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灾害防御机制

灾害防御机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10:32: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灾害防御机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灾害防御机制

第1篇

去年由于降雨量局部较为集中,受灾情况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及危险区

(一)汛期天气情况及地质灾害预报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年气候预测,我区今年降雨量为700-860MM,年降雨量正常,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早,大部分地区将在5月左右开始,于11月中下旬结束。气候预测年冰雹、局部地区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偏多,在汛期中区域性暴雨引发的山地灾害比偏重,所以今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容懈怠,形势十分严峻,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提前计划、提前安排落实责任。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

1、镇村方山岩脚一带滑坡危及150户600人安全;

2、下湾坎头滑坡危及2户10人和成昆铁路安全;

3、上湾房背后滑坡危及70户290人安全;

4、高速公路段及弃土场。该段公路坡度较陡,由于风化残积、坡积层结构疏松,颗粒间结合力差,易被冲刷。如果出现暴雨等天气就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甚至发生泥石流灾害。

5、各采石矿企业排土场及高速公路排土堆放场,多为露天开采作业的企业,大量剥落的废石及废土的堆积形成了排土场。这些堆积体结构松散,结合力差,在雨水的渗透下很容易产生滑动引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危险区

1、村迤布滑坡危及54户223人房屋人生安全;

2、村迤布泥石流灾害点危及5户23人房屋人生安全;

3、村半箐洽么田滑坡危及农户19户86人房屋人生安全、农田30余亩;

4、村双龙潭白瓦房滑坡危及3户18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5、冷水沟滑坡危及2户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6、村田房芹菜塘滑坡危及2户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7、大村滑坡危及34户135人房屋人生安全;

8、村长箐组户、村小村组户两个分散户滑坡体危及2户9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三、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委会、乡属各部门、各矿山企业要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落实24小时值班情况、灾害点监测人员责任工作情况等落实措施是否到位。

(二)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委会及有关企业职责:

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

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全镇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区内企业排放废渣废料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指导监督矿山企业,特别是非煤矿山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开采,避免因违反安全规定开采引发地质灾害。

社会事务办:负责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和非常时期交通管制工作;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灾区的民政救济工作。

卫生院: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及时抢救受灾伤病员,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监督和防止灾区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及时向乡政府和上一级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救助和疫情情况。

各村委会: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

矿山企业:负责企业生产厂区及周边可能受其生产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排土场、矸石、废土、废渣、尾矿堆放场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塌陷的隐患消除工作和防治工作。

(三)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报警制度。5月20日至11月30日是汛期值班时间,按照公布的报警电话,各责任人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地质灾害汛期24小时值班报警电话号码:

(四)坚持报灾制度。各村委会及各矿山企业要坚持值班和报灾制度,汛期每周一、周四向乡政府上报上周辖区内地质灾害情况,并做好相关登记,坚持每天10:00必报,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防止漏报。

第2篇

关键词:蔬菜栽培技术;蔬菜栽培;病虫害防治

1蔬菜栽培技术

蔬菜栽培的过程较为复杂,蔬菜的生长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蔬菜的生长速度与生长品质。1.1选择棚膜一般认为,棚膜的使用寿命较长,拥有较高的透光率、无滴性以及保温性的棚膜是质量较好的棚膜,同时还需要保证棚膜对蔬菜无毒。国内较好的棚膜有无滴保温防老化膜以及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是较好的农用膜类别。在选择到保温降湿型棚膜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进行棚内散热与保温。根据研究显示,通过棚内的缝隙进行传热为1到2成,而薄膜的透射传热为7到8成,其余的则集中在地中传热上。因此,保温的首要措施应改为增加光照,同时选择保温性能较高的薄膜。此外,压实薄膜的边角,尽量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漏风与大风刮起薄膜,导致热量流失[1]。与此同时,由于春天中午的温度往往较高,容易由于高通过率的紫外线照射带来蔬菜病虫害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去协调光照、水量以及温度的关系,达到更好的效果。1.2选择种子根据播种季节的特性来选择蔬菜种子,一般情况下,早春时节播种的种子需要具有弱光与耐寒的特点。而2月上旬到3月下旬播种的种子,如番茄、茄子、黄瓜、丝瓜等则需要选择早熟性强的品种。同时,要求单位的结实率高,株型较为紧凑,叶片也相对较厚,能够耐得住高温与低温。如番茄种子的选择,则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保证种子不容易出现斜长,拥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能够保证早熟与产量丰富。其具体的表现特征为:叶片较小、同时植株的开展度也较小,并且分枝性较弱。1.3控制光照在初春与初冬时节,由于棚内常常被多层覆盖,光照不足就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在遭遇早春与早冬常见的阴雨天时,光照问题更加突出。一般情形下,我们一方面采用透光度更好的无滴膜,另一方面,通过覆盖物质的方式来进行保温。与此同时,设置反光幕与保持膜面清洁度也是较为重要的措施,通过增设反光幕能够较好达到避光和减光的需求,由此做到对光照的控制。而保持膜面的清洁度一方面利于控制光照的有效率,同时也能够保持整洁,减少病虫害。1.4保证通风与防止有害气体通风降温与遮光降温是常见的两种降温方式,通过降温排湿能够有效地减轻蔬菜病虫害,同时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但通风的同时也要防止有害气体趁虚而入,通风是排除有害气体的一个措施,同时保证肥料新鲜,禁用碳酸氢铵肥料也是必要的方法。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明火加温的时候,切忌使用含硫量较高的燃料,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危害蔬菜生长。1.5施有机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辅是施肥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保证施肥过程中的通气,不施含氯肥。其次,重视根外追肥,平衡肥料与微量元素的比例。最后,基肥选择在蔬菜播种前10~15d施加为好,并且勤换肥料品牌,以免种子对特定的肥料产生抗性[2]。对于有机肥,需要保证有机肥腐烂熟透后再施加,能够提高施加的效率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病虫害防治方法

2.1物理防治一般认为,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处理种子与处理土壤两种。为了避免病虫害,我们常常从种子的根源开始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温水浸泡蔬菜种子,并且通过不停的搅拌让种子地受热更加均匀。第二是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搅拌种子能够受到上述药剂的影响,从而减少病虫害从种子源头进行入侵,达到降低病虫害的效果。此外,还需要对播种的土壤进行处理,选择天气比较晴朗的日子进行闷棚,利用高温缺氧的特性杀死土表以及墙体类的虫卵以及病菌。同时配合使用合适的药剂混入细土,均匀地洒于地表然后通过翻土来融入土壤。第三是撒毒土,并且覆盖薄膜闷上几天再进行播种,以此达到苗床消毒的效果。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本质上是通过杀虫剂等药品来进行防治,这种方式容易产生过量的农药残留,进而影响蔬菜的品质和食客的健康。因此,在进行化学防治时,我们需要注意:首先,合理选择环保型农药或生物型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尽量选择多几个品种的农药进行交替使用,这样病虫害不易产生抗体导致药性下降。其次,做好检查,严格按照蔬菜的生长周期来选择最佳的防治周期,并配合最好的用药量来进行,避免农药残留超标。为了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建议用药时混合用药,对多种病症一次性解决,避免多次用药对蔬菜品质造成不良影响。最后,灵活选择农药的使用方法,可以采用粉尘法、烟雾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施用。

3结语

蔬菜的栽培技术较为复杂,这是源于蔬菜生长的受干扰因素较多,本质上,蔬菜的栽培技术选择是需要根据蔬菜本身的特性进行的。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往往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两种方法,但一般情况下,需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徐婉莉.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矿井水 预测预报防治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煤矿都是地下开采井下作业,煤矿井下工作场所客观条件制约很多,水、瓦斯、顶板、煤尘问题提出的改火,以及运输、机电等都可能成为矿井事故的原因,如果预进方法防和处理不及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大矿集失。特别是煤炭整合之后,一系列的小煤矿生产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涌入矿井, 不仅造成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导致多种环境负效应, 而且还威胁着大量煤炭资源不能开采。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防治水技术必然会向新的高度迈进。

一、矿井水的来源

1、采空区积水。在井田内如果有大面积的采空区,或者周边有其它煤矿的大面积采空区及古空区,可能存蓄地下水。在矿井顶板岩石冒落导水裂隙带或地质构造等不同沟通渠道的作用下,可对下方的煤层矿井产生不同程度的突水。矿井开采中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全井田进行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情况,补充完善采空区、老窑及其周边小窑积水情况,有无越界开采的情况,以便准确地指导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

2、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堆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突水的间接,且重要的补充来源。矿井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且有延后特征。

3、含水层地下水。井田矿井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矿井,成为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中也不排除在特殊构造部位( 如隐伏断裂构造) 的越层补给。

二、矿井水的防治措施

1、矿井地下水灾害的防治

(1)灾害性水源的防治:对于渗漏严重的水库、河流等,应进行铺底或河流改道,在矿区建库蓄洪。调节控制雨季区域性的洪水流入矿区的洪峰水量,减少洪流入渗晕。

(2)灾害性通道的防治:地表防治,采用塌陷的回填,或围堤筑坝;地下防治,采用浅部截流或帷幕注浆;井下防治,是避开岩溶发育地带,控制大出水点的流量,修水闸墙或水闸门,井下注浆等。

(3)人类采矿活动:人类采矿如在浅部采用长壁全冒落法进行开采,地表形成大的积水坑而使涌水量激增,此时采用其它采矿方法则有可能减少或避免涌水量增加。采矿方法不当破坏原有阻水构造,隔水层,冒落连通其它含水层及地表水体,引起灾害,故应正确规划人类自身的采矿活动。

2、构筑防水闸门和水闸墙:为了使井下局部地区的涌水不致波及其它地区或拦截水源,将开采区与水源隔离,避免矿井受突然涌水的袭击,此时应在井下适当地点构筑水闸门或水闸墙。水闸门一般设置在可能发生涌水需要堵截而平时仍需运输或行人的巷道内,如井底车场、井下水泵房和变电所的出入口等。对于大水矿井必须设计密封式泵房,以保证矿井全部淹没而泵房与变电所安然无恙,仍可照常运转、排水,以至恢复矿井的正常生产。

3、注浆堵水:注浆前期应该用物探方法查明下伏含水层顶部的岩溶、裂隙的分布情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注浆工艺使其封闭,并充当隔水层的作用,进而加大了隔水底板的厚度至大于临界厚度值。对于断层较多、裂隙发育完全的碎裂底板,必须采取超前探测水,之后实施注浆,从而封闭了导水裂隙,加大了底板岩层的强度。当掘进或回采过程中遇到个别断层或陷落柱突水时,可在查明具体情况后进行局部注浆堵水,从而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4、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提高矿井抗灾能力。所属整合矿井应该按照技术改造设计完成排水系统施工工作,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矿井排水系统。加强防治水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防治重大突水事故发生。为了确保各矿技改安全,坚持“预测预报、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搞好采掘工作面水害管理。要求整合矿井必须采用“有掘必探、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进行掘进钻探相步结合,有效防治重大突水事故发生。

三、几种预防预测技术

1、采煤工作面底、顶板突、溃(淋)水预测预报技术

(1)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底板突水预测预报一直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之一。研究工作基本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底板突水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二是研制和开发用于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技术,包括用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信息解译的仪器、设备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2)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基于突水机理研究形成的各种理论大多都有各自的一套突水预测预报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般都认为含水层的水压和保护层强度是确定能否突水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重点放在了矿压、水压的变化及在它们联合作用下断层、裂隙等的力学性质及形变方面,即采动应力场和渗流场藕合分析。

(3)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底板突水机理研究是预测预报技术重要的基础工作。该研究可分为3类,即现场写实分析法(经验法)、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法(相似材料模拟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为: 突水灾害发生的力学机理研究、采矿对断层的扰动机理及力学模型、矿井突水的自然水力压裂效应、煤层底板突水形成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力与裂隙网络渗流藕合模型、高压水流沙层突水机理研究等。

(4)顶板溃水溃沙分析及预报:顶板溃水溃沙是与底板突水不同的另一类灾害类型。它主要是指沿一些强导水通道, 或因采矿扰动而使地表、第四系水、沙或充填于岩溶洞穴等中的水、沙同时溃人矿坑而造成灾害事故。

2、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

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是包括矿床水文地质在内的一切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常规的、传统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是在相应的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阶段或普查、详查及精查阶段进行的。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工作较以往不同的是出现了两个较大的转变: 一是研究对象从大到小,即从区域、矿区到采区、工作面的转变;另一是研究工作从地面到井下的转变。

3、带水压安全开采技术

带水压安全开采技术简称为带压开采技术。它是指当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较高水压时,在不进行或很少进行降低水压的情况下确定能否安全采煤的技术。该技术的重大进展在于:对突水系数进行改进,建立了带压安全开采的安全水压预测模式,并已经实践检验,投人使用。形成了带压开采工作面评价技术,即“五图、双系数、三级判别法”。

4、矿井水“排供结合”及净化处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可贵性认识的不断深人,煤矿防治水技术由单纯的防排水向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即从单纯的破坏水资源来换取煤炭资源向两种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发展, 由此而形成的主要技术有:矿区排水与供水相结合技术(排供结合技术);矿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合理调配技术;矿井污水净化处理及再利用技术;截流与疏供结合配套技术;矿区地下水优化管理技术。

四、结束语

矿井水灾害作为矿井常见灾害中最为危险的一种,不能掉以轻心,要通过积极完善制度和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逐步提高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标准作业化规范施工;通过成立专业的处理机构来强化基础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建立良好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防范措施落在实处。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储备,才能够较为显著的降低资源整合后矿井的水灾害风险。

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部.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2]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第4篇

关键词:糯玉米;栽培技术;虫害防治

一、选地

一般选生态环境好的农业区域,土壤环境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保证基地灌溉水质量。地基平坦,有机物质含量丰富。

二、品种的选择

糯玉米的品种有许多如郑单958、浚单20、登海605、伟科702、承玉18、聊玉22、登海618等。其中郑单958是我县引进的优良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播种后约100天即可收获。

三、精细整地

1.底肥秋施一般深度25厘米利于作物根部吸收,增加肥料的利用率。同时施用农家肥,可以在土壤深层腐熟,对改善土壤,深化微生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2.秋施底肥可以更好保护土壤墒情,底肥秋施以后提高了土壤空隙度,增加了田间的持水量,对于冬秋季节保墒效果起到良好作用。

3.由于施秋底肥,利于保全苗,因大部分化肥翻入土壤深层与中层,到春播时表层化肥量相应减少,种子周围的化肥浓度降低,确保了种子出苗率。

4.秋季深施底肥及春播浅施底肥,相互结合让肥料在土壤上中下层均匀分布,利用根部发展,使作物纵向横向伸展,根系发达,吸水力强同时提高抗倒伏能力。还可以有效防止作物中后期脱肥早衰。

四、育苗

为了争取季节与节省用种可以提前上市,适宜采用育苗移栽。因糯玉米种子干瘪,种子发芽不耐低温,而且幼苗顶土比较弱,如果大田直接播会造成苗断垄。一般使用半地式苗圃育苗,棚长为20米、宽为1.3米,一个棚可以育苗为7000株左右。营养土的配比是30%~40%,有机农家肥是60%~70%肥沃细土,同时添加硫酸钙覆土搅拌均与装入规格营养钵,内可以采用8厘米x8厘米营养体内。催芽,可以将种子浸12小时如果放入布袋子,放置28℃~30℃环境中,每4小时翻动一次,可是种子均与受热。

五、移栽

一般玉米苗岭长到25天左右,叶片在3~4片时可以开始移栽,栽时略深一些,密植需按667m2移栽3000~5000株,株距为25~28cm,行距为60~70cm。

六、肥水的管理

因糯玉米的采收期要比普通玉米早大约15天左右,所以基肥必须充足,需要勤施肥,移栽前需结合整地期垄每677m2,三元复合肥15~20kg,首次施肥在6~7叶前可施腐熟肥2000kg,尿素为5~6kg。二次在13~15叶时需要追肥,在追肥同时需要结合浇水。

七、去除分蘖

因品种不同在水肥条件的情况下,苗易出现分蘖,一个及时去除,必须彻底,还需要多次检查。到了中后期容易出现多穗以及果穗包过的现象,应该及时去除五国的穗包,如果遇到包叶过长,需要及时减去顶部的包叶不然会消耗养分与水分造成减产。

八、化学除草

茎叶处理是当单子叶杂草1~2叶时期,双叶杂草2~4叶期每667m2需要采用40%乙莠水乳液200~250ml,也可以采用4%玉农乐水剂80~100ml勾兑水50kg,然后均匀喷洒在杂草的茎叶上。

九、病虫害防治

1.一般叶期以前:易发生的蝼蛄、地老虎以及草青虫地下害虫为主。如地下害虫,咬断幼苗导致缺苗,一般采用毒饵诱杀。可在播种后到苗期前使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的药液浸泡白菜叶、菜心、甘蓝几分钟,等晚上洒落在田间诱杀。清晨人工在受害株根部扒开土捕捉。药物防治,一般选用25%敌杀死乳油加水1000~1500倍喷雾即可。如菜青虫主要危害叶片,需采用10%兴棉宝乳液加水1000~1500倍作为喷雾防治。

2.一般叶期到抽雄期:易发生玉米螟虫、大螟、蚜虫、斜纹夜蛾、糯虫。治理需要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倍、功夫3000~4000倍抖克1000~15000倍金世纪1500倍千克虫100~1500赛尽1500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必须施一次,连续施药2~3次方可。玉米螟也成钻心虫,防治如发现植株叶出现许多个大约1毫米的虫眼时,需要对全田防治,采用BT乳剂每一亩喷施含100亿上袍子的乳剂200毫升,制成颗粒撒在田间也可。

3.糯玉米易发生大斑病、纹枯病、茎腐病、小斑病。防治可采用抗病的品种,也可轮作可以清除病原体。纹枯病防治可采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施肥同时清除病叶。

十、采收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玉米的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份的吸收,阐述了不同阶段所施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虫害的防治。

1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 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 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 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Technical Analysis

Li Tian-fen

(272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su Nuclear Industr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intensity of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a variety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generally increased and brought great pressure to our country in this very fragi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disasterthe frequency and size of a rising trend. To this end, the author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s of the connot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main construction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ntrol measur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Geological disasters;Control measures

1. 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2.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的诱因:

(1)采掘矿产资源;(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4)堆(弃)渣填土;(5)强烈振动。

2.3 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泥石流的诱因:

第7篇

1.1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发育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图1)[1],其中以滑坡、崩塌和潜在不稳定斜坡最为发育。其中滑坡270处,总体积10628.5×104m3;崩塌40处,总体积642.3×104m3;泥石流6处,堆积物总体积8.09×104m3;地面塌陷8处(岩溶塌陷5处、采空塌陷3处),总面积1726.1×104m2。

1.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宣恩县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可概略的分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质灾害变形的时间规律2.2.1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

1.2.1.1地质灾害成生与地层岩性之间的关系地层岩性是决定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影响边坡变形的主要条件,区内由于岩性、岩体结构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程度等均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松散土体中,占总数的73.6%。依据调查资料,第四系松散土体、志留系龙马溪组和罗惹坪组较坚硬至软弱页岩、粉砂岩及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岩、粉砂岩为境内的易滑岩组。境内有106处土质滑坡所处基岩岩性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软质岩岩组,有60处土质滑坡所处基岩岩性为志留系砂、页岩互层的软质岩岩组,两个岩组中发生的土滑占境内土滑总数的67%;发现的25处岩质滑坡中有21处发生在碎屑岩岩组中,仅有4处发生在碳酸盐岩体中。境内40处崩塌中有11处发生在志留系岩层中,有6处发生在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岩层中,其它分布于泥盆系中上统及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岩层中,该组岩类为境内易崩地层,都存在软硬相间与软弱基座并存的岩性组合特征。

1.2.1.2地质灾害成生与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地形地貌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的基础,境内滑坡多产生于坡度在25~60的陡坡上,在小于25或大于60的斜坡地段,滑坡较少(表1)。特殊的地形地貌配以合适的地质环境,往往有滑坡(不稳定斜坡)灾害成群集中的现象,特别是河流凸岸段,其形成灾害的机理主要是因凸岸坡两侧被凹槽或河流切蚀,大大降低了整个凸岸坡段岩土体在岸坡上的附着力,如水布垭库区长沙河村新寨凸岸段,有5个滑坡成群出现。境内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大、势能高,软弱结构面暴露的陡斜坡地带或沟谷切割临陡崖一带。境内40处崩塌中38处地形坡度≥60°,崩塌基本地貌组合大多为:危岩体临陡崖分布,崖高一般15-100m。区内共发现6处泥石流,规模以小型为主,依据资料分析看,地形高度对泥石流的影响不明显,只是三面环山,地势陡峻,树枝状冲沟发育,汇水面积大的冲沟才发育泥石流。

1.2.1.3地质灾害成生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境内主要以褶皱为主,断裂不甚发育,褶皱基本为北东向褶皱,这些褶皱影响范围内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各类地质灾害相对发育,总体上可归纳为:(1)由于北西向的应力作用而使区域褶皱构造线方向为北东或北北东方向,褶皱构造对于滑坡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滑坡大部分位于向斜两翼,顺向坡地层区;(3)当褶皱走向与江河或沟谷走向一致时,其对滑坡发育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即大部分滑坡发育在顺向坡地层中;当褶皱与江河或沟谷走向斜交时,其对滑坡分布的控制作用不明显。

1.2.1.4地质灾害成生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明显。随着宣恩县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日渐增强,主要表现为城镇、公路建设、居民建房、水利水电开发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大量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破坏了斜坡平衡状态,诱发了地质灾害的产生。区内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点293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2.9%,表明境内地质灾害大部分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

2.2.1.5地质灾害成生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大气降水是境内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动力因素和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成生和驱动明显受降雨强度的控制;降雨的入渗改变了坡体自重,调整了斜坡内部应力状态,同时降低软弱夹层摩擦系数,致使坡体局部出现各种变形,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境内发生的402处地质灾害有时间记载的210处,其中164处发生在雨量大、强度高的5-8月,占78.1%。

1.2.2地质灾害变形的时间规律区内地质灾害在年际分布上差异性明显,据对1940—2009年70年间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统计,境内共发生地质灾害354处,灾害集中分布在1997—2009年的13年内,共有灾害点287处,占81.07%,尤以1997、1998、2007、2008和2009年发生灾害点最多,这与这些年份降雨集中分布及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加剧有关。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主要与降雨周期密切相关,从对210处有准确发生时间的灾害点统计分析表明,境内地质灾害一般集中发生在6月,其次为7月,其中发生于6月份的有78处,占37.14%,7月份的有63处,占30%,其他10个月共计发生地质灾害69处,仅占32.9%,由此可见,地质灾害在月份上分布不均,且多分布于汛期6-7月份,这种分布规律与6-7月降雨量大且多暴雨相吻合,从侧面佐证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

2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2.1地质灾害防治原则针对宣恩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等特点,并结合社会经济状况,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如下:①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②重点治理与监测预警相结合;③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长远规划,逐步实施;④把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2.2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依据上述原则,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地质环境保护等。①监测预警:本着“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原则,继续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实行层层负责制,责任到人,并按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规模、稳定性等划分省级、市级、县级及乡村监测点,采取分级管理,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点,在分析其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抓住前兆现象,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进行监测预报,及时撤离险区受灾对象。②搬迁避让:主要针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稳定性差,且交通不便,人居分散的偏远贫困地区,实行与小城镇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搬迁避让措施。③针对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严重、社会影响较大,不宜采取搬迁避让措施的地质灾害点,通过经济、技术对比,论证可行性后集中有限资金进行工程治理。④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是指限制人类工程活动,避免大挖大填,主要针对目前稳定性较好、危害程度不大的地质灾害点,由于采取该措施的地质灾害点一般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所以保护好地质环境,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质灾害继续发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投资,而且能有效地利用土地。采用植树造林、水改旱等措施是经济有效值得倡导的方法。

3结语

第8篇

一、马铃薯栽培技术

1、选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强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层,调节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况,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条件。

2、选种

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3、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能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也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4、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

5、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丰产栽培中的重要环节,确定适宜温度是个体与群体矛盾的统一,改过去单垄单行为单垄双行,垄距为80厘米,行距是10-15厘米,株距是20-25厘米,由原来的亩种植3500株,改为每亩种植4500-5000株,达到充分利用地力,利用空间,提高产量。

二、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1、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依靠带菌种薯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其发病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利于发病。土壤过湿时也易引起薯块大批腐烂,造成严重的侵染。

防治措施:(1)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2)催芽或晒种,淘汰病薯。(3)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敌克松350g与15-20kg干土拌匀后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2、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3、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