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2 14:48: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供应链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供应链管理;课程构建
1.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背景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训练手法,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传承文化和技能。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有效实现形式。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本地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凸显出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增长迅速、举办高职教育的学校数量和类型增多、就业率逐年提高等几个特点。但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高职教育缺乏办学特色,重理论轻技能,不注重社会实践,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薄弱,缺乏专业特色。这使得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造成毕业就失业的后果。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新模式,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2.现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需要学校和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由于多数学校与企业之间未能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2.2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符。
3.实行基于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构建
3.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产品开发、采购、生产运作、市场营销、分销、财务管理和顾客服务等。供应链是动态的网状结构,其节点包含了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和顾客本身。这就对教学过程关于企业整体运作管理实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只依靠教本和课堂讲授,学生们就无法接触到社会所需的专业领域。只有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依托优秀企业的现有资源,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企业岗位设计培养方案,构建供应链管理课程,才能实现与企业的共赢。
3.2产教融合,校企共育
3.2.1明确岗位需求,因材施教针对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核心课程,校企共建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智慧物流分拣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平台、智慧仓储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平台、AGV自动化设备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平台、无人机操作实训系统虚拟仿真平台等,全面构建“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计、服务等平台及人才资源,全面构建数字化供应链课程。学校应针对实践课程,依托企业岗位实践资源,利用企业培训平台和数据,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供应链岗位内容。3.2.2课中产教融合,课后工学交替在跟岗、顶岗实习环节,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导师从企业文化、业务操作、安全知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专业知识,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应根据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采用“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实施供应链运营1+X证书制度试点,对学习者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反映学习者职业技术能力。供应链运营1+X证书着力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学校和行业两个方面推动了供应链人才培养,推动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转变。校企双方可以通过真实企业背景的实践项目形成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3.3教学团队建设
校企双方应以企业岗位为导向,共同设计培养方案;企业导师应参与教学,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建设“双导师”队伍;专任教师应进入企业,针对供应链管理的易变性、不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等特点,以企业需求为教学内容核心,与企业导师共同学习探讨新环境下的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时掌握供应链的行业动态,并能将行业中的应用性技能传授给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互派骨干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教授实践理论及实践课程,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4.结语
供应链管理课程是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生产运作管理等多种学科。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综合性理论而比较抽象,相对应的实践性内容较为广泛,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抽象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构建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广小利.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卷宗,2015(9).
[2崔发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分类与构建[J].职教论坛,2016(7).
[3]王彦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贸人才,2018(8).
[4]潘海生,田云云.奥地利现代学徒制的模块化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8(10).
[5]谭永平.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增强高职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6(8).
[6]赵明,肖志斌,张妹如.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队伍建设[J].商贸人才,2018(9).
[7]刘红燕.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4).
[8]邢敏.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9]黄伟,方张平.工作导向和双境融合下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改研究[J].高教学刊,2016(1).
[10]马顺彬,吉利梅.高职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
[关键词] 运动服装企业 供应链比较 耐克 李宁
一、运动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特性
1.运动服装行业的本质
郎咸平在研究运动服装行业时,构建了著名的行业本质金字塔,如图1。金字塔的第一层是最基本的“产品实物”,第二层是“提升运动表现”,第三层是“联系运动精神”。耐克和李宁之所以能占据目前在行业中的地位,正是抓住了行业的本质,把运动服装与运动精神联系起来,通过虚拟经营,把有限的企业资源从生产转移到了设计和营销,从而到达金字塔的顶端。
2.运动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特点
(1)基于微笑曲线的物流与供应链分析
微笑曲线为运动服装企业物流与供应链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图2。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具备高附加价值的分别是专利、技术和品牌、服务,耐克、李宁等优秀企业纷纷集中有限的资源,通过研发和营销来实现。而在微笑曲线的底端,仅有低附加价值的组装、制造,以及中间的物流。在这种企业运作模式中,供应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供应链的有效整合,使得上下游企业无缝对接,高效运作,最终使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费舍尔的供应链匹配模型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马歇尔•L•费舍尔教授提出了供应链匹配模型。他将产品按需求性质分为实用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两类,将供应链功能分为实物功能和市场协调功能两种,形成一个供应链战略与产品战略的四象限组合,这就是费舍尔的供应链匹配模型,如图3。
由于运动服装行业具有产品种类数量繁多、生命周期短、市场反应迅速等特点,所以运动服装属于创新性产品,根据费舍尔的供应链匹配模型,运动服装企业应建立高度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体系与之相匹配。
二、中外运动服装企业供应链比较研究的指标选取
1.定性指标
根据IBM公司对全球近400位供应链执行官进行的“全球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 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先进、互联、智能三个方面。
先进指以前由人工创建的供应链信息将逐步由传感器、RFID标签、仪表、执行器、GPS和其他先进设备和系统来生成。
互联指智慧的供应链将实现前所未有的交互能力,一般情况下,不仅可以与客户、供应商和IT系统实现交互,而且还可以对正在监控的对象,甚至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对象之间实现交互。
智能指为协助管理者进行交易评估,广泛采用智能系统以衡量各种约束和选择条件,模拟各种行动过程。智慧的供应链还可以自主学习,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自行做出某些决策。
2.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主要包括三项财务指标,即资产收益率、库存周转率、收入增长率。这些指标是借鉴了权威市场调研公司AMR Research连续多年评选世界供应链25强时所使用的财务指标。
资产收益率(ROA)为整体运营效率和生产力提供了总体体现。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
库存周转率(Inventory turns)可以衡量供应链快速响应的程度。
库存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
收入增长率(Revenue Growth Rate)可以清楚地反映市场和组织效率,也为创新提供了线索。
收入增长率=(今年销售收入-去年销售收入)/去年销售收入
三、耐克与李宁公司供应链定性比较
1.耐克公司的供应链
耐克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及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其物流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非常先进,通过自建配送中心、在全球布局生产基地等手段,对其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确保了竞争优势。
2000年以来,耐克开始导入全球统一的供应链信息系统NSC(NIKE Supply Chain)。耐克通过与埃森哲公司合作,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简化并合理化了业务流程;通过与SAP、Bristlecone、惠普等公司的合作,进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整合应用,实现了耐克公司的各国家分部与区域/全球总部之间,以及与制造商、第三方物流厂商、零售商和最终客户之间的充分整合和信息实时共享,从而使得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耐克在其电子商务网站Nike. com上进行网络营销,并使用电子商务物流方案,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UPS、MENLO等物流公司,实现NIKE从虚拟世界到消费者家中的快速服务。
2.省略)和潭友网(tanyou.省略)三方合作联手推出网上专卖店,李宁全面进入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耐克与李宁公司供应链定性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
在先进性指标方面,耐克显然领先李宁。李宁公司仅从仓库与配送中心建设出发,运行了物流直发项目,实现了安全库存,且使用的技术、设备、系统等显然要逊色耐克很多。因此,李宁想要在供应链整合方面有进一步突破,需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升级。
在互联性指标方面,耐克与李宁可谓平分秋色。并且李宁在互联性的改善和提高方面比耐克更显著,但随着日益扩张的全球化战略,李宁应着眼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来部署其供应链网络,争取在全球互联上赶超耐克。
在智能性指标方面,耐克明显优于李宁。未来智慧的供应链将更加先进、互联、智能,耐克始终走在供应链发展的前端,而李宁在供应链优化与整合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耐克与李宁公司供应链定量比较
由于耐克公司的财年是从每年6月1日到次年5月31日,而李宁公司的财年是从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为此,本文根据李宁每年的期中报告及年度报告,将数据进行了调整,使之与耐克的年度报告期间基本一致。见表2-表4。
1.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表2 耐克和李宁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比较
年份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耐克(单位:百万美元)
净利润 1211.6 1392.0 1491.5 1883.4 1486.7
总资产 8793.6 9869.6 10688.3 12422.7 13249.6
资产收益率 13.78% 14.10% 13.95% 15.14% 11.22%
李宁 (单位:百万人民币)
净利润 145.8 238.4 363.2 609.0 860.1
总资产 1357.1 1799.0 2322.2 3903.8 4974.5
资产收益率 10.74% 13.25% 15.64% 15.60% 17.29%
从表2三组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李宁的净利润、总资产一直呈上升趋势,而耐克的净利润、总资产在2009年时出现回落,这可能与国际金融危机下耐克为减少风险而出售部分资产有关,但李宁的净利润、总资产远不及耐克(注意:耐克的数据单位是百万美元,李宁则是百万人民币)。在资产收益率上,耐克的资产收益率在2006年之前均高于李宁,从2007年开始,被李宁超越。
2.库存周转率的比较
表3 耐克和李宁公司的库存周转率比较
年份
指标(单位:次•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耐克库存周转率 4.4 4.3 4.4 4.5 4.4
李宁库存周转率 3.8 4.9 5.1 6.0 6.5
由表3得知,耐克的库存周转率变动不大,五年来一直维持在4.3-4.5之间。李宁的库存周转率从2005年的3.8增至2009年的6.5,增长迅猛可能与李宁从2006年开始实施加速反应的供应链流程(PPT)有关。
3.收入增长率的比较
由于李宁是2004年才上市并对外公布财务数据的,在此之前的销售收入无从得知,无法计算出2005年的收入增长率(额),因此从2005年开始比较两公司的收入增长率。
表4 耐克和李宁公司的收入增长率比较
年份
指标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耐克(单位:百万美元)
销售收入 12253.1 13739.7 14954.9 16325.9 18627.0 19176.1
收入增长额 - 1486.6 1215.2 1371.0 2301.1 549.1
收入增长率 - 12.13% 8.84% 9.17% 14.09% 2.95%
李宁 (单位:百万人民币)
销售收入 - 2193.7 2718.1 3718.0 5500.1 7681.2
收入增长额 - - 524.4 999.9 1782.1 2181.0
收入增长率 - - 23.91% 36.79% 47.93% 39.65%
由表4可知,耐克的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尤其是08年增长率达到了14.09%,但是在09年遭到重创后,增长率也只有2.95%。李宁的销售收入、收入增长额均逐年稳步增长,增长率更是明显高于耐克。
通过以上对耐克和李宁财务数据的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
1.单纯从资产收益率、库存周转率和收入增长率的历年数据及趋势来看,李宁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三个指标上都已经超越了耐克。但是从净利润、总资产和销售收入这三方面来看,李宁在规模上远不及耐克。
2.李宁之所以在上述三个指标上优于耐克,可能是因为目前李宁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通过近年来对供应链的优化与整合,在供应链的快速反应上有了显著改善,因此在这些指标上有所体现。而耐克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且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使得公司不得不精简组织结构和资产,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3.以上数据所反映的是在国内市场上,李宁的表现已十分优秀,甚至能与耐克匹敌。但随着李宁的国际化,从全球市场来看,其能否保持在资产收益率、库存周转率等方面的优势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李宁应在稳步中求发展,切勿操之过急,以免丧失了现有的竞争优势。
五、对国内运动服装企业供应链整合与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发现,尽管李宁在定量指标的一些方面超过耐克,但总的来说,耐克在供应链优化及整合能力方面居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值得李宁及国内其他运动服装企业学习。
1.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运动表现
像耐克这样成功的运动服装企业,在保证产品实物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设计研发来提升产品的运动表现,这是符合运动服装行业本质的;而且从微笑曲线中可以看出,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值得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
国内运动服装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企业的数量众多,它们接受耐克等虚拟企业的加工任务进行代工生产,但企业自身不具备核心技术及品牌。这样的企业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制造环节微薄的利润,而应在积累代工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在技术研发上有所突破,从而实现企业从OEM向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转变。
2.促进品牌营销,联系运动精神
在运动服装行业本质金字塔的顶层是“联系运动精神”,而耐克和李宁公司正因为抓住了行业的本质,把运动服装与运动精神联系在一起,才有了如今在行业中的地位。要宣传企业的运动精神就要进行品牌营销,同样,在微笑曲线中品牌和服务具有高附加值,也就是说提升企业的运动精神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国内的ODM企业来说,它们拥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定牌生产,但它们所赚取的利润远不如品牌委托企业。品牌建设的滞后直接导致了这类企业只能沦为全球知名品牌背后的企业,因此它们可以通过自创品牌实现华丽转身,从而加入正牌运动服装企业的行列。优秀的运动服装企业往往通过巨额广告费用、富有创意的广告设计、与体育明星签约、赞助各种赛事等营销方式来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转正后的ODM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品牌营销、联系运动精神、提升品牌形象。
3.优化整合供应链,彰显竞争优势
打造强势的品牌,供应链是保证;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由于运动服装行业产品种类数量繁多、生命周期短、市场反应迅速,所以建立高度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是运动服装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
优化整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借助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ERP、EDI、电子商务等),增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联性,全方位实现供应链体系的升级。具体来说,企业管理者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战略融入企业战略,形成一个以满足用户需要为目标的供应链体系,整合上下游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条,并通过信息化工具升级管理平台,通过供应链人才培养和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郎咸平:本质――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2] 马歇尔•L•费舍尔:合适的产品供应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Robert W. Moffat:智慧的未来供应链――全球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R].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9.
“完成任务就行”,而不是高效地去完成,物流业呈现的无序增长和错误导向不得不使行业领域开始关注未来汽车物流发展的正确方向。由英国《Automotive Logistics》杂志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十次中国国际汽车物流会议”于4月15日—17日在上海举行。今年会议主题是“智慧型增长”,主办方邀请了来自汽车制造、供应与各类服务企业的高管参加,并就中国的汽车物流行业现状、供应商的供应链、设备与法规、中国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中所扮演的角色、满足客户预期、规划智慧型物流、生产物流的优先权、汽车出口物流、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等热点、焦点问题发表演讲,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汽车生产与销售的超高速发展导致了制造商与供应商无法获得足够的时间恰当地规划其物流系统。供应链中的很多动作经常性地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以客户的最佳利益为核心。未来的增长也许会变速,但对于主机厂与物流商来说未来取决于效率、优化,并兼顾质量,同时保证正确的眼光。众所周知铁路运输有着安全、经济、稳定的特点,除此之外,时效性、全天候、全覆盖以及长距离、大批量、节能环保也是铁路运输的显著特点。就铁路物流运输在中国运输通道中的优势,中铁特货运输公司副总经理左光宇向与会人士介绍说,未来铁路运输的发展还得主要集聚在以下几方面:绿色、经济、持续。
安吉汽车物流公司总经理助理严俊谈到,就整车物流、零部件物流和口岸物流来看,中国汽车物流现在面临三个主要挑战:一是现行法规和整个行业集体违规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汽车超载现象严重;二是企业成本增加和客户对低成本的要求的压力;三是物流设施不匹配汽车市场需求。依据以上矛盾点,严俊提出未来中国大型汽车物流企业发展之路主要经过以下几方面。首先,绿色集约化。劳动密集型的公路运输和资金密集型的水路运输逐步实现规范化;政府主导下的铁路运输逐渐趋向市场化,同时整体上实现水路、铁路运输量增长大于公路运输。其次,物流枢纽逐渐形成网络化布局。再者,加大企业间合作,搭建公共平台,促进行业科学发展。最后,积极开展国际业务。加大对外开放,寻找国际立足点,建立自身品牌优势,创造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据了解,在中国汽车出口方面,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中国将拓展汽车出口的通道建设,除了加大水运领域的投入外,努力实现商品车从日韩—中国—东亚运输的可能,以及打通欧亚大陆桥的通道运输,扩大运输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跨区域、跨国界运输。其次是加大行业信息流投入,再者是转型。
关键词:中国;物联网;RFID技术;智能物流
1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
1.1 以传统的经营方式为主、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绝大多数把物流管理看作是物品的运输、仓库、配送、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各自独立的管理活动。从观念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物流的观念上,物流供需双方往往都关注价格而忽视“供应链”所能带来的总成本降低的优势,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极低,仍普遍采用电话、传真等传统设备开展业务,从而使企业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少数一些物流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但其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国产物流管理软件仍停留在“电算化”的层次,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及提高效率。
1.2 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2 物联网发展促进智能物流的建设
当前,物联网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的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据专家预测分析未来的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如下几个趋势:
2.1 利用RFID技术促使供应链与生产融合并实现智能化
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但是我国物流业现状中较为注重供需双方的价格成本,并没有估量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的优化成本远远低于以前的传统运输成本。如果物联网中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得到普及,使得物与物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提供平台,而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普及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2.2 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网络开创智慧物流网络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能够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了,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3 智能物流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智能物流的建设离不开网络信息的链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而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各种消费需求与客户订单,怎样能使物流业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并能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3.1 实施智能物流的成本开发高
实现智能物流RFID技术开发的成本对于建设智能物流道路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一道墙,尽管RFID技术有很多优势,但提到RFID应用是很多人会有疑问,那就是谁来为RFID买单?“以RFID标签开发为例,当前可以实现远距离扫描的标签每个成本要1美元或更多,一个解读器成本大约为1000美元甚至更多,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还包括接收设备、系统集成、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平台等综合系统的建设等。这对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可谓是难堪重负。业界预计,只有当标签成本将降低到5美分左右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所以在我国RFID的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要实现智能物流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3.2 难以形成统一的业界标准
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相关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统一标准来指引。整体上来看,由于各行业应用特点及用户需求不同,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这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标准的研究要有权威性、应用性、被行业接受,就目前而言,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标准、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韩国产业资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发展五年计划提出了推行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问题。所以我们国家可以效仿一些国家的有用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物流业。
3.3 政府政策要有所侧重并付诸实践
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更多地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真正落实到实践上的很少,我国很多物流企业都是自主经营的,这就是我国物流业得不到提升的一大障碍,如果政府能在资金技术上对一些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支持并且不断融合一些小型物流企业与大型物流的整合,物流也不断得到统一化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快我国实现智能物流的步伐。
4 结语
社会是不断的发展的,我国凭借强大的物流产业的市场,以及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最终我国会实现物联网与物流业的整合,从而转型我国的物流产业,使得产业化不断升级,最终为我国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福生.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杨刚.沈沛意.郑春红.物联网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物联网及其对物流供应链影响之展望,2010.
[5]佚名.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问题,2011.
对我国经济转型起到决定性因素的物流业正在飞速发展,不仅成为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且已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的新经济与新生活时代。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社会,更是一个物流社会。互联网发展几十年来,只有与物流结合后,才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经济推动力及生活引导力。
网购生活
网购生活已经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消费方式。不少小区和商务楼的物业说,过去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安全和清洁,现在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收取快递。一些单位的物业疲于应付,不得不贴出不帮人收取快递的告示。
“物流随便打个‘喷嚏’,人们都要跟着‘感冒’,这句话可以很形象地概括出现代物流与人们之间的关系。”现在网购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模式,但网购是互联网和物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物流可以大大提升网购的体验感,并进而引导人们从传统消费转向网购。
即使是线下消费,物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北欧的三文鱼一周内就可以到达重庆,并摆上人们的餐桌,而在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
现代物流除了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外,还给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甚至推动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与其他网络购物平台依托其他物流公司送达不同,京东自建物流并将其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目前,京东物流已形成了中小件、大件和冷链3张物流网。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每百万件包裹中京东物流的延误仅0.09件、丢失损毁仅0.02件,仅0.21件受到客户申诉,这3项指标均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10。如今,越来越多的网购达人选择京东,正是其物流优势的一种体现。
物流之于京东,只是物流之于我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而实现转型的核心之一是实现物流方式的转型升级,这是因为物流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随着物流业从生产制造中剥离出来,单位和居民物流不断发展,一些地方物流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这几年物流在促进整个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百姓生活消费、冷链生鲜品运输等方式的兴起,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发展。
不仅如此,物流的先导作用也开始凸显。作为战略性基础产业,物流是连接供给和需求的市场体系要素,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有效配置构成了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和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物流服务做先导;消费升级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也有更高要求。
因具有抗跌效应和成本比较优势,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现代物流的优质运行为企业降本增效且效果明显。有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4.6%左右,较此前有所下降。
物流业特点
伴随我国成为世界上第2大经济体,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3大特点。
量质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07.0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提高0.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6.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
中物联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也显示,主营业务收入近8000亿元,第50名入选企业门槛为18.8亿元,比2010年提高3.5亿元。在钢煤、建材等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需求严重下滑背景下,铁路货运在批量零散货物、铁路快运和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增长明显。
基础更牢。据中物联《全国物流园区(基地)第四次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共有符合调查要求的物流园区1210家,以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正逐步形成。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和铁路里程分别突破12万公里和1.9万公里,比2010年分别增长62%和127%,居世界第一。全国高速公路ETC实现联网,水路、航空等运输服务能力稳步增长,综合运输体系初步成型。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首批16个项目入围。
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菜鸟网络、卡行天下等企业打造平台模式,安能物流、圆通速递等企业优化加盟模式,怡亚通、招商物流、海尔日顺等企业深耕供应链模式,长久物流、安吉物流、华英新能源等汽车物流企业拓展全产业链模式,提供了物流、贸易、金融、汽车后市场等全方位服务。
随着互联网进入物流行业,易流科技、维天运通等一批企业尝试物流O2O模式。嵌入物联网技术的物流设施设备快速发展,车联网技术从传统的车辆定位向车队管理、车辆维修、智能调度、金融服务延伸。
随着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物流现代化正呈现出链式化、智慧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链式化融合。近年来,企业间竞争已上升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做好上下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协同发展,节约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效率已成为主要标志。招商物流开展了商融通、跨境电商、农村电商、运费贷等专项尝试,将物流优势融入贸易、金融领域,打造全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储股份加强供应链功能整合,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销售、多式联运、仓储配送、网上销售等服务,实现互联网+物流+渠道转变。九州通物流整合航空冷链和公路冷藏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最佳成本的冷链运输方案,实现订单全程可追溯。
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其它的专用网络,实现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发挥核心企业的价值链和信息链主控作用、服务企业的辅助作用,通过相关信息的分享,实现对供应链运行中的动产物结、资金帐权、经行为的动态监管和风险控制,从而实现对成员企业提供实时按需的信息,包括融资、赤字结算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正在和实体经济、产业技术密切地融合,以在线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机制、金融服务形式,正在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之间相互交流、推进、促进,推动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在线供应链金融引领信息化条件下产融创新共赢
大会首先对在线供应链金融进行了宏观介绍,强调“争取使2014年成为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元年”。
在线供应链金融引领信息化条件下的产能创新。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双核驱动”,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面对面,必须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才能达到二者的融合发展、共赢发展。而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信息化条件下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推进载体。金融全面开放、信息化发展普及、金融与信息服务业的本质趋同,再加上互联网业和金融业企业家们的共同推进,使得2013年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对金融业创新带来了金融电子化、跨界融合、创新引领三个层次上的影响。其中,在线供应链金融属于第三个层次,推动向信息主导、按需金融、甚至智慧金融的方向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是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大变革和创新,它优于原有的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创新特征有九个:总架构上从1+N走到了N1NM的状态、互联互通、上下一体、风险可控、在线实时、按需金融、资金高效、合作共赢、创新变革。在线供应链金融也是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蓝海和制高点,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金翅膀。
在线供应链金融推动产业产融共赢。“在线”二字使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质和量的变化。互联网冲击着金融业传统的思维理念、服务模式、业务模式;互联网的创新彻底改变了风险领域和风险控制的级数,使得供应链金融能够真正的在线上有一个可以实现的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正在进行增速扩大,任何企业或者都要寻求在新的经济增长常态中如何更好地发展,对采购、仓储、物流、分销等上下游企业分销链条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建立敏捷的供应链,降低内部的供应链成本,毫无疑问是更好的、必然选择的路径。然而,技术条件不具备难以满足企业和银行迅速增长的动力。需要完善的地方至少有三个:进一步的拓展应用的领域、进一步升级服务模式、进一步的丰富参与的整体。
在线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升级
在线供应链金融促进服务商整合创新,助力跨界电商加海外仓创新模式的形成。在打造跨界电商和海外仓业务模式的时候,供应商融资难的问题是一大难题。通过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跨境电商联合多家银行为国内的生产工厂提供应收帐款在线保底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为会员提供在线融资服务,助力企业的发展。跨境电商与银行合作,进行电子信息的交互,让上游供应商供货,为全国的产品供应商提供全国共享的全国承保保底服务。它的特点是低成本的底价无担保,快速高效,24小时及时,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的供应商都可以在易单网说申请贷款;对内支持供应商,对外支持海外买家卖家,此外会员就获得更加优惠的信保汇率,同时在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借助客户咨讯渠道,可以评估它的咨讯状况,保证产品出口的安全。在线信保助推了跨境电商加海外创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与跨境电商的结合,推动了跨境电商在海外仓储的形成。
在线供应链金融优化交易商集成服务。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很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窄链条长、大宗商品供应链的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效益低、大宗商品产能过剩、大宗产品的定价权缺失。大宗商品交易优化后具有了新的功能:在线交易服务为了满足客户各方面的交易富态,评审设有交易打听,有厂家专区,仓储专区多种的在线交易方式能够缩短交易过程中的供应链条。能够交易渠道也变坏,使供销双方压缩各自的成本;在线融资服务,实现银企之间的对接。在平台在线的融资服务当中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实现随借最还随用随取,降低了客户使用资金的成本;大数据分析,构建大宗商品信用连的信用体系。为客户提议行为的可以进行细分,构建大宗商品的供应链信用体系;大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打造物流生态圈。
宜借鉴鹿特丹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推进我市港口智能化发展与国际接轨
作为欧洲最大的贸易港和世界信息大港,鹿特丹港在智慧港口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智慧港口发展模式与特点,对我市智慧港口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近年来,鹿特丹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码头前沿水平运输作业、堆场内作业、道口进出等全过程的自动化、一体化控制。耗资40亿美元的马斯莱可迪二期项目于2015年4月投入运营。该码头采用全自动化码头技术和远程控制船岸起重机,到2035年全部完建后,码头运营效率将提升50%以上。(二)注重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鹿特丹港致力于推进港口数字化进程,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局域网、云计算、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GIS、视频监控系统等,为港区、码头、堆场及港口物流等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建立港口运营管理CITOS系统,实现信息系统指令与码头机械设备控制功能的无缝衔接,使各种港口资源高效、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三)创新港口物流链协同化服务。鹿特丹港实行自由港政策,注重全方位的港口物流价值链服务,促进港口物流链高效组织与协同化运作。一是构建港口物流链全程信息服务体系,为物流企业、上下游客户提供多方业务协作及运营基础平台,实现高效物流服务。如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港口社区系统,将不同的物流供应链和工作网整合成一个条目清晰、协调的体系,提高港口物流链一体化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增值服务比例。借助电子服务平台,整合“欧洲门户服务”网络中各方面的参与者通过信息增值服务保留货源。如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以及中转与多式联运相结合等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建议
(一)提升港口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以平台化思维和生态化思维,重新诠释港口的定位与经营模式。改变原本封闭的运作模式,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前海蛇口自贸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盐田“智慧港”示范工程、妈湾“智慧港”等建设工程,加快重构多边界、系统化港口生态圈。(二)夯实智慧港口发展基础。在顶层设计框架下,优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发展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增强港口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加快蛇口港、深圳港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完善港口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机械设备等,推进港口运营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服务柔性水平。(三) 强化高效协同的物流链服务。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在现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基础上,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充分利用港口处于物流链中心的优势,加快完善互联互通的港口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物流链中的产业壁垒,促进港口服务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重塑终端货主和物流参与方的服务体验。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and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financing func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literature. It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nd i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Under the premise of innovation drive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ased on Internet.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融资模式;展望
Key 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development process;financing model;prospect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30-04
0 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全球化贸易体系和经济发展下发展起来的全新企业融资模式,它以供应链生态为依托,以信息化和互联网化为加速器,正迅速成为现代企业融资的一种利器。英国的财经杂志《Euromoney》(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当今“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并预测该业务的需求在未来将持续增长[1]。根据中国社科院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非金融企业供应链金融可融资资产总量已达到68万亿,供应链金融拥有巨大市场亟待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有效的融资手段,研究供应链金融具有积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学术界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一般从商业银行业务扩展、企业融资服务多样化以及企业运营资金优化等三个方面对供应链金融进行了阐述。从商业银行业务扩展的视角分析,胡跃飞、黄少卿(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业务在企业间贸易融资的延伸和深化,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多赢的融资解决方案[2];胡跃飞(2009)提出了商业银行依据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信用水平,以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开展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3]。从企业融资服务多样化的视角分析,杨绍辉(2005)认为供应链金融将机构的资金有效分配到企业的产业链管理中,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融资多样化服务[4]。闫俊宏(2007)提出,供应链金融是为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模式,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5]。从企业运营资金优化的视角分析,MichaelLamoureux(2007)指出供应链金融是对企业融资来源和财务成本进行合理优化的过程,其中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生态圈发挥了重要作用[6]。王晓东,李文兴(2015)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是把供应链上所具有的金融资源进行有效提炼整合,并且为供应链金融中的特殊组织方提供完整的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资金流管理问题的策略方案[7]。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不同研究者对供应链金融提出不同的见解,综合诸多学者以及实业界的理论和观点,在此把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金融机构或相关资金提供方在对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商业交易监管和信用评估的基础上,围绕核心关键企业,打造针对核心企业和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一系列一整套的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
2 供应链金融的要素和生态分析
2.1 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链关联企业和物流企业,它们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的角色如表1所示。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和相关资金提供方,是供应链金融中资金的供给主体。它们将资金和信用注入到整个供应链体系,通过对融资项下的资产的控制,给予供应链上企业以授信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了“1+N”模式,这里的“1”是指核心企业,“N”是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群,其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和声誉是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的关键安全节点,核心企业的信用关联到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群中,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深发行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结算、理财等综合融资服务。
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供应链长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群能友好合作商定融资条件和融资计划,并建立起高效成熟的信息交换平台,而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运作能力,能有效控制和承担自身产业与金融业的双重风险,有些核心企业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子公司,既能提供较低的融资利率条件,又能保证盈利的要求。
供应链金融中关联企业在贸易中,由于有时候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发生频率较低,融资困难,买方一次性付款难度较大,而且还对买方的自有资金和订单数量造成影响。关联企业依托核心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租赁、设备租赁、存货代持等服务,帮助它们在有限的资金流下尽早开始业务运营、偿还货款和融资费用,同时拓展市场规模。
在供应链金融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供应链关联的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的同时,还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是供应链服务的主要协调者,也是对整个供应链交易信息的实际监管者。物流企业通过其在供应链中掌握的贸易信息优势、客户关系优势和监管优势等,利用在赊销贸易中抵押货物的精确信息,给低风险的赊账客户提供应收账款的短期资金融资服务,从中获取贷款利润。
2.2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供应链金融开始实现了“互联网+产业供应链+金融”高度融合,根据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资金来源、风险把控、业务形态、产融结合等角度出发,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
一是上下游企业规模较小且数量庞大,核心企业对应的上下游企业规模越小、数量越庞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空间就越广阔。传统金融视角下,小型上下游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从银行渠道难以融资,才有可能转向以产业链角度考察企业风险状况的供应链融资。
二是互联网深入渗透,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帮助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风险定价(第三方平台等)与资金来源(P2P等)两大难题,可通过较少的投入对接供应链体系并深入渗透其中,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归集与整合,构建垂直电商也成为传统行业公司纷纷跨界迈入供应链金融领域所广泛采取的途径。
三是资金成本低、融资杠杆高,自身的较低的融资成本可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例如利用通畅的海外融资渠道往往可以获得更大的息差;融资杠杆方面,运用杠杆比例较高的金融工具可以拓展更大的业务空间,例如10倍杠杆的保理或租赁要优于2倍杠杆的小贷。
四是强关联性、强风控能力,供应链金融业务得以运转的根本基石在于资金提供方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产业链中发生的真实交易进行风险评估。作为主导方,牢牢把控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以及对于交易双方具有较强黏性的第三方平台需要提供上下游企业多方面的信息数据,帮助资金提供方把控风险。基于风控的考虑,线上业务需要具备第一手且真实的交易数据,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借助征信系统做辅助支持;线下业务以物流仓储做监管配套也将为风控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背靠大垂直行业,支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业链需具备大体量的特点,所处行业必须具有较大空间,否则金融业务容易触碰到天花板,影响甚至限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长性。
2.3 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构成
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包括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三个层面,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策、制度、法律和技术手段等;产业环境主要为平台提供商与交易风险管理者之间交叉融合的产业情景;微观环境为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等四流合一的产业链环境。具体详见图1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示意图。
供应链金融的宏观环境,是指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手段之间环环相扣。国家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层面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物流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手段层面的业务或产品创新体现在对整条供应链不同环节设计各种各样的融资产品,并科学评估其融资风险水平;在供应链金融1.0时代,由于金融机构、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供应链金融的技术应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进入供应链金融2.0时代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云平台和现代各种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全面应用,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各参与方的无缝对接。
供应链金融的中观环境,也可称为供应链金融的各类行为主体,也就是各类平台提供商、交易风险管理者、流动性提供者和风险承担者间存在交叉融合的产业情景。作为供应链金融支持服务的提供者,交易平台提供商为风险承担者、流动性提供者提供诸如电子账单呈现等信息传递及开票、支付、融资等金融操作的基础和载体;在供应链金融中交易风险管理者发挥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分析工具,支撑交易与信用保险、整合物流数据、推动融资行为等作用。平台提供商与交易风险管理者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的产业情景,承担着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方案设计,并共同提出融资解决方案;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风险承担者和流动性提供者也是最终承担融资风险的主体,他们承担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提供资金和信用增进、后台风险管理等职能。
供应链金融的微观环境,主要指供应链金融涉及参与运营活动的所有部门涵盖商流(采购、生产)、物流(仓储、分销)、资金流(融资、投资)、信息流(互联网平台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四流合一”。供应链金融通过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构成面向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企业的系统性融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整个产业链和关联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
3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
3.1 国外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供应链长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群能友好合作商定融资条件和融资计划,并建立起高效成熟的信息交换平台,而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综合运作能力,能有效控制和承担自身产业与金融业的双重风险,有些核心企业本身拥有实力雄厚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子公司,既能提供较低的融资利率条件,又能保证盈利的要求。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存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中,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发生频率较低,融资困难,买方一次性付款难度较大,而且还对买方的自有资金和订单数量造成影响。核心企业基于自身设备提供相应的融资租赁、设备租赁、存货代持等服务,不仅能帮助买方在有限的资金流下尽早开始业务运营、偿还货款和融资费用,同时还能帮助自身拓展市场规模。比如通用电气信用公司(CECC)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通用的子公司,主要提供设备租赁、融资租赁和存货代占等三种供应链金融服务[8]。
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商业银行开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主导确定融资条件、制定融资标准,建设信息平台,规范风险管理。这种模式的运作过程是,供应链中的买方企业在收到采购货物后,根据卖方企业提供的货物提单和有效发票在开通保理业务的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将此作为“货款”支付给卖方企业,卖方企业向相应商业银行支取款项,买方在到期还款日内支付货款和融资款项。这种模式中,商业银行与客户企业处于双向选择中,企业可以选择融资比较优惠的银行,银行可以选定实力强的风险低的企业。由于这种模式比较标准化、流程化和批量化,能广泛用于供应链中的企业群[9]。
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通过其供应链中掌握的信息优势、客户关系优势和监管优势等,利用在赊销贸易中抵押货物的精确信息,给低风险的赊账客户提供应收账款的短期资金融资服务,从中获取贷款利润。在这种模式中,物流企业实际上承担的是金融机构的角色,并主导融资方案、融资利率和融资规模,同时主导供应链融资的物流企业本身实力强大,其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有大量的客户群,具备分散、规避融资风险的能力[10]。物流企业主导模式比较典型的是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该公司与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公司合作,Walmart在商业合作中,往往要求供应商预垫全额货款,货物到岸后1-3个月才能结清货款,为此给供应商造成巨大资金压力和财务困难,而UPS提供的供应链融资灵活解决了这一难题,即供应商把货物交付给UPS后,交付物流费用、清关费用和相关融资费用后,UPS把货款先支付给供应商,剩下的工作就由UPS与Walmart进行交割和结算。
3.2 国内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在我国,银行业最早涉足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圳发展银行是第一家开展此项金融服务,随后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先后启动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模式比较粗放,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贸易融资策略,采用信用证和托收的结算方式,主要业务是在贸易过程中处理电子支票和汇款。这种模式现在认为是供应链金融1.0时代,其短板是,与客户的关系比较疏远,业务增长点低,风险识别成本较高,操作手续比较复杂,对于小额、高频的融资需求难以保障。
上市公司主导模式。随着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综合应用和全面渗透,供应链金融进入了2.0时代,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交易平台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用于风险评估的关键性数据,面对供应链金融丰厚的利润,截止2015年末沪深30多家上市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市场,他们的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大部分资金是自有,但有限的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需求,他们通过设立财务公司或自建P2P融资平台来筹资。比如瑞茂通公司,随着保理业务的迅速,公司的财务费用水平和短期借款规模也随之猛增,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总额达到1.19亿元,占营业利润46%。
电商巨头主导模式。供应链金融进入了3.0时代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极具市场潜力,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苏宁和京东等公司也都已布局供应链融资业务。由于凭借着强大的数据掌控能力和完善的场景化金融,电商巨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和有利地位,他们充分利用销售的核心平台,积极提高用户的商业粘性,把用户紧紧吸引在现有的融资平台上。比如京东公司,京东金融提供“京小贷”、“京保贝”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利用用户在销售平台上商品情况、交易记录和消费者评价等相关重要数据,掌握用户的信用和经营动态,为用户提供浮动利率的融资业务。
P2P主导模式。近年来,随着P2P的兴起,部分P2P网贷平台也进入供应链金融业务,P2P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凭借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交易过程中所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介入供应链体系,P2P网贷平台与核心企业、供应商(渠道商)签订三方认可的契约,供应商以核心企业开具给自己的应收货款债权进行质押,便可向P2P平台申请融资,P2P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面对中小微企业。据统计,P2P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涉及的行业主要以零售业、制造业为主,此时出现的P2P供应链金融业务能满足8%~18%融资区间的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4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未来展望
4.1 “互联网+产业供应链+金融”大融合推动供应链金融金融3.0时代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蓬勃发展,在风险控制和管理方面,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继续发展发扬传统业务优势,发挥其数据来源的优势,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利用了ERP云平台交易信息、O2O贸易交叉数据、电商平台交易数据、财税数据、仓储物流数据、深度分销平台线下终端数据等,实现了便捷获得与高效使用;基于供应链关系而实现风险可控的融资需求,在资金来源方面,小贷及无理论杠杆上限的P2P等作为新兴的资金来源,商业保理的嫁接关系积极发展中,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金融与P2P携手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智慧供应链金融3.0时代“互联网+产业供应链+金融”三大要素的高度融合。
4.2 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资金来源多元化
供应链金融1.0时代以商业银行融资为主导,但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方面比较呆板,难以覆盖海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迈入供应链金融2.0时代后,掌握大量客户资源的第三方平台以及对上下游掌握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开始利用自身优势搭建综合平台,除了小贷公司作为资金来源外,各种社会闲散资金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综合起来,为丰富资金来源渠道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展。
4.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将成为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形态
在长期的供应链金融实践中,由于应收账款相较存货拥有更好的流动性,因此在供应链金融的三大业务模式中起步较早。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事前的资信调查、事中的融资和分账户管理、事后的应收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于一体,风险控制和管理贯穿全程。根据提供服务机构的区别,保理业务可分为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其中商业保理的资金来源涵盖小贷公司(自有资金)、P2P等。在信息技术渠道应用方面,可以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互联网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数据作为主要来源。
4.4 大型电商将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提供者
大型电商依托B2C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数亿网购客户和数万供应商的行为和信用分析数据。基于这些大数据和资金,大型电商具备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能力和基础,可以面向电商所有供应商和平台商家提供一整套综合金融服务,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等形式。在物流方面,大型电商基于其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也拥有了最完整的供应链基础数据,除了对其自营产品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之外,也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了开放平台上的非自营供应商。因此,以大型电商供应链数据积淀为基石,向供应商与平台商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已进入佳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时代背景下,要积极发挥供应链金融的巨大效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大潮,推动供应链金融3.0建设,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提供大量急需资金,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张敬峰.供应链金融理论动态与实践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1(10):53-55.
[2]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194-206.
[3]胡跃飞.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金融.2007(22):38-39.
[4]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金融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
[5]闫俊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Michael, Lamoureux. 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 [J]. Supply Chain Finance, 2007(4): 34-48.
[7]王晓东,李文兴.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产业与金融互动机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100.
[8]郭清马.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