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碳中和的方向

碳中和的方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6:3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碳中和的方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关键词 基础知识 知识结构图 因势利导 双向推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俗语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知识是累积下来的”……这些都充分说明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如果学生连概念、定理、推理等程序性知识都不熟悉,那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利用这些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呢?因此,在学习这些陈述性知识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用传授型的教学来替代学生的探究发现。事实证明,自主学习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生的潜力。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内容。教师们都明白,这一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突破这一学习的难点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准备全班数量的白纸:部分白纸上画着全等的等腰三角形,部分白纸上画着全等的一般三角形。

画图:P画出ABC的BC上的高。Q画出ABC的BC上的中线。R画出ABC的∠BAC的角平分线。请你任选一题完成。小组内展示结果,并向同学介绍你的画法。S小组合作讨论:若将这三线都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三角形三线的画法,抓住三形成的关键,即抓住了三线的意义,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2)几何画板展示:等腰ABC“三线合一”的过程。动态展示由一般三角形的三线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设计意图】:从一般到特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直观感受三线合一的魅力所在,强调三线合一发生的背景―等腰三角形。

(3)总结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一致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分析“三线合一”的核心内容:已知两腰和一线,即有另两线。即有三种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情况证明。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正确的证明过程,则请小组代表展示。

【设计意图】:从视觉感受到理论论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三线合一的理解,从而达到强化三线合一的目的。分开选项来论证,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达到学习目的,一举两得。

2注重知识的分类、总结,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图

数学几何证明,不会只关注在某一知识点上,更多的是将几个知识点通过某些隐藏的桥梁沟通连接起来,可惜的是复合起来的数学题很多学生都难以入手解决。所以构建知识网络,找到题目内在的联系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言,是很有必要的。数学知识网络图,不但可以是知识点的网络,也可以是方法导向的网络。以证明两线段相等的为例子:

常用于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角对等边);

(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利用等量代换;

(5)利用中位线定理;

(6)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7)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8)利用圆的半径、等弦等。

课堂中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醒目的结构图表示,以简炼的语言表述画成网络图表示出来, 帮助学生总结、记忆。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充分展现了“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信息集中、思维对号”的教学特色,更是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3巧用方法,因势利导,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哈尔莫斯曾经说过,“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解题才是数学的心脏。”通过解题,能够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核心内容,学会数学思维。

而数学生数学成绩差异很大,大部分的原因落在学生的解题能力。很多学生都是课堂上听懂了,但自己完成题目却做不好。这就是学习数学的难处,难在知识的运动上。特别是针对几何证明题,部分学生更是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者,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入手,顺向逆向思维兼顾,将知识转化成桥梁,沟通条件和结论。以常用的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为例:

【说明】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熟练的方法之一。什么情况下运用全等、怎么找齐全等的条件,这些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是需要教师来引导总结的:要证的AE=CE,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故考虑全等。全等需要的边相等或角相等,与题目的条件相呼应。

这道题很简单,可能会有教师质疑是否需要逆向推理。请教师们清楚一点:学生面对的题目不是一层不变的,强化学生顺向或逆向推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将这些方法贯穿在教师的课堂上。

当然,有些题目不能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两线段相等,这就需要根据条件利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达到证明的结果。

几何题目变化多端,那么几何教学不应该只是教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进行数学思考,努力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理念和方法的引领,了解常见的解题方法,总结类型,把这些融入到平时的课堂上,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玲.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两线段相等证明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86.

第2篇

一、了解课标要求,把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目前,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先,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其次,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再次,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三、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教材教法之中

数学思想方法不同于其它基础知识,不能用符号、图形、式子等表示,不可能在一节或几节课内完成。为了使学生在初中得到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陶冶,只有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教法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进行传授,使学生慢慢地消化、吸收,天长日久才能达到潜移默化。

1、经常归纳,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归纳的思想就是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现象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从而从本质上把握事物。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关于浓度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做如下的练习:现有含盐10%的盐水300千克,要配成含盐8%的盐水,需要加水多少?要配成含盐15%的盐水,需要加盐多少?要配成含盐18%的盐水,需要加入含盐25%的盐水多少千克?

做完以上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水的浓度看作0%,盐的浓度看作100%,三种类型的列式可否归纳为一种?

2、类比联想,训练相似思维

相似思维就是从一个事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去研究和发现另一有相似性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似思维需要联想,而类比的方法是联想的一种重要有效的途径。如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在讲完了行程问题之后,再讲工作量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比较时间与工作日、速度与工作效率、距离与工作总量的意义,写出各自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列方程中,等量关系是否有类似之处?

第3篇

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概括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旨在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方武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道德教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如“格物”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形成道德信念.即“诚意、正心”.才能最终达到约束自身行为,即修身的目的。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还是从德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种观点都是符合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样。《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通过“修身”来达到的。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十分强调道德信念的作用。可以说,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既是我们民族优良的德育传统.又符合德育发展之规律。

(二)知行结合,以行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观强调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即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倡以行为本。子日:“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辞上.必须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即是对知行关系形象而生动的表达。王守仁曾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更是强调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王阳明也认为“满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途径只有一个——“躬行实践”。

(三)立足当前,胸怀大志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要想把自己的品德昭示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家庭的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想提高道德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而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这里就提出了《大学》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立志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明确提出官员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在孟子的论述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诚然。要实现以上的道德理想,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一个人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小事都不愿干.又何以谈论治理国家呢?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启发受教育者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之心,胸怀天下的道德理想.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道德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启示作用。挖掘和概述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道德结构的思想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虽然没有关于品德心理结构成分的系统阐述,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极着丰富的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例如.孔子提出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的思想.就是强调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提出的“仁者不忧”的思想.即有道德的人是感到快乐的人,强调的就是道德情感的作用。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中的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原则、规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品德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在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爱憎、好恶态度。

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可见仁德中含有“爱”和“恨”两种情艨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义务有发自内心所具有的定信念。孔子提出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均强调道德信念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后来的儒家学者提出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已成为激励华夏儿女道德意志的格言警句。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十分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和道德行为的激励。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不能转变为道德行为。不能践履自己的道德诺言.这是一种可耻;言而不行.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言语慎重迟钝.行动却敏捷干练.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此外.孔子也十分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坚守仁德规范,甚至连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违背仁德;一个人处处事事都要实行仁德,甚至在“流离痛苦“的时候也要按仁德行事。也就是说,即使遭遇不幸变动、困难等逆境,仍然不改初衷.坚持道德操守。

(二)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古代教育家提出了许多道德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概括起来,这些道德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诱导法

孔子说:“不愤不言,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就是善于抓住“愤”、“悱”的时机来进行启发。启发诱导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循循善诱”。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要逐渐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并付诸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习惯。

2.因材施教法

对不同的个体.先哲们很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对其进行示同方式的道德教育。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表扬颜渊道:“回也好学”,“回也不愚”“贤哉.回也”;而对于子路。由于其秉性亢直.又骄傲自大.很容易轻举妄动,所以孔子就采用批评的方式教导他。

3.以身作则法

孔子在德育中不仅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他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以身垂范,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学生们示范,以自己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深受其弟子及后人的崇敬和膜拜。子路问君子。子臼:“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

4.修心德育法

根据儒家的道德观点.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善的心灵和德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心灵的道德修养。“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在具体方法上,古代学者先后提出了诸如寡欲法、唤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耻感法、慎独法、诚敬存心法和返璞归真法等,其目的是要求人们通过修心育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三)品德考评法

在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心理考评方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线.进行品德考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例如,孔子评价“孝道”的基本标准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尽管这一标准在当代看来。显得有些片面、可是如果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道德标准来看。依然是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考评方法。概括的说.中国传统品德考评的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观察法和自我评价法。

第4篇

关键词:紧凑型玉米;存在问题;种质创新途径;育种方向

玉米是全球性的重要粮食、饲料和 工业 原料作物;是禾谷类作物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在我国粮食及饲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则极大提高了玉米产量。而研究表明: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杂种优势的增强并无直接关系,玉米产量性状改进和耐密能力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烟台市农科所利用在525自交系中发现的无叶舌植株进行育种时,从无叶舌植株叶片上冲直立受到启发,提出了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问题,进而提出紧凑型育种概念。随着紧凑型玉米的育成,对玉米育种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玉米育种目标是单株大穗,依靠单株生产力增加产量。而紧凑型品种是以增加种植密度,靠群体产量来获取高产。然而玉米种质资源作为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 其突破性进展无不与玉米品种的选育有关。针对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紧凑型玉米种质创新途径和育种方向。

一、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既念上对于紧凑型的理解各育种单位及各育种带头人还有一定的分歧。一种是紧凑型玉米茎叶夹角平均小于25°,穗下茎叶夹角小于39°;另一种认为紧凑型玉米叶片上冲,穗上部茎叶夹角小于25°,穗下部夹角小于40°;因而只能把茎叶夹角在一固定范围内的株型统称紧凑株型。

(二)我国现有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单一、骨干系集中, 所造成的种质资源狭窄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其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在改良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四大种质类群,而紧凑型玉米种质资源是建立在普通玉米种质资源上,更是局限在少数几个骨干系中,且只注重选择二环系,不注重种质的长期改良。

(三)随着种业市场化进程,玉米育种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商业化方向,新的玉米品种所带来的高回报,致使育种单位庞杂,无法形成优势力量,效率低下。紧凑型玉米育种起步晚,新品种少,模拟品种多,品种存在缺陷。目前郑单958是国内优良杂交种的杰出代表。从2001年到2008年间,该品种播种面积已经超过8000万亩,累计推广近2亿亩。从品种本身来看,其主要优点在于:适应性广,耐密性好,综合抗病性好。但该品种生育后期由于光合产物大量向籽粒库转移,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后期脱水慢,有穗腐,一些地方还发现纹枯病、粗缩病等病害。先玉335是跨国公司在我国推广杂交种的代表。与国内杂交种相比较,它表现为高产、稳产,而且比较早熟,后期脱水快,出籽率高,容重高,籽粒商品品质好,适合机械化收割。它的弱点在于前期发根慢,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根倒,耐密性和适应性还不够好,感虫,而且大小斑病、病毒病(矮花叶)都有所发生,虽然尚未对产量构成影响,但随着推广时间和面积的扩大,存在一定的风险。

二、紧凑型玉米品种的育种方向

紧凑型玉米品种是依靠增加种植密度,通过提高群体产量来获取高产。则要求株型紧凑,在高密度胁迫下果穗表现均匀。

(一)株型方面从提高光合效率和增加密度的角度来看,株高不易太高以中杆品系为宜,穗位处于植株中下部(即1/3一1/2),茎粗系数大,穗上部茎叶夹角越小越好,但夹角过小,使叶片包被雄穗,则会造成散粉不良。所以紧凑型玉米品种株型应是符合株高适中,穗位偏低,全株叶片上冲,穗上部茎叶夹角应小于25°,穗下部夹角小于40°;适合机械他收割。

在我国现阶段复种指数比较高,群体产量增幅不大,生物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并存的前提下,紧凑型玉米品种必须对各种主要病虫害的有较强综合抗性。最近几年玉米品种的 经济 寿命缩短,更新速度加快,抗病性和抗逆性的改良成为玉米生产持续和稳定增长的首要目标。因此品种及品系的选育应在多环境下进一步增大选择压力,利用异地区位和环境优势,加强抗倒、抗旱、耐寒、耐瘠薄品种及自交系的筛选,在丝黑穗、叶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虫高发地区鉴定、筛选高抗材料,全面提升新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二)产量是衡量品种的重要标准。经多年实践研究证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在保证适宜的株型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三 紧凑型玉米种质创新途径

(一)紧凑型品种的育成直接影响到选系密度,其选系密度与大田种植密度有关。一般紧凑型品种最适密度在5000—6000株/亩左右,但因肥水条件限制,一般种植密度在5000株/亩左右。而玉米耐密性与遗传有关,要使杂交种耐受高的密度自交系也应有相应的耐密性。这就要求在选系材料的早代,须以高密选择以增加选择压力。选系密度应在6000株/亩左右,严格去劣。

(二)借鉴普通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方法,垒面系统地整理、改良和利用地方种质资源, 总结 已有的杂交组合亲本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利用二环系法、回交法、复合杂交和群体轮回选择等方法选育新的紧凑型玉米种质资源。

1、将优良地方种质群体其中之一或某两种或几种地方品种杂交,针对植株形态及产量性状进行轮回选择,不断提高其有利等位基因频率,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并与外引种质、热带种质组建群体,利用地方种质的早熟性和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性,与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植株形态好的、产量潜力大的种质组建群体,导入特殊的有利基因,经过适应性训化和选择,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玉米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在导人过程中选择强度宜宽,尽量保留遗传变异。

2、加强热带、亚热带种质、外来玉米种质的引进、改良和利用。针对种质资源引进中具有适应性广、根系发达、秆硬抗倒、抗病性强、籽粒脱水较快和株型紧凑优点的种质应采取二环系法和群体轮回选择等方法制定不同的选育方案,固化其有利等位基因。

3、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有2个种,即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和多年生类玉米。其在 自然 界的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是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将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

第5篇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 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3.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同样是《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4. 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第6篇

关键词: 防雷工程;设计审核;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M86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常年雷暴日数在31.9天,雷电灾害是较为严重的。有时,因甲方对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改变或供电、通讯、信息等附属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而和原设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防雷工程公司的“设计方案”的审核即“专项审核”很有必要,这也是防雷工程最终进行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设计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原设计存在的问题

对于建筑设计部门在建筑物报建早期阶段给出的防雷设计,由于现场具体施工地块位置不明,防雷设计审核时,很少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当我们接到工程公司的“设计方案”时,按规定应先到工地进行现场考察,发现不少施工设计都是因原设计图审时防雷设计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大都是因为建筑设计部门未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所致。

(二)建筑物环境不明导致防雷类别有误

建筑设计部门一般按照《GB5007-94的防雷设计规范》,依据建筑物年雷击次数及建筑物的长、宽、高计算来确定防雷类别,但是对建筑物的其他实际情况往往考虑不周。

(三)建筑物地质资料有误

某建筑物经现场检测,共用地网的接地电阻为13欧姆,远大于4欧姆的要求。经了解,原设计是参考了附近某楼栋的地质资料;实际上该建筑物地下为较深厚的沙石层或岩层,并非泥土层,单根引下线接地电阻都大于30欧姆。而工程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仍沿用原图审时的资料;据GB50057-1994和JGJ/T16-92的有关条款规定,我们在“专项审核”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防雷工程的接地网适当延长有效接地长度,并加降阻材料,必须把共用地网的接地电阻降到4欧姆以下”。

(四)防雷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建筑设计部门提供的防雷设计方案中对防雷工程设计的细节问题欠考虑,而防雷工程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又常被忽视;但由于这些问题被忽视,在建筑物受雷击时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在“专项审核”中经常遇到的上述问题有:

1、高层建筑防侧击雷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建筑物的侧面易遭受雷电侧击。按GB50057-1994第3.2.4条、第3.3.10条、3.4.10条要求,二类、三类建筑物滚球半径高度以上的室外较大金属物应实施等电位连接。

2、室外照明设备和航空障碍灯的SPD安装

在“专项审核”工作中发现,室外照明设备和航空障碍灯配电箱的防雷保护经常被忽视。从防雷区划分的角度,这些配电箱属于LPZOB区,完全暴露在没有衰减的空间电磁场中,雷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会沿着线路侵入到建筑物的供电系统中。

3、屋顶金属构件和电气设备的防雷措施

屋顶安装的广告牌、卫星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小型水塔等金属设施,由于初步设计时难以确定位置,经常在安装位置上没有预留接地端子,有的防雷工程公司在“设计方案”中也没有说明。

4、屋面直击雷防护装置

审核中发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对屋面避雷带设计不符合GB50057-1994有关规定。主要是两种情况:

一是当屋面是斜屋面或层高不等的屋面时,没有将避雷带设计成闭合;二是避雷带网格尺寸偏大,不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二、建筑物设计功能变更

由于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建筑物的原设计功能的改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对防雷工程公司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时,必须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最新情况。一般来说,防雷工程公司不会对此引起重视。根据G50057-1994 第2.0.3条第8款的规定,对宾馆、饭店、商场等特殊行业,只要N值达到0.06次//年以上,则应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

三、通讯、信息、计算机网络等附属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

随着IT技术的普及,新建的智能性大楼中,普遍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网络安防监控网络系统(以下统称信息网络系统)。这些网络和设备对雷电过电压、雷电感应非常敏感,极易遭受雷击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

考虑到雷电侵入信息网络系统的主要途径为电力线入侵计算机通信线路或监控信号线路入侵地电位反击电压经接地体入侵雷电感应等;据有关统计,雷电感应造成信息网络系统损坏的事故率占80%以上。据近近几年的智能性建筑信息网络系统的“专项审核”实践证明,应对此类工程的审核给予特别重视,尽量在审核前,先进行防雷风险评估,并对设计方案的每一环节把关。

四、设计工程公司不规范运作

在“专项审核”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工程公司为了追求本公司经济利益在“设计方案”上存在不规范现象,对此,务必引起重视。

(一)为承包工程,故意降低建筑物的防雷类别

某资质为丙级的防雷工程公司,按照《中国气象局第10号令》只能从事3类防雷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该公司为了承包某幼儿园的防雷工程,在“设计方案”中将该原防雷审核审定的防雷二类擅自改为三类,防雷中心经审核后予以退回。

(二)为了追求工程利润,故意增设SPD (浪涌保护器)

例如,某防雷工程公司对一个普通民用住宅楼的防雷“设计方案”中,将地下室和每个楼层的配电箱、室内监控摄像头都安装了SPD,属于不必要的增设。

(三)没有提供建筑物供电线路的详细布局图,方案审核缺乏依据

SPD具有限压、泄放雷电流和瞬间等电位连接作用,按照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应安装SPD; 但是,设计方案必须提供选用的SPD技术参数、SPD安装的具置和供电线路的布局图(说明供电线路是埋地进入还是架空进入或是通过地下室供电槽架进入),这些数据是审核SPD安装是否规范的依据。但是不少工程公司没有提供上述资料数据,使得“专项审核”时不得不退回“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林念萍, 钟万强,杨春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一些困惑性的问题探讨,.中国防雷. . 2009(1). :27~30.

[2]. 韩海轮. 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审核要点浅析. 第7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集.2008:18~19.

第7篇

一、争取最佳的整体效果

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我们习惯在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先讲“判定方法1”,通过画图,归纳出“边角边”公理,然后举例、做练习、再做习题,接下去用同样的方法教另两个判定方法,这样有利于单一知识的掌握,但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由于心理定势形成了习惯思维,即每节课后的习题“肯定”用本节课知识来解决,这种“按图索骥”思维的懒惰性,势必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待到这几种判定方法教完后,再来综合已经迟了,形成了重视系统的局部而忽视了整体的后果。

本人认为,在处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部分教材时,首先应着重于整体,通过整体来认识局部,根据初中阶段几何教学要求以及现阶段学生特别怕学几何这一实际情况,可以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把“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角角边”定理以及“边边边”公理集中在一节课内教完,引导学生总结,尽可能完善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整体认识,需弄清以下几点: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一定需要按定义判断所有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在六对元素中,只要有某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即可,但三对元素中至少要有一对是边。

2.要注意并不是任意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从作图来看,已知两边和一对角或三个角作三角形,结果不唯一。

图1中,AC=AD,在ACB和ADB中,虽然有∠B=∠B,AB=AB,AC=AD,但ACB和ADB不全等。图2中,DE//BC,虽然有三对角相等,但ABC和ADE显然不全等。

由于学生一开始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都不可能事先知道一定用哪个判定方法来解决,而应首先就题目本身认真分析之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方法判定,这样按题目的已知条件确定判定方法,提高了每道题的思维训练价值,加深了整体效果。

二、调整教材结构

“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习惯是一个定理一个定理、一页一页教下去,本人从整体性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材结构,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为中心,组成八个专题来开展教学,即:1.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直接用判定方法证全等;4.利用全等三角形证线段或角相等;5.利用全等三角形证两直线平行或互相垂直;6.添辅助线;7.实际问题;8.小结整理。这样把例题、练习题重新安排,力求一个专题揭示一个规律,解决一个难点。在培养学生证题能力的同时,证明的书写规范化,教学中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

三、注意动静结合

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既有教材的系统性,又有教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要有动的理念。

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一专题时,课前布置学生剪两个全等三角形,课堂上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设备出示两组全等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相对位置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判断,要利用模型,依样摆放,最后写出对应元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参与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这样通过运动变化思想,培养学生在运动中探索问题的习惯,加深对事物性质的认识。

四、选择最优化方案

在“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教学中,对每节课的安排、每一道例题的讲解,都力求选择最佳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讲解题目思路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样证”,更要让学生明白 “为什么这样证”。

实践证明,用系统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聚焦当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于数学学科是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凌驾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之上。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利用讲授的方法借助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确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这种培养方式其实就是渗透。

渗透模式是以渗透的方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落实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相应学习领域及科目中。因此,渗透模式的出发点是各教育阶段、各领域及各学科,通过分析它们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将其融入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紧紧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一重要环节,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实践

1.巧借数学思想,培?B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而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例题和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素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培养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2.钻研教材,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素养

我们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从数学思维方法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数学核心素养是蕴含在数学思想方法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显性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由教师充分钻研教材中的重要例题、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领悟才会见效。“钻研教材”是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的前提。

例如九年级上3.1《圆》第一课时当中的例题:

如图,在A地往北80m的B处有一幢房,西100m的C处有一变电设施,在BC的中点D处有古建筑,因施工需要在A处进行一次爆破,为使房、变电设施、古建筑都不遭到破坏,问爆破影响面的半径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分析:爆破影响面大致是圆形,我发现这题可以使用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把问题归结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渗透了数学抽象和数学模型等核心素养。如果要使B、C、D三点都在圆外,只需三点当中与A点距离最近的点也在圆外就可以了,于是发现这题可以算出AB、AC和AD的长度,然后使半径小于当中最短的线段即可。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当中的知识点,然后把挖掘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在课堂上适当的加以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数学思想的运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数学核心素养。

3.组织教学,领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进行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实质,以便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进一步考虑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步领悟、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某个数学思想方法。例如,3.4 《圆周角》的教学当中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的教学,本节课重点研究圆周角的概念以及圆周角定理,利用完全归纳法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核心素养。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挖掘核心素养。首先从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出发,提出问题:什么叫圆心角?图1中∠AOB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性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纠正评价,进一步明确: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在北京海洋馆里人们通过圆弧形玻璃窗AB观看窗内神奇的海底世界的图片,如图,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同学丙和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在学生理解题意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哪位同学的观赏角度最好吗?学生结合图形大胆猜想并设置一个悬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圆周角。

(2)归纳总结提升认识,领会核心素养。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①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②“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猜想、证明”是探究问题常用的策略;“从特殊到一般”是认识事物常用的数学方法;“分类讨论、转化”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

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于是我认为,“组织教学”是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的核心。

(3)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融入核心素养。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不能很快地被人掌握,又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于各个知识点中,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时,要由教师进行系统地研究,作出周密的安排。具体到某节课的教学,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创设怎样的情况、提出怎样的问题、讲授怎样的内容、设计怎样的活动、安排怎样的练习等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会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要由教师来“引导”。

例如,计算:1+3=?1+3+5=?1+3+5+7=?1+3+5+7+9=?并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在这道题的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交流,提供如下的帮助:列出一个点阵,用图形的直观来帮助学生进行猜想。这就是典型的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到图形中来完成的题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在以后的解题当中主动尝试运用了。

数学思想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转化数学思想方法,养成核心素养。指的是教师、学生都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的参与尤其重要,如果没能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决不会是成功的。

例如,有理数的分类可分成正数、零、负数,也可分整数、分数(小数)。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然后相互讨论,再板演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中发现较简捷的解法。在这节课中,渗透了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运用了运算律,使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达到正确、简捷的目的。学生通过讨论达到参与、交流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质疑、鼓励,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三、取得的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无论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知识的归纳形成过程,还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知识的验证应用过程,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都应该提供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从事各种数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