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7:06: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第1篇

【关键词】经济法视野;企业社会责任;完善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39-01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其利润最大化之外负有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共效益的义务。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不仅要履行法定义务,还要超越法律义务,对环境、人力、歧视以及与利益相关责任,企业在保证自己营利性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在制度设计、角色定位、运营与管理方面应当充分体现有关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和意志。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1997年。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该标准包括了涉及工资报酬、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管理体系以及歧视,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分类,第一项可以被划分为经济责任;最后一项可以划分为道德责任:中间的七项一般被划分为法律责任。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涵盖了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是三个责任范畴的统称。

二、我国社会企业的责任的严重缺失和具体表现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一些短期利益而损害一些相关者如顾客、竞争者、国家等权益,在利益的推动下,一些企业的行为非常严重,只为了自身的眼前的发展,忽略了长久的发展,损害了企业的形象,让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中,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因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盛行,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事件”导致一个企业轰然倒下,另一个企业损失几十个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企业内部,企业不履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克扣、拖欠工人工资,给员工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如“富士康跳楼案”等,企业间缺了诚实信用,导致每年经济损失到几千亿元,给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关于在经济法视野下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新《公司法》中,对企业所应承担社会责任首次作出了明确规定,这表明了我国已经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新公司法》中的规定还是表现出了抽象化和原则化的特点,这对规定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公司法》应结合社会实际,以保障社会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法》,赋予其易操作性。并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法》为核心,以《劳动监察法》、《劳动保护法》、《工资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和《就业促进法》等单项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法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只有建立健全了这些法律体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做到有法可依。

(二)提倡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主动并自愿的追求其经济责任,但承担其相应的社会法律责任则是由法律规定并且是必须的。然而高层次的社会道德责任,却必须要企业自觉的履行。现实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在企业领导者的心目中应当要牢固的树立起来,通过技术上的革新改造,以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和降低能源消耗,节约有限的资源,虽然说在短期内也许会暂时的牺牲企业眼前的经营绩效。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从大局来看,这些投资则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使得企业更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够与社会产生互动,并得到由社会大环境带来可持续的利益。

(三)加强政府的监督和舆论的引导

对于政府来说,推动企业努力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是表现在,企业获得了来自政府政策上更多的支持,例如:减免税收、政策性优惠等,从而使企业得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快速发展。可以大力做一些舆论宣传,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树立榜样鼓励企业更多的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政府所倡导的、舆论所宣传的“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原则,也有利于更好的提升各企业家自身的成就感,和塑造企业的形象。企业如果违反了相关的法律原则要受到惩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指责。由此企业认识到本身对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所承担的责任,才能够切实推动全球化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发挥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17-01

一、责任意识的内涵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二是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规定性的经典论述明确指出:无论何人,都对自身、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当人们在情感上认同和接受了责任,责任的要求便成为个体内在的自觉意识,形成个体的社会性动机。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中责任意识淡化已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不关心。例如,在入党的认识上,有一部分学生仅停留在“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将政治视为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而不是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在思想道德上注重关注自我、社会责任感淡化。信阳师范大学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有46.63G的学生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公共场所发生的不文明行为的态度”仅有19.50G学生选择“马上制止”。这些问题的实质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集体责任意识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对社会、对学校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低。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将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大学生在学习和成才的愿望上,目标不明确,缺少主动性。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顺利就业,步入社会。但是仍然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仅满足于考试不挂科,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而降级或退学。

(四)生活盲目攀比,依赖父母。调查显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条件也日益提高,导致大学生消费逐年提高,存在享受物质生活、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选择向父母要钱,过多的依赖父母,在这一点上说明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非常薄弱。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容否认的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大学生的思想也带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由此导致大学生价值观、责任意识的变化,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很少采用是非原则标准,而更多的采用实际利益标准。

(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目前在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带来不利的影响。个别干部、贪污腐化、违法违纪,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强烈的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困惑、迷茫,价值观出现偏差。

(三)家庭方面的影响。由于个别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使年轻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适应能力差。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致使下一代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缺少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一)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的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将政治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格,形成习惯。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与创造的乐趣,培养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提炼成为责任意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法制观念、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注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理念。

(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在大学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自如。此外,应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有所用,奉献于社会,服务与社会,进而培养了责任意识。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责任意识关乎社会事业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以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任伟.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0.34.

第3篇

【关键词】医院文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后备军,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医学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除了学习专业的临床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接受整个医院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医院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人的潜力,使人的文化和医疗技术设备进行完美的融合,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在心理和情感上对社会及他人伦理关怀和义务,是一种内化的精神追求。其来源于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良好的心理基础。医学生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病人、家庭及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医学生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医院实习中,切实做到关心、体贴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医学生以同情心和爱心为基础,对自身所应承担的医疗卫生服务职业责任和义务,始终表现出自觉主动完成的精神品质,并且能对肯定性结果产生美好体验,自愿承担否定性后果。医学生的首要职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除了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支撑。医学生的主要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病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关爱生命、关爱病人。

三、医院文化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医院文化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医院价值观、行为规则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为医院良性健康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医学生在较长的实习期间,融进了整个医院文化的大氛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医院文化的熏陶、激励、规范和浸染。医院倡导的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行业道德,有利于医学生自觉地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更好的服务于病患,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完善医院文化体系

以培养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行医,督促医学生将其工作宗旨真正的铭记在心,并在行医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下去。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能够提高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医疗质量,而且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保证和支持。

(三)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医院文化建设两者间相辅相成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一方面,医院先进文化引领和激励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质。社会责任感泛化就是医院每个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道德与人文关怀意识和对规律与秩序的尊重,以及系统的敬业精神和具体日常医疗工作质量。良好、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往往明确了医院文化建设方向。

四、发挥好医院文化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医院文化是极富个性的组织文化,是医院职工长期积累、积淀而形成的共同意识,对医学生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医院文化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医务人员思想境界的提升和文化熏陶,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能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从而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和宣传,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工作素质,保证医疗质量,规范各种医疗行为,提升医院文化的思想基础。

(二)将社会责任感培养纳入医院文化内涵

医院应坚持以先进的医院文化点燃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打造医学素质与人文情怀和谐统一的医院文化。医学生在参与医院各项活动中,从意识上认同“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医院精神,并引导医学生将其内化为价值追求,付诸于医学职业精神的实践。

(三)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有针对性的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

医院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场所,培养医术精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务人员是教学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医院不仅传授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传播职业文化和人文精神,医院文化带给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在医院文化的建设中渗透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医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规范的行医过程,认真细致的对待每一个病人。

(四)在教学内容中有组织、有计划的加入社会责任感教育

医院要在医学生实习过程中达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达成思想共识,在实习计划中设立教育环节。如组织学习医院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事迹、邀请医院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专家与医学生交流,用医学前辈“大医精诚”的博大情怀激励医学生,医学生从名医榜样中体会大医情怀、以仁心仁术、大医精诚为行为表率深化责任认识,提升责任情感,塑造责任品格,最终自觉成为医院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五)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

开展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提升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医院应依托志愿者活动,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中,医学生不仅能够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寻找自身价值,而且对社会寄予更多的关注。

在医院内以医院门急诊和相关病区为重点,根据患者需求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医学生在与病患及家属的交流中活动中切身的感受到病患的痛苦,以提高其对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自觉萌发出社会责任感。

(六)做好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过渡与衔接

医学生在校园文化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进入医院实习后,需处理好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的衔接。如果实习医院是一个具有优秀医院文化的医院,医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所接受的正面人文知识,就会胜任医院的工作,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完美对接,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素养。反之,实习医院存在不正之风,就会动摇医学生的价值观,更严重的价值观会发生悖逆和冲突。因此,学校和医院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对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职业生涯。

全面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医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关注患者,服务患者,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营造积极健康的医院文化氛围,提升医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彭明利.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西北医学教育[J].2008.6.

[2]温萍.新时期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学生调查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0.

[3]刘英、米方林、王大庆、李天江.论新形势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2.

[4]倪志芬.浅谈医德教育的社会责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5]宋加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J].山东农大学报.2007.

课题来源:

第4篇

1 企业的社会责任

员工和企业主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由两部分有机统一组成的。他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美丽尽义务。

1.1 员工的社会责任 首先要为雇主服务、对雇主忠

诚。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雇主服务,为雇主创造价值。对雇主忠诚,不出卖雇主的商业秘密。在工作中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量在不增加雇主成本的前提下,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协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当雇员职责与社会责任发生矛盾时,必须要坚持社会责任的良知。

1.2 企业主的社会责任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企业主必须主动维护社会的生态文明,承担社会责任。要为员工着想,爱护员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回馈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发生矛盾时,必须要坚持社会责任的良知。

2 中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初探

2.1 中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紧迫性 在与中小企业主接触过程中,他们一方面愿意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但另一方面又由于法律法规众多没法全部掌握,唯恐企业运行过程中有违规之处被相关部门查处甚至关停。例如有的企业主说,连节约用电国家都有规定!面临着日益临近的“建设美丽中国”现实任务,中小企业主们既感到高兴,明白自己责无旁贷。又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担心在新一轮浪潮中被淘汰。笔者认为,ISO26000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我国必将推行ISO26000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和环境压力。中小企业只有从现在做起,努力理解ISO26000,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才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中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措施 在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ISO26000主要内容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很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ISO26000提出的社会责任包括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行实践、消费者、社区参与等七大社会责任主题。在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实行的其中的劳工实践、环境、消费者、社区参与等四个主题。中小企业人手紧张,往往资金紧张、一人多岗,但也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各部门只有通力协作、分工协作,共同提升,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践行社会责任。结合笔者的研究,总结了近年来为中小企业进行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培训和咨询的经验,提炼了中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承担建设美丽中国任务的措施。

表1列出了中小铸造企业践行其中环境、劳工实践两大主题的实现措施[3][4][5]。

ISO认为,一个企业在社会责任的良好表现至少将对竞争优势、企业声誉、吸纳和留住员工、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等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招聘接受了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员工开展新一轮的理念和技术培训,提升全员素质,开展岗位练兵;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更新工艺和(或)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运行已有环保设备,都是践行社会责任、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表现。

践行社会责任既是中小铸造企业发展的“紧箍咒”,也是“助推器”。采纳笔者提供的咨询与培训,一些中小企业采取了一些践行社会责任的措施,实践证明,以上措施在争取订单、稳定员工队伍、协调社区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

更新技术与设备必然涉及到企业资金的投入。这需要企业提升认识,更新观念。在资金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

第5篇

一、加强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各项任务,这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具体体现为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建议将环保纳入政府绩效评估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提高资源效益和加强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国家战略位置上,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踏上了新的征程。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必须要求加强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至少七个坚持,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以人为本。所有这些“坚持”结合起来意味着要求我国的整体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必须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此,加强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已成为我们国家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二、我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现状分析

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均GDP不断攀升、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经济结构日益优化,但唯独环境指标完成得很不理想,资源利用率较低、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一)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相当紧迫

据有关报道,我国目前的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具体表现为:

1.资源产出率低。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2.资源利用效率低。2000年,冶金、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3倍。2002年我国每万元GDP取水量为537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至25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分之一;多数城市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损失率高达20%以上。

3.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煤系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一些超大型复杂多金属矿床的尾矿利用率仅为10%。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约为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

4.再生资源回收率低。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材利用量为5800多万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此外,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中国科学院于2006年2月28日了《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种资源原材料消耗量来计算节约指数,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部分排名见表1)。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而我国五种资源的单位GDP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因此我国仅排在第56位,位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这说明,我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绩效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刻不容缓

据有关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还在加剧,具体表现为:

1.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扬尘、浮尘和沙尘暴频繁发生。

2.水生态系统失衡。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现象加剧,不少湖泊萎缩,天然绿洲消失,现有水库蓄水量减少。湿地破坏严重。一些地区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

3.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有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骤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在瑞士达沃斯2005年度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专家根据事先确定的6大环境政策16项指数(标准值100分),了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位居第一,列第二到第五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位居倒数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朝鲜、中国台湾、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和乌兹别克斯坦。我国得分为56.2分,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67.2分),排在第133位,居全球倒数第14位(部分排名见表2)。这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还相当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是受托经济责任内容拓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明显趋势

基本审计理论学说认为,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不断拓展是推动审计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内在依据。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是指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实质即是指经管和报告行为必须按照特定的要求或原则行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特定的要求或原则在不断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保全性、合法性、经济节约性、效率性、效果性、社会性、环保性和控制性等。与之相对应,形成受托经济责任的具体重要内容,包括保全责任、遵纪守法责任、经济节约责任、效率责任、效果责任、社会责任、环保责任和控制责任等。任何审计活动都是以特定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审计之本质目标在于促进特定主体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特定种类的审计是适应监控特定的受托经济责任内容而产生的。

财务审计(Financial audit)和法纪审计(Compliance audit)注重于保全责任和遵纪守法责任;效益审计(Performance audit)注重于节约责任、效率责任和效果责任;社会责任审计(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注重于特定主体的社会责任;而环境审计则注重于特定主体的环保责任。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其国家审计领域,效益审计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成为审计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比如,美国国家审计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财务审计一般只占15%以下,而效益审计却占到了85%以上;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后,效益审计日益重要,几乎占到了整个国家审计资源的35%;在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中期,效益审计已占到整个国家工作的50%;在加拿大,这一数字早已超过60%。

而环境审计,自上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美国审计总署早在1969年就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开展了环境审计。我国审计署曾于1985年和1993年两次对兰州、广州、重庆等20个城市开展了环境审计。从1998年开始,审计署就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了环境审计的探索,包括对部分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城市排污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等多种形式的环境审计。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如果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作为环境保护投入,大体上可以控制住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改善。而美国早在1993年,环境保护投入就占GDP的1.8%,目前发达国家每年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2%~5%,我国的环保投入也约占GDP的1%,且呈上升趋势。

因此,理论上,不管是效益审计,还是环境审计,都是促进受托经济责任中的效益责任(包括经济节约责任、效率责任和效果责任等)和环境责任(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责任等)得到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控制机制。

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的新路子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必须要求我们努力实现审计理论、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和环境审计新路子。

(一)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新路子

1.效益审计的理解和运用应该广义化。这里所讨论的效益审计,在西方国家一般称为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其内容已经历了从“2E”到“3E”再到“5E”的发展。第一个“E”即经济性(Economy),主要强调对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控制,要求努力降低活动的资源消耗系数;第二个“E”即效率性(Efficiency),主要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求努力提高活动的投入产出比;第三个“E”即效果性(Effectiveness),主要针对目标(计划、预算)的实现和完成程度,要求努力促进活动按既定的目标来进行;第四个“E”即环保性(Environment),主要关注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维护情况,要求特定主体的行为活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第五个“E”即权益性或公平性(Equity),则主要着重于审计特定主体(包括政府活动)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包括所产生的利润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性以及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因此,我国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再也不能局限于狭隘的经济效益的范围,而应与时俱进,跟上效益审计发展的国际潮流与步伐。

2.应建立并实施利润目标导向和投资报酬率导向相结合的新型效益审计模式,促进企业树立起在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提高效益的新型经营观念;应建立并实施综合目标导向效益审计模式,促进运用公共资金的政府及其部门的活动在法律、制度和政策框架内有效运行;应加强绩效衡量和绩效会计的研究,为效益审计的开展提供理论、制度和实务前提;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维效益审计监控体系,促进效益审计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效益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二)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新路子

第6篇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 理论 实践 对比

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公司界和理论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劳动安全保障问题、国际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实践问题等,促使我国的学者开始重视社会责任问题。本文以西方国家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进行概述,希望对我国的社会责任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西方国家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发展

(一)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萌芽

任何思想都有其萌芽、发展的演化过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也不列外,产生于古代社会且具有个体行为特征的雇主伦理,就是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早期表现,且为当代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提供思想源泉。在西方社会,产生并兴起在近代文艺复兴后的新教伦理是西方商业伦理思想的源泉之一。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比较早且发展的也很深入,慈善事业是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早方式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现代公司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时就具备了产生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土壤,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由此萌芽。

(二)公司社会责任定义的提出

1895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莫尔第一次在《社会学杂志》期刊上呼吁“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公司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该文标志着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产生。

1905年美国学者约翰·戴维斯在其所著的《公司》中认为,“企业是由社会创造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担对社会发展的责任,企业通过创造财富来回报社会。”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第一次完整的提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谢尔顿首次将公司社会责任与满足产业内外相关群体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应包含社会道德因素,这样是后来理论发展的依据。他认为企业在获润的同时也应该照顾到行业其他次要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公司在盈利的同时也要为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社区利益应高于公司盈利。

1953年,“公司社会责任之父”—伯文在他的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了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也将公司社会责任明确定义为:“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经营者根据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义务”。

1960年Davis对伯文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也提出企业经营者在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时除了考虑公司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之外也要顾及那些受公司行为影响的人的需要和利益。其主要说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深入发展

1971年美国经济发展协会在出版的《商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指出公司社会责任由三个方面组成, 由内向外构成三个同心圆, 从内层到外层依次为公司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无形责任。这种观点形成了早期的公司社会责任“同心圆模型”。

1979年Carroll提出了一个公司社会责任的三维模型即公司社会责任观、公司社会响应观、公司社会价值观。并将公司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公司自由决定的责任, 并进一步阐述了各个责任的定义、范围及其重要性。公司社会责任定义自此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

1991年Carroll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模型和定义, 他改进了其早期的公司社会责任四层次模型, 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并把原先的第四部分由公司自由决定的社会责任换为慈善责任。处在模型最底层的是经济责任,从下往上依次是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处在金字塔顶层的慈善责任。该模型阐述了公司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还有其他几项责任,这几项责任也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区别的。至此,公司社会责任整体框架已趋于成熟。

二、西方国家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公司社会责任在国际交易过程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和实践,不仅是企业个体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在此背景下,1997年国际社会责任组织制定了运用于第三方认证的SA8000,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协同世界很多国家在一起制定的ISO26000标准,这些国际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国际社会责任运动和实践的趋于完善。很多国家也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出国内的CSR标准,通过法律法规将CSR写入法律之中,促进和推动国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大力宣传和鼓励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

(一)就美国而言

美国是在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立法最早的国家,形成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法律保障体系,社会法律体系等,这些法律体系都对公司社会责任有具体的规定。美国在推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给各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做出了一个榜样。具体表现在:第一、通过立法的方式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法律化。美国立法机关制定了很多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而且还有很多知名公司都制定有详细的公司行动或者道德规范。早在1943年,美国强生公司就将类似社会责任的信条写入公司的规范之中,为1980年平安度过扑热息痛危机打下基础。第二,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美国的一些公司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纷纷设立了直属董事会领导的道德委员会或者道德责任者等机构。

(二)就英国而言

英国的社会责任运动主要是依靠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承担其社会责任。英国社会责任实践在前期的时候,主要限于公司做些慈善事业,投资与社会的发展,通过加大投入而提高社会就业,改善社会环境;再到后来的以提高产品质量,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善待员工,改善工作条件和员工身体健康等。近几年来,英国政府才开始要求企业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等等。英国的社会责任运动慢慢地成熟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政府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职位。第二,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第三,通过政策的倾向和引导,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第四,通过社会媒体等途径,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如2000 年 7 月,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家 CSR 线上学院,同时还建立了一个政府公司社会责任网站。有力地帮助了英国提高国家公司社会责任的能力和竞争力,英国在推动公司社会责任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定。第五,利用非政府组织,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英国政府通过利用非政府组织来体现政府的意见和企图, 加大推进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的力度。非政府组织在英国推进公司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就日本而言

日本政府在积极推进制定公司社会责任标准化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派遣专家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如何将CSR纳入国际标准的讨论。经济产业省与民间组织的联合,在2003年10月开始探讨制定日本国内公司社会责任标准,于2004年5月制定了《公司行动》。日本政府制定严格的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制度,随着《京都协定书》的制定和实施,日本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和环保,给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公司很多优惠政策。倡导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谋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三、西方国家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西方国家实施公司社会责任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公司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推动企业、社区、公众、消费者和其他次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互动。西方国家围绕这一目标,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和倡导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作者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实践,并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认为我国政府推进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激励和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社会责任理念不够完善,制定的法律法规没有在公司社会责任总体要求上进行,表现出凌乱、无序的现状。这样是我国在监督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没法对那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从英、美两国的社会责任实践中看到,两个国家都将企业社会责任明确的写入法律法规之中,很多企业也将企业社会责任写入企业之中,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我国政府和企业要想更好地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就必须去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那些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倾向。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二)设立专门统一协调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部门或者职位

由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如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这样在实际管理社会责任问题过程中会出现相互推诿或者只从各自部门出发,而没有着眼于整体考虑,相对来说,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管理就会没有力度和针对性。要想真正将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运动广泛推广,将各部门对待企业社会责工作形成统一的意见,都从大局着想,我国就需要在国家管理高层设立一个专门的国家部门或者职位来统一协调政府、公司的社会责任工作。对于推进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激起更多的职能部门参与到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事业中来的需要。

(三)加强社会宣传,形成良好的鼓励和倡导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

虽然我国社会责任活动比较频繁,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不深入,社会责任意识不深入,社会公众还不知道如何去实施社会责任,而有些公司借鉴国外社会责任的实施,但都浮于表面形式,照搬做出的许多奖励标准和约束条件都偏离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真正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首先做到:第一,要加强公司社会责任的培训,培养和加强政府官员和公司家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二,要充分利用我国的社会媒体,加强对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的宣传,使更多的公司意识到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三,设立政府主导的社会责任奖项,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获得年度最具责任感的公司和公司主名单。政府在政策、投资、采购等方面,向这些有责任感的公司做出倾斜。

(四)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

从英国、日本的实践来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对于推动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有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发挥出社区互动、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员工权益保护及监督活动等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在我国,各行业协会、工会、工商业联合会、消费者组织和环保组织等都是政府实现其意图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有效地协调公司与政府、公众、消费者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应从国情实际出发,研究和制定符合我国行业实际的社会责任标准和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配合政府行使社会监督的职能,确保公司社会责任的全面履行,推进行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婷.美欧日公司社会责任实践比较研究[J].公司管理,2010(15).

[2] ,聂元军.英国政府推进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和启示[J]. 改革与战略,2008(12).

[3] 魏亚南,吴右.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定义发展的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2011(24).

[4] 禹海慧,曾鹃. 国外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 改革与战略,2010,3(26).

第7篇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第8篇

【关键词】新医改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伴随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试点运行及全面推广应用,探讨如何做好当前新医改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已经成为各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是因为成本管理对于我国实行医院会计体制创新和经营管理体制创新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本文将具体探讨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不断更新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完善成本管理的优化,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医院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一、新医改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的新变化解读

2011年7月1日起,我国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在各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具体执行;2012年1月1日起,我国新医院会计体制正式在全国推广执行。新医改中,有关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医院的成本能够由粗线条核算逐步细化到病种、诊次和床日成本级别,从而为我国政府制定正确的相关医疗政策和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这也是与旧制度的根本区别所在。新制度摒弃了之前的收付实现制,采用全部会计处理权责发生制,这就是说虽然医院在经济体制上还是事业单位,但是其会计核算又类同于企业,实现了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这样的积极影响是将更好的推动医院的成本核算,从而为医院的绩效考评和财务风险控制提供更加详实有效的会计核算资料。

(二)充分体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思想

新医改制度强化了成本核算,规定不同级别的医院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将医院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和细化,使医疗成本归集核算更细化,比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控制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一方面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口径具有一致性和可验证性,为医院自身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参考依据。可见,新医改充分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

(三)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医改制度的要求医院进行管理创新,打破之前信息孤岛的传统财务管理状态,加快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对成本管理的改革的重点,要求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具体是需要将成本核算到各个科室,逐步打破以往科室内部成本自行控制的局面。然而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太大,核算程度又难,这无疑是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出的最大要求。

二、目前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院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意识有待提高

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医院对实行全面、整体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认识存在不足,尤其是对间接成本管理存在忽视的现象,具体表现是:1)对费用进行 “粗线条”的会计核算;2)普遍关注事后的成本核算,忽视事前和事中的成本分析与控制;而且存在多种认识的误区,比如片面地认为成本和效益只能由医院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错误地认为医院具有特殊性,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只要实施日常的费用控制便可等。

(二)成本管理缺位问题严重

根据对几家医院成本核算的调研,发现医院仅仅是为了收入而进行成本核算,而且在具体核算的时候,并未将医疗服务成本和日常的经营费用进行区分,导致医院的管理者无法基于投入和生产的函数关系进行科学预测,造成从根本上不能对医疗服务项目的边际利润进行明确的界定。这些最终都导致了医院的成本管理畸形发展,致使医院成本管理缺位。

(三)成本责任缺失导致员工积极性严重受损

我国医院的成本管理通常是按支出的情况来进行统一归集与分配,基本上无法实现为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管理的控制目标,直接导致成本责任的归属无法确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员工的绩效考核,以及奖惩事件不能直接与成本责任相挂钩,所以医院各个科室员工对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积极性严重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员工根本没有去降低成本的压力和动力。可见,成本管理也只能仅仅成为财务人员才会关心的被动局面。

三、完善医院成本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提升医院管理者的成本管理认识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来说,需要首先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成本管理应该是需要重点关注的。(1)要树立市场成本的基本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比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会计和责任会计等来进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2)要树立成本效益的管理理念,具体要求是根据各科室、各层次和各环节业务特点以及成本风险收益实施整体成本核算,严格医院的费用支出,最大限度的减少开支和浪费。(3)成本控制需要由事后控制逐步延伸到事前与事中的全程,从而实现医院成本核算效用的最大化。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化,也使得很多医院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建立一套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模式来科学地进行成本核算,从而控制成本日益急迫。而将成本核算项目精细化,这也是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具体做法是:建议建立一套覆盖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及病种成本的四级核算与管理体系。总成本:是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耗用的费用总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医院各个职能科室成本的管控;科室成本:是在各科室提供医疗服务过程所耗用的费用,其精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是以各个科室提供的某一医疗服务项目为成本的核算对象,需要对其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记录、归集、分配和计算实际成本的过程,它将影响我国有关部门制定财政补偿标准和制定价格标准;病种成本:临床科室提供的某一病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需要专门进行计算费用成本的过程,它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每一种治疗时间长短和耗费的多少,能够有效杜绝过度医疗的行为发生。

(三)将社会责任成本真正纳入到医院成本管理中

众所周知,医患官司的频频发生一定会导致医院管理成本的增加。然而这涉及的责任归属问题该如何计量确是医院成本管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为医院既要遵循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要体现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所以建议引入社会责任成本概念,从而有效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建议医院建立一套医疗服务社会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和责任管理机制,比如建立用于社会责任成本摊销和预提的专项基金,一方面,这将促使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更加完整和有效,另一方面,这种将绩效考核和各科室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等紧密挂钩的做法,有利于控制医疗服务社会责任成本,不断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四、结束语

综上可见,我国政府对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非常重视。本文在国内外大量医改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四级医院成本管理的新模式,并且将社会责任成本理念引入其中,希望对我国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我国与美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12).

[2]夏文婷.论医院成本管理及其必要性[J].中国外资,2011(09).

[3]范军.李俊霞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