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4 15:14: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双碳的背景与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12年是广东省实施理科综合考试的第三年,今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科命题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考试大纲的说明》,在题型结构、试卷模式、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了广东卷的风格和特色,在试题的呈现方式和命题情景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创新。2012年的化学试题考点分布合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1. 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6道单项选择题和2道双项选择题仍然注重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知识点覆盖率约占整个考试内容的85%。第7题结合化学与生活考查了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常见的有机物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第8题考离子共存,主要考查了亚铁与次氯酸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氢氧化铜、硫酸镁、硅酸)问题。第9题考查物质和离子鉴别、除杂以及气体的制备等化学实验问题。第10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第11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包括物质中化学键数目,转移电子数、强碱弱酸电离后溶液中的粒子数、混合气体中某原子的原子数目。第12题考查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第22题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等知识。第23题考查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等问题。
4道非选择题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的同时,也注意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30题的有机题涉及有机分子式、结构简式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以及碳碳双键、卤代烃、醇的重要性质问题。第31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电极判断的基础知识。第32题考查溶解平衡、离子除杂的基础知识。第33题考查分离提纯的实验基本操作、甲苯的检验等基础知识。
2. 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社会的联系。
2012年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立意高远,选材考究,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试题内容涉及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非选择题中选材大量来自实际应用的情景,既为考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又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以非选择题为例,第30题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的最新研究方向。第31题碘在科研与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为背景,渗透新材料在医疗方面的重要应用。第32题以难溶性杂卤石制备硫酸钾的工艺流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问题。第33题以制药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试剂苯甲酸为背景,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真实可信,强化学生重视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问题。
3. 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知识运用的能力。
以能力立意考查化学的科学思想和学科能力仍然是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主旋律。今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对考生来讲陌生度较高,在陌生的情境中考查熟悉的问题,在熟悉的情境下采用新颖的设问,强化了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22题采用图的形式来对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变化趋势和化合价,考查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30(4)、(5)题的有机化学题,以新型碳—碳偶联有机反应为情境,考查考生整合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31(2)题主要考查探究实验控制实验变量的问题,第31(3)考查运用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绘制图像的能力,第32题为工艺流程图题,以考生熟悉的硫酸盐制备为背景,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考查考生基本实验及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第33题仍为具有广东特色的实验题,该题一改往年以无机内容作为素材背景的习惯,采用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作为素材背景,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化学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
4. 突出化学实验和强化定量计算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理科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试题特别注重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择题中的第9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除第30题的有机题以外均涉及化学实验的问题,试题中化学实验内容分值占到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试题考查内容包括常见化学仪器使用、常见气体制备、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及分离提纯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着重考查考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等较高层次的能力。
广东新课程实施的高考试题(包括高中水平测试试题)以来,化学定量计算的试题明显减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曾进入淡化化学计算的误区,导致学生化学定量计算的能力特别薄弱。2010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只在第30题考查有机反应消耗氧气的计算问题和第31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问题,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强化了化学的定量计算问题,第30题考查有机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计算问题,第31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定量计算上保持了去年的风格,在3道非选择题中涉及到定量计算问题,第31(1)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第32(5)题考查溶度积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4)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问题。
二、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对高三备考复习的导向
高考试题对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特点和趋势,对于把握好高三化学备考教学的方向、策略和节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看,建议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藏 地球化学
1.盆地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漫长的地史中形成的大型迭合盆地,它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盆地最终纳于蔚然壮观的统一地质实体,以沉降为主、间有抬升、构造稳定、地层平缓为显著特征,坳陷的复合和迁移性,沉降的继承性、多旋回性和构造的差异性,决定着油气的运聚类型及分布规律;区域沉积的多阶段发展形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地质构造的差异性导致了盆地内部与周缘油气藏序列的差异性,构造抬升造成不整合侵蚀面及古地貌控制油气的聚集和分布时空规律。因此,成为油气十分丰富的物质基础。
2.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大型含油气区,其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石油资源量约21.00×108~85.88×108t,天然气资源量约4.6×1012~10.7×1012m3,油气资源当量比为1:2(1.25)。其油气分布格局具有“南油北气、浅油深气、中油古气”的特点,即盆地南半部是主油区,北半部是主气区,盆地浅部发育含油带,深部发育含气带,盆地中生界主产油,古生界主产气。
3.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其组成十分复杂,主要为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其次是非烃组分,如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胶质和沥青质。通过石油组成的系统研究,对分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地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1石油的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是化学组成的基础。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 碳含量 为:84-87%;氢含量为:11~14%;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其中,氧:0.1~4.5%,一般小于0.5%;硫:小于1%;氮:小于0.1%。含硫量小于1%的为低硫原油,大于1%的为高硫原油。常以0.25%作为贫氮和高氮石油的界线。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通常用氢碳原子比反映原油化学组成。
除以上元素外,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微量金属元素主要为镍、钒,二者可占微量元素的50%~70%;微量非金属元素主要是磷、溴、碘等,在原油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石油是数目众多的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与其化学组成有密切联系。在油气地球化学中,常将原油的族组成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类(胶质)和沥青质。按照化学结构可进一步细分为: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原油的族组成与其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和成藏后的次生变化密切相关。
3.2.1 正构烷烃
属饱和烃,在常温常压下,1~4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为气态,5~16个碳原子(C5~C16)的烷烃为液态,17个碳原子以上(C17+)的高分子烷烃皆呈固态。
3.2.2 异构烷烃
石油中的异构烷烃以≤C10为主,且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其特点是在直链上每4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支链。在沉积物和原油中以植烷、姥鲛烷、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烷的含量最高。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3.2.3 环烷烃
由许多围成环的多个次甲基(-CH2-)组成。其含量与成熟度有关:成熟度低高,由多环单、双环。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
3.2.4 芳香烃
芳香烃其特征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单环、多环、稠环三类芳香烃。
3.2.5 非烃化合物
主要是含硫、氮、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集中在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其中,含硫化合物是最重要的非烃化合物,存在于中、重馏分中。含氮化合物主要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卟啉化合物,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油田水中环烷酸可作为一种含油气性直接标尺。
4.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能源,广义的天然气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气体,即包括岩石圈、水圈、气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系指以烃类气为主的,分布于岩石圈、水圈以及地幔和地核中的气体。在油气勘探中主要研究的是岩石圈中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4.1 天然气的组分
天然气组分通常可分为烃类组分和非烃类组分,烃类组分主要为甲烷、乙烷及乙烷以上的重烃组分,非烃类常见的有CO2、N2、H2S、H2、He等。由于天然气的成因、运移和聚集过程的差异性,造成天然气在化学组成上的很大差异。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特征表明,该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藏绝大多数为烃类气藏,故盆地内有机质丰度高。
4.2 天然气的同位素
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成熟度、运移、演化及气源对比等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
4.2.1 碳同位素
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系列是指天然气中甲、乙、丙、丁烷同位素组成的关系,甲、乙、丙、丁烷碳同位素组成分别缩写为δ13C1、δ13C2、δ13C3、δ13C4。有机成因的同源天然气具有δ13C1
4.2.2硫同位素和氮同位素组成
天然气中硫同位素组成主要指H2S中的同位素。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反映气源岩中硫酸盐的含量和天然气运移过程中所穿过的岩层硫酸盐丰度。
天然气中氮有三种来源:有机质分解、大气来源和无机来源,一般情况下,有机成因氮同位素组成偏轻而无机组成氮相对较重。
5.总结
应用化学原理研究地质体中的有机质、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分布,可以用来判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介于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开发的复杂性,在寻求高新仪器的情况下,还需认清盆地内油气的储藏及运移规律。日渐成熟的地球化学原理,将引导我们运用化学思想。去解决油气的埋藏问题,进而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卢双舫,张敏等. 油气地球化学[M] .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低碳旅游;优势条件;阻碍因素;对策;江西
一. 引言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要求在旅游活动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
江西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决条件,2009年11月江西省政府了国内首个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其中提出要建立三大低碳产业群,旅游业为其中之一,低碳旅游对江西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及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 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
江西的生态环境在全国一直属于前列,生态旅游资源也是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根据《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江西省有世界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自然遗产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3处,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5处,全国水利风景区14处,国家湿地公园10处,等等,江西森林覆盖率63%,生态效益价值达8233亿元,是低碳旅游得以发展的基础。
(二)旅游客源
近年来,江西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05年的5095.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0819亿人次,年均增长16.25%;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32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818.3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66%。游客主要来自本省及苏、浙、沪、湘、鄂、粤等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源条件。
(三)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低碳意识及行为
低碳旅游在全国刚刚兴起,江西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识还不够,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仍然注重经济利益,高能耗、高排放的开发方式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江西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酒店、宾馆的运营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和碳减排技术的利用和推广不足,这其中包括资金、技术实施条件、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而据对江西游客的问卷调查显示,60%的游客存在乱扔垃圾、浪费食物、浪费水资源的行为,70%游客对他人破坏环境行为不会立即进行制止,环保意识不强,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受到限制。
(四)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
江西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总体来讲比较低,旅游业能源消耗占全省能源消耗总量不到2%,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到1%,是低能耗低碳产业。其中,旅游住宿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江西旅游业16%和12%,旅游活动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江西旅游业15%和13%,比重较小,而旅游交通中的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重占江西旅游业70%左右,是旅游业能耗的主要方面,各交通工具中以汽车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主,其次为飞机和火车,这与使用汽车出行距离最长相关。
(五)政府旅游规划及政策
江西坚持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已明确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及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方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编制《江西省旅游生态设计规范》和《江西省旅游生态行为规范》,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江西省尚未制定低碳旅游发展规划,未出台低碳旅游相关的政策法规或行业标准,低碳旅游活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界定,旅游业涉及的各行各业也没有明确的生态、能耗及排放指标,碳减排程度的考核和等级的评定无从实施,这不利于低碳旅游的长远发展。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可得出,江西优秀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江西近年来迅猛的旅游发展势头、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契机均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了动力,但另一方面,江西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低碳意识弱、新型能源和低碳技术利用少、缺乏低碳旅游发展规划和政府相关政策又构成对低碳旅游发展的阻碍,只有增加动力,减少阻力,才能促使低碳旅游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 江西低碳旅游发展对策
低碳旅游强调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尽量减少碳排放量,即要求在旅游“吃、住、行、游、娱、购”六方面实施低碳管理,这就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者多方的共同推进和通力合作。
(一)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做好低碳旅游引导工作
政府在低碳旅游发展中应起到引导、管理和保障的作用,(1)在江西省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江西低碳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低碳旅游发展目标和任务,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中进行节能减排任务分解,确保2015年前能耗减少20%。(2)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在旅游景区、居民小区、火车站、酒店宾馆等地设置低碳旅游宣传牌或借助江西卫视、江西旅游网、江南都市报等主要媒体开设低碳旅游专栏,倡导低碳消费,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意识。(3)制定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的碳减排标准,对碳减排量进行统计考核,并与星级宾馆评定、绿色饭店评定、A级景区评定及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等工作相挂钩,促使和激励旅游过程中的各环节节能减排,实施低碳管理。(4)制定扶持低碳旅游发展的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设立低碳旅游专项基金,对低碳旅游产品开发或碳减排技术给予资金支持,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高能耗、高排放的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为进行制止和惩罚。
(二)旅游者转变消费模式,发扬节能环保美德
低碳消费是低碳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者的低碳行为对低碳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摒弃奢华浪费的消费方式,转变为注重环保、节约资源的低碳消费方式。有研究表明,旅游的愉悦感与酒店的等级没有必然的联系,与旅游中开支的高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节能环保行为体现了旅游者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旅游者获得一份精神享受,如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不污染环境等。2010年国庆在赣州章贡区、九江武宁、萍乡武功山、鹰潭龙虎山等地,游客骑自行车,自带帐篷进行近郊游及野营,就是低碳旅游很好的体现。
(三)旅游企业实施低碳化运营,旅游交通是碳减排重点。
旅行社、酒店、餐馆、交通公司等旅游企业是提供旅游产品的主体,只有将低碳思想融入到经营管理中去,才能促进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如旅行社向旅游者推荐低碳旅游路线,餐馆不提供一次性餐具,酒店客房用品一日一换改为一客一换,洗漱用品改耐用型大包装,等等。旅游交通由于碳排放量较大是碳减排重点,主要是变私家车为公共交通,变耗能大的交通工具为耗能小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自行车、马车,或开辟步行路线,减少交通带来的碳足迹。九寨沟景区的交通模式值得借鉴,庐山景区的观光公交也可在全省推广。另外,旅游企业应积极运用新型能源和碳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四)建立低碳旅游示范点,分阶段实施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江西可分阶段进行。建立低碳旅游示范点,是探索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对省内其它景区起示范借鉴作用。婺源被授予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称号,得益于其低碳旅游发展科学有序,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庐山、井冈山、龙虎山等地也是建立低碳旅游示范点的很好选择,一是这些景区生态环境较好,具备优先发展低碳旅游的条件,二是这些景区客流量较大,可引领全省的低碳消费。在低碳旅游示范景区,从景区规划、建设、运营到游客接待都要尽量做到低碳化,使游客通过切身感受理解和接受低碳消费方式。通过低碳旅游示范景区的建设和推广,为低碳旅游在江西的全面实施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娟、范星宏、王朝辉,区域旅游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与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12月
[2]沈中印,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经济视角(下),2011年第11期
[3]吴铀生、马胜,低碳消费是实现低碳旅游的关键要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4]石长波、彭晶晶,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年第1期
[5]黄艺农、范松,基于相关利益者视角的低碳旅游发展思路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6]肖瑜、张祖明,大连市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贸,2011年第9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出水 循环水 补水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058-02
1 立项背景
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场采用了调节罐配水、溶气气浮除油除杂、A-O-O全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池降解污染因子、涡凹气浮除脱膜悬浮物的处理工艺,对甲醇制烯烃各装置产生的化工废水和全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达标水进监控池由外排泵送园区污水处理场。目前满负荷生产,污水处理场处理量约为180 m3/h(出水水质指标见表1),因此,考虑通过本技术改造将达标废水作为循环水的补水。
达标污水的再生利用既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对周边环境污染,又符合国家节水减排、中水回用的产业发展方针,更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而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同类工厂的初步调研了解到:各厂依据所处的地理区域位置、自身发展规划和资金情况实施了规模不等的节水减排技改项目。如,神华包头公司由于水资源匮乏,开车3年来陆续将净化水场高浊度排泥水、循环水排污水、脱盐水反渗透浓盐水、甲醇汽包排水和污水处理场排放水尽数收集,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沉淀+V型滤池+双膜脱盐的工艺路线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水。虽然投资巨大,产水成本高,循环水水质还不很稳定,但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基本上解决了企业废水的零排放。
污水回用技术需要在可行范围内满足一定的技术指标,我国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指标(GB/T50335-2002)如表2所示[2]。
将表2与表1对照可知:我公司污水处理场出水除总磷略有超出(循环水补水总磷≤4 mg/L,对水质无影响)、溶解性总固体TDS以总盐度替代外,其余项目均优于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水质控制指标。总磷偏高和所处理的生活污水及锅炉排水中磷含量较高有关,而一般化学分析TDS以总盐含量表示,略有误差,但影响不大,所以,污水处理厂出水可作为循环水补水。
2 改造、新建内容
该公司节水减排系列方案之一是《含盐污水减量化、资源化技术方案》,拟将脱盐水站、凝结水站40%清净废水和100%的循环水排污水作为工厂杂用水。该方案为系列方案之二,仍暂不考虑有较大的技术、资金投入。
(1)工艺流程的选择:污水处理场出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后,怎样将其进行再生处理达到回用标准,工艺路线有多种,但必须包含能去除脱落生物膜、浮游生物和藻类、呈分散悬浮状和溶解性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功能,故选择的工艺流程一般为气浮+过滤+吸附+杀菌的组合。
(2)工程内容简述:①气浮(已有):该公司污水处理场生化池出水后设有3台美国麦王处理能力为100 m3/h・台(平时2开1备)的涡凹气浮除悬浮物,加药絮凝刮去浮渣后水质澄清。因而此设备可不购置,仅需将出水管改接进中水回用池即可;②中水回用池1座(新建):气浮出水流进该池,停留2.5 h后用泵送后续工序进一步处理;③陶粒过滤器3台,2用1备(新增):去除气浮化学絮凝沉积物、不溶性磷,进一步除去污水中脱膜生物絮体和悬浮物,提高后道工序的安全性和处理效率;④活性碳过滤器3台,2用1备(新增):保安吸附水中剩余有机物质,如,DOC、UV254等且能完全消除生化出水的生物毒性(疏水酸、亲水性有机物等),是废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⑤杀菌灭藻用NaClO储罐、加药计量泵(新增):生化出水细菌较多,必须加杀菌剂以确保水质指标。
3 主要设备、材料、投资估算
主要设备、材料、投资估算如表3所示。
4 实施进度
(1)2015-10-15~2015-11-20方案编制、讨论、审核、报批。
(2)2016-11-21~2016-2-29采购备料、工程建设。
(3)2016-3-1~2015-3-31工程竣工、试运行。
5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预测
(1)项目投运后,中水回用率在50%以上(少部分不达标的废水仍需外排),可直接减少污水排放150 t/h,按园区污水处理场 3.55元/t收费计,一年节省排污费466.47万元。(2)污水再资源化用作循环水补水,水量150 t/h,按目前生产水取水价1.16元/t计,一年节省取水费152.42万元;扣除制水成本(制水成本小于1元/t水,以0.8元/t水计)以上两项可为公司年节资516.77万元。(3)按污水处理场出水水质COD 40 mg/L SS 20mg/L计,全年可减少向厂区周边环境外排COD 52.56 t,外排 SS 26.26 t,将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存在问题及建议
(1)污水处理场出水经深度处理达到回用水标准后用作循环水补水的前提条件是污水处理场出水水质必须稳定。如诺水质发生变化:COD≥60 mg/L或某项指标陡然上升,则前提条件被破坏,此时应将污水出水仍进监控池排园,不能进中水回用流程,以免侵占活性碳吸附余量,造成制水成本过高。(2)中水回用于循环水补水后,循环水系统工艺设备条件发生变化,其运行控制要点必须注意的有:① 提高缓阻剂分散效能,加强对循环水结垢趋势的判断;②对杀菌剂的使用种类、使用浓度和使用频率做出调整,定期对系统进行剥离及清洗;③ 严格控制水换设备流速范围,管程>0.9 m/s壳程>0.3 m/s。(3)循环水排水水量较大,水质也相对稳定,唯盐分较高(当浓缩倍数较高时),适当除盐后可作为补水再进系统。但除盐的方法用双膜法则投资和产水成本均高,采用预处理―― 树脂吸附的方法投资和产水成本会有所下降,这也许会成为公司节水减排技术开发的下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庆霞.2016年9月6日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污水厂出水分析单[Z].
尽管全球经济出现复苏的迹象,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投资影响,投资需求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显著上升的难度很大,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呈现上升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一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59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资金规模高达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125%。美国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涉案总额58.4亿美元;2009年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案的倾销调查初裁,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11月6日,我国商务部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双反调查”;同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出口回复的阻力。
反倾销、反补贴等非关税壁垒增加的同时,针对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在迅速增加。相比反倾销、反补贴而言,技术性贸易措施更加隐蔽。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指《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所管辖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它通常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理由,通过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来加以实施。它在实践中会对商品、服务和资本国际间的自由流动造成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对国际贸易造成了障碍,那么它就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继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非关税壁垒后所面临的最多和最难突破的贸易壁垒。例如2009年9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召回7个国家和地区产品15次,中国产品被召回6次,占被召回产品总次数的40%。在出口导向型的中国,妥善应对和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至关重要。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2008年,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503项技术性贸易措施。其中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1241项,涉及最多的产品类别依次为农食产品、机电产品、化学品,分别占通报总数的30%、23.4%、14.5%;通报动植物卫生及检验检疫措施(SPS)1262项,其中约有924项对我国出口可能造成直接影响。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技术性壁垒数量在不断攀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从整体来看,中国出口贸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288.13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505.42亿美元。同时,中国受TBT影响涉及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家质检总局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2007年为34.6%,2006年为31.4%,2005年为25.1%)。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进一步增加。
(一)中国受TBT影响的行业分布
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行业和商品,不仅涉及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也越来越多,涵盖了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知识产权等各个领域。根据中国目前遭遇的TBT来看,几乎涉及所有产业,主要集中在农食产品、机电仪器、化工行业,其他的有轻工、纺织品和服装、医药制造业和冶金等;从生产的过程来看,涵盖了从研究与开发、生产或加工、包装与标签、运输与销售以及消费整个产品供应链。
200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的食品因技术性壁垒受阻1648次,非食品受阻2438批次。从受阻批次来看,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文教、体育、家庭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纤维及化学制品业和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不仅传统的农业、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业受到较大影响,机械制造业以及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遭遇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从表1可以看出,在食品类中,水产制品受阻最多,共计388批次,占总受阻批次的9.5%;在非食品类中,文教、体育、家庭用品制造业受阻最多,共计650次,占总受阻批次的15.9%。在所有受阻行业中,第一产业占40%,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占60%。医药、计算机等知识密集型行业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在逐步上升。
(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认证、包装和标签以及“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技术壁垒。从总体上看,2008年,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人类受到危害、限量超标、未经注册批准、不符合卫生要求、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包装、标签和说明的规定等。这说明我国当前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主。
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本文从食品、非食品类受阻原因分别做出相关分析。在食品方面,2008年,受阻原因最多的是不符合卫生要求,共计639批次,占总受阻批次的32.9%;其次是限量超标,共计599批次,占总受阻批
次的30.8%;接下来依次是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包装、标签和说明的规定、未经注册批准等。在非食品方面,2008年,受阻原因最多的是人类受到危害,共计1037批次,占总受阻批次的33.8%;其次是未经注册批准,共计600批次,占总受阻批次的19.6%;接下来依次是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包装、标签和说明的规定、不符合生产的相关标准与规定等。
(三)对我国出口贸易设限的国家和区域分布
对我国实施TBT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其中美国、欧盟占84.8%,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很大。食品类产品美国设限最多,欧盟、日本、韩国则比较平均,非食品类产品在美国、欧盟受阻较多,日本、韩国影响非常小。就工业品而言,欧盟主要集中于文教、体育、家庭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服装、鞋、帽制造业,美国则以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化学纤维及化学制品和医药制造业为主。
二、低碳经济时代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我国当前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占了很大比重。“绿色”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标准制度、绿色卫生检度制度和绿色补贴等。以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受阻原因为例,人类受到危害、限量超标、不符合卫生要求、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等都属于“绿色”贸易壁垒。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将越来越多。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新型“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即为其中一种。
在低碳经济时代,“碳关税”借着节能减排的名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推行,“碳关税”是指一国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议案》,根据该议案: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由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有很大优势,“碳关税”的实施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属于“绿色”贸易壁垒。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而气候变暖是由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造成的。因此,推行低碳经济,将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量要减到2005年排量的40-50%,发展低碳经济,对高能耗产业占有较高比重的中国而言任务艰巨。
“碳关税”主要影响造纸、钢铁、水泥和部分化工产品,2008年,我国钢铁出口额709.3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此外,我国的制造业中众多产业属高耗能型,征收碳关税将降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前十大商品集中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纺织品、钢材等,这些产品大多属于高耗能、高二氧化碳强度的产品,“碳关税”将阻碍相关产品的出口。“碳关税”未来在全球推广,将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几点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越来越多。技术性贸易壁垒通过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降低了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力,在短期内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损害。但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合理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针对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 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受国际分工的影响,我国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易于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纳米技术和材料、新药物研发、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探索技术等。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使我国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调整中处于有利地位。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 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反应机制
2003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了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建设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网。同时,截至2008年底除以外各个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WTO/TBT-SPS信息通报咨询体系,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预警服务。但现行的预警系统组织结构不合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划分,并没有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统一管理体制,使得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国家应积极推动各地预警系统的横向联合,信息共享,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反应机制。
(二)行业与企业层面
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应起到协调、服务的作用,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国内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行业协会应积极收集主要贸易伙伴的各种信息,将有可能影响到本行业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应积极了解各国相关行业标准与立法,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法律咨询,依法帮助国内出口企业维权。因此需要大力改进我国的行业协会体制,加强其与国外相关行业组织的联系,积极倡导建设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协助政府在WTO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
2 企业应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基础是技术差异,出口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而产生贸易壁垒。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根本的途径是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企业应加强研发工作,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积极推进生产和商品的标准化,努力使自身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要求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新兴战略性产业,降低能耗,改进技术,从根本上规避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铜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应用:认识与进展王跃,朱祥坤,WANGYue,ZHUXiang-kun
3.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分空间变异及其成矿规律王建新,张俊华,王超,付洋,孙振明,丁培超,WANGJian-xin,ZHANGJun-hua,WANGChao,FUYang,SUNZhen-ming,DINGPei-chao
4.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任云生,雷恩,赵华雷,王辉,鞠楠,RENYun-sheng,LEIEn,ZHAOHua-lei,WANGHui,JUNan
5.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杨帅师,王可勇,郝通顺,孙丰月,刘正宏,万多,张晓东,黄俊鹏,边红业,YANGShuai-shi,WANGKe-yong,HAOTong-shun,SUNFeng-yue,LIUZheng-hong,WANDuo,ZHANGXiao-dong,HUANGJun-peng,BIANHong-ye
6.广西大厂96号矿体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范森葵,王登红,梁婷,成,韦可利,周鸿军,黄惠明,屈文俊,FANSen-kui,WANGDeng-hong,LIANGTing,WUDe-cheng,WEIKe-li,ZHOUHong-jun,HUANGHui-ming,QUWen-jun
7.东升庙矿床成因和找矿研究张志斌,李建华,黄超义,刘虹,赵岩辉,ZHANGZhi-bin,LIJian-hua,HUANGChao-yi,LIUHong,ZHAOYan-hui
8.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铋矿物及其与铜矿化关系应立娟,王登红,唐菊兴,王焕,陈振宇,郑文宝,黎枫佶,YINGLi-juan,WANGDeng-hong,TANGJu-xing,WANGHuan,CHENZhen-yu,ZHENGWen-bao,LIFeng-ji
9.内蒙古大井矿床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王长明,WANGChang-ming
10.滇黔邻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廖震文,LIAOZhen-wen
11.西拉沐伦钼矿带半拉山斑岩钼矿床花岗斑岩锆石SHRIMP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曾庆栋,刘建明,ZENGQing-dong,LIUJian-ming
12.延边海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测年与成矿背景于介江,郭佳,崔培龙,YUJie-jiang,GUOJia,CUIPei-long
13.北祁连西段干巴河脑钼钨矿床辉钼矿Re-Os测年及C-H-O-S同位素特征刘晓煌,邓军,孙兴丽,刘玖芬,孙柏年,康鸿杰,LIUXiao-huang,DENGJun,SUNXing-li,LIUJiu-fen,SUNBai-nian,KANGHong-jie
14.东准噶尔黄羊山西金矿区含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路彦明,张玉杰,潘懋,刘翼飞,徐斌,朝银银,张栋,范俊杰,陈晓吾,潘爱军,LUYan-ming,ZHANGYu-jie,PANMao,LIUYi-fei,XUBin,CHAOYin-yin,ZHANGDong,FANJun-jie,CHENXiao-wu,PANAi-jun
15.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任军虎,柳益群,周鼎武,冯乔,张琨,董忠良,秦萍莉,RENJun-hu,LIUYi-qun,ZHOUDing-wu,FENGQiao,ZHANGKun,DONGZhong-liang,QINPing-li
16.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程彦博,毛景文,陈小林,李伟,CHENGYan-bo,MAOJing-wen,CHENXiao-lin,LIWei
17.新疆大西沟杂岩体地球化学及铁磷矿床特征夏学惠,袁家忠,郗国庆,梁中朋,XIAXue-hui,YUANJia-zhong,XIGuo-qing,LIANGZhong-peng
18.川西北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油砂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孙晓猛,许强伟,王英德,田景雄,王书琴,杜继宇,SUNXiao-meng,XUQiang-wei,WANGYing-de,TIANJing-xiong,WANGShu-qin,DUJi-yu
19.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单玄龙,罗洪浩,孙晓猛,张洋洋,衣健,SHANXuan-long,LUOHong-hao,SUNXiao-meng,ZHANGYang-yang,YIJian
20.桦甸油页岩半焦基础理化特性柏静儒,王擎,孙佰仲,刘洪鹏,BAIJing-ru,WANGQing,SUNBai-zhong,LIUHong-peng
21.英台断陷深层的气源条件及勘探潜力卢双舫,胡慧婷,刘海英,邵明礼,王立武,张世广,黄文彪,仲维维,吴高平,LUShuang-fang,HUHui-ting,LIUHai-ying,SHAOMing-li,WANGLi-wu,ZHANGShi-guang,HUANGWen-biao,ZHONGWei-wei,WUGao-ping
22.大王北洼陷精细油源对比任拥军,卢宁宁,邱隆伟,RENYong-jun,LUNing-ning,QIULong-wei
23.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2成藏机理与分布杨光,赵占银,张伟,YANGGuang,ZHAOZhan-yin,ZHANGWei
24.冲积扇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伊振林,吴胜和,杜庆龙,张保国,岳大力,李艳平,YIZhen-lin,WUSheng-he,DUQing-long,ZHANGBao-guo,YUEDa-li,LIYan-ping
25.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的粘土矿物分析包汉勇,韩广民,杨风丽,朱静昌,周祖翼,BAOHan-yong,HANGuang-min,YANGFeng-li,ZHUJing-chang,ZHOUZu-yi
26.三江盆地绥滨断陷基底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高福红,王枫,曹花花,郑宇航,刘军,GAOFu-hong,WANGFeng,CAOHua-hua,ZHENGYu-hang,LIUJun
27.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彭晓蕾,曾翔鹏,洪雪,PENGXiao-lei,ZENGXiang-peng,HONGXue
28.医巫闾山岩体同伸展侵位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李刚,刘正宏,徐仲元,董晓杰,沙茜,王挽琼,王兴安,张超,LIGang,LIUZheng-hong,XUZhong-yuan,DONGXiao-jie,SHAQian,WANGWan-qiong,WANGXing-an,ZHANGChao
1.中基性火山作用喷出物类型、特征与成因王璞珺,印长海,朱如凯,闫林,边伟华,黄玉龙,吴颜雄,WANGPu-jun,YINChang-hai,ZHURu-kai,YANLin,BIANWei-hua,HUANGYu-long,WUYan-xiong
2.松辽盆地南部高台子油层成藏动力学郭巍,刘招君,刘群,马琳,丁鸿儒,孙守亮,GUOWei,LIUZhao-jun,LIUQun,MALin,DINGHong-ru,SUNShou-liang
3.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张雷,卢双舫,张学娟,付广,刘国志,何欣,ZHANGLei,LUShuang-fang,ZHANGXue-juan,FUGuang,LIUGuo-zhi,HEXin
4.其他1
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谢其锋,周立发,何明喜,XIEQi-feng,ZHOULi-fa,HEMing-xi
6.蒙古国境内贝尔湖凹陷早白垩世沉积充填演化与同沉积断裂的响应单敬福,王峰,孙海雷,孙继刚,蒙启安,SHANJing-fu,WANGFeng,SUNHai-lei,SUNJi-gang,MENGQi-an
7.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刘长利,朱筱敏,王兴明,任红民,李树静,LIUChang-li,ZHUXiao-min,WANGXing-ming,RENHong-min,LIShu-jing
8.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沉积特征孔庆莹,程日辉,KONGQing-ying,CHENGRi-hui
9.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曹瑞成,李军辉,卢双舫,张大智,刘秋宏,陈学海,赵莹,胡寿梅,CAORui-cheng,LIJun-hui,LUShuang-fang,ZHANGDa-zhi,LIUQiu-hong,CHENXue-hai,ZHAOYing,HUShou-mei
10.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高辉,孙卫,GAOHui,SUNWei
11.示踪剂模拟技术在边水油藏水驱前缘研究中的应用以哈德油田为例周炜,王陶,伍轶鸣,ZHOUWei,WANGTao,WUYi-ming
12.辽宁五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性质王可勇,卿敏,边红业,万多,孙丰月,刘正宏,纪兆家,WANGKe-yong,QINGMin,BIANHong-ye,WANDuo,SUNFeng-yue,LIUZheng-hong,JIZhao-jia
13.内蒙拜仁达坝超大型Ag-Pb-Zn多金属矿床中针硫锑铅矿的发现与成因意义刘家军,邢永亮,王建平,翟德高,要梅娟,吴胜华,付超,LIUJia-jun,XINGYong-liang,WANGJian-ping,ZHAIDe-gao,YAOMei-juan,WUSheng-hua,FUChao
14.滇西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锆石稀土元素组成和U-Pb同位素年龄丛峰,林仕良,谢韬,李再会,邹光富,梁婷,CONGFeng,LINShi-liang,XIETao,LIZai-hui,ZOUGuang-fu,LIANGTing
15.安徽铜陵凤凰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瞿泓滢,裴荣富,李进文,王永磊,QUHong-ying,PEIRong-fu,LIJin-wen,WANGYong-lei
16.Tb3+掺杂的纳米TiO2粉体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谱研究邹海峰,潘河,李红波,薛继伟,郑克岩,霍启升,盛野,ZOUHai-feng,PANHe,LIHong-bo,XUEJi-wei,ZHENGKe-yan,HUOQi-sheng,SHENGYe
17.显微构造研究方法在韧性剪切带遥感分析中的应用刘颖,刘刚,LIUYing,LIUGang
18.吉林磐石地区鹿圈屯组的牙形刺郎嘉彬,王成源,LANGJia-bin,WANGCheng-yuan
19.黑龙江宝清露天煤矿首采区多层含水层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樟,肖长来,姚淑荣,马喆,许斌,任妍儒,FANGZhang,XIAOChang-lai,YAOShu-rong,MAZhe,XUBin,RENYan-ru
20.地下水系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时空响应王恩,束龙仓,刘波,WANGEn,SHULong-cang,LIUBo
21.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可更新速率万玉玉,苏小四,董维红,侯光才,WANYu-yu,SUXiao-si,DONGWei-hong,HOUGuang-cai
22.多分类支持向量机在滑坡稳定性判识中的应用李秀珍,孔纪名,王成华,LIXiu-zhen,KONGJi-ming,WANGCheng-hua
23.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边界约束效应刘红帅,年廷凯,万少石,LIUHong-shuai,NIANTing-kai,WANShao-shi
24.快速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张中琼,王清,秦炎,陈慧娥,李晓茹,宋晶,ZHANGZhong-qiong,WANGQing,QINYan,CHENHui-e,LIXiao-ru,SONGJing
25.高氟湖库底泥中氟的存在形态分析——以洋沙泡水库为例梁秀娟,方樟,季超,王雪芹,李钦伟,LIANGXiu-juan,FANGZhang,JIChao,WANGXue-qin,LIQin-wei
26.注重期刊规范,提高投稿命中率——端正写作态度邱殿明,蒋菡,曾蕾,苏亚志,王晓丽
27.基于Markov状态切换的水质时序自回归预测模型牛军宜,冯平,NIUJun-yi,FENGPing
28.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体中铁环境行为的影响潘晓峰,阎百兴,王莉霞,曹会聪,PANXiao-feng,YANBai-xing,WANGLi-xia,CAOHui-cong
29.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杜会石,南颖,朱卫红,DUHui-shi,NANYing,ZHUWei-hong
30.长春高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区域环境容量的影响刘艳秋,郭立夫,姜锡东,李波,滕大力,张志龙,LIUYan-qiu,GUOLi-fu,JIANGXi-dong,LIBo,TENGDa-li,ZHANGZhi-long
31.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陆继龙,赵玉岩,郝立波,蔡波,孙淑梅,于新民,LUJi-long,ZHAOYu-yan,HAOLi-bo,CAIBo,SUNShu-mei,YUXin-min
32.油井射流排砂泵扩散管出口流场分析邓洪超,刘旭,马文星,DENGHong-chao,LIUXu,MAWen-xing
33.金刚石钻头可再生水口的试验王传留,孙友宏,高科,范黎明,WANGChuan-liu,SUNYou-hong,GAOKe,FANLi-ming
34.测井-地震多属性密度曲线重构反演技术及应用贾建亮,刘招君,陈永成,方石,闫磊,孙平昌,JIAJian-liang,LIUZhao-jun,CHENYong-cheng,FANGShi,YANLei,SUNPing-chang
35.基于沉积微相-岩石相建立砾岩油藏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史彦尧,宋新民,郝志海,俞宏伟,SHIYan-yao,SONGXin-min,HAOZhi-hai,YUHong-wei
36.应用随裂缝倾角变化的孔隙模型改进储层饱和度计算赖富强,孙建孟,王敏,LAIFu-qiang,SUNJian-meng,WANGMin
37.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数据的月表有效反射率孟治国,陈圣波,崔腾飞,连懿,MENGZhi-guo,CHENSheng-bo,CUITeng-fei,LIANYi
38.地学综合信息图库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叶水盛,袁鑫,YEShui-sheng,YUANXin
1.火山碎屑岩的储层物性——以松辽盆地营城组为例黄玉龙,王璞珺,邵锐,HUANGYu-long,WANGPu-jun,SHAORui
2.火山岩盖层类型及封气能力——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为例付广,胡明,于丹,FUGuang,HUMing,YUDan
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内蒙古商都地区CO2气成因及其意义薛军民,李玉宏,魏仙样,高兴军,任战利,XUEJun-min,LIYu-hong,WEIXian-yang,GAOXing-jun,RENZhan-li
4.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胜利河油页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李忠雄,何江林,熊兴国,吴涛,白培荣,LIZhong-xiong,HEJiang-lin,XIONGXing-guo,WUTao,BAIPei-rong
5.川中广安地区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气特征李吉君,崔会英,卢双舫,薛海涛,胡国艺,谢增业,LIJi-jun,CUIHui-ying,LUShuang-fang,XUEHai-tao,HUGuo-yi,XIEZeng-ye
6.塔中地区深部流体活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热作用刘春晓,李铁刚,刘城先,LIUChun-xiao,LITie-gang,LIUCheng-xian
7.漠河盆地上侏罗统沉积特征与构造背景侯伟,刘招君,何玉平,和钟铧,张雷,HOUWei,LIUZhao-jun,HEYu-ping,HEZhong-hua,ZHANGLei
8.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龙深1井深层层位归属张世广,卢双舫,邵明礼,王立武,仲维维,申家年,张学娟,吴高平,王民,ZHANGShi-guang,LUShuang-fang,SHAOMing-li,WANGLi-wu,ZHONGWei-wei,SHENJia-nian,ZHANGXue-juan,WUGao-ping,WANGMin
9.粤西高明地区晚三叠世小坪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许中杰,程日辉,李飞,王嘹亮,张莉,XUZhong-jie,CHENGRi-hui,LIFei,WANGLiao-liang,ZHANGLi
10.吉林四平三家子钨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任云生,牛军平,雷恩,王辉,王晰,RENYun-sheng,NIUJun-ping,LEIEn,WANGHui,WANGXi
11.红旗岭3号含矿岩体地质年龄及其岩石学特征刘金玉,郗爱华,葛玉辉,孙洪涛,龚鹏辉,LIUJin-yu,XIAi-hua,GEYu-hui,SUNHong-tao,GONGPeng-hui
12.第二松花江中上游悬浮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郝立波,孙立吉,陆继龙,孙淑梅,潘志恒,赵玉岩,HAOLi-bo,SUNLi-ji,LUJi-long,SUNShu-mei,PANZhi-heng,ZHAOYu-yan
13.基于Bossel框架的双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杜超,肖长来,刘秀亮,张民,曹国忠,DUChao,XIAOChang-lai,LIUXiul-iang,ZHANGMin,CAOGuo-zhong
14.基于DEM的等流时单元法在大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鲍新华,洪梅,周祖昊,张博,和为,殷术奎,BAOXin-hua,HONGMei,ZHOUZu-hao,ZHANGBo,HEWei,YINShu-kui
15.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岩反应的锶同位素证据董维红,苏小四,谢渊,侯光才,柳富田,DONGWei-hong,SUXiao-si,XIEYuan,HOUGuang-cai,LIUFu-tian
16.青肯泡地区地下水中锶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特征及成因分析范伟,杨悦锁,冶雪艳,路莹,FANWei,YANGYue-suo,YEXue-yan,LUYing
17.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软土压缩变形试验李军霞,王常明,张先伟,LIJun-xia,WANGChang-ming,ZHANGXian-wei
18.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固结过程孔隙分维特征宋晶,王清,陈慧娥,孙铁,张中琼,张鹏,SONGJing,WANGQing,CHENHui-e,SUNTie,ZHANGZhong-qiong,ZHANGPeng
1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FCM法在泥石流分类中的应用张文,陈剑平,秦胜伍,张晨,李明,马建全,ZHANGWen,CHENJian-ping,QINSheng-wu,ZHANGChen,LIMing,MAJian-quan
20.基于投影寻踪与可拓学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谷复光,王清,张晨,GUFu-guang,WANGQing,ZHANGChen
2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张文春,陈剑平,张丽,ZHANGWen-chun,CHENJian-ping,ZHANGLi
22.公告——本刊成为《Ei》数据库源刊
23.基于组态软件、智能模块及PLC的岩土热物性原位测试仪监控系统张楠,孙友宏,王庆华,ZHANGNan,SUNYou-hong,WANGQing-hua
24.柴油污染包气带砂层中的自然衰减作用赵勇胜,王冰,屈智慧,郑苇,贾旭,孙猛,ZHAOYong-sheng,WANGBing,QUZhi-hui,ZHENGWei,JIAXu,SUNMeng
25.以改性蛭石为填料的生物流化床法处理低C/N污水的应用陈涛,罗伟,张凤君,于泷,张国立,CHENTao,LUOWei,ZHANGFeng-jun,YULong,ZHANGGuo-li
26.修复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研究张莹,张玉玲,张晟瑀,万玉玉,李浩旭,ZHANGYing,ZHANGYu-ling,ZHANGSheng-yu,WANYu-yu,LIHao-xu
27.基于CA-Markov模型的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趋势预测汤洁,汪雪格,李昭阳,毛子龙,韩维峥,徐小明,TANGJie,WANGXue-ge,LIZhao-yang,MAOZi-long,HANWei-zheng,XUXiao-ming
28.吉林省集安市红皮病人参参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孙淑梅,李玉国,陆继龙,焦保权,姜喜同,SUNShu-mei,LIYu-guo,LUJi-long,JIAOBao-quan,JIANGXi-tong
29.上海崇明东滩岸线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李行,周云轩,况润元,LIXing,ZHOUYun-xuan,KUANGRun-yuan
30.2.5维起伏地表条件下坐标变换法直流电场数值模拟孙章庆,孙建国,张东良,SUNZhang-qing,SUNJian-guo,ZHANGDong-liang
31.各向异性衰减与AVO分析郭智奇,刘财,冯晅,韩颜颜,王晓欢,GUOZhi-qi,LIUCai,FENGXuan,HANYan-yan,WANGXiao-huan
32.γ能谱测量探测良渚古遗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数据处理王祝文,丁阳,刘菁华,田钢,WANGZhu-wen,DINGYang,LIUJing-hua,TIANGang
33.苏里格气田储层含水特征与测井识别方法张海涛,时卓,ZHANGHai-tao,SHIZhuo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低碳产业 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模式: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具有综合性、战略性与全局性的特征。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双赢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降低发达国家向中国进行污染转移和转嫁的风险(陈翥,2010),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综合性、战略性与全局性特征。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低碳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技术的创新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领域的开拓会带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支撑,而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带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因而,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领域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在未来建立我国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一场新国际趋势。《联合国》将国家疆土用国际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任何国家都不得以武力掠夺他国领土及其之上的各种资源,而《关贸总协定》则允许各国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利用他国领土上的资源,包括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李俊峰、马玲娟,2008)。而气候变化后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则是规制世界上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利用这种资源的权利的原则和法律。庄贵阳(2008)认为,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是为了打破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僵局,着眼于国际气候制度建设,希望以此建立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的桥梁。
(二)低碳经济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高资源生产率,但低碳经济更强调低能源强度和低碳排放强度,这同样也是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中国在面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发展,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通过国际合作,集成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紧密,发达国家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作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中国,应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自主创新。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国民经济发生重构,低碳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同时,消费者要转变观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促进生产领域低碳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带动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高资源生产率基础上的经济与环境双赢,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获得更大的产出。当然,这里的“产出”不仅仅是产值或GDP,还应包括发展机会。茅于轼、李来来(2007)认为,“低碳经济”比单纯追求GDP能创造出更多的体面就业、不错的收入、更少的废弃物或零废弃物以及良好的生活空间,那么“低碳”相对高GDP而言,就可能使人更多一些快乐。
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产业
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的发展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巨大推动力,低碳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产业也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林善浪、吴肇光(2003)指出,国家核心竞争力就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各个国家的产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较量,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低碳产业必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低碳经济,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这样就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源于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碳产业及产业集群。对碳基能源的低消耗,对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密集使用,以及对新兴清洁绿色循环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应该是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王海霞,2010)。因为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会吸引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等流入该领域或相关产业,同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聚集于某一区域,最终必定推动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会获得竞争力,给一国带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新兴产业体现技术的创新性和先导性,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及服务保障。低碳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的先导性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刘畅等(2008)对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提高产业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特别重要的是要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引导节能技术和清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低碳技术创新置于低碳产业组织环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低碳领域布局策略
(一)加强领导且强化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发展低碳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注重解决低碳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低碳产业体系的统计指标、监测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和政策实施反馈机制,优化低碳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做好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分年度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对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由人大、政府督查部门和政协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重大项目等内容。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当今世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新的一轮世界低碳经济角逐已拉开帷幕。因此我们必须做到:贯彻落实相关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若干规定,做好国家、自治区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储备工作;组织多方力量联合开展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发挥资源优势,选择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众多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及产业相关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承接企业的新产品和先进技术引进,充分利用国内外、区内外的科技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多渠道实现低碳技术引进。
(三)设立低碳产业导向资金以打造融资平台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低碳产业发展导向资金。在整合重大战略低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重点支持关系低碳产业全局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的领头项目以及欠发达地区低碳产业发展;用好节能减排、“双转移”以及现有支持自主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广辟社会筹资渠道,引导和带动社会民间资金投入现代低碳产业体系建设,设立高新技术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国家支持募集建立若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和优势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建立低碳产业投资基金,逐渐完善低碳产业投资公司内部运营机制,确保投融资工作加快推进;鼓励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发行用于基础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
(四)培育和发展骨干龙头企业以提高本地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骨干龙头企业的选择、认定,培育、引进一批工业、农业、服务业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加工主导型和流通主导型龙头企业,选择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支持在市区的骨干龙头企业的搬迁改造,到开发区、工业园区继续扩大规模,利用原有土地建设研发中心和发展都市型工业,鼓励现有龙头企业在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新的项目或建立特色产业园区,鼓励园区内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为骨干龙头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从而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健全行业、区域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加大骨干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提高骨干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五)转变政策导向以提高工业园区质量
根据国际惯例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从单纯的税收优惠变为创造整体的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环境,从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变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以技术引进为主变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技术创新为主;通过与跨国公司结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战略联盟,造就一批高科技的产业集团,融入世界经济的良性循环,选择和支持具有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条件的大企业和高级科研机构,或者科研与产业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加强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提高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能力和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将技术创新成果列入考核指标,瞄准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紧密的技术合作,加大集结国内一流技术成果和人才的力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关键词:PSPC;涂层破损率;工法技术;涂层保护;现场管理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ducing the Coating Damage Percentage of PSPC
ZHUEnfang
(CSSC Guangzhou Longxue Shipbuilding Co., Ltd. Guangzhou 51146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reasons for coating damage while carrying out the 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Protective Coatings (PSPC), and proposes some methods to reduce the PSPC coating damage percentage from construction method, coating protection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Protective Coatings(PSPC); Coating damage percentage; Construction method; Protection for Coating; Production management
1PSPC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由于专用海水压载舱的腐蚀状况严重威胁船舶的航行安全和结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06年12月9日第82届海安会(MSC82)上正式通过了《涂层性能标准》,即PSPC标准。
该标准的目标是使现在压载舱油漆使用寿命从5年提高到15年。此标准的实施其实质是从技术层面(船舶设计、工法设计、涂装工艺、涂层保护)和生产管理层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涂层保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船期的长短和建造成本的高低。
本文拟结合我司成功建造的第一艘PSPC 实船(NORDEN 82 000 DWT 巴拿马型散货船)提出一些关于降低涂层破损率的方法和对策。
2名词术语
2.1 《涂层性能标准》
《所有类型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英文缩写PSPC: Performance Standard for Protective Coatings.
2.2 涂层破损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因焊接、火工、机械碰撞等原因引起涂层损坏抵达钢材的现象。分段经合拢成为完整舱室后,压载舱涂层破损超过舱室总面积2%或相连续破损面积超过25应处理为Sa2.5。
2.3涂层破损的检查和估算
压载舱内的涂层破损分为:合拢对接缝涂层破损;除合拢对接缝涂层破损以外的涂层破损。
1)合拢对接缝涂层破损的面积范围在图1(阴影处)所示范围之内的不需估算。
2)除合拢对接缝涂层破损以外的涂层破损的检查与破损面积判定工作,由船厂、船东和涂料供应商三方协商。
3PSPC涂层破损原因分析
结合其它船厂实施PSPC的现场调研情况和本厂PSPC的模拟实施过程来看,合拢阶段涂层破损率均在4%左右,离2%的目标差距还是很大的,就其破损原因分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段精度差开刀;预留焊缝过长;密性试验洗油漆;铁舾件漏装;结构修改;机械撞击;切割吊码;涂层保护不到位;5S差等。
针对其破损原因和涂层保护的重要性,本部门成立PSPC工作小组,细化工作要点,从工艺工法角度和现场施工管理层面开展一系列的策划工作来确保PSPC的顺利实施。
4PSPC知识培训专题策划
4.1委外培训
公司组织涂装、搭载、舾装等生产部门的工法技术人员外出STX(大连)、大连船舶重工和宁波地区等船厂调研观摩学习,以船坞搭载PSPC涂层保护为切入点,结合我公司现场生产情况,理顺PSPC生产作业流程,为后期的现场涂层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4.2内部专题培训
通过邀请涂装专业人员对本部门技术人员PSPC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现场观摩和板报宣传的方式来营造PSPC建造氛围。部门还专门针对一线作业人员举办了5批次约1 600人的PSPC工艺知识培训,使他们明白PSPC的基本要求和作业要领,并通过考试持证上岗。由于劳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缘故,作业区还得经过多次的回炉培训取证上岗。
5PSPC工艺技术专题策划
管理层面上以分段进棚前区域完整性检查为基础,技术层面上以船坞定位精度控制为重点,船坞合拢以涂层保护为核心来落实对策。在工艺流程上,推广应用了先组后涂和模拟搭载的工艺流程,提高预搭比例,以减少涂层破损。
5.1工艺技术策划
5.1.1制定《82 000 DWT散货船满足PSPC要求区域示意图》
其目的是让参与船舶建造的人员明确那些分段的那些区域需要满足PSPC建造要求,并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82 000 DWT散货船全船178个分段,其中PSPC分段83个,涉及完整舱室27个,由此可以看出涂层保护工作量之大。图2所示舱室区域均需满足PSPC建造要求。
5.1.2制定《82 000 DWT散货船PSPC工作面及通道布置图》
按照分段合拢口与工艺孔就近一致原则优化通道布置图来降低涂层保护成本和减少舱内人员流动性大的管理难度,使每一施工班组知道那些区域必须铺设三帆布,那些地方允许人员流通等,见图3.
图中:纵向通道①为舭部区域人行通道;纵向通道②为合拢区域工作通道;纵向通道③为舾装用人行通道;横向通道④为合拢工作通道,三防布铺设宽度均为700 mm。
5.1.3制定《PSPC涂层保护三防布铺设工艺要求》
其目的是使作业人员参考此作业标准作业,见图4。
先在外板上铺设防撞橡胶皮,再在橡胶皮上粘贴三防布,见图5、图6。
5.1.4制定《PSPC船坞合拢工艺要求》
以船坞合拢工序为主线,分段进棚前完整性检查、分段涂装后保护、分段运输、分段吊装、合拢装配和电焊、舱室密试等分解每个作业工位,从可能会产生涂层破损的施工动作入手编写出相关的工艺要求。表1以焊接工位为例说明PSPC工艺要求。还专门编写了《分段动火申请表》,对动火部位和时机作出特别的要求来控制涂层破损。
5.2工装设计策划
5.2.1PSPC涂层保护材料
保护材料的选型关系到后期涂层保护质量的好坏,保护材料的回收利用率直接影响到造船成本的多少。经过市场多方调研和现场试验最后选用以下材料:三防布用于防止火星飞溅烫伤油漆;粘胶带用于固定三防布;胶泥用于堵水防止雨水流入舱室增加盐分含量;橡胶皮用于防止物体机械碰撞油漆表面。
5.2.2简易实用型工装制作
1)人孔、工艺孔挡水工装的使用:防止雨水流入舱室增加盐分累积量和减少舱室的清洁工作,见图7。
2)防飞溅金属斗的使用:防止碳刨气割等飞贱烫伤油漆,见图8。
3)挂线勾的使用:防止舱室内动能管线随意拖拉破损油漆。
4)小型铣床的使用:代替气割、碳刨切割吊码减少涂层破损量。
5.3分段进棚前区域完整性检查
要使涂层破损率控制在目标值内,另一个关键就是必须做到分段铁舾装件预装完整。PSPC船打破“分段先涂装,在预装铁舾件”的作业模式。为确保铁舾件预装完整,技术部门首先对单个分段列出清单并归类,在让基层管理人员及员工充分熟悉该型船舶的舾装件布置,并反复核对施工图,确保万无一失。
5.4分段预搭载工艺策划
按PSPC要求,压载舱分段搭载形成完整舱室后涂层破损率必须控制在2%以内或25 以下,这就要求分段搭载时必须做到“不开刀”或“少开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分段制作精度和定位精度。为此,本部门一方面积极优化总组方案,大力推行总段作业法,尽量减少分段涂装后的组合率。另一方面,部门积极采取模拟搭载和预修整的作业模式。模拟搭载:将需要组合分段的端面数据通过全站仪采集起来,在电脑上模拟对接,结合船坞搭载数据后对数据偏差大的地方预先进行开刀调整。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后基本实现了分段吊装“一次到位”,不需再进行开刀调整,大大降低了坞内涂层保护工作的难度。
6现场管理制度的落实
PSPC船分段采用的是先涂装后吊装的工艺,分段吊装完成以后,涂层的保护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部门制定了《PSPC涂层保护考核管理规定》,其目的是使前期的工艺策划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控制,使一线作业人员有章可循。实施积极有效的持证上岗作业措施和进舱准入制度是降低涂层破损率的有力保障。
7涂层破损评估报告分析
舱室完整性报验后经船检、船东、油漆商三方评估后破损率统计如表2(以第7底压载舱右为例)。
全船PSPC破损率评估结果:平均破损率0.89%,最低破损率0.3%(第一压载舱左),最高破损率1.68%(尾尖舱)。分段精度差导致的破损比重占单个舱室破损的50%左右,涂层保护不到位的破损维持在5%左右,见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