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形象的建议

城市形象的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7 14:47: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形象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形象的建议

第1篇

一、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与陶瓷艺术之间的关系介绍

(一)陶瓷艺术概念

陶瓷艺术概念涉及颇广,即具有极为广泛的包容性,从小型的生活陶艺和陈设艺术瓷,到陶瓷壁画、路灯以及程雕等大型的公共陶瓷艺术均属于陶瓷艺术的范畴。尤其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大型公共陶瓷艺术更是发挥着得天独厚的构建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型的陶瓷艺术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就黯然失色,相反,它也能够以小见大地对该城市的文化品味进行科学折射。

针对于公共陶瓷艺术而言,从空间角度出发,其公共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室外公共陶瓷艺术和室内公共陶瓷艺术两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道路、公园、广场等,更倾向于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功能的重视,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对文化属性的重视,相对于前者而言,其主题性更加明显。

(二)陶瓷城市雕塑介绍

城市的资源主要是由城市形象表现出来的,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一个科学的城市形象建设做支撑。公共艺术代指在公共空间所摆放的艺术品。当市民徜徉在城市绿地和园林时,身旁的公共设施、脚下的道路均为公共空间。而室外公共陶瓷艺术中最主要的类型就是陶瓷城市雕塑,该类雕塑已于二十一世纪初被城市规划学科纳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城市雕塑陶瓷材质的应用已经能够对多元化的主题雕塑进行科学的塑造,为此,其在城市雕塑领域的运用已经得到了普及。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陶瓷城市雕塑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陶瓷城市雕塑有赖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而产生,而城市文化形象也因在陶瓷城市雕塑的映衬下,显得更为鲜明夺目。

(三)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渗透陶瓷艺术的要点

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依托于多样化而又科学化的公共艺术规划,在选择公共艺术规划种类时,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例如,将现代文化特质与传统文化特质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丰富多彩的材质特色优势等。但现实的城市艺术塑造中,城市运用陶瓷艺术并不多见,仅有在部分陶瓷产区中对陶瓷艺术的运用还是很明显的。造成这种不是很可观的现象,其主要因素是,绝大多数城市在规划公共艺术过程中,并不具备一个必要的个性创意规划,为此,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陶瓷艺术若想真正参与到其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自然物体与人工物体能够进行有机结合。在这种情况下,陶瓷艺术可以向外进行延伸,那么,其艺术表现形式就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城市文化场所重的公共设施、建筑物内外、水体、城市标识、山体、照明等,致力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化等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科学满足。

2.积极的整合多方协作力量

对大型陶瓷创作设计比较擅长,一般为陶瓷艺术家、各类城市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以及建筑师等。为此,为了保证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中,陶瓷艺术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一定要整合多方协作的力量,实施通力协作的方式,来促使陶瓷艺术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主流象征。

3.城市公共艺术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规划

在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过程中,不能仅仅意味着对几件简单的陶瓷艺术品的随意摆设,而这显然是无法保证规划的系统性的。为此,在规划城市公共艺术时,要进行全面把握和考察,尽可能的在整个城市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中,摆放与之相符的陶瓷艺术,与此同时,城市文化建设也要与主题定位为导向,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具有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特征。

二、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陶瓷艺术价值的体现

(一)能够推动城市本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陶瓷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一万年的发展历史了,而陶瓷窑址的发现也遍布我国城市各地。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将陶瓷文化形成引以为傲的特有城市文化,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科学的运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这样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些古老的地方陶瓷文化也将得到科学而有效的传承。另外,由于陶瓷艺术景观具有一定的本土文化特点,这就能够有效规避千城一面的城市化雷同形象出现。

(二)利于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科学塑造

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俨然已经把关注点转移到了绿色环保方面。仅靠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城市无法顺应人们现代欣赏观,而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型城市已经成为博得公众好感的重要标签,那么,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科学的塑造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发展路径,尤其代指景德镇等一些历史较为悠久的陶瓷产区。在景德镇,在部分重点交通中心中,均有对大量的陶瓷路灯、陶瓷艺术城雕以及陶瓷文化墙进行了设置、建设或建筑的情况,这就使景德镇陶瓷文化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力弘扬。

(三)能够促进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

在城市文化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对陶瓷艺术作品的放置不仅是一种文化氛围表征,更是一种对城市民众的文化生活进行影响、熏陶的主要艺术。各城市可以通过对陶艺活动的大力开展,使市民发现陶瓷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例如,可以在校园或社区组织陶艺学习活动、开设陶吧、开展陶瓷艺术展览等,使城市民众的审美文化趣味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使城市民众的文化思想和视野得到有效拓展,从而实现大幅度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目的。

三、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陶瓷艺术的主要应用路径

(一)城市规划建设之初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

对城市的文化的内涵与定位进行确定,是陶瓷艺术的规划建设的前提内容。只有使城市文化的特色与基调进行清晰的把握,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初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才能够使拟建设出的陶瓷艺术景观与该城市的文化气质相符,并将其个性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由于各城市的人文、历史、自然与地域等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各城市所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针对于城市的陶瓷艺术景观而言,一定要对这种文化特质进行重点弘扬,致力于将陶瓷艺术打造为该城市的文化主流形象。

(二)以社会调研内容作为文化定位与明确规划目标确立的依据

待城市规划建设的社会调研工作完成后,则要结合所确定的文化定位对城市规划的目标方向进行明确。在目标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确立陶瓷艺术文化的预期效果、方式、规模、数量以及方向,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切实际或漫无目的进行城市规划的现象发生。

(三)城市文化形象构造构成中,要重视规划主题工作

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城市规划中,需要涉及到对主题的重点规划。该类规划的针对点不是唯一的,从该城市的某一街区到整个城市,均能够进行主题规划,而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该地域特色,使其文化类型与之相契合,继而使城市规划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主题规划结束后,方能实施城市空间规划

城市的空间规划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自然规划和人工规划。在自然环境中,大型表现手段是陶瓷艺术主要采用的方式。例如,景德镇在山体上运用的超大型陶瓷壁画建设,而一些小型陶瓷艺术则适用于城市人口密集的街区,呈现出了多种风格,传统、现代、诙谐或庄重等,这均是结合实际建筑的用途与风格来进行的空间规划。

(五)保证作品的制作与策略有序的进行

在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作品的制作与规划工作,需要有一定经验的陶瓷艺术制作团队来进行,而功能、艺术以及文化三方面是作品在制作与规划的应主要考虑的内容。针对于已经成功制作的城市陶瓷艺术,相关部门对其的维护和管理一定要到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证作品不会受到意外的损坏。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宣传市民“保护城市文化形象,人人有责”的观念,使民众能够珍惜现在优质的城市文化形象氛围。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实施“认养”制度,对单位与个人的责任进行明确和落实。由此可见,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城市陶瓷艺术建设的成功,不论是国家、社会、地方政府以及市民均应为陶瓷艺术城市形象构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2篇

【关键词】公益广告;城市形象;构建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谐、繁荣的城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引擎,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更能增添城市的魅力与影响。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功能和责任的传播载体,已成为从宣传企业、宣扬社会主流文化到兼顾提升和构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公益广告利用它自身的特点在城市形象构建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城市形象构建的重要手段。

长春市作为东北乃至全中国一个重要的城市,在国内享有盛誉。不仅是汽车城、电影城,长春还是一个大学城,众多高校汇聚,文化氛围浓厚;长春又是一个旅游城,净月潭、南湖与伪皇宫、长影,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随着长春市建设的纵深发展,长春将会以更多的崭新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大力优化传播资源,不断整合传播媒介来构建全新的长春城市形象,在这一方面,公益广告无疑在长春市城市形象的构建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公益广告对长春市城市形象构建的优势

据市场调查分析,当今的观众不论其年龄段,100%都看过公益广告,94.90%喜欢在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公益广告,说明现阶段公益广告已经深入人心,对人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公益广告的趣味性、耐看度及其轻松的演绎方式,引起了观众共鸣,使观众没有明显的戒备心理而对其发自内心地接受。

长春市城市形象的构建应以人文为核心。长春与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其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还相对落后。围绕硬件打造长春的城市形象不具备竞争力,而且也容易和其他城市形象相混淆。唯有挖掘长春的城市人文价值才能使长春城市形象在全国乃至世界上脱颖而出。

公益广告所主要宣扬的正是一种人文关怀。通过积极向上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诉求传递给广大受众。长春市的城市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结合长春自身的特点,用公益广告这一形势对自身进行包装,并通过系统的规划和推广,借助各种如公关、展会和体育赛事等社会活动适时的将长春各方面形象推向舆论的焦点,将城市的个性扎根于广大受众的心中。

二、公益广告在长春城市形象建构中的设计表现

长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增长迅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城市发展中也呈现出了独特的城市个性。这为公益广告对城市形象的构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城市形象如同企业产品就像公益广告如同商业广告一样要有明确、精准的定位,公益广告在获取城市自身相关的信息后应对城市形象做好定位,延续和传承,保持城市形象塑造的一致性。

三、公益广告在长春市城市形象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和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公益广告一样,长春市的公益广告的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传播整合力度不够

长春市的公益广告传播内容分散,基本上是以“点传播”为主,没有做到将各类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长春市城市形象缺乏立体的构建。

(二)整体质量低下,数量不足

与国外发达城市公益广告相比,长春市公益广告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存很大的差距,这和我国公益广告的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我国的公益广告有很多都是应景之作,有的部门为完成任务甚至出钱购买用来充数。这样没有经过迸发创意、精细制作的公益广告自然难以保证质量;

另外我国的公益广告在数量上也存在偏低的状况。企业的盈利性质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决定了企业必须以生存为第一要务,认为公益广告是政府的事,很多企业对公益广告并不热衷参与,这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直接导致我国包括长春市在内的城市公益广告在数量上的不足。

四、对公益广告构建城市形象的两点思考

公益广告区别商业宣传的一个优势就是它能将诉求指向一个地域最大化的受众。城市形象公益广告的职能就是能最大限度的接近该城市的市民群体,并向这个群体传递有关城市形象的信息。在这种城市形象构建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值得借鉴:

(一)全民参与

市民是一个城市的东道主,只能他们的参与才能从内部激活该城市的神经中枢。公益广告应结合该地区人文特点,通过选取城市形象大使等诉求方式积极、适时的传递正能量,培养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动员各行各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公益广告的拍摄中去,用人气和风貌打造全新的城市形象。

(二)保证播出时间

为使公益广告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国家在2003年也出台了一项通知,要求“从2003年起,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量不得低于商业广告量的3%。” 长春市形象的公益广告也可以从中增加一定的节目比重,从而在定期、持续的传播中使长春市城市形象的构建收到成效。

长春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城市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然而要想更多的获得外界的关注还需进一步构建和提升长春市的城市形象,相信借助公益广告的力量长春会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 付卫东.试论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J].现代广告,2010.

[2] 殷彩虹,陈快快.浅析公益广告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J].广告大观,2007.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 实践性 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学对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是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目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的教材版本各式各样,但其内容和实用性却很差,不符合幼儿教学的课程要求。其次,选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性,把教与学的互动活动孤立起来了,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必须要以实践性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和教育素养。

一、课程目标明确化,课程内容最优化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向和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是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而制定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掌握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创设环境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组织幼儿生活的能力、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等,学会用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该模式下的课程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幼儿适应各种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把握课程改革思路的同时,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幼儿教育与儿童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学习该内容不仅树立了学生的教育观和教师观,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幼儿教育的任务、目标以及五育的内容,指明了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方向。第三部分,教育目标实施的手段和途径。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实践性知识很强,从事幼教工作需要掌握这一基本技能。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必须要以科学的、全新的教育观念进行教学,从正面影响学生。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分析技巧,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展现典型案例,可配以图片或文字,尽量形象生动,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实习的内容可包括幼儿园每日生活的观察、对幼儿及教师行为的观察、观察幼儿教师的互动环节、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开展幼儿游戏等。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

具体做法:(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詹道祥.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J].幼儿教育研究

第4篇

论文关键词 简易程序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新刑事诉讼法 检察工作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所谓简易程序,是指通过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些环节、步骤加以不同程度的简化,从而使案件得到快速处理的特别程序。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i通过设立科学的简易程序,可以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保障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的平衡。

二、新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的修改完善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新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的积极条件,即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被告人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第209条规定了适用简易程序的消极条件,换言之,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既要符合208条规定的条件,又要不属于209条规定的几种情况,才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对比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4条可以看出:(1)不再从刑罚的种类、量刑的轻重方面规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而是从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告人是否认罪、审判是否简单的角度加以规定,真正契合了设立简易程序的初衷;(2)由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而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基本上扩大到基层法院管辖的所有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上述修改,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势必使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增多。

(二)赋予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的选择权

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司法机关拥有决定简易程序的绝对职权,被告人则没有实质性的简易程序的选择权,使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新刑事诉讼法第208条明确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得到被告人同意,从而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有力地保障了被告人的权益。

(三)检察官必须出席法庭

检察官不出席法庭,不利于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建立,不利于案件实体公正处理,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不利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ii基于可能造成的诸多弊端,新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明确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当然,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自诉案件,检察官自然没有出庭的必要。

(四)审判方式不再限于独任审判

由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同样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较重的刑罚,基于对司法公正的考量,新刑事诉讼明确规定对该类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三、简易程序的修改对检察工作的影响

(一)树立正确的司法观念

由于案多人少的矛盾长期存在,适用简易程序势必会给检察工作带来一定的正收益,但具体承担起诉工作的检察官必须树立严格、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的观念,既要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适用简易程序以提高诉讼效率、发挥其分流案件、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价值,同时又必须以公正为前提,确保被告人的权益。

(二)充分保障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

由于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简易程序的适用必须征得被告人同意,因而检察官应确保该项规定落到实处:第一,真正保障被告人自愿程序的权利,而不能为了追求简易程序的适用对被告人施加压力;第二,必须获得被告人的书面同意;第三,对于未成年人被告人,还必须征得其辩护人的同意,以充分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

(三)必须出庭的应对之策

由于必须出庭,公诉部门的办案压力会增加,但以下两点因素也会使得上述办案压力得到适当缓解:第一,由于适用条件放宽,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会增多,相应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会减少,而简易程序的简化可以部分平衡公诉部门必须出庭带来的工作压力;第二,由于必须征得被告人同意,相应会减少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同时,司法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针对简易程序的相关修改,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概括而言就是采取专人办理,批量起诉,集中出庭的方式:

第一,建立初步分流机制。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在案件分到具体承办人后,对案件初步审查,如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办理的,则移交专人审查起诉

第二,建立专人办理机制。指定主诉检察官专门办理简易程序刑事案件,从而有效提高简易程序案件办理效率,并借此积累办理简易程序案件的经验;

第三,集中提起公诉。加强与审判部门的沟通、协调,对简易程序案件集中提起公诉,以节约司法资源,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

针对具体的办案过程进行简化:

第一,简化制作法律文书。主诉检察官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不需要制作阅卷笔录,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合理地简化审查起诉终结报告等;

第二,简化审查程序。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明确规定不需要经过集体研究,主诉检察官可以直接将案件提请科长、主管检察长审批,直接决定对简易案件提起公诉。

第三,简化庭审程序。适用简易程序的诉讼权利义务在提审被告人时即充分告知,不再当庭告知;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时,可以只宣读起诉书认定事实、起诉罪名及适用法律条款;公诉人当庭采取集中举证的方式,举证、示证时,只需要说明证据名称和证明的主要内容;被告人对公诉人举的证据没有异议时,公诉人不再发表公诉意见,直接提出量刑建议。

(四)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关系问题

两种程序的相同点与区别如下:

1.都以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简化审为前提。由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坦白从宽制度,故无论适用何种程序,对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犯罪嫌疑人都可以从轻处罚。

2.都只能适用于一审案件,但又有如下区别:第一,简易程序既可以适用于一审公诉案件,也可以适用于一审自诉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只能适用于一审公诉案件;第二,简易程序只能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而普通程序简化审不限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可以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外的法院管辖的一审公诉案件;第三,对于“外国人犯罪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但不能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第四,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但可以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

3.发回重审的案件能否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简化审。第一,基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而发回重审的案件显然不能适用简易程序,但在发回重审而被告人又自愿认罪的情况下,能否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呢?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即使被告人认罪,但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重审时需要强化法庭审理而非简化以更好地查清事实,故该种情况同样不能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第二,基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而发回重审的案件,因为还是一审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简化审审理。

4.审理方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简化。第一,简易程序的简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审判前准备工作的简化,如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通知方式的简化;审判组织的简化,可以由法院独任审判;审理方式的简化等,普通程序简化审则仅仅在审理方式方面简化;第二,简易程序明确规定了审理期限,即一般在20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普通程序简化审仅要求人民法院一般当庭宣判,审理期限仍然适用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即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空间几何;教学要求;考查形式

一、新课程改革前后,空间几何教学要求的变化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自1963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首次提出中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到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五大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地位从没有被动摇过。2005年秋,江苏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对传统的课程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其中空间几何学习课时从《大纲》要求的105课时缩减到现在的30课时,对选修文科的学生来说,只有18课时,可见删减的内容之多。目前最新教学要求里有关空间距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计算、三视图等内容对文科考生不作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后,江苏高考空间几何考查方式

立体图形作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载体,是每年高考重点内容之一。江苏省自2005年实施新课程改革,2006、2007年高考试卷分析,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几何体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2008年后,又删减了部分考点,如三视图等不作要求了,角、距离等计算留给理科生选修了,最终立体几何的考点只剩下以线面平行、线面垂直为重点考查部分还有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把握高考试卷中宝贵的14分的。

江苏数学高考试卷中的空间几何内容着重点在于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上,依托三棱柱(锥)、四棱柱(锥)解决纯数学问题,因此考查的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容易得分。即使2010年数学试卷整体内容偏难的情况下,空间几何这道题也还是常规题。它以四棱锥为模型,考查立体几何中垂线、线面垂直以及点到面的距离(用定义或体积转化较易解决)。

三、新课程改革后,江苏高考空间几何考查方式变化

空间向量的引入,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而空间向量是理科学生在选修的部分学习的,又因为江苏试卷前面是文理合卷,所以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方法的选择上处于弱势。比如2009至2012年的空间几何题依托的几何模型都可以从用空间向量的角度入手。虽然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未必比几何方法来得简单,但依然体现了文理科学生不平等。

除了文理科学生对空间几何解决方法上的不均衡外,随着考点的删减,势必造成考查形式单一,因此,我想今后江苏高考空间几何考查方式发展会有如下变化:

1。立几知识生活化

让立体几何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立体几何活起来。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P30例2:一个长方体如右图所示,要经过平面A1C1内一点P和棱BC将木块锯开,应该怎样画线?

第6篇

关键词:社会福利;适度普惠型;城乡一体化

1.城乡社会福利待遇的现状

我国城乡两极化分割的局面造就了城市社会福利普遍优于农村地区这一薄弱地带。城镇建立了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实现了社会福利的全覆盖,农村地区则呈现一边多一边少甚至零覆盖的现象,这与国家一直采取重点支持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密切相关。城乡社会福利差异主要表现在:

1.1城乡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权利的差异

享受医疗福利是保证城乡居民拥有健康身体和和谐家庭的基础。目前城乡居民在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医疗基础设施的差异。2010年,城镇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卫生院床位5.33张,农村2.44张;城镇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10.4万人,而农村则为204万人;第二,人均卫生费用的差异。2009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为 2029.8元,农村仅有588.1元,城市为农村的3倍还多;第三,人口平均寿命的差异。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而农村地区仅为66岁,贫困地区的还未能达到这个基准[1]。

1.2城乡居民享受教育福利权利的差异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城乡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10年全国城镇高中数为12630所,而农村为1428所。而随着初中和小学学校的消失、兼并,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远远低于城镇。另据统计,城乡教师学历差距也很大,本科以上学历70%以上在城镇。从教育经费上看,1997年以来初中教育经费支出农村占全国的比例不超过 40%,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造就了广大农村居民成为社会弱势群体,未能享受同等的教育福利[2]。

1.3城乡居民享受其他社会保障权利的差异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低水平阶段,城乡之间出现明显的倒挂现象。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救济费用有所提高,但始终只占国家民政事业费用的15%到17%左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50.5%,在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农村居民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

2.产生城乡福利差异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市偏向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社会福利差异日益扩大化。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等相关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失衡,而这些加剧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差异化,严重制约着城镇和农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2.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加剧了福利分配不均衡,有失福利公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我国的逐步扩大,城镇一直是我国相关政策措施的直接受益者。以"非农业人口"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可以享受越来越全面的社会福利。而包括农村非农业人口在内的农村居民却享受不到公平、平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同时以农民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人群也只能在部分地区被纳入到城市社会保障领域。城镇和农村之间未能突破户籍的限制,居民享受的福利也只能带来越来越大的差距。

2.2政府支持的重心始终放在城市,导致城乡长期的非均衡发展

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先沿海后内地、先东部后西部、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战略无疑属于一种单向、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在前,农村在经历长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也未能得到诸如城市般的发展,而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也带来了城乡福利水平的明显差距。

3.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体制,应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城乡居民享受社会福利的落差,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的福利差异,实现城乡居民福利权利的均等。

3.1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和培训,保证农村居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机会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居民享有的教育机会与所得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也就意味着教育机会越高收入水平则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福利国家都重视教育福利发展。一是政府应加大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开支,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在思想上、知识上和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带动农村地区发展;三是城乡之间加强经济上的合作与交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统筹推进。

3.2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要实现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权利的平等,应在个人、集体、政府多方合作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推进。一是健全农村地区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医疗设备、医药等方面提升农村医疗资源的供给;二是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转移和培训,实现城乡之间医疗人员的对接;三是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享有平等的医疗福利,减轻医疗负担;四是加强城乡之间医疗卫生事业的互助合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医疗福利的平等权利。

3.3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

同志指出:"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加大政府在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扩大社会保障的全区域、全民覆盖;二是取消以户籍制度为限制的二元福利体制,实现城乡地区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公平的福利分配;三是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重点做好农村地区的养老、医疗保险工作,消除城乡居民的区别对待,使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4稳步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做足做强主导产业和农头企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二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四级劳务输出网络,适当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三是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加快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加大对农村的财政倾斜力度,支持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的结合,为农业科技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3.5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监督和管理体系

普惠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政府部门和民众的监管,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部门应努力做好协调群众与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利益工作。在民政部和人社部的指挥引导下,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城乡居民认真履行自己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监督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炳耀,常宗虎.中国社会福利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闫冬.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福利权利的差异与对策[J].理论学刊,2011(5).

[3]彭文成,谢广岭.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1(10).

[4].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10-17.

第7篇

关键词: 烟草; 物流; 成本; 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25-01

一、建立市场导向型的成本控制模式是现代烟草物流建设的需要

建设“高效、低成本、经济实用”的烟草物流是现代烟草物流建设的方向,也是市级烟草物流中心促进卷烟经营工作上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照当前市级烟草物流中心的运行实际,市级物流中心在思想上和运行模式上仍受传统的卷烟配送工作影响较大,以完成日常的卷烟配送任务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成本的控制工作,物流配送运行成本较高。同时随着物流中心的建设和新业务的陆续开展,物流费用成本上涨压力凸显。现有的事后成本统计、核算和分析工作,与建设“高效、低成本、经济实用”的烟草物流的目标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方面的差距。因此探讨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烟草物流建设目标为要求的成本管理模式,就成为物流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必然选择。

二、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市场导向型的成本控制体系

市级烟草物流中心完成日常的卷烟物流配送工作容易,而压缩物流费用、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较难。面对现代烟草物流建设“高效、低成本”的要求,市级物流中心必须直面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构建物流建设评估体系、物流质量管理体系、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物流绩效考评体系,完善物流成本的控制的4大体系。大力压缩物流费用成本,增强物流成本管控手段。

1.物流建设评估体系。物流前期的建设水平决定着物流后期的运行质量,也决定着物流后期的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可见,建立物流建设评估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建立物流建设评估体系,就是说要建立一个物流建设评估组织,邀请相关物流专家、专业人才对物流中心要开展的每一项工作进行事前评估,寻找到每一项工作开展的最佳方案。通过事前的评估、测算和控制,确保物流的建设水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宜,不超前、不滞后,避免无谓的浪费,从而达到有效管控物流成本的目的。

2.物流质量管理体系。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局卷烟物流评价工作的要求和贯标、对标工作的相关内容,引入物流成本统计、核算和控制的相关指标,制定和明确市级物流中心的“五项”工作质量标准,推行定额标准管理,有效控制卷烟物流成本。即:推行定额标准,控制运行成本;推行效率成本,控制时间成本;推行技术标准,控制设备成本;推行用工标准,控制劳务成本;推行能耗标准,控制消耗成本。

3.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根据市级物流中心业务运行工作的实际,以“人、车、物”管理为重点,建立以一件烟、一辆车、一个岗位、一条线路为标准的“四个一”核算体系。对一件烟、一辆车、一个岗位、一条线路的费用成本进行分类核算,对卷烟入库、保管、分拣、配送的各环节分别测算成本,建立详实准确的“四个一”成本数据库,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把好成本统计、核算关口,切实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

4.物流绩效考评体系。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准,以国家局卷烟物流评价工作和贯标、对标工作为要求,加强物流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量化物流成本管理的考核标准,实行“过程实时监控、数据严格测量、绩效定期分析、考核全面量化”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绩效考评制度。突出过程控制,做好日常记录,定期随机抽检,做到事中控制,完善数据分析,做好事后考核,力争各项成本费用指标达到国家局要求的范围之内,关键指标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市场导向型成本控制模式的建设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面对市级物流中心物流成本较高、压缩物流成本手段缺乏的状况,面对当前人工成本、水电成本、油料成本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现实,面对现代烟草物流建设“取消第三方配送、实现自主配送”等不断拓展的新的工作内容,市级物流中心的成本费用存在着潜在的上涨趋势,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管理了。如果仍满足于统统计、记记帐等传统的算帐式管理工作,物流成本将不可避免地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随着新业务的拓展而出现上升。只有转变观念,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变事后统计核算为事前控制,按照成本控制目标,实行成本倒算,积极消化各种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才有可能降低物流配送运行成本,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

2.健全体系,完善指标。按照建立市场导向型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按照国家局卷烟物流评价工作和贯标、对标工作的内容,建立健全物流建设评估体系、物流质量管理体系、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物流绩效考评体系4大体系。并按照体系要求,进一步充实物流成本管理的各项指标,保证各项指标的设置满足现代物流建设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充分发挥这些指标的作用,做好同类指标的分析对比工作,及时发现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全员参与,管控成本。增强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彻底消除成本管理与己无关的不合时宜的理念,尽快改变当前物流成本由少数人负责、大多数人不知晓的现状,解决成本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将物流成本纳入到政务公开的内容,定期公布每个岗位、每条烟、每辆车、每条线路的物流成本,将物流成本的管控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身上,增强全员参与物流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物流成本的考核奖惩力度,做到优秀者奖励,超标者处罚,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效降低成本费用,保证物流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叶,陈瑛,陈淋亮.浅谈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管理[C].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第8篇

这一陈述与前面表中的发现(进入新兴市场价值网的企业(37%)与进入当前价值网的企业(6%)取得成功的事后概率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吻合?如果市场不能预先进行预测,那么计划开发这些市场的企业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呢?事实是,当我把结果展示给列席的管理者时,他们都特别惊讶于取得成功的数量和概率方面的差异。但有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就是管理者都不认为这些结果适用于他们自己的情况。这些发现违背了人们对创造新市场的直观感受――创造新市场是一种真正有风险的行为。

失败的理念与失败的业务之间的比较

本章的案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个方案。在理念的失败和企业的失败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异。在英特尔公司内部盛行的许多关于破坏性微处理器应用领域的理念都是错误的;幸运的是,在正确的市场方向还不可知时,英特尔公司并没有集中所有的资源来固执地坚持错误的市场营销计划。作为一家企业,英特尔公司在寻找主要的微处理器市场的过程中有很多次从一开始便犯下了错误,但最后都得以安然度过。同样,本田公司关于如何进入北美摩托车市场的理念也是错误的,但它并没有倾其所有来实施大型摩托车战略,从而能够在市场真正出现后大举投资正确的战略。惠普公司的Kittyhawk团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战略,惠普公司的管理者斥巨资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能力的开发,但它们预想的市场应用领域从未出现。当微型硬盘驱动器的终极应用领域终于开始浮出水面时,Kittyhawk团队已经没有资源来抓住这次机遇了。

实际上,研究已经表明,绝大多数成功的新兴企业都在开始实施最初的计划,并了解到哪些计划行之有效、哪些只是纸上谈兵时,放弃了最初的商业战略。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的主要差别通常并不在于它们最初的战略有多么完美。在初始阶段分析什么是正确的战略,其实并不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保留足够的资源(或是与值得信赖的支持者或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新业务项目便能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尝试中找到正确的方向。那些在能够调转航向、转而采用可行的战略之前便用尽了资源信用度的项目,就是失败的项目。

失败的理念与失败的管理者之间的比较

在大多数企业里,管理者个人没有资本进行反复尝试,以寻求正确的战略。不管是对还是错,大多数机构的管理者都认为他们不能失败。如果他们负责的项目因为从一开始就步入歧途的市场营销计划而以失败告终,这将成为他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污点,并将阻碍他们在机构内晋升。由于失败是为破坏性技术寻找新市场的必经之路,管理者不能或者不愿拿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来做赌注的事实也构成了一股强大的阻力,妨碍了成熟企业进入由这些技术创造的价值网。正如约瑟夫.鲍尔在他的一项经典研究(关于一家主要化工企业的资源分配流程)中所观察到的那样,“来自市场的压力使错的概率和成本都有所降低。”

鲍尔观察到的现象与本书关于硬盘驱动器行业的发现基本一致。在能够确认创新需求时(例如对延续性技术的需求),硬盘驱动器行业的知名领先企业就能够长期投入巨额风险资金来开发市场或客户所要求的任何技术。当无法确定创新需求时(例如对破坏性技术的需求),成熟企业甚至无法开展技术上较为简单的项目来对这种创新进行商业化推广。这也就是为什么65%的进入硬盘驱动器行业的企业都试图进入成熟市场而非新兴市场的原因。发现新兴市场的过程必将是一个与失败为伍的过程,大多数决策者都发现,他们很难下定决心去支持一个可能会因为没有市场而最终失败的项目。

学习计划与实施计划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