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17:00: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集成电路的发展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改造;铁路施工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道路改造中质量控制的技术难点
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还不同于新建的道路工程施工,其施工中质量更难以控制,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错,都将影响到施工中质量,为以后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埋下隐患。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控制好市政道路改造施工中的质量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一)路基承载着道路及道路上物体的重量,所以其强度和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在路基的施工中很难避免不会遇到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是工程的难点,一般情况下采用弯沉测定方法来进行测量,主要针对横缝和断缝附件的一些荷载不良的位置进行重点监测。在施工中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干湿状态、含水量的高低、路面的高低度、排水系统等都会影响到路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硬度和稳定性。
(二)道路改造工程中排水设施的设计与工程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道路原有的排水设施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已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对重视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设计,使道路排水系统不仅要保护道路快速排水的需要,还要适应城市建设中周边建筑的不断建设需求,道路的排水设计要用长远的眼光,根据城市的中小期规划来进行设计。
(三)市政道路施工中面对本来就紧张的城市交通情况,施工很难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施工环境就更难以控制,质量的控制难度也较大。同时,道路施工要进行挖掘工作,城市地下管线密集、复杂,相互交叉,如果在施工前要对地下情况了解不清楚,施工中导致地下的管线受到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为影响到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企业的损失较大。
(四)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由于在原有道路上进行施工,施工地点一般都位于城市繁华地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同时也对市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市政道路改造的工期要求较为严格,在过分强调工期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就很难保证质量控制的周密性,对于施工中的突发问题很难进行控制,从而造成质量控制的难度加大。
二、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
(一)现代城市发展对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市政道路是保障经济发展所需运输的基础条件,是满足现代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背景下市民出行的基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根据现代城市各功能区域规划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担负着各功能区域间的运输任务,担负着各功能区生产运行及市民生活的出行职能。科学的市政道路建设能够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促进城市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利用市政道路交通运输职能,提高地域经济发展中物资运输能力,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市政道路建设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及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因此,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发展基础建设的重点。
(二)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强化市政道路基础建设。在现代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市政道路规划与建设应以城市规划发展为中心,以连接城市各功能区域的建设为重点,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的实际要求、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市政道路基础建设标准,确定市政道路规划与建设的方向。以短期、中期、长期发展战略为指导,科学安排市政道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及人员配备,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核心,实现市政道路建设目标。
(三)城市规模化建设为中心的市政道路建设与发展。根据我国城市规模化建设的需求,市政道路建设与发展中应注重规模化建设对市政道路的影响。结合不同区域内市政交通通行需求,确定市政道路设计与建设标准,并科学规划道路走向,以此满足城市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以城市工业园区市政道路建设为例,这一地区的市政道路担负着工业运输的重任,其对市政道路的承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此类路段的规划设计中应提高承载力标准,并针对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需求、拓宽道路,满足工业园区中各类生产企业的运输需求,促进城市地域经济的发展。而在住宅小区功能区域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应针对居民对停车的需求、车辆行驶便捷性需求,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与设计,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四)新时期市政道路绿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紧张问题的出现,城市绿化面积日益缩小。虽然在城市环保理念及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化理念指导下,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城市整体绿化面积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制约城市宜居水平提高、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利用市政道路绿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绿色植物吸收交通尘埃及行车噪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为促进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发展是指导市政道路建设的根本,市政道路的建设是促进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针对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更多的采纳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单位的意见。以城市地质条件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为核心,通过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与建设,满足城市形象建设需求、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满足城市发展与市政基础建设和谐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建龙.市政道路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J].市政建设资讯,2013.2.
0 引言
现阶段微电子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软件和集成电路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础。微电子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逐渐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和微型化是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核心是系统集成(SOC)和集成电路(IC)。
1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微电子技术一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其具有工作速度快、重量轻、体积小、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微电子技术是一项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兴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集成电路的发展史。
现阶段大规模集成电力的集成度代表这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从集成电路在1958年被发明以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律依然遵循着“摩尔定律”,即DRAM的储存量每隔3年就变为原来的4倍,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元件数量每18个月增加1倍(具体见表1)。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美国贝尔实验室于 1947年制造出第一个晶体管,这为制造体积更小的集成电路奠定了相关的技术基础。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基比尔于研究员制造出第一个集成电路模型,并与次年该公司宣布发明了第一个集成电路。1959年美国仙童公司将微型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平面工艺”经过一定的技术改进后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实现了集成电路由实验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的过渡。1964年相关的技术人员又研制出PMOS集成电路,大大减小了集成电路的体积,其与分立元件相比较PMOS集成电路具有可靠性高、功耗低、制造工艺简单和适于大量生产等诸多优点。到目前为止,与第一块集成电路相比集成电路的集成度的尺寸缩小了200 多倍,集成度提高了550多万倍,元件成本降低了100多万倍。
在当今社会中微电子元件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在享受这微电子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比如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交通医疗等领域。微电子技术对各种传统产业具有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与微电子技术结合,利用芯片更新技术,都可给传统产业注入活力。例如,像汽车的电子化使传统的汽车工业渗透进了微电子技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引擎监控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出租车的计价器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上有时甚至要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微处理器又如,印刷工业采用了微电子技术排版不再采用铅字,文字的增添“删除“编排,字体的选取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全部按需要设置完成,与传统印刷工业改动一字就要涉及全局已不可同日而语。
微电子技术不仅在工业制造中应用广泛,同时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商场超市传统的记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账目的记录、查询、统计和存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外,随着其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相互融合渗透逐渐发展出新的技术。比如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造出数字地图,其通过无线电传输等方式能够为人们提供所在地区的天气状况、地理状况等所有信息,为人们的出行和野外作业等提供便利。
2 微电子技术发展展望
微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随着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其只要包括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研制、系统电路设计和封装组装等技术,简单而言主要包括材料、系统和器件三部分。
2.1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制
其中,材料作为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于先进材料的研制一直是微电子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对于对新型半导体材、化合物和纳米材料的研发是重点。
新的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禁带宽、高热导率、漂移速度快、高击穿电压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能够保证元件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工作,同时元件的功率比较大,能够进行高频工作并且集成度高。现阶段,新型研制出的氧化硅晶体管能够在520℃下进行工作并且击穿电压能够达到800℃。另外和其他宽紧带的材料相比较,碳化硅材料能够通过热氧化的方式生成二氧化硅(SiO2)。
氮化铝(AlN)是一种举要抗辐射性能高、高击穿电压和宽禁带的材料,并且绝缘体上的硅具有低功耗、高速、抗辐射、无栓锁等诸多优点。另外,铟磷化合物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它能够很好的将数字功能和射频集中在同一个芯片上,它的运行功耗更加低,运行速度比硅型芯片的更加快。
虽然上面有很多的新型材料但是晶体管的尺寸受到热效应、磁场效应和量子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微电子发展正面临严重的瓶颈。现在对纳米尺度下新的量子现象和效应的研究成为国际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新型纳电子器件得以迅速发展。碳纳米管(CNT)是其中的一员,它(CNT)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纳米线,由于是一维输运,所以它的电子迁移率比体硅高很多,特别是可能实现弹道输运。另外由于CNT具有非常高的击穿电场(最高可达108V /cm),所以CNT中的电子漂移速度可以远远超过硅反型层中的电子,故被业界一直认为最有可能成为硅材料的未来最终继承者。因为它既可承担导线的功能,又可承担半导体(即晶体管开关)的功能,但其技术走向市场还有待成熟。如IBM公司于2002年宣布开发出性能优异的碳纳米晶体管,但同时宣称从硅电子时代过渡到碳纳米为代表的纳米电子时代可能要10年左右。在芯片集成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是SOC和SIP。
2.2工艺手段越来越先进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不断缩短光刻波长并且改进透镜的孔径,通过各种手段改进光刻技术。光刻技术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深紫外线光刻技术和沉浸光刻技术。沉浸光刻技术是指在原来的光刻设备的透镜和晶圆之间灌满水,从而达到提高孔径数值和透镜分辨率的目的。沉浸光刻技术是下一代光刻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比如荷兰的ASXN公司采用190nm 的深紫外光源并且采用沉浸透镜技术其应用极限达到30nm,很有希望突破遇到的光刻障碍。现在除了业界看好的沉浸光刻技术外,正在研究的其他新工艺也比较多。别如电子束技术、微型电子束阵列和X射线等等。
3 结论
21世纪社会将成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微电子技术在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将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将成为本世纪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本文对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微电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从20世纪50代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至今已经历50余年。数控机床经过了2个阶段和6代的发展历程。
第1阶段是硬件数控(NC):第1代1952年的电子管;第2代1959年晶体管(分离元件);第3代1965年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2阶段是软件数控(CNC):第4代1970年的小型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5代1974年的微处理器,大规模集成电路。
2、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
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虽然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
常见的电子管是真空式电子管:不管是二极,三极还是更多电极的真空式电子管,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结构就是由抽成接近真空的玻璃(或金属,陶瓷)外壳及封装在壳里的灯丝,阴极和阳极组成。直热式电子管的灯丝就是阴极,三极以上的多极管还有各种栅极。以电子管收音机为例,这种收音机普遍使用五六个电子管,输出功率只有1瓦左右,而耗电却要四五十瓦,功能也很有限。打开电源开关,要等1分多钟才会慢慢地响起来。如果用于数控机床可想而知其耗电量、控制速度。
晶体管是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重要元件。1956年,晶体管是由贝尔实验室发明的,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创造了企业研发机构有史以来因技术发明而获诺贝尔奖的先例,晶体管的发明对今后的技术革命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晶体管的发明,终于使由玻璃封装的、易碎的真空管有了替代物。同真空管相同的是,晶体管能放大微弱的电子信号;不同的是,它廉价、耐久、耗能小,并且几乎能够被制成无限小。
晶体管是现代科技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它取代了电子管,成为电子技术的最基本元件,原因是性能好、体积小、可靠性大和寿命长。第二,它是微电子技术革命的发动者,而信息时代至今的发展就是由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三次技术革命组成的,所以它的出现成为报晓信息时代的使者。第三,晶体管是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组成单元,也是光电器件和集成光路的基本组成单元,更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只不过光电子晶体管是微电子晶体管的演变或发展罢了。由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晶体管的发明在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种元器件的发明范围,而成为揭开现代技术新领域和变革几乎各种技术基础的关键。所以晶体管发明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对于其他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小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诞生后,首先在电话设备和助听器中使用.逐渐地,它在任何有插座或电池的东西中都能发挥作用了。将微型晶体管蚀刻在硅片上制成的集成电路,在20世纪50年展起来后,以芯片为主的电脑很快就进入了人们的办公室和家庭。
3、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把计算机前面应有的"通用"两个字省略了)。
到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这是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合理。而且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也不理想。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由于微处理器是通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故仍称为计算机数控。
到了1990年,PC机(个人计算机,国内习惯称微机)的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部件的要求。数控系统从此进入了基于PC的阶段。最常用的形式:CNC嵌入PC型,在PC内部插入专用的CNC控制卡。
将计算机用于数控机床是数控机床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综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就,使机械加工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晶体管的体积越来越小,已达到纳米级。(1纳米为1米的10亿分之一),纳米晶体管的出现将导致未来可以制造出更强劲的计算机芯片。把20纳米的晶体管放进一片普通集成电路,形同一根头发放在足球场的中央。现代微处理器包含上亿的晶体管。
CNC与NC相比有许多优点,最重要的是:CNC的许多功能是由软件实现的,可以通过软件的变化来满足被控机械设备的不同要求,从而实现数控功能的更改或扩展,为机床制造厂和数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学术界对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发展之初,体积大、速度慢主要应用的数字计算。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晶体管取代电子管,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也是计算机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的时代,这一代计算机已经具备现代计算机的雏形,也突破了计算机数字计算时代,三代机可以处理文字、图像等资料,也使软件技术得以突破和发展。目前使用计算机成为第四代计算机,计算机进入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电路时代,计算机实现了智能化、微型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价格更便宜,更容易携带,所以更加普及从国防到工业、现代农业、商业,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生活,计算机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当前计算机硬件的现状
现代计算硬件的核心还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运算、控制的核心。它的运算速度和处理能力是计算机性能的主要体现。内部存储器用来储存“程序”和“数据”。中央处理器执行程序时,从内存中存取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输出设备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的输出,它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这三大核心部件是如何发展的。(1)中央处理器(CPU)。目前中央处理器按照处理信息的字节长度可以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处理器,处理信息速度可以达到1000MIPS,随着纳米集成电路的发展,能够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处理速度也会相应增加,但是纳米级集成电路也不能无限集成,他也有技术极限,要想有更大的突破,还需改变目前处理器硬件逻辑,创造新一代信息处理方法。(2)内部存储器。内部存储器储存计算机程序和信息的硬件,一般认为对于内部存储器来说,希望它能具有更大信息存储量,更高的信息交换速度和更低的能耗。(3)输入输出设备。使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传统的输入输出设备一般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音频设备、打印机和一些图像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也是经过不断发展的,从机械键盘,机械鼠标,到光电设备,从三基色CRT显示器到LED液晶显示器,这一类硬件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更加专业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计算机的操作者人机界面更加友好。
3未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方向
从计算机问世至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一直在追求一个方向,那就是要使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存储能力更强,集成化程度更高,也就是让计算机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应用更加智能。但是当进入一个信息化、数字化发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计算机能能够帮助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所以现在研究计算机发展时发现下一代计算没有固定的发展方向了,呈现出数轴状的发展趋势,例如计算机体积就像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是微型化,一方是巨型化。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希望单体硬件越小越好,便于携带和使用。另一方各国都在研制巨型计算机用于国防、天文、气象、经济等领域顶级科研应用,其实这两种方向都要求计算机硬件特别是处理器能在更小的体积上集成更多的半导体材料。同时希望计算机更加智能,又要求计算机能更加专业,智能是要让计算机像人脑一样,处理更多的问题,在工业上还要求计算机在精度、速度能够满足特定工艺具有专长。这要求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使用更加可靠稳定,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更高,更加安全。从上分析得出结论,下一代计算机是要求速度快,智能程度高,安全稳定,处理信息能力强,根据这些要求现在计算机硬件终究会有极限和瓶颈,集成程度高,散热就是问题。纳米级集成电路也有尺寸极限。这是计算机硬件发展中一定会遇到的硬件墙。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发展革命性信息处理技术的硬件。现在已经在攻关的下一代计算机有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希望在这些领域尽快突破,将人类文明引领于新时代。
4结语
计算机从问世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发展史,从晶体管计算机到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跨时代的革命。其中计算机硬件的革新是推动计算机革命的主要动力源泉。目前认为计算机经过了四展,现有技术主要还是建立在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基础上,也在研究和展望下一代计算机发展方向,有科学及预计下一代计算机硬件技术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和多方向发展,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都是未来计算机发展方向。文章不能全方位阐述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只是根据个人观点探讨硬件的发展,寻找一个研究方向和目标。
作者:李晓坚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高频电子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功用,高频电路被广泛应用于中距离和短距离的通信与广播系统以及各种电子设备中,近年来极高频和超级高频电路发展较为迅速,高频电子线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系统重要的理论支撑。对于高频电子讲述高频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工程分析方法等内容,除了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属于线性电路之外,其余内容均属于非线性电路部分,理论性、工程性非常强,电路复杂,有些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时感到非常吃力,有些学生甚至放弃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所以,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过时,有必要及时更改教学手段与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应用技术。理论联系实际,是解决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对初期教学效果进行总结。
2教学改革思路
2.1明确教学目标,修改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学会使用各类高频测量仪器,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高频电路,并进行调试与测试。根据上述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重新设置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基本要求等,在制定大纲时,可以去相关企业调研,邀请技术人员参与指导,突出大纲的全面和实用性,由于大纲结合了企业生产实际,能为将来学生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所以,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改革,要联系多种现实因素,才能制定出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益的大纲。
2.2注重绪论课
高频电子线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对理论教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首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对无线通信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上好第一节课--绪论课。绪论课里,可以简要介绍无线电通信的发展史,让学生们对无线通信的发展有个简单的了解,然后提出有启发的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探知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介绍几个典型的无线通信的例子,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视机、收音机等常见的电子设备,简单讲述信号的发射、传输与接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讲述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应用,告知学生高频电子技术主要讲述的就是无线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系统中的分立单元电路,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掌握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原理及分析电路的方法,最终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分析集成化的高频线路,并能制作简单小型化的通信系统,从而使学生建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2.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本着“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目的,课程的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所学内容,传统的以分立元件为主的讲解方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通信的发展,随着集成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被广泛的应用在通信电路中,教学内容应该以集成电路为主的原则,适当增加集成电路的内容,删减某些过时的分立元件电路,以系统性角度去讲授各章节。对于有些重复内容,可不必讲授,减少重复,及时增补某些必须的内容,例如回路的时延特性,表面波滤波器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对于某些基本理论与基本电路,比如谐振回路与耦合回路仍然是组成高频电子线路必不可少的部分,放大、振荡、频率变换包括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依然没变,基本教学要打好基础。必要时要引进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实验,进行高频电路的设计、仿真。对于前沿知识,要及时给学生讲解。通过对前沿知识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鉴于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应及时适当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
2.4教学方式改革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够直观的表达所授内容,能对教学改革起到辅助作用,高频电子这门课因为比较抽象,所以利用多媒体使枯燥内容变得生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的课件需要以教学内容做支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能生动灵活的体现高频线路的内容,课堂才能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更多,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所学内容。例如,对于正弦波振荡电路部分,可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示,使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但对于公式推导、重要的电路分析等内容,还是应通过板书讲解,一边写一边讲,和学生进行互动,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之余,要及时进行答疑及布置作业,通过学生学习现状进一步调整教学,开展网络教学也是丰富教学方法手段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系统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的EDA技术,为电子系统的设计带来极大的灵活性,所以引进EDA软件进行仿真,在课堂上完成完整的绘图、输出和建库等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之,只要教学方式和方法灵活多变,就会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5培养实践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为了最终应用在生产实际上,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加强课程实验项目,每一部分理论讲解结束后,及时以实验来补充知识点,这样,学生记得牢,理解的透。验证性实验项目可适当减少,多加入有趣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调幅收音机的整机调试等项目,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高频电路设计,如设计调频接收机等。使学生学会将高频分立元件电路组装起来,进行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电路设计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3结语
大家上午好!
物联世界,共创未来。今天,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梦想,让我们再次相聚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我谨代表无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650多万无锡人民,向莅临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推动物博会举办的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表示由衷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无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去年首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在物联网发展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太湖印记”。省委李强书记发表的主旨演讲,开启了全省向物联网领域进军的新征程。以此为动力,无锡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功引进了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超百亿元的中电海康物联网、超50亿元的浪潮大数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鸿山、雪浪2个物联网小镇和慧海湾感知小镇规划建设,部署推进“城市大脑”和“城市唤醒”计划。目前,全市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去年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今年上半年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近25%,无锡企业累计牵头和参与制定的物联网国际国家标准52项,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及30个国家400多座城市,无锡成为全国首个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物联网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物联网作为当代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的代表,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潮流,点燃了智慧生活的新希望,正在改变世界、造福人类。顺应当今物联网的发展趋势,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设置了峰会论坛、技术研讨、展览展示、成果、投资洽谈、创新大赛、人才招聘等活动,汇聚了全球物联网领域的精英人才、最新技术和应用成果,集聚了世界物联网行业的专业机构、龙头企业和投资公司,参会的人员、机构、企业更具权威性、代表性和广泛性。积力之所举则胜,众智之所为则成。我们期待,借助物博会这个载体,大家在这里能够碰撞思想、交流观点、畅想未来,在这里能够展示技术、路演项目、对接合作,在这里能够体验创新、分享成果、参与实践。我们相信,通过物博会这个平台,每个人的智慧必将汇成物联网发展的“大智慧”,最终实现世界“更智慧”的美好愿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从“感知中国”起步,向“物联世界”进发,无锡一直努力走在前列、站在前沿。在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我们已经得益于、并将更多受益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无锡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成为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重要支撑。作为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将坚定不移发展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资源、聚力创新,加快建成物联网发展的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和应用高地,加快建成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导区,加快建成“智造强市”和“智慧名城”。我们真诚邀请各位业界精英来锡创新创业,热忱欢迎广大业内企业来锡投资兴业,无锡愿与大家携手开拓物联网这片前景广阔、无限美好的“新蓝海”,愿与大家合力开创万物互联、感知世界的“新天地”。
[关键词]电气工程 智能系统 继电保护 专家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把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台,用电气工程智能系统来使电气CAD 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从而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与手法,使高新技术在电气工程设计
中得以发挥。电气工程智能系统在继电保护中得到了应用,但专家系统在数据结构和类型知识的描述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设计条件和设计对象及设计目标数据结构的通用知识表示方法,使其得到了改进。
二、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
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1],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在60年代中我国已建成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教学的完整体系。这是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 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三、电气工程智能系统结构
电气工程智能系统(ICAD)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在本系统中把专家系统引入到电气CAD 中,采用编译型Turbo PROLOG语言,高级算法语言FORTRAN 77和Auto LISP语言交互编制电气ICAD系统。这样,充分地利用了各种语言自身的优点,也方便了程序的编制。在此通过设计用户菜单,来补充系统提供的能力,并把无功功率补偿专家系统嵌入CAD系统中。通过用户菜单,用户可以十分方便地选择自己的工作方式。系统的这种实现方式的特点是:直观、简洁且容易接受。可以使用户在很短时间内掌握操作方法,方便地调用相应的子模块。设计效率高,降低了设计成本;减轻了设计者的负担。
四、数据结构的改进
专家系统对设计的数据结构和类型知识的描述较为简单、不能满足系统的通用
性和扩展性,故对设计条件和设计对象及设计目标数据结构提出了通用的知识表示方法。电气设计从宏观上讲是一个正向推理过程,由一些初始数据来驱动推理机,进行规则匹配、解决冲突,然后得到结论。这些初始数据对于继电保护系统设计来说,就是一次系统的结构、参数及对保护系统的设计要求。对于变压器等主设备的继电保护的初步设计来说,所用到的一次系统初始数据参数种类采用关联组元或关系谓词予以表达。关联组元表达形式:(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它适于描述孤立对象的属性概念;关系谓词表示形式:( 主体对象名,客体对象名:谓词属性名= 属性值)在表示事实等知识时,既含有对象实体的属性,又含有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图2 给出了一个变压器保护系统框架的具体构成,可分为系统级、故障类型保护级、保护方式级、继电器J 类型级及具体继电器产品J 型号级。每一级的框架均具有近似相同的结构,并且每个框架都隶属于一个更高级的框架。下面给出系统中一个电流继电器框架的具体描述:
框架结构:
框架名称= C R
/ 电流继电器
框架编号=56
所属框架号=46
/ 属于低压过流保护方式框架
相数= 1
/ 单相继电器
型号=DL233/6
/ 调DL233/6继电器子框架
Iset=
/ 电流整定值
如需计算=ISETO
/如需计算,可调用ISETO过程计算Iset
用户选择=Ilist
/如用户自定,则显示Ilist列表以供选择
由上可知,本框架表示的对象实体为CR继电器,系统编号为56,属于46号低压过流保护方式框架。其中”相数=1”是最简单的属性槽,其属性值在设计推理的过程中由规则直接赋值。“Iset=”可以在推理中直接赋值,或在需要计算时调用ISETO程序计算赋值,还可以调出定值列表Ilist有用户自行选择赋值。“型号= DL233/6”是在框架槽,它可以引出具体继电器DL233/6这个下层子框架。框架的如此嵌套关系可以构成对整个保护系统的描述。这种框架系统构成了复杂的语义网络,其中的子框架能继承或更改父框架的槽值约定。这样即可以节省表示的信息以减少数据冗余,又能较容易地保持信息的一致性或无矛盾性。
五、 结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本文介绍了电气工程智能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在继电保护中的实现,并通过对专家系统数据结构的改进,使其更加具有通用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林尧瑞等. 专家系统原理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智能卡的发展史从70年代开始,它的最初设想是由一名叫有村国孝(KunitakaArimura)的日本人提出来的,并于1970年获得专利。1974年,法国的罗兰莫雷诺(RolandMoreno)进行改良,发明了带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获得了意外成功,成为了最早期的IC卡,从此推动了智能卡的研究和发展,当时的法国在智能卡及相关产业的拥有量居世界之首。80年代初,智能卡在美国和日本也得到很好的使用,美国人用做军人身份证的识别系统,而日本人则将它用于医疗系统中,将病人的病史情况储存在智能卡里,不但提高了看病效率,还可在智能卡中支付医疗费用,目前医疗体系中,人们都普遍在用这种医院规定的身份智能卡来看病取药。智能卡以独特的优势,在诞生后的10年内遍布世界各地,每年的发行量以40%在迅速增长。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潮,中国的智能卡技术也在马不停蹄地前进着,智能卡的应用领域也在一步步扩大:人们身上所携带的门禁卡、停车卡、公交IC卡、消费卡、医疗卡等,甚至包括现在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都属于智能卡的范畴。
智能卡常常又被称为IC卡、聪明卡、微电路卡、微芯片卡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使用术语为ICC,即集成电路卡。目前最为普遍的市场上所流通的智能卡外形尺寸标准为85.6mm×53.98mm×0.76mm,与银行所使用的磁卡相同。不过现在也有许多封装为钥匙扣、饰物等特殊形状的智能卡。智能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智能卡的频繁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开每个人的钱包,人们至少都拥有那么几张智能卡:银行卡、门禁卡、医疗保险卡等等,目前智能卡已在移动通信和交通管理、社会保险、人口管理、企事业内部管理等公共事业方面广泛的应用着。但是目前我国市场上设计出来的智能卡较为枯燥和呆板,在它的艺术领域上,人们的研究还较少,卡的设计往往不尽如意,主题不清晰或者卡的视觉设计不美观,还有待研究和扩展,因此,本文针对智能卡的外观视觉语言提出一个初步的设计理念。
以下是对智能卡视觉设计的四种理念:
1、外形变化:针对于非插入式的智能卡,可在不影响芯片使用的情况下,对外形做出各式各样的创意变化,同时还可像信用卡上凸起的数字和人名拼音一样,将智能卡加入凸起的盲文字体,使视觉障碍者能更方便分辨每张卡的用途。
2、质材变化:智能卡不一定局限于普通的塑料材质,还可做成其它材质:如金属材质,对于一些使用频繁的智能卡,可以延长智能卡的使用寿命;或是用PVC材质、树脂、亚克力等,既环保又能让智能卡多元化。
3、功能:智能卡不仅可以芯片多功能化,它的外形设计也可以更为人们所利用。如上述所说的金属材质的智能卡,中间就可以设计个开瓶器一样小缺口,在朋友聚会和旅游休闲中,当要拿起酒瓶畅饮时,不会因为借不到开瓶器而束手无策;也可在卡上嵌入一小块放大镜材质,老年人出门在外可以不用特地带上放大镜,在需要看点信息时可以用随身携带的智能卡应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