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4 15:14: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1篇

网络时代下的网络会计具备提高更有针对性的财务信息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社交属性,它给信息的制造者、整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这种互动的属性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被动局面;第二,大数据以及强大的计算机分析运算功能使得系统对于每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的分类和甄别更加具体和精确,因此反映出的信息也更急有针对性,符合用户需求;第三,随着检索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计的索引功能得到普遍使用,这样为使用主动寻找相关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二、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现状

网络会计在我国还算新兴事物,对于其理论研究和具体时间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针对网络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等。但是,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我国最近十几年网络会计发展较快。1999年用友集团第一次提出了“网络财务整体解决方案”;金蝶也在同期发表声明“全面向Internet进军”。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网站的成功,使得以B2B、B2C为代表的线上发展模式迅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借此东风,网络会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主要表现在,企业更加网络会计体系建设,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数据库信息量得以成几何级数增长,更多财务人员原意投入精力进行学习等等。

三、网络会计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网络会计是时展的产物,本身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不可否认还存在不少问题。举例来说,会计数据和报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安全性问题、相关理论体系建设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过渡问题、观念和重视程度培养问题等等。下面笔者将具体针对前两点进行重点论述,借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标准化和规范性问题

首先相关部门对网络会计重视不足,相关规范体系出台不及时,是导致我国网络会计存在标准化和规范性问题的直接原因。此外需要明确,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网络经济越发达,相关制度越完善,网络会计的良性发展才有保障。但是,如笔者上文所述,我国网络经济是近十年刚刚起步,在应用技术和规章制度制定都存在不少漏洞,这是我国网络会计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的根本原因。

(二)安全性问题

目前,网络会计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硬件本身维护不及时,硬件故障导致信息损毁或者泄露;第二,内部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第三,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或者黑客恶意攻击。针对第三点笔者要特别进行强调。我们知道网络会计的运行基础是互联网,然而互联网的开源性、共享性和高速传播性本身就决定了其安全性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网络会计中收集、存储和传递的是很多敏感高价值的财务信息,这也使得网络会计运行系统更加容易受到攻击,相关事件更是屡见报端,需要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四、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发展建议

(一)健全网络会计标准化制度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保证其再提高和长远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里受制于篇幅不再赘述。针对网络会计自身而言,尽快建立健全网络会计标准化制度迫在眉睫。具体来说,政府要在其中起着市场规范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正视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借鉴传统会计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的沟通协商,重视市场调研工作,制定出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会计规章制度。

(二)兼顾网络会计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第2篇

关键词:技术;网络;宗教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055-03

网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同时缩短了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等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并提供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的渠道,加速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也把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拉进由虚拟空间组成的“准环境”中。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使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与网络技术结合虽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应用广度和对社会影响深度。从当下生活中网络技术和宗教耦合与互补的种种迹象看,以往传统理念中认为科学技术和宗教是相互对立、彼此排斥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辩证思考或者是给予特别前提的限定。

一、网络拓宽宗教传播渠道和平台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拓宽网络中的各种传播渠道和活动平台,人们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据外媒报道,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研究报告称,今年全球网民总量已达到22.7亿,较5年前的11.5亿将近翻番。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网络提供的服务规模和种类也在不断膨胀。可以说网络的迅速崛起也把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拉进由虚拟空间组成的“准环境”中。这种准环境是一种印象的世界,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相信“准环境”就是现实世界。在这种“准环境”中,人们享受着开放、自由、加速、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生活,能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带来的快乐和刺激,所以网络技术抑或者是网络资源成为大众热爱和追捧的新宠。网络又是新型的信息传播载体,其有效和廉价的传播方式,不仅打破了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的垄断性和高成本,还对传播内容产生巨大的倍增效应。宗教的传播方式已经历了口径相传、文本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作为社会大系统中子系统的宗教几乎搭乘上了每一次传播媒介变革的列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已是大势所趋,再者宗教的生命力就在于有人信奉和认同,宗教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和活动平台争取广大的认同,所以宗教必然要搭乘上这趟列车。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国际互联网与现代通讯设备和各网络用户联系起来,散布在世界上的宗教组织可以建立自己的宗教网站,不仅能帮助信徒方便地完成各种活动,还能吸引非信徒了解宗教信条。宗教网站中不但可以放入自己的相关资料并实时分享本宗教的动态,还可以加入其他链接,如天气预报等,更可以开设留言板、在线活动板块,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视听、互动,多种媒体并用,进行透明化的宣传。通过宗教网站不仅可以实现远程传教,还可以做宗教电子商务、进行宗教学相关研究。目前QQ和微博是网上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平台,通过QQ群组搜索可以找到与宗教相关的交流区,宗教微博也有一部分,这些QQ群和微博有的是由组织设立,有的是由个人设立。这些QQ群和微博的规模不大但是已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网络拓宽宗教传播渠道和活动平台的力量。

二、网络开辟宗教信徒群体认同的新路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实世界中的宗教被带进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上自由平等的对话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者更充分地认知宗教信徒群体内部、不同宗教之间的共同或差异,提高对自己团体的认同度。宗教的英文表达“religion”就是“再一次连接”的意思,其本质上就提倡向根源回归,具有融合、聚合的功能。从此来看,网络技术带来虚拟空间中宗教信徒的群体认同和宗教本质上追求的归属是相契合的。作为者的个体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同一宗教的所有信仰者,但是他们相互连接的意向却贮藏在每一位信仰者心中。在网络时代的虚拟空间中,每个组织都可以被当作想象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在网络的时空抽离机制中同样可以建立群体认同的语境,实现“虚拟的共同在场”,虚拟空间传播的开放性为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提供话语空间。群体的形成有赖于个体成员拥有对群体的历史、经验、价值观的共同感受,这需要成员超越时空形成集体记忆[1]。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无法挽留住历史的脚步超越时空。但是在网络技术促生网络虚拟世界蓬勃而起的时代,物理距离可以消弭,时空可以超越,同种宗教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在这里可以清晰窥见,不同宗教间的文化交流亦可以实现。

网络通过对时空的压缩与延展建立了“虚拟教堂”及其他一些宗教活动场所,人们可以随时参加教会活动、礼佛参禅,获取宗教知识。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空间,更拉近了信徒和宗教的距离,增加了信徒更加虔诚的。当人们获取宗教知识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时,就极易实现对传统宗教礼仪、习俗差异和界限的超越,实现信徒的自由表达和平等对话。当沟通变得更自由通畅时,信徒会对不同教派之间的差异加深认知,更容易实现群体认同。从信徒的角度来看,“虚拟教堂”不仅改变着信息的传播、交流方式,还改变着对作为信仰的传统宗教的群体认同。“虚拟教堂”实现的是宗教活动的虚拟在场,建构了在肉身缺席的情况下神职人员和信徒的共同出席。于是群体成员都抽象为象征性的符号交流互动。这种对真实世界中场景的重现,建构了信徒通过网络对宗教的群体认同,这种对宗教认同的本质没有变,但是群体认同的路径确是异于传统方式,网络技术提供的虚拟环境、抽象的符号对信徒群体而言是一种新印象、新认知。

三、宗教补充技术视域下网络的重物质性

自从人类社会的发端开始,技术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西方早期,一般将人类活动的技能称为技术。到机器工业时期,技术被理解为代替人类活动的装置,如工具、机器和设备。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昌曙教授从三个角度对技术做了阐述:一是技术的功能特性。“技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人工转换。人工化是doing和making的实践行为和过程,技术是行为,是实践,而不仅仅是思考或知识,不仅仅是technology。”二是技术的社会目的和作为过程的特性。“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活动。”三是技术的结构性特性。“技术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器、设备等)、智能性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2]从以上可以看出技术不仅与人有密切的联系,还主要是同客观的物质世界打交道。技术虽然能帮助人类解决物质文明方面的问题,并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精神归宿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生存焦虑和死亡恐惧。网络技术作为整个大技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技术的单一性,无法解决人类在精神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在世界的价值观念的范畴中实现其价值。“真正的宗教并不等于迷信,迷信是宗教的糟粕。宗教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能激发人们崇高、虔诚之念和永恒的精神,使人献身于一种伟大的目标,心灵有所寄托,免受生活压力和孤独感的折磨。”[3]因此,宗教对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个体能从中获得认同和归属感,由此补充技术视域下网络的重物质性。

随着网络技术将视听、互动,多种媒体融合并用,互联网中的生活更加丰富。网络生活的全天候特性,催生了网虫、宅男、宅女,甚至有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强烈的依赖性已经达到成瘾的地步。这些重网瘾的人群可能是受到不和谐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学校中得不到肯定、自身控制力差、需要自由空间的渴望使他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获得心灵的慰藉。心理学认为网瘾是一种精神病,是正常人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人性不完善的表现。当下社会中对控制、消弭网瘾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案,缝合心灵的伤口,完善人性。汉斯·昆曾指出,“宗教(作为广泛的思想、最高的价值、绝对职责的表现)是实现人性的最佳前提,即:若要在一个地方将博爱作为真正的、无条件的以及普遍的职责来加以实现以及具体化,那就恰恰必须具备宗教(这是一种最高标准)”[4]。“宗教就是道德”,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宗教的理解。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吸收和接受宗教价值观中有益的成分。

四、宗教缓解技术视域下网络的负效应

“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并存着贻害人类的危险。网络技术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作为技术中一个新的存在形式,它依然体现的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运动形式,因此,它具有其他技术所共有的属性,也具有“双刃剑”的性质。网络技术的推广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存在模式,它正在冲破一切障碍实现全世界的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网络技术虽然有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进步、促使人类自由实现等正效应,但是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网络犯罪、信息冗余等负效应。为确保网络尽最大可能偏向造福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除了从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中找解决途径以外,还需要从技术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解决之道。

“宗教是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人类活动,宗教意味着最大限度地达到人的自我外在化,最大限度地达到人向实在输入他自己的意义之目的,宗教意味着把人类秩序投射进了存在之整体。”[5]基于此理念,宗教必会用极具神秘感的特殊力量规范塑造网络负效应这一客观存在。宗教首先通过崇高的信条规范网络行为,纠正网络中人们行为的偏颇,抵制网络犯罪,减少造成的负面影响。道教有“清虚自守”的理想追求,崇高的追求中展现了严于律己,清心寡欲的做人理念;佛教中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纠正人们错误的价值追求,引导其改邪归正。“清虚自守”才能让自己有时刻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在外在约束力相对薄弱的虚拟空间不侵犯、不做恶意侵犯他人的事情。“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才能让那些网络黑客们尽早知道窃取国家、军事、银行信息对国家和人民经济和安全带来多么大的威胁,尽早离开不法之路。其次,宗教对人类知识的寻求,促使网络更加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道教提出的“和谐”,与当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网上庞大的信息极易被复制,过期信息、垃圾信息挤占信息空间造成信息冗余并增强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谐”的理念促使网络信息空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营造一种健康有序的氛围。总之,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人们提高网络素质,有利于网络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宗教的传播与信徒的群体认同[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陈红兵,陈昌曙.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4).

[3]吴宁,蔡曙光.宗教和技术发凡[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招生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46-02

网络教育,即把现代化网络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运用到教育中,“网络”和“教育”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打破时空的限制,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现代网络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网络教育已成为时展潮流和现代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存在招生条件过于宽泛、宣传虚假成分大、入学考试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网络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相应对策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随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重点在“网络”和“教育”两词,是网络技术和教育的有机结合。1999年首次建立四所网络教育学院,随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网络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呈现网络教育学院多、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大等特点,成效显著。但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招生工作。

当下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招生重数量而轻质量。目前很多网络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相对比较宽泛,只要有中专、高职等学历即可,而对学生年龄、性别、专业、人品等没有太多要求,虽然增加了学生数量,但学生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这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只要有钱,就可以上网络教育学院,即花钱买文凭。这是极其错误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招生要重视学生质量,采取积极行动打消人们的误解。二是宣传夸大其词。某些网络教育学院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而相对夸大自己专业的优势,为日后学生纠纷埋下伏笔。三是入学考试不规范。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的是,高校网络教育不需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只需要通过网络教育学院考试就行,考试内容、考场纪律等相对比较宽松。此外对学生入学时的资格审查比较宽松,只需有毕业证复印件即可,因而可能存在造假现象,影响网络教育学院形象。四是招生隐患多。目前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工作,承诺一定入学等,为日后埋下一些隐患,损害网络教育学院名誉。

二、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为网络教育正名,提高网络教育的地位

网络教育从1999年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规模,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育部还未审批通过网络教育,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网络教育不了解或者产生误解,给招生带来困难,因此教育部应该尽早的让网络教育审批通过,让网络教育与其他普通高校处于同等地位,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公信力。具体来说,教育部要将网络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给予网络教育和其他普通高校同等的待遇和支持,让社会大众对网络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同时网络教育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促进网络教育进一步发展。

此外,若教育部肯定网络教育的地位,为其正名,网络教育进入教育市场,将引发更多的高校转向网络教育建设,那么那时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数量将不局限在当下的六七十所,成人教育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网络教育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提高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水平。

(二)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

第一,制定科学、规范的招生制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网络教育学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明确招生数量、招生条件以及招生章程等,提高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具体来说,要根据学院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校园环境等适当招生,既要数量也要重视质量,同时从实际出发,不要弄虚作假,采取巧妙方法吸引学生,对招生考试、学生入学等严格执行,避免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此外,加强网络教育招生监管,保证网络教育招生宣传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员需求。虽然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开设的专业大多数比较热门,但学生是否感兴趣或者有需求,学校并不是很了解,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所以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相应的开设专业和调整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招生质量。具体来说,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人员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和意向,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生源要求和想法,然后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形成招生意见报告,指导网络教育专业开设和招生工作。此外,可深入到在线学生中间,听取其意见和心声,并相应的进行网络教育改革,不断完善网络教育教学。

(三)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增强网络教育核心竞争力

第一,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一般都是依赖高校进行,高校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网络教育认知度,但却不是绝对的,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在利用依托高校名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提高网络教育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从而相应的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第二,提高办学层次。高校网络教育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开设特色专业,且不限于成人学历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资源进行研究生进修班等教育,提高办学层次。

第三,打造知名专业。目前高校网络教育主要是根据社会热门行业开设专业课,如经济学、计算机学等,比较集中,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而物以稀为贵,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积极发展一门或多门知名专业,使其成为学院特色或品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网络教育科学宣传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一方面要利用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形式加强网络教育宣传,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招生团队,加强招生团队专业知识教育,如学院专业开设情况、学院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国家教育方针等,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更好的把学院情况介绍给符合要求的学生,让学生了解网络教育学院,同时要不断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自己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入学胜率。此外,加强在读学生服务,提高学生满意度,通过在读学生或毕业学生良好评价提高高校网络教育的美誉度。

三、结束语

高校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得到大力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网络教育,教育部要尽早的为网络教育正名,同时高校网络教育要不断完善自身,打造特色网络教育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提高网络教育的知名度,促进网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学.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林海云.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大众,2009(5)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在我国当下的网络环境中,企业在运营与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对自身的网络应用技术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提升,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并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思考,以此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市场业务协调同步,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对自身财务状况进行优化管理与运作。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与管理模式存在差异性

在我国当下的网络环境中,企业运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银行汇兑、销售、保险等实践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得以实现。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在运作过程中也应该在固有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创新,传统利用网络环境,实现网络经济下的高速运作模式。然而,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财务软件,通常都是基于内部网络的介质,虽然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但并不能打破时空的限制,长此以往,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出现差异性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明显差异,难以做到协调同步的运作,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1]。

(二)电子商务管理的运作水平较低

传统的电子商务工作需要在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后开展,一直持续到双方合同结束为止,整个交易过程需要在实时化、虚拟化、远程化的运作环境下进行,这也就给电子商务管理的运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及时性和弹性,以此才能切实满足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工作要求,从而使电子商务工作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然而,我国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会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致使电子商务管理工作在实践应用环节不得不采用分散的运作模式,致使大量监管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很容易给贸易双方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电子商务管理的运作水平较低,更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致使我国电子商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空间遭受极大的削弱[2]。

(三)企业管理风险难以预防

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经济环境下最为重要的内容,企业在开展商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重点防范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网络经济中的问题状况,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3]。网络经济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互联网环境属于开放式的综合环境体系,容易遭受破坏或泄密、搭截侦听、身份假冒、口令试探和窃取,这些问题情况都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致使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风险不断增大,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经济环境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

二、传统财务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上的创新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与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理应更好地去适应网络经济环境,以此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在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环节,固定办公室应转变为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办公,财务工作可以转移到网络环境下展开,实现网上办公与移动式办公[4]。通过这种工作方式上的转变,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到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与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通过网络经济环境有效监督供应商与客户的资金贸易往来,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大跨步的快速发展与运营,这也正是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所在[5]。

(二)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上的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众多集团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财务资源的整合,通过大力发展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对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优化,积极拓展企业自身的网络财务体系,帮助企业实现远程化的财务处理模式,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集中处理企业财务目标。同时,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上的创新,还应打破时间区域的限制,无论企业业务工作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进行,都应及时将财务信息传送到处理系统当中,帮助业务活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网络财务会计核算的工作中应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使企业财务管理从事后转移到适时,帮助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动态状态下进行在线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资金运转的效率。

(三)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上的创新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其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自身的经济状态紧密相连,并且随着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而进行相应的深化与完善,以此才能有效的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状况。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将面临客户目标与业务流程相应转变的巨大变化,因此,企业就需要在运营过程中实现知识资本的共享性与可转移性转变,通过不断增加企业自身的网络经济知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上进行创新,不断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帮助企业走向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管理模式[6]。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所产生的抵触行为,进一步维护企业的实际利益,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帮助企业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三、传统财务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企业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为企业今后的商务贸易往来提供确切保障。在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应从管理方面维护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构建企业信息技术的安全保障平台,使企业财务人员在安全平台上进行信息数据的传送与交流,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企业管理人员还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在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络中设置防火墙,利用先进的信息过滤技术,防止网络黑客或者不法分子的侵害,有效保护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实名认证的方式,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凭身份证件进行电子商务工作,以此防止不法分子假冒身份,进一步保证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运作。

(二)创建信息化的企业财务系统

在我国当下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综合环境下,国内企业应积极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创建信息化的企业财务系统,以当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实现企业自身网络经济基础的引导,促使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自由进行。例如,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在线订货、在线证券投资、在线资金调度、在线外汇购买以及异地调度等工作形式。通过对财务系统进行信息化创新与完善,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贸易往来工作。

(三)施行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企业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施行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集中处理,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率的网络环境发展,促使企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开展财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贸易往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企业与贸易方提供确切的风险保障。采用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还能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是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直接与基层工作人员联系,减少中层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出现问题情况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做出决策,以此提高企业的安全运营状况。

(四)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水平

针对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企业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水平,将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预测机制进行完善,借助互联网中的商业资源,帮助企业在内部运营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性的发展。在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水平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分别开展媒体空间设置工作,运用网络经济环境的突变性与非线性特点,在企业网络区域内建立完善化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通过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与外部的多方位监管,以此将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降到最小值。

(五)深化企业内部的网络技术改革

针对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企业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深化企业内部的网络技术改革,积极开展网络技术的相关培训活动,为企业工作人员营造优质化的网络经济工作环境。在深化企业内部的网络技术改革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积极面对企业知识的快速更新情况,大力发展企业的金融活动与经济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商务贸易的安全性,以此满足网络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

效益。

(六)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针对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企业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方式,深化企业内部的网络技术改革,以当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在企业固有的财务观念上进行工作创新,使企业财富的核心由物质元素逐渐转变为知识资本。在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在企业内部普及知识资本的重要性,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知识资本对于企业今后发展的作用,使企业财务工作能够围绕着知识资本来运作。通过重视和利用企业知识资本,以此充分实现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以此促使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自由进行。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是我国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快速发展的保障性因素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大跨步的快速发展与运营。通过大力发展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企业今后的运营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慧丽,张新武.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09):23-24.

[2]马红红,任存梅.浅谈网络财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3(07):23-25.

[3]邓学衷.知识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3(07):23-25.

[4]董世敏.论网络时代财务创新[J].四川会计,2012,23(07):23-25.

[5]徐冲.网络经济实践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启示[J].高校研究,2010,13(07):23-25.

第5篇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和信息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波及每个行业和每个角落,包括我们传统中和社会有一定距离的学校教学,甚至于网络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背景之一。既然在整体的时代背景中,网络成为重要因子之一,那么我们所有的事情在筹划和实施的过程中都不能无视这种重要的网络背景因子而独立存在。所以作为高中语文人,我们在设计和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网络这一大的背景特点,万不可墨守陈规。

首先,正确认识两者关系。

当今是网络时代,高度的信息化、数字化,所有的行当都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找不到独立于网络的事物。网络和信息是时代的产物,从哲学上说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不可回避。既然是一种社会存在,这种存在对社会事务的影响不可低估。从现实的社会人而言,网络时代的社会群体已经不同于以往时代,他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受到网络存在的诸多影响。我们的高中学生同样生活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是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更容易受到当下网络环境的巨大影响。既然如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也都和网络的影响分不开。甚至说,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本身就植根于网络,不可分割。

随着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及4G技术的推广,高中生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再加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大的兴趣,对及时更新的网络趣事更是爱不释手,所以高中生的生活网络化或者说数字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同时代的社会一般成人。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此一来,我们的受教育对象――学生都被网络深深影响着,那么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引导怎么能够脱离网络而存在呢?当今社会和我们教育的对象都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为大众服务的教育自然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也要和网络进行有机的对接,这就要我们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智的态度来看待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和网络背景的整合问题。既要重视,更要正视,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好。

其次,以包容的态度接纳。

鉴于社会上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做法是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禁止学生接触手机等电子网络终端设备,甚至是以教育主管或者学校领导的名义,制定规定严禁手机等进校园。先不说做法合适与否,同样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规定制定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是多么希望把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比如现实的学校和教学课堂。在感受到关注的同时,我们又感受到了更多的担忧:担心孩子涉足网络之后,扰乱现实的课堂学习;担心孩子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害怕孩子在不可控的网络里,铤而走险,甚至深陷泥淖不可自拔……大家有这样的担心,自然是有现实的惨痛教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出生就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不允许人生路上有丝毫差错。所以大家都希望帮孩子规划好人生的一切轨迹,不要让他们走弯路。

网络的虚拟世界是超出很多人掌控的,所以大家都谈网色变。因为大家对在网络里游走的孩子,实在放心不下,所以狠下一条心来,禁网!但是愿望永远只是愿望。笔者最喜欢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话:“神羡慕人,因为神是永生的;但是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时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人的生命里因为有了未知的东西而倍加精彩……”这是电影里的话语,但是却也道出了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人生永远都充满着未知性和不可控性,这也正是人生的挑战和精彩所在!所以我们很能理解,为何人生的轨迹总是和我们曾经预计的大相径庭。

社会已经进入到深度信息化时代,网络得到普及,但是我们却还是在试图隔断既成事实的网络与学生的链接。客观来说,不管我们主观上多么努力地去阻断这种联系,事实上我们仍然无法真正隔断学生与网络间的实质性的联系。因为哲学告诉我们,时间的联系是永恒而多样的。既然如此,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法真正地阻断学生和网络的实质性的链接,那么还是欣然接受吧,以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它。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接纳,我们要全盘考虑,分清利弊,对学生应用网络的过程加以适当地干预,毕竟参差不齐的网络世界还是不能不要监管。

第三,措施和对策

既然禁网是一条死路,那么我们如何适当地干预学生和网络之间的这种联系呢?

1.教材处理多样化

传统的教材主要是纸质化的教材,但是当下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使人们的生活开始网络化、数字化,教材也可以不只限于纸质化,可以适当的数字化。

比如可以把教材里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电子版本,或者以色彩、声音、图像等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以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既然教材只是舍筏登岸的手段和过程,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太过介意它们呈现的具体形式。只要能激发形式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的效果即可。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教材制作成网页式的形式,这种制作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于放手让学生去制作一部分也可以。更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打通文学和影视的界限,把语文课堂和影视作品对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一举多得,没有什么不好。

2.课堂内容学生化

鉴于现在的孩子想法比较多,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点,因势利导,在学期初提前公布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核心内容板块,具体内容或者展现方式可以下放给学生来决定,让他们自己设计,然后提出方案,并在全班分组讨论,最后投票表决,形成定稿。如此以来,大家都是课程的设计者,都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乐趣,相信效果会比老师一人所决断的内容要好得多。比如在诗歌学习的版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选喜爱的诗词,并附上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理由等。然后在班级分组推荐,最后选出大家公认比较合适的诗词篇章,作为本版块的核心篇目。这样一来,大家对自己选出来的内容肯定会有更大的兴趣,也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感触,如此一来,此一版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差。

3.课堂环节互动化

学生都喜欢上网,究其原因,网络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人和网络之间的互动性,不然只是对着冰冷的机器,那么才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呆在网吧呢!网络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是――人机的互动,让我们觉得上网的人没有被漠视,而是每一动作都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在人情冷暖的当下社会,社会中的一些冷漠让我们对网络有了更多的期望,希望在虚拟的网络中找到现实中缺失的东西――人际的互动,和人情的温暖。鉴于如此的社会现实,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千万不能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者传统的满堂灌,那样只能把课上得死气沉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其效果肯定是好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之初给学生以期待,中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结束前不忘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估。如此一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有存在感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4.课件制作动态化

高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虽然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毕竟还处在成长时期,他们还是更喜欢动态的或者是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鉴于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凸显动态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期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5.课堂反馈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深入生活,大众的生活都被网络化了,高中学生的生活也被部分地网络化了,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可以设计适当的和网络相关的反馈作业。可以布置一定的需要通过网络查找解决的作业,也可以在网上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和教学反馈。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完成了我们的教学反馈。

总之,网络化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即使是高中语文教学也无法真正绕开客观存在着的网络环境,因为网络环境影响这社会上的每个人,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既然如此,我们要正视网络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客观影响,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接纳它,并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整合它,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6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网络环境;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凸显出舆论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海量化的特点。网络环境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网络舆论中既有积极的看法和观点,也有很多负面的内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带来许多道德考量。大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情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方面较弱。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探求网络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而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判断力去认识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如何选择海量的信息,如何加强自律,这些是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指出,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它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独立、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传媒就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指对各种媒介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解读分析和判断思考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为生活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在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壮大,而英国是实施媒体素养教育颇为彻底的国家。1989年,英国教科部(Department Education and Science)发表了著名的考克斯报告论(Cox Report),该报告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定义: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更加积极且具有批判精神的媒体使用者,他们应有能力享有并有助于形成更为广泛和多元的媒介产品。[1]1992年,美国提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各种媒体信息的获取、分析、产制的能力。[2] 199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中,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代表们呼吁:在各国尽可能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的和终身的媒介素养教育。[1]可见,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还仅局限在理论探讨、基础性调研以及概念的推广上,实践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也没有有效的实践方法和体系。“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少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仅局限于在学术期刊或学术论坛中发表文章,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非常匮乏。”[3]

当下网络发展迅猛且影响力巨大,大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且缺乏有效控制网络的技能。在这一背景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悄然兴起。此类研究发现,网络和报刊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大众媒介,大学生使用媒介呈现“复合化”趋势,了解“生活资讯”和“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大众媒介的主要动机。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媒介接触状况有不良倾向,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模糊、自律意识不足,大学生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创作的能力相对薄弱等。[4]

因此,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通识课程,以网络媒体、校园媒体为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媒介素养实践,可以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成为信息和媒体的“主人”――合理利用媒体工具,并积极创造出新的媒体产品。

二、网络环境中女大学生形象的呈现

网络环境中刻画的女大学生的形象可分为正面形象、中立形象和负面形象等类别。由于媒体追求眼球效应的趋利行为,女大学生的负面形象要远多于正面形象。

在各类报道中,女大学生的正面形象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机智勇敢、不怕吃苦、刻苦学习……这些女大学生往往家境贫困、遭遇坎坷,但她们自强不息,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图强。此类形象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与现实存在一定脱节。另外,有部分女大学生正面形象的报道还存在一定“负面因素”,如“机智女大学生设计擒色狼”“女大学生寻机报警掀翻百人‘鼠窝’”“女大学生被抢劫和抢劫者网聊劝其重新做人”,等等。这些报道虽然凸显了女大学生机智、勇敢、善良等美好品质,但同时也塑造了女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轻信他人、缺乏分辨力的负面形象。[5]

在网络环境中,女大学生的负面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婚姻观功利性强及性观念开放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找份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这些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话语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在婚恋中注重金钱,以物质基础为主要择偶标准。而在恋爱过程中,女大学生的性观念日趋开放,婚前、同居在大学生中占很大比例,当众接吻、成为常见的行为。

2.无知的受害者

这类报道突出女大学生因为头脑简单、思想单纯而被骗、被害,如身陷传销的以女大学生居多,又如女大学生在网上求职交友屡遭骗财、骗色等。

3.心理素质差

脆弱、任性、偏执是当代女大学生存在的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我们时常看到有一些女大学生因为遭受考试失利、求职受挫、恋爱失败后就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新闻,让人十分痛惜。

4.浅薄的形象

爱美、减肥、整容、互相攀比,这些词语现在已成为女大学生抹不去的标签:某女大学生因疯狂减肥导致厌食从而生命垂危,某宿舍女生为找到更好的工作而集体整容……而女大学生的“涉性新闻”更是占据了负面报道一半以上的比例。

媒体呈现的女大学生形象并非真实情况的再现,而是经过了编辑和再加工。但读者并未认识到这点,他们往往认为这就是女大学生的真实写照,这也导致了社会对女大学生的偏见日益明显。

三、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因为具有“互动性”,网络这个新媒体可以将被动接收信息的受众转为主动参与的角色,可以让使用者更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使大学生的注意力从传统大众媒体转向手机短信、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因此,提高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是对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正功能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

面对良莠不齐的网上信息,女大学生迫切希望能拥有一种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诸多的传媒事件中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缺失严重,特别是对媒介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的传媒认知能力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努力培养女大学生利用、分析、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她们创造性地使用网络的能力。

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还将对其后续的发展产生延续性的影响: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还对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不断提升女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发挥新媒介的良好作用,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四、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素养的提高不只是靠知识的传授,更重在实践。由于网络传媒信息具有多样化、大量化、复杂化以及多变性等特征,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探索,其媒介素养才能提高。

1.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加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力度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实施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教材和课堂,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内在机理和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有了理性认识,大学生们就会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辨识能力,培养学生面对网络信息时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面对不良媒介环境或者媒介信息时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通过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地认识社会现状、认知当代问题、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施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应与其他教育课程相融合,如在相关学科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使其成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2.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网络环境

作为传播先进科学知识和优秀文化的主战场,大学校园拥有非常丰富的媒介资源,如校园广播和电视、校内报刊、校内网和论坛等。这些媒介承载丰富的信息,并大范围且深入地影响大学生群体,它们对受众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持久且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高校加强校园传播媒介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媒介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传播文化、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宣传现代化的媒介知识、技能和观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

3.发挥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时鼓励学生去怀疑、批判、重新审视传媒信息以及传媒信息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使其养成逆向、反思、批判及立体思维的意识能力。教师还应该带领并促使学生去体验各种媒介的影响,在网络媒介中进行媒介实践。在参与博客、播客、社交网络等的网络媒介内容构建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媒介、利用媒介,学会批判性思考、分析和接受媒介信息,自觉抵制不良媒介信息,从容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女大学生只有学会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建构一个和谐有序的媒介生态环境,才能最终达到人与媒介的完美结合。

4.提升女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实施女大学生形象重塑工程

对于女大学生群体的媒介形象不佳这一现状,新闻媒体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内因始终是决定因素,某些女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扭转媒介中女大学生的负面形象的根本途径。在思想上,女大学生应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提升自己解决问题、抵制诱惑的能力;在道德上,女大学生应积极养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为上,女大学生应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加强竞争意识,在社会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自己展开美丽的人生画卷。

此外,女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其学习状况也紧密相关,高校要重视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从而避免女大学生因学习问题而走向歧途,从而形成不良媒介形象。针对“女大学生从事赚取学费”这类事件,高校应认真反省自身“减贷免”政策的执行是否合理彻底,自身的勤工助学工作是否做得到位,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应承担起帮助学生通过正常渠道顺利求学、不因经济压力影响学业的责任,更应担负保护女大学生的身心安全、避免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的义务。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应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用真实媒体事件教导女大学生尊重生命、提升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引导她们以阳光的姿态积极生活,充分彰显自身的价值,在媒介面前塑造健康向上的形象。

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为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制造网络产品、提高法律意识、对网络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也有利于塑造女大学生青春健康、积极向上的媒介形象,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应加大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力度,为整个社会媒介素养的提高、为女大学生健康形象的塑造积极发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启英.媒体素养教育――E世代之新公民教育[J].中国传媒报告,2004(1).

[2] Media Literacy: A Definition and More. http:///media-literacy-definition-and-more.

[3] 张志安.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

第7篇

1 三网融合概述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分析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三网融合。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早已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三网融合就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必然产物,上文中笔者提到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实现的技术功能一致化,而结合这一认知我们不难发现,三网融合将为我国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民众的生活质量也将因此实现较好提升。从计算机、智能手机在近些年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民众的标配这一现象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数字化、信息化与我国民众的联系之深,而随着三网融合带来的我国信息化进一步普及,自然会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带来较为直接的影响[1]。

2 三网融合对图书馆的影响

简单了解三网融合的相关概念后,为了能够更好完成本文就三网融合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分析展开的研究,我们还需要对三网融合对图书馆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这一影响概括为信息服务途径扩展、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强化、用户数量增加等四个方面

2.1 信息服务途径扩展

对于我国当下的图书馆发展来说,自身整体设备水平与技术条件存在的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在这一因素的制约下图书馆想要较好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获取需求,依靠自身馆藏与网站就是其唯一选择,但由于这种单纯依靠网站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传统观念的束缚,这就使得用户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满足。在三网融合后,图书将能够得到功能强大的技术和网络体系的支持,这自然就能够较好实现图书馆本身信息服务途径的扩展,我国现代用户对于图书馆提出的新需求也将由此实现较好满足[2]。

2.2 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高

除了信息服务途径扩展外,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也将在三网融合的影响下实现较好提升,而这种提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对管理员的工作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致。对于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来说,其本身想要实现信息化发展,图书馆管理员就必须改进传统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实现需要得到新型知识管理理念与技能的支持,才能够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较好迎接三网融合带来的挑战,相关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才能够得以更好发挥[3]。

2.3 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强化

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三网融合本身便属于一?N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基于会将三网融合下网络信息资源具备的数字、多样、海量等特点与图书馆实现较好结合。对于我国当下的民众来说,面对三网融合带来的海量资源很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问题,而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就可以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入手,通过自身对信息资源的整合、重组、筛选、收集,实现各类信息精髓的较好提炼,这种提炼不仅会为我国民众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图书馆本身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也将获得新的服务突破口,这自然使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得以更好实现[4]。

2.4 用户数量增加

除了上述几方面影响外,图书馆本身还将在三网融合下实现自身用户数量的大大提升,这种提升的实现主要得益于三网融合带来的信息共享与超前信息资源获取体验。对于我国当下的图书馆来说,虽然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得其实现了一定的信息服务数字化,但由于这一数字化的信息服务提供的方式较为单一,这就表明图书馆并没有真正脱离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而在三网融合环境下,用户能够实现空间与时间制约的摆脱,图书馆也能够在任何时间,为任何地点的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这自然会实现图书馆用户数量的较好增加[5]。

3 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能够较为深入了解三网融合对图书馆带来的影响,而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文献资料,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策略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图书馆的更好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3.1 升级自身信息服务模式

为了能够保证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较好实现,图书馆就必须升级自身的信息服务模式,这一信息服务模式的升级可以结合各类终端与用户的需求展开。具体来说,图书馆可以将三网融合作为自身信息服务模式升级的基础,开展数字图书馆、电视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个,而结合大数据技术图书光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各类信息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推荐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当下智能手机普及度的不断上升,开展结合手机软件的图书催还、续借、图书预约等服务也将切实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这自然使得图书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2 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

除了升级自身信息服务模式外,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也是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更好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避免三网融合后图书馆无法将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而为了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图书馆结合集成整合技术及数字化信息处理等技术,进行博客、数据、网页、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整合,这样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自然就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3 加强信息资源安全性建设

除了上述几方面策略外,为了保证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得以实现更好展开,图书馆本身还必须加强信息资源安全性建设。具体来说,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可兼容的应用硬件及软件、通用的协议及技术标准等等都属于图书馆可以采用的具体手段,而这些也将保证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服务于相关用户。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市场规模的迅猛发展,各种针对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而一段时间以来曝光的各类网络诈骗、信息泄露以及网络攻击事件也在提醒着人们必须告诉重视网络实践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切实利用好各种网络安全技术,最大限度地有效规避信息时代中的各种网络风险。

1网络工程实践中的一般安全技术分析

网络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技术伴随着网络工程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目前总结来看网络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1攻击

所谓攻击,是指应用各种杀毒软件工具对可能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的各类病毒进行反攻击和查杀,从而达到保护计算机并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目的。一般来说,由于该技术应用较为普遍且一般仅能满足小众型用户的网络安全需要,因而只是一种最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

1.2预防

所谓预防,主要是指利用相应的网络技术手段来防止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及数据信息破坏。目前来看,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途径主要有黑客恶意访问、恶意软件等等,因此为有效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的泄露及破坏,一般主要采用网络信息密码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其中密码技术是当前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加密技术后的加密网络,不仅可以有效阻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及非法访问行为,同时也是有效应对各类恶意软件的可靠途径,目前,通常情况下的加密行为可以在通信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分别是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防火墙技术则是专门在公网和专网、外网和内网之间搭设的一个技术性的保护措施,其可以有效拦截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网络攻击,包括内网的网络安全,随着防火墙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防火墙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其中主流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有包过滤技术、应用技术和状态监测技术三种。

1.3监测

这里的监测主要是指对网络工程内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工作,目前网络工程中进行监测使用较多的主要是IDS即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以旁路为主,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应对,同时还可以对来自网络内部的各种攻击进行积极主动的观测,这是相比较于防火墙技术IDS的独特优势所在。

1.4控制和管理

控制和管理也是网络工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所谓控制是通过运用本地监测软件等对网络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扫描,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漏洞及风险,而管理则是通过虚拟网、VPN技术等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防止各类安全问题的出现。

2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网络工程实践的不断延伸,网络工程实践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越来越趋于复杂的网络安全发展态势下,要想真正确保网络工程的安全使用,笔者以为,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这一体系应该涵盖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软件、硬件乃至管理等诸多方面,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真正实现网络工程的安全使用。根据当前网络工程风险的来源的不同层次,笔者主要从网络工程的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及管理层安全三个角度来论述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

2.1网络工程的网络层安全防护

网络层安全是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的重要区域,例如来自网络上的计算机病毒以及来自局域外的恶意攻击等等,都会对网络工程的安全使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于网络层的安全防护,除了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火墙技术以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安装相应的IDS系统和IPS系统,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来自网络层的安全风险,确保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层方面的安全。

2.2网络工程的应用层安全防护

除了网络层方面的风险以外,应用层安全也是网络工程日常维护中需要重点加强安全防护的区域之一,常见的应用层网络风险主要由于人为应用而产生的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一旦被非法利用则有可能对网络工程的安全带来风险,例如有的计算机编程人员为省时方便而在软件中存留有一定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就极有可能被其他人员获取,因而会成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首要攻击目标,因此必须在日常维护中利用交换技术、虚拟网及VPN等技术来对网络工程中的各种软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扫描,一旦发现潜在漏洞及时填补。

2.3网络工程的安全管理防护

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使用主要靠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管理者在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强化对各类网络安全技术的熟悉,能够及时发现网络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维护,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3总结

总之,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网络工程安全领域,仅仅依靠简单的被动式防御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工作需要,加快构建包括网络工程的网络层、应用层以及安全管理在内的立体式、动态化以及智能化的网络工程防护体系,当是未来网络工程安全防御的大趋势,也是当下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工作者所应该认真思考、积极实践的现实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雅颂.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9):235-236.

[2]毕文霞.试析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6(14):34-35.

[3]杨猛.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5(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