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2 15:4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幼儿双语;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和国际幼儿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幼儿英语教学作为启蒙性语言教学受到了社会和各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实践证明:让孩子在语言发育时期就接触英语,同时运用英语和中文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好处。然而,作为幼儿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进而影响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幼儿双语专业英语课程的问题
根据笔者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呼、包地区高校幼儿双语专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幼儿双语专业中英语课程的设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即课程设置偏多但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模糊,不能满足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多数开设双语教育的高职类院校中,英语类课程数目较多、且所占的课时比重也较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但在从事双语教学中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
其次,重视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类院校已成为举办双语专业的主体,然而这类院校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新模式建设
1.明确英语课程体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双语专业将英语学习与学前专业课程相融合。前期开设“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后期开设“学前综合英语”“学前儿童英语语言教育”“幼儿英语游戏”等课程或实训,这样就把英语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衔接融合。同时,由于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活动,采取用英语授课的方法进行学前游戏设计等课程,有效地将大学英语依托到专业课程内容上,两类课程互相支撑,进行了有机的融会贯通,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探索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掌握语言的途径和教学方法
袁平华(2010)强调在有意义的环境中学习语言,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语言习得会结合相应的语言规则,并且还要学习和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所以英语知识是英语教师的必备要素。此外,听、说、读、写、译技能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双语交际能力,同时找到适合学生个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使学生在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词汇、儿歌、游戏等,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水平。
3.注重学生外国人文文化知识的构建与提升
一方面扩展一些介绍英美国家文化的课程,例如,“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英文影视欣赏”“英语演讲”等,并且每次课前都让学生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英语演讲和情景表演,题目逐渐增加难度。内容由老师辅导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自编自演。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口语比赛,让学生的英语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有关英美文化的活动,例如,每学年定期为幼儿专业学生组织欧美文化体验周,其中会介绍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节日、经典英文歌曲、影视赏析等,重在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活动,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在英语文化氛围中学用英语,都有助于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幼儿双语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不断适应当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英语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性,适应社会对于双语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娄 沂.幼儿英语教育目标定位及学前英语师资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学结合;美术教材;职业能力
一、制订教材编写计划
1.编写思路。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对编写形式和风格进行了新的尝试,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做了部分调整,强调美术教学的基础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力求做到融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美术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爱好美术的幼儿园教师提供业余自学的教材。教材以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练习为主线,图文并茂,重点加强未来幼儿教师职前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2.编写人员组成。教材编写人员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职业经验和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教材编写组要有企业人员直接参与。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论证。
3.编写内容及项目安排。依据从基本技能到核心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能力培养过程,课程的项目与项目之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完成各项目,项目的选取考虑课程内容的全面性、教学对象的典型性和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
二、教材建设
1.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结合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课程、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根据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认知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选取符合岗位需要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学生掌握美术绘画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掌握幼儿绘画基本教学的能力。
2.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材内容开发。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模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完善课程内容的开发。
3.教材内容符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在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幼儿园合一、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合一、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为主,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同步进行。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网络平台,建设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与幼儿园专家共同开发与能力训练相配套的一体化教材、实训指导书、培训包等材料,大量引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开发学做一体的教学场地。
教材编写应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强化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职前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目标,力图体现幼儿教育技能课教学规律的新思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务实的原则。
本刊讯 最近,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不分城乡对所有中职在校生全面免除学费。《决定》指出,对中职毕业升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给予学费补助,每生每年补助2 000元;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以及服兵役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可获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对在依法成立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且符合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也可按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免除学费标准,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补助。(桂文)
今年起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应聘人员需参加统考
本刊讯 最近,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我区将试行中小学教师(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师)公开招聘全区分类统一考试制度,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都需参加统考。《办法》规定,各地需先将对教师岗位的需求报至自治区教育厅,由教育厅统一命题,报考者参加全区统考后,再由各市、县(市、区)自行面试和聘用;对报考乡镇及以下教师岗位,并已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可免笔试,如确有需要,可由招聘单位增设筛选程序。
(桂文)
我区“两类”人员可继续免试
接受成人本科教育
本刊讯 日前,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下发通知,指出具有普通高职(专科)学历的退役士兵,以及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人员,经本人申请、自愿报名,招生学校审核并报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批准后,可免试进入区内成人本科高校学习,而未被录取的则由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调剂到其他志愿高校。学习方式为业余学习,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为两年半。(桂文)
我区将启动实施第二期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本刊讯 2月19日,全区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南宁召开,会议提出,今年我区将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该计划内容包括了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鼓励和支持各地建设改造一批公办幼儿园,认定和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初步建立全区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桂文)
我区首次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本刊讯 最近,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教师考核依据。《意见》指出,各地要把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严禁简单使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学校要完善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优奖励、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桂文)
教育部要求19个大城市明年实现小学划片就近入学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教育部日前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19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争取到2015年本辖区所有县(市、区)100%的小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的特长生招收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通知》指出,各地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入学报名工作要在网上进行;纠正个别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禁止初中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变相抢夺生源;保持治理择校乱收费高压态势,坚决查处个别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行为,特别治理要求家长到指定单位缴纳各种名义的择校费的行为。
教育部规定中职学校、中小学
和幼儿园校园内一律禁烟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最近,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创建“无烟校园”。通知指出,进入中职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得吸烟;学校要在校门口显眼处设立“无烟校园”或禁烟标志,校内不得设置吸烟区,不摆放烟具,不出现烟草广告或以烟草品牌冠名的教学楼等,学校小卖部不得销售烟草制品,还应做好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时的禁烟解释和劝导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对禁烟不力的学校进行查处通报;校长是学校禁烟第一责任人,学校要设立禁烟监督员,并将履行禁烟职责纳入教职工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
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被列入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据人民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指出教师存在以下10种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体罚学生或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索要或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组织或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
浙江取消小学三年级以下统测
据新华社消息,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2014年起,浙江省取消了小学3年级及以下年级各种形式的统测活动,并严格控制小学其他年级和中学学生进行统测的次数及学生参与比重。与此同时,浙江省要求学校加强体育教学、美育教学,加强学生的多形式社会体验和实践,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此外,浙江省还将有计划地适当降低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全面实行责任督学在中小学挂牌督导制度,实行督导责任制;切实做到“小升初”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文化性考试。
江苏启动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建设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近日,江苏省正式启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江苏省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将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进行;各课题组要依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依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将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贯通。
海南规定各中小学学生
不得办理省内学校借读
据新华网消息,为防止个别学生以借读名义转换学校,海南省教育厅公布了相关工作细则,指出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该省各中小学校将不再为学生办理省内学校借读。细则规定,报名入学的高中新生,必须是按省教育厅当年普通高中招生规定统一录取的学生,其他未参加海南省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任何学校不得录取,也不得为未参加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建立学籍;省外学生因常住户口随法定监护人户口迁入海南省,学生法定监护人可持变动后的户口登记材料申请转学至海南省学校就读,转学至本省后,不得再到省外借读;对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求转到普通高级中学就读的,该省首次明确规定,必须参加当年全省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且分数不低于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俄罗斯中小学试点开设理财知识课程
《世界教育信息》援引俄罗斯《消息报》消息称,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等5个地区的中小学试点开设理财知识课程。俄罗斯财政部加强理财知识工作小组的协调员安娜・杰琳左娃称,从一年级到最高年级的所有中小学生都将学习这门新课程,低年级的课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高年级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而大学生则会以多媒体课程、讨论和个人理财练习的方式进行。未来,俄罗斯还将扩大该课程的覆盖范围,延伸至大学生以及中低收入人群和有消费贷款者。
英国近半初中生
一、重点工作
1.实施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立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益化水平,进一步做好幼儿园布局规划,继续做好无证幼儿园综合整治工作。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坚持科学保教方法,规范幼儿园课程开设,开发一批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和其他活动资源,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2.推动德育体系建设。按照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内容系统化,德育活动载体化,德育评价多元化的要求,构建我县德育体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2014年县“十佳班主任”评比活动。开展班主任专题培训,推广德育管理平台,积极开展班会课程化建设,组织德育系列主题活动。用好省编地方德育教材,高质量开发乡土教材。加强研究家校合作项目,形成一批示范辐射作用的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切实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阳光招生政策,完成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工作。调整优化校网布局,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做好均衡县创建工作。
4.引导普高课程改革。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和成果,引领和指导高中学校以特色课程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建设为抓手,实现特色发展。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5.深化学校特色创建。开展学校特色创建评比活动,组织特色创建成果展示活动、努力打造“一校一品”的发展新格局。以乡学校为试点,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方面的个性化管理模式。开展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科技创新,扩大学生科技创新覆盖面。召开特色创建工作会议,总结推进特色创建工作。
6.实施阳光体艺工程。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常态化监测制度。推进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乒乓球、篮球、排球等联赛,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组织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积极打造“合唱”品牌建设,开展各项艺术比赛和社团建设展示评选活动。
7.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室覆盖率,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全覆盖,打造精品示范心理健康示范室,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8.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关注学生各方面成长经历和相关结果的客观记录,重点做好小学低年级学生成长记录,修订小学生成长记录册。有计划地适当降低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开展课程建设专项检查,强化音体美课程建设的监督指导,深入落实“六个严格”、“六项制度”减负要求,加强对减负提质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9.落实爱心工程。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做好高中学生资助金发放工作和营养餐发放工作。做好特教随班就读工作。
10.优化城区小学晚托服务。以环山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拓展课程,努力提供优质晚托服务,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说明事项
1.2014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暨特色操评比展示活动在楚门中学举办,请楚门中学配合做好运动会相关筹备工作。请各校4月填报特色操参赛项目,教育局将审核公布参加展示项目。
2.学籍网即将全国联网,联网后每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籍号,请各学校务必认真做好学生学籍信息的清理确认工作。
3.2014年阳光招生工作将提前在6月基本结束,学校工作要作相应的调整。
4.市已公布《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规范》(已发文),请各校认真研究落实。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是以“发现”为主导的知识的接受与发现;以“建构”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与建构;是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体验性知识的有机联系。教学要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环境,要不仅重视知识记识,更要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使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认知的兴趣,这是最直接、最稳定、最活跃的学习动机。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强调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1.4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他们最需要受教育,也最喜欢接受教育。学生是独特性的人,要遵从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独特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1.5建构主义的评价观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建构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为重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种评价思想的集中代表。评价内容以重知识记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标准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向重视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笔试,更多倚重多元参照系评价,评价主体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评价重心由只关注结果向形成性评价、促进性评价兼容的方向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职业性情境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内容的选择、多元化与主体性实践教学材料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职业教学方式、多元评价体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2把创建情境学习作为实践教学的系统理论
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它要求实践的各种要素在理念上全息浸透,在内容上全面整合,在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在时间上全程延通,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设计理念,是课程实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径。它要求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中各类课程里的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具体而言,要做到:
2.1建立实践学习共同体建立由一线的幼儿教师、学生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若干“学习(研究)小组”,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开展小组内互动和小组间互动。互动方式可以是现实情境下的互动,也可以在网络条件的虚拟现实中互动。
2.2开展“早接触、多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就让学前专业学生接触幼儿园实际,每学期甚至每周开展一个单元的实践活动,一直持续到毕业。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同幼儿园保持着鲜活的联系,使实践始终跟其他所学专业课程相互贯通。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将课程中的理论转化成学生的个人理论,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批判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2.3建成多功能、立体型的实训场所,加大实践协调性和层次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场所,除幼儿园外,学校的教室、综合实训室、琴房、舞蹈练功房、机房、书画室、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电影院等场所都应作为学生的实践场所,还包括社会实践环节学生接触到的不同幼儿园和民间传统、儿童文化展示场所等。
2.4树立在所有教育教学环节渗透实践活动的意识要求主干核心课程制订实训实践教学大纲,其他各门课程明确规定并规范实训、实践环节的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并建立专业课学习的专门实训室,由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做到课程实践设计的前后关照。
2.5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环节的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统整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渗透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统整平台,理论教学是实践课的延伸与提升。这样的调整是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改革思想,也符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规律。
2.6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途径新理念下的实践教学应该表现为幼儿教师生命中的内在需求,并把实践教学作为幼儿教师生命意义展现的一种方式和生命价值体现的重要形式。强调各实践环节对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发展、幼儿教师的生存的重要意义,应将各实践环节的具体操作当成是幼儿教师教学生命显现的必要成分。
3把“零距离”渗透作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就要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如何实现这三个零距离则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心应以目标引领,专业课程要对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明确而具体的就业目标引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目标体系的引领下,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相应的学习环境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结构主动重组和提升。当明确了就业岗位及其所要求的职业能力需求,学生就会在学习生涯中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构建未来的生存背景,并主动学习以掌握职业技能适应生存的环境。因此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未来工作目标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所确定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这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最终目标、整体目标和具体的能力目标三个层次。
3.2建立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实践教学模式围绕目标要求,将学前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具体工作情境作为载体,按照情境或业务的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形成工作模块或项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将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学习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说明,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业务流程表现出来的逻辑关系,总结出工作模块或项目之间的递进和关联关系,再将若干个相关模块或项目组成一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确定出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预备课程,再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教学计划。这种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逻辑主线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编排学生学习项目的传统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实际工作岗位完成的过程来逐步展开。教学活动的第一个步骤是描述工作岗位职责,而不是给学生介绍导论性知识。描述的具体内容包括:该岗位在整个工作体系中的作用;岗位对工作对象的要求;岗位所需要的设备、工具、材料条件等。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岗位职能、业务要求的具体学习和描述,逐步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其次,围绕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流程需要来阐述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完成业务工作流程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3.3建设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实训环境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应围绕职业岗位这个中心来展开和进行的。从教学实践来看,仿真性实训教学环境的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还有利于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因此,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就必须按照与实际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来设计,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与企业、行业实际相一致的业务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职业氛围,获得真实的职位体验,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做到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最终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行业岗位的“零距离”。
3.4运行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标准零距离的实践教学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形成的特点,采取过程性考核。以课堂学习、完成实训项目和社会调研等活动为考核对象,根据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组织能力、完成业务的能力、设计项目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开展多样性的考核。考核过程中以岗位职位的能力需要为导向,集中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在基础学习实践阶段,考核的项目可分为:技能测试、分项业务操作、分组模拟工作、课题任务报告等项目;综合实训阶段,主要考核的项目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现场问题的控制能力、模拟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情境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等。
【关键词】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实践探索
地处渝东南武陵深山中的黔江区新华小学校,始建于1963年,曾三易校址,七次更名,现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000万余平方米,是一所区直属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6人(含幼儿园教师39人),在校学生3800人(含幼儿园学生710人)。学校设施先进,师资精良,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新课改以来,学校秉承“弘扬个性特长,成就孩子梦想”的办学理念,遵循“自强于心,筑梦于行”的校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在落实立德树人,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打造“黔江土家摆手绳”这一特色课程实践中成绩尤为突出。
一、“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体系形成
新华小学严格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课程领导力建O,立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加快推进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黔江区独处渝东南,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8%,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学校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与地方“土家民族文化”整合,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以阳光体育、“2+2”项目、“1+5”行动计划等为依托,组织部分有专长的教师,聘请校外专家指导,创编出融合土家摆手舞和花样跳绳的“黔江土家摆手绳”,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黔江土家摆手绳”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践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黔江土家摆手绳”已在全校中普及,并逐渐向集团学校及区内中小学推广。这一学校特色课程,既传承了土家民族文化,扎实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又打造了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黔江土家摆手绳”属于花样类跳绳类别,是根据学生运动规律,结合土家族民俗特点创编,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韵律体育运动。其跳绳动作较多,难易程度不一,包括前后打、前侧打、后侧打、蹬腿式、腾空旋转、前后手翻等。整个编排从简单的一级动作开始学习,逐渐增加难度,协调性和节奏感颇具观赏性。
二、“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教材开发
根据课程改革“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学校在重庆市教科院、黔江区教委有关领导及专家热情帮助与支持下,围绕“筑梦教育”特色,组织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搜集大量资料,编写校本课程――《筑梦》。该书以“明德梦”、“健体梦”“求知梦”、“安全梦”、“自强梦”、“成才梦”为支撑,旨在对学生形成较为系统、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形成“筑梦教育”办学特色。
“黔江土家摆手绳”属于“健体梦”这一范畴,包含“梦想起源――了解跳绳”、“绳舞飞扬――我们的跳绳梦”、“‘单摇’跳绳”、“‘双摇’跳绳”、“‘10人8字’长绳”、“交互绳”、“土家摆手绳(一)”、“土家摆手绳(二)”、“土家摆手绳(三)”等九个章节,规范了“土家摆手绳”的内容,形成校本课程进入课堂,进驻师生心灵,为建立“黔江土家摆手绳”和土家民族文化长效传承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该书于2015年12月在重庆出版社出版,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究特色课程的又一次重大尝试。此前,学校曾编写《家乡黔江》、《祖国在我心中》等校本教材。
三、“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实践应用
新华小学全校3000余名师生人人参与跳绳活动,花样不断创新,技能持续提高,部分学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土家摆手绳已成为学校特色。学校挑选具有特长的学生,组成“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表演队,通过不断探索,深入发掘,刻苦训练,积极参加世界、国家、市、区各级比赛及表演,以提升“黔江土家摆手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黔江土家摆手绳”已成为新华小学课余闲暇的一道独特风景。当你沐浴着晨曦晚霞,踏着下课铃音,漫步在整洁的校园,流连在每一个角落,将都会看到校园内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教师学生,他们在绳索中穿梭、跳跃。
“黔江土家摆手绳”已成为学校常态的特色大课间。每当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3000余名师生在4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有序排列。队列整齐,动作规范,绳舞飞扬,花样精彩不断。六个年级分高、中、低段三轮进场,进出场井然有序,完全由绳操音乐指挥,整个过程形云流水,一气呵成,气势恢弘壮观。“新奇、精彩、震撼!”――2014年11月27日,参加“伊利方舟杯”儿童安全课件决赛的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理事长杨长聚和、宁夏、内蒙古、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甘肃、新疆、北京等十多个省市区旗教育部门领导、教师及媒体记者一行莅临新华小学目睹大课间盛况后如是评价。
为检验和展示跳绳特色课程成效,自2013年起,新华小学每年举办校园“跳绳节”,全国、市、区多所学校派员及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彭远志教授、长江师范学院吴胜涛副教授等曾观摩欣赏。同时,新华小学将“黔江土家摆手绳”刻录成光盘在黔江全区推广,充分发挥辐射和影响。
四、“黔江土家摆手绳”特色课程的显著成果
2012首次参加跳绳比赛,在重庆市中小学比赛就获花样团体第一名,后又三次蝉联。2013年8月首次亮相全国比赛,在中国跳绳公开赛获3金4银2铜,全国34支参赛队排名第六。以后更是捷报频传,三次参加全国大赛共获18金11银5铜,2015年马来西亚第八届亚洲跳绳锦标赛斩获3金3铜并打破2项亚洲记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7月香港世界跳绳锦标赛中,新华小学跳绳队斩获4金2银,并为中国队取得首金,是中国队中获奖牌数最多的学校,国际跳联主席及中国跳协官员的高度赞赏,各国运动员竞相追捧留影,真正实现“新华少年强,为祖国增光”的梦想。
在今年12月6日结束的2015年――2016年全国跳绳联赛呼和浩特站比赛中,新华小学跳绳队夺得16金5银6铜,10名运动员全部获得全国跳绳总决赛暨2016年世界跳绳锦标赛选拔赛资格,有望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袍,出征2016年瑞典世界跳绳锦标赛。
关键词: 五年制;语文学科;课程设置;遵循原则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首要环节,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一环和关键。办好学前教育、发展幼教事业,关系着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出:“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目前,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存在着课程规划不理想、各门语文科目之间缺乏相互照应与整合、轻视幼儿文学、教师口语、语言教育学的教学,轻视语文素养的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对五年制幼师的语文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围绕五年制幼师专业和幼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去审视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幼师五年制语文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性原则,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说话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幼儿教师不同于初中、高中的教师,他们接触的幼儿不需要太深的知识,但要求具有较广的知识面,以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二、专业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内容与其他专业的语文课有所不同,五年制幼师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还要培养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文学鉴赏和改编、创作,汉字的书写、幼儿语言教育以及幼儿文学作品的朗读、讲述、表演等职业能力。这是由幼师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五年制幼师的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它培养的教师不是专业的语文教师,但在幼儿园又不得不教语言。因此语文学科作为幼师培养文化课的主干课目,必须吸收借鉴一部分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去教语文学科。同时,在幼儿语言教育学、儿童文学教学与口语教学中更要突出专业的性质,紧密结合幼教专业进行强化训练。
三、整合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开设的科目虽然都是分设,各有各的学习体系,但在课程体系建设观念上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和整合意识,这是保证幼师语文课程内容之间协调性不会被破坏而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重要保障。比如,语言教育中的听说读写虽然有各自独立的类型和体系,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整合,使一次语言教育活动既有听的内容,也有说的内容;既有故事的内容,也有诗歌的内容。因此幼儿文学和教师口语,幼儿语言教育学与其他学科都可以进行整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中,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个教育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利用一个语言教育内容,既能引导幼儿学习口头语言,也能引导幼儿学习书面语言;既能引导幼儿理解和运用日常交往语言,也能引导幼儿学习文学语言。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语言学习的这一特点更能说明语文学科要突出整合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教”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又能自成体系,因此通过语文学科的课程教育,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与专业相适应的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并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和自我教育产生重要作用,这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学前专业类知识固然对学生从事幼教事业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有时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只有在语文学科系统性加强的情况下,其他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才会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 渐进性原则
由于五年制幼师学制长,学生年龄跨度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论的把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合理科学地区分各年段语文学科课程设置层次。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学生为之五年的学习,是一个渐进性和长效应的过程,我们应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前有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湖南师范大学程达教授曾从语文终身教育的观念出发提出各学段语文学习的侧重点,“学前侧重汉语言语,小学侧重汉语文字,中学侧重汉语文章,大学侧重汉语文学,大学后(或研究院)侧重汉语文化的学段划分原则,富有极强的创新色彩和实用价值”,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充分体现学段特色的原则,同时兼顾学段间的渗透与过渡。这样就可以环环相扣,渐入佳境。
六、实践性原则
五年制幼师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实践性,要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尝试和练习做教师的技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三笔字、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等。二是完善教育见习、实习制度:对教育见习、实习制度的完善,主要是改革目前的“集中式”为“分散式”,即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教育见习、实习,以见习为主,第五学年为十六周,以实习为主,学校可以设立校内模拟教室,模拟教室里面有各种幼儿教育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学生在模拟教室做各种模拟的教育活动,练习做教师的技能。例如学生在模拟教室学习引导幼儿讲故事或创编故事的方法。教师先做少量讲解,然后大家一起边做边学。让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现场模拟的教学中,也可以随时发现学生所缺乏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并及时进行补充,这样有的放矢的语文教育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自身未来的角色有了清醒的认识,语文学习的目的会更加明确,专业思想会更加稳固。
关键词:课程 职业岗位(群)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领域
2009年,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被省教委批准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职业学院是在原普通中专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课程建设要么沿用中专的,要么照搬高校的,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理论知识不能够很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形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被批准为重点专业后,院领导多次组织行业内专家、学者和本院专业教师,经过大量市场走访与调研,并综合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就该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六个职业方向,分别是美声歌曲演唱、湖北民歌演唱、通俗歌曲演唱、艺术指导(钢琴伴奏)、社会音乐、钢琴及民族乐器维护。方向是全新的,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照搬的的模式。因此,本文从课程概念的界定入手,结合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际情况,确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初步完成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由于公共课程建设为学院统一设置管理,面向全院各专业开设,体现国家对艺术职业人才基本素质的具体要求和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特有的教育主张与理念,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畴内。
一.课程概念的界定
课程是在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课程的广义界定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教司〔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依据上述高教司的指导意见,艺术高职的课程要面向职业岗位(群),从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入手,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结合本行业的职业标准来进行建设。
二.确立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群)为引领
2011年6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职业岗位与教学计划的紧密结合就是以清晰而准确的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引领来安排教学。组织从事社会音乐工作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能手、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调研湖北文化艺术市场,及时把握该市场的发展动态和音乐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和“缺乏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同时,将“这些人”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做一个整合与归纳,并以此为引领,展开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使本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能直接面向这些岗位(群),让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直接挂钩,努力实现学生的“零距离”无障碍就业。
2.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导向
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导向。传统的高职课程建设往往以本科的学科课程建设为蓝本,以学科的具体内容为中心,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按照其先后顺序、难易程度开设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过程以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宗旨,忽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实问题。因此,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应该将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元素、环节导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建设。所谓以实际工作中典型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即通过分析音乐表演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确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如完成企、事业大型文艺晚会的编排任务、完成学龄前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任务等。从这些任务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然后,将职业能力转换为与其一一对应的具体课程内容。最后,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组合、删减,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这样的课程建设从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得来,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学科界限,大大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3.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职业岗位能力即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备的适应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如从事群众歌曲、幼儿歌曲合唱的编排与指挥能力,从事群众广场舞、幼儿集体舞、大众健身操的创编和排练的能力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职业教育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在未来的八年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的熟练掌握与应用为依托。因此,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避免传统学科式课程建设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灌输,或单纯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着眼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流程、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整个课程建设中去,给学生以充分的、真实的工作过程体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能感受到强烈的工作氛围,体验到未来的工作中所要求达到的规范操作和职业标准。
4.以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还在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因此,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要与国家劳动部门、湖北行业协会颁布的文化艺术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标准接轨。将职业标准与工作规范导入到课程的考核评价中,考核的内容不再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是以相应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规范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从而有效避免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与学生实际工作过程相脱节,让学生在考核中看到自己与现实工作中的差距,找到薄弱环节,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同时,鼓励学生经过在校的三年学习,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如,演唱员、演奏员等,为今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三.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步骤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是:首先通过对湖北文化艺术行业的背景分析、结合文化艺术市场的用人需求,确定本专业(方向)面对的职业岗位(群);其次是确定该岗位群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从工作任务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职业能力;再次将职业能力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内容;最后,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组合、删减,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
1.市场调研及就业岗位(群)定位。
市场调研是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起点,目的在于了解湖北文化艺术市场对音乐人才的具体需求状况,市场青睐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又必须具备哪些专业技能,或者必须承担什么样的工作任务。我们可以选取近年来,在我院开展招聘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如琴行、艺术培训中心,音乐活动中心,幼儿园等,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这些单位的招聘要求和用人准则,并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准确定位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
2.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对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与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了解完成这些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并将这些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分解,细化为一步步具体的实施环节。对于舞台歌唱表演职业岗位(群)中的歌唱演员来说,典型的工作任务就是演出,我们可以请来专业院团的独唱演员,让她谈谈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和登台演出的经验、过程、感受以及台下与观众的互动等,根据专业演员的切身体会,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将一次演出细化为以下诸多环节。同样,我们将社会音乐服务岗位(群)中,艺术培训机构钢琴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做一个细化。岗位(群)中,不同的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也有所不同,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3.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内容
盘点完成每一个具体环节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即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转换为与其一一对应的教学内容即课程内容表。
4.整合课程内容,形成学习领域
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组合、删减,形成不同的学习领域。两大职业岗位(群)、六个职业方向都必需的课程纳入到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内,不同职业岗位(群)和不同职业方向所特有的课程纳入到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内。至此,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已初步完成。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建设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于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促进了湖北地区音乐人才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湖北区域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莲.关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王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李梦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会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