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7 16:19: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绿色产业商业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创新对策
目前,农业旅游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特色和趣味的旅游形式,它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播民俗文化和生产文化发挥了极为关键的积极作用。农业旅游带给现代居民回归自然,在自然中释放自己,令更多的城市居民获得全身心贴近自然的生活。根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各类休闲农业旅游接待人数与经营收入都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仅仅以2014年上半年为例,全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已接待游客5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当前现代农业旅游的商业运作模式依然以传统的产品模式为主,出现了用户研究滞后、产品品牌建设落后、产品营销模式陈旧、管理服务不规范等与现代农业旅游发展不相符的矛盾问题,迫切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来改变当前农业旅游的被动发展状态。由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及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状况,对商业模式创新对策加以探讨。
一、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及商业模式概述
(一)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的背景和作用
1.大众休闲时代农业发展条件和机遇。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正在直线上升,增长速度飞快。从2014年刚刚出炉的中国成绩单中可以看出,我国2014年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已有7个省市的人均GDP破万。此外,我国居民在法定节假日上,共有125天公休假日,其中有10天的带薪假期。因此,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渴望也日益增强,这都充分说明我国已具备休闲大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利于农业旅游的大力发展。
2.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参与的表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4年由国务院颁布并实施,该文中提及了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要点。其中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息息相关,它们都利用了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以及市场需求,发挥了生态优势,从而突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形成一批具有多样化、特色鲜明的农业旅游产品,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同时,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途径。
3.有利于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农业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在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购买了文化和精神产品,充分享受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以及农业生产,使得旅游者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与此同时,旅游者进入乡村也带来了现代的思想与城市的文明,推动了城乡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现代农业旅游与商业模式
1.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运用的一种系统,充分组织和利用各种资源,形成能够促进旅游者消费的服务。与一般的企业运营商业模式相比,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具有一定的依托性、价值性、风险性和高要求性。首先,依托性体现在农业旅游领域内依托多个产业发展,满足其旅游者目的地旅游的精神需求;价值性体现在为农业旅游创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风险性则表现为旅游者需求的改变而造成的商业模式的多变性;高要求性是指农业旅游商业模式需要更好的产业策划、更优秀的管理团队、更为广泛的参与以及合作,更需要品牌建设的加强。
2.目前,我国农业旅游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很多弊端与不足。首先,在用户方面存在滞后性,策划与决策上无法跟随时展的脚步;其次,产品未形成品牌化,不具备本身的竞争优势与顾客体验,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层次需求;第三,宣传和营销模式陈旧,缺乏“年轻态”。第四,非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导致服务存在偏差。对于旅游景区来讲,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必不可少,农村旅游景区更是需要专业的经营管理,乡村居民没有较强的旅游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感受。
3.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于现代农业旅游的必要性。首先,可以提高农业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者体验和感受;其次,促进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建立起具有文化内涵、精品以及特色的旅游产品生产体系,扩大品牌影响效应;同时增强农业旅游经营管理能力,以用户为核心,提高策划和决策的“数据化”。
二、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构成策略
(一)旅游发展环境策略
企业商业模式需要完善的内部管理作为保证,由此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主导营造作用,首先,保护和扶持农业旅游资源。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涉农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保护,进而做好相关扶持工作;其次,优化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利用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措施不断完善农业旅游区域内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规范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二)产品定位和开发策略
产品定位和开发是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中最关键的一步,产品定位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产品的开发则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销路。例如农业旅游当中所涉及的文化创意、文化创意包装、文化旅游产品都是经过产品定位和开发策略之后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文化创意是产品定位和开发策略的核心内容,以文化为主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农业旅游产品的价值,形成独特的个性与吸引力,从而造就强大的产业生命力。
(三)品牌营销策略
经过产品定位与开发后,农业旅游的发展就面临着市场竞争力的巨大挑战。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旅游景区的独特性,使之与其它农业旅游的区分度增大,从而彰显出地方特色与旅游项目特色,以避免出现雷同等现象。品牌营销策略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三个方面,进而增强农业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四)市场运营策略
农业旅游的市场运营策略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户和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在农业旅游发展当中,基本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已经具有明确的分工。从农业旅游角度上说,农业旅游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而管理权则是依靠农户和相关企业,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到农业旅游管理上来,仅仅体现在政策上与资金上的扶持。
(五)产业链发展策略
现代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大更多的价值。一是围绕农业旅游产业,大力调整产业机构和发展相关服务业、交通业、物流业、加工业等,扩大产业链条,革新县域经济结构;二是以乡村建设为载体,建立农业旅游绿色食品、旅游产品开发等主体产业,打造出具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品牌;三是围绕旅游服务,建立涉及水果、畜牧、蔬菜等农村产业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旅游营造更好的经济环境,实现了农业旅游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对策
(一)发展集聚式旅游,扩大产业链条
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主要是整合空间内部资源,将多种旅游要素整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旅游产业链、价值链,最终建立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区。农业旅游集聚效应得以产生,主要源于当前情况下农业旅游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重构农业产业链条,创建以农业旅游产品为核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点,对现代农业旅游商业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农业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二)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
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是现代农业旅游的重要基础,因此基础创新就是以旅游者为中心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设计。首先,消费者是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给不同的产品。其次,所开发的产品必须具备应用价值,并符合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对现有资源实施创新利用;最后,以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为核心,优化商业模式,建立一体化的模式优化体系,在给与消费者良好体验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商业与社会价值。
(三)产品升级与体验
在满足旅游者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之上为其提供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突显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创新,即产品升级、产品个性化设计以及增加体验活动。该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形成,旅游者的需求不断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众化需求,而是个性化、能够体现与众不同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因此在核心创新方面,首先,促进产品升级和个性化设计,其次,提高旅游者体验感受指数。
(四)打破农业旅游产品的空间限制
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扩大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维度,保证基础产品和功能产品研发,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使特定旅游资源更具主体性与功能性。同时,加大对发展产品以及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致力于未来产品的研发,打造农业旅游高端品牌。其主要针对高收入旅游者。因此,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门别类,才能把握关键创新。
(五)高水平、高品质的管理服务
根据农业旅游的实际关注点,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才能满足旅游者对农业旅游特色性、参与性、原始性、舒适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首先要从细节入手,以流程再造为主要手段,以追求卓越为最终目标,努力开发高品种的服务模式;其次要从自然入手,以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为主要核心点,以热情、温馨、亲情等感受为最终目标,做到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爱民.“美丽中国”视角下的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1)
[2]孙金晶,卢凤君,金琰等.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园艺,2014(2)
创新与城镇化的驱动力
在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而实际上,创新必须实现多种要素在载体上的聚集,包括金融、服务、产业等,而产业地产正是实现这些要素聚集的最佳载体。
为了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未来产业地产的发展,必将自身定位于服务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多种增值服务和科技创投,实现创新型企业的聚集与创新。中国能不能崛起,能不能改变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关键在于中国能不能诞生若干世界意义的、新兴的产业集群。
因此,助推产业创新引擎是产业地产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
同时,产业地产更是破解城镇化与工业化不相协调的关键。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一论断的提出,针对的就是我国传统城镇化模式造成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严重背离。
就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对应关系而言,按照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60%;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51%,城镇化发展有较大空间。
新型城镇化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产业作为城市的肌理,在城镇化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实现政治经济、生态、人口、文化、空间的多向融合,使其具备作为一个新的城市中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
因此,作为产业地产,不应该仅放眼于发展孤立的园区,而应该在推动园区面积扩大的同时,推动园区向科技新城转化,将社会管理、商务休闲、金融服务等多种城市职能植入其中,使科技新城成为独立的新兴城市存在形态。
考察发达国家产业地产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比较典型的如美国波士顿―华盛顿区域,最初各个城市都有自身孤立的产业园区,随着园区内经济发展,要素流动加速,交易市场突破了园区边界。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群中流动,形成了整体效应巨大的城市群,突破了产业园区地理限制。
园区的“尖峰”选择
区域经济学中的广义梯度理论指出,不同的区域处于不同的梯度空间,拥有不同的区域能级。中国的经济发展,符合广义梯度理论,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的区域能级。同时,自身的资源也各有差异。
从目前产业地产的发展来看,许多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定位趋同、产业服务趋同,没有结合区域实际发挥产业地产作为区域经济引擎的作用。
因此,作为园区开发商,在进行相关园区定位与开发时,一定要加强区域研判,下大力气对区域经济、区域的整体环境进行准确深入研究,确定适合本区域的产业定位与发展路径。不可贪功冒进,一拥而上,如果看到某个产业获得国家支持,便不顾区域所处的梯度位置与自身资源盲目发展,必将加大后期园区招商运营难度。
目前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分层次发展的趋势,对于区域能级较高、人才与科技资源储备较丰富的地区,可以考虑发展高端研发产业;对于部分区域能级较低的地区,由于人才、资本各方面的限制,应该因地制宜,可以适当考虑发展制造业,以带动地方经济。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多层次、差异化的城镇化道路。
作为新型城镇化推动者的产业地产商也应该认清这一趋势,助力地方政府准确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产业决策。坚持差异化定位,从区域所处的能级与资源禀赋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定位与发展路径,做到与周边的产业园区错位发展、竞合发展。
西方学者曾提出“世界是平的”理论,2007年硅谷提出了疑问:“在平坦世界怎么打造全球的尖峰”。纽约、伦敦、巴黎、硅谷、好莱坞都在“扁平”世界上打造了全球的区域尖峰,在中国,也出现了尖峰,如寿光的蔬菜、义乌的小商品、中关村的IT、武汉的光电子。在这个平坦世界上,各地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没有别的出路,只有通过创新,通过创新创业打造区域个性,形成平坦世界中某个领域的尖峰。
例如,无锡属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节点,与上海、苏州等组建了密集畅通的城市网络。因此,无锡新区将核心产业定位为物联网产业,这与无锡的自身资源与区域能级是相适合的。物联网属于高端研发产业,无锡处于中国科技人才密集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因此才能承担这样的产业定位。而对于一些中西部城市,过高的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显然并不适合其自身的发展。
另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低碳与智慧园区逐渐兴起,这也将是园区管理模式的深刻变迁。
所谓绿色低碳,指的是运用新一代节能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室内装修等多方面运用多种节能减排技术,使整个园区的碳排放量处在低位。同时,打造开放的绿色的亲和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园区生态空间。
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突破也为园区运营与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通过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园区内的电网、交通、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均实现了智慧运作。
成长中的商业模式
产业地产的未来发展,要求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重产业结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与环境保护;不但注重对地方经济的拉动,还注重对地方人力资本的提升。在这种大趋势下,产业开发商仅仅通过自身的房地产经验,已经很难完成现代园区的开发,满足新型城镇化模式的要求。
在新型城镇化模式下的园区开发,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行业内,而应该多方整合企业资源,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资源链条,包括生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教育培训企业及商业企业等,共同打造现代园区。
与此同时,产业地产商的商业模式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传统的产业地产开发商,往往以产业开发提升土地价值,主要通过出售住宅实现盈利。产业地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产业地产开发商进一步拓宽盈利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增加业务收入来源、实现盈利模式的综合化与丰富化。如通过产业增值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在促进园区企业成长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获取必要收入来源。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如科技创投业务,通过投资园区内高成长企业,分享高科技企业成长收益与资本收益。
而由于产业地产前期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开发企业应充分注重业务配比,实现长短互补、风险对冲。具体来讲,就是在商业业态、产业业态及住宅业态的配比中,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通过住宅实现销售回款,补充现金流,继续投资产业业态;同时,由于住宅一次性销售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应当适当考虑租售比,通过商业产品及住宅产品的出租,获取稳定的现金流,保障财务风险。
赛迪顾问把信息消费市场划分成若干领域:信息产品消费,如买报纸;通过IT的信息消费,包括软件和硬件的产品;让信息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而形成的消费,不仅是单纯的狭义的信息和一条资讯或新闻,也可能是影像、音乐、游戏;还有就是针对信息服务的消费,包括技术服务和应用服务两大块。
信息消费的特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信息消费有时间地点的要求;第二个特征是,产业模式更新非常快,会不断涌现出新市场、新业态;第三个特征是,具有独特的增益效应,信息消费产业链当中,产业、市场、产品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并互相促进;第四个特征是,绿色无污染,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它没有消耗过多的能源和污染。
从战略高度看待信息消费
赛迪顾问认为信息消费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看,第一,从消费市场的角度去看,信息消费是新一轮扩大内需的重要引燃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二,信息消费能够跟很多产业形成融合,推动其他行业发展。而且信息消费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消除了地域之间的差异,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改善了用户的体验;第三,信息消费优化了经济结构,它能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帮助传统行业改变商业模式,在拉动内需、缓解内需与出口之间结构不平衡等方面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四,信息消费促进了增长方式的转变。信息消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信息消费带来的产业创新
信息消费最重要的是模式创新。赛迪顾问认为在信息消费领域,IT和传统行业结合会产生很多新的业态和市场。在IT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大,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主要包括:第一,制造业服务化;第二,传统服务网络化;第三,信息服务专业化。
信息消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渗透,IT向各个行业渗透;另一个是产业交叉,也叫延展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消费如此重要,未来发展潜力很好,但面临的问题呢?
――李光斗
比尔•盖茨曾说过:21世纪是网络世纪。未来只有两种生意,一是互联网生意,二是不做生意。
当21世纪走过了第10个年头,2010年被称为“低碳元年”的时候,我们又蓦然发现:21世纪更是绿色世纪,未来也只能有两种生意,一是绿色生意,二是不做生意。
找到“惠而不贵”的绿金
节能减排与新能源自古就是人类的梦想。早在16世纪,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海水淡化的方法。然而自1954年美国建成第一个海水淡化场至今,淡化海水的成本一直高于自来水价格的不经济不合算的现实,使得这一梦想难以具有普世价值。同样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光伏发电在我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发电成本一直高于传统常规发电造成了这一新能源产业难以突破“高成本、难推广”的困局。我国的低碳经济虽然获得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全面支持,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着投入成本高致使投资效益低的问题,“贵而不惠”成为制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快速发展的瓶颈。
由此可见只有找到“惠而不贵”的绿金,让绿色产业实现商业化、平民化,才能实现低碳商业模式的成功。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找到了“既好又惠”的绿色商机,推动了中国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日前,中国本土最大的照明品牌供应商、最大的节能灯制造商雷士照明在香港成功上市,集资净额13.73亿元,低碳节能概念照亮了雷士的国际化之路。雷士照明发行的7.28亿股,当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公开发售,并有超额配股权15%。募集的资金当中4.9亿港元用于国内外的市场扩张,包括并购及其他策略性投资。雷士照明绿中淘金,既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雷士照明发展前景的肯定,也折射出了国内照明市场的巨大潜力。
据统计,照明消耗了中国总发电量的13%,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节省80%的能源,使用寿命更是白炽灯的4至6倍。如将现用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每年可节电600多亿度,接近于三峡电站现在全年的发电量。而如果更换雷士大力推广的半导体LED型节能灯,则可以节约6个三峡的年发电量,这既坚定了政府推行绿色照明的决心,也反映出雷士“绿色光源”无限的市场前景。
产业创造价值,雷士照明的成功在于找到了“既好又惠”的真正绿金。雷士一直致力于节能型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谋求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主动向低碳模式转型,大力发展节能型照明产品研发生产,同时积极推动行业认识及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每年为全球提供超过4亿只节能照明产品,真正实现了以“绿色光源”为主导方向的战略发展目标。
同时,雷士照明,作为中国商业照明第一品牌,同样也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分享者。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而城市化进程必将推动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发展。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将由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转变。因此,尽管目前中国的住宅地产市场跌宕起伏,但商业地产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势头凶猛。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商业房地产直接投资交易量达到630亿美元。预计年内商业房地产直接投资额的增幅将达到35%-45%。
以商业照明为主的雷士照明自然在城市商业繁荣,尤其是在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进程中高歌猛进。如今雷士的产品已覆盖到了商业、办公、工业、家居等各个不同的照明领域,拥有2200多家专卖店。在国内的业务保持强劲的增长后,雷士开始了从中国到世界的国际布局。其实,雷士的“绿色生产力”一直以来都是资本方青睐的对象,日本软银集团、美林、高盛都曾先后向雷士注资。此次雷士香港上市让世人再次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崛起,看到了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绿色商业概念成为国际资本追捧的新对象。
一切生意
都必然也必须与低碳发生关系
未来最具潜力的商业模式将与绿色经济密不可分,一切的生意只有与绿色低碳发生了关系,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人类文明必然也必须进入绿色经济的时代。
笔者在参加湖南一家生物质电厂――理昂再生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澧县生物质发电厂的并网发电仪式上,就曾感受到新能源时代来临的强烈信号。这种来源于间接或直接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源,将整个生物质能产业与农业紧紧关联到了一起。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即便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仍然是全球产出最大的农业国。不得不说,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为中国大力开展生物质能产业建设提供了先机。
根据世界能源权威机构分析,世界已探明的主要矿物燃料储量和开采量不容世人乐观。石油剩余可采年限仅有 41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年限61.9年;煤炭剩余可采年限230年。传统能源的迅速减少以及严重的污染问题,已经危害到了全球的经济和环境。
而对于中国来说,低碳经济既是机会,更是挑战。GDP的增长关乎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关乎长治久安与子孙后代。二者都无法偏废。
中国政府已对全世界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计划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与此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将碳量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这意味着,节能减排将以最高规格的政策形式出现,势必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及经济运行造成全面和深远的影响。
然而,现实存在的困难远比预想中更为艰巨,至2020年的十年之内,中国是否有能力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布局?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宏观环境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碳量控制之间微妙且脆弱的平衡关系?而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对等状况也对节能减排的具体开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临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中国经济靠什么?
只能靠低碳经济,靠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让一切生意都与低碳绿色发生关系,已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责任,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问题。
让品牌的每个因子都变绿
在绿色、低碳风行的今天,绿色战略、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措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和营销学教授莱维•多尔(Ravi Dhar)博士指出,“绿色营销是企业化危机为商机的战略契机”。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统计,2009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有317家企业是绿色战略的倡导者和行动者,绿色营销的销售额高至8700亿美元。世界品牌实验室对通用电气(GE)、联邦快递(FedEx)、汇丰银行(HSBC)等25家绿色管理先锋的案例研究发现,绿色战略是企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之源泉。
而雷士照明早已发现在低碳时代,让品牌的每个因子都变绿,是助推中国品牌崛起一个很讨巧的法宝。雷士照明总裁吴长江曾对照明行业做出了三大前瞻性判断:(一)中国照明电器行业不缺少好的产品,缺的是好品牌。(二)未来几年,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的市场格局将由产品竞争转为品牌竞争。(三)不久的将来,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的竞争除了品牌竞争外,渠道竞争将逐渐主导消费市场。
以品牌战略为先导,雷士打造出一片“绿光世界”,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这也是雷士照明的核心品牌理念,以专业、专注的精神,为世界创造优美、舒适、安全、节能的光环境,为世界各地提供最优的照明应用解决方案,并以己之力,推动世界照明产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由此可见,赴港上市,迈向国际,这绝非雷士照明一家之喜,更是中国照明之喜。
如今,国际间的竞争已是品牌的竞争。
联通新时讯总经理助理陈骏池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中国联通对手机广告业务非常重视,并正在制定长期的发展策略。不过,他也坦言,由于手机广告刚刚起步,而其本身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产业链也尚不成熟,要制定某一标准将其统一,“短期内比较困难”。
标准并非当务之急
中国广告协会张文保告诉记者,中国广告协会制定手机广告标准的初衷是解决该行业在缺乏行业标准之下,各种手机广告信息鱼龙混杂的现状,为行业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最终让亿万手机用户接受手机广告。
对此,部分专家提出质疑:制定手机广告标准的突破口在于改进用户的订阅方式,但以目前基于手机的各种广告性质的图文、短消息、彩铃等多种表现来看,尚难通过一个标准将其统一。更重要的是,用户在短时间内并未培养起收到手机广告的习惯,对不同形式的手机广告也只是直观地判断,缺少真正的体验。
手机广告标准在众说纷纭下止步。
商业模式大门渐开
不过,手机广告在营销层面却依然热闹非凡。
新网互联总裁蒋群表示,手机广告的赢利模式与传统移动增值业务有着根本的差异―――利润来自前端的广告主而非终端用户,因此产业链的参与者必须从零开始,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新网互联的“准告”也正是在这种形式下诞生的。这种全新的移动信息服务可以为向手机用户提供免费订阅、由当地商家提供优惠、促销信息及相关资讯的移动营销服务。
据蒋群介绍,作为一种准确、准时、准许的告知,“准告”是利用第五媒体―――手机进行商业信息精确投放的服务,能为不同的群体用户快捷、迅速地提供其所准许、所需要的商业信息。对于商家来说,不仅建立了一个合法的商业信息通道,也使得宣传的准确率、到达率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通过“准告”这个绿色平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完全免费。
在新网互联举办的“准告”招商会上,北京近百家广告公司参加,并投出橄榄枝。蒋群表示,新网互联有可能考虑采用竞标的方式进行渠道招募。
显然,这种将商家和用户的利益平衡的做法,使得利益分配格局如何划分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这对于那些率先找到清晰商业模式的参与者而言,无疑已站在了有利地位。
阵痛期还需3年
易观国际分析师表示,进入2006年以来,垃圾短信问题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时运营商和SP都开始寻求规范化与合法化的PUSH途径,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预计到2008年,手机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01亿元,增长率为71%。
过去5年来,票据印刷年会中大家多次提到经营转型的议题,但讲归讲、做归做,有多少企业会有具体行动呢? 跨领域发展是转型过程中重要的策略思维,关于跨界创新,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不要把鸡蛋全放进一个篮子,但新的机会在哪里?
票据印刷业者不要把鸡蛋全放进一个篮子,即把公司的经营仅放在税票上是十分危险的。票据印刷业的经营范围,包括商业活动中的票、券、本、册、证、卡等产品,但由于数字技术的推进,很多票据产品不见了。因应长期发展所需,票据印刷业者就要敏感了解产业环境的变化,那么,哪些是票据印刷的目标成长产业,以下我把未来有潜力的亮点机会说明如下。
1.非税票的票据印刷要拥有多元的渠道与产品
除了政府的税票外,金融、保险、证券、零售、医院、教育、旅游及电子商务相关票据产品年成长率约在15%以上,这些才是票据印刷业的目标渠道,其中银行、保险及通讯行业除了票据产品外,对IC卡、外包服务的需求也很多。
中国增长最快速的票据产品是快递单(年增长超过50%),除此之外,2013年纸质彩票增长23%、互联网彩票增长83%,医院用票据如药袋、卷标与复合报表,电影院、旅游景点的门票等成长都很快速,零售业(包括百货公司、超商、量贩店及电子商务等)为了做广告及营销所需要的票据(如集点卷标、赠品券、礼券、卡片等)也都很多。
安全印务与环保报表也是值得票据印刷业关注的,这可以提高公司的品牌与专业技术形象,而传统防伪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可由票据延伸到卷标、包装、数字文件及电子书等领域。
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按需印刷、可变印纹、文件管理、数据处理、直邮服务、电子账单、人力与流程外包服务(BPO)等数码服务,已是日本票据印刷成长最快的服务,服务对象包括金融、保险及旅游业等。
拥有多元的客户与产品,才不会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才可以开创新机会,引领未来的成长。
2 . I C卡、R F I D与近场通讯(NFC)相关产品
IC卡、RFID与近场通讯(NFC)等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010年IC卡年产值约81亿元,整个产业总产值约190亿元。2012~2013年,单单IC金融卡的年产值估计超过30亿元,2014~2015年预计成长到42~52亿元。到2018年,全部IC卡(金融、社保、一卡通、高速公路、学校、通讯、移动支付等领域用IC卡)年产值会在300亿元以上。
而在产业链中,除了IC卡体、植晶的生产作业,掌握自有卡操作系统(COS)及卡应用系统(Applet)开发,发展IC卡安全系统(SAM、KMS等)、发卡数据准备系统、个人化处理的加值服务,以完整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需求,这都是经营上很重要的策略性思维。除了完整的产品及服务内容外,由全面解决方案来建立IC卡的技术水准、国际认证与整体安全管理机制等,都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RFID是物联网发展最关键的对象。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张琪提到,2013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约318.4亿元(有些统计跟非接触IC卡重叠),较2012年增长约35.2%。
以RFID产业链来看,由天线设计到制作(包括印刷制程)、植晶、标签制作、中间件、读写器及应用相关前后台系统等都可分工,发展相关的业务要以市场为导向来确立发展目标,票据印刷企业投入RFID产业的已有东港、鸿博、安妮、恒宝等公司。
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最具实务的应用将是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PAD或IC卡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所以银行、通讯及一卡通公司等都看到这“钱流”的未来;但最近发展出极细小的快闪记忆卡(MicroSD卡),插入手机卡槽,其可以取代手机的移动支付适配卡,票据印刷业者可关注此项业务。
3.变身综合印刷企业及跨印刷相关领域经营的机会
2013年中国票据印刷年产值约240亿元,占中国印刷总产值2.4%,所以如果能转型为综合印刷企业,相对的市场规模及空间将是票据印刷产业的40倍。
票据印刷业者过去拥有加工及防伪核心技术,也最先采用数字技术来进行生产经营,所以跨入IC卡、防伪卷标、数据处理、文件管理及提供其他数字解决方案是很快的;出版与商业印刷业者拥有很好的颜色管理、图文编辑、流程自动化等专业技术,所以跨入单一内容多元出版方式(平面与电子)、网上印刷(W2P)、按需印书(POD)与动态出版服务、跨媒体营销服务等是很自然的事;包装印刷业者拥有对材料及加工的专业技术,去探讨创意制作、功能印刷(电子印刷)、提供个性化包装服务等是有机会的,这些也可以成为票据印刷业者跨领域发展的方向。
发展非自制的商品来服务客户及创造价值也是跨领域发展方向,当然这些商品的发展策略是先考虑与印刷品相关的产品(如办公设备、耗材、包装材料、办公用品、个人化商品、软件包等),但如果企业有较广的市场渠道或印刷电商平台,商品已经发展到一般生活消费品,那跨领域的范围就变成跨行业了,广东天章就是典型代表。
2013年全球最大的票据印刷公司凸版表格(Toppan Form)的产品组合包括票据印刷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IC卡/RFID卷标、移动支付等产品约占987亿日元(占40.5%),而数据处理(DPS)、企业流程外包服务及数字媒体服务业绩约982亿日元(占40.3%),而商品买卖营业额约469亿日元(占19.2%)。
国内票据印刷企业转型与成功的范例有:江苏恒宝股份转型为中国智能卡的大厂,西安西正印制、陕西中财印务都经营票据印刷、出版、包装印刷及RFID业务,广东天章则转型信息纸品及有机食品等,上海伊诺尔印务经营票据、数据处理服务、智能卡封装、标签等,福建鸿博印刷跨入标签、智能卡、包装、出版商业印刷及互联网彩票业务领域,重庆远大印务除票据、考卷、画册及出版物外,投入金税通电子发票平台的建构,并通过增值服务成为综合性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港股份,其集安全票证印刷、银行卡制作、书刊印刷、卷标印刷、数据处理、智能卡及RFID封装、办公用纸生产、科研开发为一体成长为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在济南、北京、上海、广州、郑州、乌鲁木齐、西宁、成都建有8个生产基地,并在各地设立了30家联络处。近两年,其也涉如水电子及网络发票平台的建构。从2009到2013,其年营收增加约68.4%,经营净利增加75.7%,堪称跨领域发展的典范。
印刷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时代
过去20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移动通信及社群媒体快速成长,让传统纸媒如报纸、书刊及杂志、商业印品(海报、目录、手册等)、票据等呈现出不同幅度的衰退。但数字技术也带来了印刷业多元化的创新机会,包括网络印刷、数字印刷与服务、流程自动化、个人化与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等,而印刷相关产业如印刷、传播、媒体、包装、出版、广告、信息、电子、文件管理、服务与解决方案等也逐渐地融合在一起。
传统印刷技术体现在印前加工、印刷及印后加工的制作流程中,包括色彩、质量、环保、安全、防伪等过程,生产效率(自动化、耗损)及相关的加工技术等,印刷业者经由加工技术到对材料特性及图像处理的专精运用,再创新发展到其他非印刷的领域上,不断进步。例如日本印刷公司发展彩色滤光片及3C产品的薄膜材料就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创新出来的。而在信息时代,信息处理、互动与安全技术正改变着媒体传播与人类沟通的方式,传统的印刷纸媒势必要与数字技术相融合,进而提高经营效率,强化客户服务,跨入新服务领域,所以印刷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后也会形成新的印刷技术。
本文可以列举出一些项目给大家参考。
(1)自动化工作流程解决方案:混合印刷技术、自动化与弹性生产方式、印刷与印后加工的自动化等。
(2)混合防伪(传统与数字)技术将是安全印务的核心。
(3)IC卡、RFID、NFC及相关解决方案。
(4)印前设计、编辑技术发展成为了多元出版、APP软件、数字资产管理,这些项目需关注。
(5)数字服务含按需印刷、可变印纹、数据处理、直邮解决方案、跨媒体服务(含QR及AR技术)、文件管理、电子表单、企业流程外包服务(BPO)等。
(6)W2P服务、电子商务、云端服务、ERP等。
以服务及解决方案来取代制造的商业模式
商业行为与客户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所以印刷业者在经营思维及商业模式上也必须要有所变化。过去,印刷业是简单的接单生产,属于制造业;但未来印刷业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发展相关的服务方式与解决方案,才能长期保持客户黏度、强化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必须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所以改变经营思维及创新商业模式是经营者必须要面对的,以下想法给大家参考。
(1)跨领域印刷经营的商业模式。
(2)满足客户需求的商业模式,提供一条龙的服务。
(3)由印刷服务商走向市场解决方案提供者,即由制造走向服务与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
(4)通过网络印刷开发新客户与强化客户服务。
(5)关注与研发信息技术及数字解决方案。
(6)合作、联盟或并购。
(7)绿色思维与永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长荣健豪云印刷电子商务模式适合票据印刷行业吗?
近两年来,台湾省合版印刷成功的商业模式吸引了很多内地朋友们的关注,香港保诺时网络印刷公司去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加上欧美网络印刷公司Vistaprint及Snapfish的成功故事,激起了内地印刷业者对网络印刷探索的热潮,第二届中国印刷电子商务年会座无虚席,长荣健豪云印刷业务会聚集千人,这些都显示出内地印刷业者的求新、求变的心态。当然长荣健豪也带给内地印刷业者震撼与担忧,到底他们是带来新的市场合作营运模式,还是自身会被一统江湖,业界观点不一。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台湾省合版印刷的成功有其内在原因,而且台湾省合版印刷业是偏向企业与经销商(B2B)的商业模式,香港保诺时网络印刷则偏向企业与最终消费者(B2C)的商业模式。过去台湾上市的白纱科技印刷在北京、上海及苏州都经营合版印刷,但因为客户腹地太广造成物流成本高,在台湾省的B2B经销体制与货款预收又没法彻底实施,以致其退出北京市场。所以台湾省成功的网络印刷商业模式,是否可在内地被复制是很多人在观察的,如何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印刷模式,更是大家在期待的。
印刷企业探讨网络印刷的必要性可以从几方面来谈:一是提高现有客户服务的时效、扩大服务范围,二是同一平台可以发展更多的业务机会(包括网上新客户及更多的产品),三是可以发展结盟关系及开发更多的最终消费者(B2B2C),四是可以发展异业结合及策略伙伴供应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商品)等;而经营印刷业电子商务者,除了要做好信息化的管理流程外,更要学习网上营销模式,包括互动体验、社群与行为营销、移动商务及混和服务(实体与虚拟)方式等,美国Vistaprint网络印刷公司在经营上很重视网上流量的增减、新客户增加速度、每客户单笔消费额的增减及客户重复订单的机会等,这都是经营电子商务要注意的重点。
几次与朋友聊到内地未来的印刷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归纳成几种方式,一是类似台湾省的合版印刷模式,但必须同时发展影像印刷(如数字相簿及毕业纪念册等);二是发展对现有客户的网络服务,如对内地金融业(银行、保险、证券等)提供网上订货、仓储及配送等,也可以同时发展办公用品及其他商品服务等;三是整合行业间上下游的专业服务体制,如广告业、数字印刷等的策略伙伴及专业服务体制,开发新客户等;四是综合印刷公司,提供完整的交易平台、客服机制、后台衔接自动化流程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形成完整的印刷业信息管理机制。所以,依上述服务方式,中国应朝着企业对企业对消费者(B2B2C)的印刷电商模式发展,其可适应对同一客户不同地点间的服务、融合虚拟与实体通路。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商业模式创新
对策与建议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缓解我国能源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方兴未艾。然而,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就开发湘西州永顺县生物质能源,笔者认为,必须破解难题,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商业模式。
一、当前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生物质能具有产量大、可再生、可储存、碳中和等优点。理论上生物质是可行的替代能源,但实际应用并不尽如人意。
(一)原料成本之困――原料涨价
一是能量密度低,原始成本高。与其他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相类似,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倡导种植非粮作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的“非粮”、“非耕地”路线下,产量和能量密度都低于普通粮食,原料成本还是很高。不管是否与民争粮还是与粮争地,目前的生物燃料的原料成本都很难控制,无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二是物流不经济,中间成本高。此外,生物质物流也很不经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在生产出洁净能源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甚至污染环境,很难形成闭合的能量循环系统。
(二)技术瓶颈之困――第二代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
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转化成本高、效率低。液体生物燃料存在关键转化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离产业化尚有一定差距;固体成型燃料加工设备的能耗较大,约在90-100千瓦小时/吨,原材料收购价格波动大,季节性因素导致收储难;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存在无成熟的生物质类洗焦废水净化技术,燃气热值低,气化机组运行连续性差,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我国大中型沼气、固体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直燃锅炉设备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项目多停留在中试阶段,且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
(三)政策支持乏力――政策反复裹足不前
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受原料高成本的影响,大部分生产企业需要额外的补贴、税收优惠才能赢利或生存。但目前政策补贴不够完善。生物质能源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在多种能源产品和规模上未给予明确的支持和指引。有些政策补贴起点过高,如财政部《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仅支持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1万吨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导致多数企业无法得到补贴;有些政策设计不完整,补贴仅针对直接生产环节,对消费能源产品的终端用户则没有补贴。
(四)商业环境不成熟――销售不畅、融资困难
一是缺乏系统的产业链。生物质能的开发还需要高效率的商业生态链条。首先种植环节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之后还需在收购、调配、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整合。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突出,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地沟油”等废弃油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态适应性品种是生物柴油的关键。遗憾的是,中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在初期没有打好基础,各地盲目种植油料树木,品种单一,形成“南方只有麻风树、北方只有黄连木”的局面。而大面积单一树种增加了虫害等问题,造成产业环境恶劣;而且,按照现有的信贷标准,树木种植不能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木本植物种植周期长,投入大,若没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造成融资困难。
二是商业模式难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技术略为成熟的主要是糖淀粉制燃料乙醇、植物油或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农林废弃物制固体颗粒燃料、沼气利用等,但其中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成本优势)的并不多。
二、创新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开发商业模式的建议
要解决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就湘西州永顺县而言,要在湘西州永顺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巩固成效,解决问题,消除制约因素,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商业模式,把生物质能源开发做大做强。
(一)以价值理念模式创新,实现企业、农民、政府多方共赢
一是要树立民生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用凯迪独有的“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利”的发展理念,用“规划一个片区,培植一个产业,改善一片生态,致富一方民众,发展一地经济”的系统工程,用“两个农业项目支持三个工业项目”的完美组合,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造“地方有税收,部门有作为,农民有收入,员工有回报,企业有发展”的多赢商业模式。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要树立共赢多赢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公司的高新技术、雄厚资本和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以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为原则,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在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建立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主的绿色能源环保型企业,实现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永顺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为互利多赢、协调一致、可持续滚动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三是要树立“两型”企业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现有的薪炭林、农林废弃物等资源为切入点,以宜林荒山荒坡及现有灌木林、低效林等林地资源为发展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以及高效开发,以示范基地建设联动农民参与,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初级产品利润回归农民,促进工业原料保障以及农民增收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企业、农民、政府、国家多方共赢。
(二)以发展模式创新,解决商业环境之困
湘西州永顺县凯迪电力的“低碳及循环经济+创新的经营模式+高技术壁垒”发展模式,与传统试点生物质能电厂项目相比,凯迪生物质发电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壁垒,采用全球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而使用该技术达到超高压等级的企业全球仅有三家,因此凯迪电力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生物质发电的领跑者。
能否稳定成本,是生物发电的关键,也是市场对公司最大,忧虑。凯迪生物质电厂采用创新商业模式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模式实现了‘能源植物和农林废弃物一电能和燃料一灰渣一有机肥一有机农林产品’的完整的闭环流动循环经济体,公司不但符合目前国际 国内低碳、环保、节能的趋势,而且生物电厂盈利能力较高,内部收益率达8%-12%。”“三级燃料保障体系”商业模式,能够对燃料供应量、价格有较好控制力”。
(三)以技术模式创新,解决技术瓶颈之困
湘西州永顺县觊迪公司在广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结晶煤燃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开发和研制工作,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其中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防止设备碱金属腐蚀技术为重点。技术的不断成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适合中国资源状况的技术经验积累,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加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科院的合作,加快生物能源良种及新技术的推广速度,配合开展高产、稳产、多抗优良新品种的选有,以及生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生物能源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突破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装备的制约,加强产学研组合,组织联合攻关。
(四)以经营机制模式创新,解决政策扶持之困
一是构建管理机制。要实行科学规划,稳步实施,采用核心基地和周边面上分散基地相结合,以万坪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以能源林基地为中心的“一体化”模式,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户自愿、乡村牵头的原则;坚持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高产化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依法有偿、互利双赢的原则,全面推进我湘西州永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二是构建政策资金投入机制。政策投入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逐步从建设投资补贴为主转向原料补贴、产品补贴、消费补贴和投资补贴四管齐下。一要加大生物质资源开发补贴力度。二要完善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市场准入、监督和价格补贴。三要制定生物质能源产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物质能源行业,扶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三是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坚持“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探索适应湘西州永顺县县情的发展模式。前期,优先利用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推进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中后期,合理开发边际土地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扩大生物质能资源基础;推进纤维素液体燃料产业发展,显著增加生物质能在清洁能源和交通燃料供应中的比例。选择适合湘西州永顺县县情的产业化道路。一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努力创造出适合湘西永顺县县情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使生物质能源企业能够不依靠政府补贴而依靠自身的赢利能力发展壮大起来。二要根据湘西州永顺县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能源需求等特征,择优、择需、有重点地扶持和推广相应的产业化工程,形成合理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布局。三要完善支持企业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生物质能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激励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四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引导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永顺实际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商业模式,即农户+合作社+公司。从而确保基地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建设;商业模式;经济分析
1背景
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在互联网和商业智能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国务院2015年9月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数据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资料,用数据量化方式重构企业的管理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这种生产资料不同于石油、天然气等消耗性物资,它是越用越多、越用越好的增量型生产资料。同时,在传统行业的一些先进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也出现星火燎原之势。
2工程建设大数据的特征
工程建设行业属于整个工业系统的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串联作用。工程建设数据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工程建设数据表现为种类多、数量大、抽象性、异构性、非结构化,更多表现为静态数据;而与之对应的工厂企业中生产监控数据更多表现为时域上的动态数据。种类多体现在现代工程建设领域的分工细化,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多、专业多,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用数据表达,是典型的高维数据。数量大体现在设计文档、供应商资料、施工记录、完工与开车等环节将产生大量的有效信息,其中供应商的随机资料还包括其分包商、原材料商、系统提供商的数据,换句话说将牵涉到整个产业链的数据。抽象性体现在工程与工业系统往往是复杂的人造系统,是理论、技术、经验的结合,其中融合很多概念,没有与之对应的数据语义描述。相比之下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更容易理解。异构性体现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专业采用多种不同的软件,造成数据异构化和碎片化严重。不同的软件意味着不同的数据产生、存储和组织方式,由于历史和商业竞争的关系,很难形成统一,给数据整合带来很大困难。非结构化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很多结果资料都以图纸、表格、说明、记录的形式为载体,很难自动转换为结构化数据。近年来,国家陆续起草和工程建设行业和领域的工程数字化标准,包括石化、电力、建筑、制造业等,希望统一工程建设行业数据规范,明确建设方向,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大数据的特殊难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工程建设领域已经从传统的物理交付逐步转向物理与数字化的共同交付,将工程建设期的信息交付给企业,帮助其运行、维护、检修。
3需求内因与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国内建设行业整体增长日趋平稳,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新的业务以维持运营和增长。同时,工程建设企业开始注重对数据的应用,从工程研发、工程设计、供应商采购、施工与安装、项目管理与完工、现场试车开车等,提供给用户工程期间完整的数字化交付。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说,工程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结合工厂企业的生产监测数据,使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工厂成为可能[1]。传统的模式,工程建设企业一般负责工程设计、采购服务、施工安装,有些项目会涉及到试车和开车。作为工厂全生命周期的一环,通过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将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通过合同和规范达到完成项目的目标。工程企业对于工厂企业,一般通过现场解决问题、项目定期回访来提供后续的服务,与用户很难建立紧密的关系,难以将工程建设服务延伸到后续的技改技措中。工程企业要面对众多同类型供应商,很难深入影响产品的制造和服务。供应商与工厂企业之间,主要是检维修或机电设备故障下的抢修。因此,在传统模式下整个产业链难以产生有效的合力[2]。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大数据技术为中心沿行业纵向架构衍生,通过平台建立对利益相关者的数据链接,充分挖掘各类需求,尝试通过大数据技术提供服务并产生价值。其中包括:对于纷繁复杂的档案资料,工厂企业需要大量准确的工程建设期数据。创新模式通过工程期的数字化交付与目标用户建立数据联系,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生产期的技术和咨询服务,包括改扩建、检维修、设备可靠性、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市场驱动下,工厂企业需要生产工艺的优化。创新模式通过工厂企业运行历史数据,将工程期工艺流程模拟的机理模型与生产数据模型相融合,进而提升工艺流程模拟整体的可靠性,并进行全厂优化应用。工厂企业需要预测设备的可靠性,从被动检修到主动检修。创新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大型机电设备运行数据,结合对机电设备的合理操作的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可靠性预测。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工厂企业需要节能减排。创新模式通过数字化工厂的三维模型,结合工厂环保传感器检测数据,对企业整体排放进行数据建模,有针对性地解决系统性排放问题,为工厂节能降耗。面对新时期的企业定员或减员增效,工厂企业需要更有效的工作。创新模式通过工程系统的知识与经验,结合现场安全预警记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减少频繁的安全预警对于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减少预算和采购风险。创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实施供应商采购,比如中石化的易派克,提供基于“互联网+供应链”模式的采购、销售、金融、综合服务,通过数据积累,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预算和成本问题。同时对供应商进行征信,规范招投标过程,降低项目未知风险。同时工程企业通过建立工程期与生产期的数据链接,可以更快得到目标用户的数据反馈。利用相同装置在不同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分析已知问题,发现未知问题,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研发、工程设计,使在以后类似的装置中有更好的工程建设服务。引导国家或行业协会建立专业领域的大数据,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用基于数据的动态项目风险分析,对海外项目工程造价与项目执行风险进行深度控制。
4新模式的经济分析
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多种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商业模式可用来说明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来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对于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业务系统、定位、交易结构、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经济学的理性分析。1)业务系统:国内工程企业的角色,由于历史原因,其承载的内容远大于国外企业。因此无论在工艺研发、材料应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制造攻关、专家会诊等,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交集。2)定位:工程企业可以利用技术与经验积累,通过大数据解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新商业模式在整个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中的机会成本最低。3)交易结构:工程企业咨询服务与现场处理的业务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4)盈利模式:从传统的物理工厂单独计价,到同时交付物理和数字工厂的组合计价模式。同时数字工厂的大数据服务,可以为全生命周期提供咨询服务与解决方案,使单次计价模式变为连续性收益模式,更重要的是增加在后续工程和服务中的用户粘性。5)关键资源能力:工程企业聚集业务领域专家,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产化技术攻关、重要工程建设等。现今国内工程企业已经进入到垄断竞争阶段,核心竞争力的比拼逐步从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转向技术创新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业务基本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是支撑新商业模式交易背后的重要资源。6)商业价值:从整个工业体系看,工厂企业的投资是高固定成本的、生产是低边际成本的,对于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设备与系统故障,甚至带来的停工,而这种情况往往是无法预见的。新的模式是利用知识、技术、分析的综合无形资产,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不可预见的问题可见化,降低工程与生产的项目风险与人力成本,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带给用户更多的价值,同时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5结论与展望
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资料,如何将其转变成生产力,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研究。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当同样的资源能力被不同利益主体拥有时,机会成本不同,应把资源能力配置到能发挥更高效率的利益主体,实现整个交易结构的价值增值。由工程企业来承担信息化发展的这部分社会责任,使其实现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的理性选择。大数据的应用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化,如互联网行业就非常依赖大数据技术。本文提到的商业模式创新虽然有其经济分析支撑,然而在工程建设领域,人们还需要经历从整合数据、到认识数据、再到应用大数据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