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消费主义带来的好处

消费主义带来的好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6 16:17: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费主义带来的好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消费主义带来的好处

第1篇

【关键词】广告 消费 享乐主义

如今,广告文化的泛滥,使一些人在消费时把享受视为唯一目的。梅里尔认为,广告夸大其词,欺骗误导,诉诸性与轻浮的言行,无原则地进行颂扬,使受众对广告形成过高的期望值,推动了社会享乐主义的倾向。广告文化对享乐主义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受众创造特定的消费符号

广告被认为是反映社会状况的一种文化产品,是折射社会的一面镜子。①而现在一些广告所折射的社会需求出现扭曲。广告不断把高端的消费符号引入受众的生活,让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消费才是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消费方式,一旦自己不能拥有这样的消费符号,便脱离了社会。在鲍德里亚看来,当消费与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荣誉相联系时,就是符号消费。任何一种商品都具有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潜在性。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没有任何快乐本身是坏的,但某些享乐的事会带来比快乐大许多倍的烦恼。”广告促使人的消费陷入这样一种享乐的痛苦之中。当消费本身不再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时,这种消费便是一种渴望被得到认可的消费。而这种认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广告所创造的符号,如人们看到宝马、奥迪就联想到这是富裕、上层社会的象征。这时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消费商品的符号,更确切地说是在享受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

广告商总是煞费心机地将物品的消费与地位、身份、情感、价值等元素联系在一起。大到汽车,小到香水等,每一件商品的符号价值都凝聚其中。如广告中说,“美宝莲研究证明,城市污浊使肌肤无法畅然呼吸”,之后广告明星模特说“我要统统卸除”,随之画面马上呈现美宝莲的净透产品,宣称激活城市肌肤,“美来自美宝莲”,暗示这样的美容产品不单是能够清除皮肤的污渍,暗含人们要享受产品本身所带来的地位提升。

二、为受众选择时尚的生活方式

Copeland曾将消费者消费动机分为 “理性”和“感性”,并将消费者相应的行为模式定义为“认知―理性”行为模式(功利主义)和“享乐――感性”行为模式(享乐主义)。在广告的号召下,受众追求的是感性的享乐状态,不仅要拥有,而且要拥有得时尚,有品位。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广告则把人们的生活方式同一化,并推崇“高级有品位”的生活。广告似乎成了一种“领路者”,它在以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受众的价值观念。由此,广告进行了特定的编码:快乐的享受=消费欲望+广告形象=生活质量的当下实现。②

在消费社会中,广告文化所鼓吹的“生活方式”不是与人们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消费习惯和态度,而是让消费个体认同某种社会时尚,跟随流行趣味的轨迹,并在消费享乐过程中获得新的社会身份和相关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广告实际上是淡化了职业、经济基础、等级的差别,给人们造成一种虚假的平等。马尔库塞指出,高生产的社会需要人们进行高消费,社会用各种方式引诱人们消费产品,于是在大众传播的诱导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③这种虚假的满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选择了与本身并不相称的生活方式,达到消费上的同一性。

打开电视,受众并不是单纯地为寻找某种产品的广告,而是基于娱乐的目的――或是欣赏电视剧,或是寻找娱乐节目。而在主动的“使用”之中,受众总是不断地被随时可能出现的广告所打断。其中尤以女性的化妆品广告为甚。以欧莱雅广告为例,其广告词为“你值得拥有”,往往是由一位女明星扮演的角色推广宣传。明星本身就是时尚的象征,受众容易产生在拥有了此类产品之后,便会拥有更加光彩夺目的想象。时尚引导不仅仅是在化妆品广告中,在食品广告中也常常出现。“开心时刻”是必胜客的广告,宣扬在节日喜庆的气氛中,大家应该聚在一起到必胜客去分享美味,这样的节日才是热闹欢乐的,才是年轻一族时尚的过节方法。百事可乐更是营造出一种万人空巷的感觉,广告中的明星都醉心于这样的饮料,不管是欢乐的节日,盛大的演出,或是与甜蜜爱人的相聚,似乎都离不开百事可乐。明星个人的消费习惯,经广告宣传后会引导社会的消费时尚,成为人们享乐的理由和对象,因为感性的享乐已经超越了现实的需求。

三、引导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④当受众去购买某类商品时,他们不仅是要享受商品给物质生活上的提高,更注重这种商品所代表的一类团体的消费习惯,在思想上会认为,消费了这类商品,就走进了与这种商品相对应的团体。

例如在三精葡萄糖口服液广告中,“为什么大家都选择三精?”而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熟悉该产品并时常购买。当消费者无法真正了解某产品的生产时,广告商会安排代言明星参观产品生产线,而当这位明星说“好”时,似乎他代替了所有受众,在替所有受众把关,受众本身也成了被替代的角色。

广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广告潜移默化的引导,人们渐渐形成了对某些社会角色的印象,并且这种形象不断得到强化。如女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贤妻良母,主要忙于家务;白领女性总是穿着得体,仪态万千;男性总是扮演着成功成熟的角色,一直都是事业上的佼佼者。例如广告中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士说道,“作为男人,父亲说要成功;母亲说要实在;妻子说要浪漫,我做到了。”,把原本亲人对自己的要求,转变为广告媒体对男性的要求,而这并不是广告的最终目的,广告把这种对人的要求又转移到对物的要求上,广告语结尾是“双叶家具也做到了。”这样就把商品本身,也把对男性角色的认知灌输给消费者。

通过不断宣传,广告把对各种角色的认知附加于汽车、家具、洗衣机、手表等物品中。在孩子高兴地跑过去说“妈妈永远不会老”时,母亲的青春形象就会定格。孩子说“爸爸残留的胡须总是扎我,真难受”,“奔腾剃须刀,剃须不残留”的广告语出现。广告暗示,这样的消费不仅是带来个人享乐,更是让下一代也享受到产品的好处,在双方都得到满足时,广告所要赋予的角色定位也获得成功。

弗洛姆说:“一瓶可口可乐在手,我们喝的是漂亮的少男少女在广告上畅饮的那幅景象,我们喝的是瓶上那条‘令你精神百倍’的标语。”⑤人们“在消费上,永远感到饥饿。购买最新发明的玩意儿、市场上最新式的任何东西,是每个人的‘梦想’,而真正的‘用’,相形之下倒是次要的了。”马尔库塞也说:“高生产和高消费处处都成了最终目的。消费的数字成了进步的标准。结果,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成了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⑥在享乐符号盛行的当下,大众传媒更应该思考如何避免广告的过度宣扬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①Cheng H.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values manifest in advertising :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television commercials in 1990 and 1995 [J].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2 terly,1997(4):773――796

②王德胜,《消费文化与虚拟享乐――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广告形象》,《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③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传播史》,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4月,第291页

④鲍德里亚 著,刘成富、金志钢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⑤⑥陈学明:《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第2篇

[关键词]服务业 集聚 浏览成本

一、理论基础

最原始的空间集聚模型应当是勒纳和辛格(Lerner,A,.and Singer,H.W.(1973))对两个人在海滩上卖冰淇凌的问题的研究:两个商人以同样的价格在一条海岸线上出售同样的冰淇凌,他们通过竞争区位来争取在这一线性区域内活动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商人那里购买冰淇淋。这样消费者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商人市场区域的长度就可以用来表示其产品的市场需求。这个博弈的唯一均衡就是两个商人都将企业布局到市场的中心,而不考虑运输成本函数的特征。而当这一博弈的参与者增大到三个或者更多,再考虑到产品的异质性时,结论将复杂很多。之后学界都倾向于研究有实际物质产出和牵扯到很大运输费用的工厂的布局问题。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的集聚模型(简称D-S模型),在该模型中,消费者喜欢多样化的消费,而生产者由于产品生产的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产品的品种越少越好。为了实现足够的规模经济,每个企业都想使自己的产品独占一国的消费市场,为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他便倾向于将区位选择在市场需求大的地方,但大的市场需求又取决于所有其他企业的区位选择。由此,该模型的逻辑结论是,一个统一的规模扩大的市场更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使这一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之后的研究则更加抽象化和模型化,建立了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等,但这些都是大的区域背景下大企业的布局问题。

二、集聚模式所带来的好处

一种经济布局方式能够长久的保存和延续,并且有越来越旺盛的趋势,在经济生活背后必有支持其生长的肥沃土壤,它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维持自身存在的理由。

1.集聚模式是一种淘汰和选择机制:一个企业加入到集聚体之后,虽然从理论上讲能够得到比在孤立区多的市场份额,但这是以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有保证的产品为前提的。企业集聚在一起经营,服务质量的好坏在大市场中很快就被凸显出来:一家门可罗雀,一家人满为患,质量不好的自然会被市场的选择机制所淘汰。这样,一进一出,这个市场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总是保持在动态的均衡当中,留下的都是精华,从而使整个集聚区的吸引力大。

2.集聚模式与企业的专业化分工:通过长尾重构,各个企业会更加明确其面对的消费群体,从而在一方面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这样集聚区的各企业就相当于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各自面临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依据古典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最终决定空间长期均衡的力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市场接近性所带来的优势,这种力量导致企业的集聚;另一种是由于集聚必然加剧彼此之间的竞争,这种力量使企业倾向于相互分散。当各企业进行了专业化的分工,开始注重抢占某个细分市场时,产品便产生了异质性,由集聚所带来的分散的力量必然相应减弱,从而维持了集聚经济的长久存在,甚至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更加凸显出某企业在这个集聚体内的垄断地位。

3.细分市场创新了企业提价的方式,避免了盲目调价的菜单成本,提供了企业的提价策略:新凯恩斯主义的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厂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选择价格,是价格的决定者,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的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企业也非常在乎老顾客的到来,他们成为熟人之后有可能通过给朋友介绍等方式带来更多的顾客,另一方面也是对理发店服务质量的一种信任。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企业调价的菜单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当企业布局于一个集聚市场时,由于每个企业的产品分属于一个细分市场,这样便出现了现实市场的“分档次定价”现象。在理发店中,一种服务会由于所用的药水不同、选择的理发师级别不同、服务过程中所受的待遇不同便会出现两种悬殊很大的价格,当一个档次出现明显的劣势,且消费者对该服务的期望很高时,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较高的档次,支付较高的价格。由此,由于集聚效应产生的市场细分,又由市场细分产生的分档次定价共同创新了企业传统的调价模式,使消费者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企业的调价策略。

4.集聚区促进了熟练劳动的形成,使劳资之间形成一种“隐形契约”:亚当斯密在很久以前的分工理论中就论述了劳动熟练程度的形成对生产力增进的影响。马歇尔(Marshall,A.1920)在解释空间集聚与收益递增现象之间的关系时也提出了集聚经济体有更大的知识的溢出、更有利于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集聚体与本地市场前后向之间的联系也会加大。熟练劳动形成之后,带来的好处其实不光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它还会加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古典经济学对劳动力流动(labor mobility)的评价是比较肯定的。劳动力流动使劳工从低阶工作移往高阶工作,因此,亚当.斯密谴责任何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Smith,1776);多伦格与皮奥雷(Doeringer and Piore 1971)曾经论及:在给定转业成本的条件下,劳资双方“长时性合约”是符合经济理性的。制度论者还表示长时性雇聘合约可以发展良好的内部劳动力市场,高流动率只有在年轻人“工作逛街采购”期才被视为理所当然。依据制度经济学家的论点,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当某个工人精专于某种特殊的劳动时,他就不再是一个在劳动力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普通劳动者了。当他跳槽时,他所掌握的技术(特别是服务业的服务技术)在一家新企业里被衡量和评价将会耗费更多的成本,他本人被新群体、新顾客接纳所需要的时间也会随之延长。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熟练技术的员工总是选择为一家企业效忠,尽量不要跳槽,在劳资双方就相当于签订了一份“隐性契约”,从而形成一种无约束力的承诺。

参考文献:

[1] Lerner,A,.and Singer,H.W.(1973).Some notes on duopoly and spatial competi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5.

[2] Dixit,A. K. and Stiglitz,J. 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77(67):297-308.

[3] Mcmillan,J,and Rothschild,M.(1994).Handbook of Game theory with Economic Applications,Volume 2.Amsterdam North-Holland.

第3篇

突破性创新在六个领域是显而易见的:

・ET(能源技术,包括页岩气/石油这类新形式的矿物燃料,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性能源、储能技术清洁技术以及智能电网);

・BT(生物技术,包括基因疗法干细胞研究、利用大数据来降低医疗费用,并从根本上令人们更长寿、更健康);

・IT(信息技术,如Web2.0/3.0、社交媒体、新APP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设备);

・MT(制造技术,如机器人、自动化、3D打印和个性化制造);

・FT(彻底改变从支付系统到贷款、保险服务乃至资产配置等一切金融事务的金融技术);

・DT(防御技术,包括无人驾驶飞机和其他先进武器系统的研发)。

为何许多已经在经济中应用的新技术并未催生可测量的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学家所说的“生产率谜团”存在几种可能的解释。

首先,以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罗伯特・戈登为代表的一些技术悲观主义者认为,最近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来说黯然失色。但正如同属西北大学的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所说,鉴于正在发生且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发生的创新的广度,人们很难对技术持悲观态度。

第二种解释认为,我们忽视了许多实际产出以及因此带来的生产率增长,因为新的信息密集型商品和服务难以测量,其成本下降的速度可能快到无法用旧有标准手段来衡量。但如果确实如此,就得证明当前对科技创新生产率增长的测量偏差比过去几十年更大。

然而迄今为止还缺乏过硬的经验证据来证实这一状况。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我们未能正确衡量更廉价的软件――而非硬件――所带来的生产率产出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免费商品的诸多好处。事实上,在搜索引擎和海量应用程序的帮助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第三种解释是,创新和生产率增长之间一直存在滞后性。在第一次互联网革命中,生产率加速增长始于科技部门,但在多年后才随着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新数字化工具被应用到生产科技部门外的产品和服务中而蔓延到整个经济。这次也一样,新技术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普及并带来可测量的生产率增长。

还有第四种可能性:潜在增长和生产率增长实际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下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和一些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老龄化,加上对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实物资本投资下降导致了较低的趋势增长。事实上,这一下跌与拉里・萨默斯提出的“长期停滞”假设是一致的。

第4篇

    《走出庇护所》(Out of the Shelter)是英国当代着名小说批评家和小说家戴维·洛奇的第三本天主教小说,作家自承这是其最具自传性的小说,叙述了一位十六岁少年提摩太(Timothy)走出英国、走出庇护所,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全新的经历。以这一少年的视角为叙事视角,对二战后美军保护下的一座德国城市弥漫的聚会、餐饮、舞会、出游等各种欲望狂欢做了详尽描述,呈现出消费文化语境下典型的欲望叙事特征。 

    《走出庇护所》根源于洛奇1951、1953年两次前往受美国保护的德国海德伯格度假的往事,创作语境(六十年代)正属消费文化发端时期。在西方欧美国家,以大规模商品消费为特征的消费社会大致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二战之后,欧美国家随着技术创新、现代管理体系以及各种资本运营模式的成功运作,经济实力迅猛增强,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后工业社会,即消费社会开始逐步形成。“消费社会也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社会驯化的社会——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整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化模式。”在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文化体系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意识形态,即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即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这种强调经济、政治统治的决定作用的意识形态理论在现代社会里日益显示其具体指涉的缺失,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经济、阶级、政治的决定作用,文化则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具体就消费文化主导的现代社会来说,消费主义观念实则已经占据了当代社会的主导地位,成了一种准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主导下,人的欲望开始突破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越出了物质需要层面而演化成一种生活目的、生活常态。一方面,它直接指涉日常生活文化的物质性满足,允诺一种享乐型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消费成了人们自我表达与身份认同的主要形式,把以往由生产关系建构的社会关系置换为以消费为标志的新型符号关系。 

    欲望是消费的前提,也是消费的旨归,就此而言,欲望叙事是消费文化叙事的必然体现,在这种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欲望叙事,展现后工业社会人们在快节奏工作重负下被疏忽、被压抑的生命欲望急欲宣泄的渴求,阐释了生命欲望的疯狂膨胀。《走出庇护所》把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基本欲望得不到满足到欲望大解放等做了充分展现,可谓是欲望叙事的全面演绎。文本三部分——“庇护所”、“走出”、“走出庇护所”——大致遵循提摩太在英国的生活、步出国门走向新世界及面对新世界的冲击逐步调适自我这一顺序。在象征庇护所的英国部分,作者笔触所及刻画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欲求无法正常化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战争状态下的平民生活,以及战争结束后日常需要仍然无法得到满足的物质贫瘠。就本性而言,“仓廪足才知礼节”,而物质贫乏往往会强化对物质的极度渴望与欲壑难填。文本中欢庆胜利日提摩太和妈妈商量吃香蕉的一番对话形象概括了那种对食物的急切渴望。 

    16岁少年提摩太应三年未归的姐姐凯特之邀,离开父母、离开故乡,独自去往德国的海德伯格度假。海德伯格战后受美国保护,而美国当时是战后独一无二的最富有、最强大、最有地位的国家,可说是先其他西方国家最早进入消费文化时代的后工业国家。战前即受雇于美国的凯特自然也分享了其经济强势带来的诸多好处,在消费文化包装下,已由昔日那位举止笨拙、穿戴寒酸、不善言辞的伦敦郊区女孩,变成了一位穿戴考究、举止文雅、交游广阔、谈笑风生、姿态优雅地抽烟喝酒的舞场皇后、社交名媛。在凯特的带领下,提摩太领略了一个充斥着物质消费、享乐欲望的全新世界。在消费文化主宰的世界里,衣、食、住、行都已不再只是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是裹挟了物质使用价值之外的大量社会因素,是个人追逐自我认同与身份诉求的社会符号。为了强化小说的日常现场感,文本填充了消费社会的标本——现代都市——的各种标志性符号:五彩缤纷的饮料,餐盘上视觉、味觉合一的饕餮盛宴,流行音乐,飞驰的汽车,还有觥筹交错的宴会,熙熙攘攘的豪华泳池,炫目的舞厅,商品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这蛛网一般由现代消费文化构成的世界堆积成人物欲望投射的物欲积木。在这些物欲积木中流连忘返、彻夜狂欢、一味找乐的则是已被消费文化完全俘获的男男女女,战时是军官现为公务员的温斯和克瑞格,一对叫马尔文与露丝的美国夫妇等。这群人大都拿着高薪,拥有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式购物中心、高级酒店、一流高尔夫球场、豪华赌场等各种高级消费场所的会员卡,拥有能把整个欧洲变成其游乐场的国籍、资财与实力,他们的生活已成为由酒店、旅馆、舞会、游泳、闲逛、购物、火车旅行、汽车自驾游等构成的享乐主义世界。

第5篇

你肯定知道“网上冲浪”吧,就是漫无目的、跟着感觉走地在网上“瞎逛”,通常毫无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可今天上午我就已经花了两个小时上网,我甚至想都懒得想我的一生中有多少时间花在这上面了。现代生活中,其他浪费时间的行为还有:

边走路边在头顶举着手机寻找3G信号:3周。

翻调料柜,寻找食谱里面一种并不重要的配料:8天。

接听广告推销电话:2周。

收听银行、抵押贷款或保险公司电话的菜单选项:13个月。

寻找最合适的手机套餐、水电费、电视和互联网交易资费:7个月。

一边假装照顾孩子,一边在智能手机上玩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游戏:11个月。

徒劳地按F5刷新页面,希望收到某人的邮件:3周。

等待人工服务重置自动付款机:6周。

等待买来的水果慢慢成熟,最终却将早已腐烂的水果通通扔掉:26个月。

诸如此类。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长久以来人们期望技术带来休闲生活的梦想,在我们行将就木之前早已破灭。

第6篇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最新预测,2007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将降至6%,明显低于2006年全球贸易增长8%的水平。2006年全球贸易增长高于7%的预期,是2000年来的第二高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是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长强于预期;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增加至创纪录的36%;中国贸易增长速度继续超过所有其它国家。但是,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风险以及较为严重的贸易失衡状况,将对2007年全球经济和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为3.3%,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强劲,失业率大幅度下降,以及企业获利增长所支撑。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预计降到2.2%,比IMF以前的预测下降了0.7个百分点,2008年可望回升到2.8%。主要原因是受房地产市场疲软不振,以及企业投资减缓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房地产市场降温走缓并趋稳后,2008年美国经济可望重拾增长动力。

近期,对美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歧较大,IMF在维持全球今年经济增长率4.9%不变的基础上将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从2.9%下调至2.2%,其它一些机构也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但从整体看,尽管美国的住房市场正在降温,但尚未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油价回落缓解了通胀压力,令经济增长进一步减缓的风险降低;出口增长继续超过进口增长,个人消费支出也在持续增长,但是次级房贷市场问题加剧可能影响经济复苏。因此,总体上看,美国经济目前正以一种“可持续的速度”在增长。

按照IMF预测,欧元区经济2007年和2008年均将增长2.3%,增速低于2006年的2.6%,其主要原因是货币和财政紧缩效应及外部需求下降。尽管德国消费有所降温,但欧元区经济到目前为止仍保持良好形势。2007年英国经济可望增长2.9%,增速超过去年的2.7%,法国经济可望保持去年的增速,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经济增速则可能有所下降,但降幅均低于美国。

由于私人投资增加、企业盈利强劲和出口贸易回升,日本经济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增长2.3%和1.9%,而去年增速为2.2%。日本经济近期的增长前景主要取决于去年第四季度的消费开支反弹能否持续。随着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能力和增加雇工,日本失业率已下降到9年来的最低水平,申请就业成功率则上升到1992年以来的最高点。就业和收入增加有利于消费开支扩大。

去年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央行面临不同的政策挑战。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一直保持政策利率不变,以便在经济降温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持续的通胀关注之间寻求平衡。欧洲中央银行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央行继续取消宽松的货币政策。自2006年7月放弃零利率政策以来,日本央行正在渐进地提高政策利率水平。

第7篇

精选拒绝不良网贷倡议书【一】

同学们:

近期,网络贷款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走红,助长了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甚至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沼之中。3月9日,XX牧业经济学院大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近百万元欠款而跳楼自杀的事件,引发人们对大学生网贷的关注。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盗用学生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个人信息进行违规贷款,非法获利,对学生本人的利益和信用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此,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防骗意识来进行自我保护。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网贷,无论是对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要好的同学,都要维护自身权益。

二、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理性消费。

作为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我们,仍然需要依靠父母的资助。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观念,切勿攀比消费,要俭朴生活。

三、强化信用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要时刻牢记信用不好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切不可让大学时代的不良信用记录导致自己进入信用黑名单。

四、拒绝网贷,专注学业。

目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已很完善,全体学生基本都可以在现有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大家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社会和国家。

同学们,美好的大学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理性辨别是非,用成绩回报社会!

XXX

2017年XX月XX日

精选拒绝不良网贷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的陷阱,不仅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学业,侵犯了学生合法权益,也让一些家庭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欠款跳楼、裸条借贷、暴力催收等现实悲剧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反思。为此,校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呼吁广大同学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防范抵御校园不良网借贷风险,现面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以及打着零利息、零首付、低门槛、低成本名号等吸引眼球的贷款信息,我们一定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主动了解相关金融贷款知识和法律法规,辨别真伪,不断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被不良网贷的表面假象误导而陷入困境,不断强化防骗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二、强化责任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生活观念,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体谅父母,消费水平要在家庭承受范围能力之内。在生活上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从,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要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而忽视我们精神上的追求,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不断强化我们自身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强化信用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科技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受他人利用。目前,很多外界诈骗分子,利用我们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盗用学生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个人信息进行违规贷款,非法获利,对学生本人的利益和信用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无论是对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密切的同学朋友,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网贷,避免出现违约承担连带责任,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确需贷款,一定要和家长沟通商量,选择生源地助学贷款或到正规金融机构、信用社机构办理相关贷款手续,贷款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金融机构咨询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后,要按时还款,培养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时刻牢记信用会影响人的一生,切不可让大学时代出现不良信用记录而影响自己的未来。

四、自觉抵制不良网贷,弘扬青春正能量

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人生经历,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社会和国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俭节约,文明修身。不参与不良网贷宣传活动,不从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活动,坚决抵御不良网贷,专注学业,珍惜青春韶光,做一名文明合格大学生。

同学们,为了保护好自己及他人的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把安全铭记在心,理性辨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网贷,携手共进,共同破解不良网贷带来的乱象,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去创造真正属于我们的美好大学生活篇章!

第8篇

关键词:有机 生态灾难 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10-02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态运动蓬勃发展,这时的西方学术界兴起生态。所谓的生态,简言之,就是将基本原理同生态学有关理论进行结合,以此来研究后工业化时期严重的生态危机,并为之寻求缓和、解决之道。美国中美后现展研究院副院长菲利普・克莱顿博士和克莱蒙神学院贾斯廷・海因泽克博士合著的《有机――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从有机角度论述生态危机。该书将过程哲学、传统文化、三者有机融合。若想要了解此书理论依据、逻辑框架、基本理念等问题,首先,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是有机。

一、何为有C

有机往往是和机械的概念相对立的。我们在说到“现代性”之时,往往离不开机械的思维方式。机械的思维方式认为整个世界是独立、静止、无联系的。而有机的思维方式则认为,整个世界是处于联系的系统当中,因此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间,客观真实地还原现实世界。有机的思维模式是随着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产生的,此时不论是量子力学,还是系统生物学等学科均处于蓬勃发展中,在研究量子力学和系统生物学中,研究者需运用一种过程思想去进行研究,因此强调事物的关联性、过程性、整体性。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机,当一种知识系统形成于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系统中时,我们说它是有机的。对一个细胞而言,它所处的环境由它周围的细胞和它生存所需要的介质(土壤、水或空气)构成;对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而言,是由古往今来的他人、社会价值观、社会习俗及其他公认的环境内容构成的;对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环境既包括上述要素,又包括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语言、信仰、地理以及未来的憧憬。上述对象都是有机构成,它们是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此外,有机概念还包括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过程。简要概括起来,有机就是意味着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论是物理科学还是生物学,它们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由此可见有机。

有机又称“过程”,是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过程哲学家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提出来的,既是对机械的超越,又是对解构性的后现代的扬弃。有机强调在当前严重的生态危机背景下,应从有机整体概念出发看待生态环境。从根本而言,它是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此书的有机,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怀特海的有机哲学、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社会有机体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进行深刻批判,并提出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性的种种弊端以及建设性替代方案。其目的是为了建设以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文明,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服务。

具体而言,包括三种核心共识和七种主张。三种核心共识分别是:首先,不该是以欧洲为中心式的解释,应适应中国文化情景;再者,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已发挥引领作用;最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是全球共识。因此,在全球层面,只有整体的有机合作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因此有机提出了七个核心主张,分别是,第一,人类已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需赶紧开展相应措施;第二,资本主义是引起生态危机问题的罪魁祸首;第三,存在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第四,替代方案是一种混合体系,要求把市场的不良影响加以限制,并且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共同利益;第五,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很多地方社会、经济崩溃;第六,新的生态文明形态在未来可能诞生;第七,急需合作行动。这七个核心主张在有机理论研究中发挥了引导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意义。

二、有机是当代选择

有机认为当前的生态危机,是因资本主义无计划的生产和消费造成的,资本主义的核心目标是财富的创造和价值的增值,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正是由于这种本质,一方面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就生态危机方面而言,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是为了更多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为了实现这种占有,资本主义必然大肆渲染消费主义,由此造成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此时,生产出来的更多产品也就意味着更多原材料和能源耗费。再加上传媒的推波助澜,释放出大量虚假需求刺激人们消费。但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虚假需要势必造成无谓消耗,因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资本为了追求利益不断向外扩张,将全世界的国家、区域囊括到其生产体系之中,建立起全球大市场,为其再生产服务,这也就意味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在与其他发展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利用本就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压低原料价格、抬高成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压迫和剥削,从中获益。甚至销售会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商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生态侵略,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危机越演越烈;因此,本书认为资本主义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主义已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错误的出发点,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已造成了人类严峻的生态危机,即使资本主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也无法克服这种灾难,因此,急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性方案。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严重阻碍了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在所谓经济增长的模式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成为商品的拜物教徒,直接造成人可自由支配时间越来越少,创造力被严重削弱。人在物化的世界中逐步被异化,对很多人而言,人们的幸福感、成就感在物欲充斥的世界中渐行渐远,此时收入的增长已不再是幸福的标志,而是抽象的符号和象征性的数字,而这也正是资本主义无限制生产和消费所造成的。因此,发展到现阶段的资本主义急需要一个替代性方案,一个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替代性方案。在作者看来,这就是有机。作为替代方案的有机,有以下几个特征决定它能成为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

1.有机的生态观

与生态学一样,有机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处理生态问题上,应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有机力图建立一种新的生态文明,将生态环境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生态系统之间是合作P系、互依关系、互补关系、共生关系。因此,任何的人为割裂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的主张就是一种错误的主张。人类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人类个体的命运只有和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形式相联系时,才能凸显其存在意义。

此外,有机指出现代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态毁灭的消费主义,因而在新时期的条件下提出惜物主义主张。有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把幸福、自由和消费画上等号,把无节制地占有财富、过度贪婪追求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做法,不仅具有欺骗性,而且是反生态和不人道的,因此需提倡惜物主义。

2.关注共同福祉、阶级不平等问题及长远的整体利益

作者认为贪婪和恶性竞争所驱使的社会制度将会给民众带来最大利益,这一观点被事实证明是严重错误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将国家置于贫困境地,造成社会不公。因此,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替代方案不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公有制。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将社会、人类和我们所依存的星球的共同福祉有机结合。正如,克莱顿和海因泽克所呼吁的三点举措:(1)给予劳动人民政治表达的权利;(2)让社会集体的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3)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并建立起相关组织。因而,作者将目光投向中国的。

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到现阶段的成功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恰到好处地将市场和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整体而言,较好地处理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当人们从一言一行上真正把自己融入旨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共同体时,即当人们组成社会共同体,从内心信仰和实际行动上为其共同利益服务时,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回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企业的发展留有适度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市场力量,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因此目前而言,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军国家。

三、有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有机明确肯定了经典作家的基本构想,对澄清人们对的歪曲和误解具有积极意义。

柯布指出,教条的错误已相当严重了,但是马克思的基本假设和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并没有过时和失效,有机就是例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坚定信念,树立社会理想。另一方面,在当今生态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挖掘有机现代价值,进一步厘清的生态理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雨辰. 有机的生态文明观评析[J]. 研究,2015(12):80-90+158.

[2]杨志华. 何为有机?――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J]. 与现实,2015(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