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

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15:57: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双减政策的实施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COD减排;水环境改善;响应关系;SPSS软件;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 X7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41-0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D Reduc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PENG Yue

(Liao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Qing River and Fan River,the association degree of COD emission reduction,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dex and other statistical indicators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in Tieling City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and the learning curv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conduct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D reduction and the relate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had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D reduction;wate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correlation;SPSS software;regression model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不加以控制,必将导致水污染更加肆虐,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将无以遏制[1]。我国COD排放数据统计始于1997年,当年COD排放总量为1 073万t,其中县以上工业COD排放量为666万t[2],约占62.1%。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的化学需氧量(COD)要比2010年下降 8%,各地区及部分行业亦分别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各自的COD减排目标,因此确定COD减排现状与水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寻求COD减排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清河、凡河流域的水环境进行环境回归曲线模型分析,确定了COD减排量与相关水环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清河与凡河流域概况

1.1 污染源概况

根据2011年环统数据,清河流域有工业污染源101家,其中排放废水的有55家。55家企业COD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5 723.271 t和1 024.373 t,氨氮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148 867 t和52.978 t。28家企业具有废水治理设施。2007年前,清河区和开原市的污水直排清河,清河下游的水体一度失去了生态平衡功能,只能作为排污沟。2008年起,铁岭市对清河流域的一些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河流水质明显好转。清河是“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典型代表,化学需氧量入河量占全河流的39.9%,2008年4月辽宁省对造纸企业集中整治后,清河水质明显改善,并再没有出现枯水期污染迅速加重的现象。清河流域水质总体有所改善,2009年干流COD年均值基本消灭劣V类;清河主要污染物为COD,污染来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源污染;清河下游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污染来源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源污染和工业源污染;清河干流沿程主要监测断面丰、平、枯3期的总氮浓度全部超标,因此对清河流域总氮的污染控制亟待加强。

根据2011年环境统计数据,凡河流域有工业污染源企业11家,主要分布于铁岭县和铁岭经济开发区,其中有废水排放的有4家。全年COD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39.15 t和31.72 t;氨氮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1.99 t和2.15 t。4家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具有污水处理设施。凡河流域水环境基础较好,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各类污染的加剧,使凡河水生态系统总体生态质量趋于恶化,物种呈现逐渐消失危机,水域内生物多样性降低,涵养水源功能削弱。清河、凡河干流朱尔山断面和清河化学需氧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由此说明清河对清河、凡河干流化学需氧量浓度影响十分明显。

1.2 水质现状分析

清河流域一级支流共8条,清河水质总体较好。其中Ⅱ类水质断面4个,Ⅲ类水质断面8个,Ⅳ类7个,Ⅴ类1个,劣Ⅴ类6个。永丰和西砬底下断面因氟化物分别超过Ⅴ类水质标准0.1倍和0.3倍,为劣Ⅴ类水质,浓度分别为1.69 mg/L和1.96 mg/L;二寨子(入河口)断面因氨氮超标1.6倍,为劣Ⅴ类水质,浓度为5.22 mg/L;二社断面因氨氮、总磷分别超标1.5倍和0.1倍,为劣Ⅴ类水质,浓度分别为5.03 mg/L和0.43 mg/L;门脸断面因氨氮和总磷分别超标1.7倍和1.5倍,为劣Ⅴ类水质,浓度分别为5.39 mg/L和1.01 mg/L;清河水库出库口断面因pH值为9.6,为劣Ⅴ类水质。

凡河在2001―2010年水质明显改善,连续2年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4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石油类和氨氮浓度分别为1.20 mg/L和1.03 mg/L,与2001年相比分别下降92.5%和65.9%。

2 铁岭市COD减排现状

铁岭市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从起步到发展已经进入第7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6年来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将铁岭市2005―2010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2.1 “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根据《铁岭市环境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年COD排放总量为32 455 t,要求到2010年底,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0%。

2.2 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完成情况

在2007年减排工作全面开展后,国家提出了“淡化基数、重视增量和减量”的原则,根据全市减排工作进度,按照实际情况每年给铁岭市具体下达减排指标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通过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和监督管理三大措施,COD排放量实现“十一五”期间下降16.3%,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2006―2011年COD减排情况如图1所示。

3 COD减排量与水环境改善的响应关系

COD总量减排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水环境质量,而主要流域水质情况变化是水环境总体质量的反映。尽管“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3]。一是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的关系不对应;二是水环境管理减排难以完全适应量化管理要求;三是减排可持续机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考察COD减排量任务完成状况的同时,还应考虑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本文对COD减排量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

3.1 典型水环境指标的选取

按照指标选取的一般原理,选取的水环境统计指标应当具备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前瞻性、衔接性、可计量性、可比性、连续性、可考核性等。此外,所选取的指标应体现国家政策的导向性,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目标保持一致,以利于促进政策的实施以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相协调。因此,最终选取3项典型环境指标,即综合污染指数、高锰酸盐指数、Ⅲ类以上水质所占比例作为水环境改善的统计指标。

3.2 COD减排量与水环境质量变化

分别将“十一五”期间流域COD减排量与典型的水环境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环境回归曲线模型分析。

3.2.1 SPSS软件介绍。SPSS软件在近几年应用比较普遍,功能强大,操作过程简单[4],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运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选择双变量相关分析中的双侧检验法,对COD减排量与水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5]。经过计算结果表明:COD减排量与综合污染指数、高锰酸盐指数、Ⅲ类以上水质所占比例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1)。因此,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COD减排量与综合污染指数、高锰酸盐指数、Ⅲ类以上水质所占比例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随着COD减排量的增加,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和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降低,Ⅲ类以上水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由此表明,COD减排量增加,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两者呈现同向变化的趋势。

3.2.2 环境曲线回归模型构建。以COD减排量为自变量(x),分别以Ⅲ类以上水质所占比例、综合污染指数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因变量(y)制作散点图,并对两者关系进行趋势分析(置信水平为95%),建立回归模型如图2~4所示,拟合曲线均为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拟合度均在0.78以上,效果较好。

3.3 结果输出与分析

以COD减排量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展示两者之间响应关系,并对回归方程进行相关性检验。将模型情况汇总,模型R、R2及调整R2分别为0.845、0.713、0.703。因此,COD减排量与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二者的相关系数R=0.845,拟合优度R2=0.713。表2是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Sig.值是回归关系的显著性系数,是F值的实际相关性概率(P),当Sig.≤0.05时,说明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在置信水平为α=0.05或α=0.01时在F值分布表查对应数值,可知:F0.05(1,3)=10.1、F0.01(1,3)=34.1,拟合曲线的F=11.28>F0.05(1,3),P=0.015

4 结语

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铁岭市“十一五”期间COD减排量与水环境统计指标的关联程度,并建立学习曲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OD减排量与典型水环境指标的拟合曲线均为一元线性回归曲线,所选取的典型环境指标都与COD减排量存在显著关系。随着COD排放总量的降低,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因此,建立COD减排量与相关水环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6]。

5 参考文献

[1] 田密.“十一五”COD减排目标实现的障碍分析[C]//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2] 国家统计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 赵喜亮.我国“十二五”污染减排水环境约束性指标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4] 李志辉.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

一、进展情况

(一)建管并重,抓实主要污染物减排。按照《XX市“十一五”主要污染总量削减实施方案》要求,我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的目标为:so2控制在17741.5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20%;cod控制在2046.2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2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达到0.10毫克/立方米,实现2010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为实现减排目标,一方面,加快减排工程建设,我局在调查研究、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2铁、1焦、3水、6粉尘”共12项减排工程,即:裕华、龙凤山2家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通宝焦化焦炉煤气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及天煜、宝烨2家焦化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文丰等6家钢铁企业粉尘治理工程。通过落实责任、强化调度、资金帮扶等措施,截至目前,各项减排工程进展顺利:裕华、龙凤山2家钢铁企业烧结机脱硫工程已完成,正在试运行。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设计,正在招标,预计6月底开工建设,11月底可完成;天煜、宝烨两家焦化企业废水处理改造工程已完成,并进行了验收监测,预计6月底可通过验收。6家企业粉尘治理工程中,文丰钢铁除尘器改造工程、顶峰热电和云宁矸石电厂原料场地挡风抑尘墙工程已经完成;新金钢铁原料场地挡风抑尘墙工程一期已完成,二期预计6月底可完成;明芳、鑫汇两家钢铁挡风抑尘墙工程正在施工,预计6月底可完成。

另一方面,强化对治理设施监管。认真开展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把保障重点部位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烧结机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办法,明确检点,明确检查时间,明确奖惩措施。把建设在线监测平台作为保障治污设施运行的重要抓手,全额安排资金,协调有关力量,加快平台建设。预计月底完成平台建设,实现三级联网并控。把落实责任作为保证治污设施运行的有力保障。所有执法人员对口分包一家企业,该企业的项目审批、污染治理、治理设施运行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实行台帐式管理。要求每周至少下企业两天,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者年终取消一切评先资格。加强督导检查。局再次创业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脱硫工程运行管理得到了规范,运行率、达标排放率明显提高。

(二)多措并举,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在大气环境治理上,按照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加大投入、强化整治,收到了明显成效。继续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对列入年度治理计划的50家企业、143个治理项目,通过采取检查督导等一系列措施,目前进展顺利,43项已经完成,其他正在按计划推进。开展了大气质量攻坚活动。将城市规划区及以外5公里范围确定为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对监管区内56的23家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实行环境质量强制达标;加强燃煤锅炉整治,全市44家、50台锅炉目前已下达治理计划;加强运输散装物料车辆和道路清扫,防止无组织扬尘污染;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从生产的全过程削减污染。截止目前,我市主城区好于二级天数146天。

在水环境治理上,一方面加强了洺河流域综合治理,严禁在洺河沿岸新建水污染的建设项目;强化沿岸现有企业治理尤其是洗选企业的治理;督促有关单位加快城市管网改造和建设,确保城市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继续把落实选矿业年检制度作为洗选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全市124家选厂,109家通过年检,责令15家停产整治。经过监测,我市洺河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水质,达到了XX市的要求。另一方面,强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牵头组织水利、工商、旅游等部门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在我市饮用水源地设置警示标志62套。按规定进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证全市人民喝上了干净的水。

(三)严格执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将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审批的“总闸门”,从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三同时”制度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严格环评审批、验收,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今年以来,共审批项目42个,验收7个,否绝突破环境容量、不符合环保和产业政策要求新建项目5个,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大中型项目100%,小型项目98%以上。二是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实行严处。开展了钢铁行业、重点污染减排设施专项执法行动,共计出动执法车辆140辆(次),排查各类企业70家,立案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22个,罚款5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化解纠纷,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建立了24小时接访制度、协调办案制度、案件督查制度、举报回访制度,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举报和案件57起,已办结57起,没有发生一起越级集体上访。由于工作得力,环保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四是严厉打击重污染小企业。结合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全面细致排查摸底重污染小企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断水断电、拆除设备、清理场地”的标准,取缔小选厂、小化工等违法企业80余家,有力遏制了重污染小企业的反弹势头。五是强化排污费征收,今年以来,认真总结以往排污费征收经验,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提高征收比例为重点,以拓展征收范围为切入点,以规范排污费征收管理为突破口,强化排污费征收。截至目前,共计征收排污费2200万元。

(四)抓实基础,为开展环保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充分发挥电视、报纸新闻舆论作用,对环境治理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予以表扬和曝光。二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在6.5世界环境日前夕,开展了环保街头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张,在《武安报》开辟专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在新世纪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环保专题片,受教育逾2万人。三是大力开展绿色单位创建,上半年共有2家庭院、2家饭店、1个小区、3所学校、3个家庭被XX市命名为绿色单位。四是认真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我局共收到人大建议8件,政协提案9件。通过落实责任,认真办理,所有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全部办结,答复率、走访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满意率均为100%。

(五)转变作风,为全市经济建设助推添力。一是加强执法队伍理论建设。牢固树立抓好治污减排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了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奋进、业务精良、作风端正、纪律严明的环保铁军。二是执法队伍作风建设。鼓励干部职工在其位谋其政,干好自己一份事,敬业爱岗,为民服务。坚持机关不定期查岗、每周五学习制度;坚持请销假制度。对迟到早退、无故离岗的,一经查实,从严处罚。三是强化机关制度建设。建立了科室工作月报制度。局工作每月有要点,每项有计划,每月底有小结。形成安排、实施、小结、反馈的工作流程,促使机关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对再次创业,我们实行半月一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思路。

以简化审批程序为根本,为全市再次创业助推添力。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按照能减就减尽量减的原则,将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我局13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七公开”内容全部在XX市报公布。对来窗口办理业主的采取“一次性”告知,材料齐全一次性办结。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环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

一是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尽管近年来我市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受历史形成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偏重等重要原因,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仍然偏大。随着近期全市的经济形势的好转,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将随之增加,既要削减存量,又要控制增量,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弹。

二是环境监管的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各项减排工程的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烧结机脱硫大部分已完成。但仍有部分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甚至违法排污,一些已淘汰的钢铁、焦化、建材等落后产能、“三小企业”有可能死灰复燃,加大了我们监管的压力。

三是我市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布局不当的问题在近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道穿城、污染企业围城”的现状极大制约着城区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在全市“双三十”县市中,我市城区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中下游,直接影响省节能减排“双三十”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是环保执法力量相对不足。我市企业点多面广,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工作越来越多,本不宽裕的环保执法力量更为捉襟见肘,制约着环保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下半年工作谋划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双三十”节能减排任务的收官年、决胜年、交账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重点环节,坚持综合施治,构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重要作用,加快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强力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一是保障减排工程的正常运行。以开展“治理设施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对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管,特别是脱硫工程、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严厉落实各项专项监管措施,健全完善治理设施管理台帐,加大处罚力度,力促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二是完善管理减排。扎实推进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力争及早投入正常使用。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减排工作中的调节和撬动作用,严格新增主要污染物建设项目的审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三是落实结构减排。督促有关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要求,督促淘汰全市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的落后产能。

第3篇

(一)总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贵州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督促火电、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确保按新标准要求达标排放。强化工作指导和对涉污企业的定期督查、调度,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今年上半年,全州COD新增削减1356.89吨,氨氮新增削减244.26吨;火电企业二氧化硫减排量为54187.57吨,氮氧化物减排量为6367.98吨;水泥企业氮氧化物减排量为2161.67吨。火电、水泥两个全口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64%;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4%。全面完成计划控制目标。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环境保护12件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截止目前,8个水泥行业脱硝工程、2个火电行业脱硝工程、1个化工行业污水治理工程全部完成;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成4个,在建7个,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建成生活垃圾焚烧电厂1座;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9个;建成跨境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1个。2015年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积极申报兴义市、兴仁县、义龙试验区行政村农村环境保护集中连片治污项目,其中兴仁县连片集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待下达;编制完成《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争取到万峰湖污染治理中央专项资金一期2000万元。

(三)污染防治取得实效。

以“治气、治水、治渣”为重点,制定《__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拟用3年时间推进实施36个污染治理项目,基本解决我州环保设施总量不足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采取严格环境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燃煤小锅炉、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对全州各县(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并实行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全州机动车“黄绿标”管理覆盖率达100%;完成63座加油站、176辆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制定机动车准入限制政策,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1800余辆。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力。认真落实“水十条”,完成全州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组织开展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风险状况评估,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继续实施南、北盘江,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切实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万峰湖、马岭河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改革相互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污染防治有成效。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逐步削减重金属污染存量。加强危险废物督查,安全收贮转移危险废物6163吨。对15家重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目前13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评审。

(四)服务科学发展作用发挥明显。

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快速落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州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29个。积极“跑部、跑厅”协调对元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兴仁登高煤电一体化项目、马岭水库等大型项目的环评审批事项。

(五)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初步进展。

全面动南盘江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南盘江主要水体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第三方治理、重污染企业自动监测设施第三方营运。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以册亨县为试点,积极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通过对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权属、规模、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情况的审计,评价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界定相关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提供参考依据。加强水资源管理。州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用水效率,确保用水安全。

(六)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强贵州兴化、贵州宜化环境监管监测。

今年上半年,州、市环保部门采取明查、暗查、夜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对贵州兴化、贵州宜化两家公司污染物排放、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现场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

监察执法人员167人次,现场检查55次。共对贵州兴化、贵州宜化3台锅炉进行30天监测;对桔山片区兴义中学、原兴义烟厂环境空气进行59天183次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桔山片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管执法提供依据。聘请环境义务监督管理员5名,在厂区周边村寨及单位团体设立环保联络员25名,对两家公司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环保在线监控平台,并安排专人对贵州兴化和贵州宜化外排废水和废气实行24小时对监测传输数据进行监控。(七)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管强力推进。

一是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空前。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契机,争取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113号),对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排查、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排污费征收稽查、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稽查等行动,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久试不验、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上半年共出动环境监察检查人员5118余人(次),检查企业1587家(次),检查出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企业110余家(次),对398家(次)企业下发了《责令改违法行为决定书》和《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对39家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处罚金额390余万元。 联合公检法执法18次,开展夜查6次,依法限期停产企业47家,限期治理3家。其中对兴义市余江芭蕉芋淀粉厂、兴仁县下山镇远程煤矿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共计罚款106万元;兴义市敬南富兴养殖场等5家企业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9人各15天。二是执法方式和监督管理不断创新。与司法部门建立环境违法案件协作机制;与云南省曲靖市、广西自治区百色市建立万峰湖流域跨省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争取州委、州政府出台了《__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15]112号),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推行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模式。三是环境和排污费征收工作有效开展。及时处理环境70件,州环保局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件。全州共征收排污费2534万元,其中追缴拖欠排污费1158万元。

(八)以环境宣教为引导,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重点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制作环境保护宣传视频短片,在环境日期间通过州电视台进行播放宣传。以新《环保法》知识竞赛为契机,开展了“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生态黔西南”主题宣传活动,共组织环保干部、企业负责人、学校师生900余人参与活动。在环境日期间开展了丰富的街头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加强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公众环保参与意识。

(九)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我局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把环保部门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争取编制。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并与编委办等部门沟通,结合西部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标准,力争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力量。经过积极争取,目前州编委办已同意为我局增加编制21名,待州编委会议审定。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积极争取,我局从今年3月开始着手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经宣传、面试、考察等环节,已确定引进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等9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人才,待州人社局审核确认即可到位。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报请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将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实施年度预算。在本届政府任期内,2015年,州级财政通过追加方式解决环境监管执法保障经费96万元,2016-2017年州财政每年预算州级环境监管执法保障工作经费100万元,确保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扎实抓好机关党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1.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局党组认真谋划“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查找局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按步骤举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会、党组成员上党课等,切实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到实处。

2.扎实抓好干部召回工作,从严管理干部。__年11月,我局开始实施《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并从2015年1月起,以《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为基础,实施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把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延伸到各岗位的各个工作环节,切实体现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机关作风大为好转,执行力和落实力有所提升。

同时,对现有干部进行了适应岗位调整,提拔任用等工作,共对18名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新提拔副科级干部3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3.扎实抓好党建扶贫工作。一是按照《州环保局2015年支部结对扶贫工作计划》,对结对帮扶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汇总。协调解决两户住房困难户(者王村王朝会、赵富强)建房资金,按照危房改造要求建设住房。根据农产品进机关食堂的要求,我局机关食堂与者王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根据者王村农产品产出情况进行收购,现金结算,促进者王村农产品外销。二是积极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我局主要领导于6月23日、24日对册亨县庆坪乡四合村和庆坪村进行“遍访”,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对两个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现状、现有产业、发展思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等深入了解,对于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走访了庆坪村刘永伦、何坤,四合村蒙德江、潘林4户贫困户。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干部对庆坪乡共计60户贫困户进行遍访,遍访问卷将由“驻村第一书记”按照时间安排召集对贫困户所属类型进行审定、公示,为下一步制定扶贫计划打下基础。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一是制定了《__环保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方案》和《__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并列出责任清单、抓好落实,切实纠正“”问题。二是制定完善我局议事决策、综合管理、专项业务工作等26项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三是根据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着手推进环境影响评估、环评审批、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重点风险点的防控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通过努力,全州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同步小康建设核心指标和国民经济发展统计环保指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饮用水达标率为100%。一是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全州6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6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上半年全省排名并列第一。二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今年1、2、5月兴义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排名第二,3、4月排名第一,6月排名第三。上半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我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喜中有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形势不容乐观,面临诸多矛盾,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作中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一些项目未批先建、先上车后补票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急于发展,不按规划执行,在招商引资中 “饥不择食”,盲目上项目。一些企业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生产中只顾及自身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不正常使用环保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的现象仍较突出,侵害群众的环境权益。一些地方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对违法排污查处不及时,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二是总量减排压力大。我州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经济欠发达,污染物排放基数总量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生活和工业污染不断增加。“十二五”减排缺少工业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撑,工业减排空间较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全州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州一些污水处理厂仍由供水公司自行管理,技术人材缺乏,运行长期达不到要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三是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我州总体环境趋好,但存在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如普安楼下片区煤矿生产,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煤矿无序开发,废水无治理设施,废渣乱堆乱放,导致马岭河流域污染较重。一些煤、金矿山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机动车噪声污染、城市建筑施工粉尘污染等问题突出。贵州兴化贵州宜化虽已按要求进行整改治理,但由于企业设备老化,恢复生产后仍有超标排放的情况,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人民群众意见较大。

四是环境和应急管理问题突出。当前环境维权诉求日益增多,环境问题往往成为群众不能容忍的问题表现出来,环境污染逐年上升。保障环境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也较为繁重,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

六是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薄弱。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任务、高要求与环保部门“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并存,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显得尤为薄弱。我州州级及各县市的环境监测和监察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能力建设在全省处于挂末。

七是环境污染历史欠帐问题较多。一些老企业的污染治理难度大,再加之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一些已建好的管网由于城市建设损毁严重,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不到要求,给一些城镇河流造成严重污染。煤、金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在治污手段上有新举措。

一是全面落实《水十条》。深入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启动万峰湖污染治理项目。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全面落实《大气十条》。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矿山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黄标车及老旧车年度淘汰任务;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标考核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工业渣场污染控制标准,抓好工业废渣整治,协同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四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新建涉重项目严格执行“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制度。

(二)以实施“环保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为龙头,在抓建固本上有新进展。

一是按照环保设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启动实施年度任务项目,落实各级政府、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牵头责任。二是建设完成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收运系统项目。三是全面完成国家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和省级责任目标项目。

(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创新先行上有新发展。

全面深化南盘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完善总量管控、生态环保红线区划、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综合执法、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管理等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工作,使各项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四)持续推进“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在执法监管上有新建树。

一是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对照适用新法条款,查封扣押一批、按日计罚一批、停产整治一批;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环境监管人员严格问责一批。二是对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坚持举一反三,铁拳铁规治污,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

,严格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三是加强与立法机关、司法部门、行政法制机关联动,做好公益诉讼、行政拘留、环境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四是加强环境应急、核与辐射和调处工作。认真开展核辐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评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五)大力推进三大减排措施,在污染物减排上有新突破。

一是大力推进管理减排。进一步细化分解减排目标任务,坚持推行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抓好结构减排项目监管统计工作。加强减排工程的现场核查和定期监测,严肃查处偷排超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加快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运营管理,确保达到考核要求。二是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完善减排工程调度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措施,确保列入国家和省级责任书考核的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及水泥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监管,充分发挥减排效益。三是大力推进结构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抓好建设项目总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措施的落实,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为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发展及时供给环境容量。

(六)加强建设项目严格把关和优质服务,在服务科学发展上有新面貌。

一是实行两个严把关。对高排放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坚持“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对高危高风险项目,严格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把关,防止入口“门槛”过低带来风险。二是开展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执法检查,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三是推进环评改革,优化技术审查规则,缩短评估时间,开通环评“绿色通道”, 全力推动重大基础工程项目及系列产业带动招商引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建设项目豁免目录,支持微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推进,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国际收支 经济 贸易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增长是全球经济失衡在中国开放中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使我国获得了充足的国际支付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实力和信心。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平衡内外部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一是综合运用汇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总量和结构;二是积极扩大进口;三是扩大对外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四是提高国内储蓄利用效率、缓解或扭转内部经济失衡;五是加大外汇管理的执法力度。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第二,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第三,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

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1.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2.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3.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玉娟,蔡云.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09(12)

[2] 宋桂华.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外汇管理的战略选择[J].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01)

第5篇

2008年工作目标:完成主要污染物指标年度削减任务,COD和SO2排放量在2007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3%。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西安不少于295天、宝鸡、咸阳、安康、杨凌不少于292天,铜川不少于256天,渭南不少于260天,延安不少于270天,榆林不少于250天,汉中不少于305天,商洛不少于290天;渭河水质继续好转;汉江、丹江出境水质继续保持在Ⅱ类和Ⅲ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核与辐射环境保持在控状态。

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三大措施,全力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

1、结构减排。年计划关闭小焦化企业146家,淘汰产能1113万吨;关闭火电机组6台,淘汰产能25.5万千瓦;关闭小水泥生产线38条,淘汰产能388.8万吨。

2、工程减排。开工建设宝鸡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秦岭秦华发电有限公司等电力企业脱硫工程,新建和改造燃煤电厂脱硫机组460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10万吨;10个设区市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争取半数以上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渭河流域未建成或未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县(市)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陕北两市和陕南三市半数左右县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配合建设部门加快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厂,一半以上县城开工建设。建成并运行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汉中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年内完成土建工程,7个市级医疗垃圾处理厂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

3、管理减排。按照国务院批转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和省委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定的环保工作“一票否决”的规定,严格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强化总量控制和容量管理相耦合的机制。围绕减排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列入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项目后督查力度,并加强对现有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企业达标率。做好2006、2007年两年关闭企业的核查工作;严格环境准入,推进规划环评,强化“三同时”监管和重点项目环境工程监理;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创新等促进企业清洁发展;围绕污染减排工作,有针对性的遴选先进成熟的环保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使规模化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皂素、果汁加工、石油开采和炼化企业废水治理以及电石和有色冶炼等重点行业的有毒有害烟气治理等工程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得到提高。加大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在继续抓好5个区域(杨凌示范区、神木锦界开发区、渭北生态农业区、韩城龙门工业园区、西安高新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同时,再抓一批点、线、面相结合的示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废物排放。

二、紧紧围绕民生,继续解决“一山两水三大区块”的环境问题

4、认真贯彻《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落实功能区划,规范各种开发利用活动,大力整治秦岭沿山采石和采矿企业,基本控制秦岭生态功能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推进河流“休养生息”,着力打造“生态渭河”。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准入。杜绝新上造纸、果汁等重污染项目鼓励新上高科技项目,使渭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整体上由高污染集中型向低污染环保型转变;严格限制和规范入渭排污口,严格执行造纸、果汁等重点行业的地方环境排放标准。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停产治理或挂牌督办。抓好对排污企业的重点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定期公布水质监测结果。基本完成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建设水量水质自动监控装置,建成渭河流域河流和排污单位水质水量监控体系;推广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提高渭河生态功能;结合实施国家水专项,控制干流污染,加强支流整治,重点实施皂河、太平河、小韦河治理工程。

6、抓住国家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治理工程机遇,推进汉丹江流域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黄姜皂素、化肥、酿造、医药和选矿行业的水污染防治,提高中药材、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排放标准,确保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达标。

7、切实抓好陕北石油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煤炭、石油企业开发和高耗能企业专项整顿。抓好“关小上大”结构调整,配合有关部门关停现有小型兰炭企业,腾出环境容量,促使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逐步进入工业园区。提升电石、铁合金等传统工业生产水平,淘汰落后工艺、生产设备和产品;严格环境准入,继续推行规划环评、区域环评;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控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对榆林市电石、铁合金、焦化、煤炭行业开展一次执法检查,重点是小型兰炭企业的关停工作,切实做好兰炭企业关停后的污染治理工作;督促长庆、延长两大石油集团落实治理资金和项目进度。

8、扩大铜川水泥企业污染治理成果,逐步向渭北地区延伸,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按新的产业规定和排放标准,建设新型企业。

9、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巩固渭南、韩城区域限批成果,抓好韩城龙门等区域的落后产能淘汰以及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加强对韩城龙门工业园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按照《韩城市环境整改工作方案》、《韩城市焦化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限批区域和督办企业的后督查工作,确保落实焦化水泥行业关停计划,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建设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生态保护

10、按照抓点带面、示范引导的原则,积极开展以生态示范县、环境优美乡镇、农村污染防治示范村为内容的三级创建活动,重点指导支持宝鸡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组织验收3-5个生态示范区;争取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有所突破。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发挥示范区带动作用,拓展示范区创建成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督促落实保护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

11、完成全省土壤污染调查第二阶段工作,编制《陕西省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继续抓好杨凌土壤修复试点工程。

四、加强环境管理,把好污染控制“闸门”

1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慎审批、严监管、重验收”。通过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把总量控制指标,坚持“以新带老”等措施,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水平不高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限制在汉丹江流域建设重污染项目;严格审批能源、资源开发中涉及水资源利用和影响生态的项目。深入开展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加强规划环评工作。

13、加强“三同时”监管,完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大对违反环评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狠抓一批未执行环评制度的典型案件。严格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依法查处未经试生产批准或未经环保竣工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的违法行为。

14、着力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对施工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利、交通、电力、化工、矿产资源五个行业的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工程环境监理。

五、加大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各类突出环境问题

15、配合国家水专项实施,以治水为重点,继续加大对各地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和区域、流域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重点县(市)的环境监察工作,确保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继续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的清理、取缔工作,环保重点城市要率先进行了水质全分析监测,每年要公布结果;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

16、继续加大对渭河流域重点水污染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继续加强对陕南黄姜皂素加工企业的执法力度,做好陕南小水泥关停的调研工作,确保南水北调北线工程中线水质稳定。

17、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巩固2007年输变电系统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成果,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39家重点放射源应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大全省闲置放射源处置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继续开展全省辐射污染源普查。

18、加强危险废物监管,规范处置利用行为。深入贯彻宣传《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一次电子废弃物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启动陕西省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工作,完成全省淘汰臭氧层物质调研摸底工作,加速淘汰全省消耗臭氧层物质。

19、积极推行环境违法有奖举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应急处置制度。成立全省12369环境投诉指挥中心。

六、深化环境宣传,开展全民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20、围绕污染减排、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等主题,配合全省环保重点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优势,组织新闻媒体和《环保在线》栏目,跟踪报道各地、各行业及重点企业节能减排行动、进程和做法。及时宣传报道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做好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短训班或综合知识培训班,以专业的新理论、新思维、新理念武装各级政府官员,企业经理头脑。

21、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企业、高校、非政府组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环境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办好“与绿色同行,与环境友好”环保交友沙龙。加强青少年、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农村地区的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程度,让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22、继续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和环境文化建设,以点带面推进与国际计划中国合作的WES项目,开展“环保一条街”活动,推出一批感染人、激励人的环境文学艺术精品,大力开展各类环境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环保行为习惯课题调研。

七、强化环保基础,基本完成三大战略性任务

23、建成三大体系,实现环保能力再提升。配备环境执法、监测、应急有关设备,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全省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市级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陕北5个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省内国控、省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实现70%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与省市平台的联网;进一步完善减排的统计、考核体系。

24、认真做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认真查清、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科学管理、宏观决策和污染减排提供准确、翔实、科学的环境基础信息。

25、完成《陕西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战略研究》,努力推进环境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两委”作用,加强环境重大课题调查研究,实施环保科研成果和污染防治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方面建设一批示范典型。

八、弘扬环保精神,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党的工作

26、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弘扬陕西环保精神,继续开展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五大建设”。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环境政策等调查研究,不断掌握统筹兼顾、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和主动权;狠抓落实,不断取得工作实效,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历史性转变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做出更大成绩。

第6篇

    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142%;净流出74亿美元,增长17%。“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国内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 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帐户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

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

(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出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

(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

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

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

(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子先,张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7(10).

2、唐丽丽,赵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07(7).

第7篇

(一)坚持宣传引导,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以“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深化环保法制宣传,着眼环保科普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素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月”时机,采取上街设点散发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发表电视讲话、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和字幕宣传等方式,面向社会开展环保法制和科普知识宣传,共散发宣传挂图800余幅、环保书册300本、节能减排宣传卡片和传单2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开展电视宣传10余次,组织环保志愿者210余人次;组织企业法制培训4场次,增强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举办环保法制讲座2期,组织环保知识“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0余场次,着力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二)咬定约束指标,总量减排工程有序推进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按照20*年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强化减排项目建设”的思路安排,我县认真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研究措施,全力推进管理减排、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三大减排举措”,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总量减排任务项目有四类:一是完成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二是完成远大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及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力争于20*年底完成富顺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最迟2009年6月投入运行;四是完成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截止目前,城有纸业公司、安溪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童寺化工建材公司废气治理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远达富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已经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正在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基本能保证在2009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目前总投资601万元;永年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可研究审批及工程详堪工作,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土建工作未启动,今年难以完成,县政府已书面报告市政府请求调至明年完成。

(三)坚持惠民利民,环保“民生工程”取得实效

1、加强企业污染整治。今年城有纸业、童寺化工建材两户企业列入省政府限期治理企业。富顺县城有纸业公司生产废水整治工程采用动静平静、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术,工程累计投入180万元;童寺化工建材公司烟尘粉尘治理工程总投资255万元,机立密、生料磨、水泥磨、原料破碎、水泥磨破碎、熟料库、打包机等工序粉尘回收点颗粒物浓度均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规定。两户企业于9月5日通过了市目督办、市环保局、市经委代表省级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

2、切实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县城饮用水源(镇溪河流域)按新的保护区划分规范,进行了重新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编制了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和环境保护规划;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要求对乡镇水源划定保护区范围;加强了水源地日常巡查执法,会同有关镇乡和部门清查、整治和取缔二级饮用水源的排污口,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开展了每月1次的镇溪河水质监测和每半年1次的25个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镇溪河水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25个镇乡饮用水源受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影响水质多数较差。

3、加强县城环境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城镇煤(油)烟整治、噪声控制。一是实施餐饮业准入管控,在清洁燃料使用、油烟有组织排放方面严格把关,在规模酒店、火锅店安装油烟处理设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二是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会同城管、工商、卫生、药监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县城区夜市摊点。三是加大县城区噪声控制力度,对钟秀路等音乐茶座、歌城,继续实施专项整治,落实夜间专人值守、处理投诉;配合文化等部门开展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方式;开展“两考”禁噪,加强了建筑施工行业噪声监控,严格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扰民,对居民住宅区内产生噪声污染的企业,及时查处整改,圆满完成了“两考”禁噪任务。四是参与县城区扬尘整治,在县城管委安排下合理布设监控点,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五是切实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查迎检中的环保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复查。

(四)坚持依法行政,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加强建设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新增污染。全面贯彻执行《环评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项目建设管理上,执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制度,把好企业环保准入关。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坚持战略环评制度,落实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导向,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合理选址,严格审批,引导企业选择优良工艺和设备,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截止目前,共审批建设项目119个,其中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工业类25户,第三产业74户,其它类20户;建设项目办理竣工验收手续12户;“三同时”执行率为100%。

2、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和排污费征收制度。按照《环保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我局执行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排污企业开始新一轮《排污许可证》核发。实施排污费征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做到征收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在“环保专项行动”中会同县安监局、经商局、监察局、人大城环资委等单位,集中检查了富世镇片区10个企业、东湖镇片区10个企业、安溪镇片区4个企业,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口头和书面要求,对11户企业提出了口头要求,对9户企业发送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2户企业进行了处罚。在“环境安全百日专项检查”中,以食品、化工、造纸等危化品生产使用行业为重点,已对全县8个化工企业、4个造纸企业、12个加油加气站、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晨光工业园工内已投产的5户企业、6个煤矿和7个危化品使用、储存企业的环境安全进行了检查。

4、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一是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县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应急预案》、《应急监测方案》,督促重点企业完善自身《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试用,提高可操作性;严格执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污染事故能得到及时处理,将损害降到最低。二是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监管力度,对涉源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办理环评审批、验收手续,指导企业做好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全县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今年8月,完成了富江水泥公司3颗废用辐射源的顺利送储工作,消除了重大辐射环境安全隐患。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坚持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周两次、一般企业每月一次的巡察,严格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316人次,对84户工业企业66台套治理设施进行了巡查,从巡查情况来看,治理设施运行率达到94%,达标排放率达到97%。四是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发挥自动在线监测平台作用,远达富源化工公司、富江水泥公司两户企业新安装的烟气在线监控系统已完成了的安装调试。

(五)强化环境服务,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1、开展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单位形象,我局积极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一个窗口对外,将本单位履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审批职能,调整归并到了一个股室——综合业务股。行政许可项目规范为5个,其中即办件3个,承诺件2个。切实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在建设项目严格审批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在项目环评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艺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对自身审批的项目,寓服务于审批当中。另一方面,对省、市审批项目,积极协助做好环评单位联系和省、市局相关处室的对接汇报工作,如威力富戎公司技改项目、吉泰龙迁建项目、县城垃圾处理厂项目、顺麒公司技改项目、2500吨/日干法水泥项目等,通过衔接,促成了项目推进。

3、积极为企业、乡镇争取上级资金,筹措本级资金,加大治理投入。今年,积极帮助指导企业、镇村编报国家、省、市环保补助项目,涉及工业企业治理、场镇污水治理、小流域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5大类项目,总投资1762万元,申请补助805万元,相关项目资金逐步到位。同时,县财政加大治理投入力度,今年已先期安排企业治理补助资金15万元,年底县级环保资金将向治污大户、减排大户企业倾斜安排。

4、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热、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一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邀请相关部门座谈,共同商量如何集中处理我县医疗废物,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参加“大接访”和“下乡”活动,今年共接待来访群众93人次,收到群众来信来电205件次,环保热线电话投诉80件次,办结率为98%,群众比较满意。

(六)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县建设和农村环境建设启动

按照全国农村环保会议精神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我县抓住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和生态县建设试点县契机,将环境保护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着手编制全县生态建设规划,完成了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规划、部分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制定。坚持实验示范和典型引路,开展“生态细胞”创建,今年被确定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试点镇2个(永年镇、板桥镇),共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村1个(东湖镇卷坝村)、省级生态小区1个(宝庆乡天池湖)、省级人居活动生态小区1个(西湖人居活动小区)、创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所(代寺三中)、省级绿色社区1个(富世镇金山社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个、生态家园30户、生态示范区1个。板桥镇吴庙村、干竹湾村2个省级人居环境村庄治理试点工作启动。在农村环保方面逐步加强,着手开展了农村污染源调查,谋划河流、湖库环境保护措施,包装上报重点场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了重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整治。

(七)狠抓基础建设,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按照学习型机关建设要求,坚持每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习政治理论和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制订了环保人员“十不准”规定,增强了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进一步宏扬了环保精神,增强了全体党员和职工拒腐防变能力。

2、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服务环境管理。狠抓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仪器装备配备和更新升级,今年预计可获得省级环保能力建设补助资金50万元,加大环保执法硬件设施和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监测能力。县环境监测站按计量认证评审准则要求,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复查工作,编修制订了4.0版《质量手册》、《质量文件》、《程序文件》的质量转版体系。

3、狠抓监测技术服务。一是完成了重点流域沱江河三个断面三个水期31个项目的水质监测和1月、5月16个项目的加密监测工作,完成四川省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富顺县高硐断面每月31个项目的监测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3个大气监测点每季度一次,连续五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任务,以及每月4个监测点的隆尘、硫酸盐化速率监测和每月1个监测点的降水监测任务,承担了全县城区全年两次4个监测点的功能区环境噪声质量监测任务以及全年一次32个测点的交通干道噪声和204测点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任务。共采集有效数据样品1319个,获得有效数据1048个,编制19份环境质量报告。开展了委托、比对、监督、现状、污染纠纷、应急监测,今年共对今年共对225个污染源进行了废水、废气、噪声监测,共出据监测报告242份,及时为党委、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提供了科学、翔实、准确的数据体系。

4、继续开展了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去年污染源清查基础上,在全县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和数据审核、录入、上报和分析评价、总结等工作,通过调查,彻底摸清了污染源状况,据统计全县工业污染源356个、生活污染源1184个。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环境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相关单位和镇乡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优良人居环境认识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看中短期效益,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有逃避环保监管倾向,在污染治理上不愿投入,即便是投入,也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个别企业在新、改、扩建项目上,存在办理环评手续不及时问题;排污费征收困难,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缴纳责任,千方百计偷逃或少缴排污费,缺乏强制手段。

2、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艰巨。工业减排进展有序,年底前能全面完成,但是城市、集镇生活COD、氨氮等生活减排指标中水污染物的削减难度大。一是县城污水处理厂虽然已开工建设,但仍要在明年6月才能投入运行,县城生活污水目前无法处置;二是永年镇场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资金(249.2万元)尚在筹措当中,虽然已作为环保治理项目上报,但难度大,资金缺口较大;三是乡镇生活污染面宽量大,难于治理。

3、执法力量较为薄弱,执法人员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力量严重不足,执法水平不高。特别是因人员少,建设项目监管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难以及时到位。

4、环境管理、监控面宽量大,执法压力巨大。县内的重点污染企业近20家,中小企业几百家,而且大多是老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能较低,污染治理投入严重不足,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监察难度较大。大量的餐饮、娱乐、服务等三产业店数量大,铺遍布城乡,油烟、煤烟、噪声、污水扰民时有发生,各类纠纷、投诉不断,环保部门应接不瑕,鞭长莫及,牵制了大部分执法力量。

5、农村环保形势严峻。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镇乡工业发展有时“饥不择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有向农村转移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普遍存在,乡镇场镇饮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环保部门力量有限,农村环保监管措施落实难。

三、二〇〇九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基础环保知识,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的环保法制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抓好减排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按照《十一五减排工作规划》和年度减排计划,分解减排目标,落实减排“一岗双责”责任,力争将总量减排任务入纳镇乡、部门、单位党政目标考核范围,营造全县上下抓减排,社会各方促减排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确保“十一五”和年度减排目标实现。

(三)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一是建设富顺镇溪河流域、饮用水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植树造林,确保水源涵养;二是会同相关乡镇、部门加大农村水体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重点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强化对水源积雨区内群众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力争沼气池建设计划,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继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清查,对不达标的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达标排放;四是加大对县乡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对水源水质有严重影响的达标项目进行跟踪监测;五是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饮用水源水质逐步好转。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一是围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目标,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重点规模养殖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三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配合农口部门推进农村沼气能源工程,减少柴料燃烧和人畜粪便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用,四是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县细胞建设。五是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

(五)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良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城乡油烟、煤烟、垃圾、污水、噪声为重点的污染防治,积极稳妥处理好群众投诉,构建和谐厂群关系、商(家)住(户)关系;配合城管部门和乡镇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场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工程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和业主加快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重点场镇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

(六)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控新增污染源。深化《环评法》的宣传、贯彻、落实,消除环境隐患,推行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应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二是加强晨光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及其建设项目的监管,督促晨光工业园区启动污水处理、工业渣场工程建设,协助晨光工业园区做好“省级园区”、“生态园区”申报、创建工作。三是严格执法,对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依法处理。

(七)加强环境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化工、造纸、制革、建材等行业,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转。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行为严厉打击,顶格处罚。

第8篇

一是要以“六个一批”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围绕“山清水秀,文明谐美”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项目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万里清水河道、废弃矿山、生态移民等工程建设,以“五整治一提高”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积极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企业、学校、医院、饭店、社区、家庭和“保护母亲河号”等各类绿色创建活动。

二是积极实施《*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把规划作为项目准入、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污染减排、项目审批和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作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杠杆。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实施好《规划》。大力鼓励发展以“六六产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壮大绿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三是完善生态建设推进机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改进生态市建设的管理工作机制,继续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创、务实高效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新局面,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载体,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二、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减排任务。

要以克难攻坚的精神,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主要措施:

1、工业污染减排:首先要坚定不移“治旧”。更好地提升区位、产业、资源、环境等优势以及发展的内、外动力机制,在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染防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面上企业污染整治的力度。加快淘汰小印染、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小冶炼等高消耗、高排放、重污染、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环境容量”。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立足化工、建材、制革、造纸、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一批工艺先进、能耗较低、效益显著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加强江化公司、恒昌集团公司等废水排放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提高中水回用率。加快虎山电力等热电企业二氧化硫治理设施建设和减排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

其次是要毫不动摇“控新”。切实加强环保审批工作,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管理,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今年要认真开展好“三同时”专项行动,多还老账,不欠新账,并着力提高质量,力求从项目建设源头上预防环境问题。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化工、水泥、热电、印染等重污染的项目要严格控制,涉及公众环境权益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

三是加强排污费征收和排污申报工作。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排污费征收与管理,巩固收费源,拓展收费面,逐步扩大对木材加工、畜禽养殖等行业排污费征收范围。进一步完善污染源“三量”台帐和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2、生活污染减排:重点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入网率和实际减排能力。尽快启动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引污工程,着力解决好城区污水总管与污水处理厂的接线,*经济开发区江东区排污总管跨江建设,江贺工业走廊污水管网建设等重点区域的污水纳管问题。

3、农业农村污染减排:加快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积极采用农牧结合、“能源环保型”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粪便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配合农业部门抓好年存栏猪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治理任务。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4、加强污染减排体系建设。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研究,加快制定污染减排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激励机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等机制,建立完善排污统计体系,做好排污统计基础工作,夯实工作基础。

三、启动实施“811”新三年行动,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进一步巩固前三年的环境污染整治成果,按照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污染减排、工业污染防治、城乡污水、垃圾和固废处置、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生态保护和修复、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8个方面工作目标,结合我市污染整治与减排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及时制定我市新一轮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继续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土壤、矿山、河道等生态修复保护,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建立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江东、江贺两个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和生态化改造的力度,着力解决长台、丰足、何家山等区块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开展二氧化硫、金属表面处理废水、锅炉黑烟、农村畜禽养殖、工业固废、城区噪声、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深化化工、造纸、制革、热电等一批重点污染源的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使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辐射安全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工作,全市辐射工作单位持辐射安全许可证率达到100%,已建辐射项目环保验收(核查)率达到100%,辐射工作单位“飞行检查”合格率达到70%以上,闲置和废弃放射源送贮率达到100%,使核与辐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不断强化对固体废物污染的监管,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切实做好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工作。

五、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坚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基础工作、深化“三查二调一收费”。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督执法,环境监察机构要采取交叉检查、错时执法、后督察、重点督办等多种执法检查形式,增加日常监察频次。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密切联系,建立完善部门联合环保执法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据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要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认真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依法做好环境投诉的调处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基层,破解难题,加强环境安全隐患的防范、排查和处置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环境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为创业创新、富民强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强化基础工作,深化“三查二调一收费”,建立实施环境监察日常巡查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排污收费、排污许可等工作,健全环境保护听证、社会公示和新闻曝光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执法基本功训练,规范现场勘察记录、现场笔录、证据收集、案卷制作及执法案卷,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环保监管水平。

一是加强监测和监察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和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在继续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应急监测、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加大对实验室装备的投入,切实提高常规分析测试能力。加强环境监察机构装备建设,提高环境稽查监察执法能力。加强环境监察大队和基层站所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根据环保工作需要,配置相应的执法装备和必要的应急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控中心和已建成的12家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对重点排污单位排污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在线监控数据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在线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环境统计、总量核算和环境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应急预警监测联动机制,按照上级统一要求逐步扩大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覆盖面。

三是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和环保队伍建设。加强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监管站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完善工作机制,配备必要设备,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在加强本辖区环境监管和环保调处、建设项目环保初审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使乡镇、街道环境监管站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生态环保工作的得力助手。加强环保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敢于压担子,促使年轻干部加快成长。不断加强机关“软实力”和“硬实力”建设,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环保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有新的突破。

七、精心组织指导,圆满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和《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精神,按照1月4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健全污染源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落实普查人员,保障普查经费,认真做好普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全面调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保证质量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加强部门分工协作,搞好宣传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污染源普查顺利推进,认真查清全市各种污染源的数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去向,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和状况。对普查数据进行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把普查污染源与健全环境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结合起来,以这次普查为契机,建立更加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翔实、全面的环境信息。

八、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