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通信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信信息技术的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6:17: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通信信息技术的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通信信息技术的概念

第1篇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概述

人们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了解还不全面,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实际上并非如此,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信息技术指的是利用多种手段、保存、采集、传播信息的技术,多数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对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计算机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技术,是信息技术的载体,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因此,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尽管两者存在共同点,但在概念上仍有不同,具有本质区别。

1.1计算机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功能逐步得到完善和创新,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数据统计,现在已经逐步发展到网络应用了。计算机不仅能够实现处理数据的功能,而且可以将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使信息资源更加地可靠和快捷。计算机技术具备实用性、便捷性的特征,同其他技术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因此,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是不容忽视的,它在处理数据的同时,也是在收集与处理数据,人们在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时,通过存储器输入数据,同时根据自身需求,编写程序代码,当计算机明确执行命令后,即可快捷、准确地处理数据。

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与传播的技术,它为人们建立了可以资源共享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方便而快速的完成数据的传输,同时不受距离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环境的辅助,可快速传输与获取所需要的数据。目前信息技术在企业以及个人方面都得到了高效而快速的发展,已经有大量的公司和个人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在相应的网站上有用的信息材料并设立相应的链接,当浏览者发现这些信息后就可以快速从中获取信息。这样用户和宣传者能够达到共赢的目标,一方面满足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同时另一方面满足公司或者个人对信息的宣传目的。

2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具体的联用方式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趋重要,它可以为生活以及工作带来许多的便捷之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在连用之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相对独立的,各自的工作相对较为单一,互相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仅凭计算机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计算机技术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不断满足人们的要求,计算机工作者开始注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可以解决单一技术存在的问题或弊端,更有效地为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包括了许多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联用。

2.1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联用

通信技术主要分“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最开始是以“有线”方式进行通信,但迫于“线”的限制,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无线”通信方式,打破了“线”的方式,而且更方便快捷,因此“无线”通信方式成为了现今主要的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方式成为主流并取代“有线”通信方式,主要是由于“有线”通信方式受“线”的限制,传输的范围有线。相对而言,无线通信方式则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线”的限制,传输信息的范围更广。而且相对于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言“,无线”通信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比“有线”通信更安全、传输效率更高。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联合下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数据的传递。

2.2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进行联用

传感技术,相对于通信技术来说,可能对于大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称。就目前的发展来说,传感技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对信息源的有效获取。然后在获取了信息源的基础上,以客户的相应需求为根据对这些信息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分析,筛选和信息变化。目前“,传感器”“、信息处理”、“识别设计”“、制造”“、开发”“、应用”“、测试”“、评价”等技术手段是在传感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在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协同应用过程中,最多的工作是对于大量数据的快速高效处理,通过传感技术建立数据收集和处理体系的中心,利用这个中心可以满足客户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在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合体系中,首先利用传感技术获取信息源,并对信息源进行有效地处理,自动捕捉信息源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将这些捕捉到的有效信息交付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这部分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最终满足用户的要求。这些信息被计算机处理后,即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相应的信息存储起来。为用户高效、随时、快捷的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了,使用户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加方便和便捷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婚庆产品;包装设计

婚庆作为一种习俗和文化,因为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逐渐衍生出依靠婚庆而发展的相关产业,如婚庆策划、婚庆产品生产、婚庆产品包装设计等,成为婚庆文化和婚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婚庆产品包装设计的范畴包括婚庆家居、婚庆礼品、婚庆摄影、婚庆服装、婚庆饮食等贯穿婚礼全过程的多个方面。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科技瓶颈,实现革新,取得了超级计算机、无人智能、5G通信等重大成就,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平民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当中,为生活生产各领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未来生活和生产绘制了蓝图。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产品包装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包装设计的精美化,并为产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将该技术手段应用于婚庆产品的包装设计,对婚庆产品中的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和使用,从而使婚庆产品的包装和整体设计更加贴近多元需求、更加精致精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婚庆产品在包装设计方面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还使得婚庆产品在复杂包装设计流程中解放脱离。依靠计算机软件技术,消费者和婚礼产品包装设计厂商之间,可以通过看电子效果图的形式进行交流,从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总体成本,同时也方便消费者和厂商之间的信息资讯共享。[1]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婚庆产品包装设计品质,还可以将这种技术的正效应扩散到消费者身上。无论对于婚庆产品包装设计行业还是对于消费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着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沿着应用于生产、服务于生活的道路,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婚庆产品包装设计尽早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符合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产业运行与创新的动力,具有无法违背的必要性。

2当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之前,先对婚礼产品的概念做个界定,婚庆产品在概念上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婚庆产品是指出现在婚礼现场的装饰、衣装、饮食等实际存在的物品;而广义的婚庆产品除了包括狭义概念内的产品外,还包括婚礼摄影、婚礼策划服务型产品等。笔者主要从广义的概念上来研究分析,因此婚庆产品包装设计指的是贯穿婚礼全过程,包含实物产品和服务型产品的包装设计。现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当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状况。2.1现代信息技术在狭义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狭义的婚庆产品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就常见于婚礼现场,从古时的“枣、生、贵、子”等到现在的糖果、礼盒、糕点等,都有着适合于婚庆的包装。大众的包装便是在婚庆产品上采用大红、大紫等喜庆吉祥的色彩,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设计如“龙凤”或者“心心相印”等寓意爱情的图案用以装饰点缀。例如,在婚庆糖果礼盒外包装上,最为常见的“喜”字样图案,其形状不一、字体不一,有的圆润,有的规整,这便是在设计包装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喜”字的字体进行艺术处理和加工,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形式;在婚庆家居床上用品的包装上,会经常看到喜庆的红底色之上,镶嵌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或者活灵活现的心心相印图案。[2]这些图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平面的龙凤和心形图案,进行艺术立体加工和处理,使之具有更好的审美效果,然后在包装加工的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程序化纺织加工技术,造就了受大众喜爱的婚庆家居产品包装。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狭义概念上的婚庆产品包装设计,大都采用了上述喜庆色彩、固定图案的包装设计方法,随着这些大众包装设计产品在婚庆市场的普及,这些婚庆实物的包装设计越来越难以满足时展下人们对于个性婚庆产品包装设计的需求。2.2现代信息技术在广义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应用和普及,在狭义婚庆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范围更广、产品更多的广义概念上的婚庆产品。近年来,除了婚庆过程中必要的吃、穿、住、行等日用产品之外,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而产生和发展的婚庆摄影、婚庆纪实、婚庆策划等服务型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现代婚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定格留念婚庆这一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仪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婚庆仪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而不断演进发展,在现代婚礼上,最引人注目的可能不再是饮食的丰盛、婚庆用品的华贵包装,而是婚庆现场经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加工之后,通过各种媒介或终端展现出来的新人形象照片,不同场景和风格的照片通过滚动播放成为婚礼上最美的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正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信息成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艺术美化而呈现在婚礼现场。除了照片,现代婚礼请柬也悄然发生变化,人们通常会在微信、QQ或者个人电子邮箱中收到千里之外的亲友发来的电子请柬,相比传统的纸质请柬,电子请柬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完整全面,请柬包装设计的这一变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中通信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深度发展的结果。除此之外,在婚庆现场灯光设置和光色变换、婚礼后期纪念视频制作等包装设计上的变化,无一不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概括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创新型婚庆产品的诞生,优化了现代婚庆产品的包装设计,但服务型婚庆产品的出现及其包装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深层次的发掘和创造。

3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从上述的分析和探讨中可以发现,虽然现在婚庆市场上,日用和服务型产品众多,这些产品的包装设计几乎都应用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婚庆日用产品方面,还是婚庆服务型产品方面,对于信息技术还只是停留在简单应用的层面,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批量式设计和生产,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应用。针对婚庆产品包装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这一缺陷,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深层次创新应用路径。3.1信息大数据+私人订制。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网络辐射性,与不同的产业相结合,便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创意和创新点,例如基于超级计算机和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应用的通信终端兴起的大数据经济,如果将这种信息大数据与婚庆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利用人们消费审美取向形成的消费偏好,可以发展私人定制的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信息大数据可以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分析并且储存多元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偏好,之后根据消费者独特的包装设计要求,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之间的联动,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包装设计构思方案或者包装设计效果图。因此,在这种应用路径中,信息大数据是为实现私人定制而提供的具有分析、储存、处理、加工等具体功能的最新技术。私人定制是基于婚礼仪式的唯一性、特殊性,以及人们独特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新的包装设计方式,在婚庆日用产品和服务型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按照消费者的概念需求进行定制设计,以此改变现有婚庆产品包装设计大众化的现状,满足消费者对于婚庆产品的特殊性需求和偏好。[3]私人定制和信息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是今后实现婚庆产品包装设计对现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应用的路径之一。3.2计算机技术+虚拟场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现代婚庆对于相关产品的包装设计也趋于多元化,很多新人在婚庆现场或者婚庆主题酒店,希望通过布置特定的场景来营造不同的婚庆氛围,有的浪漫温馨,有的科幻神秘,但有时候受到种种现实条件的约束,无法真正实现预期效果。[4]但好在如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想要的特定场景可以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得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设计、灯光包装等,虚构出消费者想要的场景,满足人们对于婚礼不同场景氛围的需求。依赖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在婚礼现场创造虚拟场景,是信息技术在婚礼产品尤其是婚礼服务型产品包装设计中深度应用的又一路径选择。

4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探讨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婚庆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作用和今后的创新应用,是实现婚庆新产品开发、已有产品包装设计优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会传递到婚庆产品包装设计领域,为传统婚庆带来不凡的改变,同样也为今后现代信息技术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纪晓娜.计算机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6(06).

[2]沈红.浅析婚庆用品包装设计中的吉祥纹样[J].艺术科技,2016(01).

[3]赵睿.我国婚礼用品的个性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第3篇

1.1居民生活环境中的应用

在过去,人们接触网络通常都是在工作单位,现在,人们下班后可以在家中进行网上冲浪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了。在这种需求背景下,房产开发商提出了智能小区建设的规划,为小区住户提供了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并提供了实用的网络平台。当今在智能小区中,居民能够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销售与购物、远程医疗、视频在线、视频会议、电子商务、远程通讯、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地将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家庭保健、家庭娱乐、工作学习等问题进行廉价、快速地信息化解决。

1.2信息化教育

如今,互联网与教育这两种力量决定着时代的命运。而这两种力量的融合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同时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时代的必然性。

1.3日常中的设备信息化

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需求,更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上了信息技术。如: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和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等。而逐渐走入百姓家的汽车更显现出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更高程度。汽车工程界专家曾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汽车的新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能够独立操控,同时还可以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

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主体特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如下特点:

2.1电子信息技术的集约化与智能化

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模拟人的感觉行为以及思维活动,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及信息综合处理。

2.2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产物。通过使用计算机高清晰数字处理技术以及网络化运行,这样使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与互动交流。

2.3电子信息技术的高效化与快捷化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在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存储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从而实现各种信息的高效率与快捷化管理。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

3.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经历了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两阶段的发展,随即步入了光子学新阶段。许多科学家预测,本世纪将是光电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世纪,光子作为信息与能量的载体,逐渐产生了信息光子学及能量光子学,两者都在按自己的规律及市场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了现代光电子交叉学科及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以,光电子学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将在未来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到带领作用。

3.2微电子技术系统集成化

在电子信息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例如从计算机的CPU到IC卡的各种类型,都需要运用到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已经过了大规模(LSI)、超大规模(VLSI)以及特大规模(UL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体现在芯片面积趋大,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特征表现在尺寸越来越小,芯片上的系统也日益趋于完善。在未来十年内,集成电路的发展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及硅片大直径化。

3.3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与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包括网络计算、移动计算、并行计算等,PC机、服务器和外部设备设计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近年来计算机性能几乎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当前的CPU已由32位向64位过渡了;产品结构已经从计算机为核心向因特网网络设备为核心转变;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比重趋大,存储技术向海量存储方向转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使计算机、通信以及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已取代CD-ROM,语言与手写识别技术和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趋于实用化,多媒体技术在微机中绿化带的配置引起了注意,电脑将更加趋于个性化与拟人化。笔记本电脑得到了迅速发展,手持电脑也以全新的面貌面向世人。

3.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综合化及个性化

发展通信技术包括光纤传输技术、数字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有线或无线接入技术与卫星、等。低轨道卫星通信当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其传输速度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CDMA、GSM数字移动通信已经全面取代了模拟移动通信,GPRS走向商用,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正在制定并予实施;数字微波系统由数字系列(PDH)向同步数字系列(SDH)全面转变;在通信产业中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以及蓝牙技术日臻成熟;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深入,使得传统电信技术和IP技术融合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其中IP选路、包交换、DWDM光传输及Web应用已成宽带网下一代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IP技术将与ATM技术相互结合。

3.5网络技术向大容量、多业务与高性能发展

目前,IP业务呈爆炸式增长发展,宽带综合业务超高速因特网、数字网(B-ISDN)将是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二代融合数据、语音以及影像的多元Internet网络取代第一代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已经成为必然,使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WDM)的光通信网络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的成本,使用户享受无限带宽,使多媒体实时通信成为了可能。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所有媒体成份数据的有效传输与应用。

四、小结

第4篇

1.1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概念

近年来,无线接人技术已经迅速深人到无限电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无线接人技术不需要信息传输的实体介质,接人网基本都采用无线传播的手段,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好的新技术。其鲜明的优势是可以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增强信息传播的距离,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灵活性。无限通信的领域有多种相关技术已经研究出来,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我们最熟知的应该是3G技术和wLAN技术,而且应用广泛。还有一种宽带无线技术就是3.SGHz,这种宽带固定无线接人技术因其灵活的接人方式、快速的建设速度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同时,wLAN局域网作为特定的服务范围,可以实现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

1.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将无线通信技术与有线网络相对,具有诸多的优势。其一,我们知道对于很多情况下,有线通信的应用会受到时空、单位范围内通信容量的限制。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就正好克服了这些不足之处,可以采用多种较为灵活的方式保证高效的通信的实现,不论数据、图像还是音频资料等都可以实现很杨通的传输。而且将无线电通信和网络技术结合,可以使通信技术实现更高效。其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功能多样,而且系统容量大、可以数字化的传输、设备智能高端且体型小,不论外形还是内部的功能都体现出了高度的实用性和机动性。随着近年来,军事领域的建设也不断引人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军事设备的升级改造。所以,无线电在应对外界非信号的干扰方面有很大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无线驾输的优势。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虽然广泛,可以解决远距离传输、架设通信设备的繁琐过程,而且使用灵活等众多的问题。但其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或是信号被截获的问题,所以无线电通信的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严密。

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也不断改革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所以,在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后,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可以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蓝牙和软件技术等层面进行完善。

2.1将数字化技术植入通信技术领域

为了避免信号的传输受干扰,保持信号传输的稳定,需要提高系统的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也可以加大系统的通信容量,保证图像、数据的准确性,最大程度上实现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2推进无线接入宽带化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的通信领域,无线宽带的接人技术已有很大的提高,信息的宽带化不断推动高通透量的网络和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将这些方面的应用技术相结合就能更好地确保信息技术的传输稳定。

2.3拓展新的接入网络的样式

将不同业务进行技术上的融合,促进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从而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信息。所以在市场竞争的发展需要下,将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通信网络技术进行融合,不断开发新的通信接人形式。一个方面是,关注IP网络的关键技术成为较为合适的选择对象,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使电路交换网络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也很好的解决了信号受干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蓝牙技术,实现一定距离和范围内的信号传输的实用性。

第5篇

关键词:交换技术 信息通信 计算机技术 优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相关配置技术措施日益提高和应用,交换技术作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提和关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信息技术措施。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交换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通过将传统的交换设备的部分元件部件化,分别进行控制与媒体的处理模式,使得而这之间能够进行综合统一的工作,这种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并逐渐被推广。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信息设备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完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和避免的通信技术措施。

一、概念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适应网络应用深化带来的挑战,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发展,局域网的速度已从最初的10Mbit/s提高到100Mbit/s,千兆以太网技术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大规模局域网中,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多个小局域网,这样必然导致不同子网间的大量互访,而单纯使用第2层交换技术,却无法实现子网间的互访。为了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厂商利用第3层交换技术开发了3层交换机,也叫做路由交换机,它是传统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智能结合。

对于用户来说,在减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与采用何种组网技术密切相关;对于设备厂商来说,在保证用户网络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采用组网技术的优劣,成为提高利润的一个手段。

交换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从最初的第2层交换发展到第3层交换,目前已经演进到网络的第7层应用层的交换。其根本目的就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最终达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二、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

1.信息通信交换技术的基本要素

在信息交换技术处理中,各种元件和设备都存在着相应的优点与劣势,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关键,更是其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和方法。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的基本要素中,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中也不外乎其以下的几点:第一,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开放业务的生产结构在当前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提高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关键。第二,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信息通信中的交换协议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因此更加宽泛的接受各种设备接入;第三,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与其他信息交换技术不同,件换技术重要是基于策略的运行来反馈和运行系统,这就保证了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信息通信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实现目标分析

独特的设计原理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交换能够兼容各种协议,这就保证了其应用能力的广泛性。信息通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独特的设计原理使得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其主要实现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等7个方面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所有的领域。

3.信息通信交换技术优势分析

与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相比,交换技术最大限度的兼容和开发了更多的信息交换领域,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其优势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集中化的管理。由于可以兼容各种协议,因此,在系统管理是可以通过很少的服务器管理进行通信管理;其次,减少成本。在传统的信息通信技术中,由于需要更多的IP以及服务器进行技术支持,使得无论从硬件成本还是件成本上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而件换技术恰恰客服了这一缺点;第三,较高的可靠性。件换系统运行于可靠性高、容错能力较强且符合业内标准的联通级服务其上,其出错率以及系能稳定上都大大提高,保障了信息通信的连续性。

4.交换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路由选择与网络互联,即通过一定途径获得子网的拓扑信息与各物理线路的网络特性,并通过一定的路由算法得到到达各子网的最佳路径。建立相应的路由表,从而将每个IP包跳到跳(hoptohop)传到目的地;其次,它必须处理不同的链路协议。IP包途经每个路由器时,需经过排队、协议处理和寻址选择路由等件处理环节,造成延时增大。同时路由器采用共享总线方式,总的吞吐量受到限制,当用户数量增大时,每个用户的接入速率降低。路由器更注重对多种介质类型和多种传输速度的支持,而目前数据缓冲和转换能力比线速吞吐能力和低时延更为重要。

与路由技术相比,交换技术的好处就是速度快,当网络规模很大时,高速、大容量路由器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通信网络大都采用光纤技术,所以目前数据网络的主要瓶颈是结点路由器。现在的第三层交换、路由交换或其他相关名词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虽然第三层交换最初是为了局域网而设计的,它采用目的IP地址进行交换,但是现在这种技术也已经开始在广域网中使用。它不需要将广播封包扩散,而是直接利用动态建立的MAC地址来通信,如IP地址、ARP等,具有多路广播和虚拟网间基于IP和IPX等协议的路由功能。这方面功能的顺利实现,主要依靠专用集成电路ASIC把传统路由件处理的指令改为ASIC芯片的嵌入式指令,从而加速了对包的存储转发和过滤,使得高速下的线性路由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高的保证。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发展 概述 作用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11-01

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的,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近代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人们获取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它们的出现代表了信息技术在每个时代的最新发展。帕特里斯・费里奇的《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从光学电报、电报、摄影、唱机、电话、电影、电视到互联网,为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书中从技术的来源到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如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都给出了详细的阐释。在横跨两个世纪信息交往的历史中,以技术史和社会史的视角勾勒出其中的精彩篇章。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传媒文化方面的著作影响极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媒体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是一部思想深刻之作。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信息时代新概念,如“媒介即是讯息”、“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地球村”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上面两部著作是信息技术的历史,那么威廉・J・米切尔的《伊托帮――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则为我们展望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书名采用了一个新造的词“伊托邦”(E-topia),明显是与“乌托邦”(Utopia)相呼应的。本书的作者威廉・J・米切尔是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的现任主席。他对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回味。

在以事件为主线的书籍中,还有一类对我们系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有帮助的书籍,就是年表。年表通常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等。在信息技术发展史的年表中,由利萨・罗斯纳任编撰顾问的《科学年表》毫无疑问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信息技术发展史时手头理想的参考用书。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现在男女老幼都逐渐熟悉了手机、电视、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并不等于就都懂得信息技术了、就可以不学了。“会用”和“真懂”不是一回事。如果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仅会用信息技术,而且会创造发明新的信息技术,甚至引领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光是会用是远远不够的,何况,信息技术不等于就是手机、电视和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要把学生放在未来生产力的主人公、生产主体的位置上来看,他们必须要挑起社会发展这个重任。

如果问到“信息技术课程会不会消亡”?那要看是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程。那些不符合认识规律和不能反映知识认知层次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循序渐进(因而教学效果不好)的“信息技术课程”肯定应当加以大力的改造,代之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信息科学技术认知层次而且教学方法上能够循序渐进和引人入胜的“信息科学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

2. 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弱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弱电技术的应用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节能、环保的生活与工作的空间,所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因此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弱电系统是现代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功能都是通过弱电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加强对弱电技术的研究是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关键问题。

一、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

要想清楚的明白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涵义,首先必须清楚的理解弱电技术的涵义,弱电的概念主要是根据强电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直流电压一般在36V以内。弱电可以通过电能有效地将信号进行传播与交换。衡量弱电的主要标准是信号传送的效果优劣,主要特点在于其电压较低、频率较高。在建筑应用中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弱电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于楼控、电气消防、周界报警等大型公共设施,此类弱电可以视作一种低电压电能;而另一类弱电则作为一种信息源进行信息的交换,比如电视、计算机等家用电器,有关于此类的技术均称之为弱电技术。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弱电技术实现建筑的安防、楼控、消防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的技术。现阶段弱电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电控以及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等各项先进的技术。

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使用信息接入、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改进流程,提升质量。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智能建筑采用信息技术,巨大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现远程办公、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等,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中的一大技术,它能迅速地提升处理能力,迅速地加强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让人们得到更直观全面的信息。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可以呆在家里完成各种办公事务。网络在智能建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满足各种业务之间的信息交互。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智能建筑,成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

3、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通信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和高速化方向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语音,数据,图像等快速交互,实现高速的信息资源共享。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形成通信网络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基础。通信技术实现建筑物的信息交换和传播,提供便利的通信和控制管理需求。

4、图形图像技术

图形图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用于智能建筑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图形图像信息技术,即信息可视化;另一方面是图像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和图像的压缩编码技术,为图形图像信息采集和浏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

1、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子系统间接口方面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往往互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包商间接口界面不统一与彼此推诿、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不可行等客观原因,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4、母线的安装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插接的母线在运行的现场中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密集型的母线必须要做绝缘检查。母线安装前,母线通道的所有线路都要经受潮湿程度的检查,避免成品受到损坏。母线需要与开关的设备相连接,不受到额外的应力;母线的各个连接部位要密封好。

5、弱电设备功能

智能建筑内弱电设备多,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要有专门技术人员安装调试。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应在抓好线管、线槽施工质量同时,着重对系统设备功能进行监控。合同签订过程中,专业队伍竞争夺标,往往会给系统提出许多功能,许多测控点,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但在施工时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四、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研究现状,未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仍旧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集成技术为方法。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在国内建筑业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会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智能建筑的安全、通讯、办公等智能功能,力争通过增强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能力来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并且逐步实现适合我国居住环境与习惯的智能大厦管理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

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中也在不断地进行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随着国外的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以及ATM通信技术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内智能建筑的通讯技术仍然会追求数字化、宽带化以及高速化、网络化的多媒体通信技术。

3、智能建筑网络系统逐渐向“三网融合”的方向迈进。通过利用基站架设、智能设备管理等优势,弱电技术所利用的信息平台将会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目标。

4、智能建筑随着弱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更多的运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多种技术来迎合居民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将会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建设的主流方向。智能建筑最终会实现利用弱电技术完成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

5、未来的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开放式网络控制技术,也就是通过web技术的三层结构以及网络总线、现场总线、计算机总线实现智能建筑的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最终可以达到对智能建筑内所有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地监控与管理。

6、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管理方面,将会使用人体识别和智能卡等技术。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前进,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应紧密联系施工和客户需求,采取有效策略的方式来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保证我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懿.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2]闫飞,弱电施工安装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流;企业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或与物流信息企业联合,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物流组织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功能,利用物流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通过并购、等方式走规模经营、网络化的道路,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1.信息技术与物流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指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技术:其内容可以用“3A”、“3C”、“3D”来表示。“3A”即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家庭自动化(House Automation);“3C”即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的结合;“3D”就是数字传输(Digital Transmission)、数字交换(Digital Switching)、数字处理(Digital Processing)三结合的数字通信。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物流信息技术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从数据采集的条形码系统,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微型计算机、互联网、各种终端设备等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1]。

物流信息技术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于各种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移动通信手段、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地理信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仓管技术、智能标签技术、条形码、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等现代尖端科技。在这些尖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以移动通信、资源管理、监控调度管理、自动化仓储管理、业务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财务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2.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生产要素(车、仓、驾等)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降低经营成本。它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赋予了物流企业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了物流企业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2]。

具体地说,它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

3.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及时准确快速地在物流各环节中传输信息,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小化,流通周期最短化的目标[3]。

其具体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缩短物流周期。

企业可以随时获得产品在生产、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详细信息,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并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减少各环节中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流通时间和费用。

(2)加强车辆管理利用。

由于能对所运行的车辆定位跟踪,将其当前位置标绘在电子地图上,并能将运输工具及货物的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这样就可以帮助运输部门正确决策,提高车载率,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

(3)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企业的资金效率。

按照JIT管理思想,任何库存都是浪费。货物跟踪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商品的运输过程透明化,可以使以往难以掌握的商品到达时间、在选库存变得一目了然,企业的动态库存可实行有效管理,从而把库存降低到最低程度。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可降低到最小程度,资金周转速度可大大加快。

(4)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顾客需求。

当顾客需要对货物的状态进行查询时,只要输入货物的发票号码,就可以知道有关货物状态的信息。查询作业简便迅速,信息及时准确,有利于顾客预先做好接货以及后续工作的准备。企业通过货物信息可以确认货物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顾客手中,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5)加强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

通过POS销售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产品的需求信息,从而根据产品需求作出合适的企业计划,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敏捷性。

(6)提高流通的安全性。

由于监控中心可以实时显示货运车辆的实际位置,并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若有异常现象发生则屏幕会发出报警,避免危及人、车、货的现象发生。

4. 结论

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中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出等,成为决策依据,对整个物流活动起着指挥、协调、支持和保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及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淑荣.物流信息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