活力,那么也能够发挥出百分之百的实力来。最为一名体育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播,也要兼顾学生思想、理念的培养,真正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而在日常的中职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的培养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团队意识概念

外国人讽刺中国没有团队精神的时候经常喜欢引用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其实团队意识这个概念是个纯粹的舶来品,是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理论性观点。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没有团队意识,只不过受到封建经济的束缚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罢了。

所谓的团队意识指的是整体配合意识,它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组合,他们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相互负责的处事方法,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战术小组共同努力来达到目的,进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团队意识体育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团队意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团队的运作强调互相帮助,且这个帮助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遗憾的是现代的教学把学生的文化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可学生的文化成绩是学生自身努力学习的成果而不是学生经过团队取得的成就,这也就导致了社会上大批“书呆子”的出现。在体育课程中,团队意识的有无决定了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例如背越式跳高,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体育项目,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团队意识,那么这个体育项目就很难完成。除此之外,接力赛、篮球、排球等大部分体育项目毫无疑问都受到团队意识的约束。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我发现在体育教学中,男生更愿意参加体育项目,尤其是篮球、足球这些对团队协作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而女生恰恰相反,她们更喜欢一些独立的运动如羽毛球、网球、跳绳之类团队协作要求较低的项目,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团队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用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必须的。

三、团队意识体育教学应用的可行性

(一)团队意识和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很大的相容性。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是可行的。例如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团体意识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大板块,二者的相互融合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力军。

(二)团队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教学在手段和方法上相似。团队意识的培养是将团队精神渗透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体验中去,然后从参与者的本能表现和思维方式入手,有针对性的培养团队意识。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的不断练习来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二者在教学上都采用了集中讲解、分组练习、再总结归纳、最后展示的流程。因此将团队意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

(三)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其实对于团体性的体育项目还是十分的热衷的,平常所选的体育活动大多也是篮球、排球之类的,这固然和中职的场地和设备不足有一定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样也为团队意识的培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有配合协作的愿望,这就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而这种条件恰恰是其它文化课课堂教学所没有的。

四、团队意识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性

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与爆发,作为团队成员,不要因为身处团队就抹杀了自己的个性,要知道,团队的建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只要个人不违规,那么他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团队意识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融入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其中的原则性问题。

(一)团体与个人兼顾。不难发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例如有的学生显示出较强的能力,在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而有的学生因为天生运动能力差,对自己也缺乏自信,体育课的时候只是呆在一旁做观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时一定要二者兼顾,不能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感受。

(二)培养方法要合理。体育游戏往往需要很多学生的协作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因此体育游戏成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体育课成为游戏课,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了,体育课变成游戏课对他们而言毫无益处。所以游戏的内容要和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结语

团队精神是学校体育的灵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创新人,而我们的体育教学则是有效的培养这类人的途径,教师将团队意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孙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6(04)

第8篇

关键词:团队 精神建设 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23-01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模式主要以刚性管理为主,即“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和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这些制度和规范对加强教师团队精神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它忽视了教师的情感和尊严以及学生工作的特殊性。柔性管理则是指“以人为中心”,依据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与引导的方法,激发组织成员的内约束力和内驱动力,依靠组织成员内心深处的主动性、创造性精神来进行民主管理。强调把组织外在的各种管理规定转变为成员内心的自愿承诺,进而转变为自觉行动,组织成员一旦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必然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教师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对内在自我心灵的认识和外界社会活动的感受都很敏锐,爱惜名誉,重视形象,希望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有着强烈的自尊、自爱和自强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柔性管理倡导理解人、重视人、尊重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情感的抚慰和内心的激励作用,能迎合广大教师的精神需求,达到适时调节其情感,优化其被尊重环境,实现其自我价值的目的。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自身的思想魅力、学术魅力、人格魅力、职业魅力,提升师生的“精、气、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内驱力和执行力,引领团队自觉、自主发展,力求从“管质、管心”到“无为而治”的飞跃。

1 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引领团队

教师是专业人员,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们热衷参与学校决策,但其思想良莠不齐,呈多元化趋势。因此,提升领导的思想魅力这个非权力因素在团队精神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陶冶和升华教职工思想情操,让他们“给自己定好位、不越位,把工作做到位”,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魅力是领导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为教职工普遍认可和借鉴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价值理念和理论体系,是引导、激励和规范学校管理行为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依据。思想魅力体现在思想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上。思想高度就是精通并运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了解基础教育的功能,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服务。思想的宽度就是熟悉文史哲、理化生等通识基础知识,精通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面向世界,了解世界基础教育的发展走势,将其精华巧妙地移植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思想的深度就是知晓并运用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本质,面向现代化,充分挖掘师生潜能。

2 用完美的人格魅力激励团队

人格魅力是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情感和心理上的吸引力量。领导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团队精神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凝聚和净化人心,让教师产生亲切感、责任感和信服感。因为人格魅力的领导具有强烈的未来意识,深怀爱心和宽容精神。

人格魅力的养成是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为人处事进行长期的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结果。一是修身,以德树人。通过“学习实践、内省外显、慎独历练”等方式,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做到“净心、开心、正心”;二是修业,以才服人。领导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爱生活、爱工作、爱他人是人格魅力的本质表现。进德修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给更多的人带去福音,让人格魅力散发永恒的光辉;三是修为,以情感人。学校领导既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又是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管家婆。直面缤纷的世界和复杂的教育教学现实,耐住寂寞,经住诱惑,忘记小我,学会适应是学校领导的内在要求。

3 用高尚的职业精神提升团队

高层次和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及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内容注定了教师的职业是有魅力的。教师的职业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二是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属于知识分子范畴,依中国传统观点“天地国亲师”来看,这一职业,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崇高地位;三是教育作品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教师桃李满天下,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在事务上忙碌,没有充分享受过职业给精神带来的愉悦。利用职业魅力感染团队,让教师全心体验职业的快乐,是强化团队精神建设的又一途径。一是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展现教师风采,用榜样引导、尊师重教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二是按教师职业的要求,精心设计和打造符合国情、校情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师形象,引领教师律己正身,以身作则;三是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内强本领、外树形象的方式,增强教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4 用柔性化的校园文化熏陶师生

柔性化的校园文化是连接学校和教师之间的“隐形纽带”。因此,建立柔性化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秉承自己优良的传统,坚持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创造力的文化氛围;要做到兼容并包,承认个体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个性,创建一种宽容、理解、包容的文化氛围;要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信任,彼此尊重,使教师感受到学校浓浓的人文情怀,在全校形成一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方小玲.论柔性管理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