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7 16:19: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财会;集中核算制;利弊;策略;
一.引言
财会集中核算制是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型行政企业单位实行的一种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的实施,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治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使得财政预算的执行有了强大的保证。由此可以看出财会集中制度的重要性。正因为重要,我们更要认真仔细的研究此种制度的利弊性质,以便更好的完善制度,让制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制度取得的成效
1.通过实施财会集中核算制度以后,各单位的财会业务工作就被纳入了统一的管理审计范围中。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会核算工作的效率,还保证了质量。更重要的一点,此制度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2.财务管理水平很关键,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财会集中核算,就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因为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会计实行的电算化管理,让所有的账务,凭证,报表等都由计算机执行,这一系列的操作工作都保证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提高了财会的效率,而且使得信息质量更加的准确,真实。这样更加有利于领导进行正确科学的决策。
3.制度起到约束作用我们要知道,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有一定的依据的。依据就是各个单位的预算指标。假如说没有预算指标或者说预算指标超过一定标准的,会计核算中心就会拒绝支付。从这方面进行约束。对于政府的采购资金,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的,资金是直接给供应商的。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证专款专用,也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明确一点,就是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各种核算单位撤销了原来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因此,各个项目的预算收入必须要直接缴入国库,这样做法,就成功的实现了收缴分离。
4. 强化了财政监督。a.设置的监督关口更加严格了。实行了会计核算以来,审核关口变多了,其中包括单位领导的审批,财务主办的监督,还有初审复审等等。加大了监督力度。b.费用报销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单位的每一笔开支都会接受严格的把关审查,过程全程监督。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单位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c.强化了防范意识。集中核算制使得账目表单一目了然,更加的具体明白。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把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扼杀在摇篮中。从另一方面达到了监督的目的。
三.分析出现的问题
a.会计的主体不清楚。这样会使得审计的责任问题没办法界定。一方面,单位认为是会计的职责,就算出现问题也不应该承担责任。但是会计却认为自己只是核算,不应该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b.存在监督的盲区。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中心审查单位支出凭证有一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他们是建立在单位报账会计审核以及领导签批的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监督不力的情况发生。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
四.如何完善财会集中核算制度
1.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一是实行会计委派。一些预算单位的业务量大、业务很重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将其会计人员在工资、人事关系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然而对于原来的状态,比如说是原来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要保持不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会计核算中心委派会计主管,为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支招。也就是出谋划策。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人民。除此之外,经有关领导批准,对距离会计核算中心较远的预算单位,同样可以由会计核算中心向其委派会计。二是实行集中治理。某些预算单位有以下特点,就是人员少、业务量较小、业务重要性相对较低。对于这样的单位。我们也有对应的解决措施。让大家实现共赢的目标要求。一般就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以及财务收支等一系列的业务。根据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治理方式,合理有效的解决会计服务功能被削弱的这个大问题,还有助于预算单位的财务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很好的规范权责关系。这种权责关系就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和财政国库收付中心之间的。
2.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要继续增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人们能够进行及时必要的交流工作,让工作更加圆满的完成。让制度真正起到自身的作用。二是要在会计核算中心和预算单位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这要求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能有太频繁的轮岗,让具体负责人员可以尽快的熟悉工作流程以及单位的业务特点。只有这样才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要经常与财政国库收付中心联系,要经常核对各项指标。其中包括预算指示、国库直接支付数、政府集中采购数以及结余指标这几种。以科学发展观的方式看待制度的进行。可以更好的促进会计业务层次化和多样化。
3.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队伍要充实,建立一支优秀的团体队伍很关键。还有尽量提高他们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大家想一下。会计人员目前工作很辛苦。尽管负荷较重但是待遇没有相应提高,这既使得会计人员没有时间了解和熟悉预算单位具体情况,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满足的服务,不仅如此,他们工作积极性受到抑制。不能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解决人手紧张问题,一方面可以适当充实会计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应考虑会计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的实情,级别和工资待遇适当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加强会计业务层次化和多样化。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从事机械的记账和转账工作,工作阻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某方面讲会造成了会计资源的浪费。因为大多数人员都是许多精通业务、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我们可以从工作层次上进行划分,上到下设立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基础会计等工作级别,然后进行提拔,提拔标准就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了。从多样性上看,可以进行进一步分工,分工就是要按照业务内容,不同类型会计人员可以组合成工作团队,集体负责某一个或某几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服务职能。三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培训工作,可以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胜任多个岗位,将会计人员的个人发展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有效运行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最大作用才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造福于人民。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
五.结束语
财会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在许多的事业单位中都用到了这种新制度。是新型的制度,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缺点和不足。当然还有它带来的便利。这种制度确实带给人们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有助于人们更好的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也在无形中加强了监督力度,让单位工作人员能自觉的提升自身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我们要把握好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利弊。趋利避害,合理科学的运营它。认识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努力改正和完善,相信财会集中核算制度一定会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童道友主编。《财会集中核算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法规汇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3]叶士宏.关于设立基层工会会计核算中心的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7期
[4]贾红梅.浅谈经济危机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与劣[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审计 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它作为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基本形式,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相对来看,其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研究分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积极探讨相关对策是当前社会的迫切任务,对于更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含义与特点
9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集中核算的资金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专项拨款、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独立的会计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对强化资金监管、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遏制违法违纪及腐败行为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可以把各单位闲散的资金和暂时未用的资金集中起来,解决财政急需的资金调度问题。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分析
(一)积极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会计集中核算的大力实施,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变得更加透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单位依法进行理财,减少漏洞,更加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并加强资金的有效使用。单位通过实施集中核算,使得事后的资金管理变为事前资金预算控制,即改变过去的事后监督形式,成为事前全面的过程监督,这一转变对于财务收支的正常进行起着重大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其中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积极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会计集中核算,将各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统一的会计中心进行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由此可见,会计集中核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分析及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作用有很多,它不但可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强化财务管理,也可以协助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但由于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仍然是一种新生事物,相关经验不足,同时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局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笔者认为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规定制度相对滞后,其次是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
(一)财务管理分析
1.财务管理方面的局限性
会计集中核算,一般是由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承担多数的审计工作和审计责任,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对会计核算工作全程的内容包括代管资金以及会计资料的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各单位、部门收支状况原本不同,没有统一开支标准,这会给集中核算带来诸多不便。
2.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在财务管理方面应明确责任主体,并强化操作的规范性,建立统一的制度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会计法律地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同时会计责任主体仍然是单位的负责人, 会计责任主体应该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此外,还应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标准,不能忽视不定期的财产清查工作,并且重视会计相关的调查,真正提升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益。
(二)会计监督分析
1.会计监督分析中的不足
会计集中核算中的会计监督,对于统管单位的财务管理作用重大。如果会计监督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导致核算中心无法控制财务的合理支出,难以确定发票是否真实,从而很可能导致会计中心统管账难以确认真实的收支。另外,会计中心一般情况下强调的是资金运作的规范性,很少考虑到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固定资产后续控制中没有体现出会计核算同财物管理的相关关系,两者相互脱节,这种现象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措施
由会计监督方面的局限性分析中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本在于会计中心,因此,会计中心应转变其职能, 加强财务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即将会计中心由原来的核算型转化为管理型。这一形式上的转变,将彻底改变会计中心过去的只是作为核算机构的观念,从而能有效控制单位可能出现的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使得监督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有序进行,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依据有效地开展,进一步促进廉政工作的开展,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做到两者并重,因为服务到位是监督到位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单位还应同时注重建立统一核算和加强监管力度。 会计集中核算应以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加强和职能范围的合理扩张为最终目的,从而达到全面建立先进的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与实施,对于我国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对于财务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相关单位应正确认识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而保障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缪普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差错分析与防范[J].甘肃金融,2009(01)期
[2]卞颖.浅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强化核算单位财务管理[J].金融经济,2009(02)
[3]曹诚.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金融,2009(01)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探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项目法管理的日趋健全,与此同时,建筑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为了构建与建筑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完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会计核算管理流程,有效控制支出行为,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建筑业的必然。
1、会计集中核算
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中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把下属企业(涵盖了全资、控股子公司、分公司等)的会计核算业务归列到所构建的会计核算中心中进行统一管理。总的来说,建筑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在各下属企业的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以及会计责任主体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严格遵循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的原则,开展分户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实施有偿的会计服务。从根本角度出发,会计集中核算实质上就是核算中心将下属企业的记账业务纳入到自己管辖范围,下属企业实现了会计与财务的分离,建筑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会像以往那样负责会计核算业务,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财务管理工作上,进行资金的合理筹集与使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运行模式为出发点,它的基本特征是实施了“三分离一公开”的机制,具体体现在:将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间进行了分离,将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间进行了分离,将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行使单位间进行了分离,公开会计业务处理事项。
2、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策略
2.1、构建健全的核算机构与制度
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编制一套高效的核算管理体系,这属于建筑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体现会计工作绩效的前提。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特征,对各方面的因素予以全面的考虑,构建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系统,同时,编制一套相应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划分各方的职责权限,规范管理流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在财务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以及数据决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对于一些外派到工程项目或者分公司的会计人员(报账会计)命其担任会计监控这一职能。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者要定期深入工程项目或分公司中掌握了解实地情况,并将审计监察的功能作用全面发挥,从而加强审核财务支出。充分运用先进的电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构建远程报账、查账等功能性的系统,促进报账会计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财务数据资源在企业总公司、分公司以及工程项目间的自动化、共享化目标的实现。
2.2、加强报账会计的业务管理力度
报账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报账单位日常费用的报销支付与控制监督经济业务工作。报账会计必须持有会计上岗证书,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经济业务台账的登记,全面认真审核报账单位会计事项的合规、合法性,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同时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票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现金流管理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另外,企业财务部门与核算中心应针对报账会计开展相应的业务技能培训与教育活动,比如,对他们进行政治觉悟、思想、法制教育。
2.3、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和其他部门工作间的衔接与配合
具体应做到以下两方面:首先,和预算编制部门良好的配合,不断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实际执行全面预算制度后,应构建专门的预算领导小组等一些机构,主要负责预算管理工作任务。对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每一环节予以全面细致的管理,对存在的预算差异予以分析与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推动预算的良好执行。始终坚持“量入为出、节约使用、保障重点”的预算编制原则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写。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中心)、预算编制部门等各单位彼此间要良好的交流,保持联系,以做到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彼此间能够良好的监督与印证,从而对预算全程予以有效控制。其次,明确核算中心与各报账单位所要承担的职责,实施责任会计。建筑企业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的情况,所以,必须尽快构建责任会计运行模式。责任会计的核心报告对象是企业内部决策机构,在管理会计中属于极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反映责任单位(责任人)经济责任的会计核算模式。当前,责任会计以结算、责任审计等方式为主,要想合理科学的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间的关系,就必须加强财务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转化、融合的问题的研究力度,这样,其就会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作用,是会计核算中心和经济活动单位间彼此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建筑企业在实施责任会计过程中,应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办法为依据,制定一套完善高效的运行体系,且有利于日常操作、满足财务管理需求,不断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制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这两者的职能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建筑企业应切实做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将自身优势作用全面显现出来,有机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从而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娟.对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现状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14).
[2]唐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制度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1,(21).
[关键词] 财政;会计集中核算;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04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06- 02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指导思想就是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方式,加大对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1 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
(1)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审批职能由核算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使单位会计做假账成为历史,会计信息质量大大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核算中心严格按照财政、财务等相关法规,审核单位所有报账业务,对违反相关政策规定或手续不全的开支予以拒付。集中核算的每项账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报账员、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7个环节,如果数额较大或是特殊业务,必须由单位的主管领导、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一站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有效遏制了可能产生的舞弊行为,强化了财政、会计的监督。
(3)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规范了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集中核算取消了单位原有的银行账户,全部资金集中在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杜绝了私设“小金库”行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效控制了单位自行采购和拆分采购行为。
(4)单位会计资料集中存放在核算中心,方便财政部门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也便于核算中心稽查科随时稽查凭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同时审计部门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投入较少审计成本即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 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1)核算单位的内部监督弱化。由于很多单位只设报账员,未设立资金台账,而报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许多报账员甚至连会计资格证都没有,对预算项目、经费收支、往来款、固定资产管理等不能合理把握。
(2)会计核算中心监督工作存在盲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中心核算人员每人负责十几家单位的核算业务,繁重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就单据论单据,单据合法但业务不真实不能有效控制,预算开支把握不准确,单位超额借备用金或长期不归还借款不能及时控制,甚至相同业务放置不同科目的情况时有发生,日常业务与各单位的实际业务相脱离,会计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
(3)财务软件比较落后。虽然有些核算中心建立了远程查账系统,但是数据更新不及时,财务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核算单位,单位不能了解当月收支情况。
(4)会计集中核算立法滞后。各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依据是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颁布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会计集中核算缺乏法律保障。而很多财务开支标准是十几年前制定的,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
3 改革方向
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弊端必须加以改革,特别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有些学者主张取消会计集中核算,由各报账单位自己进行核算。笔者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会计集中核算。现阶段我们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规范、更科学。
(1)强化核算单位内部监督:
①报账员应持证上岗,每年要参加统一会计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严禁报销不合理开支,把好第一关。
②单位通过核算中心网络系统随时了解单位账务处理情况,严格按照财政审批的预算项目开支。
③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财务管理。报账员定期会同保管人员盘点存货及固定资产,对盘盈、盘亏及时处理。
(2)加强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
①要求单位的支出报销单用电脑打印,有条件的应安装远程报账系统,以防篡改数据、伪造签名等;对单位报送的单据认真审核,在数量、金额、预算项目、发票、合同、各环节经手人及审批人签字等方面严格把关。
②及时取得单位的财政预算批复,在实际业务中严格控制预算开支。
③每个月查看科目余额表、预算项目统计表,对科目余额异常或预算项目超支要核实情况;对借款、往来款每季度及时与单位核对清理,每月出现异常大额开支应引起注意并汇报中心领导;对存货、固定资产定期与单位核对,确保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3)会计集中核算对单位资金统一核算、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两者在实践中有效融合,共同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4)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软件系统,有利于单位依法理财,有利于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规范预算行为。
(5)核算中心稽查科要加强稽核,严格把关。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力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防范风险。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化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原有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逐步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企业集团总部可以实时掌握、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这种管理控制能力实际上是企业集团化和跨国经营的一个前提。我国政府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非常重视,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要求中央企业结合内部机构重组和扁平化管理的需要,积极推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强集团公司资源配置和财务监控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试行会计集中核算,许多中央企业正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和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传统的分散型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信息传递迟缓,核算口径不统一,核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完全适应及时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会计原则要求,不能满足集团型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以企业集团为会计核算主体,实现一本账管理,各级管理机构的会计信息由信息系统汇总生成,减少中间层信息生成环节,企业集团总部可以实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辅以适当的人工干预,自动生成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效率,增进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一般地,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核算层三个层级构成。财务决策层利用核算层和管理层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集团管理决策。财务管理层以业绩评价、预算管理等手段实现对资金、资产及成本的管理。会计核算层是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基础,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基本会计信息。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研究
根据会计信息集中的程度和集中方式的差异,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可以分为大集中模式(一级集中模式)和分级集中模式。
(一)大集中模式
1.大集中模式特点
大集中模式采用一级数据中心,实行集团一级核算。大集中模式采用基于B/S架构的集团大集中方式,所有的数据存储、处理与查询都集中于集团总部数据中心。集团总部、一级子公司、二级子公司等业务处理和查询通过网络连接到集团总部数据中心进行操作。其模式如图1。
模式一:一级数据中心,集团大集中
2.大集中模式优缺点分析
优点:财务制度易于贯彻,财务管理流程易于规范,基础信息易于统一;信息实时共享,实现动态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工作量小,升级方便,运行维护成本低。
缺点:系统实施前的制度规范、基础信息统一等标准化工作量和难度大;财务处理的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系统并发用户数量多,数据量庞大,对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效率等性能要求高;系统故障影响范围广,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全集团系统的财务业务处理。
(二)分级集中模式
在该模式下建立两级数据中心,财务数据两级集中。采用集团总部数据中心(一级数据中心)和一级子公司数据中心(二级数据中心)两级结构。各一级子公司的数据处理和查询集中在二级数据中心执行,二级子公司则通过网络连接到二级数据中心进行操作。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的数据处理和查询在一级数据中心执行。一级数据中心与二级数据中心财务信息保持同步。
根据一级子公司数据在一级数据中心的存储方式,又可以将两级数据中心的模式细分为:分账集中与并账集中。
1.分账集中
分账集中方式下,一级子公司数据同步到集团后,不同一级子公司数据以独立账套的形式存储,即仅仅实现物理上的集中。分账集中如图2。
集团可以直接从一级数据中心随时查阅核算报表和管理报表,可以随时进行各种财务分析,可以针对某个一级子公司进行追溯查询,实现对下属公司的监管。二级子公司数据存储于二级数据中心,一级子公司可以动态掌握二级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可以对二级子公司资金支付进行过程控制。
2.并账集中
并账集中方式下,一级子公司数据同步到一级数据中心后,不同一级子公司数据被合并到同一账套中,或者被同步到一级数据中心数据仓库中。并账集中如图3。
并账集中与分账集中的主要区别:并账集中在一级数据中心形成一本账,分账集中各一级子公司账套仍然独立存储;并账集中易于解决集团内部交易协同问题,可以直接从一级数据中心提取内部交易信息;易于解决对多个不同一级子公司数据进行汇总查询与分析的问题。
3.分级数据集中模式优缺点分析
优点:除财务制度易于贯彻,财务管理流程易于规范,基础信息易于统一之外,两级集中模式下,财务系统应用灵活性强,容易实现一级子公司的个性化管理需求;集团总部可以通过一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实现对各一级子公司的监管;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风险低。
缺点:与大集中模式比较,系统实施前的制度规范、基础信息统一等标准化工作量和难度同样巨大;数据存储的冗余大。
(三)两种模式利弊分析
大集中模式和分级数据集中模式的差异比较分析如表1:
企业集团在选择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时,需要考虑集团组织架构、管理幅度、经营模式和管理需求,以及网络环境、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功能支持度等因素。大型企业集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逐步实现一级集中核算,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集团可直接采用一级集中核算。
三、会计集中核算关键特性
(一)信息集成
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以各类单据的形式对业务信息进行记录,这些单据通常被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原始依据。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不同的规则和形式同时对一笔经济业务分别记录,数出多门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同一信息存在差异。所谓横向应用集成就是为了消除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间隙,实现“数出一门,多方使用”。即业务系统中以单据形式记录的业务信息,将根据转账规则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信息。
在一级子公司层面实现横向应用集成。横向应用集成关系如图4。
1.信息集成
会计核算信息中大部分原始凭证都来自于报账管理和业务系统,根据业务系统所记录的业务单据,借助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保证财务与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同步性,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
2.流程集成
报账管理的部分资金支付,是由物资采购付款、项目款项支付等引起的。报账管理中的付款申请,实质上起源于业务系统的业务单据。因此,需要建立起付款申请与各业务系统部分单据之间的流程集成关系。报账管理与业务系统之间的这种流程集成关系,将影响两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流程集成。
3.财务管理信息共享
会计核算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将通过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服务于财务管理其他职能,共享关系如图5。
(二)前端业务协同
1.业务部门信息自动集成
各业务部门如销售、物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等业务部门发生经济业务以后,相关的销售收入、物资采购调拨、基建支出、薪酬支出等涉及财务收支的信息,按照协同规则进行处理后转化为记账信息,通过信息系统集成接口自动传递到财务应用系统。
2.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
财务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专业审核,审核无误后按照记账规则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改变传统的会计凭证手工录入、财务记账与业务发生不同步的情况,实现从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自动转化和同步一致,形成业务财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机制。
(三)关联交易协同
对于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协同处理,在业务发生时通过系统实时核对一致,保证双方数据实时清对,提高合并抵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集团总部建立统一的协同业务平台,设置业务协同规则(含争议解决机制),实现跨数据中心的业务协同处理。当关联单位之间发生关联交易时,由一方单位发起关联业务申请,经集团总部协同业务平台流转至对方单位审核确认后,双方共同生成会计凭证。当双方单位对交易事项存在争议时,由集团总部协调解决,组织双方按照相同的原则生成会计凭证。
对于子公司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主要有资金划拨、资产划转、内部购销等事项,由子公司在财务应用系统中统一设定关联业务类型、关联单位组合及业务协同规则。当关联单位之间发生关联交易时,由一方触发,按照协同规则自动提交另一方审核,经对方确认后,同时生成会计凭证,实现交易双方同步处理,交易信息准确一致。
四、会计集中核算实施路径
(一)统一财务制度与基础信息
财务制度与基础信息的统一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根据集中核算需要,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控制,以实现在集团内部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同时需要为子公司核算处理中的个性化需求预留弹性空间。需要统一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制度、业务分类标准、组织机构、会计科目等等。
(二)统一核算流程
流程的优化与标准化是加强过程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功能,统一账务处理流程、集中报账流程、报表编报流程等几个关键流程。
1.账务处理流程
记账凭证来源于两种方式:根据原始业务单据,手工填制记账凭证;由集成平台根据其他系统的原始业务单据(如发票等)生成记账凭证。内部交易相关的双方单位的财务处理具有对应关系,为了保证双方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在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中,需设置业务和关联交易协同规则对内部交易进行管理。
2.集中报账流程
不同的业务类型,对应报账流程存在差异。需就集中报账的两类业务进行统一:对外付款流程(内部往来款项的划拨类似)和先借款后报账流程。
由物资系统进行物资采购等所引起的对外付款流程,在物资系统中将记录购货的物流全过程,根据供应商的不同,企业可能需要在签定订单后或获取发票后请款。与请款相关的业务前端单据存储于业务系统中,在报账管理中主要记录并控制款项支付过程。报账流程如图6。
日常费用支出中,大部分都采用先借款后报账的流程。报账单与之前的借款单进行核销,确定应补付或收回的差额款项,系统根据差额调整资金预算的实际支出数。
3.报表编报流程
依据报表内容,公司报表分为核算报表和管理报表两类,核算报表主要服务于外部信息需求,管理报表主要服务于内部管理需求。依据报表主体,集团总部报表分为个别单位报表和合并报表。
(1)个别单位报表流程
个别单位报表是指作为核算主体的二级子公司、一级子公司、集团总部报表。定义个别单位报表的格式、取数来源及运算关系。上级机构定义完报表模板后可以下发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接收个别单位报表模板。需要生成报表时,可以输入查询单位、期间等条件,系统根据取数来源从会计集中核算数据库中读取报表数据生成个别单位报表。
(2)合并报表流程
集团总部、一级子公司都需要按公司组织结构生成集团报表。同时,集团总部可能需要按照行业等编制合并报表,了解不同产业业绩情况。集团报表编制流程如图7。
(三)统一权限管理
由于不同会计核算主体的财务数据集中于相应数据中心,不同会计核算主体所具有的权限不同。企业集团将从不同管理级次、不同管理角色出发,对权限管理原则进行统一规范。
1.权限的分类
权限分为两大类: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功能权限,将决定用户能执行哪些操作,根据用户所能操作的系统和功能进行功能权限的管理。数据权限,将决定用户能访问哪些数据,根据用户所属机构及职权范围进行数据权限的管理。
2.权限管理方式
权限管理采用分级次、分角色管理方式。按级次分为集团总部、一级子公司、二级子公司三个级次,上级可以分配下级的权限。按角色可以分为业务经办、出纳、审核、核算会计、报表、财务主管及各级管理者等。
3.分级次的数据权限
基本原则:上级机构具有所有下级机构的数据权限,下级机构只具有本级及本级以下机构的数据权限。
各级机构只能访问本级及本级以下机构数据,不能访问上级机构数据,也不能访问其他平级机构数据。
4.分角色的功能权限
分角色管理,根据最小权限原则,分别为不同级别的不同角色设置权限,控制合法用户的操作权限,避免因权限控制方面的漏洞导致越权操作,产生安全问题。
五、商务智能技术的引进和利用
随着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会计信息的深度利用奠定管理基础。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会计集中核算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包括数据采集、转换和加载、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和商业模型等),为企业集团定制各种报表和图表,向管理者提供个性化的多维信息,使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利用能力大幅度提高。通过商务智能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信息技术的成果,改善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增强透明度。基于商务智能的财务智能分析将不仅关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而且将以更广泛的数据源为基础,对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及其效益、预算执行、成本结构、资金动态及趋势、盈利能力及趋势、财务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动态、直观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商务智能的应用不局限于财务管理领域,对企业集团的生产营销、物资采购、基建投资等领域,同样可以进行更深入、广泛的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 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 .会计研究,2009(6).
[2] 王世定,徐玉德. IT环境下会计系统重构:一种融合理论及模型构建[J] .会计研究,2004(9).
[3] 李端生,续慧泓. 论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J].会计研究, 2005(6).
[4] 王君彩,王保平.关于国有企业集团投资链条冗长衍生问题的初步研究 [J].会计研究,2008(1).
[5] 黄林军,张勇,闵珊珊. 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J]. 财务与会计,2008(4).
[6] 黄莉.浅谈网络时代的财务集中化发展趋势[J].财会研究,2010(5).
[7] 毕海丽.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融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 .
[8] 陈毓圭. 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进展、障碍、对策 [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5).
[9] 周华,戴德明,刘俊海. 会计准则的价值导向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J] .经济管理, 2009(7).
[10] 毕瑞祥.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J] .会计之友,2007(5).
[11] Jie Li,Gang Li,Ping Zheng. Establishment of centralized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under of the informationization.[C].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IS 2009).
[12] Zou Jian-hua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ast China Grid's social insurance center based on Internet.[J].Editorial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08(36).
[13] Nier, E. Jing Yang. Yorulmazer, T. Alentorn, work model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7(31).
[14] Van Kuyk, B.Centralizing financial operations [J] .Strategic Finance ,2001(83).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有效融合
一、引言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实行会 计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已成为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已经在各级财政部门普遍实行,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尚未全面推广。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在机构设置上统一规范,在职责功能上统一健 全,两者实行有机融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我国财政资金的缴库和拨付方式,多年来一直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足额下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为此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益尝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自2001年开始逐步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对规范 财政支出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财政部在充分肯定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在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当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财力统一运作,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实行国库集中 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中,预算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减少中问环节, 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从而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预算单位结余的财政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在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产物资的变动一旦不涉及货币资金,例如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核算单位如未及时报告会计核算中心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中心便无法反映资产 的真实情况,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恢复单位的会计核算功能,预算单位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为一体,能有效阻止上述情况发生。
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实行财政监督和财政宏观调控。从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核算中心几十个人的却要对好几百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核算,这样核算中心往往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无法对已有的会计信息作财务分析,得出对核算单位有用的财务信息,监督管理也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已得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上,经济业 务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中心通过远程监督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势必影响到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机构、财政部门这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首先从机制上防止了营私舞弊;其次,财政 资金的拨付为按项目分笔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增强了使用透明度,实现了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第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奠定了基础。
4.完善和健全了财政监督机制,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可以依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银行每天反馈的支付信息,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将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有效地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5.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运作程序更科学。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支付程序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将国库资金拨付到核算机构的单位账户上,核算机构审核单位的支出申请后,将款项拨付到收款单位,预算单位账户上是实实在在的存款,而不是零余额存款户,这些存款是预算单位的资金,财政不能随意调用,这样闲置的财政资金分散在预 算单位账户中造成了财政资金沉淀的现象。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程序,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例,是财政部门对支付机构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支付机构收到 单位支付申请后向银行下达支付令,并从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给收款人及用款单位,财政零余额账户上实际是没有存款的,有的只是国库账户的额度,国库集中 支付存款在最终支付前留在了国库,是财政资金,财政可随时调用。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方式对于缓解财政资金困难,集中财力办大事、办难事,减少财 政举债的规模具有重大意义。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1.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集中核算前,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有些单位没有专职 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账户设置比较混乱。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操作环境下,对所有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规 范的核算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保证了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2.强化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了腐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中心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得到增强,一些不合理、超标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在办理有关经济业务前,先向中心咨询其合理性、合法性,把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中心的审核标准,认真审核每一笔支出。
3.会计集中核算的成功运行为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的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会计集中核算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为政府采购的纵深发 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是核算中心审核的重要依据,凡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劳务,预算单位违规的,核算中心将予以拒付,凡部门预算 中没有纳入的采购项目,单位自行办理的,核算中心将不予报销。核算中心使政府采购真正实现了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
4.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四、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相融合研究
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行方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会计集中核算制要求取消单位原有的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实行单一账户制度,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运作方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单一账户制度实施创造了条件。会计集中核算制已成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有效补充,会计集中核算制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办理资金结算和统一发放工资,实际上已拥有了一部分国库集中支付的功能。通过对单位预算的有效执行,使财政监督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成为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有效补充。会计集中核算制要求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核算,这种方式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国库集中支付下。收入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不设立过渡性账户。支出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预算单位支付,其目的是加强财政监 督,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后者要求单位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单位的收入要求直接进入财政专户或专储。在“三权不变”的原则下,由单位领导审 核批准。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由核算中心统一办理各项收支业务。虽然目的是加强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但因为集中核算所形成的会计核算职能的独立性仍然使财政监督得到了加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空前提高,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关键词:财务管理;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施工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更趋多样化,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公司财务运作模式,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运营流程中,加强对财务支出的控制,明细资金流动去向,实行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优点分析
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在会计的核算上取消了以前单独独立核算的办法,转而采用施工企业统一的、规模化的集中管理机制,将会计人员纳入整体的企业管理体系,服从于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这种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合理运转,使企业财务运作更加透明化、清晰化,提高企业财务的运转效率,加强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强化企业投资回报率
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中的财务核算工作现状而言,会计集中管理的工作是重要的着眼点。一方面,集中化管理有利于企业集中投资,把握重点的投资项目,从而避免了分散投资的风险和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集中化的管理将提高企业经营运转的效率,合理使用资金,有利于企业财务的整体性监管。就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的长远效果而言,不仅有利于控制资金的动态流向,同时有利于避免财政分离、政企分离、上下不和的现象出现。
(二)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
会计核算的专业化体现在:有效地将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分离,与此同时加强财务权限的独立和集中,有利于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形成集中化的回报。企业要完成财务操作性职能与战略决策性职能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将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处理工作分开进行,以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职能。
(三)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
在实际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因为账目整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由个人负责,存在项目业务简单化、会计人员素质和水平不一的相对差距、核算工作过于随意化等现象。由于个人的原因,个别的会计人员仅凭着惯性的思维设计基本的账目,使得帐表不对应,降低了会计资料的统计意义。整体提高企业财会人员队伍的工作素质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意在保证核算内容的真实性、增加工作中的方向性,除了对外提供基本的财务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正确的数据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核算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集中核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项目众多,资金的流转速度快,因此也不免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少企业财务结构分析
广义上的企业财务结构,指企业全部的资金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者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关系。如果企业的财务结构比较健全,则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比较大,能够承担经营和财务上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并能够应付来自外界的冲击。但是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没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财务结构。也就是说缺少按照企业的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两边的相关数据比例关系进行分析的具体活动。
(二)缺少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衡量现代商业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财务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内部而言,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测定,有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外部来看,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时债权人最关心的因素,因为这是他们的投资能否如期收回的主要依据。集中核算下,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企业的收支与总体平衡,而轻视了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等指标的分析,使得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评估与监督作用显得比较薄弱。
(三)财务管理的集中化使资金的使用与监督变得困难。无可避免的将资金也进行统一管理,零散的资金使用率将降低,可支配的资金额度下降,从资金的角度就限制了企业项目的发展。集中管理下,会计人员的前、中、后三项监督被削减到只有最后的集中监督,监督机制相当于在缺少多次监管的前提下被弱化了。就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化的工作现状而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缺少系统化的工作方式,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致使会计审核人员没有核算的参照准则,工作推进速度慢。而且在最终的核算工作上与企业的管理脱离。
三、如何解决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能够作为会计人员工作的考量标准,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了钻规章空白的漏洞的情况。同时要建立会计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转变单一的人员管理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将工作责任明确到个人、分工有序,将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重要内容。将纷杂的财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财务工作的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
(二)提高施工项目中核算员的素质
施工项目中核算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工作发展前景,还关系着企业财务的良性发展。财务数据涉及面广、复杂繁琐,因此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是关系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核算工作耗时长、涉及面广、相关部门众多,这些问题造成了工作的繁重性,很难留住人才。企业可对内部员上岗前工进行相关岗前培训,帮助员工克服畏难情绪,同时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避免工作人员产生惰性,有力指导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原始数据。
(三)采用最新的统计手段
传统的会计统计方法在今天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已经落伍,电算化已经普及,计算机能够以其强大的运转速度和繁琐数据处理的正确率占有领先地位。计算机在核算工作中使用,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具体的集中核算工作中利用网络和核算软件,每日更新材料数据,完成原始的资料录入工作之后就能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完成工作。
(四)明确核算工作职责
财务部要组织资金结算工作,按照建筑项目工程具体的部门完善内部资金流转的明细,保证账目清晰可查,便于管理和查阅。限制建筑项目部的财务权限,内部财务管理设立专用的公司财务章,对外的结算工作则采用银行的印章。资金的使用不能没有章法的调动使用,要提前做出申请,进而由财务部审查核实,再由公司专人签字,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结束语
财务部的公章制度应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为参照体系,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集中审核办法,操作流程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规范化。企业使用一个帐套,统一处理公司的全部账目,专门负责人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此办法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公司各项目的成本情况,并对各项目成本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公司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弊端;措施
当前,各企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更好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促进各企业和单位发展。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从近几年审计过程中,发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缺乏理论指导
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关系怎样, 会计集中核算与记账的异同点是什么,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的管理监督职能如何发挥,谁对单位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性负责任等,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没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2.会计集中核算忽视了会计的管理作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不了解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不懂得单位的经济业务开展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单位效益的好坏、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因此,集中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不会、也不可能参与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核算中心仅仅是一个机械的记帐员,简单的履行记账职责,把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作用忽略了,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倒退到记帐会计的阶段。
3.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被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外部监督得到了加强,但单位内部监督合牵制机制出现弱化现象。一是实行集中核算后,一些单位误认为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认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及相关法律责任在会计核算中心,故放松甚至放弃了单位内部监督。二是单位内部牵制机制也被弱化,过去单位财务有单位内审和部门内审的内部监督,单位被纳入集中核算后,原有的单位内部的审查和各部门之间的审查,这些牵制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单位财务知情面逐渐缩小。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记帐时,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有些问题难以实际把关。如我们在工作中要求,单位报帐员所报帐目,必须由单位主管会计审查签字,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的报帐员往往意识不到其中的严肃性,认为只是形式罢了,只图省事,未经主管会计审查签名就到中心报帐。有些主管会计也只保留了一个签字形式,而不注重业务“内在实质”,将一切业务核算全部推给核算中心,使得单位内部的审核逐渐流于形式。
4.挪用专款较为突出
一是从帐面直接挪用。体现在:一方面集中核算内容不够完整、核算方法不够规范,使单位的各项专项资金只在一个帐户里反映,与正常经费混在一起,没有进行明细核算,看不出各类专项资金的各自拨入、拨出和结余情况,不利于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监督、拨付、使用;另一方面是会计的责任心不强造成挪用,有些款项的来源用途填写较为模糊,使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是通过预拨项目资金形式挪用。主要指实行报帐制项目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将资金按项目进度先预拨一部分,实施项目单位是否按规定、按标准进行施工,是否进行了工程质量验收等相关手续,甚至根本不属于指定的项目,项目单位为了达到在核算中心顺利审核过关及报帐的目的,尽可能将一些违反财经法纪的事项想方设法完备相关的手续。
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1.要给会计集中核算以理论引导
要组织企业和单位的实践工作者对会计集中核算进行广泛研究,深入探讨。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的职能是否变化、作用有那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与单位的关系怎样、职责如何划分、设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会计集中核算与记账的关系等均需要我们搞清楚。只有在理论上搞清了这些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2.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机制。明确预算单位仍然是会计主体,规定会计业务处理中预算单位报账员、主管领导及核算中心分口核算人员的职责,并制定凭证审核及传递程序、支出复核制度,形成分工明确、层层把关,形成责任清细、管理到位、相互制约机制;二要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报账员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除做好本单位的报账工作外,还要处理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起财产物资实物账并由财务主管负责登记,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财产物资的盘点和核实‚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财产物资增减变动和领用手续‚定期和会计中心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大额借支、大额支出、超指标、超计划用款审批制度。对单位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都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地审核,看有无虚假支出、不规范票据入帐。四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考评制度。对各监督检查部门查出的问题,查明问题形成的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将“中心”职能,由核算转向管理
(1)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的流失和帐外资产的存在。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资产真正实行了账实分离,而各部门在使用资产时常常是存在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等现象,加之报账不及时,而中心又不实际掌管实物便会造成账实不符。因此我们应对本企业和单位的固定资产、债权等资产建立统一监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项资产的清查。如固定资产实行“实物图片报账制”,债权类要审查手续是否齐全,拖欠是否超期等,对于盘存资产督促各部门及时入账。
(2)注重债务管理,防止违规举债。首先,对集中核算前的债务要监管其真实性、准确性;分析形成原因。其次,控制债务利息,防止高利贷的发生。再者,严格控制新的举债产生,对于各部门的各种违规集资、变相借款要坚决杜绝。
(3)强化收支管理。对各部门的收入要监督其及时入账,纳入财政专户。对支出则要制定合理的开支标准,严格遵守“审批报销制”,加强对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真实反映各部门的财务状况。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
实行集中核算后,财政部门应及时做好报帐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一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和专业指导,提高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二是要加强《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等各项财政法规的学习,提高报账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识,通过一系列制度,制约报账会计的工作行为,保证报账会计诚信为本,坚持原则,使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三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会计工作定期进行评价,促进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通过以上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报帐会计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所报帐目准确性差的问题,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削弱了会计的管理作用以及部门单位内部的监督控制力度。因此,我们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握“中心”职能,正确行使权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和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税;200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