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18:01: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机械行业信息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 概述
网络信息化设备智能化在现阶段可以说有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对于工程机械来讲,其需求不再是一味的增加数量,对于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要求,大多都是表现在对于工作部件的控制提高,就目前来看,现代化的机械工厂,大多都是先行材料的输入再到机床的启动以及停止,然后对参数进行调整,直到工件的拆卸以及运输,而这些环节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以及自动化,无需人为看守。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工程机械行业也会随着其进行相应的改变。
2 工程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概况
鉴于我国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的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状况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上工程机械技术大多都被欧美等集团所垄断,就目前来看,国外的大部分智能化机械设备都拥有者远程监控以及只能维护等功能;由于我国信息化及智能化工程机械研究比较晚,在上个世纪末我国才首次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大多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等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进行联合研发。我国的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在研究之初,几乎所有的控制软件都是进口而来,国内的主机厂家设计人员大多也是以电气系统的设计以及原件选型为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大幅度的制约了我国的工程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之后我国开始引用了国外所生产的控制器,而设计人员也开始根据工程机械主机控制策略再次进行了开发,而这段时间内,设计人员开始对控制模型的搭建有所重视,但因为控制器大多进口,我国的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而随着不断的研究以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我国的机械工程逐渐的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知道现在开始了现代化的技术开发,并且对工程机械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就目前来看,我国得给欧诺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值得一提的是,变速器以及高液压件等等关键性的零件还是会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我国整体工程机械生产的扩张。
3 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制造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沿袭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是属于赶超型工业,其工业自动化水平偏低很严重。另一种现象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其原因是大多企业信息化系统效果无法完美的发挥,没有发挥有效的集成提升将制造执行系统还有经营管理系统进行融合,而智能化缺少一定的挤出。
4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其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方向,并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说的,是在工程机械中利用信息的采集以及智能的控制技术,使得工程机械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感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所在,新研发的工程机械不单单需要实现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还需要将这些组成一个机遇网络智能化集群协同的控制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使得项目施工效率有所提高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耗能。就我国现阶段工程机械化产品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来看,其已经成为世界工程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指的是工程机械利用工程机械集成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微控制器,给予系统的程序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而工程机械化则是包括了售前的信息以及售后的信息,如果售前信息以及售后信息都得到了有效的信息集成,那么在读取时则会方便很多,对于极其使用以及管理还有日后的养护对于维修等等程序,将会更加的快捷。
智能化制造技术可以轻松的实现高效以及低耗能、质量优秀等,其提高了产品对于多变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智能化制造技术不单单局限于制造的工艺,更是涵盖了整个市场的分析以及生产的管理还有相关的销售维护等等。智能化制造技术更加强调人与管理还有信息和技术的四维集成,不单单涉及到物品的质量,更涉及到能量以及信息流等。总的来讲,工程机械设备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智能控制技术在进行融会贯通之后更加的适应现在的社会。
4.1 多技术的融合
利用计算机一级微型的传感器还有网络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对工程机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例如使用无人操作技术还有声控劲爆技术一级自动称重技术等等。
4.2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工程机械技术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在有了一定进步的同时,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相关故障修理还是比较落后,其大多停留在人为维修以及养护的阶段。而未来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中,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必须得到提高,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
4.3 智能信息管理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工程作业地点相比之下比较集中,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其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也是刚刚起步。对于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的完善将成为我国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所在,只有在保障工程机械设备得到良好运转以及保养的前提下,工程机械的作业才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5 工程机械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发展趋势
无人驾驶技术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一个发展趋势。在特殊的环境中例如易坍塌区域、易爆炸区域,有辐射区域中作业,甚至是深海以及外太空作业,都需要有遥控装置,并且使用高智能的无人驾驶工程机械。随着自动控制以及机器人还有网络通信技术对工程机械领域不断的发展,利用导航以及位置诱导原理,基于无线或者是有线的通信对其进行操作,并对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
自从十二五规划对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提出要求之后,自动化的生产以及数字化还有自动化等等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成为了现阶段各个行业的标准。如温岭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亿,在这其中,对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投入高达三百亿,占据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也使得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得到了一个大跨步的提高。
6 结束语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将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还有相关网络技术等融合到一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工程机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必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给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郝小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3).
[2]贾一凡,殷晓刚,姚晓飞,等.智能化高压开关机械试验用位移传感器的分析与研究[J].高压电器,2013(10).
关键词:效率;数控机床;CAD;三维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111-02
机械化被信息化取代以来,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深入广泛运用,而机械制造业已经被国家政府列入支柱性产业之一。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行业的生产中,不仅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还能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精度。所以计算机技术怎么与机械行业更好的融合是当前各个企业和学术界研究的更要课题。
1 机械行业存在得到问题
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程度远不如国外,一方面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所决定的,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起步早,工业化程度高;而我们起步晚,很多东西我们都需要迎头赶上。特别是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更是我们的短板,有的数控机床仍需进口,一些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把持。我国的机械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机械设备选择问题。机械设备的装配是指机械设备与要求达到生产产品的设备功能一致,这样才能保障生产进入理想状态。而机械企业在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上往往有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一方面是企业选择的时候理解不充分,另一方面是机械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造成的。
②我国机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机械设备创新意识不强。在机械企业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需立足现状,研发和设计出更高质量,更好使用效果的产品出来,要学习德国机械行业的经验,不断的壮大自己。而在自己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创新山更是不受重视,怎么样改进的自己的生产设备,以求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和更高效率,企业对这方面重视程度也不高。
③机械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维护难度大。由于机械企业往往只顾眼前暂时利益,而忽略了机械生产设备的日常养护管理,“重用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抢时间、赶进度是常有现象,机械生产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长此以往机械生产设备的磨损老化现象严重。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机械生产设备自身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在机械生产设备的过程中,对维修考虑不是十分充分,造成维修难度大,给企业维修工人诸多不便,这也是企业机械生产设备磨损老化严重的原因之一。
2 计算机在机械行业运用的现状与特点
2.1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现状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形式:首先是以计算机制图和模拟的辅助技术运用机械行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在制图方面CA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我国机械行业目前涵盖各个生产模式的企业都已经在使用该技术。其次是以计算技术的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也在机械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数控机床比老实机床工作效率更高,精准度更高,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最后是以计算机技术用ERP系统方式管理的模式,运用于机械行业,它给机械行业的企业生产纳入到系统管理的全方位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给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各个环节信息。
2.2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运用的特点
与计算机没有运用在机械行业和运用后的机械行业相比,计算机已经使机械行业有了质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①使机械行业的效率得到飞跃。首先计算机技术的制图和模拟系统,能够把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速度大为提高,一张简单的图纸如果要人工设计和制图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还需要大量的修改,而计算机的制图和模拟技术要完成以上步骤就需要几十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
②计算机对ERP系统更是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把人事、财务、仓储、物流、生产、销售纳入到统一管理平台,会在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给管理平台,使各个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能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③计算机技术所拥有的大量信息储存技术,对各种信息和图纸都能储存进系统进行保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和麻烦。把大量的信息储存进技术,还可以根据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设计比较,选出更佳的方案进行。
3 计算机在机械行业的运用
3.1 仿真模拟等辅助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运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汇集诸多学科和理论知识,并以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为基础的一种工具,该技术能够通过虚拟试验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一些问题。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机械的加工过程是其进行生产的基础,而计算机仿真技术有助于这一工过程中的具体机理,并为提高机械加工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磨削方面,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模拟预测出实际的磨削行为以及磨削质量,为磨削过程的优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中以CAD的制图软件运用的较多,CAD制图不仅能减少制图的错误,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CAD制图还能缩短制图周期,给企业生产提供更多新产品的研发时间。
3.2 以计算机为平台,软件为基础的数控机床编程
生产自动化是数控机床的主要优点,在数控机床软件主要有两种形式: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形式。自动编程主要针对是复杂的零配件的生产,结合计算机采用标准的数控软件语言编写。经过处理后形成数控机床的运行程序。随着数控机床的更新和发展,数控编写程序和计算机语言转化更加方便,更能满足数控机床编程的需要。
3.3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运用,提高了产品质量
CAD三维技术,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产品设计,如产品的设计后的受力分析和形状的模拟分析技术等。CAD三维技术不仅能对产品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和模拟,而且还可以赋予设计对象不同的物理特征信息如:体积、颜色、惯性、质量、重心、承压力等,在使产品设计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由于很多产品由于要保证其质量还要进行很多的物流和化学实验,现在只需三维技术的模拟就能完成不需要更多的产品用于实验,节约成本的同时,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4 以计算机ERP管理系统在机械行业的运用
机械行业的离散性是最强的,是由于其零配件最为复杂决定的,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很难保证自己生产的产品是终端。机械行业的企业需要对自己生产品的零配件了如指掌,而且要精确到个数,还要知道这批零配件的具体型号、是否可用等等信息,这些精确的信息给生产部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因为订单分解零配件数量一定,如果企业自己还有部分零配件的库存,就可不生产或者少生产这部分;还有就是有ERP系统,企业的生产每个批次零配件的数量和对于产品的毛坯、半成品、成品的数量都有据可查,可以对每个批次进行跟踪分析,如一个批次的毛坯、半成品是多少,最后成品是多少,在这中间报废多少,都已可以给企业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促进企业对各环节的掌控和提出改善意见,既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还能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永贤,吕辉,刘浩,等.基于多数据库系统的现代制造系统信息集成[J].东北大学学报,2002,(11).
[2] 董小雷,李耀刚,水兰索.机械制造企业B/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5,(6).
[3] 戴庆华,舒晓南.信息技术下的企业管理转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4).
[4] 胡宇晗.计算机技术与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2000,(8).
2015年,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部长张启亮多了一张新名片――徐工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徐工信息”)总经理。从CIO到CEO,从甲方到乙方,伴随着身份职责的变化,张启亮握在手中的未来也日益清晰起来。
转型
毕业就进入徐工的张启亮回想起来,徐工信息化部门的定位一直跟随徐工集团的战略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目前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五的徐工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连续24年的行业龙头。在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人民币后,徐工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世界工程机械领域的三甲,成为世界级企业。但从2012年开始,已经习惯双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跌入漫长的“寒冬”期。根据各大工程机械公司公布的2014年业绩预报显示,行业内公司的净利润普遍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有的甚至下滑80%。
艰难日子里,徐工信息化部门的发挥三大职能:系统、流程、融合。
通过IT技术打通集团内部流程以及分、子公司数据共享后,徐工集团严格控制住了企业内部的三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让实际执行情况跟年度预算匹配起来;徐工集团的管理层可以通过营销地图,对包括巴西、俄罗斯、中亚、中东、澳洲在内的全球市场的销售发生、销售收入、销售回款情况都一目了然。国家统计局也在使用徐工集团的数据:通过各地混凝土、土石方的量来监测每个省的工程开工率,进而实时掌握各省的经济变化。
在移动领域,不仅能够通过移动应用考核徐工集团服务人员、销售人员的绩效,徐工信息化部门还应用物联网技术为车主搭建了一个远程监控车辆行为的手机平台,杜绝了工程进展中的跑冒滴漏。“这个系统现在成为一个赚钱的系统,每个点每月80块钱,我们全国各地10万台车在跑,这个钱加起来不少。”张启亮说。
就在举步维艰的工程机械产业摆好架势,准备迎来第三个糟糕年份时,徐工集团将信息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信息公司。
改制
2014月2月,张启亮拿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方案。在信息公司的设计方案中,徐工集团出资1200万,占60%;徐工集团通过奖励方式将400万元以20%股权的形式奖励给信息化团队的核心骨干成员;剩下的20%股权由核心骨干以一元一股的形式购买。在方案讨论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既然拿出20%的股权奖励给信息化团队,财务团队、人力资源团队是不是也要奖励?不然该摆不平了。
“这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才能做到,这次徐工集团改革的重点就是推动核心骨干持股。”徐工集团是由徐州市人民政府100%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徐工团队虽然被给予了充分的管理权,但仍有不少体制因素限制了徐工集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董事长王民希望通过改制让徐工集团保持长久动力,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而新生的徐工信息,正是徐工集团整体改制的先头兵。
在张启亮看来,推动徐工改制的最大原因就是新技术的应用。经过近20年的积累和沉淀,徐工集团的信息部门有50多名核心骨干,很多人都具备十几次的大型系统上线经验,徐工分、子公司的很多系统也都是信息部门开发的。如何能留住这批骨干?首先必须解决机制问题。“大多数人心目中IT在传统产业只能做支撑部门,IT的工资再高还能高过研发吗?说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会讲好的产品、强大的销售能力,IT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吗?”
其次需要解决的是资源问题。随着系统的不断上线与创新应用,需要大批人员来运营和改进提升,但如此巨大的成本中心会让老板心里打鼓。张启亮领导的信息化管理部,在徐工集团总部是人数最多的部门,但在分散的格局下,信息化团队很难发挥整体优势,形不成合力,干起活儿来同样捉襟见肘。
经过2009年之后的高速发展,徐工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也面临着挑战――流程信息化、数字化工厂、电子商务、产品智能化、两化深度融合、大数据挖掘、全球化拓展等方面,需要从徐工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对徐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做顶层设计,同时需要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来支撑。
在张启亮看来,成立专业化的信息公司,将信息技术进行公司化运作,是留住人才,盘活现有资源,搭建更高平台,让徐工信息化持续领先的一种战略选择。
创新
做出这个选择,徐工集团和张启亮都是有备而来。
在一次对董事会的汇报中,张启亮专门用一页PPT论述CEO、CFO以及CIO的未来职能变化:CEO负责战略、文化和组织;CFO负责系统理财;而CIO的职责大大扩展――承接企业的战略落地,负责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全价值链的整合。
这一观点得到了董事长王民的肯定。近两年来,“创新”、“国际化”以及“信息化”成为徐工集团度过工程机械产能过剩 “寒冬”的三大引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积累,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解决了90%的难题,但最关键的是要攻克最后的10%”。”现在的徐工集团,主机产品性能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核心零部件还需要有所突破。徐工集团也为此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脚步。2013年10月,徐工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的欧洲研发中心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费尔德市正式运营。
“未来在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可以做到全程无人化,完全由机器人、机械手、3D打印来完成。”张启亮说,在保证徐工集团内部IT建设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同时,两化融合咨询、智能制造、咨询实施、软件开发、物联网、电子商务、私有云正在成为徐工信息主要开拓的新业务领域。
徐工集团还为销售人员统一配备了手机,可以演示三维动画,如果客户对某项产品感兴趣,可以直接点击该产品查看库存及价格等情况。
2012年,徐工集团对原有的物联网进行了升级。这项在徐工内部被命名为“微动”的项目可以使客户在手机上看到设备的位置、工况和工程进度。并且系统会按照设备的情况自动进行提示,什么时候该保养、什么时候该维修、什么时候该换液压油等等都可以自动推送到客户的手机上,甚至连司机是否将设备开到了工地以外的场所,行进路线是否绕路等都一目了然。开拓产品价值链,提供延伸服务,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加速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徐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一环。
核心能力提升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7月,23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基本判断是:“有规模、缺能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有出口、缺档次。”他们定位未来的企业竞争优势是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精益制造、现代物流管控、产品延伸服务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研产供销服综合集成和集团管控一体化等核心能力的建设。
目前,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徐工集团通过构建高效统一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统一标准、编码、流程、平台和研发工具,实现研发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降低了研发成本,实现新产品上市时间从半年缩短为三个月。通过全面推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对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流程的信息获取、跟踪和反馈,及时改进产品研发设计,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全面支持市场导向、灵活配置、模块设计和快速交付。
精益化生产一直是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徐工集团实现了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和研发设计系统的集成,能够实时掌握生产状态,自动监控和记录设备状况,对车间现场进行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通过生产能力平衡系统、配送系统、看板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面集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增强了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使生产能力提高了40%,配套率提高了8%、按时交货率提高了12%、库存周转率提高了20%、报废/返工率降低了0.2%,实现了多品种产品的同时排产和混线生产,提高了企业柔性生产制造水平。
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打造现代物流管理平台,构建全球供应能力体系成为徐工集团两化融合的新目标。徐工集团以供应链管理主线,利用条码、射频识别等新技术,建立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和立体化仓库。企业的年度、月度计划,批次计划,送货计划与供应商、外协单位实现了全面集成,并通过物流管理系统的延伸,实现了与供应商的协同运作。
为了推进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实现“两化”融合向更高水平的跃进。徐工集团从2008年开始实施“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建立集团全价值链管理平台。纵向上延伸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深度,以整合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的资源,实现集约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横向上提高研、产、供、销、服等企业核心业务一体化水平,建立覆盖全价值链的业务运营和支撑体系,提高经营效率和整体运营能力,满足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持续提升生命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信息技术产业化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两化融合工作在行业内起步最早,成效显著,实现了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财务管理、节能减排和国际化开拓等领域的全面覆盖,建设完成14项集团级信息化平台,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76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培养了一大批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和模式创新等水平和能力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两化融合成为徐工集团在行业内的新名片。
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项目早在2012年就成为江苏省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成功获评“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一个两化深度融合型示范项目。不仅如此,2012年徐工还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名单。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徐工集团的两化融合工作又有了新的阶段目标,成为工业与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先行先试的样板企业,并参与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制定工作。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优势;发展趋势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其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具体而言,所谓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是指将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到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使得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充分结合,由此进行多种设计技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生产质量,缩短工作时间,从而使机械制造过程更加柔性化、集成化、职能化,以及信息化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以及优势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质,具有科学性、智能性,以及前沿性。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而言,它拥有智能化的高新技术,通过信息化的设计理念将多种简单的设计方法相融合,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此提升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把机械制造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自动化,所以必须要实现自动化的系统设计,通过使用自动化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增加生产产品的实际使用功能,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明显高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全面的推广,这是因为它具有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对相关内容进行处理,与人工处理相比,降低了出错率。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加入了不同方向的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有效保证了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使得生产出的产品更加精确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有很多优点,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简化了机械操作程序以及方式,将传统的、复杂的机械设计制造在操作上进行了简化,降低了以往机械操作的危险性,也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操作环节,降低了难度,便于机械从业人员的操作。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使用了计算机等先进网络通讯技术,在执行工作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相关功能预先输入要完成任务的指令,方便机械设计制造的生产实现,加快生产速率,突出了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根源上降低出现错误的概率,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有效保证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体过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提高生产产品质量。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不仅没有健全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而且还缺少相关的报警提示系统,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故障,不能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致使生产系统出现问题,影响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严重时还会危害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认可,是制造行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彰显。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随时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利用最短的时间查出故障位置以及发生故障的原因,并自动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部位进行保护,自动解决问题,防止故障扩大化,使机械制造更加稳定和安全。此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还可以提高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结合先进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充分发挥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取代了原有的人工生产方式,保障了机械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效率性。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析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及网络信息已经日渐成熟,我国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化得到全面普及和发展,广泛融入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也融入了网络信息技术,并借助网络的力量将其他机械生产设备的相关优势引进到自身生产过中来,以此来提升机械生产质量。就一般情况而言,在生产机械产品之前,要进行产品的方案设计,只有通过相关部门的设计审核之后,方可进行生产。然而,在设计图纸方案时,图纸的设计过程以及实验生产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加大了机械制造的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浪费。因此,要根据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图纸设计环节中加入网络信息技术,这样不仅节省设计时间,还会减少投入成本。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线寻求解决措施,将最终的设计图纸应用于特定的软件中,通过软件的实验结果,对图纸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经过反复实验,得出最完善合理的设计图纸,为产品质量提供有效保证。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程度日益加深,人们对资源利用情况也越来越关注。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的消耗情况,节约能源,高度重视环保性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的每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环保节能的因素,尽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做到绿色生产以及可循环生产,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与外国先进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借鉴西方先进技术水平时,不可以完全照抄,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属于我国独特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危害,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绿色无污染生产。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类的和谐统一,即产品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全能化。
3 结束语
文章主要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与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市场的发展,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已经逐渐被淘汰,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通过融入更加高新的信息化技术,将会日新月异。网络信息的发展会完善、增加机械设备的功能,从而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全面应用到各行业领域中。
参考文献
[1]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3(4):11-12.
SRM系统改善采购弊病
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机械行业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盈利增速低于销售增长幅度,当竞争对手正在积极应对成本压力,通过内部整合和外延式发展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不断壮大自己,试图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国际市场时,徐工集团也面临到了压力。
近年来徐工集团大力推进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顺应新常态形势下创新驱动的经济形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覆盖、渗透融合和综合集成,显著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徐工集团借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信息化工具进行采购工作的优化,持续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供应商队伍,提高采购对生产的保障水平,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在过去的采购系统中,手工作业效率低,采购运营成本高。采购物材近万种,数百家供应商,数不胜数,难以计算;每天传真、电话、邮件等方式同供应商联络进行订单、交货确认,工作量大,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多;而且手工操作,错误在所难免。而在与供应商间的信息沟通,往往反馈不及时,信息滞留造成沟通不畅,订单反馈慢、开票付款处理周期长等弊端无法有效预防。
在新业态中,网上交易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由此种种,可见上新SRM系统是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是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
徐工集团根据不同物料种类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比如对于大宗物资,通用性较强,采购量比较大的物资,在集团层面成立专业的物资供应公司来负责全集团范围内的集中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同时采购业务人员基本上从分子公司挑选,这样既保证了集中采购的杠杆效应,也减少了集中采购带来的效率影响;对于比较分散的物资,由分子公司和供应公司配合管理供应商准入过程,在源头上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具体的采购执行过程由分子公司自行执行。
SRM系统有效确保信息传递更加及时有效。供应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及时了解其配送信息,配套产品质量反馈信息以及服务信息等相关信息,以达到信息传递透明化,同时节约成本,节省传真电话等相关费用,也给供应商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采购闭环管理
从2008年至今,已经有16家子公司实施了SRM产品,整个SRM项目应用的功能模块较多,主要包括供应商寻源认证、询报价管理、交流平台管理、供应商绩效管理、内外部质量反馈协同、采购协同管理(包含按PO,排程,库存交货的模式,供应商送货管理,对账管理等等),以及和SAP、ERP等系统的全面集成,基本上涵盖了从战略采购到采购日常执行的全部过程。
“集中采购平台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营销服务方面也是在销售管理,在销售的线索管理”,王志强先生这样说。
SRM系统主要功能――采购业务执行,包括订单管理、排程管理、送货管理、对账管理等,实现网上操作、流程合理、交互及确认及时。
SRM系统主要功能――供应商管理,门户,实现企业供应商管理理念的传达,相关管理制度、采购、招标信息的等。交流平台实现外部服务和内部质量信息的痕迹管理和过程控制,为绩效考核提供事实依据。询报价管理,实现业务网络化操作,提高报价的规范化、透明化。
供应商认证管理,实现企业供应商认证管理电子化,对部分认证实现过程控制。
SRM系统主要功能――闭环采购订单协作:通过供应商入口门户,供应商可以即时查看采购订单,进行订单确认,亦可提交承诺交货日期的变更订单请求。对于必须修改的订单,供应商可在线发送更改申请。
通过SRM系统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徐工的采购价格成本,减少了生产停工待料的风险,提高采购人员作业效率、降低企业的采购运作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率,远远超出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
徐工建立起了覆盖物资供应公司和各个生产制造企业的、面向集中采购模式的整合供应链体系,SRM系统作为徐工供应链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徐工整个供应链的可视性和透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的生产提供多种采购作业模式,敏捷应对。
相关链接
徐工集团过往精彩“名片”
2008年之前,徐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各分子公司为主体,徐工重型、徐工科技等单位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分、子公司各自为政,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就像散落各地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这些珍珠缺乏信息化这根主线的串联,不能发挥合力,还没能成为漂亮的项链。2008年7月,徐工集团成立信息化管理部,张启亮担任ERP运维主管,统一负责徐工集团各单位中长期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整体推进集团各层面的信息化进程,这吹响了徐工集团信息化建设加速奔跑的号角。
2009年正式启动的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被誉为行业"灯塔",徐工集团通过实施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项 目,实现覆盖徐工机械所有上市公司的研产供销服和财务一体化管控,成为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打通全价值链、信息化延伸到车间工段的集团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机械制造 机械管理
一、引言
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日益深入。尤其是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当中,计算机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创新辅助技术,促进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扩展到与机械制造与管理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以及生产环节当中。在国内的一些较为有名气和规模的机械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及促进企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保障。
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起其他的集中性制造行业,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是一种离散程度较高的行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生产设备同时具有集加工和包装配送的功能和性质。由于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械产品种类比较复杂,而且在构件的结构以及生产工艺上都有着一套特定的步骤以及生产流程。其中还要涉及到所需的机械加工设施以及器具等。这就给机械企业部门提出了这么一个技术要求。就是在新的机械制造和管理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加工设备上也要同时具备一定的质量。那么,根据机械工业的种种特殊要求,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机械的制造与管理中。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网络数据库组成的信息集成。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发展基础上,由机械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以及贸易过程中所构成的贸易集成。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与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行业间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而难以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都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从而给机械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一)机械装配程序不完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制造与管理是一个工程量巨大而且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的机械企业单位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机械的正常的装配步骤以及正常流程。并且,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进行机械设备的交接过程中,并没能很好的进行协调等工作,导致了这样的一种不良状况的出现:一些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是需要维修的机械设备没能及时被交接单位发现并进行检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投入高负荷的作业环境中,机械设备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就会给机械的制造与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对于一些维修无效,需要重新购买的机械设备,企业没能很好的查出需要负此责任的单位,给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资金的漏洞,也给企业单位的资金存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机械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对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意义认识不足
机械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引入意义认识不足的,其只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的机械设备的创新意识不强。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的机械单位都是属于中小规模的。引入计算机这一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于机械企业来说,在技术上接受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就更加深入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意义不被重视,是机械制造与管理领域的一大瓶颈。
(三)缺乏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
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为了一味追求眼前比较短暂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机械产品在制造和管理过程中的保养以及维护。虽然说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机械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企业单位就可以忽视机械生产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了。在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企业急功求成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长期超负荷的作业状态,不仅给作业人员带来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质量的不到有效的保障。
四、相关的建议以及应对措施
(一)培养机械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
近几年来,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国内大部分的机械企业都开始设立了自己的机械管理部门。并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机械制造与管理的人才。然而由于受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机械管理部门存在着人员流动方向极其不稳定。因此,机械企业虽然建立了这种所谓的机务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应用发挥的作用不大。对于这种情形,相关的机械企业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然后对部门或者单位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机械企业在这方面的培训欠缺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培训授课。举个例子,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机械企业可以向学员授教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就此展开其应用现状是什么。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可以对学员解释一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步骤等。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机械企业可以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以及地点。由于不同的企业员工对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认识尚且不足,那么相关的培训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让员工认识并掌握机械在制造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机械制造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完善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
一个完整的机械装配程序对于一个机械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就必需要具备一个健全的机械装配程序。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计算机技术操作人员的欠缺,以及一些机械设备在制作与管理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设备的设计设计上,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外皮磨损老化等缺陷,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欠缺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导致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没能具备一套较为完备的程序以及操作系统。对此,机械企业应该有的放矢,采取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企业的应用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的流程能够顺利进行,机械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对策,来达到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准确的计算机测验以及数据记录,总结出有效的设备数据信息,从而帮助专业人员准确判断出机械设备的问题,以此维持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正常工作秩序的进行,提高整个机械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种机械企业创新意识的有效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与管理有着非同小可的发展意义。尤其对于一些数控技术来说,不仅成功摆脱了传统的数控机床的制作工艺,而且还有效帮助机械企业避免了不少人为作业所出现的失误,为机械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机械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么一个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对机械的制造与管理起到一个十分科学并且合理的管控作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趋向于一个井然有序的生产运作流程。通过加强企业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在机械行业的进一步融入程度,还可以提高机械企业在机械需求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并改进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性能?正是这类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帮助企业实现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层面。在平时的机械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向一些较为闻名的机械生产国家学习并借鉴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德国的机械行业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通过借鉴他们的生产以及管理的行业经验,总结出规律,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在机械行业市场的力量。
五、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当代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计算机技术因为拥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操控功能,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机械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是推动了整个机械行业的有力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与管理的过程中,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相关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以及企业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为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波;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7年06期
[2]秦鹏;平面盘型凸轮机构智能设计和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3]周新建;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一代制造模式──敏捷制造[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一)与国际接轨的必然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这是因为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连通的作用。我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对外合作的进程越来越快,伴随着我国对其他国家展开的一系列工程建设和工程援助,我们可以知道工程机械将会大展身手。但是现代化的建设绝对离不开智能信息化的支持,为了与国际接轨,我们必然要发展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我们不否认,在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领域,我们和西方先进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发展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以此来缩小彼此之间的技术差距,加快我国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
(二)工程机械行业的现实要求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等领域,这就意味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现在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如果不加快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造成资源浪费。试想一下,如果可以把智能信息化的工程机械运用在矿山开采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那么就能有效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上文中对加快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已经做出了原因探讨,明白了其重要性,也了解了智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如何发展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
(一)建设科学的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管理制度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好科学的管理制度。首先,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其次,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专用于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的研发工作。对参与研发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资金扶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工程机械的前沿发展贡献更多的科学知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从最直接最根本的技术层面上促进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发展。
(二)引进先进的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建设模型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能够适应我国的生产力,还应该和国际接轨,能够适应国外市场,这样才能彰显我国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的高水平。第一,派遣工作人员到先进的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国家,进行考察,学习优势技术。第二,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国外专家对我国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进行评估,请求它们给予先进的经验,以此来设计制造出科技含量高的智能信息化工程机械。第三,不同区域之间也应该加深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建设的沟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一起致力于我国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发展。
(三)不断调试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的轨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的适应问题,不断对其进行调试。首先,应该把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分为几大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应用安装不同的智能模块。其次,当不同领域在运用同一种工程机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工程机械智能模式。最后,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化发展技术人员应该加强自己的技术和综合素质,熟练运用工程机械的智能信息化模式。
三、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