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7 14:47: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产业链的含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结构;产业链;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47-02
产业的本来含义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而随着“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就泛指各种制造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等等的企业或组织,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时,各产业间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某个产业增长或衰退,对与之相关的产业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传导,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这种产业间的传导就是通过产业链完成的。
一、产业链的内涵与形态
任何能持续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最终都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或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或为满足居民生活、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消费需要的。前者称之为投入品或中间品,构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要素。后者称之为最终品,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所以说,任何能持续进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是最终品或是最终品的构成部分,不能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产品都难以持续地进行生产经营。
1.产业链的内涵
如果把最终品作为生产过程分析的起点,分解其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以及投入品生产过程中的下一级投入品,直至这个生产过程的最初投入品,就会发现这些相互连接的一级级生产环节,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链状结构。这种链条似的生产环节称之为产业链。换句话说,产业链就是在一种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中,从最初的原料投入到最终消费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各个生产环节所构成的整个产业链条。
国民经济就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业链组成的。产业链覆盖着整个国民经济,就像人体“血管”,遍布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为国民经济系统运行提供物质和能量保障。任何一个产业链断裂都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经济增长,以至出现经济危机。
2.产业链形态
在一个产品的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因此,一个产业链也就是一个由多个前后生产环节相互链接的产业所构成的完整的链条,每个链条都称之为子链,覆盖从最初投入品(初级原材料)到最终品的整个生产环节。产业链及其子链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形成一种产业网络。
不同产业链形态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产业链子链多,延伸的范围也广,有的则产业链子链少,在国民经济系统中涉及的少。不同产业链的形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3.产业链的深度和宽度
任何一个产业链包含产业链深度和广度两个范畴。产业链深度是指产业链所延伸的长度,是指产业链中各子链从最终品到末端最初投入品的纵向长度。在一个产品的产业链中,以最长的子链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深度。产业链的深度描述的是产业链经过的生产环节数量,生产环节越多,涉及的中间品生产过程越多,产业链深度值越大。产业链广度是指产业链及其子链的所构成的下一级投入品的数量,投入品数量越多,产业链越宽。将投入品数量最多的那一级投入品的数量作为产业链宽度值。不同的产业链及子链都有不同的深度和宽度,这是由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具有深度和宽度数量越大的产业链,在国民经济中所覆盖的范围越大,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增长影响也就越大。这种大小可以产业效应来描述。设K为产业链效应,则K=Y/Q,Y为国民收入的变化,Q为产业链产值的变化。
二、产业链价格传导和成本传导
某个产业链中,其生产的产品最终都是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因此,在产业链中有三种形式:作为消费品的最终品,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品,一部分是最终品、一部分是投入品。如果假定这种产品作为投入品的比例为b,那么,全部作为消费品,b=0;全部作为投入品,则b=1;同时作为最终品和投入品时,其0
当最终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最终品供求关系也会变化,进而影响下一级投入品的需求,从而影响该投入品的价格,并一级一级向下传导,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价格。同样,产业链中某一投入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也会影响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并同时向上和向下传导,影响上一级投入品和下一级投入品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影响其产品价格。这就是产业链中的价格传导。
当作为最初原材料或某一投入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上一级投入品或最终品的成本,成本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整个产业链,使总成本发生变化。这就是产业链中的成本传导。
假设最终品需求量为Q,价格为P0,需求价格弹性E0,当最终品需求量变化量为Q/Q时,假设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第一级各投入品的产品作为生产要素,其需求也会相应变化Q/Q,假设产品需求弹性为E1i,则产品价格变化为E1iQ/Q。第二级投入品作为第一级产业链中产品的生产要素,假如其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2i,其价格变化为E2iQ/Q。依此类推,最后一级最初原材料的各产品的价格变化为EjiQ/Q。这就是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而投入品的价格是上一级投入品和最终品的成本,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成本也相应地向整个产业链传导。
当作为最初原材料或某一投入品价格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上一级投入品或最终品的成本,成本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整个产业链,使总成本发生变化。这就是产业链中的成本传导。
假设最终品需求量为Q,价格为P0,需求价格弹性E0,当最终品需求量变化量为Q/Q时,假设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第一级各投入品的产品作为生产要素,其需求也会相应变化Q/Q;假设产品需求弹性为E1i,则产品价格变化为E1iQ/Q。第二级投入品作为第一级产业链中产品的生产要素,假如其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2i,其价格变化为E2iQ/Q。依此类推,最后一级最初原材料的各产品的价格变化为EjiQ/Q。这就是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而投入品的价格是上一级投入品和最终品的成本,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成本也相应地向整个产业链传导。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chain
GAO Cheng-liang,ZHANG Lu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25,China)
关键词:新疆;棉花产业链;增值效应;拓展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02-02
2007年新疆棉花总产高达270万吨,超过全国棉花总产750万吨的三分之一;而世界棉花产量减产至2 610万吨,这使得新疆棉花超过了世界产量的十分之一。毋庸置疑,新疆棉花生产关系着中国棉花的安全。
一、棉花产业链的内涵与结构
产业链即是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以若干个企业为节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态系统。它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棉花产业链是与棉花生产密切相关的所有相关产业的集合,它反映了棉花生产部门与外部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按时间和技术经济顺序,棉花产业链为:良种繁育部门棉花生产棉花加工流通棉纺织厂(纺纱、织布、染色)服装制造服装批发和零售服装消费[2],棉籽棉油精细化工,棉籽棉粕精饲料加工等三大产业链,为了简化研究,将链最长的那条产业链定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棉花产业深度与棉花产业链长度成正比,延长产业链代表棉花产品的深度开发,附加价值增加。棉花产业链的宽度即指在对棉花的综合利用:皮棉经过加工后产生的棉籽可以用来榨油和精细加工;棉籽壳可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原料;棉籽饼(粕)可用作养殖业的重要蛋白质饲料资源。棉花产业链的厚度即棉花产业链的规模,原则上来说产业链存在规模效应,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作用。
二、棉花产业链的增值效应
1.增加棉花产业产品附加值。棉花作为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类经济作物,其产业链上的增值非常明显。随着棉花产业链长度的延伸,籽棉逐步转化为皮棉、棉纱、坯布、色布直至服装,棉花就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逐步生产出附加值越来越高的加工产品,从而提升棉花的产品附加价值,增强棉花产业的竞争力。经专家测算,棉花加工成棉纱可增值50%~300%,棉纱织成坯布又可增值30%~100%,印染加工制成成衣、生活家用品还能再增值100%~300%,再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还可增值30%~100%[3]。
2.带动棉花相关产业的建立与发展。棉花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加强可以带动与其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1]。延伸棉花产业链,可促进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的产业化,促进棉纺成套技术与装备进步, 并可带动棉花加工厂、巾被厂、印染厂、浆纱厂及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大增强了非农领域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治安,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3.改变棉农的弱势地位,利于棉农增收。棉花产业链的完善有利于保护棉农的生产积极性,稳定棉农的收益预期,保护棉花产业的长期生产力。当农民并不局限于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而是可以进入到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从农产品深加工和贸易中分得利益,这种在双赢模式下形成农户与企业间稳定的购销关系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稳定途径。
三、新疆棉花产业链的特点及制约因素
目前,棉花已成为新疆最大宗的经济作物,新疆虽然在棉花生产上兼具生产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是中国的重点棉花产业基地,但其产业链尚不完善,运行效率一直很低,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化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1.新疆棉花产业链过短,原棉初级产品过重、纺织业过轻,缺少龙头企业牵动,这直接影响到棉花产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削弱了新疆棉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使棉花生产经营者陷于被动境地。而且由于产业链太短,造成了大量的附加值流失,棉农辛苦大半年种出的棉花送到轧花厂,经过粗略加工,就直接卖到内地,而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做出成衣的内地企业却一层层吃尽了棉花的利润,可见新疆只是具有资源优势,还未充分将其转换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此外,新疆棉纺企业的产品除棉纱外,棉布、印染和成衣比重很小,服装几乎是空白,大多数棉纺企业产业延伸度很低,只限于纺纱,自办或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轧花厂寥寥无几,能完成纺纱、织布再到成衣的企业更是少见,这不仅很容易造成棉纺企业在棉花紧俏时收购不到足够的原料,而且容易造成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生产出过时的纱布,形成库存压力,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2.新疆是产棉大区,但并不是纺织强区,棉花产业链条中的种植与棉纺两个环节多年以来一直被割裂。链上生产、加工、纺织、销售各环节互不衔接,缺乏产业联动功能,一方面容易造成信息的流失、失真,另一方面造成交易费用较高。因为信息是从产业链的下游逆向传递的,即在获得有价值的市场需求信息如对原棉品质的要求,棉花数量的需求后,反向对棉花产业链的各环节提出相应的要求,产业链的各参与者根据市场的原则加以有目的的分工和协作,用尽量少的投入尽快供应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当链环发生断裂或衔接不通畅时,就极易造成信息的误传、滞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而在交易费用方面,因为棉花生产具有分散性和小规模,使得各环节在生产组织、质量监控、信息传输、价格协商等联结方面容易各自为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交易费用居高不下,损害了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
3.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行业集中度低。新疆棉农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进程缓慢。加工企业也存在类似问题,新疆现有上千家棉花加工企业,多存在规模小、设备差的问题,据资料显示,目前新疆棉花加工量和产能比为3.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每年的棉花收购季节,大量的轧花厂开始抢占棉花资源,造成棉花加工行业的恶性竞争,既浪费棉花资源又降低了棉花质量。
四、棉花产业链的拓展优化
新疆原棉质量好,高等级品率高,但产业链短,各环节之间联结不完善,这就使得整合棉花产业,延长产业链成为做大做强新疆棉花产业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优化棉花产业链,培养有竞争力的棉花产业链,才能充分发挥棉花产业链的优势,规避和减少不利因素,从而发展壮大新疆棉花产业,促进新疆经济的腾飞。
1.优化棉花产业链即是要全方位拓展棉花产业链。一是要延伸棉花产业链长度。从纵向角度使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并主要在棉花加工业上做文章,尽可能加深对棉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实现价值增殖,关键是拓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新疆棉花产业链过短,棉花的附加值太低。只有延伸棉花产业链条,才能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结构,增强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增加棉农收入,从而有利于减缓农业的弱质性,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二是拓展棉花产业链的宽度。从横向角度对每一环节进行拓宽,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如棉籽炼油―饲料蛋白―食用蛋白、棉短绒―棉浆粕―长短丝品、棉籽――醋酸棉酚等产业支链的形成,随着产业链宽度的拓展,棉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三是扩大产业链的厚度,即壮大棉花产业链的规模,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才能产生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棉花产业链的整体管理,强化整链运作意识[1]。当产业链中的某一个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地发生倍增效应,这种产业链的乘数效应造成产业链的各环节在相互协调和合作的价值创造过程中,不仅使产业链整体生产效率大于内部企业生产效率之和,而且使产业链整体交易成本小于内部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之和。专门的棉花产业链组织机构通过协调链上各行为主体的协作行为,强调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链的整体利益大于各个参与主体的局部利益,使上下游各环节利益与整个产业链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根据市场需求指导棉花产业链的整体运作,可节省各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中间费用,有利于提升整条产业链的综合盈利能力。
3.加强棉花产业链的信息管理。服装销售商作为产业链的下游,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最新的需求信息并加以总结,后向反馈给邻环:服装厂,向其发出订单信息,服装厂再向上游的棉纺厂发送棉布的订购信息,棉纺厂根据所要生产的棉布类型向农场或植棉基地发出原棉品质、数量等需求信息,棉农再向种子公司发出所需棉种的信息,这样信息就通过产业链逆向到达链的上游,整链的参与主体就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各自的生产,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效率[3]。
4.推动棉农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1]。长期以来,棉花被棉花加工企业或棉纺厂一次性买断,棉农无法参与到产业链的下游,因而无法从棉花深加工和贸易等附加值大的环节分享利润,这成为阻碍棉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打击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不断推进组织创新,对棉农开放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采取订单收购、让利、返利等利益联结方式,让棉农同其前向链环紧密联结起来,真正进入到市场中。
总之,在新疆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棉基地为依托,构建棉花品种育繁、种植生产、收购加工、棉纺、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并积极拓展优化棉花产业链,促进新疆棉花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纯的原棉生产向棉产业综合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与拓展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07-109.
关键词: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组织链;优化
一、景德镇茶叶产业链优化意义
产业链是指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包含四个含义:一是产业链是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四是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上,茶叶产业链单个环节的获利空间不断缩小。鉴于此,运用茶叶产业链管理理论对茶产业的产业链进行优化来提升瓷都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茶叶产业链集成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整个链条的竞争力,使整个链条的收益大于各个环节受益的总和。通过茶叶产业链管理的导入,实现茶叶产业资金物质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景德镇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广大茶农分散经营方式与多变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分担茶农面临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使茶叶生产经营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延长茶叶产业链的长度和拓宽产业链的宽度,提高整个茶叶产业各环节的经济效益和获利空间。
二、景德镇茶叶产业链的现状及分析
由于技术及人才等现实条件等影响,景德镇的茶叶产业链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个茶叶产业链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优化。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下。茶叶经营体制是以农户生产方式为主;大型的生产加工企业很少,这种模式的生产方式下就决定了景德镇市茶叶的生产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专业人才缺乏和科研开发能力弱;实施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难度大;自我发展缺乏资金和实力,无法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茶叶的附加值不高。目前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生产链严重脱节,实行的是分散的管理经营体制,缺少能够统揽全局的管理机制。现有的产业链条不能形成团体优势,容易造成生产上的脱节。
(1)景德镇茶叶产业链的价值链分析。茶叶流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茶农、加工企业以及批发或零售企业,其分别代表了茶叶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茶叶的三个环节构成了茶叶的价值。根据价值链各环节处于产业链中不同的地位,其增值能力也有很大的区别。茶农,即茶叶的种植者在产业链的收益是最低的,而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收益比较大。主要原因是景德镇茶叶具有典型的产地特征,茶叶的种植产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如气候和土壤等,这些因素是人很难以控制的;其次是景德镇市经济比较落后,龙头企业很少这就造成了生产商在产业链当中处于垄断地位,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茶叶上游环节供应者较多,而且可以向对个下游环节的提供茶叶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环节可以控制特殊农产品的生产,使得其在茶叶产业链中占绝对的优势。
(2)景德镇茶叶产业链信息链管理现状分析。景德镇产业链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很大障碍或者说产业链之间共享信息的程度不高。例如茶农与初级加工者之间或者是初级加工者和下游客户之间主要是通过市场关系进行联系,很少有合作的情况出现。由于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产业链各个主体之间所拥有的信息存在很大缺陷。各个主体之间为了不让竞争对手了解到自己更多的信息,把自己的有关的信息屏蔽起来,这就很难使产业链之间的信息实现共享。
(3)景德镇茶叶产业链的物流链分析。目前,景德镇市茶叶产业链的物流环节主要是产业链内部的成员来完成,很少企业将运输外包给其他物流公司。茶叶加工企业在采购时多数都有自己的车辆,很少的情况才会采用对方的物流进行采购。因景德镇茶叶生产者之间比较松散,种植基地小而分散,稳定性比较差,他们需要从规模较少、分散的茶农手中收购其茶叶原料。加上在茶叶鲜叶采摘季节还会有外地茶叶加工企业来收购茶叶鲜叶,为了保证按质保量地完成茶叶原料的采购,茶叶加工企业必须动用自己的车队而很少使用对方物流。
(4)景德镇市茶叶产业链组织链管理分析。在景德镇茶叶产业链当中,上游的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之间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联系在一起的。相比较而言,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联系的较少。茶农与生产者双方主要签订的是短期买卖合同在市场中进行交易。景德镇茶叶加工企业与下游的客户关系与上游的茶农的关系相同之处即是他们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联系的。由于下游客户的范围比茶农更泛,导致下游客户与茶叶加工企业的联系更加的松散。在景德镇茶叶加工企业与下游的客户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都是在市场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下游客户和茶叶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很不稳定,即使交易大部分也是在市场上随机完成的,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来维持双方之间的合作。
三、景德镇茶叶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1)信息闭塞,难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景德镇茶叶产业信息闭塞,茶叶市场信息的收集、传递速度比较滞后,难以及时地了解国内市场上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当不能及时应对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时,就只能机械式的来适应市场。只有将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企业),才能使他们能够对信息及时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竞争策略。加之由于信息的收集工作比较困难这样很难预测出未来的市场的需求,从而丧失一些重要的商业机会。
(2)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使物流成本上升。景德镇很多茶农甚至加工企业都简单地认为运输费用就是物流成本。景德镇茶产业对茶叶物流投入不够重视,仅仅是一些物流装备上的投入,很少在物流过程中通过资金投入和购买设备建厂房来进行生产加工,没能形成增值。景德镇物流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很难满足茶叶物流应有的要求,导致茶叶在物流环节上损耗很大。那些茶农、茶叶加工者等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信息、收集和传送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这些都是在增加茶叶的物流成本。
四、景德镇茶叶产业链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景德镇茶叶产业链各环节在价值链中的增值能力
(1)提升茶叶种植环节的价值。茶叶的种植是保障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所以在种植环节:1)研发茶叶种植技术。将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应用到产业的种植上,充分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2)注重茶叶鲜叶的内在质量。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鲜叶产品的质量管理,从源头上保证景德镇茶叶的高质量,为提高市场知名度,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奠定基础。3)优化茶叶种植品种,加大优质品种的种植比例。
(2)提升茶产品研发和营销力度增加茶产品价值。景德镇茶叶质量上乘,但由于知名度低,其市场价格偏低。所以应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打造高端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充分运用多种媒介扩大其知名度,如瓷博会,互联网等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丰富茶叶功能,为产品创造更多的经济附加值。
(二)建立现代信息系统,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能力
景德镇信息闭塞,难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很难对市场做出及时反应。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建立各个地区市场信息联网现代系统,其次企业应投入人力和物力构建网络、数据库和服务等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内外联动是企业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 赵东健.安徽省茶叶产业链研究[J].农业经济,2010(2).
关键词: 低碳经济;能源结构;清洁生产;产业化;环境法制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300-03
0 引言
发展经济的困难有很多,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的去看待它,想要提高经济发展要从质上去改善,而不能一味的追求量的提高忽略的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个思想在目前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此,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质”的追求并不会轻易的放弃。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如何建立完备的一个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机制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的含义很复杂,主要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更新、政策扶持等手段,尽可能的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尽可能的减少,从而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阶段。这种经济发展阶段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它在特征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低碳经济是当前社会与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不可避免,能源的污染问题成为了经济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低碳”模式被提了出来并受到广泛的认可,与之相匹配的低碳经济模式自然也就成了为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1.2 低碳经济并不是重视一个发展经济的点而是注重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低碳经济需要从商品的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环节都要注意CO2的排放量问题,从而实现产业的整体低碳化。
2 “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法律价值审视
低碳经济在近几年所受到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这也体现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当前社会日益成熟并受到广泛的认可。但低碳经济在近几年的发展非常缓慢,造成其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多种,其一为改革所造成的成本非常高昂,这也难免会使得人们对此产生怀疑。其二是各国的“软法”条约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承诺并未很明显的带动国内的经济转型,这也使得人们的积极性不高。其三是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并未建立健全,且执行的效果不明显。
从法律价值上来看,人权高于财产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以人为本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人权意识以及社会意义较强。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应当成为我们努力追求发展的目标。为了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为其建立法律保障体系,从微观角度关注和管理低碳经济在产业链的进行,从宏观角度推行一些政策等外部性因素对低碳经济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低碳经济的理念能够落实并得到长远发展。
3 从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开始,构筑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转变的核心在于产业链的改变。所以,构筑产业型主要环节上的法律保障措施,从微观角度审视低碳经济的产业链,对于低碳经济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3.1 能源法规调整能源结构 “低碳经济”的根本在于减少能源的消耗,低碳本身就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给环境造成破坏。为改变这种形式,我们迫切需要对能源结构进行大的改观。我国颁布的两部法律《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调整,为低碳经济的推进产生了重要意义。但是,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将低碳能源的结构调整作为主导思想,从法律角度上对低碳能源作一个倾向,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同时,改进“软性”规定存在的现象。并且,在法律责任方面也需要该法律作出完善,将责任主体扩大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体。
3.2 清洁生产法规带来的能源调整机制 低碳经济的推进与发展,首先要改观能源结构,减少能源的消耗,这是低碳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清洁生产机制就是针对能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生产机制,它关注“能源”在进入生产领域后如何清洁生产的问题。2002年我国出台了一部《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生产机制做了明确规定与法律支持。清洁法规形成的能源调整机制给我们生产模式带来新一轮的革命,在进行能源的调整过程中,若如果没有把其他碳能源排除出能源结构,传统的煤炭、石油等产碳能源的继续使用必然需要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正因如此,清洁生产机制成了产业链第二环节的必然选择。
在与国际先进的动漫制作商合作的过程中,中国虽然储备了一些人才和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实际上,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缺乏国产的原创动漫精品。国内比较知名的动画片,外国人看不懂,没有国际市场,而大多数的动漫产品都在故事取材上范围过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画面质感等方面都还处在模仿阶段,有创意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造型不多;产业形成方面,中国的动画虽然有近70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产业却只有近10年的时间,由于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动漫产业链,从而导致国内动漫公司的规模不断缩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资金周转不灵、亏损严重。
一、有效的动漫产业链内涵
动漫产业链的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行为。其直接产品包含动漫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其间接产品包含与动漫形象有关的食品、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以动画片作为传统产品的媒体促销工具,凭借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销售来收回成本,依托大量的衍生产品获取丰厚的利润,这条产业链便是国外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将其《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等动画片以送播的形式引入中国。在节目播出费上慷慨地“分文不取”的日本人,却在动画片形象深入人心之后,以高价向中国倾售其玩具、服装、文具等相关衍生产品,赚了个盆满钵满,是日本动漫拥有完整产业链而创造的高价值、高回报。
二、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是通过“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的产业途径来获取最大利润。而目前在中国漫画是通过“漫画――读者”来获取利润,动画片是通过“动画――企业投资”来生存,动漫相关产品制造商通过“厂商――购买少数动漫形象――消费者”来获取利润。从产业链的意义上解释,日本的动漫产业链层次分明且关联性强,链条环环相扣。大到满街琳琅满目、铺天盖地的漫画书,小到一个漫画形象衍生出的钥匙扣,日本利用自身的动漫资源拉长着整条产业链向更深处开发,从而创造出巨大利润空间。而我国的动漫企业从资源到达下游产业转移到达消费者的路径被分割成若干块,各个企业各行其是,产业链条联系不紧密。没有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资源,也就无从在产业下游创造出更多价值,同时就没有更多资金来做新项目的开发。由此可见,中国动漫产业只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带动整个动漫市场的运转。
美国迪斯尼公司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跨国公司,它经营娱乐休闲业、生产动画片和电视剧、投资房地产、出售消费品等。迪斯尼公司为遍布世界的观众制作电影、电视剧和家庭录像。尽管公司的大部分影片为动画式并且以少年观众为对象,但公司也为少年和青年人制作影片。除此以外,迪斯尼公司还为广播电视网与付费电视市场设计和制作电视节目,如“迪斯尼神奇世界”、迪斯尼频道等。公司经营着位于加州阿纳海姆的迪斯尼主题公园和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除了7个主题区(鬼世界、冒险区、荒野区、未来世界、新奥尔良广场、中心大道和熊国)以外,迪斯尼乐园还因它的旅游和新奇而闻名。每个主题区都有饭店、旅馆和与周围主题相联系的购物商店。迪斯尼世界包括梦幻王国娱乐园(与迪斯尼娱乐园类似)和埃普考特(Epcot-Ex-peri-mental Prototype Community of To-morrow,未来世界模型)中心、3个旅馆、为家庭娱乐而设计的野营地、高尔夫和其他娱乐设施、购物村、会议中心和其他住宿设施等。
三、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创新问题与对策
中国动漫产业也是备受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经济话题和文化话题,因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现在的关键是决策者、资本市场和企管阶层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更宽厚的胸怀和更务实的努力。200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24条政策被称为“中国动漫的福音”,无疑表明中国政府对动漫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大量的民营资本也跃跃欲试。动漫产业须高投入,国内电视动画片每分钟的制作成本在1万~2万元人民币左右,这对动则几十集的动画片来说,其前期制作就须投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面对具有巨大前景的动漫产业,目前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民营资本表现出了极高的投资热情。与政府、资本界对动漫产业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内企业对目前的产业前景却并不乐观,因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
一是节目制作传统观念太强
目前的国产动画仍然在走电视剧生产销售的传统渠道,即基本以播出为终极目标。只为播出而制作,而不是为产品而制作的局限性思想,使许多国产动画片只是生产出相关漫画书与音像制品等动漫的直接产品就戛然而止,与动漫形象相关的间接产品却没有企业去深入开发,使得动漫产业链无法形成。
二是树立动漫形象操之过急
有一些公司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动漫产业链的重要性,却不经过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刚刚树立起一两个固定的原创动漫形象,便试图形成产业链,最终的结果是制造出一大堆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产品,泡沫的链条并不能拉动产业经济的上升。相反,其固定的人物形象由于内容积淀不足,前期策划不够充分,从而在剧本的创作后期反被自己的命题捆住了手脚,无从发挥。因此,即使我国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由于产业化程度低,细分市场做得不到位,在很大层度上制约了动漫企业的发展。
三是动漫人的局限性思维
国内大多数动漫公司都是以“来料加3y,的形式,承担着繁琐的绘画工作。大部分人员即使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
却无法发挥其创造性。作为动漫企业的领导或负责人,他们多是从电视、电影部门转向动漫行业,因此仍然用传统的电影、电视策划思维来策划动漫。这类人群中,大多数对市场经济和动漫产业链意识淡薄,从项目策划的初期就只考虑到漫画或动画的观众群体,单一地以图书市场和电视台作为其项目的主要收益对象,从而忽略了向动漫产业链的更深处发掘,也忽略了产业间接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些动漫公司管理者、决策人,根本就不了解漫画,对于动漫制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对策划、创意缺乏投入,而过分看重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这样做出来的动漫质量可想而知了。
四是政府的导向效果偏差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于国产动漫制作的奖励政策,能够调动原创动漫人的积极性。但是,节目能在中央台或地方台播出,就能得到政府奖励,至于是否能形成动漫产业,却无人过问。很多企业为了拿到政府奖励,便以节目能否在电视台播出作为动漫项目的最高标杆。这样的功利心,使得动漫的题材普遍缺乏创意、急功近利,导致形象推广、衍生产品等产业链环节的运作无从谈起。“节目”不等同于“项目”,一字之差,谬以千里。迫于盈利压力,一些小型动漫企业采取了“假原创”的办法,通过购买国外某动漫产品的中国版权,改头换面后拿到电视台播放,以“获取”政府500元~1000元/分钟不等的财政奖励维持企业生存。一些有相当实力的动漫企业也因此放慢了制作进程,因为“多做一点就多亏一点”。这使动漫产业出现只重视播出,而不重视产业的形成,对于复兴中国动漫产业来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政府只有正确引导动漫企业重视产业链的形成,重视动漫项目而不只是动漫节目,并给予能够形成动漫产业链的动漫项目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才能使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计划事半功倍。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当今是一个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物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内外物流管理现状的分析,我国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积极推进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行业的前进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的研究分析,论述了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在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一、供应链一体化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经济发展中不能离开的是物流,物流会随着商业、资金、信息等的流动而产生变化,这对企业来说是生产的发展。物流并不是简单的商品流通,而是包含了如资金的流通、知识信息的流通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原料的购进到最后成品的完成以及运输再到客户端,物流都显得非常的重要。现代的企业已经迈入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时代。物流成了企业与市场交流的必要保障。在这个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企业大量的产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就必须依托于物流以及供应链一体化。广义的来说,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的含义较物流来说更为宽广。而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供应链逐步走进了物流中并成为了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就是指从企业的上、下游环节直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供应链条,它是贯穿着产品整个生产环节的纽带。供应链一体化的产业形态是强调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资源等优化配置共同实现产业链条的共赢。由此可见物流在供应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因此一体化的供应链对物流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二、供应链一体化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1.供应链一体化加快了物流管理的速度。供应链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托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成员之间通过网络技术来相互交换信息,因此要想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更准确更敏捷的反应,这就要求物流过程中尽量减少成本的浪费以及资源的闲置,这样才能解决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这一问题,从而达到灵敏、精细的物流管理标准,提高了整个物流管理的效率,这是供应链一体化给物流管理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影响。
2.供应链一体化使得物流管理体系更加顺畅。整个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没任何明显的对接环节是供应链一体化协调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供应链一体化系统中,任何物流过程的阻碍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条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资采购受阻,销售终端断货等情况,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保证顺畅的物流管理,才是提高供应链一体化实施的前提。
3.供应链一体化需要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通过上文所述,说明了供应链一体化是指整个产业链条,从原材料供应到客户端的使用,都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因此,供应链一体化的终端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客户终端,而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多个单位或者个人。这就对物流管理的服务对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以往对消费者服务的狭义上的理解拓展到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广义上的理解,因此,在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行过程中,要使得供应链一体化能够更为顺畅的实施,对于每个阶段的服务意识就必须重新认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意识,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善、和谐、拥有高质量的供应链服务体系,这对于我们的物流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供应链一体化需要物流管理提高技术含量。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强有力的支撑,物流管理行业也不例外。对于物流管理来说,供应链一体化本身就是一个在高科技基础上的产业链的大融合,是技术革命的创新,因此物流管理的目标也应当适应这种科技水平的提升,并且利用技术拓展服务方式,从而使物流管理的技术水平上升到另一个新台阶。
三、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系统构建
1.树立正确的服务供应链意识。供应链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因此物流管理应当以此为核心拓展其范围和能力。传统的物流由于过分依赖市场的需求和交易机制,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而物流提供的服务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的仅仅是简单的运输服务。这时的物流管理就应当立即进行调整,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服务进行调整,与供应链形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2.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体系。高度集成化是供应链一体化最大的特点,物流管理也应当适应供应链一体化。改变以往一味以利润目标为主、分工不明确、信息闭塞等情况,让整个物流系统变成一个与供应链一体化相匹配的物流管理模式。通过简化物流流程,来使得整个物流的节奏加快,信息传递,让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简单化。
3.完善客户管理体系。供应链一体化中客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客户服务已经不再是被动式的满足,而是主动式的利用对客户潜在需求的调查而提出更丰富的服务形式。因此,物流管理应当搜集更多的客户信息,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以此形成一个反馈网络,利用客户需求的变化来指导物流体系的工作,以此满足客户的更高需求。
参考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的含义,通过对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今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将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其能够适应当下的环境,提升现代农业经济效益,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年来,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互联网技术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受到了阻碍,其必须迎合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将“互联网+”融合于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形成有效的产业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需要不断地完善产业结构,实现智慧农业的转型,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的含义
“互联网+”农业指的就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并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农业产业链,挖掘和丰富农业生产相关信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障农业的稳定增长。
二、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网络在农村的普及度不高。虽然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在部分偏远落后的地区,网络条件并不是十分好。当地的农民缺乏网络交易意识,而且对网络的应用也不熟悉,以致于其仍然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运营模式,无法真正实现有效的“互联网+”农业。二是还未重视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在转型过程中忽视了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制定和完善;三是部分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慢,对互联网的应用还未完全掌握。农产品的信息还是过去的传统手法,未能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从而导致农业电子商务服务效果不显著。
三、今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向智慧农业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农业应当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向智慧农业转型。首先,要将互联网技术贯穿于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科学地控制施肥灌溉,有效分配人力资源,促进耕种的精准度。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专业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其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升级农业生产技术。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能够通过大数据来把控各项信息,实现便捷而有效的通讯,可简化农业生产的繁复性。比起传统的数据,物联网的大数据所包含的信息要更为广阔,数据类型要更为丰富,具有结构不单一、规模大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大数据,完善物联网体系,能够有效的实现智能化生活,对田g的土壤、生态环境和作物等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耕种中的问题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案来解决,可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二)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的产业链
现代农业想要取得良好的发展,核心任务是制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并不断地完善。为避免发生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各项问题,则必须遵循共赢原则。现代农业应当做好市场调查,明确市场的农业产品需求,发展龙头企业,以带动和发展其他生产企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提高企业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创新。
(三)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之一,其是一种全新的购物模式,能够对农产品的销售起到重要作用。这种新型的销售方式,能够减少产品的流通成本,缩短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农业的销售量,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种经营模式可以让人们更了解农产品,丰富农产品的类型,有利于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也是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四、结语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就当下而言,“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展速度快,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解决。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急于一时。“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制定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制度,寻找最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伊恩桥.“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选择[J].农技服务,2016(15):183.
[2] 柳妍,王鹏.“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武汉市广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20):12-13.
1棉花产业链理论分析
1.1棉花产业链涵义产业链是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以若干个企业为节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系统。它包含四层含义:(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1]。棉花产业链是与棉花生产密切相关的所有产业的集合,它反映了棉花生产部门与外部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按时间和技术经济顺序,棉花产业链划分为一条主链条,两条分支链条,主链条为棉花生产棉花加工流通棉纺织厂(纺纱、织布、染色)服装制造服装批发和零售服装消费[2],两条分支链条分别为棉子棉油精细化工,棉子棉粕精饲料加工。因后两条分支链条在兵团发展相对较好,只有主链条在兵团发展不协调,所以将主链条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1.2棉花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及价值流分析
1.2.1棉花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分析。棉花产业链各环节是由一系列参与主体运作的,通过这些经营主体的活动,产业链才得以运转,产业价值才得以创造。在兵团棉花产业链条中,职工负责棉花的种植,团场或师部进行初加工(轧花),初加工后这些初级产品经过贸易流通到纺织领域,纺纱、机织(针织)以及服装产品由不同的企业完成。这些参与者所形成的完整链条如图1所示:
1.2.2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创造分析。通过各个环节产品的价格变化可以反映棉花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过程。由于棉花的产业链条长,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供销价格变化较大,给价值流的数量描述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为了研究的需要,根据大量调查以及2009年的实际购销价格得出了价值流的粗略估算。2009年子棉平均价格按6.48元•kg-1计算,棉农出售子棉价格是6480元•t-1,经过初级加工之后皮棉达到14500元•t-1,皮棉用于纺纱,棉纱3万元•t-1(用于32支精梳);然后再用棉纱织布,织布之后布67500元•t-1,每吨4500m,每米布15元,对布进行印染,印染之后的布100811元•t-1,加工费7.4元•m-1,最后做成衣服,成本55元•件-1,出厂106元•件-1,最终消费者买到手中的衬衣是200元•件-1,如图2所示:由上图可以看出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创造量是不均等的。将这一件200元的衬衫的价值来源从子棉进行粗略估算,棉布每百米需要耗棉纱约16.2kg,每公斤棉纱大约需用皮棉1.065kg。根据以上推算300g皮棉需要750g子棉,这750g子棉是物质的初始状态[3]。按6.48元•kg-1的子棉价格计算,则相当于农民创造的子棉价值为4.86元,经过初加工后增值到5.04元,经过纺纱增值到9元,经过织布增值到15元,经过印染增值到22.8元,再经过服装制造增值到106元,最后经过批发零售到消费者手中就是200元。以农民最初创造的原料价值作为价值的起点,则各环节相对于子棉原料而得到的价值,从原料、初加工、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到销售的比例为1∶1.04∶1.85∶3.09∶4.09∶21.81∶41.15,表明随着加工程度的提高,产品价值快速提升。
2兵团棉花产业链分析
2.1棉花的种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兵团棉花种植面积逐步扩大,2009年新疆兵团棉花种植48.786万hm2,占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5%,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10%。随着兵团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棉花总产量也在逐步提高,2009年兵团棉花产量113.43万t,占新疆棉花产量的45%,占全国棉花产量的18%。
2.2棉花的初加工目前在新疆兵团棉花初加工企业中,较完整的轧花新工艺得到了运用,棉花纤维加工生产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兵团现有棉花加工企业184家,共有370条轧花生产线分布在117个植棉团场。棉花轧花设备较为先进,一般以美国进口和山东天鹅、邯郸、南通等国内重点棉机生产厂家近年生产的现代化设备为主,皮棉加工能力达170万t左右。
2.3棉纺织业状况兵团棉纺织业基本形成了以棉纺织业为主体,集毛纺织、针织复制、印染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体系。到2009年底,兵团拥有棉纺织企业33家,棉纺锭从上年的135万锭增加到162万锭。棉纺织工业用棉量约21.3万t左右,占兵团棉花总产量的18.75%。棉纺织业完成工业产值35.91亿元,生产棉纱19.72万t,布8577万m,分别比上年增长44%,9%。棉纱占新疆棉纱总量的51.09%,棉布占新疆棉布总产量的56.62%。棉纺织企业区域布局主要依托优势棉花生产基地,分布在沿天山北坡经济带及南疆阿克苏地区、巴州。北疆主要集中在农八师、农七师、农六师等,生产能力占到兵团的75%,其中石河子占兵团的52%,南疆主要集中在农一师、农二师,生产能力约占25%。2009年各师的生产能力如图3所示:
2.4棉花产业关联机构的发展状况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等科研机构是新疆兵团的重要对接单位,这些科研单位在对兵团棉花的保护栽培、化学调控、精准施肥、灌溉技术、机械化作业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为兵团棉花的高产、优质提供了技术支持。新疆天业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节水灌溉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兵团提供了从规划设计、产品供给、安装调试、人员培训、作物种植指导等全过程服务。该企业发明的膜下滴灌技术使兵团棉花实现了节水、高产。此项技术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率能达到42%,水产比为0.85kg•m-3,比常规灌溉的0.45kg•m-3高0.4kg•m-3;每立方米水所创造的产值为2.88元,比常规灌溉的1.55元高1.33元。兵团的农机公司也为兵团棉花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保障,机采棉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兵团棉花的采摘效率。由以上分析可知,兵团的棉花产业链条较短,处于初加工阶段,增值比例最大的印染和服装制造环节却寥寥无几,不利于兵团职工的增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兵团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以新型纺纱、中高档坯布和棉纺服装面料生产加工为主,进一步开发高端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棉花产业的综合效益。重点培育集棉花种植、加工、纺纱、织布、服装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外向型龙头企业,为兵团经济发展、职工增收提业支撑。
3影响兵团棉花产业链延长的因素分析
3.1有利因素分析
3.1.1大规模棉花种植,为棉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兵团各师以点状分布于新疆各地(州),棉花种植区域广,具有大规模棉花种植优势。凭借地膜植棉、高密度栽培、膜下节水滴灌等新技术,兵团棉花单产一直处于新疆和全国领先水平。2009年,兵团棉花产量每公顷突破2325kg,比全国平均高出1035kg。近年来兵团棉花一、二级品率保持在80%以上,商品率高达97.5%,居全国之首[4]。棉花作为纱线产品的主要原料,占成本的70%左右,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纱线质量的好坏。因此,控制棉花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掌握住了资源,谁就在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了先机。兵团作为重要的优质棉花基地,为棉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
3.1.2国家棉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政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9年国家纺织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尤其强调内地与新疆的合作,在新疆建立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支持具有产业链优势和销售渠道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将产业链的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纺织服装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这一政策为兵团棉纺织产业链延长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1.3兵团棉纺产业基础良好,具备延长棉花产业链的能力。北疆的石河子和南疆的阿拉尔是兵团重要的棉纺织基地,有能力承接东部的棉纺产业梯度转移。石河子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腹心地区,有四十多年发展棉纺织业的基础,相继引进了江苏华芳集团、浙江雄峰集团、弘生家纺集团、台湾飞龙纺织公司、沙特阿拉伯阿吉兰集团、天盛实业有限公司、爱丽泽纺织有限公司、西昆仑棉纺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纺织企业。石河子已经成为新疆棉纺织产业的聚集区和高增长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棉纺织产业基地。因此石河子具备延长棉纺织产业链至印染业和针织服装业,成为高档纺织工业园区的条件。阿拉尔是全国最大的高产优质棉基地,纺织工业起步较早,加速产业延伸,大力发展与棉花相关的织布、印染、成衣等相关产业势在必行。阿拉尔市已经招商棉纺企业5家,拥有纺织规模近30万锭。台资企业飞龙纺织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优质棉花生产出的国际最高等级的成品纱,90%的产品出口日本和韩国,10%的产品销往广州、香港等地。大企业大集团的纷纷入驻,使得兵团纺锭数扶摇直上,80%来自沿海的民营棉纺企业撑起了兵团纺织业的一片天,使兵团棉纺织产业发展由纺纱向织布、家纺、服装等领域进一步延伸。
3.1.4兵团煤、电、土地资源丰富,可降低棉纺织企业生产成本。能源消耗成本在棉纺织工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仅次于棉花原料成本,位居第二位,约占最终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上升,能源成本将占总成本比重的12%~15%。能源价格直接影响棉纺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兵团各个师具有相对独立的热电区域网。每个师的发电、供电和调度各成一体,能源结构形成了煤炭自采、电力自发、蒸汽自用、电网自管的合理配置,发电负荷不受外界制约,可保证供电、供热质量和满足工业用电、用汽需求,具备发展纺织工业的能源优势,由于能源生产实现了各师的内部化,能源价格与全国价格相比较低,有利于降低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棉纺企业的效益。企业建设用地的费用也是棉纺织企业的重要成本,兵团建设土地资源丰富,再加上兵团特殊的土地优惠政策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1.5兵团体制特殊,为棉纺织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减少中间层级的决策和执行环节,降低行政执行的成本,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挥集约化、集团化、区域协调的作用,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特色资源和优势企业的培育,实现大范围的资源配置和整合,以整体优势开拓市场。
3.2不利因素分析
3.2.1人力资源缺乏,招工困难。棉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既需要基本的操作工,又需要中高级的技术人才。新疆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不充裕,不能为纺织提供有利支持,并且随着新疆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就业渠道拓宽,大多倾向于收入较高、工作强度不大的工作。从兵团近年来的情况看,招工难、留人难现象非常明显,基本的操作工人处于短缺状态。而且兵团的棉花产业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初级技术人才和初级管理人才比较多,专业管理人才、研发人才、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也极为突出。总之人力资源的短缺无法适应延长棉花产业链的要求,阻碍了兵团棉纺织业向服装等深加工的拓展和延伸。
3.2.2棉纺织技术落后,升级困难。兵团棉纺织技术装备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期水平为主,约占80%以上。棉纺行业生产“一精二无”(精梳纱,无接头纱,无梭布)产品的装备水平分别达到21%,32%,7%,与全国40%,38%,24%的平均水平相差较大;棉纺织产品以32~60S普梳和精梳纱线、6~120S的纱线等常规产品为主,平均纱支为30.2S,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纱支35S),坯布主要以窄幅纯棉坯布为主。老化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成本巨大,升级困难,阻碍了棉花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3.2.3生态环境脆弱,印染成本高。从纺织向服装产业链的延伸,受到印染的瓶颈制约,兵团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而棉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且有中度污染的产业,特别是处于深加工环节上的染整对水资源的污染较为严重,若处理不当将导致环境的恶化。为解决这一难题,棉纺织企业必须增加投入,妥善处理污水的排放,这无疑增加了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所以探索印染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将成为兵团发展印染工业,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工程。
3.2.4远距离运输,市场竞争力弱。兵团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与中东部地区的运输距离较长,周转环节多,运力不足,不利于棉纺织品在内地开拓市场。从兵团司令部所在的乌鲁木齐市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平均距离为3760km,其中距最近的省会兰州也有1912km,比我国目前最长的东西向铁路干线陇海铁路还长150km,到最近的港口连云港3671km。远距离运输使棉纺织产品成本提高,增大了产品销售成本,降低了棉纺企业的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
4兵团棉花产业链延长的对策建议
4.1加大对劳动力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针对棉纺织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兵团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广泛与劳务输出省市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增加劳动力储备,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惠条件,如建周转房、夫妻房等使其安心在兵团工作。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棉纺织企业改善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对于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要通过培养、引进的方式获得。一方面充分发挥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与内地重点大学的合作,培养棉纺产业营销型、管理型、生产型、技术型、设计型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一方面利用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巴音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优秀的中等技能的人才。并依托现有高校对棉纺织企业现有人才进行再培训,实现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职工总数的l5%~20%,60%以上的纺织职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职工中高级工的比例不少于15%。
4.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实现产业升级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纺织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淘汰陈旧、落后设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的生产;大力提升“三无一精”(无棉卷、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产品的比重;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和单纯扩张型发展模式,提高棉花产业的综合效益。
4.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是兵团外向带动战略的主要抓手,也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抓住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兵团要出台产业准入、财税、土地出让、资源配套等更加优惠的政策,如对建设多层厂房的企业,给予工程财政补贴;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适当、期限较长的财政补贴优惠;通过借款、担保、贴息、按投资规模补贴投资等方式吸引投资等重点引进和扶持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有终端产品、纺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的大企业大集团,扩大棉纺规模、做大纺织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从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的分工协作,推进兵团棉花产业链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