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3 10:39: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基础常见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开设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和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关键词] 医学教学;临床实习;神经外科;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R651-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9-0118-02
经过四年繁重和辛苦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学习之后,按照教学计划,医学本科生在第五年要进入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培养临床医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对临床专业医学生进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其中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临床工作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我科是神经外科,按照我校医学生临床实纲的要求,学生要在我科实习2周时间,并要求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影像学读片)和治疗原则,熟悉神经系统查体和一些基本操作(如拆线和换药等)。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实习安排,实习学生就不可能在2周实习时间内达到上述要求。我院神经外科是河南省重点专科,设两个病区,共有床位114张,每年接收各类实习学生500余人。现将我科多年来带教实习生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1 科室集中授课,统一管理
每批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均由教学秘书(高年资主治医师)统一管理。首先安排教授或副教授为实习生集中授课,授课时间为4学时,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神经外科的研究范畴、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基础(颅高压和脑疝、脑水肿)以及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原则。
鉴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前医疗环境的特殊性,我科组织有多年带教学生经验的中、高级职称医师一起根据实纲要求制定授课课件,把科室多年积累的典型病例制成课件,包括简要病史、影像学资料(CT、MRI)、关键手术录像片段、病理诊断和预后等。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课件的讲解,为实习学生在枯燥的书本知识和鲜活的临床病例之间架起了一道直观而便捷的桥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目前特殊医疗环境给临床教学所带来的困难和限制;另外,也可弥补在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因无该类型病例所带来的缺憾。
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教学秘书负责全体实习学生的考勤工作,有事必须请假,并把考勤工作纳入出科鉴定的内容之一,从制度确保实习时间;并使学生从实习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考勤习惯。实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认真书写鉴定评语,由科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签字后方可加盖科室印章。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三基”训练,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统一授课后,教学秘书就把实习学生分配给各个带教老师,由他们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各带教老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CBL或医学模拟教学等方法,指导学生实习,旨在强化学生的“三基”知识,逐步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2.1 PBL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2]。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PBL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答问题、总结知识”,是一种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3]。我们在指导学生实习时,融入PBL教学精髓,以临床问题为中心,广泛联系基础医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脑积水患者为例,我们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①脑积水的常见病因有哪些;②脑积水的发病机制;③脑脊液的生成、循环和吸收;④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验包含哪些项目及其临床意义;⑤脑积水的分类;⑥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⑦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主要手术并发症有哪些。先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自己查找资料,然后组织他们讨论2~3个学时,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把基础知识和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把所学的零散知识以疾病为主线串联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哪方面的知识较薄弱,以便进行有目的地补充和讲解,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CBL教学
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即以典型病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他们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PBL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例如,我们找一个周围性面瘫和一个中枢性面瘫患者,先让学生观察二者的面瘫症状有何异同,进而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上的异同(从解剖学角度思考),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二者的病因区别。又如,通过临床具体病例,使学生们了解肌力的分级及临床上如何判定肌力级别、昏迷的分类和临床判定方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方法。通过CBL教学法,使学生们对抽象的书本知识有了具体的理解,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三年制;临床医学;教程情况;改革
【中图分类号】R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近段时间来,中国很多医学院校都启动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程系统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由以往的三版块过渡为两版块(基础、实践),但仅仅在以科目为核心的教程模式上实施了改革,这部分改革只对基础课与临床课实施精讲,无法摆脱传统教程系统而单独存在。国际上1950年启动的以医学教程整合为核心的教程系统改革现已处于极为核心的地位。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始着手进行创新改革(综合教程规划),把医学与人文、基础医学各科目间、基础医学与临床诊疗进行交叉研究,以知识模式为纽带把医学相关科目整合成一个系统。
一传统教程系统的缺陷
目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程系统尽管实施改革,但基本思路并未突破从基础到临床、理论到实践的教程框架,其教学核心依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
(一)教程系统模式落后
全科医学从1980年传到我国以后,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已培养出一支30万人的全科医师队伍,为国家深化医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队伍支撑。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服务社区和农村的全科医师,中国目前全科医师的工作内容是以“六位一体”服务为核心的,但全科医学的教程系统依然沿用以往的临床医学专业系统,其知识体系依然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缩编版,并未形成以全科医学培养目标为导向的独立教程系统,教学目标中无法体现“六位一体”的全科诊疗工作观念,更缺少进行本岗服务所需的核心技能,[2]无助于培育基层必需的实用类专才。
医学生最终要走向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立足基层,满足人民基本卫生需求的全科类技术运用通才。然而醫学专业大部分教程仅着眼于教程本身,并未考虑以后的工作实践与运用。教学中讲授具体疾病时,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套用定义、病因、发病情况、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测、诊疗与鉴别诊疗这个模式实施教学,这套教学模式与工作具体情况差别很大,致使学生在毕业后迈入工作岗位,依然要进行很长时间学习与适应。
(二)实验课与选修课设置缺少创新
教程设立依然根据基础到临床、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稳步推进。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学制原因,教程设置上缺少变通,往往采用本科课程的缩减版。
教学中因课时所限,重教学轻实验,甚至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压缩实验课时,实验课多以验证性为主,实验课中未完成对学生创造力探索力的培养和发现;因必修课课时所限,为完成相应培养目标,一部分学校未考虑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设大批的选修教程。[3]因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实验课及选修课的设计,授课方式等多种原因,实验课与选修教程的开设并未达到预计目标。
(三)实训系统脱离基层医疗实际
我国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始于1999年,初步形成东部及发达地区以“5+3”为主、中西部及偏远地区以“3+2”为主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师是各类医学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办学目标。如何为城乡各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宽口径,用得上的全科实用类医师,是各类医学类院校实训课程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现今的实训系统是在学生大学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完理论课的期末考试,便开始以医院为主要实训地点的实训期,实训的时间从大学二年级当年的5月份至大学三年级的5月份,历时12个月。传统的实训教学就是安排学生到二级以上的医院进行轮转科室,通常是内科3个月、外科2个月,妇科2个月、儿科2个月、急诊科1个月、重症科1个月及传染病科1个月,医院根据实训大纲,由相关科室进行相关实训考核。这种实训考核系统看似面面俱到,但最大不足是忽略临床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培养的差异,忽视全科医师是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主的六位一体工作模式。
(四)毕业考核未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现行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考生应在医院试用期满1年后以医院为单位报考医师资格考试。而实践技能考试是考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部分,实践技能考试不合格则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
现今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于三年制临床医学毕业生的毕业考核采取毕业理论考试和医院实训考核相结合的制度。毕业理论考试在学生实训返校后一周内进行,以内外妇儿常见病为考试范围,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问答题形式出卷,这种考试形式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以五选一为主的选择题考试形式相差很大,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而实训部分的培养则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于实习医院,造成学校在实训教学管控方面存在一定程度脱节。
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程系统改革策略
(一)突破传统模式制约,以课程群构建完成教程系统模块
现行以科目为核心的教程系统有利于学生体系化地解读理论,却无助于学生化解基层卫生岗位中多科目交叉性临床问题。依照国际上教程系统改革目标,以课程群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教程系统,把有关内容与有共同教学规律的几门课程进行计划整合,融合一体组成相关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内部的整合,处置好教程间的相互关联,避免重复工作,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程的结合。[5]将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目整合成五个课程群,第一是医学基础知识课程群,包括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第二是临床与基础相融合的课程群,包含临床生理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第三是临床专业课程群,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五官科学、中医学、精神病学等。第四是医学技术课程群,包含诊断学基础、影像学等;最后是医学人文学课程群,包含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区卫生服务等。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科目整合成五个课程群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全科医学与社区诊疗岗位能力需要为目标,以体系为线索,以脏器教学为重要内容,以课题为核心的教程模块,即医学基础模块,系统疾病诊疗模块,临床应用技术模块、医学人文素养模块、社区卫生服务模块。
医学基础模块又分为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基础两个子模块。基础医学知识模块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群的科目为主,包括人体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奠定医学生基本的知识框架;临床基础模块以临床与基础相融合课程群的科目为主,包含临床生理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病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此模块的课程都可以与临床具体病例相结合,授课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相关临床应用中讲授基础知识,强化课堂授课效果。
系统疾病诊疗版块以临床专业课程群科目为基础,脏器为线索,以系统为纲目,依照形态机能、病痛诊疗的框架构建知识系统,突破基础与临床、临床各科目间的限制,依照全科诊疗的程序来创设教程;临床应用技术模块是医学技术课程群科目为基础,以常用的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查为纲目,将各科目常见病及适应症融入到检查技术中去;以疾病带动相关检查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医学人文素养模块分为医学人文和综合素养两个子模块,医学人文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自觉性、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卫生法规、医院管控与心理学等实际需要所设计;综合素养模块涵盖语文、英语、计算机、体育等教程,并将社区诊疗服务中医院公共卫生管控系统的基本操控融合到计算机教程中,将科学健康运动结合到体育教学中;[7]社区卫生服务模块是基于中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而设立,学生应熟悉社区诊疗中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掌握全科诊疗的医疗思维模式与社区基层诊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提升其对社区常规健康难题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完成实验课与选修课教程创新改革
依照教学对象立足于社区全科岗位的实际情况,变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医学理论教程和实验教学课时比值从5:1比例增大到3:1。将分散于各个科目中的试验项目变更为三个实验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医学机能学实验模块、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医学形态学实验模块主要观察性描述性实验为主,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课程;医学机能学实验模块主要以动态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涵盖临床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药理学等临床基础学科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以病理生理学、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相关实验为主,着重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探究能力及综合实验能力;实验课教程改革要以实验教程三大模块为基础,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研创造力的培育,通过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来不断深化对医学理论的认识和思考。
选修课教程改革要以拓展知识面,强化前沿、新兴交叉科目相关研究为切入点,建立与素质培养相对应的选修课系统。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要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设置前要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进行调查问卷,真正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心声与需要,建立起深受学生欢迎,切合学生今后实际需要的选修课程系统。学校可适度缩减医学技术模块及医学人文素养模块相关必修课课时,开设医学前沿技术及公共人文类选修课。医学前沿技术类选修课以医学前沿技术为主线,以临床为导向,提高学生临床兴趣和探究能力为目的,进行相关选修课的设置;公共人文类选修课则是把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有关课程互相滲透,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为初衷进行相关选修课的布局。[8]
(三)以全科医师培养为引导、社区为基础,完成实训系统改革
实训系统改革就要尝试将传统“学校教育+医院实习”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过渡到“学校教育+二级以上医院实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疾病防控中心实习”的培养模式。二级以上医院实训要让学生掌握对常见病(含急症)、相关疑难病及常见重症的规范化诊疗及分诊能力,实训一般安排6个月,即内科2个月、外科1个月,妇科儿科1个月、急诊急症科1个月,中医科1个月;此期间实习主要为毕业实践考核及毕业后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打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训就是让学生掌握社区人群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的医疗康复、高危人群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及计划生育等相关技能,实训一般安排5个月,具体分配如下:常见病诊疗2个月(内科1个月,外科妇科儿科1个月)、慢性病健康管理及高危人群干预1个月、中医药及康复医学1个月、社区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及计划生育1个月;此期间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基层,让学生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疾控中心实训一般1个月,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科医师都是最早接触相关患者并或者第一手信息,疾控中心实训就是为提升学生们作为全科医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分析相关程序及自我防护相关能力。
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遵循,构建科学高效的毕业考核系统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所必需的通行证,临床医学专业教程改革的初衷也是让学生尽快通过资格考试,实现择业就业。而毕业考核系统对学生学习实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毕业考核系统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高度契合,是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就业率偏低,许多学生在实习阶段都在准备专升本考试,专升本考试科目是生理病理及英语,和学生实训阶段所学内容脱节。医院及带教老师因繁忙的临床诊疗对实习生的管理也不可能像学校一样严格,导致学生实训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学校只有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建立毕业考核系统,才能倒逼学生们重视临床实训,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考核系统仿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分为实践技能考核与笔试考试两部分。实践技能测试建立试题库,试题来源以近二十年医师资格考试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纵真题为基础,至少保证题库中选择题题量不少于500道,其相似相关考点的自编考题不少于500道。学生采用随机抽签方式进行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满分100分,模拟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第一站考核临床思维能力,分值60分计时40分钟,包括心肺听诊8分、心电图诊断7分、影像诊断6分、病史采集15分、病例分析22分和医德医风2分计六大部分;第二站是临床体格检查分值20分计时15分钟;第三站是临床基本操作分值20分计时10分钟;实践技能考核以60分为及格线,第一次考核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则不得参加毕业笔试考试,延缓毕业。
毕业考核系统笔试部分建立计算机试题库,试题来源以近二十年医师资格考试助理医师笔试真题为基础,至少保证题库中选择题题量不少于6000道,相似相关考点的自编考题不少于6000道。测试采用电脑按照相关科目占分比值自选习题,每次选题300道,分为基础知识笔试和临床知识笔试,每场150题计150分,时间150分钟。笔试成绩以两门合计180分为合格线,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则延缓畢业。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关键词:全科医学 乡镇卫生现状 教育改革 能力培养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是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会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是一门整合传统生物医学和现代心理社会科学的临床医学。在美国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社区卫生服务则是全科医疗的具体体现,它将全科医疗的理论应用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以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因此全科医学的教学应配合乡镇及社区卫生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必要的改革。
在对湖南省内一些乡镇地区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医疗现状不容乐观,现有的医疗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医学院校必须着手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全科医生。
一、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坚持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用的原则
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最直接有力的教育。正确的了解各个地区疾病的流行趋势、农村的常见病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轻松分清学习的重心,根据病情需要将技术学全学精。据了解现在农村老年人多以风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常见;中小学生多以龋病、蛔虫感染常见。这些疾病多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和预防引起的,因此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乡镇进行宣传教育,这样既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患者,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为全科医学的推广做了必要的工作。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标本和医学挂图等更加形象具体的学习医学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临床分析、判断、决策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设置电子阅览室,大量增加医学图书,有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及临床分析、判断、决策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有更加完整的学习氛围。
二、医学院校应对教学科目作相应的调整
调查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大部分全科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缺乏的,在诊断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因此这就需要:
1.学校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课程设计也要有实用性、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把《医学基础》、《系统与器官疾病》、《临床应用》、《社区卫生》、《全科医学概论》和《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卫生与健康》、《社区保健与康复》等作为重点科目,使其能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进行学习。而有些专业性相对较强的科目,如《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等可以设置为全科医师培养的考查科目,因为调查数据显示,86%以上的此类患者多应该接受相关的专业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乡镇医疗条件暂时还达不到那个水平,这需要国家投资改善专业医疗设备才能做到。
2.医学院校要克服课程内容雷同,浪费学时的现象。在学习中我们发现,目前的课程设计中很多不同的科目介绍了相同的疾病,一样的疾病一样的病因机制、一样的发展转归结局一样的治疗,如此雷同的设计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浪费了学时,还蹉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针对性强的科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目前农村对疾病的预防知识是很缺乏,因此要加强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的比例,让学生能尽量广泛地了解这类疾病。另外可以减少甚至删除那些在地球上基本消失或极少见的疾病,增加新增疾病的介绍,掌握相关预防及治疗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全科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及职业特色。
三、增加学生直接接触患者的几率。
可以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等带领学生去乡镇卫生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地方见习、实习。与病房多接触,学习基本流程与病人护理,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设施、人员配置, 体会其管理体制的建设以及服务项目的开展, 掌握全科医疗服务的内容、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 并为创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更方便深入弄清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防治疗,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临床经验,了解医患关系,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治疗病人。
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教师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能不能培养一个合格全科医师的关键,医学院校应该聘请参加过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或者聘请教学时间长,又具备双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同时也可以从附属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拔富有临床经验、基层医疗经验的医生作为兼职教师,传授全科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
五、定期做教学反馈及评价
在教学反馈中我们可以考察教育工作者,做到优胜劣汰,使学生能在起跑线上就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教与学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全科医生职业, 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 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 普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迫切需要。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全科医生职业, 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输送高素质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 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深入、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师;临床培训;妇产科;教学
临床妇产科教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妇产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基层妇产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对以往来我院进修的基层医师调查数据显示,其特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临床实际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文化程度、工作时间长短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及能力也参差不齐。虽然进修医师的个体化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他们对进修学习都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希望多参与医疗临床实践,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如何针对学员的基础水平并结合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在卫生部颁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在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教学水平,是从事基层医师培训的专业医生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以往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如传统的大课堂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法、临床演示模拟器材教学法、病案启发式教学法等,哪些更适合基层医师的临床培训、如何根据基层医师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培训医师所必须用心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基层医师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注重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及个性化特色培养
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学也是一门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学科,在基层医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基层进修医师对进修培训大都体现出浓厚的专业兴趣,他们对待临床工作也非常认真努力。针对基层进修医师大都理论水平较低、接待病员时思路不清、病情变化后不知所措等特点,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选用具有高级职称、理论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利用小课堂授课方式,定期轮流为她们集中进行专题基础理论的教授;其次,利用每日常规的上级医师查房、定期的主任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一系列的制度,精心挑选比较合适教学的病例,详细地讲解该病例的诊断要点、诊治原则、病因病理、疗效观察及病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基层进修医师以帮助;再次,利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提出疑难病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系统,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需答案,并进行总结和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全方位、立体式地尽最大努力提升他们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
除了下大力气提升他们的医疗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外,我科还针对进修医师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其大致分为如下3种类型:(1)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师,在原单位临床经验少,不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2)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基本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在原单位能独立开展部分临床工作;(3)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原单位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资历,能独立诊治各种妇产科常见疾病。对于第一类进修医师,主要通过低年资医师病房轮转制度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治,掌握低中难度的手术操作。对于第二类医师,主要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规范他们在常见病种诊疗中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疗和手术,并对少见病种、疑难病种高难度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第三类医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考评后,可以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独立值班,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床,在一些常见手术中参与或主刀。总之,大原则就是严格考评其临床能力,根据其临床工作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尽量做到对每一位进修医师的因材施教。
2 注重医疗临床认知的纠偏与重塑
基层医师由于一般工作、生活在县乡一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对医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手术是否过关的问题上,认为熟练的手术技巧就是一个优秀医师所具有的一切。这些基层医师不乏手术水平很高的进修者,但充其量也只是个手术匠而已。由于他们对妇产科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综合征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诸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心脏病、难产的处理、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休克等风险大的病种不加重视,导致这些疾病的处理不够到位,经常埋下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带教老师在不断强化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制定和完成临床工作程序的量化标准外,还需要不断强调手术从来就不是妇产科学的全部,而对疾病的科学诊治思路、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前指证的把握、术前准备、术后处理都是一名优秀医师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的势头,所以对医疗事故的分析和学习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学习,要让基层医师从医疗纠纷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深他们对医患沟通解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
3 注重培训医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3.1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
一个合格的妇产科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我本人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巩固,不断学习新版印刷的妇产科教科书,时常注意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学习国外文献知识。理论知识需要临床工作来验证和加深印象,临床医疗实践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作为指导。所谓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绝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随时地提取和应用它们为病患服务。在对基层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他们所提出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一点点,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述能力外,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无疑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还要能够使他们明白的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生动的事实举例表达清楚,使得她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2 要形成自己生动形象的鲜明教学风格
基层医师大多都接受过临床医学的理论教育,更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是可能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规范,对疑难病症的处理缺乏经验。在给她们进行培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授予大家,与单纯的医学生授课有所不同,在于深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可能存在病人疾病发生率及疾病种类不同,针对不同地区
的疾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基层医师应该掌握当地多发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特殊情况的应对。在教学课堂要有大量的互动,深入了解她们的需求和薄弱环节,通过讨论、提问、争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基层医师的需求,有时可能还要有具体实例、病历分析,还有以往经验的探讨等等,甚至有时还要强调语言表达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 注重激发、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基层医师的临床工作可能很单纯。对单一疾病的处理非常熟悉,甚至很在行,但是对复杂疾病的处理,就缺乏经验,在讲解了疾病的病生理基础上,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最终讲到治疗方案。另外临床操作往往沿袭以往的当地的传统的方法,不够规范,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不建议再使用的方法,对于这些情况要有针对性一一解决,举例说明老方法的不可取之处、新方法的优势等。可能有时要把使用的器械、流程、用实物的形式很生动的呈现在学员面前,借鉴国外的方法,进行workshop的使用,来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积极性,用手把手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
3.4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多元化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基层医师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示教是非常必要的。其中PBL教学、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参与式教学方法、电教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多元化教学具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基层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诸多优点。
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科示教课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医师的学习热情,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十分有益于基层医师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5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起点,妇产科医生要在认真阅读妇产科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最新专业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通过利用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方法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打牢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总之,为提高基层医师的专业能力,要在提高自身妇产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强化基层医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发挥学习主动性,坚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2 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0,(8):25-28
3 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1999,(2):23-24
4 舒涛,梁渊,张文斌,等,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1
一、够用性原则
坚持够用就是知识量(信息量)和知识难易度两个层面要够用,知识量上的够用就是要完全包含预选卫生士官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所遗漏,而知识难易度上的够用就是要难易适度,符合预选卫生士官的认知基础,要知道,医学知识浩瀚如海、博大精深,那么预选卫生士官教材的编写就要合理取舍,有的放矢,要吃透预选卫生士官训练与考核大纲内容标准,选取合适的编撰内容,还要注意教材使用的对象绝大部分只有高中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有限,那么教材所包含知识深浅要适宜,易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给预选卫生士官奠定宽广扎实的医学知识面,同时也适合预选卫生士官进行学习。
二、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则是要求编写教材必须从预选卫生士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符合任职需求,达到知识实际、技能实用、基层需要、一线能用的目标。例如,原卫生员教材第七章―“常见疾病”,编写时要注意包含基层最常见的疾病种类,传授可操作性强、能够快速准确诊断疾病的方法,提供符合基层现实的最实用的预防与治疗手段,这样预选卫生士官才能把教材所教授的知识迅速转化为岗位实践的能力。
三、科学性原则
坚持科学性就是要注意教材结构合理,主次分明,知识系统、完整并且从前往后递进式深入,让预选卫生士官能够知道学什么、掌握什么,还能够让学习自然无障碍深入。例如,卫生员教材第二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需从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阐述人体结构与功能,这就要做到整章结构搭配合理,图文并茂,三个层次的阐述互为基础,最终学习者学习后能够在三个层面上对人体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且掌握重要器官的位置、功能,为之后章节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先进性原则
坚持先进性就是要关注医学基本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因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人体与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细化,基础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一定要关注医学最基本理论的进展及新观点代替旧观点的情况,要让教材与医学发展保持同步。在卫生员教材第六章第五节―心肺复苏及通气术中,心肺复苏是重点需要熟练掌握的技术,一直以来该技术程序为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但是随着人们对心肺复苏技术的大量实践及认识的深入,现已经将心肺复苏技术程序更换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可见,教材修订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密切关注医学的新理论、新发展,这样才不会出现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情况。
五、应用性原则
坚持应用性就是要充分考虑预选卫生士官的职业特点,教材传授的知识要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能达到学来就能用、还能用得上。纵观预选卫生士官训练与考核大纲,几乎所有内容都是要求能够在基层卫勤保障中应用得上,比如药物常识、医疗护理技术、常见疾病、卫生防疫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基金项目:“十二五”军队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卫生专业士兵训练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1XL021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口腔科学 本科生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various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stomatologyfor non- stom at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Method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main refor measures of stomatology science for non- stomat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Theremainly included implementing and improving PBL pedagogy, using CAI courseware trying to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teaching reasonably arranging clinical training in theory teaching, using various for s for assessment,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sult model inspired the students’interests It enhanced the students’thinking, summarizing, explaining capability. Conclusion Using various for assess men,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 Participating educational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modern society. However, using this method every class is not feasible now.
【key words】Stomatology scienc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非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很多系统性疾病首先在口腔有表征,口腔颌面部的疾病也是全身疾病的直接病因。但是目前对非口腔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学生普遍认识不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探索
1.1 对象 安徽医科大学非口腔专业本科生(包括临床医学、医学美容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卫生管理学、公共卫生学的本科生)
1.2 方法
1.2.1 推行和完善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最大的特点是: 以实际病例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为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1]。
对于非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我们主要选择在临床上的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如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等开展PBL教学,例如以某学生为病例,让学生分组对每个同学进行口腔检查, 并写出病历, 由教师从中选出各个病种中最有代表性的病历进行小组讨论, 由同学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具体问题,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归纳总结。
1.2.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协作式的教学法,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它突出了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2]。
选择与临床医学等关系密切的章节,如选择“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这个章节作为参与式教学的内容,这一章的内容不仅与全身状况结合较紧密,而且与学生个体都是息息相关的,如 "贫血"、"糖尿病"等,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预习,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课堂上由学生主动发言、授课等积极参与的方式,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评价。
1.2.3 CAI 课件的应用
通过动画演示、文字旁述等方式, 制作CA I教学课件, 直观、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变 抽象为形象、枯燥为直观,使过去难以示教的抽象内容进行生动的演示, 便于学生理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龋病牙髓炎根尖炎的发展过程用CAI课件演示更生动的展示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避免了学生的死记强记而是理解式的记忆过程。
1.2.4 在理论教学中合理穿插临床见习及社区卫生实践
口腔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老师可通过学科简介、临床示教、临床病例讨论等手段,在理论教学阶段穿插临床见习,使非口腔专业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口腔医学知识, 掌握基本的口腔临床检查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论知
识[3]。在见习时,对非口腔专业学生应重点突出一些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的疾病,口腔科的交叉学科知识等。例如在教学中利用每年的“九・二0爱牙日”、“六一儿童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1.2.5 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应以考核办法的改革促使学员改变学习方法。在评价体系中,应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在学期结束进行理论考试一直是长期以来检测非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医学掌握程度的唯一评判标准[4]。但理论考试往往只能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 将学生平时病例讨论的情况、见习期间的表现、出勤考核情况等与期末总分挂钩, 消除单一考试的偶然和片面性。
2 教学效果调查
采取评教评学双向测评模式,以提高教学双方整体水平。
2. 1学生对创新式教学方法认可程度的调查
对参与的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 名学生中,有 170 名 (占 85. 0% ) 认为创新式教学方法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提高独立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加了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并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继续开展 。有 25名学生对创新式教学方法的不足和改进之处提出建议 。只有5名学生 ( 2. 5% )表示不喜欢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2.2非口腔专业本科生对口腔科学教学质量的评估
在进行医学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口腔科学教学的特点,将口腔医学教学评估体系分解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实习带教评估三部分。提升了课堂教学之外的实验及实习的重要性。设立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再设计13个二级指标,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指标体系。
依据该评估体系,组织学生分别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定量比较以往教学方法与创新式教学方法以及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差异。
2.3 对非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绩效的检测
以口腔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的统计为例:
口腔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口腔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准确数/口腔疾病临床诊断总例数100%。抽取200个学生作样本,分别对其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后的准确率和创新式教学方法教学后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准确率大幅提高,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类似测试显示学生的卷面成绩和病例分析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于学生综合成绩的统计分析还在进行中。
3 讨论
3.1 PBL模式是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课,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联系,将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弊病。在小组讨论研究过程中, 每个成员受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建立协调、相互尊重而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2参与式教学在强调师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 ,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和自尊心 ,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增强了自信心。参与式教学需要较多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及准备 ,耗费时间太多 ,不可能推广到每一堂理论课,对那些内容较枯燥的章节适合采用。另外 ,对于性格较内向的同学 ,在小组讨论及自由发言等过程不能积极参与 ,表现出明显的排斥心理 ,教师要进行积极地引导 。
3.3CAI多媒体教学除了其独特的生动性外还具有可重复性的特征,不仅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在课堂下播放和温习,消化一些没有及时理解的问题。当然CAI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传统课堂教学,选取合适的内容制作CAI课件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改进。
3.4口腔医学教育的重心不断趋向社区化和综合化,随着医学服务模式和功能的拓展,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培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知识和技能于一体,能够为病人提供系列综合服务的人才。
3.5对非口腔专业本科生的口腔科学成绩考核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其别强调对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情况、社区医疗服务情况、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促使学员调整现有学习状态,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
4 小结:
近几年来,通过对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进行的深入探索,从理论上明确了“学教并举、重能强质、专基融合”的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口腔教学内容与前期基础课同类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口腔专业教学内容渗透到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通过早期开展口腔技能训练,形成了从基础到临床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使非口腔专业本科生能真正掌握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知识,对今后各自专业的临床问题的处理有所帮助。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力求于方式灵活、多样、内容实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合理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扩大方案的实践范围;进一步完善方案的评价系统。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催化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王学玲,宫琳,唐伟华.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3(4):61.
[2] 李萍,国春玲,胡祥文等. 参与式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