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自动化专业培训

自动化专业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7:06: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自动化专业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自动化专业培训

第1篇

(一)建立完善的电力计量管理机制

电力计量管理机制的落后和监管不到位是阻碍电力计量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力计量管理机制,如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及检修制度、供电系统的管理制度、检修制度、设备检查人员的管理制度、电力计量质量的标准化管理、电力调度及计量上岗管理和检查制度等[1]。此外,在健全电力计量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应加强人员管理,强化各岗位员工的责任意识,务必做到权责明确,做到专人专岗,每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岗位工作负全责。同时还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还应做到对电力计量设备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老旧设备,确保供电质量。

(二)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工作

电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管理工作是整个电力计量工作的关键部分,一个良好完善的力计量技术和设备管理工作方案能使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的事半功倍。首先,应做到准确采集和管理电力计量设备基础信息。电力计量设备基础信息是进行电力设备检修和更换的重要参考数据,直接关系着供电质量。因此,应建立完备准确的电力计量设备基础数据库,方便对电力计量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其次,应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的监管和维护。应及时监测电力计量设备运行情况,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因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并维护以降低损失。此外,还应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关键部件如传感器等部件的检修和更换,以提高电力计量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提高电力计量人员的专业素质

电力计量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操作熟练,专业素养高的电力计量人员不仅能保证工作质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电力计量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关乎电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而提高电力计量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提高供电质量和提升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都极为重要。提高电力计量人员专业素养的关键在于加强电力计量人员专业培训。电力企业应加大电力计量人员专业培训的投资力度,为技术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使技术人员对其从事岗位更加熟悉和熟练。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验和信息的共享,鼓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指导新入职的工作人员,提升整个计量人员的团队素养。

(四)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要做好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从机制、管理和人员方面入手,更需要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例如,电力企业应加大对传感器等核心元件的研发投入,以实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对此,企业应将目光放向全球,学习并掌握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并进一步地创新将其纳为己用,以提高自身电力技术及设备的性能。通过不断提高电子计量设备的性能,增加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实现产品对数据的自动化分析与判断,并可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如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工作状态等。

二、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1、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1、1自动化技术还比较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数控系统等传统机构限制了多变量智能化的发展,无法根据外部的干扰和随机因素对动态实施调整,以致于我国现代数控技术严重脱离了社会发展轨道,严重制约了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加快自动化发展步伐非常必要。

1、2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比较狭窄

当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运用领域仅限于数控系统的传统模式,机械制造厂生产的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性能上都与当今的高新产品有着很长一段距离。例如,生产的产品机构比较单一、制造工艺比较粗糙;设计方法上也比较落后,精确度较低;有些机械制造厂的制度相对落后,科研开发能力比较弱,缺乏技术的支撑等等,都导致了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范围比较狭窄,没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进而影响了整个机械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1、3自动化技术相关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人才是一个企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很多行业中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机械制造行业中,优秀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一方面在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光有理论知识,而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对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事项了解不多,尤其在机械制造行业内,操作人员如果没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整个生产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产业对人才的管理不够合理,没有规范的管理措施,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度,因而,使得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2、提高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办法

2、1加强对机械制造产业中自动化技术研究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作为一项一体化的综合性系统技术,主要朝着精密、工程技术和高自动化技术的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机械制造产业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对机械制造产业中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必须合理地进行人员的调配,将管理者、设计者、制造者、服务员以及用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必须将获取信息、表示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操作信息连接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与控制体系,从而实现信息集成的效果;第三,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将各类学科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以便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

2、2不断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由于当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够广泛,严重阻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现代数控可以采用带高分辨率的绝对监测系统,对机床的动静态特征进行有效地改善,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业的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精确度的关键性指标。其次,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在不同的生产流程中,利用群控系统使物流、信息流进行自动调整动态。再次,可以利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让信息通过包括文字、语言、图形、图像以及动画在内的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拓宽自动化的应用领域,降低机械产品的设计成本。最后,进行智能制造技术的开发,通过知识工程、计算机软件制造系统和机器人技术,对技术工人的技能和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保证机器人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这种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对机械生产进行有效分析、判断、推理、构思以及决策,因而可以大大节省体力和脑力劳动,实现智能化生产。

2、3加强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以雄厚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以外,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做好人才培养就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不断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通过录用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并对其进行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以及创新意识考核等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为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打好基础;其二,企业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来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推动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例如,实行人才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加强科研技术设备的完善,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而推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广泛运用。

3、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应用:

3.1.信息流的自动化

机械自动化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

3.2.物流供输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过程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加工后,还要把成品及时运到具体的、指定的地点,这一过程是相当复杂和繁琐的,为了保障整个制造过程的流畅性和连续性,需要一套有效的自动化物流系统。物资供输系统的自动化涉及到自动化软件系统、单机自动装置等组件。

3.3.加工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有很多重复劳动,为了节省工人的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自动化的加工系统,使生产工序能够自动、持续的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的重复劳动,还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所带来的失误,提高操作的精确度,避免出现次品,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

3.4.装配系统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设备装配系统。过往的装配工作一般由人工来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自动化的装配系统不仅可以取代人工复杂的装配工作,还可以通过预定设计好的技术要求,将特定形状与规格的机械配件自动组装、搬运、实验等一系列步骤,从而建立一套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

3.5.检测系统的自动化

为确保机械产品生产的精度,机械制造过程常常需要运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加工设备和新型的材料与部件,这也就增加了产品检测工作的难度,传统的人工方法检测精确度已达不到设计需求,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难题,这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运用较多的自动化技术有很多,如具有多个判断系统的智能诊断技术、识别电流信号、时序的检测技术等。

4、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4.1. 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是 21 世纪机械制造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延伸。只有实现机电一体化,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2.智能化。智能制造产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核心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基因、人工智能系统、专家系统来进行多种复杂的决策,提高制造系统的制造水平和实用性。该技术能够细致的保留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使这些经验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智能化制造技术是人类感官与头脑的延伸,也是人类手脚和肢体的延伸,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3.微型化。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属于微电子产品,微电子产品正朝着超大规模集成的微观领域发展,未来的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积会更小,操作会更加灵活,能耗会更低。

4.4. 绿色化。人类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环境破坏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未来的机械自动化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将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5.柔性化。多品种多批量生产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因此,机械加工设备的柔性要求也更加迫切。柔性自动化加工,是指采用机床加工控制软件来控制加工过程,在需要更换零件时,无需人工调整机床与设备状态,只需改变少量软件与夹具即可继续进行加工的加工方式。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该技术有以下优点:(1)加工精度高;(2)可靠性与稳定性好;(3)同批次零件的精度与一致性高;(4)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复杂零件的加工;(5)能集中进行多种加工。

4.6. 模块化。随着机械制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涉及的设备种类、技术工种也越来越多,单独的企业或厂家往往不能完成整个机械生产流程。机械制造自动化流程就需要划分为大小不一的模块,分别由专业的部门或企业来完成,通过多方配合实现大规模的机械自动化生产。

4.7.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机械制造自动化每一环节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汇总到远程控制终端,由计算机进行实时分析并进行控制。

5、结语

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快机械生产的步伐,实现机械生产的全面自动化,这是当下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技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更是对机械生产提出了新要求,机械生产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灵活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通过以上对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机械制造对技术要求较高,由于传统机械生产模式的影响,自动化技术还未能够得到全面运用和发展,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严重影响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推广,因而,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品得不到提高。这就要求在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运用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拓宽自动化的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进而实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灵活运用,提高机械生产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孟雄.浅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10):51-51.

[2] 刘洋.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7.

[3] 白玮.浅谈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第3篇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顺应国家生产和人们生活现代化需要的一个新专业,社会对高级电气工程师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然而,合格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却非常缺乏。究其原因,一是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因为年轻,使得该专业的师资谈不上资深,特别是自动化方向;二是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传统轻创新,束缚和局限了该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本专业的师资来源,科班出身的不多,许多教师都是相近专业学科转化而来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尽管是相近学科,要转化也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其次,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由学校到学校,理论上或许很强,但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让他们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似乎有点不切实际。第三,高校扩招,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科研、教学工作量过重,压力太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结合的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对师资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理论基础坚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集素质高、内涵深、能力强于一体的教师群体。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其途径与方法大致如下:

1、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或计划。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师资队伍建设是长期性、渐进性的一项工程,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培养目标和方案。也就是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把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在几年内,本专业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通过何种办法和措施来保证目标的达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一个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

2、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我们教师仍然抱着旧的书本知识教学生是不够的,教师就应该走在学生的前面,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最新前沿知识,才有资格教学生。除了自学外,应该定期地、有计划地让教师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或专业培训;开展教学比赛,通过相互观摩、评议,研讨教学内容、实验方法,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光有理论或光有技能都是不行的,教师除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或参与校企合作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让理论回归实践,反过来实践又强化了理论,打造和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一定要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要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在进行课题研究或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项目中,要组织团队攻坚,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梯队和学术梯队。

5、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生自动化,而自己不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教师是不称职的。作为该专业教师,除了基于计算机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外,还要掌握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图像、动画、影片等形式演绎出来,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一批掌握该专业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因此,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教学技术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职业素养和现代化教学方法运用水平。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电力系统;配电网络;供电设备

配网是供电系统与用户间的传输设施,配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了用户的安全、正常用电。该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定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甚至可能危及到整个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配网电力工程

电力由发电厂进行生产,之后通过输电网、变电站、配电网完成整体的电力供应过程。在此过程中,经过10kV配电线路、配电站、变压器的建立以及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最终形成了配电网络,此类工程一般称之为配网电力工程。

2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基建方面的工程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其中,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在此背景下,整体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较为良好。我国绝大部分常规居民居住地,都实现了正常供电的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口的迁移,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还应继续加强,从而保障居民的稳定用电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

3影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因素

3.1配网设计因素配网电力工程在修建之前,需要针对整体的配电区域网络构造以及设备分布区域进行设计,从而保障配网的建设满足区域内的供电需求。在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中,主要对配网运行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为配网设计。配网设计属于固定设计,一般情况下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小,造成配网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为用电户增多、用电量超负荷增加。这将导致配网工程中供电设备超负荷运行,最终造成设备的损坏或跳闸等故障,对配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2外力因素配网工程在技术整体上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基建、输配线电路、供电设备、发电设备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配网监测系统。一般情况下,软件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当前,在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硬件方面的问题。配网电力工程基建部分根据居民居住地修建,在此现状下,主要存在的外力影响因素为私拉线路、气候影响(雷电现象、风力作用)、其他偶发事件等。此类现象会导致配网在正常运行中出现问题,严重时可导致供电设备的烧毁甚至人员伤亡。3.3人员专业性因素配网电力工程在修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主要施工由外包企业进行,最终造成在具体施工中供电企业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在此现状下,导致施工中的专业水平较低,部分施工无法满足配网安全运行的需求,产生了返工、工程修复等现象,在供电企业的费用支出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后期配网工程的运行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解决对策

针对当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配网工程设计的模拟实验、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工程质量验收、配网可靠性管理工作,提高配网外力破坏防护能力,大力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和应用。4.1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当前,在配网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常存在外包施工队施工不专业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减少供电企业的额外支出,供电企业应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比如,应深化WHS、施工作业指导书和验评标准的现场应用,全面开展实体质量量化评价,规范开展专项验收和竣工验收,实现所有项目缺陷可记录、可跟踪和闭环处理,从而避免施工中出现专业性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保障工程的后期交付以及使用。4.2加强配网可靠性管理工作配网的可靠、稳定运行,从宏观角度分析对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从实际分析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如何加强配网可靠性提出3点工作思路:①加强综合停电管理,按照“先算后用、边用边算、用后复算”思路,合理协调各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停电计划,做到“一家停电,多方施工”,有效减少重复停电;②大力推广配网带电作业,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的持续用电;③持续优化配网网架,提高环网率、转供电能力,在实施电力工程项目前,做到配网停电“能转必转”,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4.3提高配网外力破坏防护能力应采用技术手段提升配网系统过电压防护能力,对雷击过电压的防护措施为提高线路绝缘水平、降低线路建弧率、改善配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等。具体内容为:采用冲击闪络电压较高的绝缘子,变电站合理采取经消弧线圈或小电阻接地的方式,配网线路加装防雷设备,比如避雷器、接地装置、可调式保护间隙等新型避雷设备;预防人为因素对配网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为了有效改善现状,提升配网的稳定性,供电企业应与当地公安部门和宣传部门配合,查处违规用电的用户,从而起到震慑性的作用,保障配网的稳定运行。4.4大力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和应用配网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网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综合利用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其核心是基于正确的网络实时运行参数和设备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实现高级人工智能软件的实用化。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实现配网运行信息共享与实时交换、配网线路故障段的自动定位和隔离、自动恢复非故障段线路的供电,这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的安全性、可靠性。

5结束语

目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但在施工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针对此类现状,供电企业还应从前期工程设计、中期施工监督、人员培养、后期运维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郝少云.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13).

[2]杨涵.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4(17).

第5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发展

Abstract: electrical automa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can reduc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 Electric automation ha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china.

Key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现代化进程也在加快,而作为工业重要标志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标志性技术,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工业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保证工程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准确与及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自动化就是在无人的情况下,用各种传感器执行控制功能。它始于人们用机器实现按固定程序自动进行的各种操作,把人类从笨重、单调、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要进一步解放人力就要求机器不断提高在不确定或变化的环境中自动保持必要的功能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因此,自动化系统必须是开放和可控的,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判断、决策、调整和控制。自动化技术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工具和系统(包括计算机) 延伸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控制的功能,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和生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质量。

二、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就是指将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紧密结合,并针对电气工程的一项应用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电气自动化的主要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功能互补,达到提高效率又克服安全隐患的目的,其自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气自动化维护工作难度降低

电气自动化实现技术控制,主要的操作平台是使用Win-dowsNT和IE,在终端界面上进行操作,这就使其操作系统更加灵活便捷,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使得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维护的过程中也更加简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充分借鉴网络与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自身发展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是依靠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因此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将不断的借鉴二者的先进之处,首先从管理上说,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管理数据的精确处理和保存, 而网络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其次,两种技术能够实现设备操纵的自动化和技能化,提高效率,这也是需要借鉴的地方,因此可以说,电气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借鉴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优越之处来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三)发展缺陷的暴露

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但是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免会暴露出缺陷,这样才能够进行不断地完善。其中一个缺陷就是在实现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的信息独享。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的目标,能够实现操作的直观性和灵活性,但是信息独享的缺陷也暴露在外,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保证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一)应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随着技术的发展,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的应用将成为一种趋势,这种平台能够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从设计、验证、测试与调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和过环节中的细节处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时间的消耗,提高整体效率。除此之外,这种平台还能够更尊重用户的需求,使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相独立,应用于对应的系统,这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加快电气自动化的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是建立在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上的,因此为了保证其今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不但创新,提升自身的能力,产品创新就是一个方向。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企业还需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技竞争力,在创新机制的带动下实现更好的发展,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市场化发展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需要遵循市场的竞争,通过竞争能够调动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能够随着市场的竞争不断的优化自身结构。电气自动化企业在提高系统集成和技术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市场的良性竞争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核心技术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开发,提升电气自动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实现资源的配置,这也是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

(四)将安全生产和专业操作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除了要研究新技术, 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创新品牌之外,还需要格外注重安全化和专业化,将安全生产和专业操作作为今后的大方向实施策略。在今后的发展中,相关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安全和专业的重要性,要做到对安全因素充分认识把握,并对客户着重强调安全性,在专业操作的角度上研发出安全性能高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而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的过程中,也一定要选用专业技术水平高,安全意识高的人进行安装,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这是今后发展的大趋势,一定要格外关注。

(五)实现电气自动化各系统的通用发展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其系统的统一性也将会是一个大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大范围内尽可能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通用,这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网络技术必须要实现现场操控和后台进度,要保证管理的准确与及时,信息传递的精确和迅速,而相关的电气自动化管理层面也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对设备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系统不统一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带来不便,因此说今后在进行电气自动化个系统规划设计时,将统一性因素考虑在内,实现一个系统内的数据传输与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够降低错误频率,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广阔前

景。

(六)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信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接系统安装运行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系统安装过程中,随时将来最终要维护和操作该设备人员了解安装过程,这将使他们对新系统有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能更好理解系统为何按某一特定方式安装。为应付突然出现故障及恶劣运行环境下维修,就要事前弄清楚原因,否则会影响对发生问题做出在正确判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实现管理自动化和生活方便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广泛应用科学技术的一个典型,这一应用使电力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其应用发展的现状出发进行论述,指出其发展的优势与缺陷,然后以此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今后电气自动化的广阔发展前景,希望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戚德慧.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探微.华章,2012年第02期

[2]李达超.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科学与财富,2012 年第5期

[3]董小震.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科技风,2011 年第13期

第6篇

关键字 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T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53-02

0引言

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工业系统当中,属于极为重要的产业设备,它将直接决定着工业生产工作是否可以正常化的运转,并且对于工业的生产来说,将直接关系到工业系统是否能正常稳定的运转。通过较长的的一段时间发现,工业部门为了保证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安全有效地工作,常会定期进行试验、检查以及维修。但是这种做法有其盲目性及强制性,没有充分考虑到设备的现实运行情况,仅仅是依照规定的定期检查、维修周期来执行。这样易造成过度检查或者检查不足,浪费人力财力。

1 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分析

1.1设备可靠性

对于工业自动化的定义主要是指:相关设备在所规定的具体时间之内,完成并实现所要求的具体功能的能力。目前设备产生的故障形式很多,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也极为复杂。设备的缺陷、劣化具有一定随机性,在损坏时速度也有快慢之分,但是一般在发展期均会出现一些前兆,具体表现为光、电、热、声和一些其他化学性变化。依据各种征兆以及特点判断其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比较必要的可靠性分析后,预测并判断出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尽可能早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

1.2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诊断

在对可靠性较高的事件进行研究与制定时,其研究内容方面,不仅是对各种类型的故障以及相关检修停运工作作出科学性的统计与合理的评价,而且还要对于相关指标的可靠性进行具体的推断与考察,在进行的方式方面上,应当特别注意,尽可能将预测与评价两者相互结合,并对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性因素与关键性原因进行重点解决。

2 设备可靠性测试的主要方法

对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时,首先要选择比较合适的测试方法,现今比较通行的对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如下表1所示。

2.1试验室测试法

试验室要具备一定的设施条件,可以在现场进行模拟,使被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能够达到工作时的环境应力,试验累计时间与失效数据等通过相应的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一系列可靠性指标。数据准确真实但对试验条件要求较为苛刻。而且由于试验条件等因素,实验值与真实值很难一致。试验费用较高,适合用于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2.2保证实验法

一般是在产品出厂之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无故障试验。对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保证试验,即测试设备早期的时效性。改进设备的性能使设备达到相应的指标规定。该方法适用于数量少但可靠性要求高的控制设备。

2.3现场测试法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现场进行测试,记录其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分析计算。这种方法更能反映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真实可靠性。缺陷是不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在试验时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试验条件再现性不足。一般将现场测试分为在线测试、脱机测试以及停机测试3种(如下表2所示)。在线测试法相对比较复杂,但是设备容易在运行时发现或者产生故障,所以常采用在线测试法进行检测。

3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具体的解决建议

对于监测系统的本省来说,由于其自身具有相应的可靠性,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应当尽可能的将其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系统当中带有性能不稳定的设施、设备则应当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并且尽可能的将故障问题尽早的将其解决。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人员技术、管理水平不足,不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早期故障,使故障变得越来越复杂,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也要考虑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易用性。

4 结论

如今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国内企业的规模发展也迅速壮大,而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结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诊断与测试方式,为设备的维修提供了依据,促进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爱珠.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1(8):143.

第7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现状分析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057-02

电气自动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息息相关,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及人工成本,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文对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索。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1.1 信息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入到其中,形成了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化相集成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化技术在管理层方面的应用。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利用业务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各种信息以及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通过安全控制系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随时进行监控,从而在第一时间获取想要了解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是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施、机械和体系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软件、电子设备、微电子以及各种微处置器技能的不断发展,原有精确的设施边界,如PLC、管控设施和掌控体系变得模糊不清[2],各种技术领域不断地相互融合渗透,信息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进程中不断地渗透。随之对所用软件的结构、通讯能力以及组态环境的要求提高,在未来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便捷操作平台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各种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PC成为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工具,为实现人机交互提供了可能,由于PC控制系统的灵活性以及易于集成的特点,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在控制层使用Windows作为操作平台使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操作更加便利,维护更加容易。

1.3 分布式控制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分布式控制指的是多机系统,通过多台计算机分别控制不同设备,各自构成子系统,各子系统间有通信或网络互连关系[3]。利用这种分散的控制方式可以改善控制的可靠性,不会因为某一环节中计算机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分布式控制具有开放、灵活、协调、可靠性高、易维护的特点,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广泛应用,可以增加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灵活性,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性发展趋势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的研发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实际上,我国当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以及生产还处于初步阶段,产品仅局限于初级产品并且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所以,电气自动化想要长足地发展下去,我国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创新中去。企业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的水平,坚持不断地进行创新,积极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及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电气自动化系统高效益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争取获得最大收益。PC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应用PC控制系统,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周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化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系统包括设计、测试、实施、维护等多个环节,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可以实现以上环节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平台的建立大大节约了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与成本,提升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还满足了用户对开发平立于最终运行平台的需要。

2.4 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性发展趋势

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性,对提高系统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实现网络数据共享,精确传达数据信息是企业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并且在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实现全系统范围内所有数据的共享。

2.5 电气自动化系统市场化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产品市场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电气自动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需要注意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密切观察市场的需求,研发生产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设备,并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和社会化协作,带动电气自动化产业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提升设备的自主生产比率,逐渐提升企业市场化的适应能力。

2.6 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性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深入到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随之升高。这就需要培养电气自动化企业对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认识,也要意识到安全控制系统与非安全控制系统集成的重要性[4]。可以根据客户的接受程度,在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成本实现安全集成方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推广电气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和相关产品,从对安全系统要求较高的领域开始,逐渐延伸到危险系数较低的领域,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作用。

2.7 电气自动化系统专业化发展趋势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电力企业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却忽略了对设备操作以及维护人员的培训。大都是在设备安装齐全即将投入使用时,才开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很多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具体操作时容易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操作团队,并且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及时更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操作人员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应用,保证电气自动化的专业化发展。

3 结语

通过该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认识到电气自动化在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虽然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我国提高对电气自动化的重视,为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做出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电气自动化的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佳奇,李海.试论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明日风尚,2016(23):304.

[2] 郑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5(27):33-34.

第8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 调度自动化 问题 措施

电力系统非常庞大,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其他电力设备的控制,同时,还要保护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到大电网,大的电力企业,大机组,高压输电,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时代。电力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电力是企业实现生产,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会给整个社会系统带来麻烦。影响生产生活,影响经济发展,所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是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电网运行,既保证电力的正常工作又能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

1.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可以说电力系统调度就是一个总指挥者。现在,我国范围内电力调度包含的范围非常大,全面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将大大提高供电效率。同时,电力系统要最大限度实现设备满足负荷的要求,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和连续供电,实现经济合理,充分利用能源。

电力系统统筹着整个电网的运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包括成百上千的发电厂,变电站还有无数的电力用户。这些都要通过很多等级的电力路线,彼此接连形成网络式运行。电力输送虽然是瞬间即完成的工作,但是要保证用户用电的要求。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庞大的系统,复杂的运行,都增加了电力系统的风险。而且,用电者对电力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降低风险,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所以,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作,也是整个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为了使电力系统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正在逐渐实现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但是相比较其他发达的国家,我国的起步较晚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使用了一些新的系统,这些系统各具特点,并且都是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其中使用的系统主要是以下三种,第一个是CC-2000 系统,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及面向对象的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透明的接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引进了一个大对象的概念,以适应封装性、继承性以及事件驱动的要求。技术鉴定认为,按照开放式系统设计和采用面向对象等技术,都属于国际先进或领先范畴。第二个SD-6000 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这个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具有面向对象的人机界面管理系统。其中较突出的是厂站单线图、电网元件模型、电网拓扑结构、数据库同期生成技术。第三个是OPEN-2000 系统,这个系统是国内外发展速度快、适用面广、性能完善、成熟性好、可靠性高的能量管理系统,这个系统采用100 兆平衡负荷的双网机制,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完全基于商用数据库开发的、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全新能量管理系统。

3.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逐渐的使用新技术来进行改变,但是电力系统在

运行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很大一方面的问题是在计算机

的运行速度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会直接影响处理信息的及时性。现在的电力系统由于还依赖高压机械开关实现线路、设备、负荷的投切,尚不能做到完全可控。这是因为机械的慢过程不可能控制电的快过程引起的。加强电力系统调度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人身、电力系统与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系统运行维护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运行维护水平有待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能保证,大大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无制度可依;重使用、轻管理,不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学习培训,出现问题后过分依赖厂家,影响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管理方面

统一思想,加强调度管理,提高认识。必须杜绝人为的一切误调

度、误操作事故以及不服从调度指令擅自投停运设备。抓好防治误操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广大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最大限度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考核,加强安全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把安全关。加强调度专业培训,提高调度员业务水平。

技术方面

积极开发更高级实用的装置和软件,努力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保

证通信的清晰畅通,避免工作中出现因电话不清楚、自动化画面显

示不正确而造成的错误。

总结

电力系统是支撑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基础能源,加大对电力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保证。电力系统庞大,机组工作复杂,运行风险较高,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曾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电力系统的风险,节省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好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紧跟时展的脚步,积极开发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使得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位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_王宏生,中国电力教育,2011/06

[2] 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李骥,科技与企业,2013/06

[3] 浅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_孙亮,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4] 有关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问题研究_张浩,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