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教学优点

课堂教学优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6 10:00: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优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教学优点

第1篇

[论文摘 要]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英语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优化课堂环境。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也成为了当今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我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地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而这种新的课堂环境既能够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英语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1、英语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中心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比较单一。这种呆板传播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倍受折磨,教学过程也只是完成了“授业”的任务,根本谈不上“传道”的目的,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充当被动的语言知识的接受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创造性,达不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缓慢。和传统模式相比较,多媒体技术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使教材图、文、声、像并茂,使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让学生从多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学习信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变得新颖而充实,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2、英语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学习同一份材料,运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效果要远比只是听或只是看的学习效果好的多。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综合的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当中,创造出教学情境,将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了一个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世界,给学生的听觉、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能力。

3、英语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当前所使用的教材不但配有录音带,还配有多媒体光盘,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我们可以积极的利用这些有利提条件;还可以集体备课,成果共享,每人主备一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补充课件的内容,然后经过集体讨论修改最后定稿。如:在为学生讲评作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标记谬误,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导入部分加入多种形式的音像材料如歌曲、电影片段、人物介绍等,将一些社会、人文、历史等背景知识表现出来,由于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每位教师也可以有自身的特点,适当补充具备自己特色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探索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师需学会通过电脑对文字、表格、图象、声音等进行处理;还要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如PowerPoint ,Photoshop ,Flash等)以及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等,从而大大加强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转贴于

二、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能够大大地优化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多媒体的开发与应用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多媒体技术只能辅助英语教学,不能反客为主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中为解决某一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手段或工具。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的给予提示帮助,学生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加,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一些教师将多媒体的作用过度夸大,认为多媒体是无所不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无处不应用多媒体。如果过多的追求多媒体,甚至把整堂课都设计成多媒体课件,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只专注于操作电脑、演示课件,一堂课下来几乎不用黑板和粉笔,势必会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过多的被吸引到多媒体课件上,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和声音上,其结果是喧宾夺主,冲淡了主题,不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成为教学的干扰源。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应该也绝对不会妨碍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应该说是对原有教学手段的加强,而不是替代。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注意选材,科学设计

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一些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储存起来,以备教学时使用。选材时还要注意选择那些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关,感觉直观,易于学生理解的信息。

要想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先考虑到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对象,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设计,确定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认知学习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媒体课件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主题是语言的学习,学生需要大量的口语、听力等方面的练习,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利用多媒体把信息准确无误、简单易懂地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在制作英语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把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放到首位,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美。在多媒体这种新的教学技术支持下,必须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使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良好工具。

参考文献

[1]朱宝银.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3,(2).

第2篇

关键词:小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39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高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品格,而且还可以常常引起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一门非常灵活、丰富多变的艺术。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对于新课程的具体操作,我们应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灌输式”的教学框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还要更新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这样课程改革的步伐才会加快。那么,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该如何提高效率,才能让每个同学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钻研教材――有效教学的前奏

1.钻研教材。从文题出发,抓住题眼,扣住突出主题的重点句段,来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2.分析课文在表达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有什么独到之处。新教材课文中的泡泡图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给我们在阅读学习时提示了思考的途径和方法。

3.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思考,谈谈本课的学习之后,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有什么感受。并且重视教学语言的选用。语言相通,心灵才能相通;心灵相通,才能产生共鸣。共鸣越多,心灵就越能结合,从而产生认同感。

(二)培养兴趣――有效教学的关键

1.调动学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不摆架子,待人以诚。出言质朴,首先就给人一种亲切感。我发现这样做之后,就很容易接近学生,三言两语就在感情上消除了与学生的距离。引而不发,善于诱导。以变引趣,提高课堂效率。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着想。俗话说旁观者清,学生在进行创作、表现时,我们并不清闲,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考虑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2.了解学生,培养其学习兴趣。

全面了解班级及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十分注意利用反馈信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3.课堂语言充满激励性,稳定学习兴趣。

要善于理解。在教育学生时,我从尊重、信任他们的愿望出发,正确理解他们的言行,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我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体贴,从而主动地加快前进的脚步。要教育学生时,我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恰当地向他们提供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他们。要及时评价。在教育学生中,我从分析学生具体言行入手,及时评价,发现优点,及时肯定、强化,使其发扬,发现缺点,及时提示,使其尽早克服。

4.课堂提问与讨论,成为鼓励学习信心、意志的基石

提问是包括点名提问和举手提问。从“点名”到“

举手”,其形式发生一个小变化,其意义发生了大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有了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个飞跃是不易的,年级越高难度越大。从提问后个别思考问题到小组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可以看出讨论,是学生的积极思维最好的调动因素,使其认识过程逐步深化。

(三)师生互动――有效教学的主题

1.创设具有人文气息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从情感上来诱发学生,以情诱趣,把我们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诱发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当学习的积极性被诱发出来,同时要注意情感的投射,用教师传授知识的积极的情感来引起学生学习知识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

2.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会让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来。其实,教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一点一点地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且激发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怎样学,最后意识中真正地爱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事物能力、掌握规律,还可以减少差错。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抑或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找出共同点与区别,很好地完成知识的转移,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会学而乐学。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设计多层次练习。根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层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异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阶梯形,让学生顺“梯”而练,达到各自的高度。

4.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全班同学对学习的态度,其次是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基础知识水平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好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当然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是一个变革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陈萍《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11期

第3篇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和其应用、制备,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教会学生几种题型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考个高分绝对不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用化学学的原理与方法思考、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在课堂上要淡化形式,以介绍化学学思想为主,强调化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化学,更要学会用化学。

2.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2.1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决定这节课知识掌握方面的目的,思想教育目的,培养技能、技巧方面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上课前就知道本次课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其比例根据专家研究高达90.41%,而一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次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学习优秀者可达84.8%,由此可见,在其它因素不高的情况下,课前明确目的,可直接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上课应一开始就应明确地向学生告知本堂课的目的、学习内容,并写出标题。

2.2内容正确。

教学内容要正确,首先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即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所讲的基本概念、原理准确无误;二是教学内容要符合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三是讲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知识点、能力点;四是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思想教育可以点明发挥,这是实现教书育人,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最佳、最主要的途径。

2.3方法恰当。

教学方法根据教育学的理论已经总结出十几种,一些优秀教师又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法或哪几种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组合应用,其目的都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经历体验和感受,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那种启而不发或简单地多提几个“对不对”、“是不是”的一类简单问题的教学方式,都会冲淡重点,偏离教学目标。教师能否以自己的积极思维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判断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标准,而不是以提问的多寡来衡量。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在“恰当”二字下功夫。美国教育家富兰克林曾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最佳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只有分析多种因素,进行最佳选择、最佳搭配,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4结构紧凑。

一堂化学课应由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五个环节来组成,而不是单一的讲授新课这一结构。至于每节课用哪些部分,每部分处的地位,不能机械地用时间多少来硬性规定,而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性质,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来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的结构。但课堂教学不论选取怎样的结构都要环环相扣,顺理成章,融为一体。其次,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有讲有练,演示、板书,使用教具、模型、挂图或进行电教辅助教学都应安排恰当,有条不紊,秩序良好。

2.5语言清晰,板书规范。

课堂教学除了应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紧凑外,还应讲究讲课的艺术性。讲授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板书板画、动作及感情的处理上。在语言的处理上,应考虑清晰性、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问题;在板书板画的设计上要布局合理,具有清晰性、条理性、形象性和灵活性;在动作的处理上应做到准确、明快,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在情感的表达上做到和蔼可亲,语调抑扬顿挫、语言简练诙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3.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组织好教材内容

化学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教会学生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化学学思想、原理和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教学过程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重点,抓住实质,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层次分明,将基本的要领和方法讲透,让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对于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知识不能一带而过,要将其重要性明确告诉学生,并注意到初学者对新知识的接受有一个过程的特点,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教师首先要心中有数,讲到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要适当放慢节奏,紧紧抓住问题的主线和重点,不要让一些细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要追求一下就讲清楚问题的所有方面,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清思路和方法。

4.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点的课堂形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怜沉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当今常见的是两种教学形态。一种是接受形态,起点是感知教材,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讲究新旧知识联系;目标是知识的掌握、巩固、熟练,有解题应用能力。另一种是参与形态,起点是以问题作为讲课出发点,学生独立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到一定程度介入,目标是学生独立探究的态度、能力、技能的提高。他认为这两种形态正在互补、整合,可能趋于同一化。目前,我国的课堂形态多数属于第一种。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说,还需要借鉴第二种形态的优点。从课堂形态和氛围来说,我们希望以下六种期望状态的出现。

4.1激发态。

通过创设情景、布疑、启发,使学生总是处于在一种热切求知、兴味盎然的激发状态。

4.2自主态。

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自探、自明、自解,即自己探索,自己归纳结论明白道理,自己解决问题。

4.3活动态。

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做到动眼,动嘴、动手、动身、动脑,要动得充分、动得积极、动得有效。

4.4交互态。

要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相互尊重地讨论、交流甚至争辩。体现一种既协作又竞争的态势。

4.5求异态。

在课堂中能出现质疑、提问,善于标新,敢于立异,勇于挑战权威的氛围。

4.6延展态。

第4篇

关键词:突出学科特色;营造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44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科特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进行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前准备既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关注场地、器材、环境、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课堂的把握和调控要靠课前的准备,要想上好课,先要备好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有区别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再拆分教材重难点时,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将重难点逐一化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水平有高低,那么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做到有的放矢、因“才”施教,根据场地、器材、天气等变化安排适宜的练习内容(比如酷暑天适宜在室内或阴凉处进行一些技巧性练习,寒冬天适宜安排中长跑等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堂纪律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约束学生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管理课堂的平台。同时,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组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克服困难、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就显得很重要。体育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对抗较多,各种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迅速地进行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有效保障。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1. 经验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应给予他们不同的方式展现自身优点和长处。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看到自己认为的劣势变成优势,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合理搭配高矮学生分组,高个子发挥防守抢篮板的优势,矮个子展现灵活多变的运球转球特点。这样,既完成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兴趣与爱好。

体育课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到位的示范非常重要。对于学生而言,在室外上课,又是开放式的操场,教师扯着嗓门讲十句,学生未必听进去一两句,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再加上准确到位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蹲踞式起跑动作,笔者会边示范边讲解:“各就位”时像上膛的子弹;“预备”时像紧压的弹簧;“起跑”时像离弦的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让体育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 游戏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一个项目的教学往往会从低年级一直贯穿到高年级各阶段的学习中,单调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产生心理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如果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难度,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各种换物接力比赛中,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激烈程度,将学生均衡分组、合理搭配,在规则上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都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大家,每个学生都跑得很认真,而且极大地控制了失误率,增加了练习的强度和密度,也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合理运用场地器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1. 因地制宜,因材设计

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分配合理的教学场地及内容。比如,在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将400米改成梯次跑、30米*8往返跑,或者利用篮球场、水泥场地各种线条,进行曲线行进跑、追逐跑、几何图形跑,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器材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可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矿泉水瓶、破损篮、排球自制负重物、竞赛障碍物、标志物,利用不穿的衣服缝制沙包,利用废旧汽车内胎剪制皮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弥补器材短缺影响教学效果的缺陷。

3. 认真检查,保证安全

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对学生的服装穿戴、教学器材以及活动场地必须认真检查。例如,教学前,学生身上是否带有小刀、比较尖锐的小配饰等有可能在做练习时扎到、伤到学生的一些小物件;另外,在教授新内容、新动作时,学生表现得都很兴奋,还没等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学生便跃跃欲试了,这时,教师一定要先稳住学生的情绪,严明组织纪律,强调活动安全,不能让学生因为好动、好奇而随心所欲,避免因不得要领而发生伤害事故,只有确保课堂的有序性和安全性,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自觉反思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对每一节课堂组织教学,都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总结成功和不足,通过课后反思,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启迪和升华。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导入;复习;图物展示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复习式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复习式导入法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授《春》一课中,教师设计下面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来一场‘古诗寻春’比赛,看谁能说更多的描绘春天的诗句。”话音刚落便激起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用古诗表达出自己对春的诗情画意。教师正好要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春有关,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这一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且能通过比赛的方式,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运用复习式导入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复习的旧知识要与新知识存在较大的联系;二是复习环节要简短有力,不宜冗长,更不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二、作者介绍导入法

虽然目前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受到人们不少的诟病,但客观地讲,不少经久不衰的文章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佳作。这些经典文章的作者,无论是他们显著的成就,还是他们传奇的人生,都是教育学生的宝贵素材。因此,在开讲之初,直接引入文章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课文。

如在教学《拣麦穗》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走进张洁建构的传奇的文学世界里。”

这一课堂教学导入有两个成功之处:一是巧妙地借助学生们熟悉的著名女作家冰心引出文章的作者,引起学生对不太熟悉的作家的探研兴趣;二是善于渲染文章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运用作者介绍导入法时,一定要充分挖掘作者信息中的闪光点,如流于俗套,将很难“一锤定音”。

三、讲故事导入法

无论是学前的儿童,还是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故事对他们永远具有吸引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琵琶行(并序)》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下面的故事进行导入:“平时我们形容能理解自己内心想法的人叫什么?――知音。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讲‘知音’一词的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有一名琴艺十分高超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别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钟子期。尽管伯牙琴艺高超,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但是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伯牙弹琴的心意,唯独钟子期可以做到这点。当伯牙弹《高山流水》时,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声就像雄伟的高山矗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听后就赞叹他的琴声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用琴声赞美流水,他的琴声犹如翻滚的江水流进钟子期的心中。钟子期听后就会称赞他的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称钟子期为伯牙的‘知音’。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从此再不弹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学白居易与一个歌女之间的知音故事。”

此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所讲故事要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且故事讲述要精彩生动,切不可把语文课堂变成故事讲坛。

四、图物展示导入法

在课文教学导入环节,借助图物、动画等方式导入课堂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方法,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图片、动画这种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导入方式通过形、声、色对各种感官的刺激,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增强课文内容的吸引力。

在《春天砹恕肥诳吻埃教师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春天画面:冰雪初融的北国,细雨朦胧的江南,争奇斗艳的花朵,千姿百态的小草,花丛忙碌的蜜蜂,田间耕耘的人们等春天的画卷,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了直观形象的优美画境。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这一导入方法的优点是形、声、色俱全,能迅速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图物的展示上,不能过多,过杂,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不能一味利用图物来代替文字,这样会扼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力和鉴赏力。

五、游戏互动导入法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在课前设计游戏互动,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角色分组,让各小组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前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扮演课文中的相应角色,通过表演戏剧的方法来表现课文内容。待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表现,一边点评各表演者的表现,一边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充分理解课文主旨和寓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不分年龄,无论年龄大小,要成功运用游戏互动导入法,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一个表演的度。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短,过轻,只是蜻蜓点水,就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长,过重,又会主次颠倒,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游戏表演。

第6篇

一、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教学设想是: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巧用多媒体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面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化以是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从而让学生领略到一个由画面、音乐、情感所组成的完美意境,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皮鞋匠联想部分的语言文字,这样既让学生感受至了贝多芬卓越的创造才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觉了语言文字之美。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1)播放《月光曲》导入新课: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好听吗?这就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一们热爱音乐的盲姑娘即兴创作并演奏的《月光曲》。(板书:贝多芬 盲姑娘)大家想了解贝多芬吗?这里教师有贝多芬的一份资料,请一位同学把贝多芬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出示多媒体课件(2):贝多芬简介。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非常明确。

二、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突出重点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老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老师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使难以觉察的事件能清晰地在学生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便可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一座桥梁。例如,教学《月光曲》时,学生朗读课文2-7自然段,初步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逐幅出示多媒体课件(3图像,并附有思考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一)出示多媒体课件: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心情怎样?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轻松,理解“断断续续”)。(二)出示多媒体课件(4):听兄妹谈话,思考题:贝多芬走近茅屋时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兄妹谈话后深受感动。(三)出示多媒体课件(5):茅屋里烛光下的兄妹,思考题:贝多芬走进茅屋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学生体会到贝多芬看到兄妹俩产生了同情之心。(四)出示多媒体课件(6):妹赞美,思考题:贝多芬弹完一曲后,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心情怎么? 理解“纯熟”,了解两个感叹号的作用及“您”字重重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盲姑娘赞美的语句,学生体会到贝多芬听到赞美后的激动心情。小结:贝多芬被幽静的景色所陶醉,被兄妹俩的兄妹之情所感染,看到了茅屋里贫穷凄凉的景象,对穷兄妹俩产生了同情怜爱之心,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听到了盲姑娘深情的赞美,贝多芬心情无比激动、兴奋,为了回报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此情此景,深深地拨运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心弦,一股创作的激情在胸中激荡。这样处理教材,突出了本文的重点。

第7篇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从课程目标看,具有人文性和方向性。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纯学科的逻辑,这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它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请斧正。

一、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如何营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益义的游戏活动等。2、以身作则,以理服人。3、遇事有耐心,对学生要多一点关爱。4、课堂上多些微笑。

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使用多媒精当激趣

1、自制软件,创设情境。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可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乐意学习。电教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与相应的电教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情感。在实践中,我常常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像直接感染学生,切入新课。例如“行行出状元”的教学中,我穿上状元服、戴上状元帽,录制了开场白:“在下状元先生,听说现代社会也有一些人被称为状元,同学们,哪种人可以被称为是现代状元呢?”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2、精选像带,明理悟道。明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依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是什么,并进一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现代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而电化教育具有直观、形象、吸引人的优越性,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文字教材中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形象、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像感染,升华认识。在平常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让学生学文明理,更应使学生认识得到升华,产生正确行为的内驱力,为转化为道德行为奠定情感基础。比如,在“家庭因我更美丽”的教学中,课堂将要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我爱我的家》,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许多学生眼含泪花,跟着乐曲一起高歌。

4、摄制特写,知行统一。《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这是教学的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对错美丑,增强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

三、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与生活实际相吻合。例如围绕热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讨论。在这项专题讨论活动中,我选择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美国重返太平洋”和“争端”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果然,由于这两个话题是当前社会焦点,学生谈兴高涨,各抒己见。我又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增强了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而作业则是就这两个问题与父母展开讨论,使课堂得到了延伸。

2、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因为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它蕴藏在学生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不能忘怀。学生张华交给我一元钱,说是捡到的,而他已是那天早上第四位捡到一元钱的学生了。哪个马大哈撒了一地的一元硬币,还偏偏让我们班这群幸运儿一人一个的捡到了?第二节课,张华胃疼,几经询问,果然是将父母给的早餐钱“拾金不昧”了,其它几个,见张华“招供”,也跟着“坦白从宽”。这件事刨根究底,应怪我上一课时单纯的表扬拾金不昧的具体例子,忽视了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留下了“拾金不昧后遗症”。我意识到,这是活生生的教育内容。便写下一则通知:“亲爱的孩子们,郑老师一介寒士,不懂经营,没有副业,不买早餐,今天例外,临时客串,请鹏和其他三位同学下课后到二楼办公室解决吃饭问题。请记住,跟获得表扬相比,永远是你的诚实与健康更为重要。”

四、创设活动丰富多样

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这样一来,他们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在具体创设活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根据内容确定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适宜表演活动。一些社会事例,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

第8篇

关键词:情境化 有效教学 体验

所谓“有效”地理教学,就是说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自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渠道。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思维;可以激励学生去探疑、解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能力;能够以情生情,调动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具备情境创设基本功,就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近期高三一轮复习的必修三部分我初次尝试了情境化教学,在知识回顾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以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案例分享一下我的“知识点情境化”在有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初体验。

在备这节课时,我发现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也很分散。于是我联系教材中珠江三角洲的情景,设置了课堂四大板块:知识回顾,知识迁移,课堂巩固,课后加强。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点回顾,由于知识点中涉及了区域的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我采用了情境化处理――编故事。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教材中一些著名的实验、发现过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都是创设故事情境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进入教学情境,还会使他们从这些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故事”中获取大量的德育教育。于是我就编了如下故事:

20世纪60年代王成出生在珠江三角洲的深圳。1977年,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王成家还从事一些蔗基鱼塘的农业生产。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5年春节后,他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服装厂工作,与他一同进入该厂的还有几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20世纪90年代,香港商人到当地开办了几家电子厂,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王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1500元。王成的儿子大学毕业进入外企产品研究所,月薪3500。由于吸引的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王成家的在自家宅基上的房子被政府征收,现在,王成一家住在政府新建的高层公寓房中。短短20年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材料阅读完毕后,投影涉及高考知识点的问题串(逐个):什么是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的主导自然区位因素是什么?基塘农业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农业的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大量人口迁入对王成的家乡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1980年左右外资要选择到中国投资?为什么到中国投资的外商首选珠江三角洲呢?材料最后出现的企业属于什么导向型?主导产业是什么?对王成的家乡的社会经济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过这么处理教材,学生很快就能融入我所设置的情境中,问题的回答也非常顺利而有章法。之后配以随堂练习,并借题发挥给学生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理想。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随后提问:“王成家乡经济发展上去了,也会对哪些方面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解决呢?”并给学生时间讨论。结果学生回答得很不错,基本上能说出:“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业转移、城市规划”等问题并配以解决方法,甚至涉及怎么解决PM2.5,大大超乎了我备课的要求。可以说,这节课无论是教或学都是有效的,成功的。

在之后的知识迁移环节,我精心准备了材料案例:“江苏苏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配以随堂问题:“江苏苏南地区的气候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地域类型?为什么该地域类型这几年面积越来越小?推动苏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苏南发展‘园区经济’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因为有之前的基础知识情景化处理,学生对知识回顾内容掌握得非常好,所以这道迁移巩固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这是我的“知识点情境化”在有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初体验,可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符合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要求。“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情境化用之于教学,成功的课堂开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师生建立感情的一座桥梁,也是营造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