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5 15:13: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

第1篇

【关键词】成本;核算;问题;措施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一)各种制度对生产成本核算方法规定不具体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及成本计算方法”。《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这些规定使企业在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自,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工作人员如果对本企业的生产工艺不了解,缺少经验和常识,又对生产成本核算的内涵、精髓未理解透彻,似懂非懂,致使各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混用,随意性大,同时也会形成不同的成本会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不同的现象,影响企业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多产品生产企业成本转移现象较为普遍

成本转移是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因,使某些产品成本被低估,另一些产品成本被高估。例如:煤制天然气企业,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是从净煤气中提取出来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出氢气、一氧化碳和其它气体,成本核算中,这三种气体就要分摊净煤气生产所耗用的煤、水、电、材料等成本,如果将净煤气成本按三种气体量的比例进行分配,则会低估甲烷成本,高估其它气体的成本。假设焦炉煤气净煤气单位成本为1.5元/立方米,按气量比例进行分配,每种气体的单位成本仍为1.5元/立方米,三种产品作为中间产品,很难估计其合理售价,但从市场价格来看,天然气(主要成份甲烷)的售价明显要高于氢气和一氧化碳,很明显,哪种气体的热值越高,售价就会越高,可见按气量比例平均分配净煤气的成本,显失合理,同时也会给管理层提供错误信息,使管理者认为生产天然气的利润空间较大。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规范措施

(一)提高成本核算会计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是从产品成本的归集、还是从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的确定,成本核算会计的业务能力都尤为重要。所以,成本会计核算人员不能仅仅熟悉纯粹的会计知识,还应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加强对成本核算会计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熟练掌握会计专业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对相关会计制度能够融会贯通,使多产品生产模式下的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基本趋于科学合理。

(二)加强成本测算合理确定各产品单位成本

工业企业的总成本金额一般较大,产品成本分配比率的轻微变化,就会使各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造成管理当局认为生产某种产品暴利,而生产另一种产品亏损的现象,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生产模式,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确定成本分配方法之前应进行两种及以上方法的产品成本测算,得出结果应和每种产品的市场售价进行对比,使产品的单位成本科学合理。就本文1.2例子中,成本转移比较严重,而各气体的热值对售价又有较大影响。依据《燃气燃烧与应用》中一氧化碳、甲烷及氢气的高热值标准,热值分别为12644KJ/NM3、39842KJ/NM3、12753KJ/NM3,各气体热值比为1:3.15:1.01,如果按照“谁受益多,谁多承担成本”的原则对产品成本进行分配,显然甲烷的热值最高,不论是从天然气的售价角度,还是从产品受益对象的角度来说,将各气体热值和量结合,作为依据分配一氧化碳、甲烷及氢气应承担的净煤气成本,分配出的各气体单位成本则更为合理。这样就会避免高估某一产品成本,低估另一产品成本的现象。

(三)加强成本计算信息化健设搭建数据处理平台

一般工业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及工艺流程,都有一套独一无二的成本计算表,而相对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来说,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量又非常大,其范围涉及直接人工的统计与分摊、直接材料出库分配、中间产品及副产品成本核算、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的分摊与归集等等。因此,工业企业要加快自身成本计算表电算化的建设工作,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制定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费用统一的分配表格,各产品单位成本、产品总成本等消耗物料的明细表格。每个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包括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直接成本分配表、产品成本分配表及各单位成本计算表等等,若非专业会计人员和对本厂的生产工艺不了解的人员,短时间内很难弄懂成本计算表内容。很多企业内部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都会采用轮岗制度,若在成本会计新旧人员交替时,新接任成本会计核算人员还要对整个成本计算表和全厂工艺流程进行熟悉和了解,不可避免会影响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所以,建议每个工业企业编制自己的成本计算表使用说明书,内容应包含: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概述,主要从工艺流程的角度介绍每个生产车间自身耗用的物料及自身产出的产品,便于分配每个车间应承担的成本费用;本企业组织结构情况说明,应分清辅助生产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便于制造费用的分配;规定决策成本核算方法的级次,即那种会计核算方法应通过管理层、治理层,还是董事会等决策层的决定,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并简要说明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材料的计价方法、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等等;成本会计核算人员应对成本计算表中每张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批注,注明其数据来源;如果企业工艺流程有较大变化时,现行成本计算表不能满足核算需要的,应有编制变更依据及说明,并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定时开展成本分析,对成本计算表中不合理、不适用部分定时改进。这样不仅使会计人员还是非会计人员,不仅是老成本会计还是新成本会计都会对本企业的成本计算表有初步的了解,减少重复工作,不会出现见到成本计算表就束手无策的局面,也为本企业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信息沟通和处理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及时、准确、全面的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成本信息。

(四)加强监督机制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可靠

工业企业应制定《成本核算监督制度》,对营业收入的实现、各项生产费用支出和各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各项期间费用的发生和归集过程、企业利润的实现等过程进行会计监督。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每个工业企业基本都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管理当局,为追求某一特定期间的利益最大化,搪塞、推诿会计核算人员,影响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各工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找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可盲从,以免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核算制度和体系,使成本会计核算体制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从而不断的促进和推动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

第2篇

1、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在成本构成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实际上工业产成品的成本构成也是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区别,除了制造费用这个工业会计必须提及的成本之外,还包括比如原材料的采购费用、生产产品工人的工资及福利、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燃动力费等。工业企业区别于商业企业最重要一点就是存在生产过程,而生产过程产生的成本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也很高,因此正确核算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关键,其中制造费用的核算尤为重要。由于商业企业不存在生产环节,其商品成本构成相对也更加简单,无非是仓储、整理以及运输成本,所以想要核算清楚商品的采购成本,只需确认已销售商品和库存商品的价值既可。但应注意不包括商品运输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工资福利等。

2、会计方法及科目设置不同工业会计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方法,计划成本法下设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两个科目进行核算;实际成本法下对于款项已支付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而商业会计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进价法和售价法两种方法,进价法下,对尚在运输途中并已支付款项的商品,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售价法下,则必须设置“在途物资”和“商品进销差价”两个科目进行核算。

3、会计核算流程不同工业企业的实物流转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供应阶段(即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供应阶段购进原材料后进入生产阶段,产品完工后核算成本进行销售,最后结转销售商品的成本,其核算的复杂之处在生产阶段,也就是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过程。原材料在投入生产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机械设备费、制造费用等,这道工序过后,原材料变为了半成品,形成下一工序的材料成本。月末,将本月发生的所有间接费用在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和尚在加工过程中的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给半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就作为下一工序的材料投入,然后加上下一工序的费用转入第三道工序,以此类推。最后加上前面各道工序的费用就是本月的生产费用,将其在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再进行分配,那么分配给产成品的成本就是库存商品成本。这就是工业企业比商业企业多出来的会计流程。而商业会计的实物流转过程相对于工业会计要简单得多,只是商品的购入、存储和销售环节,没有生产这一会计流程。

二、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的其他区别

1、资金运动过程不同工业会计资金运动过程包括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三个环节,其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而商业会计只有购进和销售两个过程,其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商品资金和货币资金。

2、账户所属类别不同工业会计核算项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类五大类,而商业会计则没有成本类账户,只有四大类项目,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

3、存货核算方法不同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工业会计的存货主要有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半成品、产成品、委托加工物资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购入货物和销售货物,并没有生产制造环节,因此商业会计的存货主要是待销商品,当然也包括为经营活动而准备的材料物资。

4、销售成本结转程序不同工业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分为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两种,在计划成本法下,结转销售成本应在月末归集制造费用总额,按一定比例在产品间分配制造费用,计算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和完工产品,最后结转销售成本;在实际成本法下,做法基本接近计划成本法,只是不用再计算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商业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分为售价法和进价法两种,在售价法下,结转销售成本应在月末进行价税分离,将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摊销,然后结转销售成本;进价法下月末则可以直接结转销售成本。5、收入核算项目不同我国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收入》中,对我国企业应该如何确认和计量收入给予了全面和细致的规定,在对准则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准则中的收入涉及的行业较多,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会计在对收入进行核算时的综合体现,有关收入确认的原则也跟据不同行业而有所区别。例如,工业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产品、销售材料以及与销售产品无关的过程,因此工业会计的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商品流通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的过程,因此商业会计的收入在“商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核算科目的区别显而易见。

第3篇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 会计核算

一、新形势下商品流通的形式多样化

商品流通业务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心业务,商品流通主要包括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储存三个环节。商品流通按照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划分可以分为自营商品流通和联营商品流通。自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购后销的业务流程,先自己垫付资金购进商品,后通过销售商品并结算收回货款,一般包括购销存三环节,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状态。联营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先销后购的业务流程,商品先由生产者运到商品流通企业的营业场所并配备销售人员进行商品销售,商品流通企业负责销售收款,后与生产者作商品购进处理并结算进货款,一般包括购销两环节,是一种商品流通企业与生产者融合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涌现了很多新兴的商品流通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商品流通方式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网络经营商品流通方式业得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各形式的连锁商店(城)、网上商店(城)如雨后春笋般分别涌现在大街小巷和网络店铺街上,令人眼花缭乱。可见商品流通的的空间、时间日益扩大,已经从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扩大到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网络商店(城);商品流通的组织日益复杂化,从单一的商店发展到跨国商业集团或者连锁集团形式;商品流通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自营、联营、连锁经营、网上经营、代购代销等形式层出不穷;商品流通过程中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如电子结算方式的发展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流行等。

二、一般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核算特色

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即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储存,将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和工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相比较,商品流通企业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购销,其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过程与销售过程,几乎没有生产过程;二是商品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三是企业营运中资金运动的轨迹是“货币――商品――货币”。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方面与其他企业会计一样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共同职能,但从商品流通运行规律与会计的结合来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以商品流通业务为中心,对商品资金的筹集、运用和资金的收回进行核算和管理,其核算重点和管理方法显然与其他行业不同。虽然同样适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但是,相比工业企业的存货类别较多,包括原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和产成品存货等,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存货类别比较单一,品种规格繁多。由此可见,零售业商品流通业务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有一定的特别之处。

1.存货日常核算方法独特

日常工作中,工业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按计划成本法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会计期末应根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调整为实际成本。而商品流通企业中,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批发企业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综合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一般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当然,也可以将上述四种核算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采用售价核算的零售企业,应将售价与进价的差额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核算。期末运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或“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等方法,将进销差价在已销商品与期末结存商品之间进行分配,以确定本期已销商品进价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进价成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则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并结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采用进价金额核算的经营鲜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实行实地盘存制进行商品进价成本的核算。

2.进货费用处理方法特殊

工业企业计入库存商品成本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必须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和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定额成本法等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分配法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商品流通企业几乎没有生产加工的过程,不存在为生产加工商品而发生的人力、物力消耗,仅有购进商品时垫支的进价以及企业在组织商品购进环节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货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对进货费用的处理有较大的灵活性。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可以直接计入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中,也可以设置“进货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至于金额较小的进货费用,由于商品品种、规格繁多,流转频率快,没必要将其合理且精确地对象化到每件商品中去,而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3.库存商品账管理严密

以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批发企业为例,对库存商品账的管理非常严密。对库存商品明细账的设置,一般业务部门设商品调拔账,只记数量,不记金额;仓储部门设商品保管账,也只记数量,不记金额;财会部门设一套完整的库存商品账,即除设置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外,还按库存商品类别设置类目账。形成库存商品总账以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类目账,库存商品类目账以数量、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格局。在实际操作时,可以“三账分设”即业务部门、仓储部门、财会部门各设一套账,以相互牵制和严密管理;也可以“两账合一” 即仓库设保管账,财会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商品账合并设置;还可以“三账合一”即只设库存商明细账。

4.不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几乎不生产产品,因而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问题。

5.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别规定,零售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该科目,其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三、特殊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1.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色

近年来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一大批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网络型零售业的大量涌现。它们有的依托原有的实体商城而建立起网上商城,例如国内几大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纷纷进军网上商城。有的完全不依托实体商业,例如当当网商城、新蛋网等有特色的网上商城。还有的是联合实体商业而进行团购商品销售业务的团购网站,例如拉手网、乐团儿等。快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网上商品购销已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这些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也体现其特色。

(1)针对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或费用专栏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针对其商品流通业务的现实特点新设一些有特色的明细账户,主要表现在:

网络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业务多通过支付宝等网上结算手段进行结算,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核算时应在“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下专设一明细账户支付宝存款,另一方面,由于支付宝结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手续费问题,所以“财务费用”下应专设一费用专栏即网上结算手续费。

网上商城与传统实体商业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费用要素,可以在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账户,如在“销售费用”下根据实际专设网络广告费、信息传递费、物流配送费等费用专栏。

(2)电子原始凭证的广泛使用

在传统的实体商业中,原始凭证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纸介质原始单据,经过经办人员签字盖章后作为正式原始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电子原始凭证,比如电子订单,电子配送物流单据,电子确认收货单,支付宝账户等网上收付款凭证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电子原始凭证打印下来,再像处理纸质原始凭证那样签字、盖章、保存,再编制记账凭证,最后录入会计信息系统。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采掘业会计;会计

自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钢铁、石油、铁矿石及其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亏损面达到了80%,整个矿产资源开采业产业利润大幅下降,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16年10月,矿产资源采掘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PPI下降比例占我国工业企业的78%左右,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与此同时,国际矿产资源资本市场一体化态势正在逐步形成,我国已有一批采掘企业集团正在或即将准备“走出去”。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前提都是采掘业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虽然我国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石油天然气开采》(CAS27),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统一规范。但CAS27规范和协调的范围只针对油气行业,并不涉及煤炭及有色金属等固体矿产资源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当前国内由于各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会计主体核算没有统一的规范,同业不同公司间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严重影响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趋同就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我国采矿企业集团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可见完善和规范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1.1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生产经营较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

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主要产品是自然资源中的矿石,属于耗竭性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采性不强。其次,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受矿藏地理位置、矿藏品位、开采难度等非经济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作业流程不断增多,生产成本相应增加,而产量却呈下降趋势,经济效益呈递减趋势。再者,与普通工业企业相比,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很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如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为此采掘企业要产生更多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正因为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长投资回收期等鲜明特点,致使该行业的会计核算从内容到模式都不能等同于其他行业。

1.2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处理具有特殊性

1.2.1矿产储量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具有特殊性

一般情况下工业企业拥有与控制的资产,主要是通过外购或自建取得,资产价值的构成明确且可验证。但采掘企业最主要的资产是矿产储量,发现储量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可矿产储量价值的构成与发现该储量的支出间并不存在配比关系,储量资产的价值计量模式及减值确认等问题目前仍是当今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其次,工业企业可按年限、工作量等方式进行资产折旧获得价值补偿,而储量资产价值的递耗与地下储量密切相关。当储量价值与矿藏数量的计量仍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储量资产的价值补偿也就有必要进入更深的研究。

1.2.2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矿产资源开采属于地下作业,风险很大,所以采掘企业在生产阶段需要提取多项风险储备资金,如安全储备资金、环境储备资金等。储备资金的提取标准、方式、方法和会计处理等问题目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尚存在较大争议。其次,当矿产资源开采完矿区被放弃时,井及相关设施的报废也不能直接按普通固定资产清理处理,需要涉及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环境会计问题。

1.2.3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供决策的会计信息”毋庸置疑这是采掘企业的会计目标,但因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较普通企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安全责任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因此,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还应增加反映大量的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1.2.4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较之油气开采具有特殊性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CAS27)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统一规范。但CAS27规范和协调的范围只针对油气行业,并不涉及煤炭、铁、铜等固体矿产资源的开采。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明确指出油气以外的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参照油气准则进行核算与披露,但固体矿在资产特征、开采方法、生态环境维护及安全信息披露等方面均与石油天然气开采有着较大区别,故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会计核算与披露较之油气行业具有特殊性,完全按照CAS27执行并不合理。

2.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核算现状

2.1缺乏全面系统的指导

目前,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一般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与其他企业相同的部分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采掘企业的特殊业务,则根据计划经济时代相应主管部门的《规定》或《办法》来处理。原有《办法》没有规范的业务,如安全成本、矿业权成本、探矿权使用费等则参照财政部出台的单独规定。这些各自独立的准则、规定、办法由于过于零散,口径不一,增加了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实务的执行难度,最终导致行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

2.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2.2.1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承担更多的安全风险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在会计核算上理应体现出风险储备资金和生态环境修复资金的专项核算。但当前我国很多采矿企业并未设立风险储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会计科目,使得会计核算对象不全面,安全风险及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少会计核算基础。

2.2.2会计核算方法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在一些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特殊业务的处理上,不同企业间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如对弃置费的核算,有的企业采用摊销的方式,有的采用预提方式,有的则直接采用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的方式。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方式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直接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

2.3计量模式亟待突破

当前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普遍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矿产储量价值,可矿产储量的历史发现成本与所发现的矿产储量价值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故在历史成本计量法下提供的采掘企业会计信息有可能既不相关又不可靠,进而达不到财务报告的目的。所以说这种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资产计量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2.4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当前的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风险和非经营性信息披露较少,即便有所涉及也以笼统概括为主,信息可用性差,如在储量价值的披露中并不涉及储量分布、为探寻储量所产生的支出、储量变化等信息。其次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特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基本不予披露。

2.5与国际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核算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矿产资源会计研究起步较晚,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理论与实务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国际同业间会计信息不可比。如2009年,我国在香港上市的两家煤炭公司按国内现有会计准则算出的利润比按国际会计核算办法算出的利润要小很多,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两次计算依据的会计准则间存在差异。按我国核算办法,煤炭企业的股票定价不仅要比国外同类企业低而且还要在国际市场中折价发行,严重制约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

3.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几点建议

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生产经营分为上游和下游活动两部分,其中下游活动属于加工业,与其他行业没有明显区别,本文不做研究。而上游活动的生产特征则跟普通行业有着很大差异,跟同属采掘业的油气开采也有较大区别,本文将从如下方面提出建议:

3.1界定采掘业专有概念

由于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业的会计核算内容与其他行业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增加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会计准则制定时需要明确界定以下一些行业专有概念:明确勘探、开发和生产三个阶段分别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矿业权、勘探、评价、开发及开采的含义。

3.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3.2.1增设会计科目

首先,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要能体现出该行业的社会责任。对采掘企业应承担的安全风险和环境修复支出应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明确核算内容,将其纳入采矿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其次,会计科目设置要遵循兼容并重原则。如设置‘‘矿产资源”科目代替现有的“油气资产”科目用于核算包含油气资产在内的矿产资源资产,再在“矿产资源”总分类科目的基础上增设二、三级科目,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分类核算。最后,补充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科目,如增加矿业权取得应计入的会计科目;矿业权减值、勘探资产减值、开发资产减值的人账科目等。

3.2.2明确规范会计核算

对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矿区权益、勘探、开发、开采、弃置、资产折耗等环节的核算、折耗、减值等内容提供操作性更强的指引和规范。

3.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矿产储量是采掘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但矿产资源的储量价值与其勘探耗费无关,将矿产探明储量认为是“企业自制的存货”并不合适,因为采掘企业支付的并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发现成本。这种矿产储量发现成本与储量价值相脱离的现象,使得矿产储量的公允价值c其账面价值的巨大差异给采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CAS27已对油气资产储量和减值在报表附注中提出了现值披露的要求,CAS8也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矿产资源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的同时,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也日渐成熟,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复式计量模式将在矿产储量资产的计量中被逐步采用。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会计计量中的具体应用,提高会计信息报告质量。

3.4正确区分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

重点规范矿业权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弃置成本中哪些支出应该资本化,哪些支出应该费用化,以及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账务处理方式和途径。其次,对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上游活动中产生的各项管理支出和使用的设备与仪器折旧是否需要资本化,如果资本化将形成哪些资产,日后该如何计提折旧等问题也需要明确规范。

3.5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规范矿区权益资产、勘查与评价资产、开发资产等一些特殊项目在财务报告中的列示方式和披露途径;矿产储量价值信息、数量变动及原因,安全投入及成效、环境投入及成效等信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方式。尤其是要加强采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考虑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财务报表中增设社会责任项目,并在附注里阐明该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方式,以提高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财务信息报告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3.6充分考虑油气业和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的差异

第5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电算化 建议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几百万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约占全部企事业单位的26%,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记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核算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综合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系列会计工作方面的有利变化。但是在充分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为例,围绕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未能设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少能够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满足个别职能部门的要求,几乎没有企业能够从企业整体的流程再造的角度出发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上述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在只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仅仅依靠会计信息是难以确保做出合理决策的;而在建立了不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忽略了整个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经常存在负责成本的人员若是想要了解价格信息和税务信息、负责价格的人员若想要了解成本信息时,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查阅资料或者相互询问的方式,显然削弱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2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主要分为两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通用软件指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通用软件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稳定性较高、准确性强,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的普遍适用性,在其设计时存在难以兼顾具体企业细节的问题;专用软件是指适用于专门企业的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企业设计的,因此专业软件的研究开发成本较高、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因此,专业软件只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才有能力使用,中小企业一般只能选择通用软件。

2.3网络化会计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网页上的数据等信息成为企业的主要会计数据。网络化会计带来的现象就是传统会计流程中各个审核过程的迷失以及相关监控确认手段的消失,信息在网络中主要是传递没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在网络中流动的数据也在增加,大量的数据流动极易引发数据泄漏、篡改等问题。最后,整个网络中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在企业进行相关的网上交易时,极易受到来自于网络的威胁,例如:商业机密泄漏、黑客攻击等。

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3.1 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

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内部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当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即为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简称。当今社会的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涉及通信学、管理学、运筹学等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要应用会计电算化,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整体资源管理计划,这里的ERP系统无疑是最有选择。通过引入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对于企业业务活动较大的部门如:财务部、物资管理部等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理息子网。

3.2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

当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国外研发后汉化的软件,这种会计软件的缺点在于与我国的国情不适应;另一种则是国内研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但是这种软件的价格相对昂贵一些并且维护比较麻烦。但是对于没有软件研发实力的企业采用这种商品化的软件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解决会计软件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试图通过整个行业的联合开发出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具体由行业内选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丰富的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和维护团队,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在整个行业内部形成一个信息网,有助于解决行业会计资料集中汇总的问题。

3.3加强对会计数据的管理

首先,数据采用时要严格遵循以下步骤:1)各会计子系统处理数据2)将各子系统处理的数据进行序时排列,输入数据处理服务器。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输入之前要严把数据校验关,保证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其次,借助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构造局域网防火墙。再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密泄漏。最后,对现有的软件进行升级或者考虑引入诸如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控制技术。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相关人士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思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

[2]李文.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对策思考.时代经贸,2007;11

第6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企业资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现今,社会上对会计人才需求是会计人员要有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头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相应的有所改变。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将课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融合在一起。将案例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应用案例来引导学生。此外,在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的同时还要将模拟操作、实务演练纳入教学过程中。在使学生认识账务处理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计实践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学会账务处理的程序,促进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使会计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才能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所需的效果。

1 企业资金运用基础会计学的分析

会计按行业可以分为商业会计、企业会计和银行会计等。而每个行业的性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就以工业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所采用的方法为例来分析核算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工业企业自身的性质使它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有一整套的程序,为了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对基于此程序的实践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下图1给出了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1 企业供应阶段账务处理程序

进行此阶段的会计核算时,首先要为学生讲解银行借入及其它方式投入的资金的处理程序,这大概需花费10个课时时间,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填写实收资本单和银行借款合同,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实物资产入账的则填写固定资产明细;二是以现金方式入账的则填现今收款凭单等。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填写自制凭证、付款凭证、转账支票等一系列原始凭证。

2 生产阶段账务处理程序

生产阶段从领料员从生产车间的仓库领取原料开始,此时要填写转账凭证,再将原料投入生产后则要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的分配。在此过程中还会涉及到预提费用、应付福利、待摊费用等一系列费用的核算。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应该让学生进行岗位轮换。这样每个学生能够对整个程序的每一部分都有详细具体的了解,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处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的账务处理程序。

3 销售阶段账务处理程序

在产品生产完成后进入销售阶段要进行账务核算时,则需要关注货币资金和产成品资金的核算。在编写财务报告时,则会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损益表等。这些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才能编制完成。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从货币资金开始而也是到货币资金终止的,是一个循环的周期性过程。企业要达到的目的是使货币资金在这一流程中得到增值。货币资金的分配、聚合、再分配,是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考虑的内同,也是企业在进行经营计划时要分析的内容,而这则需要从销售到生产到材料采购再到资金需求量的一系列的预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模拟实验还是实地实习,在进行核算时都要考虑连续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进行不同阶段的实验或实习时,要保证实验实习过程是连续的,要通过连续性的操作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流程。其次,还要关注实践操作的整体性。在进行不同阶段的业务时,其背景和环境要跟随着改变,这样能够保证在之后的总结中将所有的业务练成一个整体来促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再次,还要保证模拟实验中所使用的资料具有规范性。最后,要保证模拟资料与会计业务的对应。例如在填写记账凭证时,要考虑现付、现收、银付、银收等类型。在编制和填写报表时则要考虑负向填列、明细项填列等多种方式。在计算账务余额时要保证反向、负向、正向余额都有所体现。而在编列资料时要将重心放在诠释账务处理规范上。

2 基础会计学实际教学方法探析

学生要想将学习的基础会计理论运用到会计实践中,则必须要通过至少一个月的实践教学来完成一整套的会计核算,这主要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填写大量的凭证,而若填错则还需要根据错账更正的规范进行处理,例如出现数字错误要使用划线更正法;资金多少的错误则需采用补充登记法;记账方向错误则使用红字冲销法等。如果只学习理论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很难掌握这些方法,更不用说熟练应用了。而在进行实践后,学生们的操作、观察、分析、应变技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实践教学还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的财经知识,例如转账支票、银行对账单等的使用方法,而这些都是理论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所提高,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要,这也能够为企业进行职前培训节约时间,既能够节约企业的人才成本又能够为企业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我认为实践教学方法在各个专业的应用都是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够更好地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也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

3 小结

基础会计学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要求学习者学会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独立的进行演算,也可以通过到企业向实习或在模拟财会室演练,从而掌握从事企业日常财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成本控制指的是企业按照预定好的成本目标展开各项经营生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际应用的成本费用加以限制,且及时地发现及解决偏差之处,以此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确保实现预期的目标成本,实现最大化效益。如何做好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笔者认为,对目前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很关键。

一、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控制的观念更新慢

与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比较,我国的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观念更新慢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成本效益观念缺乏。多数企业仅是为降低成本而实行成本控制,未能从产品市场的经济效益方面去分析相关的成本问题,以为降低产品的成本即是成本控制。二是成本管理的范围过窄。对数企业仅是重视对产品制造的成本控制,而忽视对市场成本及设计成本等的控制。

(二)对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不够

在实际的成本控制中,控制方法和实际缺乏联系,部分企业虽引进一些新型的成本控制方法,但却顾此失彼,即放弃原有的控制方法。这就导致成本控制的连贯性不强,且管理成本有加大的倾向。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的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单一且陈旧。现阶段,大多数的工业企业仍是通过节约方式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并未能利用先进的控制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价值链分析法、分批法以及作业成本法等先进成本控制法未能有效应用,这表明了我国的市场组织仍是相对粗放,未对消费个性有较好的重视,导致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趋于简单化 。

(三)体系不完善

目前多数工业企业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仅是针对某个成本环节加以控制,未能对多个成本环节进行系统地控制,造成企业成本控制受到较大限制。如在产品销售的成本控制方面,应收的各项账款有坏账成本、宣传成本、收账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在实际的操作中,通常容易忽视销售过程中部分成本的控制,如产品的宣传成本,成本控制不够系统、全面。此外,部分工业企业忽视对成本的全面分析,仅是停留于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成本信息的分析,且多是进行事后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决策的制定。

二、加强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

(一)创新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

首先,企业职工均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理念,不仅要降低产品的成本,还应综合考虑到企业整体的效益,协调好产品成本和价值的关系,能从成本效益角度妥善解决成本控制相关的问题,争取实现“小投入,大产出”。其次,应拓宽成本控制的范畴,除了控制制造成本之外,还应对设计成本以及市场成本等加以控制,总之要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这不仅是需要企业各个生产部门的积极参与,还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全程参与。最后,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相关会计技能的培训及教育,使相关的成本控制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控制方法,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二)设立专职的成本管理部门

设立专职的成本管理部门可确保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序进行。成本管理部门可协助企业制定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符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计划,能有效确保成本控制顺序实施,且对实施后的具体结果加以考核。此外,专职的成本管理部门能展开各项经营活动的成本会计核算,利于为企业管理者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合理的科学的数据信息,减少工业企业错误决策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专职的成本管理部门,必须要配备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人才,因而为确保成本控制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工业企业应聘请专业性强的成本会计核算人员。

(三)完善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要使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因此必须不断完善该体系。第一,应建立健全对应的组织体系。首先在机构设置上,应合理划分相关的管理职责及权限,在机构设置上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不仅要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相适应,还要符合成本管理的相关要求出发,这样才利于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其次,企业全体职工均应有正确的成本责任观,应合理地科学地管理等级以及跨度加以控制。最后,应建立健全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相应适应的构架。第二,应建立把成本控制作为核心的制度框架。首先,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的原则。特别是要坚持刚性约束原则以及预算差异分析原则。其次,需维护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权威性以及科学性。再者,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框架内容要全面,如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成本会计考核制度等。第三,应建立将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运营机制。具体的是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不断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应以责任会计的相关原理以及分权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逐步完善企业的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

结束语

总之。在工业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成本控制不仅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企业实行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的环节,在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业企业为了适应现阶段越来月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邹丽岩. 浅析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 河北企业, 2010

第8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89-02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管理层积极采取多种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标准的高要求,作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的物流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必定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物流成本管理也被提到重要日程。尽管目前有关物流成本理论的阐述和探讨见诸于各种文章和书籍之中,但是,我国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还是比较粗浅和不全面的,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甚至对于物流成本的某些认识也存在某种偏差,物流成本管理比较肤浅,真正的物流成本管理在大多数工业企业也只是刚刚起步。

现实的工业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层怎样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物流成本的含义和管理现状?如何能够让物流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采取何种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物流效率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呢?本人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工作实践,将围绕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成本管理现状等方面认真探析,重点围绕如何有效地进行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等问题深入思考,以便对物流成本管理起到推动作用,更好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的涵义和管理现状

作为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仅有20余年,对于物流成本概念,虽然现实理论上存在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是目前多数认同从经济学角度上的定义,认为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三部分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2)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目前,工业企业日常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侧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

在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内,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尚未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中并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也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只是直接用于物资采购的费用列入采购成本可以算作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我们大多数工业企业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很多工作也只是处于探讨或者刚刚起步阶段。

3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义

尽管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但是作为企业的一项实际费用支出,企业物流成本已经成为除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外一个重要支出项目,物流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得到企业界的重视。“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企业管理层深刻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实际重要内容,在保证安全生产和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物流总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使得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扩大产品的市场空问,提高其盈利能力,因此,加强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4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和创新措施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研究,笔者认为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4.1 树立新物流成本新观念,增强全员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已经达到供应链物流阶段,物流成本管理贯穿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由于外部供应链涉及面广、环境复杂等,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因此加强内部供应链管理尤为重要。

内部供应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每名员工密切相关。物流成本管理仅靠某一个部门和某些人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改变物流成本管理仅仅依靠物资部门或销售部门管理的观念,切实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树立全员、全过程管理的物流成本系统管理新观念,让各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和每一位职工都关心各自的物流成本,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和每一位职工,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4.2 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创新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成本也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采购费、装卸费以及仓储费等,销售部门负责营销费、运费等。因此,企业要积极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健全物流管理体制,从企业组织机构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重新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机构整合,笔者认为,尽快设置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全面协调生产、销售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4.3 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由于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如果我们不知道企业现在的物流成本是多少,所谓的节约物流成本又从何谈起呢?

为了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比性,国家或企业应制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通过建立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系统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物流部门的工作是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提供不同部门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并纳入考核。

4.4 积极采取物流外包等多种物流管理措施,实现供应链管理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整体系统,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这样不仅使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而且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工业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一方面积极协调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企业效率化的配送,如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满足客户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在物资采购环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采取正确的进货体制,减少积压,加快周转,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4.5 借助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也是创新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