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4 06:59: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干部总结大会发言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换届大会发言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我院第十六届学生干部换届的日子,很高兴能够在此发言。
首先感谢学院老师对我们第十五届学生会的关怀和指导,也非常感谢各兄弟院系的鼎力支持,同时感谢第十五届学生干部的众兄弟姐妹,是在你们的大力帮助下让我院学生会工作顺利的进行,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谢谢你们!
时光转瞬即逝,转眼便迎来了第十六届学生干部队伍的成立,在此我也代表老一届的学生干部向你们提五点希望。
第一,廉洁正直,公平公开;这是我去年提出的,做一个正直的学生干部,带一支服务大众的队伍,让学生会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第二正确定位,明确宗旨。学生干部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她上协助老师,下服务同学,其宗旨归根到底就是“服务于广大学生”。第三,秉承优良传统,创新工作模式。秉承我院优良传统,吸收与采用其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着眼于服务我院学生的大局,创造与创新我们的工作模式,力争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和突破。
第四,树自身形象,立学院品牌。你们要勤学习,重修身,做文化学习和素质培养的先行者;
第五,搞精英活动,办特色比赛。充分发挥我们的资源,突出我院特色,培养得才兼备人才,促进德智体美发展。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有谁相伴。一个集体有多优秀,要看谁在其中;一个集体有多强大,要看其根有多牢。”希望你们能够携手共进,群策群力,打造出一支坚强的学生干部队伍,让我们太原科技大学专科部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换届大会发言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院第八届学生干部换届交接的日子,很高兴能够代表第七届学生干部在此发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领导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第七届学生干部的众兄弟姐妹们,为了学院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不懈努力;为了践行“为一切学生服务”的诺言而无私奉献;为了“长才干,做贡献”的最初梦想而积极进取。在这段时光里,风也走过,雨也走过,风雨同舟我们一起经历;苦也有过,甜也有过,苦辣酸甜我们一并品尝,然而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描绘出了我们成长的足迹,留下了我们永不忘怀的美好回忆。
我清楚的记得,在迎新工作中,三日工作,三日雨打,工作者30人,报到者300人。条件差,人手缺,任务重,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无人抱怨,无人退缩,兢兢业业,坚持不懈。早上不到六点就要起床,晚上不到十一点不能退场,大家要起早贪黑,去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中渴了忍耐,累了坚持,大家要工作为先,去保障新生的顺利报到;更有人把自己手中的雨伞遮在了新生的头顶,而自己却淋在了雨中。所以迎新工作下来大家病者近半数,各个精疲力竭,劳累之极。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感动与欣慰。
我清晰的记得,在学校的第五届运动会当中,为了保证工作所需物品及时到位,我们不辞劳苦,一路狂奔,直至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为了能够带动拉拉队,我们忍气吞声,吃苦受累,直至嗓音嘶哑,腿脚酸麻;为了学院比赛能够取得胜利,我们不怕痛苦,拼尽全力,直至手起血泡,泡破血流;为了学院的喝彩最强,鼓声最响,我们激情无限,坚持不懈,直至胳膊麻木,筋疲力尽;为了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不畏辛劳,起早贪黑,但总是默默无闻,无所要求!每想及此,我心中充满不忍与敬佩。
我还明白的记得,在毕业晚会当中,暴雨骤然而至,然而表演在风雨中不停,我们让加油呐喊在风雨中响起,让河南工业大学校歌在风雨中飘扬,我们与全院师生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在钟楼广场竖起了化工人坚实的脊梁。不绝于耳的“化工加油”喊出了我们的坚强,宏伟嘹亮的校歌唱出了我们的团结,呐喊
与歌声将我们每一个化工人紧紧地团结在了风雨中,深深感动着校园里每一名师生。每忆及此,我心中充满了震撼与骄傲。
艰难时刻,我们的不放弃;困难之处,我们的能团结;成绩面前,我们的不自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着我们第七届学生干部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拼搏向上的集体。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在2010年的迎新中,以一迎十,圆满的完成了我院交付的任务,使学院满了意,让家长放了心;还是因为这些,我们学院的“唱校歌 名校训 爱工大”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成为了校级品牌活动;我们的“手机党报”,“化工之星”,“阳光宿舍”等活动也纷纷取得突破,进一步的深入广大同学心目中;仍然是因为这些,运动会中,我们才总是第一支出现在操场上的训练队伍;我们的拉拉队才整齐协调,呐喊最强,加油最响;我们的仪仗队才一亮相便全校注目。更是因为这些,我们的第一届“新起点 新征程”毕业晚会一名惊人,在没有任何大型晚会经验下,一跃成为河工大2011年最受欢迎的毕业晚会之一,在我校贴吧中得票数位居第一。由此,我们在学院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生干部个人的发展上,我们也成绩显著,李飞被评为“河南工业大学十佳自强标兵”,郭晓燕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胡碧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等等。我们个人提高与集体发展同步,使自身与工作获得了双重收获。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第七届学生干部队伍里工作的时光转瞬即逝,一切就仿佛发生在弹指之间,转眼便迎来了第八届学生干部队伍成立,在此我也代表老一届的学生干部向你们提三点希望。
第一,正确定位,明确宗旨。学生干部是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她上协助老师,下服务同学,其宗旨归根到底就是“服务于广大学生”。我们工作的对象与主体是学生,我们一定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好自身的服务形象,在工作的过程中绝对重方法,讲原则,不能讲条件,摆架子。所以希望你们能够正确的给自身定位,明确自己的工作宗旨。
第二,秉承优良传统,创新工作模式。希望你们能够秉承我院历届学生干部留下来的优良传统,吸收与采用其好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着眼于服务我院学生的大局,广泛听取和采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创造与创新我们的工作模式,力争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和突破。
第三,树自身形象,立学院品牌。你们要勤学习,重修身,做文化学习和素质培养的先行者;敢实践,善创新,做社会实践和创新思维模范者;能自力,勇奋斗,做独立自强和勇于奋斗的带头者。从而把自己发展好,树立起榜样形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此带动整体队伍的提高与发展,把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干部队伍的牌子真正树立起来,使其屹立于河工大这个不大不小地方。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有谁相伴。一个集体有多优秀,要看谁在其中;一个集体有多强大,要看其根有多牢。”希望你们能够携手共进,群策群力,打造出一支坚强的学生干部队伍,让我们化学化工学院的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换届大会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09级提高班的盛同天,很荣幸参加今天的竞选。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与信任!
还记得,15个月前,我和许多在座10级的学弟学妹们一样,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揭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那时,我就为自己定下目标,大学生活要过得精彩,过得无悔。
还记得,14个月前,我第一次站在西九502的讲台上,参加09级学生会主席团的竞选。虽然,第一次在公共场合演讲,第一次面对台下汇聚而来的目光,有一些紧张,但我还是成功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并成为09级学生会主席团的一员。
还记得,13个月前,我拉到了加入外联部后的第一笔外联,那是赞助09级“缘舞曲”主题舞会的1000元钱。这笔从企划到洽谈、从合同到发票全部由我一人经手的外联,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外联的魅力,也让我对外联部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还记得,7个月前,那真是一段疯狂的日子,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级考试,还有每周最多时的66节课。听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吧。那时,熬夜自习似乎已经成为了习惯。不过,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毅力,我取得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大一上学期加权成绩94.81,排名年级第一;大一下学期加权成绩89.03;大一学年加权成绩91.66,排名年级第一。
还记得,3个月前,我参加了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在北大会议室的讲台上,我慷慨激昂地向在场的每一个人介绍,我的大一,是怎样的充实;我的大一,是以怎样的热情与活力度过的。那一天,我不仅收获了国奖的荣誉,更收获了大家对我的认可。
也是在3个月前,我有幸成为了一名主席团助理,并第一次代表学院竞标校科技节的重点活动——acm程序设计大赛。第一次着正装在各位校会主席面前讲话,我竟然没有一丝紧张。这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对学生会系统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个月,在清璟主席的推荐下,我有幸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系统第二期骨干培训班。这让我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在学生会中的定位,以一个更深的层次看待学生会。
院会的宗旨是“服务同学,提升自我”,这种服务意识和精英意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倡导的学生会文化是一种以感情为纽带的人际关系。09届院会副主席杨琦学长告诉我:“加入学生会,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了多少能力的提升,而是结识了一群可以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于是,我便不会忘记,09级“缘舞曲”主题舞会前和陈晨在公用房完善策划到凌晨3点;我便不会忘记,迎新晚会前与节目组的学弟学妹们一起排练的有限个夜晚;我便不会忘记,走访国防生寝室时,他们眼中写满的欢喜与期待;我便不会忘记,筹办acm程序设计大赛中,学术部的新部员们积极而给力的表现;我便不会忘记,“千人伍动”定向越野活动结束后和办公室、组织部的同学们在冬雨中收场时用热情战胜了寒冷。我想,收获了这么多的兄弟姐妹,纵使一年半的学生会生活没有让我的能力有多大提高,我也毫无遗憾了。
还记得,一年前的今天,我作为级会代表出席了上一届主席团竞选大会。在会上,我领略了上一届主席团诸位学长学姐的风采,并梦想着一年后,我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勇敢地站在这个讲台上。今晚,我的梦想得到了实现。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将把今晚的竞选,当做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永久地珍藏起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感谢大家的聆听!
换届大会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过去的一年里,第27届学生会在学院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本着务实高效、锐意创新的精神,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较好地完成了上一学年学院交予的工作任务。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第27届学生会的全体成员向给予我们关心和勉励的团委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各位学生干部表示真诚的感谢,也请允许我代表第27届学生会执委向对给予我们全力支持、在工作中埋头苦干的全体学生会成员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向28届学生会成员表示由衷的祝贺!
上一学年第27届学生会先后举办了新老生交流会、英文演讲与歌唱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考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从中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收获的季节”文艺晚会、元旦晚会、“思源杯“女生节的举办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文艺活动,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新生篮球赛、乒乓球比赛、自制风筝大赛等体育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活动热情,也进一步拉近了同学们之间距离;为期四周的“心随我动”宿舍文化交流节中,学院自律委分别组织了“我手show我心”作品集、“我的地盘我做主”宿舍美化、“我健康我快乐”心理讲座、“‘标’新立‘意’”宿舍院标设计四个活动,其中宿舍院标设计得到公寓管理中心的认可,并开始在全校推广。以上活动中女生节、自制风筝大赛等活动都是首次举办,并得到了学院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为方便学生会成员之间的交流,27届学生会首次尝试使用了学生会花名册的形式对学生会成员进行登记管理;本着加强宣传、总结经验的宗旨,27届学生会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学年末组织编订了2014—2014学年学生会活动汇编。在积极组织举办我院学生获得同时,我们还组织同学们踊跃参加学校活动:其中我院辩论队在学校“动感地带”杯辩论赛中晋级四强;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组第六名、精神文明奖。在学校“第二届宿舍文化交流节”中,我院获得“第二届宿舍文化交流节”之“宿舍影像展”优秀组织奖。在”校园杯”排球赛本文来自免费中获的男子组第二名。
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们对学生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由于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深知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的缺点和不足: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学生会成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关于学生会博客的更新和完善上,学生会各个部门和各系学生分会不能及时上传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档案管理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对学生会内部存在的问题,希望下一届学生会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从增强内部成员素质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会内部管理,不断推动我院学生会工作向前发展。
最后,祝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前途似锦!
我们生活在一个交通便利的社会,每天来往于学校、家庭和其他场所之间,在那行人车辆拥挤的街道上,你是否看到了潜藏在我们每日行走的交通路线上的危险呢?因为不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看到了血的事实,经受了血的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事故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安全事故发言稿1今天,我们在这里紧急召开现场会,具体情况刚才大家已经听了,昨晚我们的工人在这里右手大拇指被夹碎,现在还在医院接受治疗。
我处召开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三天,就发生了安全事故,我想问问各单位是如何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的?是不是把安全工作摆在了第一位?是不是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摆在了第一位?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今天开这个现场会的目的也就是给大家敲敲警钟,希望各单位、各部门以这次事故为教训,把安全工作当作我们的头等大事来抓。
具体提几点要求:
1、安全科要督促责任单位立即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人,拿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并对这次事故全处通报;
2、各单位回去后要立即召开职工大会,向全体职工通报这次事故,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通过这次事故,把自己的安全意识再提升一个高度,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
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深入地查找本单位职工安全意识、业务素质、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3、安全科要针对冬季天气状况和春节期间的非凡情况对安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拿出措施,开展一场有针对性的安全大检查,查违章,查隐患,果断杜绝大小事故的再次发生;
4、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各单位要加强班组建设,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操作,纠正和杜绝习惯性违章等“三违”现象。
要充分做好施工前的风险评估,坚持安全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
5、各级安全治理人员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着手,把小事故当作大事故来抓,要坚持日常安全检查监督工作,不能走过场、送人情,发现事故隐患要严厉处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做安全工作就要这样。
5、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标准,针对施工作业和救护条件受限的实际,对相关的岗位操作者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让全体职工真正作到“三不伤害”,确保全处安全生产。
6、再次强调,安全工作不但是我处节日期间的工作重点,在以后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我们不要带血的效益,我们不要带泪的成绩。希望同志们在具体工作中要时时讲安全、处处要安全,不要把安全工作当作儿戏。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全处的干部职工一定能够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我处的生产经营也会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月攀升。
安全事故发言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7月19日早班,我单位发生一起工伤事故,做为工区的区长,几天来,我一直深感自责和内疚,因为我工作的失误和工区管理的漏洞,给伤者及家属带来了身心的痛苦,给我矿良好的安全形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全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此我代表综采一区班子成员向全矿职工和领导道歉。
事故的主要经过是19日早班,2704工作面溜头推采过2703工作面切眼10m左右位置,工作面1-40节多处片帮掉顶,顶板压力较大,推采困难,造成支架多处高度不够。验收员李作彬带人从溜头向下进行处理,当处理高度不够的第7-9#架时,李作彬在8号支架临架操作9号支架,准备移7-9#支架。在9号支架快移到位的时候,顶板突然来压把7、8、9号支架整体压下来,并把8号支架管路压断,将李作彬埋到8号支架下方。协同人员及时接上8号支架高压管路并升起支架,清理矸石后李作彬自己钻出,经检查李作彬右耳后部轻微刮伤。
一、事故原因:
此次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区在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班组管理存有较大漏洞,虽然是幸免事故,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发生后,工区立即组织当事人进行了分析,并将事故经过和教训通报各班组,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现场管理存在较大漏洞,
现场交接班制度存在漏洞,本次事故发生在接班后20分钟之内,事故发生时,工区管理人员对工作现场还没有巡查完,班组长对现场的隐患排查还没有完毕,溜头处施工人员就急于作业,结果因准备不充分造成了事故。
2、班组长在人员的安排和工作的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3、工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只注重了理论学习,忽视了规程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我区新工人成分多,工作经验不足一年的员工有38人,占全区在册人数的30%,安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事故伤者翟吉波工作经验不足一年,对正规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的掌握肤浅,现场应用实践能力差,。
4、工区疏忽了对薄弱环节的管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重点在两端头,两端头控顶面积大,各类工序繁多,例如2702工作面下出口需要沿空留巷、铺网、打钢带、充填、喷浆等各个工序,上出口处有转载机、开关等设备,再加上受沿空留巷的影响,两帮移近量大,支柱钻地,施工安全间隙较小。
管理人员没有将两端头当做重点进行监管,致使伤者翟吉波抱支柱时,支柱底部落入转载机中,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5、工区“三薄”排查不到位,本次事故发生在“薄弱时间:交接班时间;
薄弱地点:综采工作面两端头;薄弱人物: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的新工人。”三个薄弱因素同时具备,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事故教训:
“避免事后痛心疾首只有事前预防严守”事故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教训“亡羊补牢”,把心里的压力转变成工作的动力,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1、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建立健全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机制,坚持班前排查隐患、班中过程控制、班后分析总结、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扭转安全的被动局面。
2、关键人物关键抓。
首先是我们的班组长,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一定要头脑清醒,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决不能违章指挥,对本班组的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性格秉性都要了如指掌,安排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人员合理搭配,重点地段重点监管;再就是我们的新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低,经常性的违章,破坏安全环境,所以,要对特殊性的人群给予特殊性的指导、教育。
3、坚持提高班前会质量,加强安全预案管理,让职工提前预知、预防、预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做好现场交接班工作,确认工作周围危险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组织相关人员,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严格按措施施工,抓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学习和贯彻。
要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不是开工的通行证。让每一个职工认识到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不按安全技术措施执行的隐患在哪里,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采取现场跟班到位、加强技术培训双管齐下,从思想到行动、从技术到规范操作,在全区开展内部技能大赛活动,分工种、分批次,不断循序渐进,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形式激发广大职工的实战能力,在全区营造学业务、练技能的氛围,彻底杜绝今后类似事故发生。
5、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切实做到均衡生产,严禁突击生产。
加强安全教育,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把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
总之,通过本次事故,我深刻意识到了安全工作来自于平时持之以恒的坚守,轻轻松松干不好工作、马马虎虎抓不好安全,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扎实谨慎、勤奋敬业,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让我区的职工快乐的生活、安全的工作,让职工家属放心,让矿领导放心。
最后,我呼吁全矿所有员工深刻接受我单位事故教训,“杜绝违章、远离事故”,齐心协力,为我矿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全事故发言稿3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大家好
提起安全,人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三年前的今天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33人死亡、19人受伤人身伤亡事故令人痛心,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刹那间化为乌有,给个人、家庭、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但静下心来想一想,任何事故的发生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责任心不强:由于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做事马虎大意,没能尽职尽责,做事敷衍了事、随随便便,能应付交差了事,难免埋下安全隐患。
二是存有侥幸心理:出于图省事,怕麻烦,心想,这么简单的工作,了多年工作经验丰富不会出事的。然而,他们忘了经验害死人,更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来,事故瞬间就会发生。
三是员工的惰性:谁都怕麻烦,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不到位,简单地工作、不动脑筋的工作,出了问题推给上级,有着事不关己的思想,忽略了许多环节,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四是管理上的缺陷:安全检查落实工作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及时,“三违”现象考核、教育工作不扎实,岗位危险源认识不清楚等都是事故频频发生的根源。
所以,如何搞好安全工作,才能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在思想上要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的位臵上,当安全与生产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保证安全,决不能违章冒险蛮干。只有坚持“安全第一”,才能保持生产稳定、持续、顺利进行。如果忽视安全,一味图快走捷径,则很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影响生产甚至停产,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二是要端正安全生产的态度,要变消极被动的“要我安全”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观念,积极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防止事故,不得消极被动的承受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灾难。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1)要做到“三定四不推”,即定负责人、定措施、定完成期限;凡班组能解决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给生产设备处,生产设备处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
(2)整改要求:边查边改,先易后难,及时解决。逐日核对,逐月检查,逐旬汇总,确保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代
四是一定要抓好本质安全和本质质量要求的落实。首要的是人的本质安全,这就要求对员工要一手抓教育,实行正面引导,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一手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目的是解决保护自我的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就要做到自觉参加各项安全活动,努力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认真接受安全教育。懂得生产必须安全的重要性,懂得为什么要自我保护、怎样自我保护,懂得自我保护是保证个人安全、健康的保证。自我保护意识虽是安全生产中看不见的防线,但却是第一道而且是最重要的防线。
五是要加强岗位危险源辨识力度。各岗位都处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中,就相应的存在不同的危险源,要让员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处在的环境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哪些伤害、职业病等。做到人人知道危险所在地,事事明确可能发生的伤害,自觉地、主动的防止受到伤害。
六是做好“三化、五查”工作。根据公司“三化、五查”程序文件要求,做好一线员工程序贯彻和培训工作,让一线员工真正领会开展“三化、五查”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开展的方式,确实做好该项工作的目的,让“三化、五查”工作在员工心目中真正起到“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基础作用。
最后安全生产责任重如泰山,使命及其光荣,我们要在 总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凝心聚力保平安、全力以赴抓落实,圆满完成“安全生产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安全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谢谢大家
安全事故发言稿4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交通便利的社会,每天来往于学校、家庭和其他场所之间,在那行人车辆拥挤的街道上,你是否看到了潜藏在我们每日行走的交通路线上的危险呢?因为不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看到了血的事实,经受了血的教训,那一幕幕令人心痛、惨不忍睹的画面,那一个个因抢救无效而离我们远去的人们,最后留给我们的都是心灵上的创伤和对离去者无尽的痛惜。我们在痛惜他们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就是珍爱生命!
有人曾说,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相当于一次中型战争的阵亡人数。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凡是在马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的活动的人都不能随心所欲,都必须严守规矩,即交通法规。它是保证我们社会井然有序,健康迅速发展的坚强后盾。因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的社会便向着文明的彼岸又迈进了一步,遵守交通法规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所有同学都携起手来呵护好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为此,发出以下倡议:
全校同学应做到交通安全从我做起,树立校园文明新风。
1.过马路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或人行天桥,切勿闯红灯。
2.12周岁以下的同学请不要骑自行车到校。
3.同学们应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交通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4.同学们应该提醒你身边的朋友或家人,请他们也时刻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良好的市民。
我们坚信,只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能营造出一个安全、文明、畅通的社会环境。
安全事故发言稿5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机动车在人们的出行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几年路上自行车和机动车平分秋色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无疑,机动车已经成了公路上绝对的主角。
这两天,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就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量。有人简单统计了一下,如果这300万辆机动车需要一个大型停车场,那么这个停车厂的面积将超过一个崇文区的面积。这条新闻也作出统计,在这300万辆机动车中,私家车比例超过八成,每天增加的机动车近1000辆,平均每1.46个家庭就拥有一量机动车。这一连串的数字清楚的告诉我们,机动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通安全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人都息息相关。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带给我们每个人方便与快捷的同时,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却成为不和谐的音符,不时地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出行时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问题。
首先我十分庆幸自己没有亲眼目睹过惨烈的交通事故。但作为一个刚刚拿到驾驶证的新司机来说,在交通法规培训时看的录像还历历在目。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坐在篮球里用手走路的小女孩,忘不了那个还未出生就失去双亲的孩子……更多的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人间悲剧让人不忍再提起。每一次交通事故都让人扼腕痛惜,不知有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在交通事故中终结,幸福的往事成为永远的回忆。
每次看到交通事故的新闻报导,都会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灾难对每个人来说,不分贫富贵贱,不论性别年龄。工人、学生、农民、知识分子……无论咿呀学语,还是耄耋老人,无论家徒四壁,还是学富五车,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不懂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本可能逃离的厄运,却都会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
同样道理,交通安全问题也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并不会因为身份,贫富,年龄等的差异而有不同。不认真学习交通法规,没有足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行车时存在侥幸心理,都会离交通事故的危险更进一步。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堵车,都见过刮蹭追尾等交通纠纷,都曾路过交通管制的路段。其实很多交通不畅是由不遵守交通秩序,违反交通法规导致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谦让,会让交通更为顺畅。在我们交罚款的时候,也会因超速、闯红灯、不系安全带等受罚觉得委屈,不服。觉得那是小问题小毛病,还要扣分罚钱太过苛刻。但冷静后都会认识到:红灯短暂,生命长久。会在以后的驾驶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要求。
珍爱生命,共创平安大道,共建幸福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愿。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但愿交通安全法规能够真正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遵守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成为整个社会的习俗,珍视生命,清除恶习,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奥运的圣火,去迎接全世界的目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首都交通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的故事,凡是办过会的同志都能讲出不少。为帮助入行不久的读者尽快掌握办会的本领,我们以不同方式搜集了一批会务服务的故事,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组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级办公厅(室)同志们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
会场布置
1.让会场布置“活”起来
去年,我负责某次讨论会的会场布置。布置好会场后,我请主任来检查。
初步检查后,主任问:“座位是按什么原则安排的?”我信心满满地回答道:“根据之前会议要求,按‘先定中间,再定左右’的顺序,市级领导和讨论组组长排在主桌中间,其他代表按选区和职务一左一右依次排列。”
“这样不行,”主任说,“会场布置不能简单凭经验,要看会议内容和目的。就说座位排列,第一,这次讨论会和一般会议不同,与会人员都是党代表,身份是一样的,不存在职务的高低。第二,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报告、畅谈思路、建言献策。想讨论得好,至少要确保主桌上各类代表分布均衡,涉及重点工作、重点行业的代表也要往中间靠。你再想想,重新调整下。”我这才意识到有些情况还真是没有认真考虑。再看会场,主桌上明显缺少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代表,分布确实不合理,而且会场中仅主桌有话筒,未在主桌就座的代表发言很不方便。
回到办公室,我将座次重新排列。第一,主桌上优先安排身份重叠的代表,如既是女性又是教育卫生系统的代表,确保各领域代表在主桌有限的人数中尽量实现均衡分布。第二,涉及重点工作、重要行业的代表,如无法安排在主桌,尽量安排在后排靠中间位置。第三,准备四个无线话筒,分置在后排座位两端,保障未在主桌就座代表的发言。最后,我将会场实际安排情况制作成参会人员座位表,标明代表姓名,与代表基本信息表一同打印出来,放在与会市级领导座位前,以便领导对参会人员信息一目了然。
精心布置后,第二次的会场布置顺利通过了主任的检查。由此可见,会场布置绝非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工作,做到因需而变、因事而变,方能让会场布置“活”起来,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2.能否坐得下尺子会“说话”
一次召开市政协会议,政协主席提出:“以前咱们每次开政协全会,常委们都坐在台下,这次全会能不能想办法都上主席台?”
听到领导这么说,我头一下子大了。要知道,对这个会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往全会,之所以常委们没有上主席台,是因为主席台较小,一般安排四排,每排21人。市政协常委60多人,加上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其他与会的厅级领导,一共125人,显然坐不下。
这可如何是好?不管怎样,既然领导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就得努力想办法。我就提议有没有可能再加一排座位,每排也再增加几个座位。后勤组的同志听后马上说:“如果有可能,早就增加了。”我说:“别急,那咱们一起去会场,实地量一量再说。”于是,我们一起到主席台上,拉尺子一量,第一排前沿距主席台前沿近两米,最后一排座椅后沿距后墙有一米多,每排座位左右两端距侧幕也各有半米多宽。果然,会议桌整体前移一米,后边是可以增加一排的,每排会议桌再增加座位也有富余。这样,前后五排,每排25人,市政协常委与其他参会的厅级领导正好全部坐下。
这样一次经历让我明白,惯例也不一定科学,解决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求证精神。
3.会场温度控制的“学问”
在一次大型会议召开当天,我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早早把会场空调打开,调至25摄氏度,就去忙其他工作了。出人意料的是,会议开始后不久,会场温度忽然升高。台下的代表们热得纷纷拿起桌上的会议材料当扇子扇起风来。我非常纳闷:明明提前一个小时就开了空调,怎么还这么热?为了保持会场的舒适度,我赶紧降温,把空调温度调至18摄氏度。结果没多久,会场温度过低,一些代表开始打喷嚏。三个半小时的大会结束后,忽冷忽热的室温让不少代表颇有微词。我听到有代表打趣道:“今天会场空调应该是犯了疟疾,咱们是‘热时节热得在蒸笼里坐,冷时节冷得在冰凌上卧’,哈哈哈??”我感到很难为情。
会后,我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方才明白会场温度控制还真是有大学问呢!会场越大,温度越难控制。因为人体热量和外界环境不断交互,会改变外界环境温度。会场无人时和代表入座后,会场温度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夏天要提前把室温调得比正常温度更低一些,这样随着室内人数增多,室温会增高,从偏低变成相对适宜。
这件事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会务工作的学问真是一辈子也学不完,开空调这样看似简单的事,里面也有门道呢。
4.会场灯光检查少不得
某大型会议开始前几天,我们开碰头会,各自汇报会议的筹备情况。我汇报完到会议现场踩点的情况后,处里老同志提醒:灯光检查了吗?我心想:那个会场经常用,还有什么可检查的?不过作为会前筹备的必要流程,还是不能大意。于是,我叫上摄像师一起去会场。打开灯,摄像机开机,我坐到主席台上,试拍了一阵。
这一拍可真发现问题了,灯光效果非常不理想。主席台头顶上的灯光打在我的头顶上,拍摄的画面变成了“阴阳脸”。如果用摄像机自带的灯补光,光线直接打在脸上,不仅热得难受,连面前的文件材料都看不清了。
以前这个礼堂开过无数次会,从来没遇到过这个问题,这次是怎么了?我马上向礼堂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前不久,礼堂主席台的灯改为了LED灯。我马上向领导汇报,协调后勤部门同志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醒我办会不能“想当然”,按照程序要检查的,一个都不能少。
5.疏漏了记者的席位
一次,我们处负责市质量监督大会的会务工作。筹备、服务这样的会议,对我们处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全处上下紧锣密鼓,按流程认真统筹安排。
一切都准备就绪,原以为能圆满完成任务,可会议当天居然在座位安排上出了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增加了“假冒伪劣产品展示”环节,这是会议的一大亮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来了许多媒体记者。但安排座位的工作人员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仅为媒体留出寥寥几个席位。结果,三四十名记者参会,媒体席位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我们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记者还是不够,不少摄影记者只能一直站着,会议现场的气氛和效果都打了折扣。
会后,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批评,与会记者也有抱怨。我们认真反思,深刻认识到,会务工作必须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决不能疏忽大意,否则真是“一丑遮百俊”,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让之前的付出变得苍白无力。
6.差点出事的会标
办会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县里召开的人代会,我负责会标的布置。
前一晚忙到深夜,会场一切都安排妥当,我去值班室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到会场时,我吓了一跳:会标上“届”字下面“由”的边缘已经卷起,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是暖风惹的祸。这个会场比较大,天气又冷,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开空调,有一个暖风出风口正好对着“届”字下方,把胶吹化了。为防止胶再次被吹化,我们赶紧把会标上所有字全部用大头针别住。
虽然会议顺利进行,但大家还是心有余悸。如果发现不及时,在会议进行时会标上的字掉落,电视台还现场直播,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为避免工作中出现类似失误,从此以后我们将用大头针固定会标的内容固化到会议组织流程中。
7.简洁明了的会标
初入职场赶上一次县委召开会议,我负责会标的制作。综合会议的主题和议程,我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讲政治守纪律做表率”专项主题活动动员会。核对后我自己还挺满意,就向科长做了汇报。科长看了之后说:“小王,你数数这有多少字,咱们开会的地方挂得下吗?”科长一下子把我问住了。
后来,向同事请教才知道,开会的主席台比较窄,如果将这么多字放在会标上,字间距会非常小,不美观不说,还看不清楚。于是,我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向科长请教,最终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我也从中学到,会标的制作一定要突出主题、简洁明了。
8.导引牌里的“玄机”
在会场周围,我们经常会摆放导引牌,为参会代表指引会场的位置。制作和摆放导引牌,要注意检查字体、箭头是否清晰,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一般这项工作由会场的有关部门来负责。但是不是有人负责就可以不管了呢?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导引牌事先一定要检查。
在一次办会工作中,我就发现了小导引牌里的“大问题”。这次会议在我市的礼堂召开,在办会的前一天,这个礼堂刚刚承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汇演。在制作导引牌时,礼堂方面准备不周,缺少大小合适的纸张,就拿文艺汇演主办方剩下的纸张充数。我在检查时发现,粗看也没什么问题,可凑近仔细一看,最底端居然印着一排文艺汇演赞助商的公司标识。虽然公司标识图案小,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但机关的会议不同于商业演出,哪来的“赞助商”?这不是跟会议严肃的性质背道而驰吗?于是我立即找到符合规范的纸张,协调重新制作导引牌。
事后领导表扬我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如果有人把这个导引牌拍照发到网上,就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9.没有保密柜怎么办
省委领导要到基层召开会议,我随行服务。其中有一个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通信设备。会前,基层同志告诉我,条件有限,当地无法提供保密柜,而如果从市里运来时间又来不及。这可把我给急坏了,会议就要开始了,我怎么就没有早作安排啊!
正当我不知所措之时,当地的办公室主任给我提供了一个土办法——将与会人员的手机分别装到信封中,用订书机封口并写上名字,然后交给工作人员统一保管和清点,散会后再取回。这样,没有保密柜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我也提醒自己,以后办会必须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遇到问题多思考、多请教,提高工作应变能力。
10.会上耗材要备足
某年,我参加市两会的组织筹备工作。那年的市两会结束当日加了两个会,后面两个会的议程和名单都要在会上准备,打印量比较大,最后打印需要摆放的出席人员名单时我发现——打印机没有墨了。我摇晃摇晃墨盒,试着又打了几页,可是纸上的墨色还是明显淡了。我一下子急出了一身冷汗:我们没有备用的墨盒。当时我们使用的那台电脑没有刻录功能,现场也没有备用的墨盒。因为是保密电脑,也不能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我们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已是中午,下午三点就要开会,需要打印的量还不少。这时,我只好求助同事,同事急忙送来墨盒,才没有耽误。我也不禁后怕:如果更晚一些发现没墨,来不及应变,肯定会惹出大麻烦。
后来我总结,在外开会,自带电脑、打印设备和电子版名单也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各类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打印机墨盒等耗材一定要想办法备足,确保万无一失。
11.停车场炸响警报声
一次,我市在开发区某会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市领导正在讲话,窗外突然传来汽车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因为离会场太近,声音很大,即使关上窗也还是很吵,底下的参会者窃窃私语,大家也无心听会了。我赶紧出去查看情况。原来会议停车场就在会场外,紧挨着会场窗户的一辆车警报器出现故障,率先响起来,带动周围几辆车的警报器也一同响个不停,结果严重干扰了会场秩序。
事后,领导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仍然很内疚。以后再安排会议,虽然不能都把停车场安排在远处,但我会通知工作人员,紧邻会场的几个停车位就不要安排大家停车了,以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办会,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多经历、多总结,办会的经验也就丰富了。
12.会场文具赢赞许
一天,同事收到一个快递,是一款多格文具盒,简单的黑色盒子,打开后可以分隔摆放多种文具,是同事给上学的孩子买的。收者无心,看者有意,我也赶紧买了这种盒子。因为服务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时间久了,我发现这种带有研究、审议性质的会,领导往往需要审阅签批许多文件。过去,会场桌上摆的是“老四样”:座签、话筒、笔筒、记事本。发现审阅文件不便的问题后,我设想在翻阅时加上湿手器,签批时提供各类笔,整理时备好曲别针、长尾夹、订书机。可这一堆东西放上会议桌,杂乱无章,会议桌岂不是变成办公桌了?一拿到文具盒,我就迫不及待把有关文具全部放进去,再把文具盒放进桌斗侧边,需要时再拿出来,问题迎刃而解。之后的会上,桌面非常整洁,领导签批文件也相当方便。
我们处还有几个黑色的大公文包,上面还系着号码牌以便区分。包里装得满满当当的,打开一看,分门别类、整整齐齐:订书机和订书钉、一盒黑色签字笔、一把削好的铅笔、一本稿纸、一摞打印纸、一沓便笺纸,还有信封、回形针、印泥、橡皮、胶水、尺子??各种文具应有尽有,还有内部电话本放在夹层里。这就是我们的会议文具包——谁负责会议现场的服务工作,谁就拎上它去会场。几年来,会议文具包立功不少,特别是去外面的会场开会,更是经常派上用场,再也没有发生过会议现场缺东西需要临时去找的情况。
开会时,有关文具的问题看似小事,可从让与会者使用方便、提高会议效率的角度考虑,还是有许多文章可做的。
2
人员组织
13.提前十分钟还不够
一次,我们筹备一次全市性大会,参会者近千人。我作为会务组一员,负责起草会议通知。大会是上午8点开始,我按照惯例,在通知里写明“请参会人员7:50提前到达”。
到了大会当天,会务组的同志早早来到会场,一切准备就绪。可是眼看快到7点50分了,参会人员还有很多没有到场。
这时我发现,这次会议在会场大门外设置了安检仪,参会人员需要一一通过安检,这就大大增加了入场时间。可是我之前起草会议通知的时候,根本没有把这个时间计算进去。眼看会议就要开始了,会场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听到大家议论纷纷:“怎么还有安检啊,来不及了吧?”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计可施,安检是必需的环节,不能省略。即便加快速度,也不可能在8点前全部安检完毕。
我进会场看了看,领导们已在主席台就座,可是台下依然乱哄哄的,参会人员或站或坐,门口还不断有人急匆匆走进来,左右张望着找位子。到了8点10分,大家才差不多就座完毕,会场渐渐安静下来,大会主持人方宣布会议开始??
事后我总结,筹备会议一定要考虑到每个环节,像通知几点到达这样的事,也要把各种可能的时间都计算在内,打足提前量。
14.一场混乱的握手
在办公室工作多年,我参与筹备过数不清的会议,在新来的年轻同志眼里,算得上一个“老会务”了。最近单位来了新书记,我负责筹备全体干部大会。这类会议我组织过多次,自然是轻车熟路,筹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心里还想着,这次一定要给新书记留下一个好印象。
结果在开会当天,新书记进场后,没有像历任书记那样直接走上主席台,而是绕到台下,打算与参会的同志们握手寒暄。我事先完全没有考虑到还有握手这个环节,所以也没有提前组织。结果坐在前排的同志一拥而上,把书记团团围住,都向前伸出手去,后排的同志也想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书记想走到各排依次与大家握手,但座位前后挨得很近,无法通行。同志们只好侧着身子进进出出,不时伴随着挪动椅子的摩擦声,原本井然有序的会场瞬间乱成一团。
我站在会场一角,想要补救又束手无策,那种难熬的滋味至今难忘。这次失误让我明白,“老会务”的“老经验”有时未必管用,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就会给会议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15.只有西装才是正装吗
去年,我市举办建市30周年纪念大会,涉及各个单位各个行业的代表近千人。我负责下发会议通知,大概发了快十个单位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问:“你好,我们接到通知,让穿正装。请问我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吗?”我回答说:“大会规定要穿正装,估计您不能??”正说到这儿,旁边的主任赶紧打断了我,让我先不要回答。我急忙告诉对方,稍后再答复。
放下电话后,主任说:“我们在通知里,只是简单地说让大家穿正装。而少数民族的同志认为出席正式庄重的场合,应该穿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而且这次纪念大会,各行各业的代表都会出席,如果真的全部穿西装来,效果就一定好吗?”我这才恍然大悟。主任召集会务组的同志们碰了个头,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觉得,如果不同行业的同志,穿着代表各自身份的服装出席,效果应该更好。我们把这次讨论的结果汇报了领导,领导肯定了我们的想法。我马上修改了会议通知,之前已经通知过的单位,也一一打电话进行了更正。
到了开会当天,代表们就座完毕,我们看到会场里,军人穿着庄严的军装,工人穿着自己的工服,警察穿着笔挺的警服,还有少数民族代表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每个人都展现出各自的风采,现场气氛喜庆而隆重。
我事后“复盘”,办会固然有一定的模式,但更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会议效果出发灵活应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16.正装能不能换成便装
有一年五月,我省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我负责起草会议通知,起草完后拿给处长审核,处长看后问我:“为什么要求大家穿正装?”我说:“以前开这类会议,惯例都是着正装。”处长说:“以前的惯例如此,不代表今后就必须如此呀。最近天气又闷又热,已经有30度了,如果穿正装的话太难受。你再琢磨一下,也看看其他地方怎么安排的,看穿便装合不合适?”
我想,这种大热天让大家西装革履地全副武装起来,确实不太妥当。我查找资料,参考兄弟单位的做法,又打电话和一些同行讨论,感觉可以让大家穿便装。党的十以来,各级会风越来越务实清新。除了党代会、人代会等需要着正装,像表彰会这样的场合是可以便装出席的。我跟处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经请示分管领导,会议通知便改成了着便装。
会议当天,果然又是一个大热天,我们在会场外迎接代表,穿着短袖衬衫尚且汗流浃背,如果真的让大家都穿正装,该有多热啊!在整个会议筹备中,着装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看起来并不起眼,可就是这么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考虑不周到也会带来不便。
17.分错房间了吗
一次,我负责筹备一个金融会议,有二三百人的规模,该会是以会代训,住宿、交通、材料等事务繁杂。
报到时,我正在会场门口迎接代表,办公室主任心急火燎地找过来,指着会议手册问我:“怎么回事?房间怎么排的?这到底是男是女?”原来一名代表报到时拿到会议手册一看,同屋的人名字是“张小红”,就去找主任:“我是男的,怎么能安排和女同志一屋?”主任一边道歉一边来问我。我一下就懵了:这也太大意了,怎么会把男的和女的分到一个屋呢?我赶紧翻看原始的报名表,发现“张小红”后面注的是“男”,心里才略微踏实了一些。再一打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男同志的声音,听过原委,对方也乐了,说他的名字经常会引起误会。
原来这是一场乌龙。但这个事情提醒我,会议服务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到反常的、特别的事情,并记在心里,随时能够答得上来、处理得好。
18.把发言人员服务好
省里召开某项重点工作的经验交流会,按照议程,共有八名代表上台发言。分工的时候,处长把组织发言的工作交给我负责,并交代:“其他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就把这八位发言人安排好就可以了。”
我知道处长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就在半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也是有几位代表要上台发言。会议过程中,一个发言人到会场外接了个电话,而按照顺序,下一个就轮到他了,结果这个电话讲了很长时间,上一位同志发言完毕回到座位上,主持人说“请××单位的张××上台和大家交流”时,他还没有回来,会场陷入令人尴尬的宁静。我们赶紧跑出去提醒,他才慌慌张张跑回会场。
这次我负责这个环节,知道大意不得,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万无一失。从安排发言人集中就座到排发言顺序,从告知如何衔接到提醒携带讲稿,都一一落实到位。不过到了开会时,依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排在第二位的发言人进场后,才发现把讲稿忘在了车里,而到停车的地方来回需要二十多分钟,再回去取很可能来不及了。我赶紧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全套发言稿,找出他的那份给他,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最后还不错,大家的发言很顺畅。
发言人员可谓是会议中的重点人员,如果发言准备工作出了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会议的效果,因此,把他们安排好、服务好也是万万不可马虎的。
19.特殊情况要重点关注
从事会务工作多年,有两次失误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我事先没有询问与会人员的特殊情况,结果将一位坐轮椅的代表安排在了会场中间的座位。会议当天,看着已经就座的代表个个起身搬开座椅让位,坐在轮椅上的同志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致歉。当这位代表艰难地来到座位上就座时,主持人已经开始宣读出席者名单了。下午的会议前,大家临时决定每个人依次往里挪一个座位,把最边上的位置留给残疾人代表。
还有一次是一位年迈的老领导参加会议,并有陪护人员随行。老领导是在主席台就座,但我事先没有给陪护人员在前排预留座位,因此他只能坐在会场最后一排。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老领导感到身体不适,向陪护人员示意,但由于距离太远,陪护人员没有看清。老领导又坚持了许久,直到旁边的同志发现他捂着胸口脸色苍白。虽然经过一番救护,老领导并无大碍,但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这两次失误提醒我,一些会议有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员出席时,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并在会议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20.抬着轮椅才进了会场
市里召开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差不多都到位了。我又一次核对参会人员名单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几位老同志,有的已近八十,于是在名单上标注了一下,并在会务组碰头会上提出,要对这几位老同志重点照顾一下,大家都点头称是。
会议当天,我负责在门口值守。有辆面包车开到会场外,司机下来从车上搬下一个轮椅,我赶紧上前,帮着从车上扶下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同志。可是,当我推着老同志走向会场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老楼了,门前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望着通向大门的高高的台阶,我只好让老同志先等着,自己赶紧跑到会场,叫了三个年轻男同事出来。我们四个两人一边,一齐发力,连人带轮椅抬起来,小心翼翼上了二十多级台阶,大家都累出一身汗。老同志不住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弄得我们更不好意思。会开完后,我们四个又把老人抬下台阶。
会后我跟会场管理人员提到这个事情,才知道原来楼后设有电梯,可以直接通到会场。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却还是没有想到有人坐轮椅这个可能性,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会务工作中,再多的预设都不为过。
21.让代表帮助代表
在我市,一些会议有时会有少数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无法为普通话不好的少数民族代表都配上同声传译人员。会场里,常常会看到少数民族代表听得很吃力,一脸茫然的表情,我们心里也跟着着急。这个问题困扰了会务组很长时间。
后来有一次,在会议间隙,我们注意到一位汉族代表用流利的藏语与一位藏族代表交谈,这一下子启发了我。经请示领导同意,在下一次筹备类似会议时,我提前了解了有哪些代表同时掌握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安排会议席次时,将他们和汉语不流利的少数民族代表安排在一起,也事先和他们作了沟通。同时,适当增加会议间隙的讨论时长,增加代表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
新做法带来新成效,那次会议现场效果很好,气氛也很融洽,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因为语言问题,一些少数民族代表无法融入会议氛围,这无疑会影响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难题,是做好会务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3
主席台和休息室
22.主席台上的空茶杯
一次,跟随省委领导到某开发区调研。调研结束后,我们直奔开发区的会场准备召开现场会。主席台上的几位领导悉数就座,主持会议的领导开始讲话。
一上午顶着日头调研,大家都口渴了,纷纷端起会场桌面上的茶杯喝水。“嗯,不错,水温刚好。”我抿了一口茶水,内心给负责上水的服务员点了个赞。
这时,我注意到正对面主席台上的一位领导也端起茶杯,一丝惊讶的神情从他脸上闪过,随即,他冲我们这边招了招手,一手举杯子一手做了个手势。我明白了:茶杯是空的!我还以为会场服务员已经给倒上了??我赶紧联系会场服务员,请她们给主席台添水。后来一沟通才知道,主席台上的茶杯内已提前放置好了茶叶,开发区的会场服务员出于谨慎考虑,以为要等我们工作人员的指令才能倒水。我们喝着会场里的茶水,想当然地认为主席台上的茶水也已经有了。
会后我们总结:在机关开会从未遇到这类情况,因为上茶水的服务员训练有素,对于上水时机的学问早已了然于胸,不需我们工作人员过问。在基层,办会场所我们并不熟悉,却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做好。这提醒我们,对不熟悉的会场切忌“想当然”,而要想办法提前熟悉,尽量避免因沟通不够而出现缺位的情况。
23.大字号的领导讲话稿
我刚调到办公室不久,就参加了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领导安排我负责主席台上领导讲话稿的打印和摆放。会前,处长来检查会务工作,他走到主席台跟我确认讲话稿版本等问题,顺手拿起主席台上我刚摆放好的讲话稿:“字号怎么这么小?重新打一份,换成二号字,全文加粗。”“咱领导年纪又不大。”看到我还一脸不解地嘀咕着,处长耐心地告诉我:“领导讲话时,不可能一直盯着稿子,字小了容易看串行,眼睛也会累。所以,摆在主席台上的讲话稿,字号和行距要略大些。”我这才明白,打印一份大字号的讲话稿对工作人员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为领导提供不少便利。会议服务过程中,只有懂得与服务对象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提升会务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
24.“任性”的笔
一次会上,会议刚刚开始,坐在主席台最右侧的领导突然皱了一下眉头,随即小幅度地举起了手中的笔,冲我们工作人员这边使了一个眼色。我心中一紧,难道笔出问题了?顾不上细想就带着几支备用笔迅速绕到主席台后面,来到领导身边。果然,摆在这位领导面前的笔竟然不出水!
下次办会时,我们就多长了份心,凡是摆放在主席台上的笔,都挨个摘开笔帽查看、试用。
无独有偶。一次会前试笔时,我刚拔开笔帽,手就被染得一片漆黑。直液式走珠笔竟然会“喷墨”!幸亏在会前排查出来,不然“任性”笔在会上喷主席台领导一手墨,那就尴尬了。
后来,针对防范“任性”笔,我们商量了两种解决方案:一、在主席台摆放纸笔的同志要提前试用所有的笔;二、采购铅笔并提前削好、试用,确保不断芯后才摆在主席台上。
25.惹祸的大头针
一次会前筹备,在布置主席台桌面时,我竟遇到过一个“流血事件”。事情是这样的:为保证主席台桌面的整洁大方,会议地点所在宾馆的工作人员在桌上铺了一层蓝色毡布。由于毡布长度不够,工作人员将多块毡布用大头针连接起来。
会前检查时,我和一位同事负责检查主席台布置。我俩从主席台两侧分头检查话筒、纸笔摆放等。“啊!”突然,那位同事发出了一声惨叫。“怎么了?”我赶忙过去。其他几位在会场的同事也闻声赶到主席台。原来,这位同事试笔时,笔帽有点紧,用力一拔,胳膊因惯性碰到桌布,被没有完全隐入布中的针头刺出了血珠。我们都有些后怕,万一开会当天出现这种境况就尴尬了。
如何排除这个“安全隐患”呢?我们先是用透明胶带把连接处粘了起来,不过透明胶带无论怎么粘贴,难免有露在桌布外面的部分,影响美观,后来又改用双面胶重新粘贴。
我们不禁感叹:会议服务中隐藏的问题还真不少,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此外,寻求解决方法时,需先提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再动手。
26.误引领导从后门进会场
一次,我局召开一次会议,有两位省厅的领导参会。会议开始前,这两位领导和局领导在休息室休息,我看时间差不多到了,便引导他们去会场。
从会议室到会场,要经过一个长长的通道。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去。这个会场以前我们用过好几次,但我之前负责其他工作,从休息室到会场的路线并不熟悉。局领导在陪同两位领导,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无措。
沿着通道的每扇门都是一个样子,间距看起来也差不多。我一边心里打着鼓,一边故作镇定引着领导往前走,路过一扇门心里便嘀咕“好像不是这个,应该还在前面”。又到了一扇门,我猜测着差不多了,便试探着轻轻推开门,可是朝里面一看,一个人也没有。我更慌了,又往前走了一个,推开一看,里面黑压压坐满了人。我心想“就是这里”,连忙请几位领导进来,但走了两步才发现,这竟然是会场的后门,上主席台需要经过会场长长的过道。但这时已经不可能再请领导转身出门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引导领导继续往前走。很多参会人员都扭头张望,有的想鼓掌又有些犹豫,气氛非常尴尬。
那几十米的距离,我感觉走了几十里路那么远。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我都没办好,真是惭愧。事后总结,不管在多么熟悉的地方开会,也总有自己想不到的细节。接受任务后,一定要提前熟悉好整个过程,方能排除意外,确保万无一失。
27.忘记提前报告主席台座次
一次我市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正式开始前,参会领导在休息室内进行准备。我向领导详细介绍了会场情况和当天的一些现场变动,认为休息室的会前准备工作算是轻松圆满地完成了,就指引领导前往会场开会。
没想到,领导们从主席台一侧上去后,一位座位原本就在近端的领导径直走向了主席台最远端,走过去才发现不是自己的位子,又返回来挨个找。后面有几位领导见状也受到了影响,上台的脚步变得迟疑起来,开始停留在主席台旁寻找自己的座位,我们想上去提醒,这才发现没有安排服务人员引导,场面一时有些混乱,显得很不严肃。
这个插曲也给我们的会务工作提了醒,在重要会议的会前准备时,在休息室也要摆放主席台座次表,提前告知领导主席台的座次安排,或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引导领导在主席台就座,确保有序落座。
28.少了把椅子的休息室
一次,我们区承办市里的一个会议,我负责安排会议休息室。会前,我去看了看休息室,觉得没什么问题,心里有些窃喜这次任务的轻松,不用清点材料也不用检查座签,休息室没那么多麻烦,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快,领导们一下子都来到了休息室,寒暄落座后发现,椅子居然少摆了一把,还有一位领导只能站着!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赶快跑到其他房间搬了一把椅子进屋。原来,休息室有一把椅子被临时搬走,服务员用后忘记将椅子放回屋了,而我又忘记在会前再次清点椅子数量
反省这次失误,万万不能因为任务简单就掉以轻心,一定要时刻绷紧认真这根弦,反复细致检查,感觉到轻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失误最近的时候。
29.“藏起来”的洗手间
一次局里召开座谈会,我们租用了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受场地限制,休息室与会议室分设在两层。我们引导领导在休息室就座后,一位领导问我洗手间在哪?我一下子懵了,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会前我只勘察了会议室周围的洗手间,却忘记提前去休息室踩点了。
领导提出来,我们才知道休息室内没有洗手间,而我也不知道这层的洗手间在哪儿。我急忙找到宾馆的服务人员询问,才知道主楼这层的洗手间正在维修。服务人员带领我们在宾馆里兜兜转转一直走到旁边副楼,才找到洗手间。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说,由于之前没有清扫,这个洗手间卫生情况略显糟糕。
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暗自提醒自己,以后再准备休息室时,一定要想好所有的细节,提前踩点熟悉,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30.一通没打成的保密电话
某次,省里召开会议,由我市承办。会上,我负责休息室的接待工作。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邻市的领导问我,知不知道哪儿有保密电话,他有事项要联络。
新礼堂刚启用不久,我并不知道这里是否安装有保密电话,只是听说过新礼堂的部分设备还没安装好,凭直觉判断应该没有,就硬着头皮告诉领导,这里没有保密电话。那位领导点点头,说那会议结束后再说吧,就继续去开会了。
领导走后,我马上联系礼堂管理人员,希望能在会议结束前找到一部保密电话机,结果管理人员说这个休息室隔壁的小会议室内就有一部保密电话。会后我反思,这个情况是因为我没有提前熟悉会场才出现的。做好会务工作,会务人员必须全面熟悉、了解会场情况,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需求。
4
会议文稿
31.会议通知落款怎么是去年的
元旦后,我市准备召开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承办部门起草了会议通知代拟稿,我们对通知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然后按部就班报批送审、排版校对。为了确保文字无误,我还特地把排好版的通知清样返回承办部门进行校对。
就这样,经过了层层修改校对,大家都以为肯定没问题了,就准备正式印制。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排版工作人员问了一句:“落款年份是去年,对吗?”大家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果然,落款年份还是上一年。顿时,所有人脸色通红,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直呼:“好险哪!差一点就犯下大错了!”
从那以后,在起草、校对通知等材料的时候,我们都对日期进行重点确认,尤其是在刚进入新年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加倍留意。
32.电话号码对不对,打过才知道
今年我市召开党代会,我负责会务值班工作。会议前一天,参会人员报到、入住等都顺利结束了,我自己也在会务值班室住了下来。本想可以轻闲一会儿,谁承想,到了晚上,值班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全是参会人员打来的,还都是询问某份材料的发放情况。可是,我自己并没有接到有关任务呀!后来才知道,当天下午报到时本该发放的一份会议材料,还需修改,就改为晚上由发文组直接发到参会人员房间。到了晚上,这份材料还没有发,于是参会人员就纷纷打电话询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会议须知》里发文组联系人的电话有误,大家就都打会务值班电话了。
后来我们吸取教训,在校对时,凡是留在会议材料上的电话号码都要拨通核实一遍,如果是传真,就试传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33.单位职务要核准
我省举办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我被分配在会务组,负责整理与会人员名单。
名单做出来之后,我报给领导审阅,领导仔细看了一遍,当看到“张亮”的名字时,一脸严肃,对我说:“张亮已经不在工商局了,调到省纪委了,你怎么不认真核对呢!”我向领导解释说,上周五给他们单位打电话核实过,对方交代我写工商局的单位和职务呀。领导说,张亮的新职务这周一省里开会研究通过的,应该写现在的单位和职务。不过领导还是有点不放心,交代我向组织部门核实情况。后来经与省委组织部联系确认,张亮的新职务虽然已经上会通过,但是还没有发文,没有宣布,其单位和职务还应该按原来情况填写。
这样一来二去,虽然还是按照原来的单位职务填写,却让我学到了程序意识和严谨精神,遇到此类问题,必须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34.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胞要留意
我市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其间正值妇女节。
会议前一天早晨,领导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拿着我做的参会人员名单问:“你知道这些人里面哪些是女同志吗?我市少数民族同胞比较多,你知道这个名单里面有多少人是少数民族吗?都是哪个民族的?”这一连串的发问,顿时把我给问懵了,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从领导那里出来后,我赶紧请会务组的同志都来帮忙,分组打电话一一核实对方的性别和民族情况,并在名单上标注出女性和少数民族情况,在名单下方统计出女性人数和少数民族人数。领导拿到名单后,告诉文稿组的同志,在讲话稿中加入一些祝福的话。事实证明,这样做现场效果非常好,体现出对女同胞的尊重和祝福,体现出会议代表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的团结和谐。
这也提醒我,今后在做会议名单时,即使没有食宿安排的任务,名单中也尽可能标注出女性和民族情况,以便领导和参会同志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35.领导讲话稿的半页白纸
我厅年终总结大会就要召开,会上领导要做全年工作总结。处长带着我们一班人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形成初稿,呈报给厅领导。反复打磨,几经修改,就在临开会前一天夜里,领导还对稿件进行了最后一次改定,并交代我誊清后明天一早带到会场。我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逐字逐句校对修改,确保万无一失。完成后,我打印了两份,并且一页一页翻着角看了一遍,发现页码是对的,欣欣然放进了公文包,就放心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我早早赶到会场,把报告放到主席台上,一切都很顺利。谁知,领导讲到第14页时,意外发生了。他忽然停顿了一下,来回翻了翻稿子,然后再讲语速就降了下来,没有按照稿子讲,而是接着刚才讲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我听着不对劲,猛抬头,发现领导正在看我,还指了指手里的稿子。我立即反应过来,心知大事不妙,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迅速把备用稿拿了出来,翻到第14页,快速往后一页一页整个翻了一遍,还好没有问题,就赶紧把备用稿拿上去。拿回领导的那份讲话稿,我翻开一看,第14页上边多半页居然是空白的!事后回想,前晚在翻看核对的时候,我只是点了下面的页码对不对,并没有整页翻看稿子,谁知就是这么巧,打印机故障造成这页的上半页出现空白。
36.到底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次,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县委书记在会上讲话。讲话既有工作总结,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按照流程,接下来是主持会议的县长发言,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县长念到:“刚才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我们要领会好、落实好。”这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刚才不是讲了五点吗?怎么是六点呢?一想,原来县长的讲话稿是根据上一稿书记的讲话来写的,后来书记讲话又改了一稿,有两点要求作了合并处理,六点要求已经改为五点了,而县长的讲话稿没有进行相应修改。
会后,我们办公室作了总结,要求今后的会议,会上各个讲话稿的最终版本都要统一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37.礼炮声哪儿去了
多年前,我市举办建市20周年庆祝大会,主持人在会议上宣布鸣炮,与会领导和各方嘉宾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听见礼炮声,才知道出现了纰漏,场面有些尴尬。
后来才得知,政府送审的会议方案中原先安排有鸣炮议程,但后来市委主要领导对会议方案进行审核时,认为没必要就取消了,修改后重新印发了会议方案。谁知,后来有关科室没有对接好,撰写主持词的工作人员没有获悉会议方案已经修改的消息,依然把鸣礼炮这一项议程写在主持词上,导致了当天的失误。
这次失误被反复提起了许多年,提醒我们会议的主持词和会议议程必须一一对应,反复核对。
38.会议纪要发送范围要准确
怀着对这位“老商业”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在2002年春节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张部长(人们已经习惯使用这种亲切的称谓来称呼他,我们也就顺理遵从这样的叫法)的办公室里采访了他。
工作像上台阶――一步一脚印 做到脚踏实地
研究如潜海底――深入最基层 力争有的放矢
张世尧1932年初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店员家庭。在上海求学期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中学高中商科和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1951年被国家分配到中央贸易部任办事员。1952年体制调整,内贸与外贸分开,中央贸易部被分成商业部和对外贸易部,张世尧被分到商业部工作。他担任过科长、处长、局长,1987年任商业部副部长。用熟悉张世尧的人的话说:张部长是个“台阶式”的干部,既没有任何“背景”,也没坐过“直升机”和“火箭”,而是从部机关最底层一步一个台阶走上来的。然而,张世尧也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地位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他惯有的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相反地,他的职位越高,他越是注重同广大商业职工和周围同志的密切联系,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商业工作实践和经济理论研究中有着不少独到的见解。
1988年,正值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城乡市场虽然很兴旺,却十分不稳定。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现抢购,市场波动的程度是历史上少有的。概括起来有四大问题:一是紧,商品供应紧缺面进一步扩大,供求矛盾突出;二是涨,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群众实际收入下降;三是乱,流通领域秩序混乱,乱涨价,变相涨价,多头抢购,哄抬物价,转手倒卖,投机倒把等现象非常突出;四是抢,商品抢购风不断出现,带动了通货膨胀和物价的大幅度上涨,使消费者产生紧张甚至恐慌心理。面对这些问题,刚刚担任商业部副部长不久的张世尧带领部里有关部门同志深入商业第一线,查问题,找原因,正确估计1988年下半年和1989年的市场趋势,提出了“统一思想认识、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宏观调控、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市场大局”的指导方针,并制定出加强农副产品收购、扩大工业品下乡、确保大中城市节日供应、改进商品管理、稳定市场物价、利用国际市场为国内市场服务以及全面深化商业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新秩序等8项措施,受到领导和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使被动局面很快得到控制。
张世尧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只要部里没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张世尧便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亲自动嘴动手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撰写了大量调查报告和会议讲话,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商业系统的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
1991年9月间,张世尧同商业部的几位同志深入我国西南地区了解情况,并对重庆市国营零售企业试行的“四放开”改革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撰写出《对重庆市商业“四放开”改革情况的调查报告》,将当地一些成功的做法加以归纳总结,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在重庆召开了现场会,并部署在全国商业系统推广,对当时全国商业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90年代初期,在我国整个商品流通领域中,国营商业批发的问题最为突出,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亏损和濒临亏损的国营大中型商业批发企业,对于搞活商品流通,促进经济顺畅运行十分不利。张世尧和部里几名同志对上海、天津等地经营工业品的国有大中型商业批发企业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国营大中型批发企业出现种种困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家深化体制改革,流通领域出现了多渠道批发和工业自销、工商联营、厂销直挂等多种流通渠道和多种经营方式,主要是因为政策体制变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批发企业自身转轨变型严重滞后,内部机制远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当时张世尧就明确提出国营批发企业的改革“必须动大手术”,必须作“脱胎换骨”的改革、改造和重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写出了《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商业批发企业的调查与思考》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以部名义先后召开十大城市―商局局长座谈会进行座谈交流和全国商业厅局长会议讨论部署如何重新构造工业品批发体制框架,重新组建新型的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等工作,对此,各有关部门反响强烈,多家新闻媒体争相刊发上述报告和会议精神。
张世尧还十分重视市场信息工作,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市场预测的“四化”(经常化、网络化、规范化、电脑化)标准和“四性”(灵活性、及时性、准确性、理论性)的要求,当时在商业部建立的商业信息中心和全国市场监测预测系统倍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推崇。
肩负历史重任――参政更议政 反映实际问题
甘做百姓“喉舌”――心中装农民 关切农村经济
张世尧自1993年起就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每次的政协会上,他张口闭口都是谈城乡市场和商业改革与发展。在一次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会议上,他对10年商业改革成果及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0年改革给商业体制带来的5大变化(社会商业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商品购销体制由统购包销向多种购销形式发展,企业运行机制由政府附属物向自主经营的实体发展,供销合作社改革由官办向民办发展,商业行政管理体制由微观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管理发展),并提出市场机制不健全,批发渠道乱、环节多,企业改革不够深化等问题,使与会者颇感耳目一新。
在1995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组全体会议上,张世尧发表了题为《抑制通货膨胀的六点意见》的专题发言,对国务院提出的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10条措施做了有效的补充,在会上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
在2001年3月举行的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张世尧专门就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问题提出了八条建议,他原本是作为书面发言递送给会议秘书处,因会议领导认为这个发言稿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指定张世尧在大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政协委员的重视及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用张世尧自己的话说:“参政议政是人民赋予我的神圣的权利。不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参议出来的东西也都是些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近年来,张世尧针对国家经济全局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他参政议政的重点也有所转移,把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的问题常挂在心上,并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致力于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村市场的研究,为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奔走、呼吁。张世尧常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息息相关。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改革和建设的进程。”他认为:当前开拓农村市场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手里缺少钱。近些年,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增幅大大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以来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农民手里缺钱,有消费欲望但缺少购买力。另一方面,很多重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尽管国内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但优质品种少,结构矛盾突出,销售不畅,粮棉等大宗农产品出现相对的阶段性过剩。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不仅影响农民生活,而且还影响农民对生产的再投入;而再生产能力减弱,又影响到农民增收,不少地方已出现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张世尧通过多次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开拓和搞活农村市场的思路和具体建议,并向全国政协报送了提案。他提出了对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开辟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鼓励城市的工业企业、流通企业下乡,积极参与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和中介组织;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步伐等7项措施的建议。同时指出:“要努力实现从单纯就农业抓农业转向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领域;从单纯抓传统农业转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水平;从小区域的自给自足转向调整农产品区域结构,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从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生产;从粗放经营转向科技兴农、集约化经营”的5个转向的建议。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的“产、加、销、农、工、商” 一体化经营,把农民从单纯的种植业引向工业领域、流通领域,引向二、三产业,对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农民收入进行一次领域更广阔、层次更深入、内涵更丰富的全方位调整,从各方面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问题;要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货畅其流。张世尧这些建议的提出,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搞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指出了方向。
搞研究重实效――突出一主题 把握三个重点
抓建设促服务――做好双加强 贯彻两个结合
采访中我们发现:张世尧同志思路敏捷、谈吐有序,大有长者之风;他为人谦和、待人热情。一些记者感到不大明确的问题,经他稍加解释,一切问题都便不成问题了。
当记者问:“您作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会长,长期从事商业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您认为有那些动力?”他说: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商品流通工作。近两年李岚清副总理多次强调发展现代流通的重要意义,指出“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发展现代流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要“把发展现代流通作为21世纪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研究商业经济是学会的重要工作,甚至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在最近学会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上我就学会自身建设问题强调了两点: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特别是理论创新。对商业经济的研究要拓宽范围,要注意搞好宏观经济研究和微观经济研究的结合。学术理论研究要更好地面向全社会,面向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面向各种所有制的商业企业,也应面向各种所有制的生产企业。有人认为商业就是商业,我认为还应该包括从事商品性生产的各种企业。从工业来讲,所谓“厂商”它本身有商业行为。农业也一样,商品性生产占极大比重,特别是中央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理解,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民变成又是农民又是工人、又是农民又是商人,即所谓农工商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据说在一亿以上。搞产业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农民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向各地销售;要引导农业按市场需求生产,同时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所谓市场,既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外市场。所谓一体化,也应包括服务领域,如仓储、运输和各种生活服务的一体化等等。所以我主张要把学会的视野拓宽,把我们工作的对象、服务的领域拓宽。我始终认为商经学会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经学会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再进一步说,除了生产领域外,我们还要面向更广阔的消费领域。商经学会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应该是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既要了解消费情况,了解消费需求,又要引导消费,刺激消费,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为主的既定方针。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继续贯彻两个‘三结合’,即‘老中青三结合’和‘行政、企业、科研院所三结合’。中国商经学会的工作重点要从省、市、自治区向中心城市开拓,向广大基层企业和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开拓,促使学会工作更贴近第一线”。
在谈到2002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工作重点时,张世尧说,概括起来就是要抓好 “一个主题、三个重点”的研究。
一个主题就是要集中研究新世纪商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在这个总题目下当前要抓好三个重点问题的研究:
(一)对商业地位作用的再认识。主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轻视流通、轻视商业的问题。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轻商思想。当前需要研究和澄清的主要是商业劳动是不是创造价值?对此问题,社会上认识并不一致。很多人长期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商业是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对此,要根据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研究和对待。过去在重农经济时期商业没地位。到了工业经济时代,商业的地位也不行。但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要重新认识商业,首先观念上要有转变,理论上要有创新。
(二)要研究如何发展现代流通。最近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市长会议上的讲话专门讲了一段发展现代流通问题。张世尧说“我个人认为,研究现代流通,首先要研究体制,包括行政体制和企业体制;同时再研究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等问题。为什么要先研究体制?因为20多年前搞流通改革就是从商业体制改革入手的。商业改革起步比较早,起点比较高,收效比较快,成效比较显著。但在这个基础上怎么建立和完善新的机制,没有紧紧跟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一个问题是‘散’了,一个问题是‘乱’了。‘散’了,表现在行政体制和企业体制两方面,例如外贸与内贸就不能及时解决长期分割的问题,无论是行政或企业,内外贸都自成体系;就是内贸本身包括市场调控也有‘散’的问题。至于地方上出现的所谓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更是普通存在”。他认为,研究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对行政体制和企业体制同时进行研究,并且要同步进行改革。发展现代流通,首先要研究体制,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以及现代化营销技术、现代化企业管理。所谓“乱”了,是指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相当混乱的问题,查其原因,与体制上的“散”也有直接关系。当然,和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一样,流通改革和流通的现代化,首先都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