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理论课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2 15:0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理论课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理论课教学方法

第1篇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仅需要全面把握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更要注重研究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效展开能够得到教学方法的有力支撑。

一、教学方法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关键环节

“方法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所采用的工具、手段和程序,是主体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自觉运用。”1教学方法是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能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认识问题、学生兴趣问题、学生能力问题,都要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解决。

注重教学方法,扭转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清楚,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大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明确的情况下,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前提基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扭转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从而形成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方法研究与运用的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增加课程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因为兴趣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上的实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创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环境,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问题意识是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直接动力。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全面深刻的理解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丰富内涵,相信理论所揭示的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问题意识,实际上是教学方法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研究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好的教学方法,应体现在理论掌握与理论运用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实现价值。教学效果如何,一是看学生是否系统、有效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二是看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论的运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运用理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实,帮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为切入点,二者相辅相成。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有效的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应体现精准性与生动性的统一。精准是科学,生动是艺术。内容的科学严谨准确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了生动而曲解内容。要使大学生愿意学习并且相信思想政治理论,必须讲究教学方法,以科学的严谨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不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精准性和生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更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工具和手段,必须做到:

要重视理论讲授。讲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课,是由一系列原理、理论构成的理论体系。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对其理解只能通过语言的理解来实现。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2因此,讲授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法。正确运用讲授法,应注意讲授理论要有深度。理论分析要彻底,理论彻底才能服人。讲授要有广度,就是要有比较丰富的信息,而不是干巴巴的几个理论条条。缺乏广度的讲授是缺少丰富内容的,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实效性,没有实效性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加强针对性,一要突出重点,对教学重点难点采取精讲方式,更要着重理论应用、理论思考和理论发展。二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到理论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非常贴近,学习理论有一种现实感和亲近感。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用理论去分析,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切实得到收获。

教学要有交流。“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3教学是师生两方相结合形成的一个过程,师生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的过程。通过互动交流,可以提高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敢于思维,善于创新。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正确选择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哲学方法论》,国防大学 2003,p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 P99-100.

[3] 保罗.佛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P41.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公共课部)

第2篇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案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以加强高校学生理论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课程,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修之课。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结果并不理想。老旧的教学方案让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授课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而教学内容空洞行似说教且脱离实际,这样就影响到了高校学生思维开发,且降低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比较乏味的一门课,再加上教学内容过度重复以为强调它的知识性,没有结合社会实际的授课很难让人对它产生兴趣。其次,高校学生经历了应试教育的“摧残”到了大学后觉得可以得到放松抵,加上它占有的分值不重,就产生了对触靠死记硬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抵触心理。再次,到了大学后,课堂不再是几十人的小课堂,而是成百上千的大课堂,老师根本没办法照顾到每个学生,课堂上的秩序很难控制,怎样生动的演绎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所讲的知识更是个难题。最后,每个人对这门课程的认识都相差很大,包括老师,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他们心里也千差万别,有的或许只是想把课上完,缺少责任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的改革措施

1.采用新媒体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高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完善,包括多媒体的安装。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不容小觑,它是结合了音频、文字和图片高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减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低头族。光有多媒体还不行,还要掌握好呈现的内容的有趣性和知识性。在网上筛选教学素材时注意挑选有趣的又能很好诠释主题的素材,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此外,老师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络地盘,里面可以结合实际阐述课程知识,以多种渠道充实教学内容,然后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鼓励学生创建自己博客,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能实时的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2.采用课外实践教学

一直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室内授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动手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程知识的正确性。如果只是一味地夸夸其谈,那么学生得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知识,转眼即忘。多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部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能够直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加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安排不一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组织安排实践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当中应该很少出现老师与学生激烈互动场景,本就为一门枯燥的课程学生对着课本上烦冗陌生的文字很容易失去探究的兴趣。也有不少人诟病老师只是在复述课本上的文字,只是起到了“传声筒”的作用而没有教给学生实质性的知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用点拨,启发和诱导等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3]。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班级上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观点交流。从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在教学互动模式中以启发性教学方法得到高效教学成果。

4.采用情感型教学

我们都是有感情的生物,即使在教学中情感也起着很重要的地位。投入了情感去演绎教学内容才会把教学内容生动化,而非刻板的,有情感的知识总是让人更易接受。除了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揉入感情,在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以诚相待,这样才会有良师益友。不能端着老师的架子高高在上把教师这个角色严肃化,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一样,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扰,纠正错误的学习观,有效增强教学成果。

上述我们讨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的改革方案进行探讨分析。“教无定法”,高校老师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实战分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丽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28.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

[作者简介]李宝江(1976- ),男,河北曲阳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在读博士,河北体育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化。(河北石家庄0500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303443)和2013年度河北体育学院级教学改革支持项目“基本原理教学法研究”(项目编号:2013JYZHC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54-0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也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侧重传授具体知识的专业性课程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在课堂授课时不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领会和应用教学内容上就会感到困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相对独特的性质,必然要求加强对教学方法运用的研究。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研究的必要性

1.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的需要。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宏大而空泛,它既不像专业课程那样体现某一领域的具体知识,又不像计算机和外语这类公共课那样具有实用价值。还有的学生认为,许多内容在中学就已经学过了,现在的课程内容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不愿意再下功夫学习。从教师角度而言,在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既定的情况下,要改变学生的这些认识,就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运用适当的、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将课程变得生动活泼、贴近实际,使学生在了解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学会用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来看待和分析社会当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

2.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需要。无论是什么课程,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便可以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习兴趣就转化为学习动力,学生的收获就大;反之,学生的收获就小。由于许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往往不好。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受学生欢迎和认可的程度是不同的,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有差别。

3.厘清教师对教学方法认识模糊的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认识模糊的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对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教师认为讲好课更多的是要在教学内容研究上下功夫,只要把教材研究透了就能游刃有余地讲解,教学方法再多也是要讲好教材内容,没必要过多研究,只要按常规来就可以了。二是对教学方法的规律性认识不深。很多教师也希望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创新和改革,但简单尝试过一些新的方法后发现效果不理想,感觉还是传统的讲授法比较保险,结果又回归到了起点。这两种认识都是因为对教学方法研究投入的精力不多、思考较少,对教学方法的规律一知半解,没有了解到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不同特点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方法创新容易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的思政课教师也认识到了灌输式教学应当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改变。这些改变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单一的讲解法虽然是创新,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讲,上课的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过于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结果由于课时限制、学生的课堂发挥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容易打乱教学的计划安排,容易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专题法、案例法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一种表现是授课时过多依赖一种教学方法,如过于注重讲解法,讲解的又大部分是教材上的内容,而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拓展,或者又过于注重讨论法。对于某一部分教学内容来说,某一种教学方法会非常适用、效果理想,但对另一部分内容来说可能就效果不佳,而且长时间运用单一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产生听课疲劳。另一种表现是教师在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时,对一些新的方法的运用过于机械,或者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或者按照相关教学方法的理论来进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教学方法的运用忽视学生的状况。学生的状况包括学科背景情况、教学班级的学风情况等。从学科背景上来说,学生有的属于文史类,有的属于理工类,不同类别的学生知识结构是不同的。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尤其是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对于同一案例,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是不同的。从班级学风状况来说,如果班级整体上乐于向教师提问或进行交流,讨论式教学就容易进行,如果班级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刻苦,启发式教学就容易进行。如果忽视班级的学风状况,就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冷场或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效运用的具体途径

思政课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存在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学术水平不够;二是对教材的内容研究不透;三是对教学方法的规律性和适用性的研究不足,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忽视了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此,运用好教学方法也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教师自身学术水平是运用好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水平,对有关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较好的掌握,对一些实践问题有了解并有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大大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学术水平有限,仅能做到对教材的熟悉,讲课内容脱离不了课本,即便教学方法再多,也是言之无趣,学生就会觉得乏味,认为与自学没有区别。因此,提升教学效果单纯从教学方法上找窍门而不在学术水平提高上下功夫是行不通的。教师的学术水平是运用好教学方法的基础。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一要加强研究,二要加强思考。加强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在熟悉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研究教材中反映的理论和各理论间的关系并做到了然于胸,以便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除了理论外,还要熟悉和掌握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比如党的历史、重要人物的概况、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况等,同时还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合适的案例。二是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大类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具体来说又有很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条件和内在的规律性,只有把教学方法的层次体系、具体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规律了解清楚,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加强思考主要是指要了解社会热点并有形成理论思考。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获取各种新闻资讯越来越方便。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必须要跟踪了解并形成思考,这样在课堂上与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时才能引导他们学会用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来分析。

2.深入研究教材是运用好教学方法的前提。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要以对教材深入的了解为依据。深入研究教材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内容做到熟悉,更重要的是了解教材所要传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特点。比如“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的基本原理,教材的特点是比较晦涩难懂。如果仅仅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就难免会运用传统的讲解法依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去讲解,用概念解释概念,用理论阐述理论。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只知道一些术语和结论,在头脑中形成碎片化的知识点,而难以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更难以在实际中运用。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该用总分法,先把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总结,对学生进行总括和简要的介绍。学生具有基本原理的框架性结构后,教师再运用案例法让他们去体会和理解每个原理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这样,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学生就有了运用原理的基本条件,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闪现出原理的框架,进而相对清晰地知道有哪些具体原理可以运用、怎么运用,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现多样性与针对性的统一是运用好教学方法的途径。研究和运用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使他们真正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分析、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把课程体系转化为思想武器。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并且还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中,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机械,不能照搬,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认为新的就是好的。应依据教材的特点、教材中不同章节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做到多样性与针对性的统一,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4.实现因材施教是运用好教学方法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课,要面对整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尽相同,他们过去在中学政治课中所获得的知识存量也有差异,同时不同班级的学风也不同。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性课程相比,教学难度更大。这种现实状况更凸显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了解本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教研室教师间的互相交流,更需要教师尽快熟悉授课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对于文科类的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政治课是必修课,很多知识曾进行过记忆强化、存量较多,可以多用一些探究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使他们对理论的掌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理科类的学生,则要以传统的讲解法为主,把有关的知识进行串讲,使他们对理论的基本内容从了解到熟悉,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案例来使他们加深体会与认识。对于不同的教学班级,也要根据他们的学风情况相应调整教学方法。总之,要切实实现因材施教,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第4篇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特别是在目前时代背景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处于失衡状态,而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而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对于生活和未来的规划都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在缺乏有效的教学引导条件下,很容易由于现实的影响而发生扭曲,从而导致人格、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都受到了影响,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是院校发展的需求。实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的主要核心,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论课程来说,如果仅仅是教师对理论进行单纯复述,很难让学生理解目前课程学习的重点和目的、就以“中国经济制度选择”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学生分析,党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原因是社会生产力严重缺乏,当然它也解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存在的较多问题。而学生通过结合当代背景对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解,从而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用性;其二,对党的思想贯彻。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入,党的发展群众化、基础化,而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他们了解国情,同时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保证社会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其三,是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需求,目前诸多社会现象反映出来的是一个普遍的思想问题和素质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对学生思想进行指导和巩固,保证不会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而传统枯燥的教学手段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很难达到目标,所以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将理论教学通过载体进行体现,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表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1]。

二、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任务是要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高地,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思想方面的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门理论科目,相反,它也是一个引导性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有对社会思想潮流的引导性,也是社会共识的体现,而通过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可以让人民思想得到教育,党的发展得到巩固,从而保证理论知识通过思想感染的传播方式深入人心,所以引导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重要特性[2]。

(二)人文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目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来看,服务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主流,所以无论是理论课程或者实践教学,都需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地位以及自主意识,而思想政治人文教育本身已经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却又高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时代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人文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理念。

(三)包容性原则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科学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不但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同样也需要有广泛的包容性,而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其他课程中的适用性或者共同性,例如对于管理应用类型的科目来说,思想政治理论可以演变为人文教育的方式,比如企业文化的构建、员工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员工关怀等等。当然,包容性也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特色[3]。

三、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策略

(一)教研不分家,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的行为,同样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革的一个过程。而对于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若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成功改革,就必须保证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术研究。即推行教研不分家的理念,而在教学队伍的所有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之余,也可以通过学术研究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最后构建一个专业性、发展性以及技术性的科学师资队伍,提升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师素质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相反,应该是言传身教的“引导者”。要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能力需要提高。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缺乏职业素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其一,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引进,通过社会招聘或者其他渠道,招收一批专业性教学人才,然后通过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带动,提升其他教师的教学素质;其二,完善现有教学人才的培训考核,通过专家讲座以及课余培训等手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实践考核的手段,例如:听课考核、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等等。当然,也可以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金的评定标准,从而让教师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教学实用性

实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现的特点,虽然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基于理论研究的科目,但是同样可以结合实践展开教学,例如在“社会责任感”的课程教学扩展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将社会公益活动作为这一理念贯彻和体现的载体,让学生通过义务劳动,即敬老院送爱心、街道打扫以及为贫困山区募捐等活动,学生通过实践的切身体验以及社会尊重的获得,从而增强他们对自我价值和自我地位的认定,促进思想道德感悟和思想道德教育,最后形成健康积极上进的思想。

(四)构建文化环境,体现人文特点

校园文化是一个校园学习风气、学校以及学生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以实用教育为目标,但是也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对思想道德人文性的重要追求。而构建校园文化环境的途径有很多种,例如:通过校园广播,播送一些社会先进的人与事,突出其精神以及思想;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栏,宣传近期校园内的活动或者校外的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以“服务”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助人为乐或者校内实践中获得思想道德感染,从而科学的价值观,保证他们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思想和生活态度。

(五)完善考核手段,推行实践考核

考核是体现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规范考核机制。传统的试卷考核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行为意识;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实践为目标的特色发展理念,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以及课堂情景模拟活动作为部分的考核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堂情景模拟活动中表现出符合场合的礼仪和素养;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自身主动服务他人的精神与价值观念[4]。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改革现状 具体对策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现状大致如下:

1.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形势大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的时期,其教学方法暴露出不少问题,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教学方法在不断出现,使得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更新,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导学案学习法等。这样的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仍然存在问题。新课改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出现,但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并且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找到解决方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断完善。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缺乏课改意识。课程改革是在课程进行中出现问题后应运而生的,但是研究调查发现,相关人员没有树立课改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有所耳闻,但是没有落到实处,课改成果没有应用到课堂中,学生没有感受到新课改的作用。

(2)院方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视程度不够

课程改革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文件指示做,但是研究发现,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采取措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视程度不够。

2.学生没有主动融入教学改革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对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漠不关心,使整个改革处于停滞状态,导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

3.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其较强的专业性导致教师忽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这与当前的社会总体需求是不符合的,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违背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1.切实强化教学方法改革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对行为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强化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改变传统上错误的改革观念,从根本上为教学方法改革扫清障碍。从院方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改变思想,从思想角度出发,强化改革意识,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切实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改革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人翁地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努力维护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切实享受课程改革的优越性,从而有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中,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出谋划策。

3.在改革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是为了在社会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内容,以此更好地生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课程,在推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课上和课下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身,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使用价值,新时期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积极投身其中,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原平.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第6篇

论文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模式,从教学设置、组织和管理、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科学地组织管理,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的人,是蕴藏体力和智力、现实和未来的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第二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指的是课外教学,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利用课余(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深化、拓展和延伸,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方式方法

2.1教学设置。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计划和设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针对社会现实中与主流思想理论不合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困惑与偏差,可以组织讨论、辩论赛、演讲会、专题论坛、对话等活动,通过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碰撞,辨明是非曲直,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针对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的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针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勤工俭学、社区服务、技术服务、便民服务等活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可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指导活动,既可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又可为大学生道德问题提供预防作用;为使大学生消除对第一课堂正面理论引导的疑惑,更全面地了解国情,可以组织社会调研,使大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调查,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总之,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科学计划、精心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

2.2组织和管理。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非一分为二,各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交叉进行的,因此,“第二课堂”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整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活动必须置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与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互相补充,形成体系。在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尤其要重视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为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假期进行,依照课程的基本理论确立调研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深入机关、下厂、学校、街道、乡、村等围绕调研课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为确保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制约理论教学结束后暂不给学生记考试或考查成绩,而将该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放在下一学期,待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教师批阅后,把调研报告作为评定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项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和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考查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仅搞活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学生们在调研中对所调研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大学生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教与学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情,真实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学生返校后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学生的调研报告也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社会实际材料,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安排和严格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2.3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评估及信息反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办法和评估程序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效进行评估;还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构建迅捷畅通、灵敏准确的反馈机制,以便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及行为,以及就业后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社会行为等有关信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把握有关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优的育人效果。

2.4“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方式、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就理论层面的问题,可以案例讨论、辩论赛、演讲会、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方式;就社会实践层面或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勤工俭学、智力扶贫、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距、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4.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典型案例选取、案例下发、学员阅读并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汇总、课堂交流,思想碰撞、教师总结等程序。在案例讨论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我是如何理解的?”和“如果是我,我怎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的答案必须是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质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习过的概念、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因此,案例讨论比仅仅看教科书,听教师课堂讲,更加生动、真实,便于理解。

2.4.2情景模拟。这是一种由老师围绕教学目的,设立一定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生动再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活动。情境模拟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真实、典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情景模拟,能够使学生跳出自我,看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解开自己认识上的疑难,矫正自身的不良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地看问题,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模拟教学,包括以下6个环节: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必要情况下准备模拟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结论)交流和教师讲评。

在教学准备上,要充分周密而且富有创造性。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相应的模拟活动,同时要熟悉模拟事件发生的一般过程,能够预见到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对于比较复杂的模拟教学情景,还应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

模拟教学法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教学目标上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结论的知识再造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在模拟演练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自觉运用(学以致用式)。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求来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角色模拟法、决策模拟法等。角色模拟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新情景,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模拟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模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模拟教学活动库,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而努力。

2.4.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学生将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写成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评出等级,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社会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在老师帮助下,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特点、一般过程和调查的技巧等。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现实的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更能够使学生通过调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而不是把第二课堂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要充分认识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现在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欠缺积极性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奖惩,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记入其工作量,第二课堂教学的报酬应与第一课堂的报酬保持一致,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选择;创新;“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73-02

“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从基本理论角度帮助大学生理解的内涵和实质,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理论性最强,如何使它成为对大学生最具吸引力的一门课,是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原理课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关键。原理课教师应当突破传统方式,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管用”的教学方法。

一、“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运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理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首先,要符合“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目的。通过原理课的教学要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原理,增强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学不仅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生动的形式感染人,还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要符合“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的特点。原理课内容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知识含量大,理论性强。因此教师不能仅就理论讲理论,而应该使理论自然融入学生的思想,并且融会贯通。再次,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理论,更愿意自己主动参加到对理论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因此,教学必须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以学生为本”。最后,要符合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和适用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认真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实现教学过程诸因素的优化组合。

根据上述标准改革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把基本原理各个部分的概念、原理讲清楚,讲透彻。“辅之以形”,就是把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材料相结合。“动之以情”,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以情促知。遵循这些要求,选择谈话式、案例式、讨论式、情境式、探究式作为原理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些方法进行改革,使之适宜于原理课的教学要求。

二、“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1.谈话式教学的创新运用。由于原理课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这种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把说理与启发相结合的谈话式教学比较适宜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的原理课的教学。古今中外的一些思想家都曾经成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孔子和苏格拉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主张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探索思路,体悟出事物的本质。苏格拉底创立了师生互相提问,平等对话的问答式教学法。他宣称:他自己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像助产婆虽然自己年老不能生育,却能够为别人接生一样。

在谈话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以全知者自居,而是以提问者的身份主持课堂。例如,在讲授相对静止的时候,举出古希腊的哲人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克拉底鲁所提出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结论,要求学生判断孰对孰错。如果学生发表的见解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进行反驳,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失误,并继续思考如何纠正错误。例如,当有的学生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时候,教师立刻追问如果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这样转瞬即逝的,那么这些事物还能够存在吗?还能够被认识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暗示、启发使讨论沿着一定的脉络进行下去,指引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谈话式教学开展首先,要由教师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问题,安排怎样将学生的思维层层打开。其次,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有一定的准备。有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求答案。最后,谈话的过程可以是教师与一个学生对话,教师与多个学生对话,教师与整个班级的学生对话,或者是学生之间互相对话。教师一定要能够驾驭课堂,指引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实现师生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绽放。

第8篇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 问题式教学 实践应用

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基础,旨在帮助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把握,并学会运用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知识面广泛,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或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自行提出一些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一、基本原理概论课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1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基本原理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由理论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信仰体系转化,是当前高校“基本原理概论”课探讨的核心问题。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基本原理概论课学习热情不足,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因此,以问题引导大学生思考,以思考推进理论认识的教学方法是推进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基本原理课包含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加之教材篇幅所限,理论众多、晦涩难懂、缺乏例证的特点。大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动力在所难免。问题式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直接的途径。围绕所讲核心内容提出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部分中围绕什么是,的鲜明特征等问题,提出是否已经过时的问题,并列举出有人认为160多年以前提出的理论已经不再使用于当下社会,以及上世纪90年代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倒退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现实,提出已经过时的观点,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很好的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把注意力集中于n堂。带着问题倾听老师的讲解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基本原理概论课涉及理论较多,但仅仅记住理论、理解理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于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大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对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高校课堂上教师对基本理论概括讲解后,适当联系实际设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发展的实质即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理论后,提出利用该原理解释分析传统手机发展到现代智能手机的过程。手机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必备品,用已学理论解释大学生身边事物的发展原理,能够较好带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三,解决问题,理论升华。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是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拓展视野,加深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大学生正确地运用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是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结合实际恰当的设问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运用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运用矛盾分析法如何辩证的看待当下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破坏的关系,如何辩证的分析当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交通拥堵的关系,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与进步等问题,能够较好引导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二、基本原理概论课应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的三个维度

问题式教学模式以高质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为实施条件,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完整的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模式并非就问题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它的建构包括三个维度:

第一,基本理论理解中的问题式教学。在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论讲解过程中一般采取的模式为提出问题,再进行理论讲解,最后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当下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直接提出理论问题,要求其解释理论内涵。例如,第二章讲解价值问题时,在详细讲解哲学中的价值概念之后,对于价值的四个特性请同学解释其内涵,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辩证思考的理性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