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财务风险管理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6:04: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是指由财务结构不科学、融资活动不恰当等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金融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愈演愈烈,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财务安全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为广大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服务。

一、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进而使财务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对象从有形生产要素逐渐转化为无形生产要素,使企业能够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因素。

(一)风险管控方法落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传统风险管理体系、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求,导致风险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且无法对财务管理产生积极作用。随着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与壮大,很多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运行风险。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常常导致风险管理缺少准确和理性判断。例如,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后,会增加外汇、黄金、债券、网上银行及理财等新型业务[1],若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则会给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带来制约。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对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却未能将财务风险管理应用其中,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常导致很多财务数据、信息丢失。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缺陷。也就是说,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会导致风险涉及范围、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广泛深入到财务管理中。例如,由于缺少制度作为有效保障,导致很多工作岗位中的相关人员不能切实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各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三)风险信息不准确,业务运作环境愈加复杂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后实行股份制,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更为广泛,给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会计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经济决策依据,但是由于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且缺乏道德、文化因素的制约,导致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因此不能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进而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村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例如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等因素,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与实际出现一定偏差,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风险性。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若能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处于稳定状态,则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稳定、健康发展,进而为服务“三农”建设夯实基础。

(一)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增强财务风险预测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工作制度需要人员来践行,因此要对风险管理人员执行力、责任心进行深化和培养。面对日趋复杂银行业务,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注重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活动对其开展技能培训,提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大信息化技能的普及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技能能够与新时的发展背景相适应。努力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扩展知识覆盖面,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升财务风险预测的能力,并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进而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1.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受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在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中,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很多财务管理科工作流于表面。为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探索内部管理环境建设方法。为此,首先要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意识进行不断强化,例如可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加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例如,可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目标中,进而及时对相关人员产生督促作用,避免出现重大财务问题。签订财务风险的责任状,严格明确各部门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事故,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必要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进而做到赏罚分明。

2.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鉴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应将将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在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2]。例如,建立安全账户,完善信息监管体系,改变以往管理无序的混乱局面。建立财务管理利用反馈系统,实现贷款发放、资金投放和现金回笼三个层面的信息一体化管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立即终止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

3.正确执行财务风险管理自评制度:要对内部控制效果正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不断完善。为确保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持续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控流程自评工作,在自评中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强化重要管控点执行到位。

(三)建立长效风险管控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整改

针对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防与控制,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财务风险预防、控制视为关键环节,通过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应变能力,将风险因素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同时,财务监督也是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发挥出审计和监察的职能,建立上下连贯、纵横协调的网络机构,实现全方位监督效果。例如,通过加强对干部履职进行监督,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水平。针对离任中层干部,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出整改,同时进行督办[3]。再如,适当采用激励机制,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推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同时,要对重点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进行风险因素排除。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认真落实财务监督工作,使风险防控和财务管理有机的协同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适应社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成为必然。财务风险管理对农村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建立长效风险预警机制,并培养大批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能够促进现代化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虽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运行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对风险管理进行不实践、创新,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卫林,雷芳.新经济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2011(3).

第2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使得企业面对的不确定内外部因素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体现在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盲目、防控风险的措施不足等。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完善措施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含义及主要内容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为确保企业集团价值创造,企业动态地、持续地识别有可能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目标的那些潜在事项,应用合理的手段和技术对企业集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财务风险予以管理和控制,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价值,降低财务风险并减少可能损失。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 财务风险应对和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有效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的基础;财务风险评估为企业集团集团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财务风险应对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控制在集团风险承受范围之内,使集团更好地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财务风险控制能够提升集团财务风险抵御和应对能力,避免发展中财务管理遇到的意外和隐患,以便顺利实现集团财务战略目标。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虽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很多企业在面对投资项目时,仅注重了项目可能带来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收益背后的潜在财务风险。甚至在自身财力匮乏的状况下,仍然大量举债融资,对集团融资成本和偿债能力考虑不充分,最终造成企业举新债还旧债的局面。其次,缺乏财务风险管理人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开展较晚,企业管理培训及教育体系也未设置对应课程。当企业在迫切需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就会凸显显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健康发展。再次,财务决策机制不健全。企业集团普遍存在着靠主观决策和凭经验决策的现象,投资盲目且多元化,没有系统地、周密地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件屡屡发生。最后,对财务风险监控不足。企业集团风险监控不力,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监事会缺乏独立性,使得监管作用流于形式。董事及管理层交叉任职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屡见不鲜。

(二)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成因分析

第一,企业集团未形成较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集团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集团缺乏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未能形成较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而风险管理文化又是以企业经营理念为基础,在实践生产经营中形成,被员工认同和遵守的管理理念。第二,公司治理机制不够科学。公司治理机制的科学性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追溯根源是公司治理的问题。部分企业集团仍然停留在以权力制衡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强调对管理人的控制,而忽视了管理者的经营才能和对集团的实质控制权。第三,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架构、程序及权限和职责等未加以严格规范,在资金管理、利益分配、权责限制及事项报告等方面管理混乱且权责不明,使得风险监督和控制无从谈起。第四,缺乏超前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监控不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在信息传递上不对称,集团成员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为集团总部提供可靠信息,甚至部分集团汇总的信息为虚假信息,最终损害集团利益。

三、加强企业财务集团风险管理的措施

首先,增强集团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企业集团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符合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良好的文化氛围。逐步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引进财务风险管理人才并对其培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形成符合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需求的风险管理理念。另外,在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可以设置并观察一些较为敏感的预警指标,通过指标分析和监控经营活动或财务活动,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其次,提高集团财务风险评估技能。在识别财务风险后,企业应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加强建设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应当积极运用财务风险评估技术,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估或者两者结合的评估技术。定性技术是通过调查问卷和风险排序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定量评估则包括概率定量技术、设定基准技术和非概率定量技术。企业集团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

再次,增强集团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应对方式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及风险承受。每种方式的选择都应当从风险组合观角度考虑,使得应对后剩余的财务风险与集团风险容量相协调。在某项经济活动未进行前采取可行的风险规避应对策略,同时保证合理的资本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投资前进行可行性研究等,以降低财务风险。另外,通过购买保险、外包部分业务、从事避险交易等来分担风险。在风险无法分散或转移时,企业在风险容量内自我承担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最后,加强集团财务风险控制。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从根源上强化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容量内。建立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成立专门委员会,采用合理的预算程序,并构建完善的预算体系,保证集团预算模式和管理模式相一致。另外,要实现统一的集团资金结算模式,有效地控制成员企业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而及时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双才,于增彪,刘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5.

第3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一、前言

1992年我国告别计划经济时代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三十多年当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公司,随着这些公司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融资需求催生出大量的上市公司,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WTO第143个正式成员,到2012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2001年的1154家,增长到2012年12月的2494家,这样的数据变化也显示出了近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对财务报表数据的要求更加严格,围绕这些数据所表现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期望变化,因此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背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内容重点是讨论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二、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

(一)关于财务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控制因素的作用,使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具体包括:筹资的风险、投资的风险、资金运作的风险、收益分配的风险等。

筹资的风险;公司筹资渠道可以分两种,第一种是外部借入资金,第二种是来源于所有者投资。借入资金筹资的风险可以比较明显的察觉,因为它拥有完善的手续和程序,有法律做最基本保障。所有者投向公司的资金可以归类为公司自有资金,所有者投资的风险主要在于这些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利润具有不确定性。这些资金如果没有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中产生良好的经济利润,没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就有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给日后的筹资计划带来消极的影响。

投资的风险;投资的风险主要指因为公司的投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效益,因而影响了公司盈利水平以及公司偿债能力所导致的风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划分为三种:

第一,公司预期投资的项目没有按时开工生产经营,无利润进账;或者项目投产,但是出现经营损失,降低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和还债能力。第二,公司投资生产经营的项目虽然没有发生经济损失,但获取的利润比较低,甚至低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第三,公司投资生产经营的项目没有经济损失,获取的利润率也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却低于公司整体的投资利润率。

资金运作的风险;公司投入生产经营的资金所经历的过程从投入购买原材料,加工原材料为成品销售以后转化成结算资金,获取利润后就成为货币资金。两个转化都带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称为资金运作的风险。

收益分配的风险;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实现的财务成果利润对投资者的分配。公司收益分配的风险有两个来源:首先是因为经营环境的影响以及会计财务方法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收益确认风险;其次是对公司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二)关于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已经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控制和处理,以相对最低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作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财务处理活动。

财务风险管理为公司全面有效运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益性,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数据库和信息库,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更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成因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第一,一些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上市公司按照规章制度组建的一个部门,但很多上市公司的中高层财务管理者,风险意识还是跟不上实际的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影响,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判断甄别的应对能力,这构成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一个潜在隐患。第二,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还不够健全。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指的是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可以相互联系制约的关于财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很多上市公司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造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成因。第一,公司的股权过分集中。我国经历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很多大中型国有公司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转型为股份制公司,但仍然有大量公司国家控股的比例庞大,这种现象容易使上市公司中相对应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很难有效行使职责,中小股东的权利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时间一长,这种不太合理的现象逐渐变的普遍,公司缺乏活力。第二,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环境体制中,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根据相关法律制度,上市公司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选择合理的方式通过相应的渠道对一些信息进行披露,这个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常常对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融资的信息进行扩大化宣传,对不利于公司发展的真实信息予以减化披露甚至不披露,更有甚者伪造虚假的经营信息欺骗投资者。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信息的披露及其约束的制度还没有完善好,尤其对违规的公司处罚的力度不足以对其形成震慑。

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上市公司中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根据上市公司中财务风险的来源总结,可以将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保持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以及债务的资金规模决定了一家上市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大小。资产结构对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会因为不同公司所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对于任何行业来说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抵抗需要变现的财务风险的能力。

保持合理的债务结构和规模。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债务规模必须和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相适应,在公司进行债务偿还的过程中,只有被划分为所有者权益的那部分资产才可以作为偿还债务的来源,这个范围应该低于公司净资产的规模。

合理的调动货币资金,建立风险基金。防范公司财务风险,需要公司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相对合理调度与安排。公司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元化经营战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去分散公司财务风险。建立风险基金,这意味着公司在面对未知的偶然性重大损失的风险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可以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将这种偶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处理。

逐步的完善防范财务风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的公司制度是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前提,它可以使公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能够相互监督和约束,将公司的权利平均分配,使责任和权利法律化,更加正确的处理包括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内的公司内部关系,以及包括政府、债权人在内的公司外部关系,要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需要公司的自我总结,也需要适当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强化管理层财务风险的意识,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从过往的经验可以发现,有些上市公司比较盲目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战略意识模糊,在众多从事的生产经营业务主营业务占比很低,从事业务经营之前往往缺乏规划分析就直接进行投资,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该明确的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确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提高公司投资的回报率,减少由于盲目追求规模而造成的投资损失,提升资产收益率。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公司需要有良好的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防范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虽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并不能很好的对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保障,一些上市公司人治现象严重,管理层的权利远远高于规章制度,合理的给公司的管理者赋予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公司的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提升公司控制风险的综合能力。

加强上市公司组织规划的控制。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控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分别是关系到法人治理的机构方面和公司管理部分的规划设置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问题,财务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危机问题的发生。

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上市公司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去发现、分析与处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多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明确公司部门和员工的具体职责与权利,保障制度的可靠性。上市公司还应该规定设置好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通常来说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个: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设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经验知识去识别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同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用以解决的对策。通过以上财务风险管理步骤认真严格的监控影响公司生存发展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及时的应对各种财务资金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不但要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而且要完善其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同时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使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沈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

[2]罗晓敏,马忠.浅议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来源及防范》[J].中国软科学,2002.

[3]黄宇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

[4]刘进环.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

[5]王海侠.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舞弊的防范》[J].会计之友,2008.

第4篇

关键词:财务 风险管理 研究 供电企业

一、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到位、与企业日常工作脱节而导致企业运营不良的问题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而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对企业一体化管理要求逐日提升,更加注重财务端与业务端的紧密配合,供电企业亦是如此。当前,供电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理念较为落后

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的理念仍然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地步,没有很好地融入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价值最大化,财务部难以发挥企业整体价值引领的职能。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及时更新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将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放到企业整体运营的战略高度上。

(二)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传统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只集中于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缺乏长期的监控和改进流程,缺乏对不同风险的侧重分类,可能产生企业资源浪费、管控效果降低的问题。新时期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结合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文化和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系统,才能保障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施行。

(三)财务风险控制业务协同性不足

供电企业组织体系庞大,管理层级较多,传统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被通常误解为财务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辅助作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将风险源控制迁移到业务部门,从业务部门到财务部门的工作中一体化地将财务风险梳理出来,针对性的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改进。

二、构建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基于供电企业的管理现状、具体情况,探讨构建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一)构建目标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四个目标,具体包括:战略、经营、报告、合规。COSO提出的目标普遍适用于各行业企业,但针对性不足,并未能充满体现供电企业的公共服务、资产密集的特点。结合新常态下的环境和供电企业管理特点,提出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三大目标:

1、资产安全

供电企业属于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资产高度密集集中,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资产设备高单价,涉及大量资金流出流入,资金管理风险大。因此,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完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保障资产、资金(包括表内外资产、资金)的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经营合规

供电企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一举一动受到社会外界严格监管。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因此,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绝不允许通过逾越法律以谋求企业高速发展,只有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才有条件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经营合规目标中还包含了财报合规目标,企业需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上报、披露的财务信息报告真实完整,以有效监控企业经济业绩和有效支持管理决策。

3、可持续发展

供电企业一方面实现国资委利润目标考核,同时作为公共服务行业,又要兼顾社会公益性和绿色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考虑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要求,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

(二)构建步骤

构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应分步建立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监督改进的系统性管理要点与流程,并持续修订与完善,实现闭环管理。

1、开展风险事项识别

风险识别延伸业务端。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的财务风险并不局限于财务管理活动,更多是由于业务端的工作不合规,不合理所导致。因此财务风险识别不仅是对财务端风险识别,更要延伸到业务前端,确保评估范围全面覆盖。例如:资金安全风险来源于资金流入安全的不确定性和资金流出安全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延伸到收费管理、项目结算等业务前端的风险识别。

追溯财务风险源。基于财务风险事项识别,对风险事项的风险源进行深度分析,风险源不仅包括财务端的风险源,还应延伸到业务端的风险源,分析发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更好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风险。

2、开展风险评估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基于“风险评估分数=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发生影响程度”公式,细分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影响程度评价维度。风险发生可能性细分为可能性概率和可能性定性描述,风险发生影响程度细分为经济损失、计划实现、管理效率、企业声誉。

全员参与风险评估。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各个流程、各个岗位,只有全员参与、多方配合开展风险评估,才能保证财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风险评估要求风险事项涉及的归口管理部门和辅导责任部门负责评估,并且要求每个部门主任或副主任至少一个人、全体主管或副主管参与评估风险。根据归口管理和辅导责任,不同岗位级别的评估分数予以不同权重。

外部专家审核。由于内部员工对自身风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务风险评估结果增加外部专家审核,根据供电企业内外部环境风险变化,提出财务风险关键点,对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反馈意见。

3、建立风险事件库

财务风险识别、评估结果进行编号整理形成风险事件库,内容包括风险事件、风险源、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风险分值、风险级别。

4、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根据财务风险分值、级别,确定主要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承担。

5、开展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在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基础上,对重大风险设定关键风险指标,实施日常监测、预警和控制的过程。其中,关键风险指标是由关键绩效指标(KPI)衍生出来的指标,用于监控重大风险的属性状态变化和风险承受度突破水平。

关键风险监控指标包括前瞻指标和历史指标。其中,前瞻指标是指该类指标可以反映风险发生前的状态或程度;历史指标是指该类指标通过统计风险已经发生的历史情况,预测未来重复发生的状态或程度。其中,前瞻性指标也可以包括触发指标(即某类关联性因素的发生或状态变化,会间接反映当前风险的状态或程度),历史性指标也可包括布尔指标(即根据某触发因素的是或否,判断风险预警状态)

6、监督改进

风险管理监督改进是指针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转过程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开展自查、监督、检查和审计,并实施体系改进与完善的过程。

财务部、监察审计部、各业务部门利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风险控制自评等一些方法工具,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为“控制缺陷”与“管理提升”,形成优化建议报告,实施改进,更新相关的风险应对措施。

控制缺陷:识别现有控制不足与未能防范财务风险的控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明确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管理优化:分析现阶段管理水平,从提升运营效率、加深业财融合等角度提出管理提升优化建议,明确完成时间、责任部门。

(三)保障机制

通过建设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和构建财务风险文化作为风险体系的基础工作,支撑风险体系落地、实施,并贯穿于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监督改进各个环节。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为供电企业提供一个财务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共享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财务风险信息采集模板,积累大量标准化的财务风险信息;集中财务管理风险信息,固化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实时监控财务风险,提供高效的财务信息化预警手段。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这些功能会对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产生显著效用。

财务风险文化:新型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财务风险文化建设,总结为以下四个方向:“道德诚信、安全第一、持续发展、风险可控”。各供电企业需结合自身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特色企业财务风险文化。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探讨构建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今后,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应动态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实施成本精益化管理,为企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惠娟.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09.

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内控管理;改进对策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的作用非常关键,财务管理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的资金链、资金流通、成本收益都息息相关。在市场化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任何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的风险和隐患,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稳定性的关键工作。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的作用是能够提高企业内部资产的信息准确性给企业的经营奠定基础,可以让企业对内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加快企业指定的目标可以快速,正确的执行。在企业的运营中各种资金问题比如资金的筹备情况、资金的回收、资金分配这些环节都会让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隐患,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企业破产这也是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越来越重视的原因。

1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1.1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和限制,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本没有指定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于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意识。一旦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健全或缺失,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势必也会存在问题,会让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控的问题上出现管理的疏忽或者是遗忘,那么在企业的经营中就不会根据当前的经营情况来制定出科学的奖惩制度,内控制度几乎不存在,使企业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1.2风险意识淡薄

现在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环境都十分严酷,在这种背景下不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意识薄弱都是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导火索。只有在经营中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的才能够尽量的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在现在的绝大部分企业中有些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即便有也是象征性的存在,工作中能应付则应付,只有在领导和上级检查时才会重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方式显然无法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企业的内控和管理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1.3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即便有的企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导致建立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就导致财政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在实施中出现较大的阻力。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那么这就导致了公司对这一项工作的把控和监督,发挥不出企业内审和监督的功能。

2完善企业财政风险管理及内控管理的工作计划

2.1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企业良好的内部环境会让企业内部的财险风险降低,是对企业进行内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所以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和财政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深入的掌握企业财政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工作内容,才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制度、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让各项工作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正常有效的进行。当企业的管理机制健全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营造出团结向上,主动进取的优秀企业文化。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相关的员工进行财政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培训,让员工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当企业进行预算评估、合同签约、及项目中的相关决策的时候,在确保企业核心机密不外泄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集体中进行决策,选取最合适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2.2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杜邦财务比率分析法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很有帮助,利用这项方法制定出长期、敏感性强的财务指标,以此作为基础对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这就是财务风险指标。选择财务指标的标准是要具有配合性、灵敏性、预见性这几大原则。只有具备上述的几项指标才能保证对企业财政情况分析的准确性,也能在报告中体现出企业当前的财务、运营实力、经济效益、债务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是财务风险指标的核心分析指标,通过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能力和价值。要分析现金流量可以从企业经营活动、投资现状、融资情况得到现金的总和,在这三项指标中经营活动是作为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主要依据,现金债务比率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

2.3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制定财务风险体系

企业需要根据目前的企业环境、经营规模、、市场规模几项指标为基础建立一套或者多套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企业要逐步完善和优化企业的投资方式和制度,全面的评估和调查投资风险和回报的情况。制定好的评估报告需要得到主管领导和乡级单位的审批后才可以执行。

3结语

在现在的企业运营环境下,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化高水平的管理公司,需要高度的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做好内部控制的管理,对企业运营中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及时监控和决策,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让企业能长期的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慧.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33).

第6篇

关键词:集团化;管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在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迎来了全新的严峻挑战,财务风险有所增加,为了提高企业发展综合效益,应加强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范管控措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一、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筹资风险

集团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都需要依托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够展开,相关的事项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管理方式不妥当、市场面临的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等,使得集团化企业筹集的资金使用效益难以确定,加剧了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盈利偿还到期债务,形成了筹资风险,这一不确定性对于集团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各环节均可形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

(二)投资风险

集团企业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投资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面对企业投资项目时,若是发生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当等问题,会导致企业的投资项目收益不理想,距离预期中的收益水平相距甚远,使得企业的投资风险问题加重。企业的任何投资行为都可能带来风险,由于企业所处的阶段各有不同,面临着各项投资行为与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也各有不同,在企业投资活动的不断推进下,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呈现出了动态化的改变。集团化企业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严重程度、风险性质以及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投资风险在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中体现出了较高的管控难度[2]。

(三)资金管控风险

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中,资金管控风险可分为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资金管控人员缺少对资金的合理管控意识,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出现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业务或盲目投资的问题,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问题,很容易引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顺利、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短缺的影响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资金结构不合理会导致资金的收益较低,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综合效益,增加了资金的管控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受到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的安全风险问题有所增加。

(四)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营风险问题,例如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没有经过市场调研、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市场信息,就进行了相应的企业决策,导致企业决策和管理者在缺少真实、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就制定了相应的决策。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不足、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整体的市场调研活动科学性不足,缺少对市场信息的合理分析,导致经营决策与市场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需求。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足,增加了企业经营问题的发生概率,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其集团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综合效益[3]。

二、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控不力以及缺乏风险管理系统导致的,在集团企业中,出资人缺少对各个资金运用环节的有力监控,即使设置了监督职能专职人员,也制定了相应的监督制度,但是缺少有效的先进手段,掌握的信息不足,导致监督者难以根据集团企业财务资金的全面现状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缺少对企业集团重大投资的约束和有效的决策机制,资金流向与资金控制二者之间相互脱节,增加了财务风险,甚至需要借新还旧,来保证正常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缺少风险管理系统,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缺少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导致财务危机所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均难以预估,增加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着破产、被收购等问题。

三、集团化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集团化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使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这是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使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均有所提升。集团企业应根据对实际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细化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挥出财务监督制度的有效作用,严格落实到实际,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合理管控,使内控制度有效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运用到实际的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明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使财务监督机制功能更完善,在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应使全体人员树立起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仅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而且要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落实到各个人员身上,通过全员全方位的控制,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组织和开展有关防范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的专业知识宣传活动,以及专业培训等,树立起员工的正确认知,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防范水平得到提高,一旦发生财务风险问题,工作人员才能够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处理效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起关于内部审计的完善机制,优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功能性,持续提高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水平[4]。

(二)优化财务管理体制

集团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为了提高防范和管理效率,应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形式以及具体的任务,灵活调整具体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保证财务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发挥财务管理的有效作用,实现调控功能,对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防范效率。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降低对集团化企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障碍问题的发生,对于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管理混乱、管理方式过于死板的问题,实现彻底的改进和解决。

(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类别和特点的分析,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信号的了解与掌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发挥风险识别系统的功能,提高对财务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针对其中可能诱发风险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理,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合理选择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使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时,将预警信号传递给相关人员。企业则根据获取的预警信号分析风险,对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衡量,落实相应的解决措施,转移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或消除风险。企业有必要在经营过程中建立起风险应急机制,在面临风险问题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具体的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将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可能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5]。

(四)创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集团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各个流程均应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其中,贯穿财务风险管理这一重要的理念。近些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社会领域的各个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集团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各个环节中也有必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项财务风险相关要素纳入其中,涵盖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效率。保证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覆盖到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存储、报告、预警等各个环节中,实现网络化的传输功能,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切实提高集团化管控模式下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紧跟时展的步伐,将财务管理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使其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优势作用,推动我国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的更进一步强化与发展。

(五)加强和完善集团财务委派管理

为了完善集团财务委派管理工作,应将财务主管和经理人的权责划分清晰,结合责权力实现不同人员的职能的落实,以免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建立起财务主管委派制运行系统,将财务主管委派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加强对财务主管信息的重视,强调信息对称性,提高监督效果,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突袭检查,由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对经理人或财务主管进行高效监督,提高约束性。应增强集团企业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委派财务负责人的履职培训,同时也鼓励委派财务负责人积极学习和进修,强化业务素养和综合技能。结语综上所述,集团化管控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集团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强化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推进集团企业未来的长足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雪霞.茶文化下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J].福建茶叶,2020(08):94–95.

[2]沈恂.浅析财务风险管理在上市公司经营中的应用[J].银行家,2020(05):112–114.

[3]邓长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1):31–33.

[4]李阳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月刊,2019(S1):72–87.

第7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引言

企业发展过程中,内外部发展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企业管理工作开展必须伴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风险。本文将通过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证,以期对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构建内控体系有所借鉴。

一、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内控体系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依据。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一系列约束和规范行为,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基于财务风险管理构建内控体系,能够为贯彻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保障。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本质上属于相辅相成关系,共同为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二、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现存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认知薄弱。现阶段我国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已逐渐建立内控体系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企业起步较晚,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认知,更加侧重于企业产品经营,忽视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与内部控制体系之间存在一定冲突。二是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仅仅是简单的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财务部门工作范畴,导致企业内控体系无法最大化发挥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积极作用。三是企业财务运转必定会存在一定风险,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忽视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缺陷,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水平和效率低下。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与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的内控体系,但是由于建立的内控体系不完善对企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尤其是在资金链条运作上企业缺乏对资金应用的针对性预算,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同时缺乏对现有资金管理机制的优化和调整,也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内控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缺乏有力保障。

(三)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机制缺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直接受企业财务信息精准性制约,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尚未制定独立的财务信息整合体制,缺乏对企业管理制定完善的预算制度,部分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或部门,但是大部分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加大。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财务人员修改企业现有财务信息以实现获取更多利益目标,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实,阻碍着企业长久稳健发展。内控是一项综合性的需要企业全体员工有效参与的企业管理模式,现阶段企业在建设内控体系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共享效率低下,阻碍着企业发展。

(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缺位。内部监管是企业建设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开展实施监管,及时找出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和内控效率。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缺乏针对性的审计监管机制,造成企业管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中缺失必要的监管机制,工作开展效率低下。企业在运行内控体系中由于审计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企业发展受阻,内控体系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难以最大化发挥。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展开针对性的整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效率提升难度加大,阻碍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地提升。

(五)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现阶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逐渐运用于各行各业,对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以推动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加强。但是现阶段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造成企业发展缓慢或者是停滞不前。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普遍性缺失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企业优秀管理人员供不应求,不仅会引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问题,还会造成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调控能力的不断下滑。企业整体执行力处于下滑趋势。同时企业内部针对性的考核机制缺位,导致企业管理不公平性越发凸显,阻碍着企业长久发展。

三、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优化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观念。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以确保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序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因此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已经成为企业实现长久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财务人员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以实现减少企业经营管理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推动企业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企业需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务风险管理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帮助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以及推动财务风险观念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所有员工都需要实时更新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推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防控意识的不断强化,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实施氛围。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对内部财务管理风险理论知识熟知程度,以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为基准,在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宣传力度,针对性的提出风险防控策略,以及定期举办风险防范知识讲座,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夯实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完善的内控体系可以有效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具象化且严格执行已经成为企业制定全面的内控机制的必然要求。同时为了更好的将内控体系应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内控体系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企业需要设置合理的内控实施范围,制定科学化的内控实施目标,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是以企业实际发展现状为基准,分析现阶段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整合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并及时开展整改措施,推动企业内控水平和质量的不断上涨,二是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合理的对企业发展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不断优化和调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监管内容,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监管水平。

(三)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机制。信息交流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强化信息交流效率可以有效为企业管理人员正确决策提供真实性的数据支撑,推动企业决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视角下,企业在构建内控体系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机制,为内部信息交流和传递提供依据。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员工信息交流意识,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信息交流观念,为企业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和财务风险管理夯实基础。企业需要紧跟时展变化,及时将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确保风险信息系统设定的独立性,最大化发挥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积极作用,为管理人员正确决策提供真实数据,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四)优化内部审计监管机制。企业需要在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并选取专业化的审计人员担任岗位,严格按照企业相关制度要求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展开审计工作,以最大化发挥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可以及时排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隐患,提升企业解决风险隐患效率,推动企业整体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地提升。同时以企业实际经营现状为基准,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规章制度,在企业发展中最大化发挥审计部门的服务职能,推动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五)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构建内控体系,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以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一是提升企业进入门槛,选择高素养的专业化人才录用,强化企业管理机制。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因为财务风险管理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企业就需要在高层管理职位中安排具备较强经验和综合素养的专业性人才。二是完善企业内部学习培训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对内部人员定期开展专业学习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制定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待遇相挂钩,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参与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企业提升财务内控水平和质量、推动内控体系有序运行奠定基础,增加企业整体竞争力,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激烈化,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构建企业内控体系,就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夯实基础。现阶段企业在财务风险视角下,财务内控体系构建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提升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健全内控体系、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优化内部审计监管机制和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等多个角度,推动内控体系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促使企业提升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推动企业长久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平.浅谈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中外企业家,2020(03):64-65.

第8篇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城市燃气行业的安全与经营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城市燃气全面风险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全面风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体系,对于正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城市燃气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城市燃气企业建立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高危行业的燃气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诸如供应链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安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财务和资本运营风险等,都对公司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规避风险,完善自我机制的需要

依靠城市燃气企业的垄断背景,其经营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公司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建立重大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应对、重大决策制定、重大信息报告和披露以及重要流程内部控制机制,促使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整体防范的长效机制,

3.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国内多数燃气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往往由于各个体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有效的衔接和支撑,尚不能形成对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全覆盖、全监控格局。因此财务风险体系通过建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和财务预警信息反馈系统,对公司经营计划、投融资管理、生产运营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测、识别和控制,对于企业稳健运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着重要意义。

二、燃气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

燃气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但往往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损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机会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的将财务风险视为纯粹的负面的东西,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换言之,既要恰当防范和控制纯粹风险,又要理性认识和管理机会风险。

2.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机制,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不利于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3.只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体系分为战略(决策)层面、管理层面、执行(实施)层面,但一般情况下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往往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企业只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的不足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领域宽泛,专业性较强,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定性分析运用较多,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风险应对以单一措施为主,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

三、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应用业务流程分析法对燃气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就重点环节的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的控制关键点,针对各风险控制关键点的不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到提前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提高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严格财务风险识别过程,建立全面的风险机制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该以财务风险辨识为基础,探寻财务风险的根源以辨析相关风险的可控性,结合对公司影响的重要性和在长、短期内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排序,在有效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方法或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辨识、风险溯源以及风险排序机制。进一步梳理和规范管理流程,按照管理类别、专业性质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分类,建立起涵盖投资融资、工程及固定资产、物资采购、财务和资金管理等各个管理类别以及以内控为核心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按照会计要素对供、产、销各经营环节和人、财、物各控制对象作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形成与业务流程相统一的闭环管理。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资金风险在财务风险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燃气行业具有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大、资金占用时间和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基于这种特殊的行业特性,燃气行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往往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而资金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管理程序,将财务风险控制环节及关键点,纳入预算控制范围,通过全面预算进行事前筹划,评估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策略,控制和缓解风险,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因素。

4.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