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17:00: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床康复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4-01脑卒中另一解释就是脑中风,也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因为脑部脑脑组织缺血和或缺血性损伤严重导致的。出现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现象。现在社会中发病率较高,一般都发病在中老年人中,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也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把康复护理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学习的科目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课程包括了精神、心理上实践性的康复和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就是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从而可以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务,做到不用家属的看护,自己可以独立照顾自己。大多数的报道中显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心理层面指导了脑卒患者,在精神上也给予了其极大的鼓励。通过了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的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本院就诊的患者从2008年12月到2011年11月共有70例脑卒中病人,其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都是在60岁上下。在这70例患者中患有脑梗死病症的患者有41例,脑出血病症的患者有29例。将这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成员35人。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就是对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护理和治疗,实验组是在简单基本的护理和治疗之上添加了康复护理的治疗,康复护理治疗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导患者进行康复的治疗,护理的基本内容有包括:心理护理和基本简单的体能训练:每个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行为意识,这就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表现就如脑神经功能活动的表现一样。时而变化时而不变,突然的发病,这样会给长时间没有疾病的患者带来痛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遭受很多的伤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出发,彻底消除疾病带给患者的困扰和困难,和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告诫患者疾病并不可怕,医生和护士都会一同与患者共同打倒疾病,充满了战斗力,充分地对抗病魔,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心理自我控制力。患者在患有疾病之后,首先就是活动障碍,导致产生心理问题,一时间不能像以前一样活动自如,对患者难免会产生阴影,这样就导致了患者的心态不平衡等状态,所以根据患病情况,安排简单的训练:例如行走锻炼、手臂及全身的按摩、参加日常的行为活动、细致的动作等,这样可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素质也可以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因为运动可以让患者看到明显的效果,这样对日后的治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适当的刺激患者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从某种意思上来讲,刺激也是激发脑细胞的一种形态,适当的刺激可以激励患者,患者会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去面对疾病,刺激患者首选办法就是针灸。针灸对患者来说并不可怕,通过针灸能刺激身体内的神经,对待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意义。脑卒中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多食一些新鲜的蔬菜和瓜果。防止因为饮食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脑卒中会造成患者昏迷,糊涂等状态,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要做出相应的方案合理安排患者作息的时间、休息时患者的身体姿势等,避免出现其他问题。
1.3疗效标准判定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标准分析,有80%的患者基本能够达到痊愈,病残指数为零;有10%的患者在治疗后效果不是很明显,痊愈指数低,会导致病残;5%的患者治疗后没有效果,会有病残现象发生;还有5%的患者已经无法进行治疗,病情恶化非常严重,病残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对患者实施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纷纷对疗效进行了评价,评价的分数还很高。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护理治疗后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2结果
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康复护理后,医生及家属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存在差距,对照组中有病情恶化严重、治疗无效的患者;而实验组中却没有病情严重恶化和治疗无效这样的现象出现。通过进行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3讨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治疗后,患者的机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神经系统的功能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治疗后恢复率还是很高的,要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作为护理大学中开设的一门学科,作为护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必须有着相应的理论基础,这样才可以治疗更多的患者,帮助更多的患者从病情重解脱出来,更早地恢复到之前健康快乐的生活中。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的意义就是让患者能够恢复到能独立的生活,简单的活动操作,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无论是自我的照顾还是日常的工作学习都能自立的完成。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的配合,这样可以减少患病时间,药物和护理相互配合治疗,可以使病情更快好转,同时可以对患者的脑部起到维护的作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产生更好的效果。康复护理在当今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赞同。因为有很多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而言有很多令患者和家属不可相信的效果出现,治疗期间了解到很多患者瘫痪的原因并不都是运动神经受到阻碍,大部分患者就是没有及时地进行康复护理的治疗,由此引起了肌肉萎缩、下肢瘫痪等状况的发生。有例子证明,经过康复护理治疗训练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体的各项机能的提高,促进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机体功能优良进一步的恢复,为了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后的效果显而易见,医疗单位创造了有利患者康复的条件,所以康复护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无论是否有患者患有脑卒中病症,只要是身体机能正常,均可以选择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不仅仅是针对患有疾病的患者,只要是身体机能没有问题都可进行康复护理治疗,这样可以使和长时间工作和服务的人群缓解工作的压力,刺激身体各项机能,从而更好地发挥性能,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本次对照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数据分析显示和相关报道中是符合的,说明康复护理对患者是有多方面的帮助。其实我们应该能发现,脑卒中包括了很多种的病症,很多患者中的功能障碍一时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从而会存在很久甚至一辈子,从这就可看出康复护理需要进行很长的时间,短时间的康复护理可能没有效果,经过不断的努力,长时间的进行康复护理会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不容小视的作用。康复护理不仅适合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患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后期护理治疗,经过后期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病情也会有明显的改善,康复护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一旦患病不论是谁都不要着急,因为现代的医疗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的治疗对我们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康复治疗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治疗的效果,而且康复护理治疗的费用相比其他治疗的费用要高出很多,如果患者有条件承担,可以尽早安排康复护理。参考文献
[1]祝芄,曹智刚.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4,19(5):315-316.
[2]黄流英.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论坛,2007,5(3):111-112.
[3]刘志辉,郝佳新,刘志东.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86-187.
摘 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精神病康复期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结果:两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精神病患者及家属 精神科 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精神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年龄20~45岁,平均29.1±15.9岁。经过4周以上住院治疗,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自知力恢复,社会功能基本恢复;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处于康复期。
方法:观察组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采用系统的康复护理,包括服药、生活、工作等指导。通过住院康复期护理,出院后定期来院咨询和电话随访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
指导内容:⑴住院期间一般健康教育:①生活指导:患者因服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和药物所致的不适感,对此我们向其讲解治疗计划及药物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治疗的目的,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办法。使其认识到不良反应只是暂时的。患者因服镇静药物影响,生活懒散,自理能力低,护士应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禁止饮酒,尽量少吸烟或不吸烟。②家属探视时护士讲解与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根据病情的特点,出院后合理安排患者生活。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规律,督促其搞好个人卫生,每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对于正在学习阶段的学生,可暂时休学,待病情稳定对外界环境适应后再考虑继续学业。③要重视患者的思想和性格的锻炼。精神病患者有正常的精神活动和不正常的表现。要告知家属对患者不要百依百顺,要讲道理,耐心细致的开导和解释,以提高患者对生活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家属在关心患者日常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及时调整用药。特别强调的是,出院后家属一定要保管好药物以防意外。④心理干预:处于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负担是多样的,护理任务更加重要。康复阶段,患者感到疾病对家庭、生活的威胁,会产生消极,自杀,潜逃等行为。这个时期护理人员应运用多学科护理干预通过鼓励赞扬最大限度地去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整好心态,并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还可带患者外出游玩。讲解一些法律知识、社会道德等。⑤工娱治疗:由于精神科以封闭式住院管理模式为主,患者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长时间不与外界接触,容易造成生活懒散和社会功能减退。随着条件的改善和对治疗要求的提高,我院对进入康复期患者开展工娱治疗。患者可在工娱疗厅内进行行为治疗、作业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通过工娱疗法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认清自己目前角色,改变错误的认知,改善情绪,建立生活信心,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防止精神衰退。⑵出院康复指导:患者通过住院系统治疗后,精神症状大部分缓解,社会功能恢复,可回归社会,居家康复。这时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指导至关重要。强调内容:①必须坚持服药,一般2~3年。告知其坚持服药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了解精神病复发的规律,早期症状及预防复发的具体措施。有些家属认为长期服药会出现表情呆板、行动迟缓、肥胖等,病情稍有好转就想让患者停药,要讲明不良反应只是暂时的,随着病情的好转,药量的减少,不良反应会随之消退,如果自行停药,病情极易复发。②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使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动态,及早发现病情的波动症状,适当调整药量,以免因复发再次住院。③电话回访:通过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了解患者睡眠,服药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效果评价:⑴评价方法:心理评定:①采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②抑郁及焦虑状况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重[1]。SCL-90、SDS及SAS均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主管护师采用双盲法于患者入组时及时干预,3个月后各评定1次。⑵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结 果
通过系统康复护理,患者精神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躯体症状等明显减轻,见表1。
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见表2。
讨 论
精神病复发率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更是家属苦脑的问题。康复期患者对现实有了正确的认识情绪波动较大,通过早期系统化康复期护理措施的开展,使患者及家属更好的了解精神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复发的先兆,及长期服药的目的及意义,认识到遵守医嘱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系统化治疗达到理想效果。在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在生活事件上自信心得到加强,得到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心情舒畅,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从而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血栓;效果
急性脑血栓症状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发病急促,会带来极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残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运动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质量水平[1]。在患者发病早期阶段行以规范、积极的康复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2]。本文就将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10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2例以及女性患者48例,年龄45~70岁,平均数是(54.67±4.21)岁。已经排除存在颅内出血症状的患者以及存在短暂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将其按照抽签的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另外,全部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文研究。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常规性健康知识教育、饮食结构调整、口腔清洁和皮肤护理等不同的方面。
对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行早期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积极、正面的心理干预,和患者以及家属展开亲切的交流,令其拥有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患者处于急性期的时候,调整患者的,左侧以及右侧、平卧等相互变换;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眼部训练,降低发生呛咳的危险;结合患者身体恢复的基本情况,适当安排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除此之外,结合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肌力增强训练和运动协调性上的练习;在日常活动方面,指导患者饮食、穿衣等方面。
1.3临床观察指标 护理周期为4 w,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并做以记录。观察项目为神经功能的缺损恢复程度。衡量标准为:①有效:功能缺损好转>80%;②好转:功能缺损好转≤80%且>60%;③缓解:功能缺损好转≤60%且>20%;④无效:功能缺损好转≤20%,或者没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减去无效率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对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行以早期护理干预所具备的临床效果展开的分析当中,针对数据类型使用了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并行以χ2进行检验。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神经缺损的恢复有效概率上明显地优于参照组,见表1。
两组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χ2值约为4.000,P值约为0.045,显然P
3 讨论
在本次对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行以早期护理干预所具备的临床效果展开的分析当中,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神经缺损的恢复有效概率上(96%)明显地优于参照组(84%),两组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
在早期对患者行以积极且良好的康复治疗干预,能够令大部分患者各项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并且尽快回归到社会角色上[4]。通常来说,最好是在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之后1~2 d开展康复性的训练,不但能够避免大部分合并症的发作,同时还可以加快肢体血液循环情况,避免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继而防止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带来患肢功能逐渐减退的负面影响。
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说,需要尽可能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坚持,以便能够形成比较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给予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有针对性、规范科学的护理指导干预;针对患者的康复过程展开适当的管控以及效果评估,联系患者以及家属随时随地反馈信息,便于进行护理计划的调整,确保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可以持续且有效地运行[5]。
4 结论
综上所说,在临床护理中,对患有急性脑血栓的患者过程中行以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缺损,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曹磊.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1):244-245.
[2]丁娅.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08):342-343.
[3]卫芳芳.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20):4191-4191.
关键词:颅脑外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交通日益发达,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失足坠落和暴力斗殴等原因所致的颅脑外伤逐年增多。颅脑外伤危害性大,是造成死亡或伤残的重要原因,伤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认知、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岁,均经头颅CT或MRI以及临床检查确诊,GCS评分5~12分,其中交通事故64例,高处坠落13例,头部打击伤8例,摔伤11例,脑挫裂伤合并各类颅内血肿82例,脑疝14例,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伤后(或术后)均按照《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外科康复治疗规范》等进行治疗、护理、康复指南。
1.2.2 治疗组同时采用以下早期康复护理
1.2.2.1 早期康复护理最佳时机: 选择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伤后或术后48~72小时),无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的征象,且骨及骨关节无受损,即可开始。
1.2.2.2 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详细、具体、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及时修改,向家属及患者介绍颅脑外伤疾病的知识、愈后情况及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2.2.3 功能锻炼:
(1)护理:每隔2h变换一次,保持关节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尽量多用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以正确的姿势预防褥疮和肢体痉挛。
(2)肢体功能锻炼:
A.被动运动与按摩:对患者肢体进行揉、按、压、挤、捏、拍打等感觉刺激,按摩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2次,每次30min,配合被动运动,在关节活动正常范围内,将肢体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有序地进行被动锻炼,防止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
B.主动运动:不断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由仰卧到坐位,坐位平衡,站起坐下,站立位平衡及步行训练,加强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防止甩臀、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从共同运动中分离出来。
1.2.2.4 认知康复训练
(1) 对患者目前的认知能力做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找出功能缺陷的主要认知成分,对障碍环节采用反复的学习、询问和训练,达到以点带面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从而使记忆、学习、解决问题等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2) 娱乐疗法在认知康复中有相当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精神和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潜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1.2.2.5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包括进食、饮水、穿脱衣裤、个人卫生、控制大小便、用厕等。训练时强化动作技巧且动作应轻柔、缓慢,防止坠床、跌倒。训练内容贯穿于患者日常生活中,且与患者的需要相结合,增加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2.2.6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在伤后(或术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疏导、鼓励等。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敢于面对现实、激起对治疗的信心,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
1.2.2.7 康复护理效果的评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评定,认知能力采用LOTCA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1.2.2.8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
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排名第三的疾病,是致残和社会劳动能力降低的首要原因。发病后约有80%~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增加了家庭社会负担。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预防措施,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6月~2005年5月,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98例。全部病例均复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无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其中92例为第一次发病,6例为第二次发病。
1.1 一般资料:98例患者,男60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2±12.4)岁。
1.2 发病诱因:有诱因者85例,其中发病前有过量饮酒36例,占36.7%,有情绪激动30例占30.6%,有过度疲劳19例占19.4%,无明显诱因者13例占13.3%。
1.3 疾病史:98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779例占80.6%,伴有血脂增高40例占40.8%,有大量饮酒史70例占71.4%,有吸烟史65例占66.3%,有糖尿病史16例占16.3%,有心脏病史8例占8.1%,无明显病史者6例占6.1%。
2 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的患者卒中危险增加3~6倍。
2.2 吸烟:吸烟是另一项明确的主要致卒中的危险因素。烟中的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膜,容易造成血栓形成。有报道吸烟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3.5倍,尤其是女性。
2.3 大量饮酒:酒精摄入过多,能极大地增加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
2.4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化和血栓形志的主要危险因素,增加卒中的风险。
2.5 糖尿病: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超重和缺乏体力活动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致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激素治疗,尤其是大剂量避孕药已明确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脑卒中的预防
3.1 控制高血压:首先应限制食盐的摄入,最近的研究证实,限盐和药物治疗一样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大量摄入食盐能明显减弱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疗效。其他重要的降压措施包括保持理想体重,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和服用降压药,ACER和ARB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无论何种类型的高血压,血压恢复至正常至少能使卒中的风险降低40%。
3.2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科学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多进食蔬菜、水果,控制血脂增高,能明确降低卒中风险。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应采取限制热量和酒精的摄入;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还应配合药物治疗。
3.3 积极预治疗糖尿病:生活规律,清淡饮食,少吃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控制体重。如已有血糖升高,应用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4 积极治疗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机构人工心脏瓣膜、心室血栓、扩张性心肌病、室壁瘤内含有血栓块、升主动脉的活动血栓及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积极给予口服抗凝治疗。
4 脑卒中的治疗
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均应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以降低颅内压,用量和时间视病情而定。脑梗死患者应用维脑路通1 g(或丹参)、胞二磷胆碱1 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同时应用脑保护剂:尼莫地平;并采用对症、支持治疗。
5 康复护理
5.1 心理护理:脑卒中发病急、恢复较慢,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增加了家庭负担,约有70%~8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负担,约50%左右的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可见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精神情绪及心理因素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和亲属都要多关心爱护患者,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在对话时要和颜悦色,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5.2 生活护理:饮食要合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低盐饮食。重度脑卒中患者可给牛奶、豆浆、鸡汤等易吞咽、有营养的食物,如患者吞咽困难,应改用鼻饲保持营养补给,以增加抵抗力,并鼓励患者在有胃管的情况下,每日自己饮少量水或牛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以便早日从口腔进食。
5.3 预防并发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因此应经常给患者更换,拍背,每2小时1次,每次5分钟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并做好口腔护理。为防止褥疮发生,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柔软,每2小时翻身1次,做好背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给患者洗澡、换内衣、剪指(趾)甲。
5.4 防止便秘和感冒: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便秘现象,应多食用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每天两次按顺时针方向做腹部按摩,每次1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泻药。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冬季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但注意不要让患者受凉,其他季节要多通风;每周用食醋熏蒸1次,以防止感冒而加重病情。
5.5 康复训练
5.5.1 肢体训练:近几年我们应用Bobath技术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康复开始时间,脑梗死在发病后24小时~8天;脑出血,在发病后48小时~10天;生命体征稳定。康复锻炼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疗程1个月。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10天,训练采用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形式。第一阶段:患者主要处于卧床期,具体训练包括正确的肢体摆放,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健侧肢体肌力维持、强化训练,偏瘫肢体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训练。翻身、坐起训练;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此阶段争取使患者能独立完成床上移动动作,并能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第二阶段:此阶段训练的重点为站立及步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坐位耐久性耐力训练、起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转移、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缺陷如足内翻畸形、尖足步态及膝关节控制差等障碍,应及早使用下肢矫形器。针对平衡障碍可使用四脚拐、T形拐或助行器等辅助用具,为促进步行,防止畸形及早期自立创造条件。第三阶段:此阶段以实用步行训练及作业疗法为重点具体内容包括上、下楼梯,室外步行以日常生活作为核心的实用动作训练。
5.5.2 及时进行语言训练:有些卒中后的患者,因失语而无法与外界交流,时间一长容易使患者心理孤独或抑郁,导致病情恶化。护理人员和家属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早期我们用单词或短语加视觉信号来进行训练,如:卡片、图片等,同时分辨失语的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训练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意;运动性失语主要为发音困难,训练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看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语言的恢复效果很好。
6 结果
通过综合性康复护理加肢体康复训练后30天,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评定患肢运动功能[1],≥95分为痊愈,75~94分为显著好转,50~74分为好转,
7 讨论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缺血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完全环死,出现不可逆性改变。药物治疗的任务仅仅在于挽救坏死灶周围功能受损的缺血组织,通过降低脑水肿,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侧支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故一般的药物治疗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完全坏死的脑细胞已不可能恢复功能,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2]。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目前的观点趋向于在脑卒中后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并认为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的早晚有关,与康复训练持续时间关系不大[3]。我们体会脑梗死发病后24小时至8天,脑出血发病后48小时至10天,经常规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整体素质,并循序渐进地应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通过积极的二级预防,减少了该病的复发率。
吉林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 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 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为91.18%、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06% 同对照组患者的64.71% 和73.53% 相比,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的疾病,腰腿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不断退化,髓核含水量减少,导致其失去弹性,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 年3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的68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 男22 例, 女12 例; 患者平均年龄(42.26±1.16)岁;对照组34 例,男23 例,女11 例;患者平均年龄(43.01±1.24)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护理,为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2.2 治疗组
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定影响,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此时,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和注意事项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指引患者避免出现爱你过度劳累的现象,病情发作时应在硬板床上绝对卧床休息,缓慢站立和下蹲,避免长时间坐位,适当增强体质,保障作息规律。
(3)推拿按摩:a. 循经滚推法,护理人员指引患者选取仰卧位,沿脊柱实施从上向下的滚推,放松脊柱。再用肘揉法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揉按,以患者能忍受为用力度。b. 穴位点压法,护理人员通过双手拇指指腹对应,按压患者两侧秩边穴和环跳穴,力度从轻到重,以患者感受到酸痛感为适,最后通过手掌进行轻柔按摩。
(4)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指引其进行功能锻炼,进而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促使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该种护理措施主要包含的内容为:慢下蹲运动、直抬腿练习、快慢步交替走练习和脊柱练习等,在实施功能锻炼时应坚持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和由轻到重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等。
1.3 观察指标[1]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进行密切观察。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24 例为优,7 例为良,3 例为差,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为91.18%(31/34),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06%(33/34);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6 例为优,16 例为良,12 例为差,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为64.71%(22/34),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73.53%(25/34)。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中,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破裂或是退变,压迫患者神经出现的综合性腰腿疼痛,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和下肢麻木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上,缓解腰椎间盘病变对患者腰部神经压迫为主要治疗方法,进而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属于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加以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2]。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术后,康复护理措施不仅可缓解患者腰部肌肉疲劳,促使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促使恢复局部神经肌肉活动和消除肿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中通过适量运动可有效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提高患者肌肉强度和耐力,恢复腰部活动度,减少结缔组织粘连状况,巩固治疗效果[3]。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康复护理措施护理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措施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倍受欢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灵, 晏 瑛, 黄玲炜. 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23-124.
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术后恢复护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情况[1]。因此,必须要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本文抽选自2013年01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随机将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康复护理,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恢复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0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6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5.6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4例;损伤类型中,23例为硬膜下血肿,17例为颅内血肿,25例为脑挫裂伤,9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将74例患者依照抽签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37例,观察组患者37例。经临床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临床症状、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结果差异性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手术均成功。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即在患者手术后约1周左右,待确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平稳后,对其实施常规的术后恢复性护理训练。
1.2.2 观察组 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即在患者手术后约1d~3d,待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进行科学性、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有:①昏迷期护理,包括护理、功能性电刺激、高压氧治疗、四肢按摩、针灸治疗、音乐治疗等;②清醒期护理,包括心肺功能锻炼、言语功能锻炼、床上运动锻炼、站立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等等。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5.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进行T值检验和X?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经过临床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显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29/37);观察组患者中有21例显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灸;康复护理,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59-02脑卒中成为我国主要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故中风的治疗康复与预防成为现在神经内科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展开以下讨论。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70例确诊脑中风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男49例,女21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岁。其中有28例脑出血,30例脑梗塞,12例脑血栓。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岁;对照组3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脑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等相关疾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给予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细胞代谢、活血化瘀、通腑醒脑等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综合治疗。针灸方法:取穴位风池、百会、曲池、合谷、外关、天鼎、足三里、悬钟、太冲、解溪。以平补平泻手法刺入,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沉时提示达到治疗效果,留针20min,每天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1]。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1.2.1功能锻炼肢体障碍是中风偏瘫患者中最常见的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治疗时,应尽早开展患肢的康复锻炼,可在专业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包括患肢的按摩、抬举;手部的握、松手训练、持物训练;患者的站立、翻身、坐起及行走训练,每天1次,每次1小时,每10天为1个疗程;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可以鼓励患者主动多说话,从单字引导,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到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同时宽慰患者,放松心情,不可过急,逐渐提高。
1.2.2日常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及早主动进行自我运动,同时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训练,包括梳头、剪指甲、洗头、洗澡、更衣、排便等基本技能,并将这些基础训练制定成完善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每天按时完成,达到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1.2.3心理护理中风偏瘫的患者康复训练往往是个漫长过程,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及经济压力,容易造成患者悲观、消极、急躁的不良情绪,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作为医护人员,此时更重要的是与患者积极有效的沟通,使之对疾病有个正确的了解,并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同时要多观察患者病情、情绪的变化,尽早纠正异常情况。
1.3疗效判断[2]临床上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价法评判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评一次,包含以下项目:患肢的运动水平、生活自由能力。分数与患者恢复程度成正比。
1.4统计学软件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
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判结果如下:Barthel指数评分法:观察组治疗前(37.13±2.91),治疗后(74.30±4.32);对照组治疗前(37.35±3.93),治疗后(61.55±3.19);Fugl-Meyer指数评分法:观察组治疗前(30.12±4.51),治疗后(62.47±4.42);对照组治疗前(29.98±4.31),治疗后(53.33±3.94)。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位列第三。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治疗中风后偏瘫带来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适宜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再生性,在康复过程中,正常的运功功能模式可以影响输出功能,从而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在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重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3]。尽早开始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刺激神经系统,不仅能控制病情发展,还能有效缓解症状,配合康复护理,通过按摩患者的患肢,有效促进血运,加快末梢循环,防止肌肉挛缩,促进机体恢复;同时锻炼患者自我生活能力,可以改善患者依赖家人的局面,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合适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悲观、厌世的负面心理,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可以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本实验结果证实,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治疗中风瘫痪疗效肯定,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王红,鲁志凌,李娓.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