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4 15:56: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因素;如何防范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企业如果举债,这个企业就存在着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即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又不得不想方设法筹借经营性资金,进行负债经营。企业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必须正确控控制财务风险的程度,确切计算风险价值,并掌握其规律性,把企业财务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突出表现

金融危机下,低迷的市场行情,企业资金压力不堪重压,放大了企业存货和资金管理的风险。企业应重审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和调整销售手段,加大货款回笼力度。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实行“高价位低库存,低价位高库存”的存货管理战略,以抵御价格大幅波动不利影响因素,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应收账款及内部存货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具体问题:

第一,在筹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负债能力。企业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和筹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是指企业可以通过层层控制股多次运用同样资本取得不同的贷款,对其控制资产产生或有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但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这种杠杆作用会起到相反作用,使整个企业也蒙受损失。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民营企业,在筹资之前没有合理的规化资金的使用情况,筹资行为太随意。筹资之后不重视资金的财务成本,当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就会因为无力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将筹资款变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盲目投资,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企望通过扩大规模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事实上,过分追求规模经济有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并使财务风险加大。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没有投产的情况下只会加大企业的财务成本,当投资选择方向不正确的时候就会出现投产没有效益的情况出现,这就是盲目投资的最大风险。

第三,企业管理的缺陷,放大财务风险。我国部分企业财务机构中间层设置过多且程序僵化,有些企业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管理方法,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对财务风险疏于防范,放大了财务风险。管理者往往只注重生产经营情况,而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存在。财务管理人员如果不将预防财务风险变成一种制度时时防范不及时的把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管理者给予提视,就会给企业的运营留下隐患。

第四,外部环境的影响,使筹资风险增大。加大WTO以后,我国企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大,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信誉、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才能获得资金,但国内诸多产品的投资报酬率下降,投入资金回收期增长,这样就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

第五,通过外汇交易贸易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享受更多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加复杂的不利因素。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更多币种、更大量的外汇结算业务,这样就会增加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同时,更多的国外金融机构正在进入,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这无疑加强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增加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企业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第一,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适应不同的财务管理环境。首先,企业应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减低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第二,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关于分散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善于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应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及时调整资产结构,降低和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要合理确定举债资金与自有资金、长短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其处于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同时,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管控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部门之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清晰,减少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第四,合理利用防范风险的技术方法。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时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企业在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保险转移等方式转移风险;通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及拓新市场等手段,降低因产品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等。

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风险,更要把风险意识深化到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有收益就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不去面对,也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杀伤力。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直接操作者,更应该发挥财务对风险认识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做好服务。财务风险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壮大还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理论上风险的狭义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而广义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财务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消除不了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为收益不确定性,另一种则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长期来说是必然的,短期来说是偶然的,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必定会有收益和损失的可能,但这是不确定的,它的大小可以预测却不能确定。第二,风险的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只要从事生产活动,不断变化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结果、利润和损失。不论企业如何加强管理,财务风险总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第三,风险的激励性。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可能越高。

二、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

经济周期的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向,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既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又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威胁。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变化的环境,会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的经营业绩受煤价变动影响较大。企业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煤炭成本占产品价格的95%左右,2007~2012年煤炭采购成本年年居高不下,该期间企业的盈利水平极低并出现常年亏损。企业的设备老化,高能耗低效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二)资本主要来自借款,资金来源渠道过窄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企业发展上升期,借款是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信贷紧缩,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产生极大的风险。合肥热电集团前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借款,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固定资产比例很大,建设期很长,资产的流动性不强,常年亏损导致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生产经营中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数,财务风险很大。

(三)内部管理权责不明,产品结构单

一,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权责不明,执行目标做不到生产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种种问题产生的后果最终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是国资委下属的公用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初期,没有正确定位,没有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只为完成公用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没有生产力最大化组织生产。虽然一直强调多元化生产,提高效益,但主要业务还是以供热服务为主,少量供电,季节性强,忙时设备利用率达80%,闲时设备利用率仅为10~20%。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合肥热电集团以前虽然一直重视会计核算,但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对成本的事前和事后的管理重视不够,管理系统的使用与开发也流于形式。

三、合肥热电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进行业先进设备,开展多元化

经营改造现有设备,降底能耗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保护环境。老设备,老技术,能耗大,热损高。从2009年到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筹集1个亿,关闭所有抽凝机组,淘汰所有链条炉,改为热电行业能效最高的背压机组和最环保的循环硫化装置。改造以后,供热机组热效达到79%以上,是目前热效能利用率最高的供热方式。2010年,合肥热电集团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区站房数字化改造,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改造以后,站房运行恰如变频空调模式,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灵活调节供热量,自动化、低碳化运行,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小区站房自动化改造,平均每个小区耗能量下降10%~20%,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也降低了用户的供热成本。积极向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等领域扩张延伸,合肥热电集团现已从单一型公用企业发展成为以供热服务、能源供应和工程建设为“三驾马车”主业结构的综合型能源企业。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合肥热电集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集团的管理层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点进行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一些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的上马,即时召开临时会议,对重大决策以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不仅如此,集团还要求全集团人员必须按职责大小缴纳安全风险保证金,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公司的安全风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核算制度建设,完善热、电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对于合肥热电集团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热、电独立财务核算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效益。热电行业本身季节性强冬供期间生产等各部门任务紧,业务繁忙,会计人员主动服务,加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通过财务信息及时反映生产的方方面面,纵比横比成本,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财务管理方面:第一,因事设岗,因才用人,各业务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与员工轮岗,让财务人员成为多面手;第三,引入外部培训机构,对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第四,让财务主管人员参与生产运营管理,熟悉企业的整体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使财务核算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核算成为各种管理技术的纽带,监控企业现金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减少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四)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优化信息资源

合肥热电集团全面推行“5F”管理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寿命成本核算、全流程服务提升、全系统安全保障、全方位创新发展),全过程质量控制把供应、制造和销售的相关因素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相互控制和监督,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经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和内外互援的目的。全寿命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通过“银行账户管理,资金调度会、资金收支管理”等措施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应付款比例,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全流程服务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服务、标准流程的业务体系培训,建立奖惩制度,内部相关部门监督、跟进、考核奖惩。提升服务品质,留住客户,让服务产生效益。通过运用企业管理各种技术,通过记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总结和控制等办法处理企业运行中各种内外部数据,提高管理水平,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让管理出效益。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与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宏.论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2003(04).

[2]李凤鸣.企业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1).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企业财务 风险 分析与控制

一、风险的概念、特点与类别

(一)概念

简单来说,风险就是不能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这里有两层意思,严重程度不同:一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没有达到或者没有全部达到目标,投入却没有产出,造成损失;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是为实现某个目标所进行的投入“前功尽弃”,还造成了预料之外的连带损失,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特点

1、只要经营,就有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机遇和风险这两个对立的事物,统一在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2、对企业来说,经营风险只有发生的概率大小之分、造成的严重程度之分、影响的范围大小之分、延续的时间长短之分,并没有可以主观认定的有无之分。3、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相应的风险就越大。“好事”肯定会“多磨”。

(三)风险的防控

1、“天上不会掉馅饼”——加强风险意识。2、“未雨绸缪”——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3、“缜密部署、主动出击”―加强对风险的防控和应对

(四)高校企业经营的风险度比较高

1、高校企业与学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企不分”的问题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是高校企业发生经营风险的根源之一;2、“防火墙”有缺口,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由于利益相关,实际上存在着穿越“防火墙”的地下管道,将给学校带来直接面对风险的威胁;3、大部分的高校企业由于控股比例低以及实际控制力弱的原因,学校无法实施对下属企业的有效管理。

(五)风险的来源

1、外部生存环境化带来的风险;2、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方面的风险;3、股权投资及股权交易的风险;4、项目投资风险;5、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风险;6、日常经营中的风险;7、财务、资金风险;8、涉税风险;9、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10、经营团队及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

二、高校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高校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事企不分”的风险

1、由于事业和企业的管理理念不同,对业绩的评价和考核标准也不同,管理和决策方面的事企不分,可能造成违背企业规律的错误决策;2、校级领导权高位重,参与企业决策容易违背集体决策的原则,因“一言堂”而造成失误;3、事-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不同,因为责任人的缺位,可能造成管理和决策的盲从、轻率、失去制约,带来经营风险;4、一旦出现风险和损失,将给责任追究造成困难;

(二)校-企关联交易的风险

1、关联交易包括

A:学校:借款给企业;为企业担保;无偿调用企业流动资金或房屋、生产设备;抽回资本金;在企业开支学校费用;由企业购置教学、科研用固定资产;摊派事业费用;收取高于市场价格的房租、水、暖、电、气等费用;超出可分配利润总额的的分红;要求大额捐赠等。B:企业:向学校借款;为学校担保;挪用事业资金;

2、企业资金和资产流向学校的风险

A:一旦出现无法归还或久拖不决的情况,将造成企业资产损失,严重的将导致现金流断裂,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B:如果资金流出的企业有合作方股东,可能对方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C:所借款的银行、债权人可以以“欺诈”罪名状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股东;D:资金从企业流向学校,可能出现涉税违法、违规等问题。

3、学校资金和资产流向企业的风险

A:一旦出现无法归还的情况,将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工作造成困难,严重的将影响教职员工的工资发放和日常周转,引起学校工作停顿,甚至校园的发生;B:事业资金因用于校办企业经营而损失,会引起公众的严重不满和剧烈反响;C: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损失,势必会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引起学校高层的动荡所以,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联交易,特别是事业和企业之间的资金、资产的流动,一旦出现风险和失误,造成的将不仅是经济损失,还会有程度不同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要由相关人员来承担其经济、法律责任;D:高校中已经发生多起这样的事件教育部已经把禁止学校借款给企业以及为企业进行经济担保列为不可违反的“铁律”。

(三)经济担保和抵押、质押风险

1、过于相信银行等机构的贷款风险判断,轻率提供担保,未履行反担保或抵押、质押法律手续;2、对用于反担保或抵押的资产的合法性没有考证,或者估值过高,不足以抵偿未来可能发生的担保损失;3、未监控担保风险评估时确定的贷款资金的真实流向未评估、也未动态监控被担保企业的实际还款能力; 4、实施“互保”时,缺乏对合作企业的考核,或没有实施互相反担保的措施;5、由没有经济实力的再担保公司为出具担保的企业进行。

(四)“小金库”风险

1、“小金库”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产流失;二是因为事发后要补税、上缴税收滞纳金及罚款,从而造成重大的“次生”经济损失;三是牵涉到一批相关领导、当事人,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2、可能出现“小金库”风险的情况有: 截留货款,“坐收坐支”;用造假凭证(假发票、虚开发票、造假劳务支出单等)报销套现;私自出售无帐资产或报废资产;存在不用开具发票或可以开具市售非正规收据的收费渠道;企业对可能存在的营业外现金收入(如:因违约而罚没客户的定金、保证金,对职工个人的违纪处罚,等等)没有严格的收取、复核、入帐规定。

(五)不良资产、呆滞资产风险

1、企业处于以下状况时,要考虑尽快处置其资产,以减少未来的投资损失;2、连续亏损,“未分配利润”为负值,且所有者权益逐年“缩水”;3、连续几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4、净资产收益率接近为零,且未见有确定的近期发展前景;5、企业债台高筑,现金流处于危险的临界状态;6、企业无潜在价值,预计股权出让的评估价;7、格远低于长期投资额;8、帐目混乱,明显存在实际资产减值的可能性。

(六)财务、资金风险

1、非常规大额资金支付的风险

A:企业非常规的大额资金支付,也属于企业“三重一大”的决策范畴,但由于其“非常规”,其风险度比日常生产经营性的支付要高。但是正因为其“偶发”,往往没有专门的决策审批制度,仅在少数负责人的范围内,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拍板决策,由此带来经营风险。例如:B:不合理、不合规的“预付”;C:超预算的大额支付;D:支付流向个人的大额现金;E:用于认为可以获得高回报的高风险经营;F:用于不规范的资金拆借;G:仅因为是“合作伙伴”、“朋友”而违规帮助他人垫资、周转;H:用于非正常的“公关”、“促销”;I:用于“制造”虚假销售额、虚假利润的非正常帐务周转

2、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现金流断裂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随之而来的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幅缩水。负债率过高是导致现金流断裂的主要原因,出现这类风险的情况如:A:因资产负债率超过警戒线,或者峰值进入危险区,银行拒绝继续贷款;B:因“借新还旧”出现问题,或资金支付出大量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长期股权投资 或房地产投资,其经常性的现金回报不能抵偿还本付息的支出;C:负债结构不合理:全部是短期、高息的流动资金贷款,没有像企业债、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等长期、低息的融资手段;D:出现突发性的事件,如:违法处罚、判决赔偿、重大亏损、事故灾害等。

3、非法募资的风险

非法集资会造成经济损失,引发社会,具有经济、政治两方面的风险;非法募资的主要责任人有可能面临刑法的制裁。可能涉及非法募资的情况如:A:未经全体股东协商一致,某一方股东对外以承诺给予股权或红利为条件,向个人或机构募集股本金,又未办理所承诺的股权转移的法律手续;B:未通过金融主管部门批准,未委托银行,向个人和机构募集资金;C:没有营业许可及相应资质,以炒股、基金运作等为目标,承诺高回报,向个人或机构募集运作资金;D:未经正式的法律手续,以折合股权或承诺分红等方式抵冲拖欠员工的工资、社保金或其它应付福利。

4、财务审批、会签的风险

A:没有建立有关财务收支批准权限的规章制度;B:没有建立财务开支的签字组合制度,或越权批准支款;C:没有制定在财务主管领导签字前对支款凭单等进行技术审核的规定;D:虽然已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通过了支款的决议,但在签字执行时没有书面决议或经过参与人员签字的纪要、会议记录等文件作为依据;E:对于手签章、私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印章没有严格、规范的保管制度和使用规定,没有建立用章记录制度;F:签字权担当人的变动未及时通告银行、合作方等相关利益人。

5、帐务处理的合法、合规性风险

财务帐目调整,特别是关系到股东权益的帐目调整,没有财务、会计法规的依据,没有中介机构的审计评估报告,也没有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备案。A:核销资产损失,没有经企业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B:记帐凭证不合法、合规,签注不全,甚至用现金的储备、保管和使用,没有依据相关的法规制定严格的制度,甚至“公款私存”。C:修改帐务记录,没有公司决策机构的书面决议和主管人的签字、说明,没有合法的财务凭据。D:会计、出纳人员不具备合格的执业资质现金支付、财务报销制度的缺陷造成的风险。E:假发票、“大小头”发票、挖补、涂改发票等伪造发票的报销。F:未办理正规手续的发票报销。G:台头不符、发票品名与事实不符的发票。H:报销凭证未经经手人、主管人和有权签字人的签字。

(七)涉税风险

我们有些企业的负责人,不大关心税收政策的变化和企业的纳税情况,企业容易出现涉税风险。

1、人为减少计税基数的风险

企业的税收总额是由不同种类的计税基数乘以相应的税率,然后累加而得出的。税率是相对固定的,计税基数就成为税收总额的决定因素。如果人为的减少计税基数,或者没有主观故意的错计纳税基数,就可能造成违法、违规风险,如:A:开具非法的假增值税发票、假营业税发票,或以市售的收据代替正规发票。B:隐瞒营业收入或利润。C:不当抵扣、乱摊成本,如:在计算增值税计税基数时,抵扣按规定不得抵扣的成本费用。D:“八项计提”过高,可能被认为是人为增加成本的行为。E:以学校名义立项、由企业出资形成的房地产,因没有土地证、房产证,将造成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偷逃行为;在房产转让过程中,也会遇到法律和涉税风险。

2、计税税率引用不当的涉税风险

A:在一个企业中,因经营的规模和性质不同,其不同渠道所得的经营收入可能会适用不同的税种,如营业税或者增值税;B:在同一个税种中,不同来源的经营收入和利润, 也可能适用不同的税率,如:常规增值税和优惠增值税(如软件、经认定的新产品等)。

3、一般企业人员开支的税涉风险

A:突破人员薪酬的抵扣限额:各个地方对用于人员薪酬的开支在增值税计税基数中的抵扣额,是有明确的限额规定的,而且经常会作出调整。如果超额抵扣,将造成偷逃税收;B:将不能进入人员成本的费用,如用于非本企业人员的费用,在成本中列支报销,将被认定为虚假列支费用的偷逃税款行为人员开支的税涉风险。

4、股权增值及投资收益兑现的税收风险

A:经过合法的程序使所持有的股权增值,增值部分即视为投资盈余,按规定要缴纳所得税,但目前各地税务部门、不同的税务机关、甚至不同的税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差异;B:股权增值的依据是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增值的实现是经过合法的审批手续后正式调帐,或者完成法定的股权交易过程;C:经过合法的程序使所持有的股权增值,增值部分即视为投资盈余,按规定要缴纳所得税,但目前各地税务部门、不同的税务机关、甚至不同的税政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差异;D:股权增值的依据是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评估报告;增值的实现是经过合法的审批手续后正式调帐,或者完成法定的股权交易过程。

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电力是关系到整个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能源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企业的风险规避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资产负债率过高

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产负债率水平都较高。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二)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利率上升,将会增加财务风险:一方面因银根收缩不能筹集资金偿付到期负债;另一方面短期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增大。

(三)偿还能力受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偿还债务通常情况下是采取流动资金支付的方式,因为只有流动资金才能随时变现偿还债务。电力企业的现金流相对来说较稳定,但是却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判断,但是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电费回收不理想,或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电力企业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风险。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电力企业也不例外。

(二)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部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上级财务下拨的资金费用就行了;成本费用超支可以再申请追加指标,利润又不在本级财务核算;工程项目投资只是生产、计划部门的事等。风险意识的淡薄,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部分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五)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电力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电力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六)财务监控缺失

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而且事后控制也未必有效。

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有效降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应树立风险观念,保持公司资产负债的比率处于安全区域,防止公司因过度负债而导致财务风险,同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应着力针对内部经营管理层面的风险来制定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以前,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往往局限在财务部门与分管领导之间,而且多是亡羊补牢,有很大的随意性。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的决策层、中层管理人员及所有财务人员都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通过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达到由被动的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由静态的风险管理变为动态的风险管理,由风险结果的管理变为风险过程控制管理,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的风险控制,达到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统一。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

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虚假的会计信息被决策者利用进行决策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至关重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使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有效的运行,通过内控制度设立财务风险的目标值,将控制对象与控制目标之间的偏离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又对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要与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保持同步发展,不断完善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

(四)正确预测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没有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企业进行的投资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是造成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应该结合行业分类、经营环境、经营状况,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借助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概率统计方法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财务预测。企业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仅对外部宏观经济情况、行业财务状况、财税政策、利率变化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变化进行分析,而且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以便采取积极主动的相应措施。

(五)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努力控制负债率

优化资金管理模式,合理界定各级资金管理机构职责,强化资金管理(结算)中心资金调剂、平衡能力,强化企业财务金融结算职能,强化收支两条线,大力推行集团账户,全面整合企业资金资源。切实加强资金管控,规范资金管理流程。制定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定期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层层落实资金风险责任。

(六)强化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规范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权限责任。

(七)积极研究创新融资手段,控制筹资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现阶段电力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这对电力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电力企业一方面要理顺融资理财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同时要逐渐扩大融资途径,可以采取剥离优良资产上市融资,或者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方式,将银行对电力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阶段性的股权。

四、结论

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给电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同时传统的计划和垄断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风险。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能够通过一定的经济行为和事前约束、过程控制,得到防范和化解,以使供电企业在今后的电力体制运行中立于不败之地。X

参考文献:

1.雷平.关于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

2.胡志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08,(35):148-145.

3.于洪.电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8-30.

4.古文林.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8,(8):94-95.

5.王凤池.谈电力企业防范经营风险[J].华北电业,1999,(3).

6.郑毅.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7.欧阳能.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第5篇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市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预期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企业参与到市场环境中,财务风险就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发生时间、风险结果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极易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表现

当前经济环境下,特别是今年以来,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短期内放缓,对企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将比较明显,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与以往相比,财务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筹资困难问题加剧

企业在筹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如果筹资方式不当,负债比例控制不合理,权益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特别是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缩,企业融资通过贷款门槛限制不断提高,贷款难度越来越大,而证券市场波动较为剧烈,上市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

(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问题加剧

一些企业在经营策略上注重信用销售,因而应收账款比例较高,特别是一些交易结算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基数大、回款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占用了企业非常多的营运资金,如果企业内部出现发生大额呆坏账,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状况恶化。

(三)投资过程中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企业的一些长期投资项目,像证券、固定资产、项目建设等,虽然投资回报率比短期投资要高一些,但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较大、资本投入较高的风险,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严重财务亏损。尤其是当前外部金融市场频繁调整,经济环境整体不容乐观,如果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在短期内不能与公司净资产增长保持同步,将会直接造成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同时,对于企业的一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很快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同样会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四)资金运作过程中存货规模控制引起的风险问题

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环节问题,例如货币资金管理、存货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一系列的内容。特别是在存货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销量有所降低,造成了企业的原材料及产品存货规模增加,如果出现存货跌价的因素,出现存货损失风险。

(五)利润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问题

在企业内部完成了利润核算以后,利润收益的具体分配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确定盈余公积用于企业发展的资本保障,如何确定股利分配确保股东预期收益等,都是需要企业慎重考虑决定的,如果利润收益分配管理不善,容易成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危机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管理创新措施

(一)准确界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

新时期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首先应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标准进行准确的界定,当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标准确定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企业的实际收益情况等。具体而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上分析判断财务风险,主要是将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等划分为保守、风险以及中庸等资产类型,并重点分析企业利润科目余额以及应收应付账款往来科目等,通过全面分析资本结构状况,初步界定财务风险隐患情况。在企业收益状况上分析财务风险,主要是分析企业的盈利利润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对照,分析企业的利润总额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确定企业的净利润以及留存收益等,整体把握企业的收益状况,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与判定。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应对管理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方面,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实际情况,综合选择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经济效率等作为风险预警指标,明确风险预警阈值。其次,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重点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作为监控的重点,合理均衡流动资产、现金流量,避免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严防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第三,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基础保障,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稳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贺礼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以便于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此外,在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应该重点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特别是将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财务管理岗位职责管理等制度健全完善,夯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基础。

(三)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问题往往还是停留在事后处理上,而对于发生的财务风险缺少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这也是新时期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强化的内容。首先,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在内部建立风险预备资金制度,当在企业内部发生财务风险问题时,及时以预备金作为后备补充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系统的完善企业的风险规避措施,尤其是针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全面的制定财务风险回避管理措施,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三,应该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手段,优化企业的各种投资组合,尽可能以集团化经营的模式,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的保险转移以及非保险转移等风险转移管理措施的应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企业损失。

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理财活动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在进行投资、筹资、对外担保等理财活动中,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风险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必须能够有效地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实现企业的可持续长期发展。

1.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表现为在特定的时点上,资金的流出量超过流入量而产生的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资金性财务风险;二是借款的增加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的波动性,表现为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款利率超过息税前利润率时,由于负债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自有资金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财务环节中,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

2.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2.2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2.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比例及其比例关系,通常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自筹,另一种是债务资金。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自身筹资水平低,多数信用程度不高、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举债的渠道相当少,大多用短期借款来满足长期的资金需求,导致其处于频繁的债务借还困境中,财务负担增加,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2.4关联企业、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关联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

2.5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以及领导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3.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1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人员应时刻提高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巨大作用, 要求财务人员更新观念, 既不能无视其存在, 也不能畏惧其存在, 而是要认清财务风险的本质内容, 探索其规律性, 寻求财务风险规避的最优管理方法, 防范于未然。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要将企业的风险转化为广大员工共同认识和自觉防范风险的行动中。企业经营者既不能盲目追求收益不考虑风险, 也不能惧怕风险, 应当掌握应付风险的本领, 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理智地应对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风险意识, 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 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2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3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负债水平取决于企业的资本金规模和资信状况,资本金是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的最大限度。有必要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不断充实资本。要建立资本积累的约束机制,首先,要强化企业资本积累的责任机制,自我发展的责任机制对保证企业的偿还能力非常重要。其次,提高企业资本积累速度。如果企业资本金的增长难以适应投资需求的扩张速度,这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提高资本金的积累速度不仅可以使企业自身得到充实,也有利于增强企业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再次,提高资本的积累比率企业只有不断地扩充资本,这样才可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4要理顺关联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财务关系,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关联企业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建立关联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风险的跟踪监督机制,对资金往来,重大的筹资、投资活动等财务风险程度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保证及时了解和掌握。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度,明确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风险报酬,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3.5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领导经验决策和管理部门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进行决策。对决策方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法,防止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 吕莉芳.《浅议企业财务风险》.山西建筑.2010.

[2] 朱文婷.《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应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种类; 风险成因; 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69 -03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从20世纪以来,对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认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具体是指虽然经济主体的信息不充分但是足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给定一个特定概率值。2、美国经济学家小阿瑟·威廉姆斯和理查德·汉斯合著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 3、风险是一种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第三种观点仅仅将风险与损失相联系,而没有与获益相联系,风险应是损失和价值的共同体。由此可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因素,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相违背,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

1、根据广义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类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又叫做政策风险,是指所有与政治因素有关的影响企业的风险,进而导致企业财务损失的风险。如国家对外关系的变化、局部战争的爆发等。

(2)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法律相关因素为企业财务造成损失的风险。法律法规的变更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相应地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因而引起的资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是指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给企业财务带来损失的风险。

(5)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本身原因造成的风险,如重大决策失误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2、根据资本运动的过程分类

(1)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资金,从而实现管理目标。但由于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企业之间不断加剧的相互竞争,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能否按时收回足额的本金以及能否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能否及时的售出产品以及能否及时的收回账款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进行收益分配可能给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风险。

3、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面临的风险表现和种类存在的差别分类

(1)战略性财务风险:战略性财务风险是指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造成影响的财务风险,通常从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市场中表现出来。

(2)总体性财务风险:总体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整体所面临的对整个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的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是两个典型因素。

(3)部门性财务风险:部门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内不同部门所面临的具体的财务风险,如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各自面临的财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外部原因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而可能产生财务风险。其次,长期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使中小企业丧失了很多的机遇。再者,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主要看重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项目的市场前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数低,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在贷款上严格控制。除此之外,银行利率和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也会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

2、内部原因

首先,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低下,风险意识薄弱,在处理财务风险时缺少应变能力。其次,企业的内部监控和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料保存不完整,这些都为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再者,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企业因此而支付的利息就比较高,相应利润就会减少。此外,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不了解,导致很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最后,企业管理层经营不善也会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无力偿还负债,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四)针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

为应对中小企业经营中发生的财务风险,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关注外部环境变化,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中小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调整自身的财务政策以适应这种变化,以达到减小财务风险的目的。

2、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中小企业要聘用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要学会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并能从中看出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预警体制。企业要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建立完整的预算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设定一系列特定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是否面临财务风险,进而积极地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向。

4、加强对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管理。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持有适量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要及时收回,在应收账款管理中要运用账龄分析法,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税收效应,道德风险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进行财务风险评价,能够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增加企业自身价值,实现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

1、财务指标分析法

企业的财务指标很多,并且各个指标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因而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来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面临的财务风险。依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其建立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融资风险指标,现金流量风险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以及经营风险指标。

(1)融资风险指标

由于融资最大的风险在于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因而融资风险指标主要指与企业偿债能力相关的指标。主要由下面几个指标来反映:

(2)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指标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充足率来反映,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收益的质量。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充足率=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当期负债偿还额+当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利支付额)。

(3)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

(4)经营风险指标

经营风险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效率。具体由以下指标反映:

2、单变量判别模型

单变量判别模型最早是由美国学者Fitzpatrick提出,他发现出现有财务危机的公司的财务比率与正常公司的财务比率相比,有显著地不同,进而认为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将他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个组,并运用单财务比率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权益净利率和产权比率两个比率有较强的判别能力。学者Beaver在1966年提出更为成熟的单变量判别模型。单变量判别模型指标单一,简单易行,但是同时也会造成风险评价过于片面。

3、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多元线性评价模型的典型代表是美国Altman教授创建的Z分数模型。其公式为:

Z=1.2X1+1.4X2+3.3X3+0.6X+0.999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股东权益市场价值/负债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它的判别标准是当Z2.67时,表明企业状况良好,处于安全状态;当1.81

4、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企业财务危机的动态评价。20世纪90年代,Fletcher,Goss和Altman等国外学者,开始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预警模型。它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国内学者建立了由模糊优选的危机判定系统、神经网络预警知识学习和预警系统、财务预警指标预测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神经网络预警机制,它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状态,选择合适的网络模型、学习算法和参数,将预警样本的数据输入网络进行推理,通过历史财务预警指标预测未来时段结果。神经网络分析比较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操作随机性也比较强,因此在运用中受到限制,只被极少数拥有详实、准确的历史资料、财务信息处理技术高的企业采用,并且每个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差异较大,在实际中难以统一。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财务风险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起步较晚,各个方面还不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

2、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更多的选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这些指标都来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缺乏反映企业盈利质量的指标。

3、现有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专注于财务数据的分析,而忽视外部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因而得到的结论过于片面,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的建议

1、构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存在现金流量信息不足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企业应该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提供更多的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可以弥补企业盈余管理上的不足,更好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2、按照不同的行业建立不同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不同的行业,由于各自的外部环境不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各不相同,财务指标缺乏可比性。因而企业有必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建立各自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企业在实际进行财务评价时,大多采用财务指标来评价,许多对企业财务具有重要影响的不能量化的信息都没有考虑。因此,企业在财务评价时,需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却因遭受经济危机而破产或不能生存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种类、特征,以及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评价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及在在财务风险评价方面的不足之处和一些改进意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财务风险评价,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8篇

摘 要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国每年的GDP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施工企业一般都具有期初投资规模比较大、生产流动性强 、项目生产的周期长等行业特点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研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规避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

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筹资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包括了狭义上的财务风险的筹资风险,还包括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内部外部存在的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使得各种财务活动的进行偏离企业预期的财务目标,最终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和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类似,我国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也是管理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风险控制上,基本的职能是用来确认和分析能够威胁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风险;而全面的风险理论则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不只是用于降低风险的不利性,还包括了投资活动中产生的风险收益性提高到最大的程度。随着对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不断加深,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运用的技术和方法也越来越得到创新。

二、施工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的企业财务活动当中,其存在和发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不以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两面性,能够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还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通过技术和方法进行控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损失性,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1.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使得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提供全面、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策略进行风险管理。对企业财务风险加强预警分析、合理的规避和防范。

2.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能够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开展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资本保值增值。

3.加强风险管理能够为施工企业的项目的进行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施工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尤其自身的特殊性,项目生产的周期一般比较长、资金和生产的流动性较大、对项目的投资数额大等特殊的行业特点。施工企业的主要的财务活动是在项目建设期初进行资金的筹集、工程价款的预算和核算、项目施工过程中生产资料成本的持续预算、工程完工时成本效益的评价和考核。财务风险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财务风险相对于一般生产企业来说是较高的,但是目前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比较弱。

1.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所处的环境主要有宏观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的法律、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不可控的、是企业不能预测和改变的。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当国家出台政策对企业不利时,施工企业就会面临融资难、筹资成本大、施工项目开工日期推迟、工程不能按时竣工等问题。

2.资金筹集问题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资金筹集的渠道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自有资金和向银行进行贷款。但是施工企业资金使用量大、资金管理不能够集中、项目的施工地也具有分散性。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致使资金的使用失衡。他们使用的最多的筹集资金的方式就是向银行贷款,这种筹资方式的好处是筹资的成本较低、速度也相对较快。但是,一般来说这种筹资方式要求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大、偿债能力强。一旦企业的现金流不能满足到期偿还债务,就会使企业陷于财务困境,增大财务风险。

3.企业签订的施工合同存在的财务风险。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导致一些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投标时,盲目的签订合同,就会出现工程合同中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合约,使得企业权利义务不对等。比如,有些企业可能获得的信息失误,最后接手的项目工程发生亏损,财务风险增大。

4.施工企业过程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风险。一般施工企业需要提供担保任务,如果甲方不能够按时偿还贷款,债务只能由施工企业承担连带责任,这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担保风险;施工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受到的影响因素很难预测而且比较复杂。因此,企业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物价的上涨、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性导致工程成本上升、工程进度也受到影响最终延误了完工日期。工程项目的成本超出预支,加大企业亏损。

5.工程项目竣工时也会存在财务风险。工程竣工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拖欠工程欠款、合同不能履约、工程不能及时验收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面临的这些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对于这些风险的地域能力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比较弱,财务管理制度设置的不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等等。主要体现为:

1.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我国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没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即使配有专业人才,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也不够强,风险管理意识也很淡薄,企业也没有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2.公司没有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来保障工作的执行。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能够相互制衡,这就阻碍了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另外,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就失去了对员工的约束力;没有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不能保障企业资金的来源。

3.企业内部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体系。对财务风险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风险的评估、预测和化解不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的施工全过程也没有配套的监督措施来保证项目的正常完成,如果这些制度和措施不健全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投标阶段根据风险偏好进行决策。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的目标不同、企业所处的整个商业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的,主要有三种类型: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风险厌恶型。企业在进行投标的时候应该事先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筹资能力和施工能力和项目的盈利能力,再根据自身的风险爱好类型,还要衡量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最后确定企业能否进行投标以及确定投标价格。

2.施工合同签订时财务风险的规避。合同签订阶段出现的财务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签订合同比较盲目,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企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欠缺。因此,合同签订时除了不能盲目之外,更要提高管理层和项目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中低层和技术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还要采取控制措施,将各种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施工企业资金筹集过程财务风险的防范。施工项目巨额资金除了企业自有资金之外,主要是靠向银行借款。因此,施工企业在筹资的时候应该财务稳健的财务政策,恰当的衡量工程利润率和银行贷款利润率的大小。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大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时候,才能进行融资,贷款才能实现财务杠杆效应。其次,施工企业还要考虑项目能够产生的效益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主要可以借助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可以用到的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的计算。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为2,速冻比率等于1,资产负债率为50%,这些数字主要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企业的资产和资金能否偿还到期债务,以及偿债能力的大小。

4.建立动态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将施工企业的筹集资金和担保资金的规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成立企业内部专门的资金结算部门,规范企业的资金结算流程,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另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施工企业应该运用专业的财务软件系统科学地、合理地管理企业资金。运用最佳资金占有量计算模型,减少企业存货和原材料的库存成本,将资金的占有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小机会成本。

5.加强施工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风险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风险意识的缺乏意味着企业存在不适当的财务风险。如果由于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识别出威胁企业安全的财务风险,企业就不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来控制风险。因此,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应该向员工提供培训和技能强化训练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少飞.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面面观.财务与会计.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