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工程研究

农业工程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6 16:56: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工程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工程研究

第1篇

取消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接触教育和行政的捆绑,放权高校,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招生人数。选拔的中心思想是侧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科研潜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加强平日知识的积累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现在的考前突击和应试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本校作为继续深造的高校,这样可以提前熟悉研究室和导师,大大提前进入研究状态的时间,研究生的学制也不必是现在多数高校执行的3年制,2年研究生培养以及本科在研究室的前期培养已经完全可以。学生在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的考研备考时间也被省去了,减轻了考研压力,解放了学生的时间,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学术研究。与考研相应的各大考研机构也随着考研制度的改革烟消云散了。

2.培养目标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工程类的研究生培养除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勤奋进取的工作精神。掌握农业生物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与使用评价的基本知识之外,至少还要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简单英语交流,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还必须要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具有机械化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控制装备的科研、开发、运用评价、营销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基本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成为农业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与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教学管理方法改革。

教学管理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着手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三者结合,互相推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①全面教学工作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中期教学工作检查,了解和把握教学活动的进程,监督和指导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以使教学活动产生预期的结果。教学检查采取学院检查和系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主要是选择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风气,教学配套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等。根据每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每一次的教学检查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检查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系汇报、听课,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在教学上,教师均有完整的讲稿、教案、讲义、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学院和系里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②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定期进行评教、评学,开展听课活动,召开师生教学座谈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对测验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及早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扬长避短,发扬先进,总结经验,在学生培养过程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以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运行。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③领导听课。院系教研室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不定期检查授课情况,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④建立年轻教师培养制度。指导教师带新教师,主要是学习指导教师的教风、学风、作风,指导教师要定期考核新教师;同时新教师要听指导教师的讲课情况,掌握讲课的技巧、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⑤解放导师繁杂事务,注重导师的继续培养。解放导师的繁杂事务,以便可以潜心进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而此项工作的前提是研究项目申报和职称评定合理化、规范化、简洁化。这些方面的改革将会对导师的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导师的在职培养首先采用国际院校交流项目、学术会议参与等多种渠道让导师在学术上进行继续深造,保持所在领域学术上先进性,其次要对导师的管理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可以采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各导师互动交流等形式。最后,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规范和要求导师知识结构和学术上的创新。⑥加强学术交流。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应当特别加强研究生对国内学术会议的参与,国际会议也要尽力支持,对于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都有重大的意义。

4.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转变培养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为目的,研究项目只是培养的载体,导师只是培养过程中的领路人。在强调导师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基本理论培养,同时更加注重讲授学科领域的前沿科学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上课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舞台,也是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和锻炼能力的舞台,使课堂成为讨论的会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总结。考核方式上,摒弃现在应试考试的方式,采用阶段性总结报告以及学术前沿课题的研究报告等形式,尽力挖掘学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的潜能。再次,以最近发行的英文期刊为主,研究生一个学期至少进行2次发表演讲,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导师和研究室的其他人员进行讲解,附带有学生和导师的提问,由导师进行总结和指导分析。最后,引入多导师制度,定期开研讨会,加强师生交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导师团队,最少应该有2名导师,以便学生吸取不同导师的精华,并弥补导师外出时,研究生无人指导的空白。定期召开以研究室为单位的研讨会,副担当导师也同时参加,给予指导和建议。形成制度,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避免学生一个学期只见到导师几次的状况。

5.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体育选课、金工实习、金属工艺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拖拉机驾驶实习、测量实习、新能源工程实习、毕业实习等。这其中有农业工程类学生所必修的实践教学,如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驾驶实习等。也有专门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新能源工程实习。这些实习实践都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开设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要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知识特点,增强感性认识,实践操作,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让学生深入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将所学过的知识与实际相比较,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就业奠定基础。

第2篇

近年来,高科技信息化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基础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一种全新的、深层次的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课程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Flappin}u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是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构建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了传统“课上传授知识+课下内化知识”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和课下活动完全翻转。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的应用在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它可以通过公众号平台、朋友圈、群聊等方式接收推送信息,实现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信息的传播,用户可开设公众号,建设公众平台,且微信具有可开发性川。截至2017年4月,腾讯微信宣布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到8. 89亿,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信的使用率极高川。笔者对教学班级的调查显示,100%的学生手机都安装了微信软件,并把它作为主要的交流通讯工具。因此,笔者试图将微信平台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将其用于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达到共享资源,并且可以进行实时有效的交互活动.

1基于微信平台的设施专业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将微信公众平台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用于基础生物化学教学,笔者选取 2015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共61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1创建微信公众号,搭建学习平台任课教师首先申请一个用于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的微信公众账号,名称为“农大基础生物化学”,利用公众号推送学习任务,并将教师制作的课程学习资源按教学进度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上,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同步练习题、案例讲解、精彩视频等,并定期更新资源库,供学生使用。同时创建了“生物化学”微信班级群,打造一个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可以随时与教师互动互享的网络平台。

1. 2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口标设计单元学习任务,通过收集整理学习资源并设计制作微课。根据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口标,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其中静态生物化学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和酶;动态生物化学包括生物氧化、糖类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和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对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并设计任务单,包括教学口标、教学重l从难l从、教学课件、预习任务单、同步练习题等。教师根据教学案例录制10 min内教学视频,将关键知识ii讲解到位,并且设置一定的互动环节,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上课前通过微信平台相关学习和视频资料,让学生预习。教师同时利用微信平台推送主题博文、实时新闻、科学研究成果、前沿资讯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1. 3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后,在课前自己选择时间和地l从,根据教师的预习任务单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通过观看相关学习主题的课件和视频结合教材,对难以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并将疑难从记录下来;通过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微信群聊进行交流讨论,将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可进行实时在线交流。

1. 4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讲解,并对重l从和难l从部分进行课上讨论。学生在课前根据预习任务单要求已经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性听课,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完成练习、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将个性化指导和集体性辅导2个方面相结合。

1. 5课后总结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后强调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的方式取代了传统教学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用于课堂知识l从的巩固学习。学生通过微信群在线跟任课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微信聊天功能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结果反馈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并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基于微信平台的设施专业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基础生物化学微信教学系统的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共有50名学生参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在线调查,收回调查结果50份。调查结果显,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学生欢迎,其中有40%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0%的学生觉得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好,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75%的学生愿意继续这种教学模式,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基础生物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具有可实施性。

第3篇

关键词:现代设计技术;农业机械工程设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220.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农业机械工程的设计周期比较长,工作量也比较大,很容易产生一些遗漏问题,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工程设计已经十分广泛的应用了CAD等计算机的辅助技术,这大大的提升了农业机械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但目前大多仅仅是采取的二维技术、三维技术和模拟方针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的范围不够广泛,这使得农业机械工程的发展较为缓慢。现代设计技术已经对传统的设计范畴和手段进行拓展,提升了农业机械工程设计的质量。本文就现代技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便可以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开展农业机械工程的设计工作,提升农业机械的普及程度,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有效提升。

1 现代技术的一些基本特点

1.1 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与交叉

现代设计技术是现代设计方法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多种学科的融合和交叉。比如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就可以被看作是数学建模、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依据设计对象和任务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技术,解决在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是现代技术的重要特点。

1.2 设计的手段更加精确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设计,这使得设计手段得到了全面的革新,设计的效率和精准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更新,设计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设计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设计所应用的范围也更加的广泛。设计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有效的增强了产品的质量和设计的效果,同时所设计出的产品也更加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大大的提升了设计的精准程度,设计手段的精确化是目前现代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1.3 对多种设计实验技术进行综合的应用

在开展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产品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一定的动态实验和物理模型实验以及产品性能实验等,获取相关的数据和参数,从而更好的为几种方案的比较提供重要的依据,另外也能够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得开发新产品的研发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加明显,多种设计实验技术综合应用是目前设计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多种设计实验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也是目前现代技术应用的重要体现。

2 几种现代设计思想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探讨

2.1 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的思想是指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之内,主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在满足目标要求的情况,能够很好的保障产品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工作,如产品使用的质量和生命周期等。绿色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环境保护的指标进行原材料的选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减少其他的毒副作用,产品应用的过程中要容易回收和拆卸,回收的材料要能够应用到再生产,这样才能够达到节约环保,提升效率的目的。

2.2 系统设计的理念

农业机械有着十分繁多的种类,其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从农业机械的基本功能来看,主要包含了传动系统、动力系统以及操作系统等几个方面。每个子系统又可以依据需要进行更小的子系统的进行分解。在开展农业机械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明确要解决的一些规范和问题即要明确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其次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因素的不同类型,比如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等,另外通过适当的方式来确定因素和描述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使用恰当的方式对模型进行求解。

2.3 全过程的优化设计探讨

优化设计是尽可能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开展农业机械工程的设计工作,可以依据机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采取数学规划的方法进行求解,进而获得最为优化的结果进行评价,为农业机械工程的设计提供最佳的方案。工程优化设计的实践涉及到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方法和多种技术,如果运用恰当,将会大大提升农业机械工程设计的效率,优化设计的方案科学、合理,因而这也是日后农业工程优化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3 结语

总的来讲,农业机械工程采取现金的现代设计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和各种综合性能高,另外还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更好的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将现代设计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行业是改变传统农业机械生产方式,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支持新兴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焱.基于图模板的小型农机产品配置方法研究及应用[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8.

第4篇

1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是在确定评价目标的基础上,以农业节水工灌溉工程为评价对象,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结合财务管理学、项目评估、计量经济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可以量化,而且尽可能达到货币化的量化程度。

2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总体目标是确定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的发展水平及其投入产出效果。具体目标是为了检验农业高效节水项目建成运行后的资产管理绩效,包括资产利用效率的高低,项目资产运行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综合效益。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情况、运行效果进行多年系统的动态跟踪调查、统计和测定,掌握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可持续运行情况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做出运行质量的客观综合评价,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规范和最优化运行,实现可持续运行。

3评价原则及评价准则

3.1评价原则

本着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行性的宗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建立和完善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管理评价指标及体系,必须全面、科学地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管理模式的综合发展能力及变化趋势。在设计评价指标时,一方面要符合经济学、管理学、系统评价理论和统计数学原理要求;另一方面指标概念必须正确,含义清晰。同时评价指标及体系的大小必须适宜,如果指标体系过大,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引到细小的问题上;如果指标体系过小,又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能力。

(2)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反映评价目的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本文的绩效评价目的是要达到测算节水灌溉工程资产绩效的综合效果,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必须围绕中心目标,在设计各层次的指标时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的效果指标,可以用数量来表征的,尽可能用比率指标和货币化指标。如果不能数量化的指标,确实要纳入指标体系的,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结果的判断性指标。因此,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构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使综合评价更客观、更真实。

(4)可计量性原则。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尽可能是可以计量的,品质属于特征的标志由于难以科学量化应尽可能少。本研究注重实用性,因此设计评价指标时以可量化指标为主,并且指标体系整体具备可衡量性。

(5)系统性原则。影响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绩效的因素很多,对它的评价不能只考虑某一单项因素,必须采用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才能正确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各个方面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程度,全面客观地评估农业节水项目资产。

(5)代表性与简洁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的资产形式的特征具有多面性,在设计指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需考虑有代表性、能体现事后效果的指标,即选择具有能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指标。在遵从代表性原则的前提下,指标个数尽可能少,在不影响指标系统性的原则下,要尽量减少指标的数量。指标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通过少量指标的综合,达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最优。

(6)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的整体管理效果水平,体现农业节水项目资产运行的实际情况,还要符合农业节水项目资产发展,为未来动态性评价提供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整套评价体系。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各个数据指标的真实易得,便于指标正确计量与综合评价模型计算。

3.2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是指标体系层级结构中的第一层,是对指标分类的依据,体现了技术选择和判断的价值取向。相关性准则。与当地面临的问题与需求的相关性,指是否与针对当地实际题需求,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效果准则。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考察其产出成果是否使目标人群受益情况,包括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效率准则。是指资源投入转化为结果的经济性。在使用既定资源下的产出情况;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可持续性准则。不同项目资产运行过程中,持续运行和发挥成效的可能性不同,包括管理或机构设置、人力资源和经费是否满足持续运行的需要、项目产出能否得到持续的维护和利用持续性、所依赖的制度和政策能否得到持续的实施等方面。

4评价指标的分层设计

根据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的特点和考核目的、功能,依据国家和新疆有关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及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成绩效评价准则层、评价关键问题层和评价指标层,评价准则层包括管理绩效相关性、管理效率、管理效果和管理可持续性4个方面。

4.1管理绩效相关性考核

相关性考核是指农业节水项目目标与当地发展政策和需求、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及受益农户群体需求的相符程度。由于农业节水项目在较长期内发挥作用,因此要考虑项目后相关,管理绩效相关性是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基础资产性条件和基础资源性条件,基础资产性条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产总额、资产的来源渠道、资产的结构、资产的质量,基础资源性条件影响因素主要是水资源的保障水平和电力保障水平。

(1)资产总额。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总额反映投资水平,包括农业节水项目中各个来源的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资产总额越大,管理难度相对越高,需要的管理水平越高,实现农业节水项目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可能性越大。

(2)资产的结构。资产的结构反映资产用途的合理性,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率是节水灌溉工程合理使用的基本条件,否则会出现资产维修不足或资产更新出现困难。

(3)资产的质量。资产质量反映资产使用寿命和可利用的程度(固定资产可用率)。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灌排渠沟、建筑物及量水设备、管理设施等。工程使用单位和个体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要求分类建账,必须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供水的总成本费用,并通过水费每年提取折旧费。

(4)水资源的保障水平。水源是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产发挥效用的前提,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工程资产要达到可持续运行,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和符合农业灌溉水质要求,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供应能力。

(5)电力保障水平。电力是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产的能源保障,节水灌溉工程需要动力保证压力灌溉,电力是目前主要的动力,在缺乏电力及其设施的情况下,节水灌溉工程不能运转。

4.2管理效率考核

效率考核是指农业节水项目的各种资源投入后转化为农业成果的经济性。管理效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水平,主要包括管理绩效和决策绩效,管理绩效的决定因素有资产利用率、组织机构健全程度、制度建设、人员保障率、信息管理效率、资产处置效率、资产财务管理效率;决策绩效的决定因素有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内容合理性、决策方法科学性。

(1)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资产使用频次与时间长短,体现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从灌溉水利用系数、用水秩序、灌水周期减少率3个方面进行考核。灌水周期减少率是考核灌区每次是否按照节水灌溉设计的灌水周期进行灌水,是反映工程和用水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

(2)组织机构健全程度。组织机构健全程度反映节水灌溉有效运行和控制的指标,是管理运行机制保障程度的体现,主要考核工程运行模式的优劣和产权的激励效率。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应当明晰工程产权,并建立相应运行模式。管理设施是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基础条件,主要考核管理场所和办公器具两个方面。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条件,即有固定的管理场所,包括办公室、仓库等,有相应的办公器具,如办公桌椅、橱柜、通讯及网络设施、计算机、打印机等。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应该具备档案管理,农业节水工程管理单位的档案包括组织机构的有关文件、用水户的情况、工程设计资料、验收证明、维修记录表、单位的账目、用水量测记录、各种管理计划、用水合同等。这些资料应分类建档、妥善保管。对其考核主要从档案是否齐全、完整,档案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有固定的存放地点等。

(3)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应该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等方面考核。管理制度是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做约束。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工程资产管理的需要,各种制度包括组织章程、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执行情况应该从管理人员执行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能力和效果考核,同时考核用水户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情况。

(4)人员保障率。人员保障率是管理机构与人员匹配程度。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管理可以采用用水协会、节水灌溉合作社、村集体、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模式,每一种管理模式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信息化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效率是反映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否具备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速率。

(6)资产处置效率。资产处置效率是反映农业节水工程资产中因老化、废弃被处理的资产,主要是从资产回收利用、资产处置收入等方面反映。

(7)资产财务管理效率。资产财务管理效率是反映农业节水工程资产的财务运行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从资产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方面,同时考核资产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

4.3管理效果考核

农业节水项目的效果考核是指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是目标群体农户和项目管理单位的受益情况。既要考核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考核项目目标的瞄准度。管理效果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的结果,主要是从资产产生的效益方面来体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投入产出、农民增产增收、组织服务绩效、资产收益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投资产值系数、产业发展的贡献、人均收入增长率;生态效益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

(1)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是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的管理效果指标,考核资产的盈余状况。因此,资金盈余主要从考核管理组织是否有盈余资金,盈余资金量越高,反映资产质量越高,管理的效果越好。

(2)人均收入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农户家庭收入平均水平提高的贡献,该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是资产社会效益的集中反映。

(3)组织服务绩效。组织服务绩效是指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反映项目工程管理单位为农户提供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的实施,首要的条件是农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实现上述条件后,必然形成组织化管理,农户组织化导致农户经营成本的降低,相对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是间接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的经济效果指标,资产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越高,通常资产在服务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高。

(5)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农业产业中种植业的贡献,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带来的规模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种植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6)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节水的贡献,主要体现节约资源方面的社会贡献,水资源利用率越高,农业节水效果越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支撑力越强。

(7)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对节地的贡献,也是主要体现节约资源方面的社会贡献,土地资源利用率越高,表明资产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越好。

(8)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指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带来的现代化种植的发展程度,能源利用率越高,表明种植业依靠动力生产的水平越高,机械化程度就越高。

4.4管理可持续性考核

农业节水项目可持续性考核是指项目完成后持续运行的能力和发挥成效的可能性,主要针对保障项目持续运行并发挥成效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价。管理可持续性是从长期角度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运行管理能力的,主要包括资产的可持续性和运行可持续性。资产的可持续性可以通过资产保值增值程度、资产使用寿命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反映;运行可持续性可以通过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度、运行资金保障率反映;

(1)资产保值增值程度。资产保值增值程度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管理的可持续能力,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越强,表明资产的管理的可持续水平越高,通常用保值增值率表示。

(2)资产使用寿命率。资产使用寿命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资产管理的可持续能力,资产的使用寿命与资产管理的水平高度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越长,资产的成本相对越低,越有利于农业节水的发展。

(3)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完好率是体现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的保障能力指标,项目工程是管理单位运行的根本,是资产的具体形式和管理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确保用水户灌溉用水的前提。固定资产完好率可以考核节水灌概工程控制有效灌溉面积的范围,工程完好情况可以考核水源工程、渠道、机电设备等的运行状况。为了使工程长期有效运行,必须对节水工程进行维护,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管理单位对农业节水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虽然会增加成本,但相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较低。

(4)组织运行规范度。组织运行规范程度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机构的运行能力,主要从用水计划、用水计量、用水登记等面进行考核。管理单位每年年初应根据本年度的作物种类、灌溉面积等情况编制灌溉用水计划,本项主要考查是否编制用水计划,用水计划编制是否合理等。用水计量是实施计划用水、合理配水、节约用水、按方收费的手段,各级渠道、用水户都要设立量水站点与设施,每一次用水要有专人测量、记录,登记内容包括用水户的详细情况、总用水量、用水时间等,用水户的用水登记必须有用水户签名,本项主要考查是否按计划用水和按要求计量、记录。

(5)运行资金保障率。运行资金保障率反映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的经济保障能力,资金是农业节水项目工程运行与发展的基础。本项主要从资金保障程度、工资及福利、资金结余情况考核,资金保障考核农业节水项目工程管理单位筹集的资金,包括政府给予节水灌溉的补贴、自筹资金等,资金规模能否满足工程运行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运行资金盈余的需要。

5结语

第5篇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问题,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事业的投资,现阶段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还存在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过于密集和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的问题。因此,提高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是现代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单位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现状

 

1.1机电设备老旧。目前,我们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当中,普遍采用的是型号比较古老的泵站电器设备,同时由于这些泵站电器设备的使用不是连续进行的,从而造成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机电设备老旧问题严重。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老化,从而给给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管理的意识不足。首先,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当中,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容易忽视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运行。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培训,提高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认知。

 

1.3管理过程形式主义过于严重。目前,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之中,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单位为了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利益,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效率追求,忽略了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要求,导致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形同虚设。然而,这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将难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最终导致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

 

1.4农业水利工程泵站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长期处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泵站运行体制之下,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知识机械的执行上级单位的部署安排,导致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科学管理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经验,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泵站运行管理人员也不能根据泵站运行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改进方案,以满足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

 

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泵站运行管理意识。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有效进行,切实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而需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有着相应的管理意识,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管理过程中将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中的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要严格的遵守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相关的管理规范;其次,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泵站运行的监督管理;最后,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奖惩评价体系和升迁体系,从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减少管理过程形式主义。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在整个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高效的完成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才能够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能够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因此,必须杜绝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之中的形式主义,加强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将管理落实到实处;第二,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要避免任何泵站运行安全隐患的存在;第三,农业水利工程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促进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完善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制定完善的泵站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是重要的保障,并且还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切实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的泵站运行管理的效率。首先,根据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和全面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制度。一般主要包括泵站运行操作规程和奖惩制度等。其次,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以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因此,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泵站运行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以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有效进行。

 

2.4需要加强与提升泵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顺利运行,就需要提升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管理知识培训,让泵站运行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使得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针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的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要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培训,让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在积极参与工作才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切实提升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也不断提升,一些在过去的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契机。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传统的管理过程中,人们忽视了对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导致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过程之中普遍存在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因此,现阶段研究农业水利工程泵站运行管理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6篇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农村的土壤污染治理是主要难点之一,土壤污染防治任务的紧迫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和校企联合科研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如何突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与我国环境污染现状相结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非常值得探讨与深入研究。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我校从2011起启动了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自2013级起适用。切实解决当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课程门数多、学时分散的问题,顺应了当前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综合性实验课程调整设置

2010学年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将原设置的“化工原理”课程改为“环境工程原理”,采用胡洪营教授主编的环境工程原理教材。理论课讲授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传递过程等。分离过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原理部分为化学和生物反应计量学、动力学、各类反应器的过程解析等。同时开设了20学时的实验课,分别为沉降分离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过滤实验,离子交换实验和填料塔实验。

另一门课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学习内容为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流体各流动状态的计算,流体阻力损失和管路计算,主要流体传输机械的工作原理和选型安装。开设了雷诺实验和管路阻力实验。

以往开设的实验课均未单独设课,没有单独学分,分别包含在两门课程中。实验课程内容相对简单,通过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来回顾掌握基本原理、定律,通过综合性实验了解设备的操作和流程控制。但即使是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也是相对独立的,应用性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环境工程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共同性的工程理论基础。这两门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因此2012年在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课时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环境工程基础实验课程,以综合性大实验形式进行,设28学时1学分,在第4个学期(大二下)开设,集中在1周内完成。

2教学团队融合与实验内容创新

师资队伍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和湖南省优势特色专业,已有30余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经验。目前我系讲授“环境工程原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化工原理”、 “环保设备”等课程的教学团队为教师5人,均为博士学历,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另有实验员1人。团队成员多年从事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教学团队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现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室现有板框压滤机,沉降分离柱,生物滤池,阻力系数测定装置等,基本满足开展成套实验流程的需要。

由于课程调整前两门课分设实验,实验内容分散,单个实验之间没有连贯性,因此实验内容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同时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内容抽象,原理公式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如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了解主要单元操作的实际应用,学习了分析实际复杂问题的方法,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根据理论课讲授内容,现有实验设备,教学团队在重新编排实验内容时充分考虑了课程衔接,并结合了当前农业污染关注问题。创新设计模拟实际养殖废水处理的流程实验,将管路输送(流体力学内容),沉降分离、吸附、离子交换和微生物处理器应用(环境工程原理内容),污泥处置等串接起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操作技能,促进就业。

以项目1)模拟养殖废水处理和项目2)土壤污染处理过程为主线,调整后综合性实验开设如下:

(1)管路实验。测定直管流速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湍流区内λ与Re的关系曲线。了解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及其作用,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ζ。

(2)沉降实验。测定同一停留时间内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能分离的颗粒临界粒径,熟悉分离设备的分离操作,掌握沉降的相关计算。

(3)吸附处理实验。通过吸附处理不同时间,测定经活性炭吸附的重金属或有机物的量,拟合吸附平衡式。并比较采用活性炭和沸石吸附效果的差异。

(4)过滤处理实验。在恒压过滤操作下对实现固液分离,了解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测定过滤常数。

(5)离子交换实验。了解交换柱填充,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或土壤浸提液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测定交换量。

(6)生物滤池处理实验。了解曝气生物滤池结构和处理特性,测定对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效率。

(7)自选实验。养殖废水处理后污泥或污染土壤的固化处理及重金属浸出检测。

为实现互动式指导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每教学班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实验,可选养殖废水处理或土壤污染处理。这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模拟养殖废水处理为主线的实验内容顺序按上述进行,以土壤污染处理过程为主线的实验内容顺序为:(3)-(2)-(1)-(5)-(4)-(6)。调整后的综合性大实验按每教学班2位老师负责,主带教师和辅导教师相结合,从预习、实验、结果分析、报告提交、考核评测各个环节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

3强化实验应用性,提高学生能动性

本次教改中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强调了实验内容的连贯性、融合性,突出实验选题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实验内容设计上注重将理论讲授重点与实际污染处理应用结合起来,强调教学过程突出科研素质的培养。

为保证教学效果,对实验过程全程管理。

实验前要求学生在确定实验项目后,通过查阅文献、复习理论知识、实验过程预设等环节再提交实验预习报告。除通常实验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意义、基本理论和原理、实验步骤等,还要求学生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或步骤。使每个学生对实验过程做到思路清晰,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将课堂讲授、习题课等教学环节中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用来分析所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对单元操作原理、操作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互动式指导,实验小组(4-5人)内部协调分工,实现人人动手操作,团队高效合作完成实验。

要求学生提交真实实验结果,对实验报告的检查和把关。由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在同一实验项目大组中仍存在差异,鼓励对实验差异进行讨论交流,分析说明本组实验中的得失,完成对实验过程的回顾。

4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队伍快速膨胀,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就业,根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

然而,大部分农民工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城市就业体制的制约,只能跻身于那些工资低廉、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城市自发劳务市场。这类劳务市场是雇佣双方自由形成的零工市场,没有组织、自发形成的,我们称之为“自发劳务市场”,或“马路市场”、“露天市场”等,其实是一种低端的劳务市场,但对缓解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样本选择与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样本为安徽省合肥市东二环与临泉东路交叉口、铜陵南路与淝河路交叉口、南二环与金寨路交叉口、南二环与桐城南路交叉口4个自发劳务市场的农民工群体,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91.25%。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结构特征

(1)性别特征

此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为74.89%,女性为25.11%,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农民工具有体力上的优势,而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大多是劳动强度大的体力型工作。

(2)年龄特征

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20岁以下者占3.2%;20-40岁之间者占42.47%;40-60岁之间者占49.77%;60岁以上者占4.57%。从中可以看出,20-60岁农民工合计占92.24%。这种年龄结构说明,青壮年是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3)文化程度

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受教育程度大都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不识字,大约占总样本的三分之一。调查还发现,农民工中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较少,47.03%的人没有专长, 因此在正规的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2 农民工就业与工作状况

(1)就业渠道单一

此次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由其亲属、同乡或朋友等熟人介绍,其次就是自己寻找,这2种方式占92.8%,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外出务工从劳动力市场等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少,政府组织提供的就业信息也非常有限。

(2)就业工种技术含量低

调查结果显示,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群体工作类型大都为干杂活。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而且都是以短期工为主。

(3)无劳动合同保障

调查显示,92.24%的农民工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最多也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他们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给自发劳务市场和农民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留下了隐患,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工资收入低,生活支出高

此次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较低,最低为800元/月,最高为4000元/月,大部分农民工月工资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女性农民工月工资普遍比男性低。

与其收入相比,农民工每月的生活支出并不低,随着物价、房价的上涨,70%的农民工每月花费1500元以上,有的甚至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这对他们的就业与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和雇主双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自发劳务市场上的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而其中大部分人又没有专业的技术基础,一旦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很难找到人了,雇主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而92%以上的农民工和雇主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只是口头协议,定下每天的工钱和要做的事情,至于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或劳务纠纷,没有任何法律保障,这对于农民工来说,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证。

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劳动环境差。

一是工资水平普遍低,在女性农民工中欠薪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很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三是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非常普遍,把农民工作为廉价的临时工使用,且存在实际工作强度与口头协议不一致的情况,农民工到了现场后只好“硬着头皮”干下来。

农民工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调查发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伤保险保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医疗、养老保险空缺等等。另外,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基本处于城市的“边缘化”地带。

自发劳务市场影响城市形象。

自发劳务市场多处城市繁华路段,众多农民工拥挤在路边甚至占用路面,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很多农民工找活心切,一旦发现有用工者出现就“一窝蜂”式地围上去,全然不顾周边行驶的机动车,阻碍了交通秩序。另外,多数农民工聚集在绿化带周边等待,有的甚至直接坐在绿化带上面,一有工作机会直接从上面踩过去,严重破坏了城市绿化;许多农民工还乱扔垃圾,不仅增加了马路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还损坏了城市形象。

5 对策建议

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迫切需要政府寻找合适的地点、制定可行的政策把他们安置下来,这对规范自发劳务市场、缓解农民工就业与工作压力、提升城市形象意义重大。这种硬性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整合现有的正规市场,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真正符合农民工求职习惯的劳务市场,使农民工“敢进、愿意进”。

(1)建设过渡性“零工市场”。

调查显示,目前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普遍较差,95%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建一个官方的零工市场。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农民工建议学习山东临沂政府,建设一个过渡性的“零工市场”。在这里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便利实惠的食宿条件和就业机会,使他们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体现政府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应在关注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抓好农民工就业前培训、素质培训和如何融入城市等引导性培训工作;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培训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第8篇

关键词:给水工程;理论教学;农业院校

作者简介:王章霞(1978-),女,安徽桐城人,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崔俊涛(1968-),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11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77-02

“给水工程”是吉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其理论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自1879年中国旅顺建成第一座供水设施开始,中国的城镇供水已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我国城市给水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传统的“给水工程”课程关于城镇给水工程的教学内容也日趋成熟。然而,随着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急剧提高,农村供水工程和饮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农村最基本生活条件之一的供水工程就成了农村工作的重点。

农村供水与城市不同,由于农村的生活、生产活动规律、居住状况、卫生设施、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地理环境、水资源条件等的不同,决定了农村供水具有居民用水点相对分散、管线相对较长、给水量小、规模小、采用间歇式运行等特点。如何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在解决广大农民群众饮水困难和不安全工作中,找出农村集中供水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目前农村集中供水发展的契机,在“给水工程”教学中,既发挥给水工程的传统发展优势,又结合当前农村供水的特色,研究出符合农业院校的“给水工程”教学内容,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毕业生在就业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当前农村给水市场对工程人员的需要,拓宽就业渠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农业院校特色

将学生的授课内容和目前市场需求联系起来,将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乐趣。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我国城市给水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全国城市平均供水普及率到2010年底应达到92%,2020年应达到98%。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应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城市可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在城市供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技术也相对成熟。传统工科院校的给水处理授课内容日趋成熟,教学目标清晰,即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针对所给的原水水质,选择合理的给水处理工艺方案,确定工艺流程、设计参数,进行单体处理构筑物的设计与计算,对水厂进行总平面的布置、进行水厂高程设计等。掌握城市自来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与城市水厂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了解自来水厂运营的基本知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和经济、社会等条件制约,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相比我国城市而言,我国农村供水设施及需建设。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在“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053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58%。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的供水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期间,要在持续巩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这为农村给水工程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对熟悉农村给水工程人才需求大。因此,在传统工科给水处理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及农村给水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补充农村供水概况及技术理论,培养出一批具有传统工科素养又熟悉当前农村给水处理的毕业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保留传统工科院校给水处理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农村供水工程现状及农村给水工程实例,完善给水工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1.完善教学内容

在保留常规城市给水处理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农村供水有关内容。

(1)介绍目前农村供水的水源形式。[2]农村供水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为泉水、承压水(深层地下水)、潜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源为水库水、山溪水、湖泊水、河水。在选择农村供水水源时,一般应遵循供水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维护的原则,最主要是结合整个工程(取水、输水、水处理设施)的安全和经济性(水处理工艺、工程投资、制水成本、管理和卫生防护)考虑水源的水质和水量,并综合考虑工程所在村屯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卫生、施工等方面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