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理信息的内涵

地理信息的内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5 14:56: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理信息的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理信息的内涵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城市;GIS;网络环境

随着数字地球在中国的广泛认同,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升温,作为数字城市基础的GIS(地理信息系统)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九十年代初期有许多省,市都开始了基本图件的数字化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区域的GIS系统,据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全国超过30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一、基础地理信息的简介

(一)础地理信息的发展

地图的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地图主要由纸介质来承载的,即为模拟地图,在以手工设计的时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图数据库得以出现,地图改为以磁介质、电子方式来存储,地图的应用迈进了重要一步;逐渐到了20世纪90年代,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迅速,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功能的开发,突破了地图数据库的应用限制。进入21世纪,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研发和进步,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集同空间信息网络交换标准和体系、协调管理和分发机构形成统一体,进一步把基础地理信息的地位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基础地理信息的内涵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Urban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是城市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涵盖了各种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建筑物、道路、水系、境界、地形、植被、地名以及某些属性信息等,用来表示城市的基本面貌并作为各种专题信息空间定位的重要载体。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具有统一性、精确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本文将基础地理信息至少归纳为以下13类内容:1、基准信息,包括坐标系、高程系统,投影、大地水准面和重力数据等各类控制成果。2、道路网络(各等级道路及附属设施)。3、水系(河流、湖泊、水渠等)。4、地形地貌(等高线,高程点等)。5、建筑物(居民地)。6、数字地面模型。7、航空(天)影像。8、地名。9、地理统计单元(行政区划、街区)。10、门牌号码数据。11、地籍信息(界址点、界址线、权属等)。12.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13、综合管线等。当然这种分类并不是严格的,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内容层次,也需要不同的分辨率或精度。一般认为,传统地图数字化以后即成为基础地理信息,但基础地理信息还应包括更广泛的内容。

(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及其模式

因为GIS技术在空间数据的存储、转换、分析等方面突出的功能,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经济分析乃至军事组织等众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其重要信息源的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和设计工程中,无论是总规、分规还是详细蓝图的规划,或是地下管线和建筑设计等都无法离开基础地理信息,它很好的弥补了之前城市规划纯图纸、纯文字缺陷,让空间数据的图形表达和属性数据的空间分析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十分直观和理性的工具;另外土地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也都是以基础地理信息作为最基本的资料;其次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环境分析、监测和管理工作等也需要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定位基础;在其它城市管理应用中,如拆迁分析、旧城改造、城市绿化等,而且还有水利(务)工程设计及管线、城市地质勘察及工程地质,其实都离不开基础地理信息。

二、基础地理信息在数字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字城市,又被叫做智能城市,或者网络城市,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信息城市。它指综合运用计算机的数字化手段(网络、多媒体、遥感、遥测、GIS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了全方位数字采集和处理,具有了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优化决策的强大的功能,用于重大决策的效果预演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可以理解是数字地球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手段之一。中国科技部的官员认为,数字城市符合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经济生活的现状,在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服务,是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

三、建立和完善更具应用前景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江门市为例

江门市勘测院有限公司和地理信中心依靠3S技术的蓬勃发展,在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输出及向社会服务等等方面中利用现代数字测绘技术系统改造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江门的数字化测绘已具备一定规模,特别是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建立了一个动态的、面向GIS应用的包括覆盖全市范围的系列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库(1:500、1:1千、1:2千、1:1万等),和地形图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实施动态地形图数据的管理:提供历史数据的存储与查询;建立基于标准图幅、任意多边形区域以及要素级的数据更新方式;提供模型数据与符号化数据转换以及外部GIS数据接口。还建立了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道路数据库、用地数据库、城市(市政)规划数据库、建筑物和地名数据库等。

这些基础地理信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首先,它们为江门市规划、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次部分基础地理数据被提供到江门市许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配合各专业信息,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切,为数字江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

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作出简要分析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城市规划;测绘;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CAD技术(中文名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出现更是使得图形数据的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中完成。而图形数据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图形元素具有非常明确的地理坐标,这些图形间可以形成多元化的拓扑关系。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图形数据管理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初具雏形的地理信息系统。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英文简称GIS,它是一种地理数据管理系统,将地理环境中的诸多要素,包括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属性数据等,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成地理数据库,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数字存储和分析处理,从而高效地达到地理数据管理的目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非常迅速地对诸多地理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从而便捷地获得所要知道的信息,最终以图形的或者数据的形式表达出信息内容,从而满足科学研究以及应用教学等需要。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应用广泛,在天气预报、防灾抗灾、交通管理、公安办案、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好的使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新的议题,地理信息系统更是在城市规划与测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地理模型分析法,通过及时的将各种动态的和空间的地理信息提供给地理信息系统,进而服务于地理决策和地理研究,属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采集地里的空间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将其输出,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数据库。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过程中要求具有较高的空间感和动态性。

(2)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使用科学合理的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出决策,使其变为具有价值的信息系统。需要使用高新技术以及强效的预测和多重要素综合而成。

(3)全程由计算机系统操作执行来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模拟功能进行地理数据的管理。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将地理信息简化浓缩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小模型,但是要求涵盖各方面的数据。

3. 城市规划与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制作

随着地理科学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所发展,测绘科学成为制作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基础性学科。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字地图是一种以数据形式存储的地图,它是测绘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通过建立数字地图数据库,城市规划人员可以准确获得相应信息,并对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3.1数字地图的制作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一步就是制作数字地图,而数字地图的制作分为两个阶段,包括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据的编辑。

首先,需要对相关地理环境中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相应的属性数据进行采集,而采集的方法大致包括四种:第一,工作人员进行外业实测以及数据转换;第二,通过数字化以扫描的方法从已有的地图中获取数据;第三,借助非地图形式实现数据采集,尤其是遥感数据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数据来源;第四,借助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由于GPS数据可以精确快捷地进行地理定位,从而使得GPS 数据成为原始地理信息的重要形式。

其次,在对相关地理数据进行采集之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编辑。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一般可以分为栅格数据以及矢量数据,大多数的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分层技术完成数据存储,也即是整个地图是若干层的地图叠加而成的结果,用户需要获取数据信息时只需要对相应层的地图进行数据搜索而不需要对整个地图进行搜索,因而保证了地理信息系统对用户的要求便捷迅速地做出反应。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后,最终会在计算机屏幕或者绘图仪上输出查询结果,使用户可以根据地理数据进行相应研究,从而得出一些重要结论,这个功能也正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3.2数字地图的突出优势

数字地图相比于一般地图而言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数字地图经过缩放和编辑之后可以形成任意比例尺的可视图;其次,数字地图是分层进行编辑的,因此不同层次的地图可以存储不同的要素,从而以不同形式输出所需信息并进行组合,最终编制出用途多元的专业用图;再次,在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环境下,可以十分便捷地对数字地图进行特殊配置注记以及修改等。

3.3 城市规划中的综合数据库

为了在城市规划与测绘中建立一套完备的地理信息系统,就必须在制作数字地图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规划综合数据库。一般来说,综合数据库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城市土地使用情况、城市基础设施分布情况以及城市规划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情况。这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城市规划综合数据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遥感影像图、空间化的社经资料以及矢量化地形图等等。

4.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与测绘中的应用

一般的城市规划设计都是在测绘人员的测绘图件下完成,从而导致测绘工作与城市规划设计出现脱节,导致测绘人员难以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也使得规划设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客观实际,最终有碍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高效高质进行。但是,数字地图的出现,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因为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数字地图的方式进行输入输出,相关工作人员在查询与分析时简单便捷、通俗易懂,因而受到诸多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欢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因为用户可以获得精确且详实的地理信息数据,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此外,利用计算机可以自动生成城市规划与设计所需的各种专业用图以及表格,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更新与修改。在城市规划与测绘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测绘人员和规划人员增强了合作,使得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趋于统一,高效率地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些年来,随着遥感数字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以及航天遥感等在信息数量以及信息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可以预见,遥感信息数据将会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所需的基础地理信息的一大重要来源。有鉴于此,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就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影像图来当作规划成品的背景图,并且引进更多的优质遥感应用机构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辅助与支持。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大为增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

5.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势头迅猛,当前它正与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技术不断融合,功能不断扩展。而对于城市规划与测绘来说,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与发展显示出了城市规划与测绘工作的与时俱进,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宋朝. 地理信息系统在房产测绘行业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04)

[2]罗海钦.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以柳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为例[J]. 广西城镇建设.2010(05)

[3]胡永进.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江苏城市规划.2010(05)

[4]王钧.GIS 技术在现代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30)

第3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测量技术;测绘新技术

0 前言

工程测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无论是陆地上的建筑、交通,还是水上的航运都需要工程测量,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上,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1 现代测绘技术在桥梁工程当中的作用

现代测绘技术是涵盖现代测绘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测绘仪器、卫星定位技术、数字化测图、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广泛内涵的测绘体系。而具体到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它通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进行桥梁的设计。在道路桥梁的建设当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突出表现为在建设施工之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输出及利用,获得数据支持。并且,通过数据化模块模型的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施工环境和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空间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桥梁工程的环节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多个内涵,而测绘技术则是贯穿其桥梁工程全过程的技术应用。在道路桥梁的勘测阶段,现代测绘技术以及技术设备,为道路桥梁的建设建立了足够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以及实地测量给了桥梁设计者足够的数据。在桥梁设计当中,桥梁设计人员通过前期测量所得的数据,并根据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借助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逐步完善设计的规程以及设计标准,实现桥梁施工的设计。在施工环节,通过现代测绘技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比对和测量,完善道路桥梁的建设与施工。在后期的养护及检定工作当中,借助于现代测绘科学系统的发展,进行数据的采集与信息的监控。尤其是在桥梁的养护工作中,其意义与作用更加明显。狭义的桥梁养护是指为确保桥梁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进行的检查、检测、评估、以及维修加固工作。广义的桥梁养护还包括为保证桥梁安全运营所采取的其他间接措施,如资料档案管理、相关制度规章建设以及应急预案的建立。通过桥梁资料档案的建立,以及实时监控措施的执行,数据信息的采集以及地理遥感系统的应用,不断推进桥梁养护的技术含量。在检定环节,为保证运输安全,要对桥梁进行调查研究、系统掌握其使用状态、制定运用条件,并提出养护或加固措施的工作。桥梁检定也为积累技术资料,完善桥梁计算理论,加强科学的技术管理及提高桥梁技术水平创造条件。而在这一环节当中,通过地理测绘,标注该桥梁工程的坐标及相关方案,通过建立完整的技术数据支撑和完善的数据库模型,随时检索发现问题,并将桥梁当前的现状作为技术资料进行积累,将其放置于桥梁设计计算理论的具体案例中,为以后的桥梁设计积累下具有参考性意义的数据计算模型。

2 当前现代测绘技术在桥梁工程的应用

桥梁工程随着科技进步,其自身的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在其测绘技术的应用中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测绘技术不断地涌现,例如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遥感(RS)技术、3S 集成技术等等。全球定位技术是GPS系统,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在桥梁工程的测绘当中,GPS系统可以有效地定位测量桥梁所在的位置、海拔标准以及周围的地理环境和相关系统。通过 GPS系统的运用,在大多数桥梁的施工环境当中,可以对当地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测量。在桥梁建设工程当中,GPS的运用,通常表现在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和利用上。在现代桥梁技术的施工当中,以GPS进行定位,可以有效、迅速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则是通过对地理信息的采集而进行的地理参照物的地理信息模型的建构,以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建立地理信息模型,主要表现为通过数据采集而建立起涵盖这一地区所有的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的数据库。

在桥梁工程的建设中,其以数据模型和数据的采集,完成桥梁工程的施工。而这一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桥梁的施工设计以及养护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遥感技术是指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在桥梁施工的设计当中,通过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各种景象和地形的信息进行统一收集,为工程建设及工程设计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遥感技术的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对工程进度的实时采集,正是通过对工程设计的应用,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设计当中可以有效进行工程的工时的及时控制。3S分别为RS(遥感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顾名思义,3S集成技术即将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融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它是一门非常有效的空间信息技术。这一技术系统是以上几种地理测绘技术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工程勘察 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中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以及描述。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成人员、数据、硬件、软件、过程这五个部分,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首先开发人员要定义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执行的每个任务,然后进行处理程序的开发,开发人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水平,才能克服地理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精确的数据会影响到查询和分析的准确度。硬件的性能可以影响到软件处理数据的速度。软件除了地理信息系统,还包含绘图、数据库、影像处理、统计等其他程序。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亦称之为GIS,是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并借助计算机软硬件,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管理,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可提供地质管理、决策等重要信息。其系统功能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在收集相应地质信息资料之后,以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形式,将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为地质灾害防范、环境地质研究、地质剖面绘图等,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2)检索查询。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交互式查询检索、影像库查询检索、图形库查询检索、属性库查询检索等检索查询功能,可供系统应用时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资料。(3)统计分析。针对地质学中的空间分析、模型分析预测、专业统计分析、常规统计分析等统计分析需求,在经过一系列信息筛选后,分析输出地质灾害、环境地质研究等所需的信息。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现状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国土资源的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基础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提升国土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就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对相关的空问数据信息进程采集,进而满足现代化地质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在我国地质勘测工作中,人们为了使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们在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文献规则,来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管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

地质工程勘察的场区地下空间由很多地层组成。经过抽象归纳,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地层具备一定的地质成因、岩土性能、地质年代等特征,在空间中连续分布,并且相同的地层具备共同的特征;其二,不同的地层依照一定顺序呈纵向叠加规律,横向分布的地质结构同外部作用有着密切的关联。

当前,地质勘察的数据信息其处理方法主要是进行人工管理,借用Microsoft Office表格、Auto CAD绘图软件及土木岩石专业的工程计算软件进行辅助,制作勘察报告及图表。因此,经常出现数据输入错误、重复、信息凌乱,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对资料的准确性及处理效率都造成影响。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地质勘察信息进行处理,可以更好的保证工作效率,处理上述问题。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1、创建模型

勘察对象的地形较为复杂,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地质及人工设施。因此,应依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立三维模型。依照的原则为:结构描述清晰、关系明确、具备一定的空间精度,从而为后续的信息分析及处理提供方便。

2、可视化管理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管理工作是进行地质勘察的基础。尽管应用以往的数据库能够对记录进行管理,但是其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应用可视化的管理数据能够对三维空间进行各项操作。地理信息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其可视化,同时也是对空间数据库进行观测的基本方法。伴随着三维技术及可视化的不断发展,3D、Direct3D被广泛应用到地质的可视化技术中,并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功效。同时,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应用3D函数,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立体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小软件研制的繁复性,进而对可视化软件同三S数据模型接口间的问题进行处理。

3、地理信息系统在勘察安全中的应用

伴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开发,环境情况逐渐恶劣,勘察工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事故频发,灾害经常出现,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率,同时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地质勘察信息系统在灾害预防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灾害预防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灾害的分析工作是一项极为繁复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耗时较长,并且很容易出现问题,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数据库,对灾情可以更直观地进行反映,让决策人员犹如身在现场,对各种救灾工作更快速地调动,减少决策的错误出现几率,同现实问题相吻合。

4、地质勘察中其他工程的应用

在勘察中,有很多项目工程,其都同勘察的信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同模型相结合,可以对项目进行仔细规划,具备鲜明的优越性。同时,对信息的分析、对比等操作能够对未来的项目趋势进行预测,为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第5篇

地信平台夯实“智慧”基础

随着国家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西安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对地理信息资源与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严重、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等造成的重复性建设、缺乏深度整合、各系统与数据库互不联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西安市的信息化建设,影响了西安向国际大都市转型的步伐。

近年来西安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着力对于各行业各领域开展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数字西安已见成效,特别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西安市政府三方合作建设的数字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项目,已经成功构建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基础。

西安市信息中心主任朱雅民介绍,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始于2006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批复的“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2010年10月,项目一期通过国家级验收,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目前,西安市正在进行共享平台的二期建设,主要是平台升级和基础数据更新。朱雅民认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全市的政务应用提供了公共地理框架底图、共享专题资源以及扩展开发服务,避免了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现在已经有市公安局等8家单位接入了该平台,市统计局等7家单位签署了对接共享以及保密协议。

依托“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应用示范子系统,西安市政府正在不断深化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与应用建设,推动各部门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努力提升陕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例如120急救指挥系统调用市级平台提供的离线切片地图服务,则可搭建急救呼叫业务的可视化分析,为患者呼叫定位、急救派车、医疗资源空间选址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迅速定位呼叫地点,选择最适当急救车辆,按照最优路线把患者送往合适的救治机构,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公众网服务子系统利用市级平台的地理编码普查成果,可提供生活、购物、教育、医疗等分类信息及地址(20多万条)的模糊查询、快准定位、资源分布、公交分析等服务,给百姓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目前,基于市级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西安雁塔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无线数据采集、业务受理、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等14个子系统。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基于“一张图”的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模式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整合的框架,能够将西安雁塔区的电子地图与人、地、事、物、情、组织和视频监控数据及政府各部门的专业数据展现在地理空间上,实现区域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

西安市通过理清思路、明确需求;健全机制、规范发展;借助外力、启迪思路;创新模式、推进共享等措施使该平台得到了各部门的认可。而在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朱雅民认为,地理信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信息资源。通过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准确定位实时感知信息的物联网节点,有效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朱雅民指出,中国智慧城市的定义已不仅仅是IBM提出的“Smart City”概念,国内很多城市提出的智能化发展规划与实践,要比该概念的内涵广阔得多。建设智慧城市,要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融合发展。因此,他认为“智慧城市”更适合表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智能化发展。

时空云平台概念落地

朱雅民表示, 在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有四点体会:一是要理清思路,让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成为专题数据应用共享的基本载体;二是要健全机制,规范发展,建设一套制度体系来做保障,做到统一数据规范、服务接口和对接标准,以保证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集中、交换、共享,同时还能够体现各自的特色;三是借助外力,通过专家和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来共同推进,并借此设立了智慧西安创新基地;四是创新模式、推进共享,通过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全市一张图,一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最终推进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和交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他表示,西安信息中心未来将致力于建设管理好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平台+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逐步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面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的有效支撑,承载各类智慧应用。

据记者了解,智慧西安目前已经从概念逐步走向建设和应用,将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第6篇

[关键词]测绘 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14-2

1引言

随着传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的转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跨越发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地理信息需求旺盛、服务模式多样多变、测绘技术日新月异,测绘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而城市又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在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勘测事业必将迎来一场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或衰败!或腾飞!本文通过信息化测绘的特征分析,对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测绘服务保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思考,并结合城市勘测业务发展趋势与空间分析,提出了当前城市测绘实现服务创新的几点思路和措施。

2信息化测绘的特征分析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就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信息化测绘体系相对于数字化测绘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

(1)数据获取实时化。即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建设将由静态生产为主,转为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为主。信息化测绘要通过综合采用航空、航天、地面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观测新技术和组织运作方式,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同时也将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列为基础测绘的基本任务。

(2)信息处理网络化。由“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

(3)信息服务社会化。从“封闭”到“开放”,即体系的运行主体应从测绘系统内部扩展到其它应用部门、从公益性测绘保障体系内部扩展到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形成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用户大众协同运作的开放机制,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4)基础设施公用化。由“专用”到“公用”,即体系的基础设施,包括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等的使用,由原来的供专业使用为主,升级改造为满足社会公共使用为主,实现测绘基础设施公用化。

(5)信息共享法制化。推进信息共享,要切实从政策法规上为充分的信息共享创造有利条件,妥善解决信息共享中的安全问题和产权问题,建立信息共享相关的法规、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法制化。

3测绘服务的模式创新

测绘方式的转变必将带来服务模式的变化,测绘服务模式发展随着测绘技术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图模式”阶段:该阶段测绘服务主要以提供各种比例尺、各类专题的纸质地形图和地图为主要方式,来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需要;

(2)“数据模式”阶段:该阶段测绘服务主要以提供各种比例尺、各类专题的基础测绘数据为主要方式,来满足社会和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基础测绘数据或电子地图的需求;

(3)“信息模式”阶段:该阶段测绘服务将主要以提供与空间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和服务为主要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一种网络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当前,测绘服务正处于“数据模式”阶段向“信息模式”阶段转换的过渡时期,如何实现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信息化服务,目前各行业各部门都在积极进行着探索、创新和实践,特别是城市测绘主管部门和测绘单位更是应极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地位、积极发展壮大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领域和产业。着眼于城市测绘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测绘部门如何来提升测绘行业地位,推动测绘服务创新,当前条件下主要的突破口和入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快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涵盖市区(县)两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纵向实现市、区(县)上下联通,横向实现规划、建设、国土、市政、房管、城管、发改等多部门间的协同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更新速度,不断提高数据的鲜活程度。深化平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建立三维辅助规划应用系统、全市建设项目协同审批系统、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数字社区、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等一批有特色的应用系统。要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的法规和机制。②开展城市地理市情监测。加强上下协调,积极全面开展地理市情监测,加快地理市情信息获取效率,建立地理市情信息的快速获取机制和处理体系,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加大地理市情监测技术手段研究,特别是多源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影像数据处理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空间矢量数据的处理技术,以及地理市情监测专题模型研究等。要通过地理市情监测,重点完善和实现数据获取的实时化、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龙头地位。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搭建服务型城市级智慧城市平台。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开发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高速迈进的发展战略。

4城市测绘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城市测绘的业务大致均可分为三部分:(1)传统类业务,诸如规划拨地、放线等为规划服务的测量业务;(2)市场类业务,即除规划测量以外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其它城市测量业务,诸如市政测量、房产测量、形变监测等业务;(3)地理信息类业务,即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地理信息服务业务。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三类业务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各有异同。

4.1传统类业务发展空间不大

传统类业务由于目前还有政策倾斜和保护,发展比较稳定,但市场潜力有限,蛋糕就那么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目前传统业务还时有挑战,一是开发区政策有松动,新成立的一些开发区和基地,政策灵活,有的业务不一定委托城市测绘部门来做,二是一些大型政府专项投资项目,如地铁、市政路桥建设等重点测绘工程也不一定都委托给城市测绘单位,这些都给城市测绘的传统业务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4.2市场类业务竞争非常激烈

市场类业务范围比较大,如形变监测、市政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量等城市测量业务,都有着很大的市场领域,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城市地区更是测绘单位云集,城市测绘单位竞争力不强,优势不明显,要想扩大份额也并非易事。

4.3地理信息类业务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优势明显

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地理信息服务需求旺盛,地理信息市场潜力巨大,城市测绘单位依托历史积累的数据资源优势是其他单位无法超越的,这应是城市测绘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当前面临的困难也很多,诸如信息推广力量单薄,营销意识有所禁锢,政策环境不成熟,技术力量不足等都制约着这方面的发展。综上分析,城市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是城市测绘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城市测绘单位只有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服务业务,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5服务创新的几点措施与思路

如何加快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业务,如何实现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创新与跨越,这是一个范围广阔、内容丰富的课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发展,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和发展条件,城市测绘单位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从数据的采集、生产、处理、管理到数据的分发、服务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在已经完成的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城市大地水准面精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卫星与航空数据获取及更新、三维空间数据生产与处理、数据分发与服务等生产体系,为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打好数据生产基础。(2)加快建立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现有基于局域网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加速搭建基于互联网之上的、面向社会和大众的、开放式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与服务。(3)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并不遥远,要在已经取得的数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优势条件,加快启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设计,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和法规,加强系统宣传与营销,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辐射和带动,提升城市测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第7篇

10月26日对方正国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天,方正国际以收购全部资产的方式,“迎娶”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山海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海经纬”)。山海经纬与方正国际原有相关业务整合成立方正国际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山海经纬原董事长周大良出任方正国际董事、副总裁,兼任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总经理。

山海经纬与方正有着很深的渊源。周大良曾在方正主持专业化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工作,10年前,他离开方正创办了山海经纬,经过10年打拼,山海经纬成绩斐然,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已成为山海经纬的招牌。

如今,山海经纬的回归,不仅圆了方正集团创始人王选教授未完成梦想之一的“进军地理信息行业”,更让方正国际完成了布局“IT服务全产业链”的关键一步,为其“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做了重要支撑。那么,方正国际将如何进一步实现布局城市信息化的战略?

合纵 锻造智慧能力

“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中的这一论断如今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

然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切实可靠的产业支撑,智慧城市等于“纸上谈兵”。此前,业界谈及“智慧城市”,想到的就是IBM。而今,继神州数码宣布聚焦智慧城市业务之后,方正国际也将业务重点汇聚到城市信息化建设服务领域。

由于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方正国际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方正国际CEO管祥红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坦言,“我们在IT服务产业链条上还欠缺很多,需要努力补充。”

方正国际打造的“IT服务全产业链”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纵向上,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锻造智慧的能力。此前,方正国际已经与埃森哲达成的战略合作,通过双方的优势资源互补,助力方正国际迅速提升IT咨询和规划能力。同时,方正国际还建起了解决方案中心,深入提炼各行业信息化应用技术。

据周大良介绍,在公安部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中,山海经纬具备了全省统筹、统一建设的能力,先后承担了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贵州和山东10个省份PGIS建设。此外,还参与了近百个地市、区县级城市的建设,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管祥红看来,收购山海经纬后,方正国际在警用地理信息市场将占据国内70%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是城市信息化各领域离不开的基础技术支撑,借助山海经纬在地理信息领域的技术专长,方正国际能够实现纵向技术延伸,同时在横向上为方正国际的其他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包括媒体、智能交通、医疗卫生、金融等核心业务领域,使之成为方正国际行业技术的有力补充。

对于如何完善方正国际的纵向深造,管祥红透露,方正国际已有进一步规划,目前公司关注的是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工具的打造,正在考察一些创新型公司。

连横 拓展智慧应用

事实上,此次成功并购山海经纬,已是方正国际本年内的第3次业务整合。今年年初,方正国际陆续完成对方正众邦、方正奥德的业务整合,完成旗下医疗卫生和金融两大核心业务的整合。随后,方正国际又在今年4月引入了摩根大通第一期2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目的是通过整合购并等方式完善方正国际的IT服务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如今,经过一系列业务调整,方正国际已经将业务拓展至媒体、金融、医疗卫生、公安与地理信息、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智慧城市是一个大而全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的智慧化管理。而城市的信息化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和领域?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接下来,方正国际的城市信息化横向拓展还会指向哪些方向?

在管祥红看来,方正国际的城市信息化核心业务更多关注的是水电、医疗、税务、政府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未来,公司将通过收购与战略合作等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中国在水和电这两个领域的信息化能力比较欠缺,目前我们正在做规划,不久也会召开记者会,宣布顶级的国际化战略合作。”管祥红坦言。

对于方正国际未来的业务方向,管祥红感言,“我的梦想就是要把方正国际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我始终认为,方正一定要做具有高附加值、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事情,否则企业不会持续发展。”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思考

近年来,各级政府机关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被逐步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中来,高度重视探讨与研究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与应用实践,以期能够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测绘事业的科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一)现代城市测绘基准体系

目前,我国各地的很多城市仍然采用的是早期颁布实施的北京坐标系、西安坐标系或本地独立坐标系,这些过时或者不规范的土地坐标系不利于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无法保障国家地理信息的定位、采集以及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开始建立现代城市测绘基准体系,并于2000年由国家测绘局颁布了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当前,各大城市测绘部门普遍关注的就是拟采用的新的坐标系统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坐标系统之间的成果转换问题,还有不同城市之间的坐标系统转换和大比例尺用图的投影变形问题,并为新坐标系统的全面启动做着全方位的技术准备工作。现代城市测绘基准体系是在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区域城市群建设的需求基础上面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平面测量方式,对于提高测绘效率和质量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

(二)地理信息实时获取和快速处理体系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支持,现代测绘科技发展成果的应用为我国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城市数据系统提供了技术帮助。地理信息实时获取系统的建立应用了诸多高新技术成果,比如激光雷达扫描技术是替代传统摄影测绘方法的新兴地形测量手段;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和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可以全方位获取国家土地地理信息和实时监控;地面信息采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面弥补传统测绘技术的缺点,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应用形成高精度和多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地理信息实时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速智能化的数据处理系统与之配套,采用了地图自动综合缩编、遥感影像快速处理与自动变化检测以及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绘成图技术的地理信息快速处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满足迅速增长的地理信息数据量的及时处理需求。

(三)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及应用服务体系

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这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行业的需要,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和具有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同时加强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研究开发公开GIS数据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还要加强测绘档案的保管及数字化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城市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相关企业、部门和市民等各类用户群体的地理信息服务需求,提供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地形图信息服务以及地图信息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服务,保证进一步实现全国各地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现象的发生。

二、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实践探讨

(一)城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及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各地建立了一批具有区域性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比如武汉市勘测院建立的武汉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重庆市勘测院建立的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等服务体系和系统,同时国家建设部等相关城市建设部门在原有地理数据信息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化工作,为构建城市现代化测绘基础体系及数据标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预示着我国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实践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体系的建设,我国将重点深化和推广CORS系统的应用,将这些CORS系统真正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空间信息测绘中,实现各省区域CORS系统的无缝衔接和各个与地理信息相关的行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测绘档案保管与地理测绘信息数字化转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在测绘档案保管与地理测绘信息数字化转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应用实践性。在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测绘档案的存放与管理工作逐渐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由于测绘档案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状况、人文社会信息、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作为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各地各级地理信息测绘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测绘信息档案的保管,运用先进性、现代化的保存技术来保管测绘档案,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测绘信息的电子档案建设,将测绘信息成果档案向着数字化、信息化转变,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的生成、采集、验收和归档工作流程,达到科学规范管理的目的。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服务建设

近年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服务建设成为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实践探讨的重要举措。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建成了一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而且还成立了初具规模的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情形,保证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共享性与实时更新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数字化物联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空间信息的创新服务也是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一大特色。通过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构建出具有可视化的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与系统,能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地自然景观、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客观现象,将进一步深化地理信息的服务领域与应用层次,以独特的视角再现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宣传、了解城市发展变化的信息媒介,让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熟知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现状,在思想认识和技术上实现从数据服务到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巨大转变。

三、结语

众所周知,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是一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综合性工程,是实现测绘技术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测绘行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必由之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到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设过程之中,未来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发展前景也是颇为广阔的,在城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及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测绘档案保管与地理测绘信息数字化转化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服务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会不断地增强测绘保障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测绘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贤,唐新明,翟亮.关于我国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考[J].测绘通报,2008,(05).

[2]王莺.福建省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建设现状、思考及对策[J].城市勘测,2010,(03).

[3]张淑红,莫益.对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4]黄云海.城市测绘行业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