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互联网教育培训

互联网教育培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4:48: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互联网教育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互联网教育培训

第1篇

一、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概述

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是学校发起组织的,以提升教师素质作为目标,经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的指导,并将学校作为培训基地,针对学校和全体教师实际情况确立明确目标及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作为教师教育的应用模式之一,校本培训不仅是提升学校教职工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直接服务于学校和教学,因而应在保证培训内容切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项培训资源,从而提高其应用的效果,满足学校及教师发展目标的需要。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自然不能固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思想,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校本培训是当前最为经济实惠有效的学习渠道,因为当前社会因素及教师本身的职业特色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互联网+时代中,诸多现代通信和科技的普及应用,不仅为学校教师的自主学习带来可能,也为教师教育校本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不仅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能够更为灵活便捷有效地开展,拓展受众范围,而且还能借助更为丰富且层次更高的网络信息,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互联网这一知识传播及应用载体的影响下,迸发出更为蓬勃的生机。

二、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是将大量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培训的模式略显呆板,也因教师个体的学习能力、知识建构能力等差异产生较大的个体效果差异。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思维的渗入,使个体自主性的诉求愈加强烈,校本培训也应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以适应更为广泛的受众。

( 一) 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

网络研修培训模式是利用网络远程研修平台,由学科课程专家引领参训教师进行研讨、分析、评价、备课,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综合素质的一种培训模式。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应创新思维,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广阔的网络空间及强大的网络平台,探索校本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服务体系,加大教师网络研修的应用力度。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变教学、研究分离的情形,有效地促进了教研的知、行融合,使教学教研活动能与教学同步开展,教学中的问题及瓶颈能得以及时地回应和解决,而网络研修的模式也能大大拓宽教研活动的受众范围,充分实现教师的全面参与,为全体教师受益。

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中,参与培训每位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彰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叙事、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等现代互联网交互媒体__进行动态助学,构建学习共同体,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板块,发表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交流,相互讨论借鉴。传统的校本培训活动往往由领导及专家主讲,其他教师共同讨论,这样的形式下,参与讨论的教师往往基于对领导及专家的尊重,有反对的意见也难以启齿,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学研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能打破环境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网络研修特有的共享性也使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能在网络研修培训模式中与专家定期讨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困惑,还能毫无心理负担地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缩小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动交流,专家亦可借此更为深入地了解基层,适当调整学术的方向。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使得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这几个校本培训的核心要素构成了三位一体之关系,三者在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个人自我反思、集体同伴互助及专业人员的引领力量,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自身发展及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师朝多元开放型及专业化方向发展。

( 二) 专题、课题校本培训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专题、课题培训模式是学校根据本校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教师发展现状,确定相应的专题及课题,并以专题、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而专题、课题校本培训模式的方式可以是专题性理论辅导,专题、课题讨论研究等。

专题、课题可以分开实施,亦可以结合开展。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校本培训也应与时俱进,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进行集中专题培训讲座、一对一帮扶等途径,对在校教职工进行专题技术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认知,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使教师能及时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诸多教育手段,挖掘出更多有用的教育资源,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可就自身发展状况及教育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共同问题开展专题、课题讨论研究,在这一校本培训模式中,专题及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专题及课题的选择决定了培训要讨论研究的内容及途径,因而专题及课题的选择对整个校本培训的过程起到定向的作用。在开展专题、课题讨论研究之前,需要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培训。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通过组织教师利用培训网站丰富的资源,充实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水平,包括专题课题研究的确定方法、专题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步骤、专题课题研究总结的写作、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别方法等。充实了教师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着手拟定专题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由骨干教师提出建议,多个教师共同商讨,提出需要讨论研究的专题、课题,或是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诊断性调查,设计出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题、专题。课题选定并落实之后,可将其分成多个小专题、子课题,指派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承担一定的任务,使每位教师均有相应的专题或课题任务,督促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并在专题课题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帮助教师确立研究的重点,促使教师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着力解决开展专题、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位教师主体参与专题、课题讨论研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及提升,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

( 三) 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为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行选择认知工具,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确定学习的目标及内容。教师通过课程单元链接导航,以及网络学习资源导航,访问并下载学习资源,自行开展在线学习。利用学习时间统计软件的反馈建议,有效开展学习时间自我管理,通过查询系统激活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及其产生的同化效应,以促进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与专家、同行交流、对话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在学习完特定的单元内容之后,可针对学习材料及自身学习情况提出疑问,对学习内容进行反馈,并提交到服务系统数据库中的个人学习档案中。互联网+中强大的网络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便捷,学校应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优秀资源,加强自主学习及提升,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参与行业交流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结语

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我国教师队伍水平的战略性行动,而现代知识信息的更新加速及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并更新自身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使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是问题,使校本培训呈现出灵活性、便捷性、广阔性等新的特点,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类和选修课程的比例,总计不低于全部学时的60%; 其次,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教师采取写作小论文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突出语言训练和实践; 最后,结合第二课堂开展日语作文竞赛、日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出学用结合的实践氛围。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 一) 优化评价机制,提高管理成效

实践教学区别于理论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评价机制多元化,即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之外,使实习单位全程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教学评价应该本着客观性、参与性、激励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管理和指导实践教学的水平,才能对教学工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依据实践演示、实践态度及实践质量等多个因素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实习场地的设施条件和实习内容对实习单位进行跟踪评估。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 二) 营造学习环境,拓宽实践路径

校园文化是日语专业学生实践和训练的重要平台,是日语课程计划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阵地。日语角是不同文化碰撞交融、思维创新的环境,不仅为学生的日语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首先由师生共同商定日语角的话题,教师指导学生熟悉话题的相关背景,包括语言结构、文化知识等内容; 其次创设与话题有关的文化语境,教师在其中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中常见的问题,从而修正常见的语言和表达错误,使学生的语言运用符合日本人的习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递日语知识和文化。

各类日语竞赛也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日语大赛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各类竞赛也使优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差距,增强日语学习的动力。竞赛获奖一方面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扩大了日语专业在学校的影响力。

( 三) 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保障

总体而言,相对于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高师院校日语教育在办学历史、实践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都不如前两类院校,更应该协调利用各方资源,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硬件支持和资源保证。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保障,一方面,高师院校应该主动接洽日资企业,为日语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载体; 另一方面,高师院校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以学生、学校、日企为核心的实习支持系统( 即实习网站)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深化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日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还需要扎实的实践能力,因此,高师院校有必要建立日语专业教师与企业双向交流的机制,包括定期安排教师去日企学习和锻炼,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鼓励日语专业教师赴日研修以提高教学素养,引导教师开展跨文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师资保障。

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0引言

中职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启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中职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与自身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职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学校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缺乏合理性。因为考虑到参加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他们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知识背景、教学方向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有针对性。就不能采用典型示范课的形式向参加培训的所有中职教师讲解有关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要真对中职不同专业的教师因材施教。如果在教育的内容上无法考虑到参加培训的所有教师的需求,突出各学科教育的专业性,那么就会使得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有所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对教师来说并不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同时也不能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所提升。[1]

1.2培训形式不统一且时间安排有冲突

目前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大都采用的是集体授课制,听专家讲座、参加座谈会、到企业实践、去外地进行参观考察等形式只是不定期会举行,而且往往都是短期的培训。没有统一的培训形式,就不会形成系统化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而且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和教师上课时间有冲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就会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的进度,从而放弃培训的机会。如果在职后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有缺席,就会造成培训进度滞后,这样就会给教师带来心理负担,影响培训的质量效果。如果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安排在周末或假期,这样就会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会对教师的生活产生影响。

1.3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现阶段的职后继续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所以常常就会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管理不当等情况。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缺少监督,只注重培训的结果不重视发展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对培训的结果给出客观的评价。而且中职教师参加培训后,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后取得的效果得不到反馈,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保障,这就会造成教师的积极性减弱,专业的成长也会受到制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

1.4.缺乏科学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职后继续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的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教师通过对自身职后继续教育评价的分析与思考,就会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欠缺,就会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由此可见,职后继续教育评价对教师的成长多么重要。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评价主要依靠管理和考核来体现,缺乏一个科学的、多元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的观念、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创新,不能完全由评价结果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样会减弱教师学习的动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而且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奖励,这样就会促进教师参加职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职后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保障。

1.5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每年只有一小部分的中职教师能够参加职后继续教育,大多数的教师是不能同时参加职后继续教育的,所以,只有一小部分教师收获了职后培训的教育资源。而且保存这些教育资源的方式也仅是通过记忆、笔记或手机拍照,但这些保存方式并不能使教育资源完整的保存下来,这就会造成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给其他没有参加职后培训的教师,形成教育资源流动性差,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2“互联网+培训”的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互联网,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变得更丰富、更灵活,让传统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中职机械类教师作为中职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师,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除了这些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所以中职机械类教师的职后教育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有企业实践的培训。根据中职机械类教师的特点,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互联网+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2.1“互联网+培训”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培训”呢?在“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培训体系研究一文中对“互联网+培训”的定义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以开放、共享、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为核心,以富有创造性、颠覆性、包容性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利用“云、网、端”技术平台,重塑培训工具、内容、方法、模式的过程。它所倡导的是: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在线化、数字化、内容选择自主化与个性化、教学效果可视化、模式常态化;培训资源能够开放与共享,教师可按自身需求随时获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大不相同,主要以互动学习为主;培训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智能化、多元化。[3]

2.2线上———建立一个互联网的职后继续教育平台

为了使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符合中职机械类教师的需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适合中职机械类教师发展的职后继续教育平台,具体的可借鉴网络选课平台智慧树APP。中职机械类教师可以登录职后继续教育平台,利用手机或电脑在线上进行学习,首先在平台中进行选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培训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中职机械类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可以灵活的安排培训时间,培训的进度也可以进行自主控制,这样既不会影响工作也会影响生活。在平台中,教育资源可以反复观看,随时暂停,还可以共享,这样就会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传统的职后培训中大都是采用授课制,主讲教师为主导,受教育教师被动接受,在培训中参与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台设置了一个论坛,中职教师可以边看视频时边进行交流,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论坛中给老师留言,老师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给你回复。传统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缺乏长效的、合理的、科学的监管和评价机制,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让中职教师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不需要进行监管,最后在课程全部学完时,系统会根据各位教师平时的课后练习情况、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以及最终的考试情况综合的给出评价。总之,采用网络教学形式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促进中职机械类教师参加职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使培训时间安排的更加灵活,不会造成中职机械类教师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而且还缓解了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压力,使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更好。

2.3线下———校企合作

根据中职机械类教师的特点,仅有网络课程职后培训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的职后培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只有教师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用人标准等情况,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所以,中职机械类教师在线下应定期进入企业,和企业合作进行实践培训,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标准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能丰富自身的企业实践经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互联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45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充分地发挥了互联网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势,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高速公路工作站点比较多、线路较长,工作内容多样化,传统单一的职工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工作形态,因此企业创新培训模式刻不容缓。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模式让职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增进工作环境分散的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互联网+”与高速公路企业职工培训的融合价值

为了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让职工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高速公路企业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重建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战略,更新思想观念,融入互联网思维。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与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建设项目和从业职工数量日益增多。高速公路企业只有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才能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职工队伍,从而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竞争,使高速公路事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实体商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微信的走火直接使电信行业出现了危机。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整个市场、产品、用户以及整个行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2“互联网+”与高速公路企业职工培训的融合创新策略

21创新培训思想观念,在培训中融入互联网思维

高速公路职工培训要想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根据企业特点灵活融入并应用互联网思维,认真研究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实施资源整合,实现共享融通,积极促进高速公路职工培训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中,企业要融入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积极树立用户意识,以用户为中心去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当前多数互联网平台都是以“粉丝”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也要把培训职工看作你的粉丝和客户,尽可能地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大可能地去发展、凝聚、服务职工,让职工成为你的忠实粉丝。其次,企业要对行业边界进行创新,形成资源整合的跨界思维方式。在新科技和互联网发展影响下,一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开始尝试融合,产业的边界划分不再那么清晰。互联网企业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当中,高速公路企业的培训工作应该摒弃门户之见,消除边界,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互联网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打造开放共享的新型培训渠道。

另外,在高速公路职工培训中,企业还应该融入大数据与差异化的思维方式。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各大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数据的分析、挖掘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大数据思维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价值链,同样也存在于职工的培训教育中。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对不同职工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制定出去同质化、适合职工差异化需求的培训模式与内容,从而提升精品意识,真正打造出适合高速公路职工培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品。

22建立科学培训体系,灵活应用“互联网+”培训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培养职工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了高速公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企业要让职工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使职工能够利用网络客户端和技术平台,了解与本岗位有关的信息,增强信息判断能力,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为自身的工作与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企业应当把高速公路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划分,认真分析岗位任务与需求,做好教育培训大纲的设计,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编制出能够符合职工个性需求的、内容精湛的培训教材,并利用互联网多种互动平台实施多形式的培训教育。

高速公路职工培训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以及不同的岗位特征和职工层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为职工设计出适合个人需求的教育方法。职工培训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实现培训创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职工教育培训应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培训工作可以采用针对性强的定制化软件,还可以利用免费的教育平台和免费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学员之间可以进行分享、交流、交互利用。

对一些关键岗位的职工,企业还可以利用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个性化的重点培养。当前一些年轻职工喜欢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分享、阅读。企业在进行职工培训工作时可以很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职工的爱好需求,创建的培训模式,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推送,让学员可以跨时间、跨地点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也适合高速公路企业中线路长、站点多且相对分散的工作,职工可以开启手机QQ群视频聊天的功能,举行视频会议教育模式;或开启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为学员推送一些学习资料和视频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通过手机灵活学习。

23强化职工思想教育,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公路发展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企业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每个职工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教育资源,可以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课程内容制作成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的视觉大餐,企业可以利用当前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到职工的手上,重要的课程教育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复杂的问题进行直观化处理,让职工更容易理解、消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职工可能随时面临着上岗转岗的问题。为了使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能够达到岗位制度的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岗位技能培训。职工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地进步提高,还要参加一些高层次的技术和职务提升培训班,适应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和新工艺时也需要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升级,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技能培训中,企业要充分融合“互联网+微课”的培训模式,教师要根据培训人员的范围建立微信公众号和职工培训群,方便职工在手机端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利用职工的闲余时间帮助职工学习工作培训的相关课程。教师既可以与全体学生进行共性教学,也可以针对某个职工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比如教师可以把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课程、职工的具体需求制作成微课程上传到微信平台,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手机登录微信平台直接学习。课堂培训结束后,职工教师可以让职工写出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并上传给教师,教师在查阅后给予评价,反馈给员工。

3结论

总之,高速公路职工培训教育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创建“互联网+企业培训”的教育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技能进行培训教育。企业要利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新媒体技术开设微课程,对职工进行方便快捷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高速公路建O发展得到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移动应用向企业转移

移动应用技术经过迅速的发展,在技术、产品和形式等方面日臻成熟,最近更是大步向4G甚至5G技术迈进。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移动应用已经从新闻、阅读、电子商务等个体应用领域逐步向企业移动应用领域转移,而移动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企业应用之一。很多小微培训公司纷纷利用移动应用技术开发个性化的教育软件,为特定人群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的学习内容。

移动社交促进知识分享

社交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而移动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交活动可随时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培训师通过专业的微群、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课程推广、知识分享、问题讨论和专业演讲,一些企业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用于员工的学习交流。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概念也突破了传统的定义,人们在任何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都属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单指在课堂上的结构化学习。

碎片化时间促进微课发展

今年的另外一个热门的概念就是“微课”。“微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一方面,它充分实现了人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另一方面,它还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知识管理、课程考核等方面不断突破传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知识多样化的需求。

更多的机构进军在线教育培训市场

第5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慕课;虚拟现实;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继续医学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医学院校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医学是知识更新、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对于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提升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科技的进步使得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疾病的诊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在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现已成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学科、单位之间差异较大;二是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问题并存;三是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多层次、多形式和个体化的需求,继续医学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0万个,其中:医院2.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5万个;执业医师数约527万,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约106万,注册护士300多万,卫生技术人员约759万。不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医护人员个人,亦或是对于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前沿性的继续医学教育都存在很大的需求。面对如此庞大的、多样化的继续医学教育需求,现有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供给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继续医学教育需求的。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例,每年通过各类继续医学教育目所培训的医护人员总数也不足5万人次。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国家队,拥有丰富而优质的医学教育资源,然而通过面授、观摩、专题研讨会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所能实现的培训规模是有限的。而且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除了规模有限,还存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培训成本高、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

二、“互联网+”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如今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被广泛应用至教育教学中,科技催生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也萌发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如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教学创新:慕课(MOOC)、视频微课、翻转课堂等。并且,随着无线网络、便携式终端的普及,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够学到任何知识”成为可能。加之,随着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临床技能在线培训实现成为可能。如在美国,某网络解剖公司开发了互动式身临其境的3D软件,提供网络解剖学、虚拟人类尸体等产品来支持医学院教学和3D网络教学;麻省理工学院也借助类似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学习者在家里就可以借助虚拟体验获得类似真实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上这些技术的都为医学教育培训中临床技能的在线培训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数字互联网时代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以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新的模式、更快的速度为更多需要更新完善自身知识技能的医护人员创造出更方便的学习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慕课这一正在被国内外各大教育机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同样适用于继续医学教育。“慕课”这一概念是由英文“MOOC”音译而来,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massive)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每门课程容量可达数万人;开放(open)指的是学习气氛浓厚,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人,都可以进来学;在线(online)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使用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随堂测验、考试等,而且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自我管理学习进度,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保证教学互动,7×24全天开放,提出问题5分钟后能得到反馈。这种形式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就目前看到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而言,可以发现,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因此,与传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相比,如运用慕课模式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的不足并对医学继续教育模式改革具有促进意义。

(一)实现优质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共享,使得低成本、高质量、规模化的培训成为可能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卫生资源和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尤其是广大农村和边缘地区卫生技术人员获得优质继续医学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乡村医生培训量不足,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严重缺乏临床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而慕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大规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开办1期继续教育培训若为1万元,那么开办100期的培训成本就是100万。而在慕课模式下,开办1期和100期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并且所提供的培训课程内容对于广大医生而言也是相同的,即培训质量能够实现同质化,同时,实现规模化也变得非常容易。拥有大量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慕课提供者,如像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样的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临床医院,能够通过慕课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改进培训质量,实现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升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和诉求,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也必然要求以继续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医生培训方式往往需要在患者身上学习,这种方式一方面“患者资源”是有限的,培训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在患者身上学习尤其是一些手术实践训练,往往存在风险。因而,传统以患者为实践对象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年医师在短时间内系统全面掌握一些临床技术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形成逼真的三维视觉,使参与者与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流。虚拟现实技术以其临境性、交互性、想象性以及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密切融合对医学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成为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丰富多彩的医学教育资源中像临床实操视频、3D解剖图、医学影像图片、虚拟实验室等也更适合通过慕课模式加以呈现升华。

因此,若通过慕课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开展临床技能的在线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可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同时由于慕课的开放性,加之大数据的发掘利用,将会使得培训的各个环节容易被监督,这反过来能够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推动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升级。

(三)缓解学习者工学矛盾问题,实现以医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

由于医护人员普遍工作繁重,工作与培训时间相矛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最大的难题。当慕课充分发展后,就能做到让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程度、自己的学习节拍和速度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再因时空限制而使得医护人员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擂未境。

综上所述,利用慕课模式会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从传统单纯的面授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发展。它的发展潜力、表现力以及大规模低成本的普及率,是传统面对面培训无法比拟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有较高水平、可供不同背景医生选择的高水平课程。这将成为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改革、改善培训质量、实现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升级的重要契机。

三、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如何慕课

(一)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优质继续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库

当前国内的各类远程医学教育虽然可以满足各级医护人员及临床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但难以满足其对临床技能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的需求,这些技能的学习实际上仍得靠传统的师徒面授形式来进行。这也恰恰是制约在线医学教育培训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技术等各类新兴技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开发出优质实用、针对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课程。尤其是需要补充大量临床技能在线培训课程,并逐步形成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在线课程库和数字资源库。

(二)利用慕课模式实现优质继续医学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分享

当拥有了优质的培训课程资源,就可以利用慕课模式进行全国范围内分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美国医学教育家米勒教授(George Miller)构建的“米勒金字塔”(Miller’s Pramid)勾画了培养医务人员医学知识与临床能力标准的金字塔模型,该模型明确标明了医学学习者由知识累积到临床实践训练的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目标。由塔底到塔尖,第一层是医学专业知识与操作理论层(Knows),即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记忆;第二层是医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层(knows how)是指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第三层是临床操作表现(shows how),是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演练临床思维与技能;第四层是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际表现(Does)。因此,根据米勒金字塔模型,在线继续医学教育可提供前三个层次的培训:

1.理论培训

此类型主要以专业知识和操作理论更新学习为主,主要包括医学研究新进展、新发现;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应用;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等。医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与在线课程主讲教师或其他医生进行线上异步交流学习。从而使医务人员及时跟踪了解世界医学发展前沿和新进展,引进和吸收最新医学科技成果,提升创造力、创新力。

2.观摩培训

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重点强调知道如何应用以上理论知识。医生可以通过 “看别人怎么做”来实现这一目标。观摩培训可为医生提供多元化的临床技能相关学习资源,如临床技能操作视频、手术示教视频资料、专家会诊过程视频等。对于较复杂的内容,医生可异步反复观摩学习。

3.临床技能的虚拟实践培训

在较好地掌握了临床理论知识及如何应用的基础上,医生可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各种医学影像数据资源在计算机中建立的虚拟诊室、病房或手术室对新的临床技术进行在线“虚拟实践”。对于复杂的环节还可进行反复操作,从而逐渐熟练并掌握某临床技能。医生的“虚拟实践”被系统记录下来可接受线上虚拟学习社区的同伴和专家的点评指导,然后针对同伴和专家的反馈及时纠正自己的操作。最后在对某临床技能足够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临床实践。这将成为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逐步形成“以受训者为中心”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

通过慕课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青年医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技术和能力、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在线更新理论知识,通过模拟训练来提升自身临床技能或习得新的医疗技术,从而实现由以病人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向以受训者为中心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四、结语

在终身教育成为生存概念、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学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对高质量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目前的高质量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资源供给远不能满足医务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方式也无法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幸运的是,“互联网+”为继续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模式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类新兴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逐渐应用,继续医学教育必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终将实现真正“以受训者为中心”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原英,申玉杰.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2009(4).

[2]孟群.开拓创新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创建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09(1).

[3]罗涛,陈兵等.虚拟现实技术在血管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12).

[4]林利,李春梅,王芳.改变传统的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虚拟医学教学环境的构建[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4).

第6篇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农村远教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南省龙山县抢抓机遇、提档升级,让远教成为了民族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坚持四个结合,提升远程教育综合效益。与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把远教打造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远教网络在保民生、保增长、保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把远教打造为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的主平台,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与农村农事服务相结合,把远教打造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增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与农村项目及产业建设相结合,把远教打造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窗口,指导基层站点把远教工作细分为宣讲教育、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具体项目,使远教成为农村党员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突出五个强化,夯实远教学用工作基础。强化远教干部队伍的广泛性,不断扩充远教工作人员范围,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队伍和农村科技辅导培训队伍体系。强化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梯次培训体系,规范站点建设和教学组织管理的操作流程。强化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加大成员单位联合协作力度,利用电视专栏、文化信息共享网络、互联网等辅助教学平台播放或上传教学资源,推动网络教学经常化。强化科技查询的普及性,广泛收集群众需求的培训信息,多途径地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服务,把远教学用查询与地方经济发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典型推介的经常性,积极推广“1+N”站点分级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管理模式,适时考评,争先创优。

推广三种模式,增强远教学用实际效果。积极推广“远教+电视+互联网+手机”信息服务模式,结合文化共享工程等多方面资源推进远教进村入户,实现横向互联、纵向互通、交叉互动,提高农村信息应用能力。积极推广“远教+大户+技能+资金”教育培训模式,组织开展“远教金桥计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逐级制订创业素质培训规划,带动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广“远教+基地+协会+科特”示范带动模式,开展专家在线、互动交流等学习辅导和咨询服务,将远教课堂讲授与基地实践有机结合。

(陈 勇)

第7篇

    一、农业远程教育发展模式选择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极有意义。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农民学员方便快捷地获取最好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推动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农业远程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中国农村基础薄弱,大多数基层农广校缺乏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资源,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也没有教学节目播出时段,但从长远看,这都不会影响远程教育优势和效益的发挥[1]。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存在一个发展模式选择的问题。考虑到中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家庭条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应该采用数字技术与非数字技术恰当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综合利用VCD光盘、有线电视、卫星网、互联网等手段,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教育发送和传输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发送技术,适用于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区可以采取的扩展数字化教育应用的技术方案为:CD-ROM光盘刻录和发送方案;各类局域网应用方案;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方案和电话拨号接入或其他公众电信网回传方案。

    2.替代模式

    计算机宽带网的地面接入技术,适用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

    二、农业远程卫星教育系统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卫星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开始在远程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但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电脑,另外,受农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中国广大农村地理条件复杂,通信网络线路建设难度较大,架设网络线路成本相对较高,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时期内,在中国农村推广互联网教学还很难实现。卫星教育网建设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畴,由政府投资建设,具备提供话音、视频、通信服务的综合能力,性价比高、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是提供农村远程教育简单经济、行之有效的手段。卫星远程教育不受时空限制,能为农村学员提供与发达地区质量相同的远程教育服务,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优秀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目前,农广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经建设了拥有1个中心主站和360个双向远端站点,以中央农广校为演播和资源服务中心,各省、地、县级农广校以及乡镇教学班为卫星网络远端接收和教学服务点,能实现数据通信、远程教育培训和视频广播会议的远程卫星教育系统。通过卫星教育系统,中央农广校将农业教育培训、实用技术等音视频节目、多媒体课件、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实时发送到网络各远端接收站,面向全国开展实时交互式的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对各级农广校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进行远程指导和管理,实现信息互动交流,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农广校卫星教育系统利用“SkyBlaster”卫星通信系统,采用“TrainNet远程教学/培训系统”作为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卫星系统网络结构是星型网,主站可联接大量的VSAT远端小站,支持所有基于IP的数字信息技术,可实现全国范围的远程实时教学、数据文件多点分发等业务。卫星网主站提供DVB-S标准的出向信道,信息速率从2Mbps到52.5Mbps,远端小站的入向信道采用FTDMA接入机制,系统采用不对称的数据流通信方式[3]。在卫星平台上,运行应用软件的各类功能服务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联接到卫星主站数字基带设备,通过卫星发射到全国各地的卫星小站。基层教学点的学员通过远端小站接收主站发送的教学内容,与主站老师进行双向视频、单向音频的互动交流,获取各类教学支持服务。

    三、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农广校综合采用各类教学手段,整合应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独特的媒体资源优势,紧跟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进、吸收、应用各类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农广校体系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媒体资源库系统建设开发为硬件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渠道为主要途径,对涉农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高效管理,对涉农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对基层办学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信息采集、存储、编辑加工、传输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运行机制公益性、媒体应用大众性、教学内容多样性和服务对象定向性的特点[4]。

    中央农广校作为国家级的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中枢和媒体制作传播中心,具有广播电视和网络教育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送等多种功能,将具备自办1套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能力,可以录制各种文艺节目、语言节目,对录制的文艺节目和语言节目素材可进行编辑、复制、加工、审听,可对外交换录制好的素材和成品节目。每年能制作电台节目、区域节目、少数民族节目和综合类等农业专题广播节目1500集,电视节目1270小时,网络教学节目2000小时,发送音频资料100万张,节目原始磁带数字化存储1910小时。农广校将逐步实现媒体资源制作、存储、管理、应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成农业媒体资源数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储和传播利用的数据中心、工作平台和传播共享网络,并具备以下功能:

    1.资源数字化加工存储整合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教材、光盘等多种媒体资源,统一集中存储管理数据,建立数字化媒体资源库,实现数字化存储。

    2.资源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编目、查询和调用,实现规范化管理,提升媒体资源的利用能力。

第8篇

还有个笑话也流传甚广,有两家公司,每股收益均是5毛,净资产同是3块多,净资产收益率亦17%,二者股价应该相差多少?答案是,一个3块8,一个348。第一家公司,是农业银行(601288.SH);第二家公司,叫全通教育(300359.SZ)。

就是这样一个股票,上市14个月业绩平平,股价却由36.37元一路飙升到最高348元,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而随着网络流传“证监会将严格打击创业板、中小板股价操纵行为”的传言让更多的投资者对全通教育的高股价产生了质疑,短短不到十个交易日,曾经的第一高价股就大跌到了4月8日最低238元的收盘价。

有人戏言,全通教育名副其实,先把空头教育了一通,又把多头教育了一通。这场资本游戏中,教育者是机构和上市公司,受教育的却是广大的散户。

全通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上市公司,上市之初,许多媒体就敏锐地发现了这家公司的蹊跷,这家主营业务是什么呢?根据全通教育自己的定义,就是“首家家校互动信息服务上市公司”,做的是一个叫做校讯通的产品,老师通过给家长发短信来及时告知孩子的学习情况,说穿了就是一家SP公司。

在SNS高度发达的今天,这样一家仅仅依靠90年代技术和相对的市场垄断地位,凭借一系列资本概念炒作就获得了机构和散户的共同追捧,不禁让人深思。而与此同时,大家猛然发现,A股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在线教育概念股,甚至连*ST路翔和*ST新都这样面临摘牌风险的个股都借助在线教育的概念一飞冲天。

突然火了

要说清楚在线教育为何得到资本青睐,我们先来看一下教育培训行业。教育培训行业从来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而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好教师这种智力资源很稀缺,任何一个教育培训机构都不敢对自家的名师任意压榨,否则名师带着学生一走了之,迅速就能聚拢粉丝开一个新机构。

这就决定了教育培训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相当分散的市场,很少有企业能够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绝对寡头。事实上之前教育培训企业是不允许在A股上市的,只能通过VIE结构在海外上市。即便上市之后往往日子也不好过,俞敏洪曾经无奈的表示,成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要做到收入增长多少,利润增长多少,以及人数增长多少。但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它最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在于它的教学质量,并不在于每年学生增加了多少,这就是矛盾,而且还难以平衡。

规模和质量的不可兼得是教育培训行业不受资本青睐以及规模成长瓶颈的症结。而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以及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让超越时空的大规模知识传递成为了可能。2012年开始,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机会。

今天无论你此时坐在哈佛的图书馆还是在中国三线城镇的小网吧里,只要有网络,你就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对均等的教育资源,许多人相信,未来的教育最终会像自来水和WIFI一样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的获得。

刚过去的2014年,美国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融资总额达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5%,而在国内,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资额度也在不断地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在线教育领域投融资主要涉及到了外语教育、K12教育、早期教育、IT教育、出国留学、职业教育、平台类等七类,合计投融资金额超过44亿元。

尤其是在今年3月两会上,“互联网+”战略成为整个中国经济产业聚焦的热点。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最好的结合体,引来了各路资本的追捧。仅在3月最后几天里,先后有多家在线教育平台获得巨额融资。

如何估值

越来越多的钱来了,但问题也来了。目前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从概念催生到市场火热只有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答案,比如在线教育领域的整体盈利模式依然还在探索,没有盈利,估值和股价的高企就不可持续。

去年A股突然冒起来的手游概念股,好歹还能为企业带来盈利增长和现金流。而今年的上市企业纷纷转型去做在线教育可都是要烧钱的。事实上在美国,在线教育类公司无法获得大额的融资也正是因为此。去年售卖课程认证证书的Coursera找到了一个相对清晰但缺乏想象力的盈利模式,而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钱烧完再去盼下一个金主。

对于现在集体排队上市的教育企业来说,危机还并不仅仅在于此,最近正在借壳*ST新都上市的华图教育,初步承诺2015―2018年的利润分别不低于1.8亿元、2.3亿元、3.1亿元及3.4亿元。高利润成长的承诺让*ST新都连续多个涨停,但事实上考虑到华图教育已经占领了公务员培训市场接近70%的市场份额,在池子有限的情况下利润翻番,并不容易。或许最终还是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