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科技与管理

建筑科技与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5 14:56: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科技与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科技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建筑设备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building facilities

management courses in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liu ya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

abstract the courses of building facilities management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discipline of property management. since 2009, i have been assigned to teach these courses. from then on, i did some researches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these course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i hope these courses can ge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chool, and effect of these courses can be better and better.

key words building facilities;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1 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在物业管理专业中的内容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建筑设备设施是附属于房屋建筑的各类设备设施的总称,它是构成房屋建筑实体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挥物业功能和实现物业价值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建筑设备设施包括建筑给排水与消防、采暖、通风及空调和建筑电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物业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新型产品纷纷涌现,不断向更完备、更先进的多样化、综合化系统发展。这不仅使人们对物业设备的功能需求不断提高,也对物业设备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筑设备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且渗透面广。其中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建筑设备设施的管理,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及运行费用。由此可见,建筑设备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将本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熟悉建筑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常见的设备系统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水、电、气系统的维修、保养、操作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2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讨

由于物业管理专业与制冷与空调专业不同,在后期的工作中强调的是对已有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操作,而不是像制冷专业一样偏向于对尚未建的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故教学内容中显然已不需要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计算及绘制施工图的内容。根据以上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划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常见故障处理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识读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的能力要求呈阶梯型。以建筑给排水为例,以上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包含建筑给水方式、建筑供水的主要设备、建筑给水常用的管材及加工方法等;然后,要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维修工具的使用操作、主要阀门的拆装、各种管道的连接、钳工操作、管道安装等;接着,要学习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常见故障的处理,包括常见的管道堵塞、水压不够、简单设备(如阀门、过滤器)故障处理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物业工程水暖岗位的基本经验技术,着重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最后,要学习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包括常见的给水系统施工图、排水系统施工图、雨水系统施工图识读等。施工图识读能力是建筑设备物业工程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从业人员才能全面地理解自己所管理的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作用、特点,才能更全面、宏观地解决物业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16页)

3.1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对于基本原理部分的教学,本类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属于建筑中的隐蔽工程或系统工程

,从已建好的房屋中很难看出起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但这些往往是课程的重点部分和必讲内容。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供电线路、建筑通风及空调工程中的通风管网、建筑给排水中的给排水管网等。这部分内容很难通过看实物或单纯通过教师语言讲解来使学生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图片或电脑仿真技术进行演示,将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也需要授课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以满足教学要求。笔者的教学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学校国家精品课程的已上网资源。

对于更高层次的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识读、建筑设备日常的物业管理流程等教学内容,由于图形复杂、日常管理流程繁杂,简单通过粉笔的方式肯定是难以表示清楚的。为此,授课教师特别精选了时代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识图一日通》教学视频(含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工程施工图识图)及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业工程管理》教学视频(含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物业工程管理)来补充教学。通过多年的观察,通过视频教学比单纯的粉笔方式要有效很多,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3.2 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大体了解了建筑设备工程中的主要设备、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对于日后所要承担的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工作也有了基本了解。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是必须的。由于我校拥有制冷与空调省级实训基地,相应的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的实训设备一应俱全,故通过课程学习后,再在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地参观,更加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的上岗打好了基础。

4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现阶段,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生源均为文科生或中职生,学生普遍认为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较难学。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不了解该类课程与物业管理的关系,没有学习动力;二是学生缺乏基本的物理知识,当涉及到水压、真空、物体的三态变化过程、波动等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其原理;三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将书本上的系统图、平面图所表示的建筑物、建筑设备系统立体化、系统化。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所罗列的学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应做好以下三点:(1)明确本课程与物业管理专业的关系,告知学生本课程在从此物业管理时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本类课程的重要性。本类课程所涵盖的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任何一个环节没有管理维护好,都会影响整个物业管理的成败。只有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会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2)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需要基础物理知识时,适当增加部分高中物理及化学实验演示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3)适当增加高中立体几何的有关知识,并加强课程的实物教学、实训教学,将书本知识与实物、实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在看中学,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3.06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方面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制能力。目前,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形成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符合职业教学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种理论,我们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进行了课程建设探索,以提高学生编制工程资料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能人才。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施主要是从课程标准制定、职业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学习情境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建设理念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以实际的工作需求导向,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来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1]。在明确企业的工作过程后,找到源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利用系统化分析方法来研究课程结构[2]。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并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教学,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同时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能力及岗位需求相对应,根据资料员岗位的工作过程来展开;结合对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及学习情境。

1.1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师在完成企业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教师、毕业生、在校生反馈的信息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修改,将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转化为相互独立的工作项目,使课程的设置处于动态的调整中。教师将收集的信息及时补充到课堂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一体化教学。

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证主要是资料员,因此课程标准以岗位需求能力为核心,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校内实训室与校外企业结合、职业能力与岗位证书的融合。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编制,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的能力。学生应了解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组成,熟悉建筑资料的管理流程,掌握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写方法,了解工程资料归档的程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完成对学生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进行设计的主线是将以知识为主线构建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注重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相结合力求权威性、实用性。

1.2课程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由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面向专业,因此在具体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时,先安排专业教师下工程企业实践锻炼,请企业专家讲座培训,了解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师根据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转化为项目独立的工作项目。将实际工程分解后的工作项目安排学生实施,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工作实践活动,获得更有效的学习体验。

由于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工程资料员,该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包含以下几方面:及时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加强对工程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工程施工各类图纸以及补充资料,做好工程资料收发、运转、管理等工作,做好文件资料管理规范、完整;参与施工生产管理,做好资料的管理和监控;做好工程图纸的收发和审核,对工程资料和图纸等进行独立组合案卷和归档;处理好各项公共关系,包括与业主、项目经理、技术主管,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处理好与档案管理部门的关系。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包含以下几方面:

工程资料分解划分能力;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综合管理资料的收集管理能力;质量控制资料管理能力;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资料管理能力;5、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管理能力;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管理能力;资料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企业标准化管理有关资料管理的能力(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健康四大体系);《资料员》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90%以上。

1.3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学习情境设置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建设,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

学生通过掌握实际建筑物的土建安装施工全过程,用project软件进行模拟制造,产生相应的整套验收资料,将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还原。学生通过实操工程项目对常用的工种和工序的验收资料及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形成系统的概念。顶岗实习和毕业工作时,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共设置七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建筑土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土建安装工程施工综合管理、工程质量控制过程、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检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工程竣工验收程序、ISO 2000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程序及归档管理。以上学习情境分别涉及对应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内容及施工综合管理程序、各工种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

学习情境设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学习领域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加强,教师指导的成分减少。学生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获取信息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得以提升。

2.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1教学方法

本课程指导学生阅读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建筑图、结构图、给排水图、电气安装图),深入了解具体的建筑物从基础开挖到竣工的全过程,介绍相应的验收规范和标准,由此引出相关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各个验收批的划分和相关联的资料。通过资料管理软件,学会各个验收批表格的填写和分类整理归档,为将来发展成为建造师打下基础。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自由工作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任务设计法等,本课程将其中的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实施。

2.1.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教师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上课前做好教学准备,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图纸、多媒体、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设备和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易懂。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学会学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资料、自己动手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及学习工作的方法体会。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把学生识读懂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图纸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图纸了解工程施工安装的整个过程,正确进行项目的划分,查找收集相关规范文件,按照工程资料编制的流程,编制完整的一套资料,并组建归档。在内容设置上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出关键的知识点。例如对于地基基础检验批资料的填写,作为一项典型的任务,以实际的某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学生自己查找规范、标准、识别关键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的表格并掌握标准和规范、检验批验收的要求。

2.1.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探究讨论案例,解决问题。《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在课程教学中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对案例展开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例如对地基基础工程主要施工方法的施工流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分解划分及检验批的划分,在这个学习情境中的难点和重点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图识图,具体的操作方式采用如小组讨论等。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中互相启迪,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考核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方案着重从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三个方面来考核学生,评价方案依据实际工程项目来进行设计。课程考核根据学生对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形成资料的类型和规档的实操能力,考核操作步骤、操作的成果、平时的表现(例如出勤、课堂表现)、团队协作等,促使学生按照操作指导完成步骤的任务[4]。

在任务完成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并展示自己的成果,先同一个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再进行不同小组之间的评分,最后是教师评定来进行,采用不同的权重确定最后成绩的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过程考核评价,并提交成果作业,教师依据学生提交的成果、平常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实操占总评成绩的80%。课程学习完,进行笔试考核,笔试成绩占20%,最后根据实操成果和笔试考核得出考核成绩。

3.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学实践条件建设

课程的实施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校内外实训等手段营造工作氛围,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其中教学与实践条件是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建设的支撑。

课程在实训条件方面完成了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设。

3.1校内工程资料实训室的建设。工程资料实训室是能够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实训室。通过真实、仿真、虚拟手段,专业技能实训室实现“工作过程”技能训练要求,配置足够的工位和设备,保证学生实操需求。工程资料实训室配有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中控台、交换机、VGA分配器、电动投影屏幕、视频展台等仪器设备及规范、工具书、实训课程资料、图纸文件等共若干册。学生通过查询、观摩和学习各类工程技术资料,掌握各类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各类工程合同文件,其它技术资料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3.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分别与五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内完成初步职业技能的学习基础上,到校外企业实践锻炼,真正体现了工作、学习、工作的一体化教学理念。

4.总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建设实现了以岗位需求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关键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在完成任务中思考和学习,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魏秋兰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价值工程2011年05期:274-275

第3篇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dea, and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 on course reform are carried out from several aspects.

关键词: 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78-02

0 引言

项目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系统性、集成性等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基于项目的管理思维,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战略技能和实践技能。通过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等突出问题,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更不能满足。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改革和创新项目管理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教学理论及其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为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指导思路。

1 建构主义的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建构主义主张知识是外界传入(外因)与个人经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其中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扩充;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改变。在同化或顺应外界输入时,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作用,认为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通过研究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文认为学习是构建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该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实现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获得知识的多少则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

项目管理的知识属于非结构性知识,同时项目管理知识隶属建构主义界定的结构不良领域,涉及的概念复杂性强、差异性大。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要求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的开放程度、学生参与的程度、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案例的方式阐述基本理论和课堂的相关知识,借助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项目管理产生兴趣,通过开放课堂和管理演练让学生体会项目管理的实践性和艺术性,以基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为根本,使学生有效地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目标。

2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管理教学改革策略

2.1 教学情境的营造 根据建构主义的逻辑,学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高级学习,学习者需要解决相关知识领域的情境性问题,才能掌握高级的知识。做好情景设计,使书本知识形象化。教师选择真实项目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转变职能,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为:①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②以任务型、合作型、参与式教学组织,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而开展项目管理活动的技能训练,构建知识体系。③利用校园网、教育在线、课程建设平台及实验室项目管理软件、现场参观等,结合决策游戏、角色模拟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的调整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九个知识领域、五个管理过程、八项管理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涉及到的理念、流程、规范、方法等多,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深入掌握却较难。加之本科生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对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流程、技术的设定和运用等难以认识深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应注重“多元化”,除一般理论的讲解外,还包括:①背景知识介绍。在讲授项目管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流程和技术方法时,注重介绍其产生的背景、起源和发展演变情况,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理解概念、方法或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明确学习的意义,激发了解、掌握、应用的兴趣。②分层次案例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事先要设计好“问题链”或问题案例,通过讨论、争论,进而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内化,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从事更高认知的技能。具体而言:在导入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举例为引子,并对管理案例进行实际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正确理解现实管理实践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在项目管理过程及知识领域阶段,以专题性案例收集和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将企业等组织的真实情况带入课堂,通过项目管理让学生展开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的训练,通过真实的管理感受,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卷面考试中,适当设计案例分析类题目,将案例分析作为考核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有针对性的范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以“专业——课程组——课程”体系为线索,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应有所不同,其侧重点也需有所差异。考虑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差异性,满足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

2.3 教学方法的应用

2.3.1 情景体验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情景,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的互动联系,教师是问题引导的组织者,其宗旨是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知识的真谛,并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去验证使用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其侧重点不是对知识体系进行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将知情意行为融合为一体进行内化,不断培养学生用心去体验事物的能力。不强求划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

2.3.2 项目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项目任务,学生分组,成立项目团队。各团队选出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核心模块负责人,项目团队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宜团队成员完成的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实战演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和“指挥员”和“信息员”的角色。一方面,应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对各个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辅导各小组遇到的难题和最终成果;另一方面,随时给与学生补充性的信息以及方向性的引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咨询答疑。从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完成、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四个方面实施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4 考核形式的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考察学生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考试,这种单一的闭卷只能考核学生记忆能力,难以对学生的实战技能进行考核,高分低能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考核上,将所有的教学环节纳入其中,不仅有理论考核,更有对实践环节即项目管理理论应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将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团队管理、案例讨论、决策游戏、角色扮演、实验实践作业等全部计入平时成绩中,合理确定课程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的权重。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采用了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确保教学改革成效,还需要切实编好课程教学大纲和案例、选好教材和参考书、发挥教学团队力量、加强设施设备建设等,逐步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郑洁.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模式探析[J].高师函授教学研究,2013(2).

[2]李莉.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工程项目管理,2010(3).

第4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传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以“教”为主,遵守客观主义教学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和讲解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完全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存在“灌输式多,参与式少,结论性多,问题式少,封闭式多,开放式少”的问题,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学习者主动创建知识体系结构,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指导课程教学方法,符合当前高校课程教学的迫切要求,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推进者的作用。建构主义教学观视教与学为相互促进的循环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学生知识建构创设情境和合作学习氛围,继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与体验。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创设情境”、“倡导协作”、“平等会话”和“意艾建构”四个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关键是使学习者自主创建知识体系结构,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

1.建设团队式学习环境

团队式学习模式是指以一个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为条件,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入手,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讨论《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相关问题提供学习空间,从而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供有效支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新观点,转换思维方向,从而增强理解问题的能力。团队学习活动围绕教师选定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实践项目而展开,队员之间通过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合作共同为项目实施制定解决方案,如队员共同为某物联网公司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教师的有效管理是决定团队式学习模式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性质、智力水平及人格因素的差异进行队员分配,更需要研究如何解决队员间认知观念的不平衡,并通过团队式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能依靠自己及队员问的合作,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

2.基于多种教学方法的学习策略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建构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组建案例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案例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结合《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相关理论及实际问题,选定某个《管理信息系统》为主题,如数据库的搭建等,随机将学生分配到备个被考评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主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组长和主持人。各个考评组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一个全体成员一致认可的解决教师指定问题的决策方案,教师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语言及行为的观察检测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能提高学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能力、发言提纲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说服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同时可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兴趣。

(2)实地考察凋研法

实地考察调研法是让学生亲自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公司的工作现场感受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情况、接触工作人员,学习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善于发现问题、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力争使调研报告能对调研单位提供决策支持,从而使学生能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组织学生对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公司进行调研,要求学生根据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形成调研报告,并将报告反馈给相关公司。

三、结语。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群中进行组织和指导,注重教学的情境创设、学生自主探索方面的研究。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设计中应结合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综合应用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同时,建立学习小组,争取在实践教学中设计更多的合作实践项目,突出实践的角色分配。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出主动学习的要求,坚持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超,试论知识的依附性——对客观主义知识教学观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9(8):5-6.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娟.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7.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课题项目】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建筑与房地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4-0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作为贯穿工程建设过程的一条重要主线,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记录建设过程、监控工程质量、实施安全管理、监督及协调建设各参与方的重要作用;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更是认定事故责任、还原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鉴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近年来陆续开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根据资料员岗位的需求进行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资料员的岗位能力,拓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面。

1.课程概述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最初是根据资料员岗位的需求而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资料员的岗位能力,拓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该课程涵盖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泛,建筑工程中所有的子专业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资料系统。通过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工作特点分析和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课程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培养资料员岗位能力,还具有对其他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的作用。因此,唯有对此课程进行正确定位,并根据定位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设计,才能使该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通过近年的教学实施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存在相应的问题如下:

(1)理论内容抽象杂乱,实践环节难体现岗位能力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课程设置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体系通过教材结合规范,配合案例分析和实物图片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随后进行知识能力板块实践,结合相关资料管理软件进行实训,但多数以填表形式为主的实训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在校学生普遍反映理论内容抽象、杂乱、缺乏感性认识,实践环节单一、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毕业生建议增加实践性训练课时,并结合岗位特色调整课程结构及内容。如何将分散、复杂、实操性强的专业知识在有限的课时和条件内传授给学生,是本课程需探索的问题之一。

(2)教学方法待探索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普遍沿用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虽结合相关资料管理软件模拟真实化的工作环境,但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导致毕业生难以快速胜任资料员工作岗位。如何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是本课程需探索的问题之二。

(3)各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对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书面记录,能够反映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技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学习有助于综合应用专科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具有专业知识回顾、总结和加深认识的作用,这是其他课程难以实现的。所以,如何通过课程设置达到串联整个学科知识,使学生完整、系统化地了解与掌握学科的主干及其分支,是本课程需探索的问题之三。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作为一门实用型课程,在课程内容中应注重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知识的培养,通过结合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项目的工作任务,训练学生具备真实环境的工作能力,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化,从而使毕业生无需培训即可上岗,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完美对接。

3.课程改革方案内容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探索和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资料员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知识。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方案,并按照改革方案编写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及能力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梳理

根据用人单位对资料员岗位能力要求情况调研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基于资料员岗位工作过程的综合性强的工作特征,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结构进行梳理,课程内容不应局限于资料管理理论知识传授、表格填报及档案管理实践技能训练。实施改革如下:

①减少纯理论教学比例,部分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渗透;

②实践部分以真实工程案例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资料的形成与编制为主线,增加施工计划编制实训内容,通过施工图识读、施工技术及方法、施工进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知识点向专业知识面拓展;

③将实训内容划分为几个学习情境,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表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换,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使教学实践过程与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资料的形成过程保持一致,学生实训过程中逐步掌握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岗位职业能力。

④增加职业素养的培养环节,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主学习、分析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未来发展空间。

(2)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打破原有的较为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基于资料员岗位工作任务,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场景认知等教学方法具体化学习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环节相互渗透。主要改革如下:

①采用真实工程案例结合工程图纸讨论、施工计划编制的案例教学;

②学生分组完成、组内成员按照参建各方进行角色模拟,以真实工作情景促进知识吸收;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具备资料员岗位职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知识运用能力。

(3)各学科衔接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作为贯穿工程建设过程的一条重要主线,建筑工程资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工程项目的逐步成型过程,其工程资料管理与工程施工是同步的,在此过程中离不开各方主题的互相配合和协调。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之一,课程与工程实际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学生毕业后的各个岗位(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工作任务都与工程资料的形成、收集、编制有所关联。所以,课程设置方面通过着重考虑如何使学生实现对土建专业各学科之间、建设行业各岗位之间关系的理解,得以巩固和加深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建筑施工现场的各技术岗位和贴近第一线的管理岗位。部分体现如下:

通过图纸“讨论”和施工计划的“编制”使学生熟悉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学科间承上启下;对工程资料的“填写”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拓展和思考;通过对工程资料“收集、整编”的学习引导学生对于工程中施工依据、施工控制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结论

通过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借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为载体,根据资料综合反映多专业、多岗位、多单位的相关性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土建类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岗位和贴近第一线的管理岗位。同时,也相应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及分析的能力。

针对资料员岗位的职业能力主要培养文档的分类和管理能力、施工过程中事件的记录能力、资料的整理装订能力和施工图的阅读能力等,通过对工程资料中对试验检验,方案编审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记录和反映,培养或进一步巩固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建设行业通用能力。使毕业生无需培训即可上岗,缩短其适应时间,促使学生更快地在工作岗位中进行自我提升。

第6篇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中的难题

1.1相关收集和归档人员的档案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意识相对薄弱,与之有关的机构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人员的档案观念薄弱,归档意识很低。我们知道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直接反映在我国建筑中的工程活动以及工程建筑项目的全部技术含量。相关的收集和归档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使我国的项目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及其重视,但是因为对工程中产生的资料、档案的不重视,使其散失,不能做到及时的整理改正。这样就可能造成技术垄断,一些先进的技术就不能得到推广,使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1.2我国缺少高质量的档案人员

由于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不重视等客观环境的局限,我国对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致使我国缺少高质量的档案人员。而且就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的工作繁琐,并且对其不重视,一般情况下不会特定的设定档案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收集与整理,而是让一些缺乏管理档案经验与技术的工程人员兼职完成,这样就使其整理出来的档案不够全面,不够详细,使其档案中的建筑机构的经贸活动、工程建筑项目的技术含量不能详细的体现,失去了根据档案改进建筑方案,推广建筑方案的价值。

1.3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没有制定健全的对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制度,我国档案管理缺少对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方法,只能通过一些网络、电话、短信对其施工单位进行索要整理,进而进行归档,这样不能高效的对建筑机构的经贸活动、工程建筑项目的技术问题整理记录,这样时间间断的记录,使其不能体现档案记录的连续性。而且,由于没有建立与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缺少收集和归档方法,使档案的收集与归档无章可循,使其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难以展开。

2.应该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的工作

2.1加强对档案收集与归档重要性的宣传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就必须要强化各个员工对于这方面的意识。也就是说,要在企业中加强对档案收集与归档重要性的宣传。在企业中,应该设立相关的部门,对于如何宣传档案收集与归档做好详细的计划,系统、明确地向企业员工展示档案收集与归档的重要性。这样做可以加强员工对于自身的约束,更好的配合公司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在借出档案后做到及时地归还。宣传力度对于一项工作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不能忽视宣传的重要性,要把档案的收集与归档的重要性及时的对员工做好宣传。

2.2确定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且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完整性对于整个公司资料的安全和公司的利益相当的重要。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于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引起做够的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着整个企业员工的档案,对于员工信息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该部门严格的按照制度做好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者专业素质的考察,并定期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每一个员工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了高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2.3健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的现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在这项工作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的存在主要源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合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就要改良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从而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管理制度。各个建筑施工公司都应该主动摒弃原有的不良管理制度,引进更加先进的档案管理制度,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收集与归档的重要意义

第7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有科学延续性和真实依据的,同时也是体现作者对科学的态度和对他人劳动成果尊重的基本品德和素养,这也反映了论文本身的写作质量水平。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欣赏。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邢锋.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3(3):168-169.

[2]秦海.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初探[J].江西建材,2015(18):119.

[3]凌冰,潜光华.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10):22.

[4]斯巨勇,楼海松.关于提高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5]胡卓鹏.绿色建筑与工程造价管理[J].广东科技,2009(06).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夏广庆.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4:24.

[2]王道鹏.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张鑫.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徐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场与温控措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5]高琛琛.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试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79-80.

[6]张海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D].门窗,2015,10:77-78.

[7]陈中魁.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294.

土木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宋玉峰.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

[2]汪福元.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3]王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安装,2013(09).

[4]彭慧军.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

第8篇

关键词 期刊 创新 引领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71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Innovation

GAO 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Editorial Department, Shenyang, Liaoning 110006)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leading role of periodical innov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innovative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th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column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and stability, stan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ogress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stantly bring forth the new through the old, with its period authority and guidance, to lead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Periodical; innovation; guide; development

0 概述

科技期刊不仅科学技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所在专业或行业的建设者,科技创新的引导者。科技期刊的魅力在于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而科技期刊要充分发挥对科技和行业发展的引领与导向作用,栏目创新和品牌塑造就成了不二法门。编辑人员煞费苦心策划选题,精心细致创新栏目,搅尽脑汁四处约稿,就是为了使期刊成为业内权威期刊,反映业界最新动态,展现行业发展方向,发挥权威期刊的导向性作用。①

《建筑设计管理》作为国家住宅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技期刊,通过指导和引领建筑设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注设计企业的管理提升和技术创新,成为建筑设计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读的重要期刊。创刊以来,《建筑设计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传媒作用,围绕建筑设计行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设计单位改企建制转型升级,引领建筑设计原创,推动BIM技术应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得了业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充分发挥了行业综合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

科技期刊具有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科交叉和专业细分都在不断深化,专业性往往体现为期刊栏目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而行业性则体现为栏目的传承和读者的忠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和栏目设置上,应及时反映行业和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切实满足广大专业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期刊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塑造品牌栏目,打造品牌期刊,才能实现办刊的初衷和价值。

1 科技期刊对行业发展的基础作用

1.1 体现办刊宗旨,服务行业发展

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是促进所在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编辑人员要依据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来设置栏目,针对业界读者群的需求开设相应的栏目,通过栏目的设置贯彻办刊宗旨。②《建筑设计管理》期刊的宗旨就是围绕建筑设计行业和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宣传和交流建筑企业改革与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报道建筑设计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推介管理经验与技术成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服务。因此,《建筑设计管理》的栏目设置全方位体现了办刊宗旨,配合行业发展,不断适应建筑设计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整体策划上满足读者的要求,及时调整栏目和方向,不断推出内涵丰富、别具一格的栏目,从早期的改革论坛、经验交流、调查研究等栏目,演变为如今的管理论坛、设计大师、BIM专栏、标准化管理、项目管理、绿色建筑、城镇设计等反映行业新形势、新热点、新趋势的新栏目,体现了行业发展对期刊栏目创新的新要求。

1.2 专注技术与创新,服务专家与读者

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不能随心所欲创新,而是带着镣铐跳舞,这是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和行业性特点决定的。科技期刊在创刊之初所确认的办刊宗旨,就是为本专业和行业发展服务,明确了期刊的读者定位。科技期刊的读者群往往是既定的,主要是本专业或本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期刊必须要在既定的基础上,面向读者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专注于技术和创新,为他们量身订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引导性的栏目,使期刊始终贴近和吸引读者,并形成期刊的凝聚力。

1.3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发展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科技期刊不仅要求编辑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爱业敬业精神和相应的语言文化素质,而且要求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对专业研究的前沿动态有相当的把握,对所涉行业的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科技期刊编辑要对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心领神会,对编辑技巧独具匠心,对专业或行业的期冀与期刊的特色融会贯通,在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的同时,要注重学科导向和行业引领,在栏目创新等方面做出适时的策划,如此才能适应业界读者需求,促进学科的发展。③

2 行业发展对科技期刊的创新要求

2.1 行业发展要求科技期刊创新

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着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建筑设计行业更是日新月异。《建筑设计管理》期刊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变化,贴近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勇于承担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媒体责任,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或创新栏目设置,连续报导各地设计单位的改制经验,充分发挥媒体的沟通和桥梁作用,引导并推动了建筑设计单位的改企建制、转型升级、管理提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获得了业界读者的充分肯定,被业内誉为设计单位的体改教科书,对大中型建筑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产生了普遍、持续的影响。

2.2 技术进步呼唤科技期刊创新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将高新技术作为建筑产业科技进步的先导,不断改进室内设备和部品质量,发展完善住宅建筑工业化,研究与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推动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研究环境治理的技术,绿色环保建筑大行其道,智能化建筑成新宠,健康型建筑和特型建筑成为新的追求,科技期刊必须要及时创新栏目设置,反映专业技术的发展动态。科技期刊通过栏目创新,在期刊专业范围内反映专业的细分、交叉或环节承继的不同层面,满足读者群的不同需求,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对读者起到导读的目的。④

2.3 读者需求推动科技期刊创新

尽管科技期刊的专业性锁定了自己的读者群,但编辑对期刊要编给谁看,编给业界哪部分人看,还要进行准确定位,细分读者群,了解读者的精细需求,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策划能力,以超前意识和敏锐的眼光捕捉信息,把握读者的潜在需求(读者也没的意识到的需求),推出有权威性、有前沿性和导向性的论文。⑤在栏目设置上,要充分导入“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根据读者需求组织专题栏目,由读者定位决定栏目策划,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让读者看到自己更想看,更喜欢看的,从而给期刊带来新的生机。

3 期刊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与推动

3.1 期刊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

像所有媒体一样,科技期刊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导向, 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国家建设和行业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建筑设计管理》作为建筑设计行业的权威期刊,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导向,及时推出“绿色建筑”等新栏目,推广绿色建筑概念,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宣传绿色建筑实施标准,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深刻理解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大意义,推动了行业绿色建筑的发展,加快了建筑业的优化升级,引领了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3.2 期刊创新引领企业管理创新

科技期刊的创新要突出行业前沿的新理念,从而引领企业创新。期刊策划要科学合理,有市场预见性和洞察力,就会提高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增强期刊声誉,吸引行业内更多的读者,从而增强期刊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⑥今天的建筑设计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原创水平、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管理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是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设计管理》通过对“管理论坛”栏目的深度策划,并设置“设计大师”“信息化建设”“营改增特稿”“项目管理”等相应的栏目,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引领企业探索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模式,受到业界各方好评,企业更是从中汲取养分得到提升。

3.3 期刊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竞争的愈加剧烈和技术进步的需求趋势,技术创新正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国家也对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提出了政策要求,《建筑设计管理》不失时机地推出BIM专栏、绿色建筑、建筑部品等栏目。如今三维协同设计、BIM技术应用已成为建筑设计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的选择方向,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绿色建筑和住宅工业化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建筑设计管理》已成为引领行业方向的专业权威媒体。科技期刊创新要适应时展,彰显特色,满足读者需求,发挥期刊的传媒作用,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才能与行业发展共同成长。⑦

4 期刊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构建

4.1 期刊创新要有品牌意识

尽管科技专业期刊面临的主要是同行业期刊的竞争,但期刊的品牌建设同样是决定期刊成败的重要因素。信息时代的读者对专业期刊要求越来越高,既苛求期刊的出版品质,更对期刊内容的引导性、前沿性、时效性有着极高的期望,科技期刊依然固守守株待兔的传统编辑之路走下去是无法生存的。品牌栏目是构筑期刊品牌的基石。因此,编辑在期刊栏目创新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意识,把品牌栏目的创立和期刊品牌的创建结合起来,打造出品牌期刊的综合竞争实力。

4.2 期刊创新要着眼栏目创新

栏目创新在期刊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栏目是科技期刊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栏目设置必须在与期刊宗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展示办刊的导向和定位,表达编辑意图,塑造期刊特色,这是栏目创新的原则。栏目要有区别于其他栏目的鲜明特点,但栏目创新不是“标题党”,不可以随意划分,栏目名称须是期刊的点睛之笔。栏目是致力于展示期刊内容的平台,不仅仅是标明栏目的内容,还是构成期刊科技知识谱系的要素,决定了期刊的基本结构和风格。因此,栏目创新必须做到栏目的设置与期刊的定位相一致。⑧

4.3 期刊创新要光大自身特色

期刊创新是对自身特色继承基础上的超越,既不可固守,亦不是推倒重来。编辑在期刊创新上须有战略眼光,既要兼顾读者导向,又要超越读者想象,注重期刊长期经营战略,推出独具特色的栏目,强化期刊特色和风格,增强既有竞争优势。⑨编辑应有对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的敏锐性,及时抓住行业发展和专业技术发展的热点、难点和未来趋势,抓住读者关注的焦点,适时创新栏目,并对重点栏目进行选题策划,以实现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5 结论

科技期刊的魅力在于引领行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科技期刊要发挥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就必须加强期刊自身的创新。创新是体现科技期刊品位、特色与风格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期刊办刊宗旨的战略举措。科技期刊的创新要遵守稳定性和开放性原则,站在理论和技术进步的前沿,及时反映科技发展的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期刊的权威性,并以权威期刊的导向性,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期刊创新就是与读者实实在在的陪伴,真真切切的分享,携行业一同发展,伴企业一起成长,与读者分享求知的喜悦,和作者共享创新的欢乐。

注释

① 李卓青.科技期刊栏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3):465-467.

② 潘丽清.关于期刊的栏目设置及其他[J].广西社会科学,2000(4):139-140.

③ 龚维忠,方提.论期刊栏目策划与设置方式[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6):156-160.

④ 关立哲,赵露冰,汪永河,闫晓苋.关于科技期刊栏目策划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4.12(增刊):89-90.

⑤ 李新暖.期刊的栏目策划与选题策划[J].编辑学报,2004.16(2):100-102.

⑥ 陈华平,黄达晶,韩玉科,袁醉敏.优化学术类期刊栏目设置的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79-281.

⑦ 张兰,吴守凤.栏目策划:彰显期刊的特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