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09 11:18: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

第1篇

[关键词] 学生 心理特点 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 教师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新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使教学内容的输出与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达到最佳“匹配”,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指导处于“共振”状态,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跟初中阶段比较在心理,生理上更趋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其智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察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在观察时,往往存在程序不恰当,过早下结论的缺点。

2.注意力较稳定且持久,能把注意力集中并稳定在那些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直接意义的比较抽象的学习上。对难度不大的理论推理较感兴趣。适当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向更深的知识探求。

3.对死记硬背的方法感到厌烦,会寻求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初步归纳重点知识,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4.抽象逻辑水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对各种问题能谈出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见解。但往往存在主观性、片面性、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经过自己思考后而得出的见解,往往固执己见,不易改变。

根据这些特点,有必要整理出一套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体系。

二、着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的特点,我觉得发现式教学法较能适应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未知的境界里,自己去求发现,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发现式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可分为:(1)教师提出课题;(2)学生通过动脑来探讨解决的方式;(3)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而得出结论;(4)教师取得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四个主要环节。

在尝试发现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模式:

1.实验式发现法。对于本源性知识或来源于实验的派生性知识,如物体的平衡条件,主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内容,较适用于实验式发现法。通过教师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有所根据的猜想和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2.观察式发现法。对一些较复杂,在学生头脑中易受直观错觉干扰的概念和规律,如惯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可采用观察式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认真、有系统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经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进而突出本质、摈弃非本质的东西,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3.讨论式发现法。对于派生性知识或学习内容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如电位等内容,可用讨论式发现法。让学生在教师周密设计的情景中,根据平时已学过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适当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4.自学式发现法。对课本内容意义丰富,语言生动,容易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由教师提出阅读提纲,学生在课堂中认真阅读课文,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自学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返回看,遇到旧知识不清楚,还可以翻到前面去复习。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听课中由于疏忽,疑问等原因造成学习的障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困难之所在,教师再给予指导,从而获得实际的帮助。

发现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穿行,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材。

三、发现式教学中教师指导的份量

让学生在自己发现中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发现式教学以教师指导份量的多少可分教师高组织,学生低参加和教师低组织、学生高参加二种形式。究竟采用那种方法为好呢?

我在高一年级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分组跟踪实验中发现:具有热情好动,动作敏捷,情感难于自我控制的属于胆汁质,多血质型的学生,他们思想活泼,善于探索,勇于追求。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指导份量宜少,而由他们自己去在发现中获得知识,效果较好。而具有好静,动作迟缓,情感发生慢的粘液质,抑郁质型的学生,他们思想不够灵活,学习态度拘谨。对于这种类型学生,则以教师高组织,学生低参加为好,并且指导得越周密,成绩越优良。

四、检验教学效果的目标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何,主要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取得。评定发现式教学效果的标准,我认为主要是看能否达到以下五个指标:(1)学习成绩的提高;(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3)自学能力的成长;(4)能力的迁移;(5)学科的全面发展。

取得反馈信息的方法,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革尝试:

1.课堂提问。如果在评定教学效果时,单靠提问个别学生来取得反馈信息,则测量可能受到偶然取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测量的信度。为及时统计多数学生反馈信息,每学完一个课题后,给出一组有4个答案的选择题,根据学生举手的情况来统计反馈信息。

2.作业评定。由于高中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具有一定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把作业评定权交给学生自己。每次课上让几个学生讲上次课作业思路、方法,让大家自己知道错误所在,并得以矫正。而教师的批改着重放在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3.考试方法。传统的考试采用求同思维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保留,它是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相适应,无法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发现式教学效果的考试中,我们除保留部份传统的求同思维的方法外,增加了:(1)采用求异思维的小论文形式考题来评价学生是否善于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思考能力所达到的程度。(2)采用学生未学过知识为内容的课本或科普小文章,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借以评价学生阅读、自学能力。(3)采用告诉学生题目的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组织实验能力、操作技能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摸索和尝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成绩普遍提高。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能力等方面迈出可喜一步。

教学理论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编.现代教育理论选介.1997,3.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10.

第2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从容不迫地迎难而上,解决困难呢?

我想,教师们应该摆正一种心态,培养一种意识,置身于一个高度,掌握一些技巧。

一、培养一种意识

经过多年的观察、学习和研究,我发现,好多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是因为在他人生的某个时期有某件事改变了他对人对事的看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受过多年教育、经历过很多人生风雨、历练出很多人生经验,成年人也一样会犯错,何况这些初识社会、一切还在学习中的孩子们呢?所以,不妨试着理解和原谅孩子们的错。有时候,过激语言和体罚的出现是因为教师对事情的期待值高过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压力过大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极具毁灭性,会造成学生退缩或反叛的人格。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要严,但一定要严中有爱、严而有度,要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对他一时好,还是对他一生好?要有法律意识。要意识到,不合理的严会使学生失去这个年龄应有的朝气。

二、置身于一个高度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以层次理论著称于世。根据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部分,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人际、生理),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对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愿意谈理想、谈人生目标,但常常发现并不能打动学生,是学生朽木不可雕琢吗?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的一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三、掌握一些技巧

和谐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了,师生之间和谐了,生生之间也和谐了,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就会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学生就会为了维护这份和谐而尽量地自我约束,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技巧一:处理问题时就事论事,不要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

学生成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明白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伤害。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同时,应该努力营造没有恐惧和怨恨的教育氛围。

技巧二: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感受,理解、体谅、包容并引导学生的行为。教育要从容,处理问题时教师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忌语言尖酸刻薄、神态轻蔑,少命令、多示范,少指责、多引导,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指导要在学生做之前,并且一步到位。

技巧三:用爱和制度教育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前提,但爱要有智慧,要讲原则。教师应该尝试用爱去教育学生的同时,用制度去管理学生。

技巧四: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学科渗透;健全人格;心理辅导;全面育人;心理健康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目标明确,势在必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在成年以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正逐步呈低龄化趋势。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扰,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科学性,同时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发挥其学科优势,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采取有效方式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几点创新与实践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

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为人师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有良好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教师性格开朗、乐观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才能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标。教师只有以高尚的、廉洁的、不惑的职业人格从事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以德育德,塑造学生高尚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将现代教育目标与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相整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我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总喜欢拿自己的外貌与他人比较:比容貌、比长相……有了比较就会产生一些困惑和烦恼。一位女生本来长相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母亲对她说:“你没有小时候漂亮了!”就这句不经意的话,让这位女生烦恼不已。她开始不断照镜子,而越照越发现自己“越丑”,而“越丑”就禁不住“越照”,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精神的交互作用”。要让这位学生走出不良心理困扰,需要我们注意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转移注意力、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训练,例如,“我很棒”“我一定能行!”“我一定做得到”等,悦纳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痛苦就会消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再如,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变化快,产生了性意识,会萌生早恋等心理困惑问题,而早恋又常常会引绪与行为失控,离家出走、自杀自虐等行为,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教师要深入学生,尊重和关心早恋学生。我在上初二思想品德课青春期早恋教学问题时,针对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设计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如“有了烦恼给谁说”“我收到一封异性同学的来信”“如果你遇到这类事,你该怎么做?”等,通过匿名或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方式如书信交流、手机短信、发Email、QQ聊天等,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使学生克服了心理困惑,走出了心理误区,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心理咨询与辅导,优化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

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考试方面的焦虑;对同伴交往方面的烦恼或闭锁心理;对自身生理方面的苦恼、性意识的发展及对异性的困惑;代沟问题等,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社交困难等心理障碍。我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周周三、周五定期开放,采取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等方式,我们的“网恋社会调查”“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对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起到了一定的调节、疏导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利用网络,通过校园网的师生聊天室,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上网与学生聊天,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以及平时不愿说、不敢说的心里话,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取得了显著效果。“师生对话”“意志测量”“心理测验”“热点辩论”等团体咨询与辅导活动也都很有成效。这些活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使其心理逐渐走向成熟。

4.积极利用和开发校园德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来自自身对生活的适应、信心、毅力等主观因素外,同样离不开外界赋予的“心理营养”成分。即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帮助、矫正、信任、支持、鼓励等。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感动中国”等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正面和反面的一些案例素材,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舆论、新闻媒体等方式充实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课题实验后的感悟

总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全体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断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许百华.青少年心理卫生.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3]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第4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学生,把学生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感到老师心中有“我”,再施以教育策略、方法,学生就会钻入教师的“圈子”里,改掉坏习惯,从而努力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及表现就会出现新的春天。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作为一个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这样才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学生批评要讲道理,不要骂他们,侮辱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谁如果不完成作业都要补,在课间辅导他补,老师尊重、相信学生,也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学生与教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历来是被人唾弃的,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使是孪生子女,也不一样,这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走近孩子们,走近孩子们的心灵,用心同他们交流,那你的收获会很大。

二、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教师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我们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这样使学生心理压力大。在一个班集体里,有讨人喜欢的学生,也有看上去有点令人讨厌的学生。教师的情感倾向无是存在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又懂事,令人喜欢,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调皮,令人生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上,任何情感倾向都应该压抑下去,而不能随便暴露情绪,更不能有任何讨厌某些学生的心理。“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班主任,不应区别“爱学生”与“厌学生”。相反,越是后进的学生越应该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好学生也要在鼓励其做得更好的同时,培养他们戒加骄戒躁的心理,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后进同学一起进步。有的班主任,当某个好学生犯错误时,很宽容地就原谅了,但某个后进学生犯错误时,就严厉批评。虽然班主任对后进学生没怀有恶意,但这么做容易激起矛盾,分化了班级。所以,教师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洒向学生都是爱,只要有了爱,就不会有“生厌”的学生,也不会出现排挤后进学生的现象。后进学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帮助。

三、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用细心走进学生心灵

第5篇

1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及教师的作用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的开始,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最为敏感、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从物理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首先是充满好奇,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学科,学生身边很多生活现象都与物理相关.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引起学生好奇心理的共鸣,就能有效地强化他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其次是好动,学生小学毕业没多久,正是爱玩好动的时候,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感到学习枯燥而乏味,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发掘其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活动中融入课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最后是畏难心理,因为初中物理很多章节的内容还是较难掌握的,特别是女学生,她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要稍微弱一点,再加上平常学习遇到难点羞于开口提问,实验过程不愿动手,考试时畏首畏尾,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影响学生物理学习心理么?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物理情感的最活跃的因素,有感染力的物理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而且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交往时,其语调、表情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等,都在向学生传达自己学习物理的情感或暗含对学生的期待,产生所谓“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说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满腔的热情、对物理学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感,这些都会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物理的情感,有助于物理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丰富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究竟这是怎么回事”中开始学习;又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原来是这么回事”中掌握知识.笔者还组织每周一次总结课,这节课让学生事先准备,在课堂上就这一周所学的内容中感到疑难、困惑的地方在课上提出,然后让其他同学解答,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基于学生心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好奇、好动、畏难等心理特点出发,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2.1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每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是最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时候.在这一环节,教师用心组织语言、进行创设情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对学生整节课的状态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很多,常见的手段有实验导入、故事导入,亦或直接开门见山地进行问题导入,这些方法只要设计到位就能成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引起他们探究规律的欲望,提升他们思维的节奏.

例如“浮力”这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有这样一道微软公司的面试题,请设计一个测量波音747飞机质量的方案(图1).在不进飞机拆解的前提下,你能设计出方案吗?”这个问题一旦提出,学生思维是激发起来了,可能一时半会还摸不着边际.教师继续提示:“这个问题美国很多大学生都答不出,但是中国学生回答起来其实很轻松,以前有个还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回答出类似的问题.”很多同学想不到,还有点不服气,好奇的念头已经彻底被调动起来.教师再次提醒:“那个小孩儿姓曹,他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恍然大悟:“曹冲称象(图2).把飞机弄上航母,再按类似的方法操作就行了.”后续的讨论就逐渐延伸到有关水对船的浮力的研究.

又例如,在介绍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实验引入新课:将一只易拉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片刻(如图3),然后将其快速倒扣在放有冷水的盆中.只听嘎哒一声,易拉罐被压瘪了(如图4),学生的好奇心理被成功激起:是什么力压瘪了易拉罐呢?有关大气压力的讨论就此展开.

2.2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引导学生实验探究

物理的根基是实验,物理教学最有效的形式是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构建认知.另一方面,长时间坐在教室的学生被带进实验室,会有一种新鲜感,他们爱动的天性被彻底唤醒.当然,此刻的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按照科学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对本质规律进行总结.

例如,学习“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就要将滑块、平板、弹簧秤等器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进行探究(如图5).然而学生实验所带动的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带动起他们的思维,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探究结果:静摩擦力大小、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拖动平板来测量滑动摩擦力更加精确的结论都被学生在实验一一得出.

2.3有效疏导和开解,消减学生的畏难心理

初中物理的难度主要集中在浮力、压强、电路等章节,这些内容对模型建立和数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比较高,学生感到困难亦属正常,畏难情绪的出现也是本能反应.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能仅仅只是批评,批评会加剧学生的畏难情绪,并进一步令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在学生出现解题错误或理解上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引导和纠正,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学好物理的信心.而且教师充满关爱的鼓励会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让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困难说出来,让教师一起帮着解决.教师更要在沟通中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做出相应的帮扶.

第6篇

一、 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固着点。学习不应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我们还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分式的概念和四则运算时,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性质和四则运算,然后指导他们运用类比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能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掌握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旧知识中发现掌握新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基础,提高素质。

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是良好适应能力的根基,是环境变化中迅速更新知识的保障。越是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越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中所体现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从中学会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迁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提高技能。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些又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经常由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总结数学概念、性质,然后再用这些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三角形模型,然后归纳其概念,并通过分析每个模型的不同之处,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接着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美观实用的防护栏图案。在很多同学的设计中都体现出了其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多媒体展示的同时,还应该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比较得出结论,也能很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如:AB、BC、CD是三根长为1cm、2cm、5cm的木棍,它们之间的连结处可以转动,现在A、D之间拉一根橡皮筋,试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思考:这根橡皮筋的最大长度可以拉到_;最小长度可以拉到_;由以上思考方法可知:长度依次为3、7、X、2的四边形中,X的取值范围是_。这道题有部分同学不能直接答出,我就让他们先用木棍实际操作,寻找答案,结果90%以上的同学都做对了。在此基础上,有的同学自觉的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了围成四边形的四条线的长度范围,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四、提出问题,发展能力。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菲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训练时,常常让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变为新的问题,或是在原题内容上加以引申,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 学生

高中生是青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下面是笔者在探索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一些体会。

一、英语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1.健康的心理教育观和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第一,英语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英语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心理辅导。

2.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3.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材料是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如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理素质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会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的同时,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认识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使得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以高一英语为例,英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多方面的素材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课堂上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利用教材,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热情,它将产生持续,稳定,巨大的推动力,给学生的学习以有利的鼓舞,使他们坚持不懈、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它提到了英语在国际上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升学和职称评定中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求职中英语好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远景目标教育,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计的一种体验。例如,学习Oprah Winfrey时,利用她从黑人穷人家的孩子奋斗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精神。现代社会竞争加剧,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进取,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潜力,当时机到时每一个人都可能成功。

3.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例如,学习Unit17 Great women时,利用描述60岁的女性老人独闯南极洲的经历"At 50 I was the first woman to travel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But what should I do to celebrate my 60th birthday? What else ,but a journey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world, Antarctica?" "I had to make a decision. Wait to get better or give up?"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独立解勇于冒险,探索大自然"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4.利用教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发展最具影响力。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加之高一刚入校,互相不熟悉,因此会有意无意地会自发形成以区域或城乡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群体间排斥心理比较严重,对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上Unit 1 Chuck’s Friend一课时,笔者利用Chuck因飞机失事受困于荒岛时的一段感悟"Chuck learns a lot about himself. He realize that he hasn’t been a very good friend because he has always been thinking about himself….Chuck learns that 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happiness and sorrow… ,…He also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通过这样学生明白了友爱团结的重要性,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渐渐地改善了各自的态度,对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团结的人际关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利用教材,激发社会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树立环保意识

第8篇

一、为学营造安全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课堂氛围

创造力的发展,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对学生的独特想法,不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受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意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评价对营造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在一堂基础训练练习课上,学生正在做一道口头练习填空题,在做“ 节日”的练习时,发现同学们的答案大多是“快乐的节日”、“欢乐的节日”、“热闹的节日”之类。“悲伤的节日!”一声与众不同的回答使教师和其他同学一愣,教师赶紧抓住学生的回答提问:“什么节日使你悲伤呢?”那位同学显然有所准备,回答很流利:“八一建军节这一天,当我想到许多叔叔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英勇牺牲,我就会感到悲伤。”笔者乘机说:“你想得与别人不同,说明你很爱动脑筋,值得表扬。”此后.爱问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是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可见,包容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用心体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善待“插嘴”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学生在授课者讲课时情不自禁的发言叫做“插嘴”。在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上,这些插嘴的学生总是被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不尊重教师等“罪名”加以否定,轻则置之不理或者提醒阻止,重则罚其站立听课或者面壁思过,这样做的后果是:多数同学为了得到教师的青睐,在教室里争做“守纪”的好学生……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想发言必须得到老师的许可或者是老师提问,否则就是“多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由于没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其思维也就迟钝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实,“插嘴”的学生, 听课专心,思维活跃,参与意识、求知欲望强烈,创新意识主动释放。因此,教师要学会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学生“插嘴”。另外,在学生的“插嘴”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奇思异想,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正确引导。也许正是这些近乎风马牛不相及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而老师的欣赏和赞许,哪怕是一抹淡淡的微笑,都有可能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三、创造性读写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训练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点要抓好读写训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不能用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品读感兴趣的文段或句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注重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四、质疑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对课文内容质疑提问。我在教《我的战友》时,学生问:“战士隐蔽在桔黄的草丛中,身上着火了,‘我’和其他战友为什么没有着火呢?”“排炮在我们附近爆炸,战士们为什么没有受伤呢?……“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地辩论。这些问题有可能脱离了学习目标,但能激发学生难得的创新活力。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有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原说。正因为如此,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