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0:23: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与咨询心理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师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咨询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的角色定位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咨询师在专业手段上与专业化人员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学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治疗方法,对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一)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者和排查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德育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广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绪起伏和思想动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重要的今天,心理咨询师可以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另外,心理咨询师也可以通过深入宿舍和班级等学生活动场所,与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互动,观察和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查。

(二)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在发现问题学生以后,心理咨询师要及时找到对策和解决方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氛围,同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运用心理咨询的共情、倾听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力量,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使问题学生活动不离开心理咨询师的视野,保证第一时间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最后,心理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多且杂,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要做到“学生之事无小事”,避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忽视,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预警,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三)心理咨询师是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者。心理咨询师作为团体辅导的指导者,必须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带领班级团体辅导的方法,掌握团体辅导的相关技术,这样班级团体辅导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团体健康发展,达到团体辅导的目标,促进团体成员个人成长与改变。心理咨询师是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和主导者,应利用管理班级的方便条件,针对班级具体问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进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既有利于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又有利于班级团结氛围的形成。

(四)心理咨询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者。大学心理咨询师应学会使用心理沟通和咨询的基本方法,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辨别和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建过程,需要心理咨询师发挥自己工作的特点,保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新问题,并o予指导。人生忧乐,存乎一心。心理咨询师作为大学生心灵美的建设者,身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使命,承担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心理咨询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近三十年来,国内心理学界的中国化或本土化的呼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都强烈呼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并且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倡议和做法无疑是有价值的。然而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或中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或途径。”[1]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师要适应“本土化”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程化。首先,要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除了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外,高校心理教育部门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程性原则,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对大一学生应以适应性教育为主,对大二大三学生应侧重学习、恋爱与情感教育,对大四学生着重进行择业、就业思想和心理的教育等。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学校还要通过校报、广播等宣传形式,定期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个性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分为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对于第一、二层次的学生应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为辅。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取重点辅导、专人管理与及时医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建立从心理联络员到心理咨询师到心理咨询室再到医院的心理问题医治的绿色通道,使患病的学生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救助。

(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沙龙、心灵茶座等,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要通过专题网站、电子邮箱、QQ群等,常年保持及时、有效的与学生交流,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讲座、报告、主题教育、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内容专业化。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在实践中能正确判断,是属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加强工作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一般心理咨询,阅读心理学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指导接下来的实践。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其次要对现状进行分析,最后要开展多途径、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

另外,研究表明,在强迫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高压、强迫命令的教育方式,不顾及孩子的愿望,可能造成孩子顺从、固执、攻击、暴躁等心理问题;在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一味地顺从孩子,百依日顺,可能使孩子产生社会适应困难、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等心理问题。当然,父母本身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耳濡目染也影响着孩子。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活动。青年学生是人生精力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求知、求新、求变、求动的心理非常强烈,而心理咨询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心理咨询师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也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困难。专制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两面性,攻击性;放任型的教育态度,易造成学生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纪律性差。因此,积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是新时期心理咨询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第2篇

1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的。例如,作为大学新生而言,学生普遍存在恋家的心理,甚至在校园中感到孤独无助,并且逐步上升为一种病态的心理。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已经处于成年人的年龄,这样就致使学生不愿意表现出自己恋家的心理,特别是更爱面子的男同学。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也不希望接受任何的教育,从而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顺利的进行。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团体咨询,也就是改变以往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整个团体中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团体成员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个例,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难以启齿的。

基于此,学生能够更主动的接受心理疏导和咨询,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团体咨询能够起到相互带动作用

团体咨询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更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团体咨询能够起到相互的带动作用。

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当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成功克服自己心理问题以后,就会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变得活泼起来。这样就会影响着团体成员,带动其他成员变得活泼起来。对此,团队的带动作用就能够逐渐的形成,推动学生克服更多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3、团体咨询具有更高的效率

对于大学生成立的师资队伍来说,主动高职院校依然不具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疏导以及治疗,没有利用充分的人力、物力等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治疗。

团体咨询有着较高的水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务等。和个体相比,团体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比个体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团体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成员带来其他的收获。

2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中的负面意识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群体。诸多高职院校已经慢慢将实践教学当作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力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中,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益处,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中负面意识的影响和侵蚀。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中受到“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意识影响的人数并不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个例。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负面意识,帮助学生抵御社会中的负面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在进入社会后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因为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个例,高校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团体咨询,针对整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社会中的负面意识,进而提高心理的防御力和抵抗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是非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2、利用团体咨询建立良好的班风

同时,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高校不但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能够沐浴在正面积极的环境中,进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因此,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班级作风,并在班集体中创造出一个健康活跃的气氛,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深深感受到,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创造有利条件。这时,教师就能够将团体咨询模式应用其中。

针对于整个班级,教师就可以利用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心理变得健康。

3、新生入学时的应用

在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也是团体咨询得到普遍应用的方面。大学生新生难免存在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包括孤独无助的负面心理、来自于学业和就业的压力等等。

对于刚进入到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说,学校无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入学阶段,高校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全部的新生做好相应的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在入学阶段中克服内心恐惧的心理,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职生活,并试着找到自己的角色,继而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全身心健康的成长,促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精神科实习;症状学;临床心理学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2.3,R749.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3)005-0350-07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应的,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也逐渐进入系统化的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心理学家常常会遇到来访者表现出精神病症状,需进行转介的情况,如何对来访者进行观察以评估是否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及时建议来访者接受精神科治疗,延误了病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临床心理学家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还要掌握基本的精神科常识,以及积累与各类精神障碍病人接触的经验。

欧美各国在对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上,均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需要完成相应科目的学习,还要在医院、咨询中心等机构积累一定时长的临床实习经验。如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则规定,学生必须在督导下积累1500 h以上的临床经验方可取得职业资格。学生通常是在大学的临床心理培训门诊,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APA指定的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等机构完成这一要求的实践。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在对研究生的项目认证中,要求必须在课程作业期间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硕士生要求1000 h的实习,而博士生要求1500 h。德国对于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分为理论部分、实践培训部分、临床实践部分、自我体验部分、其他理论学习及论文报告共5个部分。其中临床实践部分明确规定应包括精神病院工作600 h,占总培训时长的14.3%。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关于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接受精神科实习的培训规定。然而,我国精神科疾病的患病人数又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数量。一项针对我国四省63004人的抽样调查显示,1个月内任一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17.5%(95%的置信区间为16.6—18.5),心境障碍的患病率为6.1%(5.7~6.6),焦虑障碍为5.6%(5.0~6.3)。如果临床心理专业人员对临床实践学习,尤其是对精神科疾病的实践经验缺乏,可能会导致在实践中存在不能及时甄别精神病症状或未能及时转介而延误治疗的情况。

在国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与精神科医生一样,是一个国家心理健康领域的主力军。例如在德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心理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占3/4之多,他们与精神科医生共同从事对各类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病人的治疗工作。而我国经过良好培训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加强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才的培养。

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培养情况看,我国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2007)规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心理针对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实习(见注册标准2.08)等。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及接受督导的情况提出了具体规定。此外,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对注册实习机构(见注册标准4)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陈红等对22所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培养课程及计划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在此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存在明显差距。研究发现仅有21.4%的学校既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习,也包括精神病学的实习;在实习时间方面的要求也很不一致,时间比较短或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等现象突出。在陈红等研究的学校中,许多是211重点大学,而全国众多的非重点大学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可能情况更为参差不齐。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参考国际发达国家的重要大学的情况,自2003年就开始制定对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方案,至2009年共进行了4次修订。事实上,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必须经历在北京大学或其他高校、中学等心理咨询或治疗中心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习过程,并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提供个体或集体督导。鉴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尚缺乏精神病学的临床经验,这一手册规定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需具备至少240~320 h的精神科临床实践和学习经验。自2002年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系教研室每年利用假期安排临床心理学低年级研究生赴精神科实习,此后逐渐固定到北京市安定医院进行为期6—8周的精神科临床实践和学习。

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临床实习的相关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近四年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生进行赴精神科临床实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探讨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接受精神科实践学习的效果和影响,并为以后培训的改进提供依据,为国内相关培训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进入精神科实习的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均学习过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引论、心理测量等与临床心理学相关的课程。

样本1:为客观评估精神科实习效果,本研究选取2009~2012年间接受安定医院精神科实习培训的研究生共37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培训时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1)岁,其中男生5人,女生32人。29人本科所学专业为心理学,2人为临床医学,另有6人所学专业分别为护理、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植物保护。除1人本科毕业后因考研耽搁1年外,其余均本科毕业后直接升入研究生阶段。在完成6~8周的临床实习后,所有受训者均参加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考试。考试题目由安定医院精神科第1年住院医师考试题库抽取,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同时选取2008年和2010年安定医院第1年住院医师共40人为对照组,均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26±1)岁,其中男生10人,女生30人。收集其在完成1年的临床实习后参加该考试的成绩作为对照组成绩。

样本203:为考察受训研究生对精神科实习培训的主观看法和感受,在2005—2012年间接受过安定医院精神科实习培训的人员中,选取36名受训者发放自编调查问卷,其中男生8人,女生28人,28人本科所学专业为心理学,2人为临床医学,另有6人所学专业分别为护理、新闻传播、社会工作、动物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和植物保护。受训者填写问卷时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4±2)岁,参加培训时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1)岁,至今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年限0—7年,平均工作年限为(1±2)年。

1.2实习培训内容

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进行精神科实习的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部分,具体方案由本文第一作者根据北京安定医院临床精神病学的教学大纲结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实习要求而总结制定。

理论培训部分主要涉及精神科症状学诊断、常见精神科疾病的介绍等;临床实践部分包括实习研究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与病人直接接触,积累对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症状学的了解等。研究生要先在具备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学习,随后被分入不同的病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访谈和学习,参与查房和案例讨论。理论培训部分的培训内容及要求见表1。

1.3工具

1.3.1精神病学考试题目

考试题目共包含100道选择题,所有题目均抽取自安定医院第1年住院医师期末考试题库,内容包括症状学、精神疾病的分类、表现、特点以及常见精神科药物的疗效和使用等。每题计1分,满分100分。

1.3.2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

共包含19个条目,其中2个为开放性条目。条目1~13均为实习培训的大纲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方法、对精神病人的访谈;条目14~17为心理评估、测量与心理治疗的应用等。调查问卷的条目的编制主要考虑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在精神病医院实习涉及3大部分内容: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与精神科治疗,精神疾病的心理评估、测量与心理治疗。受训者根据自己对实习的看法和感受,对每条目进行1(完全没有收获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完全没有帮助)~7(收获非常大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帮助非常大)点计分。条目18和条目19为开放性条目,要求受训者补充其他收获和提出改进建议。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采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被试在精神科症状学基础知识考试上的得分差别。采用软件SPSS13.0完成。

2 结果

2.1精神病学理论考试成绩

精神病学理论考试临床心理学研究生(样本1)所得分数的范围为65~90分,平均得分(81±5),40名第1年住院医师得分范围为62—96分,平均得分(7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38,P

2.2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得分情况

对样本2在自编精神科实习情况调查表各条目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得分最高的3个条目是:“症状学相关知识”“精神疾病的精神科治疗原则”以及“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是“心理测量工具在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精神药物治疗后病程发展特点”以及“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表2)。’

对样本2在开放性条目上所填写内容进行整理,其中关于“其他收获”部分报告人次在3次以上的内容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改变对精神科病人的偏见”以及“参与专家查房、案例讨论”。而关于“改进建议”部分,报告人次在3次以上的内容有“希望增加实习时间,接触更多科室”和“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医生的指导并参与案例讨论”等(表2)。

3 讨论

3.1培训的现况和改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参加精神病学理论考试的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接受了为期6—8周的精神科理论知识培训之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能够基本掌握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包括症状学、各主要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等。而从主观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感到“收获最大”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帮助最大”的3个条目也正是“症状学相关知识”、“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特点”以及“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说明虽然培训内容偏重精神科基础知识而不是心理咨询的技巧,但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仍然感到有很大收获,其所掌握的精神科基础知识对他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以下分别从培训的日程安排、培训方式和教师选择3个方面详细讨论培训的现况和未来应考虑的改进。

首先,从培训的日程和内容设置来看,目前为期6~8周的培训基本能够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部分。从精神病学理论考试的结果来看,理论学习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主观问卷的结果显示研究生在精神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标准和方法两个方面均感到收获很大。不过,主观问卷的结果也提示培训的安排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报告对于“访谈与心理治疗的应用”这一内容感到收获较小。一项对大学、精神科(精神病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负责人的研究发现,各机构负责人认为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具有扎实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可以考虑加入精神科中的心理治疗应用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具体应包括对精神科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测量、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原则和心理治疗方法等。

另外,在开放性条目上,许多学生报告希望能够增加实习时间,接触更多的科室和病人。故在今后的培训安排中,也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延长实习时间。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注册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实习时间的要求,是考虑到目前的国情。国外发达国家临床心理学学生的实习时间通常为1年,根据我国的情况,可考虑将精神科实习时间定为1~3个月;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临床实习时间可以在3—6个月或更长时间。

其次,从培训的方式上来看,目前的培训采取理论与见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受训学生在精神科症状学测验中得到良好成绩和主观问卷的作答情况可以基本反映这一培训方式的适用性。通过理论的讲授可使学生形成精神疾病症状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而通过在病房中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则可以增加学生对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

最后,从教师的选择上来看,目前的培训选择既有精神科背景又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来带教,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点对于保障培训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与患者的接触中,同时拥有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也能够更好地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分享针对精神科疾病的心理治疗经验,指导学生将心理学知识与精神科的诊断评估结合在一起,综合的理解问题。这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为什么规定注册实习机构中必须拥有已经注册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督导师和心理师的原因。因此,在实习机构带教老师的选择上,应选择同时具有精神科背景和心理治疗经验的老师以保障培训的效果。

3.2培训的意义

目前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的数量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太少。而且这些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受训背景也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只学习过临床心理学相关知识而缺乏其他必要实践培训就直接从事临床或服务工作,或直接将所从事的精神健康或心理健康工作冠以临床心理的名义从事临床治疗的情况。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来推算,我国需要约86万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而这个理想状态目前还难以实现,心理咨询治疗领域专业人员的缺口仍然很大。

我国特有的羞耻感文化往往衍生出病耻感,许多病人及其家人在羞耻的情绪影响下迟迟不肯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其中一部分人则有可能转而到心理咨询门诊来寻求帮助。这就需要临床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精神科症状学常识。因此,规范而系统的精神科临床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对精神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经验,提高临床实践的胜任力。

4 未来研究方向

第4篇

一、思想认识方面:

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业务知识方面:

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许多。平时,本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之余,本人还会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制作个人智客,并有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得了县级一、二、三等奖,个人智客在苍南县首届教师智客、博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专业技能:

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③学生是非观念强,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集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穷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赖我。

第5篇

一、思想认识方面:

本人在函授期间,能认真学习学院开设的《人格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对各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和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了解到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关爱全体学生;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理论和咨询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本人明白了只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合格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乐观上进的心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专业技能:

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

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计划;

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

③学生是非观念强,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集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辅导技能、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穷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赖我。

三、业务知识方面:

三年的函授学习,实质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时间虽短,但本人觉得受益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习了《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后,本人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了许多。平时,本人会不由自主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之余,本人还会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案例,制作个人智客,并有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得了县级一、二、三等奖,个人智客在苍南县首届教师智客、博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第6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价值中立;价值干预

一、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面对升学、就业、工作、恋爱、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逐渐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心理咨询在解决人们的心理困扰方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心理咨询是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和谐而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失常问题,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需要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思想,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而来访者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一个有思想的,有价值观的行为偏离的主体。

美国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有两种模式――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而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同时,“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实质,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价值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价值(Value)?威廉斯(R.Williams)说价值是“合乎需要的事态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挑选的行为中被用来作为偏爱或选择的标准,或者作为拟议的行为或实际的行为的正当理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可见价值是主体的行为准则,来访者寻求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寻求价值支持,来访者的价值观是心理咨询过程的关键因素。那么,对于来访者的价值观,我们是保持“价值中立”(Value neutrality)还是进行“价值干预”(Value intervention)?

二、人本主义心理理论与“价值中立”

心理咨询 “价值中立”的理论源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认为健康的人有自发追求价值实现的内在倾向,这是人的本性。咨询者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来访者,而是提供一种氛围,使来访者能够自己帮助自己。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一种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方式成长,除非这一过程被阻挡了。遇到与来访者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时,应该更少地使用扭曲和否认等防御机制。咨询者的工作就是允许来访者回到他们自己积极成长的轨道上去,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进步。潜能的存在不是教育的结果,而价值的实现也不是干预的结果,不恰当的价值干预反而会阻碍价值的实现,所以,避免“价值干预”提倡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价值中立”就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

三、心理咨询“价值干预”的理论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的“价值中立”,希望将价值干预排除在心理咨询的范畴之外。将人本主义的“价值中立”作为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它尊重了人的尊严与价值,但也忽视了来访者心理困惑的根源恰恰就是他们的价值出现了偏差,他们所要解决的正是价值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过份强调个人在自我实现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发展、社会实现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放弃了社会文化伦理对人性的制约与促进。

经典操作理论的研究者斯金纳(B. F. Skinner)认为,传统人文研究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分割是一个极端的谬误,他主张任何价值判断都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人们认为好的东西是能产生正强化的东西,是正强化物,人们认为坏的东西则为负强化物。斯金纳反对用主观的良知、善恶感等来解释人的价值与道德。如果没有是与非的标准,就没有正确的强化物,就不会习得正常的行为。社会行为即是社会强化的结果。可见,行为主义咨询理论并不回避价值干预问题,承认价值干预的作用。

认知学派的凯利(George A. Kelly)从临床心理学经验得到的启示是: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的看法有所改变时,都会使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以至导致变态的主要因素,他提出了建构理论,假如构念――个体的思想、观点、看法(类似于价值一类的)――与事实不符,而人又不能改变自己的构念就会产生偏差。重新认识、重新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就是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看出认知学派赞成要用价值干预来帮助来访者区分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帮助来访者重构正确的信念和价值。

可见,有很多心理学派未放弃对价值干预的认同与使用,甚至认为咨询过程中的价值干预和价值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价值中立”并不是心理咨询理论的通用原则,它是服务于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的原则,是个性而非共性的原则。“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四、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实践研究

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法只对一小部分希望通过咨询解决问题的人有帮助,创设恰当的氛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这可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许多观察者有效(事实上,他们所观察的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人,比如说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自我实现理论是通过观察48位杰出人士而总结出来的),但是对那些极端心理障碍的人帮助甚少。同样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标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中产阶级的来访者很有帮助,但是对那些生活在艰难、动荡的环境中,或者挣扎在心理困惑中的人有帮助吗?来访者中心疗法可能会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对大量前来咨询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帮助甚少。

实际上,一些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价值偏差引发的,如不解决价值偏差的问题, 心理问题很难解决。比如焦虑,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躯体紧张和对未来的担忧。焦虑在个体身上可能表现为主观的不安感,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如忧心忡忡、烦躁不安,也可能表现为某种源自大脑的生理反应和反射性的心跳加快或肌肉紧张;那么作为心理咨询者首先要帮助来访者认清其思维方面的弱点,它他们依赖于什么样的非理性观念而导致焦虑,并查明推理上的错误,然后咨询者与来访者一起用合理的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消除焦虑。

帕特森(C.H.Patterson)说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咨询者的目光接触、眼神、微笑、姿势等表情都流入来访者的眼里,甚至有的来访者会在意咨询者与自己身体之间的距离。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很多咨询者会去揣摩咨询者的话里之意,留意咨询者选择的话题,希望取得咨询者的认同,博取咨询者的注意或好感,而主动求价值影响。正如杰拉德・考利(Gerald Corey)所言,“即使你认识到把你自己的价值观加于来访者不合适或者不合道德,你仍然会以某些微妙的方式影响他们赞同你的看法。”即使咨询者非常小心地隐藏自己的看法,来访者也会像福尔摩斯一样扑捉到咨询者价值观的蛛丝马迹,尤其是缺乏自信和主见的来访者。

五、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策略

(一)以功能干预为主,内容干预为辅

我国的学者江光荣把价值干预分为价值的功能干预和价值的内容干预。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强调提倡价值的干预功能,避免价值内容上的干预。但我认为应当以功能干预为主,内容干预为辅,不能完全没有内容干预。某种意义上讲功能干预是手段,内容干预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比如对于青少年等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完善的来访者,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时,可以适当的进行内容干预。这种干预有可能是“植入”性的,也有可能是纠正性的。因为这类群体的价值观没有形成体系,有可能是混乱、残缺的,他们自身也需要外界的强力给予支持,需要咨询者给予是与非的标准。同时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的需要,心理咨询者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有进行社会主义德育的义务,尤其是在校园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者。

(二)价值干预方法适当、力度适中

每一个来访者都有自己原有价值体系,那么咨询者应当首先认识来访者的价值体系,尊重来访者的价值体系。咨询者必须避免将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而是采用适宜的方法,以便能让来访者更容易接受新的道德观念或价值取向。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如果价值干预的方法不适当,价值干预的力度过大,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目前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时候根本没有是与非,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要把来访者置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来共同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接受其他价值观念或改变其原有观念的必要性和有益性,引导其朝合理方向发展方为正道。

(三)设身处地的理解,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咨询师不管来访者是什么人,都应当抱以一种热忱的、积极的和接纳的态度,这种态度没有私欲、没有评价、没有保留。不管来访者有什么行为,咨询者总是继续尊重他。咨询者的积极关注总是不变的、不动摇的。来访者因此能自如地表达和接受自己的全部思想和情感,不必担心会遭到咨询者的拒绝,真诚自我表露。朱拉德(Sidney Jourard)认为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更能逐渐认识自己。将模糊不清的情感、信念转为完整的解释经常能发生顿悟的效果,于使患者实际上变成了自己的治疗者。咨询关系是双向的,心理咨询中的表露也是双向的,许多研究发现咨询者适当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进步呈正相关。

(四)做科学家型的实践者

早在1986年,卡拉瑟(T.B.Karasu)就统计出世界上各式各样的心理治疗学派的数量多达400种。但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是“万金油”,能在所有情境下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心理问题,其效果各有所长。咨询者应当追踪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或综合采用几种不同学派的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实践。凯利曾说人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咨询者应不断学习与心理咨询相关的交叉学科,比如神经科学、社会学等,了解文化、社会和发展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对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积极总结评估自己对来访者的咨询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做一个科学家型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1(3).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新探[J].心理学探新,1999(19).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日本的产业心理咨询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日本的企业一般设有咨询室、恳谈室、宣泄室或茶室等,那些有规模、有素质的企业,都引进了心理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援助这些计划。如松下公司著名的“出气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20世纪80年代我国去日本学习考察回来的人士介绍,在松下公司的“出气室”里,有松下幸之助的仿真橡皮人,供有怨气的员工打击以发泄内心的情绪。当员工打击完橡皮人之后,那橡皮人嘴里就会响起松下幸之助本人的声音,这是他写给员工们的一首诗。诗中说:“这不是幻觉,我们心心相通,团结合作,因为我们都生在日本国。我们有一致的目标――让日本繁荣幸福。我们的做法可能有分歧,但必须记住祖先的忠告:让民族强盛,子孙和睦。从现在起,这一切都不再是幻觉。”松下把“出气法”的心理宣泄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与员工的沟通、理解凝聚到民族精神上的做法,是值得中国企业认真借鉴和学习的。

产业心理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一是员工的心理健康;二是员工的压力管理和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三是员工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调试。产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相关的人,如员工的亲属。通过对从业人员及其亲属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排解他们心理方面的困扰,解决他们的问题,增进其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日本,从事产业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一批训练有素的产业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年龄大多在40岁-50岁,专、兼职的都有。在大中小学校里做心理咨询的大部分是女性,在其他产业里的咨询师则是男女各半。这些人的出身背景,有学医的、有学护理的、有专门学产业咨询的,有学心理学的(其中又有临床心理学的、咨询心理学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在企业里一般身兼数职,担当着咨询师、训练者、员工福利员、顾问、组织改变者的多重角色,他们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员工个人能力开发和自我发展等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培训和资格认证。初级咨询师必须是大学心理学本科毕业,中级咨询师起点是硕士,高级咨询师是博士。如非心理学本科、硕士、博士,则必须具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经过严格的心理咨询专业的学习培训和严格考核。

第8篇

一、心理咨询中的阻抗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些来访者不愿意涉及某一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等,因为这些“关节”在导致来访者的痛苦,这时来访者表现出的种种现象就是“阻抗”(resistance)。一般来访者都会有程度不等的阻抗现象。假如阻抗不过于影响咨询的进程,许多咨询师会不予理睬。因为,有些阻抗在咨询的进程中会自行消解,有些阻抗咨询师往往要在咨询的后期再来处理。但是,假如来访者的阻抗比较严重,已经明显影响了心理咨询的进程,那就需要咨询师来及时加以处理了。

来访者的阻抗表现为多种形式,譬如:言语少了,长时间停顿,诉说“想不起来了”,过分地斟酌用词,故意掩饰信息,故意转移话题,或者来访者迟到,遗忘咨询时间,甚至取消预约的咨询。在咨询心理学界,通常大家把来访者对咨询师发生的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s,来访者把爱慕的感觉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s,来访者把怨恨的感觉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也都视为阻抗表现。

阻抗发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它反映了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假如咨询师能够化解,并帮助来访者分析阻抗,就有可能使来访者发生改变。

一般心理咨询师会按如下的程序处理阻抗:

1.努力同感来访者,积极建立咨访关系。良好的咨访关系有助于消除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戒备和不安,增进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过程的信任,这对尽可能降低来访者的阻抗心理非常重要。

2.评估阻抗。假如阻抗不影响咨询进程,暂时忽略它;假如阻抗明显影响咨询进程,着手处理阻抗。

3.处理阻抗。一种方法是咨询师不提及来访者在“阻抗”,而是具体“面质”阻抗表现,以引导来访者作进一步的自我分析与自我认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指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存在“阻抗”态度,帮助来访者调整一下对心理咨询或心理咨询师的认识。通常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采取第一种方法比较多。

4.记录阻抗。心理咨询后,咨询师需要做一些记录。一般会把来访者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特别容易阻抗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咨询中注意。另外,这样的记录也便于咨询师在整个咨询过程的后期适当地处理一下来访者曾经发生过的阻抗现象,帮助来访者看清自身的一些人格特点,使其明确那些特点导致了曾经有过的“阻抗”,那些特点对来访者的正常生活是不合适的。

下面我们来看两则实例。注意咨询师是怎样面质(confrontation)来访者具体的阻抗表现的。

实例一:来访者在有关的问题上多次故意扯开话题。

来访者表现: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多次简短地提到了一个朋友所干出的伤害他的行为,但每每到此马上又讲一些琐碎的小事把话题扯开。

咨询师:我有些困惑。我注意到你已经几次提到你朋友的行为伤害了你,但只要一提及,你自己又马上用讲个笑话之类的方法,把话题转开了。

注释:咨询师用“我有些困惑”起头,跟着用很具体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其间没有任何咨询师的主观解释。这种方法不给当事人施加压力,就像承当起一面“镜子”,让来访者自己看清自己,思考自己。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进一步启动来访者探究自己的自觉。

实例二:来访者一涉及具体行动就多次退却。

来访者表现: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埋怨自己所身处的环境,并声称自己要干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然后又一次次找些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去做。

咨询师:我一直在仔细听着。你目前的处境中是有着一些困难,你也一直有愿望想要克服它,这都很好。我现在想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来克服它?

注释:这个面质用“我一直在仔细听着”,表示关注。用“这都很好”,表示一个支持、一个结论、一个段落,暗示下面应该转移聚焦了,即应聚焦在具体怎么行动上了。这个面质很具体,没有责备,这有助于激发来访者去面对自己仅有愿望和决心而没有具体行动背后的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

二、心理咨询中的“解释”

解释,是所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是要将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潜意识意义加以揭示。具体地说,解释是要引导来访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想法、行为、情感和意愿的过程。解释的目的是要使来访者从导致其现今问题的原有的不那么健康的思维模式中越离出来。从心理治疗的观点看解释,就是通过解释要来访者去面对治疗所必须的一些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这些往往是来访者原来想要排开的,或者是仅仅意识到了一部分,或者是完全没有意识到的“特殊东西”。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常常会遇见一些来访者略带几分痛苦地问咨询师:“老师,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因此解释要让来访者有一种若有所思或恍然大悟的感觉。解释要让来访者接受,要让来访者几乎是突然之间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大学男生,一直很勤奋,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近他特别焦虑,经常学习到深更半夜,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好,而且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时不时会胃病发作,人的精神状态也明显下降。他做了好几次心理咨询,没有多少改善。咨询师常常引导他全面接纳自己,不但要接纳自己的优势,还要接纳自己的局限,这样才能做一个健康的人。其实这些道理他全部知道,但他就是无法放下强迫性的人格特征,就是不容许自己失败,就是必须做第一流。

后来这个男生遇到了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这位咨询师在仔仔细细和男生做了交谈之后,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对该男生做了一次“解释”。原来在初中的时候,这位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忍不住给女生写了封求爱信,而那个女生居然把那封求爱信到处传播。这个男生比较自尊,也比较敏感,这个事件对他是一次非常强烈的刺激。从此,他就压抑自己对女生的注意,发奋读书,转移自己的所有精力。在这个社会,用功读书,成绩优秀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赞赏,这又让他获得了满足,强化了他的勤奋。渐渐地他忘掉了自己是怎样变得如此勤奋的,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格状态,就是不容许自己不优秀。

咨询师用缓缓的、平和的语调为男生做了“解释”,分析了男生表面现象底下的潜意识含义。这位男生开始听了还表现出一丝困扰,渐渐地他垂下了眼帘,慢慢地在眼眶里浮起了泪水。他承认了,他接受了,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个人要真正发生改变的重要基础。

一个咨询师要做好“解释”是比较不容易的,它需要依据两方面的积累:一方面是咨询师对咨询心理学理论以及相关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另外一方面则是咨询师自身的生活阅历。所以,做一个心理咨询师,自己能否拥有积极的人生观,能否拥有各种各样丰富的生活经历,尤其是与人交往、助人的经历,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心理咨询中的“建议”

建议的英文词是suggestion,这个词含有暗示的意思。心理咨询的“建议”不是咨询师给来访者什么建议,而是咨询师陪伴来访者由来访者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建议的过程。

那么,咨询师如何陪伴来访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主要可以有三个途径:

1.从来访者自身的经历中找

来访者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来访者采用了哪些应对的方法,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中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信息等。

2.从咨询师自我袒露中找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会适当地做一些自我袒露。2000年以后,世界心理咨询与治疗界对咨询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强调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咨询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带动来访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也会适当地袒露一些自己曾经有过的困扰和解决过程,以帮助来访者寻得一些启发。

3.从他人的经验中找

有的时候,咨询师也会简要地提一下,通常人们遇到此类问题,会采用那些应对方法。咨询师没有要求来访者也要使用其中的哪些方法,其实,咨询师往往也不知道究竟那种方法最合适面前的这位来访者。咨询师是根据一般规律介绍一些方法,供来访者思考,说不定其中某种方法对这位来访者有用,也可能某种方法会使来访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想出更加合适自己的具体方法。

在讨论来访者用何种方法解决自己的困扰的时候,不管采取何种途径或方法,咨询师的立场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或给予,不是说“我给你一个建议”,或者说“我认为你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而是用一种陪伴的心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这时咨询师说的往往是:“我们来看看,哪些方法对解决这些困扰比较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