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智慧交通概论

智慧交通概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3 16:3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交通概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智慧交通概论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必要性;技能型人才

物联网,顾名知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及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职业院校承接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定位,如何培养,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随着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已经成为支撑众多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物联网初期投入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集中在公共安全系统,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市政管理等工程,每一个点无不可以搜索到物联网技术的影子。尤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技术上,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通信技术,进行信息的传输,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平台或中心,从而实现物物、物人的信息传递,从而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可以跨时间跨空间进行溯源、追踪、定位、管理。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从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继而物联网也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的规模,并会在短期内可能超过万亿规模,是一个航母级产业。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物联网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从事该行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仅在交通物流等领域,人才需求量就超过20万,而且每年都在增长。做为基础型的产业对人才的海量需求,这也为职业院校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有一定基础、能力、条件的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与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工作。

1.职业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生产、营销和推广等工作。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众多本科类院校也在开设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但主要面对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研究方面的研发工作,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专业覆盖面广的优势,职业类院校学生胜任起来有些困难。纵观物联网的从业岗位,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建设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不需要非常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必备的技能技巧即可以,正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适合奔波式工作的职业特色,所以对于当前人才需求量大的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业,职业类院校开设上此专业正具备最基础的条件。

2.各行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公共安全、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

我国当前处理物联网技术人才处理缺乏状态,笔者随意浏览了一个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上与物联网相关的招聘信息有500余条,前程无忧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信息达到1000余条,智能招聘网站上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招聘岗位达到400余条,另经常有公司通过微信、QQ、网站平台、私人联系等方式在招聘技高能优的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几大应用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可能均会超过20万以上,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慧生活等。

3.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关键领域展开教学与研究。RFID技术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技术,众多理工类职业院校有着丰厚的基础,承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职业类院校可以对这些核心的技术展开教学与研究,使得培养的人才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等领域得到发挥。

4. 职业院校具备校企合作的基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步伐一直没有停息过,从项目教学法、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微课教学、Mooc教学、混合式教学、顶岗实习等,究竟花落哪种模式,没终极结论。实践场地不断翻新,合作企业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入,已经让当前的众多高职院校具备了充分的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发物联网技术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从教学方法上看,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积累了成熟适用的经验,从硬件基础上看,已经具备了搭建物联网相关实训室的基础条件,从师资力量上看,已经拥有了开设此专业的技能与技术。院校与物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熟练掌握物联网知识与技术的信息服务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开放性、深入性、针对性。

总之,在当前本科类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同时,各职业类院校也必须要迎头赶上,以呼应本科类院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牢牢把握住这一机遇。中高等职业类院校作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开办此专业显得尤其重要与必要,有处于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的大好形势 ,扭转物联网人才资源匮乏的局面,从而培养大批的具备物联网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全国的职业类院校都以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大好背景为依托,积极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培养人才战略。

由于我国物联网专业教育于2010年才起步,对于很多院校开设此专业还处理犹豫与探索阶段,如如何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从何而来?实验室不完善如何办?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等等诸多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所以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及输送人才的通道更显得重要。

参考文献:

[1]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2]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3]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第2篇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四、小结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9-02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学期。《土木工程概论》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肩负着把只具备数理化基础知识的高中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并使他们了解、熟悉进而热爱这个专业的重要使命。《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的广,包括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工程结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经济和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门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必须对大土木背景下面众多学科都有深入的了解;其次,土木工程专业是在众多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理论和知识,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在讲授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此外,《土木工程概论》是相对较新的一门课程,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高效的经典教学方法。因此,对于这一课程,展开深入的教学、教法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起浓厚的兴趣,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土木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增添新鲜血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作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摸索、创新。

一、教学定位准确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对于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定位准确,采取理论与实际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主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讲授好这门课程。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丁大钓,蒋永生.土木工程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江见鲸,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罗福午.土木工程(专业)概论[M].第三版.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

1第二版较第一版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一版《现代瘢痕治疗学》于1998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共36章67万字,彩色照片图70余幅,线条图200余幅,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由40余个单位的60名作者共同编写而成。虽然是我国本研究领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填补了我国在瘢痕研究和治疗方面的空白,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该书并不能充分体现瘢痕学现代快速发展的研究成果。《现代瘢痕学》(第2版)共分62章,字数达到218万余字,各类图片900余帧,分基础研究、临床总论和临床各论三部分,较第一版有了显著的提高。

主要特色为:①新:在初版基础上充实了新内容,尤其是有关瘢痕基础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进展、最新的治疗主张和临床资料图片;②全:编著者阵容庞大,博采众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堪称是有关瘢痕形成、创伤愈合及其防治的“百科全书”;③细:基础部分要点突出、重点分明,临床部分对于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方法,编者不惜笔墨细述其操作要点、细节和技巧,对个别新技术、新手段也不回避其缺点和不足;④实用:可满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科研的实际需要,适用于外科系统医务人员,尤其是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烧伤外科、皮肤科、五官科、手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外科、普外科及妇产科等专科医师参考,同时也适合医学生、研究生及瘢痕病患者阅读。

2选题紧密结合临床需要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受各式各样的组织损伤,皮肤真皮层发生损伤或其他部位发生较深的损伤时,愈合过程中均会伴有瘢痕形成。瘢痕乃伤口愈合的必然产物,没有瘢痕形成即没有愈合。因此,适度的瘢痕形成是一种生理性和自卫性的表现,而过度增生则属病理性改变。

瘢痕在临床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在质和量方面受不同的因素影响而呈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如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病理学瘢痕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两者在病理表现、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增生性瘢痕通过手术等方法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而瘢痕疙瘩至今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瘢痕常对患者的形象和局部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和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美容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对治好病理性瘢痕的社会需求也更为强烈。

然而,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至今还不很清楚,因此在治疗上难以取得突破。目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方法虽然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加压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医用硅凝胶贴敷、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但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

《现代瘢痕学》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和研究需要,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瘢痕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将能促进瘢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提升,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3内容全面、新颖实用

《现代瘢痕学》分基础研究、临床总论和临床各论三部分撰写,内容全面、细致、新颖实用。

基础研究部分详细论述了皮肤的胚胎发生、基本结构和功能,皮肤创伤修复概论,胎儿皮肤创伤的无瘢痕修复,表皮(干)细胞、皮肤附件和创伤修复,细胞凋亡与创伤修复,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与创伤愈合,烧伤及其创面修复,瘢痕病理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研究,细胞因子、生命元素、自由基、NO、P物质及性激素与瘢痕形成,表皮培养、复合培养皮肤及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瘢痕的基因学、分子治疗和瘢痕模型实验研究等内容,为瘢痕这个一直困扰着所有外科医师,特别是整形外科医师的临床难题,揭示了许多息息相关的科学研究新进展。

临床总论部分详细论述了瘢痕的病因学,临床分类和诊断,手术治疗和抗生素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显微外科技术,真皮替代物与复合皮临床应用,加压、药物、放射、激光、冷冻、物理康复、中医药及心理治疗,硅凝胶和医用粘合剂应用,麻醉选择,护理,预防,瘢痕的国际化认识和防治动态疗法等内容,较全面的介绍了瘢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

临床各论部分详细论述了头皮、眉、眼、耳、鼻、唇周、颊部、颌颈胸部、躯干、四肢、会阴瘢痕,喉、气管、食管、剖宫产后子宫及泌尿道瘢痕,硬脊膜外瘢痕粘连与肌腱粘连、腹腔及其脏器间的瘢痕粘连、瘢痕疙瘩、瘢痕恶变、痤疮瘢痕及瘢痕整形美容常用产品,紧密结合典型病例治疗照片,以深化各个部位和各种类型瘢痕的治疗认识,图文并茂,增加了实用性,有助于瘢痕防治水平的提高。

4作者阵容强大,集体智慧结晶

该书有国内开展瘢痕研究的50余个单位的90多位理论知识渊博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著名专家学者作为编委,有50余个单位80多名作者参编此书,有近30个单位50多名专家担任顾问,经过数年编著而成。中国工程院张涤生院士、王正国院士为本书作序和盛志勇院士为本书题词,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阵容如此强大可谓是我国瘢痕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现代瘢痕研究及治疗的水平,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无疑这些科研及临床成果的汇集,将给瘢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最全面和最新颖的参考资料,为我国瘢痕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做出巨大的贡献。

5重视瘢痕研究,争取更大进展

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反映瘢痕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的百万字以上的专著,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瘢痕研究的重视和成就,介绍了瘢痕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发生机制方面较多的新的认识和临床防治方面的新进展。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对瘢痕的研究,包括它的发生机制和防治问题,迄今仍然是困扰着我们的一个基本课题,它是一个连结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分复杂难解,仍需有众多专家学者为这个课题投入毕生精力,进行有计划的长期探索研究,争取取得更大的突破,直到从根本上解决瘢痕形成和有效治疗课题。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需求;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65-03

一、引言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自2009年始,物联网产业已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极度重视,如美国“智慧地球计划”欧盟的“物联网国家战略计划”同志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目前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安防、电力、家居、医疗、矿业、军事等领域,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其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

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高校都构建了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

目前,多数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受本科院校的影响,都是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物联网应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此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水平已经和市场需求相背离,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纵观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都脱离了就业这个导航标,就业定位不清晰,所开设课程与市场需求相关性不高,有些理论过于高深使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有些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还有些课程设置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无所适从,甚至无法就业。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

三、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

目前,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校园、智能交通等方面广泛应用,对人才的需求也供不应求。通过对各大求职网站及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发现,目前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如下三类。

1.软件研发人员,如物联网开发经理、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产品测试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C++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等岗位。

2.硬件开发人员,如物联网硬件开发工程师、传感器设计工程师等岗位。

3.物联网产品生产和销售人员,如物联网设备安装与维护员、传感器制作员、物联网产品销售助理、物联网产品培训师等岗位。

根据物联网人才需求不同,各岗位的职责与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各就业岗位群对能力、知识和素质三方面的需求如表1所示。

(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提倡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致力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构建合理课程体系的前提,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一致,这样高职高专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根据物联网人才需求分析,物联网专业应培养具有物联网行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2]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中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熟练掌握物联网技术开发的专业技能,具备在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软硬件开发、应用、销售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的实用型人才。

四、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课程体系的创建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3]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情况。高职高专的学生只有少部分选择转本继续深造,大多数学生将面临就业,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岗位的选择。因此,课程体系必须围绕人才需求来构建。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也要在课程体系中有所呈现。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生源问题。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必须依据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来构建课程体系,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课程和教材的选取要难易适当,理论不能过于高深,同时又要重视实践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就业岗位群,依据其能力需求来组建课程结构,以使学生综合掌握物联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体育、概论和IT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确保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核心模块是各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C++或Java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技术、无线Soc和Zigbee技术、RFID技术基础、综合布线、TCP/IP协议和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等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物联网知识;专业应用模块主要包括Android系统开发、各类实训课程(如微机实训、单片机技术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实训、嵌入式程序设计实训、工程制图实训、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传感器技术实训等)和顶岗实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将来欲从事物联网产品销售方向的岗位,还可以选修市场营销类的课程来掌握营销技巧。

五、小结

有效的课程体系能够促进学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并使学生更好地就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专业的人才也炙手可热。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物联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力争做一个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喜辉.基于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2).

[2]蒋琴雅.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

第6篇

>> 我国近十年美术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近年幼儿社会性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2000~2014年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 自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我国网络课程研究热点与趋势的知识图谱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群体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 我国同性恋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述评 全民健身视角下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合著网络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我国远程教育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03-2009年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SSCI来源期刊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统计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关于我国1992~2016年内存数据库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知识图谱视野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EB/OL].[2000-05-25]..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03-04-08]. http:///view/3433188.htm.

[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5-01-07]. http:///20051121/3161897.shtml.

[6]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30]. http:///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23.shtml.

[7] 李洋.虚拟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8] 董永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多媒体集成技术及其课件制作合成系统[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03.

[9] 吴晓鹏.J2EE构建远程教育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2.

[10] 孙中利.藏语/汉语远程教育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和实现[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11] 沈慧娟.基于AJAX技术的电大网上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兰州大学,2009.

[12] 刘晓丽.基于WEB的个性化虚拟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13] 刘运龙.现代远程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长沙:中南大学,2004.

[14] 何伟.基于粗集理论的数据约简及其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应用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15] 李小康.基于Android的手持终端学习系统[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16] 姜媛媛.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个性化资源推荐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17] 边联.适应性学习系统中的适应性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8] 李雪妍.基于Web数据挖掘在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9] 顾春山.适用于护理专业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20] 苏小兵.基于遗传算法的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1] 宋晓俊.基于J2EE架构的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22] 余红朝.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卷研究及题库系统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08.

[23] 张奇.基于的网络课程开发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24] 高培文.远程教育留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5] 张胜兵.远程教育中流媒体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26] 于沛东.农村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7] 郭中华.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28] 徐锐英.《教育技术概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9] 田功平.基于RMI网上实时协同远程教育系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30] 苏静.项目管理的应用——远程教学系统建设项目中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31] 胡志芳.基于学习过程跟踪的反馈控制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32] 李玉红.面向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访问调度系统设计与仿真[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5.

[33] 邹群.基于UDP的流媒体传输拥塞控制机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34] 姜志宏.基于IP组播的协同学习体系和技术研究[D].长沙:中国人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35] 曲丽君.基于H.264的视频流式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6] 郭猛.H.263编码标准在DSP上的实现与优化[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7] 吴东.TCP友好拥塞控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38] 李宏玉.组播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5.

[39] 张亚弟.虚拟环境中的智能体角色环境感知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40] 卜朱镇.在线三维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2012.

[41] 程小东.基于X3D的虚拟流体力学实验系统开发[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07.

[42] 李春波.工程图学虚拟实验室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43] 姬常君.基于VRML虚拟的自动变速器拆装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44] Law J, Bauin S, Courtial J P, et al. 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 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3):251~264.

第7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景观素材;民族元素;景观设计

一、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

1、缺乏新颖的设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前些年,建造古代题材的游园、电影主题影城(如,红楼梦、大观园、太湖影城、秦皇宫)、还有其它仿古景观园多不胜数,但大多缺乏规划、设计,信息量也相当小。最盛时,国内类似“西游记宫”、“大观园”、“三国城”之类的人造景观多达729处。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造景观主题公园发轫于深圳市的“锦绣中华”,由此带动了国内主题公园的一个。这些以复制缩微景观于一园为卖点的人造景观,曾一时吸引众多国内游客,但昙花一现,后来吸引力逐渐下降,利润锐减,许多景点陷入困境。随着央视无锡等地外景基地的建设,从唐城到三国城、水浒城,一时又带动各地建设仿古文化城的。然而,一阵喧哗热闹之后,多数主题公园又面临生存危机。[1]这些旅游风景区的景观设计没有新意,所以失败了。

2、抄袭之风仍存在

国内人造景观都朝一种模式建造,你抄我,我抄你,缺乏内在的文化内涵。无锡“统一嘉园”开始建造时,模仿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以拍戏带动建造没有成功,立马又搞始祖文化,想给台湾胞提供一个祭祀始祖的场所。该园建成几年后,只有1万多游客来观光,注定又一次失败。原因很明显,景观的本身特质与文化定位发生了冲突。很多人都知道,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沿海,妈祖是海神,与江南的太湖文化牵强附会。这种不按实际情况的做法,必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这类的模仿实质上是严重的抄袭行为。反观美国的迪斯尼,它同样也是人造主题景观公园,但全球皆知并且风行,它的成功就在于它立足了美国文化,又加上有高投入与高科技的支撑。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国内的主题景观公园和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却对中华文化挖掘得不深,造成现在许多人造主题公园遭遇到生存困境,其实这是对以往盲目投资的一种清理。只有植根于中华文化,定位合理,民族元素恰当的运用在设计中,旅游区的风景景观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民族文化元素

1、中国民族元素的运用

诗意化的视觉经验是一种感物的性情,即感物之心的情调之美已经融于所看到的周围世界中,这是中华民族深埋心灵的一种感物的性情。中国传统文艺的特质体现出“情景交融”很深,这方面文化因素包括文字、书法、工艺美术、文学、民间艺术、水墨画、书籍印刷与装帧,也包括起居饮食与茶文化等。神韵与内涵的传承是深层次对传统民族元素的传承与发扬。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审美情趣和审美哲学独特,其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在表现在视觉效果上,如:国画与书法、易经与禅学、五行八卦等等。另外,还有民间的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设计师在神韵传承中不直接引用符号,而是将传统民族元素的表达形式与意蕴、审美方式等综合之后,产生独特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与传统“神似”的目的。

2、中国民族文化元素

一想到中国民族元素,中国红、中国功夫、大红灯笼、龙、京剧脸谱、旗袍等展现在人们头脑中。但是事实上中国元素还有许许多多,其内涵非常宽泛并且深厚,表现形式也并不只局限于具体的符号上。中国文化艺术,也包括那些经常出现在建筑、服装与绘画上面的元素,中国民族元素多不胜数。中国民族元素总的来看是民间的民俗文化以及手工工艺,歌舞、器乐、说书、皮影、绝活、绘画、剪纸、木雕等;从细分来看是民间民俗中分离出来和延伸的符号与概念,是发展与变化并世代相传的历史。应用中国元素做设计的时候,放宽眼界,打开视野是设计师的第一步,有些设计师只关注某些视觉元素,而中国元素实际上还包括很多触觉元素和味觉元素,还有传统的民间乐器、乐曲等音乐元素。

3、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灵感和素材

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既要尊重这些民族文化元素,又要在思想上把握好设计,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民族文化元素,要继承更要创新,不能不加思考地随意乱用。设计师不清楚的东西,一般不要轻易使用。不智慧,不精致的作品也不适合出现中国民族文化元素。

4、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品质提高

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看风土人情,游青山秀水,玩主题活动,品美味小吃,听山歌民语,收藏特色物品,这些都是不少人讲究的。人们旅游看风土人情,看精彩的节目表演,也看旅游地建筑景观和装饰特色、民俗民风。这些东西都与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相关联,只要和旅游有关,其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就能体现出来。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当代设计师应巧妙运用之,避免符号化作为设计的幌子,使之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的内涵,促进旅游品质的提高。

三、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景观设计

1、改造与利用旧建筑

我们现代的建筑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继承古代建筑的风格和他的合理成分,比如都江堰的合理布局和它的作用,赵州桥的结构,古人有他自己的智慧,有很多的时候也会给我们留下很多谜团,但他的智慧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对于旅游景区一些实在是破烂不堪的旧建筑,应该改造利用,而不是拆掉。旅游景区的建筑景观很有保存和观赏价值,对于古建筑景观的研究可以提升我们对于古代历史的了解程度。传统的建筑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

2、保护历史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也是风景旅游区重要景观,建筑的艺术价值高,体现了社会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比较强,能起到有益作用。运用一切因素,综合各种手法塑造整体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建筑作品的共同点。无论整体环境,还是单座房屋,每一部分的空间外部与内部、装饰色彩、其他艺术形式,都协调一体。重视环境整体经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的具体表现,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重要的风景名胜,放在首位的是环境经营。帝王陵的建筑靠环境的艺术性展现建筑魅力,并生风水地理,单体建筑与群体建筑相互融为一体。形式比较简单的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定型化是基本特点,它的效果依靠群体序列来获得。例如,明清时期单体建筑的式样并不多的北京宫殿,经过空间序列的变化与转化,每个建筑单体就有在整体中的独立特点,使艺术形象与构造技术相统一。变通成其他形状的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体系适应性相当强,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屋顶构架,可做出穿插、重檐、披搭、重檐等样式结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不要破坏,应当得到保护。

3、利用当地人文与自然特色进行设计

景观是一片寄托了人类生存理想的土地及土地上要素的集合,可以说人类与景观的交融史贯穿了人类文化成就的始终。“人类活动的遗迹和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成了景观的一种非自然的、非视觉的构成要素。[2]文化一发生就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使各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文化,又会反作用于原生环境,使之发生变化,出现新的环境,进而使文化进一步分异,地域文化并不必然是国民性或民族性的文化,但国民性,民族性则必然表现出其地域特性。[3]假如按照中国各地的民族风格,带着民族文化元素,发挥民风民俗,并有积极意识来设计,就会有独具特色又很规范的设计。比如,桂林强调马头墙、白墙、翘檐、庭台楼阁,青碧琉璃瓦与碧水青山交互辉应,从不同的任意角度去看,能感觉出这是桂林的建筑风格,不是其他地方的风格。又比如我们看泰国建筑,那民族特色就是泰国而不是云南,这个区别就是不同的民族元素在起作用了。

四、结束语

如果在西方文明已经反省他们文明的缺陷的时候,我们还一味跟随他们的历史脚步时,我们必定要失去更多,我们应该有肯定自己民族的勇气!如今有很多人在呼喊将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中,期待有中国特色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真正茁壮成长。

作者:叶俊东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楣.现代风景园林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2.

第8篇

【关键词】双关语;车贴;功能

一、车贴中双关语的语用分析

双关语定义如下:The pun, also called paronomasia, is a form of word play which suggests two or more meanings, by exploiting multiple meanings of words, or of similar-sounding words, for an intended humorous or rhetorical effect (维基百科). 双关语可以帮助车主们实现吸引眼球彰显个性这一目的, 因此车贴倍受关注而频频使用。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相关理论(Relevance Theory)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示意――推理过程,这种关联使人们对说话者(作者)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论,双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手段,从相关理论来看,包含双关的车贴,给其阅读者提供两种或更多的可解释空间的,而车贴阅读者会排除最表层、最直接的含义,结合车贴的语境效果,深层次的理解到车主所期望的内容。下面具体看看车贴中双关语的运作过程以及阅读者的理解过程:

(1)别追了,本人已婚

人们最初会以为这个车贴讲的是为了爱情,一方穷追不舍,另一方只得坦言已婚,劝其放弃追求。但是根据车贴周围环境和运用最佳的相关理论,阅读者推理知道这里的“追”不是“追求”,而是“追车”甚至“追尾”。最后得出该车贴真正所表达的意思为:你别一个劲地追车超车了,否则易追尾。实为警示后面的车主安全驾驶,保持车距。本车贴巧妙运用一词多义,构成双关,表达委婉含蓄、幽默诙谐,令人叹为精妙。

二、双关语在车贴中的运用技巧

根据美国Archibald A. Hill教授的见解 ,一语双关有三个条件:双重情境(double context ) ;铰链( hinge) ,即多义词或同音异义词;触机(t rigger),即促成使用双关语的关键因素。根据以上三个条件,双关语在车贴中有如下基本形式:

2.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指利用词语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

(2),请勿追尾

初看这个车贴,阅读者还有点想不通,“河蟹”不是河里的螃蟹吗?一个河里的螃蟹的社会?怎么和追尾又联系一起了。说不通更想不通啊。当阅读者一边疑惑一边念叨时,这里的“河蟹”谐音“和谐”,“”实际上就是指“和谐社会”。特别是后面的车主一看此贴,必然会开心一笑――和谐社会,文明驾驶,保持好车距。

2.2词义双关

语义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

(3)如果您再靠近一点,我们就用擦出的火花来点根烟抽着玩吧。

该车贴前面可理解为:再靠近一点,我们就能擦出火花。后面加上了点根烟抽着玩的调侃。根据车贴周围的语境效果可以推断,这里其实并不是要“靠近一点”,而是要“不能太靠近了”。真实意图是提醒车辆要保持车距,太靠近会撞车,酿成惨剧。综上所述,本车贴语通过语义双关的修辞。

2.3混合双关

混合双关是指一个句子中混合使用谐音双关,词义双关等双关形式。

(4)别吻我,我怕羞。

本车贴初看会认为这是爱人间互相调笑的温情表白。但根据车贴环境和相关理论,本车贴中:吻是一次多义,表示“亲吻车主”和“撞车”,属于语义双关。“羞”和“修”同音,属于谐音双关。整个车贴的意思为:“别撞车,我怕修”。该车贴把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完美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调侃味浓,令人拍案叫绝。

三、双关语在车贴中的语用功能

3.1惜墨如金,新颖精辟

每辆车子的空间有限,而车开时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惜墨如金,言简意赅,新颖精辟的车贴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车贴中双关语的灵巧运用更是增加了车贴的关注度和记忆度。例如:

(5)奥特曼。

“奥特曼”,让我们想起了保卫地球打怪兽的机器人。其实运用了谐音双关,意为“哦,特慢”,该车贴使人感到车主的智慧诙谐与幽默,即使遭遇大堵车,奥特曼”――仅仅的三个字,让后面的车主心中不再添堵。

3.2热爱生命,暗含警示

双关语在车贴中除了诙谐搞笑以外,其更重要的彰显警示、告戒的功能。

(6)被追是洗具,追车是杯具,追上是餐具!

该车贴有机地把网络流行语和现实环境相结合,意思是:被追求是件令人欢喜的事情;追车却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了。该车贴层层递进,把无视交通规则的结果呈现出来,反对无视交规。

3.3自我调侃,倍显亲和

(7)高龄剩女,逢追必嫁

从字面看,该车贴语车主自言高龄剩女,进行大方自我调侃:我是一个大龄女青年,有人追求我就嫁。实际上该车贴采用了词义双关。

3.4彰显个性,标新立异

为了让爱车增加回头率,人们经常别出心裁,为了吸引公众眼球,甚至张贴挑衅恐吓、过激无礼的车贴语。

(8)催我者,必刹之。

该车贴给人第一印象是:后面车主别催我,一催我必会急刹车。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刹”是语音双关,隐含着“杀”,让人心生不快。此类车贴容易引起争端。车贴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特殊语言,体现友好和谐的车贴应该积极的使用,过激无礼的车贴最好不用。

3.5留心社会,针砭时政。

车贴用简短生动幽默的话语,在嘻笑怒骂在体现了社会的各种现状。

(9)向钱看……向厚看……

字面的意思:一切要想钱看,而且钱越厚越好。反应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金钱观。当然,人们根据的车贴周围的环境,可以发现此处运用了谐音双关:“钱”与“前”谐音,“厚”与“后”谐音。原来这是一个贴心的温馨提示:车主开车要向前看,向后看,时刻注意各个方向的路况,安全驾驶。

结 语

车贴语用其简洁精辟的语言弘扬了汽车文化,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宣扬着安全驾驶。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双关语的运用使得车贴更加引人注目,印象深刻。本文通过对包含双关语的车贴入手,从相关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了语用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邱述德.英语歧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德春,张辉.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J].外语研究,2001.

[5]王璐.汽车尾部警示语的认知语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