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8 11:30: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循证医学的四个原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00
[摘要] 在我国,临床流行病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在临床实践(病因研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医学教育的新学科。因此,本文从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内容、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展望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床流行病学。以拓宽临床医师的视野,使临床流行病学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
关键词 ] 临床流行病学;定义;研究方法;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93-02
临床流行病学被认为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科学,是一门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也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结合的产物。通过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实践证明,它的普及和发展, 将促进临床医疗、科研和流行病学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提高临床科研水平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临床流行病学定义
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统计学及现代流行病学等有关理论,对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进行创新的临床科研方法学,研究范围从患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以对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整体性规律进行探讨,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获得研究的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防病治病的重要实用价值[1]。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为临床医学,而提供高质量的临床科研证据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的基础,而高质量的科研证据有赖于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 对结果通过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而进行专业解析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结论[2]。临床流行病学结合多门学科如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及社会医学等, 互相渗透, 进而逐渐形成其学科特点,解决了包括疾病自然史、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诊断方法、疗效分析以及疾病预后研究等临床问题。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病人而不是在动物或集体组织中研究,如组织培养、垂体激素等,所以除了生物因素外其他诸如社会、心理因素都会对临床实践工作产生影响,存在某些难以控制和预料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医生不可能亲自诊断治疗每一位病人,因此,临床流行病学将患者个体及患者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达到既认识个体患者的特征,又认识患者群体规律的目的,基于以上原因借鉴科学的方法来总结临床规律尤为重要。
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2.1探讨病因及危险因素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阐明疾病的病因,对于认识疾病的本质、准确地诊断疾病以及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运用临床观察、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实验性研究等多种方法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防治以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
2.2筛选诊断研究方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临床检验项目五花八门,新的诊断方法的出现, 无疑给临床诊断带来了许多好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新方法刚应用于临床时, 其作用往往被夸大, 这就需对诊断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价。多数诊断试验的正确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是提供患病与否的概率,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应树立诊断概率的观念,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
2.3评价临床疗效
在临床流行病学中,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在正式推广应用之前,任何一种新药或治疗方法必须经过正规、严格的临床试验研究与评价才能做出判断。因此, 为检验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临床推广应用之前任何一种新药物或疗法都应进行多次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只有经过严密设计的临床试验, 才能获得新药物和新疗法的真实可靠的结论。
2.4研究疾病预后
临床实践中必然会经常涉及疾病的预后问题。究疾病预后是指对疾病的各种结局进行概率预测。若要对预后做出客观评价必须采取严格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尤其是针对目前还没有特殊治疗措施的疾病(如病毒性疾病,或新发现的疾病),这就涉及到疾病自然史的研究,即在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医生了解该病的预后,不仅有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
2.5制定临床决策
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经常要做出简单且重要的临时决策。为了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必须以策略论和概率论的理论为指导以各种概率数量为依据,通过将复杂的临床问题数量化,才有可能选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方案。
3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是一门临床科研方法学, 曾经被简称为DM E, 即临床研究的设计( Design)、测量(Measurement)与评价( Evaluation)[4]。
3.1设计
设计是指临床研究方案和观察方法的设计,是临床科研实施前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决定科研的成败。临床科研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3.1.1确定研究目的和科研假设 研究目的和假设的来源可以是临床实际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从文献资料获得的思路,根据大量的信息提供具体、明确的研究假设,为达到研究目的进行论证。
3.1.2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依据提出的临床假设、内容、目的以及不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确定最终设计方案。表格1提供了在不同性质研究课题下不同研究方案的选择,以及各种设计方案的论证强度。(表内的“+”数目表示论证强度及其可行性,“+” 数目越多越好),见表1。
3.1.3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的确定是一项研究临床研究课题先进性的关键。研究因素一般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系因素、物理性因素以及人口学特征、遗传、心理、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应明确研究因素的重要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科学价值等方面[5]。
3.1.4选择研究对象 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应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时将经过以下四个层面:①确定目标人群。②确定源人群。③确定合格人群。④最终确定研究对象。在选定研究对象后,应该列出确切、可靠、准确无误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降低研究数据的偏差,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3.1.5确定资料收集及数据处理方式 由于临床研究对象是人,在收取资料数据时,主观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资料、数据等无法全部收集,这时我们可以使用盲法。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资料的多样性。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预期结果正确选择统计学分析方法。
3.1.6确定效应测量指标 临床研究是指通过观察研究因素在研究对象上产生的效应来验证疗效和因果关系,因此确定效应测量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定量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研究的关联性、特异性等,再确定指标的类型和数量。常用反映效应的指标有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毒副作用、体征的改变和实验室测定结果等。
3.1.7确定质量控制措施 在进行任何一项临床研究时都将面临各种偏倚的干扰,可能出现影响结果真实性的三大偏移分别为选择偏移、信息偏移和混杂偏倚。研究者可以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设计的三大原则,即设置对照、随机分组和盲法来对偏移进行分析和控制,并用统计学原理计算从而减少误差。
3.2测量
测量时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研究结果。需要利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率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应注意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及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最后,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
3.3评价
评价研究成果应考虑成果的真实可靠性、临床价值、患者是否愿意承担治疗费用等方面。评价是指运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临床实践,科学地制定出标准,在运用标准来评价各种临床数据、实验数据、临床研究结论、建立并因联系及匀后估计及临床不一致性等,并评价其真实性和实用性。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从设计、测量和评价三大方面入手。通过排除各种主客观偏倚的影响,有助于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
4临床流行病学的展望和未来
临床流行病学引入我国只有20余年,现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临床流行病学促进了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从只关注患者个体到患病群体及其相应正常人群体的转变,促使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
我国现在临床流行病学面临着部分诊断性试验设计不合理、缺乏标准评价、无灵敏度、特异度等问题,而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DME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供系统而科学的方法学,提高我国整体临床科研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7]。临床流行病学能够促使临床医生从患者个体走向群体,同时,将眼光放在疾病的预防上。不但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疾病的全貌、分布概率及致病因素,而且有助于提高临床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临床医学的整体进步和保证人类的健康[8]。循证医学作为临床流行病学的新范例,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目前所能提供证据的基础上,以获得最可靠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证据对所接待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做出正确的决策[9]。
5结语
临床流行病学在近些年中蓬勃发展,并且逐步完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识到临床流行病行对疾病控制及治疗的重要性。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师在医疗实践和教学中重要的方法。未来,随着临床流行病学的更加完善,势必将会带给医学界不可预估的价值。
[
参考文献]
[1] 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刘建平,李昕雪.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概述[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2):120-123.
[3] 王家良.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杨岫岩.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谈循证医学[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May,2007,27(10).
[5] 胡良平,鲍晓蕾,王琪.科研设计应遵守重复原则(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937-940.
[6] 冯国双.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随即[J].中华护理杂志,2011(5):529.
[7] 张伟,史良科.预防医学发展的未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12):10-12.
根据临床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消渴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国糖尿病患者80%以上属气阴两虚类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根据中医理论,肾藏精主一身之阴液,又称元阴,是全身阴液之根本;精能化气,肾之精气,又称“元气”,其根于肾而分布于全身,能激发推动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全身的阴阳平衡协调起重要作用。因此,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全身阴阳之本,在机体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重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从根本上改善机体气阴两虚的病机。
中西合璧消渴丸
消渴丸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中药成分是在古方“玉泉散”和“消渴方”的基础上化裁,加入西药经典降糖药格列本脲,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研制而成。方中以黄芪、生地黄滋肾养阴、益气生津止渴;辅以山药、葛根益肺脾、补肺肾,升阳生津;佐以天花粉、玉米须利水消肿,五味子敛肺阴固肾生津。诸药合用起到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效,配合西药格列本脲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中西药结合,既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又可以有效地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和“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对仍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
临床用药小贴士
消渴丸上市29年,长时间的临床使用证实消渴丸具有良好的疗效,降糖效果明显且作用持久,能改善脂质代谢及血液循环,同时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中我们如何使用消渴丸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呢?下面有四个用药小贴士,帮助大家更安全合理地使用消渴丸。
1.严格遵循说明书服药
目前消渴丸的服用方法为“ 餐前服用”,根据循证医学论证,消渴丸餐前服用,能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消渴丸所含格列本脲起效迅速,发挥作用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服药后半小时到2小时内。如果进餐前半小时内服用消渴丸,结合进餐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进餐完毕后正好与消渴丸发挥降糖作用的高峰期对应,此时,降糖效果最理想,且能使机体内的血糖长时间保持相对平稳状态。
2 .严格掌握适应症
消渴丸的适应对象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仍然具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 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型患者) 。对确诊为2 型糖尿病的患者,治疗时应根据血糖水平选择用量,有效控制血糖;每10丸消渴丸含格列本脲2.5毫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灵活调整用药量,从小剂量起服用以达到最合适的用药量,更好地控制血糖。
3.治疗方法要得当
由于消渴丸的降糖作用较强,服用初始应参考血糖水平从小剂量开始,即每次5丸,缓慢加量,不要开始就给予“常规量”,每天用药不超过3 次,且应尽量避免晚间临睡前服药,以免发生严重的夜间低血糖反应。特别禁止因急于求成而随意增加药量或用药次数。
4.避免低血糖发生
不同机构对精准医学的理解不同,应用也不尽相同。
四大质量管理新趋势
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一种医学模式。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精准医学概念。
对此,南京总医院院长史兆荣并不完全认同:精准医学的现行概念过于偏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精准化,对治疗技术手段的精准化体现不够,导致有人将“精准医学”等同于“个性化医疗”。史兆荣认为,“治疗手段本身的精准化,应该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医学模式,精准医学的精准要体现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整个过程。”
“从医学发展的历程上来讲,我们追求医学进步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迈向精准化的过程。”在他看来,不仅仅是治疗手段,医疗诊断手段由传统的视触叩听发展到现代检验、影像等技术,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走向精准化的过程。他表示,精准医学和传医学的区别在于,精准医学对疾病犹如精确制导导弹,精准高效;而传统医学对疾病犹如榴弹炮群,广覆盖、欠精准,疗效不高。
鉴于对精准医学的理解,作为医院管理者,史兆荣把“精准医学”理念纳入医疗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细节,引导医务人员由传统医疗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向精准医学的预防、诊断、治疗思维模式转变。只有这样,疾病的诊疗才更精准、更有效,患者获益更多。
“精准医学”时代的医疗质量建设呈现出新趋势,也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建设提出新要求,史兆荣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精准医学时代医疗行业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从临床用药看,“精准医学”时代靶向用药将成为常规。史兆荣认为,虽然靶向治疗费用昂贵,但变为常规后相关医疗费用势必大幅降低,国家必将通过提高临床用药效能降低医疗费用的无效消耗。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发展模式必然发生深刻变化。
第二,医院需要优化学科布局。“精准医学”的发展首先是基于现代遗传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的疾病分类体系建立,新的疾病分类体系将推动形成以疾病为单元的诊疗体系。因此,医院有必要从学科设置多元化与人才队伍专病化两方面着手优化学科布局,适应“精准医学”发展趋势,夯实精准医学时代医疗质量建设的学科基础。
第三,精准医学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因此,医院需要构建强大的医疗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临床诊疗信息的准确性。
第四,医院必须不断健全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精准医学时代诊疗行为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必然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物。在精准医学时代,创新将成为医学领域的新常态。”史兆荣建议,医院在创新诊疗技术同时务须健全创新机制,畅通由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渠道。
夯实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
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科技成果在各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大力增强人类同疾病的抗争本领。高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丰富了诊疗手段,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也引发出诸多安全隐患。南京总医院副院长杨国斌强调,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监督管理意义重大。
医疗技术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以诊断、治疗疾病为目的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包括诊断性技术和治疗性技术。今年5月,国务院发文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8月,江苏省等省市卫生计生委发文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
杨国斌表示,在新环境下,第一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管理;第二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第三类医疗技术由医疗机构承担主体责任,各级卫生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简政放权”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医疗新技术研发应用和人才培养,但是医疗机构需要承担审查、审批、应用、管理等一揽子责任,面临监管缺失或失控风险。
他认为,我国医疗技术分类管理目前存在四大不足,需要及时反思。
首先,由于分级诊疗尚未落实到位,大量患者继续涌向大医院而基层医院依旧缺少病源,影响了一、二类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三级医院不得不将大量医疗资源用于治疗本该由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不仅持续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就医难局面,也严重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发展。
其次,虽然当前有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国家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但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医院超范围开展医疗技术、非法开展合作治疗等现象,在一些中小医院表现尤为突出,如很多科室被承包给非医疗机构以实现商业运作模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再者,有些医院不能实事求是做自我评估,盲目跟从、模仿其他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自身基本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成熟、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等评估不够,出现科室盲目申请、医院盲目上报、上级部门盲目批准,或干脆自行其事、盲目开展,导致超能力、超范围执业现象较为普遍。
最后,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盲目追逐收益,哪项技术有“钱”景就开展哪项技术,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那么。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杨国斌给出六大策略――充分认识形势责任,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严把技术准入关口,强化临床应用监管,规范技术档案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培育。
他补充指出,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时不仅要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建立医疗技术评估专家库,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审核监督机构,依托第三方审核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审查评估。
快速康复外科是趋势
谈及技术创新时,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江志伟表示,“可以说,加速康复外科就是一个集成创新。创新有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原始创新,这个很难;第二个层次是集成创新;第三个层次是改良引进、再创新。加速康复外科就是集外科精准操作、现代麻醉、优良护理为一体的集成创新成果,堪称外科领域的航空母舰。”
传统围手术期管理要求患者长时间禁饮食、长时间卧床、置入各种导管,住院时间长。而加速康复外科汇集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理疗、行政等资源,强调无痛、无应激、无风险,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创伤应激,实现快速康复,节省医疗费用。
据江志伟介绍,2007年,南京总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2011年,医院划拨出17张床位探索加速康复外科发展,当年收治1421位患者,手术达到382台次,平均住院日仅为4.37天。
谈及加速康复外科的处理措施与传统方法有何不同,他解释道:术前,无需肠道准备,不需彻夜禁食;术后,不再常规留置鼻胃管减压,不放置或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早期饮水、进食,早期下床活动……加速康复外科带来的效果颠覆了传统外科手术。2012年,加速康复外科概念被首次写入外科研究生教材。
虽然效果显著,但江志伟坦承,在传播理念的同时亟需政府的政策支撑,以加强、加速康复外科学的推广壮大。
麻醉学功不可没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概念,是一系列术前、术中、术后措施的综合应用,术前措施包括术前咨询和培训、禁食要求,预防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抗生素、预防镇痛;术中措施包括体温控制、手术径路/切口、引流、麻醉、体液控制;术后措施包括术后镇痛、早期活动、限制静脉补液量、术后营养支持以及防治恶心、呕吐。其中,麻醉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京总医院麻醉科主任李伟彦指出:“没有完备的加速康复麻醉就不可能有加速康复外科的存在与成功。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是减少创伤和应激,在这个前提下,外科医生尽可能微创治疗,麻醉医生则需尽可能保护患者、减少应激反应。”术前,麻醉医生、护士进行评估同时需对患者及家属行术前宣教辅导,告知患者可能采取的麻醉方式、手术镇痛措施、各康复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加速康复外科建议通过术前“预防镇痛”积极控制患者的疼痛。“预防镇痛就是过去常说的超前镇痛,是指将控制围术期疼痛的给药时机提前到手术开始前和手术过程中,达到降低疼痛触发的不良生理反应、减少术后痛觉过敏的目的。”李伟彦介绍,目前共识认为,术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围手术镇痛的临床获益明显。
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还要求优化麻醉方法。优化麻醉方法包括:在全麻时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麻醉剂,如地氟烷、七氟醚,以及短效的阿片类药,如瑞芬太尼等,从而保证患者在麻醉后能快速清醒,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神经阻滞是最有效的术后止痛方法,同时它可以减少由于手术引起的神经及内分泌代谢应激反应;术后持续硬膜外止痛24? 48h,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手术后的应激反应。再如外周神经阻滞、脊神经阻滞或硬膜外止痛等局部麻醉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止痛,而且还有其他优点,如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少心血管负担、减少术后肠麻痹等。
李伟彦表示,采取麻醉方法时应该优先采用复合式麻醉技术,其中很重要的一大措施是麻醉深度监测。它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预防术中知晓发生、避免麻醉过深、促进全麻恢复,监测方式主要包括吸入麻醉监测呼吸末浓度,静脉麻醉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
在术后操作中,李伟彦提醒应警惕术后镇痛不足的现象。“术后镇痛不足普遍存在,术后镇痛质量不高的原因并不是新技术或新药发展不足所致,而主要应归咎于不能正确地应用传统药物、方法或者管理不当。”他建议,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实施个体化镇痛。
李伟彦总结指出:“麻醉学科在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壮大进程中大有所为,它把传统认为外科医生要提供最佳手术条件、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简单职责,拓展为要确保患者的合并疾病得到最佳处理、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更高层面。”
质量管理借力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医院质量管理有了更为强大的助力工具。南京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刘玉秀谈到:“采用信息化进行全局性管理并使其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正上升成为大多数医院建设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必然路径。”
随着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在医疗行业的深入应用,医疗服务正在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移动查房技术的应用也让医疗服务逐步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对于医疗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过程、诊疗技术效果及生活质量满足患者预期康复标准的程度。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刘玉秀表示,信息化技术无处不在,因此在使用信息化提升医疗质量服务时需要有明确的策略。
对此,他颇有管理心得:“第一,要以医院的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第二,要以患者为中心。这是医院,不是商场,这就要求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必须以员工为核心,必须以群众的健康作为管理目标,不仅要主抓疾病管理,还不能疏忽预防、康复等健康管理事项。第三,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策略。我们要利用信息化为医院管理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一定是通过管理引导信息化走向,而不是让信息化导引医院的管理走向。”
作为支撑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与技术,要想提升管理质量,应该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因此,必须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必须解决临床业务和管理工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信息覆盖问题,必须解决外部接口问题。对于医院而言,通常表现为三条线的主轴管理――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在三条主线之下实行各个分系统的全面覆盖,实现全人员、全要素、全过程、全环节覆盖。
“信息技术支撑医疗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对医疗业务信息流的监管。”刘玉秀一语中的。他表示,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强化医疗活动事前预警、环节控制,构建一整套科学、规范、长效的医疗质量信息管控体系,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等方面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图1)。
刘玉秀肯定,以质量安全为目标、依托电子病历、实现制度执行自动化,这是医院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1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病机
PCOS的发病与肾、肝、脾关系密切,多由肾精不足,冲任乏源;脾肾阳虚,痰湿内生;肝气郁结,化热化火而导致本病的发生。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气血痰瘀为标。
1.1从肾而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傅青主女科》云“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即“经水出诸肾”,可见肾中精气旺盛,是月经来潮,孕育后代的先决条件。肾中精气不足,使冲任二脉生化乏源,不能按时下注胞宫,就能出现月经失调甚至闭经;肾主水,气化失司,水湿内停,阻遏气机,胞宫气血瘀滞,出现月经失调、不孕等症候。
1.2从脾而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化生之源,主运化,主统血。《内径》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脾运化失司,水湿停聚,痰饮内生,阻滞冲任胞宫,出现月经失调、不孕;痰涎壅盛,膏脂充溢,则见形体肥胖,如《丹溪心法》中云“肥盛妇人,恣于浊食,经水不调,不能成孕,以躯脂满溢,湿痰闭塞子宫故也”;痰湿内生,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成瘀,瘀热互结成癥,则卵巢多囊性增大。
1.3从肝而论肝藏血,主疏泄,肝血旺盛,则血海满盈,下注胞宫,即为月经。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以气为用。因女子常气偏有余,血感不足,因此肝疏泄功能失常,是女子情志因素致病的主要原因。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若素性忧郁,情志不畅或易怒伤肝,就会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影响气血运行,郁而化火,致气血不和,导致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等。
2中医治疗PCOS的发展概况
现代中医医家因为对PCOS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所以形成了多样化的治疗原则,主要有补肾温阳、补肾化痰、补肾活血、益肾清肝、疏肝理气健脾等,而由此也可看出,补肾法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治疗方法主要有辨证论治、中药周期疗法、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2.1辩证分型论治现代中医家对此病的认识各持己见,所以辩证论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中将多囊卵巢综合征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症、痰湿淤积症、肝郁化热证等四个基本证型。吴效科教授认为可以分为脾肾阳虚挟痰和肝肾阴虚兼郁两型论治;徐京晓分为肾虚肝旺、阴虚火旺、肝郁脾虚三型论治;孙维峰以肾虚为主,分为肾虚痰阻、肾虚肝郁、肾虚肝郁化火、肾虚血瘀四型论治;戴春秀分为脾肾阳虚、肾虚痰凝、肾虚肝郁、肝肾阴虚、肝火郁结、气滞血瘀、肾气虚弱七型论治[1-5]。
2.2中药周期疗法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就是根据胞宫的藏泻规律与肾中阴阳消长的协调转化规律结合现代医学卵巢周期性的变化和子宫功能的影响而创立的中医月经周期节律[6]。由于对病因病机认识的多样性,调周的治疗也是各家不同。不过大多数中医家多采用补肾调周法对PCOS患者进行助孕治疗。补肾调周法是根据女子月经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在经前期补肾壮阳、月经期活血通络、经间期补肾通络、经后期补肾滋阴。
2.3针灸疗法针刺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主要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近年来,针刺作为辅助疗法治疗各种产科和妇科疾病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症妇女或其它不明原因的排卵功能障碍患者,可以降低总睾酮和其它性激素水平,以及降低LH/FSH的比值,并且可以改善月经周期而无副作用。
2.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将中医与西医针对本病的所长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优势。有研究发现,中药联合达英-35有助于增加肝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清中的游离雄激素[7],提高促排卵的效果。克罗米芬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线促排卵药物,而CC的抗雌激素作用会导致妊娠率降低,吕淑民等认为补消饮能改善CC的副作用,提高妊娠率[8]。土增荣等认为补中益气汤具有补脾益肾,利水化痰的作用,联合二甲双胍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还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受孕率[9]。
3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在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前“调体治未病”的预防;生育期改善排卵障碍,提高妊娠率;孕期可预防及控制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国内众多研究报道过,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排卵障碍,提高妊娠率,副作用低,但由于发表文献不能为国际医学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因此,提高国内临床试验的科研质量,提升研究报告的撰写水平,为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打开国际之门,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李祥云.实用妇科中西医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3-25.
[2]张晗,侯丽辉.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现代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2:40-42.
[3]王书,曹永亮,曹永凯,田超,季东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施治近况[J].中国医药导报,2012,01:94-95.
[4]梁静.孙维峰教授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拾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0:900-901.
[5]戴春秀,王海波.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思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1:94-95.
[6]刘艳巧.刘润侠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7]陶莉莉,张玉珍,桑霞,曾蕾,禹安琪,陈靓芬.加减龙胆泻肝汤对肝经郁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09:838-841.
[8]吕淑民,李玉荣.补消饮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J].陕西中医,2009,07:845-846.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xx市中心医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到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四个月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在xx市中心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通过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中心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xx市中心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
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中心医院心内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4个月的进修时间是短暂的,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进修生活很快结束了,但学习是无止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在进修的日子里,学习过程里随时都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给我在这里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我于20XX年有幸到仰慕已久的齐鲁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一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山东大学直属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直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妇产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分为妇科肿瘤、微创妇科、妇科泌尿、妇科内分泌、围产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医学七个专业,在全国妇产科学界享有盛誉。
这里的患者络绎不绝,每个角落都是加床,相当病例为危重症或疑难病例。我在短暂熟悉工作环境后就参加单独收管病人,见到了很多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到的疾病,遇到疑难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下班后翻书查阅资料巩固知识。
宫腔镜的出现是医学上的一大进步,宫腔镜检查是现代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手术以其低创伤比值和高效价比被誉为当代微创外科成功的典范。学习期间,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努力争取实际动手操作机会,结合图书,不断地去体会和摸索。熟练掌握了宫腔镜的检查:如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宫腔粘连的诊断、iud的定位及取出、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检查及原因不明不孕的宫内因素检查。对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及o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电切术基本掌握。对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及宫腔粘连电切术等高难度手术了解透彻。并在此期间通读了中国宫腔镜始祖夏恩兰主编的第三版《宫腔镜学》及董建春主编的《临床妇产科内窥镜技术》,使理论与实践得已良好结合。
通过这次进修学习使自己在妇产科疾病的理论知识、诊断治疗及手术技巧上均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思维的拓宽、理论的转变是我最大的收获。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一、工作内容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细数这六个月来的短暂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出去进修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也把这次进修当做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半年时间的进修学习,不仅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还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确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下面就我这次进修学习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西南地区临床中医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也是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我所在的心血管科是国家新药临床试验中心心血管基地、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该科主要采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同时,该科还开展了冠心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各种起搏器置入术。
半年来,在代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CCU中对心血管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和抢救流程有了一定的熟悉和掌握;我还熟练掌握了心血管科疾病的问诊方法、技巧、查体要点和常规药品准确、合理应用,能够独立完成心电图机的操作,掌握了阅读心电图的要点,能够准确出具报告单;同时,我还观摩学习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等各种介入治疗。
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折服于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被他们科学、规范的科室管理深深打动,尤其体现在他们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方面。作为享誉西南地区的一所中医三甲教学医院,他们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所在的心血管科,分为三个医疗组,住院医师全都是主治以上职称,每个医疗组每天都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科室主任、副主任固定每周一、四业务查房;除了常规的晨间查房外,各个医疗组还经常自己组织下午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他们对每个病人的病情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点评,让每个参与查房的医生都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要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本科室以外的其他症状,他们就会立即邀请相关科室会诊;每周一、三、五是他们开展介入治疗的时间,周二、周四下午就会进行术前讨论;每周一下午是死亡讨论时间,周三下午是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间;周五下午是业务学习讲座时间;他们还特别重视医患沟通制度,每个病人入院后都会由经治医生亲自书写一份医患沟通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病人病情和诊断、拟定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对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多次与病人家属沟通;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人除常规签具手术同意书外,还有一份术前谈话记录;另外,科室还专门设有医疗教学秘书,负责科室的病历质量和教学安排。
作为一所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治疗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心血管科开展的中医治疗项目一般有灸法治疗、耳穴治疗、中药浴足、中药塌渍、针刺等中医治疗项目,以前三者居多;灸法治疗是采用购置的冠心灸、强肾灸、镇痛灸等,入院后每个病人发放一个疗程(7天);耳穴治疗是他们自制的。他们的中药浴足开展得最为普遍,几乎每个病人都会使用。这是因为他们规定有严格的中药饮片使用比例(要求达到药占比的25%),所以他们除给病人开具口服中药外,还开展了中药浴足,用以提高中药饮片使用比例。
作为专治心血管疾病的科室,科室内的设备使用率高又是该科室的一大特点。心血管科共设有80张病床,但心电监护仪就配置有40余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人常规心电监护,介入治疗后的病人亦常规心电监护2—3天。科内还配备有床旁多普勒超声仪,入院病人常规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外,科内还设有心功能检查室,对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病人常规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动态血压检查,每天该科配备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及动态血压监测仪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心脏介入及非药物器械治疗是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大趋势。该科拥有一个介入导管室,配备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等多种先进设备,主要开展左右心导管检查和监护、冠脉造影术、经皮冠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安置各种心脏起搏器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科创造了可观的医疗业务收入。
在科室的绩效考核方面,他们以个人创造的医疗业务收入为标准,采用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他们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医疗质量指标为主要内容,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医疗制度落实、中医辨证论治合格率、中西药占比、四合理运用、医疗差错发生率及参加教学活动的情况等作为考核依据,制定了科室人员综合考核细则,每月由科室医疗教学秘书对科内人员(医生)进行考核,充分体现出了科室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在护理工作方面,他们采用护理分组的工作模式把护理人员分成2个工作小组,每组设护理组长1名。每个工作小组又分为治疗组、办工组、巡视组、机动组等,各小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使繁杂的护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二、感悟
通过这半年时间来的进修学习,让我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感受到了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之间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时值我院创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之际,我把自己在进修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与住院内科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愚见,望能为科室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严格执行核心医疗制度
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在科室常规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应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就我院职称结构而言,现住院内科已完全具备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能力,但由于副主任以上职称人员每天承担着门诊医疗任务,致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困难,建议每周指定一天上午为副主任医师在内科业务的查房时间,这一天上午指定查房的副主任医师不承担门诊医疗任务。
2、加大科室硬件投入
现代诊疗技术的开展,除需具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外,硬件设施的投入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进修学习期间的感受,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我院由于设备的缺乏,有些时候真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与无奈,科室急危重症比例不高也与硬件设施的缺乏有一定关系。就现在住院内科业务开展而言,建议医院检验科开展利钠肽、N末端—利钠肽原、血气分析等检验项目,为内科购置脑功能治疗仪、脑血流图检测仪等设备,同时建议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另外,科室现有闲置呼吸机一台,建议派人学习使用。
3、充分彰显中医特色
自我院创建二级中医医院以来,内科就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之前科室常规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刺、耳穴、穴位敷贴、艾灸、刮痧、耳尖放血、拔罐、灌肠等项目。由于新农合政策的限制,现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仅有针刺、穴位敷贴、艾灸三种。但不管那种中医治疗项目,都一直没有在患者心目中形成是我院“中医特色治疗”的概念,甚至如针刺等侵袭性操作部分患者还很排斥。我认为,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的做法,为大多数病人开展中药浴足治疗。其理由是首先每个人每天都要洗脚,在洗脚的时候加上点中药汤剂大家很乐意接受;其次部分排斥口服药物(特别是排斥口服中药)的病人也情愿接受这种方法的中医药治疗;再次,该治疗方法不具有侵袭性;第四,在提高治疗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药占比。另外,科室应尽快研制出自己的院内制剂,如他们的银葶清肺口服液、中风醒脑注射液使用都非常广泛。
咳嗽及分类,中医如何认识?
晁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医对咳嗽及分类的认识。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所谓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外感、内伤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引起咳嗽。《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又是一个独立的病证。
咳嗽是机体驱邪外出的反应,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临床治疗也多有棘手之处。明朝张三锡《医学六要》一书指出,“百病为咳嗽难医”。清朝徐灵胎在《咳嗽难医论》中表示:旨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而后稍能措手。
《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近代教科书中的咳嗽章节参考了《景岳全书》的内容。1995年实施的国际《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中,咳嗽亦分外感、内伤,且与急、慢性支气管炎挂钩。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中医病证部分对外感咳嗽分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风盛挛急证(风咳)。(附注:西医对咳嗽的分类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3种)。
风咳的临床表现及鉴别
经过40余年反复及大量的临床实践,晁恩祥教授对咳嗽有了新的认识。具有“风证”特点的咳嗽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顿咳、挛急性咳嗽,刺激性咳嗽或顽固性咳嗽,有时严重急迫,难以自抑;突发、突止,变化莫测;以咳为主,伴有咽痒或鼻痒,痒而咳嗽,异味或冷空气可使之加重,其临床表现特点亦反映了“风善行数变”“风性挛急”“风性主动”“风盛而动”的发病特点。他认为,急迫性、挛急性咳嗽是风邪付肺所致,风邪犯肺之状,过敏或过敏性鼻炎亦从风考虑。本病表现具有风邪致病特征,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系以“风”为特点,因而确立其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
于是他溯本追源,找到了理论依据。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中提出的十种咳“一日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也……”以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云:“因于风者,辛平主之……”源于临床,结合古人文献支撑,晁恩祥教授进而提出,“风咳”有别于风寒、风热、风燥,为一种独立的临床证型,具有独立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结合风哮治疗经验,他创造性地提出“从风治咳”,予以“疏风宣肺、缓急利咽止咳”法治疗,从而决定了“从风论治”的创新治疗思路。
风咳的临床表现及鉴别主要有4个方面:咳嗽、咽痒、诱发易感因素和致敏因素。“风咳”多为无痰或少痰,干咳可突然发作,导致阵咳、顿咳、呛咳、刺激性或挛急性咳嗽,甚至开口即咳,有反复发作病史;其次是咽痒,气道痒感明显,痒即咳,难以抑制;再是冷空气、异味、油烟、污浊空气或有感冒病愈后咳嗽不断的病史;多有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病史,对一种或多种物质过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鉴别外感咳嗽,主要有风咳、风寒、风热和风燥4种证候。风咳的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阵咳,突发,呈刺激性咳嗽,咽痒,反复发作,闻冷空气、异味而加重;苔薄白,脉弦。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治法为疏风宣肺,疏缓气道。风寒的主要表现为咳嗽、痰白,稀薄或发热恶寒头身重;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病因病机为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治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的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黄黏稠或发热恶风;苔薄黄,脉浮数;病因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燥的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少或黏稠少,苔薄黄,脉数;病因病机为燥邪伤肺,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治法为清肺润燥。
苏黄止咳汤的临床研究
晁恩祥教授新发现的一种证候“风咳”,临床异于风寒、风热、风燥,以风证为主。咳嗽阵作,突发突止,咽痒作咳;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苏黄止咳汤即由此产生。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追溯的理论支撑为《诸病源候论》的“一日风咳”、《临证指南医》的“因于风者,辛平主之”。治法为疏风宣肺,疏缓气道,止咳利咽。
主方分析:灸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蝉蜕(疏散内风,增强解痉),紫苏叶(散风)+紫苏子(降气,降中有散),杏仁+紫苑+前胡+枇杷叶(寒温同用,降气化痰,宣肃肺气)、牛蒡子(疏风止咳,利咽止痒)、麻黄+地龙(咳喘圣药、一温一寒,一宣一降)、五味子(疏缓气道之高反应性)等。
兼症出现,随症加减。兼热象者,少许黏痰不易咯出,或咯出少量黄痰,酌加黄芩、鱼腥草、金荞麦、芦根、白茅根等药。兼有寒象者,少痰遇冷风咳嗽加剧,可加桂枝、荆芥、防风等辛温之品。兼燥者,咽干少痰,或肠燥便干,则宜加太子参、麦冬等养阴生津之品。病情稳定后,为巩固效果可酌加养阴益气、敛肺固本之品,如山萸肉、太子参、黄精、枸杞子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杨教授在《循证医学补充替代医学》2013年卷发表了题为《运用网络分析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证型与治疗》的文章。该研究针对咳嗽变异f生哮喘(CVA)的临床表现,按“风邪犯肺”“气道挛急”证候进行挖掘发现,晁恩祥教授门诊的2000余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与苏黄止咳汤组方基本相同。使用频次从左至右依次为:苦杏仁、地龙、紫苏叶、蝉蜕、牛蒡子、紫苑、炙枇杷叶、五味子、紫苏子、生甘草、炙麻黄、浙贝母、白果、辛夷。
案例1:患者张某某,女,53岁,职业教师。主因“反复咳嗽4年”于2012年8月31日就诊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患者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近4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并逐渐出现课后喘息、呼吸困难,应用舒利迭、顺尔宁,曾一度好转。但每年秋季仍发作频繁,对异味、冷空气敏感,言语多时咳剧,时有流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测显示屋尘螨(+++)、粉尘螨(++),支气管激发实验阳性。
西医诊断认为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认为是风咳,风邪犯肺,气道挛急。治法:疏风宣肺,缓急止咳,通窍利咽。方药为苏黄止咳汤加减。炙麻黄、苦杏仁、紫苑、紫苏子、紫苏叶、炙枇杷叶、地龙、蝉蜕、五味子、前胡、牛蒡子、浙贝母、辛夷、苍耳子、薄荷、黄芩随症加减,前后服药60剂,咳嗽、憋喘、呼吸困难明显好转,2013年、2014年秋季均未再发病,且已停用舒利迭、顺尔宁等药。
案例2:患者王某某,中老年男性,教师。主因“反复咳嗽15年,加重半年”,于2010年冬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专家门诊。病史:患者15年来因感冒后出现咳嗽,病情进行性加重,咽痒作咳,遇冷空气、异味明显加重,到多家医院多次就诊,考虑慢性咳嗽,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平素因咳嗽影响授课。症见:咳嗽,痰少,突发阵咳,咳剧气急,咽痒作咳。近半年来病情明显加重,严重影响睡眠,甚至有悲观情绪。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为风咳,风邪犯肺,气道挛急。处方:炙麻黄、杏仁、紫苑、苏子、苏叶、炙枇杷叶、地龙、蝉蜕、五味子等。服药后的病情变化:服前20剂效果不显,20剂之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后喘憋逐渐消失,睡眠好转。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再出现咳嗽、憋气发作。2013年患者到中日医院门诊诉身体状况一切良好。
抗CVA唯一中成药问世
苏黄止咳胶囊源于晁恩祥教授经典名方,是治疗《诸病源候论》所载“风咳”唯一的上市中成药,是针对现代医学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感冒后咳嗽而研发。苏黄止咳胶囊的研发源于临床发现咳嗽的“风证”特点,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辨治思路,应用“疏风解痉”的治法而产生。经查临床上尚未出现治疗“风咳”的中成药,具有大量患者需求。
2002年,苏黄止咳胶囊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创新基金课题。经多次研究修订并最终确定处方,通过三位硕博士研究生对组方、疗效等展开立题研究,经二、三期临床研究后于2008年正式获准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中医、西医及广大患者的需求,其中医症候明确,西医病种清楚,疗效确切。
苏黄止咳胶囊的组方,由麻黄、紫苏叶、紫苏子、五味子、前胡、地龙、枇杷叶、蝉蜕和牛蒡子等组成。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利咽的作用,用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咽痒作咳,或呛咳阵阵,气急,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嗽加剧,多呈反复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等。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见上述症候者。药理作用包括显著止咳;抗气道炎症和一般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平喘;祛痰;免疫调节等。
按照“君、臣、佐、使”组方原则配伍,单药药理作用如下:君药有紫苏叶和炙麻黄,紫苏叶可镇咳,对组织胺有拮抗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产生,抗病毒,疏风宣肺;炙麻黄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疏风宣肺,止咳平喘。
臣药有四味:地龙、蝉蜕、五味子、紫苏子。地龙可舒张支气管,抗组胺,疏风宣肺,舒缓气道;蝉蜕可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五味子可镇咳、祛痰,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止咳平喘、疏缓气道;紫苏子可降气平喘。佐药为前胡和枇杷叶,前胡可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疏风宣肺,止咳化痰;枇杷叶可平喘、祛痰、抗炎、抗菌、抗病毒,止咳化痰。使药牛蒡子可抗菌,提高免疫力,疏风利咽。
苏黄止咳胶囊广东省上市会于2014年12月19日召开,钟南山院士、赖克方教授、林琳教授等专家曾对苏黄止咳胶囊的临床疗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中日友好医院承担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首发基金课题一一疏风解痉法治疗“风咳”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证实了苏黄止咳胶囊的明显疗效。从末次访视的中医症候总积分与基线,苏黄止咳胶囊(试验组)的差值为14.33±8.43(n=70),舒利迭(对照组)的差值为10.53±5.32(n=34);从末次访视的中医症候总积分与基线的差值50%减分率分析,试验组的有效率为64.29%(n=7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1.18%(n=34);复发率来看,试验组为26.67%(n=45),对照组为68.18%(n=22),以上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呼吸专业)负责人沈华浩教授团队研究结果显示,苏黄止咳胶囊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重构具有调控作用,苏黄止咳胶囊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都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长期OVA诱导的哮喘气道重构能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苏黄止咳胶囊的研究带来的启示是,中医药对于治疗咳痰喘是有疗效的,更需要中西医同道给予大力支持,参与深化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已有70余篇文章谈到风咳和苏黄止咳胶囊。
苏黄止咳胶囊研发的创新点包括4个方面:在理论创新方面,创立了以“风急挛急”为病机,以“疏风解痉”为治法,确立了“从风论治”治疗“风咳”的新观点,扩展了中医“风咳’的学术内容;病名创新方面,“风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感冒后咳嗽”的病名相互连接;组方创新方面,于“风咳”理论,苏黄汤方体现了“因风者,辛平解之”之意,佐证了“风咳”理论的实用性;应用创新方面,确定苏黄止咳胶囊治疗“风咳”的方药,填补了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感冒后咳嗽”的中成药空白。
2009年,晁恩祥教授的“风咳及风哮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扶持;苏黄止咳胶囊成为《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推荐用药,被评为新华网“2013中国医药行业示范品牌”。2014年进入全国近1800家医院处方,当年销售达到480万盒,并荣获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最高殊荣。该药的研发优势在于体现了继承与创新――“风咳”的特点符合中医传统内容,且与西医CVA及感冒后咳嗽相连接,得到了中西医专家的认可;以国家医保品种的身份进入《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临床咳嗽路径和专家共识中,其临床及应用得到了西医专家的深化研究和重视。
苏黄止咳胶囊的三期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6家医院开展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非劣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