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历史建筑的价值

历史建筑的价值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8 14:45: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历史建筑的价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历史建筑的价值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脚手架监理控制

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工具的同时结合国情需要,研发了许多新型建筑脚手架 , 如落地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落地碗扣式钢管外脚手架以及附着升降脚手架等。但脚手架工程施工是一个安全事故频发区域,也是诸多质量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近年来有不少由此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道。所以对脚手架进行规范、正确、严格的监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脚手架施工中监理工作的总结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 脚手架工程中监理工作的不足

1、 技术人员方面

对于脚手架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又恰恰是现场专业监理人员容

易疏忽的一个地方,现在施工单位的自有劳务队伍和劳务分包队伍中施工操作人

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进行现场脚手架施工的操作人员并没有经过培训,取得

上岗证书,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较低,直接影响其正确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

工方案的各项要求,正确搭设脚手架。这就为脚手架工程发生事故留下了隐患。

2、机械方面

扣件式脚手架的扣件拧紧力矩需要用专用工具进行检验,而承插式脚手架也

需要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能够很好的保证日后的安装质量。

而现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专用工具进行安装施工,监理工

程师检查验收过程中有时并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检查,这些都影响了脚手架的

安装质量。

3、材料方面

部分脚手架租赁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购置钢管和配件时,只图便宜,不重质量,出现钢管壁厚不够,配件强度不足的现象。而且为了增加周转次数,继续使用已破损的钢管和配件。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租赁和购置价廉质低的钢管和配件。脚手架所用钢管和配件一般数量较大,进场次数较多,这就给现场监理人员进行材料进场验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一些不合格品混入现场,给后来的脚手架搭设带来了隐患。

4、方法与环境方面

由于在房屋建设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中,脚手架工程属于辅助工序,其是否

正确搭设和使用并未引起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对于相关技术

文件的审阅和执行不是很到位,影响了脚手架的正确搭设和使用。施工现场环境比较负责,有些脚手架搭设地点的条件不能满足脚手架自身受力要求和构造要求,但有的施工单位抱着“凑合用’’的思想,在未经处理的不适宜搭设脚手架的地方搭设使用脚手架,使脚手架的受力和构造要求均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其使用安全。

二、脚手架工程质量监理控制

1、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前控制

1.1核查总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1)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要求 (1)要求总承包单位提交项目经理部工长以上管理人员的姓名、职责、资格证明文件;(2)通过建设单位要求总承包单位提供对项目经理的任命书,及相应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2)对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的要求: (1)各施工专业均应设有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并到岗从事本职工作,并有相应资格证书;(2)质量检查人员应熟悉本专业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要求,掌握质量检验标准和施工规定内容;(3)应有权对违反施工规范的行为予以制止和处罚;(4)应实事求是的签署隐检单等项资料;(5)应熟悉进场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安装设备状况,并能够严格检查、验收;(6)应配备有适应工程需要的检测工具、仪器。

3)总承包单位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

1.2 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

由项目监理办公室负责对总承包单位所申报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要求:

(1)填写《分包单位资质报审表》,填写内容是否正确;

(2)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岗位证书、外地施工企业进京施工许可证是否齐全、是否有效。证件可提供复印件,但应有提供单位及经手人员的盖章、签字;

(3)分包单位的业绩、财务情况是否足以证明可以在工程中从事任务;

(4)审查合格,签发《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1.3 对进场使用材料进行审查、认证

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要求:

(1)监理工程师原则上不参与定货工作,只对进入现场的脚手管、扣件等原材料进行审查、认证;

(2)进行外观检查,存放是否合格、正确;

(3)总承包单位进场的脚手管、扣件等原材料是否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合格证明、质量保证书,质量认证标志等,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4)填写的《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内容是否正确,所附资料是否齐全、正确。

2、工程质量施工中控制

做好施工期间脚手架工程的日常巡视检查及旁站监理,其程序如图1所示:

图 1

3、质量事后控制

监理工程师在一个施工部位的脚手架搭设完成,达到交验条件,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脚手架工程的质量情况、情况功能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符合规定要求,方可允许施工单位开始使用该脚手架。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脚手架的使用情况,发现隐患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止使用,限期整改,待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确认后,方可允许其继续使用。

三、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控制

合格的脚手架,能够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围护和支撑,避免高空坠落和坠物伤人事故的发生;能够使工人在其上安全的进行施工操作,避免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现场土建监理人员和安全监理人员要特别重视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规范和规程要求,做好脚手架的搭设和维护,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保证施工安全。

1、扣件安装注意的问题

(1)安装扣件时,应注意开口朝向要合理,大横杆所用的对接扣件开口应朝内侧,避免开口朝上,以免雨水流入。

(2)扣件拧紧程度要均匀、适当,扭矩控制在40―50N.m为宜,此时扣件已具有足够抗扭、抗拉、抗拔的能力;最大不超过60N.m,否则会造成滑丝,操作人员应借助测力计反复练习,以便掌握对扭矩大小的控制。拧螺栓的工具,也可采用棘轮扳手,这种扳手可以连续拧转,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工效。

(3)立杆与大横杆,立杆与小横杆相接点(即中心节点)距离扣件中心应不大于150mm。

(4)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的长度应不小于10mm,底部斜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离地面不大于500mm。

(5)大横杆应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杆内侧,或上下各步交错扣紧,于立杆的内侧和外侧;小横杆应使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横杆上方;剪刀撑中的一根用旋转扣件固定于立杆上,另一根斜杆应扣在小横杆伸出的部分上,以避免斜杆弯曲;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即立杆与横杆的交点)的距离不宜大于20cm,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cm,并支承在底座上,以保证架子的稳定性:横向斜撑应用旋转扣件扣在立杆或大横杆上。

2、安装连墙杆应注意的问题

脚手架是否安全可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连墙杆。事实说明,未按规定设置连墙杆,是脚手架倒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连墙杆的使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连墙杆的设置以及它的间距必须遵照有关规定,水平距离不大于3倍纵距,垂直距离不大于2倍步距(架高50m以上)或3倍步距(架高50m以内)。采用钢管作为连墙杆时,要使用扣件扣紧,防止滑脱。连墙杆应尽量与脚手架纵向平面保持垂直。连墙杆应尽量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叉部位的立杆上设置。连墙杆一般应设置在框架梁或楼板附近等具有较好抗水平力作用的部位。对有特殊设施和特殊荷载作用的部位,以及脚手架的高度超出建筑物的上层部位,应加密连墙杆。

3、单排架脚手眼留设应注意的问题

脚手眼的深度应保证小横杆搭人墙内不小于240mm,在墙体内下列位置不得留设脚手眼:空斗墙12cm厚砖墙,料石清水墙和砖、石独立柱;宽度小于lm的窗间墙;砖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cm范围内;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18cm和转角处43cm的范围内;石砌体的门窗洞口两侧30cm和转角处60cm的范围内;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架的部位。

结语

总之,脚手架是工人施工作业的场所,也是一个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区域,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为满足不断出现的高层建筑应用需要,更应该积极推广新器具新技术 , 促使我国脚手架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做好现场脚手架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监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文祥、马国荣、马文杰.浅析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选择与布设.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3):1~3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随着当前全球的一体化经济发展,我国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将成为占据市场的最有力手段。这主要是由于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如何提高工程的管理质量是当前的热点问题。现就加强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1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现今,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主要以旧体制为主,在其基础上进行逐步改善而形成的。然而,由于其根本体制仍旧存在,难以区分政企等经济体制,不利于质量管理体制发挥最大效用。当前的管理体制过于封闭,且与现今的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不利于建立健全的制约机制,阻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1.2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专业化技术不高。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中的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加上技术培训跟不上,导致大量工人的专业素质不高,施工操作不规范,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部分房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薄弱,难以将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真正落实到施工过程之中。

1.3工程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不合格。当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低劣的原因,例如当内墙的装饰涂料质量不合格,极有可能造成变色或脱皮等质量问题。若建设项目的混凝土等施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具有重大威胁。由此可见,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是否合格,对整个建筑工程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以便健全施工质量的管理环节,其具体措施如下所述。一方面,必须确保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规范制度主要包括:施工质量责任制度及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此外,在相关质量规范制度的建立中,尤其要注重落实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的所有权限及职责、义务,使得这些制度在工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将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大相关施工质量规范制度的执行力度,使得质量规范制度真正落实于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从而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及其专业化水平。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属于专业化水平较高、技术要求高的任务,只有确保施工人员具备高度的质量控制意识及高度的专业素质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一方面,通过良好的施工队伍素质,及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决策者、监督者,强化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工作。另一方面,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施工人员准入资格制度,筛选优秀、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确保上岗人员具备合格的专业化水平及施工操作技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3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分析

2.3.1设计施工方案。在工程展开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合同,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工程师以及项目负责人、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探讨,初步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结合整个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三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出最优化的施工方案。

2.3.2加强图纸的会审制度。图纸会审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可以说,图纸是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图纸会审可以发现、纠正错误的建筑行为。因此,建筑工程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加强对图纸的会审,通过认真、全方位地审阅建筑图纸,便于及时发现建筑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因素,并对其进行修改、更正。如此一来,便可以充分地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把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从源头上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

2.3.3加强施工材料、设备及技术的准备工作(1)施工材料的准备。通过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及建筑构件等的检测,严格把关,包括材料的采购环节、检验环节、使用环节,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在施工材料的检测环节中,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材料检测制度及机械设备,确保工程所采购的材料、设备为合格、正规的产品,原材料必须具备质量保证书,注意检查质量保证书的真伪,防止出现劣质的施工材料,避免有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施工单位。(2)施工机具的准备。建筑工程所用施工机具大致可分为手使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3)施工技术的准备。只有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操作技术进行审核与规范,确保施工技术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只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审核交接无误,才可以避免房屋建筑存在质量隐患,提高房屋建筑的建设质量。因此,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

2.4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4.1做好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交接检查。前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应做好自检工作,然后申请监理人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移交给下道工序。在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应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只有通过质量及技术交底,方可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4.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巡视工作。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必须每天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并作巡查记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向相关施工班组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同时报工程项目部和监理部。此外,巡视人员应全程跟踪、监督安全隐患处的整改情况,及时将整改情况上报。

2.4.3严格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应当严格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做好交接工作。首先,各个施工环节的负责人必须经签字验收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尽量避免出现技术或材料问题。其次,项目管理人员应严格做好施工现场人员的考勤工作,定时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度及工程具体情况,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再次,通过建立以管理人员、技术复杂人员、专职质量检测员、施工队检查员为核心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小组,专门负责检查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最后,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应当多加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施工质量,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3结语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企业的项目投资收益及居民的生活与工作、人身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工程项目的规划阶段、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管理环节、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化的质量管理,进而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保障居民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孟林.监制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

[2]孟位久.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3]帅照玲.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relates to the success of the whole project, a bit neglig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ill easy to cause the variation of the quality systemic factors, resulting in quality problems and even serious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ject, it must take strict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o the proje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ake a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Key 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建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放心工程。如果建筑工程质量低劣,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质量事故隐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作为建设施工的参与者,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一、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运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进而使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市场条件,施工项目是产品,也是商品。施工项目管理要以市场为“舞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搞活企业,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按市场法则进行,让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上起基础作用。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企业可以按项目的特点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可以按合同要求独立地实现各项目标。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动态组合的项目管理机制,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最优地实现生产为标准的要求。

二、确保施工工序的质量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元素,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不仅使本工序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准的质量控制计划和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手段的程序化管理,采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的质量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工程的隐蔽部位及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对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通过检验,对不符合质量控制计划和标准要求的及时进行处理。

三、以人为本,强化施工项目全员的素质

施工队伍及人员是项目施工的主体,是工程产品的直接创造者,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质量意识强弱都会影响工程产品质量.要控制施工质量,首先要培训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试车运转、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质量要求。

这一阶段是工程项目由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必要环节;是保证合同任务全面完成、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把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力度,纠正和查处项目法人将未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工程交付使用的违法行为,通过层层验收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落实。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要按照《施工期及竣工交验期成品防护程序》的要求,做好成品的防护工作,防止成品损坏和污染。在项目完成最终检验并达到质量综合评定等级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提出《竣工报告》,申请验收。验收交付后,要认真将施工过程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和质量记录收集、整理、编目、立卷、归档,由项目经理写出《施工总结》。

五、加强施工中的重要因素

1、管理水平因素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很多方面的发展,如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者逐渐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但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落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信息基本上采用的方式是人工手写、人工传递的方式,造成书写上的不规范、效率低的尴尬局面,而且在管理水平方面,水平相对较低,管理面较狭窄,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工期、监督、控制及管理都缺少系统的、健全的、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3、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构配件及相关工程用品是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建筑质量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工业的发展,原材料及建筑装饰装潢材料及其制品的开发,导致人们对建筑消费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正确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工程用品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标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一、引言

工程造价预算和控制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设计的内容繁杂,人员众多,设备机械等使用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位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工程造价管理直接设计各方向的经济利益,并且贯穿于项目招标、工程施工以及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因此对工程施工结算的控制和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施工的经济性。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方面,政府对工程造价提出了“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要求,本文以此为基础,并考虑到工程施工阶段的每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将整个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融入到工程施工的所有过程。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招标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在投标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见者工程评标中采用“无标底招标,有标底评标”的办法,这种评标方法是参考各投保单位评标平均投保报价以及工程造价按照一定的权数组合,再乘以市场平均下浮率来确定。这种评价带有很大程度的随机性,因为评价体系决定中标的主要条件是接近投标人的平均报价。这样就容易形成项目暗箱操作,造成投保企业中间业务的不规范形成。投标企业为了使得投标合法化,采取陪标手段找其它企业假投标。不规范的投标体系导致投标过程控制漏洞,形成不正当的利益关系,必然造成整个造价不规范的问题。投标报价是进行工程投标的核心,报价过低可能中标但是给承包商可能带来亏损风险,如果报价过高就是失去承包机会。

2.2投标核算方式不适用。工程造价人员在施工成本核算中往往以当地工程预算为依据,工程计算都是根据投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量,参照市场信息指导价来计算各个部分的工程直接费用,而没有详细了解各个项目在施工地点材料价格和施工情况,没有重新计算施工图中的施工数量。但这种不切合实际施工成本的确定,往往使施工成本控制失去指导意义。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不采用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而喜欢多用人力,又对原材料控制不力,严重影响造价控制。

2.3成本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问题。

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制度不完整,当前的成本管理仅仅局限在管理组织内部完成约定的工程数量,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对施工成本没有合理计算,造成施工浪费现象严重。大多数施工企业内部往往重视技术、安全和质量管理,而忽视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此外工程造价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现状缺乏了解,整个方案掌握不足,对施工地域资料调查缺乏准确性,所以计算的施工成本与实际成本相差很大。这是当前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成本控制现状。其次是合同管理问题。施工成本项目的经营和管理比较多:项目管理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不详细,又不履行约定义务,给供应商又进行了索赔,给企业造成不必要损失,增加项目成本。施工总承包商为了能够承接更多的施工任务,没有对项目实地考察以及合同条款进行研究,简单的合同格式套用,忽视合同详细约定内容。施工建设中由于外部干扰、设计单位变更设计而造成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而施工条款中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约定,施工总承包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工程索赔问题不够了解,也不够重视,也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使工程索赔问题搁置下来为竣工结算带来麻烦。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措施

3.1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控制。

人工成本是施工成本的重要内容,劳动来源和数量的控制显然对成本有影响。首先要根据劳动的配额计算额用工量分配到班组,根据工程管理的要求,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约定,鼓励职工多劳多得。要提高职工技能操作和技术水平,加强班组施工的组织管理,精简非生产人员,避免或者减少无效劳动,提供劳动生产效率。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分包工程,可以采取分包形式,让班组包干,自行组织施工以降低人工成本。其次是机械成本控制,在施工组织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企业不断改造和更新设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机械成本的费用在逐渐增加,约占工程造价的5%-8%。因此加强设备管理进一步加强机械费用的控制。机械费用的控制是通过优化机械选型、时间确定和控制以及施工现场的有效利用实现的。一是设备选型配套中,要通过功能改造和升级,引进先进的多功能设备,实现一机多用,减少设备配件以及维修成本。二是加强内部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合理调配设备资源。是对小型机械设备可由劳务公司包干购置及维修的方法进行控制,降低机械费用。

3.2规范合同管理和工程变更

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规范合同,合同是制度执行的关键。实施和执行合理的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将各种合同管理责任落实。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对建设单位招标文件合同条件认真研究,详细了解地质条件、项目设计、施工条件等各种情况,对建设单位没有预见的问题而可能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的情况要在合同中约定。对建设单位的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认真研究分析在与建设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要认真审查、公平合理、全面详细、奖罚分明。项目负责人要对建设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认真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完成约定合同义务减少工程索赔,控制施工成本。施工做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主要设计要求变更、施工计划变更以及材料变更等,造成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与招标时签订的合同条款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工程造价和工期。因此在变更后要及时根据施工条款签订和补充工程审批手续,避免决算时的麻烦。

四、结语。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加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益、降低施工成本高,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努力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借鉴先进的施工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控制施工目标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单英为.浅析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分析[J],2011(06).

[2]罗云.高勤.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建设中的重要性[J] ,2011(09).

[3]孙莉.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J],2011(04).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技术管理 解决措施

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1施工准备阶段的相应措施与方法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要逐渐完善。健全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制是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于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要严格的贯彻执行。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技术设备的操作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违反技术规范操作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并积极改正,企业单位还要设立奖惩制度,该奖励时要充分的奖励,该处罚时也绝不能姑息,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的最佳预期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的图纸要进行认真会审。在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的管理当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以及工程施工的质量。那么建筑企业单位应该在中标之后就做好施工前的准备,那么设计好的工程图纸要多个部门多个单位一起进行认真的会审。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为依据,对实现设计好的图纸的不妥当之处进行修改与更正。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要掌握和了解,在施工前要按照图纸上的说明检查施工的相关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3)责任要明确,落到实处。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具体负责的相关技术人员要确保施工质量,并且对施工现场出现的种种技术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要复核提前测量的计算数据,以免发生失误。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要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施工工作当中,发挥自己的真正作用。

1.2施工阶段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的措施与方法

(1)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技术交底,它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管是整个工程过程中的施工还是某一局部的施工,都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隐蔽或是特殊的工程施工也要做好技术交底。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项目中,对其的施工管理力度要加强。经过这样层层紧扣的技术交底工作的交接,使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更加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这样更加有利于工程施工按期完成并且具备较好的质量。

(2)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工程合同文件中对施工质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所以工程的项目质量目标要以合同条款的规定为准则。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包括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维护保养等方面。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新工艺、新技术,如果遇到了技术难题需要组建一个技术攻关团队,以确保工程的完成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处理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3)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既要全面的实施又要按照施工前制定好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检查施工材料、装备、施工能力等情况,根据项目实际的进展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并对后续工作的进度加以安排。

2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2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第一,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第二,突出对施工人员、施(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42页)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第三,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3严把施工技术关,控制工程质量水平

(1)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的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3)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百年大计,质量策一”。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造价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一些建筑企业却在与其它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得知,这些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建筑企业主要是没有对工程的造价进行较好的控制,导致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在竞争中失败。

一、施工管理中造价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施工工期与造价控制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工程施工的工期越长,就会让工程的造价越高,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也会提升。所以,在开展工程施工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缩短建设周期来控制工程的造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缩短工期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单位赖以生存的根本,并且会字节影响到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通过缩短施工工期来控制造价的时候,必须要以施工质量为基础。

(二)处理好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的造价涉及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工程的施工材料的购买和施工人员的雇佣等。在开展施工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而购买质量较差、价格较低的材料。这样能让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完成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但工程的质量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另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成本支出而聘用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施工人员,导致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还要对施工人员的雇佣和材料的购买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则

在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必要的原则。首先要通过对建筑设计严格管理,从而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考虑,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造价控制打好基础,避免施工管理中的造价控制与建筑设计出现冲突。同时,还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各个环节进行重视,通过对每个环节的严格管理来完成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从而保证工程造价控制能够全面开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造价控制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造价控制而言,其必须要通过对施工中所有环节的管理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同时,造价控制要注重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控制,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和建筑项目决策和建筑施工等三个阶段。

(一)项目合同管理的造价控制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建筑项目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建筑企业的需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要通过降低工程的承包价格,从而争取到项目的施工权。但是这样就会让施工单位的造价控制更难开展,甚至会让施工单位出现亏损。所以在进行合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通过合同来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让施工单位能够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二)加强对招标管理的造价控制

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方式以招投标的方式为主,其能够实现建筑承包的公开、公正、公平,为施工单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招投标中的某些施工单位会故意压低施工成本价格,从而获得工程的施工权。而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通过对招标过程中的工程造价控制来解决。招标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报价进行客观评价,避免以压低报价的方式参与竞争。而施工单位则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在市场中建立更好的形象,从而帮助自身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三)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都能通过对施工的有效控制来降低成本,从而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让建设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得到强化,从而全面落实造价控制。同时,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以此来对施工进行全面的控制,避免施工方案不合理而导致的返工或影响施工进度,从而让工程造价上升。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施工中的材料浪费,从而节省施工成本,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而造价控制工作复杂、繁琐,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要全面开展造价控制工作,从而有效完成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

一、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

1.业主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原动力,其行为对建设项目的各方主体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①应该由项目的提出开始,就应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的基建程序严格办理,因为各道程序均涉及工程最终造价的成本控制问题。②在组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时,就应该包括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参加。③在提出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应客观、实际、量力而行,不要贪大求洋。④选择好有实力的、有信誉的咨询机构提前介人,以弥补业主在项目前期阶段业务上的不足。⑤编制或控制好工程建设的招标文件,包括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或材料等。⑥要做好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征地、拆迁、环境保障等。⑦业主单位要经常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参观借鉴别的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自身管理。⑧业主作为项目建设的全权责任者,应在“三控制”上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涉及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系统、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⑨要严格执行《合同法》中的基本原则,对投机钻营的施工企业要有对策,切莫让其腐蚀了业主,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⑩推行行之有效的工程量清单招标制,使量价分离。竞争单价,也就是竞争工艺,竞争工艺,就是竞争技术、竞争管理、竞争实力。

2.设计单位:是项目造价形成的源头,他是建筑的龙头,在造价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特殊。①设计意图要服务经济,经济要体现设计,设计要符合客观的理念。②推行限额设计。在市场经济中,动力的背后是利益,要用经济手段调动设计人员的创新性、创造性工作,设计中要进行多方案优化组合,对设计成果要有单位品牌意识。③鼓励推行“四新”,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④要加强地质、勘探、地形测量等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尽可能避免施工期间因地质、地形变化而引起设计变更,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失控。⑤对特殊情况下的设计变更,要充分论证,不能盲从,并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

3.监理或咨询单位:监理或咨询单位是一种中介服务机构,其服务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掌握同行业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服务于受聘单位,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两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对事前介人的监理或咨询机构,要切实做好业主的参谋和关键问题的把关两个方面的工作,参谋是基础是前提,把关是关键,要改变事后被动控制为业主事前主动控制。

二、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应把握好的问题

1.投标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好标书是关键,编标前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及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和其他资料,主动向招标方询疑;编标时务必将图纸工程量计算准确,并按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编制,定标中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评标办法定价,同时了解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模拟测定他们的报价和业主的标底,以在合理范围内略低的价位拍板定价,增大中标概率。另外,在重视经济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技术标和综合得分状态,以保证在综合竞争中取胜。

2.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便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在施工现场,要增强全员合同意识和索赔意识,熟悉费用索赔、工期索赔内容和索赔程序,作好索赔记录,同时也要严守施工合同,防止业主反索赔。

此外,还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制订成本目标,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他费用落实到劳资、材料、机械各管理部门,与质量、安全、工期等指标挂钩进行责任考核,并做好工程造价资料整理工作,为企业内部进行造价分析、编制定额提供依据。

三、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组织预测、规划、考核、实施控制、分析等进行的一系列价格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在工程总价包死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建议的成本控制方法如下:(l)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以项目为中心,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承包和核算体系。工程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费用组成,将“四费”落实到经营、劳资、材料、机械各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与质量、安全、工期指标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2)做好成本核算。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纸做好成本预算,分析出人工、材料、机械的含量,并与中标预算做好对比,制定出人材机的成本目标。若实行包工不包料的分包形式,人工费用可一次包死,不再调整,此项支出即为固定值。为有效地控制材料费用开支,应实行招标采购,以投标时材料的基础价格为采购的限额,特殊材料高于投标价的可平衡于其他低价材料,通过货比三家,择优选择,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和材料费用。(3)工程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做好竣工结算,调整可调的价差,在竣工总价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做好竣工成本分析资料,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它不但需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企业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为企业的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振昭,许锦标,万频.楼宇智能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给予重视。同时,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施工中的任何问题都极易影响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因而必须重视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就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来看,其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而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大幅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增加收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没有严格按工程标准及要求进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在建筑行业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完善,因而一些建筑工程单位故意钻法律的漏洞,并且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难以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要想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就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其中存在大量不完善的地方。不同的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也有不同的看法,导致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工作存在差异,因而在质量检查方面难以统一,常出现考虑不全面的状况,致使施工质量管理的效率下降。

1.2市场监管不完善

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就目前的建筑工程发展来看,建筑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这种情况更加剧了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因而在招标活动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中标不顾自身企业的资质,只是盲目的开展工程,出现建筑市场混乱无序的状态;此外在施工中为了增加企业的收益,在施工过程中用偷工减料的方法降低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收益,这些市场监管缺失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建筑行业的混杂。

1.3施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施工技术方面却仍需加以改进。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施工人员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并且大多数是不具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在工作过程中按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另外,对于施工人员,大多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在施工中不注重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而只是一味地强调工期,赶进度完成工作,难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1.4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出现偷工减料的状况;并且在施工现场对材料把关不严,使得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导致施工质量存在安全上的隐患。尤其是一些施工单位因为利益上的冲突,对材料检验审核不严格,即使发现了质量问题也不更换材料。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复杂且时间较长,施工现场涉及的施工人员及设备较多,因而有必要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此,可以建立为保障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的质量标准管理小组,负责现场施工的质量标准,监督施工人员按标准施工,每天对工程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的人员加以处理。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对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宣传引导,强化施工各环节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此外,要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质量责任制度,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一旦工程项目在使用年限内出现问题,应向具体的项目负责人追责,推动质量终身制的建立,将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提高。

2.2做好定期的巡查及暗查工作

需做好定期的巡查及暗查工作,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但凡发现任何违反相关质量要求的施工工作,应勒令进行整改,并对每部分的施工进行验收,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对于不合格的施工项目坚决不给通过,并督促其进行返工。另外,在工程质量问题上不应有任何纵容、忽视,只要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都应及时进行汇报,督促解决。

2.3强化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施工技能,将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的技能水平、责任意识等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因为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人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还有可能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不正当的操作,损坏机械设备,给施工单位造成损失。因而要提高工程的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重点,在质量管理中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增加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懈怠地完成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对于施工技能方面应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对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在工作中对于新的技能知识进行培训,并对一些新的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有专业的施工人员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培训与监督,对施工环境、施工的重点难点等进行培训,还要重点强调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建立质量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避免施工上出现失误。

2.4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要想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应做好材料的选购工作,根据施工的需要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仔细核对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等,确保材料的准确无误,并安排专业的人员按合同规定抽取相应的材料进行试验。根据材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做好材料的选购工作,保证材料符合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而不符合相应标准的施工材料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使用;其次,为保障材料的质量还应做好相应的材料存储和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应有专人负责材料的存储工作,对材料的安放及搬运等进行控制管理,注意水泥的防潮工作、钢筋的防锈工作以及其他各项材料的分类安放工作;再次,在处理地基时还应防止不同材料的混杂,并且在工作中还应对各类材料进行标识,方便材料的安放与使用,并按规定的要求对材料进行施工处理,防止材料的变形或损坏。

2.5重视技术交底工作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涌向出了许多新的工艺与技术,因而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在技术交底工作中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严格按施工程序实施各项工作,对工程的施工方案等做好相应的技术论证工作,对施工的工艺、设备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做好风险的预测评估工作,减少施工中突发状况的出现,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对施工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对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质量上的把关,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实施强有力的质量控制,真正的从问题出发,促进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成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185-187.

[2]周雳.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1):46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